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建议范文

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建议精选(九篇)

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建议

第1篇: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建议范文

    电子会议系统是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共享、信息交换、信息综合、信息存储等多种设备功能的有机组合,是一种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和网络管理技术,将各个独立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得到充分共享,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集成管理系统。电子会议系统因构建的主体产品不同,实现的主要功能不同,具体有多种称谓,如多媒体会议系统、音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但实际应用中也常常相互融合。多媒体会议系统重点强调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多种媒体的信息共享,即能够在大屏幕投影显示计算机的图文信息和录像资料、需要展示的书籍、图纸、胶片、实物等,通过会议扩音传播语音信息,突出图像和声音的集成使用。一般由显示系统、扩声系统、信号源、信号传输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音频会议系统将会场中所有话筒之间用专用线串联起来,最后接到主机,俗称手拉手会议系统。可以方便地选择带有不同功能模块的单元话筒,以达到诸如表决、话筒管理、同声传译等各种功能。因为其手拉手式的连接,可自由变换话筒的数量,升级方便。系统能保证每个人发言很方便,同时又便于会议管理,是当今很多企事业单位会议室标准配置的组成方案。视频会议系统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使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在虚拟空间[1]中共聚一处,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的会议模式,是支持远距离相互间进行实时信息交流与共享、开展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具备真实和直观的特点,对于远程教学、项目汇报、会议讨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型视频会议系统在政府、军事、商贸、医疗等部门已有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信息中55%依赖于视觉效果,38%依赖于说话者的语音,只有7%依赖于内容。由此可见,同时兼备多种信息传递手段的电子会议系统,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加速企业运作、缩短决策过程、提高竞争力,已经是众多企、事业单位的当务之急。

    2、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改革

    就全国范围而言,电子商务的专业定位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由于举办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背景和师资来源差异较大,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有很大不同。但大体可分为两大发展方向:一是以网上商贸服务为特征的狭义电子商务(EC)方向,以网页制作、网络数据库和互联信息传输为核心技术,就业指向为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主管和网站运营服务人员,信息工程学院、工学院等设立的电子商务专业基本定位于EC;二是以商务电子化为特征的广义电子商务(EB)方向,含流程重组、网络营销、电子商务项目策划与运作等核心技术,就业指向为企事业单位的供应链管理、网络营销和现代商务管理人员,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设立的电子商务专业基本定位于EB。2004年以来,电子商务市场异常活跃,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日趋旺盛。但是,全国大部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和就业状况却不尽人意。为此,2008年,由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南京商友咨询商务电子化研究院联合组建了一个课题组,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调查研究,试图探明其原因,寻找应对策略。此项研究给出的建议是:在经济管理类院系设立的电子商务专业,可向现代商务管理方向发展,应以“现代商务管理”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为主,为此应进行适当的课程改革来落实这一专业定位的调整。此建议得到了部分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积极响应。根据这项研究,一些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将开设《现代商务设备管理》课程,东南大学出版社也已正式出版本课程教材,而电子会议系统,已经正式编入教材的内容。

    3、相关课程建设

    如上所述,把电子会议系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现代商务设备管理》的课程教学计划中,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条件,尤其是教材建设,现已经出版。但作为课程建设,仅有教材还是不够的,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加强。一是要建立课程实训条件。可以在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综合实训室内,增加必要的设备,使之具备电子会议实训室的功能。电子会议实训室应具有实用功能,学校可以直接利用此实训室召开视频会议,如此不仅可以节约投资,而且使得学生的实训环境更具有实战背景,能收到更好的实训效果。二是要培养师资力量。要鼓励教师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教师要精通设备实用技巧,能发现解决设备选购、安装、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本课程的教师,最好能兼任学校办公室设备管理工作,如此不仅可以使学校行政管理队伍更加精干,而且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第2篇: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建议范文

从国内现阶段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分析来看,已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高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综合类大学,这类院校侧重于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电子商务支持环境、电子商务的综合解决方案等技术,比较关注电子商务技术层面的知识领域和应用领域;另一类是财经类院校,这类院校侧重于电子贸易活动的流程与贸易活动过程,电子商务营销策略和电子商务运行环境的培植,比较关注电子商务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流与物流在贸易活动中的综合管理和效益分析。两类院校在电子商务课程建设和教学上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和研究,取得了许多教学研究成果。给目前准备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的普通类高校和一些中等专业学校提供了许多成功和借鉴的经验。作者认为,除了将上述好的成功经验、教学广泛和教学特色进行整合之外,教学工作的重点应落实在电子商务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验等教学环节上;教学研究对象应包括:电子商务课程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如何将信息学、市场营销学等内容补充到电子商务课程中,研究电子商务对经济类相关专业和相关课程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研究网络技术、信息学、市场营销学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等课题。为此,笔者提出现阶段高校电子商务教学和科研的重点应以“电子商务”课程基础框架结构,在教学内容、案例分析、教学实践等环节上进行教学实践,并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2建立电子商务课程框架体系

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结构应体现“发展”和“应用”,具体来讲应体现以下特点:

2.1教学中突出电子商务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等集成技术之上的一种贸易活动

它将分散在各地的异种计算机通过Internet连接在一起,实现了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将现代贸易方式推向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中这一特点。教学中要特别体现电子商务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从而要求起主导地位的人应具备更高的知识结构和电子商务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要体现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获得数据、数据处理以及自动捕获数据;涉及电子化市场研究、电子目录、网站管理、自动化合同、安全电子交易、分布式贸易处理、订单完成、消费者满意度、数据合成及分析等;教学中要体现电子商务所包含的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运输、服务、组建虚拟企业、公司和贸易伙伴可以共同拥有和运营共享的各种贸易方式等。

2.2教学中突出电子商务对商品营销方式的拓展与延伸知识点

在电子商务中,商品种类由原有的物理商品扩展到生产要素、劳动力技术、资本、信息等有形和无形商品,这些有形或无形的商品都能在网络上交易,商品营销的方式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强调电子商务将网络信息社会中的企业、消费者、政府等市场的各个主体有机地组织在在一起,将生产和市场、市场和消费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全球商务活动一体化;将商品交易方式延伸到社会中的每一个细胞中,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大市场,最大限度地实现需求、生产、交换的透明化、一体化,形成了了现代贸易活动为中心的社会再生产和新秩序等特点。

2.3教学中突出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还很不平衡,还有许多未解决的问题

授课教师要更多地研究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动态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研究电子商务安全解决方案和完整模型与体系结构,研究电子商务技术层面和管理应用层面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如何解决目前一些电子商务系统封闭并使用独有的技术,仅支持一些特定的协议和机制;虽在方案中采用公钥密码,但多方安全受到的关注远远不够,没有建立一种解决争议的决策程序;客户的匿名权隐私尚未得到充分的考虑;大多数系统都将销售商服务端与消费者客户端设为主从关系,这种非对称关系限制了在这些系统中执行复杂的协议等等问题。

2.4教学中突出教学目标定位问题

在向学生讲授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应用技术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关注管理学、组织学、市场营销学、信息学等内容,在电子商务发展与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和理论描述;重视电子商务概念、规律、原理、方法基础知识的理论描述,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讨论,模拟操作、课后作业等,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电子商务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了解电子商务涉及的诸多技术,熟悉电子商务与其它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调整教学大纲、案例分析、教学实践等内容,根据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确立电子商务体系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使教学、科研、案例、实践等环节目标明确。

3电子商务教学的几点改进建议

3.1电子商务教学应采取跨学科、综合集成、面向对象的多元化教学方式

教师在电子商务教学活动中,以创新为基点,坚决摆脱传统的“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此,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灌输与引导、讲授与讨论、教材与实验的关系。一方面要增加课程的知识量和知识点,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的交叉应用,如课堂讨论、网上论坛、分析报告、专题讨论等;另一方面要探索电子商务的其它教学形式,如设计电子商务网站,广告、网上营销等。总之,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创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3.2提高电子商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在教学中依靠校园网络平台,加大教学中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和多媒体新技术的比重,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授课前将制作好的课程参考资料或案例分析、课堂上使用教学课件、课后的作业题等相关信息放到校园网上,让学生随时、随地、互动、交互式地学习。

3.3加快建设电子商务教学的专业虚拟实验室

特别是电子商务虚拟教学系统的使用,将真实的应用环境搬到教室或实验室中。这种虚拟的教学环境可以消除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视角对立,对实现师生互动教学,开展网上讨论,提高教学效果十分必要。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电子商务教学的虚拟教学环境,教师很难营造和模拟真实的电子商务环境。

3.4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为他们担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服务质量。如组织定期教学座谈,倾听学生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学生参加调研、社会实践、各类讲座和报告。

3.5鼓励教师编写数字化的电子商务教学案例、实践指导书

因为,教学案例和实验指导书是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一是教师缺乏电子商务案例教学的经验,二是缺乏电子商务的实际教学案例。为了推动教师编写数字化的教材、案例、实习指导书,学校应资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收集和撰写案例,并将正式出版的教学案例和实习指导书视为同等教材或科研成果。

3.6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教学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信息化,电子商务建设与理论研究的内容也必将发生新的变化。因此,要不断创新,增加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对电子商务伦理和道德、电子商务法律等问题的研究,成立专门研究机构,组织教师开展电子商务综合解决方案、完整模型、体系结构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3.7处理好电子商务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之间的教学关系

电子商务是全新的专业应用课程。教学时应把握好各个层次的量和度,既要面宽,又要有相应的理论基本作支撑。在这方面,各校仍然可以保留自己的课程体系结构和特色,在基本达标(公认的教学内容)前提下,根据自身优势,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

3.8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电子商务的教师主要来自于计算机、工商管理、法学、贸易经济等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对自己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但是,在电子商务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改进教学经验不足的有效方式是鼓励教师通过承担课题或加入到企业的电子商务建设、管理、运营中,以便快速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周仪.电子商务法律及案例[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2杨坚争.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第3篇: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专业课程设置 实践教学

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从而推动了各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由于电子商务是多学科的交叉,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供应链管理等诸多学科,同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内容随着电子商务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些都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有不同的理论和实践要求,本文着重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探讨目前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1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特点和难点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法律等相关学科的内容于一体,知识涉及面广,强调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特点和难点:

1.1 应用领域较广,技术发展迅速,对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要求较高

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和应用发展迅速,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要求更快的更新教学内容。

1.2 基础理论涉及面大,涵盖理、工和管等学科,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电子商务专业通常是开设在管理学科中,课程大纲中数学的比重小于工科的学生,专业基础课中有很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课程,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课程相对较少而且课时量有限,使得很多管理类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进行软件设计和互联网应用时,感觉技术能力不足。

1.3 电子商务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有大量的实践学习机会

无论是在网络技术应用方面,还是商务活动方面电子商务教学都需要给学生大量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了解网站建设中的问题、电子支付安全保证方式、电子商务虚拟活动如何与物流相对接等,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发现理论教学中知识的不足。

2 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从教方面来看,主要涉及教师、课程设置、试验或实践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2.1 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影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许多教师都不是这个专业毕业,有些是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老师,有些是管理专业的老师。由于横跨了管、工两个学科,造成一方面工科的老师在讲信息技术的时候只能从纯理论的角度讲解,而不能从如何应用该技术的角度讲授,教学内容显得枯燥、难懂;另一方面管理类的老师只是能讲授一些商务、管理方面概念,不能将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商务、管理活动以及信息技术新的发展方向等知识讲授给学生。这两方面的老师都不能从电子商务专业整体的、系统的高度传授知识。

2.2 课程设置涵盖工、管、经等学科,重点不突出且深度不够从课程设置情况看,电子商务作为新兴学科,既有电子通信专业的微机原理、网页制作、c++等课程,也有经管类的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课程,还有诸如网上支付与安全、网络营销等技术与管理交叉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看覆盖了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要求,但课时安排较少,很多技术课程仅仅介绍了一些概念,学生很难理解并且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如网上支付与安全,要求学生要有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基础、网络安全技术基础和电子支付技术基础,但管理类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当老师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许多学生只能知道一些概念,对于支付技术和安全技术则很难掌握。

2.3 试验或实践条件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理论和实践脱离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电子通信技术提升商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许多技术都需要通过试验和实践才能掌握,仅仅理论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明白,但目前许多与教学配套的软件很少,许多技术已经应用到实践中,但却没有人开发相应的教学软件,而且许多电子商务类的公司受规模和条件的限制也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

3 改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建议

3.1 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

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首先要复合型的教师队伍,师资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一方面,加强师资培训,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进修等;另一方面,促使专业教师参与电子商务实践工作,如与企业合作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等,使教师能够在理论和实践中获得提高。

3.2 教与学方面的建议

从教与学的关系上看,教应该占主导的地位,要改善电子商务教学效果,老师应该起到主要的作用,通过各个阶段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该专业的发展趋势。

3.3 在课程设置方面,尽可能设置宽泛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选择课程

由于电子商务涉及面广,包含工、理、管等学科,在大学期间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不太现实。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应尽可能有宽泛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选择。

3.4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增加与电子商务公司的交流

与开展电子商务的公司合作,一方面请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人士来校为学生介绍他们开展电子商务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让学生到电子商务公司进行实习活动,了解电子商务最新的发展动态以及自己知识和技能的欠缺之处。

4 结论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应通过加强教师的指导、根据学生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课程设置等措施,提高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信息安全 能力 教学方法 突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58

E-commerce Security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Enhancing Core Competencie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TANG Dequan

(IT (network monitoring) Department, Hu'nan Police Academy, Changsha, Hu'nan 410138)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 complex, forward-looking and innovative type of ability,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teaching methods, and start fro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proposed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 e-commerce security teaching methods. This method focuses on the basic skill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fessionals encountered during training, curriculum design and classroom practice three outstanding issues, the teaching method has achieved outstanding result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great promotional value.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 capacity; teaching methods; outstanding issues

0 引言

目前,电子商务在现代服务业和社会发展领域处于重要地位,而在电子商务体系,安全问题是我们所需考虑的首要条件,因此培养具有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的人才显得至关重要。怎样建立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应用环境才能保护信息安全,是目前电子商务安全研究的热门话题。①目前企业急需各类跨学科、具有实践经验、全面掌握电子商务安全专业技术人才。

电子商务安全课程是目前新出来综合性课程,综合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的一门课程,是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②电子商务安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课堂理论,学生对课堂知识感到抽象枯燥,教学目标很难达到、收效甚微,而且学生对目前电子商务安全课程方法、技术没有完全理解,实践操作不够理想。每次课堂上有实践操作的相关演示,但是到实际上机操作时候不能实际操作或没有达到实验目标。③因此,电子商务安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亟需改革,有必要将理论主导教学的教育方式改变成适合电子商务安全课程未来建设的新模式,本文提出基于信息安全核心能力背景下电子商务安全课程教学方法。

1 基于信息安全的电子商务安全课程内容

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安全需求主要包括完整性、保密性、一致性、真实性和不可否认性。在电子商务实际应用中主要包括如何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及个人信息的泄露等问题。电子商务系统必须基于信息安全基础上并达到电子商务安全的要求的网络商务系统。必须有计算机网络安全,才能保证电子商务最低层的信息服务,计算机网络层是用户将信息传输到上层的基础及用户与计算机网络接入的基本交互式服务手段。网络服务层必须有相关安全机制,如:入侵检测、安全扫描、防火墙等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另外,为了在应用层电子商务系统使用安全,必须利用网络加密技术和数字认证技术和电子商务安全协议,即构建安全的电子交易数据体系结构。其中,电子商务安全协议是加密技术和安全认证的综合运用和完善。

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指标,用户对所信赖的电子商务安全肯定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在人才培养是就需考虑建立一个完善的基于信息安全核心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个电子商务安全知识体系,在考虑如何达到课程目标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满足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的实际需求。④在信息安全基础上电子商务的安全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服务层、技术加密层、身份认证技术层、电子商务安全层、安全应用层。其中,上层主要以下层为基础的服务,同时下层为上层提供技术支持,整个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整体,并且在不同的信息安全技术控制下实现电子商务的安全模式。

2 电子商务安全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电子商务安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的知识缺乏主动理解和接受,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高。因此要对现有以教学大纲为主要目标的方法进行改革,能让学生融会贯通理论知识,主动思考问题,具有理解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⑤本文提出电子商务安全课程在课堂讲授的进行:教师准备阶段,学生准备阶段,小组讨论阶段、集中讨论阶段和总结阶段。主要目的是使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大的自我发挥空间。在教学法的五个阶段中,教师准备阶段和学生预备阶段是教学法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教师准备阶段:教师准备是教学的第一环节,也是为明确教学目而准备,是有序进行教学组织与设计的基础。明确教学目标后,就应选择合适教学背景,教学背景应且具有高启发性素材,并且满足教学目标切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对选择的教学案例或素材还需要对及进行典型化处理,最后准备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介绍学生学习相关资料,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准备阶段 图2 学生预备阶段

学生预备阶段:课前让学生阅读典型化处理相关学习资料,老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让学生课前主动准备课堂讲授知识的信息,对老师提出的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法,学生预备阶段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图3 小组讨论阶段 图4 课堂展示阶段

小组讨论阶段:首先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为3到5人小组,然后在小组范围内自行组织讨论,再确定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最后形成小组在课堂上展示方案,小组讨论阶段的流程如图3所示。课堂展示阶段:在时间控制在半个课时以内前提条件下各小组派代表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对解决方法进行互动式提问和回答,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课堂展示流程如图4所示。老师总结阶段:老师总结出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针对重点问题组织大家集中讨论,并提出引导性建议扩展深化学生对有疑虑问题的理解。

3 电子商务安全课程实践

传统的电子商务安全课程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对实践操作课程和技能的要求不高,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在现行教育模式中,用人单位也很难选择到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⑥为此,本课题对信息安全专业开设的电子商务安全课程特点及开发合适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如何建立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发以学生就业为宗旨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电子商务安全课程特点,将信息安全未来发展的创新技术运用到电子商务安全教学方法中,建立较为全面的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的创新环境和教学模式。另外,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是让学生对电子商务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理论和实践联系建立一个全面的知识结构。通过实践环节设置,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安全加密技术及使用技能;了解电子商务邮件和数字签名的联系及作用;熟练掌握电子商务安全协议的设置;掌握PKI的应用及数字证书的申请、安装和使用流程;熟悉基本的电子支付工具的使用。本课程的为实现实践培养目标对实验教学进行合理的安排,具体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电子商务安全实验项目一览表

4 结论

本文充分考虑了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电子商务安全教学内容。以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实训、练习等关键环节。以理论为引导,重点针对“怎么解决问题”为目标,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能够具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商务安全的相关知识涉及信息加密/解密、认证技术、网络安全协议、防火墙的构建、黑客病毒的防治等范围相当广泛的问题,需要我们构建一个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结构。

基金项目:湖南警察学院2014年度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警院教(2014)9号);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警察信息素质教育理念及实战能力培养研究XJK013CXX012)

注释

① 朱建明,李洋.《电子商务安全》课程建设的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2(9):239-240.

② 王志伟.关于信息安全专业《电子商务安全》课程的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0):193-194.

③ 王伟军,甘春梅,刘羹,段钊.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4).

④ 唐德权.电子商务安全(第1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2.

第5篇: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与实训;师资培训

自2001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正式批准浙江大学等13所院校首批试办电子商务专业以来,我国高校的电子商务教育已经跨入了第6个年头,首批试办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已经有了第一批毕业生。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5所高校和近700所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在读学生已逾10万人。而据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中国)研发中心的统计,到2004年6月15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20%,远低于普通高校毕业生84%的就业率。通过对电子商务市场的调研不难发现,许多企业大量需求的仍然是电子计算机专业为主的人才。笔者认为这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程度不高有很大关系,目前许多中小企业还处于建立内部信息系统的初级阶段,因此对于电子商务的认知度并不高,而正是这类原因也使得不少院校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应用电子商务的技术,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中过于重视技术类课程而忽略了商务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形势如果得不到扭转,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笔者将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的困惑归结为以下几点:

当前认为“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技术 商务”的观点还是有广泛的市场,许多学校也将这种认识带入学科建设方面,这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开设上力求面面俱到,以至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和实习环节,许多学校还只是停留在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方面,没有真正实现产业与教学研究的结合,学校教育体制和产业发展相互脱节情况较为严重;电子商务师资培养难以适应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对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与评判体系;电子商务人才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方面相比不具有独特性,在竞争中往往也难以获得优势。

迄今为止,电子商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概念。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电子商业示范法》中对于电子商业未进行定义,但它对电子商业的手段和内涵方面是有明确的界定的。其所称的“电子方法”不仅包括较为先进的通信技术的采用,如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也包括一般的通信技术,如电传、传真等。更考虑到必须顾及未来技术的发展,任何通信技术都不应排除在《电子商业示范法》范围之外。对于电子商业中的“商业”则作了广义的界定,包括商业性质的各种交易,如货物和服务贸易;分销和;租赁;工程建设、咨询、设计;许可贸易;投资;融资;银行业务;保险;开发协议与特许;合营或其他形式的工业或商业合作,空中、海上、铁路或公路的客、货运输等,而且不限于上述事项的各种商业性质的关系。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就其性质和应用的领域来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对不能单纯理解为“电子”加“商务”,或者“电子网络”与“商务”概念的简单叠加。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忽略了培养内容的具体化,因此一些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只是简单地将网络技术课程与商务类课程进行组合,或者是侧重于讲授技术类课程,附带讲一些商务类课程,这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等专业大量教学内容重合,造成的结果势必是电子商务专业所需开设的课程过于庞杂,过于注重技术本身,淡化了电子商务的本质和核心是商务本身。从电子商务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技术的发展提供的是电子商务的手段,而商务活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是电子商务的灵魂所在。实际上,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传统商务更多地借助了传统的信息技术,而电子商务是现代网络技术下的产物,其本质与传统商务并无太大的差别。另一方面,互联网经济泡沫的快速破灭,加速了电子商务网站的重组与整合,有利于电子商务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和运营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已经产生了大量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例如美国的Ebay和中国的Alibaba公司,这进一步降低了电子商务的技术应用难度,使得从事传统商务的中小型企业也有了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同时也标志着电子商务专业化分工体系已经开始出现。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服务商的出现可能将电子商务应用推向新的高度。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成熟,电子商务技术不断完善,企业的下一步目标将不再是把大量资源投入网站建设和维护等领域,而极有可能转向商务应用方面,因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重新考虑。

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的课程设置的统一性、权威性与教材编写的规范性一直受到各院校及教师的普遍关注。在2001年5月召开的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会议上,各院校代表重点讨论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2002年4月的首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联席会议上,经过讨论、磋商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提出电子商务专业的10门专业必修课程,并指出各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地选择6门主干课程。同时,还选出电子商务专业综合、计算机、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5个方面的课程建设负责人及电子商务专业9类必修课程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及成员。

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学科建设刚刚起步,与其他学科相比,远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指导实践的经验。从电子商务目前的发展前景来看,电子商务的未来并不限于特定的模式之中,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直都是实践先于理论。笔者认为当前电子商务教育的局限正是在于一直想寻求一个涵盖电子商务各种理论的学科体系,殊不知,网络技术的创新是无限的,而将技术与商务相结合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精确的判断力、较为广博的知识体系,只有将技术与现实商务领域的广泛需求相结合才能产生出较好的效应。因而笔者建议高校在今后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到电子商务市场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应当重视开放式课程模块的设计,适当降低技术类课程的难度,重点应放在网络条件下商务应用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多开设将技术与商务紧密结合的课程,如企业供应链的管理、ERP的开发与运用、网络营销等。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引进“体验式”学习理念,学生可以在通过理论教学和模拟实验室操作后,自己在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如EBay、淘宝网等)上直接参与经营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各交易环节掌握电子商务的各个流程,如网上商店的开办、询盘、发盘、成交、支付和身份认证等各项内容,以此深化理论知识,并且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探讨完善电子商务的交易环节和提出创新的方案。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大部分院校都将大量资源、精力投入模拟实验室建设之中,主要利用一些软件公司已经开发成熟的课件模拟整个电子商务运作的流程,但应用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课件产品开发至今已经经历了较长时间,与日益革新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不相适应,对于电子商务教学所起的辅助作用有限;另一方面,许多课件本身提供的功能有限,并不能真正模拟现实中诸如产品需求市场变化,针对顾客消费群体的不同消费倾向调整营销策略等较为复杂的电子商务活动。因而笔者设想应当利用当前已经普及化的网络技术,开展“互动式”模拟实验,可以先利用学校校园网建立电子商务模拟交易平台,当然这需要对信用认证、安全保密、网上支付等环节的技术手段进行完善,这方面可以参照一些成型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做法,开展第三方认证,网上支付可以借助网上银行业务进行,关键是鼓励学生多参与实务,提高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在毕业实习方面,许多高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就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实习方式,除了传统的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和学校组织集中实习以外,还采用了由教师或研究生负责一些电子商务项目的开发,本科毕业生进入项目组实习的新形式。

在师资建设方面,目前主要方式是引进高层次人才或对现有师资进行专门培训,如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师资的转型。而问题在于,国内电子商务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才开始不久,相当一部分优秀毕业生大都选择了各类企事业单位,可供给高校的人才数量有限。此外,现有师资转型往往也会产生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上的弊端,例如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往往侧重于电子商务技术,而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往往只注重商务知识的教授。因此,如何将二者融合还需进一步探索。笔者认为,对现有师资开展专项培训还需深入,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应当放开手脚,让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和空余时间进入企业开展市场调研、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甚至参与电子商务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过程,才有助于整个师资队伍的优化。此外,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可以进一步拓宽,除学历教育之外,还可以在成人教育、专项培训方面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借助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的实际运作经验实现校企双赢。在2005年10月举行的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实践与就业论坛上,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提出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其新近成立的阿里学院将与高校共同开发合作项目,给校企合作展示了较好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篇: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建议范文

大学的课程体系不断发生变化,但始终都围绕着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核心理念,致力于提高人才的质量水平[1-2]。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相关研究发现移动电子商务有着较高的行业需求,其改变了传统电子商务经营方式,提出新的岗位需求与职业技能[3-4]。我们结合岗位调查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R邓刂逝嘌?和能力培养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同时针对课程规划进行调整[5],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能力评价几方面进行调整,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及实现培养目标。

1 移动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研究

本次研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随后采用实践检验的方式对移动电子商务课程进行规划,具体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1.1 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由两部分组成:文献研究,通过分析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研究文献,了解我国行业研究现状;社会调查,对电子商务相关企业进行岗位调研,了解岗位需求情况。

1.1.1 电子商务行业研究可视化分析

通过收集和汇总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研究相关文献,发现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研究现状与电子商务的应用[6]、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对策研究联系密切[7]。对电子商务应用的相关研究发现移动电子商务是移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解决电子商务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8-9];同时,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同物流创新有较高联系,并且物流创新同跨境电子商务与商务对策研究联系密切[10-11]。因此,在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商务决策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在此基础上也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对电子商务专业来说,移动电子商务将是电子商务的重点。

1.1.2 电子商务行业岗位需求分析

对大连市周边企业进行岗位调研,通过调查发现移动电子商务岗位有设计开发类岗位和策划运营类岗位。设计开发岗位要求掌握Web前端开发技术、交互设计技术等,策划运营类岗位需要掌握产品策划、运营数据分析、网络编辑等,由此可见移动电子商务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应该掌握必要的技术能力。

1.1.3 移动电子商务课程目标

学生需要理解移动商务与应用领域的结合创新趋势,并通过分析学习资料理解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此外还应掌握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见表1。

1.2 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由可行性分析、课时安排、教材选取、授课方式、考核方式6部分组成[12-14],教师可按照该流程对移动电子商务课程进行设计。

1.2.1 可行性分析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够实现能力培养。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修课程统计,发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网页设计、营销管理等相关能力以及学习移动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对教学环境进行可行性分析发现,学校提供实验室能够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成立移动电子商务教研团队,为该门课程教学提供了较好的师资。从以上3方面来看,具备了教学的可行性,能够开展课程。

1.2.2 教材选取

进行文献检索共得出中文核心文献1.2万,其中移动电子商务图书25种。组织专职教师A、B、C进行教学研讨,最后得出文献[15-18]4本教材;组织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进行二次评审,按照教学目标与本校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参考教材,确定教材为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此外,我们经过多次研讨得出移动电子商务时间能动性较强,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

1.2.3 课时安排

为考查学生实际应用情况,需要安排学生活动实践,在学时分配上采用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相结合的方式。本次实践由一个完整的移动商务策划贯穿整个学期,具体的学时安排见表2。

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可将该门课程分为移动商务概述、移动商务技术基础、移动商务价值链模式、移动商务安全、移动商务支付、云计算、移动商务信息服务、移动娱乐、移动学习、移动商务应用10部分。具体课时安排与重难点分布见表3。

1.3 专家访谈

1.3.1 专家选择

本次专家访谈采用校内与校外结合方式进行,由于环境限制选取本校教师5名、校外教师3名,教师具体情况如下:副教授,数据分析团队成员;副教授,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团队成员;副教授,网站策划与运营团队成员;副教授,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专业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专业教师;副教授,物流工程专业教师;副教授,供应链管理教师。

1.3.2 访谈提纲设计与实施

为了了解移动电子商务教材选取、教学内容设计、课时安排、理论与实践比例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6方面的设计[19], 可参考表2与表3设计教材、教学内容题目、理论与实践安排题目,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闭卷考试、项目实践、大作业3种考核方式,选取讲授教学、实践教学两种教学方式,采用录音的方式记录。

1.3.3 访谈分析

1)学时安排与理论实践比。

每周2学时或者4学时,或者采用单双周上课的方式,故学时为32学时、48学时、64学时。大三上学期还开设移动平台建设、市场营销等课程,故选取32学时。学生在其他课程中也会有其他项目实践,应适当降低实践比例。移动电子商务类课程需要以理论为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对课程的设计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课程内容需以实时事件为依托。关于课程内容的访谈汇总见表4。将实践学时调为4学时,缩短实践学时的比例,将学生的项目实践更多放在课外。

3)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单一的理论教授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移动电子商务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平时考核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末考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主。平时成绩评定由学生考勤、课堂发言、三级项目、课堂作业4部分组成;终结性考核在题型上需要多元化,加入案例分析和模式设计的题目。教师可按照能力要求比例设计期末能力考核评定表,见表5。

2 移动电子商务教学效果分析

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及学习安排,教师制订教学大纲和教案设计,收集教学资料,编写教学进度安排,进行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为课程改革提供建议。

2.1 形成性考核分析

我们对学生平时成绩进行标准化处理与描述统计。在统计过程中没有出现该项为0 的学生,并且超过半数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结合能力考核标准得出的成绩统计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实践环节表现良好,3组实验超过半数的学生为B级,超过1/4的学生为A级。本次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设计较为合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课堂参与性;同时,采用应用项目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项目策划能力。

2.2 终结性考核分析

单项选择与填空题的频次变化情况较为相似,仅有1~2名学生的成绩为C。案例分析选项频次波动范围较小,策划设计类题目较案例分析类成绩较差,半数以上学生能够运用移动商务思维设计商务活动。论述类环节有15名学生能够达到B级以上成绩,有3名学生成绩为D,占整体的12.5%。

通过考核分析发现,学生掌握了部分移动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并且部分学生能够运用该理论分析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仅有少数学生能够运用移动电子商务进行策划,部分学生不能够运用移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商务活动。

2.3 回归分析

我们采用极大自然数估计的方式对各项考核成绩进行回归分析,采用线性建模的方式构建学生能力考核模型。统计发现本次建模的准确度为0.95,具有较高的模拟系数。

(1)课堂表现、实验1对整体影响程度较高,需要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也应提高对移动电子商务技术的学习,减小学生之间由技术带来的差异。

(2)考勤、三级项目、实验2与填空类项目回归系数较为接近,且系数值较低。学生上课情况良好,能够按时完成平时作业,故学生在该环节表现良好。

(3)在终结性能力考核项目中,各能力指标的回归系数较为相近,由此可见考核标准与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较为符合。本次终结性考核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题型的选择、内容的选取符合考试要求,既能够涵盖较多知识点,又能够保证考核的公平性。

(4)三级项目的预测系数与贡献度分别为0.39、0.308,可见本环节在整个考核中占据重要位置,与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但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均衡,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计划。

3 结论与建议

采用文献研究、专家研讨方式制定的教学计划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匹配,有效降低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工作量,此外经过多次论证研讨确定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时设计和动态式教学内容设计。结合教学效果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文献资源质量保证。在进行文献研究时,应确保文献质量与数量,尽可能多地收集文献资源,根据内容、主题等进行文献筛选,确保选取的文献与研究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2)多种研究方法?C合使用。使用文献研究得出的更多的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研究热点等,而课程所教内容更多的是教学管理方面的。

第7篇: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电子商务 对策和建议

当今社会信息万变,人才竞争激烈,如何在社会中定位,找到自身的坐标成了许多职业高中师生关注的问题。而在职高教育中,市场对职高学生各方面的要求是我们探索这片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1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没有电子将没有商务。我国在未来十年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为几百万人,电子商务正成为我国各类学校的教育热点。自2001年开始,各中等职业学校也纷纷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截至2011年底,各类学校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方向的学生数十万人。

2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现状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晚,但势头较强,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电子商务专业也就如雨后的春笋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出现。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由各校自行确定,多数中职学校现有课程设置基本是“会计+电脑”模式,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基础、会计法规、会计模拟、经济法、国际贸易、网页设计和网站制作等课程。电子商务专业没有一个清晰的专业教学目标,也没有任何实训课程,基本没有电子商务专业方面的核心课程。

由于一些学校急于较快、较多的培养该专业人才,不顾客观实际情况,纷纷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从而形成“三无”的现状,即无专业课教师、无实训场所、更无实习基地。

2.1 无专业课教师

从目前各校的专业课教师队伍统计分析,由于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绝大多数学校没有该专业毕业的教师,现任课教师多为相关专业或不相关专业半道出家,他们既缺乏理论基础,更缺乏实际操作,教学工作中他们不知其然,就更不知其所以然,有的连课本上的一些专业术语都不会读,又何谈理解呢?

2.2 无实训场所

许多学校什么专业都想办,但是一个专业也办不好。没有相应的实训场所,因为他们认为办教育业应该是“投入最小、产出最大”。教师仍然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填充教学模式,形成了在教室都似懂非懂,出了教室几乎不懂。这样的培养模式怎么可能把电子商务专业办成一个骨干专业、拳头专业呢?

2.3 无实习基地

学校为了节约支出费用,降低管理成本,很少给该专业的学生联系实习基地。学生从刚进学校到毕业,没有实训场所、没有实习基地、便一次进入工作岗位,缺少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缺少了步入社会前的磨合,很多学生极为不适应。所以他们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待岗、失业经常发生。

3 中职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学校可以分批把专业课教师送出去参加培训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引进来自于一线电子商务企业的操作人员或是具备电子商务师等资格的电商从业人员,实行“帮”“扶”“带”的方式,来帮助、扶持、带动我们自己的专业课教师,使他们快速成长起来。这些老师其中一部分必须懂得工业、商业、流通、外贸、消费领域等的商业贸易的模式,熟悉、掌握计算机技术,了解构建销售和服务的商务系统,懂得如何应用各种电商工具。只有这样一个综合体,才能与时俱进,确保电商教育与电商的实际发展同步,把握电商的最新发展动态,有利于造就一大批适应未来电子商务应用的人才。

3.2 明确培养目标、建立实训基地

通过市场调研,得出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分三类:战略型电子商务人才、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和实务操作型电子商务人才。根据中职生的年龄和经验水平,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突出实践性,让学生能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环境,能够熟练运作电子商务活动。因此,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第三类人才,即实务操作型电子商务人才。其次要想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中职学校必须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完善实训设施设备,改善教学环境,变实训车间为教室,改变过去以教材为本,以教室上课为主阵地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做到实现车间与教室合一,学徒与学生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

3.3 改革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需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岗位的传统教育模式,改单一基础理论教育为专业技能教育,变单一技能训练为综合技能训练,主要模式如下:

“校企合作,订单办学”模式:招生即招工,毕业后按“订单”推荐到联办企业就业。拓展校企深层次合作,为解决部分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问题,由企业与贫困学生签订合同,企方为贫困学生提供学费、生活费,毕业后,贫困生到企业工作三至五年,达到“双赢”目的。

顶岗实习模式:以企业为依托,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平台,推行“2+1”顶岗实习模式。

3.4 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

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来选择一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核心课程。

本人通过三个月在北京联合大学的学习和实践调查,了解到目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岗位群有两个,我们可以根据岗位要求来设置相应的核心课程,如下表:

综上,中职学校开设电商,既做到目标明确、模式新颖,又要使得课程设置与岗位对接,既要“易学”、“易会”,又要有针对性,以便提高学生上岗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一波.电子商务专业特色构建的措施浅析[J].价值工程, 2012(03).

[2]董莺.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研究[J].价值工程,2013(21).

[3]支侃买.电子商务专业师资与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问题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36).

第8篇: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建议范文

网络营销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也是电子商务的核心课程之一。如何培养能够被企业、被社会接纳的网络营销方面的人才是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现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践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弊端,笔者通过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网络营销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网络营销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引言

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电子商务重要环节之一的网络营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网络营销课程是电子商务的专业基础课,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网络营销的相关知识以及专业技能非常重要;对于学校,尤其是对从事电子商务教学工作的老师而言,研究如何培养合格的、能够被企业、被社会接纳的网络营销人才也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其任务是研究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巧,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和把握网络营销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规律和操作机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网络营销的理论知识,还要在企业的网络营销实务中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分析了网络营销课程的特点,探讨了网络营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改进的对策和建议。

2、网络营销的课程特点

(1)网络营销交叉性强。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目标进行的,以国际互联网为媒体,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网络营销涉及到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学科知识,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培养目标是希望学生既懂得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又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目前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实践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起重视。

(2)网络营销实践性强。实践性强是网络营销的基本特征之一,对网络营销基本原理、方法以及技巧的学习归根结底是为了在实践中应用。网络营销的一些工具及使用方法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有深刻的体会,否则单靠课堂的“纸上谈兵”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网络营销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高。作为电子商务的核心课程之一,网络营销的手段方法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网络营销的任课老师能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捕捉电子商务领域以及网络营销行业的新动态,跟上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不断把最前沿最新鲜的资讯传递给学生,以适应网络营销学科的发展变化。

3、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对于网络营销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重要。因此,实验教学环节必须引起重视。通过相应模拟软件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营销的实施方法和步骤,然而,很多高校网络营销的课程设置中,实验课的课时比重都偏少;有的高校虽然有实验室,但是实验室的设施并不健全,设备设施陈旧,模拟教学软件缺乏,达不到实验的要求。

(2)实践环节薄弱。通过网络营销模拟软件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营销的操作方法,但是这些模拟的软件系统因为没有真实的商业环境和企业参与,结果是将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固化,不适应网络营销动态的商业环境。因此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淘宝的免费平台开设网上店铺,通过实际的经营管理,从实践中摸索经验,或者真正到企业中去锻炼实习,把平时实验课上学到的技巧真正用到实处。

(3)考核方式单一。现行的对学生考核的方法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而平时成绩主要是依据出勤率、课上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评定;期末考试采取的是闭卷作答的形式,主要偏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这种考核体系无形中强化了理论知识的地位,弱化了实验实践所占比重,不利于激起学生们对实验、实践环节的重视,不利于网络营销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

4、网络营销教学改进的对策建议

(1)重视实验及实践环节的教学。首先要改进教学设备,优化实验室的设施,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营销实验教学环境。其次,增加实验课的课时。目前的网络营销教学普遍是重理论轻实验,实验课时少不能达到使学生充分利用模拟教学软件进行学习的目的。建议增加实验课时,最好能一次理论课,一次实验课,这样更利于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领悟能更加深刻。实践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给学生搭建一个实习实践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真实的网络营销环境中去。鼓励并指导学生在淘宝开设自己的店铺,在店铺推广、供应商的选择、商品交易过程等一系列的实战当中掌握网络营销的技巧。

(2)改革考核方式。现行的网络营销考核方式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学生的识记背诵能力得到了提高,而动手实践能力没有得到重视,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建议加大实验及实践考核所占的比重,把学生平时完成实验的情况、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以及网店经营情况、课外参赛情况等考虑进去,与期末考试一起共同作为对学生的考核标准。

(3)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知识的获取有最直接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一方面,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关注该领域发展的最前沿信息,跟上学科的发展变化步伐,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积极参加一些专业的教学培训及国内较高层次的教学经验交流会议,或者去企业挂职锻炼,充分与外界接触和交流,而不是“关起门来造车”。

5、结束语

网络营销课程的学习,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专业方向的形成以及今后就业方向的选择都有重要作用。由于网络营销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因而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探讨,这将激励我们不停地思考和探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要求的网络营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第9篇: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建议范文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国际贸易迎来了新一轮高峰。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有望达12万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商已然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电商专业人才,但是目前许多高校中的电商教育仅仅针对国内市场,忽略了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尤其缺乏对通晓一带一路所覆盖的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的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当下,高校迫切需要加大力度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智力支持和国际化人才支撑。

一、明确跨境电商人才的能力要求

跨境电商在网络平台上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客户进行商品交易,期间涉及不同的人文国情,必然导致跨境電商人才与传统的电商人才在素质、技能要求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从事跨境电商的人才应该具备国际化、多方位的职业素质和操作技能。

第一,跨境电商企业无论是自建交易平台,还是通过速卖通、Amazon、eBay等第三方平台从事跨境交易,都需要能够在平台上进行产品资料的编辑整理、图像制作、产品上架优化、提升搜索流量等一系列的电脑业务操作,因此跨境电商人才首先需要具备计算机、互联网、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第二,跨境电商交易双方所在国语言不同,网上平台运营、产品介绍、市场推广、订单处理等操作都需要良好的外语能力。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商务英语的运用能力,重点训练学生在交易平台上用英语进行产品描述、客户交流、订单处理、撰写社交媒体文章等实际外语运用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对英语等主要语种的教育投入较大,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通用语言投入不够。一带一路沿线所覆盖的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区涉及的官方语言多达40余种,非通用语言人才缺口大,远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贸易畅通的需要,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非通用外语的基本沟通能力,形成英语+X外语的语言能力,为跨境电商排除语言障碍,增加沟通主动权。

第三,跨境电商的本质是创品牌、促交易,因此跨境电商人才需要掌握电商类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商业流通、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跨境电商与国内电商不同,跨境电商人才还需要掌握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海关实务、外汇管理等一系列外贸实际操作技能。

第四,跨境电商交易双方所在国文化、教育、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大,必然要求市场营销策略与其市场现状相匹配,才能建立起为当地国消费者所接受的品牌形象,因此需要熟悉对象所在国习俗、文化、宗教信仰、政策、法律等知识,关注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了解当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把握当地政府经济政策走向等,对跨境电商人才在交易过程中能否顺利达成交易,解决交易纠纷,提升售后服务质量都至关重要。一带一路是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的两大通道,辐射面广,涵盖中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等众多国家,空间辽阔,地理、民族、文化、宗教、政治差异大,国情民意复杂,因此必须加大对人文知识的教育投入,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以国家一带一路构想为发展依托,跨境电商工作需要具备以国际人文知识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能力、外语能力、市场营销知识等复合技能型人才。

二、优化跨境电商专业的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以人才能力要求为主线来设置课程模块。跨境电商专业涵盖电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国际贸易专业、计算机专业、外语专业等多学科知识技能,对于专业人才培养,应以人才的国际化和专业化为培养重心,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打破现有学科的分类布局,建立整合语言、文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管理等知识的课程模块,具体如下:

第一,通识教育课程模块。通识教育课程强调基础与应用能力,重点加强计算机、英语、国际交流、艺术、文学等课程。为提高专业人才的英语运用能力,每个学期都应开设相关的英语课程,尤其是听说课程。相应增设非通用语言课程,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本语言沟通能力。自然科学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跨境电子商务礼仪、一带一路范畴内的商务文化比较以及跨境商务沟通等课程,则有必要纳入到必修课程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第二,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必修和选修)。学科基础课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跨境电子商务概论、国际贸易实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商业流通等课程。

第三,专业课程模块(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侧重于跨境电商的营销基础理论,包括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研、网络营销、营销策划、社交媒体营销、顾客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侧重于提高跨境电商的应用能力,设置的课程包括:品牌管理、网站推广、数据分析、跨境电商文案策划、电子商务项目分析与设计等。专业任选课程侧重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团队沟通协调能力,课程包括:电子政务、公关关系学、创业学、平面设计、美工基础等课程。

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时,需要相应增加国际案例,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的案例分析,间接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专业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学习,加深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现状的了解。

在上述三大基本课程模块上,安排ERP沙盘实训、市场营销综合模拟实训、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等集中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同时高校有必要在跨境电商专业课程中强化经济全球化相关理论的教学环节,尤其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三、师带徒产教融合模式

跨境电商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高,产教融合模式是提高人才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传统的产教融合虽然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操作,但是由于没有明确谁负责教谁,从哪些环节开始教,教导缺乏系统性,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少且杂,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达到企业的技能要求,导致产教融合效果不理想。师带徒产教融合模式是指让实习的大学生跟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一边实习一边学习技能。开展师带徒工作,能将作为师傅的老员工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方法、思路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给作为徒弟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提高实习积极性。同时,学生的特点是掌握着最新的理论知识,想法独特新颖有创意,通过开展师带徒工作对企业员工的理论知识的再提升和相關信息的获取也有很大帮助。

师带徒产教融合模式要注重实践操作的系统设计,哪些岗位如何轮岗,由哪些企业员工带队哪些学生均需落实清楚。同时,学校要安排相关教师跟班参加实践操作兼指导,辅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跟班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反省、总结岗位经验,提高理论结合实际的综合能力。所以,师带徒不但包含企业员工带领学生实践操作的师徒关系,也包括了学校跟班的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师徒关系的两层含义。

师带徒产教融合模式可以应用到创业实践中,企业员工、跟班的专业教师和学生成立专业团队,充分利用各种专业大赛活动,以赛促练,指导并协助优秀学生创业。通过参加校级、省级、部级甚至国际级等各级专业大赛,不仅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也为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机会。同时,学校可联合企业设立孵化资金池,为优秀的创业项目提供各种扶持政策,解决学生资金等问题。

学生的实习、创业等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专业教师、企业员工组成的师带徒的方式,确立责任,精准传授,通过师傅与徒弟的手把手教导,产与教紧密结合,产服务于教的产教融合模式,可以实现高校、企业、学生和社会的多赢局面。

四、打造柔性教学团队

教师素质决定教学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跨境电商经营需要大量的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教师,因此要从多渠道建设教师团队。一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教师培养机制,有规律地安排现有专职教师到企业锻炼,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学队伍。二是从企业引入有跨境电商实操经验的业界导师,来校传授学生岗位技能,参与学校的课程编制,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三是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全国以及国际性电商学术交流会议,掌握行业前沿资讯,鼓励教师承担或参与电商课题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四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院校的学术交流,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院校的访学制度,互派学者到对方院校访学进修等,提高教师队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贸易活动的认知。

建设高校的教学队伍时,要敢于打破现状,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分工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技能提高为目标,打造以学校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为核心,政府机关、行业协会等部门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柔性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