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第1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一、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过:“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有无伤害。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会常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但可能有部分老师的处理会有意或无意伤害了学生。如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就批评他,或直接让他坐下,而不分析他错的原因。久而久之,这个学生肯定不会再在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这样就出现一堂课上没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这样教学气氛就比较差,影响我们的教学激情,同时我们也不能及时得到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信息。另外一些差生,每次考完后成绩大部分是不理想的,有教师就要说他成绩怎么考得这么差,拖班级后腿……而不注重他的进步(如总是错的题会做了,粗心的毛病改掉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更加厌学,产生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二、认真反思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找到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分析,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语言说话不当,或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们每个学期至少会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动,那至少我们可以听到一些优秀的课例,我们也可以取他们的成功之处用在自己的教学中。所以我们应该在每一堂课后都要进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舍弃糟粕,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犯同样的错误,取其精华用在以后的教学中,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

现在学生在信息的学习上,“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而且我们不能以他的学号来划分他们的优差。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掌握程度,从而对他们采取分层教学。另外我们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就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能吸引学生。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有很多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游戏、FLASH动画演示、采取学生制作网上评比等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与教师实现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怎样用学生理解的方法去教他们自己去学习,如何去掌握。那么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了,就不会出现学生上课不认真听,冷场之类的情况。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索性就不做了;任务太低了,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无事可做,就可能会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的布置任务,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这样我们就能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要开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互动学习,就要给学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资源。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网络环境给课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协作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有学生可以平等的对话,没有性别的差异,没有性格的差异,没有身份的差异,更没有传统评价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优劣标志。所有学生按照研究课题与兴趣自然分组,充分发表见解、展示研究过程和结论。师生之间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可以进行自由平等的对话。学生研究的结论并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完整过程,他们是不是学会了学习?他们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的扶持?值得讨论的是,这种资源中心和协作交流平台并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联网中进行。

五、注意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第2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在中低年级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用计算机画图》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学楼一楼电视屏幕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 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输入汉字给自己的画取名或将自己的大名也写在画上呢?这时我顺势让学生认识键盘,用键盘练习卡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同学们终于能找到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汉字也会输了,我又指导学生构思新的作品,给自己的画起上名字,也把自己的大名写上。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同学们非常高兴。对自己的创新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给中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学生刚刚认识键盘上的字母,却不熟练,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比较好。

三、教学方法生动灵活。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如果仅仅口头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纯讲解,而是侧重于画各

共2页,当前第1页1 种各样有趣的图形。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碍,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这种新理念、新意识,学生们对电脑的学习兴趣逐日增强。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我在做“文字编辑”练习时,采用了使用多种文字编辑练习软件的功能对比,使学生对word2000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word工具,再熟悉软件。接着就进行文字录入比赛,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我还及时总结他们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性和速度不够,不能盲打等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进入指法综合练习后,我提出了操作要求和技巧,许多同学接受了挑战,课堂学习氛围即活跃又充满竞争性。

    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操作技巧。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同时也给别的同学树立了学习电脑的好榜样。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他们在一点点进步,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经过实践,这些同学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有的还提出要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第3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反思;教学方法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发现当前该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基础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常常完成不了任务,有些学生却经常超额完成任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部分同学甚至未参与到其中,仅仅是看着优秀的同学完成任务。而且在课堂上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合作与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课堂参与情况不佳;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是教师在每节课结束之后,通过回忆整堂课的教学情况,包括学生的回应情况、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课堂反馈情况等,寻找本节课中的不足之处,并找出方法解决,以便提高下堂课的教学质量。笔者针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以下相关教学方法。

1.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课程能否获得成功,一个好的课前备课工作是基础。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课前备课工作,尤其要将课堂中有可能出现的重难点、疑难点知识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实际上,课程教案的设计是整个课前备课工作的关键,只有经过多次修改的教案,才能更好、更完整地将课堂教学重难点知识、教学流程、教学内容等要点落实好。良好的教案能促使教师更好地将知识点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将会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运用有趣事例启动课堂,形式多样地开展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课堂很多时候以操作性的内容为主,技术讲解比较枯燥,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相关的事例来使学生产生兴趣,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学习起来就比较有动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点的掌握水平,教师应当争取多选一些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锻炼,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

3.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1)注重课堂互动式教学。纵观当前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较少,大部分学生担心自己提的问题被同学或老师嘲笑。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增强互动,课堂互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氛围,而且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由此可见,老师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时,不仅要做好备课工作,而且要注意对课堂氛围的调节,提高课堂的互动率。

一般来说,会有少部分学生过于胆怯,不敢自主提问,教师可以通过给予提问的学生适当的评价及鼓励,支持学生多提问,并及时称赞、表扬其勇气。

(2)适应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由于计算机知识的参差不齐而导致的需求差异,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例如,设置零起点的补充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空余时间自行学习,通过在课余时间开放学校的电脑室,并派专门的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

4.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体系是否合理、科学,对于教师衡量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包括对学生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训练情况、期考成绩水平等方面的衡量,总的来说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实际上,平时考核应当占总考核的百分之七十,平时考核中应以作业考核及实践训练考核为主。做好教学评价,其中应注重完善教师评价、自评、互评等评价方式。在教师评价中,教师要用欣赏、帮助、肯定的眼光去评价学生,要体现出教师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专业的技术知识储备。

其实,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既可以作为榜样供其他同学参考,更可以激励学生进步,让学生更加专注地投身到学习之中。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教师可使用控制软件及时地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也可利用辅助网站实现自评和互评。

三、小结

做好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反思工作,是教师不断发展自我、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教学反思工作,可以有效地鞭策教师不断向前进步、发展,整理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手段及方法,真正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智勇.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J].教学设计,2012(05):121―122.

第4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知识;网络教学

引言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以动手能力为主的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内容也难以适合每一位学生,但无论是我们的教学内容还是我们的教学方法,都有学生不太满意,反映出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还很不理想,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在问题发现与解决沟通中进行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反思,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探索,找到一套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把工作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放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信息问题的能力上。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反思的意义

高中是人生中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起着关键作用,教学中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教学反思便是有效方法之一。

1.1通过反思可以广泛深入的思考问题

通过反思,可以使教师能够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并且能够发现自己和他人原有认识的错误和不足,摆脱原有旧的思维模式,找到问题解决的多种方法,反思的过程也是新旧知识整合的过程,能够将各种知识同化和迁移,完善思维过程,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

1.2通过反思可以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反思可以完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很多问题,教师通过反思问题,在通过学习和思考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教师在持续的学习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3通过反思可以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反思中能够不断积累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等经验,尤其是一些典型事例的思考,长时间积累后,大脑中形成丰富的知识库,经过梳理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之成为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善于理性思考的教师,为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教学反思的方法

2.1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是主导者,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在不断发展,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观念,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重要的是反思支配这些教学行为的教学观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依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思考方法与自学能力。教师应该明确教育目的,使教学观念真正转变为教育观念,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等。

2.2反思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更能应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更能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应用某一种教学模式存在较多问题时应该总结分析后运用其他教学模式。常用的教学模式有:练习模式,演示、讲解模式。

练习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学生的上机技能操作,因为学生要想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应用技巧,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上机操作才能掌握。可以选取多种多用的练习方式,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讲完网络浏览软件的使用后,可以要求学生课下去上网,课上再体会一下,讲完Frontpage2000后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个人档案、个人主页等。每完成一项教学内容,就及时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演示、讲解模式:有些知识,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讲解,电教设备即可演示丰富的信息,使学生从感性上获得大量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软件,将操作过程通过教师机演示给学生,并适当讲解,使学生观看到了完整的操作过程,这样,不仅易于传授所学内容,还能有效控制课堂进程,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为了配合演示模式的教学,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制作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吸引学生注意力,变难为易,使学生易于接受。

2.3联系生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联系实际,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钻研。如:学习Excel软件时,学完数据搜集相关知识时,应该让学生制作一份《个人消费统计表》,分析自己的生活费都花在了什么方面,哪些方面是可取的,哪些方面是不应该花销的,然后计算出总开支。

结束语

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和反思,结合教材教案和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考核计划,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时展的具有丰富知识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卢顺利.反思: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6期

第5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与其他课程相比,信息技术课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性和技能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任务具有开放性特点。其他学科的评价可以通过试卷等方法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评定,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除了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兼顾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评价标准,在操作上难度更大。

结合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点,在评价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理解评价对教学的作用

在教学中,评价可以起到检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等作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在评价的时候,要强调其对教学的激励、诊断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尽可能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找到努力方向。在呈现评价结果时,不要给学生贴标签或排名次,要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评价来评估自己的教学工作,好的方面要保持,不理想的方面要进行反思,找到改进的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提高评价效果,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

为了提高评价的效果和质量,在评价中要避免单一化,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其他人员。要充分考虑和设计学生的自我评价,并且最终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客观的、主动的自我评价能力。

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中,学生可以通过介绍、评价本人或本组的研究进程、创作思路、作品优缺点等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达到认识上的深化,进而分析、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不仅如此,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学生的互评可以以叙述自己观点、介绍自己的设计(修改、研究)思路为主。既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接纳他人的观点,进行自我反思,同时又要引导学生欣赏他人,肯定他人的长处。学生通过互评,可以开阔思路,提高鉴别和欣赏的水平,增强自信心,通过他评和评他有力地促进自我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虽然减少了相应的评价工作量,但却达到了更好的评价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观察,对于一项学习研究课题,允许有不同的结论,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分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评价标准,制订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教学方法。

三、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高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同时,高中学生个性特征分化更为明显,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强烈,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

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和鼓励。

第6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改;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TP3-4

信息技术课是我国近十来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资源和环境的应用,是知、行、情三者的交互过程。它是一门考查学科,受重视程度不如考试科目高。要上好这门课程还是有难度的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出:学生是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信息技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信息技术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近年来,在参加各种新课程培训以及学校的校本教研的活动中,让我深有体会地认识到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信息世界,在实践中激起兴趣,在探索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信息,体会信息技术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巨变。现对自己近年来在新课程培训交流中的感受,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反思作出分析与探讨。

1 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1.1 多引导、少灌输。兴趣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基石,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引出新课,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需求,把外需转化为学生的内需。将过去的“导入新课”改成“创设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情境上的设计要注意事实的严谨性、趣味性、科学性,还可以把过去的“传授新课”改为“探讨新课”,把传统的“巩固与回顾”换成“实践与疑问”等。这些改变能让新课程理念与信息技术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获得更好的整合。如:我在讲授PowerPoint的插入剪贴画时,通过欣赏一些其他同学的优秀演示文稿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感觉插入图片原来可以使演示文稿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创造良好的氛围。进一步提出如何插入自己心仪的图片?通过探讨,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下一步设置动画打下基础。

1.2 多探究、少强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过于强调操作,只能使学生生搬硬套,毫无想法。但如果注意知识技能创作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态度,自我探究的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如教授EXCEL的插入函数公式内容时,我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通过菜单插入函数选项,而是让学生观察编辑栏上的函数公式与其他单元格的不同来掌握函数公式的使用。

1.3 自评互评,实施多主体评价。长期以来的我们课堂教学往往是这样的格式: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再评判对还是错。教师扮演一个权威,而学生只会等待老师的正确答案,不愿意多思考。这样的教学不但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而且效率也不高。学生处于被动的被评价者的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自评活动,例如,新课的学习时,我们可将所学的主要内容交给学生去归纳小结。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的自我反思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逐步转向内在的需要,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学生的自评,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上和方法上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1.4 多些激励、少点批评。学生需要鼓励。面对人生的成功或者失败,小孩都需要大人的鼓励和安慰,就如同教师的教学需要学校领导的鼓励和关心一样。如果教师能对表扬学生,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要直接说“对”或“错”,而应让有不同看法的其他学生也发表意见,再由学生对不同的看法做出评判而实现互评。在他评的过程中,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会对自己的看法进行自评。例如,学习WORD文字处理时,演示插入图片及艺术字――图文并排,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插入外部图片如何操作?(2)自选图形能否输入文字?(3)艺术字能否变换颜色及版式?(4)文本框中是否还可以嵌套多个文本框及图形?(5)在同一框中可否出现横排和竖排文字?

学生回答问题后,如果觉得不够完善,可以问其他同学:“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还有其它看法吗?”特别是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更应该问问其他同学的看法。一个问题若有不同方法答案,应让学生对不同的答案做出评价、比较。“你觉得哪一个方法好?”“你同意哪一种答案?”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都能积极参与,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欢快的教学氛围,这样才使学生能激起智慧的火花并有真正的思维碰撞。因为激励性的评价能使学生贴近教师的教学,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和不怕困难的斗志。

2 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

从课堂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系上看,课堂教学行为是考察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如果课堂充满了无效或者低效教学行为,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以至于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几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仍出现这样的问题:(1)多余的提问,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于短暂;(2)经常出现过多的演示操作;(3)过多的班级团体教学活动,造成学生多用嘴巴,少用双手;多用耳朵,少用脑袋;多了些识记,少了些想象的空间;(4)小组探究低效。如有时小组成员思维刚刚展开,成员刚刚进入情境,教学活动就匆匆收场。有些小组探究因缺少探讨的主题,缺乏指导而组织不起来,或讨论无头绪,小组成员无所事事;(5)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这种不良的教学环境的影响,时而还存在着“教不懂,就练到懂;练不懂,就考到懂”的传统教学方法。

3 对信息技术教科书教学的建议

3.1 注重信息技术教科书中穿插的阅读材料。千万别小看这些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有的是介绍信息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有的是给学生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的是介绍信息技术前沿动态等等。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3.2 注意每章节最后的扼要回顾。教科书对每章的练习题都设置了活动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程度的习题,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不要错过挑战自我的机会。

3.3 注意正确认识“拓展题”。这类题目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协作探究精神,使他们学会探索,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来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4 重视任务学习。教科书中选择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供学生学习。教师切不可忽略教学的设计和引导,因为它有助于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在任务中学到和理会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也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和克服困难的情感经历。

3.5 重视学生与教科书的交流。教科书中很多章节,在重点知识处,提出一些问题或利用“任务”、“练习”、“观摩”和“拓展”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了解与反思,老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认真地对待它,积极地与教科书进行“对话”,从中体验到无师自通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赵涓涓,杜麒麟,屈明月,强彦 .智能小车的无支路循迹算法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06).

[2]陈伟钱.一种时间记录寻迹智能小车的设计[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2(01).

第7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探究性学习 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51-01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的策划、安排上不能让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脉络掌握好,还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因此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的学习方式应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来学习。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真正发挥成员在小组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不应放心不下学生,应该大胆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给学生提出创造性意见。比如,当学生为学习的内容或观点发生争论不休时,教师要做适当的统一;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拦路虎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当学生对某个问题苦思不得其解时,教师要做适当的讲析……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才能有所提高。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差异在小组中进行人员的合理分配。

另外,自主、合作、探究,这三方面组成一种整体的学习方式,相互作用。比如单方面强调自主,有可能变成各行其是,所以自主宜与合作互补;而提倡自主和合作,是为了更好有效进行探究活动。

二、学会欣赏学生,多鼓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与欣赏,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甚至长远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不同的学习心态,自然也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调控好学生的学习心态,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多鼓励他们取得的任何一点成绩,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欣赏,更有自信地大胆尝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作为一个好老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赞赏学生。一个学生,从几乎一无所知到接触并使用计算机,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如果总是斥责学生,学生往往产生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气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但真正让学生提高了自己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得课堂井然有序。因此,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让他们在自信、成功的心态中学习,对教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乃至培养健全人格都非常重要的。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信息技术课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却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还都要从零开始。

2、学习态度和兴趣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对这门课很着迷,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而有的学生对这门课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的由于各种原因讨厌这门课,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

对于个体差异,我们就应当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我一般根据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的学生为优等生,他们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对电脑很感兴趣。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B层学生为中等生,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但在学习的主动性不太强;C层学生为后进生,理解接受能力一般或稍弱,基础差。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学习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组织教学的时侯应有所侧重。在操作课的内容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对于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给其提出较高层次的任务目标后,教师并不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巧妙的设计教学环节,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以亲切的教学语言,设计不同的切入点,运用独到的构思,发挥各自的专长,能突出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活动。对学生的体验与参与尤为重要。

第8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反思;新课程;信息技术课

反思(reflection)是教授者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评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升教授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性的教学实践是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它是一种思考经验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

反思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判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美国大教育家布鲁巴赫等人从时间发生的角度去认识反思性教学,他们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现笔者以自己施教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整体美化》为例,就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反思和调节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实践前的反思――对备课的反思,于实践前有备无患,谋定而后动?

此种反思是用以前教学实践的反思应用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让反思成果成为一种实践应用。以往我们较多关注的是教学后的反思,极容易忽略对所备课的反思。对备课进行反思,是教师用以前教学实践的反思,对自己所备的课再次查缺补漏、汲取和内化。

1.备课后应反思有否充分吸取了前面相关内容的课后反思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能否顺利的消化和吸收,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关键取决于学生的审美理念,本节课可以理解为几个新知识点的学习和前面知识的巩固应用,在前面课堂中我反思学生实践不够,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在首位。实际上,技能训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熟能生巧。再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注重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了对作品“美”的呈现。所以本节课通过课前反思,在实际上课中我先以多媒体为展示平台,让学生先欣赏几份比较优秀的作品,培养学生感受美、追求美,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学生探讨实践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思路

2.课后应反思有否准确分析和把握教学目标,使所备课能依照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存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目标;二技能目标;三是情感目标。在不同的课中,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有很大差异的,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三个目标是备课反思的一个重点。

如在上《整体美化》前,我分析和反思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美化多页文档的基本方法,了解“艺术型”页面边框基本效果及其设置方法,了解节的概念及其作用,了解页眉和页脚的作用和设置的效果。

②技能目标:掌握设置“艺术型”页面边框的基本方法,掌握设置页眉和页脚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练运用前面已经介绍的文字修饰、段落设置、图片插入及设置、文本框的插入及设置等方法对文档进行美化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处风格;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追求美,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3.备课后应反思如何因材施教

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应该根据具体的不同特点来设计教学策略。参考以往的老备课本我在备课时设计了第一个教学策略。

对于第一种学习策略的设计,我在反思中发现,引入的思维比较平坦,上一个学年我任教的班级基础普遍比较好,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但现在班级学生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并贴近全体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对新事物的求知欲。上述设计会使学生思维活跃度不够,不利于学生整体体验和感知。

于是我在反思后设计了第二个教学策略的方案。

学生对生活中实例内容有一种新鲜感,动手了解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境非常方便,而且效果好,所以我主要创设了“上海世博会”这个教学情境,并贯穿课堂始终;再者选取两种类型的多份已经完成好的作品,能让学生对比,初步让学生形成运用“艺术型”页面边框和页眉、页脚可以美化作品的概念,陶冶“美”的情操,也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策略得到优化。

二、实践中反思――教师在行为过程中对自己的表现、想法、做法进行反思

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知识是在与外部环境的不断交互过程中获得的。课堂中反思是最难的,一个经验不足的的教师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完成一堂课教材内容,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时会自我陶醉,所谓的课堂反思是根据所上课的实际过程,及时调正进度和教学方式。

1.课堂中的反思是对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的反思,从自我讲解中反思思考问题的方法,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反思性的见解,使教师更好地起到主导作用

课堂中的反思是教学互动中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学习特征的反向思考。反思性学习的目的也不仅仅为了回顾过去或培养原认知意识,更重要的通过反思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如在本课中有这样一个活动设计――观察两份不同类型的word作品(一件采用了“艺术型”页面边框和页眉、页脚,一件没有,其余均相同)。在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观察两份不同类型的word作品,感受本次课题活动的要点。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一堂课中的教学亮点,是教学智慧的结晶,蕴含着许多教学理念,体现着教师教学的功底。如果能及时、准确的记录下来并进行反思,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对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为以后的教学开展是很有意义的。经常反思课堂亮点,把亮点积累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把亮点更好地加以运用,以更优化的教学模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是“节”的设置,“节”的概念对于很多老师来说也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更不用说是学生了,如何引出这个难点呢?为了让有多个页面的作品呈现出多样性在实际中可能需要设置不同的“艺术型”页面边框,从而引出难点“节”。我通过演示操作提醒学生注意“本节”,然后讲解什么是“节”,它跟语文课文中的节不一样,在Word中是一个特殊的符号,起分隔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节”,我展示保鲜袋,比喻可以把整份杂志看成保鲜袋,每个袋子就相当于是一个页面,设置节就相当于在下一个袋子开始处做上记号,有了这个记号,就把整筒保鲜袋分成了2部分、3部分……用“保鲜袋上的划线”来比喻“节”,巧用形象实例,轻松突破难点。用保鲜袋,生动形象地让学生理解“节”的概念,分而不断,似连非连,既巧又妙。

3.通过上述的全面回顾、反思,找到实际与预设的差距,最后进行必要归纳权衡对原预设修改完善、取长补短、锦上添花,使课堂教学步入高效循环之路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反思摸索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讲解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的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权衡,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取长补短、锦上添花,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意境和高度。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在实施课程的进程中,教师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教师要真正看清自己所经历过的教学过程则需要不断质疑才会有新的发现。要经常反思:“这样做对吗?”“这样设计合理吗?”“情境的创设有效吗?”等,有质疑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发展。质疑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只有具有质疑的精神,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的教师的过程。如果我们能注重反思、善于反思,勤于反思,不断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随时依据新的教学标准做出适时调整,一定能促使自己快速的成长起来,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加适合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第9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艺术教育;整合

几年来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感慨良多,其中一点就是上课时学生总会在下面交头接耳,甚至还有同学偷偷的玩游戏。课堂是教育教学最关键的一环,对于这样的课堂现象,我们该去如何处理呢?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还要首先维持好课堂纪律。怎样认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课堂现象,用什么方法来有效地维持课堂纪律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操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信息技术课。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计算机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习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到学生中间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多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让学生有成功感

课堂中多展示学生作品,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有时会选一些同学示范操作,或者演示自己的作品,伴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这些同学都会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之中。课堂中我让每个同学都把作品上传到局域网中,这样,只要进入网上邻居的同学都能看到,当看到有同学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会充满成就感。同学们在交流作品时,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启发和激励,取长补短,使自己的作品水平得到提高。利用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知识就像语文、数学、外语一样,已成为现代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越来越重要,适合时展的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必将逐步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总之,只要转变教育理念,不停地探索求新,不断反思出现的新问题,我相信是一定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得到高效能课堂教学效果的。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巧设课堂前奏

在计算机机房上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巧妙的设置课堂前奏。学生大多想自己操作,不想老师多讲。可以告诉学生在课堂的时间安排上有以下三种方案:第一,讲一节课,不操作;第二,讲 30 分钟,操作 15 分钟;第三,讲 15 分钟,操作 30 分钟。大家希望采取哪种方案啊?学生会说第三种方案。这时抓住机会巧妙安排:大家要想让老师采取第三种方案,必须集中精力听课,否则就采取第二种方案,甚至第三种方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比较集中。

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

在学习Word2000时,我就在课前搜索了一些资料,让学生拼图游戏,自己做连环画,做圣诞贺卡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以及发展的规律,这是首要的、最高的规律。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这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运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他们学以致用是两个非常好的突破点。这也是维持课堂纪律最长久最有效的方法。

六、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上做到严肃自由、主动探索。严肃是一种规范,自由能使学生思维解放。在保持较好的课堂纪律的同时,要让待发展生敢于提问,让优生敢于质疑。这可以运用知识竞赛法,作品展示法,学科整合法。老师善于把教学过程营造成有利于学生积极进取、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环境。这样,教学就能够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凝固走向丰富多彩,离开混乱走向秩序。

七、精讲多练

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要领。此外,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加强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八、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师生互动,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要得到体现。互动可以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小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优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差生尽其所能,学有所得。这实现了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这种互动能够调动优、差生的积极性,将会明显的改善课堂纪律。

九、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改善课堂纪律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作为一个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纪律与显著的教学效果。

当然,老师的教育总是有限的,我们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成长的。 我们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们的责任真的很重大!感悟很多,思考很多,收获会更多。

十、总结

信息技术学习让我觉得世界、知识面更加开阔了,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知道了信息技术的希望。我很重视每一节课,注意让学生领会其中的魅力所在。面对初中学生,所学内容应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性内容,我会把Word、Excel的学习以学生的综合应用为目的,并将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未来趋势。此外,我在教学中注意安排适量的、实用的、可操作的内容,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例如,Excel的学习中学生练习的内容应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培训。信息技术课,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看到了方向,看到了它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增强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向东.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的评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