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评估合同范文

评估合同精选(九篇)

评估合同

第1篇:评估合同范文

房地产评估委托合同范文1委托估价方: (以下简称甲方)

受托估价方: (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就委托房地产价格评估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因为 ,特委托乙方对 进行评估。

二、甲方应于 年 月 日以前将委托评估房地产所必需的产权证明、证件及其它有关资料交给乙方。甲方应向乙方提交的资料如下:

1. 上述住宅楼房的确权证明材料复印件;

2. 其他有关资料。

三、乙方应根据甲方委托评估的目的, 对委估房地产的价格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估, 并向甲方出具房地产价格评估报告书。普通房地产价格评估,一般应在甲方提供资料后两周内完成。

四、甲、乙双方对委估房地产价格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尽保密之责,除向政府主管部门申报外,未经对方同意, 不得对外公开或泄露给他人。

五、经甲、乙双方商定,甲方按北京市物价局及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关于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的通知》(京价[房]字[1997]第398号)文件规定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收费标准(见下表)所计算的评估标准收费,向乙方支付评估费。

本协议签字之日,甲方向乙方预付评估费人民币 万元, 乙方将评估报告交付甲方时, 甲方将剩余的评估费一次付给乙方。

六、甲方如中途中断委托评估, 乙方不退还甲方预付的评估费。

七、本协议自甲、乙双方正式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未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进行修改。如有未尽事宜, 由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八、本协议于XX年 月 日正式签定。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房地产评估委托合同范文2委托方(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托方(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评估项目和名称、内容

乙方受甲方委托,按照公正、客观、独立、科学的原则,对下列资产进行评估:

二、评估目的和要求

评估目的:_____________。 评估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评估基准日

根据双方协商,确定资产评估基准日为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四、报告提交时间

乙方应在收到甲方提供的资产评估申报表、相关批文、权属证明及评估对象相关资料后_______日内完成评估工作,即于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前向甲方提交《资产评估报告书》和相关附件_______等资料。

五、评估费用及付款方式

根据国家物价局、国有资产管理局[1992]价费字625号文件规定并结合本次评估实际情况,经过双方协商,本项目评估收费标准为____元人民币(小写:____),合同签订后三天内向乙方预付评估费的50%,其余部分在交付正式评估报告时一次付清。

六、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应在双方签订本合同后_______日内,向乙方提供本项目评估所需要的资料、文件和信息数据。甲方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

2.甲方向乙方提供现场工作时所必要的办公条件,在交通、食宿等方面给予协助;

3.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的现场工作,特别是现场勘察、资产清查工作,甲方应指定专门技术人员或相关人员配合乙方工作,使评估工作正常顺利开展;

4.甲方对乙方评估工作人员中有超出本合同约定范围的不正当要求和行为的,可向乙方公司投诉(电话:_______________)。对于涉及与甲方有利害关系的人员有权提出回避。

5.不干预乙方正常的评估工作程序。

七、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在评估工作中,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工作规程和技术准则,对提供给甲方的正式《科技评估报告书》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2.乙方对甲方提供的有关资料以及评估中所涉及的商业秘密、知识产权负有保密义务,并承担相关法律和经济责任;

3.乙方按本合同约定时间提交《科技评估报告书》;如果因甲方没有在约定时间提交评估所需要的基本资料,乙方有权延长提交报告时间;

4.在评估过程中,甲方对合同约定的评估对象、评估、范围和评估目的提出重大修改,需要乙方调整工作内容,双方应另外协商评估收费和提交评估报告时间。

5.乙方接受委托后,如发现甲方提供的资料与事实不符,弄虚作假,乙方有权终止评估工作,所收评估费不予退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法律责任由甲方承担。如果因甲方在资料提供及相关已商定事宜的配合上有误,致使评估工作不能按期完成,乙方不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八、其他约定

1.双方务必共同遵守本合同各条款。如乙方无故违约,所收评估费用全部退还甲方,并应赔偿同等评估费的违约金;如甲方无故违约,应付评估费用应按本合同规定支付。

2.本合同有效期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至乙方向甲方提交正式《科技评估报告书》并收到甲方支付所有评估费时止。

3.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4.本合同一式___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__份。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房地产评估委托合同范文3委托估价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受托估价方:******* (以下简称丙方)

就甲、乙双方共同委托丙方进行土地评估事宜,经三方友好协商,达成评估协议如下:

一、评估对象

估价对象***位于(现为***市***路***号)***号宗地、***市***路***号**号宗地,***食品公司位于***路三里***号**号宗地的国有土地。

二、评估目的

分析估价对象价格,为甲、乙双方进行补偿提供价值参考。

三、评估基准日:本合同签订之日。

四、甲、乙双方提供的资料

经甲方和乙方共同确认的其他资料。

五、甲、乙双方义务

(一)委托方应及时提供评估所需的全部文件、清查评估明细表与汇总表、产权证书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对其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承担全部责任。

(二)委托方应为受托方执行评估业务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负责受托方与相关当事方之间的协调,并派出相关人员协助评估人员进行资产清查和现场勘查。

(三)评估报告仅供评估报告使用者为本约定书约定的评估目的使用,如非评估报告使用者使用评估报告或评估报告使用者用于非本约定书约定的评估目的所造成的后果均由委托方负责,受托方概不负责。

(四)委托方未征得受托方书面许可,评估报告的内容不得被摘抄、引用或者披露于公开媒体,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丙方义务

(一)受托方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评估准则,对评估对象在评估时点特定目的下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同时按照约定的期限对委估对象出具评估报告。

(二)受托方对委托方提供的评估资料和评估报告的内容负有保密责任。未经委托方同意,受托方不得将评估资料和评估报告的内容提供给受托方以外的第三者或者公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因委托方不能按时提供资料,或因委托方其他原因造成评估业务中止时,受托方有权延长交付评估报告时间,同时有权要求委托方按照已完成的工作量支付相应的评估服务费。

(四)当评估程序所受限制对与评估目的相对应的评估结论构成重大影响时,受托方可以中止履行业务约定书;相关限制无法排除时,受托方可以解除业务约定书。业务约定书被中止履行后出具评估报告时间可以顺延,业务约定书被解除后所收取的预付款不退还。

七、评估服务费总额、支付时间及方式

根据三方协商,甲方按 发改价格[20xx]2914号文规定 的收费标准向丙方支付评估费,即评估费为评估总额的1.5%。甲方或乙方持评估费缴费凭证向丙方领取评估报告。

八、评估纠纷处理和评估责任

本合同产生的评估纠纷,由甲、乙、丙三方协商解决。协商未成的,可向本协议项下土地所在地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丙方对在本合同履行后甲、乙双方提供的内部资料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责任。除法律规定外,丙方不得将所涉及有关资料和评估结果泄露给任何单位及个人,评估人员与本评估业务有利害关系的,应自行回避,否则,甲、乙双方有权要求丙方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关的责任。

九、违反本合同义务的,应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十、三方认为需要载明的其他内容

1、一方需变更本合同委托事项及评估约定的,需提前与其他方协商,导致产生评估费用的三方另行协商。

2、因不可抗力因素未能履行本合同的,三方应本着互谅互让、协商一致的原则解决。

十一、本合同正本一式叁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自三方签署盖章之日起生效,并在合同事项完成日之后失效。

十二、对本合同发生争议的,由南宁仲裁委员会裁决。

十三、补充条款:无。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第2篇:评估合同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工程项目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6-017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6.084

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建设流程复杂的工程建设,为保证工程施工顺利,保证施工过程有效监督以及工程质量合格,离不开有效的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和管理。作为承包商与发包商之间关键的法律文件,工程项目合同是工程建设过程中诸多环节的重要依据,因此,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对工程顺利开展有着直接作用。基于工程项目开进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因素,若合同管理不当或由于风险因素影响合同管理实效,将直接给合同双方带来重大损失。因此,为有效加强工程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1 工程项目合同风险形式

1.1 客观的合同风险

客观的合同风险主要是由国际惯例、法律法规以及合同条件所规定的,这种风险责任一般都是人们主观愿望以及努力所不能控制的,往往是合同双方有所配比的,比方说合同规定的承包商应该承担的风险,像变更风险、市场价格风险以及时效风险等。

1.2 主观方面产生的合同风险

工程项目合同风险除了客观合同风险因素之外,还包括主观合同风险因素。其主要产生是人为造成的,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在人为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合同风险因素。这个过程中业主也会因为自身条件性因素的影响,对合同制定相对严苛,并将这种类型的合同条件纳入到工程合同中。同时承包商承揽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将侧重点放在价格以及工程期限中,这样一来,会造成对工程合同的审核不足,签订合同也就会显得较为盲目与随意,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承包商法律约束角度受业主的牵制。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业主因此也就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合同中的平等性就无法体现出来。

2 合同管理风险评估方法

基于工程项目建设涉及范围以及因素众多,若能够对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实现有效评估和加强,就能够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避免风险因素对工程建设任一环节造成影响。有效的合同管理评估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风险因素的影响,合同管理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2.1 模糊评估法

模糊评估法是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风险评估的重要方法,主要以模糊集理论对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展开评估,具体的度量工程风险的模拟方法主要是蒙特卡洛模拟法以及三角模拟法,通过参数的调整改变,多次进行工程项目风险模拟。根据模拟仿真风险数据进行结果统计和分析,进而对项目风险结果进行有效度量和控制。

2.2 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属于全面型风险评估方法,通过评估专家对工程项目合同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并得出具体风险水平。将风险评估结果与整体风险水平结合并进行有次序的排列对比,进而实现合同管理风险度量。这种方法对从全局角度总结风险系数有着直接作用。

2.3 外推法

外推法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属于较为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具体类型不同,包括前推、后推、旁推等不同形式。基于这三种类型,旁推主要是通过对类似项目数据的总结、分析与运用,以实现项目合同风险的评估。前推主要根据历史实践经验以及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评估积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推测和判断,并对风险出现的概率进行准确判断。后推法主要是针对不存在的历史数据,结合项目合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定义,对可能出现的初始风险事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进而对合同管理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3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控

建筑工程合同是项目管理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法律性文件,但是同时也是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在签订了合同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的责任意识。需要对合同中产生的每一项问题进行仔细研究,对履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明确。

3.1 对合同签订主体进行资格与权限范围的认定与审核

在针对合同进行签订的过程中需要对签订主体部分进行资格与权限范围上的审核,杜绝出现无权或者是中介的情况发生。合同签订人应当与投标书中一致。另外,针对合同签订主体的资格审核要严格按照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合同相关法律及规定进行程序性审核,通过专业人员审核后保障合同签订具有公平性,以更有效保障合同签订双方利益,避免后续因合同风险造成任意方出现损失。

3.2 提升风险管理责任意识

这个过程中还应当提升风险管理的责任意识水平,充分分析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的内容:

3.2.1 合同中应当对行业操作管理内容进行强调。合同款项需要明确,为此操作性需要增强。当前阶段我国的许多工程施工项目中,承办方通过使用向对自己更加有力的条款内容使发包方受到自身权利的控制。这个过程中需要对合同进行较为仔细的审核。

3.2.2 加强在合同中形成控制性条款的内容。在制定合同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订立有关控制与防范双方的过程性条款。因为工程项目建设的操作性相对较强,为此风险性也将更大,这就造成了施工总合同中对相关材料与设备等的质量需要被有效控制。

3.2.3 合同中保修金条款制定。工程项目建设合同风险主要包括材料供应以及安装与调试,另外就是承建单位的违约。除了上述的相关合同条款内容以及工期计划等内容之外,在进行目标设置的过程中还需要形成具有控制性的条款内容。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履约保函或者是履约保证金的形式降低风险产生效果。

3.2.4 加强语言以及承诺的类型分析。在建筑工程合同中还需要将双方商讨的结果以及决定性内容纳入到合同中来。

3.3 加强对合同拟签订阶段的评估

需要形成重大合同的相关评估制度。通常情况下建设工程项目产生的合同都应当交由相关成本的单位、法律、财务、计划以及审计监督单位等多个部门,通过专业性领域的综合评估,这是有效控制与预防风险产生的重要环节与步骤。

4 合同履行阶段环境中的风险防控

4.1 合同需要及时交底

合同形成与履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及时交底,这是责任义务得以明确的重要步骤。工程合同在设计与形成的过程中已经明确了工程项目的总体目标,同时又有较为详细的分阶段性的目标内容。为此,工程合同管理十分重要,即明确合同的权利主体责任、权利与义务的重要内容。强化技术工程交底有助于制定具有适应性的方案策略。

4.2 强化动态监管合同履行工作

形成动态性的技术监管,加强对合同管理的履行。工程项目总目标在施工的过程中被分解,这个过程中项目监督与管理需要对合同条款进行负责。也就是工程项目在履行的过程中应当与管理之间挂钩,并针对合同形成状况跟踪与信息采集等工作。

合同动态监督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提交书面形式的报告内容,还应当针对现场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检查。在组织内部结构中也应当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了解,针对相关数据资料内容进行整理与收集,目的是为了能够尽可能地掌握发包单位是否真正意义上对自身的义务进行履行。

5 合同履行后产生的风险防控

在进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将整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真实了解项目工程施工的全部工作。这样一来,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合同履行之后阶段资料的综合管理工作。这是实现合同管理的效率与规范化的重要内容,更是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措施以及形成系统性的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机制建设。

6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工程建筑领域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工程项目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更加规范、科学、高效。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来看,要采取有效的规范措施和风险控制措施。一旦出现合同管理风险,将直接给工程建设造成阻碍影响,给承包方和发包方都造成严重的经济影响。为有效构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评估模式,要应用合理的风险评估方式,并不断提升风险意识,完善合同管理相关制度,全面、规范实施合同管理,加强合同管理人才培养。高效的工程合同管理能够为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于国宝.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6).

[2] 苏晓,董国英.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体系建设和合同管理业务流程[J].科技信息,2011,(18).

[3] 杨凤春.石油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以大港油田公司为例[J].经济师,2011,(9).

[4] 夏冬艳.浅谈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风险与防范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3,(3).

[5] 刘营.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8).

[6] 霍晓霞,霍宏霞,李春晓.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与合同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8).

第3篇:评估合同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评估;防范措施

工程项目建设是个工期长、技术含量高及投资数量大的复杂工程,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模糊风险因素,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质量与投资控制的基本依据,合同管理受社会自然环境、规模与投资数量等因素影响较大,存在不确定风险,加强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可有效保障工程项目经济效益。

一、合同风险形式

1.客观合同风险

客观合同风险一般是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与合同条件所规定的,这种风险责任一般是合同双方所回避,而人的主观努力通常无法控制的,诸如合同所规定承包商应该承担的变更风险、时效风险与市场价格风险等。工程变更在15%合同金额内,而承包商无法得到任何补偿,此时即为工程的变更风险;当索赔事件出现后,在28d内承包商应该提出索赔的意向通知,否则索赔就会失效,这种风险发生便是时效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则是指合同价格规定不允许调整差价,在市场价格上涨后,承包商就要承担全部的风险。

2.主观合同风险

此种合同风险是由人为因素所引起,不过也可通过人为因素控制。在国内的许多施工合同里,业主运用自身有利条件,将苛刻条件隐含于工程合同条款之中,而有些承包商为承揽工程,制定工程项目合同时,对有利自身权利的理据不敢抗争,或者合同判断仅重视工期与价格,对于其他条款注意不够,在合同签订上存在较大随意性与盲目性,此时便会受制于业主,很容易被业主占据主导地位,合同平等性就很难体现,进而增加合同风险性。还有些承包商很容易轻信业主的许诺,草率签订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当业主因资金不足出现工程拖款情况时,承包商自身经济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二、合同管理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后,采取合理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辨别量化,然后按照权重大小进行排序,综合考虑工程项目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与损失大小。项目风险权重不同,重视程度就应该不同,风险评估是合同管理风险中的重要组成,是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工程项目中,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加强合同风险评估,可有效控制不利风险因素,避免为工程项目建设带来影响,风险评估常用方法有下列几种。

1.模糊评估法

模糊评估法是指运用模糊集的理论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给予评价,运用三角模拟或者蒙特卡洛等模拟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度量,通过改变参数,可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多次模拟,并运用模拟仿真的统计结果度量项目风险结果。

2.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是邀请评估专家,评估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与风险水平,并依据整体风险水平进行排序,以次来度量合同管理中的风险。

3.外推法

此类评估方法是最常见的,可分成旁推、前推与后推等类型,旁推是运用类似的项目数据对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给予分析评估,前推是依据历史经验数据对未来事件可能出现的后果与概率进行判断,而后推是没有历史数据状况下,将项目合同未来存在风险事件归结为有数据可查的初始风险事件上,从而对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一种方法。

在风险评估方法中,除了以上三种评估法外,还有故障树法、层次分析法等,在风险评估中,亦应考虑因资料不全及环境复杂等因素而使风险评估存在一定偏差的可能性。

三、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合同风险意识,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合同是工程管理的主要法律文件,对项目风险的管理具有保障作用。承包商应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合同风险意识,依据企业原有项目所遇风险问题,对其整理归类,并对其风险出现与影响范围给予分析评价。在新项目合同签订与条约履行中,对每个细节与条款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让所有参与者都要参与,在思想上加强参与者的合同风险意识,在项目建设中,构建施工与企业经营不同层面风险的管理体系,完善合同风险的全过程分析与防范,并采取一定处理机制解除风险,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2.完善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制度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的环节较多,主要包含合同洽谈草拟、评估签订、交底学习、履行跟踪与变更终止等,工程企业应不断规范本企业合同管理,将本企业经济利益在合同中尽量最大化体现,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并保障企业社会经济效益的获得,这就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合同管理制度主要有责任分解、合同交底、审查批准与每日工作报送等,其中,责任分解制度是指合同管理者把各合同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小组,并明确其工作范围与责任,经过合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员,然后积极配合协调工程合同的履行;当合同签订后,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各项目管理者与工作负责人实施合同交底,解释并说明合同主要内容,以形成工程项目的合同交底制度;为避免索赔费用不能及时纳入月付款要求的状况,并便于管理者审核进度款,可建立进度款的审查批准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所指的是每个职能部门把本部门工作状况与未来一周计划送到工程合同管理部门,让合同管理者及时了解项目信息,以便作出准确决策。

3.实施全过程的全面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应该将合同作为主线来实施规范标准的制度化管理,制定与合同有关的工作规定,尤其是合同管理程序、组织、谈判、起草、签订与检查等工作环节,均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工程项目合同整体的实施过程中,每项工作均要严格按规定管理和执行,合同资料要记录收集齐全,尤其是索赔资料的收集。工程项目建设中,难免出现一些不确定风险,一旦发包商不能依照合同来履行责任,承包商就会因合同价款影响延误工期,这时承包商就应依法进行索赔,而索赔成功性主要取决于索赔强有力的证据与解释,加强合同资料收集,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合同纠纷,确保企业应得利益。

4.提高合同管理人才培养

工程合同管理者应是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工程技术素质,熟知相关法律法规与合同业务,还要胜任合同的拟稿、谈判、修改与解释,对工程的合同管理、索赔管理、工程造价与财会账务等也要非常熟悉。同时,合同管理者还要配备精通合同管理与熟悉业务知识的专业人士,以应对有些业主为避免承包商索赔,进而聘请专业工程技术顾问与法律专家来起草项目合同的情况,此类合同条款编制质量较高,隐含许多对承包商不利成份,承包商对业主的这些不利条款要避免盲目接受,应善于转移与限制合同风险,使风险在双方间合理分配。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规模、工期与投资数量均不断增加,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合同管理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采取一定风险防范策略降低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可有效保障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并获得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分析与防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2)

[2]闫爱勤.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探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08)

第4篇:评估合同范文

项目合同的后评估管理是项目合同管理的一个特殊环节,其具体评估时点,是签订合同之后及合同履行之前,即合同签订和执行之间的特定时段;其评估基础是项目中标合同,其评估目的是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其评估前提是编制成本预算,其具体行为内容是:对工程项目的特点、施工组织、施工成本及最终效益等情况,通过研究招投标文件和深入细致的现场及市场调查,进行全面地分析、测算和估价,预测工程项目的成本和经济效益,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项目合同的后评估管理是连接所签订合同及合同执行两个环节的关键纽带,也是提升项目经营质量确保获得最大效益的重要保证,同时还是寻找合法合理索赔点的基础,在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过,在实务层面,项目合同的后评估管理却是最容易忽视的环节。

对此,笔者以建筑施工项目为关照范围,发现在公司制度章程、一线人员及研究等三个层面均不如人意。在公司的制度章程层面,只有极少数公司厘定有项目合同后评估管理方面的细则,另外有少量公司的制度规程中提及到合同后评估问题,不过大多数公司的规章制度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在一线人员层面,只有少数财务或合同管理人员表示曾涉及该项工作,甚至有部分人员的思想意识中没有合同后评估这个概念;在研究层面,虽然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管理是研究热点之一,但在阐述合同管理各环节的时候,合同后评估往往被忽略掉。

二、推进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的后评估管理的主要要点

项目合同的后评估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项,建筑施工项目的特殊性更加大了项目合同后评估管理的难度。目前,在初步推进建筑施工项目合同后评估管理的时候应该沿着抓重点的逻辑首先抓好几个主要要点。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确定评估主体。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的后评估管理工作并不可能针对特定的单一项目,而是着眼于应用在特定企业组织可能启动的系列建筑施工项目,涉及的相关方比较多,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组织主体推进和工作机制支撑。对此,主要应该有三方面内容,一是确定领导组织,一般应该有诸如总经理等岗位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主管项目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及工程负责部门、劳务负责部门、设备负责部门、市场开发部门、财务支撑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与其中,确保有人牵头协调;二是根据特定企业组织建筑施工项目情况及相关部门的设置情况,明确工程负责部门、劳务负责部门、设备负责部门、市场开发部门、财务支撑部门的各自职责,确保各微观事项有专人负责;三是根据特定企业组织信息系统构建情况及具体工作机制的完善情况,尽量依托信息系统,打造建筑项目施工后评估管理各参与方的工作机制,确保他们信息共享、反馈机制、协调和谐,确保后评估工作可以有序推进。

其次,收集评估依据。建筑施工项目合同的后评估实际上是将实际预期发生情况和所签订合同之间的一种对比和分析,所以在确定评估组织主体之后,第二个重点应该是收集评估证据。对此,主要内容是一个前提和一个重点。一个前提是研究所签订合同及相关文件资料,熟悉施工图纸,掌握投标报价中的降造系数、不平衡报价等隐含的信息,掌握工程概况及业主的要求条件,通过合同熟悉相关事项,确定评估证据收集的重点和方向,以便确保后续工作有的放矢;一个重点是强化现场勘查,以实地田野调查的方式获取建筑材料、施工条件、水土人情、工程辅助企业、当地行情等各方面的情况。比如在施工条件方面,主要完成主要完成砼搅拌站、存梁场、改良土(级配碎石)、拌合站、轨料场等材料厂的调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调查一定是现场进行的,坚持获取一手可信材料,以确保评估证据的可行度和相关性。

再次,强化审核重心。在建筑施工合同的后评估管理中,需要强化的审核重心有两点,一是施工图纸,要在现场复测确定现场实际工作量的基础上,完成合同、施工图及实际工程数量对照表;二是施工组织设计,从降低施工成本方面考虑,如供水供电方式,施工队伍的选择,机械设备的配置,土方调配方式、购土及取土运距,材料的利用,主要工程的组织方式,料价的招议标确定方式等,经多方研讨论证,对投标文件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细化,对主要工程进行多方案的比选和优化。在此基础上编制成本预(估)算,即依据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主要工程方案,计算工程实际工作量,对比中标合同价,分析分部分项工程或单位工程预算价,计算项目成本。

最后,优化调整策划索赔。在对审核重心进行分析审核的基础上,尤其是基于对成本预算与中标合同价的对比分析,进一步优化调整施工组织方案,在优化调整中分析成本预算价,不断地使成本降低至最合理点,最终确定各项经济指标及费用。另外,还应该从分析确定的指标中进一步找出经营的风险之处,以此制订项目索赔策划,以便最大化地维护公司及项目组的利益。

第5篇:评估合同范文

【摘要】保险合同理赔纠纷的传统处理主要包括诉讼和仲裁两种方式。但这两种处理方式都存在明显效率低、高成本的特点,尤其不适宜处理案情简单、标的额较小的保险合同纠纷。随着保险消费者快速、低成本处理纠纷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展了大量探索,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各省市的派出机构也指导当地保险行业协会结合实际,大胆实践,摸索出若干种新的保险合同纠纷快速调处模式。

【关键词】保险;合同纠纷;快速调处

由于保险合同是一种高度格式化和专业化的合同,在订立和履行过程中,经常发生因投保、续保、理赔而发生纠纷。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主要是诉讼和仲裁。但是这两种保险合同纠纷处理方式也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

首先,纠纷处理费用高,很多小额保险合同纠纷的保险人考虑到成本与效益的比例关系,不得不放弃应有权益。

其次,纠纷处理时间长。被保险人经常在漫长的诉讼和仲裁程序面前望而却步,放弃了维权的努力。

再次,纠纷处理专业性差。从实际情况看,部分法官和仲裁员保险知识普遍比较薄弱,案件的质量难以保证。

最后,执行有难度。某些保险公司虽然一审败诉,但为了迫使被保险人对一审判决作出让步,有意提起二审,以合法形式拖延履行赔付义务,甚至在判决生效后也不积极履行判决书,迫使被保险人交纳申请执行费。

伴随着我国加入时间贸易组织后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尤其在《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23号)后,建立一种新型的保险合同纠纷快速处理机制成为保险业发展十分急迫的任务。

1保险合同纠纷快速处理机制相关的五种模式

上海模式。依据《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保险合同纠纷。可见上海模式在法律上应归属人们调解制度范畴。

甘肃模式。由于采用了设立仲裁委员会分会的形式,所以法律程序上应归属于仲裁范畴。

安徽模式、山东模式各有特色,但均未明确归属的法律制度范畴。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推荐模式。在保监会推荐模式中,并没有明确规定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应采用哪种法律模式,但在“处理机制的运行模式”部分规定“结合我国保险业的实际,调处机构采用调解模式……此外,为提高处理机制的效率,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调解与裁决相结合的模式处理保险合同纠纷。”

以上五种模式的关系。前四种均为省级保险行业协会制定,第五种模式,制定主体虽然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但在该文件已明确其性质为“指导意见”所以,这五种模式相互平行,没有效力等级区分。

纠纷解决是广义的司法制度组成部分。保监会通知不具有立法效力,各地保险行业协会在没有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仅仅依据通知建立新的就纠纷解决机制,不但难以与现有制度衔接,也破坏了司法制度的统一性。

2保险合同纠纷快速处理机制若干制度评析

2.1保险合同纠纷快速处理机构和人员

(1)保监会模式。规定“可以在保险行业协会成立调解处理机构(以下简称“调处机构”)”。在具体案件的调处过程中,“被保险人对调处人员有选择权。涉案保险公司的员工应当回避”

(2)甘肃模式。设立的仲裁委员会分会,实际是仲裁机构的组成部分,但是聘请了若干保险业工作人员作为仲裁员。

(3)上海模式。①调解委员会置备有调解员名册,供争议各方查阅。②调解人员的选定基本上参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

(4)安徽模式。①裁决员在主裁人领导下,负责具体裁决和调解工作,并实行回避制度。②裁决可以采用裁决员或者裁决组的形式。但对裁决组的人数未作规定。

(5)山东模式。①纠纷调解工作由本会办公室从本会成员中指定调解员组成调解小组进行。②调解纠纷涉及调解员任职保险公司的、调解员与申请人有亲属关系或利害关系的、调解员任职的律师事务所内有人受聘于当事保险公司的,该调解员回避。

综合以上情况,有几点重要问题的对比:

1)是否需要采取合议方式处理纠纷。从以上模式看,有的没有规定,有的规定必须采取合议方式,有的提供了合议和独任两种模式供实践中选择。采取独任方式更有利于时限该制度的设立目的,采用合议制容易失去快速处理机制的优势。

2)回避范围问题。而保险合同纠纷快速处理机制的处理结果,无论是调解还是裁决,均对被保险人一方没有强制约束力,被保险人一方可以继续采取其他方式维权。所以,当调处人员与争议的保险合同没有直接厉害关系的时候,可以不回避,这也切合我国保险业从业人员流动较大的现实。

2.2案件处理时限

(1)保监会模式。调处工作应当自立案之日起20日内结案,经争议各方同意,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10日。

(2)甘肃模式。依据仲裁法律法规和仲裁规则。

(3)上海模式。调解工作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结案。

(4)安徽模式。对于裁决纠纷,裁决员或裁决组原则上应当在收到有关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裁决完毕。

(5)山东规则。调解纠纷应自受理立案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

2.3案件处理经费:保险行业协会是社会团体,处理合同纠纷不是法律赋予的职责,国家没有拨款,因此决定这项制度存续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经费问题。

(1)保监会周延礼主席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表示“原则上我们不提倡收取被保险人的调解费用,但对保险公司一方,各地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讨论是否收取费用”

(2)上海模式。调解员因调解而可能发生的费用,由争议各方在调解意向书中约定分担和垫付的比例。

(3)安徽模式。规定了经费的来源包括“保险行业协会划拨的费用”“参加裁决机制的会员公司交纳的费用。”“其他合法收入(如咨询费等)。”

(4)山东模式。“调解纠纷不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同时,保险公司在《保险索赔纠纷调解承诺书》中承诺“同意承担调解委员会开展工作所发生的费用。”

保险行业协会的性质是“行业自律组织”,不是经营主体,其收费除了会费以外,应当具有合法的理由和依据。在上海模式中,采取的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制,而按照国务院《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第十一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费”。这就使上海模式下,保险同业工会调解收费涉嫌违反法律法规。

3几点建议

在当前保险市场诚信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合同纠纷解决机制是保险机构和保险监管者需要共同面对的复杂艰巨任务。笔者认为,建立该制度必须从根本上把握以下几个关键法律问题:

从宏观上,将保险合同纠纷快速处理机制置身于我国司法体系之中,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照搬国外模式往往脱离中国司法体制的现状,造成目前保险合同纠纷快速处理机制不能适应中国实际,缺乏生命力,甚至在很多省市根本无法开展或开展后形同虚设的现状。这种脱离中国实际的做法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的保险合同纠纷快速解决机制定位不清。有的试点地区将其定位为仲裁机构;有的试点地区将其定位为人民调解制度,但在具体规定上又违反了人民调解制度具体规定;还有很多地区根本没有定位,在机制设立的文件中以保监会通知为根据,缺乏牢固的制度根基。

二是现有的探索还不能取得保险公司的信任。保险公司普遍对纠纷处理机制抱有戒备。1.试点规定不利于保险公司。大部分规定无论胜负,均由保险公司承担费用。2.诉讼和仲裁可以约束双方当事人,而保险合同纠纷快速处理机制下作出的处理仅仅约束保险公司一方,保险公司在处理后不得再通过诉讼仲裁寻求保护,被保险人则可以不受约束,即可以选择接受该处理结果,也可以反悔并通过诉讼仲裁获得更多利益。3.“强制裁决”涉嫌违法。国务院《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中均强调了人民调解需要遵循自愿原则,当事人不接受调解的,不可以强行调解,调解协议应当双方自愿,不可以强制裁决。

三是被保险人也对这种机制充满了怀疑:1.处理纠纷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各保险公司的在职和退休工作人员,其公正性受到怀疑。2.部分保险公司不参加保险合同纠纷快速处理机制,这些公司的被保险人不能获得快速处理机制的保护。

为了获得双方信任,必须公平合理设定双方权利义务。伤害任何一方基本权利和不公平待遇都会使这种实践丧失生命力。

笔者建议:

第一:在收费问题上,如果将机制定位为人民调解制度,则不应当收费;如果将制度定位为仲裁制度,则按照相关规定收费。

第二:在处理机制上,充分利用人民调解机制的制度资源建立保险合同纠纷快速处理机制,避免在探索中失去制度根基。

第6篇:评估合同范文

关键词:资产评估;评估方法;结果;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引言

目前国内外许多地区的专家学者都在研究评估方法,并关注评估方法对评估结果合理性产生的影响。资产评估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资产价值估算方法,其结果对资产评估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如果评估方法不够理想,可能会导致评估结果出现错误或者是评估结果不合理。科学化的评估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评估结果准确性、评估结果合理性,所以必须要关注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下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一、在选择评估方法时需要关注的要点

评估方法的选择,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选择时要关注下述几方面的要素:

1.保证方法和评估对象相适应

在选择评估方法的时候,工作人员最先应当考虑的问题就是评估的目的,根据评估目的来判断第一步要开始的评估方法。评估的方法会受到来自许多方面条件的影响,而且不同评估方法场地条件需求不同。相关的评估部门也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评估对象来选择最能够反映出资产价值的地点进行评估。资产价值类型会影响到评估的方法选用,因为目前比较常见的评估方法,其能体现出的资产价值类型或者是资产的价值属性是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评估方式,最终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2.类型制约

因为不同类型资产的评估方式不同,所以在选择评估方法的时候,也要根据资产的类型来选择最适合的评估方法。比如在对各种工厂生产所用机械设备进行评估的时候,可以使用成本分析法。因为分析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很多数据,这些数据对日后的估算十分重要。而针对一些摸不到、看不到的无形资产,则可以通过收益法来进行评估。因为想要使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最必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评估对象是无形资产。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可以找到高实用性的参照物,此时就可以利用参照物进行评估。

3.数据参数资料的完整性

在通过一些评估途径或者是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的时候,工作人员要先考虑到数据资料以及相关数据参数的准确性以及是否可以获取这些资料。比如在使用收益法进行评估的时候,可以先对企业之前一段时间内的历史效益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出该企业的实际资金回收率,并明确企业当前的日常经营情况会对企业未来产生何种影响。利用某途径或者是某方法进行评估的时候,工作人员要评估出与项目相同或者是和项目比较接近的一些交易状态。比如通过市场法进行评估的时候,工作人员要先找到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参照物,才能保证后续评估的准确性,如果找到的参照物不足三个,会影响到评估的准确性。

4.多种评估方法融合

利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从不同层面对其进行评估,提升评估结果合理性。通过各种方式对目标方案进行评估,如果评估方法和评估的结果差异比较大,可以帮助评估工作人员分析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使其可以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分析评估对象实际价值。

5.保证评估机构以及评估师的原则性

对资产进行评估,是对评估对象进行估价的一种过程。整个过程都是由评估师或者是资产评估机构主导的,所以评估师和资产评估机构对最终评估结果产生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而且各种评估模式是死的,但是模式的使用者是灵活多变的,各种评估方式都需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评估。这种工作模式可能导致出现人为因素影响评估结果的情况。因为不同的资产评估结果对不同经济主体利益产生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作为资产评估机构或者是资产评估师来说,必须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客观公正的工作理念,不能产生主观意念主导评估结果的思想,也不能受客户方面的影响。相关的评估结构还要不断的提升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效率,让评估师始终都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

6.提升评估师的专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业务的开展,各地区的评估对象也开始从各种实体资产转型到无形资产上。资产交易与前些年相比也变得更加频繁,涉及到的领域也比较广泛。各行业对资产评估的流程、结果、准确性、真实性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传统的评估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展的需求。评估师只有不断的优化自身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将各种能力合理的应用到评估实践当中,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让结果更加的合理。

二、资产评估结果合理性分析

以某公司的流通股为例,因为受到证监会的影响,A股上市公司大部分都已经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条例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上市公司法人或者是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股东,可以通过支付流通股股东价值的方式来换取非流通股股票流通权利,所以受股权限制期影响,限制流通股票经济行为需要评估。一般情况下,实务界都将这些不能流通的股票作为资产值来进行估算,但是这种估算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体现出流通股实际价值。针对该问题,目前最常见的就是通过B/S模型来处理。通过期权定价方法来评估该企业价值,结果较为准确。通过期权模型来估计股权折价额,理论相对比较明确,而且各种数据的来源也比较可靠,对股权价值、流通性受限股权价值估算都比较有效。

三、结束语

上文分别从资产评估方法选择时要关注的问题以及资产评估结果合理性两个方面,对资产评估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可以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提升评估质量。

参考文献:

[1]秦Z.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与资产评估结果合理性[J].东岳论丛,2013,03:181-185.

[2]李菁,赵邦宏.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评估偏差的实证研究――基于2007~2010年上市公司数据[J].区域金融研究,2013,04:40-44.

[3]潘肖瑶.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失真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15,16:59-61.

[4]孙萌,高兵.资产评估结果合理性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7:94-95.

第7篇:评估合同范文

一、国家审计人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所构建的国家审计人员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参照《公务员法》中确定的对公务员绩效评估的内容“德、能、勤、绩”四个主要方面构建的。具体指标如表1。

二、国家审计人员绩效评估主体及其权重的确立

本文研究对象为一般审计人员,因此,其评估主体中就没有下级评估这一项。

(一)评估主体的构成及评估重点 (1)上级评估。重点是评估审计人员的工作实绩。审计人员的工作实际绩效的完成情况,其直接负责的上级领导是最清楚的。其评估重点主要集中在重要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业务改善的成果上,如作为项目审计组长或主审,完成项目情况等。通过客观业绩标准的达成情况,就可以评估出审计人员实际工作业绩。(2)同事评估。这方面的评估主要是审计人员日常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品德、能力等方面,那些朝夕相处的同事在工作过程中是比较清楚的,通过同事的评估,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审计人员除工作实绩以外的其他方面。(3)自我评估。审计人员的自我评估是绩效评估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审计人员对自己的实际工作绩效的完成情况以及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失误等情况是最清楚的,通过自我评估,审计人员可以更好了解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在下一评估周期中进行改正,同时可以总结自己工作中好的方法和经验,为以后更完善的工作做必要准备。(4)专家评估。专家评估主要是对德、能、绩、勤的综合评估。专家组成员应该由熟悉审计工作、审计业务流程及审计技术的专业审计人员组成,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公正的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业务成果进行科学评估,真正起到专家小组对审计人员进行绩效评估的作用。

(二)国家审计人员绩效评估技术采用360度绩效评估的可行性

(1)360度绩效评估本身的特点适应于审计人员绩效评估。在国家审计人员绩效评估中,引进360度评估法,是对审计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创新的一个有益尝试,同时也符合审计人员评估机制改革的需要。这也是360度绩效评估法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估。360度绩效评估法的评估者来自审计机关领导、同事、评估专家组、被评估审计人员本人,这种评估主体的多维性,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反映被评估审计人员在德、能、绩、勤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可以避免传统的评估方法中常见的诸如单纯由上级评估会使心理负担加重,单纯由同事评估会因为同事关系的亲疏导致评估信度的降低等不足,从而使评估结果更全面,更客观。二是评估结果的可接受性强。360度绩效评估由于评估主体的多样性,使得被评估审计人员对于评估结果尤其是评估结果中的负面反馈易于接受。三是评估结果误差小。360度绩效评估的评估者不仅来自审计机关的不同层次,而且每个层次的评估者都有若干名,评估结果根据评估者不同的权重再进行综合计算。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其结果更趋于客观实际,也可减少个人偏见和评分误差。四是实行匿名评估。实行匿名评估,审计人员绩效评估中的各评估者就不会担心因为破坏现存关系而将评估流于形式,因此可以避免这一结果。(2)审计机关已经具备对审计人员实施360绩效评估的条件。实施360度绩效评估有三个很重要的前提必须满足,而国家审计机关已经具备了这几个基本条件,并且还比较完善。一是实施360度绩效评估要求组织具有较高素质的评估者和被评估者,以确保评估方案可以被明确理解和遵照执行。目前,我国审计人员大都具备了正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良好的教育背景保证了其对360度绩效评估会有清楚的认识和执行。二是360度绩效评估要求组织内各个工作岗位有明确的岗位职能,这样在进行问卷设计时会有衡量工作状况的明确标准,而且评估者在进行评估时会有一个确定的标尺用来对被评估者进行评估。国家审计人员的每个工作岗位都有一个明确的职位描述,从中可以清楚的知道审计机关对该岗位的要求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可以保证评估者和被评估者对此有明确的了解。三是360度绩效评估的实施依赖于通畅的内部沟通。国家审计机关大多建有内部计算机网络系统,保证了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通畅。审计人员有能力与其他人,包括审计机关管理者、审计人员同事、审计客户等进行直接的交流和沟通,也可以通过该系统进一步增加对军队其他部门人员发展和工作状况的了解。

(三)360度绩效评估主体的权重确定 评估主体采用上级、专家、同事以及本人四种评估主体,对评估主体的权重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设计。本文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评估主体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形成判断矩阵如表2。

?姿max=4.030977 CI=0.010326 RI=0.96 CR=0.010756

三、国家审计人员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估

现假设对某审计机关的三位一般审计人员甲、乙、丙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估,通过设计调查表的方式,对三位审计人员的绩效进行打分,具体步骤如下:

(一)确立评估目标集、因素集与评估集 假设:(1)评估目标集X={甲,乙,丙};(2)评估指标集C={政治思想R1,职业道德R2,廉洁自律R3,审计法规熟悉程度R4,审计准则执行情况R5,审计工作年限R6,沟通协调能力R7,分析表达能力R8,军事素质R9,科学研究能力R10,完成审计工作的数量R11,完成审计工作的质量R12,完成审计工作的效率 R13,审计发现重大线索的数量R14,事业心R15,出勤率R16,工作差错率R17 }(指标集数据来源于表1);(3)评估集与量化集P={好,较好,一般,差},Q={95,80,60,50}。

X代表评估对象,即接受评估的审计人员;C代表构成评估的多种因素,即评估指标集合,P代表对于各种因素的评估判断,量化集Q是评估集P的一个一一对应的函数集。这是为了将定性的评估集转换为定量的评估分数。如Q={95,80,60,50},对应P={好,较好,一般,差}。

(二)评估指标的权重集 为了反映影响审计人员绩效的各因素不同的重要程度,要对各因素赋予相应的权系数Z(i=1,2,…n),组成权重集合Z=(z1,z2,…,zn),其中■i=1 Zi=1。各因素权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决策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评估对象,不同的评估目的,各因素权重的设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发生相应的改变。

Z=(0.060,0.147,0.024,0.065,0.056,0.056,0.028,0.033,0.006,

0.023,0.045,0.136,0.093,0.066,0.104,0.017,0.042)(权重集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具体计算过程略)。

(三)评估者集合及其权重集 评估者集合H={上级,专家,同事,自己},这里选取上级1名,同事5名,专家组成员5名以及自己组成评估者集合。

不同评估者的权重集:I={i1,i2,…,im},其中■j=1 ij=1,本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设定权重,评估者的权重集I=(0.467,0.278,0.160,0.095)(数据来源于表2)。

(四)绩效的综合评估 针对评估目标Xi计算综合评估分数。其评估指标Ci,评估者H,对评估集P的评估矩阵

Rij=r11 r12 … r1n r21 r22 … r2n rm1 rm2 … rmn

xi在评估指标Ci的各评估集上对评估者进行加权后的结果为:Bij=W*Rij

xi的综合评估矩阵为:Ci=Z*■

xi的综合评估得分为:Di=Ci*QT

综合以上推导,Di=Z *■*QT

对三位审计人员的打分情况进行汇总(以甲为例),得出评估矩阵:

R1=0 1 0 00.2 0.6 0.2 00 0.8 0.2 01 0 0 0R2=0 1 0 00.2 0.8 0 00.4 0.6 0 00 1 0 0R3=0 0 1 00.4 0.6 0 00.6 0.4 0 00 1 0 0

R4=0 1 0 00.2 0.4 0.4 00.6 0.4 0 00 1 0 0R5=0 0 1 00 0.4 0.6 00 0.4 0.6 00 0 1 0R6=0 0 1 00.4 0.4 0.2 00.6 0.4 0 00 1 0 0

R7=0 0 1 00.4 0.6 0 00.6 0.4 0 00 1 0 0R8= 0 0 1 00.8 0.2 0 00.6 0.4 0 01 0 0 0R9=0 0 1 00 0.4 0.6 00 0.4 0.6 00 0 1 0

R10=1 0 0 00.8 0.2 0 00.6 0.4 0 01 0 0 0R11=0 1 0 00.4 0.6 0 00.8 0.2 0 00 1 0 0R12=0 0 1 00.4 0.4 0.2 00.6 0.2 0.2 00 1 0 0

R13=0 1 0 00.4 0.6 0 00.6 0.4 0 00 1 0 0R14=0 1 0 00 0.2 0.8 00 0.4 0.6 00 0 1 0R15=1 0 1 00.4 0.4 0.2 00.6 0.2 0.2 01 0 0 0

R16=1 0 0 00.8 0.2 0 00.6 0.4 0 01 0 0 0R17=0 1 0 00.4 0.4 0.2 00.6 0.4 0 00 1 0 0

由计算公式Di=Z*■*QT=(0.267,0.535,0.198,0),由Excel计算可得到Di=Z*■*QT=80.05因此甲的评估分数是80.05。

同理,可以对乙、丙的调查表分析汇总,通过计算得到他们的评估分数。最后按照评估分数的高低得出评估的排序。在排序的基础上进行奖惩,激励或是职位变更。

参考文献:

第8篇:评估合同范文

[关键词] 科技计划评估体系;北美;借鉴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a)-100-02

在国家科技体系中科技项目评估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涉及的领域比较全面,如科技水平、持续发展、军事、国防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和诚信的原则,应建立一套符合上述要求的评审体系。

1 各国的科技计划评估体系分析

1.1 美国的科技计划评估分析

美国是世界各国科技计划评估历史最长、评估内容最全面的国家之一。科技计划评估在美国已经是通过立法保障、制度化的,它的评估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政策体系和管理办法也相对成熟和完善。它的科技评估组织机构的设置也相当健全,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评估机构同时并存,大体上分为国会、联邦政府科技评估机构、州政府科技评估机构、大的院校和研究所的评估机构三类。

在美国的科技评估工作中,事前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都很受重视,但不同评估机构的职能不同,评估的对象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如美国审计总署注重项目、政策的事中和事后评估;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则注重项目、技术的事前、事中评估;国会研究服务部侧重政策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国会预算局侧重计划、政策的全过程评估。

美国对科技计划评估的做法,是把开题时的成果预测和课题论证、研究过程的计划执行、进展及阶段成果的检验,甚至对最终成果的验收或评审等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评估大多根据阐述基础理论的情况及被同行引用的情况进行评议;应用性成果则通过专利审查、合同验收或根据在实践中的使用情况给出客观的评价。虽然不同的评估机构在对不同的科技项目进行评估时会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但总体来说还是有一些共同的方法,例如:同行评议为主;科学咨询的方法;通信评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

美国的科技评估内容包括:对技术或科技计划当前和未来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各类影响的因果关系;对于正在实施的科技计划,考察是否有更好的替代方案,预测及比较不同方案的影响;提醒国会应注意哪些新出现的问题并收集相应的数据。

美国的科技评估程序是:首先由技术专家和相关的风险分析专家组成一个综合的评估小组每一个重要的评估项目都指定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人负责认真分析要评估的内容,明确可行性,选择主要的评估方法评估小组做出工作计划和调研提纲与外部技术专家和风险分析家广泛接触,尽可能多地获得当前的信息起草、修改评估报告,提交国会,举行听证会,通过[1]。

经过多年的发展,科技评估工作在美国已成为制度化、经常性的工作,并且建立了科技评估系统,其完善的评估机制以及丰富的评估形式和内容,最终影响了许多国家并纷纷借鉴他们的方法。

1.2 加拿大的科技计划评估分析

加拿大的科技评估历史悠久,其科技评估体系相当健全,政策明朗,公开透明,管理专业化,评估方法也多样灵活。主要的评估组织包括议会议、总审计署、国库委员会,以及70多个联邦政府部门和机构。联邦评估模式是非集中模式,由各组织通过独立于管理体系之外的内部评估系统对其自身的政策和计划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必须与外部对其感兴趣的各方面分享,如国库委员会、议会下属各委员会、议会及其他组织和机构。加拿大联邦政府科技部门主要采取同行评议、用户调查、利益成本分析、案例分析、局部指标、综合局部指标及业绩框架等评估方法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进行评估。业绩框架方法主要用于评估政府部门和机构的运作及管理效率。

加拿大的科技评估工作由联邦部门和机构根据国库委员会制定的政策进行实施,各项计划在建立之初要建立一套评估框架(该框架一般包括评估议题、执行方法、数据采集、分析报告及评估方法等),确定业绩目标、监控要求,以及未来计划的评估要求。评估研究则采纳系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检查三个方面的情况:计划相关性、成功率和成本效益比[2]。科技评估工作在加拿大主要集中在计划和项目评估,在不同时期也进行一些科技政策评估,并据此出台一些新的政策。

2 对我国科技计划评估体系的借鉴

2.1 建立完善的科技计划评估体系

国外许多国家都有比较完善的国家评估组织体系,比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评估的结果直接关联到项目经费的分配。我们国家应借鉴这些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科技计划评估体系,提高科技评估的质量,使科技评估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完善的评估体系保证了科技计划评估的合理分工和合法性。

2.2 加强监督与信息公开

加强监督与信息公开是保证科技计划公正和公平的最重要手段。制度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评审的公正性,信息的公开保证了评审的透明性。对科技计划评估评审的检查工作可以采取过程监督方式进行,也可以对某个项目某个环节进行单独监督检查。我国的科技评估因为制度不够完善,所以在评估过程中的监督与信息公开力度不强。

2.3 加快建立评审专家信用制度

专家评审评议的质量,事关计划立项等工作的公正性。原有的评审专家机制存在的专家评议制和信誉制度不够完善,在一些评价活动中存在重人情拉关系、本位主义等现象。加快建立评审专家信用制度,落实专家评审评议责任制,逐步完善专家评审机制,进一步增强项目参与专家、评审的责任意识。以建立健全科技计划评估的各项制度和基础条件,使科技项计划和科技成果评审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2.4 采取多样化的评估形式

从美国和加拿大的科技评估体系分析,他们的科技体制是多元化、分散型的,他们的评估方法有同行评议、科学咨询、通信评估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等,所以他们的科技评估方式也较为灵活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目前,我国的计划评审大都采取专家的评审制度,而我国专家评审制缺少具体的评价体系或统一标准,专家对项目的评审评议往往根据个人的认识,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或立场发表看法,这样的结果往往科学依据不足,很难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鉴于目前的评估体制,我们须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科研管理经验,按照我国的社会制度、管理模式采取多样化的评估形式。

[参考文献]

[1]顾海兵,齐心.美国科技评估制度的研究与借鉴[J].科学中国人,2004,(6):40-43.

第9篇:评估合同范文

关键词:设备抵押评估;评估主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3日

一、设备抵押评估中常见问题分析

(一)设备产权依据不足。设备产权一般依据发票进行确认,但在评估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几种状况:一是没有发票。被评估企业只提供购货合同作为产权依据,由于购货合同只能证明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于设备产权是否属于被评估企业只能提供一定参考;二是虽然被评估企业提供了购货发票,但发票上的金额低于设备申报金额;三是发票抬头与被评估企业名称不一致,被评估企业却始终强调两家公司由于是同一个老板而拒绝变更。

(二)ι璞该挥薪行详细勘察。设备勘察是抵押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但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制约,在勘察过程中的漏洞也很多:一是仅仅依据被评估企业提供的评估明细申报表而不到现场勘察,对设备的具体状况一无所知就进行评估;二是在现场勘察时走马观花,不具体核对设备型号及生产年月等关键资料,造成虽然去过现场,但具体评估设备价值时仍旧依据被评估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三是对设备具体状况缺乏了解。在勘察时只看铭牌而对设备的具体性能、保养状况以及设备还能使用多久等不作具体了解。

(三)对设备重置价值的确认缺乏依据。设备重置价值一般包括购置价、运输安装调试等费用,在确定相关费用时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在评估设备购置价时直接依据设备购置发票来确定,没有进行市场询价,对设备现行价格不作调整;二是对设备购置发票中的增值税部分考虑不周,由于增值税部分可以抵扣,在评估时必须予以考虑,而不是一起纳入到设备重置成本中;三是对运输安装调试等费用的确定简单照搬评估教材上的费用比率,而不是结合设备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确定。

二、设备抵押评估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设备抵押评估中的问题是目前评估业务中非常常见的,虽然不时被提出并进行整改,但收效不大,原因主要有:

(一)被评估企业的原因

第一,产权意识淡漠。由于设备产权的确认不像房地产、汽车等有明确的程序、规章制度来遵守,导致一部分企业对设备产权的保护意识淡漠,认为设备在自己企业内就是自己的,其他人无权干涉。因此,在设备购置过程中只注意物与钱的交换,自己把钱付了,设备就是我的,而不管第三方是否认可。

第二,法律意识淡薄。一部分企业在设备购置过程中之所以不要发票,是通过偷税、漏税的形式来节约成本,可以以比市场更低的价格拿到设备。尤其是位于偏远地段的企业,当地政府为扶植企业发展,对企业的税务核查较松的情况下,企业就会采用种种方式来降低成本。

第三,企业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部分企业由于内部管理松懈、规章制度缺乏,在设备购置过程中,对于是否开具发票以及发票抬头把关不严。同时,也存在同一个老板旗下有多个公司,虽然从理论上来讲这些设备的所有权都是这个老板的,但每一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单位,需要独立核算,在抵押时把甲企业的设备直接给乙企业是不可以的。

(二)评估主体的原因。评估主体包括两部分:一是评估机构;二是评估专业人员。在实施评估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在评估时出现问题。

第一,责任意识不强。对于在评估中的责任,评估主体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设备抵押给贷款机构,权利和义务是他们双方的,评估报告只是提供参考,最终做出是否贷款决策的是贷款机构。因此在评估过程中敷衍了事,对于设备的真实性、保养使用状况、现行价格等不做尽职调查。这样做出来的评估报告给第三方的参考价值将大幅缩水,同时也违背了评估机构及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二,专业水平不足。由于设备种类千差万别,即使作为评估专业人员也不可能对所有的设备都能清楚地进行辨别和判断。但碰到业务时,没有谁会坦诚自己专业水平不足而拒绝,这就导致在对设备评估时不敢和被评估企业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只能做表面文章,根据理论直接推导出结果,而对设备的具体状况不做分析。

第三,受企业方制约不敢对对方提合理要求。在设备抵押贷款中由企业和评估机构签订评估业务合同,虽然在合同中对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有着明确的规定,比如企业不能干涉评估机构及人员的评估活动,同时评估主体也要客观、公正的对设备进行评估。但在操作时,企业对具体评估数值会提出要求,以满足贷款机构的条件,当评估机构拒绝时,企业就会以拒付评估费用或者要求更换评估机构相威胁,使得评估机构在最终出评估报告时不得不屈服企业的要求。

(三)贷款机构业务员的原因。贷款机构业务员受业绩要求和考核压力,在评估过程中一般会配合企业要求评估机构出具符合贷款机构条件的评估报告,因为业务员有权在符合贷款机构要求的评估机构中选择,所以在业务合作上受制于业务员的评估机构一般只能听取业务员的要求。

三、解决对策

设备抵押评估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及原因既有长期评估中积累的,但更多是制度设计和监管漏洞所导致,只有完善必要的制约措施,存在的问题才能被一一克服。

(一)强化对设备抵押评估的监管。只有通过有效的监管措施才能在源头上堵住这些漏洞:

第一,建立对设备抵押评估报告定期检查制度。由于目前评估协会一般只设置到省级,即使对每个评估机构一年只抽查一到两份报告,对全省来讲检查工作量也非常巨大。因此,可以通过不同评估机构之间的匿名检查来增加检查数量,先由省评估协会对各评估机构随机抽查一到两份报告,再通过随机分配给其他评估机构进行检查,这样既能减轻评估协会的工作量,又能通过评估机构之间的互查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二,和贷款机构合作建立飞行检查制度。当有评估业务时,确定好评估人员去现场勘察的时间,直接和贷款机构的审查人员一起到现场,对评估人员在现场勘察、产权资料的收集、设备状况的了解等进行监督,以促使评估人员在评估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现场必须认真勘察和收集好相关资料。

(二)报告及工作底稿电子存档。评估报告及工作底稿一般都是存放在评估机构,评估协会要抽查时非常不方便,应逐步建立评估报告及工作底稿的电子存档制度。

第一,建立报告及工作底稿上传系统。建立要求评估机构在评估报告完成后的规定时间内通过系统上传评估报告及工作底稿,省评估协会的检查人员通过系统可以随时抽查各评估机构的报告及工作底稿,由此建立动态检查机制,而不是目前几年才会轮到一次检查,让那些有侥幸心理的人打消在做评估报告时糊弄差事的想法而必须认真对待。

第二,开放系统。如果评估报告上传系统建成后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只有特定的人才可以查看的话,那么该系统建设的意义将会大打折扣。系统建成后应该允许所有的评估师可以进入系统查看报告,这样一是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二是让更多的人查看报告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这对所有做评估报告的人来讲也是一种压力,可以督促大家更加认真地把报告做好。

(三)对评估主体实行严格的处罚措施。设备抵押评估中存在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评估机构及人员在评估作业时对规则的不尊重,只有加大处罚力度才能让所有评估主体在做评估时小心谨慎。

第一,对违反评估法及准则的人员严肃处理。2016年12月开始实施的资产评估法对有效规范评估行为起到重要作用,使在评估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时各项评估准则也对评估行为提供了具体操作依据。在此背景下仍旧不守法律、准则的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就必须严肃处理,这样才能有效约束整个评估行业的风气,使评估行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第二,建立评估机构及人员退出机制。为了保证整个评估行业的活力,实现优胜劣汰,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评估协会应建立正常的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退出机制。对于屡屡违反评估法及准则的机构和人员,在加强教育的同时严格按照规定逐步加大处罚力度直至退出评估行业,并在规定的年限内禁止再入。

(四)强化业务技能培训。在设备抵押评估中有些问题完全是评估人员工作马虎或业务技能不熟造成的,比如不仔细核对设备铭牌,对设备现行状况不做任何询问等,因此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才能更好地提升评估质量。

第一,完善培训C制。虽然目前评估人员每年都要参加培训,但随着一年一年培训的进行,走过场也逐渐被大家认可和接受。在培训时虽然也有考核,但整体比较宽松,对评估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基本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在培训时一是压缩每次培训的人员数量,动辄一两百人的培训是很难有效果的;二是在培训过程中应避免简单的说教,应更多地让培训老师与学生互动,既要让老师讲,更要让学生问,尤其是在评估中遇到困惑的地方应拿出来讨论,只有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

第二,评估人员的交流。由于不同评估机构在规模、执业水平、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促进整体评估水平的提升,可以通过不同评估机构人员的交流来实现,尤其是一些执业水平较低的机构通过委派评估人员交流学习,可以快速提高自身的职业水准。

(五)评估业务选择的独立性。在设备抵押评估业务执行过程中受企业方的制约,当其提出不合理要求又难以拒绝时,提高评估质量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提高评估业务选择的独立性就成为必然。

第一,建立合格的评估机构数据库。作为贷款机构应根据自身对评估质量的要求建立合格的评估机构评价体系,对符合要求的评估机构纳入数据库作为设备抵押评估的备选。

第二,随机确定评估机构。在有企业需要设备抵押评估时,直接从数据库的评估机构中随机选取,避免人为操作导致评估业务受制于企业而使得在具体业务执行时开展不顺利。

第三,评估费用由贷款机构收取。在执行设备抵押评估业务时评估机构受制于企业方的主要因素就在于评估费用,企业往往会拿评估费用去要挟评估机构必须按其要求出具评估报告。因此在评估费用的收取上,可以有贷款机构收取再转交给评估机构,使评估机构在开展业务时能更加独立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安娜.浅谈资产评估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6.6.

[2]许子琳.对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现状的思考[J].新课程,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