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计划

第1篇: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审计模式;审计管理

节能减排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切实把能耗降下来,把排污总量控制住,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证。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是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的主要审计类型,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已成为我国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如何有效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功能,已成为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应采取的有效模式、实施程序、审计方法及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作尝试性研究。

一、认清形势,把握方向,深刻理解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内涵

合理界定并从理论上把握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内涵,才能科学解决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实践问题。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可持续增长,缓解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节能减排就是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最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从而切实解决我国的发展困境。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运用专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国家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经济组织在经营过程中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对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情况,环境管理系统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及环境管理的绩效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评价,以促进其全面、有效地履行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效益。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计促进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创建适应实际需求的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模式

根据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看,现阶段(包括从现在开始的一段时期)我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

模式:

(一)与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督促节能减排资金和政策的落实

严格审计财政预算安排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检查分析资金安排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效益性。

(二)与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相结合,完善各项节约制度和机制

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计算各年度企业的费用指标、吨产品耗能指标、收入成本指标、利润变化指标,分析企业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产出情况,审查资金投入产出效果,认真查找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的漏洞,制止铺张浪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合理有效使用财政资金。

(三)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推进节能减排责任制落实

以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为目标,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在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把经济责任人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情况、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情况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对经济责任人履行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核实,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使其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履行节能减排工作职责。

(四)与效益审计相结合,促进提高节能减排资金使用效益

将效益审计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用效益审计的方式、方法对节能减排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分析,查找影响企业效益的原因,分析能源耗费对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查看是否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生产工艺等原因造成能源耗费过高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建议,促使企业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发展方式,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向耗用能源低、排污少的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促进作用。

(五)与环境保护部门实施联合审计

在我国,从事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政府部门主要是国家环保部门,但涉及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效益的审查事项完全由审计部门负责,而这种财务收支及其效益的评价必然涉及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企业经济业务、国家环保部门的业务活动乃至环境保护工作业绩。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在审计内容、方法、指标评价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要求审计人员不仅掌握财务审计技术和方法,而且应熟悉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环保部门对环境专业知识比较精通,审计部门对审计技术比较在行,因此,建立环境保护部门和审计部门的联动机制,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无疑是提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效率和效果的最佳手段。

三、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程序与方法

(一)开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程序

1.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确定。

审计机构在编制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时,利用所收集和掌握的信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评估,选择并最终确定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立项主要应考虑以下4方面的因素:(1)考虑开展以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节能减

排清洁生产效果为重点的审计和审计调查。(2)考虑对节能减排建设项目进行审计;对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治理、集中供热等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开展审计调查。(3)考虑强化资源环保审计。进一步加强对生态建设资金项目审计和审计调查,对节能、节水、节电等应用工程及水源地保护、排污费、城市环保等专项投入、专项收费进行审计,揭示和制止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规范专项收费征缴、管理和使用。(4)考虑适当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和清洁生产审计。适当开展环境绩效审计,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可以找出解决减少废弃物和防止污染环境的方案,促使企业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清洁生产。

2.科学制定审计方案。

制定审计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对被审计项目的实施进行组织、计划和指导,确定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计划审计时间和成本,明确和落实审计人员的分工与责任,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制定节能减排审计方案时,首先,应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其次,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内容与审计方法;再次,科学选择评价依据和标准,慎重评价审计事项。

3.组织实施。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包括2个步骤:(1)收集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应紧紧围绕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评价标准和被审计单位责任机制,考虑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充分性特点进行调查取证。(2)编制、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连接现场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的纽带,与一般财务审计工作底稿相比,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底稿更侧重于对审计发现事项的分析、研究和评价。

4.撰写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报告,评价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结果。

节能减排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报告的内容应注重以下两点:(1)报告内容和要素齐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能够满足社会公众了解政府及有关部门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情况及政策方针的执行情况的需要。(2)在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和总结。查明问题原因,围绕问题展开分析,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案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决策层和有关部门,纠正偏差,促进与加强整改,使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落到实处。

5.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后续跟踪制度。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延伸,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在整改期间进行后续的跟踪审计,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二)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方法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实施过程,就是审计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审计证据,根据审计标准对被审计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审计结论,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收集审计证据,还是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评价,都需要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除用到常规的审阅法、调查法、观察法及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外,特别要利用外部专家的工作和证据的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审计人员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时,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贯彻系统性原则,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四、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

审计管理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对审计活动实施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目标,提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审计机关应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管理。

(一)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管理

审计机关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管理应注意从3方面进行: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计划的编制。审计机关在编写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计划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审计的全面性,突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重点,使审计能够促进节能减排,保护和改善环境,使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2.有效地利用审计资

源。要根据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实际能力状况,确定如何实施审计。3.对审计计划的编制实施动态和全程管理。审计机关应在审计计划实施过程中,关注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审计环境的变化。必要时,按照规定程序对审计计划做出更新和修改。

(二)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应当包括对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审计人员应当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质量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三)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化管理,使审计人力资源效能最大化。审计机关应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人力资源管理,使审计人员更加适应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1.要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

能。2.要建立健全审计人员的任用机制和考评机制。3.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监督和培训管理。

(四)加强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管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和应用价值。因此,对审计成果进行管理要做到:1.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考核机制。2.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问责机制。3.做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应用管理。注重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成果的应用,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好地理解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目标,能够促进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对今后同类审计项目具有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 《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研究》课题组.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第2篇: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一、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年的0.86吨标准煤下降到0.69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年均降幅为4.36%。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由**年的92.6下降到58.8以下,降低36.5%,年均降幅为8.68%。**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明显减少,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年的17.7万吨减少到8.5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由11.6万吨减少到1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7%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超过95%。

(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落实责任分工,突出重点难点,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期间我市节能减排目标,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控制增量,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一)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严把项目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标准、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环评、土地、节能、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关口,新上项目技术水平和能耗水平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抓紧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对企业搬迁改造实行严格的节能减排准入管理,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我市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和省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加大差别电价政策实施力度,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用电适当提高电价。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二)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对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我省相关产品目录的淘汰类产品的产能,综合运用价格、环保、土地、市场准入制度、安全生产等多种手段,促使其加快退出;同时加快制订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大我市电力等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期间通过“上大压小”的方式关停34.97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市人民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市有关部门每年要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和执行情况。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各镇街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决定的通知》(粤府〔**〕27号)、《关于印发**省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的通知》(粤府〔**〕15号)、《关于印发**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的通知》(粤府办〔**〕15号)和《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3〕44号)等文件精神,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根据不同行业情况,按照国家规定提高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领域,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外资项目。鼓励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优化吸收外资统计指标体系,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环保、节能等绩效指标。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沿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业务,从事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创立自主品牌。

(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抓紧制订出台我市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LED节能照明产业,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应用,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加强资源调查评价。稳步发展替代能源,制订发展替代能源中长期规划。统筹规划电源电网建设,优化发展火电,大力发展IGCC(整体煤气化)和天然气(LNG)等清洁能源发电。积极推动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IGCC)示范工程,推进新型工业锅炉代油节能技术及装备研发和制造。推广应用清洁煤燃烧技术。

(五)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粤府〔**〕1号)和《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东府〔**〕195号)等文件精神,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会展、旅游、文化、传播媒体、信息服务等市场潜力大、能耗低、污染少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生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协调发展。着力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落实我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实施科技东莞工程,用好用活市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连续五年投入50亿元的科技专项资金,加快我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我市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三、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一)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我市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期间形成15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主要是:实施造纸、纺织、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在电力、造纸、化工、纺织、食品、建材等行业实施电机系统节能工程;在造纸、化工、医药、建材等行业组织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建设和改造热电联产机组;开展水煤浆、乳化焦浆/油(EGC)代油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试点;建设东莞市天然气利用管网,配套建设一批液化天然气(LNG)电厂;建设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IGCC)示范工程,配套建设一批IGCC(整体煤气化)电厂;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示范,启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推广项目;发展LED节能照明产业,积极推进我市高功率LED路灯的研发;推广使用高效照明产品,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更换节能灯。

(二)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实现COD总量控制目标的重要措施。继续推进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07年到2010年,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42.5万吨以上。加快污水处理配套管网的建设和改造,2010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7%,其中市区污水处理率达100%,石马河流域达85%,寒溪河流域达85%,南畬朗排污渠达90%,挂影洲中心涌达90%。加强污水处理厂监管,确保正常运转、达标排放。加大工业废水处理力度,确保污染源达标排放。强化水功能区管理,加大力度关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积极开展我市主要供水水库富营养化防治和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及重点流域水域水生态修复工作。

(三)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新建燃煤电厂严格执行脱硫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产“三同时”的规定。加快实施已建成(在役)火电机组脱硫治理工程建设,确保在2008年前完成全市所有单机12.5万千瓦以上现役火电机组脱硫治理工程建设。到**期末,市内所有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脱硫治理工程建设。全市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年减排7万吨以上。

(四)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重点节能工程所需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部分项目市财政将安排必要的引导资金予以支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市政府,对重点建设项目市财政将给予适当的支持。充分发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作用,支持开展建筑节能的各项工作。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市政府将进一步落实企业污染治理责任,并对重点流域内的工业废水治理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一)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编制出台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出台各个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或中长期规划。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开展,督促试点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推进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组织专家指导我市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促进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利用的规范化发展。研究建立市循环经济评价考核体系,适时启动我市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重点行业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二)加大节水力度。尽快完成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积极组织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修订《东莞市节约用水实施细则》和《东莞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抓好公共设施和用水大户的节水工作,实施一批重点行业节水改造重点项目。**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节水运行机制和节水产业,全民节水意识普遍得到增强。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达到《节水灌溉技术规范》要求,农田用水效率有较大提高;工业主要用水行业按节水型企业进行改造,达到节水目标;城镇生活用水和服务业用水基本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生态用水得到保证;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节水管理体制。

(三)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深入开展。组织编制我市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专项规划。规范我市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全面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促进粉煤灰、煤矸石、大宗工业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等综合利用。切实执行国家新型墙体材料目录和专项基金管理办法。鼓励研究开发建筑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禁止使用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材料、产品和用能系统,禁止或者限制落后的施工工艺和技术。

(四)提高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各镇(街)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要学习广州、深圳市垃圾分类收集的经验,最大限度实现废旧资源的再利用、资源化。对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并符合相关条件的电厂,积极向省和国家推荐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电厂,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尽快制订加快推进我市清洁生产工作的意见。采取强制审核和自愿申报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在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力度。**期间,有重点地选择一些对东莞发展有重大影响和产业特色明显的行业实施清洁生产,逐渐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市场运作的清洁生产机制。扩大清洁生产的推行范围,推动我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以及列入市“双千节能行动”的重点耗能企业积极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合理科学使用农药、肥料,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五、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

(一)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自主研发。研究编制节能减排技术**期间和年度科技开发计划,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等科技专项计划。支持科研单位和企业积极研发制造节能、节水、节材、低耗、环保型装备,研发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技术工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

(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将节能减排领域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纳入产业发展计划,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减排重大科技专项。落实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在重点行业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设备、工艺和节能材料。组织实施能源系统优化、冷热电三联供、炉窑改造、建筑节能、太阳能应用、LED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改造专项工程;鼓励推广节能自愿协议、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新机制。加强节能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

(三)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加快节能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培育社会节能服务中介力量。在现有的法定检测技术机构基础上,建立与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能源平衡测试、水量平衡测试公共检测平台。逐步完善节能服务网络,规范节能技术服务市场。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效电厂等节能新机制、新方法。积极支持节能设备和技术研发供应商、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通过节能效益分成等多种方式为企业以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四)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全面推行节能减排基础设施特许经营制度。市有关部门要支持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利用国内银行、国外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对产业化项目可适当给予补助。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优惠政策,促进我市环保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环境服务产业发展,研究提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推动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国际节能减排合作,及时掌握国际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的动态和信息,与有关国际组织建立节能环保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导我市重点耗能企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推动我市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环保产业发展。

六、实行问责制,强化节能减排管理

(一)建立健全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市政府成立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李毓全市长任组长,冷晓明常务副市长、梁国英副市长、邓志广副市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局,其中节能工作由市经贸局负责,污染减排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市有关部门要抓紧制订具体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认真组织实施。

(二)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对全部耗能单位和污染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建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核算制度。建立和完善重点耗能企业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及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建立我市能源消耗基础数据库,及时编写和公布全市能源利用状况。对化工、建材、造纸等高耗能行业制订强制性的能耗限额标准,建立和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减少入海污染物排放量,逐步建立和实施我市重要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制订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和监测办法,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统计和监测制度。建立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和减排措施调度制度,对市监控重点污染源实施联网在线自动监控,构建污染物排放三级立体监测体系,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数据。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完善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制度。

(三)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尽快出台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尽快把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落到实处,加强对开展节能评估与审查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有关部门在组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及区域、流域、海域建设、开发利用规划时,要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未取得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一律不予批准建设。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未经批准,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或核准,国土资源部门不得批准用地,银行不得给予贷款。强化环评审批向上级备案制度和向社会公布制度。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未达到总量控制目标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投入生产;对建设项目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久拖不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依法予以处罚。

(四)加强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期间全市列入“双千节能行动”的企业实现节能150万吨以上标准煤。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计量和统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设备检测,编制节能减排规划。重点耗能企业要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重点耗能企业要加强能源计量工作,提高能源计量管理和检测水平。开展能源审计,并定期报告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未完成节能任务的企业,要强制实行能源审计。

(五)实施节能环保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制订并尽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发电调度办法,优先安排清洁、高效机组和资源综合利用机组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机组发电,实现电力节能、环保和经济调度。研究制订蓄冷电价政策,促进电能合理利用,降低整体能耗。切实贯彻落实《关于印发**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粤经贸电力能源〔**〕809号),充分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综合优势,推进能效电厂试点工作,提高电能使用效率。

(六)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逐步开展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对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不得办理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从2008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要载明耗能量、节能措施等信息。**期间,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必须严格实施现行建筑节能标准。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2007年要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的监管工作,逐步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定额制度。

(七)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合理进行城市功能区和快速公交设施(包括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严格实施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限制使用高耗油、高污染汽车,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加快淘汰老旧汽车和船舶,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加快推广CNG(压缩天然气)清洁燃料汽车。严格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对达不到排放和能耗标准的车辆不得进入道路运输市场。推广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先进科技和信息手段进行道路运输组织管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有效衔接。

(八)积极实施能效标识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制度。加快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扩大能效标识应用范围,推行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推动节能、节水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规范认证行为,扩展认证范围,在家用电器、照明等产品领域建立有效的国际协调互认制度。扩大能效标识应用范围,推行能效标识在终端用能设备和建筑上的应用。加强对能效标识的监督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开展对电(燃)气热水器、家用电器及照明灯具等产品能效标识和节能指标的专项市场监督检查和抽查,严格查处虚假标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能效质量欺诈行为。

(九)加强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监管监察体制,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成立市节能监察中心。建立健全污染减排监管体制。积极研究完善环保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加快各级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重污染行业、重点污染源环境监督员制度。加强节能监察、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及环保监测机构、环保监察机构、汽车尾气检测机构、城市排水监测站的条件建设,适时更新监测设备和仪器,开展人员培训。加强节能减排统计能力建设,充实统计力量,适当加大投入。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依托协会、学会等开展节能减排专业服务和政策研究等工作。

七、加快相关制度建设,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一)健全规章制度。加快我市节能减排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抓紧建立健全节能监察管理、建筑节能管理、排污许可证、二氧化硫排污交易管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等制度。

(二)建立节能环保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节能环保标准,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指导和规范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组织制订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耗能行业计量器具配备及节能评价、监测等标准。

(三)实行烟气脱硫设施在线监管。燃煤电厂必须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建立脱硫设施运行台账,加强设施日常运行监管。2007年底前,所有燃煤脱硫机组要与电网公司完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联网。严格执行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电价政策,加大监管和执罚力度,对无故停运脱硫设备或脱硫效果不达标的电厂,要按规定扣减脱硫电价,并向社会公布。完善烟气脱硫技术规范,开展烟气脱硫工程后评估。组织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

(四)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监管。实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评估制度,污水处理费的支付应在具有相关资质的监测机构出具污水处理量和出水水质报告,并经建设部门和环保部门审核后,财政部门方予核定拨款。对列入国家和省市重点环境监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信息,实行向环保、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季报制度;同时,要在2008年前安装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并与环保和建设部门联网。

(五)加大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力度。市有关部门每年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要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要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开设节能环保违法行为和事件举报电话和网站,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存在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的,要依法查处,并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八、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一)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引导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价格政策,鼓励垃圾焚烧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利用余热余压、煤矸石和城市垃圾发电。全面征收水资源费,适度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加快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已经基本实现抄表到户的镇(街),要在水价调整时同步实行阶梯式水价;其他镇(街)力争在2008年底前实施。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落实扶持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生产的价费政策,降低再生水、海水淡化水生产成本和价格。逐步提高主要污染物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严格核定排污当量和排污费征收额,严禁随意减免排污收费,进一步提高排污费征收率。加大污水处理费政策实施力度,到**期末,要将污水处理费标准调整到合理盈利水平。全面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并逐步将收费标准提高到补偿成本合理盈利水平。

(二)加大财政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对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调整优化现有技术改造等相关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方向和结构,重点向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节能示范项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倾斜,促进企业节能技术、产品、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研究建立相对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扶持节水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继续加强和改进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理。研究建立高能耗农业机械和渔船更新报废经济补偿制度。支持重点用能单位采用先进的能源计量器具和能源测试技术,支持检测技术机构对能源计量器具在线检定和校准的方法研究、先进的能源计量检测技术研究。

(三)全面落实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积极落实省和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力度,确保足额征收,利用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土地高效利用。

(四)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通过定期编制节能环保产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目录等政策性调节手段,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向,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的直接融资支持力度,优先做好符合节能环保条件的企业和节能环保领域企业的上市资源培育工作,为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提供指导和服务。鼓励支持利用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方式,筹措大型节能减排工程建设资金。研究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探索保险企业参与高污染风险行业风险抵押金管理的方式,逐步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建立完善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与环保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企业环境违法信息起步,逐步将企业环保审批、环保认证、清洁生产审核、环保先进奖励等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管理系统。引导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或项目提供授信等其他金融服务时,把审查企业信用报告中的环保信息、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依据,限制向污染严重企业贷款。

九、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

(一)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主要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减排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省和市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果,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

(二)广泛深入持久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组织好每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城市节水宣传周以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宣传活动。各镇(街)要广泛动员和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全民节约共同行动,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学校、社区等活动,建立崇尚节约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约环保宣传,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和环保意识。选择若干节能先进企业、机关、商厦、社区等,作为节能环保宣传教育基地,面向全社会开放。

(三)对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组织媒体宣传节能先进典型,揭露和曝光浪费能源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反面典型。

十、政府带头,发挥表率作用

(一)政府机构率先垂范。各级机关要自觉主动做好节约资源能源工作,建设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做全社会节能环保的表率。建立科学的政府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制订并实施政府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和监测,实施能耗公布制度,实行节奖超罚。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部门要制订适应本系统特点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工作方案及实施进展情况要及时报市经贸局备案。

第3篇: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并配合市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开展节能执法检查的工作要求,财经工委会同城建环保工委,于7月上旬至8月下旬,对本区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了专题调查。7月中旬,课题组专题讨论并制定了调研方案。7月下旬,吕玉龙副主任带队走访区经委,并召开区发改委、经委、科委、建交委、财政局、环保局、房地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负责人的座谈会,了解本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情况。8月上中旬,走访了上海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等单位,实地察看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设施改造情况。8月下旬,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视察宜家家居、上海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龙华水质净化厂,听取了区经委、区环保局、区机管局和三家被视察企业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并进行座谈交流。现将有关调查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实现,将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来加以落实,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本市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责任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推进、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方案。XX年初成立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区经委下设节能办,形成了由政府、部门、用能企业组成的产业节能三级管理架构体系。制订《xx区产业节能减排三年行动计划方案(XX-XX年)》、《xx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xxx”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xx区能源统计实施方案》等配套规划和制度,明确总体思路和政策导向,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

(二)抓住重点环节,深化重点监管。在加强能源统计、摸清能耗底数的基础上,对年耗3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和500吨标煤或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楼宇)等能耗大户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重点服务。以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紧紧围绕我区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减排目标,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突出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黄浦江准水源保护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漕河泾开发区和都市型工业园区、高校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等专项整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三)吸引市场参与,探索“2+x”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利用xx区的科技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节能服务中心、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两家专业机构合作,探索市区、区院“2+x”的节能合作模式。依托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用能单位做好节能计划和项目建设,试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效益分享模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快结构调整,增强推进实效。结合以发展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低能耗、高产出的现代服务业对地区增加值的贡献,重点锁定污染严重、高耗低效、限制淘汰类的行业和企业,控制高耗能企业及项目享用资源和能源,“xxx”期间纳入计划调整的高能耗企业约30家。重点推进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和建筑节能,固定资产投资“批项目,核能耗”,新建建筑执行国家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既有住宅结合旧小区平改坡工程实施综合节能改造,将创建节约型工地、施工现场节能降耗纳入建设施工工程项目的监管考核内容。严格控制排放总量,通过环保审批制度,坚决杜绝不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定位的新项目设立,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促进落后或污染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五)强化政策引导,鼓励自主创新。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领域的示范性应用项目,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区域内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如对上海多佳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的“军团菌的源头治理及其监控”等4项涉及生化环保工艺、环保设施自控和节能技术的自主创新项目财政支持362万元,并带动企业投入超过1600万元,体现了政策资金的放大效应。在创新资金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计划项目中,每年以不低于10%的立项比例,支持能源循环利用、清洁和新能源及环保、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

(六)普及宣传教育,树立全民意识。通过报刊、有线台等新闻媒体,改版xx区“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网站,宣传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开展“机关节能,从我做起”系列活动,发挥区级机关的表率作用。开展学校节能减排主题教育,打造xx绿色教育品牌。利用“五进社区五到家”社区平台,向全区30多万户居民发放百姓手册,介绍和宣传日常节能环保知识。开展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普及节能减排知识。

XX年我区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15.65万吨标煤,单位增加值能耗0.307吨标煤/万元,下降4.49%;so2年排放总量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为到XX年底控制在904吨/年以内,我区则提出要控制在500吨/年以内,截至XX年末,已控制在631吨/年以内;截污纳管率区“xxx”规划目标从期初的92.5%提高到95%,截至XX年末已达到94.1%。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我区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任务依然艰巨。大型企业迁移导致gdp骤降,增加了单位能耗指标的压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耗总量虽见效显著,但涉及人员、场地等因素,矛盾突现。楼宇经济发展较快,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导致管理部门控制能耗缺乏抓手。区域内河道众多,局部污染仍存在,污水处理厂家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截污纳管率的指标完成与居民实际满意度仍有差距。

(二)能源统计初具体系,基础仍待夯实。能源统计体系虽已建立,但数据准确性、前后可比性等仍有待完善。xx区域范围大,企业分散,目前重点跟踪企业仅占区域总能耗的42%,不可控因素仍较多,且受人力、财力限制,扩大监控范围难度较大。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虽已制定,但制约措施的实效还有待提升。

(三)财政政策显现效应,配套尚需完善。财政政策的覆盖面侧重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不够。节能产品及生产企业数量不少,产品目录和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权威标准,且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政策扶持偏重于资金的直接支持,财税政策、价格体制、示范激励等综合效应的体现不够明显。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工作尚需加强。

(四)全民意识有所增强,践行动力不足。节能减排成功企业的经验推广尚不到位,部分企业过分看重当前利润和成本投入,缺乏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积极性。党政机关节能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居民群众更看重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意识未能更多地付诸行动。

三、几点建议

(一)聚焦世博主题,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性。结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演绎,正视整治废水废气排放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努力使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居民更加满意。加快田林和吴中泵站、蒲汇塘水域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南线干管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如期竣工。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视野来认识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广、宣传和使用节能产品,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二)健全法规制度,强化节能减排的约束性。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完善统计评价体系,执行能耗报告制度,拓宽监管覆盖面,形成有效的动态监管网络和考核评审机制,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深入调研,配合市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等政策法规,研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重点行业能源消耗增量的控制办法,切实解决目前所存在的法规缺失和体制障碍,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三)合理规划布局,提高节能减排的绩效性。坚持节能减排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机结合,按照“xxx“规划,知难而上,有序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的调整淘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学研联动机制,培育中介组织,依托专业力量,聚焦示范项目,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高节能减排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打造信息平台,畅通供需渠道,组织经验交流,引导和帮助企业实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升实效。加大政府采购向节能减排倾斜的力度,率先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

(四)完善政策体系,调动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制定完善区节能减排扶持政策,重点研究财税政策和专项资金的综合使用,激励方式和受益范围的合理界定,资金投入和产出效益的科学评价,加大对重点扶持领域、项目、产品和单位的倾斜力度,并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资金的引领效应。加强市区联动,积极向市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多领域、大范围地实施节能成效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4篇: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一)主要目标。

(二)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突出抓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和责任体系,着力形成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和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法规和标准为规范,以监测中心等服务机构为依托、以统计和计量等为基础的节能减排协同推进机制,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三)制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制定《市工业领域产业结构调整意见》及淘汰落后产能的年度工作方案,将节能减排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刚性指标。

(四)淘汰和改造升级落后产能。在巩固关闭新老“五小”成果、防止反弹的基础上,加快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和改造升级。,关停并转立窑水泥生产线1条(涡阳县龙山水泥厂),淘汰落后产能7万吨,节能1.5万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完成对3台热电机组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预计年节能2.2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4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万吨。

(五)择优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大力发展低能耗、轻污染的先进制造业和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包括秸秆气化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同时,建立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档案,取消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及企业实行的优惠政策,实现我市产业结构向节约型、环保型转变。

(六)从源头控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项目核准程序,建立相应的项目审批问责制。对未进行节能环保审查或未通过审查的项目,审批部门一律不得审批、核准或备案,土地管理部门不得通过土地预审,不得批准用地,银行不得提供贷款,规划、建设和安全监管等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三、加快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技术进步

(七)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立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项目库,制定分年度实施计划。通过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节能工程,实现节能12万吨标准煤以上、节电近1亿千瓦时。组织实施8个重点节能示范项目,开展电机改造节能专项行动。

(八)实施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到年,累计建成4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全市污水处理能力17万吨,预计削减化学需氧量1.1万吨;全市25个重点工业废水治理项目按计划建成投运,预计削减化学需氧量0.21万吨。

(九)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产学研联合,开展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等攻关研究。在电力、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建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节能减排技术。加强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推广。

(十)多渠道扩大投入。建立以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社会资金投入和财政资金引导为主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从起,市财政设立节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助以节能降耗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等为主要目标的节能示范项目、技术与产品的推广等,并将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扩大资金规模;从市级排污费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落实市内配套资金,并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县级财政也要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

(十一)加强国债项目监管。督促项目承担企业认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以及国债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国债资金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继续做好新的国债项目争取工作。

四、抓好重点企业和领域的节能减排

(十二)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对列入全国千家、全省百家和全市节能行动计划的14户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实施对标改造,确保“十一五”期间14户企业节能10万吨以上标准煤。对污染物超总量排放和超标排放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十三)引导商业节能。组织实施零售业节能行动,在全市大型商业场所推广使用节能设施,推行节能标签制度。督促和指导批发零售业实现万元营业额能耗降低5%的目标。

(十四)抓好农村节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加快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合理使用农药、肥料,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十五)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强化营运车辆技术状况的监管,禁止油耗大、不符合运输条件的车辆、船舶进入运输市场。大力宣传和应用道路运输节能技术,鼓励运输企业淘汰老旧汽车。

(十六)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达不到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和销售。新建筑设计要体现优先利用太阳能的原则。做好建筑节能专项示范工程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试点。鼓励采用高效照明电器和变频节电技术,实施“绿色照明”工程。

(十七)推动政府机关节能。政府机关发挥表率作用,培养节能习惯。推进政府机构优先采购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严格机关公务用车管理。研究制定机关办公用房用能设备运行标准,对达不到节能标准的办公用房分批进行改造。规范办公用品的采购、配备和使用,大力推动节能产品采购。市直机关率先使用节能灯,设定空调温度。

(十八)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的新模式,并及时总结推广。全面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体系。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县级以上城市(含县城)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

(十九)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煤矸石、大宗工业废弃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和利废建材产业化示范。城市建设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确保从1月1日起市城区和涡阳县城区实现“禁实”目标;1月1日起蒙城、利辛城区实现“禁实”目标。拓宽散装水泥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水泥散装量和预拌混凝土使用量。

五、加强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建设

(二十)加强节能监测监察机构建设。加强市节能监测与技术服务中心建设,组建市节能监察机构,为节能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十一)加强环境监测及环保执法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监测和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年,市、县级环境监测站达到国家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要求,市环境监察机构达到一级标准化建设要求,县达到三级以上建设要求。

(二十二)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到底,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以及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自动监测设备安装与联网任务,基本建成市级环境监控中心,初步实现网络上报污染物排放数据和调度减排措施。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线自动监控系统与建设部门联网。

六、加强监督检查执法工作

(二十三)加强节能监测、监察和重点污染源巡查。每年抽查2-3家用能在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耗能企业,对其设备耗能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加强节能监察,对严重违法或突破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实行处罚,并限期整改。对国控4家、省控9家重点污染源实施每月一次的巡查制度。

(二十四)严把节能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关。把节能、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禁止新上不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对不履行节能环保“三同时”的,责令停止生产;对节能及污染防治设施不同步运行或运行不正常的试生产企业,责令停止试生产并限期改正。严格执行环评审批向上级报告备案制度和向社会公示制度。落实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推动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项规划的环评工作。

(二十五)建立节能减排工作督查制度。市每年组织两次节能减排工作督查,重点对建设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执行情况、节能和环境违法案件、媒体曝光案件及重点案件的查处与落实情况等实施督查,重大问题及时向市政府专题报告。建立环境后督查制度和市直单位包干督查制度。扩大重点监控污染企业实行环境监督员制度的试点范围。

(二十六)实行区域环评限批制度。对没有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重点治污工程未达到目标责任书要求和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未完成,以及区域内出现2起以上严重违反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县区,实行区域环评限批,直至整改到位;对没有完成总量削减目标的企业,暂停审批新项目环评,直至整改到位。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落实收费政策、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的,以及竣工污水处理设施无故不运行的地区,暂缓审批该地区项目环评,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建设资金。

(二十七)加大执法力度。对重点环境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于恶意排污和屡查屡犯的企业,从严进行处罚。

七、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考核体系

(二十八)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将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县及重点用能企业,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市政府每年向市人大报告节能减排进展情况,在“十一五”末报告5年两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各县区政府每年向市政府报告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十九)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重点治污工程未达到目标责任书要求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未完成的县区,取消当年各类集体和个人的评先竞优资格。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三十)建立评估考核和奖励制度。制定全市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和节能减排奖励办法。对各县区政府和14户省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排污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进行评价考核,评价考核结果经市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布。对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取得重大节能减排效益的单位和个人,市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县区政府及企业也要对本地、本单位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表彰和奖励。

八、落实节能减排政策

(三十一)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合理调整各类用水价格,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落实支持再生水、矿井水、雨水开发利用的价格政策,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严格执行国家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足额征收排污费,杜绝“协议收费”和“定额收费”。全面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并提高收费标准,吨水平均收费标准不低于0.8元。提高垃圾处理收费标准,改进征收方式。

(三十二)落实国家、省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各级财政要采取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向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继续加强和改进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理。

(三十三)充分利用国家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积极研究利用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对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实行优惠政策;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实行减计收入的政策;实行鼓励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每年分两批对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进行初审上报,根据《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和《节能产品目录》,对列入目录的产品按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三十四)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探索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金融部门企业征信系统。

九、加强统计、计量等基础性工作

(三十五)加强统计工作。加快建立能够反映全市及各县区、重点企业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统计体系及能耗季报办法。建立节能减排公报与报告制度,推进节能减排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定期公布节能减排等指标完成情况。实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污染物排放等信息向环保、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季报制度。建立重点污染源排污总量控制台账,实施点对点的量化管理。

(三十六)加强计量管理。按照《加强能源计量工作的意见》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质监部门依法监督检查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情况,组织计量技术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能源检测、培训等服务,帮助和引导企业全面加强能源计量工作。

十、提高全社会节能和环保意识

(三十七)统筹和深化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制定节能减排宣传方案,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节能减排宣传。继续办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等宣传活动。开展征集、节能减排公益广告活动。在大中小学率先开展节能和环保教育,并把节能减排纳入干部培训内容。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节能机关”等创建活动,并选择若干节能先进企业、机关、商厦、社区等,作为节能宣传教育基地,面向全社会开放。

第5篇: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1.国外发展现状

(1)英国

英国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领跑者,也是低碳交通战略规划的开创者。一是注重宏观政策体系建设。2002年7月《未来机动车发展战略》(PFV),为低碳汽车和燃料的研发、引进与推广制定了一个全面的决策和行动框架,同时成立低碳汽车伙伴关系(LowCVP)和内阁低碳小组,以确保该战略的顺利实施和有效监督。2007年5月的低碳交通创新战略(LCTIS),率先提出低碳交通的概念,为鼓励低碳交通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制定一个全面框架,分别对道路、航空、铁路以及海运部门的低碳技术进行了梳理,并制定了包括市场手段、强制措施、财政支持及信息宣传与意识提升等从低碳交通技术研发到商业化推广的鼓励性政策方案。[21]进入低碳经济转型时期后,2009年7月《英国低碳经济转型计划》,确定了2020年交通碳排放总量在2008年基础上减少14%的目标以及可再生能源比例、新车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具体目标,并提出实现减排的关键领域和渠道,确定全面发展低碳交通的重点方向。[22]2009年11月《英国低碳经济转型计划》配套方案——《低碳交通:更加绿色的未来》,为未来10年低碳交通发展制定了总体战略规划。二是积极推行能效及碳排放标准。英国推行的运输装备能效及碳排放标准包括车辆碳排放标准、船舶能源效率设计指数等;英国在《未来机动车发展战略》之后,根据战略要求设定了两个明确目标:到2012年10%的新车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于或低于100g/km(2002年英国平均新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78g/km);到2012年,每年新运行的公交车中至少有600辆要满足比2002年平均排放量低30%的排放标准。三是实行财税激励政策支持低碳交通发展,包括补贴低碳汽车、车辆税改革、燃油税调整以及税收优惠等,开发新的商业模式,用以支持低碳燃料汽车的市场发展,并考虑将交通的碳排放纳入英国或欧盟的排放交易体系。英国政府通过对公众的信息宣传和意识提升,提供低碳汽车和燃料的专业信息,提升消费者低碳意识;引导公众和企业选择低碳交通方式,促进个人和企业选择公共交通、低碳驾驶方式,对公共部门设定强制性目标等。

(2)日本

日本高度重视资源和环境问题,提出了发展交通循环经济的理念。在具体行动中通过政府产业政策的作用,采用先进技术,发展绿色运输,鼓励新能源交通工具,注重轨道运输及智能交通建设。[23]日本用了不到欧美1/4的时间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一是低碳战略规划。为推进运输部门的节能技术开发,日本颁布了《下一代汽车发展战略》,提出把日本建成“下一代汽车研发生产基地”的目标及系统战略的新思路,规划了车用电池、生产资源、基础设施、国际标准化等发展目标及行动路线图。并设定2020年至2030年分车种推广目标:到2020年下一代汽车推广目标为20%~50%;到2030年达到50%~70%。鉴于混合动力车从简易型到高度型燃效可比传统汽油车提高10%~20%,电动车的二氧化碳排放仅是汽油车的20%~30%,预计下一代汽车的发展将是日本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的突破点。二是政策减碳。日本于2008年6月制定了关于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把转变生活方式作为减排的关键途径;制定了全球温暖化对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对策),包括自动车交通对策、构建环境友好型交通体系等。通过实施绿色标识制度、领跑者制度等,提高汽车的节能减排性能。[24]三是技术减碳。日本出台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政策主要涉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生物质能源、智能交通系统(ITS)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日本通过对汽车运输企业等展开生态驾驶管理系统的普及,推动生态驾驶,提高燃油使用效率约15%。日本除大力发展下一代汽车外,还在铁路领域推进混合动力机车等节能车辆及高效电力设备的技术研发,推进超级节能船舶的研发,进行船舶能耗指标的标准化研究等。

(3)美国

美国建立了最早的碳交易所,最早执行了排放标准,制定了完善的政策法律和战略计划,在低碳战略、政策法规、碳交易机制、碳排放标准、综合交通与科技研究应用领域具有领先性。一是低碳战略规划方面。美国以制定和战略或规划的方式明确低碳交通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拟采取的政策措施,其战略规划的重点集中在交通运输业低碳化发展和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研发生产与推广两个领域。[25]二是综合交通运输方面。高度重视交通设备的标准化和各种交通方式的联合运作,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能耗。目前,美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形成全国统一、权责清晰的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综合枢纽和大型换乘中心的建设,解决好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综合交通网点与线之间、城市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之间的协调与连接,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立体、无缝、便捷连接。三是低碳法规制度方面。制定包括低碳交通在内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实施积极的环境经济政策,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等。《能源政策与节约法》确定了针对小轿车和轻型卡车的公司平均燃油经济性标准,对达不到燃油经济性标准的汽车生产商或车主进行罚款和征收高油耗税。2005年颁布的《能源政策法案》中为每辆新型混合动力轻型车提供高达3400美元的税收抵免。四是碳排放标准方面。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执行排放标准的国家,也是排放控制指标种类最多、排放法规最严格的国家。美国的汽车排放标准分为联邦排放法规即环境保护署(EPA)排放标准和加利福尼亚州排放标准。美国在能耗及排放统计上拥有完善的排放检测,美国环保署排放测算模型,并制定相关行业的标准。如2007年美国加州S-01-07执行指令,建立了低碳燃料标准,该标准旨在通过减少交通运输燃料生命周期内的碳强度来削减加州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到2020年加州由交通运输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减少10%的目标。五是碳交易机制方面。美国在2003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碳交易所——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实行非强制性自愿原则,并建立排放标准。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后,美国政府将不会为企业颁布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指标。六是科技应用研究。美国十分注重应用高科技提高现有交通运输系统效率,解决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与环境、能源、资源之间的矛盾。

(4)欧盟

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十分注重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强化铁路、内河和海运的整合,减少公路运输。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旨在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保护的不利影响。欧盟是碳交易机制的实施者与推行者,坚持建立一个安全、清洁、高效、一体化、可持续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26-27]一是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环境保护政策走在世界前列。交通运输在欧盟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欧盟大力推行可持续交通政策,核心内容是交通政策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应对能源问题上,欧盟采取可持续能源政策推广新技术,启动节约能源的计划,发展使用清洁燃料的车辆,鼓励能效提高和替代能源技术的发展。欧盟的第五个环境行动计划——《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新战略》(1992~1999年)将交通运输业列为共同体优先采取可持续发展行动的领域之一,提出了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1992年2月的《共同体有关可持续交通策略》提出了保持可持续交通的主要措施。2001年,欧盟委员会了第六个环境行动计划——《环境2010:我们的未来,我们的选择》(Environment2010:OurFuture,OurChoice)。2001年9月,欧盟委员会了面向21世纪的《2010年欧洲运输政策白皮书》,提倡“可持续交通”原则,鼓励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交通方式,特别是对石油依赖程度小的交通方式,将可持续交通作为欧洲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同政策;欧盟可持续能源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促进替代燃料和低排放燃料的发展,通过使用替代燃料提高运输工具的能量效率,同时降低对燃油的依赖性。2003年5月,欧盟通过了一项旨在促进交通领域使用生物燃油的指令,根据该项指令,到2020年,用于交通的燃料要有20%是新型燃料。二是高度重视综合运输体系的整合与优化。1997年开始,欧盟委员会就致力于支持联合运输,为了实施联合运输,欧盟指令实施针对货物的“混合运输”(CombinedTransport),目的是通过对铁路、内河和海运的整合,减少公路运输。欧盟提倡的泛欧交通网络(TEN-T)对环境友好的交通方式也是一个促进,TEN-T的主要内容是改善基础设施,促进智能交通网络。

(5)其他国家

德国、加拿大等其他国家也都分别研究制订了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计划。德国积极引导公路运输向水路、铁路等低碳运输方式转移,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开展绿色物流关键技术研究,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实行交通技术创新,实施节能减排财税激励政策,制定强制性标准规范,政府宣传、示范和引导、积极制定碳排放交易等综合交通节能减排政策。加拿大建设“氢公路”,氢巴士车队服务2010年加拿大冬奥会。

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并组织开展低碳交通运输相关研究,切实加强统筹低碳交通运输规划指导。一是制定低碳交通运输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2007年至今,国家先后制定了《节能中长期规划》,《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作为重点领域进行统筹部署。2008年交通运输部编制印发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年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这两个规划在总体上提出到2015年、2020年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低碳交通中长期发展思路、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与保障措施。原铁道部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4月制定了《铁路“十一五”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铁路“十二五”节能规划》,明确提出铁路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重点任务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等。2008年中国民用航空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民航行业节能减排规划》,2011年中国民航局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民航业节能减排目标,要求到2020年燃油效率年均改善保持在1.5%并力争实现航空排放零增长,2050年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比2005年要减少50%。目前,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核心指标、重点任务与工程等已纳入到国家《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十二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民航“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综合通规划之中。其中,《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绿色交通建设目标,力争行业总悬浮颗粒物和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十一五”末降低20%。二是出台了低碳交通运输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推行低碳交通城市试点。交通运输部的《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政策》、《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实施方案》、《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等文件分别提出了2015年、2020年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绿色低碳发展的指标和任务。为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交通运输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两批共26个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印发了《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城市试点实施方案编写内容参考提纲》,组织开展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编制研究工作,重点围绕碳排放管理体系、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智能交通和公众信息服务等6个方面科学规划。目前,26个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已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审查批复,进入组织实施阶段。试点工作还要求试点城市组织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或低碳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研究,目前广州、烟台、淮安、无锡、蚌埠等城市已经组织开展相关研究编制工作。此外,许多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一些大型交通运输企业都纷纷编制了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规划。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安徽、江西、河南、贵州、海南、重庆、福建、广东、上海、江苏等多个省(区市)交通运输厅,广州、深圳、烟台、乌鲁木齐等城市正式编制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或中长期专项规划,如上海市交通运输与港口管理局制定印发了《上海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制定的《湖北省低碳交通发展规划(2011-2015)》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无锡、淮安等市也开展了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战略规划研究;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上海港、天津港等企业也研究制定相关战略规划。三是组织了低碳交通运输发展宏观战略研究。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组织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并形成了相关战略规划与政策指导文件。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新时期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研究》、《交通运输碳排放统计监测与低碳政策研究》等重大战略与政策课题;国家发改委当前组织开展的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课题,其中《中国交通低碳发展战略研究》作为其中重点之一,拟研究提出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实现途径与战略措施;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和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中国交通运输中长期节能问题研究》,重点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资源优化配置的视角对中国交通运输中长期节能的目标、方向与政策等问题系统深入研究。此外,相关省市也正在组织开展相关战略性研究,如广东、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河南省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总之,我国低碳交通运输规划已经全面进入理念倡导、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阶段,具备较好的研究工作基础,为进一步完善、提升与系统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交通运输行业低碳交通规划相关领域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特别是随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的不断加大、交通运输部“大部制”改革之后管理职责的调整变化等,低碳交通运输规划范围和领域也应相应予以拓展,统筹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另外,在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编制中,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更加强化定量分析方法和模型,以增强规划编制的理论性、基础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低碳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必须做好相关的制度设计,实现“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有机统一。总体看,当前我国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相关研究领域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缺乏完善的规划理论与方法支撑,尚未权威的编制指南。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节能低碳规划尽管已有法律和部门规章作出了明确要求,但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理论、方法、模型等基础性研究尚不多见,规划编制缺乏有力的理论与方法支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交通运输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统计监测等基础性研究严重滞后,[28]成为了重要瓶颈制约;现实中许多地方和有关企业还没有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编制相关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专项规划,更没有将其纳入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规划;已编制规划的地方或企业,其规划编制的经验性和随意性较强,规划编制和审批程序、编制方法和核心内容等有待规范,影响了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无法保证目标的合理分解和有效落实,行业目标和重点将有可能落空。二是缺少国家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综观当前国内既有研究成果,由于体制,对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单一运输方式的研究相对较为关注,大多是从单一部门角度集中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等方面的研究。但从构建绿色低碳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视野来看,对于建设绿色低碳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缺乏战略规划层面的顶层设计,各种运输方式低碳发展、协调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还不明确,发展路线不清晰。三是缺乏适应低碳技术与管理创新的配套政策体系设计。目前,我国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成熟技术的研发推广相对较为重视,但对气候友好交通技术的前沿跟踪、战略规划等前瞻性研究相对滞后;从政策工具手段来看,行政监管、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的应用相对较多,而对碳排放交易、节能减排自愿协议、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机制研究探索刚刚起步;对国内节能减排政策制度研究相对较多,而对于国际气候谈判如何增强话语权、发挥引领作用,如何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内能力建设,尚缺乏长远谋划和部署等。

三、低碳交通运输规划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6篇: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自公司成立以来,我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了省政府《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鲁政发〔2008〕55 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能耗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政办发〔2008〕22号)和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饶县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施方案》(广政办发〔20**〕40号)等文件,在开发区领导及各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坚持“经济效益的实现必须以节能减排为前提、向节能减排要效益”的方针,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保护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公司20**年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简报如下:

(一)节能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我公司通过对节能减排相关文件的学习,确定了依靠管理、依靠制度、依靠组织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主导思想。

在公司机关成立以董事长、总经理为组长,综合办公室、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环保部、经营管理部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节能减排小组,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营造节能减排的浓厚氛围,培养干部职工节能减排的行为习惯:

1、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节约公务用品,对办公用品的领用实行严格控制,杜绝浪费现象。

2、大力推广无纸化办公,同一部门内充分利用各部门的局域网,各个部门之间推广即时通讯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纸张的使用。

3、加强控制各种电器的使用,保证有需要时才开机,杜绝电脑及打印机长时间通电待机的现象。

4、由公司办公室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召集需要用车的部门,统一协调外出用车计划,除紧急事务外,杜绝为一两个人派车出行的现象。

5、在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经理、执行经理、总工程师、专职安全员、土建工长、水暖工长、电气工长等相关人员组成的节能减排执行小组,切实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项目部的日常工作,务求实效,提高设备用能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减放、实现清洁生产。

我公司在建的项目分布广泛,涉及稻庄镇、陈官乡多个地区,虽然各个地区的环境不同,同一地区的各个项目部具体情况也有所不同,但节能减排工作的原则是一致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公司对所属项目部进行了如下规定: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生活区及办公区的相对地理位置,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使用人工照明和空调。生活区用电采用统一管理,如有条件,采用节能型灯具进行照明。在电源供应处设置节约用电标志。

2、施工现场采用节能型用水器具,在水源处设置节约用水标识,施工现场设置废水回收再利用措施,避免管网漏损。现场交通道路和材料堆放地同意规划排水沟,控制污水流向,设置沉淀池,严防施工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系统或自由流出施工区域,污染周边环境。

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工作面,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安排施工工艺时,优先考虑消耗电能及其他能源较少的工艺,充分利用可再利用的工具及材料(如模板等),减少浪费,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4、施工过程根据施工进度定制采购计划,库房内严格控制限额领料制度,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尽量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成品,减少现场作业。

5、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技改实施情况

(1)按规定淘汰落后耗能工艺、设备和产品:

20**年我公司累计淘汰落后设备12台,新上耗能低设备10台,真正实现了淘汰落后工艺,学习先进经验的目标。

(2)制定实施年度节能技改计划和重点耗能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并按计划完成任务:

20**年,为了完成节能办公室给予的目标,我公司把年度节能技改计划落实到每个组、每个班、每个人。树立了“人人要节能,人人要高效”的良好工作作风。

(3)安排节能研发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

6、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技改实施情况

(1)按规定淘汰落后耗能工艺、设备和产品:

20**年我公司累计淘汰落后设备12台,新上耗能低设备10台,真正实现了淘汰落后工艺,学习先进经验的目标。

(2)制定实施年度节能技改计划和重点耗能设备更新改造计划,并按计划完成任务:

20**年,为了完成节能办公室给予的目标,我公司把年度节能技改计划落实到每个组、每个班、每个人。树立了“人人要节能,人人要高效”的良好工作作风。

(3)安排节能研发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

7、节能目标分解和落实情况

(1)按年度将节能目标分解到车间、班组或个人:

20**年,为了完成节能办公室给予的目标,我公司把年度节能技改计划落实到每个组、每个班、每个人。树立了“人人要节能,人人要高效”的良好工作作风。

(2)对节能目标落实情况进行考评:评选了黄建光等积极分子。

(3)实施节能奖励制度。20**年累计罚款5000余元,奖励3500余元。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并实施到位。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公司对节能减排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实际工作中仍然有多种问题需要解决:

8、节能减排目标的制定缺少充分的科学依据,无法形成细致的、量化的约束性规定,随意性较强。同时,项目部工程所需能源及排放的统计、报告、核实制度体系尚不健全。

9、节能减排领导班子虽然已经确定,但在节能管理、节能改造、节能应用、尤其是节能效果等方面,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做得好了没有与之对等的奖励,做的不好也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无法调动各部门员工及项目部工作人员在节能减排工作上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积极性。

10、虽然我公司对节能减排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对有些项目工程的业主方对节能减排工作认识不足,对我公司及项目部针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布置持保留甚至否定态度,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诸多影响。公司和项目部及业主方等利益相关者参与综合决策的渠道和机制还显不足。

(四)20**年节能减排工作的安排

20**年,我公司要巩固机构设置、调整人员配备、提高经费保障,建立统一的能源消耗定额和支出标准,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以适应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

同时,公司机关及各项目部要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公司各级员工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引导大家树立“节能是进步,减排是美德,节能减排就是发展”的理念。

另外,公司要责成各个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节能减排技能培训,号召广大一线职工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另各级职工从“要我节能减排”转变为“我要节能减排”。

******有限公司

节能自查报告(二)

一、企业概况

1、企业基本情况

2、能源管理概况

我公司以原煤生产为主导,已初步形成原煤、洗精煤、焦炭、余热发电的循环经济产业布局,主要消耗能源为选精煤、柴油、汽油、电力。

我公司成立了经营管理领导组,并详细制定了经营管理考核办法,对各生产单位的能源领用、消耗情况进行细化考核,从管理上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3、我公司用能概况

年度综合能源消费量 (吨标准煤)单位产品能耗(吨标准煤/吨)产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4、我公司20**年度节能目标

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2、节能量计算过程

(2)工业增加值节能量=(20**年综合能源消费量/20**年工业

总产值-20**年综合能源消费量/20**年工业总产值)×20**年

工业总产值=4476.096吨标准煤

三、节能工作组织和领导情况

1、企业节能领导小组组成情况

我公司历来重视节能工作,新公司成立后,为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专门下发了潞左五企字【2009】25号文件,成立了以总经理苗润田为领导核心的强有力的节约能源工作领导组,全面组织指导公司的节能工作,为公司能源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领导组副组长由公司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组下设的节能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公司总工程师是节能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2、企业节能领导小组研究部署节能工作情况

企业节能领导组通过专题会议对公司节能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主要从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节能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贯彻落实、节能技术研发和节能技术改造、节能项目实施、节能目标落实分解、公司能源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安排。目前各项工作均已开展,并落实到位。

3、企业设立节能专门机构情况

节能领导组下设的节能办是公司节能工作管理的常设机构,负责贯彻落实节能领导组的工作部署,公司节能的归口管理部门是总工办,并设有专职人员负责节能工作。公司节能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对节能目标细化分解并实行考核与薪酬奖惩挂钩的激励机制,积极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逐步实现节能降耗,全面构筑起公司能源管理新格局。

四、节能目标分解和落实情况

1、企业节能目标分解及落实基本情况

2、企业开展节能目标及考评情况

对节能目标的考核以年初给各单位下达的经营指标和分解后的节能量、能耗控制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奖惩和绩效工资挂钩,年终进行汇总核算,从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年薪考核中兑现。

3、企业年度节能工作计划及实施情况

对于节能措施的考核,主要采取评价方式为主,主要从节能工作组织结构、指标分解落实情况、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项目实施、节能法律法规执行、节能管理制度执行、节能现场管理、资料收集整理、节能的合理化建议及具体措施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考评。

考评注重量化的硬性指标,对评价性的指标要求具有可衡量的实质性的内容和业绩。

4、企业开展节能奖惩情况

我公司把节能指标归集于公司总体经营指标大系统内进行考评奖惩,根据经营管理考核办法和节能奖惩管理制度实施兑现,奖惩纳入员工工资。

五、节能技术进步和技改实施情况

1、企业主要产品单耗变动及在全省同行业的水平变动情况

由于全省焦化厂准入门槛提高,我公司充分考虑了节能因素,自2009年11月整合接管以来,高耗能的焦化厂始终处于停产状态,这是节能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我公司能耗在全省同行业处于中上游水平。

2、企业节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情况

我公司在20**年下发了“关于建立山西潞安集团左权五里堠煤业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体系的通知”,成立了公司科技创新领导组,其中包括节能技术创新体系,由节能办牵头,对公司节能管理中涌现的节能技术创新工作进行收集、总结。

3、企业开展节能技术研发情况

走科研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路子,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公司委托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等具有专业资质的设计机构编制了煤矿初步设计、地质报告、瓦斯抽放设计等,以高效的设计理念突出节能、环保,使煤炭节能研究课题成果转化为企业的效益。

4、企业开展节能技改情况

首先我公司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拓展节能新领域。大力实行热电联产,推广应用中央空调节能技术、风机水泵变频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供热系统等新型节能技术。其次,我公司把完善生产工艺环节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作为节能的主攻方向和节能着力点,20**年,我公司继续对旧系统的进行改造,采用了薄煤层综采、综掘机械化开采和瓦斯抽放等新工艺,提高了资源的回采率,降低了能耗;在成功利用重介质选煤新技术上,有效提高了选煤厂回收率、增加了能源转换效率;另外,我公司还增设了调度信息系统,使调度信息化、合理化,提高了用电效率,避峰生产,通过生产集约化高效生产、提升设备定时集中运转、禁止设备空转等方式,提高了设备利用效率,降低了能耗。

5、淘汰落后耗能工艺、设备和产品情况

我公司从源头治理,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我们在创建高标准矿井的实施过程中,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淘汰了高耗能设备。

针对焦化厂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情况,我公司充分考虑了节能因素,自2009年11月整合接管以来,高耗能的焦化厂始终处于停产状态,今后计划申请彻底关停,为左权县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六、节能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1、企业贯彻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情况

我公司严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及国家、省、市、县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做好宣传、学习培训和动员工作,并落实到公司重大方针和决策中。在企业管理中严格实行节能工作一票否决制和节能奖惩问责机制。加大节能技改力度,把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落实到企业实实在在的行动中,让节能真正出效益。

2、企业执行国家、省或企业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情况

我公司严格限制准入高耗能产品,已对焦化厂实施了停产,正配套完善后续焦化余热发电项目,实现焦化行业的清洁生产。

3、企业实施主要耗能设备能耗定额管理制度

我公司制定了企业的能耗定额管理制度,从制度的制定审批下发、贯彻落实、检查分析改进、考核奖惩各个层面做了严格的规定,保证了企业不折不扣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4、新、改、扩建项目执行节能设计规范、用能标准情况,以及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

我公司12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已得到省煤炭厅的批复,初步设计中突出了对节能环保的要求,在建设过程中我公司将严格执行。另外《节能专篇》和《节能评估报告》的编制审批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展开,已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了报告的编制工作。

七、节能管理工作执行情况

1、能源利用状况报送情况、省能源利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注册和报送情况

我公司专人负责按省、市、县能源管理部门的要求和安排执行。

2、企业实行能源审计和监测情况

我公司12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已得到省煤炭厅的批复,初步设计中突出了对节能环保的要求,在建设过程中我公司将严格执行。另外《节能专篇》和《节能评估报告》的编制审批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展开,已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了报告的编制工作。

3、企业开展能源统计情况

我公司具有专职从事能源统计的工作人员,并具有统计从业资格,经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填报培训合格,专业从事能源填报管理。

为真实反映企业的能耗及节能降耗基本情况,我公司根据能源报表的要求,较为系统的对公司能源消耗情况和公司节能情况进行了真实反馈,基本报表有: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及附表,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消耗情况,煤、焦产品产销存,工业企业水消费等,做到了数据有来源、有出处、可追溯,各项原始资料、台账资料、报表资料齐全,并按档案标准化要求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做到卷宗整齐、一目了然、调档迅速,按月、季、半年、年等报表周期及时向统计部门、主管单位进行了全面的报表。

4、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

公司建立了三级能源计量体系,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能源计量器具配置及准确度得要求选择和配置计量器具,并定期进行检定、校准。

5、节能宣传培训情况

我公司十分重视对节能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安排专人参加了中国节能监察信息网和山西省节能管理总队组织的节能培训及能源利用状况填报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了证书。组织了形势多样的节能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印发了各类节能宣传资料,从节约一张纸、一个螺丝钉、一度电做起,营造“人人讲节约、事事讲节约、时时将节约”的良好氛围。重视和加强对广大职工的节能教育和培训,在全公司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生产经营和消费理念。通过这一系列、全方位的宣传动员,营造了全员节能、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使节能工作深入人心,全员节能热情持续高涨,为顺利完成年度节能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八、企业自查情况小结

尽管我公司20**年在节能管理中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成绩只代表过去,目前节能形势逼人,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全面推行的低碳经济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任务艰巨,同先进企业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节能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充实。

由于旧系统生产系统不合理,矿井地质条件复杂,过渡阶段的矿井技改和新系统基础建设必定带来产量和效益的明显下降,完成 “十二五”的节能目标将非常困难,希望上级部门充分考虑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对20**年和“十二五”的节能考核给予适度放宽。

九、整改措施

我公司将采取以下措施整改不足,采取多种手段,加强节能工作的管理。

1、做好节能专篇和节能评估报告的编制审批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已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了报告的编制工作。

2、实施好新井建设期间节能技改项目建设,形成节能经济圈雏形。节能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实施技改和项目建设上,要从提高生产能力,降低消耗上做文章,做好120万吨/年新系统建设,做到高视野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尽快达产运作。

在新井建设过程中,优先采用节能型、低能耗、高效的新型设备。主要有如下措施:

(1)矿井给排水全部采用新型节能变频恒压供水设备,运用先进的微电脑控制技术,避免水泵频繁启动;消防用水采用临时高压制,实现用多供多,用少供少,不用不供的消防体制;

(2)矿井采用集中供热方式,采暖和供热管网采用平衡阀、自力式流量调节阀等调节方式,实现管网调度运行;

(3)通风、空调设备均选用符合国家能效标准的节能型产品;

(4)斜井提升机电控设备为成套变频软启动控制系统,以适应斜井负荷变化较大的工况,达到节能的目的;

(5)通风设备使用静压效率高的矿用轴流通风机,采用变频电控装置,可对通风机进行调速,达到节能的目的;

(6)矿井高压馈电系统采用10KV系统,根据矿井用电负荷,供电系统采用集中补偿的补偿方式进行无功功率的补偿,提高了供电质量,降低了变压器容量,减小了送配电线路的电流,从而减少了电能损耗。

(7)井下采用功率因数较高的高效隔爆荧光灯;公共场所照明加装光电或定时自动控制装置,以节省电能。

(8)地面工业建筑物采用节能型墙体、门窗、屋面材料,尤其是墙体外墙全部采用370mm厚烧结多孔砖墙或240mm厚煤矸石空心砌块墙,并设置35mm厚挤塑泡沫保温隔板保温层。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使公共建筑物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减少50%,使居住建筑达到总能耗减少65%的目标。

(9)采用保水、节水开采措施,矿井用水采用污废水处理复用,合理保护水资源。

3、继续完善节能制度,形成公司节能“法律”体系。我们将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对公司节能制度进行补充修订完善,再出台一些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下的节能制度,并采取灵活多样节能奖惩办法形式,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4、是加大节能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形成节能长效的制约机制。重点是抓好对具有大的节能潜力项目节能监督检查,对项目实施从立项到建设达产的全过程、全方位节能监控,特别注重对生产工艺环节节能情况的监督,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简化生产环节,在公司形成有效的节能监督制约机制。

十、“十二五”企业在建或拟建的节能技改项目情况

第7篇: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一、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以*年为基数,到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由*年的1.83吨标准煤下降到1.46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年的3.84吨标准煤下降到3.07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万元GDP电耗由1102千瓦时下降到881千瓦时以下,降低2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52立方米下降到200立方米以下,降低20.6%;二氧化硫(SO2)总排放量在*年的1.104万吨的基础上,包括年度增量部分控制在2.6万吨,削减8792吨;化学需氧量(COD)总排放量在1.134万吨的基础上,包括年度增量部分控制在1.09万吨,削减7284吨;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不低于80%。

二、控制增量,优化存量,加快节约型产业体系建设

(三)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按照国家的信贷政策,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支持节能减排与高新技术项目建设,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重大项目涉及节能减排的要严把审批关,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示制度。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凡是新上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生产能力的项目,必须由所在地政府和企业提出淘汰相应落后生产能力的具体意见和措施,作为审批项目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落实国家调整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削减出口配额、将部分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严格执行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差别电价标准。自*年起,加价标准淘汰类企业每千瓦时提高0.15元,限制类企业每千瓦时提高0.04元;自*年起,加价标准淘汰类企业每千瓦时提高0.20元,限制类企业每千瓦时提高0.05元。每年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禁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电价、地价、行政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督促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品生产能力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精神,“*”期间,对列入国家明令淘汰关停的生产能力一律不得进行出租、转让、出售或异地转移生产。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各级政府要依法有计划、有步骤的予以关停,有关部门要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监督举报制度。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市财政和有条件的县(市、区)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工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植新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促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措施和中长期规划,大力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沼气、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期间,以建设能源强市为目标,积极构建水、煤、气、风、光、核“六能”并举、一体发展的格局。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依托党河、疏勒河、讨赖河水能资源,在现有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基础上,合理规划、集中布局,重点建设疏勒河、党河小水电集群,新增装机容量10万千瓦,累计达到30万千瓦。二是积极争取建设热电联供项目。统筹规划金庙沟、吐鲁、牛圈子、红沟、紫山子、梧桐沟、白土沟和驼马滩煤田的煤炭资源开发,创造条件引进蒙古国和周边省区的煤炭资源,加快建设*60万千瓦热电联供项目,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积极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加快发展风光清洁能源。充分利用优越的风能资源,加快风电场建设,力争“*”末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同时,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争取“*”有所突破。四是积极开发企业自备能源和新能源。立足节能,充分利用企业的余热、余压和燃气进行发电,使同福化工等一批企业自备电源充分发挥效益。同时积极寻机建设核电站。

(六)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精神,加快发展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提高水平。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各类资本进入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以外的所有服务业领域。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到2010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3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占GDP的比重达到38%。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向自主研发和制造延伸,推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点发展生物医药、节水材料、农作物制种、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设部级、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尽快形成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名牌产品。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着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

(七)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期间,重点组织实施工业锅炉(炉窑)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通过上大压小的方式,逐步淘汰服役时间较长、装机容量较小、煤耗较高的热电机组,鼓励建设集中供热项目;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在市直机关率先更换节能灯;积极组织推荐节能效果好、技术水平高的项目申报省上重大节能技术、重大节能装备、重大节能项目,争取政策扶持。

(八)强化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突出抓好列入国家和省上重点监控企业的节能工作,确保“*”期间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对全市年耗标准煤2000吨以上的用能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着力推进年耗标准煤10万吨以上的2户企业和1万吨以上的10户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完成“*”期间全市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目标。

(九)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对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有条件的建筑执行65%的节能设计标准。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工程;加快全市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建立建筑节能自保温体系。对现有居住建筑进行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在新建建筑中推广无污染、资源循环型建材产品,着重加快“新型墙材”及木塑复合材料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到*年底*市城区新建建筑全部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实现“禁实”目标。按照省上的要求,从*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销售时要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载明耗能量、节能措施等信息。

(十)推动政府机构节能,引导商用和民用节能。重点抓好政府机关办公用房和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办公设备节能,大力推动政府节能采购和公务车节能。大力推进服务业节能降耗,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降低能耗,推动服务业节能。发展节约型服务业,积极争创绿色饭店,创建节能型商店,实现商务系统节能较“十五”期末降低20%的目标。强化能源管理,完善计量仪器设备,将节能指标分解到部门、柜台,单独装表计量。抓好科教文卫行业节能和城市公用设施节能,在大型商场、宾馆、写字楼等场所广泛采用节能、节水、节材型产品和技术,提供集中供风、供热设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电、节油、节气活动。

(十一)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期间,重点抓好已经建成的敦煌、玉门两个污水处理厂的运转和拟改造的*市污水处理厂、青海石油管理局敦煌七里镇生活基地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建设以及拟新建的瓜州县污水处理厂、金塔县污水处理厂的工程建设,使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万吨/日。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关闭银星纸业公司纸浆生产线;扩建玉门油田分公司炼化总厂污水处理厂、新建*啤酒分公司污水处理设施,搞好祁连山制药厂污水处理站、秋良生化公司二级生化污水处理设施、花牛山集团纸业公司生物废水处理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组织排污企业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进一步提高外排废水标准和稳定达标率。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把污水管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尽快配套完善。制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监督管理办法。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全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调整和划分工作,编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十二)推动重点行业的二氧化硫治理。突出火力发电行业、兼顾非电行业,全面落实治理措施。加快建设国电公司*2×30万千瓦热电厂项目建设,实行*城区集中供热,拆除现有供热锅炉,同时推进其它城区集中供热,关停4吨以下小型锅炉20座,使城市集中供热率由45%提高到65%以上;采用湿法石灰石火电脱硫技术,加快玉门油田分公司水电厂废气综合治理,实现达标排放;采用强化溶炼技术和3+2两转两吸制酸工艺,建设西脉公司铅冶炼废气制酸工程;同时,积极推进城区天然气入户工程,建设汽车CNG加气站,推广使用汽油添加剂,对单位及企业的小锅炉进行全面的煤改电、改气改造,减少非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到“*”末,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划标准要求。

四、创新模式,积极引导,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十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根据《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遵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和产品,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要通过补充生产联系链条的缺失环节,改进、完善废弃物处理设施及体系,构建循环经济框架。要把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型工业、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型旅游业和新型能源产业上,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构建物质闭路循环。

(十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认真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认定管理和日常监管。总结推广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大力开展以共伴生矿和工业废渣、废水、废气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建设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规范再生资源市场秩序。严格执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和推广节能建筑的实施意见》,扶持一批优质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项目。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快开发秸秆利用新技术,推进作物秸秆燃料、饲料产业化步伐。到2010年,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十五)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制订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加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城乡、区域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建设规范的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实现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共享。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源,发展垃圾综合集成处理系统,鼓励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和供热,发展垃圾综合利用技术,力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

(十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依托专业机构,扩大清洁生产审核面,提高审核质量。积极指导企业进行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对污染物总量负荷较高以及使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抓好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评估,督导企业严格按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提出的实施方案,搞好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加快研究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配套政策。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搞好农业标准化建设,逐步提高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和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污染。推进建筑业清洁生产工作。

五、依靠科技,抓好示范,积极推进技术进步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快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支撑体系,在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和技术中心建设项目中,鼓励和引导企业新上节能减排重大技术项目,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联合,消化和吸收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推广一批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十八)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快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铁合金、水泥、有色金属、电力、化工、造纸等行业进行技术改造。落实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加强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等资源节约技术推广。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探索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投入新机制,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十九)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制定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政策措施,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二十)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按照《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年修订)》,培育一批环保骨干企业,推广一批环保先进设备和技术。积极推进环境服务产业发展,研究提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在工业污染源防治、城市环境基础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经营活动领域,积极推进环保设施的企业化、社会化、专业化运营。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建立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单位激励制度和自行运营不达标企业退出及淘汰机制。

六、完善政策,强化监管,切实加大执法力度

(二十一)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法规体系,严格执法,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积极推动节能减排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及修订工作。制订和完善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实施细则、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节能监察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落实主要耗能产品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以及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处理、环保设施运营监督管理、农村污染管理等政策。

(二十二)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通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继续做好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工作;加大实施能效标识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力度;实施用水计划和动态配水制度,建立月、季、年度水资源供用统计体系。

(二十三)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强对开展合理用能评估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环评工作,对超过总量指标、重点项目未达到目标责任要求的县(市、区)和企业,要暂停环评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强化环评的公众参与,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对建设项目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久拖不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行为,严格依法进行处罚。

(二十四)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加强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公开曝光、挂牌督办、开设举报电话和网站等方式,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七、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节能减排管理

(二十五)建立强有力的节能减排领导协调机制。市政府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节能减排工作的方针政策,统一部署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协调解决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委,负责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和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其中,有关减排方面的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六)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制订具体的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部门的工作计划,作为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部门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同时要将工作开展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县(市、区)政府、部门、企业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节奖超罚。

(二*)加大节能减排资金投入。节能减排资金主要依靠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建立以企业、社会等投资为主体,政府投资为辅助的多元节能减排投资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各部门要通过整合现有资金,努力调整支出结构,在现有专项资金中尽量向节能减排资金倾斜。政府要制定年度节能减排实施计划,对列入年度污染减排实施计划的工业企业治理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并积极争取上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争取的国家和省预算内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10大重点节能工程、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新技术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政府机关节能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企业承担污染治理责任,加快工业污染源治理。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减排的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认真落实好节能减排和环保产品(设备、技术)目录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第8篇: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吨标煤/万元,同比上升5.96

%。与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0.99%的目标相差甚远,余下来的时间,我区为确保达到全年能耗预定的目标,将采取断然措施,甚至不惜牺牲一点gdp也要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以来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浈江区单位gdp能耗为1.2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5.024%,下降8.50%,下降4.81%,下降4.93%,至我区万元gdp能耗降低率进度累计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106.02%,超额完成四年计划进度

26.02个百分点。

6月30日止,我区单位gdp能耗1.082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上升5.96%,未能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二、国发[]12号文件落实情况

一、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我区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成立了浈江区节能降耗领导工作小组,由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制定了《浈江区节能预警调控方案》,与3家全区用能大户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区“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完成与否是衡量全区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具有一票否决领导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区政府向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衡量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我区的社会形象。当前,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以来,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快速增长。今年以来,由于我区企业呈现金融危机以后的高速恢复增长,大多数企业用能也随之恢复增长等原因,能耗不降反升,为完成今年的节能目标,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节能降耗工作,特别是今年,多次召开会议想方设法降低能耗,确保完成我区节能降耗目标。我区各镇、各部门、各企业将充分认识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一定会果断采取强有力、见效快的政策措施,打好节能攻坚战,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组织开展了对全区9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及“十一五”目标完成进度的评价考核,公开考核结果,落实奖惩措施,加大问责力度。及时了全区和重点耗能企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公报,以及上半年全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公报。我区按照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的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组织开展本地区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对未完成目标的地区进行责任追究。到“十一五”末,要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算总账,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未完成任务的各镇、各部门,都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根据情节给予相应处分。

三、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我区没有淘汰落后产能的职能,也没有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目标和任务,但我区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开展这项工作,关闭了黄岗水泥厂。

四、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区投资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核管理,今年内不再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未通过环评、节能审查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对违规在建项目,有关部门要责令停止建设,建议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贷款。对违规建成的项目,要责令停止生产,建议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建议有关部门要停止供电供水。落实限制“两高”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两高”产品出口。

五、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由于区财政资金十分紧张,我区对区内重点节能项目积极申请扶持资金。重点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以及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浈江区已把节能减排指标落实到具体项目,节能专项资金要向能直接形成节能能力的项目倾斜。我区在6月中旬前出台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对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给予支持。

六、切实加强用能管理。我区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高耗能产品产量等情况的跟踪监测,加强我区公共机构节能监察。

七、强化重点耗能单位节能管理。我区突出抓好9家企业节能行动,公告考核结果,强化目标责任,加强用能管理。

八、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我区加强对冶金、铸钢、化工、水泥、建材等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加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监管,到底,我区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5%以上,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活动,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指标要在去年基础上降低5%。加强流通服

务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力度。九、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我区根据《韶关市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目录》大力实施节能技术的推广。在我区道路照明、公共场所、公共机构全部淘汰低效照明产品。落实区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完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动态管理。

十、完善节能经济政策。我区没有这方面的职能,但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省、市有关节能各项政策。

十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8月组织了对广东东明股份有限公司节能灯、韶关市金三江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烘干设备节能情况、韶关市锦德峰实业有限公司的节能非晶合金变压器项目、韶关市金微厨具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节能减排燃烧器等企业有关项目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检查。区级政府要组织开展节能专项督察,严肃查处违规乱上“两高”项目、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滞后、减排设施不正常运行及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彻底清理对高耗能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电价优惠政策,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重点案件要挂牌督办,对有关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浈江区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对韶冶、韶铸等重点用能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严肃查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用能等问题,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区发改局、经信局、建设局开展对浈江区酒店、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以及城市景观过度照明检查。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发挥职工监督作用,加强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

十三、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我区举办了“全国节能周”宣传活动,7月组织企业进行节能学习和培训。这些活动、学习和培训,加强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情况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组织开展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在企业、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广泛深入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和方法,推介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理念,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新闻媒体要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在重要栏目、重要时段、重要版面跟踪报道各地区落实本通知要求采取的行动,宣传先进经验,曝光反面典型,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

十四、实施节能减排预警调控。我区于9月制定了《浈江区节能预警调控》,做好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和预警预测。浈江区如今年第四季度完成目标有困难,将及时启动预警调控方案。浈江区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区人民政府对浈江区节能减排负总责,区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区发展改革委加强节能减排综合协调,指导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区经信局做好节能的协调推动工作,区建设局做好减排的协调推动工作,区统计局要加强能源监测和统计。区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对各地区贯彻落实本通知精神的督促检查,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三、“十一五”节能预计完成情况

十一五”万元gdp能耗降低率进度

浈江区单位gdp能耗为1.2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5.024%,下降8.50%,下降4.81%,下降4.93%,至我区万元gdp能耗降低率进度累计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106.02%,超额完成四年计划进度26.02个百分点。我区单位gdp能耗为1.021吨标煤/万元,预计能完成能耗下降0.99%目标,即我区单位gdp能耗为1.082吨标煤/万元,也能完成“十一五”规划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

四、下半年拟采取的节能措施

一是突出抓好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对重点产业的单位能耗限额管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有关规定,对达不到标准的要限期整改。逾期不治理或达不到治理要求,情节严重的,由区经信局和发改局提出意见,区政府依法责令其停产整顿或依法予以关闭。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区重点监控的9家重点耗能企业(即中金岭南、活力股份、市自来水公司、力拓民爆、市烟叶复烤、水玻璃厂、浪奇、华兴水泥、韶铸)严格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构,认真贯彻国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发挥节能主体作用,调动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加强节能基础管理,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健全节能管理体系,完善用能节能制度,编制节能规划,制定节能目标,层层分解和考核。年销售收入达到2500万元的企业要定期向区发改局、经信局、统计局报告能源利用情况。区经信局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节能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规划、建设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设计、施工使用各环节的节能,新建住宅和公共建设在设计和建造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优先采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和设备,提高保温隔热性能,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积极推动建筑的节能改造。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逐步禁止使用实心页岩砖、水泥砖,推广使用粉煤灰砖、工业废渣制砖和空心砖。对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不准开工建设和销售;城管、旅游等部门要在公用设施、城市道路照明中增加高效光源的使用比例,限制使用高压汞灯,禁用白炽灯。在宾馆、商厦、

体育场馆、居民住宅中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和空调节能技术,引导合理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规划工业园区、机械制造、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莞韶产业转入园区规划建设成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资源整合;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技术、设备和产品,坚决取缔“五小企业”。对一些规模小、消耗大、污染严重、生产能力低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浪费破坏资源的化工、建材等企业实施差别电价等措施,对已被淘汰的企业依法责令停产整顿或予以关闭,吊销排污许可证和停止供电,属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鼓励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和高新产业,加快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社区服务、金融、信息、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带动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积极解决就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生活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水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茶叶等特色产业,提高工业附加值率,确保经济总量提高,资源消耗下降。

三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大节能资金投入,推进节能技术进步。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自主创新,开展应用先进节能技术。要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节能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节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要加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力度。鼓励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发展节能服务产业,采取节能专项资金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服务公司、节能中介机构开展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和成果转化,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向节能降耗领域,多渠道争取节能资金扶持。水泥厂要把污染物排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研究;各乡镇要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良宽松的环境,以便吸引更多节能资金注入;积极推动和引进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项目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加大能耗技改力度。

第9篇:机关节能减排工作计划范文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在现实生活中,有限的能源资源,脆弱的自然环境,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果不抓紧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任由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持续下去,不但会过度消耗能源资源,增加污染排放,还会加大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经济稳定增长的压力。“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必须加大力度,促进节能减排。党中央、国务院从去年以来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各地区、各部门也作出了许多努力,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但必须看到,节能减排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其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很大,只有全社会花大力气、下真功夫,不折不扣,才能实现已经确定的节能减排既定目标。相关主管部门对此更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从而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到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落实节能减排,应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必须满足的土地、环保、节能等必要条件,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继续运用调整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削减出口配额、将部分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要制定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二是积极推动技术进步。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等科技专项计划中,安排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项目,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积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力度。

三是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制定和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认真总结经验,深化循环经济试点,利用国债资金支持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节能减排目标未完成的企业,加大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同时,要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

四是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并完善相关政策。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节能和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落实目标责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污染减排设施的企业和单位,要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恶意排污的行为实行重罚和惩处,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扩大实施差别电价和水价政策,推进城镇供热价格改革。健全排污收费及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还要建立国家节能专项资金,制定节能节水和环保产品目录,出台鼓励生产和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税收政策,研究建立对量大面广的节能产品的财政补贴机制,建立并实施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