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高中语文网络教学精选(九篇)

高中语文网络教学

第1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网络资源具有直观性、多样性等特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青少年的学习需求,为实现高中英语教学与网络资源的有机融合,必须全面厘清与明晰网络资源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内在联系。首先,高中英语的全面发展需要多媒体技术的支撑,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正在逐步改变高中英语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教师与学生可以从丰富的网络资源中汲取营养,收获乐趣。其次,素质教育改革要求高中英语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和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为学生构建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再次,在教师有意识选择与引入的网络资源中,学生可以了解与掌握世界各地的文化、政治经济情况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宽学生知识面,又可以启发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应用及效果

1.立足网络资源,调动学生参与高中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网络教学鼓励学生在自主观察、实践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搜集教学资源。在实践操作中,首先可以设置主题演讲,如在教学SavingtheEarth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上网搜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事例,并以小组形式探讨产生污染与破坏的原因,独立制作PPT课件,在课堂教学环节展示学习成果,以此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结合所学课文定期展示学习成果,如在完成Advertising一课的学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MyfavoriteAdvertising为主题制作英文小报,并配上对广告创意、内容、拍摄方式的评点,既锻炼了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2.挖掘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英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范畴,只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首先,教师可以选择英语歌曲、电影等构建校园网络英语学习平台,让学生免费下载、感受正宗的英语发音,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便利。其次,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电子读物,广泛阅读篇幅长短与难度适宜、贴近生活与实际的英语文章,帮助其理解英语课文。最后,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班级英语学习QQ群,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QQ群上分享英语学习资源,表达对英语学习的看法,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

3.利用网络资源,扩展学生英语学习渠道

第2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1.基于网络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网络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多媒体计算机物理上互联,依据某种协议相通信,实现软、硬件及其网络文化共享的系统,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它不仅仅包括整个网络环境,还包括学习氛围、学习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

1.1必要性

基于网络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全面深人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草,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网络的高中语文主体性阋读教学正是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络化教学,符合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1.2可行性

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传统的纸质媒介在信息的传递上是静态的、单一的、单向性的,它只通过视觉刺激作用于接受者。而基于计算机网络传播系统的网络媒体极大的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它以其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全球化、多媒体化、实时化、交互性、及时反馈等特性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模式,影响着知识的组织、传递与获取,提高了人们获取知识、读书学习的效率。

2.基于网络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2.1文本初读,感知有疑

文本是阅读的对象,更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依据。任何时候阅读教学都不能忽视文本阅读。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学中首先就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初读,个性化的阅读。不读就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与目标,不知道学习的重点与疑难。新课标人教版、苏教版、湘教版等高中教材,都提供了大量需要阅读来感知和鉴赏的文章。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诗歌《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就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来品味《雨巷》朦胧忧伤的语言,品味“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的意蕴。这些都必须通过阅读来完成。当然为激发同学们阅读文本的兴趣,网络环境下可以采用文字、图片、音乐、电影、视频等多种科技手段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回归。

2.2网络再读,深入质疑

学生初读文本,对课文内容的认识,还停留在感知性的认识阶段,缺乏理解层面的东西,属于认识性阅读,同时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必定存在着一定的疑点和难点。通过对所教班级的调查发现,阅读时学生的疑点和难点有一半以上是属于资料缺乏造成的,其中有三分二是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比如字音字义、作者生平资料等。教师如果花时间在这些问题上过多停留,那就失去了引导学生深人阅读文本的机会。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网络资料查找进行再读文本,利用多媒体收集和处理信息。从阅读心理学来说,最肤浅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就会向更深层次的问题进发,知识性的疑难解决了,学生就会找出理解性的难题。

2.3文本品读,点拨赏疑

阅读课上,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还要让学生知道写得好不好。品读赏析就是在个体初读、借助媒体再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就文章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巧、语言风格、艺术魅力等方面进行审美性阅读评价,健全学生的审美判断力,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在人情、人格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游褒禅山记》时,通过初读感知其意,再利用多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进行再读理解,学生已经基本解决了浅层次的问题。品读赏疑时就要特别注意深人把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以及“物、力、志”等句子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感想和体会。这些思想,现如今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通过文本赏疑,学生完成了主体性的阅读,理解了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获得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发展了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基于网络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把握

   3.1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注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阅读教学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合作进行的双边活动,学生对文本意义的建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二者同属阅读主体,他们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作为主体,又互为客体,互为认知对象。”然而现实中,我们往往把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看成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好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然要削弱教师的主体作用;好像要强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就必然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明显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事实上,教师主体作用的有效性正在于引导学生使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中,虽然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再进一步说,网络资源的量可能远远超过老师本身掌握的知识量,但这并不代表老师就没有出现的必要了。我们不能以为学生只要能从网上找到资料理解文本就可以完成阅读任务,毕竟课堂上还有许多随机生成是不能预设的。因此,网f各环境下的高中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忽略自身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3.2引导学生重视文本阅读,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

学习总要由自己去实践别人不能代替,这是毫无疑问的。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防止学生有了网络资源就轻视阅读文本,轻视思考文本的现象出现。从阅读心理学来说,每个人对文本的阅读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只有让学生充分重视文本,重视阅读的初始体验,再配以网络资源深化自己的阅读体验,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个性阅读体验。如果学生利用网络只是为了寻找问题答案,那么不但不能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反而会失去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模式建构中,强调引导学生重视阅读文本、思考文本,在阅读文本中体验、思考、理解文本内容,在网络资源里补充、印证、升华阅读体验。

3.3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引导,同时防止海量资源使学生迷失自我

一个文本,进人教材,就变成教师教、学生学的媒介,即教材文本,而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一般文本。事实上,任何一个文本都包含很多学习要素,如果撇开教学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各个层面去揣摩。在网络环境教学实践中,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超文本链接会将所有有关这一文本的信息资料全部集中呈现在电脑显示屏上。海量的网络资源往往会对学生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无所适从。这时教师如不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引导,那么最后很多学生就会模糊课堂学习目标,在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上尽情查阅,自由讨论,浪费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从而造成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学生不能有效地建构文本意义,课堂陷人无序与混乱之中。比如学习柳永《雨霖铃》(新课标人教版必修四)时,学生要重点感受柳词的意象意境美,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把握柳词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而如果只专注于柳永生平的风花雪月,势必导致学习重点的偏颇,耗时耗力。所以,在网络环境下,老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引导,让网络辅助学生学习,而不能让学生在海量资源面前迷失了自我。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变革性的教育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又对主体性阅读教学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网络与主体性阅读教学的整合将是未来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方向,可能会开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篇章。

第3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一、提出主题,创设情境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通过结合所学课文的内容确立语文阅读课的主题,并提出指导性意见明确目标与要求。对于语文阅读来说,是离不开“情”与“景”的,“情”是整个阅读的精华所在,融会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景”是整个阅读的画面所在,勾勒于一幅幅的画卷。通过运用网络,将“情”与“景”融于一体,可使学生体会文章的真实情景,感受阅读的乐趣。例如,学习“雨的诉说”时,教师课前从网络下载大量的相关材料,如关于雨的诗词、句子、散文以及唱雨的歌曲、图片、视频,然后传到学生的电脑上,让学生看到更加想象化、具体化的雨,让学生感受雨的存在,激发起学生对雨的热爱以及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再如高中课文中的《纪念刘和珍君》,教师在课前搜集一些关于传记的资料及刘和珍的照片、事迹,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刘和珍的照片及视频,更多地了解这个人物。这样,不仅为阅读教学奠定基础,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主题搜索,信息整理

在确定阅读的主体之后,学生可以通过Internet或者是书刊集中收集所需要的知识信息。与此同时,要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广泛的资料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去粗取精,帮助学生整理各自搜索到的资料。例如:在学习高中课文中的《祝福》时,先明确学生搜索的主题――搜集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并做成卡片,然后对这些卡片进行整理分析,将这些女性集中到一起做成卡片,从而更好地归纳鲁迅笔下女性的特征。通过对鲁迅笔下女性特征的粗略了解,探究本课中鲁迅是怎样通过一些衬托等手法,将祥林嫂刻画得淋漓尽致,从而刻画女性的群像,揭示当时的悲剧的根源。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意义,还不同程度地促使学生增加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提炼自己需要的信息,促进学生语文阅读速度的提高。除此之外,学生也可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课文的信息,这样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还能使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三、归纳整理,分析理解

面对大量的资料资源时,学生不能盲目地全部吸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知识认真地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理解,从中吸取精华,提高知识的质量,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及推理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反应创设情境,对各类信息进行加工理解,进而深入理解阅读范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例如:在学习高中课文《内蒙访古》时,确立一个“了解内蒙古”的主题。有的学生会收集一些关于内蒙古改革开放前的资料,有些学生会收集一些关于内蒙古现在的资料,有的学生会收集一些关于内蒙古未来展望的资料。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收集来的资料,以人物、人文风情等类别对学生收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通过这些线索来分类,将内蒙古的文化历史、内蒙古的人文风情,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深刻理解,更好地理解作者提出的观点。归纳整理搜集的知识,认真分析加以理解,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互相交流,相互评价

第4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当今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需要的是学习型人才,只有学会自主学习,才能适应时展需求,成为具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网络技术与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体现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基础工具性,应培养学生民族优良人文精神。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在自主学习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能,教师还应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让学生在友爱、亲情、宽容、理解、友善、尊重、民主、自由、平等的人际关系体验中,形成丰富、积极的情感与人生态度体验。

1、 理论依据

在教学的过程中,扩展、指导、支持学习者思维过程的计算装置或心理就是认知工具。计算装置是以计算机环境和装置为基础,是外部的;而心理是学习者的策略和认知,无论是计算装置还是心理,都是知识所构筑的辅助工具。可以说,最为实用、理想的认知工具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呢?概况为以下三点:第一、对有关资料与信息进行评价、利用的能力;第二,获取相关资料与信息的能力;第三,对学习内容表进行确定的能力。

2、 教学模式

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其主要环节依次如下。

2.1方向的确定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可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建议等方式来实现。例如:让学生尝试对本课学习要点进行拟定,学习本节课的目标可经过师生共同商议的方式,让教学气氛充满民主与和谐。

2.2情境创设

情境的创设既是设计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建构意义的前提。情境主要包括实验性情境、问题性情境、真实性情境。情境创设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多媒体技术,在结合了仿真技术后,多媒体技术能够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加逼真了身临其境的效果。通过课件展示、录像播放等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实情况和学习发生于相类似的情境中,该情境尽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与主题相关的。在实际情境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出对语文学习的好奇心与兴趣,形成联想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有经验,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3自主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这就是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尝试对文章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概括,当碰到困难时,学生可在网络上对要点的方法进行搜索,之后以卡片的形式概括内容。

2.4网络探索

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索就是网络探索的目的所在。教师可通过对概念的介绍和演示,启发学生开始独立分析。教师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提示,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逐步提升。在开始探索时,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可以相对多些,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可以适当减少引导,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索的过程。

2.5网络合作

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论、交流、协商,从而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深化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点把握住,灵活学生思维。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关键点做成可支持认知活动发生、深化的平台。让学生通过互动与交流,看到诸多不同的思路和理解。学生要评判和反思别人和自己的看法,学会相互帮助、赞赏与接纳,学会理解、聆听他人想法,学会对自己见解的梳理和表达。通过互相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培养学生洞察新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要想社会性互相作用能够对学生活动行程促进,每个学生都应对团体的合作和沟通活动中进行参与。在网络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生生合作、师生沟通、人机对话等方式理解和解答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就能够建构出新的知识。

2.6网络测评

为了激励高分段的学生,鼓励低分数段的学生,可以以四个层次来划分考试题。达标级作为第一层,设计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提高级为第二层,在达标级的前提下,将变式练习增加。优胜级为第三层,将涉及新旧知识关联的综合层次练习与学习增加。欣赏级为第四层,可将随堂作为的评析与相关高考试题解析与答案提供出来。

3、 设计基于网络自主学习模式课件教学

教师、网络和学生是以网络环境为基础的自主学习模式要素。网络信息是对学生学习质量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相比于其它课件,自主学习网络课件优势独特。例如:网络课件的质量、数量、类型等。

3.1教学目标的明确

设计课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了课件中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应对教学环境、教学用途、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提出确切的要求。

3.2分析教学对象、选择煤体元素

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模式、认知阶段等是学习特征,分析学生的生活经历及学习经历、关心学习课题的程度等,这是为了有效设计课件。视频、动画、声音、图像、图形、文本等都属于媒体元素。教学内容的方式与抽象程度根据媒体元素的不同而不同。在对网络课件进行设计时,选择与设计媒体元素,根据各类媒体元素的特征和分析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

结束语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教学前提,对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建出符合时代特征与学生身心特征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体现出语文课教学的人文性和基础工具性,培养学生优良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徐建国.利用网络指导学生语文自主学习探微[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

[2]楚明汉.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2010(2).

第5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一、网络阅读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让学生掌握思维技能,学会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阅读教学期望达到的重要目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语文阅读应该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感悟,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看到本质,将先贤智者的思想化为自己的见识,并借鉴其中的方法、经验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思维。网络阅读的目标往往是功利性的,或者为获得单一的而读,或者是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搜集资料,在快速阅读中,很难做到沉静。学生追求的是成绩,是娱乐,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完善,从学生的写作实际来看,思想肤浅、低幼化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阅读中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其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创性很难得到培养。

二、网络阅读影响了学生们的阅读方式

诵读,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朗朗书声,能带领阅读者走进韵味、情感、想象的世界;默读,冥思沉想中,读者与作者相互沟通交融,精神游刃于作者的内心世界;精读,揣摩品味中,感受着文学的魅力,享受着阅读带来的美妙感受。而在网络阅读中,在互联网上,在手机上,在平板电脑上,一目十行甚至百行的浏览速度,鼠标随意轻点的潦草,手指迅速滑过的浮躁。大量庞杂的信息使学生选择、分辨、理解的能力渐渐消失,速度、数量成为阅读的追求。浏览阅读、快速阅读、浅阅读成为网络阅读常见的方式,缺乏思考下的深层阅读。

三、网络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来自于对阅读的热爱。“韦编三绝”、“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读书故事,印证的正是读书人热爱学习、勤奋刻苦的情感态度。据统计,以色列人人均占有的图书量、每年读书的时间和数量,都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德国有句谚语:“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这些例子,都昭示着阅读人对书籍的喜爱。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纸张,在午后的阳光下,在细雨霏霏的夜晚,在一杯香茗的氤氲中,翻动书页时所带给人心灵的巨大享受以及眼与神的互动,是网络阅读所不能给予的。网络环境下的阅读,缺少一份发自内心的感悟,信息的被动接受不能算作是有意义的阅读。而受青年学生追捧的穿越类、奇幻类、灵异类、言情类、游戏类等粗糙的、靠读者点击率产生的内容,并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

四、网络阅读弱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网络,给当代中学生提供了一个现实生活所无法比拟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虚拟,可以凸显个性,可以发泄,可以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尤其是,这里没有评分标准,没有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下的好坏之分、高下之别,只有点击率,很容易满足高中生渴望被认可、渴望自我表现的需要。网络语言,是网络环境下的交际语,杂糅了数字、符号、拼音、英文字母等元素,在这里,一些戏谑、个性、模仿、创新、搞怪等语言被崇尚自我的中学生追捧。这里,笔者并不反对生动形象,无妨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体现丰富多彩社会生活的网络语言,有的网络词汇甚至在经过了一定的时间考验后被社会普遍接受并进入基本词汇。如“给力”(够劲,使人振奋)一词,第一次出现于《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头版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中,标志着网络流行热词正式进入主流文化。但是,更多的,“很男人”、“很书本”、“狂晕”等并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的网络语言开始被学生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以及与同学的日常交流中。一方面,是学生的生活语言交流环境,另一方面,是语文课堂比较僵化的阅读教学,课堂所学是为了考试成绩,网络阅读所学很多被用于日常交往,所用与所学脱离,将极大地影响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意识,影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方面网络阅读与学生的课外生活密切相关,易于被学生接受和应用;另一方面,由于教师不方便指导而使学生的网络阅读带有极大的随意性、盲目性的特点。据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手机正因为是学生阅读网络小说、玩游戏等影响学习的工具而成为笔者所在县各中学收缴和打击的对象。高中生的鉴别能力和控制能力还比较弱,并不能根据学习生活的需要来很好的利用网络阅读。因此,网络时代下,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内阅读的兴趣培养、方法指导,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与学生课外网络阅读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学会网络阅读,使网络阅读发挥有价值、有意义的功能。

首先,要让学生对网络阅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加强引导,增强学生的阅读自控力,对于不良信息、垃圾信息等要有筛选、甄别、拒绝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不良的网络阅读内容使学生沉迷的程度堪比网络游戏,因此有些教师视网络阅读为洪水猛兽,进行围追堵截,而缺乏对学生的正确疏导,最终造成学生对网络阅读的盲目追捧。

其次,应该教会学生网络阅读的方法。相对于传统阅读,网络阅读的超链接、超文本的阅读方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阅读内容,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根据阅读需要,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将网络阅读方便快捷的优势发挥出来。

第6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论文摘 要: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英语学习不单纯的英语语言学习,文化意识是学生学习英语并应用英语的过程中应该掌握和提高的一个重要能力。本文通过对比传统课堂和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中的文化意识培养,分析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局限性,并探索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对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过程中加强文化意识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较之传统课堂教学,增强了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加强了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从而达到了优化英语教学的效果。

一、在英语学习中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补充。文化因素影响着语言的发展演变,语言也反映着文化的传承变迁。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于文化之外的,学习一种语言与了解该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是紧密相连的(胡文仲2008)。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就是运用语言知识和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缺乏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会产生交流障碍、误解、甚至冲突。相反,如果熟悉语言的文化信息,交流的双方能够更为有效地沟通。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英语教学不能仅是单纯的讲解词汇语法、分析句子结构的语言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不能只是单纯注重背单词、学语法等等的语言学习。在英语语言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要了解英语语言外在表现形式所承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内涵。如果学生在使用英语交流时,用汉语的思维模式去套用英语的应用和表达,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表达歧义和沟通障碍。所以要想从根本上学好英语,就要熟悉并掌握英语的文化内涵,增强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提高实际应用英语的交际能力。

二、传统课堂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局限性

在传统课堂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讲授是进行教学的主要方式,词汇讲解、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律等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这种传统的英语课堂更多地注重提高学生的纯英语语言能力,而忽视了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更多地强调英语语音语调、词汇搭配、语法结构的讲解和传授,而未能把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背景、中西方文化差异等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即便是教师将文化知识放到课堂讲授中去,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也很难使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知识产生生动、直观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本身知识的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具备英语社会运用规则的知识,真正的语言在使用时不仅要符合语言规范,还要符合文化规范(韩红2002)。增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开拓眼界、提高综合素质,使之能够得到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提高其文化修养,并能将英语应用自如,减少语用错误。

三、在多媒体英语教学环境下加强文化信息传递的优势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增加了课堂信息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材料可以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英语语言的原生态文化内涵,形象地展示异域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和历史发展就,多样化地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丰富了学生的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多媒体材料通过大量的音频视频资料和图文信息,可以营造生动形象的英语语言学习模拟语境,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融入语言学习和应用环境中,也可以使教师更切实地为学生提供英语演练的场景。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增强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把枯燥、抽象的文化知识转化成形象丰富的图文图像、音频视频等材料,将学习和娱乐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

四、 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优势,加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英语语言实践场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优良的情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难以想象的知识实体化,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良好的语言环境可以避免学生采用汉语思维模式表达英语,使学生在英语语言的实际交流应用中,逐渐实现英语思维式的语言输出,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实践场景中学到、用到真正的英语。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环境,拓展学生英语学习的文化背景知识。为了能够熟练、准确地使用英语交流,了解英语这门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时,经常会有文化干扰现象出现,也就是说英语语言的文化因素干扰着学生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英语(毛亚英2010)。所以,在提高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学生对其反映的文化知识的了解。

利用多媒体可见和网络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加强多媒体课件和演示文稿的设计和制作,使英语课堂教学多样化、趣味化、情景化,增强对学生听觉、视觉、感觉的形象刺激,使学生对英语课堂和英语学习更为感兴趣,是不同英语层面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英语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结语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视听结合的特点和其新颖、生动的感染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优化英语教学效果。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尤其独特的优势,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有效地克服语言交际时的文化障碍,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3

[2]毛亚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海外英语;2010.8

第7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关键词:网络背景;高职语文;课堂空间;拓展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改变生产关系,技术的发展会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当网络把人类社会连接得如此紧密,以至于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网络也极其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网络改变着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的对象,同样,网络对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了更多变革的可能性。高职大学语文是一门处于十分微妙境地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一方面,高职学生普遍语言能力偏弱、写作水平和文学欣赏水平偏低,开设语文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显得颇有必要;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课时偏紧,教学效果不明显,以及重专业课轻公共基础课的思想泛滥,是否开设大学语文课,开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在不断的争论中。许多高校把大学语文从必修改为了选修,或干脆取消用其他通识课程代替,高职大学语文的地位岌岌可危。众所周知,语文课根本上讲是实践训练课,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人文修养的提升,都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训练,而高职大学语文课时数很少,要在有限的课时里使学生的语文水平有明显的提升难度极大。那么,能不能增加大学语文教学课时,如何增加大学语文教学课时呢?在网络极其发达的今天,通过拓展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空间,在不挤占学生宝贵的课堂教学课时的情况下,增加实际教学课时,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必要的。而通过拓展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空间,提高语文教学成效,更好地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合格大学生过程中应有的作用,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大学语文的存留问题。

一、网络背景下课堂空间概念的演变:课堂空间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构成的关系和相关的环境

在没有互联网或者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传统教学方式下,课堂空间仅仅是指教学活动所处的物理空间,如上课时的教室空间。一旦教师和学生离开了教室,课堂空间即告消亡。传统典型的课堂空间对教学而言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如教师讲授、师生讨论等,很难延伸或拓展到有限的课堂空间之外。为了完成更多教学活动,必须要增加大量课时。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轻易而且有效地打破了这样的限制,在无须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在教室空间之外进行大量有效而及时的教学活动。网络背景下课堂空间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同于传统课堂空间。课堂空间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情感、价值观交流的一种精神文化空间,是一种精神与情感的对话与交流空间,是一种能引起心理共鸣的审美价值与审美追求的特殊空间”。(徐冰鸥《社会学视域下的课堂空间意蕴及其价值再审视》2012年07期)。课堂空间应该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构成的关系和相关的环境,学生围绕一定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时的环境也是宽泛意义上的课堂空间。因此,在网络背景下,课堂空间的概念包含了通过网络手段实现课程教学的网络空间。利用网络拓展高职大学语文课堂空间,可以让语文教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二、网络背景下课堂空间拓展的途径:网络课程、网络公共资源的教学利用、网络交际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当我们突破课堂空间是有形有限的教学场所的传统观念,利用互联网拓展课堂空间就有了无限可能。随着互联网发展日益成熟,高职大学语文课堂空间拓展途径日益丰富,主要形式包括:网络课程、网络公共资源的教学利用、网络交际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一)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网络课程通常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课程在远程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优质的网络课程有以下特征:选用合宜的课程管理平台;有较完整的课程结构,包括:欢迎页面、课程内容、交互工具、课程评估、课程作业、学生成绩、平台应用指南等;课程设计要有完善的课程整体计划,网络课程不能是传统课本的简单照搬;课程交互要易于操作;课程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中心地位;课程评价要全过程多元化。网络课程把课堂空间从教室拓展到网络,相对传统课堂,网络课程超越时间与空间,优势巨大。一方面,为了实现与网下课程相同的功能,网络课程通常都由一个课题组,包括专业教师、技术人员等多方面专家团队共同开发,突破个人局限,课程内容形式质量一般都比较高;另一方面,对于网络课程的使用者———学生而言,在课程学习进度的把握上具有更大自由度,从而可以较大程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对重点难点内容可以反复回听,加深理解,如此就保证了网络课程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为了呈现在传统课堂里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和情感体验,在网络课程使用的同时,结合网下实时课堂教学,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这就是MOOCS和翻转课堂兴起的动因。正是网络课程在课堂空间上的跨时空性,为大学语文教学带来巨大便利。目前,许多高校开发了大学语文网络课程,比较优秀的有:王步高主持的东南大学大学语文精品课程、陈洪主持的南开大学大学语文精品课程、俞晓红主持的安徽师范大学的大学语文精品课程、高小方主持的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大学语文网络课程等。虽然网络课程可以向大批量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机会,但开发网络课程工程相对庞大,周期相对较长,技术难度较大,团队协作要求高,而且,网络课程需要大量后期维护。因此,对部分基础薄弱的高职院校而言开发大学语文网络课程性价比不高,而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大学语文网络课程是拓展大学语文课堂空间的不错选择。(二)网络公共资源的教学利用。网络空间某种意义上就是巨大的语文学习空间,大量的网络资源都是语文学习的极好资料,利用网络空间开辟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十分必要。可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利用的网络公共资源大致上有两类。一类是网络公开课,如新浪公开课、网易公开课、超星尔雅大课堂等。高质量、资源开放性是这类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毋庸置疑,它们对教育带来的影响十分巨大。另一类是各种各样非课程式的网络资源。各种新闻、各种网络文学作品都成为了网络阅读的对象。在网络中,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查阅到各种各样与阅读主题有关的信息。正是网络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审美和阅读能力。网络阅读(包括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阅读)已然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基本阅读方式乃至重要生活方式。利用现成的丰富的网络公共资源,让学生在固定课堂空间(教室)之外,在课余时间自行利用互联网资源学习,提升阅读量,扩充学习内容成为了可能与必要。学生还可以通过自行浏览与语文学习相关的网页网站,从而大大拓展课堂空间。可以利用于大学语文教学的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如《搜韵网》《中华诗歌网》《中国文学网》《中华大学语文网》等等。公共网络资源的教学利用,有其巨大便利性,而且成本很低。丰富的视频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示范:如专业的诗歌朗诵、TED演讲视频等。(三)腾讯QQ/微信等网络交际工具在教学课堂空间拓展中的应用。当网络交际工具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基本工具,其作为语文教学手段的实然性即已呈现。当今社会,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手机的配备已经极为普遍,几乎每个高职学生都有手机,都会有一个QQ号,人人都会刷微信,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建立QQ群和微信群,可以轻而易举把课堂搬上手机,从而大大拓展大学语文课堂空间。1.腾讯QQ在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空间拓展中的应用:建立大学语文教学QQ群,在教室之外,语文教学群无疑可以成为一个更具时代感的教学课堂空间。利用QQ群可以像414周刊网络课程一样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可以上传各种教学资料,通过转发功能随时向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料;可以利用QQ布置和收缴作业;利用QQ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利用QQ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课;利用QQ可以组织辩论赛:辩论赛方案,通过QQ交流确定人员分组、辩题以及随时了解活动准备情况;利用QQ可以组织演讲比赛:演讲比赛方案,指导学生写作演讲稿,可随时讨论和修改。由于聊天记录可以保存,所以与传统课堂内的讨论相比,QQ聊天式的讨论还具有保存讨论内容“复盘”的功能,并且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讨论课中只能轮流发言的限制,许多人可以同时发言。利用QQ空间还可以开展写作训练。如把写作训练与QQ空间的说说相结合,使用QQ与微信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这样的教学方式正符合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要义,真正把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空间融合在一起了,所以很受学生欢迎。由于QQ空间的私密性,使学生更具有写作愿望。总而言之,利用QQ可以极大程度拓展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时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职大学语文课时不足的问题。2.微信在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空间拓展中的应用:随着时代演进,玩微信成为了现在学生的时尚,与时俱进,利用微信群开展语文教学,拓展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空间成为了必要。由于微信有语言录制和短视频功能,利用微信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效果不亚于传统课堂。(四)利用网络课程、网络公共资源、网络交际工具拓展。课堂空间之比较利用网络课程、网络公共资源、网络交际工具拓展语文课堂空间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点。它们都能通过网络技术有效地拓展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课堂空间。网络课程一般与精品课程结合,前期规划充分,整体性系统性较强,显得更正式更规范,某种意义上可以代替传统教学课堂,但成本较高,交互性偏低,不够亲民。网络公共资源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所以它的利用,要求学生有很高的自觉性,同时,教师的指导不可或缺。利用网络交际工具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其便利性不言而喻,交互性很强,使用方便,与生活方式接近,更易于学生接受。因此,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师资选用合宜的方式是必要的。或者,三种方式可以相互补充,共同利用,促进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网络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课堂空间拓展后的有效教学组织网络课程、互联网公共资源的教学利用、网络交际工具

在教学中的应用都可以有效拓展课堂空间,它们各具特点也可以相互补充。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一样,必须要进行有效的组织,只有强化教师教学主导作用,才能保障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这一点对于自学能力相对偏弱的高职学生而言尤其重要。如利用网络课程开展教学,教师须在开始就向学生交代课程学习的要求、注意事项等,在期间也要经常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尤其是网络公共资源的教学利用主要是向学生提供自学资料,要求学生有很强自觉性。而利用QQ和微信等,教师也要做好整个教学规划,更需加强教学过程的把控,如果教师不注意教学组织,工具的使用会流于随意。如在QQ聊天中,有学生利用匿名功能,在群里发表一些不良言论,必须要及时清理维护,否则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利用网络拓展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空间,固然会大大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但教师往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四、网络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网络不仅拓展了教学课堂空间,同时也变革着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按学生名单逐个点名,花时费力,利用微信定位功能,可以瞬时完成点名。传统课堂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只能听,而利用QQ或者微信,当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可以随时发表意见或评论。而教师可以根据聊天记录,课后进一步考察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在课堂练习中,如果需要当场查阅各种资料,在传统课堂方式下是十分困难的,而在网络背景下,利用百度或搜狗等可以轻松完成任务。当然,网络的开放性需要学生对资料的可靠性要有较高的甄别能力,这也培养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作者:吴学科 张汉波 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罗琦.《大学语文》网络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638(07).

[2]李艳,KimE.Dooley,JamesR.Lindner.美国优质网络课程的案例介绍[J].远程教育杂志,2011.

[3]施李虹.网络背景下写作教学有效性探究[J].科教导刊,2010,(11).

第8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关键词:网络;语文教学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现代社会文化的传递工具和方式又产生了一次全新的革命,并将引发教育的再一次变革,这种变革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而产生的一种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与学习。这种基于网络的教育变革是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的改变,也包括学习者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甚至包括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语文教育也必将打上信息时代的清晰烙印。

网络介入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缺少对学生个性的发掘。而网络的介入,改变了这种状况,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并能得到“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甚至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及考试等,都可因人因需而异,实现语文的个性化学习。

(二)突破相对独立和单薄的语文教学内容,加强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以往的语文学习往往局限于教材和有限的阅读材料,而且语文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也较少融合渗透,内容相对单薄和独立。而网络却突破了这种制约。

首先是内容上的无限扩展。网络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语文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巨大的知识容量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其次是与其他学科内容的整合。在独立的语文教材中,文学、历史、哲学、美学、艺术等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很少。而互联网信息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和渗透性强,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虚拟真实空间。在这个空间,人们可以接触或了解人类已知的一切,甚至人们想象的和没有想象到的事物都可能存在其中。

(三)突破语文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课外交流更有效、便捷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都是有限制的,而网络使教学活动由课堂扩展到了课外的家庭、社区等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区,同时也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的任何时间上网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育往往局限在课堂,由于师资等方面的限制,学生课外的阅读和写作往往缺乏应有的指导。如果借助于网络,组织文学创作、阅读等兴趣小组活动,指定教师对各小组的活动进行网上指导。鼓励学生申请博客,课外练习写作。投入很少的人力物力就能把语文课外活动搞得生动而又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发表自己看法和作品的空间,对好作品的评论与鼓励,往往能更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网络对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挑战

网络交流语言丰富多彩,这种语言与现行的语言文字规范产生了一定矛盾,形成了特征鲜明的网络语言。早期的网络语言只局限于一些用简单符号,比如笑“:)”、哭“:(”、吐舌“:P”等等。这些形象的符号简化了输入,增加了趣味,对提高网络交流效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后来,同音或近音别字(“网络通假字”)被大量应用,有些成了公认的网络语言,甚至成了流行语,比如“米有(没有)”、“稀饭”(喜欢)、“偶”(我)。这一问题对语文教学的冲击最大,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甚至有些学生把它们应用到作文中来,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产生不利影响。

(二)网络文学对社会语言与文化的负面影响

网络催生了网络文学,大批文学爱好者不再为不能发表自己的作品而烦恼,网络的无穷容量孕育了很多的网络,他们在网络上自娱自、互相交流,也有的一举成名,像较早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

但是,这些网络文学作品艺术性较差,甚至还宣扬迷信等不健康思想,而网络规范的难度又很大。这样,就造成了互联网信息中泥沙俱下,存在不少文字垃圾,这种网络造成的庸俗文化也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文化导向产生负面影响。

网络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

(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实和丰富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

网络带来了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但它也仅是人类的工具。在语文教育中,科技手段和海量信息不能取代传统的语文教学。书写、诵读、写作、情感唤醒和精神熏陶都要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从文本中获得。但我们也不能无视网络的存在,不能因此抹杀网络的优势。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就像一个巨大的知识仓库,它提供信息的便捷性和容量是此前任何途径都不能比拟的。不论是语文课教材的参考资料,还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相关资料,我们都能方便地从网络上取得。语文教学网站、数字图书馆等教育教学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和学生查询想要的东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ruiwen.com)、三槐居(3hj.cn)、中国语文网(yuwennet.com)、超星数字图书馆(ssreader.com)、书生数字图书馆(shushen.cn)等等,这些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充分的后备资源支持,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它们,来丰富我们的语文课堂,开阔语文教学的视野,让语文课生动、充实起来。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优势,改革语文教学,实现“大语文”教育思想

“大语文”教育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作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内容非常有限,既很狭窄,也很孤立,缺少与其他知识的整合。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客观因素,比如学生的生活的圈子本身就很狭小等,限制了语文教育从课堂向社会、向家庭拓展。网络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网络的丰富资源和虚拟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没有地域和时间限制的活教材。网络的虚拟世界可以拓展人的创造空间,可以突破时空的约束,不仅能够满足学习主体身临其境的沉浸,而且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实现“大语文”的教育思想具较大的实践意义。

网络的交互性、民主性为语文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契机,网络资源丰富和超越时空界限的特点为学生的探究与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它打破了传统语文教育的单一性和封闭性,使语文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得以丰富,使语文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使语文教育更加闪烁人性的光芒。

(三)探索语文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的规律,推动语文网络教学规范、健康地发展

虽然我们现在不提倡让网络直接走进课堂,但这不代表永远如此。因此,我们现阶段利用网络辅助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语文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当代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不再局限于专业教育,已经渗透到基础教育中,实现语文远程教育,对于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无时空限制,缩减地区教育间的差距都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带来的教学模式变革是当今语文教育工作者探索较多的领域,这些探索大体是从以下角度展开的: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网络化该角度的探索主要依托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将其内容、方法进行技术化处理,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突破了时空限制,给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这也是当今远程教育所采用的比较普遍的方式。一种是同步式讲授,教师在网络摄像机前讲授课堂内容,学生通过网络听课,同时师生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交流;一种是异步式讲授,教师将授课内容或教师上课的录像直接存放在服务器上,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浏览教学内容或观看录像,师生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留言板、E-mail或电话沟通。

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网络学习模式这种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建立在新型的学习方式之上,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相对于上面的探索,它淡化了教师个体的作用,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自主的网络学习建立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上,自主学习并不是无序、毫无约束的学习,它应当是教师确定一定的目标,然后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或途径。这种自主更多的是方式的自主,比如自主选择时间上网学习,自主选择地点上网学习,自主选择阅读训练的篇目等等。(2)合作的网络学习依赖于网络的交互性和不受时空限制,这种合作可以是小范围的,也可以是在范围上不受限制的,最常见的就是使用论坛程序(BBS),对于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或内容可以建立专门的版面,设定版面的负责人即版主来管理版面,大家谁都可以来这里在主题范围内发言,也可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评论,可以争论、可以求助,称之为“论坛”非常形象,这可作为一种典型的网络合作学习模式。(3)探究式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便利条件,相较于图书检索和纸质资料查询,网络的方便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这种语文学习模式较受欢迎,但它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由于淡化了教师的作用,师生联系较为松散,易使学生在网络中迷失方向,使其学习过于随意、难于评价等,一定程度上可能降低学习效果。

阅读、写作等专题式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语文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主要在于如何建立较为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其中有各种资料的展示,有各种交流的方式,有一套完善的评价办法等等,从师生联系的松紧程度来看介于上面两种之间。(1)利用网络进行阅读教学有利于提高效率,除了网络本身具有丰富资源的优势以外,网络化的交流和评价也非常方便,比传统的阅读训练能及时迅速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网络化写作更为自由,学生更愿意写出内心的真实想法,而对于学生作文的评价也改变了只由老师说了算的局面,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别人的作品,也许学生间的相互鼓励和批评,要比教师的几行红色批语要生动、有用得多。

这种专题化的网络教学模式也可以整合,比如阅读与写作整合,让学生先读,然后根据所读内容写,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有帮助。

这些探索为语文教学现代化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路,我们应当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语文教学与网络的最佳结合方式。

综上所述,面对网络大潮,语文教学应当立足根本,进一步抓好传统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并在实践中探索语文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的规律,以求寻找一条扬长避短的网络语文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余武.基于网络化环境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02,(10).

[2]王东兴.网络时代语文教学新策略的构建[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1).

[3]曾鸣.网络环境与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5).

第9篇: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范文

关键词:资源;网络;藏语文;建设

随着信息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以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网络资源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资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教学领域同样如此,近年来,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所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还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和宝贵的资源。正是这些资源大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所带来的效率和改进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同时,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建设藏语文教学的网络资源也是势在必行,甚至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一、教学网络资源的特点

教学网络资源是指基于网络的在教学系统中支持教学活动达到一定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在网上设立的这类教学资源的管理库则是教学网络资源库,包括图片、视频、教学录相、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等内容。教学所用的网络资源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资源利用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在现代教学中,教学网络资源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1、教学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共享,改变了以前个人教学资源收集的情况。以往要想获得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只能通过个人的努力多方面收集整理,而且很难与人共享,即使能共享也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网络普及以后,每个人的教学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相互学习,互相参考,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共同收集整理资源,让有效有用的资源和信息在网络上合理的流转,从而达到资源合理配置,利用最大化的效果。既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参考的资源,同时还节省了大量重复劳动所耗费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让资源优势有效配置,提高教学效率。如网络课件的制作、教学视频资源的共享等,这些方式都已经进入了教学的实践之中。

2、教学网络资源具有超时空性,能更好的服务现代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现在都已全国普及,藏区各主要教学地区也都已经基本覆盖了网络,这为教学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打通了硬件上的道路。同样,也使网络资源的共享具有了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特性,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而且也提高了效率。以往要共享教学资源,不但要花费更多的制作成本,还要花更多的财力物力和时间在交通运输上。藏区由于交通条件较差,资源共享由于空间限制而使效果大打折扣。同时也受到时间限制,以前的资源可能会因为保存不当而受到损失,以致后来无法使用,而现在的教学网络资源则打破了这二者的限制,用户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随时随地共享资源,大大提高了效率,也增加了资源利用率。

3、教学网络资源还具有丰富性和开放性。前面已经谈到过,教学网络资源的出现改变了以往资源收集整理单兵作战的局面,它可以让每一位教师都将自己优秀的有益的资源共享到网络资源库,也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资源库的建设者和受益者,从而让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有效的充实和补充,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体系。而且网络资源建设还不受时间空间以及地区的限制,各地区的教师都可以收集整理资源在不同的网站共享,也可以随时更新,不断增加。因此,教学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能很好的为现代教学服务,也给了教学更多的空间和自由。

二、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现状

自从国家教育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教学相关的网络资源就在网上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建设起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教学所用的网络资源建设可谓百花齐放,但又参差不齐。有的学科资源建设已经相当成熟,不但教学所用的网站众多,而且网络资源库内容齐备,教学各方面所能使用的资源丰富实用,参考价值很大。如汉语文教学,在网上的资源可谓汗牛充栋。但也有一些教学科目的网络资源建设不尽人意,在各方面都还有所欠缺,如藏语文教学。虽然这与所使用的人数和范围有关,但这些科目的网络资源的欠缺确实不利于教学现代化的进程。笔者通过与汉语文教学的资源相比较,认为藏语文尤其是中小学藏语文教学的网络资源建设主要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

1、藏语文教学网站建设数量少,几乎没有中小学藏语学习的专用风站。和汉语类教学以及英语教学相比,藏语文教学的网络资源就显得十分的贫乏。汉语和英语作为两门主要学习科目,其网络资源建设已经十分成熟,网站众多。如中小学教学资源网、语文学习网、英语学习网、沪江英语学习网等,举不胜举,里面的资源也相当丰富,不仅有丰富的音频、视频、学习心得等资源,还有专门针对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或专题栏目,甚至有专门的中小学生学习的网站。反观藏语文教学的网络资源,学习网站较少,主要就有藏语学习网、藏人文化网等不多的几个网站,里面大部分内容都是针对普通学习者的,很少有专门针对在校学习学习的内容,更没有跟随教材进度不断更新的栏目,也没有专门的中小学生藏语教学的网站。这样一来,藏语教学资源就无法共享,许多有效或先进的教学内容、思想理念得不到流转,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网络教研。这种情况对于藏语文教学的改进和进一步发展,以及跟上现代化教学的步伐,都是一个很大的制约。

2、网络资源内容较少,形式单一。汉语文和英语教学网站建设相当全面,内容也十分丰富多样。不仅有专门针对中小学教学所开设的栏目,而且还细化到每一个学期,内容也随着教学进度不断的更新,且内容涉及到教学研究、心得体会、课件制作、电子教案等各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很有帮助。而藏语文教学资源在这些方面都还显得不足,现有的网络上还几乎没有专门针对中小学的教学资源,现有的一些内容也相对单一,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经教学的需要。因此,藏语文教学,尤其是针对中小学教学的网络资源建设还处于空白的阶段,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

3、网络资源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成熟的网络资源建设不仅包括网站建设,还应包括资料库建设、网络交互、智能化等多个方面。在一些成熟的英语学习网站上,网站建设水平也相当高,不仅有完备的资源库,还可以现场人机交互、网上教研等,这些功能在藏语教学的网络建设上都还很少甚至没有。这也说明在这些方面仍需要加大投入,提高网络建设水平,才能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建设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的必要性

1、是藏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改的必备条件。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必然要求教育也要跟上前时的步伐,社会的进步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都要求教学必须现代化,而网络资源建设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语文教学也只有实现现代化教学才能满足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而建设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对藏语的教学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新课改也要求教学现代化,所以,建设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是势在必行。

2、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教学效率。有了教学网络资源的存在,无论是什么地区和年龄的教师都可以节省下重复收集整理资料的时间和精力,大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能更好的利用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在备课、课件制作素材的选取等方面准备得更完善,学生也可利用资源自学、补充学习或自我练习。这样为师生都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效率。

3、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了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对教师而言,这样的网络资源不仅可以提供教学资源,还可以提供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交流教学心得经验,互相探讨学习,甚至可以在网上进行教研,不同地区的人也可合作解决教学课题;对师生而言,这样的平台则可以完成课堂上无法完成或没时间完成的交流,起到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作用;而学生之间亦可通过这样的平台互相交流。因此,这样的网络资源建设实际上是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值得深入的开发和利用。

四、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建设的建议

1、积极倡导,引起关注。一个新生事物首先要引起大家关注和重视才能得到发展,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太少,所以很难引起人们关注。但在教学中的确存在着这种需要,因此,各藏区教学主管部门应该充分予以关注,并积极地在教师中倡导,让师生们切实感受到这种资源带来的方便快捷,才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并积极参与进来,加快藏语文教学网络资源建设的速度。同时,也要加大网络建设的力度,从资金、技术到资源的整理都需要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都结合起来,共同开发,共同受益,这样更有利于藏区教学的现代化。

2、培养、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网络资源建设离不开现代化技术的支撑,更离不开高素质懂网络的人才。网络建设需要人才,网络维护也需要人才,教学资源网络建设更需要既懂教育还懂网络的人才。因此,引进人才是必要地,但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大本土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技术、能力和素质多方面培养本土的人才,能更好的服务藏区的教学工作。有了稳定的技术支撑,网络资源建设才能更稳定,也才能更好的服务教学。

3、培训教师收集整理和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让广大的教师都积极地参与到网络资源建设中来,才能使网络资源更完善,利用更充分。当然,首先就要求教师们掌握网络资源建设应用的基本能力,因此,对现在的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就显得非常必要。如此一来,每一位教师都既是资源的利用者,又是资源的建设者,网络资源的建设就会更快更丰富。

4、合理建设、整合教学网络资源,让资源合理归类,优化配置。对于网络资源,常常是海量的,当每一位教师都上传下载教学资源时,往往会出现大量的相同相类似的资源,也会出现各种各类的资源。这就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整合不同的资源,让资源优化配置,得到最合理的利用。这样既有效的管理了资源,也更方便教师的使用。

藏语文教学所用的网络资源现在还没有得到长足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每一位藏语文教师参与进来,共同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建设出高效的网络资源,推动藏语文教学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

[2] 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