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控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数控机床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数控机床基础知识

第1篇:数控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数控机床

课程体系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当前社会需隶的数控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金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优化,构建了理论教学为引导,实验教学为补充,实训教学为提高的“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来改变师资队伍的结构.

1前言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里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加人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中国制造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这迫切需要既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机械产品的辅助设计,又能应用数控技术进行制造的人才,作为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适应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余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床课程的教学改革,这是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z数控人才的需求和知识结构

当前社会需求的数控人才主要有三种类型:,>0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z>0灰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3)“金领层,数控技术人才:具备井精通数控操作、数控工艺编程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绘合知识,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133229.COm这三种类型的数控人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也各不相同,“蓝领型.: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为墓础,掌握“数控机床原理及应用基础’和“数控加工编程技术’,掌握"cad/cam’软件.‘灰领型编程工艺员,:应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熟悉产品的三维设计,产品的加工工艺:“灰领型维修人员,:以机、电、光和液(气)控制技术为基础,掌握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的技术和技能。“金领型”: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全面地掌握数控设备的相关原理与技术,具备数控设备研制与开发能力,掌握网络技术,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3构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宽口径课程体系

根据“金属切削机床与数控机床.在系列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社会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和优化。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为引导,实验教学为补充,实训教学为提高的“教学一体化”模式.

(1)通用机床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通用机床部分,我们重点讲授车床、铣床和滚齿机的传动原理,传动系统的分析和主要结构.磨床和其它类型通用机床部分通过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自学然后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弄清磨床和其它类型通用机床与车床、铁床和滚齿机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别,进而熟悉通用机房的工艺范围,为制订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机床的维护,维修和产品的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z)数控机床突出实践性

在数控机床理论教学中不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重在其应用。简要地讲述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介绍数控机床主传动系统、进给传动系统典型结构及附件,着重讲述数控加工工艺设计,cnc车床及其车削中心、cnc铰铁床及其加工中心,cnc线切割机床的手工编程技术及其操作,采用多煤体或录像进行教学,最大限度的展示生产一线的环境,将数控机床图片、所使用的刀具图片,机床附件、加工过程等展示给学生,将抽象的枯燥的概念和技术要领用形象生动的过程模拟来表现,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对数控设备的检修、调试、故隆分析能力和数控加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保养与维修作为一个专题来学习,借助大盘现实案例教学来阐述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或采用现场教学等灵活的方式进行。

(3)课程设计,加强综合性

课程设计是理论教学中重要的一个实践性环节,其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概括和应用,是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一个综合评价,为了真正使同学们具备编制数控机床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具备选择工艺参数、编制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能力,具备操纵、调试和维护数控机床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利用一周时间先进行程序编制工作,然后上机操作,亲自进行程序的输入,调试、运行,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在模书墩作软件上加以验证,使实际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课程设计完成后要求每人上交一份总结报告,包含工艺过程分析(路线安排+程序原点+工装十切削用量)、数控程序清单及设计心得等内容。

(4)依托职业学校资源,加强实训教学

工科专业学生理应姓“工’,应面向工程,面向生产,面向经济建设实际,因此,所培养的人除了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应有的实践能力包括必要的操作技能,既生产技能与实验技能,这是工科专业学生所必需的工程素质。而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往往对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提出严格要求,受财力、人力等办学条件方面的限制,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数控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一般比高职数控专业相对要薄弱一些,我们充分利用职业学校资源进行实践教学.通过与安徽省蚌埠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合作,做到资源共享,开展实训教学。各训练项目按照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实施,通过考核评定成绩,实训教学结束时组织学生参与加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取得相应的课程成绩和学分。

第2篇:数控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1)公共课:公共课开设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社会综合素质能力,一般包括数学、英语、语文、法律与思想道德、计算机操作、体育等课程。

(2)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主要为专业课打基础,它是课程体系中的主体部分,课程设置可按课群方式进行,即由工程力学、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机械制造技术、检测技术、企业生产管理等七大系列课群组成。这七大系列课群的系统组成,有效拓宽了专业口径和专业基础,加强了课群内各门课程在内容上的衔接,有利于学生掌握机械与电气专业的基础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机在这两专业设计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体现了“以创新设计为核心,以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为龙头,以计算机辅助技术为主线,拓宽基础,强化实践”的总体思想。专业基础课一般可以在2-3个课群基础上进行设置,如我校目前专业基础课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检测技术基础、计算机基础等。

(3)专业课:指具有落实各项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具有很强的专业定向性,这部分课程必须以必要的专业基础课理论为基础,重点突出专业基础知识的技术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该专业可开设以下几门课程: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线切割、数控电火花加工、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拆装与测绘等。

(4)选修课:选修课主要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介绍本专业学科的最新前沿技术为原则。例如本专业可设置如:新技术新工艺、机器人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柔性制造自动化等课程,帮助学生接受新技术,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5)教材的选择:除课程的设置之外,另外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教材。选择教材一定要注意与时俱进,注重本学科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贴合学校实验实训室实际教学条件,编写实用校本教程,方便教学开展。

2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构建“三点一线”教学方法

数控专业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职学生生源质量较差,专业理论课程中较多涉及到各种机械结构及运动原理,这对中职学生来说相对较难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PPT、投影仪、挂图、教具、模型、实物、图片等教学模式以到达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车间进行现场参观认识实习,以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巩固学习。同时根据数控技术专业的特点,推行“三点一线”的教学方法。三点为课堂、实训室(或实训车间)和实习企业。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应知”问题;在实训室(或实训车间)中解决“应会”的问题;在实习企业中解决技能的熟练问题。这“三点”的有机结合形成“一线”相互贯通,达到专业教学中涉及的每一知识环节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企业实习这个顺序过程来完成目的,从而系统的培养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技能和职业素养能力三方面的综合素质。

3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中职教育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中的评价体系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学生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质等方面培养,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解决实际问题的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评价是指在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操作技能的掌握、故障判断及排除能力等方面能否应用于实际问题。如《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实训,学生已掌握数控系统基本情况,但能否对系统出现的软硬件故障进行检测、故障排除。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教师能对学生实践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2)创新能力的评价。创新能力的评价是指学生在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能否在加工工艺和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良,提出新思路、新方法等内容进行评价。如在数控技术专业的《车工操作》实训课程中,学生在不违背操作规程、保证训练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能否对零件的传统机械加工工艺方法和顺序进行改良,大胆进行创新,使用新工艺和新方法等。根据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情况,教师能对学生实践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3)操作技能的评价。操作技能评价是指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践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零部件的测量、选取、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操作动作的规范性、技能灵活掌握程度等内容进行评价。如在《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课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掌握数控机床面板的操作方法、数控刀具的识别、工件的测量方法、判断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好坏、程序的正确编制与输入等内容进行操作技能认知的评价。

(4)“5S”素养评价。职业纪律、行为习惯的“5S”素养评价是指对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职业纪律、行为习惯的评价。学生“5S”素养包括:按时上下班、实验实训室操作条例的执行、实验实习场地环境的保洁、实习工具的收拾整理、仪器功能挡的正确复位、对设备的摆放以及实验室使用手册的填写等内容进行职业纪律、行为习惯的评价。

4完善实验实训基地条件,增加实验设备的投入

实验实训室建设和实验设备是数控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硬件。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实训室完成实践教学和专业研究,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实训室完成课程实践环节的实施,用实践知识去验证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以形成完整的综合知识结构封闭链。因此,数控专业实验基地必须购置生产型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机、数控电火花机、钻床、刨床、磨床等设备若干台,如果资金比较紧张,可以分批采购,通过规划长远计划逐步来建立和完善实验实训基地,也可以通过与其他院校联合建设数控实验实训室,或者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共建数控实验实训室,也可委托企业在工厂车间直接建立实验实训室,以此真正达到让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学习、培训和鉴定的目的。当然也可以建立数控模拟仿真加工实训室,通过模拟仿真软件实现了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实践过程的实施,既解决了机床数量少、学生人数多的问题,又可以减少学生因程序编制不熟练而导致频频机床撞刀的事故,同时达到与其它专业实验实训平台的资源共享的优点。

5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第3篇:数控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数控铣床 课程建设 职教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01-02

我校地处金秀县,这里也是瑶族自治州,丰裕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充斥着这里的每一个角落。为了践行地方职业教育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为地方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动需要,我校结合所在地区旅游工艺品广受欢迎并销路畅通的实际情况,采用了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开设数控铣床扶贫培训课程。

1 课程模式设计

1.1 专业与产业对接

近些年,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迅速发展,社会对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猛增,而数控铣床专业的学习,不需要过深的理论基础,只要学生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扎实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就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当前,机械制造厂的数控铣床操作工的基本工资都在3000元/月左右,如果学生通过在校专业课程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完全可以在毕业后从事这一行业,并且,伴随着经验的累积,技术的提升,收入达到8000元/月以上也是有可能的,这样就实现了本课程以“扶贫”为初期目标的设计要求。

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基本的操作技能是本专业课程设计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将此专业与数控加工产业实现对接,既产业发展决定专业发展,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以产业发展趋势为导向。专家预言:21世纪是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就是数控技术的竞争。机械制造业需要的是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会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具有数控技术相关理论基础,并且一定程度的动手能力。数控人才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蓝领层,也就是数控操作技术工人,要求其要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穰,可以熟练的进行机床的操作,懂机床维修,技术要领;第二层为灰领层,也就是数控编程人员与专业机床维修人员,这类人才需要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原理,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与制作;第三层为金领层,是指精通数控机床实现原理、可以独立进行编程与维护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中职院校来讲,培养的主要目标为蓝领层次,还要为学生打下可以成长为灰领层技术人员的基础。因此,我校数控铣床专业开设了基础教育课程,其中包括中职数学、语文、英语与计算机基础;开设了专业理论课程,其中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机电控制技术基础以及数控机床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校采用校内集中实践的方式,开设了量具使用、铣床操作、绘图等实践类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就是将专业发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连接。

1.2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数控专业的课程内容设计除了要考虑社会需求外,更重要的就是在课程体系中要渗透数控铣床操作工人的职业标准。我国颁布的《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标准》中对数控车职业功能与工作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职业功能主要分为加工准备、数控编程、数控车床操作、零件加工以及数控车床维护与精度检验五个方面。每一类型的职业功能对应着不同的工作内容,例如,数控车床操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操作面板、程序输入与编辑、对刀、程序调试与运行几方面。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新思路。

1.3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于教学目标,与基础教育对比,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更加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要传授专业技能,就要求执教的教师应该是“双师”型人才,既理论知识,也懂操作技能,那么,就要将教学过程中与生产过程紧密的结合到一起。为了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我校采取了三种措施:第一,专业技术人员进课堂。聘请了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进课堂;第二,学习场所由教室变车间。让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操作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提升;第三,企业实践为补充。一个学期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走进企业去实践,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掌握真正的操作技术要领。

2 在学生掌握典型零件加工的基础上探讨民族工艺品的创新

数控铣床技术加工的典型零件有行轴、套类零件、盘类、支架类零件、普通三角螺纹、锥螺纹、内径槽、外径槽和端面槽的加工以及孔加工等。作为数控操作技术人员必须应该熟练掌握以上几种典型零件的加工。然而,这些都是普通数控铣工专业的发展方向。就我校所在地区金秀县而言,旅游业发达,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市场销路旺盛,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那么,在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时,我们就积极的探讨如何使用数控铣床生产出具有我县民族特色的旅游工艺品,这些旅游工艺品以数控铣床为加工工具,以体现地方民族特色为目标,以机械加工与旅游产品二者完美整合为特点,开创我县数控铣床制造业发展的途径。将民族工艺品研究作为专业发展的一个目标,我校是通过举办数控铣床操作技能大赛实现的,让学生突破创新,努力将自己掌握的数控车床技术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生产出有创意、有想法,民族气息浓厚的艺术品。民族工艺品研究与数控铣床专业发展相结合是拓宽专业发展的思路,创新专业发展方向,融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它也是当前职业教育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一种重要体现。

将数控铣床专业与民族工艺品研究结合起来,并非易事,然而,这条道路却是职业院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产品,并且让工艺产品含有先进的加工技术,可以实现一些手工产品的批量生产,都是推动这一课题研究向前的动力。

将数控铣床专业与地方民族文化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专门进行数控铣床的专业研究,深入挖掘地方民族特色与专业建设的结合点所在,顺藤摸瓜,找出实现这一想法的途径;第二,在专业建设期间,鼓励师生共同创新。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发挥全体人员的聪明才智,集合大家的想法,让教师与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操作技能进行特殊产品的生产;第三,边摸索,边实践。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借鉴其他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再结合自身专业与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摸着石头过河”,探索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新道路。使这一举措服务于地方经济,同时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地方扶贫的意义。

3 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中职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希望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无缝连接,希望学生走出校门,跨入厂门,不需要在企业有什么过渡期与适用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校在深入研究企业用人要求后,采用了三项措施。

3.1 车间与教室合一

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了大量的实践课程,这些课程大都是在校内车间内完成的。校内车间不仅模拟了企业车间环境,还提供了数控铣床,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学生在车间在进行实践,既对将来的工作环境与条件有了预期的心理准备,又学习到了企业工作中最需要的操作技能。车间与教室合为一体,既实现了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功能,又实现了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消化吸引,并接着学习更多的技术知识的要求。车间与教室合一是数控铣床专业特色所在,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就是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过硬的操作技能,如果只在教室内进行理论传授那就是纸上谈兵,如果只在车间在进行实践那就是没地基盖高楼。将车间与教室合二为一,就有效的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出现,可谓是一举两得。

3.2 师傅与教师合一

教师在数控人才的培养上,扮演着两个角色,其一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师,其二就是传授学生操作技能的师傅,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师应深入企业参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从企业聘请的高级技术人员将精湛的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还具备教师基本素质,可以将技能要领准确的传达给学生。然而,师傅与教师两个角色的扮演还涉及到不同情感知识的传递,不同学业情绪的培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自有“师徒如父子”之说,手把手的传授操作技能,以师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会让学生感受到另一种学习体验,心情更轻松,内心更契合,这就会将教师身份在进行知识传授过程中与学生之间产生的一些隔膜消除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效率。

3.3 学徒与学生合一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理论知识与提升操作技能同样重要,忽视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会影响自身的职业成长。学徒的学习重心在操作技能的学习,学生的学习重心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实这只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并不绝对,只是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定位这两种身份,并且将两种类型的学习区分对待,可以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学业甚至未来的职业成长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现代社会中需要的人才必须有技术,但是,如果想要拥有超人的技术,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不可少的。让学生在车间内当学徒,将教师当师傅,他会重点学习操作技能,让学生在教室内当学生,将教师当作知识的传授者,可以让学生头脑与身心发生变化,有利于不同类型学习内容的掌握。同样,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操作实践课与理论课程分别进行考核,两种成绩都要记录下来,让学生在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上都达到课程要求标准。

4 结语

我校开设的数控铣床扶贫培训课程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借鉴德国“双元型”职教模式是为了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进行专业建设,进行课程研究与设计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切不可盲目追风,照搬其他人的成功经验,要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已的想法,才能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谭伟美,黄华.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4):116-117.

[2] 彭伟健.培养数控专业实用型操作人才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3(27):91-92,98.

第4篇:数控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数控技术 教学改革 人才

一、数控专业人才的就业形势

据报道,我国要达到“十五”目标,达到15%的数控化,还需要约70万台数控机床,所缺数控机床的人才短缺达100万。因此,数控方面的人才肯定有着稳定的需求量。而借助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当进入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调整时期,与产业结构高度化匹配、培养相当数量的具有高等文化水平的职业人才,成为迫切要求。而对于数控加工专业,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更要掌握系统而扎实的机加理论知识。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从研究开发到使用维修的各个层次的数控技术人才。

二、对数控技术人才的分类

1.金领层(数控通才)

金领人才的要求是:精通数控编程员、数控操作技工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设计和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并且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2.灰领层

(1)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二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

(2)数控机床维护人员: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能进行PLC和参数设置。清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

3.蓝领层

数控机床操作技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修。

三、高职数控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生产一线的数控技术人才,从事数控加工、数控一般编程,数控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数控加工技术管理的中高维修应用专门人才。数控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下列基本能力:(1)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2)数控一般编程能力;(3)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能力。还应具备下列专业综合能力:(1)普通机床的使用能力;(2)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能力;(3)计算机操作及应有能力;(4)CAD/CAM等软件的使用能力;(5)数控专业外语的使用能力,同时应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目前,我国通过对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及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到数控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教学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了其应用;实践教学中缺乏对数控设备的检修、调试、故障分析能力和数控加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培养。目前培养的数控人才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如缺乏工艺意识,工艺知识欠缺,数控加工只停留在理论上;(2)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精,针对性不强,如数控加工专业,不能很熟练地、正确地操作典型数控设备,要进行举一反三就更加困难;(3)对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掌握不够,如对ProE软件的应用不够了解,缺乏高速切削技术概念。

四、加强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针对以上各类数控人才需求的状况,迫切需要我们对现时的数控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高数控行业的整体素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构建以培养数控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一方面,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按“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综合整合;另一方面,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习题课、讨论课、现场课教学。通过开设综合实验课,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突出应用性、实用性,以提高学生对新工艺、新方法的适应能力、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行双证书制。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和考证,既可拿到就业的“敲门砖”,又可以把理论知识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

3.建立产学结合的教学基地。建立以校内实训中心为基地、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的教育、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稳定的双师型队伍。除加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引进的力度外,更应注意从生产一线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

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对参与教改的老师进行培训。基础课教师应了解专业,掌握基础理论在专业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理论和专业课教师应熟悉专业、熟悉生产、掌握专业发展前沿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应该鼓励教师攻读定向和在职研究生。(2)确定专业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3)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要求教师既能上理论课又能上实验(训)课。对老师来源一方面可以选派出教师参加工程实践,推运专业教师在工程中从事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促进双师队伍形成。

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数控机床是国防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装备。数控专业教学,就是要以提高新时代具有高素质的数控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探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高职教育模式为主题,以改革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核心,以培养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特点,以校企紧密结合所建立的共享、双赢的机制为人才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海根,程国标,方珠芳.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第5篇:数控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数控积极性主动性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大国,陈旧的制造设备正在被高精度、高效率、高柔性化的数控设备所取代,因此,制造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数控技术的竞争。数控技术的普及使企业急需大批的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然而目前数控人才奇缺,特别是具备综合基本知识、能解决数控技术工程实际问题的人员更为奇缺。这严重地制约了数控设备的使用和利用率,影响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数控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作为培养生产一线的数控人才的中职学校必须顺应这个历史潮流,利用这样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培养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加工编程、操作)juar及设备的维修、维护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明确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度重视职业技能鉴定,严把质量关.

(一)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学生来源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入学前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能力参差不齐,他们在数控机床的应用过程中,主要面临着操作、编程及维修(主要是维护)三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应是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护技术的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

(二)职业技能鉴定是对操作者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的一个全面鉴别认证的过程,近年来,数控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求职者的敲门砖和用人单位用工的首选。Www.133229.cOm不可否认,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成熟,有待完善,虽然技能鉴定的通过率很高,但在知识与能力结构方面仍然不能真正地满足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中职学校在追求职业资格证书达标率的同时,必须严把教学与实践质量关,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传统的金工实习,突出数控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我们知道,普通机床经过改造,加上数控系统和必要的电路、液压、气路等,便可成为数控机床,但其本质仍然属于机械加工范畴。因此,作为数控专业的操作人员,不仅要掌握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及其维护保养,还需掌握普通机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目前,在数控专业的实习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认为随着机床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车、铣、锻、磨、刨的金工实习的教学要求可以随之降低。例如刀具(车刀、铣刀等)的刃磨在普通金工教学中是非常重要且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果数控专业的学生缺乏这种能力,绝对会发育不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连刀具都不会刃磨、切削用量不会选择、制造工艺、安装和定位都不懂,他将如何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的产品?我认为,数控机床的实习最好安排在普通机床实习之后,实习

由于学生在普通机床上实习过,有一定的普通机床的基础,这样,教师在讲授数控机床的编程和加工特点时,可以和普通机床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这会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在国内的企业生产中以日本的法纳克(fanuc)和德国的西门子(sie慨ns)两种数控系统居多,学校的教学也有华中数控和广州数控等系统。不同厂家生产的数控机床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强调这一点,并提出其共性部分的特征,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在数控系统的基本操作中,要突出对刀、取刀补及程序录入的操作。因为对刀及取刀补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加工精度,而加工程序又是数控机床得以运行的关键。在数控编程的教学中强调加工程序的工艺优化和保证加工精度的方法,选择最佳的切削参数。

对刀是数控加工中的主要操作和重要技能。数控机床在加工前,要进行对刀。对刀的准确性决定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同时,对刀效率还直接影响数控加工效率。通过指导学生数控实训发现,学生普遍有这种观点:数控机床的操作并不难,难就难在对刀。让学生掌握简便、实用、有效的对刀方法,是数控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三、利用网络和仿真等软件组织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满足社会对数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来绝大多数职业学校(包括技工学校和高职高专)都先后开设了数控专业,而且规模较大。许多学校在开设数控专业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师资和教学设备捉襟见肘的现象,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了所培养的数控人才的技能水平,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相当一段距离。为此,我们采用网络教学和仿真软件。开始,老师先使用授课功能,讲解软件的使用,学生此时可从仿真软件上学习如何操作机床。与真正操作机床相比,很多同学围在一台机床前,许多同学不能清楚地看到每一步操作,这样学生对实习的兴趣降低,实际操作失误和操作危险性增大。在计算机上讲解,能使每位学生清楚地看到各项操作,而且学生对仿真软件比较感兴趣,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对实习的积极性。当进入软件的自由练习状态,学生可自由练习机床操作,如机床回零、安装毛坯料、选择刀具、安装刀具、对刀、输入程序、自动加工、测量工件尺寸等。如果学生操作失误,也不会出现机床损坏或人身伤害,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操作的危险性。

第6篇:数控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数控机床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数控机床可谓是装有程序控制体系的自动化机床装备,它的实际运作可以根据已设定好的程序,使机床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实施零件加下,数控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的趋于普遍性,特别是对于制造业的发展来讲是极为必要的环节,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制造业对于人才的引入需求也早现着逐年递增的趋势,要想更好的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就要积极在中职学校实施数控机床教学,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此阻碍性因素,这此制约因素如果未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将会给中职数控机床教学的落实带来负面影响,笔者就中职学校数控机床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而后提出了解决对策。

1对于中职学校数控机床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1中职学校中的学生属于特殊群体

虽说我国已经将教育的相关政策子以普遍落实,并支持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是仍旧有学生会在初高中阶段辍学而选择接受中职教学,实际的中职教学体系中,数控机床教学可谓是其中尤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具有极高的人气,同时也被中职学校的领导人员所高度重视,但是,实际的招生过程中,中职学校为了实现自我发展,并完成拓展招生群体这一口标,就容易忽视招生质量这一重要的问题,中职学生属于一群特殊群体,他们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能力、机械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这种情况将会导致实际的中职数控机床专业教学下作落实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加大了教学难度川。

1.2教学模使较为单一化

中职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应用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使中职学生实现全方面的发展和成长,中职数控机床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的薄弱性和单一化的特征,部分中职教师受到自身思维的限制,所落实的教学模式将会极其单一和传统,甚至有一此教师仍旧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仅仅将教材中的内容渗透给学生,导致学生对于这此理论知识一头雾水,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书本之中,最终的数控机床专业教学水平也不能得以提「可zlfNo

1.3无法适应企业对于人才的发展需要

中职数控机床教学过程中,所落实的教学模式也不够全面,加之教材中的内容脱离了现实,中职数控机床教育环节将会涉及到高技术、高难度的理论教学知识,因此,一定要提高中职学生的基础能力,相应的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培养,而后可以对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全方面检测,这此都是落实中职教学的基本因素。但是大多中职学校的数控机床教学都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不能了解并掌握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无法适应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2对于解决中职数控机床教学问题的对策探析

2.1强化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能力

相关的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意识到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对于数控教学的认知水平,以此为基础,制定最为适宜的教学方案,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想促使最终的教学体系更能适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就要首先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全方面的测量,明确中职学生的基础水平,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为日后学生的高效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fal可以通过举办数控机床操作比赛活动的方式,通过奖项的设置方式,尽可能使学生可以参与到这一活动当中,使学生可以在这此活动中可以养成较佳的习惯,特别是学生在校的成长阶段,重点关注学生的心态培养,鼓励学生在面临困境时,可以基于不同的问题,制定最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相应的提高中职学校数控机床的实际教学水平。

2.2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

中职学生本身就具备较强的特殊性,对于教材难度的要求就体现出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材进行科学的选择,尽可能避免出现内容繁杂、结构乏味的情况,使用简单易懂的图文格式,突出教学重点,相应的还会提高教材的利用率。不仅如此,中职教学的过程中,有关教师可以参考学生的成长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使最终的教学方案更能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督促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另外,还可以在教材之中适当的加入实践训练的知识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就业率。

2.3对教学模式子以创新

前期的课程教学将会具有较大的难度,中职学生的基础能力较差,学生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自信心,另外,如果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未能得到学生的支持,也会失去教学兴趣,无法尸‘!显教师自身的引导性作用,最终也不会存在“授人以渔”的成就感。所以,相关的中职学校数控机床专业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其次将这份责任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最后需要中职教师基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此来制定最具针对性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子学生带来一定的发展支撑,与此同时,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落实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子以改进,使教学模式更能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比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通过适当的鼓励,使学生在遇到较为繁琐的问题时,督促学生运用启发式的思维模式,将看似繁杂的问题子以简化,通过学术型的表达方式,传输给学生,或可借助多媒体的作用,将所教授的重点因素通过小视频的方式子以记录,以备学生所需,便于日后的课程回顾和学习。

3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习需要,制定最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力求做到简洁教学、图文并茂,选择最为适宜的教材,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金学桐.中职学校数控机床教学过程中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时代农机,2o1s,42}9>:ll0一111.

[2]石嘉平.中职学校数控机床教学过程中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8>:104.

[3]薛冬.职业技能大赛对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的推动研究[}7.第三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8991,109.

[4]霍莎莎.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探究[J].速读(上旬),2014,18(s):118一119.

第7篇:数控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事实上,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日前的一季度“冷门”岗位信息显示,上海用人单位需要数控机床工近4000人,但全市总共只有约1000人前去应聘。上海市“冷门”岗位信息显示,数控机床等高技能人才都求大干供。一些用人单位甚至开出6000元月薪,但却招不到足够的数控机床专业人员……一系列事实证明。目前我们职业高中的老师急需培养出一批有数控技术生产能力的中等人才,经过训练,能够在工厂第一线操作或在技术部门从事数控机床编程、使用与维修及维护、工艺、质量检测等。为此,我校开设了数控专业,以满足与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由于数控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所以开设数控专业必须紧跟着时代的步伐,但往往开设一门专业并不难,难的是应该如何成功办好所开设的专业,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1 合理的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建设的合理性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课程结构,必须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同时还应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力求形成优化的课程体系,而技工学校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要他们全面掌握数控机床简单的操作,只需经过一些专业基础和工艺课程的学习后,便可以学习数控机床操作和编程等方面的课程,但由于技工学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应对学生进行筛选以便因材施教,基础较差的学生只学习一般简单零件的手工编程,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学习较复杂零件手工编程、CAD/CAM和自动编程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会因为学习难度大而失去学习兴趣,基础好的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才能,学习更多先进的技能,不仅成为数控机床的操作者,而且可成为一名数控加工的程序编制人员。

2 数控专业的多元化

目前,职业学校开设数控专业主要以编程操作为主,而随着数控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数控专业应逐渐走向多元化:

(1)重型数控设备的操作者:要求掌握数控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大件加工与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了解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

(2)中小型加工中心操作者:要求掌握数控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加工与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以及一定的自动编程能力。

(3)“操编修一体化”复合型数控技术人才:既精通数控加工工艺、编程,又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同时对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的数控人才。

3 完善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学生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应重点投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毕业实习来实现。一般来说,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都应开设一个月左右的实习时间让他们实习,因为数控机床,不可能等学生毕业后,一下子就让学生去工厂动手操作。因此,学生真正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还得靠学校内部的实训场所。加强校内实习场所的建设是营造良好实践环境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保证,使学生可以在比较从容的环境中主动操作,学习掌握有关设备的操作并进行反复的练习,但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实训效果并不好,这种安排,不能适应普及性的教学实验,只能给学生作“演示实验”。而数控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技术,没有通过实践体验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我校已有数控车床四台,数控铣床一台,加工中心一台,已能基本满足在校数控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一踏上工作岗位就能在机床上加工操作。

4、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要培育高技能人才,必须要有技能高超的教师。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职高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不能是纯学者型、教学型的,而是通教学、通生产科技的综合性人才,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双师型”专业教师的缺乏,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所以,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校机械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专业进修,迄今为止,本专业70%的教师已参加了数控高级工的培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操作能力,有力地保证了我校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聘请了在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的既有实践经验又懂理论知识的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

5 高水平的技能竞赛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简单的操作上,而且接触到的编程也只是很几何形状很简单的零件的编程,对零件的公差、表面粗糙度几乎不作要求,只需将零件的基本形状做出来即可,甚至由于硬件设备不够,五六个或十几个同学围在一台机床上测验,加工一个零件,可以想象,这样培训出来的学生的技能,怎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教学严重脱离了生产实际,而技能竞赛不仅要求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对加工工艺、数控车床的熟练操作及各种工具、量具的使用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在竞争中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切磋经验,取长补短,从而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第8篇:数控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改善;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效果;对策;措施

数控加工实训是在完成普通机床实训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实训项目,提高其对先进制造技术的了解和应用,数控加工实训属于强化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机电控制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内容进行整合的实践教学,其目的在于提高机械制造水平,适应现代化制造技术的发展。通过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不断提高学生数控加工知识水平与综合运用能力,为国家与社会培养更多数控加工方面的人才。

一、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1.1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

数控加工实训是一项综合性与系统性兼具的任务,其内容涵盖范围较广,涉及专业与知识较多,主要包括数控加工基础知识、数控编程与仿真训练及数控机床操作训练,这三大方面包括诸多分支,均围绕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展开。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下图所示:

图1.数控加工实训内容

1.2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主要特点

数控加工实训室在学习了数控机床及机械制造工艺学、编程、金属切削理论、金属材料、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技术与综合运用能力,主要具备以下特点:(1)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基础是普通机床实习教学,操作技术的掌握主要依靠用脑,其关键之处在于加工程序的编制与处理;(2)数控加工兼具综合性与系统性,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门技术,对数控加工的掌握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3)数控加工实训难度大,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提高学生对数控加工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际操作中;(4)数控加工实训以“实践”为核心,侧重于实际操作,并重视产品质量,因此在实训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需要质量意识,避免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与事故。

二、改善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

2.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在数控加工实训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企业的加工车间进行参观,向学生讲解数控加工技术的优势与发展趋势,对于学生产生的兴趣与疑问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解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实训中,教师需要经常迎合学生的兴趣点,以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例如,在组织学生编程的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编制自己喜欢的立体模型,并通过数控机床实现模型的切削与打磨,如此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与操作欲望。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需要增加师资队伍建设投入,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任用,引进具备扎实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需要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车间参加业务培训,在实际操作中充实数控加工知识架构,提高数控加工操作技术水平。此外还需要加强教师“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使教师将其所学有效而全面地教授给学生。

2.3实施数控加工实训考核办法

通过数控加工实训考核办法的实施,可以对学生数控加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检验,并对学生产生督促作用,刺激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创造性。因此学校需要改变“点名―作业―考试”的传统模式,将考核要素贯穿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围绕设计、编程、操作、产品质量等几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评,并组织开展优秀作品展览,以强化学生对优秀作品的学习与借鉴,从而提高数控加工实训的质量与效果。

三、改善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3.1强化学生对数控机床的熟悉与掌握

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进行机床结构的讲解,对床身、主轴、轴丝、丝杠、控制系统等构件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机床开关机的顺序、机床各种按钮作用、机床正确使用方法等进行讲解,尤其需要通过实际机床运作使学生对数控机床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此外,教师需要亲自动手,分步讲解机床操作流程,例如,手指放置位置与配合、眼睛观察角度、身体站立姿势、控制步骤等。在学生对数控机床比较了解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分组,并设立实际操作标准,使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尝试实际操作数控加工机床,教师需要扮演辅助的角色,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与处理。

3.2优化学生对数控机床的细节性操作

对于零件的定位与装夹,教师需要针对零件在三爪、四爪卡盘上的装夹原理与方法进行讲解与演示,并对注意事项进行提醒,例如卡盘扳手如何使用、卡盘扳手与加力套筒的配合等,同时需要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不足,对其进行正确性的指导;教师需要向学生进行数控刀具种类、型号、使用方法的介绍与讲解,并在机床上进行刀具安装与使用的演示,如刀具中心高的调整、刀架上锁紧螺丝钉的正确使用等,避免学生在刀具使用中出现安全事故;针对对刀方法的教授,需要针对对刀数据输入、对刀锁定与解除锁定的步骤与注意事项进行详细性介绍与演示,尤其需要避免校检程序完毕解除锁定后直接对刀的错误操作,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对刀方法。

3.3开展简单零件编程加工训练

对简单零件编程的加工训练,是学生熟悉并掌握数控加工机床操作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对机床操作、注意事项及编程知识详细讲解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机床的实际操作,在此之前需要着重向学生讲解数控加工的动作要领与注意事项,尤其对意外情况与技术性难题的应对与处理进行强调,然后以小组的形式使学生编制简单零件的程序,指导学生输入到数控机床的电脑程序中开始零件的加工生产。

结论:通过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充实了学生的数控加工知识结构,锻炼了学生的数控加工实践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深入企业,及时了解并掌握数控加工先进的材料、设备、工艺等,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教育部门与学校需要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并推进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而为国家与社会培养更多的数控加工人才,提高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炜,夏山鹏,宿良. 基于Powermill的数控自动编程加工技术研究[J]. 轻工科技,2015,06:60-61+63.

第9篇:数控机床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数控 积极性 主动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大国,陈旧的制造设备正在被高精度、高效率、高柔性化的数控设备所取代,因此,制造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数控技术的竞争。数控技术的普及使企业急需大批的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然而目前数控人才奇缺,特别是具备综合基本知识、能解决数控技术工程实际问题的人员更为奇缺。这严重地制约了数控设备的使用和利用率,影响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数控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作为培养生产一线的数控人才的中职学校必须顺应这个历史潮流,利用这样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培养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加工编程、操作以及设备的维修、维护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明确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度重视职业技能鉴定,严把质量关。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学生来源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入学前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能力参差不齐,他们在数控机床的应用过程中主要面临着操作、编程及维修(主要是维护)三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应是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护技术的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

职业技能鉴定是对操作者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的一个全面鉴别认证的过程,近年来,数控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求职者的敲门砖和用人单位用工的首选。不可否认,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成熟,有待完善,虽然技能鉴定的通过率很高,但在知识与能力结构方面仍然不能真正地满足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中职学校在追求职业资格证书达标率的同时,必须严把教学与实践质量关,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传统的金工实习,突出数控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我们知道,普通机床经过改造,加上数控系统和必要的电路、液压、气路等,便可成为数控机床,但其本质仍然属于机械加工范畴。因此,作为数控专业的操作人员,不仅要掌握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及其维护保养,还需掌握普通机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目前,在数控专业的实习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认为随着机床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车、铣、锻、磨、刨的金工实习教学要求可以随之降低。例如刀具(车刀、铣刀等)的刃磨在普通金工教学中是非常重要且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果数控专业的学生缺乏这种能力,绝对会发育不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数控机床的操作人员连刀具都不会刃磨,切削用量不会选择,制造工艺、安装和定位都不懂,他将如何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的产品?我认为,数控机床的实习最好安排在普通机床实习之后,由于学生在普通机床上实习过,有一定的普通机床的基础,这样,教师在讲授数控机床的编程和加工特点时可以和普通机床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这会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目前,在国内的企业生产中以日本的法纳克(FANUC)和德国的西门子(SIEMENS)两种数控系统居多,学校的教学也有华中数控和广州数控等系统。不同厂家生产的数控机床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强调这一点,并提出其共性部分的特征,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在数控系统的基本操作中,要突出对刀、取刀补及程序录入的操作,因为对刀及取刀补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零件的加工精度,而加工程序又是数控机床得以运行的关键。在数控编程的教学中要强调加工程序的工艺优化和保证加工精度的方法,选择最佳的切削参数。

对刀是数控加工中的主要操作和重要技能,数控机床在加工前要进行对刀。对刀的准确性决定了零件的加工精度,同时,对刀效率还直接影响着数控加工效率。通过指导学生数控实训发现,学生普遍有这种观点:数控机床的操作并不难,难就难在对刀。让学生掌握简便、实用、有效的对刀方法,是数控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利用网络和仿真等软件组织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