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

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精选(九篇)

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

第1篇: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发展的影响,准确把握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从解决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入手,明确“十二五”时期我市加快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使其成为指导全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基本原则。一要突出率先发展、跨越发展。规划编制既要考虑我市目前的发展水平,又要考虑与的接轨、与我市“两个率先”目标的衔接,通过规划编制和实施,为按期实现第一个“率先”目标和加速实现第二个“率先”奠定坚实基础。二要突出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着眼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谋划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实现城市转型的思路和措施。三要突出项目支撑、载体建设。规划编制要坚持与项目谋划紧密结合,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精心筛选一批重大项目,建立“十二五”重大项目储备库,为规划实施提供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四要突出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规划编制既要提出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具体项目,更要注重加强对政策措施的研究分析,突出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为实现我市新一轮大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五要突出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规划编制既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更要关注城乡统筹、科教文卫、就业社保、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和谐建设。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分工

(一)编制全市总体规划。全市总体规划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全市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县区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十二五”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为五年,展望到2020年。总体规划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编制,经市政府审定后,报请市人代会审议批准实施。

(二)编制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为做好与省专项规划的衔接和项目的争取,结合我市实际,初步确定编制22个重点专项规划和12个其他专项规划,分别由市有关部门负责编制。专项规划的规划期可以根据需要展望到2020年。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的专项规划报市政府审批后印发;由部门负责的专项规划由主管部门与市发展改革委进行衔接,报市政府审批后印发。各行业主管部门在配合牵头部门编制好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同时,可以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自行组织编制行业发展规划。行业规划的规划期不搞“一刀切”,预见性较强的产业和行业可以根据情况展望到2020年,到编制下一个五年规划时再滚动修订;有些技术进步较快、市场需求变动较大的产业,规划期也可以是2年或者3年。

(三)编制区域规划。重点区域规划是“十二五”时期我市优化空间布局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依据。本次区域规划在按照省政府部署加快实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城市东部地区、新区、大桥经济区、地区、地区发展规划。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县区负责修编和起草。

(四)编制县区规划。当涂县和各区规划由本级政府组织编制。县区规划要注意与全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衔接,强化空间布局和约束功能,突出特色产业、民生工程、公共服务、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等重点内容,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工作步骤和进度安排

我市规划编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规划前期研究和形成基本思路阶段,从现在开始至年一季度)。主要任务是开展课题研究,理清规划纲要基本思路。初稿形成后,要通过多种形式,征求有关方面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并做好与国家和省规划基本思路的衔接。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开展研究课题的基础上,重点谋划和提出“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

第二阶段(深化研究和形成规划纲要框架阶段,年4月至6月)。主要任务是深入调研,根据国家和省“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起草形成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基本框架。同时开展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征求意见、咨询论证、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和衔接等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阶段,年7月至12月底)。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委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起草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工作,进一步对纲要草案进行修改完善,报市政府审定后,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正式文本,提交市人代会审议。县区“十二五”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原则上要与市“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进度应略有超前。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尽快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全面推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凡是有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都要抽调专门人员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加强规划业务培训,形成精干的“十二五”规划编制队伍,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市、县区及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编制任务,安排必要的规划经费,确保规划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刻理解把握近年来中央、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强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思路目标、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财政金融、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提出51个前期研究课题,分别由有关部门和县区承担。各课题承担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按时按质完成研究任务,确保在年2月底前形成正式研究报告送市发展改革委。同时,加强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研究论证。各县区、开发区、各部门要抓紧谋划确定一批关系全局、带动性强、能够实施的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尽早启动项目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特别是需要国家和省审批、核准的重大项目,要抓好与国家和省相关部门的对口衔接,力争纳入国家和省规划。

第2篇: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我们要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并认真落实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发展的影响,准确把握省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着重解决关系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十二五”时期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使其成为指导全省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主要任务和分工

(一)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省发改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确定,以公开招标、直接委托等形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要突出地方特色,明确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重大建设工程和重点项目布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等。总体规划由省发改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起草。

(三)编制专项规划

根据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点,以及“十二五”总体规划架构要求,组织编制重点产业、特定领域的专项发展规划,使之成为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专项规划领域由省发改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确定,省直有关部门负责起草。

(四)编制区域规划

进一步完善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和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发展规划,组织编制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和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等发展规划,由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修编和起草。

(五)编制市县级规划

要强化空间布局和约束功能,突出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等重点内容,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市县级总体规划由当地政府负责编制。[:请记住我站域名/]

(六)推进规划体制改革

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研究制定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改革规划管理体制,创新规划编制方式,规范规划编制程序,使规划编制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省发改委负责组织推进。

三、进度安排

主要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和前期研究阶段):4月至6月底。向省政府汇报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安排,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研究确定重大调研课题,通过公开招标、直接委托等形式开展研究工作;研究确定编制专项规划领域,初步确定各领域重大建设项目;做好“十一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7月至12月底。研究确定全省“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组织召开市地、部门及企业家座谈会,征求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委托省科顾委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出具论证报告;听取省人大财经委和省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后报省政府。

第三阶段(纲要框架研究阶段):20__年1月至6月底。根据国家“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和省委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起草形成全省“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基本框架;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做好相应的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广泛开展咨询论证、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和衔接等工作。

第四阶段(纲要起草完善阶段):20__年7月至12月底。认真起草全省“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纲要草案的意见和建议,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工作;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对纲要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后,报省政府审定,提交省人大审议。市县级“十二五”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进度由当地政府自行安排

,原则上要与全省“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进度基本一致并略有超前。四、工作要求

(一)突出规划重点

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规划重点要突出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对一般的竞争性领域,规划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促进形成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加强对重大工程的研究和论证

要研究确定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工程,特别是需要国家审批、平衡和协调的重大项目,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需要国家审批、平衡和协调的重大项目,要搞好与国家总体规划的衔接,力争纳入国家总体规划中。

(三)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增强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编制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在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和评估制度等。加强规划评估论证工作,除本部门、本系统的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吸收相关部门的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加强规划间的衔接协调

要搞好全省“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与国家、相邻省区各类规划的衔接,衔接内容包括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支柱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重大项目布局和重大政策等。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增强规划在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作用。各市(地)总体规划草案在送本级政府审定前,报省发改委与全省“十二五”总体规划进行衔接并达成一致意见,经本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后,报省发改委备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政府成立以分管副省长为组长的全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省政府有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负责规划编制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各地要加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规划编制中的组织协调工作。

(二)组建专家队伍

第3篇: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

今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四个年头。按照惯例,中共中央将在明年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委、省政府已经在研究“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水利部也已开展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厅党组十分重视水利长远发展的研究,把研究提出我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作为今年重要的工作目标。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明确思路、统一认识、全面部署,正式启动我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以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背景下编制的规划。与以往五年规划比较,“十二五”规划编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困难。国家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出要“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总体要求,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出,“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优势、推动科学发展”,这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所面临的大环境。要把握这些发展基础、动力等的变化,研究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

编制水利发展规划,研究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阶段,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明确“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水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省水利各项事业发展和自身能力建设的基础规划依据,是我们争取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发展思路、目标、措施和各种保障条件进行肯定的最好载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二、明确思路、把握原则,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贯穿于“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经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领会更加深刻。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第一,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整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妥善处理与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二,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保护。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把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更加注重以改革促发展。改革和创新水利发展与管理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体制机制,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健全法制,依法治水,提高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全面增强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更加注重全面统筹协调。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洪排涝等关系。

第五,更加注重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根据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坚持民生为先,结合新农村建设,优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保障问题。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好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水问题,需要在水利发展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围绕涉及规划思路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编制好水利发展规划。要下大力气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科学确定水利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重点、改革措施和政策保障。

第一,要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形势。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围绕我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总体目标准确把 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深入分析产业结构状况、城市化进展情况、农业和农村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等,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改善、民生水利以及水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客观分析和评价江河防洪形势、水资源供求状况、水环境变化趋势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的新要求,找出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准确把握水利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确定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第二,要重视对重大水利问题的研究。在规划编制中,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前瞻研究,主要包括新时期水利发展方向及模式、水利发展目标、水利发展布局与重大工程问题研究、强化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水利改革与创新等方面。重大水利课题研究要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成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规划编制所采用。

第三,要认真研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制定规划思路和规划目标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前提。在开展调查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从宏观上、战略上提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总体目标既要切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要在“十一五”的基础上体现浙江水利特色,在规划目标上发展创新。在制订水利工作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时,既要充分考虑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又要做到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要合理安排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搞好规划布局和确定发展重点是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好城乡、区域水利发展,特别要注重解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突出水利问题。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要求迫切的突出问题,譬如沿海平原的洪涝灾害、杭嘉湖平原的圩区整治,要作为“十二五”期间要解决的问题,重点予以研究。

第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对策和保障措施。对策和措施是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内容。对策措施既包括各类工程建设措施,也包括各项政策和管理措施。对策措施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可操作性。要避免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弊端,从实际出发,把工作做深做实,力戒空话套话。一个好的发展规划,要深化到有论证充分的项目、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可以求绩问效的问责目标。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高标准完成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

第一,要深入学习,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背景,有许多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做好水利“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提高对新的发展观和发展内涵的认识,提高对规划编制重要性的认识;要学习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深刻理解我省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布局。厅领导和有关处室、单位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规划编制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把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和组织保障。这次会议上,成立厅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由规划计划处负责归口管理,会同有关单位单位,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专项规划由厅有关处室、单位参与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全省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将在今后召开的全省水利规划工作会议上进行部署。

第三,广泛沟通,加强协调。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涉及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因此,必须加强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配合。在规划编制中,要及时了解水利部和省发改委的有关工作要求,了解相关行业部门的对水利的要求和建议,了解各地水利发展的重点和需求。要做好水利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衔接,与相关行业规划的衔接,与已批准的相关水利规划相协调,特别要注重水利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引导、对农业农村的服务、对资源环境的保障。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中各层次、各专项规划也要相互衔接,做到“上(上位规划)下(下位规划)统一,左右(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协调”。

第四,社会参与,集思广益。要重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要采取开放式的规划编制办法,把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作为对水利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过程。厅里将组成由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专家咨询组,发挥专家在规划编制、论证、咨询、审查等方面的作用。

第4篇: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

抓思路,就是要围绕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加查研究,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正确的发展思路至关重要。能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出正确的发展路子,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坚持走正确的发展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新世纪,我们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长江三角洲地区迅猛发展的竞争压力,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对我们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绝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成绩,更不能停留于已有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通过完善发展思路不断增创新优势,是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只有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才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完成新任务。

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省委九届二次、三次会议精神,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管理和科技、法律、历史等知识。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完善发展思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完善发展思路的自觉性,积极探索新路子。二要调查研究,勤于思考。调查研究,是探索思路、创新思路、完善思路的前提;思考是认识的深化,理论的升华。要围绕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三要突出重点,积极探索。要落实好省委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外源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等六大思路。近期突出在泛珠江三角洲合作、两翼及山区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三农问题、体制创新、文化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政府规范管理等方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

抓规划,就是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生产力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思路是规划的基础,规划是思路的体现。规划是个纲,纲举目张。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指导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规划的建设,是盲目的建设;没有在科学合理规划指导下的建设,是低水平的建设。

编制规划是我们的职能,编制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我们的责任。一要完善规划编制的方法。要在总结过去规划编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提高规划编制的社会参与度,不断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二要改进规划编制的内容。需要政府配置资源的领域是制定发展规划的重点。要突出抓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重点专题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当前,要抓紧编制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构想、加快东西两翼发展专项规划、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特色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开展编制“*”计划的前期研究。三要抓好现有规划的实施。做好“十五”计划的中期评估工作;协调各方力量,推动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专题规划的实施。

抓政策,就是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宏观经济调控的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政策是思路和规划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现实转变的纽带。通过政策的制定,可以把思路和规划进一步具体化;通过政策的实施,可以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逐步变为现实。政策是用来指导全局和号令全局的,政策抓准了全局也就抓住了。不能抓好政策,就无法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就失去了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政策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一定要把研究、制定和政策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抓好抓实。一要强化政策观念,注重政策思考。政策观念,代表决策水平;政策思考,决定决策能力。研究工作,要有政策观念作指导,要通过政策思考来寻找工作开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二要加强政策研究,政策建议。当前,要深入开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研究,抢抓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对策建议;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及时调控措施,特别要研究应对非典型肺炎影响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研究加快服务业发展、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三要探索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方法,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运用经济、行政和政策的手段来弥补市场的缺陷、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起大落,避免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调。当前,要着重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计划的前瞻性和指导性;进一步完善粮食等重要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全省粮食宏观调控的水平。

抓改革,就是要消除阻碍加快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条件和环境。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根据中央对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要求,充分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目前,我们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阻碍加快经济发展的体制仍然存在。我们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抓住激活市场主体、健全市场体制、规范市场秩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关键环节,在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农村税费体制等领域继续深化改革,着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行职责,着力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思路,我省实现体制创新的政策意见。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三项改革: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加快制定《广东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暂行办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二是深化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国家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广东省社会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暂行办法》和《关于放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的实施办法》,贯彻落实《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积极推进公路建设业主招投标试点和环保设施建设社会化产业化工作。三是深化粮食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的要求,继续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按照“分级负责、政企分开、转换机制、有退有进、优化结构”的原则,切实搞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尽快建立完善省级储备粮食管理办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粮食安全机制。

抓投资,就是要研究投资的调控政策,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组织协调重大项目的实施。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之一,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投资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较为明显,经济社会发展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投资功不可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我省仍将处于建设的高峰期,中远期经济发展能否保持较快的增长,投资至关重要。实践证明,没有合理的投资规模和结构,就没有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抓投资是我们的重要职责,要积极有效调控各类投资活动,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要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是投资工作的龙头。当前,要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推进“十项工程”的实施,要逐项布置落实,加强检查、督促、服务和协调。充分发挥规划和计划对项目的指导作用,已列入计划、能够提前建设的项目要提前建设。加强政府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做好建设项目稽察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二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政府投资要向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领域倾斜,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重大装备制造、技术改造等的投资力度;合理引导房地产投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三要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财政性投资力度,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开放投资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抓服务,就是要转变职能,搞好协调,加强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

第5篇: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11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11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11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1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1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11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1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1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八大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嫩江-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保障措施

第6篇: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

关键词:近期建设规划;方法分析;思考

Abstract: The city planning to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blueprint, is all the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and plann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goals. However, from the reality of the situatio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are not ideal.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ethod of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discusses the planning and thinking of city construction,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lanning; methods of analysis;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TU984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科学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近期建设规划作为一个兼顾多方利益的规划,更容易被地方政府所接受,同时其对下级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建设中,近期建设规划所起到的作用有可能是突破性的。

1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方法分析

1.1 以往规划方法的不足

对近期建设规划的工作重视不够。传统的方法中,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仅作为一个专项与城市总体规划,仅是对总体规划期限的前5年的基础设施规模、各项建设用地的规模与布局、环与绿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目标与重点有所安排和考虑。当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规划期限过后,不再延续下一个5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客观上降低了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引导作用。

1.2 近期建设规划的新诉求

1.2.1 思维方法新诉求

在思维方法上,近期建设规划应选择从远期着眼,还是从近期着眼亦或远期与近期相结合?笔者认为远期与近期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更适合近期规划,既有远见又很务实,既有弹性又有刚性。规划实践表明,城市总体规划焦点都聚在远期15~20 年,从现实着眼的近期规划(以近期5年项目导向为主)因其缺乏战略目标指导,通常具有盲目性和功利性。

1.2.2 项目建设的新诉求

建立项目库系统,实行“五定”为达到对近期建设用地进行引导与控制的目的,建立以公共设施项目、交通设施项目、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工业建设项目、环境整治项目、农业建设项目、住宅项目建设项目、公园绿地建设项目和特殊用地建设项目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库系统,同时对近期建设项目实行“五定”(定性质、定位置、定规模、定投资、定时限),以达到对近期建设项目的引导和控制;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市场运作的需要,对部分用地只规定性质,具体项目根据实际开发需要而定,确保规划的弹性。

1.2.3 规划过程的新诉求

集思广益,强调规划的多部门参与。采用“在编制中协调”的开放式工作组织方法,规划过程中应主动寻求相关部门参与和合作,力争在规划过程中使各部门达成一致,而不是把规划的协调放到规划编制结束后,并使这一过程纳入制度化、法定化的编制程序。

2 唐山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的实践

2.1 规划思路

规划采用“问题导引式”和“目标导引式”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即通过对上轮规划的回顾总结,找出城市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立足于满足当前城市发展需要,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唐山市市委、市政府以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京津冀城镇群专业性国际港口城市和国家科学发展示范城市和环渤海生态宜居城市为城市发展总目标,明确近期城市发展方向为“西扩、东延、北控、南拓”,通过重要城市建设项目,住区的建设来引导城市发展。城市发展规模的确定以总体规划为依据,针对近期重要建设项目的功能、规模要求,估算近期土地的需求量。

2.2 明确重点建设区域、开发策略及规划重点

重点发展地区是对提升城市功能和促进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地区。规划确定近期十一大重点发展地区:

2.2.1凤凰新城西北区域

(1)空间范围: 北至大庆道,西至站前路,南至翔云道、长宁道,东至学院路(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10.5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围绕“三中心、两基地”( 现代化的商务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总部基地、创新基地), 基础设施先行配套,抬高门槛,机会发展。

(3)规划重点:以瓦官庄、宋学新庄、大官庄等村的平改带动居住用地的发展,合理配套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打造凤凰新城南北向发展轴线。商贸、办公等高档次的项目可选择落户,打造总部经济和金融服务业、会展业发展平台。

2.2.2铁西区域

(1)空间范围:北至裕华道,西至西外环,南至规划路,东至京山铁路(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6.89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以新火车站建设带动整个区域发展,完善公共设施建设,集聚新区人气。

(3)规划重点:以商务办公及配套服务区为铁西区域的中心,由北向南依次为物流区、火车站西北片居住区、商业区、火车站西南片居住区和大型市场商业集中区。实现火车站与城市的高效衔接。

2.2.3南湖区域

(1)空间范围:北至南新道,西至学院路,南至205外辅路,东至复兴路(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30.46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借“世界园艺博览会”东风,减少人口密度,降低开发强度,逐步发展为南湖配套的旅游服务用地,打造城市精品。

(3)规划重点:以2016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为契机,以市级行政办公区的搬迁为重点,重点发展文化娱乐、高档商务酒店等旅游服务用地,形成基础设施综合配套、主题公园特色鲜明的城市精品,充分体现“都市与自然·凤凰涅槃”的园博会主题。

2.2.4大城山区域

(1)空间范围:北至建华道,西至龙泽路,南至龙泽路、新华道,东至河西路(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3.79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对语大城山,漫步陡溪畔,退二进三,逐步将区域内工业搬迁,有序开发,规模推进,完善配套。

(3)规划重点:以启新水泥厂和陶瓷厂的搬迁为主,改善城区环境,依托大城山公园内的唐人文化园,打造体现唐山根源文化的现代化新区域,为世园会的顺利召开做好充足准备。

2.2.5弯道山区域

(1)空间范围:北至唐马路,西至河东路,南至长宁道,东至规划路(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3.04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生态型住区,主题文化公园,陡河景观绿带,工业逐步搬迁,优化居住环境,完善配套设施。

(3)规划重点:以工业用地退二进三为主,合理开发房地产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以陡河为景观廊道,弯道山主题公园为核心,打造东部陶瓷文化、生态景观居住区, 为世园会的顺利召开做好充足准备。

2.2.6丰南西区域

(1)空间范围:丰南老城区京山铁路西侧区域(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7.2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打造西部新城区。

(3)规划重点:丰南区为唐山市南部主城区,新兴商业中心,生态城区。近期铁路西侧新城紧凑开发,提高土地使用率,以行政办公区、教育区、文体科技区的建设为主,打造以惠丰湖为核心的生态型综合区。

2.2.7开平区域

(1)空间范围:开平老城区区域,东至东城路,西至东外环,北至规划边界,南至荣盛道(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3.77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整治、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服务。

(3)规划重点:以棚户区改建为主,重点配套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通过对工业用地的置换和村庄用地的整合整体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2.2.8开平南区域

(1)空间范围:东至开越路,西至陡河,北至南十九道,南至205国道(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5.57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与开平城区在功能、空间上相融合。

(3)规划重点:“有序、紧凑、适度”建设,以村庄平改为主,提升整体城市形象。近期做好居住用地储备,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时序。

2.2.9高新区区域

(1)空间范围:北至规划道路3,西至京山铁路,南至大庆道,(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13.96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强化特色,抢占生产链的高端地位,紧凑发展,生活配套。

(3)规划重点:以发展一类工业用地为主的特色产业,提高土地使用率,打造区域意义的科技研发基地,为近期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留有空间。

2.2.10开平工业区域

(1)空间范围:开平老城区南侧现代装备制造园区内,北至205国道,西至东外环,东至东外环高速(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9.06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保持现有装备制造产业,完善工业区生活配套。

(3)规划重点:依托现有工业用地,通过道路改造、建设,紧凑开发,提高土地使用率,带动整个现代装备制造工业区的发展。

2.2.11丰南工业区域

(1)空间范围:东至汇通路,西至迎宾路,北至幸福街,南至205国道(详见重点开发地区规划指引图),用地面积约为10.80平方公里。

(2)开发策略:丰南区重要的工业区,加大与唐山市的全方位互动,实现更高、更快的发展。

(3)规划重点:依托现有工业用地,以金属制品业、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食品、化工、电子等产业为辅助,紧凑开发,带动整个工业区的发展。

2.3 注重规划实施

传统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由于编制内容过粗,过于注重规划布局,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不能满足城市建设项目审批的要求,因此不能有效地得到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决策的随意性。针对近期重要建设项目的功能、规模要求,对未来5年的建设安排,建立了近期建设项目库,包括重要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等。通过对近期建设项目实行“五定”(定性质、定位置、定规模、定投资、定时限),以达到对近期建设项目的引导和控制。

2.3.1近期建设项目汇总

今后五年是唐山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为顺利实施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整合各部门、各级政府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意图、投资计划、项目安排以及对于城市用地和设施方面的需求,对近期和年度较重要的建设项目进行分类汇总,以便于实施操作,落实空间。

近期建设项目可分成二类,一类是为了达到近期建设目标,政府应优先建设的项目,如城市基础设施、非营利性公共设施、绿地、市政设施、政府重点扶持工业区等。另一类是根据市场规律的建设项目,如居住小区、商业网点等。同时根据城市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不同性质可以细分为指令性、指导性和选择性项目,分别采取政府建设、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以及纯市场行为三种控制建设。

2.3.2近期建设投资分析

按现行的投融资模式,完成近期建设目标,将带来政府负担过重等问题。战略上需要创新思路,以统筹解决建设资金缺口;操作过程中需“量入为出”,注重“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充分调动多种投资主体积极性,创新融资方式,健全投资管理体制,以经营城市理念,搞好新一轮城市建设。

重点建设领域的资金筹措以其属性选择合理方式进行。如下:

高铁。高铁交通服务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可采用“政府引导,政策调节”模式,资本金由政府提供,同时引入商业贷款、民间投资、建设债券等多种方式;或参照香港和新加坡地铁“以路养房,滚动发展”模式,利用高铁沿线的土地,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或从事房地产开发获得资金,来补足建设资金。

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这类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可采用以下两类解决方案:一是政府向社会举债建设,社会机构负责一定期限内经营和管理,政府以按揭还款方式补助。二是完全非政府投资建设管理模式。实质是由依法成立的项目法人公司全面负责建设、经营和管理,从企业设立、融资、项目建设、经营管理等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市场化运作。政府可按建设、经营和管理水平定期提供资金补助。

城市供电、水、排污、污水处理、水利、环境治理、防灾等基础设施。水厂、污水处理厂建设,可由政府投入项目资本金(按银行要求,资本金比例在20-40%之间),成立项目公司,向银行贷款或发行建设债券,建成后通过收费还贷的方式,并积极探索BOT和TOT等融资方式;供电配套设施、雨污水管网、水利、环境治理、防灾等主要由政府投入。

文化、体育、医疗等公益事业。政府向公共文化、体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定补贴,并充分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由政府投入。

2.3.3规划实施保障与措施

通过健全规划法制,树立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权威性,强化近期建设规划的法律地位,提升近期建设规划执行主体的法律地位层次,加强城市规划立法。

依据近期建设规划的空间管制规定,严格管理中心城区的城乡建设活动,实施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近期建设规划中确定的发展时序,处理好近期建设用地与远期发展用地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

明确各级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和责任,建立责权明确的规划管理体系。

以提升城市整体投资环境为目标,建立政府部门之间政策制定的协调机制。

设立监督机制,将公众参与引入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各个层次和各个阶段。

2.4 规划实施效果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实施以来,不仅有效指导了城市的发展,而且在政府决策、规划编制方面都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对近期建设规划提出的城市规模、近期建设重点区域、建设用地供应、建设项目安排、实施措施得到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建立的项目库已分批纳入全市年度建设计划中并逐步实施。

3 实际工作中的思考

市规划局在这一轮规划事权调整中,将大部分的市区审批权限下放到区县分局,市局将更多关注规划,实施统筹管理。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市局用什么来指导区县分局规划建设工作,使其不偏离宏观轨迹。单独下发文件的形式就显得过于具体和零碎;总体规划又明显无法满足区县政府的短期政绩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解决具体地块的规划条件与指标,而对挖掘区县的发展潜力却没有意义。这时近期建设规划对区县分局的指导意义就彰显出来。

3.1 一个相对完善的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作为市局指导区县规划建设工作的总体纲领。其远比总体规划更加具体,更具参考价值。区县规划工作中提出的的亮点工程、民心工程、绿色家园、创意产业等,都可以从近期建设规划中找到依据,这样就使得基层工作能够更成系统,也更加体现规划的指导性。

3.2 市局可以根据上一年的实施情况,下发新一年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意见,为区县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这也可以成为每一年的区县分局的工作方针

3.3 因为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切实、可行、望的见、够得着。区县政府觉得与自身利益更加贴近,也就更愿意实行近期建设规划,这就可以改变在区县政府心中规划实施性不强的印象,进一步提高政府对规划工作的重视。

第7篇: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

一、充分认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十一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核心是制定分阶段的行动纲领。我们要长期保持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实现新的发展和提高;要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且大有作为,都需要深入研究、科学规划、精心组织。通过研究和编制“十一五”规划,把我们的奋斗目标分阶段、具体化,把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明晰化、科学化,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地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二)编制“十一五”规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行政手段,是制定其他各项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对于实现政府战略目标,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促进共同富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长远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审视和研究池州未来的发展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安排,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编制“十一五”规划是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解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从国内外环境看,池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内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化和城市化明显滞后,经济发展缺乏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外部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性结构调整加速,中国入世后市场加快开放,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生存与发展压力加大。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前谋划,以规划的形式做出系统部署,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对于提高当前的经济运行质量和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编制“十一五”规划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渠道。“十一五”规划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本质上讲,“十一五”规划是反映人民呼声、体现人民意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对人民的郑重承诺。规划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民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也是人民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的过程。通过编制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可以有效地扩大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落到实处,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二、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的发展观是制定发展战略、发展方针、发展规划、经济政策和改革方案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次革命,是发展观的一个重大转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能不能把正确的发展观作为统揽规划工作全局的基本指导思想,并把它切实贯彻到规划编制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到规划的每个层面,落实到调控政策措施和评估指标体系之中,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最终成效。因此,编制“十一五”规划,首要的是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一是要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同步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经济的发展不会自动带来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而相对于较快的经济发展来说,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进一步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加大、农村贫困问题等都比较突出,公共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不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也会动摇经济发展的基础。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就是坚持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把为人民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增进人民福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等放到重要位置。二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当前,我市面临着振兴传统工业和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双重任务。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必然带来土地的减少和非农人口的增加。如果我们仍沿用过去重城市、轻农村和城乡分割、城乡差别化发展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就难以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就无法如期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必须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新战略,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调整,给城乡居民创造相对相应平等的发展地位和发展社会。在城市化方面,要按照“三位一体、市山合一”的组团式发展思路,结合高速公路、铁路、机厂、电厂及开发区建设等重大项目规划布局,抓紧修编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同时,要加强对318、206国道和铜九铁路沿线重点城镇规划的指导,尤其是城市组团发展中的沿线重点城镇,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规划、管理,以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三是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全市相对均衡发展和共同进步的格局。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水平仍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3年人均GDP仅为4894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9 %。同时,各县区的发展也很不平衡,石台县的人均GDP仅相当于贵池区的44.7%,只占全市平均水平的55.7%。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在综合考虑各地发展条件和环境承载力差异的基础上,通过统筹规划、完善机制,形成符合各地实际,能发挥比较优势的相互协作、合理分工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新局面。四是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相对较轻。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加快发展的资本,也是我们巨大的优势所在。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我市已被省政府批准为“生态安徽”建设首批3个综合示范市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时,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五是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宽经济发展的空间。2003年,我市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仅为6.1%,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只有4.7%,经济国际化程度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经济发达地区,这是我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后,要继续实施大开放战略,统筹考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外开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多的利用国外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循环、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三、创新思维,明确规划工作的重点“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要改变以往面面俱到的传统思维和习惯做法,要突出重点,提高实践性和针对性。一个好的规划,必须是一个系统性和重点性相结合的规划,必须是一个全局和局部相配套的规划,必须是一个前瞻性、自主性和指导性很强的规划。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规划重点。要适应新形势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引导力和控制力,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以重点突破之举,收推动全局之效。编制“十一五”规划,一定要正确处理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把注意力更多的转到重点问题上来,突出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包括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重大政策措施等;要突出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等;更多地阐述与城乡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使规划真正具有实践性。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人民办实事上发挥更大作用。二要理清思路,突出研究重大问题。规划是用来指导发展、指导实践的,必须要形成清晰的、长远的发展思路。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环境,准确把握所处发展阶段和前进方向,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形成发展思路,然后再具体编制规划,这是规划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要继续坚持。在“十一五”规划编制中,各级各部门务必要集中精力,加强调研,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正确判断演变趋势,以开放的视野审视未来,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摸清实际情况,理清发展思路。市发改委在充分调研分析、多方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28个重点研究课题。主要有池州市新型工业化的方向与途径研究、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路与对策、物流产业发展研究、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研究、小城镇建设研究、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路和对策、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等课题。这些重点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将直接关系到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各课题研究承担部门要集中精干力量,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拿出具体明确的意见。如果“十一五”规划能在这些重大问题的研究上取得较大突破,就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成绩,就是一个有质量的规划。三要形成合力,做好规划的衔接工作。“十一五”规划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按行政层次分,包括国家规划、省级规划、市县规划;按对象功能分,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各类规划的功能定位不同,编制要求也不同。要保障各级各类规划相互协调,杜绝交叉重叠甚至相互矛盾问题出现,关键是要切实做好规划衔接工作。编制“十一五”规划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就是各级各类规划之间要进行充分的衔接。下一级规划要与上一级规划衔接,专项规划要与总体规划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衔接。衔接的重点要放在发展目标设定、重大项目实施、重要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要资源开发、政策手段等方面。市发改委要负责我市各类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重大问题应报市政府审定。只有形成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编制出的规划才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指导性,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四要超前谋划,充分认识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国务院已明确“先编规划、后审项目”的决策原则。重大项目能否列入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划,将对我市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建设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市发改委和各专项规划承担部门,要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络,及时了解上级规划编制动态,重点加强与国家、省规划的协调和充分衔接,积极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尽可能多地争取将我市重大建设项目列入上级规划中。四、切实加强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与协调配合编制“十一五”规划,实质就是对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行准确定位、科学论证和科学决策,这是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保证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把规划编制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扎扎实实抓紧抓好。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规划编制工作,及时了解编制进展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保证人员、经费等及时足额到位。要明确分管领导,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研究和编制规划。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二)发扬民主,提高社会参与度。规划既要体现国家利益,又要反映公众利益。编制规划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实施规划不仅要靠政府组织协调,更要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各级各类规划都必须坚持规划编制过程的开放性,坚持政府、专家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采取灵活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不同意见,让人民群众了解和参与规划编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规划水平。要建立健全规划咨询评议制度,形成经常性、制度化的规划咨询评议机制。总体规划形成草案前,要听取人大、政协的意见;形成草案后,要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公开征询社会意见,多听专家和群众的声音。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规划方案,要实行社会公示、群众讨论,必要时可采取听证会等形式,保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三)明确职责,确保顺利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市政府确定的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明确各自职责。市发改委作为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主要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规划编制牵头、组织和协调等职能。各参与部门要积极配合,认真做好本领域内的规划编制工作,形成职责明确、合作高效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要实行规划编制工作的目标管理,定期检查总结,严格考核,以推动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进行,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同志们,编制“十一五”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创造性、开拓性的工作,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以“求真、求新、求实”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为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创下良好规划指导基础!

第8篇: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

同志们:

今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第四个年头。按照惯例,中共中央将在明年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委、省政府已经在研究“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水利部也已开展了《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厅党组十分重视水利长远发展的研究,把研究提出我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作为今年重要的工作目标。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明确思路、统一认识、全面部署,正式启动我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规划是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以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背景下编制的规划。与以往五年规划比较,“十二五”规划编制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也面临更多的挑战与困难。国家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提出要“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总体要求,<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提出,“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优势、推动科学发展”,这是“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所面临的大环境。要把握这些发展基础、动力等的变化,研究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

编制水利发展规划,研究解决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阶段,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编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明确“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加快水利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水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省水利各项事业发展和自身能力建设的基础规划依据,是我们争取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发展思路、目标、措施和各种保障条件进行肯定的最好载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二、明确思路、把握原则,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贯穿于“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经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领会更加深刻。在“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五个更加注重”:

第一,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整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妥善处理与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二,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保护。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把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节约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更加注重以改革促发展。改革和创新水利发展与管理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革体制机制,克服水利发展中的体制,健全法制,依法治水,提高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全面增强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四,更加注重全面统筹协调。统筹考虑不同流域、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洪排涝等关系。

第五,更加注重量力而行、突出重点。根据公共财政状况和投资政策,合理确定水利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坚持民生为先,结合新农村建设,优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保障问题。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好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蓝图

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水问题,需要在水利发展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围绕涉及规划思路和事关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要求,编制好水利发展规划。要下大力气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科学确定水利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建设重点、改革措施和政策保障。

第一,要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形势。做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要围绕我省“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总体目标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深入分析产业结构状况、城市化进展情况、农业和农村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等,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改善、民生水利以及水利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客观分析和评价江河防洪形势、水资源供求状况、水环境变化趋势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民生水利的新要求,找出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准确把握水利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确定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第二,要重视对重大水利问题的研究。在规划编制中,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前瞻研究,主要包括新时期水利发展方向及模式、水利发展目标、水利发展布局与重大工程问题研究、强化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水利改革与创新等方面。重大水利课题研究要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提高成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规划编制所采用。

第三,要认真研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制定规划思路和规划目标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前提。在开展调查研究和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要从宏观上、战略上提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总体目标既要切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要在“十一五”的基础上体现浙江水利特色,在规划目标上发展创新。在制订水利工作各个领域的具体目标时,既要充分考虑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又要做到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四,要合理安排规划布局和发展重点。搞好规划布局和确定发展重点是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统筹好城乡、区域水利发展,特别要注重解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突出水利问题。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要求迫切的突出问题,譬如沿海平原的洪涝灾害、杭嘉湖平原的圩区整治,要作为“十二五”期间要解决的问题,重点予以研究。

第五,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对策和保障措施。对策和措施是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撑内容。对策措施既包括各类工程建设措施,也包括各项政策和管理措施。对策措施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可操作性。要避免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弊端,从实际出发,把工作做深做实,力戒空话套话。一个好的发展规划,要深化到有论证充分的项目、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可以求绩问效的问责目标。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高标准完成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

第一,要深入学习,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背景,有许多新的思路和新的要求。做好水利“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提高对新的发展观和发展内涵的认识,提高对规划编制重要性的认识;要学习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深刻理解我省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布局。厅领导和有关处室、单位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加强对规划编制人员的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有关单位要把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和组织保障。这次会议上,成立厅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由规划计划处负责归口管理,会同有关单位单位,组成规划编制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专项规划由厅有关处室、单位参与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全省的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将在今后召开的全省水利规划工作会议上进行部署。

第三,广泛沟通,加强协调。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涉及不同地区、行业和部门,因此,必须加强信息沟通和相互协调配合。在规划编制中,要及时了解水利部和省发改委的有关工作要求,了解相关行业部门的对水利的要求和建议,了解各地水利发展的重点和需求。要做好水利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衔接,与相关行业规划的衔接,与已批准的相关水利规划相协调,特别要注重水利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引导、对农业农村的服务、对资源环境的保障。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体系中各层次、各专项规划也要相互衔接,做到“上(上位规划)下(下位规划)统一,左右(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协调”。

第四,社会参与,集思广益。要重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要采取开放式的规划编制办法,把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作为对水利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过程。厅里将组成由有关专家参加的规划专家咨询组,发挥专家在规划编制、论证、咨询、审查等方面的作用。

第9篇:工作开展思路与规划范文

搞好整村推进规划和编制好“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是指导今后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工作,对实现我乡追赶全国、全省、全州、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扶贫新思路、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的不断提出,给扶贫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进入“十五”以来,扶贫开发不断规范化、制度化,从上到下都必须以好的规划和项目争取投入。很明显,没有好的规划和项目,要争得上级的投入和扶持是不可能的。因此,做好规划和计划,不仅绘制未来扶贫的蓝图,而且是争取各方支持、把扶贫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盘子加以重视,更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具体体现。

二、基本思路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全省扶贫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到**年以前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一是尽快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扶贫开发的首要对象;二是帮助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巩固的农户增加经济收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根据新的扶贫形式和上级的要求,结合我乡的实际,今后一段时期我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应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扶贫三项工程建设为基础,以整村推进为重点,以经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以贫困自然村为主战场,以改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责任制,努力追赶全国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总体目标责任制

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州“十五”扶贫开发计划》的要求,到**年,农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总体解决全县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农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提高,“三个文明”有新的发展。最基本的要实现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适龄儿童有学上、有病能就医,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温饱问题,为巩固温饱、构建和谐村寨、实现全面小康创造条件。

四、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在规划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弱势人群的生存、发展为根本,这是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把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综合纳入规划盘子,农村三个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综合考虑。

(二)科学全面。整村推进规划和“十一五”扶贫规划是全县综合性的扶贫规划,要求既科学又要全面,基本要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有指导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机动灵活。既要按上级的要求进行,又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打破框框套套的束缚,反对教条主义。一句话,既按原则办事,又要灵活机动,编制出最切合实际最有特点扶贫开发规划。

(四)自上而下。扶贫规划不同其它规划,纯粹在办公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是不可能编制出来的,即使编制出来也难于切合实际。实践证明,每次扶贫规划都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都不是先做外业、后做内业反复研究、反复思考、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的结果。这次规划更不例外,各个环节的工作要做得更实。

(五)群众参与。人民群众是扶贫开发的主力军,是扶贫经验的创造者。发动群众参与规划,更能反映群众的心声,体现群众的首创精神,进一步把上级和各方的支持与自力更生的精神结合起来,使所做的规划更实在。

(六)把握关键。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为切入点,切实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强化培训为切入点,切实可行促进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以扶贫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切实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以抓好杈杈房改造为切入点,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的安居问题;以改善未通路、通电村寨的生存条件为切入点着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整合力量多渠道增加投入。

(七)量力而行。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需要与可能解决的问题考虑。所确定的目标责任制要有实现的可能性,所设定的项目和投资来源有相当的把握。

(八)整合资金。坚持整合,形成合力干扶贫是全州的成功经验。今后不论是从哪条渠道获得的扶贫资金,都要走整合的路子,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形成合力,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项目的编报,整合各类资金,集中投入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目标任务

“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以五年为主,展望到2020年。要抓住关系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问题,在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上下功夫,明确各乡(镇)的主体功能的发展原则。在项目筛选时,项目对规划目标责任制的实现要具体要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规划的项目要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项目要对公共利用有突出贡献,项目对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市场竞争格局等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整村推进”项目规划到**年全乡计划实施×××个村。其中:在重点扶持村委会中实施×××个自然村,安居温饱村×××个(可在面上或重点村委中选),放大×××的自然村×××个(在面上选),州县筹资实施重点村×××个(在面上选)。

六、基本要求

“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各村委会要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并且要对规划项目的论证筛选,保证所规划的项目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提出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促进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指标。其中:整村推进项目规划的选点,就是要按照“示范带动,雪中送炭,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选择居住农户×××户左右的贫困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作为扶持对象。

示范带动:全县要以方便周边群众参观、学习为目标,在贫困村中优选部分村民小组,整合力量为重点建设,使其达到奔小康的示范带动作用。

雪中送炭:以最边远最贫困的自然村为单位,实施群众基础好、干部积极性高的自然村,把国家的扶持与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起来,在边远贫困村中树立解决温饱的典范。

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抓好各村的项目规划,按省、州、县关于整村推进的总体要求,在项目安排上尽可能地照顾到周边村寨,扩大受益面。

分类指导:“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各村委会就是要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并且要对规划项目的论证筛选,保证所规划的项目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提出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促进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项目,并按照项目分类原则进行谁筛选规划。整村推进项目规划:重点扶持村委会中的×××个自然村选点必须在原规划但未实施的重点扶持村委会中选;安居温饱×××个自然村可在面上也可在未实施的重点村委中选;放大×××的×××个自然村和州县筹资实施×××个重点村必须有在面上选。以上每村规划资金(国家补助)×××万元。

七、项目规划的主要内容

整村推进是“十一五”期间扶贫开发重中之重的工作。而“十一五”期间,又是我乡全面建设小康承前起后的关键时期。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各村委会要立即组织人员走村窜寨、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吃透基本情况,要反复思考形成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在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开展规划工作。按照“统一规划,整村推进,到村入户,综合实施”的总体要求,规划建设群众最迫切最急需的项目,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广泛听取当地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按照安居、山、水、田、林、路、电、产业、科技、教育、卫生等综合开发扶贫的目标责任制进行全面规划。项目规划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一村一策,群众满意,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规划的重点项目是基础设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等四个方面。其中整村推进项目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一)基础设施占投资总额的×××

1、修通水泥或等外砂石进村入户路(主要资金规划于村内道路建设);

2、架通输电线路;

3、通讯工程(根据实际可规划可不规划);

4、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5、消除茅草房、杈杈房和危房,做到居住安全、卫生,人畜分开,促进农户堂屋整洁、明亮;

6、户均建有沼气池并与改厩、改厨改厕相结合;

7、以示范带动为主要目标的村,每村建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或者一个活动场所(由一个较大的自然村分为3—×××个村民小组的,可根据实际情况,本着适用、实效的原则合建一个科技活动室)。以解决温饱为重点的村,有条件的,也要根据群众的意愿和选择建设科技活动室;

8、每村一间公厕。

(二)经济发展占投资总额的×××

1、户均经济林果或经济作物×××亩以上;

2、户均存栏猎4头以上;

3、每个示范村形成1—2项与小额信贷相结合、与龙头企业和市场相连接的稳定增收产业,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社会事业占投资总额的×××

1、改善办学条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扫除青壮年文盲;

2、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户均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或务工技能;

3、建有固定的宣传栏和公示栏;

4、建立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能收看×××套以上电视节目;

5、普及优生优育知识,无计划外生育和多孩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乡(镇)人民政府下达的指标以内;

6、订立村规民约,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文明村”创建活动;

7、建立一支农民业余文艺队。

(四)生态建设占投资总额的×××

1、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沼气池和节能灶普及率、利用率达到×××;

2、实行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达×××以上,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3、推广青贮混合饲料喂养,实行科学养殖,提高出栏率;

4、搞好村内绿化美化,逐步达到山绿、水清、村美、人富。

(五)其它占投资总额的×××

1、科技活动室内要建立展板,展现该村的基本情况(旧貌),规划建设项目示意图,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的场面,项目建设绩效(新貌),经济发展项目规划等内容,其它无关的内容不必展现;

2、各村的标志牌(碑)按农村奔小康示范村,温饱示范村,巩固温饱奔小康示范村,上海援建×××兰扶贫开发重点村四种类型统一设计和制作;

3、村内的固定性标语,要把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农村奔小康及温饱示范村的建设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由县委宣传部审定,每个村制作2—×××条)即可。

八、主要措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整村推进是“十一五”期间扶贫开发重中之重的工作。而“十一五”期间,又是我乡全面建设小康承前起后的关键时期。从国家到省到州到县,都强调扶贫是“三农”的中心工作,要求各级都要组织、有目标、有措施地实施规模扶贫开发,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各村委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结合工作实际,把“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和整村推进项目规划纳入议事日程,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措施之一,明确分管领导并安排专人开展规划工作,使规划具有时代的超前性、预见性,又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强调研,全面调查

开展规划工作是深入各村、各寨和整个工作的过程,是反复思考形成思路的过程,也是明确发展方向、坚定信心的过程。这是要求必须在准确把握发展方向、走村窜寨、进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吃透基本情况,在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开展规划工作。规划主要做到:一是认真总结“十五”扶贫开发的经验,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二是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我乡实际,紧紧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三是适应扶贫开发新形式加快扶贫开发步伐;四是深入了解贫困村寨急需实施的项目和群众的所想所盼;五是充分应用已有的成果。

(三)突出重点,兼固面上

重点工作是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重点项目是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在项目的布局上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固面上,项目的安排向最边远、最贫困的地方倾斜。

(四)通力合作,搞好规划

扶贫规划相对于其他部门的规划讲,综合性要强得多,难度也要大得多。因此,要主动与有关部门搞好协调,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搞好规划。

(五)强化培训,规范操作

鉴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业务性强,所以我们这次培训的人员必须认真听,仔细分析,尽快熟悉撑握业务,不懂的要及时的反映,必须要按要求进行调查规划。

(六)保证质量,按期完成

这次规划至少要管五年,规划必须注重质量。确定规划的项目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各村委上报之前必须通过支书、主任及挂片领导严格把关,经乡党委、政府领导及领导小组成员评审后上报县扶贫办。

九、主要工作方法和措施

(一)成立机构,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分管扶贫的副乡长任副组长共×××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经济事务务办,由农永清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并负责具体办公。

(二)加强队伍建设,抽调工作组人员,由各个挂钩工作组领导负责组织各村委会的调查及规划。

(三)调查规划的方法和步骤。

1、召开村小组群众会,正确宣传此次规划的要求,计划和目标,征求群众自愿,如群众不愿干,群众积极性较低,村干部又无号招能力的村就不再作规划。

2、进行入户调查,认真填写好《**县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基本情况到户的调查表》(一)至(五)表。

3、经过入户调查表,汇总后分别填写好《**县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基本情况调查表》表(一)至表(十二)。

4、根据基本情况调查表汇总后分别填写《“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基本情况表》。

5、进行规划。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经济发展项目,生态建设四个大的项目进行规划。每个村共投资×××万元,其中指定建设项目科技活动室,公厕等共**元,剩余**元作为沼气、改厩、改厨、水、电、路(进村路和村内分支路)建设安排,有投资标准的项目必须按标准规划,不足部分由群众自筹。特别是在未通路,通电的村寨的规划项目,必须以群众自筹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