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生产管理知识范文

生产管理知识全文(5篇)

生产管理知识

第1篇:生产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银行业;生产管理;知识库

前言

金融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也为人民群众生活提供金融保障。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行业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与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信息化技术发展有密切联系。这种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将会显著改变现有银行业的运作方式,提升银行业生产管理的效能。

1知识库理论概述

1.1知识库概念

知识库是将知识进行工程化处理,通过知识集群组织的运作方式达到结构化、操作化以及高利用率等,重点会对某个或者某些方面问题进行综合性解答,其体系或者相关知识将会以计算机存储、处理和管理的方式进行有效整合。知识库中所涵盖的知识包括着理论内容、事实内容等,专家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尝试,能够得出该领域知识定义、知识定理、知识运算法,以及对应的常规知识含义等。

1.2知识库优势

知识库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能够以高性价比的状态构建出大规模知识库。这也是具备着其经济效能和运作效能的双向效果。正是由于这个特点,其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层面。其次,是知识库构建具有着多层次以及多领域环节下的高效率性。因为不同的知识库能够集中解决某一领域的内容,所以它有着高效性的应用效果。最后,是体现在知识库具有着联动性效果。其依托于网络信息化技术进行综合性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升信息更新的效率,同时也是会通过联网的方式达到集约化效果。

1.3知识库功能

知识库功能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通过知识库的使用,能够将信息和知识进行秩序化的规范和操作,体现出知识库对知识组织的重要价值。其次,是通过知识库的运作,能够促进知识与信息的快速流动,对知识共享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再次,使用知识库的过程中有利于组织的沟通与协作,这种强化的互动作用从广泛意义上带来全面的运作处理效果。最后,使用知识库能够提升企业对外工作的效率,强化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构成。

2银行业生产管理理论

2.1银行业生产管理运行应用

银行生产管理运行系统主要是指已正式运作的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其包括着核心业务管理系统、普通业务管理系统、国际业务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管理系统、办公室管理系统,企业网络管理系统以及相关配套的基建设施。它所构建的生产管理系统主要是涵盖着内部柜员业务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监管系统等。这也是金融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领域,运行良好则可以显著提升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的成本,强化运作的安全,完善工作的机制,优化工作的流程。

2.2银行业生产管理系统特征

银行业生产管理系统具有复杂性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其一是现在银行业生产系统主要是采用集中式运作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综合性分布式运作模式,通常在总行统一处理账户以及财务等相关工作,具体业务由分行处理。这也是由于银行自身业务特点以及广众银行客体等综合性要素构成。其二是银行生产管理系统具有立体式的多层面结构,它包括五个自上而下的生产管理系统,从形式上分析,其具备核心业务、具体业务、拓展业务等多元化层次。其三是银行生产系统具有高体量的工作内容,这也是需要在进行实时交易和服务的过程中,充分保障其安全性、便捷性以及人性化处理,既满足客户的金融交易需求,同时也降低金融交易的风险。

2.3银行业生产管理运行保障

银行业生产管理的本质也是成为其相关层面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前面的分析能够深入了解到,有效的开展银行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必要前提是需要有技术性支撑和管理性规范。其运作重点是支持请求突发性,这也是应对突发事件以及不可确定性风险的有效方式。因为在系统运作的各个流程中都需要解决及时性问题。要能够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有效解决出现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升整体运作的效率。这也就表明,其支持时间越短,则产生的效果越显著。其高度专业化,如果从技术角度探讨,可分为网络、系统、硬件、数据库、软件应用和维护等,如果从业务上进行分析则涵盖业务处理方式、业务管理制度,以及业务操作权限等。需要银行业不断完善自身的生产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运作效能。

3银行业生产管理知识库操作

3.1生产管理的目标和需求

在银行业开展生产管理操作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规划和设计,其中有两个重要内容需要分析,其一是银行生产管理系统的目标制定,其二是银行业知识库操作需求分析。前者主要是依托于系统构建的方式,创建出具有立体化层次的知识库。其中要将硬性知识有效转变为显性知识,这样能够迅速构建出可以用于生产管理的知识应用渠道,能够实现其在具体运作中的知识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有效整合知识搜集、知识整理、知识保存、知识更新、知识应用以及知识反馈等诸多内容。后者在进行分析过程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是知识库的需求分析,涵盖以行业为探讨视角的业务系统、业务过程、业务运作等各种知识的应用和管理,包括业务知识库、问题知识库和错码解析知识库等。其次是软件资源库的系统应用,以保障知识库运作的效率和效能,主要是涵盖应用系统的软件信息、交易源代码、数据库接口,以及端口资料等,主要是由内部工作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是服务运作和相应运作,以具体业务为工作重点内容开展的相关操作,具有极高的践行价值。

3.2生产管理知识库的构建

银行业发展需要生产管理知识库的重要依托功能。现阶段各类型银行都在积极创建本银行的生产管理知识库,在具体操作中其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业务知识库的构建和管理、问题知识库的构建和管理、错码解析库的构建和管理。这三个层面的构建具备共性要素和特性元素,既表现它们在具体运作中的独立属性,同时存在它们功能上和资源上的互补效果。这并非表现并列或者递进的关系,而是整体运作的功效展示,会在不断的运作中体现出它们各自的效率和协作的效能。其中业务知识库包括业务系统运作、业务流程运作、交易代码运作等。问题知识库包括整个金融行业的知识问题库内容,其有两个知识库系统,其一是事件库,其二是问题库。通过计算分析和模拟方式,可以有效整合所有的知识库问题内容,并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错码解析知识库是针对具体运作中可能出现或者存在的所有业务的错误代码进行分析,包括统计错误代码信息和形式、错误代码内容。在此基础上搜集具有共性的代码解决方案。

3.3生产管理知识库系统构建

银行业生产管理知识库的运作离不开系统的构建和完善,既要考量其模块化的功能优选方案,也要进行整体上的密切关联运作,需要相关业务人员进行系统构建和管理应用。该系统有五个部分组成,其一是业务支持库,包括业务系统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交易代码管理、业务信息导航、交易信息导航等。其二是问题知识库,包括业务事件提问、业务事件调度、业务事件解答、业务问题管理、业务问题检索。其三是出错代码库,包括着出错代码管理、错误代码导航等。其四是软件资源库,包括着软件系统资源、交易代码资源、数据库资源、交易接口资源等。其五是数据统计,包括业务流程统计分析、交易代码统计分析、出错代码统计分析、事件问题统计分析、软件资源统计分析等。

4银行业未来生产管理发展趋势

4.1知识库的移动互联网发展

目前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是金融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向。在此过程之中,要高度关注银行业生产管理知识库在移动互联网络上的发展。这也是未来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趋向。移动网络快速发展对大众金融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已知最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正是移动网络技术,而且现在移动网络的发展迅猛,必须将知识库进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拓展,要结合现有的发展态势,以及相关的发展趋向,以此构建出最佳的知识库运作体系。这就是未来重点发展的移动网络知识库体系。

4.2知识库的金融一体化拓展

金融产业有着金融行业内部运作的规律,在金融一体化拓展过程之中肯定是会存在着竞争的压力,但随着技术的更新以及信息的完善,在竞争之中同样也是会有着合作的效能。从个这个角度进行分析,需要考量银行业之间的协作,包括公共资源共享、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信息整合等各个方面。其中银行业生产管理的知识库运作,也会对其相关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对其具体运作产生显著的效果。从中可以了解到这种金融一体化运作的效能,更是会凸显出其运作内涵,其发展作用更是会从整体的运作效果中凸显出来。正是由于诸如此类因素,所以强化相关方面的运作,才会达到高效的运作处理效果。这是银行业生产管理知识库打造的重要发展趋向,将对现有和未来相关运作起到重要的促进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荣刚,周佳洁.基于DEA模型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评估及启示[J].青海金融,2019(12):9-15.

[2]史一帆.金融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FDI数据的实证分析[J].市场周刊,2018(9):122-124.

[3]薛凯丽.考虑共享投入和非期望产出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D].太原:山西大学,2017.

第2篇:生产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纺织服装生产;可视化;智能管理;研究进展

在传统模式下,所进行的现场可视化管理基于认知心理学和图形设计学原理,并借助于报表进行呈现。在这一背景下,所衍生的现代可视化管理主要是以计算机视觉信号作为立足点,并借助于数据的分析,运用计算机交互来表达抽象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图形或者图表,使生产人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搜集到生产信息,为决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达成生产信息透明化、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决策智能化这一目标。从当前的情况进行分析,在开展纺织生产时,信息采集技术以及车间管理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全程可视化这一目标,但是深入发掘的生产可视化智能管理研究较为稀缺。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研究。

1生产数据采集

可视化管理的特征较为明显,可视性、交互性、多维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包含生产流程、层次和技术3个方面的内容以及流程维度可视化管理和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层次维度主要表现为对企业管理的不同层次进行划分,技术维度主要表现为可视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文所提到的可视化管理在落实的过程中将生产数据搜集作为立足点,需要考虑设备的情况、生产的状态、人员以及物料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借助于通信网络对数据进行传递。生产数据采集主要包含现场生产数据的搜集以及设备生产过程中形成数据的搜集[1]。(1)在现场搜集相关生产数据。在开展现场数据采集时,需要运用条码技术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了解半成品和成品的数据信息。条码技术需要花费的成本较少,但是存储能力较为薄弱,不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穿透性比较强,并且能够自动进行识别,得到了较为普遍的使用。有关人员在工作时,会对信息进行搜集和实时跟进,并将数据及时上传到系统中,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2]。(2)在对设备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数据进行采集时,一般会运用直接采集、工业网关采集以及远程采集3种方案。在纺织行业中,自动化设备对于PLC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了解设施设备的故障情况、质量、工艺、消耗的能量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对于一些不开放关口的设备数控系统数据进行搜集时,可以运用工业网关,连接控制器,实现生产管理、数据搜集处理等操作;对于无法运用上述方式进行采集的数据,可以借助远程采集这一手段,及时了解到设施设备的开关机、运行、警报以及暂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因为远程手段只能对数据进行传递,搜集到的信息并不完善,也不适用于程序较为烦琐且需要经过的纺织服装车间。

2纺织生产可视化管理特征

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序较为复杂,需要连续展开[3]。对纺织生产车间进行可视化管理,主要表现为对数据进行搜集以及可视化监控。运用数据感知技术,可以了解到车间的生产环境以及不同制造环节过程中出现的数据,比如品种、生产数量和质量等,并将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数据上传到监控中心,运用图表进行展现。纺织生产可视化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3点。(1)达成了软件系统集成化目标。借助于可视化监控系统和软件系统,可以运用计算机对织布车间内的所有纺织机器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从设计方案到生产全程的监控与管理。(2)对于关键环节开展可视化监控,在进行纺织生产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运用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及时了解生产情况,研发一个可以对生产信息进行监测和管理的远程监控系统,解决目前纺织车间生产信息并不统一的问题[4]。(3)提升车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将空调系统运用到纺织生产车间中,可以及时了解温度和湿度情况,但是这一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无法进行扩展,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有关人员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其进行改进,研发出了车间环境智能监测系统,效果较好,不需要花费太长时间,资金投入较少,并且维护的难度较低,可以进行后续升级。

3服装生产可视化管理

服装生产是离散型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管理层较为明确。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大部分工序都需要手工进行操作,对于网络设施设备的应用比较少,设备无法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在对产品数据进行搜集时,需要人工进行记载或者是系统自动生成,众多的产品数据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条件,工位看板系统、生产排程系统、体积生成执行系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服装生产可视化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工位端对工艺有着较高的要求,信息管理已经实现了可视化,在裁缝、质检、包装等环节都达成了可视化这一目标。有关人员可以借助于对源代码的修改,达成裁剪数据这一目标,提升可视化程度,并通过PAD看板,了解工艺视频、生产任务以及进度、品质等多方面的内容[5]。(2)及时了解车间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计划调度的矛盾。运用RFID技术,了解产品的规格、数量以及合格情况和生产监控等,并借助于仿真技术,有效解决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能够使企业的生产规划和生产决策更加合理。借助于提醒模块、排产标识模块以及微信平台等,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服装生产模式展开管理,并构建一个专业的数据库,统一进行生产,这能够提升企业生产决策的智能化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4纺织服装生产可视化智能管理发展方向

纺织服装生产可视化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可以总结为以下内容。(1)从物联网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纺织服装生产过程中的标识、生产过程中的监控、环境检测工作以及设施设备的远程使用、物流跟踪和产品的来源分析等都需要有物联网技术作为支持。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达成数据搜集和处理这一目标,使设备和设备、产品和设备能够形成联通,满足人机协同这一动态需求,最终达成制造系统的感知、互联互通以及数据搜集等多方面的目标。(2)从大数据的角度进行分析,已经实现了大数据可视化目标。目前,纺织服装车间数据分析主要表现在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搜集、处理。智能车间数据逐渐向海量、多源、高维、多变等特征发展,对大量的工业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员工的技能和设备的运行维修情况等,并对图像数据以及视频等并不是结构性的数据进行钻研,达到纺织服装行业可视化交互管理的要求。(3)从车间监控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进行车间监控研究时,将生产线监控系统的研究开发以及技术创新作为主要任务,借助于可视化技术,能够对数据信息展开虚拟仿真,达成全部要素、全部过程、所有业务的整合。借助于可视化管理,运用VR、AR以及三维可视化等技术,能够对车间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分析,建设无人车间以及虚拟车间[6]。(4)从可视化以及集成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虽然大规模以及中规模纺织服装的企业较为主动地引进了ERP、MES、PLM等技术,但是在进行现实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信息孤岛。因此,相关人员应该做好工作,使其向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以及端到端集成发展,将会成为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关键。

5结语

可视化管理作为推动纺织服装企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车间建设的重要措施,研究意义非常突出。将可视化管理运用到生产车间流程制造之中不但可以及时地搜集和掌握生产信息,还能够使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更加精准,达成了精益生产这一管理要求。可视化管理需要有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作为支持,并合理推动服装车间管理系统与可视化系统的整合与运用,将企业生产需求作为要素进行研究,以适应现代化的生产环境和大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文彬,刘驰.服装行业数字化技术应用及发展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2019(6):17-20.

[2]缪顾贤,徐和平,冯定忠.数字经济驱动下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提升路径研究[J].染整技术,2020,42(3):18-23.

[3]李雪霞,张志斌,褚建立.基于智能化缝制单元的服装柔性生产线的构建[J].毛纺科技,2020,48(10):77-80.

[4]初雪梅.“新零售”让传统纺织服装产业焕发新生[J].纺织服装周刊,2019(27):38-39.

[5]谢军,叶俊文,万雨龙.数据可视化分析纺织服装出口欧盟召回信息[J].中国标准化,2017(17):107-113.

第3篇:生产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煤制甲醇;安全管理;措施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化工行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满足社会各行业需求。尤其是当前甲醇产能逐渐提升,煤制甲醇占比在60%以上,缓解了当前能源资源紧缺的局面,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安全是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重视的关键点,不仅能够确保各个生产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且有利于防止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煤制甲醇的生产环节较多,而且容易受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影响,因此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导致其危险性上升。虽然企业普遍提高了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但是仍旧具有局限性,导致爆炸、火灾等事故的出现。因此,应该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1煤制甲醇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安全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关键工作。在煤制甲醇中存在较高的风险性,尤其是有毒有害气体的存在,会导致火灾、中毒和爆炸等事故的发生。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提高了对煤制甲醇生产的要求及标准,不断提升安全惩戒力度,旨在对安全事故率加以控制。通过采取针对性安全管理措施,能够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其次,安全管理是提高生产稳定性的重要途径。煤制甲醇生产对于设备和工艺稳定性要求较高,优化安全管理措施可以全面监督生产过程,防止设备故障和气体泄漏等问题,使得产品的纯度得到增强[1]。最后,安全管理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基础。在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趋势下,更应该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防止由于安全事故影响煤制甲醇生产的连续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在企业发展中不能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是在做好安全管理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通过安全管理避免危险事故,能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的信赖。

2煤制甲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2.1火灾爆炸问题

低温甲醇洗、变换和甲醇三塔精馏等,是在煤制甲醇生产中的常见工艺类型,有助于甲醇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合成气、原料气和甲醇等是该过程中的主要气体类型,应用到的设备装置包括了汽化炉、反应器、高压管道和变换器等。当甲醇和原料气出现泄漏问题时,在高温作用下就容易发生爆炸事故,导致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原料气高压管道中有助燃性液态氧通过时,往往会受到静电的影响而发生爆炸和火灾,使企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2]。缺乏对设备的针对性管理,使得煤制甲醇遭受火灾爆炸威胁的风险升高。设备的老化和腐蚀等,会引发安全事故,此外在操作中缺乏严格的规范,也会导致物理性爆炸的出现。

2.2中毒问题

有毒有害气体在煤制甲醇中较为常见,这也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硫化物等普遍存在于合成气体和原料气当中,当出现气体泄漏问题时,就会导致工作人员中毒。缺氧窒息往往是由于空气中氮气浓度过高而引发,严重时会导致死亡。人体的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等,也会受到高浓度甲醇的影响,引发人体疾病。

2.3冻伤烫伤问题

液态空气在煤制甲醇中的应用较多,而且存在诸多低温工作区,包括了冷冻系统和洗涤系统等,由于多种低温介质的存在,会导致工作人员出现低温冻伤问题。包冷棉在脱落后,也会导致人体在接触设备时遭受威胁。此外,烫伤威胁也是在煤制甲醇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很多压力管道往往处于较高温度状态当中,当由于操作不当而接触相关设备时,就会导致人员烫伤事故。尤其是在热辐射的作用下,也会导致其他疾病的产生。在生产过程中对于防护装备的佩戴要求不够严格,会导致冻伤和烫伤事故。

2.4高空坠落问题

钢结构框架是生产中的主要构件,而且煤制甲醇设备的高度往往较高,因此会导致高空坠落事故。未能够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导致大型设备的运行缺乏安全保障。在常年运行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养护措施,导致老化问题和腐蚀问题的出现,当生产操作不符合标准要求时,就会引起高空坠落。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不足,往往由于个人的疏忽而引发安全事故。此外,未能够对煤制甲醇的各个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对于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不足,也容易在长期生产中发生事故问题。比如对于车间的管理不具规范性,穿戴情况的检查不够全面,使得后续操作的风险性升高。

3煤制甲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3.1优化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的质量状况,会对煤制甲醇的生产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该以生产设备的优化为基础,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有助于火灾爆炸事故的有效预防。在厂房设计当中,应该对材料的耐火性进行检测,在露天位置合理布设生产设备。在应用地面材料时,也应防止火花的出现。良好的通风情况,能够改善煤制甲醇的生产环境,因此应该科学设置通排风系统,通风孔设置于屋顶当中,防止由于有害气体浓度超标而引起的危害。煤气化装置在生产中容易出现较大的噪声,可以应用隔音装置进行处理,从而防止噪声污染。对生产过程中的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合理应用降噪设备[3]。此外,还应该加强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的应用,当相关指数超标时,能够及时通知工作人员,实现对安全事故的及时控制,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3.2控制变换工序

粗煤气和水蒸气,是变换炉入口位置的物料类型,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等是变换炉出口位置的气体类型,应该对煤制甲醇的变换工序加以控制,从而增强生产的安全性。管理人员应该明确催化剂性能特点,为了能够对副反应进行控制,可以采用低温操作的方式,同时促进甲醇产量的提升,避免由于有害气体泄漏导致的中毒和火灾等问题。在变换炉的运行过程中,还要对操作规范性加强控制,避免温度的忽高忽低,增强温度的稳定性,防止对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通常情况下,气体温度最低不能低于450℃,最高不能超过590℃。

3.3控制吸收塔气量

上塔和下塔是煤制甲醇中吸收塔的重要组成,脱硫工艺在下塔中完成,吸收甲醇液时在上塔完成,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顺序,保障吸收塔的整体运行效果。气体泄漏是在生产工作中极具危险性的问题,会对运行造成影响,进而引起爆炸事故。此外,当甲醇液和气体发生泄漏时,也会引发中毒事故和火灾事故。有效控制吸收塔当中的气量,使其符合生产标准要求,能够在保障良好产量的基础上,对安全事故加以预防。通常需要对二氧化碳的进气量进行控制,使得硫化氢的浓度提高[5]。洗涤塔与吸收塔的联合应用在煤制甲醇生产中也十分常见,能够对热量和水分进行及时分离处理,为吸收塔处理变换气体奠定基础。应在分离塔当中对甲醇液、水分和热量进行处理,提高生产安全。

3.4控制床层温度

合成工序是合成塔中的关键内容,决定着煤制甲醇生产效率与质量,较大的压力和超高的温度会对合成工序的实施造成威胁,这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应该根据生产相关要求及标准,控制合成塔催化剂床层温度。为了能够使合成催化剂运用时间得到延长,可以对原料气体中的硫含量加以控制,通常是采用净化处理的方式,能够对其中的硫化物含量、颗粒物质含量和水分含量等进行控制。火灾事故往往是由于合成塔温度变化较大而引发,因此在煤制甲醇生产中还应该防止温度急升急降问题。

3.5完善管理制度

制度是工作开展的基础与前提,能够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具规范性,防止在煤制甲醇生产现场出现混乱局面。因此,应该对当前管理制度进行不断优化,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对安全事故加以预防。除了应该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外,还应该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实现对各项管理制度的细化处理,增强其执行效果。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确保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间能够找到责任人,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对当前奖惩机制进行优化,奖励及时发现并控制生产安全隐患的人员,为其他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榜样;对于不按规范和标准操作的人员进行适当惩罚,提高其责任意识,确保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

3.6加强过程监督

在煤制甲醇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也应该加强严格监督和管理,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及时对隐患问题加以排查。在生产过程中还会受到烫伤危害,因此应该对热辐射防护服的穿戴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防护措施的规范性,避免人体遭受危害。在日常巡检中还应该对防护栏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当其出现质量问题时应该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防止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煤制甲醇生产规模逐渐扩增,用到的生产设备类型也增多,应该在车间实施标准化控制,规范各类设备的操作情况,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出现。对于电气设备的运行性能进行检测,及时获取相关运行参数,避免由于违规操作或者设备故障引起的触电危害。

3.7提升人员素养

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也会对煤制甲醇的生产安全性形成直接影响,因此应该加强专业化培训,使其掌握各个生产要点和操作规范,降低操作风险。根据不同岗位的生产特点和人员需求,对培训计划加以针对性优化,从而确保培训工作的有序推进。尤其是在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时,更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防止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在现场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整体安全意识。还应该对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行提高,使其能够明确自身职责,运用先进管理理念指导日常工作,构建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加强先进管理人员的引进,针对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考察,能够使企业安全管理更具实效性。

4结语

加强对煤制甲醇生产中安全管理的重视,能够对安全事故加以预防,同时促进生产经济效益的提升。火灾爆炸问题、中毒问题、冻伤烫伤问题和高空坠落问题等是在生产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会对人员安全造成威胁。为此,应通过优化生产设备、控制变换工序、控制吸收塔气量、控制床层温度、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监督和提升人员素养等途径,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把控,实现对事故的预防与控制。

参考文献

[1]朱振尧,朱红玉,朱亚光.化工企业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措施[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7):195,198.

[2]叶兆昇.煤制甲醇危险性及安全管控措施探究[J].石化技术,2020,27(1):115-116.

第4篇:生产管理知识范文

1.施工质量管控的重点

(1)工程项目设计图纸的管控在建筑施工中,图纸作为主要的依据,对于施工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加强施工图纸的研究和会审,综合考虑各种施工要求。为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可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对设计适当且合理地进行优化。(2)原材料与半成品质量的管控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原材料、成品以及半成品自身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必须要加强对其的管控。在管控中,应该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实物的检查,查看材料的质保书,明确其性能、型号以及规格等是否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尤其是一些防水材料与钢化材料等。在应用之前,应按照相关的规定要求来实施复试。此外,对于一些易污染、易碎、易变性以及易潮的材料与半成品,在运输、安装以及堆放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其的管控。(3)施工过程中主要环节与分项工程的管控基于施工图纸的会审,采用合格的半成品、成品以及原材料,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的工序来控制,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尤其是施工中一些关键部位与比较薄弱的环节,更是要加强对其的管控。

2.施工质量管控策略

(1)采取技术复核方式,加强隐蔽工程的验收。在技术复核中,应重点放于半成品、定位、成品、引测标高、各层标高以及轴线等的选择上。在建筑施工质量的管控过程中,隐蔽工程的验收为管控的一种主要方式。凡是隐蔽项目,都必须要实施验收工作,比如下水道、地基验槽、电缆、桩基、防水层、桩基、平顶吊筋、管线、钢筋、保温层、地下混凝土、暗埋、地下砖墙等。(2)借助于材料的试验,通过抽检的方式,来进行材料质量的验证。对于一些防水材料、钢材与水泥等除了要检查其合格证以外,同时还应按照相应的规定来进行抽样检验,随机进行检查。此外,还应采取相应的通球试验与试水试验。(3)采取班组自检的方式,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点。借助于事前控制,将建筑施工中所存问题消除在萌芽中。为满足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强质量管理与评定的力度、制约性。其中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评定应基于施工单位分部工程的自检,逐步对竣工中关键环节进行强制性或社会化的评定。(4)采取质量成本化,规范建筑工程项目管控。在建筑施工质量管控过程中,可根据不同质量等级竣工建筑,采用不同质量保障期与质量保证金,促使质量成本成为建筑施工项目的一项经济技术指标。同时还应规范项目管理的资质,构建并完善项目质量保障机制与相关的赔偿责任机制,扩大项目质量保修责任范围,强化关于建筑管理管控方面的文件与规范的法律效力,以此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控与治理提供更为有力且有效的法律依据。

二、建筑安全生产的管控

1.增强安全生产的教育和培训,加大安全投入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之前,组织施工人员学习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操作的规程,要求施工人员必须要按照操作规程来实施作业。同时还应在施工场地与办公生产的场所设置相应的警示牌,或者悬挂相应的安全生产标语。且专职的安全人员每天上岗之前,应检查施工人员是否佩戴了相应的安全帽等。在安全投入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上的投入;第二,在安全防护措施与手段上的投入;第三,在安全用品上的投入,比如安全帽与安全带等;第四,关于安全生产的视觉可识别系统上的投入,如安全警示、规章、标语、职责以及标牌等。安全投入不仅为安全生产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技术操作以及安全作业的规范运作等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2.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安全责任的落实

首先,企业领导必须要重视安全生产这一问题,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采取人人抓和时时抓的方式,明确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人和管理责任。其次,在企业内设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或者机构,使安全生产这一观念能够深入人心。最后,还要不断强化其安全生产责任机制,采取层层负责的方式来实施管控。同时企业领导还要做好榜样,且在奖罚上必须要分明。

3.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律来实施管控,加大新工艺与新设备的应用

在建筑项目施工之前,除了要对施工人员、施工便道、电力供应、机械设备以及物资材料进行检查外,还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一些施工较为困难项目必须要严格把关,尤其是一些土方工程。在雨季进行施工时,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滑坡或者坍塌事故。在夏季施工时,应该做好相应的防暑降温工作,对作息时间进行合理地调整;而在冬季施工时,则应注意路面的防滑问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预防建筑施工中出现触电事故,很多施工场地都安装了相应的漏电保护装置。并且采用铁木跳板与自升式吊车来施工,这些新工艺与新设备的应用,对于施工安全事故的预防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结语

第5篇:生产管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烟草生产;工艺;质量管理

1提高烟草工艺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烟草行业隶属于制造业,烟草的生产要经过多道生产工序,整个生产链所涉及的工艺流程及技术参数高达300多种,如果其中任何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影响整体烟草的质量。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对烟草生产工艺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以此提升工艺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在生产时对烟草原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控制工艺流程,同时对烟草生产质量具有加大影响的生产环节及工艺操作进行有效识别,从而有效保证烟草各项质量控制工作得以落实执行。要加强对其生产环节及工艺流程的质量控制力度,学习国外先进的制造工艺并充分结合各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对工艺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高质量、高效率、操作性强的生产工序及工艺参数等,进而提高整个烟草行业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2烟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

在烟草生产过程中,制丝工艺是整个烟草生产的重要环节。现阶段我国烟草制丝工艺主要分为叶片处理、叶丝处理、梗和梗丝处理、加料处理、后处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关键控制点,以下进行简要分析:(1)叶片处理:重点关注对回潮物料及润叶物料工艺流程的质量控制管理,保证样品烟丝颜色、弹性以及含水量等工艺质量;(2)叶丝处理:该工序处理中,对切片回潮的控制要求比较严格,主要包括对烟草前端回潮、切片、水压等参数值的控制;(3)梗和梗丝处理:在对梗和梗丝的处理过程中,通过水洗、蒸汽、浸泡等会方式进行处理,有效降低烟草内烟焦油的含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4)加料处理以及后处理环节:对这两个环节的处理过程中,要保证烟料添加物的均匀性,同时要控制好制作工艺的精准性。研究表明,利用两端同时喷料的方法,能够加大烟料的稳定性与均匀性。烟草产品对环境的温湿度也有较高的要求,对烟丝储存以及运输温湿度进行重点监控。与此同时,烟草品种以及烤烟工艺流程对烟草的质量控制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合理选用烟叶种类并进行科学搭配,例如,选用2-3种品种性质相似、烟草质量高、适用性强的主项品种,再选用2-3个配备烟草品种,以此提高烟草整体产品质量,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生产工艺控制标准,例如结合烟草品种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工艺流程、依据颜色变化的程度设定温湿度范围以及火力大小等,使烟草生产工艺得以有效控制。

3烟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策

(1)提高对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国烟草行业普遍存在重经营轻质量的问题,要想使烟草生产质量得以高效保障就需要改变错误的管理理念,提高人员对生产工艺质量的重视程度。只有从根本上做到人员认知的提升才能有效提升烟草产品工艺质量控制,节省资金投入,实现烟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匠人精神,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对生产工艺质量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承担起相应的岗位职责与岗位义务,全身心的投入到烟草生产经营中。(2)建立起完善的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制度。在烟草生产质量管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工艺流程、实施方法、制度管理等方面加强对生产工艺质量的管理控制,切实保证各生产环节得以高效落实。管理制度的建立能都使各工段人员了解工作标准,生产操作人员及工艺管理人员在制度的制约下能够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及工作标准开展工作,提高烟草产品质量。在此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烟草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参数标准等需要定期进行梳理及改善,与国家有关规定保持一致,以此提升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制度的时效性。例如为了实现烟草产品的精细化生产,一些大型烟草企业组织专业技术水平较强的人员对生产各环节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分析出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将相关控制点明确到实际生产工艺中,形成科学、合理、规划的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制度管理体系。(3)加强生产工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保障,目前,我国烟草企业所使用的产品质量存在不同的差异性,通过对产品质量问题的调查发现,多数的烟草质量都是由设备原因造成的,因此要加大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及保养力度,确保工艺质量的稳定性。例如结合实际生产需求,对设备的各项性能做出罗列,采购人员依据参数要求购置设备,同时建立完善的采购、维保、使用等管理制度,并将设备使用注意事项在制度中进行明确规定,使用人员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及操作规程执行,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洗、检修、维修等,可以保证设备的长效运转、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4)加强对生产工艺流程执行过程的控制。工艺流程是烟草生产的核心环节,通过对生产工艺流程执行的控制能够保证烟草质量的均匀性及稳定性。在烟草企业生产中,每个生产环节都需要设置质量检查人员及检测规范标准,对生产中的设备、仪表、参数、定量装置等进行定期检查,保证生产线上的每一支烟草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此外,依据实际生产情况对设备自动化控制设施进行系统性维护、调试,确保生产运行控制系统得以稳定、高效运行。例如,生产中,对于计量设备的调试工作,计量设备主要功能是对水分及流量等进行控制,因此重点关注计量设备的使用性能,有效控制测量误差,确保其提供的各项参数准确、有效。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艺质量对产品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烟草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生产工艺质量的控制管理工作,加大每个生产环节、操作步骤、工艺流程的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工艺质量控制体系,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烟草产品质量,促进烟草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微杰.浅谈烟草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质量管理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6(19).

[2]熊树养.烟草工艺中卷烟工艺管理的要点浅析[J].技术与市场,2017,24(2):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