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产部门季度总结范文

生产部门季度总结精选(九篇)

生产部门季度总结

第1篇:生产部门季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中间产品;总交易量;国民收入

一、引言

货币流通速度即单位货币一定时期内流通的平均次数。根据货币数量论,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总的货币供应量等于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供应量与需求量的差异决定了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当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条件下,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整货币存量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但是,当货币流通速度变化时,只考虑货币存量变化的货币政策就可能产生“矫枉过正”或不足的情况。

货币流通速度分为收入流通速度和交易流通速度。主要区别在是使用交易总量还是使用国民收入来考察货币速度这一点上。

我国学者对货币流通速度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赵留彦、王一鸣(2005),他们注意到了部门间货币需求的差异,认为1979~2003年我国非农业部门货币需求的增加引起了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提出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不会引起通货膨胀。杜子芳(2005)指出物价指标是随消费结构而变化的,考虑了消费结构变化因素的货币流通速度应该是上升的;从统计理论的角度对数据的适用性提出了挑战。伍超明(2004)提出应该用交易总量指标来研究货币流通速度,同时,分析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部门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解释了虚拟经济部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耿中元(2008)利用货币需求模型分析了影响改革开发以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制度影响因素,总结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因素。

作者注意到,至今为止,人们研究的是年货币流通速度,还没有人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季节性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因此,本文将从这个角度进行探讨。本文根据我国2003年至2009年的季度经济指标,主要探讨生产部门各部门的季节性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特点,以期能为货币的结构性调整提供参考。

二、模型说明

(一)货币交易流通速度模型的内涵

本文使用根据费雪方程式MV=PT推导出的货币流通速度V=PTM,即货币交易流通速度进行分析。

理由是:在现代化商品生产过程中,一件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的商品其间要经历无数次的中间产品的交易环节,而我们在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时只统计了最终产品的价值并没有统计中间产品的交易价值,这样计算出的货币流通速度是不能完全反映货币交易媒介这一职能的。例如,A公司生产的原材料1亿元由B公司购入,B公司据此生产出1.5亿元的产品并由C公司购入再加工,C公司生产出2亿元的产品由D公司购入并以3亿元的价格销售给最终消费者。在此假定下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3亿元,而用货币来衡量的总交易量应该是1+1.5+2+3=7.5亿元;但假如C和D之间还存在一家公司D’,C以2亿元把产品销售给D’,D’再以2.5亿元把产品销售给D,D再把产品以3亿元把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样一来用货币衡量的总交易量就是1+1.5+2+2.5+3=10亿元,但国内生产总值仍是3亿元。再假设此时的货币供应量是2亿元,那么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分子计算的货币流通速度都是1.5,而以总交易量计算的货币流通速度就分别是3.75和5。通过上例我们可以发现以GDP、GNP等国民收入数据为分子计算的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变化缓慢不能有效反映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实际情况,因此,只有以包含中间产品情况的实际销售量为分子计算的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才能反映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变化。

(二)数据说明

关于PT,由于收集总交易量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只能采用与总交易量相关性较强的指标来进行计算,如日本的津曲俊英用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额为分子对日本国内的货币交易流通速度进行了分析(津曲俊英,2009)。作者在这里采用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的三类指标进行计算,一是“分行业主要工业经济指标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二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表”中的总产值,三是“累计各地区按构成分组的建筑总产值表”中的总产值。这三个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此三组指标反映了第一、第二产业的主要发展状况,同时国家统计局从2003年起基本上是按季公布,可以研究经济发展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季节性变化。不过由于这些指标主要是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如工业企业主营收入的统计对象是500万以上企业,因此,并不能覆盖我国经济全体。另外,本文关心的是商品生产领域,所以,本文就不讨论第三产业的问题了。

关于M,计算货币流通速度时货币存量量的数据一般都直接使用货币供应量M1(伍超明2004,赵留彦2005、2006),M2(杜子芳2005)或各部门存款余额(张彤玉等,2009)来进行计算;本文也采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M2数据作为货币流通量来进行比较、分析。

三、货币流通速度分析

(一)总量分析

首先将工业、农业、建筑业三部门的销售收入指标加总,计算出三部门总的货币交易流通速度,并与以名义GDP计算的我国总的货币收入流通速度进行比较,结果如图1。

从图1我们首先可以发现不管是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还是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都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点,但交易流通速度的季节波动特征更明显。主要特征是每年的第一季度货币的流通速度最低,每年第四季度最高,其中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在考虑进了数据统计上的时间滞后因素后,作者认为:我国的春节是在公历的1、2月份,是造成每年的一季度货币的流通速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在第四季度,大量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收付以及当年销售收入的确认,使得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与收入流通速度都为全年最高;特别是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呈现出突然增加的常态。

其次,我们不难发现用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所计算的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的变化是比较平缓的,而用工业、农业和建筑业的合计总产值计算的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的变化却很大,其原因正如我们在第一章所讨论的一样,国民生产总值是统计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最终结果的体现而不是这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体现,在当今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普及的环境中,结果并不会随着社会分工的细致而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一个与当今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认识的不同结果,即我国的货币交易流通速度并未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而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呈上升趋势,是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的。

(二)部门差异分析

通过分别计算工业、农业和建筑业三个行业的货币交易流通速度,并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发现各行业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

如图2所示,建筑业和农业的货币流通速度是相对稳定,从2003年至2009年的变化情况来说是一个相对平稳的变化趋势,这说明在建筑业和农业的生产过程中,货币的供给数量与其生产规模是比较适应的,货币供应紧张情况不明显;而我们观察工业企业的货币交易流通速度就可以明显的看到2003年1季度至2008年3季度它的流通速度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不断提高,说明在此期间工业企业对货币需求的增加超过了该行业能够获得的货币数量,其原因可以用易纲、伍超明、斐平等学者所提出的货币向虚拟经济中“渗漏”来解释;2008年4季度后随着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它的流通速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反映了企业间交易规模的缩减。以上数据说明工业企业的货币需求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是很强但是货币的供给往往并不与其需求相适应,而农业和建筑业的发展规模与其能获得的货币量是比较一致的。

四、结语

货币最主要的职能是充当交易的媒介。因此,研究货币交易流通速度才能反映货币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当商品交易媒介这一职能效率的高低,实践与理论的结果才能统一;通过分析2003年1季度至2009年1季度的货币交易流通速度,本文得出这一时期我国的货币交易流通速度是上升的结论,这与货币数量理论提出的货币流通速度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正相关的结论相一致;同时,还得出我国建筑业和农业的货币交易流通速度是稳定的;而工业部门的货币交易流通速度是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动的,特别是当经济增长时工业部门的货币交易流通速度上升的。

作为政策建议,本文作者认为不管是M0、M1、M2都是总量指标,只能反映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情况而不能反映货币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作用;利率应该说更多的是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资金供求状况,不能反映实际生产流通领域的资金利用情况,而货币交易流通速度是一个能反映货币资金在生产流通各部门中被利用效果的指标,应作为货币政策结构调整的参考指标而备受关注。

参考文献:

[1] 杜子芳,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沉淀率与货币供给量――我国货币供应量过大的原因分析[J],管理世界,2005.1,P26-30

[2] 斐平、熊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渗漏”效应[J],经济研究,2003.8,P21-27

[3] 耿中元、何运信,依托于货币需求理论的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函数模型[J],经济论坛,2008.19,P60-61

[4] 伍超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4.9,P36-47

[5] 赵留彦、王一鸣,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影响因素:一个新的分析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05,4,P17-28

[6] Friedman,M.1970,“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Monetary Analysi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78 No.2

第2篇:生产部门季度总结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7号)精神和农业部《2012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部署安排,我部决定从即日起至9月底集中组织开展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严厉打击各种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切实保障“三夏”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当前正值“三夏”生产关键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以赴夺取全国夏季粮油和秋季粮食丰收,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突出重点,明确分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保障“三夏”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突出重点,加大监管力度

(一)加强“三夏”农资质量抽检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对农资的质量抽查力度,特别是“三夏”时期使用较多的肥料、农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资产品,要及时整理检测结果,预警公告,对质量不合格、源头不明确的农资产品,要与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彻查源头,确保“三夏”生产顺利进行。

(二)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农资市场和经营网点的日常监管,通过拉网式检查,全面摸排违法案件线索,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农机等重点品种,开展专项行动,保证农资监管工作不留死角,切实维护农资市场正常秩序。

(三)切实加强案件查处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依法坚决查处生产、销售和使用禁用农、兽药及非法添加违禁物质等行为,严厉打击制假售假黑窝点,对于情节恶劣、影响范围大的案件,要迅速调查取证,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彻查假劣农资的来源和去向,构成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于涉及跨区域的案件,要及时发送协查通报,上报案件信息,确保彻查源头,端掉窝点,消除危害。

三、广泛宣传,强化服务指导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强宣传培训力度,传授农资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引导农民群众科学、理性购买农资产品,提高农民群众质量安全意识和科学安全生产的水平。加强对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小区)及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指导,逐一检查其农资使用记录和库存情况,坚决防止使用禁用农资行为。同时,充分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作用,受理群众的投诉举报,构筑农资打假社会监督网络。

四、狠抓落实,促进协调配合

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内容多,要求高,涉及面广,任务重,责任大。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的配合,开展联合执法,加强信息沟通,提高农资监管齐抓共管的整体效能。

五、认真总结,强化信息报送

各地在“夏季百日行动”中,要认真总结成效、经验和问题,提出工作建议,同时要分析本地农资监管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农资监管工作的新思路。要加强信息统计和报送工作,及时报告重要信息、重大案件和突发事件。请各省(区、市)于7、8、9三月每月25日前,将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情况统计表和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大要案统计表以电子形式报送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9月30日前将“夏季百日行动”总结以电子版和书面形式报送,第三季度统计表(即7、8、9三月汇总表)仍通过“农资打假监管系统”报送。

第3篇:生产部门季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劳动力数量;劳动时间;隐蔽失业;绝对隐蔽失业;相对隐蔽失业;季节蔽失业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08-0023-05

一、引言

刘易斯(1954)认为,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存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剩余劳动力,以不变的工资水平为现代部门提供无限数量的劳动力资源。尽管刘易斯并没有直接提出农业存在隐蔽失业和农业劳动力边际产出为零的观点,但他实际上隐含了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肯定回答。

拉尼斯-费(1961)利用边际产出、制度工资等范式发展了刘易斯模型中隐蔽失业和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他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部分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品为零,这些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不会影响农业总产出,拉费称其为“多余劳动力”;第二个阶段,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大于零但小于平均产出量(或制度工资),劳动力转移会影响农业总产出,这些劳动力以隐蔽失业的形式存在,拉费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这些过剩劳动力统称为“伪装失业者”;第三阶段,劳动力的边际产出等于甚至超过平均产量,农业劳动力工资不再等于制度工资,农业部门完全商业化,剩余劳动力转移全部完成,不再存在“伪装失业者”。

舒尔茨(1964)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批评了刘易斯的零值边际劳动学说和隐蔽失业观点。舒尔茨认为,刘易斯的错误在于没有考虑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如果考虑到季节性,农业中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则并不为零,不存在农业隐蔽失业现象。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舒尔茨利用印度1978―1979年流行性感冒对其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的历史事实,说明了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并不为零,不存在所谓的“隐蔽失业”。

为了统一刘易斯和舒尔茨在农业劳动边际产出和隐蔽失业问题上的相反观点,森(1966)提出了“每人边际产品”和“每人每小时边际产品”的概念。王检贵(2005)将这两个概念提炼成农业劳动力弹性工作负荷模型。根据王检贵模型,当部分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去时,要维持农业总产出不变,只能依靠提高农业留守人员的工作负荷,王检贵将这部分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称为剩余劳动力。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提高留守人员的工作负荷,则农业总产出不得不减少,这部分抽走的劳动力称为“隐蔽失业者”。

纵观上述学者对隐蔽失业问题的观点,可以看出都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刘易斯和舒尔茨对传统农业社会是否存在隐蔽失业的观点完全相反;拉―费三阶段模型所指的边际产出是“每人的边际产出”,这正是舒尔茨批判刘易斯的症结所在;森和王检贵没有将季节性特征变量明确纳入进去。可见,前人对农业隐蔽失业研究的缺点在于,他们要么是从劳动时间或劳动力数量单一视角出发,要么是忽视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据此,本文在总结众多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拟从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双重视角建立一个农业季节蔽失业模型,试弥补众学者在该问题上的缺陷。

二、模型的假定和图形基础

(一)假定

1. 假定农业劳动时间的边际产出大于0,且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 当农业劳动时间边际产出小于平均产出时,假定农业劳动时间获得的收入等于平均产品。这个收入称为“劳动时间固定制度工资”,它不是由市场力量而是由习惯和道德因素决定的,且具有变化的粘性特征。

3. 与工业生产过程不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将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劳动时间的替代空间。

4. 假定农业产出、农业劳动生产率为相互独立的外生变量,农业产出由市场需求决定,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技术的单一函数。

(二)模型构建的图形基础

图1为农业总产出曲线图,横轴代表全体农业劳动者在一年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总劳动投入时间,T+为其最大值,纵轴表示农业总产出。曲线f(Q)和h(Q)代表农业总产出函数,切线t1和t2的斜率表示切点处的边际产出。根据假定(1),有f′(Q)>0,f″(Q)<0。

图2为农业等产量曲线图,横轴表示农业社会一年中人均劳动时间,N+为其最大值(N+的理论值为365天×8小时/人),纵轴表示投入的农业劳动力数量。Q(TA)是一条双曲线段,表示当农业总投入时间为TA时,农业劳动力数量和人均劳动投入时间的不同组合会得到一个相等的产量QA,它是一条等产量曲线,也是一条等总劳动投入时间曲线。同样,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其他等产量曲线。

图3为等人口农业总产出线,横轴表示人均劳动时间,纵轴表示农业总产量。图2中水平线P1A1B1表示,当农业的劳动力投入数量为P1时,不同的人均劳动投入时间和不同的农业总产出存在各种不同的组合。这种组合关系可通过图3中的曲线Q(P1)表示出来。Q(P1)曲线是图2中P1A1B1的一个映射,反映的是同一种经济关系,是一条等人口农业总产出线。同样笔者可以画出一系列其他等人口农业总产出线,它们分别反映各种不同人口数量下的农业产出情况。

图4为平均产出线和边际产出线图,横轴表示人均劳动时间,纵轴表示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根据假定(1)和平均产出的含义,应存在一条从左至右不断下降的边际产量曲线和水平的平均产出线。

三、模型的建立和结论

(一)隐蔽失业和总剩余劳动时间的定义及其转移阶段划分

给定如下定义:

定义1 农业隐蔽失业和总剩余劳动时间:隐蔽失业是指总劳动时间边际产出小于其平均产出时存在的失业;总剩余劳动时间是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延长留守农业人口的工作时间而替代的总劳动时间。

图4中,根据假定(2),在D0的右端,尽管MP<AP,但农业劳动时间同样要获取“固定制度工资”,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存在(N+―N-)单位的剩余劳动时间,总剩余劳动时间为Tts=PM×(N+―N-)。此时,如果人均投入劳动时间从N+减少到N-,则农业总产出将从QM减少到QA的水平。但由于这时的边际产出小于“劳动时间固定制度工资”,则Tts数量的总劳动时间处于隐蔽失业状态,D0点右边阶段存在隐蔽失业与劳动时间总剩余。在D0的左端,AP<MP,总劳动时间的减少会引起农产品供给量的下降,农产品价格上升,农业劳动力将获取一个与工业劳动力相等的市场工资,农业生产转入商业化阶段,D0点是商业化转折点。D0点左边阶段的隐蔽失业消失,农业劳动力开始商业化。据此,笔者得到如下结论:

结论1 劳动时间边际产出和平均产出的大小比较关系是区分农业剩余劳动时间和隐蔽失业存在与否的标志,也是划分其转移阶段和商业化阶段的标志。当MP<AP时,存在农业剩余劳动时间和隐蔽失业;当AP<MP时,则不存在农业剩余劳动时间和隐蔽失业。

(二)隐蔽失业的分类、结构和衡量

定义2 绝对隐蔽失业者和相对隐蔽失业者:绝对隐蔽失业者是指,可通过延长留守农业人口的工作时间,确保农业产出不会受到影响而从农业中转移出去的那部分劳动力;相对隐蔽失业者是指,即使将留守农业人口的工作时间延长到理论最大值,农业产出也将受到影响而从农业中转移出去的那部分劳动力。

假定目前的农业总产出量为QB,等产量线段BMB1与Q(P1)和N+MM共同相交于点B1(图3中假设三点共同相交于一点是合理的,因为QBB1必定与某条等人口产量曲线相交于它的最高点),BM和B1是两个特殊的点。BM表示如果有PM数量的农业劳动力投入农业,则要得到QB的农业总产出,需要的人均最少劳动时间为N0;B1表示要得到同样多的农业总产出,如果投入的人均劳动时间延长到最大值N+,则农业劳动力投入数量从PM下降到P1。这表明农业劳动力数和人均劳动时间存在替代关系,它使数量为(PM-P1)的劳动力投入减少效应可通过数量为(N+-N0)的人均劳动时间投入延长效应而得到补偿,从而确保农业产出不会受到影响。数量为(PM-P1)的隐蔽失业就是绝对隐蔽失业,从劳动力数量的角度看,它的边际产出为0,数量的减少对农业产出没有影响,可以也应该彻底转移。当(PM-P1)数量的绝对隐蔽失业从农业部门中转移出去后,剩下(P1-P0)数量的劳动者滞留在农业中,它的劳动时间边际产出MPB小于其平均产出AP,仍处于隐蔽失业状态。与绝对隐蔽失业不同,这部分劳动力的减少会引起农业产出的下降。(P1-P0)数量的劳动者就是相对隐蔽失业者,从劳动力数量的角度看,它的边际产出不为0,为了确保农业产出不受影响,相对隐蔽失业不能转移,农业商业化进程受到阻碍。由此,可得如下结论:

结论2 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农业产出水平决定了绝对隐蔽失业和相对隐蔽失业的大小和内部组成结构。绝对隐蔽失业的消除不会影响农业产出,可彻底转移;相对隐蔽失业的减少会引起农业产出下降,从而使相对隐蔽失业转移受到阻碍,无法向绝对隐蔽失业顺利转移。

(三)季节性和非季节蔽失业的区分和衡量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季节性特征,如稻谷的最长允许收割时间跨度不能超过N*天。当存在季节性限制时,人均最大投入时间从原来的365天×8小时缩短为现在的N*天×8小时。这种变化可通过在图形2中做一条新的人均最大投入劳动时间限制线N*M*表示出来。N*M*表明,在季节性约束下,要得到QB的农业产出,投入的最小农业劳动力数为P2,而不是P1。图形3中的Q(P2)是与最低农业劳动力数P2相对应的等人口产量曲线,Q(P2)与BMB1相交于B2,与B2对应的人均劳动投入时间为N*。根据假定(3),当农业总产出量为QB时,Q(P2)曲线以下的等人口产量曲线将变成虚线。即只要农业劳动力数小于P2,该农业社会的产量就会受到劳动力不足的威胁。为了分析季节性特征给隐蔽失业和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有如下定义:

定义3 季节性绝对隐蔽失业、季节性相对隐蔽失业和非季节性相对隐蔽失业:季节性绝对隐蔽失业是指,即使考虑季节性约束的存在,把他们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也不会影响农业总产出的那部分隐蔽失业;季节性相对隐蔽失业是指,如果考虑季节性约束的存在,把他们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会影响农业总产出的那部分隐蔽失业;非季节性相对隐蔽失业是指不是由于季节性特征的原因而导致的隐蔽失业。

季节性绝对隐蔽失业是农业劳动力的绝对过剩,而季节性和非季节性相对隐蔽失业是农业劳动力的相对过剩。从大小来看,(PM-P2)是季节性绝对隐蔽失业,(P2-P1)是季节性相对隐蔽失业,(P1-P0)是非季节性相对隐蔽失业。其中(P2-P1)数量的失业在这里具有特殊性,当不存在季节性约束时,它是绝对隐蔽失业,当有季节性约束时,它变成了相对隐蔽失业。如果一个社会的农业生产没有季节性限制(事实上不可能),则季节性相对隐蔽失业将全部向绝对隐蔽失业转化。在这里,(P2-P1)数量的失业具有相对和绝对隐蔽失业的双重身份,二者在某种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就告诉我们:一方面,为了保证某种季节农产品的生产不受影响,要留用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延长这些农业留用劳动力的工作时间,确保农业总产出不受影响。据此,可得如下结论:

结论3 农业隐蔽失业人口数等于季节性绝对、季节性相对(或非季节性绝对)和非季节性相对隐蔽失业之和。季节性相对隐蔽失业和季节性绝对隐蔽失业可相互转化,季节性特征的强弱决定了二者相互转化的范围。

(四)劳动生产率变化对隐蔽失业的影响

当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f(Q)往上移动到新的位置h(Q)(见图1),边际产出曲线从MP0移动到MP1的位置(见图4)。根据假定(2),只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快于工资增长速度,就可以认为“劳动时间固定制度工资”不变。这样,在h(Q)上必存在一点A*,有MPA*=AW成立。根据假定(1),点A*的位置一定在点A的右上方。即商业化产出线从Q(A)会向上移动到Q(A*),点A0则上移到A0*。Q(P0*)是与A0*相对应的新的隐蔽失业临界等人口产出线。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Q(P0)上移到Q(P0′)(注意:P0=P0′)。图1中A*点一定在A点的右上方,意味着图3中点AM′一定在AM的左下方,从而点A0′一定介于A0和A0*之间,这种位置关系表明,有P0*>P0=P0′成立。

现在分析劳动生产率变化对隐蔽失业的影响。根据假定(4),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农业产出仍为QB,但Q(P1)会上升,且被新的等人口产量线Q(P1′)所代替。显然,有P1>P1′成立,即(PM-P1′)>(PM-P1)成立。(PM-P1)和(PM-P1′)分别为劳动生产率提高前后的绝对隐蔽失业人数。此外,劳动生产率提高前后的相对隐蔽人数分别为(P1-P0)和(P1′-P0*)。由于P1>P1′且P0*>P0,必有(P1-P0)>(P1′-P0*)成立。同时有(PM-P0)>(PM-P0*)成立。据此有如下结论:

结论4 在农业产出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会引起隐蔽失业数和相对隐蔽失业数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化,引起绝对隐蔽失业数发生相同方向的变化。

(五)农业产出变化对隐蔽失业的影响

如果农产品需求外生变化导致农产品增加,则农产品等产量线段会往上移动且变短,这相当于农业劳动力和人均劳动力投入时间两个变量相互替代空间的缩小。根据定义2和结论2,绝对隐蔽失业人口数将下降,而相对隐蔽失业数会增加,隐蔽失业总数不变。特别是,当农业总产出为QM时,等产量线段会缩短成为一个点,绝对隐蔽失业完全消失,隐蔽失业人口全部变为相对隐蔽失业人口;当农业总产出为商业化产量时,等产量线段达到最大值,相对隐蔽失业完全消失,隐蔽失业人口全部转变为绝对隐蔽失业人口。于是我们有如下结论:

结论5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减少)导致农业绝对隐蔽失业人数减少(增加)和相对隐蔽失业人数增加(减少)。

四、模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笔者建立的隐蔽失业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表现在:

第一,统一了刘易斯的零边际生产力观点和舒尔茨的非零边际生产力观点。刘易斯模型暗含农业劳动者的边际生产力为零,而舒尔茨明确提出农业劳动的非零边际生产力观点。两种理论观点看似根本对立,但我们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将二者统一起来。模型假定劳动时间的边际生产力大于零,这与舒尔茨的非零边际生产力观点相一致。同时,模型中等产量线段表明,可以通过延长每个农业劳动者的年均投入劳动时间,释放一部分劳动力来维持农业总产出不变。这意味着农业生产中一部分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为零,而这正是刘易斯的零边际生产力观点。

第二,批判了舒尔茨的非隐蔽失业学说。舒尔茨从农业季节性特征出发,认为农业生产中不存在隐蔽失业现象。笔者的模型同样从农业的季节性特征出发,得出了农业中存在隐蔽失业现象的不同结论。定义3和结论3表明,即使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季节性绝对和相对隐蔽失业,季节性相对隐蔽失业可以向季节性绝对隐蔽失业转化。季节性绝对隐蔽失业是农业劳动力的一种绝对过剩,相当于刘易斯无限供给的农村劳动力。可见,笔者的模型与刘易斯的观点相一致,得出了一个与舒尔茨完全相反的结论,是对舒尔茨非隐蔽失业观点的批判或发展。

第三,继承和发展了拉尼斯-费的隐蔽失业思想。笔者的模型从分析范式、研究视角和逻辑结论继承和发展了拉尼斯-费的隐蔽失业思想。拉尼斯-费利用农业总产出曲线、边际产出、平均产出、固定制度工资和农业剩余等范式,从劳动力数量单一视角将农业劳动力转移划分为农业劳动力绝对剩余、隐蔽失业和农业劳动商业化三个不同的阶段,并分析了劳动生产率、人口和资金积累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视角的局限使该模型同样暗含农业绝对剩余劳动力边际产出为0的假定,并招致其他学者的非难。而笔者的模型继承了拉尼斯-费模型中的大部分分析范式,并将劳动力数量单一视角放大到劳动力数量和劳动时间双重视角,研究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过程。除了分析范式的相似和研究视角的不同外,从结论看,笔者同样认为隐蔽失业的转移存在短缺点和商业化点两个关键点,存在绝对隐蔽失业、相对隐蔽失业和隐蔽失业彻底消除三个阶段。尤其是分析了季节性特征对隐蔽失业产生的影响,明确将隐蔽失业划分为季节性绝对、季节性相对和非季节性相对隐蔽失业,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数量依存和相互转化关系,这是对拉尼斯-费模型的一个较大发展。

除了上述的理论意义之外,笔者的模型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一,关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与隐蔽失业压力的化解。结论4告诉我们:一方面,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会使商业化产量向现实产量不断逼近,相对隐蔽失业数会不断减少甚至消失,最终实现农业商业化。这为传统农业将不断向现代农业转化提供了客观可能性和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加大绝对隐蔽失业者的就业压力,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消化不断增加的绝对隐蔽失业者,现代农业建设将受到阻碍。

第二,关于农产品贸易和隐蔽失业的减少。结论5告诉我们,当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农产品需求量增加且人口总数和农业生产技术不变时,隐蔽失业人数会相应减少。因此,为了减轻我国农村人口的就业压力,我们应该提高农产品的有效需求,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量。

第三,关于季节性和非季节蔽失业的结构分析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结论3告诉我们,季节性和非季节蔽失业存在一定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季节性绝对隐蔽失业的转移不会影响农业总产出,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加快这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鼓励他们“离土又离乡”。季节性相对隐蔽失业的转移会影响农业总产出,因此,我们不能采取“离土又离乡”的方式将这部分劳动力彻底转移出去,但季节性相对隐蔽失业毕竟是一种失业,工作负荷不足,具有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鼓励兼业)熨平季节性相对隐蔽失业者的空闲和工作时间差距。

参考文献:

[1]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2]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

[4]王检贵,丁守海.中国究竟还有多少农业剩余劳动力[J].中国社会科学,2005,(5).

[5]Ranis G, Fei J H. 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9).

第4篇:生产部门季度总结范文

2017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一】 一、全旗一季度安全生产总体情况

一季度,全旗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呈现两降一升特点,即事故起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下降,死亡人数略有上升。

(一)事故总量下降

全旗共发生各类事故12起,同比减少4起,下降25%;死亡4人,同比增加2人,上升100%;直接经济损失88.3万元,同比减少33.6万元。

(二)工矿商贸企业事故呈稳定趋势

工矿商贸企业无事故发生,与上年同期持平。

(三)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上升

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起,同比事故起数增加5起,上升250%;死亡4人,同比增加2人,上升100%;直接经济损失72.4万元,同比增加67.4万元,上升13.48倍

(四)消防火灾事故呈下降趋势

共发生火灾事故5起,同比火灾起数减少9起,下降64.29%;直接经济损失15.9万元,同比减少101万元,下降86.38%。

二、一季度各类伤亡事故通报

(一)1月31日17时35分许,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汤新明驾驶蒙k24460重型货车与沈阳市姚文哲驾驶的辽a79427号小型客车正面相撞,造成姚文哲当场死亡。

(二)3月7日17时40分许,杨保胜驾驶蒙b41497号大型普通客车因采取措施不当,撞在靠道路右侧停放的吴利华驾驶的蒙m06251号重型普通货车尾部,造成客车上2名乘车人死亡。

(三)3月7日下午14时30分,赵灿红驾驶辽cb0672陆虎牌小型越野车与王志强驾驶的蒙l15235号大型客车迎面相撞,造成辽cb6072越野车乘车人于涛当场死亡。

(四)2月20日发生因小孩燃放烟花引燃可燃物导致火灾。

(五)3月16日发生因违章焊割作业引起火灾。

三、各类伤亡事故的主要特点和原因

(一)道路交通:一季度道路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道路交通事故的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占全旗各类事故总数的58.3%和100%。主要原因是车辆驾驶人员对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驾驶员素质偏低,疲劳驾驶等。

(二)消防火灾:一季度消防火灾事故较去年同期得到有效遏制,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有大幅度减少。

四、一季度安全生产主要工作

(一)、复工验收。结合我旗实际制定了《20xx年全旗煤矿复工验收标准》和《20xx年企业复工验收工作方案》,成立了复工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验收范围、程序和各部门的职能职责,按照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把关口,积极开展复工验收工作。对于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安监局以正式文件下发企业要求限期整改完善。目前,根据企业申请,已有39家企业经验收组验收复工生产(其中煤矿16家、非煤矿山17家、危化6家)。

(二)、根据阿盟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部署,组织工作人员对《阿拉善盟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开展全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20xx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方案》等讨论稿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上报盟安监局。

(三)、召开全旗工业经济、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两个责任制。会上,表彰奖励了20xx年度安全生产成绩突出单位和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并与各苏木镇和相关部门签订了20xx年安全生产责任状。

五、对下一步工作的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指导原则继续做好安全生产年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盟委行署及旗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会议精神,全力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切实抓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进一步增强负有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职能部门的执法意识,依法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各类伤亡事故,加大行政责任追究和行政处罚力度。

(三)、矿山企业由于目前正在复工验收阶段,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但是随着各企业相继复工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企业要以瓦斯、透水等为主要内容及时开展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严格的预警预报机制,深入开展瓦斯治理,加强通风管理。非煤矿山露天企业要自上而下分台阶开采,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在危化企业要广泛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新建企业必须履行三同时,涉及危险工艺的化工装置必须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

(四)、各相关部门结合当前春季安全生产的特点,着力解决好道路交通、各类生产和运输等重点行业和环节,同时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五)、加强防火安全工作。春季风大物燥,是各类火灾事故的易发期,公安消防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宾馆、饭店、商店(场)、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监管,加强火源、电源安全管理,落实严格的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消防安全。

(六)、认真贯彻落实盟、旗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正确认识当前阿左旗的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有针对性的提出措施和解决办法,推动全旗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稳定好转。

2017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二】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安全生产相关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及早安排部署,扎实开展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安全生产年活动。截至3月底,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46起,死亡8人,受伤60人,直接经济损失19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上升35%、60%、46%、363%。全市各类事故死亡8人,占省政府下达控制指标47人的17%,在控制进度范围内。

一、第一季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及早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把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安全生产列为社会管理创新六大行动之一,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及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春节前,市上领导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重点企业和单位开展调研和现场办公,主要就重大建设项目安全保障、重点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以及城市供水、交通安全、应急队伍等进行全面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市政府与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市安委会办公室制定下发了《金昌市创新社会管理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金昌市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方案》,确定了今年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和任务。

(二)坚持安全发展,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我们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为核心,坚持稳中求进,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切实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一是修订完善了《金昌市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突出各级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职责,切实解决领导不重视或重视不够的问题,保障各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落实。

二是通过严格纳入目标责任管理、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实施分类指导和重点监管、警示约谈等行之有效地办法,督促企业主动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市安委办制定了《金昌市安全生产约谈制度》,扩大了约谈级别和范围,已约谈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2家。

(三)强化监管监察,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各级政府、各部门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不断提高事前防范和化解能力。一是深入推进隐患排查整治。我们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狠抓落实,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制订隐患排查标准,积极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作业。元至3月份,全市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排查一般隐患2741项,已整改2709项,整改率98.8%。二是不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各级政府、各部门不断推进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行动。各级安监部门在执法检查中查出一般隐患475项,已整改437项。针对永昌县油脂化工厂在居民区储存溶剂油重大隐患,市、县组织联合执法,监督企业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3月底市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支队对全部煤矿矿井进行了系统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了处理。三是严格实施行政许可。坚决把好安全生产准入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坚决杜绝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企业投入生产,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建设行为。四是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全面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严格按照标准验收。年前市县政府联合对全市22对煤矿矿井进行了系统检查验收,因各矿井均未按照规定完成五大系统建设,达到安全标准化要示,均未通过验收,继续停产整顿。

二、第二季度工作重点

为认真总结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深刻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市安委会决定在4月中旬召开第二次安委会会议。在第二季度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宣传贯彻国务院40号《意见》精神。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并通过培训班、宣传栏、黑板班、安全征文、演讲等活动,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宣传教育,深刻领会和认真执行国务院40号《意见》精神。

二是继续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充分结合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广泛开展事故警示教育,切实从事故中吸取深刻教训,坚持常态化、长效化管理。各级政府、各部门强化监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严肃事故查处,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坚决落实防范措施。

三是不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按照年度工作安排,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全面开展专项治理。通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切实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制订实施全市打非治违行动方案,各行业牵头部门抓好落实,坚决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巩固和扩大打非行动成果。

四是大力加强安全基础工作。在全市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企业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切实开展企业班组建设和作业现场管理活动,不断推进企业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第5篇:生产部门季度总结范文

今天召开一季度工作通报会,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分析一季度经济社会运行态势,有针对性地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原创:全力抓好“三个中心”建设,强化项目带动,增强经济活力,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动我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下面,我就全县一季度经济社会运行情况作一个简要分析,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几点意见。

一、一季度全县经济社会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一季度,我县经济运行在去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出更为强劲的增长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有较大提高。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开局良好,困难不少”。

1、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据初步测算,一季度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增10.5%;农业总产值1.7亿元,比增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亿元,比增16.5%;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比增35.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亿元,比增11%;实际出口创汇560万美元,比增2.87倍;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比增4倍;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71万元,比增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6元,比增6.7%;农民人均纯收入785元,比增10.4%。一季度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好于年初预期,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为17:44:39,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这些均表明,我县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进入到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

2、“三个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从一季度情况看,进度最快的是红狮水泥项目。从去年1月8日开工以来,该项已完成土石方基础工程,部分大型设备已经到位,生产资金到位7000多万元,项目贷款已经省中行批准9000万元,如果不是一季度雨水多,进度将更快。洋仂工业园团部土地已正式移交国土部门,飞机场地块已经空军司令部正式批准,园区规划正在进一步论证,园区构架也已经县委常委会研究确定,目前正着手抽调人员进驻开展工作。东门新区开发按计划推进,中心广场规划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县时专门成立了城市拆迁改造指挥部,组建了城市拆迁投资公司,正在启动东门拆迁工作。

3、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工程,全县合力兴工的氛围更加浓烈,促进了工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亿元,比增17%,实现利税458万元,比增120%,经济效益指标综合指数为95%,比上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二是支柱产业拉动作用明显。五大支柱产业共完成产值2.09亿元,比增19.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4.8%。其中矿产、林产、电子、电力、机械等支柱产业分别比增29.1%、17.4%、14%、12%和4.1%。三是发电量增长。一季度,全县总发电量万千瓦时,原创:比增%,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总量4678万千瓦时,比增56.72%。主要是由于今年一季度雨量比上年同期充沛,水电企业发电总量比上年同期增长较快。同时,大言电站第一台机组于去年12月19日正式发电,第二台机组也于今年3月17日正式发电,两台机组第一季度己新增发电量531万千瓦时。四是煤炭行业生产形势良好。一季度,我县4家规模以上煤炭生产企业生产原煤16.78万吨,比增66.9%,实现产值3330万元,比增121.7%,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因素。

4、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展开。全县上下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克服了持续低温、倒春寒及农资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较好开局。一是烟叶生产面积落实。全县烟叶种植面积4.87万亩,比上年增加4700亩,比增9.9%。二是食用菌生产成效显著。全县落实食用菌栽培2441万袋,其中珍稀食用菌191万袋,食用菌总产量2211吨,比增8.38%。三是畜禽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县畜、禽出栏数分别比增5.53%和5.55%,肉蛋奶产量3308万吨,比增4.6%,畜禽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四是农村改革有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已完成133个行政村,面积191.61万亩,占任务的99.5%,发证27850亩;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村信用社改革也正按计划推进。五是农村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全县计划新改造农村公路110公里,目前,已开工建设41.3公里。

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创新项目工作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一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相应拉动gdp增长约1.6个百分点。一方面,工业项目投资增速加快。一季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81万元,比增38.23%。从项目分类上看:一是工业续建项目进展顺利,大言电站、黄潭电站、三华轴瓦有限公司共完成投资3264万元,占工业项目投资总量的39%;二是两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红狮水泥、高唐水电站项目共完成投资1825万元,占工业项目投资总量的21.8%;三是神威科技有限公司、三农碳酸钙有限公司等其他工业项目共完成投资2085万元,占工业项目投资总量的24.9%。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势强劲。一季度鸿图、汇景、盛亚、广厦四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1万元,比增166.6%。

6、外经贸工作态势良好。一季度,引资和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00万美元,新办内联企业15家,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670万元。实际出口创汇560万美元,其中完成较好的企业有:一是三农碳酸钙、嘉信矿业继续抓好出口贸易,做大我县出口基数,分别完成出口创汇280万美元和130万美元,两家企业合计出口创汇410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数的73.2%;二是长兴电子继续以产品质量、市场促销为抓手,出口创汇88.1万美元,比增27.7%;三是三福木业积极开展小家具、鞋楦等产品的自营出口业务,出口创汇15.9万美元。

7、财政金融运行稳健。一季度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3543万元,完成预算的27.53%,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71万元,完成预算的28.47%;全县财政支出3755万元,比增17.5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668万元,比增15.76%。一季度信贷、现金总量表现为存贷同增,3月末,全县行社人民币存款余额14.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3亿元,比增16%;各项贷款余额10.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5亿元,比增16.2%。

7、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教育危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高唐中心小学、万安中心小学、二中、三中教学楼正在建设之中,一季度已完成投资56万元;余坊中心校宿舍楼已破土动工,安仁中心校宿舍楼进入招投标阶段,万全中心校实验楼设计扫尾,一季度共完成投资40万元;光明、漠源、南口三所小学宿舍楼建设,已完成向上级申报设计方案;职业中专创建合格校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新建综合楼征地问题已与新华村达成协议,正着手征地设计工作。二是网吧整治力度加大。从严从重打击违法经营者,一季度处罚违规网吧4家,确保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城区管理进一步加强。以规范“一纵两横”和七星步行街及周边管理为重点,大力整治市容市貌和卫生脏、乱、差现象,加大城区交通秩序的管理整治力度,抓好高速公路沿线余坊至下村村容村貌整治和坟墓迁移工作,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生活环境。四是医疗卫生设施不断完善。投资90万元完成县疾控中心、县医院传染病房的设备配套;投资45万元完成了大源卫生院的改造;筹集了30余万元资金,为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通了电脑网络系统,实行了医保刷卡,解决了乡村医保对象长期存在看病就医不方便的问题。五是推进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工作。继续做好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完成820户联网改网任务。

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以下一些突出矛盾与问题。一是部分指标未达到序时进度。完成序进进度较好的只有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略慢于序时进度,出口总值和利用外资完成数只占计划的12.3%和11.1%,还不到序时进度的一半。二是“三个中心”建设进展不平衡。除了红狮水泥项目进展较快外,其他两个中心进展偏慢,特别是洋仂工业园年内要形成1000亩规模任务艰巨。三是农业和农村工作还不容乐观。烟叶生产虽然面积落实了,但前期受冻害影响,能否保质保量完成13万担任务存在一定困难;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目标不够明确、力度不大,农村中介组织发展不快;林业改革和农信社改革还存在许多具体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计生工作不够扎实,部分计生指标非常不理想。四是项目工作进展不理想。目标项目不多,特别是大项目不多,对经济拉动作用大、有相对优势的项目不多,反映了我们的储备项目质量不高。五是煤、电、资金、土地等要素依然紧张。煤价上涨给水泥企业造成了较大压力,腾荣达制浆有限公司因受原材料供应影响,生产不够正常,小企业获取银行资本能力不强,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仍较突出。电力供应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六是有的部门在抓落实、求突破、讲责任、顾大局方面还做得不够到位。有的对县里部署的工作没有很好地落实,有的工作效率不够高,有的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没有从实际出发,有效地解决,甚至推诿扯皮,上交矛盾。这些困难和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下阶段工作中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二、盯紧目标,全力推进,切实做到“两不误”

第一季度的经济形势表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今年工作思路是正确的,而且各级干部精神状态良好,全县上下抓项目、促发展的氛围浓厚,实现了各项工作“开门红”。第二季度是确保“双过半”的关键阶段,各乡镇、各部门要正确处理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搞好当前工作的关系,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做到学习教育和推进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今年的工作能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推进,关键看三个方面。

(一)三个中心建设和招商引资能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一要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扎实推进“三个中心”建设。要加快福建省新兴水泥生产中心建设,全力支持将乐红狮水泥项目建设,确保第一条生产线在2006年春节前投产;要按照科学规划、加强管理的方针,抓紧时间完成全县石灰石资源调查工作,合理规划产品布局,加强全县石灰石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工作,促进水泥企业和水泥产品市场健康发展,为加快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要加快新的工业集聚中心建设,抓紧时间做好洋仂工业园规划论证,健全园区管理体制,发挥园区集聚效应。要加快县域中心建设,尽快启动鸿图.日照东门项目一期拆迁安置工程,原创:确保国庆节前完成中心广场,周边主体工程初具规模。二要抓紧时间,精心组织好新的工业集聚中心和县域中心的建设。2005年时间即将过半,希望负责两个中心建设的县分管领导和抽调人员要认真研究,科学编排工作时间进度表,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工业集聚中心和县域中心的建设,确保下半年有明显进展。洋仂工业园管委会要尽快做好办公地点、路网建设、土方填埋等规划工作;鸿图.日照东门项目建设要尽快做好广场建设及周围主体基础工作。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要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争取引进有规模、有档次项目在洋仂工业园区落地。希望相关领导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有关部门、有关乡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引进一些符合将乐产业发展规划、对将乐经济发展确有影响的好项目、大项目,共同推进新的工业集聚中心建设。

(二)财政和金融能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增长。我县财政形势依然严峻,压力较大。一要认真研究中央、省可能出台的新的财政政策。从总体上看,中央、省对欠发达地区和山区会有更多的倾斜政策和扶持政策,财政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应对。二要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的管理。做到依法征管,公平税赋,避免厚此薄彼。三要加强对国有资源(资产)的管理。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县里成立了将乐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向县林业总公司、县国有资产营运公司、国有土地和矿产资源等重点企业单位派出监管组。县国资委和各监管组要认真履行职责,挖掘潜力,增加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四要认真做好金融工作。金融部门要认真研究金融政策,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在时机成熟之际,举行金融产品推介会,向企业进行授信,建立银企沟通平台,确保贷款总量有明显增加,年终由县里进行评比奖励。中央金融政策今年将重点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我县企业要敢于向金融部门贷款,学会借助金融贷款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第6篇:生产部门季度总结范文

三、按照公司的具体要求,针对不同级别的员工及其不同要求,结合一线具体操作,每月、季进行一次班组练兵和班组经验交流相结合的培训。

四、建立师徒帮教的学习形式,将个别学习和统一培训相结合,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理论和实践不脱节。

五、每季度针对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办党、工、团工作经验交流会,促进民主管理、廉洁自律,严抓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

六、结合企业近年扭亏增盈目标的实现,在党员、团员、职工中,每月针对产质量、消耗、出勤等指标开展优秀岗竞赛,分别按部门、按比例在一线车工、班组长、教质量员、工长、管理者中选出优秀者,采取上岗挂牌、张贴照片等形式,以期达到学先进、促生产、比学赶帮的热潮。

七、结合生产实际,将生产部每月对五大车间及动力科综合评比工作纳入民主管理,对完成情况实行透明公开,每月一小评,每季一大评,均张榜公示,设流动红旗,由生产部、党工部以敲锣打鼓的形式送到现场。

八、针对目前班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部门为单位,每季度评出一个本部门的标杆班组,以重点指标、集体操作比武的办法,促进班组建设,同时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凝聚力。

九、围绕企业指定的生产、经营指标开展春、秋季操作运动会。

十、在劳动竞赛上改变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调研,结合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协助生产部组织劳动竞赛,程序上由车间提出、系统领导审批,再由生产部、党工部联合调研,从而确定目标。完成目标者需通过一个月的巩固期,到期如未能巩固,只发放奖励数额的一半。

十一、在场门口设立宣传栏,按照时间、项目、车间分设不同栏目,及时更新。

十二、结合企业职工文化的需要,在党、团和工会中举办各种文体活动。

一季度重点:三·八妇女节

二季度重点:五·四青年节

三季度重点:国庆61周年

四季度重点:厂庆56周年

十三、将对车间、部门的黑板报、广播稿和闭路电视的要求按分配纳入到党、团、工会的评比中,每月一小评,每季一大评,并给与奖励。

十四、做好开源节流的宣传工作,对浪费、工作责任心不强、管理工作不严而造成损失的现象采取公开报道。

第7篇:生产部门季度总结范文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平安企业”竞赛活动,进一步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进一步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建设“平安”营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至20xx年1月。其中20xx年5月为启动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实施方案和考评标准,对竞赛活动进行发动部署。20xx年6—12月为实施阶段,各参赛企业按照考评标准开展竞赛,各有关部门要做好竞赛活动组织、指导和督评工作。20xx年1月为评选阶段,县安委办会同我镇有关部门对竞赛活动进行汇总评选,确定“平安企业”和先进个人名单,上报县委、县政府和县平安办。

三、参赛对象

全镇各类企业。规模上企业全面参与竞赛活动,其他企业参赛率达85%以上。

四、竞赛内容与考评

竞赛内容:各类企业在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事故控制等四方面开展竞赛。

考评方法:一季一督评、年终总考评。即根据《县“平安企业”竞赛活动考评细则》(见附件),每季度由我镇行业主管部门对参赛企业进行一次督评,得出季度督评分;由县安委办组织考评组,对季度督评情况进行抽查核实,审定季度考评分。每季度考评分累计相加即为年终总评分。

结果运用:根据年终总评分情况,由县安委办在参赛企业中确定一定比例,命名为“平安企业”,其安全生产诚信等级可以直接评定为A级。同时,择优在“平安企业”中确定若干名“平安企业先行单位”,确定若干名“平安企业”竞赛活动先进个人,报县委、县政府进行表彰。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平安企业”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由工业镇长任组长,工办、工会、安监中队、人力社保、消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镇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平安企业”竞赛活动督评组,在每季度最后一月对参赛企业进行督评,确定“督评分”并报县安委办。

第8篇:生产部门季度总结范文

一个综合性企业往往横跨多种业务类型,各种类型企业的资金预算编制因生产经营的差异编制方法存在差异。生产制造型业务单元的经营特点是通过转移原材料、人工、机器中的价值来完成产品生产的价值转移和增值。在编制资金预算时生产制造企业以销售预测为起点来编制资金预算。建设工程类业务单元应该以每个项目为预算单元,分别项目计算投入资金,根据项目资金投入计划及项目回款计划来制定资金预算,确定融资规模及产品种类。

以下以ABC公司各经营业务情况来分析资金预算及融资规划。ABC公司是一家经营道路桥梁建设施工、公路桥梁施工材料生产的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公司内部设置生产业务单元、工程业务单元、综合管理等模块。公司内部设置生产业务单元和工程业务单元,采购、财务、人力等职能由公司各职能机构统一负责。

一、生产业务单元资金预算编制

生产型业务单元资金预算的编制以销售预测为基础,ABC公司的生产业务型单元经营受季节影响,公司为加强业务管理按照季度对经营的各项数据进行预算控制,预算编制常用的方式有销售百分比法、回归分析法、计算机预测的方法。以下简要说明如何编制生产企业资金预算。

ABC公司的生产业务型单元主要生产高速公路施工需要的材料,该业务单元生产受到季节影响明显,按照季度对编制预算如表1。

一季度完成销售收入15%,二季度完成销售收入30%,三季度完成销售收入40%,四季度完成销售收入15%;

一季度完成现金收入为销售收入70%,二季度完成现金收入为销售收入70%,三季度完成现金收入为销售收入80%,四季度完成现金收入为销售收入90%;

上季度应收账款在本季全部收回;

材料中有30%的需要通过现款采购,剩余70%的材料通过银行承兑汇票采购,保证金30%;

人工属于工资、社保支出全部是付现成本;

材料中有30%的需要通过现款采购,剩余70%的材料通过银行承兑汇票采购,保证金30%。

二、工程业务单元资金预算编制

工程类资金预算应该以每个项目为预算单元,分别项目计算投入资金,根据项目资金投入计划及项目回款计划来制定资金预算,在编制时可以借助工程项目预算来进行测算。ABC公司的工程单元整体预计明年将施工5个项目,项目情况如表2。

ABC公司项目预付款10-20%,进度款65%-80%,质保金5-10%,质保一年。

ABC公司实行统一采购,材料约占项目成本76%,劳务约占21%,项目管理费用约占3%,项目管理费用包括项目现场人员工资,零星物资采购及项目现场支出费用。为控制现金支出,公司项目材料全部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材料预付30%,到货支付30%,验收支付10%,质保10%一年。按照预算全年现金收支汇总如表3。

三、整体资金预算

公司的市场开发等职能由各个业务单元单独负责,公司整体销售费用控制在销售收入2.5%,但采购、财务、人力资源由公司统一调度,职能部门的预算由各个部门单独编制报送公司审核后执行,管理费用控制在销售收入2%以内。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固定资产贷款利息按季度收息及日常业务费用,全部付现。

在计算出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后,对公司公司三项费用按照以部门为单位进行预算,今年开具的银票约有1600万元在明年解付,1000万贷款需要在明年二季度支付,根据以上数据明年现金流量汇总表如表4。

根据预测可知ABC公司明年二季度将出现现金缺口预计700万元,为了保证公司正常经营借入贷款800万元,同时可以看到在三季度公司出现大额现金盈余,从降低整体财务费用率角度对现金盈余可以通过投资短期债券、货币掉期业务,或者选择风险低的定期存单等形式进行理财获得收益。

根据以上分析及预测ABC公司明年需要的授信额度及品种测算如下:

第9篇:生产部门季度总结范文

[摘 要]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从2009年第三季度企稳回升一直处于持续的去杠杆化过程中,复苏之路缓慢艰辛。经过金融危机后三年多来的调整,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若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趋强的迹象,但2012年以来由于欧债危机的深化和美“财政悬崖”威胁遏制了经济加快复苏的脚步。通过深入分析金融危机至今美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及影响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了美国经济前景展望及对进口需求变化的影响,对于把握当前美国宏观经济态势及时调整对美出口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美国经济;经济复苏;进口需求

一、美国经济持续缓慢温和复苏

进入2012年,美国经济继续保持缓慢温和的复苏态势。2012年第二季度,美实际gdp增长1.3%,增速较第一季度的2%有所放缓,上半年美经济平均增速仅为1.7%。进入第三季度,在个人消费、政府开支和住房建筑投资增加的支撑下,据美国商务部10月底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美实际gdp增长了2%,经济较第二季度有所提速。

2012年前三季度,美gdp主要构成指标的具体表现为:

1. 个人消费开支温和增长

2012年第二季度,美个人消费开支增长由第一季度的2.4%放缓至1.5%,其中耐用品消费增长由第一季度的11.5%大幅削减至第二季度的-0.2%,汽车的销售额仅增加了0.2%,而计算机的销售额则下降了0.1%。第三季度,受耐用品消费增长显著回升8.5%的带动,个人消费支出较第二季度强劲增长达2%。

2. 国内私人投资显著放缓

2012年前三季度,美国内私人投资增长显著放缓,由第一季度的6.1%显著放缓至第二季度的0.7%,第三季度则只有0.5%的微幅增长。其中,非居民住宅投资增速下滑明显,由第一季度的7.5%下降到第二季度的3.6%,第三季度则呈现1.3%的负增长;非居民住宅投资中的建筑投资增长收缩最为显著,由第一季度的12.9%下降至0.6%,第三季度则收缩至-4.4%;软件及设备投资增长从第一季度的5.4%微跌至4.8%,第三季度呈现零增长。低迷的企业投资可能反映出,随着美国大选及财政悬崖的逼近,在政策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及海外需求放缓之际,企业不愿增加开支的暂时观望心理。

3. 出口波动,进口放缓

2012年上半年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出口的温和增长,第二季度美出口增长由第一季度的4.4%小幅增加至5.3%,但进入第三季度以来,由于欧洲及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影响,美出口环比下降了-1.6%,拖累经济增长减少了0.23个百分点。

2012年第一至第三季度,美进口环比分别增长3.1%、2.8%和-0.2%,呈现递减趋势,反映了美国内市场需求的疲弱不振。

4. 美联邦政府开支增加,地方政府开支削减减缓

美联邦政府开支2012年前三季度环比分别增长-4.2%、-0.2%和9.6%,第三季度美联邦政府开支出现正增长中国防开支继此前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后大幅增加了13%,非国防开支增加了3%。仅国防开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64个百分点,如果除去国防开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将为1.36%,与第二季度基本持平。

同时,美地方政府开支削减也有所减缓,由2012年第一季度的-3.0%放缓至-0.7%,第三季度则只减少了-0.1%。美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开支的增加对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使经济在制造行业放缓、企业投资减速、自主增长十分疲弱的情况下不致显著放缓。

二、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内生动力正逐步增强

美国经济从2009年第三季度企稳回升以来一直处于持续的温和复苏之中,实际gdp平均年增长率2.2%,虽然复苏之路缓慢艰辛,但经过金融危机以后三年多来的调整,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若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转强迹象,具体表现为:。

1. 私人部门的去杠杆化取得了长足进展

金融危机三年多来,美国家庭和金融部门的杠杆率都在持续下降。根据美联储的统计,美国家庭债务总额已从泡沫最严重时的顶点下降了6%。目前美国家庭债务已经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0%下降到87%,正逐步接近其长期趋势水平。银行部门杠杆率也已经从危机时的25倍以上,下降至15倍以下。目前美国企业部门的现金流和利润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小企业信贷活动正日益增强。

2. 房地产市场持续改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渐显现

2012年第三季度,美住宅类固定投资大幅增长14.4%,增幅大于第二季度的8.5%,而第一季度增速为20.5%。自2011年第二季度恢复正增长以来,美住宅类固定投资已连续6个季度保持增长。

目前美国所有主要的房地产价格指数都处于上升趋势,case-shiller房价指数一年前就开始上涨,在每一个大都市地区这一指数都呈现逐月上涨之势。房屋销量在上涨,销售速度在加快,房屋建设也有所恢复,表明美国楼市或已见底。根据美国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房地美)最新的报告分析,2012年以来美房地产市场持续复苏,开始承担起传统的引领经济复苏的角色,成为美国经济增长中的一大亮点。在2012年上半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1.7%的增速中,房地产业贡献了0.3个百分点,预计下半年仍会提供相同动力。

3. 制造业回流美国

由于新兴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在显著收窄、美国能源成本优势扩大,考虑到知识产权风险和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奥巴马政府推出振兴制造业计划(考虑对美国公司的海外业务利润课以重税),美国制造业企业有调整全球业务布局的迹象。金融危机后,相当数量的跨国公司将原本在海外进行投资的项目转投美国。从行业部门来看,这些“回巢”的公司不仅涉及it电子等高科技产业部门,也涉及机械、电器、汽车等传统产业部门,甚至还包括一些普通日用消费品制造部门(例如筷子、咖啡)。从数量比例来看,据波士顿咨询集团2011年的调查显示,总部设在美国的、收入超过10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中,有48%表示愿意“回巢”美国。据波士顿咨询集团估计,回巢可能为美国带来200万到300万个就业机会。回巢过程才刚刚开始,两到三年后(2013-2014年)有望达到高峰。

4. 美国内能源供给能力迅速提高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2012年美国天然气产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美国石油产量曾一度自1970年高点下跌了48%,至2008年仅500万桶每日。而得益于对页岩油的开采,从2008—2012年,美国的石油产量提高了20%。据美国剑桥能源咨询公司(ihs cera)预计,美国的石油日产量将继续增长300万桶,并于2020年前创下新高。未来五年内,单单石油收益就能给美gdp增长多贡献一个百分点,并能够带来300万个工作岗位。

三、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因素及潜在风险

1. 美国内“财政悬崖”的不确定性成为经济持续增长最大

隐忧

2013年初美国将迎来“财政悬崖”。即2001年以来,美国多项减税和刺激经济增长政策在2012年底集中到期,同时2011年国会超级委员会达成的“自动支出削减机制”启动,这一系列财政政策将于2013年1月集中到期终止或开始启动,使美国财政赤字水平呈现断崖式下跌。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局的预测,由于减税政策到期和政府自动开支削减计划启动,美“财政悬崖”的总规模约在6000亿美元左右。在美国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大规模财政紧缩或将导致美国经济在2013年上半年面临“失速”风险。

为避免这一幕的发生,美国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将不得不达成一个折衷方案以尽快消除“财政悬崖”威胁,并提高债务上限。在2013财年预算提案上交后,必须分别经过两院的数轮听证、审核和投票,方能生效执行。由于财政政策是选举中要辩论的话题之一,因此美国两党迄今尚未采取共同行动来缓解“财政悬崖”问题。2011年的先例表明,玩弄边缘政策会使不确定性一直持续到最后一刻。如果国会两党态度强硬,互不让步,则可能会重蹈2012财年预算提案的覆辙,国会最终只得以临时紧急拨款的方式让联邦政府保持运行。这一政治僵局在短期内带来的主要风险是财政可能出现过度紧缩。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决策者无法就延长临时性税收减免和扭转大幅度的自动支出削减达成共识,美国 2013 年结构性财政赤字的下降将可能超过 gdp 的4%。下一年的美国经济增长将出现停滞,同时会对其他国家产生严重的溢出影响。

此外,推迟提高联邦债务上限会增加金融市场出现动荡的风险,并挫伤消费者和商业信心。根据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财政悬崖”已给美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预计到年底将导致国内生产总值损失0.6%。根据该协会的调查,55%的制造业主和其他一些小企业主都不愿意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开展经营。企业信心处于低位,对明年的经济预期尤其悲观。

2. 欧债危机是影响美国经济复苏的最大外部不确定性因素

美国经济与欧盟经济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受欧债危机影响,欧元区经济活动明显放缓,并通过各种渠道冲击美国经济。一是外需减少,美元升值。美国对欧盟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近1/4。欧盟经济减缓,全球经济回落,美元升值,将抑制美国出口和经济增长步伐。二是信贷标准提高。欧洲银行约占美国工商贷款总额的1/5。欧债危机加大了美国企业融资难度,流动性将进一步缺乏,从而加重了美国经济复苏的风险。据美联储高级信贷员调查,2012年第一季度,因对欧债危机和银行业危机蔓延扩大的担忧,有90%以上的银行将提高信贷标准,其中外资银行尤为明显。三是引发金融市场动荡,打击投资和消费信心。美国金融市场与欧洲市场高度相关。如果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美国金融市场将逆风而动,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将打击投资和消费者信心,对正在缓慢复苏中的美国经济造成冲击。

3. 就业增速逐步加快,但劳动力市场尚未摆脱低迷

自2012年春季以来,美国就业增速出现逐步加快的趋势,但制造业就业恢复有限,新增就业主要体现在政府以及金融等服务业部门,整体失业率仍小幅上升。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美国10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7.1万人,失业率较9月上升0.1个百分点,至7.9%,仍处在2001年以来的高位。目前劳动力市场仍未摆脱低迷状况,据美国劳工部的统计,约15%的劳动力因为找不到全职工作处于半失业状态;长期失业(失业持续时间在27周及以上)问题尤为突出,接近一半的失业人口已经有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没有工作。本轮金融危机过后,美国经济产业结构或已开始悄悄发生变化,但劳动力结构似乎还没有能够跟上这种变化。这种结构性失业一般很难用货币政策来改善,美国内就业市场的恢复仍然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四、美国经济前景展望及进口需求的变化

美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后三年多来一直处于持续地缓慢复苏之中,目前房地产市场已经趋于稳定,私人部门的去杠杆化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未来几个季度经济仍面临考验。首先,因为“财政悬崖”风险犹在,不少美国企业宁可持有现金也不愿增加投资和雇佣,将羁绊经济前进脚步。其次,鉴于目前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消费支出疲弱。在消费和投资支出乏力的情况下,严厉财政紧缩措施可能使经济面临重陷衰退的风险,美国政府或有必要继续拿出短期财政支持和结构财政改善的计划以支持经济进一步持续复苏。美国经济要在跨过“财政悬崖”之后才可能摆脱目前平淡的增长态势。再次,受欧债危机的影响,2012年上半年欧洲经济陷入衰退和各新兴市场经济体等重要海外市场的增速放缓,美国制造企业无法大幅增加出口,这是拖累经济增长的另一个不利因素。欧洲的政策制定者是否能够采取相应政策,进一步缓解边缘经济体的财政状况以避免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衰退的加剧,对于未来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也至关重要。

对于未来的经济增长预期,据美联储2012年10月最新的经济预测报告, 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将为1.9%~2.4%;2013年将逐步增至2.2%~2.8%;2014年将达到3.0%~3.5%。 关于就业市场前景,美联储预计,2012年美国失业率将为8.0%~8.2%;2013年将为7.5%~8.0%;2014年将进一步下降至7.0%~7.7%。 在通货膨胀方面,美联储预计,2012年核心个人消费支出指数将上升1.2%~1.7%;2013年通货膨胀率将为1.5%~2.0%。

美国经济虽然已经度过最差时期,6月份以来各项经济指标有所改善,但由于尚未走出“财政悬崖”和“欧债危机”的阴影,投资和消费需求不振,经济在2012年第四季度和2013年第一季度仍难以有很大改观。受此影响进入2012年以来,美国进口增长放缓到一位数。根据美国统计调查局的统计,2012年1-8月,美国进口总计15390.6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仅小幅增长了4.3%(参见表1)。

总体来说,2012年以来美国内进口需求呈现以下特点:

1. 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增长最为迅速。2012年1-8月,美汽车及零部件进口总计1994.6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1%。

2. 工业原材料进口增速大幅放缓。工业原材料是美最大的进口大类商品,占美国进口总额的32%。2012年以来由于原油进口减少和油价相对趋稳,工业原材料进口增速大幅放缓,同比下降了1.3%。

3. 资本设备进口平稳增长。资本设备2012年1-8月进口总计3662.14亿美元,是美第二大进口大类商品,占总进口额的23.7%,同比增长了9.1%。

4. 消费品进口减少。消费品是美第三大类进口商品,2012年以来进口减少,1-8月同比下降了0.4%,是美国内消费不振的反映。

5. 食品与饮料增速与整体进口增速基本相同,属于刚性需求变化不大。

6. 其他商品增长较快,达到11.6%,但只有480.65亿美元,金额很小仅占美进口总额的3.1%。

7. 在机械设备方面,2012年以来美机械设备的进口仍保持了较快增长。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统计,2012年1-6月,美机械设备进口总计835.58亿美元,

同比增长了11.6%。其中中国对美出口达201.66亿美元,占美机械设备进口总额的1/4,同比增长15.3%。机械设备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过去两年来美国内设备和软件投资增长相对较快,继2009年为gdp增长贡献了负1.23个百分点后,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当年gdp增长贡献了0.56和0.72个百分点。2012年前2个季度分别贡献0.39和0.35个百分点,但第三季度为零增长,显示投资趋缓,预示进口需求也将随之放缓。

[参考文献]

[1] 美国经济分析局.美国总统经济报告[r].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