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范文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精选(九篇)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

第1篇:高中语文必修重点范文

一、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点

(一)髙中语文新课标中有关选修课程的要求

高中课程设置中已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但还没有哪一个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像这次的新课程标准一样对选修课程作了如此详尽的说明,可见国家对选修课程的重视。按照三级课程管理模式,选修课程包括国家选修课程、地方选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点已出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作了详细的说明。

(二)新课标理念下语文选修课程的特点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国家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分为“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课程。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编排方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从总体上看,新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性质上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选修课程必然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工具性,人文性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分为五个系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它们的设置就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2.设置上的专题性与针对性。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选修课程的开设应遵循多样选择的原则:既要注重基础性,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差异性。五个课程系列的开设其选材范围必然很广也很自由,但这并不是说选修课程处于无序状态,五个系列可以视为是五个专题,它们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完整性。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除了专题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针对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我们知道语文选修课程是针对必修课程的重要补充;其次选修课程是针对语文的实际应用;再次选修课程是针对学生的探究式、研究性学习方式设置的。

3.实施上的灵活性。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具有灵活性。我们知道新的课程改革实行三级的课程管理模式,这就给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学校带来很大的自主权。灵活性一方面指的是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系列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灵活性的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可以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及能力灵活地选择自己所需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在保证统一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多样的广泛的不同要求,这也说明了语文选修课程比必修课程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灵活性。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将要面临的困难

结合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际,我想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将会遭遇如下一些困难:

(一)师资问题

要素主义教育流派曾经认为“教师是宇宙的中心”,十分重视教师素养的培养,今天,我们依然认为教师具有如此重要的中心地位。但重视教师素养的培养对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很有启发,我们必须重视师资培养。实现教师专业化要实施新的语文选修课程,必然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上好选修课的必要条件。

(二)教材问題

教材被认为是教学过程的四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一,可见教材的重要性。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凭借,是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依托。与必修课程教材相比,选修课程教材的编写、出版以及选用等环节还有许多问题期待解决。其一,语文选修课程灵活多样,系列丰富,各地区各学校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开设,这样一来同-类型的选修课程教材的需求数量就会相对局限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学校,需求数量必然会很少。由此就会带来编写、出版、发行教材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浪费,我们怎样将这些控制到最低点?其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可以拿一些现成的图书作为选修课程的教材,这就存在一个教材选用的问题,什么样的教材适合教师教学以及高中生学习需要呢?

(三)评价问题

高中语文新课标当中虽对评价有比较详细的建议,但笔者认为评价仍是语文新课改一个大的问题,甚至是“瓶颈”。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同志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评价与考试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障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我们知道,评价具有诊断、导向、激励等许多功能,而在目前,髙中学习其评价主要是与考试结合在一起,特别是高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则很容易放弃选修课程的学习。因而要很好的发挥选修课的评价的各方面的功能,使学生积极地投人并很好地进行选修课程的学习。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策略

(一)选修课课程设置要求

1.选修课应在编制教学计划时与必修课统一考虑。选修课既应是必修课的补充,又应是必修课的延伸。应由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同编制出完整的更广博的培养高中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课程体系。必修授课计划一定要根据课程的整体要求和学生的要求来制定。对此,选修课亦概莫能外。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应与知识需要接轨,对于选修课,不搞短期行为,也不搞临时行为。

2.对于教育思想的改革,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设计安排在选修课中进行实验性教学。

  3.选修课的课程设置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过去开选修课多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协商决定,较少听取学生意见,而忽视了学生常能够对他们自己需要和希望学的东西讲出很好的意见。

(二)选修课的教学方法

选修课的教学方法要灵活、生动。可以变换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可以采用讨论法,使学生互相促进、互相启发;也可以使用调研法、演示法和模拟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传授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便学生能通过自学,学到许多课堂上没有教授过的知识和能力。

(三)选修课的课时安排

选修课的总课时安排中必须占有足够的份额,例如占总课时数的2〇%?30%,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选择余地。而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国家和学校已规定出必须选够的数量。笔者以为,高中语文选修课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度,这样才有利于提髙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选修课的真正目的和效果。

                            

第2篇:高中语文必修重点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必修课 选修课 语文教学

开设选修课是实施新课程一个最大的亮点之一,它打破了以往传统那种固定的单一的课本模式,不仅增加了语文学科的广度和深度,也拓宽了学生的语文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满足了新时期学生语文的个性需求。选修课也为我们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但同时也给我们语文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上好选修课?选修课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是怎样的?选修课与水平考试、高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永州一中的语文老师已经努力探索了四年。归纳起来,以下几点是我们体会较深的。在宏观布局上,一是深入地钻研新课标;二是科学地安排时间;三是明确的分工协作。在课堂操作上,注意了选修与必修的联系;强调了选修对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探索了选修与高考的关系。

先讲宏观布局:

一、深入钻研新课标

新课标是我们老师课改的指针。人人都有新课标,个个都研读新课标,每次集体备课都讨论新课标,这是实行新课标最初两年我们语文老师的常规“节目”。研读它是为了熟悉它,熟悉它是为了实践它。去年高考结束之后,我和几位老师利用暑假时间,在省市培训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新课程理念来研究教材,许多原先模糊的认识都变得明朗起来。对选修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新型师生关系的处理,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施,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从上期开始,一中全校正在举行全员参与的以贯彻新课改理念为宗旨的上课竞赛,它必将进一步推动一中的老师更加深入地钻研新课标,实践新课标。

二、科学地安排时间

按照课程结构,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教学时间分别是1.25学年和1.75学年。这当然是理论上的,如果按照这个进度,我们就没办法复习了。我所说的时间有三层意思,一是教材规定使用的时间,二是教师实际上课的时间,三是阅读与训练的时间。区分三个时间概念是为了突出选修课的特点,突出选修课的重点,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教材规定使用的时间,仅供参考。假如教师上课时间和学生阅读与能力训练(不是考试)的时间是3:7,那么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自我解读文本,发表见解,体验情感。当然这个时间不是权威的,不是唯一的,与学生的层次有关。但只要我们的老师认认真真研读了新课标,明确了选修课的要求,课堂时间分配也会相对合理,至少不会把选修课上成了必修课。

三、明确分工协作

这是对备课组的内部机制而言。这种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它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集思广益、效果显著。集体备课是交流经验、协调进度、交接任务的过程。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不同之一在于,它既可以逐课上,也可以整个单元一次性上。所以分工协作显得十分重要。

再讲具体的课堂操作,也讲三点:

一、注意了选修与必修的区别与联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这句话说出了语文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区别与联系。必修课侧重于知识的掌握、积累与运用,而选修课更看重对知识的理解、感悟、体验、实践与探究;必修课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基础,通过学习做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储备,而选修课更看重学生在选择后的兴趣培养、体验拓展、探究纵深,以及更鲜明的自主性;必修课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而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伸和提高,教学内容更具有选择性,教学方法更多地体现选择性,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照顾到学生的兴趣与要求,但两种课程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以必修①—⑤的“表达与交流”部分与《文章写作与修改》为例,前者具有普及性、一般性,后者明显侧重于技巧和能力,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深挖与提高。所以对《文章写作与修改》这本教材,建议老师们不要专门花整块的时间讲授,只要在作文写作与讲评的指导中有针对性讲授,突出在“表达与交流”的基础上的技巧训练就可以了。这样就既不会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复制品,又不会将选修课上成随意的讲座。

二、在教学中强调了选修对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提出选修课“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他们有疑敢问,有疑善问,有宽广的多元文化视野,学习阅读、鉴赏、探究、表达、交流的多种方法,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增加个人文化底蕴;以《新闻写作与实践》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写作实践能力;以《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外国小说欣赏》为重点,兼顾校本教材《柳子文学》,主要培养学生文化遗产、外来文化的借鉴能力、探究能力、综合学习能力。

三种能力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层次。

三、探索了选修与高考的关系

选修的内容同高考的关系,从本质上说开设选修课同提高学生素质适应高考并不矛盾,但实际操作时又有难度,有些矛盾会凸现出来。通过对两年的湖南卷分析来看,选修课有哪些要求,高考就会有哪些考查。高考的内容是有严格要求的,要兼顾必修选修的存在,要突出选修课的重要,因此选修课不能随意上,不能太宽泛,必要的时候,要针对高考来上。只要对照2010年湖南卷与选修教材,就会发现,试卷上处处有选修教材的影子。高考作文《早》,在《文章写作与修改》的第7–31页,能清晰地发现它的影子。选做题在考查《外国小说欣赏》和《新闻阅读与实践》,第19题一道探究题8分,虽然来自文学类作品阅读,但就探究能力而言,却是突出选修课的宗旨。至于古诗文默写、阅读理解、欣赏,必修选修兼顾的痕迹非常明显。仅以文言文《诸葛孔明》为例,它既是必修⑤名著导读的内容,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蜀相》《书愤》的内容。2011年高考来自书本的痕迹同样很重,必修选修也是各占半壁江山,在此就不赘述了。

第3篇:高中语文必修重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新课标

一、研究《新课标》,了解新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内容、编写教材、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的根本依据,课标中规定了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对五个系列的教学提出了建议,在附录中还有一些选修课程的举例。这些是我们教学的依据和参考,必须熟悉。《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归结起来就是:内容要求高,专题意识强,授课形式活,课堂活动多。

根据教材设计理念和教材特点,各选修系列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着眼于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空间,重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选修教材在编写中突出导向性、自主性、趣味性和适用性,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深挖教材,立足教材,适当拓展。

二、兼顾理论学习,更重实践活动。

不同系列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课标“教学建议”据此提示我们:“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选修课主要立足于语文活动,致力于实际的应用;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仍是必须的,但要对学科知识和理论下一番精选的功夫,以服从于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需要,因而教学内容一旦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起来必会兴趣盎然。新课标关于选修课系列的“教学建议”中也提出了一些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在教学中有选择地借鉴,也可因地制宜,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自己创造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学好选修课,扣紧必修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选修课程大部分是在必修的基础上的延伸与提高,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随时联系必修课所学内容,用必修课中所学的知识与能力来指导选修课程的学习,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做拓展与提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也应该体现基础性”。因此,凡是必修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适于选修课的教学。我们绝不需因为这是一个新生事物,而必须抛弃原有的成功的教学方法而去创造另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来与之相配合。

四、学问应拓展,延伸须有度。

选修课学习是对必修课的延伸和提高,教学内容更具有选择性,教学方法更应体现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应比必修课有明显的拓展。只有有所拓展才能真正体现选修课对必修课的补充作用。在选修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上的处理要适宜。高中不同于大学,高中学生的语文选修是初步的接触、了解和学习,不是高校中文专业专门化、深入地研究,要防止类同于大学课程,不宜深挖、深究。教学要量力而行,对教材的内容要做适度取舍。由于模块学习短时间、小容量、快节奏、多板块、个性化,不宜对学习做很高要求,不能贪多求深,不能求专求难,有了一些涉猎,能突破一些重点内容、顾及其他内容即可,要以学习实效为重。

五、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

课程改革要求还课堂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必修课上如此,选修课就更应该做到。老师不能把课堂变成“讲堂”,不能以老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内容,给足够时间让学生发表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很多练习也是开放的、延伸的、是多样化可操作或理解的。高中新课程的一个理念,是尊重和突出学生的学习愿望与学习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这也是选修课程开设的初衷之一,自然也成为教师开展选修课教学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的重要性在于通过选修课教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不同的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而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

六、能力要提升,高考不能忘。

我们当前的教学改革也只是一种尝试,而最终衡量教改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高考的结果,因为这是学生所关心的,也是家长和社会最为关注的。

所以选修课的开设不能脱离考试的需要,在教学中教者要在选修课的内容和高考的考点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虽然我们要搞素质教育,但还有高考这个指挥棒存在,社会和家长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况且,如果一味地追求让教师发挥特长,就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一些学术性的电视节目,只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迎合大众心理,甚至哗众取宠。

七、遵循选修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

不同的模块系列,其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应该有一定的区别。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第4篇:高中语文必修重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 综合素质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选修课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亮点,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然而,调查结果显示,选修课的开展现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改变选修课的教学现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难题。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的一些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问题与对策。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容过多,难以兼顾。

目前,高中语文的选修课内容过多,几乎占用过半的课时,教学时间紧迫而教学任务过重,师生疲于应对,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许多教师发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同时兼顾必修课与选修课十分困难,在有限的学时内难以确保选修课的选题及内容符合教学要求。从选修课的地位上讲,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补充,是必修课的深化和延伸,不宜占用过多的学时。不少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只能简化选修课内容,蜻蜓点水、敷衍了事,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被动教学,无法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必修”现象严重。

选修课的基本特征在于“选修”,即能够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因此,在选修课的选择上应以学生的意愿为主[2]。然而,由于高中的升学压力十分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凡高考涉及的选修课内容就变成了“必修”,而那些与高考无关的选修课则被敷衍应付。这种做法全然违背了选修课的设置理念,选修课只是流于形式,学生毫无自主选择的权利。例如选修课中的《语言文字应用》及《传记选读》模块由于与高考内容相关,因此直接变成“必修课”。在升学压力下,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都是提高升学率,选修课的最初目标也在重压之下逐渐变质,成为高考的牺牲品。

二、解决对策

(一)优化选修课设置,精简选修内容。

选修课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表述是“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3],选修内容及课程设置应以不影响必修课的教学为前提。例如选修Ⅰ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能力,包含的模块有“新闻与传记”、“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等,但是由于课时有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兼顾两个教学目标,只能进行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综合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选修课程的优化,精简选修内容,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意愿,从选修的教材中精选出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的教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适当补充一些更贴切的教材进行教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选修课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切合实际,力求以点带面、小中见大,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以笔者执教的选修课《古典文学文化》为例,该模块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较为具体的主题作为教学点,例如《杜甫诗歌赏析》、《花间词鉴赏》等。笔者在征求学生的意见之后,选择《杜甫诗歌赏析》作为该模块的教学主题,在教学方式上与必修课存在一定的差异。笔者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增加他们的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自参与完成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处理好选修课与高考的关系,尊重学生的选课意愿。

处理好选修课与高考的关系是使教师正确对待选修课的重要措施。选修课出现“必修”现象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其与高考有密切联系,教师抱着应试的心态进行教学,违背了选修课制定的初衷[4]。笔者认为,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体现选修课的教学意义,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常革新高考内容及类型,使教师踏实做好语文教学工作,避免出现常考内容重点讲,不考内容敷衍过的现象,让各方面内容的教学都得到均衡;第二,高考内容应冲破选修、必修内容的框架,不受文体及教材的限制,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第三,为避免教师钻研考纲,以应试的心态进行教学,应避免公布太过详细的考纲,使教师能够转变教学态度,以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为教学目标,而非单纯追求高考成绩;第四,加强应试教师的教育,实践证明若学生拥有过硬的语文功底,则能够考出十分理想的成绩,其效果比技术化教学更理想,以此要改变他们的应试心态,重视选修课的教学。

值得注意的是,选修课必须以尊重学生的意愿为前提,若学生对选修课的内容毫无兴趣,则教学效果必定不理想,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征求学生的意愿,尽可能地以学生的兴趣作为选课标准,同时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当然,在选修课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底。

三、结语

选修课程的构建体现了当代先进的教学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实施初期存在各种不足。作为选修课教育的直接实践者,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不断探索创新,充分发挥选修课的作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延武.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0,03(03):112-113.

[2]欧小红.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反思[J].语文教学之友,2010,07(03):67-68.

第5篇:高中语文必修重点范文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的现状

人们对语文选修课实施现状普遍不满意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多数人对其不满意的原因是把语文选修课上成了必修课。如有人提出,选修课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却是死板单要么就是教师完全讲授式教学,要么就是让学生自己自习,而新课标中提出的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却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学内容的整齐划一造成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教师因为考试的限制放不开手脚,既然是要考的,就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训练,于是《〈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就等同于必修课的文言文来教,《唐诗宋词选读》就被分解为高考诗歌鉴赏题来以练代教。教师为了赶进度、省时间,学生的一切自主、合作、探究,都由老师一讲了之。”不久前,笔者在安徽省部分城市的几所高中就语文选修课实施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在考察中发现,绝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没有把选修课和必修课区别开来。他们通常这样来安排高中语文教学:册必修教材每学期教两本,共用1.25学年学完;选修课总课时在1学年左右,剩下时间用于高考复习及强化训练。至于对5个系列的选修课的处理,由于其中的“文化论著研读”未列入高考大纲,故老师不教,学生不选,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其它各系列选修课同样根据高考大纲规定的内容进行取舍。对每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也是按照必修专题展开,同样的教师,同样的班级,同样的教室,同样的学生,和必修课的课堂教学形式没有丝毫区别。

把语文选修课上成了必修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的因素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如曾经对我国全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应试教育阴霾还没有彻底消除,在一定时期内还对学校的课程设置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根本原因还是出在学校教育自身。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学校教育就是由发展的主体一学生和发展的客体--环境(包括各种教学设施组成的物质环境和教师、学校管理者、各种制度等构成的精神或文化环境)构成的。因此,语文选修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来探寻其产生的原因。

从学生方面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中生还缺乏自主“选”“修”语文课程(乃至其他各门课程的意识和能力。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无选修课设置,如何选修学生没有经验可资借鉴他们甚至不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强项在何处池不了解各门选修课的开设目的、内容和难度。面对选修课他们不知道选择哪些适合自己的模块,显得无所适从。这样一来,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或者根据开课老师名头大小来定或者跟随同学,人选我选,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不能根据自身特点与需要进行选择。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好不容易终于选了几项,可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能力基础,再加上各门选修课多为学科专家编写,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对于中学生来说内容过深,所以选了之后发现,选修课原来也是这般难学、学不会,学生戏称“选修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从学校方面来看,很多学校没有为语文选修课的开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的支撑。关于这一点特级语文教师邓彤老师的论述颇为精辟“选修课的实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撑。教师、图书馆、实验室、专用课室、多媒体网络等资源都成为制约选修课顺利实施的因素。目前高中开设选修课普遍存在着如下一些困难:开设选修课所需场所、设备、师资、教材、课时、经费等方面缺乏一定保障。如现行选修教材较为滞后,高中阶段课时紧张,学校缺乏具备开设选修课能力的教师,教师自身教育教学任务重,近几年的高中热和生源高峰使得各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学额暴满出现了不少超级大校!和超级大班,使得选修课中的分层教学,个别跟踪指导难以实施”。

因此,要解决语文选修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首先要对高中生加强自主“选”“修”语文选修课的引导,同时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自主“选”“修”语文选修课的环境。关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选”“修”语文选修课以及如何为学生创设自主“选”“修”的优良环境,目前国内虽然有部分学校(如深训中学)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都尚处于经验积累过程之中,还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条件。因而,借鉴发达国家母语选修课实施的先进经验对当下我国的语文教学实际来说是当务之急的。下面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美国,去看一看这个世界上选修制度最为完善的国家是如何开设母语选修课的。

二、美国高中的“选课指导”

可以这样说実国高中的大部分课程都是选修课,作为4门核心课程之一的英语课(其它是数学、社会和科学)其主干课程虽然是必修课,但是也分成不同的等级水平,供学生选择。此外,美国各州的高中还开设了名目繁多的语言类和文学类选修课程,有的学校仅母语类选修课程就多达四、五十门。而且,在母语选修课具体实施过程中,美国更有一整套完善的实施理念和操作技术。在美国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看来,选修课实施的主体是学生,“选”“修”什么、如何“选”“修”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校和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之上。因此,美国各所高中非常重视选修课指导(俗称选课指导),在这方面的各种做法对我们具有非常大的借鉴价值。概括起来其选修课指导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向学生提供“选课指南”。由于课程门类多,每个学生对各门课程开设的意义、课程的主要内容、修课的时间和方式方法以及自己适合学习哪些课程等自己往往并不十分清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的每一所高中都专门为学生和家长编印选课指导书即“选课指南”。书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毕业要求,学分的计算办法,学习成绩的考核,毕业和修业证书的种类和发给的条件等。(2选课的要求,规定和注意事项。(3为准备升学和就业的学生提供的不同的选课模式。(4)各门课程简介。(5选课流程图。(6高中4年选课的总体设计。总之,选课指导书内容周详,作用重要,是采用选课制度的美国高中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其次,为学生配备“选课导师”。除了通过“选课指南”对学生进行书面指导之外,美国的高中非常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的“选课”和“修课”进行全程指导。具体做法是:学校为每25名学生专门配备一名“选课导师”具体承担学生对有关课程的“选”和“修”的指导工作。“选课导师”要熟悉学校的课程设置、毕业要求和选课的要求及有关规定;了解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商定学生的选课计划针对学生在“选课”和“修课”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疑释惑。“选课导师”与课程执教教师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导”上。也就是说,他们不决定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而是为学生在决定自己学什么和怎么学之前提供咨询作用,把“选课”和“修课”决策权交给学生。

再次,加强“修课”管理。在选修课实施过程中,美国的学校非常重视课程表作用的有效发挥。美国高中的教室,一般都是按学科划分,每个学科都有若干教室,学生上什么课到什么教室,课间要从一个教室去到另一个教室,即实行所谓的“走班制”。根据这一情况,各校都为学生制定的详细的课程表,通过课程表来监管学生的“修课”过程。下面援引美国中学课程表(包括全校教师课程表和学生个人课程表来说明这个问题:

由上述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実国高中课程表由教师课程表和学生课程表两个部分构成,教师固定在某一个教室里,而学生却实行“走班制”。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决定和参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选修课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选课”实际进行管理,因材施教。

诚然,我国的国情与美国有别,教育体制也与美国有很大差异,在选修课实施上完全照搬美国高中的选课制度和做法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必须指出,美国高中的选课指导的一些做法代表了母语选修课实施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实施语文选修课时可以作参考。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实施对策从美国高中实施选修课的经验来看,选修课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体,对“选课”和“修课”区别对待,同时,要重视对学生“选”“修”进行全程指导。因此,实施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应该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着重从“选课”和“修课”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展开指导。

在“选课”指导方面,学校要为学生制定合适的选课“菜单”并做好“推荐”工作。实施语文选修课就好比餐馆就餐,当客人来餐馆吃饭时,我们首先要拿出一份像样的菜单,上面应该包括本店所有的、最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本店特色的并且受到顾客欢迎的菜肴,一旦顾客点了其中的一些菜,餐馆立马就能展现厨艺,烹制出可口的菜肴。当然,就客人来说,这些菜肴他们一般不可能全点,只会选择其中的一些。此外,如果客人不知道如何去点菜时,通常还需要“店长推荐”有经验的店长首先要问问客人的口味、身体状况、以及对饭菜的一些特殊要求,搞清楚了这些,再根据饭馆的特色,和客人协商,指导客人点菜,最终制定出一份既反映餐馆特色,又符合客人要求的菜单,而不是不顾客人的情况,盲目地请出所谓的“特色菜”、“招牌菜”。指导学生选课如同此理,首先要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实际和特点,开发出适合不同学生“口味”的课程系列,尽量使每个学生能够选到适合自己需求和实际的课程;而不能“一视同仁,等量齐观,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硬性规定必须选修所谓的特色课程、拳头产品。这就违背了选修课设置的意义和初衷,把选修搞成了必修!同时,学校和教师要重视“推荐“工作。要向学生介绍每门选修课的设置意图、课程要求、课程内容、课程特色等。可以通过向学生印发“课程指南”,或者通过学校网站、学校报刊、广播、专栏等各种宣传媒介,以及通过必修课教学、主题班会、课外读书活动等多种渠道向每个学生详细介绍学校各类语文选修课。需要指出的是,在“推荐”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担负好“店长”角色,发挥核心作用。

在“修课”指导方面,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展开有效的对话。能不能按照顾客的口味和要求是把确定好的菜单上的菜肴烹制出来,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厨师”的“厨艺”;同样的道理,要让学生“修好”语文选修课关键要看语文教师这个“平等对话的首席”如何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对语文选修课“修”的质量和效果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对话”的效果。影响师生的有效对话的实现因素比较复杂,如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等,但教师的素质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为此,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树立语文“课标”所提出的语文选修课程理念,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实施语文选修课,语文教师“不能只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要重视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注重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着眼于学生的‘当前发展',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次,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学生是“修课”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学生“修课”过程中可以袖手旁观;目反,更需要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每个学生对所修课程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中遇到的疑难和障碍等等,帮助学生制定周密具体的“修课”计划,设计切实可行的“学案”;在“修课”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措施;为每个学生建立“修课记录袋”,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及时进行评价等。再次,要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教学能力。选修课程的选择性,对老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信息社会,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尤其是对与他们感兴趣的选修课相关的知识,他们往往不是只有“一碗水”的新手,而是有“一桶水”至少有“半桶水”的“行家里手”。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必须与选修课程同步发展,不断拓宽与加深专业知识结构,力求达到“给学生一桶水”所应该具备的“一池水”的水平。语文选修课程的灵活性,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熟练地驾驭各种课型,对各种语文学习活动的指导应对自如,能够根据个性化的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势利导,“导”得其所。

如果我们能够从上面两个方面付出切实有效的努力,仅仅围绕指导学生如何选、如何修两大问题展开工作,语文选修课定能走出困境,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到那时,学生将会高呼“选修课,想说爱你也容易!”

第6篇:高中语文必修重点范文

从教学目标来看,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备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审美能力”同时,开设选修课的另一重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不同学生间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因此,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使用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要求是选修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从教学目标上看,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有的选修课侧重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有的选修课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因此,在必修课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应的拓展和提高是对选修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从教学方法上看,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方法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所以,选修课需要特别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是对选修课方法上的基本要求。

二、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呈现的“专题”特性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为实施专题式教学提供了保障。主要原因在于此教材的“专题”性特别突出。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以某个领域的“上位”文化知识作为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专题”。首先,选修教材内每个单元的文章都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解释。他们不仅在文章选择上相互补充,而且在专题内容也相互补充。例如,选修教材《天工开物》两则《稻》和《冶》中介绍的是古代的科学技术,而“相关读物”是《徐霞客游记》中的一个片段《麻叶洞天》讲述的是科学探险,从古代的科学技术到现代的科学实践,形成了内容的互补。其次,教材在每个单元内提供了相关的知识和学习材料。使得专题能够纵向深处发展。例如,在选修课“佛理禅趣”中,在阅读指南中提供了佛教与中国文化有着怎盐的关系等相关辅助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选修课中讲述的内容,而且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使得同学们的文学知识得到纵向的深度发展。

三、专题式教学中“专题”的选择和确立

所谓专题式教学,指的就是围绕一个专题进行专门研究和讨论。所谓的“专题”既不是简单的知识点,也不是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它是在教材中提炼出来的、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可以统领全部教学的“专题”。这种“专题”不仅是教学的切入点而且是各种语文能力的整合点。例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之部”中的教学目标,就是“了解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向”。根据这个专题,可以设计的教学专题是“具有特定意象词语在古典诗歌中的使用”,学生通过这个专题,不但可以了解到有关“意象”的各种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自己语言表达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实施专题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课程内实施选修。所谓选修,其实就是学生对专题的选择。因此,实施专题式教学既有教师为学生选择的专题,也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专题。教师可以布置教学任务,提出相关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学生根据这些教学任务、问题和相关材料确定自己喜欢的、符合语文发展需要的一些专题。

四、“专题式”教学的实施途径

1.从教材中选取合适的专题。如果把选修教材比喻成“大餐”那么,选择专题就是挑选适合自己的“味道”,作为语文老师,可以考虑从教材中选取可供学习的专题。例如,“儒道互补”这个专题,这个专题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专题,它不仅涉及思想、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而且没有“儒道”知识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去分析两者的互补也是勉为其难。因此,教师在选取这方面专题的时候,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个恰当的“专题”。2.细化专题内容。如果一个专题所设计的知识面非常广,那么就非常不利于学生理解。这时就要采用细化专题的教学方式将所要学习的专题进行细化。教师在细化专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专题化整为零,将一个大块的专题分解成一个个的小专题进行学习和研究。3.依托文本,融汇专题内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是依托于文本的,这是专题式教学的基本途径。通常是以一个文本作为基础,然后选取其他的相关材料作为辅助,通过采用穿越式的方式步步深入,由一点而引发整体,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与材料之间的关联性,层层深入地了解专题的概念和内涵。

五、专题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1.防止学术化。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现在的大部分选修课的教学内容都编写的过于学术化和专业化,如果我们把选修课当成学术课来学习,那么就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混乱、学习压力增大,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专题化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切合可行的专题,便面出现学术化的教学模式。2.密切联系必修课。必修课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因此,在进行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选修课一定要联系必修课,把必修课作为选修课的基础。这样就能使得学生利用原有的必修课的基础知识来理解和掌握选修课中的知识和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能够重温必修课的学习内容,而且还不会让学生因为选修课难以理解而丧失学习的兴趣。3.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进行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小视的。教师不仅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专题的选定,而且在专题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专题内容进行吸收和理解,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专题课上得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归纳。

六、结束语

专题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教学号召,积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普及专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加以丰富,而且还要善于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专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作者:鲁文地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丽媛.少数民族地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2]张景婷.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实施初探[D].贵州师范大学,2015.

[3]原喜娟.高中语文选修课模块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第7篇:高中语文必修重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有效教学;模块整合

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是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陈述的,但在整合教学时,教师不能机械、一一对应地照搬照抄这种模式,一切要根据具体的课程情况而定。在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教学基础上提炼其核心目标,再重新整合相关模块,以寻求有效教学的可行性,从而建构整知识体系,就能逐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模块整合中探究作者的情感世界

诗词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古人云:“诗缘情而绮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后,学生虽然对英姿勃发的周郎敬佩不已,被他那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情所深深的感染;但对词人坡的遭遇却不足为奇,认为有这种遭遇的人在古代屡见不鲜,为什么作为豪放派词人首领的他却产生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悲情呢?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利用选修②模块《后赤壁赋》“道士化鹤”的寓意,引导学生向选修模块延伸,学生通过阅读选修②模块《后赤壁赋》中“予亦情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的句子,很快就能认识到,作者之所以感伤,并非因夜间登山历险而伤怀,而是借助阴森恐怖气氛影射当时政治环境的险恶,同时还寄寓了词人悲苦的人生阅历在其中:乌台诗案,词人险些命丧黄泉;一再贬谪,自己历尽人间苦难;这些怎不叫词人刻骨铭心、悲从中来呢?为此,词人常常感叹人生短促,华年早逝。这样一来,不但深入探究了作者的情感世界,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在必修模块里建立形象,再在选修模块里探究这个形象的心灵,从人物的“心路历程”上补充对形象认识的深度,既拓展了学生的人文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二、在模块整合中感知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高尔基有一句名言:“文学就是人学”,说的是文学是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或性格为旨归的;为此,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了解语文课文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比如,孔子是圣贤也是人师。学生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文里看到的是他“循循善诱”的一面,不少学生谈到孔子耐心地引导四位学生各言其志,而不是武断地否定学生的选择,并且客观地评价他们不同的志趣,感受到孔子真不愧是万世师表的伟大教育家。学完人教版选修模块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之后,笔者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还有没有别的性格侧面呢?特地印发苏教版必修④模块《季氏将伐颛臾》给学生,让他们仔细阅读完,再一起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学生认真读课文,有的学生还把两篇课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性阅读。通过阅读理解,学生很快认识到,孔子既有循循善诱的一面,又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作为教育家,他能诲人不倦;作为政治家,他“当仁不让”,在“主义”和信仰面前决不后退半步。这样,学生通过认识孔子性格的多面性,也就很容易认识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在模块整合中拓展文章的主旨

语文课文都有自己的主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同时选了近似的几篇文章,也就意味着课文与课文之间的主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为此,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就要立足必修模块,适当延伸至选修模块。既让学生了解课文主旨之间的联系,还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如《庄子》选读,必修选《逍遥》,选修选《秋水》,《秋水》的主旨在宣扬事物的相对性,却让我们看到了视野的局限和谦虚的必要,这种作者主观立意和作品客观意义相分离的主旨不同一现象,还在 《逍遥游》中表现出来:庄子在《逍遥》中指出无论是大鹏、蜩与学鸠还是宋荣子和列子,都是“有所待”的,都不能达到所谓“至人”、“神人”和“圣人”的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但是,庄子这种贬抑大鹏、为自己追求绝对精神的主旨张本的做法,并不能减弱我们对大鹏神奇宏大形象的向往,因此,“鹏程万里”也就一直成为中国人志向高远的象征,可见,大鹏形象绝对是极富正面意义的形象。教师甚至还可以引伸至《庖丁解牛》:《庖丁解牛》的主旨是:世上事物虽然复杂,只要善于适应自然之理,就不会蒙受损伤。同学们如能细读课文,一定会看到敬业求精、注重实践、把握规律的“言外”之意。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貌似孤立,模糊隐晦的行文中把握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领悟作者在文中寄寓的人生哲理。可见,跨模块整合阅读拓展文章主旨,很有意义。

四、在模块整合中建构知识体系

语文知识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如何在模块整合中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怎样做呢?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必修③模块中的《中国古典诗歌》 一文,制作表格,列出中国古典诗歌流派各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诗歌风格、写作方面的主要特征等要素,在学完该单元诗词以及选修①模块后,填表完成作业,这就自然延伸到选修①模块的篇目。选修①模块中初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盛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月夜》、《蜀相》等与必修③模块的篇目构成“互见”的关系,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互见”的功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当然,这张表格的完成时间可以相对较长,而且教师还要相机点拨;比如有些古诗的意象较为艰涩难懂,教师必须给予相应的指导,学生才可能透彻理解。

五、提高同步整合有效性的方法

(1)要讲究教法。“必修”“选修”是两门不同的课程,各有侧重。语文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立足于自己“用教材来教”和让学生“用课文来学”的现代教学观。面对“必修”中的每一个单元,要有所教有所不教,面对“选修”中的每一个专题,要有所取有所舍。

(2)要讲究策略。一是“必修”“选修”课程内容都很丰富,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学会取舍和整合,找到取舍和整合的“契合点”。二是“必修”“选修”同步整合,方式方法要多样。可以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自学、师生共同品读研讨等方式,也可以是点拨与讨论、开展辩论、写小专题论文、总结学习心得体会等方式。无论如何,策略一定要切合实际。三是教师对“必修”“选修”要学会调整、增减、重组。

(3)要注重反思。“必修”“选修”同步整合教学,要求教师注意教学反思。教师要反思教学中较好的方面、不足之处、应该改进的地方等,以更好地促进今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要努力做到“必修”以教师“讲”为主,“选修”以学生“学”为主,要有所区别,要有针对性。

总之,实现高中语文“必修”“选修”的同步整合教学,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如何实现好“必修”“选修”的同步整合教学,应该引起高中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第8篇:高中语文必修重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选修课 自主选择 个性发展

语文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增设了选修课。选修课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它是语文课程结构的突破与超越,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它与必修课共同构筑了高中新语文课程。但两者的教学层次不同。必修是基础,选修是归纳与提升。中学选修课重在唤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是对必修知识的一个提升,在必修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让他们有的放矢地选择

老师对学生进行详细、充分的选课指导是选修课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老师要对课程作详细解读,使学生了解选修课程的内容、结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各个选修系统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充分了解选修课程的必要性,具体性。让学生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语文习得实情,以及学习兴趣,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课程模块,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潜修,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效果。

在高中开设选修课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很好的课程设计,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学生扩充知识面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选修课开设之前,最好先关注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的爱好。同时由于学生对课程、自己人生规划等缺乏了解,选课中常常有盲目性,有随大流的趋势,所以要做好选修课的指导工作。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需求来选择课程。因此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长与兴趣,以及发展意向引导他们有选择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均衡、可持续性发展。

二、要适应转换角色,发挥主导作用

开设选修课,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由必修课的讲授转变为选修课的指导。我们不需要篇篇串讲,只需精讲示例,发挥教师主导,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对选修课的定位要准,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用好教材和教参;注意指导学生去读,不要一味的讲读。课标的“教学建议”要求“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也由于此,课标关于文学作品的教学特别强调“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教学中,首先通过扫读速读,准确及时的“面试”,力争第一时间第一印象的整体把握,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的意义和作用,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采用“整体感知-局部阅读-整体深化-训练迁移”的教学方式,使整体把握实施于阅读教学,提升整体感知能力。其次深入文章,研习探究,抓重点,突破难点。关键处不厌其烦,让每一个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其三讲求方式方法,教学有层次,研讨有角度。指导学生审视文后的赏析文段,理清思路,分清赏析角度,学会欣赏别人的赏析文章,通过学习,学会闻一而知十。

三、处理好选修与必修之间的衔接与拓展

在具体的选修课系列中,拓展性的目标会各有侧重。要注重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衔接,关注学生必修与选修的平稳过渡和顺畅连接。同时也注重选修的适度深化,达到拓展与延伸。

大部分的选修课教材在“课文”、“探究讨论”后有相关链接。有的是对创作背景缘起的介绍,有的是后人对选文的相关评述,这与必修课程明显不同,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拓展延伸,深挖教材内涵,学会比较赏析。

选修课与必修课是紧密联系的。如在高中必修课中摘选了《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篇文章,语言简洁精练,容易理解。选修课《〈史记〉选读》模块中相关篇目,可以拿来作为那两课的拓展和延伸,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认真研读,仔细揣摩,触类旁通,以求用必修课上所学的知识来为选修课服务。

选修教材在课的安排中有许多同体裁题材文章的比较阅读,这也是要求我们在必修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比较阅读能力,老师要教给学生比较阅读的方式方法,授之以渔。

选修教材中,有许多新选篇章,教师参考书中很多也没有阅读指导、译文,且目前市场上也没有相关资料,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些疑惑,怎么办,教会学生上网,介绍一些中文实用网站、网络字词典,文言文翻译网站等。使用网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视野。

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选修课程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虽然近年来人们批评考试制度,但是很少有人怀疑考试评价的公平性。课标要求:“选修课的评价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这些要求没有错,专家们提出的观察评价、档案袋评价、过程评价等方法正逐步推行,评价正在走向多元化。比如“现代诗歌的鉴赏与写作”选修课程中可以要求“背诵10首诗歌,了解10位现代诗人,创作一首诗歌”,显然,这些属于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还可以非量化评价指标,即“言谈、举止、态度、习惯等”。广大教师要努力用多元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

教师应提前规划设计好每个模块的评价选题。评价选题应照顾到不同兴趣爱好、不用智力水平的学生,让学生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形式,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从而用评价促进学习。由于个性差异,教师要对薄弱学生放宽标准,不“一刀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被奖赏的快乐。还要鼓励家长和社会参与评价,确保语文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来自多方面的肯定性评价,为他们的个性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第9篇:高中语文必修重点范文

一、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教学的误区

1.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

很多老师可能会感慨,必修教材中的文章虽然不错,但以前教材中许多经典篇目都被删除了,幸亏选修教材把那些好作品补充近来;补充原本没错,但有的老师可能将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依然篇篇精读,篇篇精练,古诗词鉴赏题排山倒海式地涌向学生,其实这是违背新课程的理念的作法。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跟我们老师心里无法舍弃的应试情结有关,广大教师依然深信题海战术的威力,而无法接受新课程的一些科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取得教学相长的双重效果。”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提出有个性、有创意的问题,提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我认为具有这种阅读能力的学生,考试成绩肯定差不到哪儿去。

2.将选修课上成习题课或知识归纳课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应考的复习辅导课。”我们的许多老师在教授一些选修课时,可能无视编者的良苦用心,干脆将课文拿来作为练习的材料,于是课堂成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各种特殊句式的大汇总。高中语文选修课分设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文化论著研读。每一种选修模块都有各自的内容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教师只有在认真学习之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注重过程和方法的阅读,简单的知识传授的阅读,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轻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无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3.将选修课的选择权控制在自己手中

尽管新课程改革的专家们一个劲地在喊:选修课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现状,选修课的教学应注重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发展;选修课的教学和必修课存在一定的差别,选修课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筛选;要防止单纯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喜好出发决定教学内容的倾向。但是,有些老师在教授选修课时,可能无视学生的差异,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学生选择文本,那种本该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荡然无存。其实说到底,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高中语文教学无论是选修和必修都应该是学生本位教学,而非教师本位教学。阅读教学只有在互动中才能充满灵性。还文本选择权给学生,教师给予科学指导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面对新课改,每个教师都应该先改变教学观念,才能改变根深蒂固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只有颠覆了教师的话语霸权,新课改背景下的选修课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我个人认为,以上几种在中学语文选修课堂上存在的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教师没有真正的解放思想,只有真正的在思想上接受新课程的理念,理解“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真正内涵,才能真正将选修课区别于必修课,还选修课广阔自由的空间。

二、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教学建议

我认为选修课要上好,至少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

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为了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教材编写者还设置了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因此,我们必须弄清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开设,体现了新课程既强调基础性、均衡性,又重视选择性的特点。高中阶段开设必修课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习最基本的语文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具备必需的语文素养;选修课的学习,则是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前提下,让具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学习某些较深的内容,从而发展专长。选修课程应当以必修课程为基础,必修课程的开设应当为选修课程的开设创造条件。

其次,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开设,体现了新课程既重视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培养,又重视学生特长和个性发展的特点。高中语文新教材遵循了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即必修教材由五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都有综合性,体现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选修教材也包括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分若干模块。必修与选修相互联系:(1)必修涉及选修:有的依据文体把文本组合成为单元,有的依据内容把文本组合成为专题;(2)选修体现必修:选修内容则是把必修所涉及的学内容分系成列,有的以史为线索,有的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线索,有的则依据区域或流派集合成选修模块,供有了必修基础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选修是在必修基础之上的拓展和提高。

最后,在教学操作中,选修课有别于必修课。我们既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复制品,也不能将选修课上成随意的讲座课、人文课。这里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不赘述。

2.正确把握思维拓展的“活”与“度”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应该成为新课程选修教材教学的重要导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他们有疑敢问,有疑善问,有宽广的多元文化视野,学习阅读、鉴赏、探究、表达、交流的多种方法,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正如新课标总目标所提出的:“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把握好选修课拓展的“度”,也就是说要做到“适度”拓展。那么,拓展的“度”在哪里呢?我认为,我们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按照课标“教学建议”的提示:“不能因其拓展性要求而片面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也就是说,不要过于追求学科专业知识和理论的系统化,选修课的内容和方法都应符合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

其次,不要忘记高中选修课也具有基础性的一面,要适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特别要注意选修课与必修课相关内容的联系,“拓展”应是在必修基础上的适当加深和拓宽。

最后,要考虑如何使课堂的探究“活”而有“度”。在选修课教学中要注意:(1)探究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在理解文本中起怎样的作用?要分清问题的大小、主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2)对探究中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要善于辨别、筛选,有所选择;(3)要紧扣探究要求,不能漫无目的“放羊”。(4)运用多媒体手段,要注意有助于语文活动,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能喧宾夺主,把手段当成目的。

3.正确采用不同的教学与授课方法

选修课程有多个模块,不同的模块,其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应有一定区别。《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与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当然,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追求灵活多变的同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破。每堂课最好能围绕一两个主问题展开教学,不必面面俱到,否则无法真正进行研习。每次学习中都要确立重点、对象和方向,不同的教学单元应体现出不同。因此,需要善于发现,并围绕这不同的重点、对象和方向建立框架问题。

(2)防止被动接受,力求主动发现。选修教材的教学应真正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提倡学生的自主发现。研习什么问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在实践探索中发现,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在阅读求证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