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范文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测量零件实训总结

第1篇:测量零件实训总结范文

一、项目教学内容的确定

为了使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学校应该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选择确定项目教学内容。笔者学院组织机械专业专任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后,选择确定了四个典型项目展开本门课程的教学,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教学项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知识点、评价以及巩固训练等。

1.轴类零件加工与制作

该项目可以安排20教学课时,其中理论基础课安排10课时,实训操作课安排10课时。能力目标为能够识读轴类零件原理图,能够正确分析理解轴类零件的基本结构以及性能,能确定轴类零件加II艺路线以及规程,能够正确对加工的轴类零件进行检测验收。教学知识点为车床结构分析,车床运行原理分析,车刀使用原理分析,测量工具的应用。巩固训练可以采用教师示范操作与学生实践操作加工轴类零件相结合的方式。项目完成评价可以采用工作报告和零件加工实物展示两种方式。

2.盘套类零件加工与制作

这个教学项目建议安排理论课为8课时,实训操作课安排12课时,总课时安排20课时。该项目的能力目标为能够识读盘套类零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够正确识读盘套类零件图,能制定盘套类零件加工与制作,能够正确对加工的盘套零件进行检测验收。该项目教学知识点为孔加工设备零件的结构与功用,孔加工刀具的x择与应用,盘套类零件加工与制作,相关测量工具的应用。巩固训练可以采用教师示范操作与学生实践操作加工相结合的方式,项目完成评价也是采用工作报告和零件加工实物展示两种方式。

3.箱体类零件工艺确定与加工

该项目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训课可以分别安排8课时和12课时。该教学项目能力目标主要包括识读箱体类零件原理图,会加工制作箱体类零件,能够正确对加工的箱体类零件评估验收。该项目教学知识点主要为了解刨床、铣床的基本结构、运动方式以及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操作使用刨床和铣床的刀具,了解箱体类零件加工过程中夹具的使用。巩固训练也是采用教师示范操作与学生实践操作加工相结合的方式,项目完成评价也是采用工作报告和零件加工实物展示两种方式。

4.圆柱齿轮工艺制定和加工

该项目教学建议安排总课时为20课时,理论课与实训课各占8学时和12学时。本教学项目的能力目标主要为识别圆柱齿轮零件图;了解圆柱齿轮零件基本结构和性能;能够正确制定圆柱齿轮零件加工工艺流程,并且能够制作成品和检测。该项目教学知识点为了解齿廓表面加工设备种类和基本结构,了解齿轮加工设备运行特点,能够正确制定圆柱齿轮零件加II艺,能够正确制作圆柱齿轮零件成品和检测验收。巩固训练方式和项目评价方式与上述其他项目类似。

二、项目教学重难点确定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教师应该按照“适度、够用”为原则安排理论课和实训操作课教学,使学生学会正确制定不同种类零件加工工艺流程,并且会制作合格的各种零件加工成品,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门课程重难点为不同种类零件加工规程制定,加工制作不同种类零件的方式方法。突破项目教学重难点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企业仿真环境,采用教师示范操作和学生独立操作加工的方式。有条件的技工院校可以聘请校外企业专家到现场答疑,采用多种途径突破项目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2篇:测量零件实训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机械制造 技术项目 教学法 教学设计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所设置的“项目”应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二、实施流程

实施流程为:明确项目任务一制订计划一实施计划一检测评估一归档应用。首先,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讨论;其次,学生查阅资料制订计划,教师审查指导评定计划是否合理可行;第三,学生分组,并明确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第四,学生白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最后,教师将记录归档,学生在实践中应用。

三、项目课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

1.校企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掌握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课程“主题”设计学习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确定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综合职业能力。

2.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企业,提前与社会接轨,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入企业的管理和竞争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组体制,设计车间主任、班长、组长、质检员等职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创立优秀班集体。通过任务书的发放、材料的领取、考核标准的制定等组织实施过程,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3.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通过制定工作项目任务书设定具体内容,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修正和评价等环节,真正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只是针对性地讲授、示范、引导。

4.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的5s管理模式,并把管理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习惯中,提高综合职业素养。

(二)设计思路

采用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应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独立学习,并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包含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与应用、金属切削机床等内容,特别适合于采用项目教学法展开教学。其主要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和“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先修实践环节为金工实习。同步实训环节为车、铣、磨加工训练。

为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胜任职业岗位,我们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组织课程内容,最终达到教学预期目的。在多次深入机械加工企业调研后,选择贴近工厂实际的5个典型项目,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计划学时、项目名称、能力目标、知识点、训练方式及结果作如下总结:

1.项目1一轴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 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轴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车床的结构组成;(2)车床的运动特点;(3)车刀的结构、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4)车床附件及作用;(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2.项目2一盘套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 O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盘套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初步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孔加工设备的类型;(2)孔加工设备的结构组成及运动特点;(3)孔加工刀具的种类;(4)孔加工刀具的结构、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盘套类零件的装夹;(6)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3.项目3一箱体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 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箱体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刨床和铣床的类型及结构组成;(2)刨床和铣床的运动特点;(3)刨床和铣床--用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4)箱体类零件加工过程夹具的特点及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4.项目4一圆柱齿轮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圆柱齿轮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成形法和展成法的概念及原理;(2)齿廓表面加工设备的类型及结构组成;(3)齿轮加工设备的成形运动特点;(4)齿轮加工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5.项目5一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知识计划10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实践6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不同生产类型的装配工艺特点;(2)熟练掌握装配的三种方法;(3)能够根据装配要求计算装配尺寸链;(4)装配工艺规程。知识点:(1)装配工工作的具体内容;(2)装配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3)三种装配方法的熟练选用;(4)装配精度的检验。训练方式:示范讲解、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

(四)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能够根据零件工作图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本课程的难点是零件的工艺规程的制定、专用夹具的应用、保证装配精度方法的选择。解决办法是以项目形式设计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充分利用优越的实训条件,营造企业工作环境,将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将老师知识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聘请企业专家答疑,从而多途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中的难点和疑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方法实施过程

(一)创设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工艺编制、工艺系统的正确选择及使用等技能,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课程改造。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

(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将实训基地模拟为工作车间。建立学生自己的班组,生产过程中班组长要负起责任,发挥组织、协调、沟通等作用,使职业能力得到锻炼。二是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订。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项目的零件图、装配图分析,项目工艺规程定制,所需工艺系统、装备及材料,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和完成项目的注意事项等。三是工作过程。制订完工作计划后,学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由组长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零件工艺的设计、工艺系统的选择,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并得以充分融合。四是项目验收及评价。项目完毕后,由指导教师带班组长进行项目验收,相当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查。

五、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是关键问题,因为理论与实践是一体的,考核的内容也应该包含这两个方面。不同的项目考核内容是有区别的,但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项目能力、有关知识和素质要求。

项目及配分:基础知识40分。其中车床结构组成及运动特点,车刀的种类、材料及结构,对切削运动影响车床夹具的种类及应用和车床能实现的工艺结构各占10分。实践操作40分。其中能正确分析图样,熟悉零件结构、功用占8分;能正确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占15分;能正确选择设备及工装及零件质量检测占17分。综合素质20分。其中工作态度、纪律和出勤情况、5s管理内容执行情况、考核团队协作精神各占5分。

(二)考核方法

项目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的发展,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和作业质量。考核方式需灵活多变,随着项目的进行,因材施教,随时考核。我们的考核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

1.学习小组考核(30%)。是由学习班组长负责展开自评和互评考核方式,班长可监督小组长开展此项工作。这个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根据各小组完成的情况选做内容,学生在实践中如有自选内容或创新内容可在原有成绩等级基础上提升一级。

2.指导教师考核(30%)。是以抽查提问加课堂笔记和项目总结的形式进行的。因为人数多,老师不可能一一检查,可通过抽查小组的某几位学生来进行考核,但是这几位学生的成绩影响整个小组的评定成绩,在评选优秀班组时作为参考,促使同一小组的人员互相监督学习,共同提高。

3.期末闭卷考核(40%)。是在学期全部课程结束时进行,主要从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便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贯穿于全学期,以巩固所学内容。

第3篇:测量零件实训总结范文

一、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初期首先由丁洋、董庆运老师讲解了三坐标测量的基础,三坐标测量仿真操作,精密测量工艺与操作训练,两位老师认真讲解热心答疑,使我对三坐标测量有了初步认识且自己实操学会测量不同形状零件。其次由李杰老师讲解了powermill基础功能且引导我们模拟训练。李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解及仔细认真说明每一步程序的过程使我感到他好像想把所有东西都要教给我们。最后由吴鸿雁老师讲解了机械维修概述及机床精度检测调整及四工位动力刀架拆装与调试,大家动手拆电动刀架热情很高,第一次看到刀架的内部结构。使我能理论联系实际,业务水平大大提高。

中期由赵海龙老师讲解并指导了数控车典型零件加工及竞赛零件的加工训练,数控车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及加工编程。赵老师认真讲解零件编程,把他有的资料都考贝给大家,手把手指导大家实操,把他的大赛经验毫不保留传授给大家,使我的操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后期由李杰老师主要讲解海德汉ITNCS30数控系统编程及仿真操作及五轴加工中心操作及加工训练,老师认真讲课,不辞辛苦答疑使我对海德汉系统操作有所了解。最后一天由徐国胜,杨文老师主要介绍了数控技能大赛选手选拔与训练注意事项及世界技能大赛的一些情况。了解了现在大赛的最新情况。通过整体系统学习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数控技术行业的新知识,新规范,感知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为我们中职学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第4篇:测量零件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精密测量 三坐标测量机 逆向工程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得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向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1]。精密测试技术就要适应这种发展,它在机械学科中的作用是:为先进制造业服务,担负起质量技术保证的重任。

作为专门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我院积极调研企业生产需求,新成立了精密测量技术这一专业。

2009年5月,我院以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的建设为基础,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实验室建设已经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1 研究背景

2009年,我校机电工程系针对当前就业形势及企业需求,新开设精密测量技术这一专业。根据该专业课程设置,遵循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承担我院学生零件检测及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常用量具的前提下,学会利用各种高精密仪器(如三坐标测量机等)测量复杂零件及高精度零件的方法。同时,该实验室还可用于本校老师及学生进行教学研究、对外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校企合作进行企业零件的鉴定等业务。

2 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明确定位于高水平精密测量实验室的建设,旨在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具有一定设计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主要遵循以下研究思路:

(1)由学院相关领导和机电工程系领导及相关教师成立课题组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2)课题组成员通过调研,紧密联系企业生产现状,共同探讨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教学与装备的思路与途径,做好实验室装备规划工作;

(3)采用教师培训与实验研究同步进行的工作模式;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立科研、教学、培训集成一体的实验室。

3 研究方法

(1)信息研究法:通过参观、调研、资料检索等各种途径,搜集整理兄弟院校在精密测量实验室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从而使我校的实验与研究建立在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

(2)理论分析法:灵活运用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实验教学的发展规律等基础理论,对实验室建设的各种现象进行科学、全面、深入地分析,保证研究遵循科学规律;

(3)对比法:比较实验室建设前后,教师组织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精密测量能力的提高情况。

4 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一年来,结合学院“创新、效能、品牌”的目标,我们深入相关企业、兄弟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组成员结合调研情况进行了多次探讨,最终确定精密测量实验室建设方向与具体实施方案。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大部分企业在测量方面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4.1 常规测量

精度要求不高,常规零件的检测。这些零件的检测方法通常很简单,只需要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高度规、粗糙度检测样板、角规等这些常规量具就可对工件进行检测。也是测量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4.2 影像仪、光学投影仪

影像仪、光学投影仪在企业的应用比较广泛。它利用光学测量原理并结合非接触测量手段,可以实现二维平面内尺寸的测量,量测对象可为塑胶五金件,PCB板,底片或其它具有2D特性的物件。它可以量测物体上圆(弧)心、半径、线宽、夹角、距离、交点,还具有统计分析、自动对焦、自动检测等功能。适合行业二维抄数、绘图、工程开发、各种精密电子、模具、五金塑胶、PCB板、导电橡胶、螺丝、冲压件、手表、手机等测量需要,测量精度可达μm级。

4.3 测长仪

测长仪是一种精密机械、光学系统和电气部分相结合起来的长度计量仪器。本仪器除可用于对零件外形尺寸进行直接测量和比较测量之外,还可以使用仪器所附有的专用设备进行各种特殊测量工作。该仪器主要用于金属加工工业,特别是在机器制造、轴承制造、量具制造及精密工具制造和仪器制造等企业计量室和各级专业计量部门。测量精度可达到0.1μm。

4.4 三坐标测量机

三坐标测量机主要用于机械、汽车、航空、军工、家具、工具原型、机器等中小型配件、模具等行业中的箱体、机架、齿轮、凸轮、蜗轮、蜗杆、叶片、曲线、曲面等的测量,还可用于电子、五金、塑胶等行业中,可以对工件的尺寸、形状和形位公差进行精密检测,从而完成零件检测、外形测量、过程控制等任务[2]。三坐标测量机采用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种测量方法,结合相应的软件对零件进行全尺寸检测,并可为逆向工程技术采集数据。测量精度一般可达μm级。利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零件的检测是目前企业测量采用的主要手段。

4.5 粗糙度仪

加工零件时,除需要对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进行检测以外,还需要检测其表面光洁程度。除了常规的粗糙度检测样板以外,目前企业用到比较多的是使用粗糙度仪检测。糙度仪是检测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数字化电子仪器,由于准确度高、稳定性好、便于操作等优点迅速普及开来。

4.6 特殊尺寸的检测

长轴类零件同轴度的检测、圆度的检测、易变形零件的检测等这样一些特殊尺寸的检测一直是精密测量领域的难题。根据企业实际要求在教学的同时引领学生参与课题的研究。

根据以上需求,遵循紧密结合企业实际的原则,我们建设并成立了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配备了常规测量仪器、影像仪、投影仪、测长仪、粗糙度仪及三坐标测量机等。其中,为了提高效率,三坐标测量机的教学还引入了专门的教学仿真软件。同时,为了满足模具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的需求,我们还引进了快速成型机和真空注型机,培养学生在模具设计、制造方面的能力。

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主要涵盖了精密测量和逆向工程这两个研究方向。目前,实验室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各种仪器已全部到位,相关师资培训也已完成。实验室已初步投入使用。

以下为已建设完成的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相关资料图片:(见图1-9)

5 创新

本课题的研究着眼于当前职业院校教学脱离于企业实际需求,毕业生掌握技能不够尖端这一问题,实验室规划以企业实际使用的三坐标测量机及快速成型设备为主导,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积极合作进行新课题的研究开发与教学。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主要有如下两个:

(1)精密测量实验教学。利用各种高精度仪器测量复杂零件,测量精度可达3μm;

(2)逆向设计能力教学研究。结合三坐标测量机和快速成型设备,可进行无CAD模型零件的扫描、重构、全尺寸检测,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同时进行校企合作课题的研究。培养精密测量领域与模具设计领域的高技能人才。

6 实验室建设与应用展望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与多个企业沟通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品管人员在测量时对图纸上的各种精度尺寸及形位公差没有理解,也就无从谈起准确地测量了。这也正是我们在教学中的一个弱点。同时,对我院各专业学生而言,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使学生理解各种公差的含义。所以我们可以在精密测量技术实验的同时结合公差配合与测量这门课程进行讲解,并且尽量选用企业实际零件,就使学生能深刻理解测量精度与公差的含义;

(2)国标与欧美标准的学。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都要面向外企就业,而欧美企业进行产品检测时只有欧美标准的图纸,但学生在校学习的形位公差主要是国家标准的。因此,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在实训中尽量选用典型零件测量,并结合各种形位公差标准进行讲解;

(3)加强校企合作,在讲授基本测量技能的同时将企业常见的产品引入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实际体验企业品管部门产品检验环节。同时,我们还可以模拟企业产品检测的流程制定产品检测流程表,经过教师一定的示范与讲解后,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严格遵循企业实际检测流程进行零件的检测。这样,当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以后,可以很顺利地实现角色的转换;

(4)贯彻“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与企业合作进行产品的检测及研发。不仅提高教学质量,还要逐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如特殊产品的检测、逆向工程等都是很好的科研课题;

(5)面向社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前,企业对精密检测行业高技能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但这部分人才技能的培养大都依靠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精密检测人员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很好的提升。由于实验室设备的配置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作为市公共实训基地的一部分,实验室在承担精密检测相关专业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开展面向社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真正实现其应用价值;

(6)与企业合作进行零件的检测与鉴定。精密制造企业对零件的检测都是必须的。但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零件的精密检测。我们就可以利用实验室的优势,与企业合作进行零件的检测与鉴定。这样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方便,也可以使我院相关专业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零件,有利于教学与研究。

7 结语

科学探究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建设与应用已成为职业院校在教学中的重大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机械制造行业对生产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零件从设计、加工到检测,既要保证精度,又要保证速度,这就使得精密而快速的测量成为必然。 应运而生的精密测量专业需要以高精度仪器的实验教学为前提。同时,逆向工程这一新兴行业在模具设计中也崭露头角。国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只局限在少数高等学府中,而且只偏重于科研,教学方面操作技能的培养涉及较少。职业院校系统性地引进各种精密量具,并结合逆向工程教学科研,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尚属空白,本课题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空白。

精密测量技术实验室的建成,遵循校企合作这一原则,以培养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为导向,对培养模具专业及数控专业学生逆向设计、精密测量方面的专业基本能力及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地作用。

下一步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精密测量实验室的作用,利用实验设备进行精密测量及逆向设计领域的课题研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教学及学生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测量零件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控铣床;情景教学法;实训教学;改革

1 引言

《数控铣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数控铣床加工编程理论,同时还应具备数控铣中级工实践技能水平。实训课程是实现学有所用的重要途径,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在国家对数控人才大量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在数控铣实训课程的改革中引入情境设计教学法,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情境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改革模式,对数控铣实训课程中的教学方法、过程及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以情境模块为主体,以综合培养为目标,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满足当今社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1]。

2 情境教学法的设计及理念

情境教学法主要以情境为主体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采取教中学,学中做,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设计,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情境,通过过程考核来检验学习效果[2]。

3 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情境教学法是在任务明确的情况下,将学习内容转换为具体的情境模块[3],在设计学习情境前,应熟悉本专业教学计划,掌握本领域的能力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即是每个学习情境的具体体现,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七个学习情境,通过这些学习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适应各个岗位的能力。

3.1 布置

组织教学:布置实训任务,分组、站位、分工

实训目的:分析图纸,了解加工技术要求、参数、工艺等

3.2 优化

组织教学:听取采纳学生意见和建议、协助学生完成工艺过程的制订

实训目的:工艺分析与工艺路线设计、工件装夹定位

3.3 计划

组织教学:制订加工计划,分析加工中的重点和难点

实训目的:编制加工工艺规程和加工程序,通过图形仿真模拟校验加工程序

3.4 实施

组织教学:装夹、找正、对刀建立工件坐标系、建立刀具半径补偿值、工件加工

实训目的:零件加工、机床维护保养、团队合作

3.5 检测

组织教学:通过自检、互检、教师抽检的方法检测工件

实训目的:零件检测、分析误差原因

3.6 考核

组织教学:程序编辑、对刀建立工件坐标系、加工方法以及知识点采取过程考核

实训目的:能够独立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各工序加工

3.7 总结

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加工中典型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分析零件加工质量

实训目的:自我总结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零件加工质量并提出改进措施,填写实训报告

4 情境模式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容下:

项目名称:平面凸廓类零件工程图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控铣床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数控加工程序。

(2)掌握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的制订。

(3)能够正确选择刀具、夹具、量具以及切削用量的确定。

(4)掌握数控铣床刀具补偿功能的正确使用以及刀补值的计算。

(5)掌握零件质量的检验与分析。

下面以平面凸廓类零件为例零件如图1所示

能力目标:

1 专业能力:

(1)会选择轮廓铣刀

(2)会编制轮廓零件加工程序

(3)会操作机床铣削轮廓零件

2 方法能力:

(1)会编制轮廓零件数控铣加工工艺

(2)会检测分析轮廓精度及补偿

3 社会能力

(1)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5 教学组织

全班40-50人分两组,每一组分成四小组,由两位实训指导教师共同指导。

6 教学环境

标准化实训中心

7 教学资源

数控铣床

8 教学内容:

(1)数控铣床编程以及程序的调试过程

(2)零件铣削加工工艺的制订

(3)零件加工刀具、夹具、量具的选择和切削用量的确定。

(4)刀具半径补偿功能的应用以及粗、精加工刀补值的计算

(5)工件检测与质量分析

(6)常用编程指令介绍

(7)设备维护与保养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常用编程指令介绍

(2)数控铣加工编程的基础知识

(3)刀具半径补偿功能的应用

(4)工件质量问题分析以及处理方法

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1)具备读图能力

(2)具备机床的基本操作能力

(3)工件检测与质量分析以及解决方法

5 结束语

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除具备基本的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应学会变通,根据实训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学生为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专业操作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训教师应该加强巡回指导,重视学生反馈,加强过程管理,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针对动手能力较差或不愿意动手同学应采取引导措施。 数控铣实训对于学生是学习的过程,对老师是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专业动向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本领过硬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关于数控人才需求与数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调研.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报告.2009-10.

第6篇:测量零件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三个统一”模式 项目化 工程实践

液压与气压传动无论在高职还是本科都是重点科目,而这门课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比如挖掘机,汽车,自动化生产线很多都用到了液压气压传动技术。而液压课程涉及到流体力学,公式推导时涉及到比较复杂的高等数学公式,还有一些零部件内部结构图比较复杂难以看清,难以理解。传统教学中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训分离,导致了教学效率的浪费,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无法产生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1 教学现状

1.1液压课程基于比较抽象的流体力学知识

液压的课程不能不涉及到比较抽象的力学知识,一些比较复杂的公式推导,如伯努利方程。这是都是很难理解的,同时涉及到很多的参数符号,导致高职的学生基本没法理解,知道导致没有兴趣去学习后面的内容,迎难而退,放弃学习这门课程。

1.2实训与理论分离

理论与实际分离是比较传统的模式,针对现在的高职学生,则不是很适合。因为他们在课余时间很少有动力去预习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经过几天,知识内容就剩10~20%。再去实训相当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工作量,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效果也就一般。

1.3实训设备不够系统化

现在的液压实训往往是几个模型零件加上几个简单回路的液压试验台。零部件往往和实际工程中的不太一样,往往很少考虑到密封等一些实际中必须要考虑的性能。实训平台具有不错的使用价值,尤其对液压回路设计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容易脱离实际应用而且实训平台相对我们工程实践表现形式不太一样,导致以后工作或者实习时,不能很好适应。总体感觉这些设备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化。

2 “三个统一”教学模式

2.1“三个统一”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根据各个高校的在其他课程中改革的经验,笔者提出“三个统一”模式,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教学与练习统一,课堂与实训场地统一。

2.1.1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举例:很多液压课是理论与实际分离,比如简单的液压油性质的,讲运动粘度、动力粘度、恩氏黏度一讲迷糊了好多学生,我们现在简单的拿几种汽车上的液压油对比形象而直接,而且实用。

2.1.2教学与练习统一

我们把这个分成了八个项目,(1)汽车液压千斤顶的拆装。(2)液压油的认识 通过识别各种液体来加深油液的印象 (3)液压泵拆装。在拆装过程中,让他们了解液压泵的结构原理。(4)液压缸的拆装。通过对转向机的拆装来了解执行机构液压缸的特点。(5)电磁换向阀和单向阀。(6)压力调节阀的拆装。(7)辅助元件拆装。通过对汽车一些过滤器,邮箱等拆装来了解液压辅助元件。(8)回路设计。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设计出压力调节、速度调节回路。

把学习内容引入到具体的拆装实训中,通过具体的实用的零部件拆装来掌握液压的基本知识。

2.1.3课堂与实训场地统一

主要是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模式,把理论上课的课堂与实操场地相统一。

2.2课程内容改革

液压传统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液压力学基础:一是通过液压千斤顶拆装,讲解为何省力的原因以及千斤顶内部结构。二是通过各种油品来介绍液压油的各种特性如液压油的粘性。

液压动力机构:引入各种泵拆装以及测量,如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通过泵的测量维修要求,来了解泵工作原理。引入各种常见的故障来加深泵结构的理解。

液压控制部分:引入汽车中的电磁阀、单向阀。通过这几种阀的拆装,来掌握其结构原理和控制方式。

执行机构:引入汽车中的齿轮齿条转向机和制动缸拆装与维修。一个是通过转向机的拆装来了解其结构特点。第二个是看转向机怎么切换方向,也就是油路怎么切换来实现左转还是右转。

液压辅助装置:汽车中有很多的过滤器,油箱,管路来了解辅助装置。适当介绍下各种过滤的精度。比如机油集滤器有的是网式结构而空气过滤是纸质。这样对比就比较形象生动。

液压实例:通过汽车中的制动回路、冷却水循环来讲解液压实例。通过在实车上找到一个液压系统的动力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辅助元件等来了解一个系统的设计应该要考虑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3 具体实例

齿轮泵学习,我们的学习齿轮泵这个内容步骤要求是:

(1)拆装。(2)测量,主要是测量间隙,用塞尺测量齿顶面与齿轮泵壳体内壁的间隙,测量齿轮与齿轮的啮合间隙。测量泵盖与齿轮端面的间隙。这三者影响齿轮的泄漏和工作效率,所以都需要测量。(3)工作原理,通过实物的对照分析,总结出齿轮泵的工作原理。(4)提问。通过实际的结构提出以下几个问题A齿轮泵油压入口出口B齿轮泵中间的卸荷槽的设计理念 C齿轮泵工作原理D通过结构分析,尝试着得出齿轮泵的工作特点,如工作的脉动、困油现象。(5)课堂总结。学生之间的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来回答以上问题。这样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原理再实训的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以及适当的分析能力。

4 结语

笔者在从事了几年的液压主讲老师和几年企业中从事气压与液压的工作经历,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针对实践工程比较常用的零部件和工作原理,对液压课程尝试着改革,从课程的内容和模式上都进行了修改,取得不错的结果。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实践动手中学习到比较常用的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变成可以触摸到的实际零部件,通过具体零部件拆装测量来再次加深理论知识。最后通过适当的液压系统来培养学生使得拥有一定的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伍先明,胡燕平,刘爱军.“液压传动”的教学与工程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2]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第7篇:测量零件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三坐标测量技术 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168-02

随着苏州地区经济发展迅猛,机械加工类企业对产品技术检测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类企业中使用三坐标测量机对产品的生产精度进行检测越来越多。从苏州人才市场信息中可以了解到,企业对三坐标测量机操作员的需求量很大,并逐年增长。而在苏州地区,针对三坐标测量机操作人员的社会培训虽然有一定规模,但还远远不够市场的需求,同时对检测人员在三坐标测量机方面的培训不够系统,只停留在应用层面,没有形成较科学的培训体系。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基于我院与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的校企合作三坐标测量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开发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的课程内容、培训教材、培训方式、培训考核方式,并建设发展培训团队等。

1 三坐标测量技术技能培训的现实意义

苏州企业对三坐标测量机操作员的需求量逐年增长,但是在岗位聘请时,很多企业要求应聘人员持有三坐标测量机操作证书才能上岗进行对三坐标测量机的操作使用,或者说是有证书的应聘人员优先考虑录用。因而对技术人员进行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通过考核后发与相应的技能证书,该技术人员在相应的三坐标技术检测岗位竞争中获得优势。对与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在其进入社会前就在学校通过三坐标测量技术技能考核,其就业的岗位也相对增多,进而对其在众多的毕业生中就业的机会就多。在与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思瑞订单班”学员即使未被公司派往其客户单位,学员持有此技能证书后再从事其他企业的三坐标测量技术员岗位也是很有突出优势的。在学院与思瑞公司合作的测量技术生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走有优势、特色的三坐标测量技术技能培训的道路是有发展前景的。

2 三坐标测量技术技能培训的项目开发

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的主要目标是让学员在了解公差配合与几何量检测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三坐标测量机的硬件和软件的使用,正确设计测量方案并完成测量任务,出具正确的测量报告并能对报告进行合理分析及判断,同时培养三坐标测量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敬业精神。对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将以企业的典型零件为载体,以工作任务及项目化教学的设计理念,采取由浅入深的递进方式组织培训教学,将机械制图与识图、公差配合的国家标准及美国标准、几何量检测基础、实用坐标测量技术、PC-DMIS测量软件应用等知识内容融入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任务中,让学员在完成具体测量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及形成三坐标测量机的操作能力,并发展其技术检测方面的职业能力。 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的宗旨是以“掌握企业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理论为核心培训内容,力求同企业三坐标测量技术工作岗位进行无缝对接”。

2.1 培训内容的设置及结构分布

技能培训内容的选取充分体现工作任务及项目教学的理念,将来源于校企合作企业真实又具有典型性的实际零件为培训载体实施教学,工作任务及项目载体的选取以科学、符合实际企业需求导向的工作逻辑并形成系列,让学员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三坐标测量技术方面的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技能培训的可操作性及学员的可发展性。

在具体培训实施过程的中,利用企业典型机械零件的图纸及实物零件进行尺寸及形位公差分析,并基于三坐标测量机及其测量软件设计测量方案,通过三坐标测量机进行处理操作的实施,将公差配合的国家标准及美国标准、长度测量基础知识、坐标测量机原理、操作和软件应用、零件的测量数据分析、处理及判断等合理的融入到培训教学中,该培训课程教学以学员的职业实践能力的训练为主线,理论知识和实操训练交替进行。在理论知识的取舍上,既要把握知识构建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够用的尺度,同时又要考虑检测技术岗位对检测技术人人今后专业发展有上升空间的要求。培训教学中还将融合相关职业工作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素质教育及团队的协作精神。

在培训教学内容上工作任务及零件类型的选择都是在与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的对其客户进行培训的项目中合理进行选择,并与其公司测量技术培训工程师进行充分协商沟通及充分解读培训标准的基础上对培训内容进行科学系统化。

2.2 培训教材编写及资源的选用

用于三坐标测量技术技能培训的培训教材是依据培训标准与企业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工程师共同进行编写的校企合作培训教材。教材的内容充分体系企业在三坐标测量机操作使用要求,教材内容要反映该技术的可持续的发展性及实用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几何量测量技术基础、尺寸及形位公差的国家标准及美国标准、三坐标测量机原理及操作说明、PC-DMIS测量软件的操作说明等。同时在也使用了一系列的教学辅助资料,如:零件图纸及CAD图纸、零件实物、国家标准、美国标准等。

2.3 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为我院校企合作企业,在学院和系部共同努力下专门聘请该公司的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专业培训工程师为该培训项目服务。同时系部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进该企业专门针对坐标机使用进行脱产进修培训,强化了教师的培训能力,有效提高了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该企业进行培训锻炼中,也针对该公司的客户技术人员进行三坐标测量机的操作中级培训,客户顺利获得该公司的培训证书,企业对进修教师培训后的三坐标测量技术的培训能力持肯定态度。同时与思瑞公司的共同努力和探索,近两年面对数控专业学生进行的“思瑞订单班”学员进入思瑞公司客户企业进行工作后,表现较好,都得到肯定。在该企业面向社会上检测技术人员进行的三坐标测量技术中级培训班以及针对有一定三坐标测量基础的人员已开设了多期“三坐标测量高级工”培训班,从培训的反馈信息看,都得到了客户企业的肯定。从多个方面来看,在三坐标测量技术的技能培训的教师师资队伍可胜任科学体系化的技能培训。

2.4 技能培训的实施方法及手段

从教学内容上看出该技能培训的教学既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要突出技能培训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构建全新的三坐标测量技术技能培训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弥补当前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的不足,又可以提高学员三坐标测量技术职业技能的目的与要求。利用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实际案例剖析强化分析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内容及工作任务分配如表1所示。

2.5 技能培训的考核方式

培训考核成绩由理论考核与三坐标测量机的实践操作能力考核组成,理论考核形式较为灵活,有培训总结、理论笔试考核、专题小论文等,实践操作考核则是随机抽取考核零件的方式进行考核。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分别满足考试要求,才能获得技能证书。

3 结语

通过与思瑞公司共同培养“订单班”学员的成绩,以及教师在该企业进修培训时对企业客户培训的获得的成绩,在三坐标测量技术技能培训中已经获得一定的经验。但是培训工作不能一成不变,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而要“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举,突出能力锻炼。

参考文献

第8篇:测量零件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技工学生;社会化能力

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职业资格能力,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化能力,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出发,以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我校在钳工实训中,以学习任务“桌虎钳的制作”为载体分模块进行一体化教学,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综合职业能力训练方法。

1.一体化教学简述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创新教学方法。是以国家职业资格为依据,以综合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把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相贯通,把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相连接,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在“桌虎钳的制作”过程中,从对桌虎钳的认识入手,到进行零件测绘,制图以及零件加工,最后进行调试与装配。学生能将平面划线、立体划线、钳工加工、机械基础,公差配合、机械制造工艺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桌虎钳的制作”分四个模块进行教学。模块一零件测绘;模块二零件制图;模块三零件加工;模块四零件装配调试。

2.采用“桌虎钳的制作”一体化教学的动因

2.1.一体化教学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法。

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很快的融入社会,这就不仅要学会书本的东西,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各种能力。

多年以来,钳工生产实习做为一项多工种实习的必修课,一直沿用传统的基本的操作技能,錾削、锯削和锉削加工,课题单调,练习技能单一,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脱节,导致学生产生不愿实习的情绪,职业资格能力得不到提高,综合职业技能更无从谈起。“桌虎钳的制作”综合了测绘、制图、加工、装配等四大项内容,不仅全面的对机械加工的加工流程和加工方法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而且将理论知识与钳工技能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学生亲历桌虎钳的测绘、制图、零件加工、总装配等制作过程,自拟实习方案和实习工具,讨论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随着一个个问题被解决,“桌虎钳的制作”也随之完成,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2.2.一体化教学弥补了项目教学的不连贯性,使学生更易掌握机械加工的加工流程。

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尝试过多种教学法。其中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很典型的教学法。它打破课本的章节,将知识点融入到各个项目中,通过项目的操作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学和做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是项目之间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没有很好的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他既继承了项目教学的优点又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将整个课堂的活动完整的贯穿,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 使学生更易掌握机械加工的加工流程。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易检验,易评价。

3.“桌虎钳制作”教学的设计思想

为培养学生对钳工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选择了“桌虎钳制作”。首先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探索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其次“简单机械、夹具的加工项目”、再次“教学与专业技能考证制度接轨”;最后实行开放性教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桌虎钳制作”工作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钳工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化能力。

4.“桌虎钳制作”教学过程

在“桌虎钳制作”过程中,我们给学生呈现的不再是原有的以章、节、目为结构的教材,而是学习任务“桌虎钳制作”。该任务来源于企业的工作实践,以工作过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教学过程也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分模块进行教学,每个模块都围绕“桌虎钳制作”而展开。

模块一:零件测绘。学生通过零件测绘,知道绘制零件工作图的方法和步骤,提高绘制草图能力,加深对零件工艺结构的感性认识,具有徒手绘图的能力,掌握绘图技巧。

模块二:零件制图。让学生了解投影原理;具备画基本体、组合体三视图及读图的能力;学会选择正确的表达机件的方法;会画常用件、标准件的视图;会画零件图及能读懂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会画装配图及读懂装配图。学生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对正确选择常用机件的表达方法有更深刻的体会;对图样的技术要求有更深刻的理解。锻炼了使用有关标准、手册,索取有关信息的能力。

模块三:零件加工。以职业岗位为导向,拓展了那种局限于某一个工作岗位的培养目标定位,能够为学生将来宽口径择业留下接口。因为,作为以培养职业素养为特征的职业教育,其任务不单单是某一个工作岗位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应该是若干工作岗位群所需知识技能的训练,包括职业意识、职业品质等一系列涉及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

学生在加工零件的过程中,巩固了培养目标所需的技术工艺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工种主要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及调整使用维护知识。了解本工种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和企业管理常识。

模块四:零件装配调试。了解钳工设备、工具和工艺方法,能够根据零件图加工出合格的钳工工件,了解机器装配的基本知识,了解每个零部件的作用及质量对相互间关系的影响。知道零件的装配方法和顺序对保障机构质量的重要作用。掌握螺纹连接装配方法和预紧方法,了解螺纹连接的损坏形式及修理方法。

各模块围绕 “桌虎钳制作”按“简洁、够用,兼顾学生后续发展”的原则实现课程的综合化体系。

总之,在钳工实训中,采用综合性实训 (“桌虎钳的制作”)分模块进行一体化教学,是符合技工学校学生特点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和钳工技能,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感受到个人在岗位的责任及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及熟悉标准、规范的生产过程和运作规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第9篇:测量零件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工技能训练电工技术基础Y―启动电路日光灯电路RL串联线路

职专“电工技能训练”的任务是配合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电工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提高电工技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在讲授此科的技能训练中,注重启其疑,导其思,促其思维的发展,寓思维能力的培养于学生技能的各个环节上。具体做法:

一、设疑预习,激活思维

在上技能训练课前,要求学生对技能训练工作原理及步骤等进行预习和思考,教师布置预习题,引导学生设计好技能训练方案。在布置预习题时要注意能启发学生思维,要用心去思考,可以做适当的提示。如在鼠笼式电动机Y―启动电路的安装技能训练中,笔者提出“为什么要选用Y―启动电路?电路应如何连接?”“选用Y―启动电路,启动线电流与工作线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何?”“如果接触器KMY―相主触头不能接触所产生的现象是什么?”等。这样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定出技能训练操作方案。

二、研讨方案,引导思维

上技能训练时,应对预习进行检查,组织讨论如何合理选用元、器件规格,确定具体操作过程。如在做日光灯电路的安装及功率因素提高的技能训练中,笔者提出“为什么镇流器的功率必须与灯管功率相同?”“启动器的连接导线应怎样接?”“在日光灯两端并联电容器后,日光灯的有功功率是否会发生变化?电路的总电流又会怎样变化?”“如果日光灯不能正常启动,故障可能存在哪些地方,应如何检查?”“如果并联的电容器错选为电解电容器,会发生什么后果?”等。这样在预习后,让学生结合电工基础进行思维,明白在进行技能训练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应如何进行检查,怎样排除,使学生经过自己动脑,对技能训练方案有了充分准备,大大提高了技能操作课的效率。

三、先思后动,促进思维

明确了技能训练方案后,还应对技能训练的技巧等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再动手。比如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使用测量工具前先调零的习惯,教师在准备仪器时有意将部分仪器调到非正常工作状态,让学生一起对同一电压或电流进行测量,比较结果,启发学生思考这测量结果相差较大是否属于测量误差,然后再对另外一个电压或电流进行测量,再比较结果,查找原因。这样引导学生思维,可以提示每次的差几乎相同,从而让学生自己找出事先没有调零的原因,吸取教训,养成测量前调零的良好习惯。如有部分同学对于万用电表的欧姆档测电阻,当换电阻时易忘记要进行欧姆档调零,为此,教师应有意识的提出“用欧姆档测电阻换档后为什么必须进行调零?”“万用电表测电阻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换档后如果不调零直接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会如何?”,这样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部分学生马上进行测量对比,对于同一个阻值为3KΩ的电阻,从R×10档调至R×100档,如果不调零直接测量测得阻值为2.6KΩ;调零后再测其阻值,测得阻值为3KΩ。通过这个例子促进思维,使学生掌握了用万用电表欧姆档测电阻的要领和方法。

四、诱导释疑,加强思维

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出现问题又无法分析原因时,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抓住学生求知欲望的有利时机,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用所学过的电工基础的知识,指导学生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这样不断在产生疑问下引导思考,加强了学生进行扩散思维。例如在RL串联线路里,R=1.5KΩ,L=180MH,f=2KHz,使低频信号源输出电压U=3V,结果测得U接近3V,而U几乎为零,显然与理论相矛盾,学生对实验结果产生了疑问,这时教师不能直接为学生找出故障原因,而应及时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电工知识分析得出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原来是将1.5KΩ的电阻错选为阻值为1Ω的电阻。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寻求问题的根源,使技能训练与学生思维互相渗透,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技能训练,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

五、及时总结,深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