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范文

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精选(九篇)

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

第1篇: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范文

本刊推出的“第六届中国最佳商业模式”评选,聚焦于商业模式创新中密集出现的“反周期创新:跨界与融合”。越来越多的产品让我们无法按照沿革了数十年的产业划分去定义。小米手机属于手机制造抑或互联网行业?多利农庄算作农业还是服务业更准确?通过手机商城向城乡农民贩售日杂,应该称作SP还是零售业?

数字技术就像一场波及深广的海啸,陆续地冲一个个海岸——零售、金融、制造、消费电子、物流、文化、传媒、旅游。在冲击中,原先的楚河汉界被弭平,高墙围栏被冲垮。众多过去被认为隔行如隔山的两家公司,突然之间彼此成为竞争对手;那些原先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可能一夜之间便瓦解了你所在行业的地基。变动不羁的时代下,一些以往被认为缺乏市场聚焦的行为,而今却成为必不可少的举动。

而恰恰正是生于这些边界消失的地方,成为了这些商业模式创新的沃土。

所谓“商业模式”,核心要素由三个问题构成:你卖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是你卖而不是别人卖?你如何从这种客户价值创造当中寻找到一种盈利的方程式?每个新的商业模式,都源于对这三个问题的行业通行答案的不满。而跨界者和融合者,可谓是对传统行业边界和行业假设最为彻底的颠覆者。

当电器零售巨头苏宁提出要做“沃尔玛+亚马逊”,变身为同时拥有线上、线下两个渠道,销售包括家电、日化、百货等全品类产品的无边界零售商,几乎无人相信传统和线上这两种文化气质迥异的业务模式能够在一家公司身上兼容。但在苏宁看来,传统零售业早已有无店铺销售的直邮和电视购物形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成本更低、信息沟通更为高效的无店铺销售渠道,能够提升客户的购买和服务体验,在此基础上的任何大胆“跨界”,本质上,都是围绕“以服务为唯一产品”这一理念的“分内之举”。

优秀的跨界型商业模式创新,最终目的定非简单的“旧市场+新市场”式吞并。跨界型商业模式创新的生命力,在于在这些“打破”和“颠覆”行为中,是否能够根据客户自身的需求的细微变化,对它进行还原。

第2篇: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范文

一、“泛安全”模糊了360服务的边界,实质是“去安全化”。

“泛安全”意指安全企业不能局限于查杀木马、病毒这类传统安全业务,要扩展到隐私、App权限、通信录管理等“泛安全”领域。周鸿祎说“泛安全问题有时候比安全问题还要大”,“安全公司从传统狭义的安全领域跳出来进入一个广义的,泛安全的领域你会发现,你又可以看到许多新的机会。”

老周提出这个不难理解,因为移动互联网大潮下安全诉求正在发生变化。

病毒和木马在手机和Pad等移动设备上不再猖獗。安全问题正在向企业和云端转移。用户更强的安全诉求是隐私、权限、数据、恶意吸费等类型的“泛安全”。安全软件解决这些“泛安全”问题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也有停留在“手机杀毒”的上市安全公司,但不会走太远。

老周接下来的话透露了360真正的“狼子野心”:“让用户在使用手机、使用电脑上网过程中觉得很舒服,觉得很开心,觉得很简单,这也是安全可以延展的理念。”舒服、开心、简单,这是人们使用任何科技产品均存在的终极需求。说白了,就是用户体验。这与安全的连接就很勉强了。

老周这一“延展”,一下就将360的边界模糊化,将安全这个边界彻底打破。

360已经从电脑管理、流氓软件和病毒查杀,扩展到浏览器、网址导航、手机助手、搜索引擎、云盘等产品。这些产品依然都有一个“安全”的帽子。扩展到后面发现“安全”并非万能招牌。例如特供机、随身WIFI这类硬件,再到雷电移动资源搜索,以及为其带来大量收入的网页游戏,这些产品或服务实际上与安全关联并不大。笔者也提出过360搜索引擎品牌需要“去安全化”。

要继续扩展怎么办?作为最大的安全公司,360自然不会说“去安全化”。“泛安全”是最稳妥的说法。只要360认为其用户需要的,抑或企业利益需要的,都可以“泛”成以安全业务。作为马斯洛需求第二层,安全几乎可以牵扯到一切领域,娱乐、电商、社交等线上业务,汽车、食品、医疗等线下业务,人的生命、财产等等,均需要安全。

二、互联网大公司都在跨越核心业务边界,“泛”乃大势所趋

当企业所处领域处于成长期和稳定期时,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尚可保持专注。当市场衰退,竞争加剧,抑或有鲶鱼进入时,企业就需要新的增长点,甚至放弃核心业务谋求转型。有时候有远见的企业在成长期也会基于防御或者探索,用空余资源进行一些扩展,但需求并不强烈。

几大互联网公司的发展路径可印证上述观点。他们正在“跨界整合”。传统行业玩跨界转型成本巨大,风险高;互联网行业相对容易些,试错成本低。跨界有两种典型的模式:垂直整合和水平扩展。

垂直整合,是指整合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向产品生产的上一步整合是后向整合,下一步是前向整合。芯片、硬件、系统、App、内容、经销商均一锅端的苹果是垂直整合的典范。垂直整合异常困难,成本极高,模式很“重”,但一旦成功也很难被破解。复杂的产品很难做到100%的垂直整合,包括苹果。只能在一定程度垂直整合。垂直整合的优势是更强的控制力、更大的价值分配话语权以及形成稳定牢固的状态。

水平扩展,先是水平合并,相似业务的收购、并购;接着是类似可替代业务的开展,例如从PC搜索到移动搜索,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最终是位于生产过程同一层级的业务的整合。互联网消费型产品水平扩展的终极状态是“满足用户一切可以满足的需求”。水平扩展带来规模效应、市场份额、消灭竞争对手,很容易形成垄断或者几个寡头的联合垄断。

1、“什么都可以做”的腾讯是水平扩展的典范。

腾讯最初只做IM聊天。后陆陆续续推出的产品据说已经超过1000个,现存产品具体数量不明朗,有兴趣的可以去数一下。几乎所有中国互联网用户都使用着多个腾讯产品。它正在渗透到(移动)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除了以“满足QQ用户的一切互联网需求”为己任,腾讯还通过投资、收购或者推出自有产品来防御竞争和扩张。“腾讯抄你怎么办,买你怎么办”成为中国互联网创业者面对的几个典型问题。水平扩展的精髓是利用优势,扩展到新领域,形成多元化的产品格局。

腾讯基于用户基础和社交关系的强捆绑,通过水平扩展,已经拥有坚不可摧的护城河和强大的扩张力量。经济学上,过度的横向合并会削弱企业间的竞争,甚至会造成少数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牺牲市场经济的效率。因此,在一些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政府往往制订有反托拉斯法规,以限制水平扩展的蔓延。

不久前,中国移动一位副总抛出“微信才是真正垄断,运营商不是垄断”的说法遭到炮轰。这是一个充满火药味的话题,姑且不议,巧合的是几大运营商凭借着海量用户基础以及强大的黏性服务,进行了大量的横向扩展。以中移动为例,其服务便跨越移动通信、移动增值、主流互联网产品、本地生活服务等。

2、百度有初步的垂直整合,正在加快水平扩展

百度最初一切业务均围绕信息的汇聚和检索开展。但也逐步有一定程度的垂直整合。搜索产业的上游是信息生产者,传统行业;中间页网站是中游,位于搜索引擎与传统网站之间,例如去哪儿、58同城、好大夫这类垂直搜索;百度是接近用户的下游。

贴吧、百科、知道这类自行生产内容的方式便是一种后向整合;百度最近在力推的“知心”行业垂直搜索以及“中间页战略”则是面向中间页网站的后向整合。与全球搜索巨头Google的垂直整合相比,百度稍逊一筹。Google从硬件到操作系统到应用到搜索以及内容生产,均进行了较好的垂直整合。百度在ROM、终端方面有尝试,进展情况不明。

百度在电商、IM、社交、招聘市场兴盛时也进行了尝试,但并未成功。这时候,百度的水平扩展更多是探索新业务,成了是锦上添花。移动互联网浪潮到来,360这只鲶鱼进入了搜索市场,百度的扩展需求变得异常强烈。

移动端百度正在集中炮火猛攻应用分发市场,天价购入91无线;PC端则开始向视频、O2O市场的扩展,今年就有PPS收购案、爱奇艺智能电视、百度影棒,导航免费、入股糯米等。为了新的增长点,还成立了“前向收费事业部”,加强数字娱乐(阅读、音乐等)和游戏等业务。就在安全大会召开期间,百度推出了“安全卫士”。

利用技术、流量和现金流方面的优势,百度正在进行越来越多的水平扩展,转型为综合互联网公司,去“搜索化”。谁都可以看出,安全、娱乐、视频、硬件,与搜索并无显著的关联。

3、阿里聚焦电商,垂直和水平均在尝试

阿里主业是电商,在这一复杂的价值链中,阿里处于中游。上游有商品生产者、供应链、支付通道、卖家,下游有物流、流量渠道。显而易见的是,阿里目前处于电商最具话语权的环节。

阿里推出支付宝;支付宝本身还有上游如银行、银联。今年阿里金融的强势意味着其向资金流这个层级的后向整合加速。联合银泰等推出菜鸟网络,欲建立中国物流骨干网,向物流整合。对导购网站、搜索引擎和微博等社交网站的复杂态度,显示了其在流量通道上的整合欲望。

这些均是垂直整合。唯有上游的商品、供应链等环节阿里并无整合的欲望。只做平台。阿里的垂直整合是否能成功还有待观察。B2C电商领域的老二京东商城以及垂直电商网站如凡客则有更强的垂直整合。

垂直整合的优势之一是更强的控制。京东和凡客在购物体验上均远远优于阿里。但实施成本也高,“重”模式在成功前会比较痛苦,单就财务压力看,京东现在并没有阿里轻松。一旦选择这种模式也很难放弃,垂直整合是不可逆的。

阿里在IPO前夕通过投资等方式进行水平扩展。之前跨界的阿里云OS、阿里旺旺并未成功。现在阿里收入虾米之类的的娱乐产品,联合硬件厂商进军视频领域,最近还搞了个来往。

投资高德等与本地生活相关的业务,以及投资微博与社交相关的业务,一方面是从B2C及C2C到移动电商和O2O电商的水平扩展,另一方面也是从平台到流量入口的垂直整合。

4、跨界高手雷军:小米垂直整合,投资水平扩展

雷军的小米深得苹果垂直整合的精髓。硬件作为依托,MIUI及MIUI市场形成分发能力,上层还有米聊、云等应用,主题、音乐等内容资源。这与苹果的封闭式帝国颇为相似。互联网销售模式则使之整合了销售和物流渠道。与苹果类似,小米的销售和物流最终还是被分散到电商、实体和运营商,100%垂直整合异常艰难。

除了垂直整合,红米切入低端市场、小米盒子、小米电视的推出则是水平扩展。

雷军个人通过投资在移动互联网进行了多重布局。从入口型产品UC浏览器,到支付工具拉卡拉,再到电商网站凡客诚品,以及语音社交及游戏上市公司多玩。谁也不能否认雷军是跨界高手。

三、跨界并非巨头的专属道具,大家都可以玩

当巨头在跨界时,普通互联网公司也有类似举动。豆瓣“东西”使之好不容易跨越“文艺”边界;UC浏览器则从浏览器跨到游戏,步子迈得有点大;而YY现在主营收入变为音乐,即类似9158的在线表演。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进行水平扩展。不胜枚举。

“失败了经验是个屁,成功了屁都是经验”,在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下,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经验。跨界,以及“反跨界”均是如此。下面几个信手拈来的说辞就值得思考:

——企业要专注?更多的企业包括创业者通过跨界取得成功。围绕用户转,挖掘并满足用户的一切需求。而不是在一棵树上吊死。

——重公司成功很难?垂直整合型公司明显是重公司。但依然有很大机会赢。团购模式很重,死了98%,但依然有几家熬过冬天活了下来。

——公司的基因论?产品失败往往也会被归为基因。例如有啊的失败有人就说百度没有IM基因。从各种跨界案例来看其实基因只是一个影响因素,但不是绝对的。企业基因可以变异,或者说企业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基因。

——永远不会做“XX”?华为说过永远不会做消费市场;阿里马云也说过不会做游戏。类似承诺失效概率非常大。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跨界时,很可能突破传统的业务禁区。个人承诺在企业利益前显得很苍白。

四、最后总结一下,关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服务,我的观点是:

1、互联网服务无边界。某个阶段有边界,但这个边界可以被突破,模糊化,甚至消失。有多种做法,如泛化(360,戴着安全帽去跨界)、转型(微软收购诺基亚,跨过软件进入设备服务)、投资并购(阿里)、渐变(百度)、复制(腾讯)。长远来看,互联网企业会从互不侵犯到交叉重合,互相渗透。

第3篇: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范文

文/ 于静

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其发展态势一直给其他各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家居建材行业亦是如此。日前,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秦占学表示,截止到11 月份,全国建材家居市场2014 年整体低迷于去年已然十分明显。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1-11 月累计销售额为10969.4 亿元,同比下降4.04%。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家居市场的繁荣不在,加之家居行业竞争愈加白热化,家居品牌跨界整合风头正劲。

跨界整合日渐密集

回顾这一两年来中国家居界整合不断, 去年有地板知名品牌大自然携手德国顶级橱柜制造商ALNO 集团推出WELLMANN( 维尔曼) 橱柜,今年即有索菲亚引进法国知名橱柜商SALM 集团联手打造SCHMIDT( 司米) 橱柜。顾家家居赞助启动“顾家指数”全国调研,并且推出“暖男节”活动;博洛尼CEO 蔡明入股易洗车,搞时尚餐饮;慕思寝具玩起睡眠音乐、新明珠陶瓷进军红酒行业、集美家居挺进养生产业、元洲装饰“触电”《匆匆那年》、红星美凯龙在798 办起艺术展……而地板界老大——圣象集团继续发力,今年8 月公布了大家居战略。圣象的大家居战略,涵盖地板、标准门、衣柜、整体厨房、家居五大品类,而圣象还拥有圣世年轮这一法式家具品牌。大自然和索菲亚,一个地板品牌,一个衣柜品牌,几乎同时进军橱柜市场,更将大家居的品类边界彻底击碎。由此,家具和大家居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

行业内,品牌商之间抱团取暖也愈演愈烈,中国家居品牌联盟联手广东诸多家具品牌,在国内开设家博城,自建渠道,而冠军联盟、天猫电商联盟等众多联盟也是风生水起。

2014 年的家居企业看起来都有点“不务正业”,但实际上他们正积极尝试跨界合作、跨界营销、跨界整合等新方式,试图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尝试新领域的发展机会。其中,顾家家居的跨界营销做得风生水起。

从签约歌神张学友到奥运营销、以及联手国际功能沙发领导品牌LA-Z-BOY,再到打造“暖男节”,热衷于跨界营销的顾家家居常常有神来之笔引起业内热议,这些大胆、时尚、前沿的创意营销,助力顾家家居品牌传播,使其在家居行业一枝独秀,市场占有率连年攀升。

顾家家居副总裁刘宏表示,家居品大多是大宗耐用品,在社会消费领域的品牌影响力不够。顾家通过策划一些社会性话题的事件营销,倡导顾家的生活方式,提高顾家品牌的知名度以及品牌影响力,而这些“跨界”营销也确实为顾家带来品牌和销量的显著提升。

纵横方向的不同延伸

纵观家居品品牌的跨界,其实可以总结为同一产业内往纵向和横向的两种不同方向的延伸。比如从地板到木门、再到整木家居,从壁纸到楼梯再到吊顶。而顾家家居,正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早在几年前,顾家家居就在做好主打品类——沙发的基础上,推出了软床等相关品类,为整体化家居销售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不单单满足于家居业内部的“跨界”,而是开始将触角伸向其他产业。博洛尼入股易洗车,投资特色餐饮,蔡明的跨界越玩儿越有心得;新明珠陶瓷宣布明年将正式进军酒业,从海外进口红酒,布局国内红酒市场;集美家居多年前便开始布局多元产业,近年来开始出击养生产业,涉足原装进口红酒、进口橄榄油、健康养生水等;荣麟家居入驻751 北京时尚设计广场,进军文化创意产业。

一时间,跨领域的投资发展也成为了家居业的一大风潮,对有些企业来说,“跨界整合”并不是玩票,而是当做“二次创业”般重视。早在两年多以前已经开始涉猎红酒、商业地产等行业的集美家居董事长赵建国表示,“家居行业的发展速度只会越来越慢,而我不想停下来,未来我会把90% 的精力都将投入到养生产业的开发建设中。”

面对家居品牌日渐密集的纵横不同方向的跨界整合,我们不敢武断地用定位理论轻易否定他们的跨界整合会否成功,但可以断定的是,家具品牌将不断面临来自隔壁邻居的突袭。敌人无处不在,既可能来自其他品类,也可能来自低调的电商品牌,甚至是传统品牌尚品宅配。

纷纷跨界整合是为何?

为何家居企业纷纷热衷于跨界整合呢?企业除了通过对于跨界营销给品牌一种立体感和纵深感,赋予品牌新的定位和含义,实现1+1大于2 的营销效果之外,更多的是受线下经济环境所困。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跨界整合发展,其实是受经济环境以及房地产市场下行所困,家居市场的繁荣不在,加之家居行业竞争愈加白热化,都是“催逼”企业跨界发展的一大主因。

慕思寝具总裁姚吉庆表示,今年以来,家居市场情况严峻,家居行业面临提前洗牌。家居行业想要做好、做大就要整合资源让消费者满意,通过跨界整合实现共赢。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认为,目前我国家具行业进入低速增长阶段。经济下行,家具行业受到影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发展急需转型升级。在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必须开拓出新的市场,企业应该将消费需求作为运转的核心。

第4篇: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创新;发展趋势

我国的社会经济近几年来有着卓越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升,人们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发展速度也十分惊人,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与此同时,跨境物流的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其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跨境物流的管理模式及发展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寻求更佳的发展方式以及创新手段。

一、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概念

(一)跨境电子商务的概念

跨境电子商务源于电子商务、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的发展与融合。伴随不同国家对商品的需求与供应,借助互联网及其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分属不同国家的交易双方,可以实现在线商品交易、支付结算、金融服务等,以及线下跨境物流配送实现商品空间位移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即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具有鲜明的特点:电子商务突破国家的界限,由同国家扩散到不同国家;传统贸易注入现代电子商务元素,由传统线下的接触、交易、支付等方式,转向互联网络线上通道;物流突破了国界,除了国内物流外,还涉及国际物流和目的国物流,以及海关与商检。

(二)跨境物流的概念

跨境物流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进行的物流服务,是物流服务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分属不同国家,商品需要从供应方国家通过跨境物流方式实现空间位置转移,在需求方所在国家内实现最后的物流与配送。根据商品的空间位移轨迹,跨境物流分为国内物流、国际物流、与配送三块,与国内物流相比,跨境物流涉及输出国海关和输入国海关,需要进行清关与商检,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很少有企业可以依靠自身能力单独办理并完成这部分业务。

二、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创新方式与发展趋势

(一)积极发挥网络协同作用

跨境物流的运作流程一般包括境内物流、出境清关、国际物流、目的国清关与商检、目的国物流、目的国配送等。若再细化,则包括接单、收货、分类、编码、分拣、转运、装卸等,还会涉及支付、报关、纳税、售后服务、退换货物流等。这一流程会涉及多个国家、多个物流企业,其复杂性要远超国内物流。从影响因素来看,需要强化跨境物流网络的协同。尤其是多国间、物流节点的多企业间、跨境配合的多个物流企业间,需要导入协同意识,加强沟通,通过商品的分类、包装、运输方式、运输路线与配合等多角度、多节点,推动跨境物流网络的协同。

(二)重视边境仓的创建

边境仓的作用与海外仓的作用类似,只是这个仓库建立在本国。举例来讲,跨境电商可以将在热销于俄罗斯的物品存放于中俄两国的交界仓库之中,缩短物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距离。国内的跨境电商总部可能设立在广东、上海等地,但仓库的建立范围是没有限制的。跨境电商总部在收到相关订单之后,可以利用互联网将订单发给边境仓的工作人员,让边境仓的工作人员负责配货与出库工作。这样一来,与从电商总部发货相比,货品可以提前一周到达顾客手里。

(三)升级物流外包模式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的复杂性,诸多跨境电商纷纷将跨境物流业务外包,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尤其是伴随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物流的发展,这种物流外包模式逐渐升级,第四方物流逐步涌现,并呈增长态势。作为整合跨境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模式,在跨境物流中能够整合海内外数据和基础设施平台,不再局限于优化物流运输路线、配送和库存等单个功能的改进,而是为顾客提供差异化、集约化的跨境供应链解决方案,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清关与商检的整合,提升跨境物流链条的增值。

(四)聚合多种物流模式

跨境电子商务面向全球市场,交易双方涉及很多国家,各国的物流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加上交易商品种类众多,对物流的要求差异较大。与国内电子商务不同,跨境电子商务很难以单一物流模式实现跨境物流。伴随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多种物流模式共用的跨境物流解决方案应用面更广。多种物流模式共用,多采用以上九种物流模式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如国际物流专线+海外仓,集货物流+保税区物流,国际邮政+国际快递+国际物流专线+海外仓等。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商品等,采用适合的多种物流模式配合实现跨境物流,能够有效凸显各种物流模式的聚合效应。

三、结语

综上所述,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趋势更倾向于自动化、信息化、集成化,本文对于其发展趋势于创新模式提出相关措施,例如:积极发挥网络协同作、重视边境仓的创建、升级物流外包模式、聚合多种物流模式。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更先进的模式应用到电子商务物流当中,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好的为我们所服务,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升红.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09):88-90.

第5篇: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范文

一、现阶段中国企业商业领域跨国经营的特点

对中国商业企业对外投资状况的分析,不能脱离中国对外投资整体状况。国内学者多对中国对外投资行为及目的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一些被公认的结论:中国现阶段对外投资依旧停留在初级阶段,以促进出口、获取技术和战略资源的市场动因为主,还没有进入贸易替代性投资为主的跨国经营阶段。因此,从中国商业领域的对外投资来看,目前促进出口目的的商业领域投资仍是主要部分,典型的是分布在世界各国的中国商城项目。

1998年,温州商人在巴西圣保罗建立第一个“中国商城”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在世界各地兴建“中国商城”犹如雨后春笋,蔚然兴起。截至目前,温州商人已在喀麦隆、俄罗斯、荷兰、阿联酋、美国、蒙古、英国、智利及芬兰等国建立了十几座“中国商城”,从事中国商品的批发与零售,标志着中国商业开始在世界商业领域重新崛起。

除了这些具有独特中国特色的“中国商城”外,其他现代零售业态也积极进行海外经营的探索。首当其冲是超级市场业态,1999年8月,北京天客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莫斯科店正式开业,这是第一家在中国境外开业的中国超市。虽然天客隆在莫斯科仅仅持续经营了3年多,但这是中国零售业向国际市场发起的一次积极的尝试和强有力出击。它也预示着中国零售企业从此将前仆后继,昂首阔步迈向国际化经营道路。其次是专卖店业态,随着中国一些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如联想集团、海尔集团、华为集团、中兴集团纷纷开展国际化经营,开始在国外进行商业布点,构建销售渠道,一大批与此相关的专卖店在国外设立。再次是专业店业态,2004年11月8日,香港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开业,拉开了国跨国经营战略的序幕,2006年初,已初步完成了在东南亚市场开店的考察,并以新加坡为中心,向外辐射到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及中国台湾地区。最后是百货商店业态,2005年底,北京华联集团以2000万元人民币价格从新加坡知名地产商嘉德置地手中购得新加坡西友百货。这是中国零售企业第一次以并购的方式进行国际化扩张,同时也是国内零售企业第一次进入新加坡市场。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商业对外投资有着以对外贸易为主导的“国际化”特征。除了单纯的出口贸易,许多中国公司开始在海外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这是目前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最主要的模式。而真正意义上由大型商业零售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参与跨国经营的案例仍比较少,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1.商品销售多为中国特色产品。各类中国商城主要销售中国商品,包括家电、日用品、食品等;同仁堂海外扩展,销售是中国所特有的中药;联华进军日本市场也是从生鲜产品着手。一般而言,中国零售企业实施跨国营销过程中,都会使用中国产品以降低风险,扩大出口。

2.进入方式多以合作方式进入。我国零售企业缺乏国际经营经验,以独资的方式进入目标市场,承受的风险较大。天客隆在莫斯科的投资就因对目标市场的不熟悉,对市场的调研不够,对当地市场的风险性评估不足等原因而失败。因此,现阶段我国零售企业较多选择与目标市场战略伙伴合作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如联华在欧洲合作开展批发中国商品的业务。

3.多以在香港证交所上市的零售企业为主。这一类企业多半在香港进行业务经营,有一定的海外营销的经验,或者借助香港资本市场的强大融资能力为其进行海外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如同仁堂、国美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展。

4.规模偏小、技术管理支持能力不强。典型的中国商城模式,仅仅是对中国各类商品市场的简单复制,缺乏统一协调管理,造成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服务意识淡漠,更不用说发挥统一配送、品类管理这些先进管理技术的规模优势。因此,造成很多中国商城与所在地居民、政府之间关系紧张,发展陷于困境。

二、中国企业商业领域跨国经营的动力因素

(一)充分的“内向国际化”使中国本土零售企业的竞争能力日益提高,零售理念与国际零售企业的差距日益缩小

国内学者把中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称之为“内向国际化”。本研究认为这种概念界定在研究中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外向国际化”方面的意义重大。中国零售跨国经营意味着中国零售企业在国外市场与国外零售企业进行竞争;而中国零售业对外开放,则是中国零售企业在国内市场与国外零售企业进行竞争。无论是“内向国际化”还是“外向国际化”都意味着零售理念的国际转移。虽然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环境不同,但是国际零售理念的技术属性是一致的。

因此,通过“内向国际化”过程实际上是提升了本土零售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而这种能力是进行跨国经营的必要条件。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可以使中国本土零售企业有机会直观、全面地观察和学习到其现代化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对提高中国零售业管理方法和经营技术作用巨大。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系统,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采用条码技术和POS系统,对商品的购、销、存实行网络管理,建立起自动补货系统以降低库存水平,极大提高了物流效率,使管理水平与跨国零售企业的差距不断缩小。

另外,通过与跨国零售企业的竞争,我国零售业各种业态均得到迅猛发展,已经从形态单一的传统的封闭式百货零售业,发展为今天的多层次、多业态、开放式的零售业,这些均有利于中国零售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活动。

(二)制造业跨国经营与产业链的逐步完善为中国零售业国际化提供了良好条件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消费品制造加工中心,面对日益饱和的国内市场,以及贸易壁垒,制造业正在从商品输出模式向资本输出模式发展。“中国制造”的许多产品已畅销到国际市场的各个角落,“海尔”、“TCL”等著名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已经成功的开始战略转型,而这一转型过程的关键是品牌的输出和渠道的控制。而在国内市场,由制造商、零售商、物流商、消费者等主体构成的产业链条基本清晰,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的速度开始加快,逐步形成两类基本的产业价值链条:

一种是以大型制造业企业产业资本主导的产业虚拟价值链条,其控制着国内某一产品的销售、物流的完整销售渠道,形成各类专卖商店,而随着制造业对外投资,那么也必然伴随着销售渠道的海外复制,如典型的海尔海外扩展模式。另一种也是最主要的类型,即商业资本控制产业虚拟价值链条,这些大型零售企业通过取得流通渠道的控制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引导生产企业的生产活动。

此外,这两类产业链发展都促进了产业链上相关行业的快速成长,如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和金融、信贷、保险等服务行业的市场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等,使产业链条结构日益合理,功能日益完善。伴随着中国制造业海外扩展速度的加快,与此相配套的产业链也就必然要延伸至海外市场。而这其中,中国零售业的跨国经营首当其冲。

(三)海外华商团体为中国零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建立了桥梁纽带

众所周知,海外华商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向以资本扩展为特点的财富增长阶段,海外华商必然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根据中国新闻社的《2007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可以看出海外华商从事批发零售业、餐饮服务业的为数众多,而且遍布广泛。这无疑是中国零售业海外扩展的一座重要的桥梁。

三、中国企业商业领域跨国经营海外投资的布局

正如我们此前讨论的中国海外商业领域跨国经营的特点可知,由于目前中国正处于制造业发展的成熟过渡期,中国在海外的商业经营表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商业经营形态特点。因此,对中国商业领域跨国经营应站在全局高度谋划发展,首先是确定中国商业领域海外投资模式的整体布局。

(一)制造业企业建立海外营销渠道投资模式

建立海外营销渠道投资模式,是指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机构,进行海外销售渠道和网络布局,将产品直接销往海外市场。据商务部公布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表明,到目前为止,这种投资模式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商业领域最主要的模式。这种投资模式包含两种制造业企业,一类企业不仅在国外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而且建立商业营销网络;一类企业仅在国外投资建立商业营销网络,从事中国进口商品的销售。

目前这一类海外商业投资模式一般采取两种方式扩展自己的海外商业网络,一是并购海外品牌,二是直接在海外投资商业零售网络。前者是通过兼并收购海外知名品牌这个“壳”,然后借助这个“壳”对产品进行包装,通过这个“壳”本身具有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快速打入海外市场;后者通过自建海外商业零售网络,多以品牌入股的合资形式或采取特许加盟与连锁经营等其他方式进行拓展。如同仁堂中药及中式餐饮企业,以及在海外进行生产营销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如海尔等在海外构建营销网络采用这种模式。

(二)完善以销售“中国制造”为特征的中小商业企业聚集型海外投资模式

前面我们在分析中国商业企业海外投资现状时,特别针对中国所特有的“中国商城”经营形态作出了说明,可以说是中国所处发展阶段一种特色的中国制造的出口销售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加以改进。

首先这种商业形态的经营模式值得深思。从现有的中国在海外的中国商城项目的特点可以看出,项目的发起一般来说是商业地产开发商,采取的是商铺招租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一个直接结果是对商铺的协调管理的疏忽,导致出售商品质量低劣、服务质量落后等问题存在。其次,由于没有对商铺统一管理,因此,整个商城没有发挥规模效应,如从国内购货、物流配送等。再次,由于分散经营,导致信息化水平落后,现金交易成为常态,使商品追踪、业绩管理等成为空谈。究其原因,这种海外投资模式仅仅是国内商品市场的复制,只能停留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层面。

因此,为了将这种中国特色的商业形态发展壮大,必须改变商业地产开发为主导的投资模式,必须以大型商业零售企业为龙头,发挥中小商业企业聚集优势的海外投资模式。具体模式设计为:以大型商业企业购物中心形式或以中小商业企业联盟形式经营商城,商铺采取特许经营的形式加盟,前提必须有商业企业或企业联盟统一管理,包括信息系统、配送中心、商品采购、售后服务的标准化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现今出现在世界各地商城项目中的问题,使这种促进中国商品出口的商业形式得以良性发展。

(三)国商业企业海外投资模式

以上两种商业形式,真正意义上并不是我们所研究的商业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形式。但是作为当前中国工业化阶段所表现出的特殊形态,也显示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从商业形态的海外转移而言,这两种类型显然不是主流形态,但就本研究而言,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中国商业企业的海外投资模式,也就是说以商业零售或批发为主营业务的中国商业企业的对外投资问题。下面我们就这一海外投资模式的策略进行详尽的分析。

四、中国企业商业领域跨国经营海外投资的策略选择

从零售业国际化的发展规律和中国零售业特点来看,中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应采取区域渐进推进的方式,循序渐进,先进入相似的国外市场,然后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进入方式方面,中国商业企业应对新建、合资、收购、兼并、特许经营、战略联盟等几种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即对控制力度、资源投入、所承担风险等方面进行选择,最终选择一种能使企业长期利益最大化的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经营业态方面,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零售结构通常差别较大,应该根据东道国市场的零售文化来调整经营业态,一般选择一种或数种在当地最具成长性的主力零售业态,避免与东道国传统零售业态在同一水平上过度竞争。另外,中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应采用本土化策略,重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根据东道国市场的特点,经营不同的商品组合,注重零售技术的本土化转换,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的多层次性和差异化。

(一)经营目标国家选择

中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的区位国家选择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从对其具有零售理念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入手;二是从文化习惯、地理接近的周边国家切入。概括来讲,中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应在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低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取得突破与发展,然后再进入欧、日、美市场,即采取先易后难的战略步骤。

具体来说,目前中国零售企业应重点考察经济发展状况较好、较有市场潜力,与中国政治关系稳定的发展中国家,较为理想的区域主要是东南亚地区,其次是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期的东欧、拉美国家。而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时,首先选择华人集聚地区,其次在进入方式上要选择风险分担型的进入模式,这样可以在尽可能低风险情况下积累在发达国家经营的经验。

另外,实施跨国经营的零售企业应做到充分了解当地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和法律环境,赢得母国和投资对象国政府的支持,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合理的选择经营对象国,制定适宜的、有弹性的投资和发展计划。

(二)合理经营业态选择

中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选择经营业态,要依据东道国市场结构和投资母国业态经营特点进行权衡,因地制宜选择。首先要对东道国市场结构做适应性分析,主要包括进入市场的市场集中或分散度、公共交通设施、政府管制、城市规划及规则,土地价格和店铺租金、物流基础设施、制造业与批发业的发展水平、住宅状况、人口规模与结构、收入水平与结构、消费者的流动性、偏好、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这些因素是决定一国零售业发展与适应零售结构的客观必要条件,也是决定一国零售理念所能够达到的高度。其次是对投资母国零售业态经营特点进行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各种经营业态的发展成熟程度、各种经营业态在母国发展所必须的生存条件等。这些因素决定投资母国对东道国零售理念绝对势差,以及各种业态的可复制性程度,在选择海外经营业态时,必须考虑到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达到了业态生存的基本条件。而对于业态经营均比较成熟发达零售市场之间的投资,由于零售理念的绝对相似,上述这两方面的因素已经不是决定性因素。

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零售理念的相对差别,即根据各国消费文化等因素做出的零售技术、经营技巧的差异化调整。就目前国际间零售业态转移的总体特征来看,跨国经营业态选择一般是在投资母国国内处于成熟期,而在东道国则处于新兴具有成长性的业态。因此,当前世界零售业态转移的重点放在了服务对象主要是大众消费者群的大型连锁超市。中国零售企业在向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者相对落后的海外市场扩张时,在国内成熟的业态模式有可能成为东道国的新兴业态,将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百货行业进入鼎盛发展时期,由于居民收入增加、消费需求旺盛,近年来中国大型百货商店通过实行连锁经营、高层次发展,百货商店成为零售业中发展最成熟的业态。

另外,由于百货商店形态与购物中心业态具有天然的可转换性,因此购物中心在中国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各大城市的政府商业发展规划纷纷将购物中心的兴建列为重点。包括超级市场、各类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由于经过多年与外资企业竞争不断磨砺,均表现出一定的成熟度,因此均具备了向外转移的基本条件。因此,可以考虑将这些业态输往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我国的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国家、东欧国家、拉美国家等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市场。而对于发达国家零售市场,超级市场、专卖店和便利店应是主要形式,并且应在海外华人集聚地区内开设,提供与当地零售商差别的中国日用品与杂货品,或是中国特色商品。

(三)适当进入方式选择

合资或独资新建、并购、特许经营、战略联盟等是进入的主要方式。零售企业进入方式的选择是比较复杂的决策过程,企业应根据对控制程度、资源投入、所承担风险等方面要求,根据各种进入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市场进入的难易程度和文化差异的大小来权衡。

从零售企业国际化能力的强弱方面来说,当零售企业处于跨国经营的起步阶段,受资本、技术和经验的制约,可以采取合资、特许经营、战略联盟方式进入。从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和文化差异的大小方面来说,当市场进入难度较大,又与母国的文化差距较大时,可采取合资方式进入;当市场进入比较困难,文化差异并不大时,可以采取并购方式进入;当市场进入难度不大,但文化上有较大的差异时,采用特许经营,利用当地的授权人复制成功的经营模式;当市场进入比较容易,文化上没有什么差距时,采用独资方式等。

当前,中国零售企业在选择市场进入方式时,由于资本和技术能力相对有限,目前可以进入方式采取合资方法为主,同时以特许经营、并购、战略联盟方式为辅,当对东道国市场的适应性增强之后再伺机过渡为独资经营。

总而言之,中国零售企业跨国经营必须对企业自身条件及目标进行详细分析,进入海外市场国家是否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必要途径;零售企业具有的资源和能力是否足以支持在海外市场开展经营业务;零售企业的核心业态是否可以直接向海外市场移植,或需做出怎样的本土化调整。另外,中国零售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过程中,必须保证以标准连锁战略为扩张的前提。标准化战略包括经营管理的标准化和产品的标准化,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店铺经营模式、物流配送系统、产品的采购等等。对于扩张的速度,则要根据零售企业物流系统的承受能力而定。从中国零售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短期内兴建相对高效率的先进配送中心则成为比较可行的事情。

因此,中国零售企业在进入他国市场时要先建设一两个配送中心,再从配送中心以辐射状开设分店,但在初期分店的数量不宜太多。待熟悉和掌握了当地市场的运作方式和各方面情况以后,再逐步扩张。总之,中国零售企业的国际化扩张规模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一定要在配送中心的基础上量力而行。

参考文献:

[1]肖怡:《商业连锁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及其管理模式》,《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4期.

[2]石春莉:《零售业跨国投资扩张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商业时代》,2007年第9期.

[3]赵萍:《中国零售业的国际化探讨》,《商业时代》,2006年第30期.

[4]郑淑蓉:《略论零售业的国际化模式》,《经济问题》,2006年第9期.

[5]赵萍:《世界零售业国际化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1卷第4期.

第6篇: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范文

跨境电商的物流商业模式指跨境电商企业或物流企业创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价值的过程,不同物流企业的物流商业模式各具特点,商业模式的差异是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之一,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物流商业模式呈现出多变、极致和复合式的特点。

一、当代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趋势

(一)跨境电商物流商业模式创新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自2013年以来,密集的政策红利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2013年9月30日,海关总署《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2014年3月16日,海关总署《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或网购保税进口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2015年,跨境电子商务政策密集推出, 5月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提升跨境电子商务通关效率,建立关检汇税“单一窗口”,简化逆向通关流程。5月12日,商务部制定《“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 提出了创新跨境电商流通方式,推动建设100个电子商务海外仓,加快电子海外营销渠道建设。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

跨境电商物流是个复杂的物流过程,但消费者的期望是快、透明、便宜、简捷,一方面跨境电商物流企业要满足用户的期望,另一方面要获取商业价值和利润,只有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才能实现。国内消费者已被国内电子商务平台培养了物流便捷服务的期望值,面对跨境电商物流发展,国内消费者对跨境电商物流的速度、退换货便捷、购买体验等具有较高的期望值,这种市场需求显然也给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跨境电商物流市场规模扩张迅速

跨境电商交易成功的关键是实现跨境通关平台、跨境公共服务平台、跨境综合服务平台的数据对接,其中跨境通关平台主要实现海关的监管放行,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实现关检汇税等公共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是卖家和买家交易的平台,以上三个平台中只有实现付款单、物流清单、订单的三单匹配,才能使货物完成跨境进出口业务。

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总额实现4.2万亿,年增长率33.3%,而201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率只有2.3%,远远低于跨境电商的增长率,2014年跨境电商占我国外贸的比例约为15%,据预测到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总额达到6.5万亿,占我国外贸的比例将会提高到20%,据统计跨境电商物流成本为商品成本的20-30%,到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市场规模总业务量为1.95万亿,占我国物流业增加值的比重为六分之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物流企业带来了商机。

(三)跨境电商物流成本不断上升

跨境电商物流由一家物流公司提供全程物流服务,使商品经历从卖家、发出国集货、发出国海关、运输、目的国海关、目的国集货、分拨配送到买家六个物流环节。跨境电商物流环节多,操作流程长,空间跨度大,目前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跨境电商物流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跨境商品的种类,压低了商品的利润,阻碍了跨境电商的发展。二是跨境电商物流货损高,据统计货损率一般在0.5%-1%之间,有的国家达到10%以上,增加了跨境电商贸易的成本,降低了客户体验。三是跨境电商物流各环节的信息系统没有彻底打通,造成不同物流环节之间的物流数据不可追溯,运输过程不透明,出现丢货或影响买家的购买体验。

(四)跨境电商物流业务方式呈多元化发展

跨境电商物流按进出口方式分为跨境电商进口物流、跨境电商出口物流。跨境电商出口物流发展比较成熟,主要由邮政EMS和邮政小包、专线物流、海外仓、国内快递、国际快递等五种方式;跨境进口物流发展时间短,目前主要有进口直邮、跨境直采集货模式、保税进口模式,对应三种跨境电商物流方式有国际快递、国际物流+海外仓、国际物流+保税仓+国内快递三种形式。随着未来跨境电商的发展,会出现更多创新的物流商业模式。

目前从事跨境电商物流的企业有国内快递公司、传统货代公司、传统海运公司、邮政、国际快递公司等,未来进入跨境电商物流服务领域的供应主体更加多样化,大的跨境电商品台如苏宁、兰亭集势开始通过海外仓等形式建立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大的制造企业如海尔、海信、富士康等也开始利用海外渠道加入跨境电商领域,中外运、中海等海运公司与阿里巴巴合作,进入跨境电商领域。

(五)海外仓建设成为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的重要平台

2008年以来,出口易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海外仓,2014年,从事海外仓业务的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只有10家左右,2015年随着国家对跨境电商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海外仓在2015年呈爆发式发展。

从表1可以看出,2015年海外仓的供给主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以出口易、递四方为代表的由传统货代企业或国际物流企业转型来的,也有大的跨境电商平台如速卖通、苏宁等,也有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导。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平台型跨境电商物流商业模式,还是小而美的跨境电商物流商业模式在海外仓布局上趋于同步。

二、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商业模式的发展

(一)阿里巴巴跨境电商物流商业模式:凭借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整合物流优势资源

阿里巴巴是开放式商业生态系统,多边平台式商业模式,其特点是没有完整的物流体系,而是建立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聚集上百家物流企业服务阿里巴巴商业生态系统。其物流体系构建属于轻资产模式,优点是占用资金少,占有大数据资源,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缺点是其整合的物流公司服务水平良莠不齐,尤其是在双十一期间会出现大量压单,造成买家体验不良。近几年阿里巴巴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注资圆通、百世汇通等物流企业,在全国建有7处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对物流的控制能力。根据国内电商物流体系构建的经验,阿里巴巴在跨境电商物流体系构建方面,继续发挥整合能力,速卖通与新加坡邮政、澳大利亚邮政和巴西邮政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对新加坡邮政的投资,共享万国邮政资源,2015年开始建立九大海外仓,阿里巴巴依靠其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网仓自有核心资源,整合其他资源的模式,构建起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在跨境电商方面取得不俗的业绩,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二) 亚马逊跨境电商物流商业模式:以遍布全球的FBA仓优势资源,提供集仓储、库存、配送一体的多样化跨境电商物流解决方案

亚马逊是半开放式商业生态系统,允许卖家在其网上开店,但却拥有完备的自建物流体系。亚马逊在全球65个国家拥有109个运营中心和遍布全球的物流配送体系,能将产品配送到185个国家和地区。亚马逊最成功的是FBA仓,其存储方式为随机存储,依靠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货找人的分拣方式,FBA仓的特点是只要把订单交给亚马逊,其他的事情诸如库存管理、包装、配送等均有亚马逊完成,亚马逊FBA仓无论从规模上、速度上都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其特点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客户的需求、产品的销量计算精准的库存量,实现顾客便捷收货跟踪的同时,达到卖家库存、物流成本控制的目的。巨大的FBA仓资源使亚马逊的国际运输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其头程海运、空运价格具有很大的优势,递四方速递等中小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企业整合亚马逊此部分资源。亚马逊的配送委托给国际快递或当地邮政,海运委托给国际海运公司。2015年推出“亚马逊全球货运”项目,解决出口跨境物流难题,全面打通欧洲配送网络,旨在凭借多样化的全球跨境物流解决方案抢占跨境电商份额。

(三) 京东跨境电商物流商业模式:以完善的国内电商物流体系,用整合资源+自建物流体系的方式拓展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建设

京东是封闭式商业生态系统,最大的特点是自建物流体系的重资产模式,虽然京东2014年处于亏损,但物流口碑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京东的快速的发展。京东全国仓库数量118座,近3万配送员,自提点及自提柜1045个,配送站2045个,建立了渗透三四级市场的电商物流体系。在跨境电商物流体系构建方面,京东采取的方式首先是跨境直采,从进口上打开局面,充分运用国内的自建物流体系,同时尝试在韩国自建海外仓,与澳大利亚邮政、俄罗斯邮政、DHL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从京东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搭建上可以看出,一改国内大手笔自建物流的做法,推进自建海外仓和整合资源并重的模式,京东跨境电商发展的速度与阿里巴巴速卖通有一定的差距。

(四) 小而美的跨境电商物流商业模式:以成熟的海外仓运营模式,灵活的方式植入大型商业生态系统跨境电商物流体系

做跨境电商物流的企业中有很多小企业,如递四方速递,其与阿里巴巴、亚马逊、京东相比体量很小,其优势是较早拓展海外仓模式,境外海外仓具有与跨境电商综合平台对接的IT信息系统。从递四方速递的商业模式分析可以看出:第一,递四方速递凭借成熟的海外仓资源优势成功植入Ebay、速卖通等大型商业生态系统,成为这些大型商业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模块,而这些大型商业生态系统本身就是非绑定式、长尾式、多边平台式商业模式的复合体。递四方速递小而美的增值服务在大型商业生态系统中共享平台资源。第二,递四方速递具有灵活整合资源的能力,比如递四方速递的头程为亚马逊海运或空运,充分整合了亚马逊的优质干线运输资源,在阿里巴巴和亚马逊不能合作的时候,递四方速递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资源传递角色。第三,递四方速递问鼎平台式商业模式,比如其旗下的美胜商是B2B平台的雏形。

(五) 跨境电商物流联盟商业模式:借鉴万国邮政联盟对跨境电商物流的垄断,民营快递拓展联盟方式建立跨境电商物流体系

联盟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商业生态圈,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出口业务的60-70%是通过邮政系统完成,其中50%是通过中国邮政,其根本的原因是中国邮政是万国邮政联盟成员之一,万国邮政联盟具有共享的信息系统接口、便捷支付通道、优先派送权限、强大通关能力。目前全国排名前七位的民营快递都投入到跨境电商物流业务拓展中,民营快递要拓展海外市场,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成立联盟,如顺丰速运与俄罗斯邮政合作,圆通发起“全球包裹联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在全球建立完美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民营快递一方面加强国内物流联盟,如顺丰、中通、圆通、普洛斯建立丰巢,打造社区智能储物柜,抢占社区最后一公里,开放给所有的电商。另一方面在海外物流市场拓展中,与境外邮政或国际快递建立联盟,会一定程度上较快实现跨境业务的拓展,实现资源的互补。

三、跨境电商物流商业模式的创新之路

(一)积极拓展跨境电商物流平台式商业

如同支付宝依托淘宝诞生、成长、剥离成为阿里巴巴生态系最重要的业务,可以预见,未来跨境电商物流必将依托速卖通巨大的流量,成长为阿里巴巴另外一项重要业务。登录速卖通、DHL、中国邮政或递四方速递,都可以查到专线、小包、国际快递、海外仓等方式的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价格及派送时效,基本是查询功能。而百运网()则打造了中国首家国际物流商城,在查询比较后支持网上下单购买跨境电商物流服务,是跨境电商物流平台式商业模式的雏形,未来跨境电商物流沉积的大数据及资金流将成为平台式商业模式的主要利润源泉。

(二)不断推进跨境电商物流服务的多样化

外贸企业跨境B2B业务在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实现一键申报、无纸通关,预示着虽然跨境电商兴起于跨境B2C,但跨境B2B因其交易规模较大也是跨境电商物流不能忽视的业务,如何建立适合B2C、B2B甚至F2B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随着富士康等制造业进入跨境电商业务,跨境电商物流商业模式构建应着眼多样化的货运方式,前瞻布局,在跨境电商物流市场中抢占市场份额。

(三)加快海外仓+保税仓融合模式

海外仓的爆发式发展,体现了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全球化网络建设的趋势,在海外仓爆发式建设的同时,各大电商平台加剧保税仓建设速度,如聚美优品在郑州、深圳前海、广州建成保税仓,京东加入郑州“E贸易”生态圈,阿里巴巴与珠海保税区共建电商平台,蜜芽宝贝入驻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网易考拉海购建有杭州、宁波、郑州保税仓,苏宁建有杭州、宁波、苏州保税仓。保税仓和海外仓作为跨境电商物流集货的关键节点,成为节约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做好保税仓和海外仓的融合,实现海外仓与保税仓的流程创新和功能互补,既实现在跨境电商物流大循环的商品种类丰富,又实现跨境电商物流小循环的快捷配送和退换货服务,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四)运用大数据沉淀技术,建立智慧物流体系

海外仓和保税仓在节约跨境电商物流成本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负面作用是,如果不能准确预测客户的需求,会导致海外仓或保税仓商品滞销,占据库存资金,同时产生巨大的逆向物流成本,所以在拓展海外仓和保税仓的同时,必须正视的问题是海外仓、保税仓是否具有对接跨境电商综合平台的能力,能否及时获取大数据,进行精准预测,不仅实现短期物流成本的降低,还要实现长期运营成本的控制,以加快建立起智慧的物流体系。

(五) 大力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跨境电商物流

跨境电商物流企业不仅要具有国际物流的资源整合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清关能力和目的国税务处理能力,具有对接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的API系统处理能力,具有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既能帮助客户提高销量和口碑,又能帮助客户节约仓储及存货成本。目前跨境电商人才缺乏,而掌握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网络营销等复合型的人才成为跨境电商物流商业模式创新的瓶颈,在我国政策红利背景下,把握跨境电商发展机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是跨境电商物流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N],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5.4.8.

[2][瑞士]Alexander Osterwalder,[比利时].Yves Pigneur.商业模式新生代[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8.

第7篇: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行邮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

近年来,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经济风靡全球,在国内市场不断创交易额新高的同时,以海淘、代购为代表的“洋货”催生了另一个增长极——跨境电商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就达7.64万亿,超过了2014年全年的总和。如此规模的扩张,也滋生了偷税、漏水、走私、假冒伪劣等行业乱象,为规范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国家海关总署及税务总局新政,取消跨境电商物品按行邮税征税的规定,统一按货物进口缴纳关税、增值税及消费税,为整顿跨境电商行业打出一记重拳。一时间,业内哗然,“增税导致大量商品背弃”、“海关严查个人行李”……各种消息甚嚣尘上,然而事实是否如此,跨境购物是否优势不在,此政策的目的及影响力究竟在何处,本文下面将做以分析。

一、行邮税何去何从

取消按行邮税征税,是否意味着行邮税的取消?答案是否定的。在此之前,行邮税按商品内容,分10%、20%、30%、50%四挡税率。10%税率适用于书报、食品饮料;20%税率适用于纺织品及小家电;30%税率适用高尔夫用品及高档手表;50%税率适用烟、酒、化妆品。货值乘以税率算得应征税额小于(等于)50元予以免征。新政后,行邮税并未取消,但税率由4档调整为3档,分别为15%、30%、60%。10%档位最惠国0税率商品,60%档位征收消费税的高档商品,其余商品划入30%档。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此次调整只涉及税目和税率,邮递物品50元免征税额的规定并未改变,且个人携带行李物品免税额5000元额度不变,即针对国内居民旅客携带境外获取的个人自用的进境物品相关政策不变。

二、新政税率试算

行邮税尚存,且个人邮寄免税额度依然保留,是否意味着跨境电商仍然可以享受“免税”优惠?答案也是否定的。新政明确规定,跨境电商将按照货物进口模式征税,这意味着行邮税如何调整,已经不和跨境电商发生关系,跨境电商将按货物进口模式缴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新政规定:单笔交易限额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额2万元,在限额内进口的跨境电商零售商品,关税税率暂定为0%,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70%征收。下面用算例进行说明:母婴产品(奶粉等):改革前行邮税率为10%,购买500元商品税额500×10%=50元,免征税。新政策下取消免征,同样商品税率为关税0%+(增值税17%+0%消费税)×70%=11.9%,500元商品应纳税额500×11.9%=59.5元。化妆品:改革前行邮税率50%,500元化妆品应缴税500×50%=250元;新政下化妆品税率为关税0%+(增值税17%+30%消费税)×70%=32.9%,500元商品应纳税额500×32.9%=164.5元。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不同商品在政策实施后税率及纳税额变化情况不一,因此不能一概而论认定新政将增加税负。为直观对比,将主要几种商品税率变化情况归纳如表1:由此,诸如化妆品一类的原本高行邮税的商品在新政实施后反而不具有税额优势,而母婴用品类大宗需求商品,由于商品结构性需求因素,调整后税率虽略有提高,但整体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同时,由于新政虽引入关税及消费税、增值税,但现阶段关税税率为0,消费税、增值税减按70%征收,较一般贸易而言,跨境电商在新政后仍在税额上存有优势。同样,跨境电商由于受单笔2000元,每年2万元限制,在数量及规模上尚无法与一般贸易相比,短时间内很难说政策向哪一方作出了有利(不利)的倾斜。

三、行业结构变革研讨

新政的实施将对跨境电商产业现状带来一定的变革,也将促使整个行业健康、规范发展,而并非是对行业本身的收缩性规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值得关注:

一是促进行业细分化进程。新政将使海外直邮、跨境电商、一般贸易三者彼此渗透壁垒加深,促使行业细分,各自走独立化发展路线。商家将会根据自身经营产品特点及销售规模,选择三种渠道之一进行垂直经营,各种渠道监管将变的更加透明,商家自身比较优势也将得以放大,行业将逐步自动划分为不同特色、不同层级的业态群,将改变传统电商一家独大的模式,而逐步转为以产品优势为基础的多板块并举,分业化经营的新电商模式。

二是促进跨境电商平台集约化、规范化发展。作为新政实施的载体,跨境电商平台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做好平台对接,包括海关管理系统、报关报验及退税系统、物流调配系统、网商跨境交易系统和金融服务系统等子模块的开发和对接,要求电商平台必须完全根据跨境电商需求定制开发,同时满足客户需求和海关监管要求,这将带来一次系统层面的跨境电商大变革。

三是促进一般贸易企业整合物流体系。新政尽管提高了部分商品的税率,但跨境电商较一般贸易在税额方面的优势依然存在,但跨境电商受额度限制,这决定了一般贸易企业如果要应对跨境电商的冲击,必须在批量及边际成本上作出更大优化,而其关键则在于物流体系的效率。建设国际物流中心,打造拥有公、铁、水、民用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运输网络体系,同时,如何利用港口优势、集疏运体系优势,特别是海铁联运优势,使物流要素发现中心逐步成为价格形成中心、交易中心、决策中心,是一般贸易企业区别于跨境电商的重要战场。四是促进监管进一步透明,提升宏观调控水平。新政改变了行邮税税率单一的缺陷,同时对跨境电商企业的进口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从制度上消灭了一类借跨境电商偷税漏税的一般贸易行为的套利空间,使跨境电商运行更加规范,监管更加具体、透明。同时,由于对跨境电商行为也引入了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的调控,和一般贸易行为一样,国家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宏观调控也将通过税目、税率的变化起到更明显的效果,长期看来,这将促进行业的稳定、健康。

四、结语

本文从跨境电商最新政策解读入手,否定了业界对新政策实施的种种误读,以具体的数据阐明了新政实施后相关商品的税率变化,同时,从宏观角度分析了由于新政实施将带来的行业变革。新政策并非是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肃清,相反是有针对、有区别的对行业进行了重新的定义。这将促使商家结合自身优势,按照新规则在市场中重新定位,并作出相应的变革,长期以来,这将有利于我国多层次电子商务市场规范健康的发展。同样,也应看到新政策也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界定个人行为和贸易行为,消除二者之间的灰色地点,也将是今后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6]18号).

[2]王外连,等.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电子商务,2013(09):23-24.

第8篇: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范文

这些组合家具初步计划于今年6月在欧洲五座城市推出,今年秋季推广到7个欧洲国家,2013年春季推广到其他市场。业界人士认为,TCL之所以选择与宜家合作,是因为TCL要寻找新的利润空间,而宜家能帮TCL获得更多的合作资源以及未来合作发展空间,缓解目前TCL的盈利困局。

说到寻找新的利润空间,其实并不只跨界合作这一种模式。

总结一些企业寻求业绩突破的模式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企业提供平台,寻求与第三方合作。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京东商城。京东商城虽然在2011年营收业绩已经达到了308亿元,但是目前京东商城依然没有实现盈利,整体还处于亏损状态。为了减轻价格战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京东商城不断尝试模式突破。比如,与房地产商合作,利用平台优势为房地产商在线销售引导客流量,还有在网上卖火车票和卖车。这种模式主要是借助强大的网络平台资源,以客流量换合作。

二、整机厂商与上游供应商的共同开发。索尼与台湾面板厂商友达共同合作开发OLED技术就是这种形式。通过这种模式,不但上游面板的销量有了出路,也可以缩短研发时间,减少成本。

三、向全品类发展。当前,为了实现业绩突破,很多企业开始制定新的战略,向全品类发展。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苏宁电器。2011年6月份,苏宁了向全品类发展的十年战略规划。按照苏宁董事长张近东的阐述,苏宁要去电器化,做中国的“沃尔玛+亚马逊”,而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苏宁在年初已经新增了五大采销中心,并在电子商务方面建立了自动化存储仓库。分析苏宁之所以要去电器化向全品类发展的原因,家电产品的利润摊薄是一大重要原因。据了解,目前家电产品的毛利率不仅比不上化妆品,就连图书产品毛利率也不及。而这也是之前苏宁易购为何要上线图书项目的重要原因。

四、向周边领域延伸。与苏宁模式不同,国美电器不是向全品类发展,而是向周边延伸。即由家电向家居延伸。在这方面,之前杭州的厨电品牌帅康向太阳能行业延伸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相近的例子。

第9篇:跨界整合的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社群电商;跨境电商;发展策略

一、社群电商概述

社群电商是最近几年随移动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电商模式,虽然它并没有颠覆传统电商或移动电商,但是在模式上对传统电商和移动电商做了较大的深化和延伸。在表现形式上,社群电商是一套用户管理体系,通过将用户社群化而充分激活沉淀用户,与传统的用户管理方式相比较,社群电商更注重用户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社交网络工具对用户进行社群化改造,利用社会化媒体工具充分调动社群成员的活跃度和传播力。在社群电商模式下,用户因为被好的内容吸引,被良好的情感所激励,极大提升了用户在电商平台中的信任度和归属感,因而促成了更多的交易,完成商业变现

二、社群电商的发展现状

1.社群电商整体发展情况

电子商务业绩突出。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相关统计,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金额规模接近5.6万亿元,相比同期增长超过26.2%。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根据京东的《2016中国电商消费行为报告》显示,移动端订单量已经占到所有电商消费的近八成,在购买方式上已处于主导地位。

移动互联网发展驱动下,消费者的大量碎片化时间被智能设备占据,网络生活中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社交的占据百分之九十九的比例,消费者对社交产生了依赖,社交圈层中购物体验的分享和口碑的传播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社群电商应运而生。首先,人们习惯使用智能手机实时在线,极大提高了人们在移动网络的时间,比如微信群的火热程度完全超越了之前纯Web技术的论坛社群和QQ群;各种社交网络的发展让很多行业专家等意见领袖积累起了庞大的用户“粉丝”,并且数量越来越多,通过意见领袖的强大影响力逐渐的改变了用户的购买决策流程,使得他们更倾向于听从意见领袖、社群的意见,以及产品背后的文化符号。

根据智研咨询的《2016-2022年中国社群商业市场行情动态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社群电商的交易规模达18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社群电商交易额达2.4万亿,继商超、平台电商后,将踏上下一个十年风口。

目前社群商业有两种最主要的呈现形式包括自媒w、社区两大类。自媒体泛指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信息传播者,传播平台包括微信、微博、直播等,而典型自媒体商业包括微商(个人、朋友圈、微商,微商,微卖、微店等)、淘宝红人店(比如张大奕的“吾欢喜的衣橱”等)、网红主播店(比如雪梨的淘宝店等)等。而社区指专业垂直信息分享“圈子”,根据兴趣将买家/卖家分类并聚合在相应社区及电商平台,通过交流分享撮合交易,如美丽说、蘑菇街、小红书等。

2.社群电商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近几年,信息技术和有利的对外开放政策提升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截止到2016年,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金额达到了6.3万亿人民币,是2013年时的2倍多,“海淘”用户规模达到4100万人次。随着贸易全球化,跨境贸易业务链和业务关系网逐渐完善,在美国、英国和欧盟地区都建立了较为成熟稳定的业务往来平台,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逐渐深入沿线国家,跨境电子商务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但是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产品和渠道日益趋于同质化,供应链端的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在销售端形成竞争优势成为各大电商的必须思考的问题。社群电商的出现,在用户端展现出了强大了凝聚力、销售力,于是跨境电商有了海外代购等买手社群以及跨境电商的社群平台等,都是社群电商在跨境电子商务的大胆尝试。

目前,各个跨境电商都开始发展其独特的社群商业模式,比如:以“淘宝全球购”为代表的“买手代购模式”,以“洋码头”为代表的“直发直运模式”,以“京东全球购”为代表的“自营加平台并行模式”,以“唯品会”为代表的“闪购模式”,以“55海淘”为代表的“导购返利模式”,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社区分享模式”等,每一种社群模式的目的都是增强与消费者的联系。

在目前的跨境电子商务中,社群电商目前有两种不同经营模式,第一种是基于分享购物的社区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进而形成庞大的分享社群,最终促使商品的销售。比如全球购物社区小红书利用自身天然的优势,将购物分享社区和跨境电商板块-小红书福利社进行完美结合,为用户开启全新C2B的消费模式。第二种方式是基于境外买手的代购模式进行商品信息的传播,进而形成买手的粉丝社群,淘世界、蜜淘就是典型的买手模式,买手负责在全球采购,淘世界提供平台撮合买手与用户之间的交易。

三、社群电商在跨境电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社群电商实力小、品牌弱,供应链整合难度大

面对激烈的跨境电子商务竞争,稳定的供应链是跨境电商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跨境社群电商的生命线所在。如果跨境电商对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及时响应,对消费者不能提供更多元化的商品,将逐渐失去其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因此,供应链整合是跨境电商必须跨过的“生死线”。

与国内三大巨头布局的跨境电商相比,目前国内的跨境社群电商普遍规模小、资金实力差,比如处于龙头位置的小红书、洋码头等社群电商在2015年的整体成交量也仅在7亿左右。而跨境购物的消费者目的是希望享有全球优质、低价的商品,因此对海外商品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既包含爆品标品,也包括非标长尾商品。而国外的供应链往往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状态,且单个单品的库存率较低,流转周期长,因此整合供应链的难度非常的大,而对于资金实力都偏弱的跨境社群电商更是一个大的挑战。

2.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维权难度大

近两年,跨境社群电商业绩突出,但碍于整体市场容量有限,竞争激烈,跨境购物在进口产品中多以奶粉、美妆品、酒类等国外著名日用消费品品牌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有的平台或者买手为了谋求自身更高的利益,转而从小型企业或者小作坊采购商品,甚至通过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来降低采购成本,致使进口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时有纠纷产生。

另外,“海淘”商品的售后服务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售后维权难度大。首先,免费退换货政策仅限于有限时间内,跨境商品退换货物流时间长、运费贵,消费者只能放弃维权。其次,售后维权时遭遇的语言障碍、时差问题,也会阻碍消费者维权。尤其是对跨境社群电商来说,通过分享机制的放大,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3.缺少有影响力的跨境出口社群电商

跨进出口电商中,倚赖阿里巴巴、中国制造商、速卖通、敦煌网等平台实现,社群模式电商并未得到发展。首先,中国品牌产品还没具备畅销全球的品质内涵,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认知停留在价格低品质差的阶段。其次,进口社群电商能够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中国境外游群体数量的支撑,而在中国的外国人数量还不能形成有效的群体支持。

4.跨境社群电商复合型人才缺乏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企业销售的产品品类和销售市场更加多元化,企业对电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跨境人才要求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综合素质,单一的专业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作为其中的社群电商新模式而言,对人才的要求又要进一个层级,除了精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之外,还有对世界文化和品牌文化都要有更深的了解。因此,目前跨境社群电商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也阻碍了社群电商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快速发展。

5.结汇方式不合理

在结汇方式方面,跨境电商通常采用以下几种:(1)更多开设个人账户。(2)通过中介处理涉及到的外汇问题。(3)同时利用我国少数地区的特殊政策达到结汇的目的。部分跨境电商的销售额每月可达到数十万美元以上,同时也就受到了外汇兑换额度的限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企业会设法开通多个账户提高结算总额度。针对当前跨境电商在结汇方面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也带来了更多的不规范和不便利之处,相关管理部门有必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监管和处理。

6.物流效率低下

目前情况下,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主要靠着价格的优势吸引着客户,而物流方面,对其他国家表现的还是粗放型。我国的产品送达到其他国家需要一两周的时间,有的甚至长达一个月,这对于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制约因素。将物流效率提高,缩短物流送达时间,也是掌握竞争主动权的一种方式,才能与其他国家相抗衡。

四、社群电商在跨境电商中应用的发展对策

1.构建中小电商联合采购平台

中小型跨境社群电商实力较小、资金少,进行全球供应链系统整合上顾此失彼,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建议采取政府牵头、行业协会执行的方式,联合各中小型跨境电商构建中小电商联合采购平台,整合各家优势形成整体优势,促进跨境电商健康稳定发展。联合采购是指委托专业的第三方采购服务机构进行采购的活动,是企业变个体采购为集中采购的一种形式,形成大规模采购来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和降低采购成本的目标。集中采购平台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资金有限、采购规模小、单位分散、采购范围窄、品目少、采购经验不足、对供应商无法形成吸引力等不足,有效理顺采购关系,创造规模效益。

2.构建全球快速物流体系

跨境零售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社群电商作为我国跨境进口零售的一种重要形式,急需一个全球快速物流体系,以缩短交易时间,促进电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全球快速物流体系建设包括几个层面:一是海外仓物流基础设施全球覆盖,各级物流节点,要进行完善和相互连接,全面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卖出去和买进来的双向需求。二是物流网络全信息化,通过各种信息枢纽、信息中心、信息采集点构建全球性物流信息网络,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信息和数据高效采集、处理和决策。由此构建通畅的全球快速物流体系。

3.搭建特色产品出口电商平台

随着国外游客和留学生的增多,发展出口型社群电商也具有了一定的群体基础。经过多年的积累,国内已具备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深受国外市场青睐。专业的特色产品出口电商平台,势必助推中国创造走向世界。

4.完善跨境电商支付体系

在互联网平台上应用跨境电商对企业发展非常有益,一方面互联网上的电商支付工作简单,有利于快速成交;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能够让企业捕捉到虚拟世界中的消费者。总之,跨境电商的存在,促M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然而,跨境电商中也存在一定的漏洞。由于互联网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很多商业信息和消费者个人信息都在电商交易过程中被盗取,这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和消费者的隐私都产生了极大的威胁。除此之外,跨境电商漏洞还会导致企业或者个人的银行卡遭遇被盗,又由于案件涉及跨境,很难将盗窃者绳之以法。

为了充分利用跨境电商的优势,避免跨境电商带来的麻烦,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完善跨境电商支付体系。第一,要对支付体系的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估和监督,从而避免电商支付体系工作人员倒卖商户或者消费者隐私信息。第二,要对支付体系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造成支付体系信息被盗的原因之一是技术不过硬,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能够很好的防御、处理或者反击黑客的不法行为。第三,要对支付过程中的到账时间以及币种进行明确规定。由于人民币增值,在交易过程中,境外消费者可能通过延长付费时间来钻空子,从而造成了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损失。对此,可以规定支付币种为美元或者欧元等汇率不大的币种,从而降低风险。

5.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

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是当下外贸企业发展的核心,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第一,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定向培养人才。跨境电商工作者需要具备对外贸易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具有电子商务的实战能力。这两项核心内容对应两个专业,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电子产品的更新,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需求还存在很大差异。为此,跨境电商企业要配合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将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技能及时反馈给高校相关教研部门。高职教育中,重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跨境电商企业也可以积极为这些实习生提供平_,让学生了解自己以后工作的情况,便于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第二,企业形成一套自己的培训体系,应对当下专业跨境电商人才短缺的现实。第三,引进外来人才,带动我国跨境电商创新发展。跨境电商的妙处在于国内外都有电商工作人员,并且国内外的工作设备和路径相同,有利于交易的进行。引进外来人才,能够了解到对方的电商工作设备和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方法,可以取其精华来优化我国的跨境电商工作。

6.打造企业品牌,树立企业信誉

跨境电商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对于虚拟平台上的产品,大众还是抱着审慎的态度。社群电商模式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需要有很强的竞争力,其中企业品牌和企业信誉是核心。因此,我国的社群电商在经营管理中要注重自己的企业信誉,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并且在跨境电商中表现出来,以此来提升海外知名度。打造企业品牌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上下功夫,当下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走出去”的阶段,也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期,此时将企业品牌与祖国文化融合,能够实现品牌的创新。树立企业信誉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二是要保证电商交易过程中没有欺诈行为。

五、结语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国际贸易已成为重要手段。较之传统的电商模式,社群电商在跨境电商中的应用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提高消费者黏度及信任感。本文以跨境电商中的社群电商应用为研究对象,探析了社群电商在跨境电商中应用的发展状况及其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创新决策。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社群电商模式的应用,未来的国际经济发展将组成全新的贸易模式,使国际贸易的发展前景更为光明。

参考文献:

[1]武先.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J].电子商务,2015,(3).

[2]李传席.我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J].特区经济,2016,(6).

[3]孟祥铭,汤倩慧.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4,(7).

[4]孟圆圆,李文明.移动电商时代的粉丝经济运作模式分析--以“米粉”社群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6,(04).

[5]杨亚静.浅析微商营销渠道的创新与发展思考[J].营销策略,2015,(9).

[6]刘政.微商时代企业营销的机遇和挑战[J].营销策略,2016(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