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精选(九篇)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

第1篇: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学生学到的知识通常都是零乱的杂乱无章的,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罗列成一个有序的系统,而这种能力的锻炼及形成则主要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数学教学,就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不管是小学数学教学还是其它阶段的数学教学,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升阶段,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3.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同时还可以形成其它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小学阶段是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学生从形象思维提升到抽象思维,是一次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质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去将自己直观看到的东西提升到感性认识的阶段,然后进行一系列的罗列思维。因此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同时还可以形成其它各方面的能力。

二、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

教育要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小抓起,现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注重小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只有真正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才是真正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小学生通过讲,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经过大脑的加工提炼表达出来,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运用。假如一个小学生只会做,却不能将自己的知识用语言逻辑表达出来,可以说这样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肯定是不能跟那种既会做又会说的人的能力比的,说的好听点是“奇才”,难听点“闷葫芦”,这是违背中国教育方向的,是典型的书呆子。记得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读书的时候,对什么都是一点就通,可谓是天才级别的,但是老师并没有对这个学生的“天才”加以正确引导,没有注意其语言的表达,这个学生学习能力也因其不具备相应的逻辑能力,学习成绩也是日渐下滑,这种违背中国教育初衷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锻炼自己的语言逻辑能力。

2.适当的使用教学道具,方便的话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准备相关道具。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在小学的教育中,小学生很难接受这种思维,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一定的道具来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解析相关的概念及形体。还有就是可以要求有条件的同学自己准备道具,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这样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问题是打开思维和想象之门的钥匙。问题的出现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寻求答案的需要,产生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渴求。这是一种学习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出示梯形模型,再提问学生:“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然后引导他们动手操作,画一画、剪一剪或拼一拼,合作交流,最后大部分同学都能自己推导出计算公式,成绩差的同学也可以在其他同学的操作演示中学到知识。小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无形中也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百年大计始于教育,教育都搞不好那就不要谈搞好经济社会了。教育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定小学数学教育,因为小学数学教育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进而在七凌八乱的学习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从而真正符合中国的教育方针,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杨素红《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成功(教育版),2009.09。

[2]郭秀霞《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0.01。

第2篇: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

一、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学习中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其他数学学习阶段,也需要老师积极锻炼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其次,作为现代教学的基本任务,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将学生学到的杂乱无章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系统,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归纳与总结;最后,在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还有利于学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而且在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使得抽象思维能力渐渐形成。作为一次质变的过程,需要借助学生的创新精神、分析能力,促进自己感性认识的形成,再借助大脑思维,从而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其他能力也得到了积极的锻炼与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注重问题的提出方式

作为一门思维活动较强的学科,小学数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而思维活动是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提出方式,科学、有效地引出数学问题,同时还需要老师发挥自身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对问题出现的前因后果有一定的理解,然后老师可以借助归纳演绎法、比较对照法以及综合分析等方式,从而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比如,在关于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想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向学生提问:“谁能用以往学过的知识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过程?”问题提出以后,会让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裁、画图以及拼接等,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知识,在无形之中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设置适当难度的数学练习题

练习题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运用。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老师在练习题的设置上应该积极考虑学生的能力与学习情况,尽量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练习题,应该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动脑思考获得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合理的激发,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积极确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合理确立下来,同时也要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使老师与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获得教学与学习上的进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关于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中,数学老师应该在课前备好课,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重视乘法口诀的学习,认识到乘法口诀对自身未来学习的重要意义。老师可以适当为学生讲解乘法口诀的由来,使学生方便记忆与理解,以此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所以,老师积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3篇: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积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心理发展特征,从实际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而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笔者主要针对此,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学习中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不仅需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其他数学学习阶段,也需要老师积极锻炼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其次,作为现代教学的基本任务,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将学生学到的杂乱无章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系统,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归纳与总结;最后,在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还有利于学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而且在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使得抽象思维能力渐渐形成。作为一次质变的过程,需要借助学生的创新精神、分析能力,促进自己感性认识的形成,再借助大脑思维,从而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其他能力也得到了积极的锻炼与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注重问题的提出方式

作为一门思维活动较强的学科,小学数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而思维活动是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提出方式,科学、有效地引出数学问题,同时还需要老师发挥自身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对问题出现的前因后果有一定的理解,然后老师可以借助归纳演绎法、比较对照法以及综合分析等方式,从而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比如,在关于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想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向学生提问:“谁能用以往学过的知识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过程?”问题提出以后,会让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裁、画图以及拼接等,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知识,在无形之中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设置适当难度的数学练习题

练习题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运用。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老师在练习题的设置上应该积极考虑学生的能力与学习情况,尽量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练习题,应该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动脑思考获得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合理的激发,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积极确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合理确立下来,同时也要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使老师与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获得教学与学习上的进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关于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中,数学老师应该在课前备好课,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重视乘法口诀的学习,认识到乘法口诀对自身未来学习的重要意义。老师可以适当为学生讲解乘法口诀的由来,使学生方便记忆与理解,以此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所以,老师积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比较活跃的阶段,而老师也应该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学习情况,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切记不要追求对学生答案的讲解,而需要为学生讲解问题的解答过程与思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解答方式,理清自己的逻辑思路,做出正确的答案。比如,在讲解小学质数、合数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合理的演示操作,可以借助游戏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想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升,需要老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手段,积极转变教学思想与观念,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针对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与现状实施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发挥自身的逻辑思维,并主动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为以后的数学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彩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11):87-88.

第4篇: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

关键词:德育;德育过程;逻辑力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07-0109-03

当前,我国德育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差,原因固然有许多,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德育过程中逻辑力量的认识和研究与其担当的重任还不相称,导致德育实践陷入误区。因此,无论是德育过程理论水平的提升,还是德育实践的有效进行,都要求我们对德育过程中的逻辑力量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我国当代许多德育学者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运用于德育过程的研究,在探究德育过程的实质、矛盾、规律、环节诸方面都关注到逻辑力量因素对德育根本和目标实现的意义。但对德育过程中逻辑力量的具体表现形态,逻辑力量在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中起到哪些作用、为什么能起作用、怎样起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一、德育过程中逻辑力量内涵的厘定

“逻辑”一词源于希腊文logos(逻各斯),原意主要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在现代汉语里,如同其他许多词一样,是个多义词,可以指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可以指思维的规律性,可以指思维的科学――形式逻辑,有时也指一种特殊的理论、观点[1]。在德育过程中,道德认识、道德理性、道德知识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及德育理论体现着思想性、理性、规律性、思维性的逻辑特征,构成了其逻辑力量要素。德育过程的逻辑力量就是,道德认识、道德理性、道德知识、规范及德育理论中的逻辑因素在追求、实现德育目标过程中所呈现、发挥出来的功能和力量。它的基本表现形态有:真理的征服力,理论批判的震撼力、穿透力,思维逻辑推演的说服力。

1.真理的征服力

其根据主要表现为:其一,最根本的在于真理的科学性。真理提升了对事物的现象认识,揭示了事物存在、发展的一般规律、本质,因而成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历史已经证明,任何人对真理的任何偏执和对抗,最终都是要失败的。其二,真理具有内蕴深沉的价值取向。社会的发展总是趋向两个维度,即历史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因此,真理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时,还必须反映人的价值追求,即真理是具有科学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在德育过程中,如果教育者能遵循标举受教育的价值目标取向,那么便会使受教育者对德育内容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德育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其三,真理具有坚实深厚的实践基础。真理的实践性决定了真理的现实性和时代性,真理的征服力就在于它既给予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论,又能据此回答和解决现实社会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只要把握住真理的这个特征,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困惑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回答他们急需了解的一些社会问题,从而赢得他们的认同和趋近。其四,真理具有博大深邃的智慧文化。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渗透蕴涵于道德知识、道德理论之中的博大精深的雄韬大略与智慧文化,对受教育者的智能养成及道德的培育有着其重要作用。

2.理论批判的震撼力、穿透力

批判体现着理论的应有价值,因为,每一理论都是为了证明什么或批判什么才得以产生的,并通过证明或批判显示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在德育过程中,理论批判的路径和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外的社会批判,即对社会上不道德现象的批判;二是受教育者的自我批判,即对自我不当的道德行为的批判。在批判中,受教育者不断重新审视道德的真理性标准,不断重新鉴别、选择、取舍自己行为的价值取向。这一过程对受教育者的道德意识、情感、理念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穿透力,能使受教育者对道德产生发自内心的向往与崇敬,并积极地把道德思想和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素质。

批判首先是一个怀疑、反思、否定的过程。没有怀疑就不能批判,道德上的怀疑是按照道德的宗旨和原则对社会现象和个人行为的反思与反省。反思和反省是道德认识活动的本质特点和基本功能之一,通过反思就能知道社会现象和个人实践的正误。面对纷繁复杂的道德现象和社会生活,如果忽视反思的功能,必然导致道德评价的武断、道德判断的失误、道德选择的盲目和道德价值的混乱。在怀疑、反思中批判就是一种否定。发扬德育的批判、否定精神,能够向受教育者阐明德育的基本思想和观念,弘扬社会正义和文明,从而提升了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美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科恩主张“以认同、继承传统为特征的‘收敛式思维’与以批判、超越传统为特征的‘发散式思维’之间建立‘必要的张力’”[2]。这一影响深远的见解为我们全面理解教育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批判又是一个超越、创新和建构的过程。道德理论对实有社会关系的批判就是对现实有社会关系的超越,同时,又是对应有社会关系的建构。人的活动和人的世界是全部社会关系架构起来的,既有事实关系也有价值关系,道德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价值关系。道德批判的作用就在于依据面向未来、趋向理想的已有的道德关系来建构未来的、理想的道德关系模型,这一模型在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将不断地转化为实际的道德关系。

3.思维逻辑推演的说服力

逻辑推演也称思想的推演,是运用既有思想得出新思想的逻辑活动。逻辑推演在德育说理中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因为,按照逻辑规律规则的推演说理,从基本概念的展开,理论基础的铺设,到论证方法的采用,范式的确定,再到理论预期目的的实现与解决,都是逻辑连贯的,经得起质疑的。具体讲逻辑推演的说服力体现在以下诸方面:一是从逻辑直接推演看,逻辑推演能由已知道理推出未知道理,能由个别的道理推论出一般的道理,能把隐藏的道理推到显著的地位。二是逻辑推演的反驳力量往往能使对方陷入前后碰壁不得不服的境地。三是逻辑推理论证富于科学性,整个思想体系的思路既系统、清晰,又连续有序,让受教育者得出与说理内容相同的结论,使之折服。邓小平理论体系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这一理论紧紧围绕“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主题展开思路,无论是整个理论体系还是每一个方面理论子体系的构成,都十分清晰地展示了与主题相关的逻辑关系和顺序。其主要脉络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就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推动社会发展,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要保证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等。说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所蕴涵的逻辑力量令人折服。

二、德育过程中逻辑力量的前提性承诺

德育过程中逻辑力量的前提性承诺是指“德育过程中逻辑力量”的前提性,即对德育过程中逻辑力量何以可能的根据、意义和底蕴进行哲学思考,而这一哲学思考是德育逻辑力量存在的哲理性依据及其实践的自觉性前提。

1.“知”在德育中的地位和功能,是德育过程中逻辑力量存在的先决性条件

思想道德结构包含着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的统一。“知”一般包含知识、知道、认知。德育范畴中的知,主要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原则和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内含着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规范及其根据,是思想道德方面的情感、意志、行为的认识基础。其中,以认知为核心的理性在道德教育中的前提性作用尤为重要。因为,无论道德情感,抑或道德行为,离开了理性和人的道德思维,便失去了维持和发展的根基;德育之所以必要和可能,正是因为受教育者具备了这种潜质及其发掘、发展的可能性。认知是理性中的核心要素,思维、判断、推理是理性在实际运作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德育必须把培养道德思维能力、道德判断能力等作为重要的目标。造成我国目前德育困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的德育对道德认知、道德理性之于德育的功能认识不足。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应是道德理性得到弘扬和发展的人。对于何谓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可以说是见仁见智。尽管如此,“突出强调具有一定的道德敏感性,能够运用自己的理性能力来进行道德判断,做出道德决定并付诸行动,不同学者却是近乎异口同声”[3]。

2.人的主体性存在方式和超越性本质是德育逻辑力量存在的内在根据

探析德育过程中逻辑力量存在的内在根据必须深入考察德育对象――人的超越性本质和主体性存在方式。因为,在德育过程中,逻辑力量对受教育者进行观照、引导和提升,从而使其成为思想道德主体,这正是人的超越性本质和主体性存在方式的表征。

思想道德主体的超越性包括对道德自我的超越和对社会现存道德的超越两个方面。对此,在德育过程中,逻辑力量为思想道德主体的超越性提供了理论的观照和引导,其基本根据可概括为:人具有自觉追求自由与真理的理性能力,即人的认识―实践能力;整个世界可以从人的内在尺度去认识和改造,人类将不断将其本质力量对象化,创造一个属人世界;人的理性能力是不断提高的,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人的类主体,人据此成为真正自由的人。逻辑力量对思想道德主体的德性提升,使对道德自我的超越和对社会现存道德的超越得以实现。其具体表现为: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主体的道德需要,使之能够超越功利性的需要,向自我完善性需要发展;提升思想道德主体的道德认识水平,使之能够认识到自我行为和思想、社会现存现象的不当,并主动探究超越自我和社会现存现象的道德规范;提升思想道德主体的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道德情感能力、道德控制能力、道德决策能力及道德实践能力。

3.德育过程的本质在观念层面上是一种逻辑展开和逻辑建构的过程

德育就其形式而言,是一种行为实践活动;但就其内涵来说,实质是一种精神传导运动,是一种精神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如前所述,德育过程的本质是形成思想道德主体的过程,这个过程内在地要求既要有教育者的价值引导,又要有受教育者的自主建构。因此,德育过程的本质在观念层面上是一种逻辑展开和逻辑建构的过程。因为,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价值的引导必然是通过道德的逻辑形式而展开的,而且必然要遵循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而展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德育的目的;受教育者的自主建构也是对道德的逻辑形式的内化,以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

4.逻辑力量是德育反映生活、引导生活的基本手段、工具和方式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价值体系,是通过社会舆论、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以及适当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同时道德也是个人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目标,是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而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必然承担着道德的这种工具,即德育通过影响受教育者个人的各种品德及其他素质,从而影响其生存、发展、完善,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德育是一种自觉的工具性存在。那么,逻辑力量作为德育功能实现中的重要部分,也就具有了德育反映生活、引导生活的基本手段、工具和方式的功能。逻辑力量在德育诸价值中的价值体现为:逻辑力量从理性上让受教育者认识社会、认识人、认识人生,让受教育者知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什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逻辑力量能让受教育者知道政治、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意义,从而培养他们的规范意识;逻辑力量能够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价值观念的引导和纠正他们的错误价值观念,从而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逻辑力量以理论的形态确立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德行标准,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哲学名词解释[K].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62-63.

[2]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4.

第5篇: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

一、生命美学角度概述

生命美学是指个体生命中所自然存在的对美的发现、体会以及欣赏的能力。从生命美学角度来开展教学的概念是由20世纪30年代西方教育学家提出的,注重学生在语文写作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生活,体验教学,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语文写作的教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最本真的感受,并将自己的感受、观点等详细、准确地做出描述,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写作的感染力,增强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二、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语文写作教师在从生命美学的角度开展语文写作教学的同时,高中语文写作教学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帮助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从生命美学的角度开展语文的写作教学活动,使教师的实践活动有的放矢。

1.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一方面,学生在进行语文写作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作文题目的要求。作为“戴镣铐的舞蹈”,高中语文写作需要在切合题目、立意正确的前提下开展。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更体现在学生体会生活,激发自己写作的潜力方面。教师从生命美学的角度开展教学时,需要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为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打下基础。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偏弱是普遍缺点,教师在从生命美学的角度优化高中写作教学时,需要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学习词汇、斟酌词汇,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加强学生写作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生命美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阶段语文写作的教学,离不开学生在表达方面的训练,但是,学生进行有效表达的首要前提就是能够理清楚自己的思维逻辑,将自己生命美学的体验感有效地通过逻辑思维不断展开。学生当前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在生命美学角度的教学中不断对学生进行激发以及训练。

三、如何从生命美学的角度优化中学语文写作教学

在明确了生命美学教学的概念以及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基本特点,正确地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优化中学语文写作教学。

1.增强学生的写作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生命美学角度开展语文写作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开展“理想”这一写作题目的教学时,可以通过演讲课的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自身的理想,并在演讲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写作兴趣。

2.激发学生自身的逻辑性

学生写作逻辑性的增强,需要教师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不断开展生命美学角度的训练。生命美学角度的训练,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叙事逻辑性、论述逻辑性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从论述体验以及叙事体验中激发起自身的逻辑性,并体现在写作上,从而优化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3.促进学生思维的自由发散

第6篇: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重要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92-01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概念、推理、判断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它是一种有条理、有步骤、有依据、循序渐进、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所掌握的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的程度和运用是否灵活。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具有核心价值的关键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小学数学的课堂学习内容相对而言较为简单,然而同样离不开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等思维方式,这些都是逻辑思维的范畴。由于逻辑思维属于思维的高级形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少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而小学阶段恰恰又是最适合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为以后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如今,辅导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很多孩子在课堂学习之余,纷纷走进这些辅导机构。然而如此劳心劳力,并非所有孩子的成绩都能够有质的提升,尤其是数学。相当一部分升入中学的孩子,学习数学感到困难和吃力。固然可以说孩子学习不认真,不努力,追根溯源,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从长远来看,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思考。

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直以来,众多一线教师纷纷反映,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小学。此种情况反映在学生身上,主要体现为解决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找不到突破口,做题容易卡壳,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呢?

2.1 以兴趣入手,让学生爱学爱思考

孩童的好奇心最盛,因此,要恰到好处的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老师在讲课之前,可以根据本节课的课堂内容设置一个小悬念或者以一个带有开放式问题的小故事开始,这样就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去积极思考,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

老师首先要具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切不可一味灌输,机械化的去讲课,这样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没有任何好处,甚至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所以教学环境的创设很关键,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下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去养成这种能力。比如,老师在讲到数的整除问题时,老师可以以游戏胜负的方式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做一个游戏,只要你们能随意说出一个数,我就马上能说出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看看我们谁是最后的胜利者。”这样学生就开始争先恐后的发言,老师当然说的又快又准确,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劲头一下子就来了。屡次实验之后,肯定会追问老师为什么,这时候老师就趁热打铁,给学生讲解这个知识点。这样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一改沉闷沉默的封闭状态,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敢想、敢说、爱想、爱说,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思考中学会方法,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2.2 以方法助学,让学生学习更有效率

在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很多方法可以借鉴。

2.2.1 重阅读

很多老师都会发现学生在做应用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不读题。也许很多老师和学生觉得只有语文才需要阅读,其实应用题就是一个微型阅读。尤其是现在很多应用题的设置越来越生活化,有一些信息隐藏在字里行间,必须通过阅读才能准确识别关键信息。在阅读中,要弄准概念,区分已知和所求,分析有效信息,总结同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都会体现出阅读在培养逻辑思维中的重要性。

2.2.2 空间感

小学阶段涉及到的几何学习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学生缺乏对空间的认知想象建构能力的话,做题会有一定的困难。如在教学中涉及到行程问题、面积问题等,如果借助于线段图及图形图案,不光是解题会准确快速,更重要的在于这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学生会通过练习不断地加固脑子里的空间感,为今后高年级几何的深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3 生活化

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一般比较差,需要借助一些直观材料以唤起学生的联想,这些材料最好来源于生活,学生熟悉且有亲切感。比如,学习多边形面积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的方法,来体会出不同图形面积公式的演变过程。学习分数时,可以提倡学生回家使用苹果或者橡皮之类的小文具去练习。这些动手的过程同时也是动脑的过程,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新学的知识,更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

在实际学习中,这些方法往往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综合使用。学校老师应根据不同的年级,按照教学计划,仔细思考,认真研究究竟哪些逻辑思维方法可以很好的应用到某个学习模块中,这样才能不断创新。

2.3 以重复固学,让学生做题更快更灵活

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非一朝一夕练就。对孩子要多点耐心,反复讲解,逐渐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学东西的速度比较快,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出现善忘或者不能运用自如的情况。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注意,当学生的逻辑思维初步形成之后,要通过练习让学生加以巩固,使这种思维方式根深蒂固,自然的发挥。这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的、灵活的运用数学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举一反三来引导学生,使学生真正的学会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掌握这种思维的能力。

3 结语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与我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是一致的,能力的培养需要方法,学会了方法能力便逐渐培养。总之,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非持之以恒不能达。如此,对老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们要不断的努力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方法,积极地钻研新问题,主动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的放矢,为教学研究和革新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罗淑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尝试[J].吉林省教学学院学报,2012(28):105.

第7篇: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

关键词:编辑思维;电视节目;后期制作;重要性

一、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后期编辑

字幕编辑是后期编辑的重中之重,要根据节目制作流程,在拿到相应工作任务、明确编辑目标后进行编辑。编辑字幕前要先对已经录制好的数字素材进行整合与处理,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功能对其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运算,保障画面与字幕的良好衔接,以提高节目连续性和逻辑性,提升听觉效果,增强节目可看性。此外,还要对画面来进行字幕的删除与处理,画面处理发生变化,字幕就要相应变化。

电视节目制作中声音编辑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声音和面面是电视节目的生命与灵魂,所以声音编辑必须要谨慎。声音是人类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编辑过程中,必须结合节目特点,配合节目风格和主持要求,使节目效果得到更好的展现,使声音成为节目载体,使节目内容能更好地传递给受众,使受众被节目内容所感动,进而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声音编辑要调整音色和排序。声音编辑中除了要对现场声、同期声、主持声进行处理外,还要增加音效,来为节目营造气氛,增强节目表现力,使节目富有层次感。

配乐编辑影响着节目视听效果和可看性,影响着节目节奏感和气氛营造。很多电视节目都需要进行配乐来烘托节目气氛。例如,《守望都市》、《早间新闻》等,这些节目在制作中都运用了大量配乐。配乐编辑不能平淡如水,也不能锣鼓喧天,毫无章法的配乐并不能使受众产生共鸣,应结合节目进度和发展。另外,音乐的选择要准确,要符合节目主题。配乐布局要合理,强弱要适当,不能掩盖人声,不能影响主持。

二、电视编辑思维的逻辑形态的重要性

何谓“思维”?在汉语意思中,“思维”与“思考”、“思索”是同义词。思维是人接收、存储、加工及输出信息的活动过程,并且是概括的反应客观事实的过程。思维可以分为直观行为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而电视编辑思维主要研究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一)电视编辑思维的形象思维形态的重要性

电视编辑思维的形象思维形态是电视编辑利用这种镜头来进行抽象形象的塑造。电视编辑主要通过画面展现出形象的各种动作、表情,通过声音的语气表现形象的心理、思想,还通过周围的环境衬托形象的特点,所有这些镜头都是电视编辑引导观众在内心世界形成一个客观的、鲜明的角色。而这些形象,是电视编辑和观众记忆里或生活里都曾经出现过的形象,正是通过它让电视编辑和观众进行心灵的交流,当观众对它认可时,电视节目也就被观众所喜爱。在电视剧《何以探箫默》中,何以探这个人物形象被塑造成一个洁身自好、深情款款富有担当的好男人形象,并且在职场上客观冷静、胸有成竹。何以探是个帅气、又有能力的男人,只有面对女主角时,才会感情化。这样的反差,使人物形象有戏剧张力,吸引观众。在周围感情泛滥的环境下,他坚持自己的内心,仍然痛苦的爱着那个人,也正因为此,他的画面表情总是给人一种痛苦的感觉。在分别七年之后的一天,他去机场接人,但心中若有所思。在商场碰到赵默笙没有打招呼,回家后整夜没睡,背景音乐是主题曲,似乎是在诉说他的内心。第二天早上,同事问他:昨天开不了视频会,早上从不迟到而今天迟到整整一个小时,这么沉不住气,这么多年少见啊。这个镜头,不管是从正面还是侧面描绘出他的性格及感情。

(二)电视编辑思维的逻辑思维形态的重要性

电视编辑思维的逻辑思维形态是揭示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的联系,以此来表达某种感情或者思想,这种表达方式比较间接、含蓄,它是通过这种联系让观众积极的去思考,引导观众触发这种感情,非常具有艺术感。这种思维形态,也可以作用于那些比较抽象、枯燥的、难以言喻的思想感情,使之形象生动地表现,让观众在比较自然的镜头下接受。但是,这种表现形式并不容易,它需要电视编辑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思维能力,对己有的资源进行深刻的剪辑和合成。电视编辑思维的逻辑思维贯穿于整个制造过程,每一个镜头都需要符合实际的情况。比如说,在有的场景中,某某人要找另外一个人,直接跑去人山人海的诺大的大街上去找,这种情况是不应该出现在现代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的,至少应该先交代一下对方手机打不通,而且也没人知道他的去向。否则,观众很难接受这种不严谨的电视节目。

(三)电视编辑思维的创造性思维形态的重要性

电视编辑思维的创造性思维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是两者取长补短的一种新形式。

利用创造性思维,可以准确表达电视节目的思想感情。这种具有自己思想表达的电视节目,除了艺术效果,也产生了社会教育的效果,产生社会效应。

三、结语

随着人们的需求日益加强,审美能力逐渐提升,后期编辑思维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视制作人只有不断提高编辑思维,与时俱进,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备受观众的青睐。

参考文献:

[1]刘天娇.后期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性[J].新闻研究导刊,2015.

第8篇: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

一、地方高校逻辑教学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的科学,它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尤为关键的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逻辑学进入高等院校的课堂以来,有过辉煌期,也有过低潮期。在1978―1992年期间,所有高等院校的文科类专业,如法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初等教育等,都将逻辑学作为基础课开设,课时一般都在70学时左右。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逻辑教育逐渐呈现萎缩趋势,许多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已经不易见到逻辑学课程了,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就已经不再开设逻辑学课程;即使有些地方高校的部分专业开设了逻辑课,却大都已经把逻辑学由原来的必修课改为了通识课,逻辑通识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素养,以便他们更好的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其教学时数一般都不超过30学时;而部分专业虽然把逻辑学作为必修课,但教学学时相比以前也明显减少。

(二)教材体系不合理

我国的逻辑教材体系几十年来都是以传统的直言三段论为主要内容的,内容单一而落后,缺少新鲜的、现代化的内容,教材体系不够合理。虽然当前市面上看到的逻辑教材种类很多,但各教材之间的沟通很少,呈散沙状,再加上教材的针对性不强,所以很难发挥其作用,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方式单一

笔者在这几年的逻辑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接触逻辑学之前对逻辑学的印象就是:难懂、深奥;在刚刚接触逻辑学(比如学习概念、命题)的时候,他们认为这是很有意思的一门学科;当讲到推理、现代逻辑的时候,更多的符号、人工语言被引进,地方高校文科类的学生由于其数学基础普遍不好,对此就有一种畏惧心理。对于初学逻辑的这些学生来说,精确的人工语言远远没有自然语言生动、有趣,天天看着枯燥的符号也就失去了学习逻辑学的兴趣,对课程的学习也变成了应付,慢慢地就发现这门课程学不懂了。这样的逻辑教学就失败了,更不用去谈逻辑教学预期达到的效果。

二、地方高校开设逻辑课程的价值

(一)逻辑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引

人们不论从哪种角度研究事物,不论构建什么学科理论,也不论用何种语言表述理论,都离不开对共同的思维类型即概念、命题、推理的运用,都不能违反逻辑的规则、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逻辑学是其他任何学科的基础,任何学科都是应用逻辑。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逻辑学与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列为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位列七大基础学科的第二位。1977年版的英国大百科全书列出了知识的五大科类,即逻辑学、数学、科学历史学和人文学,其中逻辑学位列五大分科之首。由此可以看出逻辑学的地位和重要性。这一点,我们也能从当前国内外一些大型的考试都很注重测试逻辑思维能力可以看出来。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和逻辑密不可分,良好的思维素质离不开逻辑,而思维素质又是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这就决定了地方高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讲授逻辑课进行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能力,不是一种具体的知识,这种能力是通过学习逻辑可以训练的。可见,逻辑学是基础科学。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它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应当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二)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其功能是训练思维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但它研究的不是思维的内容而是思维的形式。逻辑学提供的关于概念、命题、推理、论证、逻辑方法的理论,不仅为人们学习、理解掌握和研究其他科学提供了有力工具,也为人们正确地表述思想、驳斥谬误提供了有力工具,同时还对人们参加各类考试有直接帮助。就像黑格尔所指出的,逻辑学就像生理学不能教给人正确地消化一样,逻辑学也不能教给人如何正确地思考思维,只能教给人认识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性。可见,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方法性的科学。作为一种工具,应用性就是其生命之所在。

三、地方高校逻辑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专业、科类合理设置课程

学校有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之分,而本科院校中又有重点本科、一般本科等不同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开设的逻辑课程理应有不同的侧重点。绝大多数的地方高校都是一般本科(包含专科),所以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只需考虑学生的层次,是研究生、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地方类高校一般没有逻辑学的研究生,主要是本科生和专科生(统称为大学生)这两个层次。所以给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开设逻辑课的时候主要就是根据学生的专业来考虑逻辑课的课程类别,是作为专业必修课出现还是作为通识课出现。但不管是作为专业必修课出现还是作为通识课出现,普遍增加逻辑学的课时是必要的。此外,逻辑课的开设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科类,比如对理科生,就以讲现代逻辑为主;对文科生,应当以传统逻辑为主,结合现代逻辑讲授。

(二)根据学生的层次编写教材

杨树森教授在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上曾明确提出高等院校的逻辑教学应该区分:逻辑学研究和逻辑学教学;理科逻辑教学和文科逻辑教学;哲学专业的逻辑教学和非哲学专业的逻辑教学;本科的逻辑教学和专科的逻辑教学;全日制高校的逻辑教学和自学考试、继续教育的逻辑教学。这一理论提醒我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应该将高校逻辑教学对象考虑得尽可能全面些。这样才能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要,编写出各具特色的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学习逻辑,大多不是为了以后专门从事逻辑理论研究,而是为了提高运用逻辑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学“应试能力”。市面上的逻辑学教材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没有一本能够真正满足地方高校学生的这种需要。一本好的教材,一方面要求教材内容精练、结构合理,适合受教育对象,另一方面要求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而完成这一重任需要我们逻辑工作者多费心血,可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一些逻辑学界的同仁们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三)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当前国内外一些大型的考试都涉及逻辑学,比如美国大学研究生院的三大标准化考试:GRE(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经管企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和LAST(法学院入学考试)都很注重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水平,要求考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材料,摆脱冗余信息的干扰,准确理解题意,并迅速解决问题;我国近年来也借鉴国外这一做法,在MBA(在职工商硕士管理)、MPA(公共管理硕士)、GCT(工程硕士)以及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综合测试”的科目中,也注重测试考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但是同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能在学校的逻辑学课程考试中得高分,但参加这类考试的时候结果却不尽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地方高校逻辑学教材对这方面欠缺关注,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地方高校逻辑学教师重理论轻应用、与社会考试脱节,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大型考试的逻辑学命题倾向,从而也就无法从这方面引导学生。所以地方高校逻辑学教改的一个方向就是优化教学内容,推进逻辑学在现实中的应用性,提升逻辑学“应试能力”。

第9篇: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维逻辑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解答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总结能力、分类比较能力、判断推理等综合思维能力,无论是哪一种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分类

(一)比较分类的能力。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十分严密的科学,拥有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知识点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有很多看似相似实质却各有不同的数学概念,比如,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因变量和自变量,它们是一对相互联系却又有所区别的数学概念,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地将它们区分开怼

(二)分析与综合能力。分析就是把整体的数学现象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单位,然后具体分析每个单位的不同特征,综合就是把具有相同规律或相同特征的数学单位组合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通常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会用到这些原理。

(三)判断与否定能力。判断与否定能力就是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数学经验对某一数学现象做出的肯定或否定。比如,问题“当长方形面积一定的时候,长和宽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老师要引导学生回答成反比,因为面积一定,就是长和宽的乘积一定,所以长和宽成反比。在帮助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当学生能够正确地判断出这一数学原理的时候,老师还要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这样判断的依据。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通过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开发学生的探讨思维。对数学产生兴趣是学生深入探讨和研究数学现象、思考与学习数学知识的第一步。因此,数学老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十足的数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方面的教学技巧有很多,比如,通过有趣的数学情境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并在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观察与思考问题的习惯。比如,老师在讲解“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形的面积最大”这个数学原理的时候,老师可以制作一个外观精美的、由线条围成且能自由变形的几何模型,为学生演变模型由长方形到正方形再到圆形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模型面积大小的变化趋势,这时老师可以问:“从长方形到圆形,线条围成的这个几何模型面积是不是看起来在逐渐变大?”在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后,老师接着提问:“那既然面积在变化,那么它们的周长到底变没变呢?注意组成模型的线条!”这样的提问既显得神秘,又暗含提示,能够引发学生的猜想与思考,促使学生进行思维活动,从而积极地通过用尺子测量的方式来验证“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形的面积最大”这个说法的正确与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演绎有趣的几何模型的变化过程和设置巧妙的情境问题来促使学生的思维运转。

(三)通过对习题的优化设计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数学习题的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而数学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往往一道题有多种解答方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数学习题的优化设计来使学生养成全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使他们的数学分析思路更加灵活多变。比如,在求等腰梯形面积的时候,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求出面积,这样的提问就是为了让学生答题时能够从数学解析思路入手。第一种解答方式可以根据梯形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顺利求出,而第二种则需要学生应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数学逻辑思维,即先把等腰梯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矩形,再分别应用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求出相应的面积,然后把这三个面积加起来就是一个大的等腰梯形的面积了。在这个解答过程中,不仅考查学生对几何公式的应用,而且让学生通过对梯形面积的分解与综合,让他们学会从多种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数学老师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而具体的方法远远不止以上三种。因此,老师要善于思考,善于积累教学经验,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发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