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精选(九篇)

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

第1篇: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一、 本学期部门工作整体思路

积极配合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加强各部的交流与合作,调动部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前期:配合团委老师做好迎新工作,部门纳新工作,并让新纳干事认识和了解学生会与部门的有关制度。

中期:组织带领新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配合各部门开展的活动,加强培养本院学生的沟通交流和社会实践能力。(主要活动为大学生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两个方面。)

后期:汇总本学期开展的活动资料,并召开交流会议,对各项活动优劣分析,取精剃次。

二、 工作职责

1、调查并了解学院、同学的需求信息,根据信息策划和完善大型活动。

2、积极配合院团委各部门承担学院大型活动的运行工作。

3、在完成学院分配的任务同时,组织活动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在需要情况下,与各大高校联谊并进,取精去刺。

三、 健全部门内部机构

1.实行例会制度,着重培养干事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激情。

2.加强本部门内部建设,让干事们加强沟通与了解,学习别人的长处,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着重培养他们团结协助的工作精神

3.每次活动的策划书让干事积极参与编写并采纳他们提出的新颖和创新的观点使组织活动更有力。

4.在各种活动中,让本部门干事共同参与和组织,着重培养和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 主要活动筹备

一、 大学生实践活动

1.跳蚤市场

活动目的:将高年级的学生不需要的东西以低价卖出,既有利于低年级的学生购买到价格便宜的物品,也有利于高年级学生卖掉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活动地点:北校区篮球场

  活动时间拟定:2009.9.25

2.大学生风采展示艺术定格活动

活动目的: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现我院大学生的艺术风采,锻炼自我,创作自我。

   活动地点:五一广场

  活动时间拟定:2009.10.25

3.社会人均消费调查活动

活动目的:

第一、促使大学生走出校门,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了解人类面临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自己的思考。

第二、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获得亲身研究探索的经验,能激发兴趣,发展特长。

第三、锻炼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四、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学生利用多种手段和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能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活动地点:南街,中亭街

  活动时间拟定:2009.11.22

二、 青年志愿者活动

1.“怀揣时代梦想  肩负社会重责”--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生成年献血仪式

活动目的:为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们,举办一场特殊的成年仪式,庆祝他们的成年,以及为国家血库输入新鲜的血液,贡献爱心,希望能使更多急需血液的人们得到救治,恢复健康。

   活动地点:北区篮球场,体育馆

  活动时间拟定:2009.10.2

2.福州市福利院活动月

活动目的:为响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发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使爱心接力棒继续传承下去。

同时为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让青年志愿者知道社会有一群弱势群体需要他们帮助,把青年的风貌,人性的真,善,美展现出来。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活动地点:儿童福利院、老人福利院、盲人福利院

  活动时间拟定:2009.11.8

3.书画义卖活动

活动目的:

1、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2、一步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意识,提高成员间的团结协作能力。

3、资金,资助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使其体会到学院的关怀、社会的温暖。

4、建和谐校园,为示范增添光彩。

   活动地点:五一广场

  活动时间拟定:2009.12.19

4.“美我校园 需要你我”--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环保日活动

活动目的:维护学院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学院的每一员都应该尽到责任和义务。让所有的同学动起来,为自己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生活更舒适,让学习更安逸

第2篇: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6月26日至6月30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恩施社会实践队已在沐抚古镇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研,期间走访了闲来乐葡萄园、沐抚中心小学、木贡村委会、沐抚福利院、沐抚办事处等地,采访了葡萄种植园总经理佘运雄、沐抚办事处党委书记黄向前、文体中心主任唐登清以及多名当地老艺人、留守儿童、福利院老人,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准扶贫与留守儿童”两个重要主题作出了相关调研报告。

26日安全抵达沐抚后,实践队带队老师于蕾与同学们共同确定和讨论了未来几天的调研行程和相关对象。27日实践队的调研有条不紊地展开,上午实践队全体人员徒步到达闲来乐葡萄园,访谈葡萄种植合作社的总经理佘运雄,同学们纷纷为佘运雄的实业精神所折服,在与他的对话中,同学们也了解到葡萄种植并非种苗施肥的容易事,更包含了非常严密的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技术、资金、管理等都是沐抚葡萄特色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葡萄种植发展前景良好,佘经理也积极响应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拿出部分利润回馈社会、造福当地百姓,访谈结束后,同学们还在他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葡萄园。

28日,实践队则走上沐抚街头,发放调查问卷,采集与调研相关的重要信息,并进入沐抚中心小学一对一与留守儿童谈心交流,了解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心理需求。下午,实践队来到木贡村委会,听老艺人演唱沐抚特色的山歌和花锣鼓,同唐主任一起从现实效益出发,探讨花锣鼓的发展走向及保护、传承。翌日,同学们来到沐抚福利院,为老爷爷们表演精心准备的节目,陪爷爷们聊天。爷爷们都非常喜欢王睿卿、王梓语共同演唱的恩施民歌《六口茶》,还跟着一起哼唱,王雪听爷爷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更加懂得了老有所养的重要意义。

第3篇: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106-03

独立学院是本世纪初国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上的一项探索和创新的产物。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高校要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确定特色鲜明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科专业设置。福建省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中强调要加强高等教育分类指导,建设好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专业特色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办好一批民办高校。在人才质量上,提出要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重点面向产业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紧紧抓住“海西”建设这一发展契机,综合利用“闽南侨乡”地域资源优势,结合“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培养德才兼备,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1]。

一、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突出独立学院特点,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开始大多照搬母体学校的培养方案而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2]。闽南科技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中,结合独立学院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吸收专家学者的新思维、新理念,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改革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的课程结构比例,增加专业交叉性课程、实验实践性课程和创业教育类课程,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侧重复合型,拥有更强的适应能力。通过开展创业教育,使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的本领、方法,使学生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注重通识课教育,广泛增设选修课程,应用技术型、创业型人才不仅要精通学科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和组织才能、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较为丰富的人文社科知识[3]。因此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特点有:

1.贯彻文理渗透。文科类学生学习《高等数学》,侧重逻辑思维拓展训练,理工科类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等,侧重提高人文社科素养,使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2.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应用能力。将第三课堂的假期社会调查(一年级)、专业调查(二年级)、就业调查(三年级)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并分别以1个学分体现;将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纳入课程体系,以选修课学分进行认可;将工科类学生主流技术认证培训融入培养方案。

3.积极开拓创新,增强适应能力。积极探索理工类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压缩专业课、增加管理类选修课程、全校性选修和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使之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来,闽南科技学院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背景,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逐步形成了应用技术型、创业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二)以本科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为指导,开展有效教学改革,坚持质量工程建设

组织以提高全院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系列活动。从2005年开始,学院每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或者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优质教案评选、“如何上好开学第一堂课”、优秀教师教学示范课等一系列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的“练兵比武”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院优良的教风和学风的形成起了核心的引导作用。

开展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具体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提问法等。培养学生互相配合和讨论问题的能力,实现通过团队工作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等能力。如我院广告学专业学生在专业课程方面广泛实施项目教学,即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由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施方案、检验成果、评估总结的全部教学过程。经管类学生在专业课程方面侧重案例教学法,受到学生欢迎。理工类学生则以加强专业基础、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和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学院层面积极为学生选派有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参与指导,在这种近乎真实的社会职业交往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形成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积极进行适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材改革。结合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出版了一批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原则,适用于我院的教材。

(三)发挥侨乡优势,健全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提高学生应用、创业能力

充分发挥闽南侨乡优质企业多的优势,积极搭建政府、企业、高校之间通畅的信息平台。立足本院的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在泉州市、石狮市、南安市等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目前已建设了160余家有特色的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并与福建省广告行业协会、福建省表面工程行业协会、泉州市服装行业协会、泉州光电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基地涵盖了我院目前的学科专业需求,可容社会调查、专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于一体,得到了泉州市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评价。截止到今年6月,学生先后有8000多人次到合作企业实习、实践,200多人通过在合作企业完成毕业设计,1500多人到合作企业就业。

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对校外基地实行分层次建设与利用。目前我院有2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一方面,学院聘请企事业单位知名管理者、企业家、工程师等为客座教授或专业顾问,为学生授课、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或者讲座等。如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分别聘请泉州世光照明有限公司、南安三晶公司工程师、南安“世纪之村”派活园动漫部的工程师承担课程教学,获得了学生好评。同时,我们也聘请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等科研项目的兼职导师和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另一方面,学院利用实践基地资源,不断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一是尝试“校企置换学习及实习”的教改新模式,即在严格的考查、协商和验证企业的师资、环境及设施等条件后,通过课程置换的方式,将大四上学期的部分专业选修课的授课任务委托企业方承担,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论联系实践,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在实践的过程中,又不会耽误学业课程;二是倡导“实习―毕业设计―就业”联动机制,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使学生顺利实现“实习、毕业设计、就业”相结合,使“实习、毕业设计”成为学生就业的直通车。

与知名企业合作,组建校企联合特色班,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技术型、创业型的人才培养,除了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外,同时大胆地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开始,学院发挥闽南企业家大多乐善好施的优良品德,积极与知名企业联系,取得企业的支持和赞助,组建冠名班级,这些共建活动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社会多方共赢,既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人才,也为培养应用技术型、创业型人才提供了真实的企业环境,实现多方互赢的良性互动。目前校企组建冠名班的通行做法是由单一学科专业学生构成,而我院则是采取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学生自愿报名,企业和学院共同选拔的方式来组建。如与中宇卫浴有限公司、森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中宇班”、“森源班”及与奋安集团组建的“大学生特训营”,班上的学生来自文、理、工、经济、管理、艺术等不同学科和专业,平常按原教学计划学习,每学期根据企业和学院的安排,参加企业安排的行业领域讲座、知识学习、职业素养教育和参观等活动。这种冠名班的特点在于班级成员的学识构成为多学科性、交叉性,这对于培养应用技术型、复合型尤其是创业型的人才无疑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特色班的学科互补性,使得班级学生在组建各类创新创业训练团队时拥有天然的学科和人际沟通优势。目前,已先后100多名学生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就业,其中有30多名学生成长为企业骨干。相信在未来这种特色班的建设和完善下,将进一步促进独立学院的发展。

二、模式应用情况

(一)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学院始终以培养专业过硬、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全面发展”的应用技术型、创业型本科生作为办学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其个性和能力,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充分的展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学生职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已获得78个省级,15个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省内独立学院中排在前列。

近两年,在省级以上各级各类赛事中,我院学生表现突出,如学生在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中获省级竞赛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4项,部级铜奖1项;在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获福建赛区亚军1项,福建赛区季军2项,并获第七届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在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专业竞赛中,学生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学生荣获“绮丽杯”第15届中国时装设计“十佳新人奖”、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艺术设计类二等奖、2013年台湾时装设计最佳单项奖(大陆地区唯一入围并获奖)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广告大赛铜奖等百余项奖励。

(二)学生受社会肯定,就业率高

学院毕业生被各用人单位争相录用,连续多年就业率高达95%以上,2013届、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更是高达99.24%和99.85%。在2008年、2009年和2011年的全省高等学校就业检查评估中,我院被评为优秀,是全省唯一一所独立学院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的单位,赢得了社会高度的赞誉。今年就业率97.04%。

(三)培养模式有亮点,引发媒体关注

我院在海西、侨乡、独立学院三位一体培养应用技术型、创业型人才的实践与探索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引起了社会和媒体关注并进行了相关宣传和报道。2011年9月22日,《福建日报》以《福师大闽南科技学院让每个孩子找到好归宿》为题,2011年9月30日,《中国企业报》以《校企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题,2011年12月1日,《中国教育报》以《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与百余家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为题,2012年5月10日,《中国教育报》以《校企深度合作造就高素质人才》为题,2012年9月11日,《南安商报》以《闽科培养订单式人才,校企合作共建森源班》为题,2012年10月25日,《福建日报》以《企业冠名班走进大学校园》为题,2012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以《我院多形式校企“联姻”让毕业生找到好去处》为题,2013年12月3日,《中国教育报》以《“三个课堂”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福建师大闽南科技学院多次获“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奖的背后》为题,对我院立足区位优势,借力企业资源提升办学实力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

(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有新突破

近几年,我院《海西、侨乡、独立学院三位一体――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福建省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立项,在学院领导的主持下,教务部、学工部、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等部门通力协作,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海西、侨乡、独立学院三位一体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获得福建师大第七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几点思考

(一)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创新

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的发展要求。教育活动必须遵循人的本性和发展规律,必须调动人的内源动力来促进人的发展。在这个教育理念的主导下,人才培养必须“以服务于能够在特定区域创业为宗旨、以提高区域竟争力为目标、以满足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必须“以人为本,遵循人的本性”,其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必须符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求。

(二)培养目标、方案改革与创新

培养“德才兼备,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有开拓创新的应用技术型、创业型”人才目标,充分利用闽南泉州独特的侨乡优势,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目标要符合时展、经济建设的要求,实现培养目标较大突破。

(三)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创业教育新途径

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涵盖社会调查、参观、见习和实习等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及与知名企业合作建立的特色班,促成学生思考如何适应工作环境和激发工作热情,并思考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分析如何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和创新工作思维,甚至从创业的思维角度来考虑行业的发展前景。这样无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为就业和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为了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各独立学院都在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我院通过科学实践与认真总结“海西・侨乡・独立学院三位一体培养应用技术型、创业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我院的办学事业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为其他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在实践方面具有实用性和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肖华山.独立学院教育教学利弊分析及其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增刊):34-36.

第4篇: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着眼总体要求,突出“三个环节”

孝感市民政局坚持领导带头,按照“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的要求,抓住局领导班子、各二级单位和机关科室主要负责人这个重点,牢牢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牛鼻子”。

一、突出“自主式”揭摆。严格用《》的各项规定作为衡量和反省的标准,切实把教育实践活动当作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举措,紧盯“”,深入开展“六查六看”,即查形式主义,看是否求真务实;查,看是否脱离群众;查享乐主义,看是否贪图享受;查奢靡之风,看是否铺张浪费;查履职尽责,看是否敷衍塞责:查遵章守纪,看是否违纪违法,切实把镜子照好、把问题找全、把形象画准。

二、突出“互动式”剖析。结合局领导班子老化的实际,在主动揭短亮丑的同时,采取上级点、领导提、自己找、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相互查找“”和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采取召开党小组会、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民主生活会等方式,以整风的精神积极健康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把自己身上的“灰尘”洗掉。

三、突出“分类式”整改。对原则性问题。要抓住不放,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对共性问题,要针对成因,通过建章立制加以解决。对个性问题,要坚持因人施教,解决问题,,努力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为民服务上台阶。

着眼加快发展,搞好“三个结合”

民政部门肩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能。只有加快民政事业发展,才能更好地履行保障和改善民生职能,切实发挥民政部门的兜底作用。要坚持统筹兼顾,把教育实践活动与促进民政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两检验。

一、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建设“五个城市”和推进第三次创业的战略目标,坚持安全管理、维稳、资金管理、队伍建设“四条底线思维”,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动摇,以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机制、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和规范社会事务管理、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建设幸福民政、和谐民政、服务民政、项目民政和满意民政,促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二、与破解难题相结合。当前,孝感市民政部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着力破解四个方面的难题。一是要破解社会救助标准较低的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有关精神,今年4月份之前将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标准提高到243元,农村低保补差标准提高到107元,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集中供养4600元/年、分散供养3400元/年,城乡低保对象医疗救助比例由50%提高到60%。年封顶线由5000元提高到10000元,努力使我市社会救助标准高于全省和武汉城市圈平均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二是要破解市本级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大力推进市本级项目建设。今年要着力推进市社会福利和医疗康复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儿童福利院项目建设,确保今年5月底前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市救助管理站迁建工程建设,力争6月底投入使用。三是要破解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推进改革创新,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扶持兴办民办养老机构,缓解床位不足、社会化养老比例不高的问题。加大农村福利院新、改、扩建力度,改善软硬环境。四是要破解村(社区)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加强社区干部业务知识培训,3月底前对全市所有社区干部进行一次集中培训,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免费为村(社区)发放12万元的培训教材,帮助提高基层工作能力。

三、与规范管理相结合。民政工作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要把规范管理作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中之重。一是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坚决落实“城乡低保十五不准”,规范申请、核查、审批和公示公开程序,切实解决“关系保”、“人情保”。二是规范婚姻登记服务。大力完善婚姻登记“四个分开”、“四个公开”和“四项制度”,提高婚姻登记管理水平,努力树立民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三是规范殡葬服务。强化殡葬基本服务、延伸服务和部分丧葬用品管理。坚持基本服务与选择公开,推行“清单式”自愿选择服务,引导群众理性消费和明白消费。四是规范养老服务。大力总结推广应城市社会福利中心“公建民营”先进经验,推进公办福利机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等国家五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解决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程度不高、服务质量不优等问题。

着眼纠风正纪,用好“三个抓手”

充分运用进村入户、转变作风、典型引领三个抓手,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切实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注重在进村入户中利民惠民。一是开展“三进三访”活动。组织局机关全体人员和二级单位中层以上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开展以“进行一次民政政策落实情况大检查、查看一个民政服务窗口、走访一所农村福利院、召开一次征求意见座谈会”为主要内容的“进社区、进村组、进农户,访福利院、访低保户、访困难优抚对象”“三进三访”活动。二是组织“五开展”活动。组织局机关全体人员和局属事业单位班子成员开展传统教育、结亲帮扶、开门纳谏、专题讲座和“七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体察民情、听取民声、改进工作。

第5篇: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7月9日,我们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注和谐”社会时间小分队一行10人整装待发。尽管天空下着大雨,但队员们此时的心情是激动的,大雨浇不灭他们心中的热情。到了目的地已是傍晚时分,整顿好行囊后我们便着手开始打扫住处。晚上的炎热难以抵挡,但为了第二天的正常行动,队员们还是忍着酷热慢慢地入睡了

之后的几天,每一顿饭都是简单而粗糙的,但队员们毫无怨言。在这一次的活动中给我映像最深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我们走访福利院的孤儿们,我们跟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游戏,并且举行了赠书仪式。他们稚嫩的笑脸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内心深处,震撼着我,也启迪着我乐观地生活。福利院的孤儿们是孤独的,脆弱的。他们的世界相对地封闭,孤儿院的叔叔阿姨就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当我们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时,我们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更多人的关注,需要更多人无私的帮助。他们已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所以让我们用关爱去填补他们内心的空白。

第二件就是我们参观飞达电脑学校时,两位残疾人所给我的巨大震撼。他们让我感受到生命原来并非那么脆弱,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这两位残疾人当中有一位是飞达电脑学校的创办者,他虽然只能永远地坐在轮椅上,但是他利用自己不凡的头脑艰苦创业,最终成就了自己的理想。另外的一位是一位双手残疾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曾经多次获得过省级奖。我想我们正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却可以在一个残疾人身上发生,这需要的勇气和毅力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最后,我们还在飞达电脑学校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我们希望我们的学弟学妹们也可以来到这里学习他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懂得了很多人生的哲理,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更加顽强。我们亦将更多地关心这个社会的和谐,让笑容绽放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社会实践总结(刘政)

福利院之行:这是第一个活动,从效果上看,和院内的孩子都玩的很开心。但是我们没能让外面的人知道我们的活动,是一个不足。在和院长交谈的时候其实我们就出错了。表达上应该委婉一些,不至于让她觉得我们有很强的功利性,而影响活动的进行。

进社区访问残疾人,这个活动做的蛮顺利,也多亏社区阿姨的帮助。能了解到他们的生活,虽然在生活上有困难,可是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也在服务社会,而社会上的人也一直在给与他们帮助和关心。这一点能真正体现出和谐社会的风貌,也是我们实践的宗旨所在。

在城市广场和超市出口的问卷调查,其实也碰到了很多的小麻烦,被超市管理员以可能妨碍超市治安为由婉言赶出,面对很多人的猜疑,我们只能以真诚的微笑来消除他们的顾及,配合我们的工作,这一点,很能明白,在和谐社会中,微笑是很重要的。

第6篇: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企双制 实践专家访谈会 典型工作任务 订单式冠名班

一、“校企双制”联合办学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粤发

〔2011〕14号)、《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粤府办〔2011〕39号)及广东省人社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的通知(粤人社发〔2012〕178号),笔者学校结合自己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等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校企双制”,主动积极地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育人机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二、阳江技师学院与北汽福田南海汽车制造厂联合办学的“福田总装班”的做法

1.深入企业调研,建立合作关系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具有F代化的标准厂房和先进设施,拥有国内一流的焊装、涂装、总装生产线、整车检测线及全封闭式车道,形成年产3.5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业务管理能力,工厂经营业务以整车生产为主,产品分萨普和传奇两大品牌。

笔者学校按照既定目标,组织校企合作领导和汽车专业教师队伍,多次前往福田汽车南海汽车制造厂与企业领导接洽沟通,与“福田汽车”就建立订单培养的合作事宜深入交流,了解北汽福田南海汽车制造厂的企业岗位群分布情况和企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期望要求,探讨 “福田总装班”订单培养合作方案。

以“校企双制”办学为核心,遵循“校企合作育人、人才服务企业”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与北汽福田南海汽车制造厂探索建立有效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努力双方达成共识,决定合作组建“福田总装班”订单式冠名班,并签署了协议。

2.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1)企业调研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前,先对培养人才进行准确定位。依据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定位,企业工作岗位能够给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清晰和准确的答案。所以,对北汽福田南海汽车制造厂汽车总装生产线各岗位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后,制定了“福田总装班”人才培养目标。“福田总装班”面向“福田汽车”总装生产线定向人才培养,其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福田汽车”总装生产线的岗位,并能够按照质量标准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

(2)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形成企业课程。实践专家访谈会是一种特殊的调研,是确定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形成课程体系的一种特殊会议。企业实践专家是在各岗位拥有一定自与决策权的一线员工,具有职业院校学习经历、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高级以上的职业资格,其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的先进水平,数量为10~15名。

实践专家访谈会的流程:一是采用头脑风暴法,由各实践专家总结自己个人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二是由各实践专家提出和归纳职业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代表性工作任务,并在代表性工作任务中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三是组织实践专家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内涵及其工作要求,按要求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四是汇总所有《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分析其职业能力要求,填写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要求表;五是组织实践专家、骨干教师共同审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

通过北汽福田南海汽车制造厂汽车总装车间的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福田总装班”六个典型工作任务,并把六个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为“福田总装班”的六门企业课程,见表1。

确定六门企业课程后,实践专家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描述,教师对实践专家的描述进行整理,形成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内容包含专业名称、课程名称、课时、学分、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学习与工作内容、工作对象、使用设备、工具、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劳动组织形式、课程目标、学习内容、教学实施建议、考核评价建议等。

(3)确定培养方案。为了使“福田总装班”教学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通过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的共同研究,最终确定“福田总装班”订单式培养方案。

①确定“福田总装班”合作形式。“福田总装班”是以福田汽车企业总装生产线岗位任务为主线,由福田企业专家提供企业标准,由学校和企业双方互派教师,共同制定课程体系、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形成了“福田总装班”订单式培养方案。其教学模式,是先在学校完成专业通用课程,再到企业完成企业课程。

②共同制订“福田总装班”教学计划。通过学校汽车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的共同研究,在学校完成专业通用课程基础上,以福田汽车企业总装生产线岗位任务的企业课程为主线,制订“福田总装班”的教学计划(表2)。

3.共同制定管理制度

为规范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管理制度。为了“福田总装班”的教学管理顺利开展,学生在学校期间,按照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在企业期间,按照校企共同制定的《阳江技师学院、北汽福田南海汽车制造厂“福田总装班”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学校委派教师到企业以班主任形式协助企业对学生日常管理。

4.共同组建师资队伍

“福田总装班”的师资队伍是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组成。在校课程由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完成,企业课程由企业骨干完成。学校还委派多名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了解学习企业各岗位的生产工艺等,为培养学生提供技能基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5.共同制定评价标准

为了规范学生评价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阳江技师学院、北汽福田南海汽车制造厂“福田总装”冠名班学生评价标准》。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由企业教师、学校教师共同完成。

三、“校企双制”办学模式的成果与成效

1.成功组建“订单式冠名班”

2014年3月,笔者学校与北汽福田南海汽车制造厂合作组建了“阳江技师学院福田总装班”订单式的冠名班。2015年6月3日,笔者学校与北汽福田南海汽车制造厂第二次签订“福田总装班”订单式冠名班,由学校领导与福田南海汽车制造厂签约并举行开班仪式,标志着与北汽福田南海汽车制造厂形成了稳固持久的合作C制。

2.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笔者学校与北汽福田南海汽车制造厂的“校企双制”订单式育人模式,形成了学校教师进行专业通用课程教学和企业教师进行专项企业技能教学的双导师制合作育人机制,促进了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人才质量,为企业输送了合格人才,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3.促进了一体化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升

北汽福田南海汽车制造厂积极配合学校,对笔者学校教师开通了企业实践通道,两年内接待了学校汽车专业教师30余人次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了教师实践能力,也让学校得以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为学校建设一支技术能力强、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一体化专业教师队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完成了企业课程标准和相应的课程评价考核标准

校企合作期间完成了《福田汽车工厂职业道德课程标准》《萨普工厂安全教育课程标准》《萨普工厂质量管理课程标准》《萨普工厂TPS知识课程标准》《自工序完结课程标准》《萨普工厂设备操作课程标准》的企业课程标准及对应课程评价考核标准。

四、小结

“校企双制”联合办学模式,一是做到与企业共同制定招生计划和培养目标、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和实施教育教学、共同搭建管理队伍和开展考核评价。二是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更为重要的是,“订单式”培养可以将企业理念、模式、标准、规范和文化引入和传播到学校中来,对学校的教学改革起到启迪和引领的作用,打通和拓宽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是深化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促进人才成长,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景容.实践专家访谈与一体化课程开发[J].广东技工教育研究,2013(1).

[2]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R].粤人社发[2012]178号.

第7篇: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孤儿院社会实践报告(一)

实践对象:儿童福利院

社会实践时间:xx年1月24日

xx年1月24日我和我的几个伙伴在家乡的福利院进行了社会实践社区活动,福利院的老师们向我们介绍着福利院和孩子们的概况,以及在社会实践中关爱孤儿时的注意事项。因为小朋友大多是有先天性疾病的弃婴,所以我们在与他们互动时要格外地小心和特别地体贴。上午9点,我们准时到达福利院,并与小朋友进行了互动。

当老师们和同学们一走进教室,小朋友就一下子兴奋起来,喊着爸爸、妈妈、抱抱等简单的词语,我们也很快进入角色,与小朋友们互动。我们把事先准备好的零食拿给小朋友吃,陪他们一起看电视、搭积木,抱着他们在教室里逛逛。小朋友们不奢望我们有什么特长会表演什么节目,他们只想坐在爸爸妈妈的腿上静静地看着我们。我们跟他们一起合影时,他们会摆出pose,竖起两个手指,喊yeah!。他们会把照相机抢过去,从相机里面看看自己的模样。他们会把妈妈的头绳拉下来,亲自给妈妈扎辫子。上午10点,准时开饭了,年龄稍大一点的小朋友坐在方桌边,自己吃饭,我们就一对一喂年龄小一点的小朋友吃饭。他们一个比一个乖,会互相督促坐好,吃饭,一口接一口,不一会儿一大碗盖浇饭就已经吃完,一粒米饭也不会浪费。饭后稍做休息,便是午睡时间,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床位,会自己脱下外裤穿好睡裤,会把袜子放到鞋子了。

下午我们向老师们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和春节的心情,老师们说:他们不会感到孤单和寂寞,反而会感到快乐,因为福利院对他们来说就像家一样。

下午我们和孩子们玩起了小学或幼儿园才玩起的游戏,他们都很开心。傍晚我们要走的时候,福利院的老师和孩子们都出来送我们,和我们说再见。

回家后,我认为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有着社会上许许多多好心人的关心和照顾,还有些好心人领养他们,他们又是幸运的。我们同学中有一些已经为人父母,有些结婚了还未育有孩子,有些还是未婚,状态不同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感触。为人父母的同学们觉得他们是那么听话那么可爱;结婚还未育的同学们觉得孩子是爱情的结晶,但是要优生优育,要勇于承担父母的责任。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是留在老师们和同学们心中的回忆不会消失,同学们也觉得关爱这些小朋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今后可以经常开展。

孤儿院社会实践报告(二)

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这个暑假里我认真履行了学校要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任务。积极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认真学习了解了国家大学生要求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投身社会实践的各项指令,深入学习结合自身专业进行了详细而又深刻的实践经历,在实践中收益良多,体会深刻。

这个假期里,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去孤儿院当义工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许多。回家后因为离孤儿院比较近,加上社区干部的大力宣传,我和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参加了此次公益活动。孤儿院的孩子们从四岁到十五岁不等,父母大多双亡,只能被孤儿院收留。我所在的孤儿院是7月初才成立的一所孤儿院,也是本县历史上的第一所孤儿院,收官孤残儿童共50余人。

由于孤儿院是7月初才成立,我很有幸参与了孤儿院的筹备和入院工作。在工作中虚心向工作人员学习,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迎接来自全县各地孤儿入院的过程中,通过与孤儿及其监护人的交谈中获益匪浅,也使自己更加懂得做人的道理。孤儿院将孩子分成两个区,一区是六到十岁,二区是十一岁到十五岁。我带的是二区。有时候看着她们的快乐和满足让我久久不能忘记,这些寻常人家无比简单的满足在这些缺少爱和关怀的孩子们身上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护工门平时除了陪伴孩子们玩耍大多数时间是要照顾全部这些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和安全,所以分给每个孩子的关怀就少的又少,如何能满足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所需要的关心和爱的滋润,她们无疑是可怜的,没有父母的爱在孤儿院里生活成长。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却失去了他们最重要的感情依靠,我无言以对,只希望那些草率把孩子生下来的父母不要这么不负责任,让一个无辜的孩子白白承受着不公平的对待。孩子们午休时间总是不安宁喜欢哭闹,好不容易安抚了这个,另一个个又开始折腾,最后弄得我手足无措,通过向护工虚心的学习,自己慢慢地也能熟练而紧凑的完成安抚他们睡觉的任务,这些孩子们是她们见过的最可爱的孩子,可是却有着这样的遭遇和命运。

这些孩子在没有父母之爱渐渐长大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时期特别的古怪,他们怀疑自己不好,十分的敏感多疑,看着直叫人心疼,好在这些孩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衣食无忧的生长,给孩子们提供的条件都是最好的,让他们在没有爱的基础上得到一些补偿,能顺利安全健康平安的长大,孤儿们是可怜的,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应娇生惯养受尽疼宠,可是他们却没有这个福气享受这些本该属于他们的感情,我们平常不光只顾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健康长大,而是要从学习、生活、为人处事,修养等多方面进行教育,两个月的实践生涯过得飞快,我和这里的孩子相处得非常愉快,比如带着她们出去野炊,一起玩游戏,一起上课。看着每一个孩子开心快乐着,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义工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开心,能感受到被需要,能帮到这些孩子,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变得开始有了特殊的价值,和孩子们的感情也是真实而美丽的。这些孤儿无疑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抹色彩,和他们一起度过的这五十多天,充实而充满了意义,让我学会了如何爱和关怀别人,如何让身边的人因为你而感到快乐幸福,那些最真诚最可爱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报。

真心希望那些父母们在决定生下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毕竟这是一条生命,她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无辜的,她并没有任何错误。既然决定带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定要对她好,不要因为残障而狠心抛弃自己的子女,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因为,这意味着这世界上又多了一个缺爱的可怜人,她的人生将永远不会圆满。所以我呼吁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要慎重,负责。不要让他们因为你而接受不公平的一生,这是一个孩子的一生啊,多么重要啊!同时孕妇一定要慎重服药不要让孩子在发育的时候因为你的一时疏忽大意而产生先天性发育残障,我希望父母们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多一些疼爱,多一些不舍,少一些狠心和无情,既然是父母,就要负起责任,你选择把他们生下来,就要对孩子一辈子负责,狠心抛弃他们是多么残忍的一个决定,他们多可爱,不该受到这样的伤害。我们要用最真的爱关怀这些可爱的孤儿们。

在这五十多天的义工生涯里,我觉得学会的远不止这些,我们这些九零后生长在无忧无虑的和平年代。对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疼爱总觉得理所当然,对别人的付出当做是应该的,从来就只知道索取很少付出和为别人着想,心里大多也都只有自己一个人,天生的自私无情。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别人对你好疼你爱你并不是应该的,这是付出,这是爱,是人间难得的真情,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看似来的容易其实来之不易的感情,感激社会政府感激党给我们带来的和平年代,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这一切,都是幸运的恩赐,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感激报答每一个对你好的人,感恩父母亲人,多关心体贴他们,有的时候你不经意的关心会让他们像个孩子似的欢心一整天。感恩社会,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让这个社会因为你为更美好,实现你的价值。感恩每一个人,播撒你的爱心和关怀,让他们因为你的存在而快乐开心,让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你的付出而感到幸福,把自己有限的爱播撒到无限的世间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不在多,在于参与,我相信,只要我们当代大学生们共同行动起来,带头分享温暖,传递爱心,社会会因我们而改变,人世间一定会越来越来美好、越来越和谐。

孤儿院社会实践报告(三)

一、实践目的

社会工作专业是指社会(政府或社会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回复社会生活能力,协调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福祉的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以深入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成为本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次实践的目的有:

1、了解儿童福利院的组织结构

2、深入学龄儿童中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

3、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增强了社会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践单位介绍

xx儿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养了一些生理残疾、孤儿等失依儿童,并采取家庭寄养等社会化的方式,接纳了许多失依儿童,给予他们生活以及教育帮助。目前,其中儿童总数:170名。残疾儿童:80名年龄段分别为:0-2岁,50名;8-17岁,35名;3-7岁,80多名,其中8-17岁为学龄儿童,3个高中生,十几个初中生,其余的为小学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针对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批改作业,与他们聊天等,偶尔会接触学前儿童,其余时间便是整理图书。本文的报告主要围绕与孩子们的工作展开。

三、实践内容与个人体会

我原本是带着疑惑与好奇来到儿童福利院的,因为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偿地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体检,门卫的质问,登记,会议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开始工作时才遇见院里的孩子,这让我不由得对传说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为那些儿童会有我想像中怪异。

当是,我所经历的,却颠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员给我们一些简单的要求,不要打听他们的身世,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们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残疾的孩子。有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请,智力发育不全等原因,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让我们去了解这个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触了是四五左右岁的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分为小中大班,较多的时间还是和学龄的儿童的接触。

在十天的实践中,我把他们的特点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1、他们大部分热情而脆弱

学前的儿童有专门的幼儿老师,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专业训练的老师带领做活动,唱歌,跳舞,学诗等等,她们都是年轻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这个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们,这是院方的明智之处。中午由老师带领着就餐,其余时间由生活老师带领,在寝室休息。遇到我们这些陌生人,他们却一点也不怕生,就凑到你的身边,热情叫阿姨,我最为感动是,他们都及其希望他们的拥抱,哪怕是牵手,也可以让他们开心。往往,他们会莫名其妙地哭起来,仅仅只是引起别人的注意而已。老师的稍微的批评,他们也会放在心里。其实,简单地说,就是需要他人的关注,我们知道,福利院虽然编制人员众多,甚至正式编制员工是孩子人数的一般,但是真正与孩子接触的人,却是极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却是众人的宝贝,一大堆人围着他(她)。所以不难理解,他们的热情来自于对他人关注的渴望。这也让我认识到在儿童成长时期,来自父母等亲人的肢体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学上讲,那些与父母有健康肢体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体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会更加顺利、坦然。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有时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许多痛苦,郁闷,委屈就可以释怀。

2、他们是与别的儿童一样,是天使,却是有点忧伤的天使

他们不是想像中那种封闭的古怪的孩子,他们也充满这阳光与朝气,会依依呀呀学语,遇到一个陌生人会带着好奇心来打量着,只是会让人心酸得看到,他们会叫食堂的叔叔为爸爸,看见经常来看望他们是的好心人为妈妈。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辅导学龄儿童的家庭教育,他们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正常上学,中午有专门的员工给送饭,下午回来在院里的教室里复习功课,周六周日由专门的老师或者志愿者监督他们学习,还有专门的家教。他们和当年的我们一样,想尽快的完成作业,痛恨考试,责问是谁发明了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令人烦恼的学科。

他们也很关注社会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听写汉字的过程中,我报出杰,然后组词杰出、俊杰,他们还是等了一会儿,一个男孩问,是不是周杰伦的杰,这才发现,他们也是接触社会的,对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们之间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样开玩笑,聊天,讲学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关系,他们多像兄弟姐妹班的关系,大一点的孩子照顾一二年级的孩子,这让我很感动。

只是,有时候,在学习过程中有不耐烦、不合作的倾向,会发呆,忧郁的面孔,让人疼惜地想,他们也会有心事呀!有一天,一个孩子突然问我,姐姐,为什么人会死?我当时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考虑这样深奥而没有答案的悲观的问题,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虑了生与死的问题,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对有关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对她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实这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观的意味。我该怎么给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讲生死的问题呢?他们也有对我们的难言之隐、排斥性的冷漠,然而当他们真正把生活中的问题暴露在我们面前时,许多时候我们难以理解、难以正确分析。

3、院里的孤独与梦想

因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员往往没有能够叫出他们各自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内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们成为无名氏,所以我见他们的第一天,在课程过后,我先告诉他们我的姓名,电话号码,然后让他们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够记住他们了,我想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们进一步接触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除了学校上课的时间,他们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门,偶尔有大孩子去打篮球,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们在福利院,一般情况下是断然不准出去的?我问过他们,他们说偶尔有机会带他们出去玩,大一点的孩子对**还是很熟悉的。

第8篇: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数字十年

幸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标。人民要幸福,就要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只有紧紧抓住和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实现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努力,正不断践行着人民幸福。

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观的践行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里,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观的践行都体现在一系列的数字上。

1、经济发展加快

十六大以来,我国GDP迅速增加。十年来,我国GDP增长1.5倍,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47.2万亿元,从而超过了法国、英国、德国、日本,一跃升到了第二名。到2011年,经济总量占世界总份额的10%左右。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在增快。十年里,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为3.9%,而中国经济的增长10年中有6年超过10%,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我国也实现了9.2%的惊人速度。经济速度加快,人民的衣食住行用都有了明显变化,说明人民的生活得以改善。由于物质条件丰厚,人民的幸福感也在增强,人民幸福了,就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GDP增长。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既加速了经济快速平稳向前发展,又使得人民幸福得以实现,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很大。

2、民生问题明显解决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建设相对滞后,民生问题比较突出,制约和影响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幸福生活的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1]十年来,我国在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幸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巨大成绩。

(1)解决了用电困难。2011年,我国年发电量达到47306亿千瓦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网;发电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年用电量也达到3490千瓦时,是十年前的1.73倍,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这十年,企业和居民全面告别了电荒年代。城市用户平均停电小时数全年累计只有7小时,供电可靠率超过了99%;全国无电人口由2800万减少到376万。不仅发电量增加,而且绿色清洁电能占有很大比例;在发电量中,水电、核电、风电等环保能源总量增长了近3倍。

(2)医疗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对于百姓而言,看病就医是件大事,十六大以来,我国医疗条件改善很大。一是医保范围广。10年前,我国医保人数只有9401万企业职工,而广大农民和城乡困难群体并不能享受此项惠及百姓的政策。但2003年,农民和困难群体纳入医保范围;2007年,城镇没有工作的老人、儿童、大学生也加入该行列。十年后,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已经覆盖到了全国95%以上的人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保网。二是国家投入大。十年里,我国投向卫生、社保和社会福利的资金平均增速达到24.4%。2011年,职工每住一次院,医保支出6112元,比2005年增长了68.1%;居民每住一次院,医保支出2891元,比2007年增长了67%。这些都得益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表明人民就医难的问题正逐步解决,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

(3)就业困难得以缓解。就业直接关系人民幸福,一般来说,就业多说明人民的幸福指数就会高。十年里,就业增加人数已超过1亿,新增城镇就业694万人,登记失业率从未超过4.3%。到2011年,我国有七亿六千万多人找到了工作,比2002年增加了3134万人。

“十二五规划”为人民勾画出一个更“幸福”的蓝图,更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未来的五年将会是民生改善与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相结合的阶段,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变化,人民幸福感将进一步增强。

3、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总理曾提到,领导干部的政绩要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标准,而人民群众要高兴、要满意、要答应,就是要人民幸福;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人民幸福最基本的要求。

(1)人民群众收入快速增长。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迅速,年均增速超过1979年以来7.4%的年均增速,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老百姓的收入增长,直接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水平。201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10元,比2002年增长了1.8倍; 2011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977元,比十年前增加了4355元。2001年至2011年,每年迈上1至2个万亿台阶。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之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会迈上3至5个万亿台阶。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消费总规模将达到64万亿元。

(2)百姓生活改变很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逐渐增加,人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来,百姓告别了单车、手表、录音机的单调生活,进入彩电、冰箱、洗衣机的时尚生活;人们打电话、照相、玩电脑已不再稀奇,不少人拥有了房子和车子。十年时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16平方米,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18.6辆,比2002年增长了20多倍。2011年,全国平均每天新增的电影银幕超过8块,电影票房也由2002年的9.5亿狂飙到2011年的120 亿。这些大大满足着人民的生活需要,丰富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3)环境也有所改变。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的国家。十年来,国家投入大批资金进行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就拿延安来说,退耕还林成果显著,退耕还林累计达到900多万亩,延安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点绿化城镇、村庄、河流沿岸、公路沿线,森林覆盖率达到45.4%。而影响环境的另一个原因是污染,最大的污染来自能耗。但2011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为每万元消耗0.814吨标准煤,这比2002年下降了12.9%;2011年,两个衡量污染的重要指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12.45%和14.29%,这个数字意味着水污染的减少和空气质量的提升。由此,山绿了,天蓝了,水清了,人民会不幸福吗?

(4)贫困人口相对减少。十年前,我国贫困人口总数多达9422万,并且居住分散,中国的扶贫被认为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系统工程。到2010年,我国的贫困人口总数降为2688万,有6734万人脱了贫,这个数字相当于两个加拿大的人口。这些都依靠国家的大好政策。十年里,国家专项扶贫资金飙升了200多亿,各种扶贫项目资金投入累计高达2043.8亿元。除此之外,十年里,我国的扶贫标准也逐渐向国际标准靠拢。

通过“数字十年”我们可以看出,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党和政府正把国民幸福指数作为主要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成为衡量小康社会最贴切、最直观、最有温度的一项指标。”[2]因此,人民幸福的实现对于中国共产党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观践行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科学发展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发展观,从价值论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某种程度上就是发展价值观,就是使中国人民幸福的发展观。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人的发展也只能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能是一部分人的发展和另一部分人的不发展,因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有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3]它不把党看作高于人民群众的一个特殊组织,而是看作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而人民得到幸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核心价值,就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并最终体现人民的全面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是由某个阶层独享,不存在特殊阶层。判断社会发展的标准,应当是把人的标准与物的标准相统一。只有人民生活改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得更有尊严,说明科学发展观得以贯彻落实。人民幸福是发展之本,人民幸福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人民幸福有利于“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的实现。

对此,“以人为本”要与发展联系起来,人民幸福也要与发展联系起来。因为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人民幸福更应该是先进政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如果发展不能落实到人民的幸福安康上,就会最终失去意义。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我国人民的发展步伐不断向前迈进,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幸福生活已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而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幸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并将其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而紧接着是人民的幸福生活得以展现,人民的幸福感正在不断提升。

由此我们知道,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发展,发展实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大众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自己生存和发展价值的过程,是提高自己能力、素质和思想境界的过程,是全社会物质要求和精神需求逐渐满足的过程,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把物质文化的丰富与人民的幸福联系起来,把社会主义建设与人民幸福联系起来,把人的发展与人民幸福联系起来。这毋庸置疑地说明,科学发展观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民幸福观的践行为科学发展观核心价值的实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任务的完成

十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人民幸福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全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我们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是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进一步满足;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所有这些都归结到对人民幸福的实现。人民有了幸福感,就有了干好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就能推动全面建成小康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必须着眼于满足人民的需要,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十报告指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4]只有做到这些,人民才能真正获得幸福;只有这样,我们就践行了人民幸福,就建成了小康社会。因此,全党必须努力践行人民幸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促发展,依靠全体人民的齐心协力,继续与日俱进、开拓创新,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人民幸福了,有助于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任务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更需要社会全体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幸福观,科学地追求幸福的目标,将个人的人生幸福建立在为社会带来利益,为人民谋取福祉的基础上,营造社会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和睦友善、懂法守法、共享幸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有利于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实现

实现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观点。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早在革命时期,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5]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是要大幅度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6]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实现人民的幸福。于是,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为“让人民幸福”的全面小康奠定了物质基础。以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实力,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幸福观的践行。

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观的践行也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进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人民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唐宋.为幸福中国加油[DB/OL].中国法院网,2011-03-04.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515.

[4] 十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十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15-16.

[5] 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8-139.

[6] 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1.

【作者简介】

第9篇:福利院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公共利益条款 公共使用 公共福利 公共福祉

美、德、日三国对公共利益内涵有不同理解,但其宪法中都以与公共利益相关的词汇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表达。例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美国宪法就有“公共使用”条款,德国、日本宪法则有“公共福利”和“公共福祉”条款。宪政理论和实践证明,宪法中的公共利益条款的实施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法治过程,它总是和一个国家具体的社会经济制度相联。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模式主要有三种:美国的自由市场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模式以及日本政府主导的市场模式{1}.这些模式分别与本国宪法的公共利益条款相结合,并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运行方法,保证公共利益条款的实施。

一、美、德、日宪法公共利益条款分析

美、德、日不仅在本国宪法中规定了有关公共利益的具体内容,而且还结合各自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模式,将这一条款落实到宪政实践中。

(一)美国自由市场模式中的“公共使用”条款

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与一般的、单纯市场经济模式不同,它不仅有较严格的个体利益约束机制,而且也受到来自国家或政府的一定程度的干预{1}.这种模式中确立的宪法公共利益条款,不可避免地带有模式本身的特征。

美国宪法通常用“公共使用”(public use)一词来表达其公共利益内涵。联邦宪法第五条修正案规定,联邦政府非经“正当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不得剥夺公民的财产权,非经“合理补偿” (just compensation)和“出于公共使用的需要”(for public use),不得征用公民的财产。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在美国不同时期的判例中,法官对第五修正案公共使用条款的理解并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严格解释阶段、宽严并存阶段以及宽泛解释阶段。”{2}

美国宪法初期,由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联邦法院只能对公共使用条款做字面上的严格解释[1],即将“公共使用”理解为“由公众来使用”[2].具体而言,这一解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如果政府在征用私人财产时不具有公共使用的目的,那么,即使存在合理补偿的情况,法院也将依法撤销政府的征用行为,并责令将有关财产返还所有人;其二,只要政府能够证明对私人财产的征用与征收是作为公共使用的目的,则在满足合理补偿的条件下,法院均予以认可{3}.公共使用条款的严格解释,否定了为私人用途进行征收的合法性。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政府越来越需要私人参与到兴建铁路、公路、运河等城市建设中来,于是,有些州的地方法院开始对公共使用条款进行较宽泛的理解。他们认为,即使政府实施的征收与征用行为的直接受益者是某一特定私人而非普通公众,但该私人一方的受益与自然资源的开发或社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内在联系时[3],此种征用行为也是符合“公共使用”的。工业革命时期对“公共使用”条款的宽严两种标准,一方面反映了公共利益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弹性的概念,国家和公民都可以据此主张自己的权力(权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一条款的实施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如果运用得好,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就业;否则,就会成为政府剥夺私人财产的“合法”借口。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后,为改变经济危机以来的城市衰败景象,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实行以影响和改变市场供求力量为特征的“新政”,表明政府开始大规模地强化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与此同时,对“公共使用”条款的宽泛解释得到联邦法院的普遍认同,而且随着美国4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计划,“公共使用”条款对政府征收公民财产行为的限制越来越小,有学者甚至认为这一条款已经“名存实亡”{3}.那么,究竟美国目前对于“公共使用”条款做何理解呢?联邦最高法院2005年6月对Kelo v. City of New London, Conn[4]案所作的判决,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该案的焦点在于,联邦宪法中的“公共使用”条款,是否允许政府将私人财产征用后转让给另一部分私人,以配合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商业开发。为此,联邦最高法院首次在该问题上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即裁定New London(新伦敦)的征收计划符合宪法“公共使用”条款的要求。这一判决表明,随着公共需要的不断拓展,法院为了使政府免于受制于为了“公共使用”才可以行使征收权而不得不对Public Use做扩展解释,“将Public Use解释为Public Interest(公共利益)、Public Purpose(公共目的)、Public Need(公共需要)、Public Welfare(公共福利)。”{4}也就是说,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公用”概念缺乏统一的认识,这一漏洞使得“公共使用”在不同的判例中呈现不同的结果。但是,有一种倾向似乎很明显:公共利益的评判内涵被逐步扩大,甚至发展到只要“通过合理补偿”就可以实现对公民私人财产的征用。可见,联邦宪法“公共使用”条款的主要目的并非是保障公民现有财产的所有权,而是保证当事人获得适当补偿。

(二)德国社会市场模式中的“公共福利”原则

德国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了走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这是一种政府和市场巧妙结合的管理方式,这种体制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把市场自由原则同社会均衡原则结合起来,“它不仅考虑了个体利益最大化带来的相互竞争,更引入了社会公平的原则……兼顾个人的个体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保证了两者利益的同向实现”{1}.德国市场模式中的“公共福利”原则对于限制政府滥用公共利益,保障公民财产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德国宪法涉及重大公益之处,主要在财产权的保障及征收的条文部分,其中第14条对此有三款规定:(1)“财产和继承权利应得到保障。其内涵与限制应被法律所决定。” (2)“财产施加责任。其使用应该为公共福利服务。”(3)“只有以公共福利为由才能占取财产。……这种补偿应通过建立公共利益与和受影响利益之间的公正平衡来加以确定。”从字面上看,德国宪法比美国宪法更注意保障财产权的核心地位,因为,它明确要求财产权利必须为公共福利服务,即对财产本身的限制必须基于公共福利。这里,德国宪法用“公共福利”这一概念来表达“公共利益”的涵义,那么,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呢?台湾公法学教授陈新民认为:一般而言,二者无所轩轾,但二者在“质”的程度上有差异。其中公益概念范围较广,属于上位概念,国家任务等皆可包涵:“而公共福利是公益广泛概念中,’质’上要求较严格的,也就是说,是经过选择的、重大的、特别的公益,才属公共福利之概念”{5}.因此,德国宪法对于私人财产征收的限制,并不是一般的“公共利益”,而是所谓的“重大公共利益”。实际上,“重大公益”原则早在魏玛宪法以前就流行于德国,自魏玛宪法公布以来,国家为了达成福利国家之理念,积极为国民提供福祉,并特别强调国家在利用征收方式实现此目的时,必须不能超越福利的界限。这种情况表明,德国宪法第14条的立宪宗旨与美国宪法重在“公正补偿”不同,其意义在于保障公民对现存财产的拥有权,这也是德国的社会市场模式与美国自由市场模式的区别所在。

德国宪法上的“重大公共利益”原则在宪政实践中具有刚性约束力。在1968年对有关Ham. Deichordnungsurteil著名案件的裁判中[5],宪法法院(德国宪法的监督机构)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此案的诉讼依据是1864年汉堡州通过的《排水堤防法》,该法律把州内所有被归为堤坝区域的草地征用为公共财产,并对草地的私人所有者给予经济补偿。几个在堤坝区域内的地产拥有者向宪法法院挑战这一法律,宣称它侵犯了宪法第14条授予他们的基本权利。为此,宪法法院详细阐述了第14条的主旨,认为,财产权不仅体现于对征收的补偿,而且更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如果财产被用于具体的公共目的,则可以在公正补偿的基础上对此项权利进行一定的限制。法院指出,本案中,占取堤坝区域内的地产所有者的土地,目的是为了建造对公众具有意义的堤防,属于公共福利的范畴,符合宪法第14条公共福利原则的要求。因而,州政府可以对之进行征收,但是,征收土地后必须给予被征收者以公正的补偿。“汉堡洪水控制案”较好地实施了德国宪法“重大公共利益”原则,反映了社会市场模式中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同向发展关系,对以后法院的判决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日本政府主导模式中的“公共福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