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

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精选(九篇)

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

第1篇: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风险评估 控制方法

我国财政部于2013年12月17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下称“控制规范”),并要求2014年1月1日起在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实施。“控制规范”实施一周年之际,笔者拟结合工作实际,对“控制规范”有关内容谈一点粗浅之见。

一、何谓内部控制

“控制规范”从国家制度角度将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这里,“控制规范”有三个要点:一是,内部控制主体是单位,包括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二是,实现内部控制规范的目标,亦即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能够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三是,“控制规范”的内容,即制定控制制度,实施控制措施,落实控制程序,执行控制活动;四是,控制对象,即“控制规范”经济活动的风险。

二、何谓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规范表明是一种管理系统。它是财政部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减少贪污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的一种管理制度,实际上更是一种管理,内控的理想状态是无需内控就可以遵守规章制度。

因此,作为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主要有三项内容构成:一是,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应遵循原则有四项,主要有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等原则;二是,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规范方法,即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这些控制方法,包括单位组织层面,包括组织环境等内部控制的方法、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两个方面的控制方法;三是,监督与评价,监督是指自我监督,评价则包括有效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方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重点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例如,这类支出主要会议费、水电费、办公费、招待费等行政事业单位行政经费的支出,没有或者很少有严格的控制标准;那怕有制定的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无法有效控制;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如何在使用环节加以有效控制,似乎比较薄弱。例如,事业单位大额支出中的固定资产一般实行政府集中采购,采购环节得以控制后,但使用环节缺乏控制,管理上得不到有效控制。这种现象,在不少行政事业单位比较普遍;还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弱化,会计工作只起到记账、算账、报账的作用,在预算管理、资金管控等方面不起作用。甚至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不监督,也不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票据管理不到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指出重点性控制。其业务层面重点主要有预算管理情况、事业单位收支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方面、资产管理业务、合同管理情况和其他情况等七项内容。“控制规范”对这些重点控制对象分别进行针对性风险评估,梳理重点控制对象的缺陷、提出针对性风险控制方法,加以具体规范。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方法

“控制规范”列出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根据控制对象,指出规范控制方法。例如,预算管理情况与预算控制方法对应、收支管理情况和政府采购管理情况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对应、资产管理情况与财产保护控制对应、建设项目管理情况与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合同管理情况与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对应等、政府采购管理情况与预算控制方法对应等。

1.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事业单位单位可以采用滚动预算或零基预算方式,与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相结合、预算编制工作与具体工作相对应;一旦编制完毕,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执行,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有序,支出合理,决算报告编报应该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从顶层开始,灌输严格执行预算,按照预算管理财务的思想,加强预算控制,强化对事业单位收支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2.支管理情况。事业单位收支应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要求,实行收入归口管理,有关单位办理收入业务时,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财务部门办理完毕,应加盖“收讫”字样。财会人员及相关人员应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发生支出业务时,管理人员应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核,防止不法人员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3.府采购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主要包括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事业单位针对这些要求,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4.产控制管理情况。事业单位资产应实行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管理责任,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资产,包括盘盈、盘亏资产,都应该及时进行处理,使之账实相符。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按规定处置资产,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5.项目管理方面。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应严格按照“三重一大”管理模式执行。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按照概算投资,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杜绝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为做到上述项目管理,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各单位还应当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6.同控制方面。事业单位合同控制包括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等几项内容。为加强合同管理,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结合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同时,单位还应当对合同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财会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

四、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提升效率、防范腐败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是行政事业单位提升效率、防范腐败的前提。那么,如何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提升效率、防范腐败?我们认为主要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学习内部控制规范,统一认识

首先要解决内部控制规范的认识问题。从单位领导开始,认识内部控制的概念,认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意义和重要性,学习内部控制的内容框架。统一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有关问题的认识;其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依据内部控制规范,评估检查评价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情况。这个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牵头、各部门业务骨干参与,全员管控。

(二)制定内部控制建设计划,为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依据

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初期没经验的单位来讲,处于摸索阶段,应作为暂行规定实施。其中期与短期计划相结合,中期计划明确阶段性目标,短期计划用于工作进度和效果的控制,并根据执行情况不断进行计划调整。

(三)明确单位各控制主体职责,制定职能规划

单位内部各单位,乃至个人均有工作,有职责。根据工作职责,制定单位工作计划、长远规划。

(四)梳理单位业务流程,检查业务节点可能存在的缺陷

通过梳理单位业务流程,从制度上描述其运行流程,厘清单位业务的运行过程,并确定与职能规划相关的重要业务和事项,依此检查业务节点可能存在的缺陷或风险。

(五)根据风险,提出管控措施

梳理单位有关管理制度、管理文件,厘清现有的保障业务,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缺陷或管控风险,根据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缺陷或管控风险以便有效开展的控制措施。

(六)对照内控规范,建立内部控制环境

对照“控制规范”,开展“内部环境”设计,规范业务流程,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内控制度,完善治理架构;同时,对照“控制规范”,对重要业务进行风险分析、优化设计。一般而言,通过业务流程的梳理之后,试行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一些问题,进而优化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七)检查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评估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要点就在于明确对内部单位或个人分工、落实其责任,随时检查评估落实情况,建立内控规范建设工作考核机制。

最后,建立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督评价机制是保证内部控制规范有效性前提,旨在督促内控建设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改进机制,以期达到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提升资产使用效率目标。

参考文献

[1]方周文,张庆龙,聂兴凯编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指南(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4.

第2篇: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集中核算 内部控制机制 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内部控制综述

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我国财务管理工作备受关注一项问题,曾一度成为人们的热议对象。其直接反映了会计核算与监管方面的薄弱。这一问题不仅反映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为了杜绝这一现象,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近些年进行了一系列财务改革。比如,于行政事业单位中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就是其一项改革重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其目的是严格会计监督,强化预算和资金的有效使用,能够有效遏制腐败,同时也为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一定益处和有利影响,却也在同时存在着一定弊端。因此,在当前的状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在继续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之下,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会计集中核算下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职能限制,无法审核与原始凭证相关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有效

行政事业单位登记经济业务的载体是原始凭证,因此,审核和监督原始凭证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基础环节和保障。然而,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核算人员受到自身职能限制,只能“依据凭证审核凭证”,在其审核下,只能保证原始凭证本身的有效与合法性,但是却无法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与此相应的经济活动也同样合法、真实、有效。尤其是在假发票盛行的今天,会计核算只能通过审核,保证原始凭证的规范性,对行政事业单位究竟是否发生该业务以及该业务是否真实有效,却不得而知。在此情况下,财务人员也难以真正履行监督职责。

(二)内控机制待完善

当前,我国尚没有有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规范,内控机制基本由各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制定和实施,因此存在内控机制制定和执行参差不齐的状况。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根本尚未建立相应机制模式,内部稽核、财务分析、内部牵制等均未涉及;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控机制和相应规章,但是基本流于形式和限于文件,没有切实有效的贯彻和执行内控机制,“有章不循”现象较严重;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凌驾于制度,内控机制虚设,而且绩效评价机制实施效果并不良好,致使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三)经费支出实际未按预算计划执行

按照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每年的经费支出须按预算执行。然而,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现实情况来看,其日常经费支出并未与预算计划相配比,也未进行预算指标监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出纳人员不熟悉甚至不了解预算情况,但凡“合理”的支出都予以结报。预算应有的约束和控制支出的作用十分薄弱,支出结报的随意性较大。

(四)内外部监管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力量主要是政府审计和财政部门。负责对事业单位进行外部审计的这些部门在监管时,更侧重于监察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是否合规合法,会计核算的执行是否良好。而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核算下究竟是否建立了内控机制,关注度并不大。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内部监管也相对乏力。主要体现在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不相容岗位难以实际分离,重要岗位也难以真正实现定期轮岗。

三、会计集中核算下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

(一)培养高素质内控人才,保证内控机制的有效实施

内控机制的执行者是人,内控作用发挥的情况也取决于人。因此,在内控机制中,人的因素作用极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下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因此,其对人的考察也更为严格,其需要内控机制的执行者具有良好的素质。高素质内控人才的培养,关键要加大内控规范的培训力度。唯有如此,方能提升人员的内控理论和实际执行力;其次,还要树立其风险防范意识,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其使用效益。再者,行政事业单位要落实考核奖惩制度,加强内控绩效管理。对内控机制的执行人员和各部门依据内控执行效果实施奖惩。以激发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和人员对内控机制的执行积极性,继而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二)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详见表4—1。

表4—1 建设良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环境

(三)做好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保障内控机制的有效执行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建立与财务信息相关的沟通和反馈机制,使单位内部财务信息能够被有效的沟通与反馈,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安全和有效。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大多属于国有资产,因此在加强会计核算下的内控机制时,对财产保护也应建立相应的控制制度,以从会计系统的控制角度保证国有资产的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再者,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有效激励和科学评价体系。通过该体系的建立,以加强税务、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将部门协作形成监督合力。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与政府审计机关的监督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机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价,以使得内控机制获得及时修正。杜绝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凌驾于内控机制和的情况发生。

(四)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实施内控管理

若要在会计集中核算下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除了上述措施之外,还应在其内部建立相关的制度,从制度的层面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下的内控机制。详见表4—2。

表4—2 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实施内控管理

参考文献:

[1]丁燕. 浅谈会计集中核算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5)

[2]王庆伟.对会计集中核算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09;22

[3]张春璐.浅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内部控制[J].北方经贸, 2011;8

[4]刘凤茹.关于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36

[5]牛二胜,张金霞.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理财,2011;2

[6]潘礼文.关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强化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齐鲁珠坛, 2011;5

[7]易淑莲.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问题的认识及建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

[8]高全明.集中核算体制下的财务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第3篇: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

(一)财务会计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全面开展

财务会计内控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事业单位完善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监督意识。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会计内控制度是针对财务治理而言的,它通过管理机制实现自我管理与约束,而且可以有效实现对内控、财务管控工作加强监管,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可见,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建构起完善的结构支撑体系,促进事业单位现代管理制度的确立,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的财务会计,对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促进事业单位自我保护意识、监督管理意识的形成和完善。事业单位内控控制过程中的财务会计,主要是指财务治理,通过相关管理机制的约束,可以实现对内控、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管,从而实现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财务会计有利于事业单位内控水平的提升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工作,关系着我国财政资金的现状。实践中,通过不断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加大重视力度,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国家资金应用效率及其安全可靠性,从而为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重视财务会计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监督检查和管理力度,从根本上确保事业单位资金应用稳定性,以此来提高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水平,全面推动事业单位跨越式发展。实践中可以看到,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全面开展,关系着国家财政资金的应用现状,通过加大财务会计工作力度,可以确保国家资金的安全应用,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可以从根本上确保和促进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稳定,对于事业单位内控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财务会计有利于强化内控意识

事业单位内控过程中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机制,健全和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是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保障。据调查发现,国内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控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比如保管、记账人员以及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工作非常滞后,而且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和完善,内部监督缺乏健全的基础。事业单位加强对财务会计监督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对事业单位内控的约束力,对于内控意识的强化、全面推动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事业单位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务会计有利于强化事业单位内控意识,对于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乏力

事业单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通常是通过内部管理、财务手段实现有效控制的。现有的一些法律规范,比如会计法,主要是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管控,这样可以维护国家财产安全稳定性。然而,事业单位内部各项规定较为薄弱,虽然财政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并且对内控基本原则、方法和目标等进行阐述,但是针对实践中的困难、桎梏,依然乏力。

(二)财务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当前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事业单位逐渐向着企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虽然事业单位体制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会计核算、财务核算方式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旧体制,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可以看到,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尤其特殊性,即财务会计人员无法行使职能,以致于很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工作不作为,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管管理机制,导致有的财务会计人员贪污公款,国家财产严重损失。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财务会计管理策略

(一)提高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意识

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过程中,应当确保财务会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领导应当起模范带头作用,应当充分发挥决策制定者、行为引导者的作用。对于事业单位领导而言,应当不断强化和提高内控管理意识,尤其是财务、管理部门,领导应当将内控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领导的作用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可以带动工作人员参与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践之中,将控制及时落实到实践工作之中。目前国内财务会计工作现状,要求财务管理部门科学规范财务基础,并将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以及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内容包括在会计内控管理制度之中,同时还要促进财务会计工作的透明度、共享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财务会计工作的可靠性、准确性。事业单位内部还要加强交流,以使内控制度渗透到每一个员工内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落实到位,提高财务会计工作质量。

(二)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培训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财务会计人员所在岗位非常重要,财务会计工作也与其他岗位之间关系非常密切,而且相互制约。作为事业单位内控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内控以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基础。财务会计工作内容非常的丰富,而且涉及面非常的广泛,是一项非常繁琐的经济管理工作内容。财务会计人员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承担者,在当今社会条件下,高素质、高技能以及高水平的财务会计人才是事业单位有效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加强财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践中,应当积极倡导财务会计职业道德,不断加大财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可促进财务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二,加强财务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监督。财务会计核算集中化过程中,能够有效缓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编制问题,并且对财务工作过程中的预算执行严格把关。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培训过程中,应当不断强化继续教育,做好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实践中,通过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加强财务人员关于会计、税财务、经济、以及法律和网络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强化会计电算化操作与认识,促进财务人员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树立正确的执业道德观念,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财务人员进行自身工作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为单位进行服务。

(三)建立事业单位内控执行考核与评价管理机制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会计过程中,需对单位内控标准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并在基础上建立健全风险责任机制。首先,扩大内控覆盖范围。将内控实施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将各单位内控规范的有效执行纳入财政监督的重要内容;继续制定和持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执行的考核和评价体系,让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得到实实在在的贯彻执行,提高单位自觉意识和积极主动意识。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测试,一方面是对各项制度本身是否健全、合理进行评价,并且指出其薄弱环节的部分;另一方面是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即评价已有的制度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执行情况和功能。最后把评价测试分析的结果列入审计工作底稿,写出内部控制评审报告。深入开展各种内控评估过程中,对评价控标准执行效果,建立包括控制环境条件、信息沟通、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监督防范等内部控制体系,对财务报告等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内控评估工作,对内控评估效果进行跟踪。及时补充和完善内控机制,加大事业单位的内控执行力。

(四)加大对事业单位内控评估的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采用监督管理手段,加大对内控与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分别开展缺陷整改的验收测试、巩固对事业单位内控评估的基础。实践中可以看到,通过不断促进、提高内控标准执行水平和效果,提高事业单位系统开展内控执行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五)建立事业单位内控考核体系

实践中,通过加强内控评估以及现场检查,对事业单位内控标准和要求的执行、评估以及缺陷等问题进行应对和整改,并且做好考核评价工作,以此来全面推动执行工作落实到位。首先,构建内容制衡的管理制度。将无法组织协调的职务分开管理。比如,组织机构内部通常采用互相制约的方法,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控制,并且根据岗位职能对其进行分辨和管理。比如,出纳和财务会计需进行分别管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资金管理人员的职务一定要相互分离,针对特殊岗位需对责任内容进行明确。比如,出纳岗位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岗位职责的设置,相互制约,从而达到内控之目的。其次,构建内部财务会计控制机制。在职务划分基础上,将财务会计记录、财务记录以及业务管理和资产管理职责相互分离开来。加强会计业务管理控制,明确各部门以及各岗位的职责权限,构建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内部控制流程,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报送和保管处理程序,完善凭证、账簿与报表核对制度,及时进行资产记录、保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建立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完善预算管理、收支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内部监督等关键岗位责任制,实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办事权限、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严格履行授权审批手续;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实行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授权批准与审核监督等相互分离,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牵制和相互监督。

四、结语

第4篇: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

(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主要是由于这一环节存在着一定的薄弱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好坏不仅对单位日常的运转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造成部分国有资产的损失。因此,为了加强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控制和分析,国家的财政部门已经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本文中,笔者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给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http://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253-02

收稿日期:2015-06-10

基金项目:2015年黑龙江省会计学会会计立项课题

作者简介:任禾(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高级会计师,从事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主要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事务的高效进行,进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程序和方法。早在本世纪初期,我国的财政部门联合审计部和证监会等多个部门了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相关规范,并且于2014年正式实施。这一规范和原则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不仅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性,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现如今,社会经济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趋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逐渐成为管理理论的基础和关键,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以及工作效率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创新,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也逐渐朝着安全性的方向发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不仅可以提升资金的应用效率,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费用。还可以有效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从另一方面上看,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性,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力度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这样才能够从全面的角度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和控制工作的效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和企业以及其他类型的事业单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全面地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至关重要。从其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虽然成效比较突出,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意识薄弱

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知识面比较狭窄,仅仅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内容比较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往往受到严重地忽视。久而久之,呈现出一种重视核算,忽视内部控制的趋势。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严重地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到资产的清查以及内部审计等工作。可见,这些现象都是受到工作人员的淡薄意识影响,不仅无法创造出相对比较合理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还会影响到员工的责任意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是影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因素。

(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从这点上看,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小,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散漫的问题。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相脱节,长期分离。而且很多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责任不明确,很容易出现资产处理不科学或者是管理重叠的现象。因此,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力明显下降。从以上这些现状中可以看出,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程度是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有对相关的管理和控制机制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

(三)会计监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可以看出,由于审计力度不够,严重地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会计监督工作形同虚设,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内部监督机制的高效进行。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和管理的过程中,仅仅对预算工作高度重视,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一些违法乱纪的形式并没有严厉地打击。因此,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无法发挥其自身的监督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明显偏低,在工作中很好会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不仅影响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更无法发挥会计监督工作的应有作用。

(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票据管理的漏洞较多

在实际的会计管理工作中,比较容易出现票据作假的现象,这样一来,会计工作所面临的风险就在不断增加。另外,票据作假不仅会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严重的挑战,还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中,这一问题比较严重,同时也是比较常见的。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从保护国有资产的角度出发,加强会计票据管理工作的力度。

除了以上几点问题之外,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还会出现一些乱帐假账、乱发福利或者是资金财产发放不科学的问题。不仅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还会威胁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因此,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对诸类问题严格处理。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是一次历史性的进步,实现了重大的突破。不仅对扩大的监管的范围,而且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目标来说,也是一次突破。规范实施以来,监管的对象从企业单位扩大到各类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各种事业单位。而且控制目标的建立可以突破内控工作的结构。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实际的工作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分析:

(一)管理层要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

通常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要以身作则,不仅要做到遵纪守法,还应该对其他会计人员的责任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还应该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警示教育和培训,要积极地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防腐政策。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管理人员和领导人员还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体系,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加强重视。只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对会计内控工作的重视,才能够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概括起来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管理人员要保证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做好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提升执行工作的力度。第二,单位的职工和会计工作人员要加强思想教育,在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前提下,真实地反应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转情况。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机制

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高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控制机制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会计工作在执行方式、技术以及手段上提供标准,使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借鉴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并且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来提升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性。另外,在会计内部控制机制落实的过程中,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还应该将各个部门以及岗位之间的职务相互分开,使得单位财产和风险管控相互分开,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在对规模相对较大的投资行为以及资金进行管控的过程中,需要以相对比较科学的决策机制作为支撑。这样主要是为了有效的预防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信用和财务危机的出现。另外,这一做法还可以减少盲目投资现象的出现。

(三)完善会计内部监督机制

从某种程度上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是一个动态性相对较强,系统性和完整性都比较突出的工作。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以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体系作为鞭策,这样才能够促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具体来说,内部监督工作主要可以分为预算监督和执行监督两种类型,在预算的编制中,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做到依法编制。在执行环节中,工作人员应该加大监督和检查的力度。实现有有章可循和违章必究。这种监督方式可以从根本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会计票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由于会计票据是记载会计控制工作的依据,一旦出现损坏或者是失真的问题就会影响到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进行。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来对这一问题加强控制。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操作的过程中,会计工作人员可以将票据中的各类信息录入到计算机设备当中,实现电子管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软件,因此,相关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软件应用的能力,避免出现错误操作的基本功能。具体来说,在进行数据信息录入的过程中,应该有专业的会计人员和审核人员进行审查,只有经过批准的信息才能够进入到相关的软件系统中。为了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工作人员应该做好信息的加密工作。

(五)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执行的效果如何、执行的力度多大、制度建设是否科学等等都离不开执行的核心人物——财会人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控制能力,以及思想意识、法制观念等都足以影响到会计内控的实施结果。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财会管理水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四、总结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和健全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制度,光是靠内控建设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的,毕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体系有其特殊性,同时又牵涉到诸多相关制度,所以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规范健全诸如内部审计制度、自我评估控制制度、预算的控制制度等辅助控制手段,还应当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梳理,并给予不断的修正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支持,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得到全方位加强,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内部控制。

http://

参考文献:

[1] 王霞.浅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2] 崔惠芹.浅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国农业会计,2010,(8).

[3] 董良科.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

第5篇: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措施

0.引言

在进行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上,需要建立一些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而这些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的组合,就是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内部,这些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以及各项有关于规范会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会计电算化应用到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中,使原有的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促进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1.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在不断的发展和建设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进行相关事业活动的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更加提高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水平,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的执行能力比较差

在事业单位中,内部管理制度相对比较的完善和健全,但是基本上都是相关的领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健全的制度比不上领导的一句话。因此,健全的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形同虚设。除此之外,没有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不能够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造成事业单位相关制度的执行能力比较差的现象[1]。

(2)会计的内控意识比较的淡薄

会计的内控意识比较的淡薄,主要是体现在一部分的会计人员不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会计工作,而是按照自己的行事习惯来开展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会计人员一般会根据领导的要求或者一些小群体的利益来开展相关的会计工作,有的甚至利用职权之便进行相关的犯罪活动。除此之外,有些会计工作人员对工作不负责,不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没有追求上进的精神。这些现象都严重的影响了会计工作的开展,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建设。

(3)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的状况主要是体现在相关具体的制度的缺乏,没有建立有效的、具体的内部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中,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的状况体现的比较明显的分别是岗位责任制和财务管理体制。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没有相乘具体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相关的管理规范过于空化,最终导致管理上的漏洞,影响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2.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在遇到相应的问题时应当进行及时的应对和处理,从而保障事业单位会计相关工作的持续有效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

(1)加强会计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

在事业单位中,加强会计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主要是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防止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相应的事故。因此,要做好操作系统的保护,就根据主机房的相关环境和技术要求,相应的建立数据存储放机制和保护制度,并且制定相关的内部操作规范和制度,对机房进行严格的出入控制。同时,要进行计算机设备的保护,防止机房出现失火、受潮等相关不利因素的出现。

(2)实行岗位责任制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以及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单位应当实行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2]。在加强单位内部控制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主要包括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关键岗位。

(3)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进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上,应当提高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对这方面制度的认识水平,从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同时,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会计工作人员也要接受相应的教育和培训,学会如何的进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并相应的应用到日常的工作当中。除此之外,还应当提高电算化工具的使用水平,加强会计工作人员自身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发挥最大的作用[3]。

3.结语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素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内部控制体系也随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就应当加强会计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奖惩机制和监管制度,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合理、有效的发展。但是,要使会计电算化成为内部控制有效的工具,还应当加强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认识,确实的将相关的内部控制措施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来,并进一步的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的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嘉阳,何德国,蔡明文,何家俊.微机辅助企业管理的良好开端――大连商场微机“资金管理系统”通过鉴定.商场现代化.2009(08).

第6篇: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 内部控制 问题 探讨

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行政事业单位自身会计内部控制有待加强。本文就如何通过对会计行为的规范与控制,达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质量的目的进行分析探讨。

一、会计内部控制的涵义

会计内部控制是会计管理中的一项基本职能,其主要是根据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规划、组织、管理等划分与确立的,通过保障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营合理、财产安全等,让其能够有效地利用会计信息来保障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

在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中,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往往忽视了其内部控制的有效制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有在会计内部运行或管理出现问题时,才会考虑到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不仅对会计内部控制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也不够。

(二)会计内部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中,监督不仅依靠着会计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监督,同时也是强化管理其内部财务与政务的一种方式。但是,当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机制尚不够完善。其中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会出现行政、会计、财务监督均由一个负责的现象。这样不仅容易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在整体内部管理中发生漏洞,同时也增加了会计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中,多数制度只是形式,内部监督也只是表面工作。内部监督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中没有得到切实的建立、执行与应用,主要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监督机制的不够健全且相关管理者不够重视。

(三)会计内部成本控制的缺陷

成本的管理控制制度有待加强:我国前期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对生产配比与生产量的要求,都保持与国家安排规划的一致,这让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控制与调整都非常分机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变,行政事业单位开始转型,要求自身的经营管理方式、控制模式等跟随改革的步伐,符合现代要求。为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管理工作必须得到快速、大力的调整、完善,能够与市场相接轨、相匹配。成本控制制度单一: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一般源自国家相关部门的拨款,因此,其自身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没有制定相应完善有效的制度。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个成本控制与自身会计内部控制无法匹配。成本控制方法的落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至今还不具备完整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方法,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与成本控制时,其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方法、方式落后。

三、完善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

(一)构建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机构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管理与控制时,需要结合整体的控制方案。会计内部机构的独立,会计内部机构应该以全面、独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和监督。明确内部财务职权,确保规范事业单位内部的整体控制,如发生管理、财务等问题,责任到相关人员。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不相容职务如果处理权集于一人不仅易出现错误,同时增加舞弊等事件的发生。所以必须分离职务,规范行为;如会计与出纳、监督、审批分别设人。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的素质须须能满足其业务发生及管理的要求。可以通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让他们能够承担起相关职务所可能带来的风险,并能有效掌握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特点。此外行政事业单位查以不定期开展会计人员素质与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充分深入理解其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三)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与行政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良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容的经管体制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审计情况,两者是相互促进的。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规章为基础,通过合理、完善的内部控制标准,用来约束审计工作,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行政部门和会计审计部门具有相互监督的作用,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容会计的全面控制行为,让审计来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再监督保障。通过审计测量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与完整性。

以上说明的是行政事业单位与会计审计的相关联的问题,也就此问题提出了在行政事业单位关于完善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以此用来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燕.略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2

[2]覃莲香.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1

[3]华玉环.关于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2

第7篇: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所包含的方面

在事业单位中,对于需要控制的范围有主观与客观这两种。主体范围是从内控角度所进行的,从客观的范围来看是从实施的角度所出发的。而基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会法人机构主要有三种,其中包含了企业部门、政府部门、非盈利部门。从主观的角度来看行政单位是比较繁杂的,其中会包含不同行政单位或是党团。但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事业单位只包含政府部门,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诸多企业中的管理机制日益完善,大多数企业对于市场竞争都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但事业单位与企业相对比,存在诸多不足,比如管理方面、控制方面等,由于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与企业管理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说提高企业管理机制与单位内控存在一定差别。

二、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具体价值

(一)概述内部控制建设的实际意义

构建切实可行的内控机制,需要着重注意以下四方面。对内控建设进行统一化处理,这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具有较强的抵抗风险的作用,对于建设工作流程的衔接也具备一定作用,使得内控工作更加完善;建设单位内控机制可以切实提升管理者的风险管控认知,从而使管理者做好内控工作,确保单位政廉建设;开展内控工作的首要任务便是将单位的收支情况、财务预算等工作融和在一处,得单位内的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一个互相作用的关系,以此来确保资金流转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建立具有统一性的内控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至关重要,它可以切实实现部门员工认清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对于事业的算清工作也具有一定影响,确保事业单位中的内控机制得到有效利用。

(二)有利于增强财务管理水平

近几年,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是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在我国事业单位发展中存在较多是财务问题,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内控管理力度不足、欠缺健全的考核机制、财务预算编制不够全面等,以上问题的产生,都是造成事业单位未能朝着制度化方向发展的核心问题。外加行政单位欠缺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这便造成了事业单位中的资金出现流失的现象以及工作效率低下等状况。当前这个时代社会公众对于事业单位的执法情况越来越重视,这些问题的产生对于社会公众而言,难免不会产生不满的情绪,因此在当前将事业单位中的财务问题解决掉尤为重要。在事业单位中对内控进行建设,可以有效的解决掉以上所阐述的问题。因事业单位建设内部机制,可以切实对存在单位中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从而形成切实高效的管理机制,这对于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在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开展与其他工作是存在共同性的,事业单位在建设内控机制时,需要构建相应的控制目标、方法与机制。因事业单位的内控具备较强的管理水平,可以切实提升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效率。

三、剖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目标

(一)确保工作效率

若想确保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需要加大对管理效率的重视力度,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主要目的都是基于社会工作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并不是为自身谋取福利而开展的活动。事业单位需利用公共服务工作开展的效率来对业务活动开展的评价,在开展评价工作中,需要重点重视评价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公众服务水平。事业单位在开展公共服务活动时,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去服务每一个社会公众,选用适合的设计方案,来满足社会公众的诸多需求。将公众服务工作效率达到最佳,将财政管理工作事先分配好,以此来确保事业单位中的内控机制存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二)提高资产安全利用率

加大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力度,确保资产的应用效率实现最佳,确保行政单位对于经济活动进行合理规范。将有关标准来作为单位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在对事业单位中的资产进行安全管理时,主要强调的是其利用效果的高低,把资产的安全使用纳入到事业单位内部设计中的首要位置。在对工程项目进行设计时,需将工程项目、资产处置等需与事业单位的财务账务相满足。提高资产安全应用力度,以此来防范项目资金流失或是浪费的状况产生。

(三)完善倡廉反腐机制

基于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在建设内控时,需将规避的现象发生作为工作开展的主要目标,为了确保事业单位长期发展,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认为内控是防范影响因素的主要手段,也就是对舞弊的规避。特别是存在资金量比较大单位,更加需要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事业内控建设需要着重注意单位所要履行的责任与义务,不可一味的追求业务发展。需要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高对反复倡廉的重视力度,构建切实可行的反腐倡廉机制,来将其充分贯彻到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之中,基于此来推动事业单位在发展上开辟新纪元。从而为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塑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影响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因素比较多,比如,风险控制、决策等,这些因素都会对事业单位带来一定影响。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的建设是需要基于执行、决策、监督这三点原则的。利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去制定决策,要处于监督背景下完成此项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内控环境的构造,首先需要对监控部门与执行环节有一个全面控制,从而保障事业单位中的内控机制具备相互制约的作用。内控环境的塑造是需基于工作人员的角度入手,由于当前事业单位聘请人才的方式比较单一,单位建设理念不够高。因此,若想塑造出有效的内控环境,是需要满足单位内控规范要求,基于此,事业单位所塑造的内控环境才会满足新时展,从而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的不断优化,使得我国事业单位得到了长足发展,而基于新经济形式下的事业单位,仍需要对自身进行深度剖析,探究阻碍事业单位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为了对存在的问题切实优化掉,需要在事业单位中建设内控,从而保障事业单位公益活动开展的高效性,从而使社会公众的实际需求得到了满足,基于新经济形式下,加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力度,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可以推动事业单位朝着新方向发展。

作者:郭宏华 单位:枣庄市公路管理局台儿庄公路局

参考文献:

[1]于弘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95+43.

[2]余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06:66-76.

第8篇: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事业单位是我国政策的执行者及贯彻者,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建设,保障国家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的正常进行。而会计的内部控制则是我国事业单位所有内部管理控制工作里最重要的一种控制手段,影响着事业单位整个会计管理制度的发展。

一、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有力的防范了职务犯罪和经济腐败

加强会计的内部控制工作,能规范事业单位内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防止出现职务犯罪的现象,同时也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警惕性和自身素质,从根源上防止腐败、贪污等现象的出现。

(二)有效的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行政管理制度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进行强化,从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社会效益以及行政效益的提高。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可以促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财政管理的透明化以及公开化建设。

(三)有利于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益的提高

加强会计的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升会计工作效率。规范会计管理工作行为,可以防止在会计工作中出现数据失真以及等现象,有效的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工作水平及效益得以提高。

二、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所体现的成效不是很明显,工作效率也不高,会计控制的预期目标无法达到。主要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缺乏健全的制度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但是,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仍然不够健全,无法对平时的工作进行规范,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仍停留在人为管理为主阶段,导致工作执行效果不佳,阻碍了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监管机制弱化

在我国,审计机构并没有在事业单位得到普遍的建立,即便是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的事业单位,审计人员也是由单位领导直接进行任命,导致了内部审计人员受到领导的约束,致使内部监督机制弱化。

(三)会计工作人员的整理素质偏低

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工作水平和效益受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水平高低的直接影响。在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主要是对会计工作人员在业务操作方面进行培训,忽视了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控制能力以及思想理念等方面的培养。

(四)事业单位缺乏财务预算控制意识

财务预算制度在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中没有得到完善,在实际的经济业务操作中,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预算控制整体水平较差。一方面,存在着部分的事业单位会计财务预算控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预算,纯粹的依照前一年财务的情况,没有细化落实到具体的哪一个项目,严重的阻碍了事业单位健康、长久发展。另一方面,因为财务预算没有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导致资金使用明细以及预算金额过于笼统,致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失衡、预算缺乏科学性,无法满足逐笔的对预算支出进行核算的要求。

(五)会计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中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会计内部控制在部分事业单位中所体现出来的认知度不高,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学习,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积极创新会计内部控制方法,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与事业单位内其他的管理控制工作的合作,使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形成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二)强化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会计监督运行机制

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得意强化,可以保障会计工作顺利的开展,同时还给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给予有效、可靠的依据。所以,需要对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强化,规范工作行为。同时,建立一套与之配合的岗位职责管理体系,为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另外,事业单位内并行设置内审机构与会计机构,保证内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和对会计机构的制约性。加强对财务管理全过程各环节的监督力度,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落到实处。

(三)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事业单位应多聘用具有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并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管理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训,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实力强劲的会计人才队伍,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能力。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建立一个严格的内部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制度体系从根本上对会计人员的观念进行改变,提高他们在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加强财务预算控制管理

首先要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提高,对依法理财观念进行强化,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员工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控制管理工作提高重视。其次是对预算执行提高监督力度,严格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建立健全专门的内部监督机制,完善单位财务预算执行工作,有效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提高事业单位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

事业单位要大力宣传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作用和意义,通过宣传活动的开展,提高事业单位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识,提高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相关法律的意识,积极与会计工作人员进行配合,做好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避免违规违纪现象在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出现。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以及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可以有力的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保证数据的质量,有效的体现了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所以,应该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才能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燕.略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2,04:169

第9篇: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手段,而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重视不够。但近年来,事业单位频发的违法违规案件,如不负责的决策、舞弊、腐败、“小金库”等表明,为防范风险、有效堵塞管理漏洞,建立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虽然已于2014年1月1日开始试行,但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详细梳理,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解决。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事业单位内部全体上下人员缺乏对内控作用的统一理解和认识,习惯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大统一”思想,思维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到市场经济时代上来,导致全员风险意识淡漠,缺乏内控意识。

由于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总是简单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或盲目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一堆文件、手册与制度等,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只注重业务,私自认为只有会计是内部控制。所以,某些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仍停留在纸上、口头上。

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往往也是只关注外部监管机构的合规性要求,满足于做好预决算核算工作,没有主动将内控工作作为提升组织水平、提高效能的方法,对内控的认识以偏概全。

2、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

当前,事业单位大都基于财务管理(包括资产管理、经费开支标准和程序)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政府采购、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以及应急事项处理等方面也有相当的制度和控制,形成了包括财务、纪检、监督等控制机制。但大多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内控制度实施及相关日常工作的沟通和协调,缺乏具有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支持。有的只重视事后控制而忽视事前预防控制、规范,从而导致控制作用甚微甚至失控;有的只注重钱财物等有形资产的管理控制,缺乏对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控制等。

同时,很多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与现有业务流程不衔接或衔接性不强、设计过于原则和抽象、程序过于繁琐等,缺乏适应性;风险防范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内控制度长期执行不到位;处理处罚机制不健全,如对“三重一大”大部分单位都能做到上会讨论、集体决策,但对“三重一大”等事项决策的正确性、落实的准确性、效果的显著性等缺乏跟踪监督机制。

2、内部控制手段不足

首先,单位不少管理者对风险的判断只是凭借着一种经验和直觉,不能对单位所面临的风险做出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更不能对风险的大小、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延误了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或降低风险的最佳时机。再次,有些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未有效嵌入系统管理,致使内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再者,有些事业单位的投资风险缺乏预警机制,不能做到早期预防和后期纠偏。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事业单位的特点是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以提升组织管理效能为前提,其内控关键点在于不留死角和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因此应采取以下内控对策。

1、提高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的建设应是“一把手”工程,赢在顶层设计,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与管理者是否重视、是否带头执行有很大关系。假如一个单位高级领导层重视,且身体力行带头执行,那么这个单位的内控状况肯定运行良好,各项工作会顺利进行;否则,工作会出现脱节、出漏子等情况,更有甚者,给某些违法份子以可乘之机,出现重大违法案件等。所以,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决定一个单位以后发展的管理特点和单位文化,只有管理者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自觉接受监督,单位财务和决策人行使接受制约,才能使单位少点风险,单位目标的实现多一份保障。

2、建立良好的组织机构

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按照不同的管理幅度划分不同的管理层次,设计不同的组织机构,充分考虑部分职能的科学划分,做到简单、高效、协调,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要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机构的权限与责任,划分岗位系列,确定岗位职责,选择岗位合适人员。此外,要尽量使关键岗位设置、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分离,以形成牵制。同时,要认真梳理本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查找业务风险,修改程序,完善流程,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完美结合,最终制定完成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手册》,进一步提升单位管理效能。

在单位内部,要充分发挥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督察、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可以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活动实行统一管理。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外部监督的作用,利用注册会计师等的独立审计,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逐步纳入社会审计,利用外力规范事业行为,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3、建立员工培训机制,提高人员素质

在日常工作中,要建立员工培训机制,使员工精确领会内控精神,树立现代风险意识。特别是财务部门,加强对内控规范的学习,吃透内控规范的精神,准确把握其内涵和要点,对内控规范的重点、要点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宣传无死角、培训无盲区”。

在宣传培训中,结合“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和“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依据单位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把内控要求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通过培训使员工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逐步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特别对于财务人员,要做个有主观能动性的财会人,加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内修外练,提高战略及绩效管理。

4、规范内部控制活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要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按照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建立健全适应本单位具体情况的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瞄准内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内控中的主要风险点、应对策略,强化机制建设,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强调对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决策权进行控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落地的重中之重,对相关负责人采取定期的内控检查,将绩效与升迁等挂钩,提高违规成本。强化内控审计与内控评价信息的相互印证,并建有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将内控执行纳入个人绩效考评体系之中,相应的监管和处罚措施也要到位。

实践证明,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时会比良好的经营业绩更重要,重大的内部控制缺陷可能给单位带来致命的危害,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建立财务人员轮岗轮换制度,加强会计系统的控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规范对实物资产的控制,要严格限制非岗位人员接近实物资产,重点把控资产的购进、耗用、报废等环节,建立定期盘点制度,掌握单位资产动态,加强管理。严格分权、业务授权与审批控制,严格实行账、钱、物分管原则,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手续办理,防止资产的流失。通过科学的岗位分工、严格的授权批准,达到互相牵制的目的,有效保证业务合法、合理、合规。

5、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人才是单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会计统领单位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对单位内控水平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大力培养财会人员的内控知识和能力,努力提高单位的内控管理水平。

当前,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应关注信息系统开发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授权管理适当,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为此,事业单位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将内控机制与制度嵌入单位的信息系统中,使事业单位的健全内控制度与完备的IT系统支持结合起来,以实现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升级与现代化。

6、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

随着美国萨班斯法案的提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宏观背景下,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控制理念和科学的控制方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如美国的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英国的将内部控制要求嵌入公司治理的、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等。

内部控制既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实施好内控规范,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财经秩序,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建设服务型政府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缪艳娟、杨雄胜、王则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进程・效果・建议[J].会计研究,2014(1).

[2] 王丽英: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控进入“备战时期”[N].财会信报,2013-07-22.

[3] 杨家卫:做好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刍议[J].中国内部审计,2012(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