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界营销策划案例范文

跨界营销策划案例精选(九篇)

跨界营销策划案例

第1篇:跨界营销策划案例范文

《跨界战》开篇描述了一个“跨界消费时代”:“麦当劳、NBA、好莱坞等各种西方文化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3G手机等新媒体正在兴起,而国学热引发了传统文化的强势回归…一这种种外来的、传统的、现代的文化杂糅并处,催生了一个新兴的消费群态,他们被称为乐活族、奔奔族……种种‘混搭’之风正促使从一元文化到多元文化的演变。”

“跨界营销”正是在这种消费形势的巨变之下,催生出的一种新的营销理论和方法。

“跨界”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方法。“通过嫁接外行业而进行创新……让原本不相干甚至相互对立的矛盾,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产生新的亮点,进而完成企业和品牌质的蜕变。”《跨界战》还给出了跨界实施的方法,同时,收纳16个国内一线企业的经典营销案例。

《跨界战》得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云南白药、娃哈哈、巨人集团、今麦郎、中信资本等产经学界29位学者、企业家的认可和推荐,堪称“本土营销思想论、方法论的革命性突破”,对此,本书作者――上海凯纳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沈国梁先生表示,《跨界战》作为凯纳策划10年市场实战之作,集中体现了本土营销策划机构在智力产业探索上的进步和创新。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看了这本书之后说:“营销界惯于推陈出新地提出新理论、新观点,但若不接地气地流于形式,最终多沦为无根浮萍而迅速消亡……《跨界战》是基于丰富实战后的严谨之作,这让此书独具一格。”

蒙牛乳业创始人之一、小肥羊集团董事孙先红则表示:“看了《跨界战》这本书,我感到一种革命性的创新思维。”(全国各大书店有售,网上购书:省略、当当网、卓越网)

企业如何快速开拓农村市场――找准基点・开启中国营销新思维

2010年5月22日,由北京蓝色海洋广告公司、济南大可广告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的“企业如何快速开拓农村市场――找准基点・开启中国营销新思维”朱玉童专场营销峰会在泉城济南举行。此行,营销专家朱玉童就如何快速开拓农村市场,为到会的300多名企业来宾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和讲解。

第2篇:跨界营销策划案例范文

做鞋生意的都知道,2012年下半年,好东西也难卖出去了,不少鞋店一天销售的不够费用支出,有些一天卖个二三双,甚至不开张,更有鞋店,坐享品牌之优势,常规的吆喝几下,作用难以见效,以前常说的,新开的店熬一熬就变成老店了,市场督导过来培训一下,理理卖场,就可以多卖出一双以上的鞋,但今年的形势不同,特别高租金店,市场低落得冷清,有些店撑得下去都是个问题了,看来不挖空心思地想法子,鞋商离开当地,或与选择的行业BYEBYE是迟早的事。

绝处逢生的力量在于跨越自己,做促销也一样,首先你得跨界想一想,然后大胆去尝试,去聚焦执行,成功了再去复制,让其它的店也富得冒油,复制了再去创新,让店铺的生命力得到加强。

当前需要的是什么?人气!人气!人气!

当前,鞋市一片低迷的情景下,人气是信心之源。人气所聚,人心所向,巧夺人气,赢得营销。不营销,无人气,不推广,生意人的日子将会越过越穷。

想对手之不想,做对手之不做,你不成功也难,因为好东西也需要巧妙地促销。

现实当中,不搭界的双方或多方也会走到一起,看似不搭界的元素或对象通过嫁接、跨界、杂交和混搭,优美地组合在一起,很成功很抢眼很新鲜。

章子怡与撒贝宁的牵手,这是很难想到的吧,一个是好来坞国际影星,一个央视节目主持人,两个不相关的行业人士,他们更是跨界走在一起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而谈。

2012年11月初,四川某县。

某牌鞋店搞大型特卖促销活动,除了店内外的广告造势,还特意在当地的木偶剧团请了一个猪八戒的演员助威,表演了一场猪八戒式的江南STYLE,现场异常火爆,当日门店销量达300来双,金额直抵8万元,赢得了当天的人气,续后几天,因为广告打出去了,许多顾客跟风而来,一个月下来,该活动持续性给力,每天平均都在一万元以上,试想想,这样的销售,县级市场的蛋糕就那么大一点,周边同行生意还有多好吗?竞争就是这么残酷!

卖鞋跟猪八戒有啥关系?这就是跨界的力量,猪八戒的跨界参与,搞笑STYLE的融合,整体费用投入不大,却让消费者感受到了活动推广上的新鲜。

跨界作为营销上的一种巧妙的推广,巧妙之外,还需要周密的策划。

做好一个门店的促销活动,首先要研究竞争对手的货品组合、人员结构和商品加价率,然后做好本品牌的员工激励管理,布景周密的促销方案,为促销活动立个恰当吸引人的说法和创意,调起消费者的兴趣。 具体如下:

A、跨界思维:在大型促销活动中,活动之前用充分的时间来酝酿,做到消费者容易参与,而对手又难以短时间模仿,要苦思冥想“如何做到第一”,甚至促销创意、广告画的制作他都要秘密进行。本次活动,用了“集团公司周年庆千万元让利巡回站”的主题,广告画面上有一个用雪花创意拼成的靴子,冬靴的鞋跟用下降的箭头代替,显示活动的力度。“千万元”三个字用“¥10,000,000”代替,这样的画面格外引人注目。

B、快速出击:领先对手,活动力度下手要狠,以期一炮走红。消费者往往容易记住“第一个”,后面跟上来的只能是吃“剩菜”。快是把关键时间段创造出色业绩的速度,快就是地位,就是领先,就是效率,快到一天单店能吃掉几百双的销量,金额突破五万元以上。

C、全面到位:要全得让竞争对手无懈可击,要取得营销的成功,促销系列元素要及时到位,具体如下:1、海报等平面宣传物,如POP、展架及画、宣传吊旗、特价贴、新品上市贴、店长推荐贴、新品推介贴、KT双面画、DM传单等;2、拱门橱窗画、封橱喷绘广告画(本次活动的封橱喷绘大气夺人,有压倒竞争对手橱窗上常规广告画的势头。);3、布标横幅;4、与司仪或演艺或庆典公司合作的相关约定;5、气球拱门;6、礼品、辅料;7、铺红地毯、室内外地贴;8、宣传车及乐队;9、营业用音响及录音;10、滚动字幕电子显示屏内容策划;11、门店门柱温馨提示牌;等等。

另外时间策划也要全,赶在当地习俗、周末、节假日等人气旺盛的日子里进行,搞好当地关系,为促销目标开路放行。促销要全,还要考虑因地制宜,做到辩证促销。

D、产品和价格策划:应透彻的分析出自身的库存结构,为哪部分产品进行的促销,促销的直接目标产品是哪种,针对的人群是哪些,怎么样去将这部分的产品以促销的形式推荐给目标客户,即该类消费者的共性是什么,兴趣是什么?

本次活动中,产品组织的原则是:

1、 低价:让顾客看得实惠,掉价不掉牌,向库存要现金,向现金要速度;

2、 全码:尽量提高商品的全码率,促进成交率;

3、 款潮:这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当地市场同比,同等价格我款要朝流,这样才具备竞争力。

4、 本次活动中,价格定位的原则:特价男女鞋设5个价格分区,一口价,谢绝议价。

E、团队运作:

活动出差人员:分公司片区辖区副总

活动现场执行人员:店长、店员

活动总指挥:大区总经理

活动总策划:分公司副总

企划总创意:集团公司企划部

活动培训督导:市场督导、培训师

活动执行官:片区副总现场督战。

团队友情协作:其它片区副总

物流总调配:物流部

商品组合运营:数据分析主管

部门自上而下,员工及时到位,保证活动的有序进行,也为业绩的实现作好了坚强的基础。

D、后续跟踪:除了天气或意外事件的干扰,及时分析业绩走向和竞争对手的动态,通过执行来纠偏。包括产品续补、陈列调整等来适应市场变化。

正是把上述活动进行了“工程式”的个案策划与全面执行,通过诱人的创意、先入为主的攻势,营造了全面的氛围,本次活动的效果才如此让竞争对手感到牛逼!该店店长这个月的收入也有5000多元,各位员工的收入也是突破了历史。员工做大做强门店铺的斗志与信心也大大加强了。

把商演舞台搬到鞋店门口,你敢做吗?不仅要做,而且还要做得更出色更火爆!

四川眉山某县。某牌把商演舞台搬到店门口,与当地优秀的商演公司合作,搭建舞台,配备走秀(主持人、歌手、舞秀、模特)人员,组织与皮鞋有关活动,组织现场问答送礼活动。通过本次商演活动,现场人山人海,不得不增加工作人员,二店当天销售金额3万多元。

本次活动的商演流程如下:

第3篇:跨界营销策划案例范文

关键词:跨国公司 多国营销 管理取向

多国营销理论的提出

美国营销专家Warren J. Keegen于1974年所著的《多国营销管理》曾开创了研究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之先河。后来在《多国营销管理》的基础上,写成了《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Warren J. Keegen认为,跨国公司的发展一般要经历5个阶段:国内、国际、多国、全球、跨国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采取的营销方式一般遵循以下次序:

国内营销

国内营销指目标在且仅在本国市场上的营销活动。公司选择以国内营销为主,可能是出于战略的考虑,也有可能是为逃避参与国外市场的挑战而作出的一种无意识的选择。该营销方式无疑适用于国内阶段。

出口营销

出口营销是指跨出国门寻找外部市场机会的第一步。出口营销者对国外的目标市场进行选择,并依赖国内生产供货。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充分利用本国的产品和经验。该营销方式适用于国际阶段的初期。

国际营销

与出口营销相比,国际营销对其业务所在国的营销环境参与得更深。国际营销者较少依赖中介商而更倾向于设立直接的业务代表来组织目标市场中的营销活动。更进一步,国际营销者可以通过在某国设立公司的分支机构而建立起能在该国内充分发挥公司的产品和能力的本地化组织。从事国际营销的组织一般将其在本国的宣传和广告方案直接运用于国外。该营销方式适用于国际阶段的后期。

多国营销

国际营销组织的最初目的是扩大公司原有的经验和产品的战果。在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中,它逐渐意识到差异和特殊情况在东道国的存在,从而担当一种新的任务:使公司的营销适应东道国顾客的独特口味。为东道国市场创建专门的宣传与广告方案的多国营销组织在此阶段应运而生。一个第三阶段多国公司的典型例子是20世纪60年代荷兰的飞利浦公司。那时飞利浦公司是一个纯粹的第三阶段公司。它依赖于在各个国家里相对自制的国家性组织(按飞利浦公司的说法被称做NO,national organization)。每个NO都制定自己的营销战略。该营销方式适用于多国阶段。

全球(跨国)营销

其重点是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利用公司的资产、经验和产品并且真正做到与各国的独特情况相融合。它既注意到普遍的文化特征,也注意到市场之间的特别差异。该方式适用于全球、跨国阶段。

就跨国公司来说,以上五种营销方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最低级形式是国内营销,最高级是跨国营销。每种营销方式的实施须要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通常通过实施前一种营销方式为实施后一种营销方式积累经验和知识,但有些公司不是如此,其原因是主要营销人员来自其他公司,且在其他公司已经累积了本公司所需要的营销经验和知识。因此,有些公司顺序地经过所有阶段,而另一些公司则跳跃地发展成为全球或跨国公司。此外,跨国公司在同一时期,由于对不同东道国市场的进入程度不同,往往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销方式,尽管如此,但通常以某种营销方式为主,其它为辅。

多国营销的管理取向

取向(orientation)是一种通常无意识的关于世界本质的假定或者信仰。宾州大学的霍华德・佩尔马特博士最先发现引导国际经理们行动的有三种基本取向:母国取向(ethnocentric)、东道国取向(polycentric)、世界取向(geocentric)。母国取向的假定认为,在母国取得过成功的产品、政策以及方案都是最好的,因此应当在各国延伸推广;世界取向的假定认为,无论差异还是相似,都可以分辨出来,并且在实际差异和相似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世界性的统筹营销战略是有可能的;东道国取向的假定认为,由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中存在诸多差异,潜意识里认为每一个东道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试图从一国外部引入任何产品、政策、方案,以及在世界或者某一区域中将各国的方案统一协调起来是不可能的。在东道国取向阶段,公司着手在海外市场建立子公司。各子公司的经营相互独立且拥有自己的营销目标和计划。营销整体的组织以各国分立为基础,每一国都有自己特色的营销政策。多国营销的管理取向基本上是遵循东道国取向的。

多国营销产生的原因

国家之间存在着文化环境差异

文化是人类所处的环境中由自己造就的那一部分,是人类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以及人类作为社会成员后天获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的总和。不同国家的人,长期以来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其文化自然是不同的。人类如何消费,他们打算优先满足哪些需要和欲望,如何满足这些需要和欲望――这一切均取决于他们的文化。文化影响、造就和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的影响遍及整个市场营销活动――包括定价、促销、分销渠道、产品、包装、款式等各个环节,而且市场营销者的工作本身也变成了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市场营销活动受文化标准的检验,有的受到欢迎,有的则遭到抵制或排斥。市场营销活动能否适应当地文化,决定着市场营销活动的成败。比如,比较广告在美国合法而在英国违法;美国“Nova”牌汽车在美国很畅销,但在西班牙语国家中无人问津,原因是“Nova”在西班牙语中为“不走”的意思,美国“Nova”牌汽车变成了“不走”牌汽车了。

国家之间存在着政治环境差异

在对国外市场的分析中,正确认识计划经营国家的政治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外国政府插手商业活动,特别是插手外商控制的商业活动比较多。多国公司应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在政治上能被东道国接受,否则就会招致各种政治风险。除了政治强加的政治风险外,公司常常面对政府政策反复多变所带来的问题。如果外商能计划逐渐把公司变为当地的经济财产,那么即使在一个陌生的或敌意的政治环境中,也不一定就会失败。

国家之间存在着经济环境差异

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在消费者收入、市场需求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不发达的国家也需要洗衣和清洁,但由于收入水平低,洗衣一般用手工操作。所以,生产和销售自动电子洗衣机在不发达国家是不可行的,因为这些昂贵而复杂的仪器远远超出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生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应用营销过程将带动开发出适应该国社会经济能力的洗衣机。发展不贵的手动洗衣机的可能性是较大的。

国家之间存在着法律环境差异

每个国家都有一定的法律法规来管理与他国的贸易和商业往来,并对外国人与本国资源的接触施以控制。各国都具有对外国营销者在一个国家获得市场机会的能力有所影响的特有的法律、条例和惯例的体系。不仅有针对穿越国界进出口的商品、人、钱和经验的法规,还有行业和消费者健康安全条例标准以及关于包装标签、广告和促销的条例。外国营销者在运作中必须遵照这些特定的国家限制。通常这种限制是模棱两可的,而且总在变化。

国家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差异

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大体上是该国社会特征及社会用以满足其需要的财富的重要和最普遍的决定因素。因此,研究地理对于评价营销及其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忽视地理条件,营销计划就有可能失去其有效性。例如,加拿大通用汽车公司曾向伊拉克出售25000部雪佛兰・马里汽车,但这些汽车在机械性能上不适合伊拉克的高温、尘土气候。当马里汽车驶入巴格达道路和街道时,汽车的空气滤清器被灰尘堵塞,在高温行驶中变速器失灵。通用汽车公司派出36位专职工程师、机械师到巴格达去装置附加滤清器并更换离合器。伊拉克声明在修理好已经运到的13500辆汽车前,拒绝再接受马里汽车。

竞争的需要

当东道国同类产品存在一定的竞争或竞争比较激烈时,多国公司欲维持或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必须实施多国营销。通过实施多国营销,根据每个东道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营销方案,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很显然,多国公司在东道国经营时,必须考虑到文化、政治、经济、法律、地理等特点,使营销计划与其相适应,且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多国营销是跨国经营过程中的重要营销方式之一。

多国营销的优势

更好地满足东道国消费者的需求

实行多国营销,根据东道国消费者对产品、价格、渠道、信息的特殊需求,制定、实施营销方案,从而保证开展的营销活动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例如,吉列公司在200多个国家销售其800多种产品,目前,它的同种产品在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品牌名称和组分。例如,吉列的silkience香波在法国叫silkience,在意大利叫sientel,在德国叫silience;有时它的组分是一致的,而有时则要加以改变。该产品的广告信息也有所不同。

有助于提高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信心

实行多国营销,在东道国建厂和销售,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和提供后勤保证,消除顾客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顾虑。这自然会使经销商和消费者对多国公司的产品感到放心,提高他们对多国公司品牌的信心,最终争取到更多的经销商和顾客。

有利于快速地对东道国市场作出反应

实行多国营销,在东道国成立设计中心和销售机构,便于把握东道国消费者需求的微妙变化和对经销商实施库存监测,从而更能保障及时供货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

能克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障碍

实行多国营销,在东道国生产,无疑获得了在当地市场销售的通行证,避免了因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市场准入障碍,使产品难以进入东道国市场。如海尔在劳动力成本较高的美国建厂,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考虑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市场准入障碍。

多国营销的劣势

成本的增加

实行多国营销,增加了产品设计、制造、包装、广告设计等费用;增加了远距离管理带来的通讯、交通费等管理费用;增加了文化摩擦带来的成本。

品牌的感召力被削弱

在不同的国家,同种产品在品牌名称、产品定位、广告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各国消费者对同种产品往往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使多国公司难以形成世界性品牌。

风险的增加

实行多国营销,在东道国经营面临的环境状况较之国内要复杂得多,这无疑增加了营销风险。

实施多国营销的前提条件

具有丰富的资源

多国营销意味着在不同的东道国实施不同的营销方案。如前面所分析,这将会导致成本大大地提高。如果没有丰富的资源作为保障,多国营销无法实施。即使已经实施最终也会因资源匮乏而夭折。

具有足够的市场需求

成本收益比是任何公司开展营销时须考虑的重要指标。成本收益比的衡量对多国营销尤其重要,因为多国营销投入多、风险大。收益取决于需求的大小,有足量的需求不仅能保证收回成本,而且能谋取预期的利润;反之,无利润可言,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海尔的张瑞敏不止一次强调,国际化的海尔是有原则的,那就是“现有市场后有工厂”,“市场的竞争力是海外建厂场的前提”。

拥有一定的具有国际经营经验的人才

海外经营有别于国内经营,由于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往往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虽然在国内和国外,其营销原理是一样的,但实际做法差异很大。国内积累的营销经验难以适应于东道国市场,有时不仅不能发挥积极作用,相反会起到负面作用。因此,开展多国营销必须有相应的人才与之相匹配。

熟悉东道国的营销环境

开展多国营销是为了制定、实施符合东道国实际的营销方案,更好地满足东道国消费者的需求。与东道国相对应的营销方案的制定是建立在熟悉东道国营销环境的基础上的。如果不熟悉东道国的营销环境,那么所制定的营销方案、开展的营销活动肯定是有效性不高,甚至是无效的。

参考资料:

1. [美]Warren J. Keegan 著,段志蓉译,全球营销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美]菲利浦・R・卡特奥拉著,钟达关、尹茂苑编译,国际市场营销[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3. [美]菲利普・凯特奥拉著,李宗慧、罗抗、沈煜强译,国际市场经营学[M],华夏出版社,1989

4.Howard Perlmutter,“The Torturous Euolution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Columbia Jounal of Ward Business, January_february 1969

5. 菲利普・科特勒,全球化还是多国化?粤港信息日报,2002,11,25

6. 曾忠禄,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战略分析[J],市场营销,2001,11

第4篇:跨界营销策划案例范文

第一阶段:神化论

刚刚步入营销策划行业的人,一般都是刚入职不久,并借着个人的学习能力,看过一些营销案例或者是看过几本营销大师的书,就被书里的成功案例所深深吸引,为营销大师的思想所神往。

这个时候的营销策划人,基本上处于虚幻的感觉,对营销大师的著作和思想更是到了顶礼膜拜的阶段,对于营销策划的魔力几乎到了神化到地步。可以说此阶段营销策划人对策划已经完全神化了。基本上都有一种迫切实现自我的冲动与激情。总想找机会造就出向营销大师一样的轰动性的经典案例,在营销届和企业界传颂。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后,发现一个好的营销策划方案并不是轻易可以造就的,而且是各种资源的集中,然后策划人凭借明锐的视角进行巧妙引爆。而作为一个初级的营销策划人很难碰到这样的机会,而所作的策划基本上不是促销策划、就是简单的平面策划。而所产生的效果也十分有限。根本不是像大师描述的如何了得,如何神乎其神。

在从初步认识向初步实践过渡,营销策划人基本处于一种自我学习、反省、总结的阶段,而其对营销大师宏伟著论也不在深信不疑,对大师的思想也不再那样推崇和神往了。而开始辩证的认识营销策划这一行业和这一职业在企业中的位置。

这种逐步清晰地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认识到营销策划只是整个营销体系中的环节,而一个好的营销方案要诞生爆炸性的威力,需要有媒体、销售、终端、渠道等诸多环节的配合,任何一环节配合不到位都会影响策划方案效果的发挥;另一方面是策划是一个感性加理性的职业,感性是创意,而理性就是数据的支撑,如产品、行业、营销变革等一系列的数据,任何单纯的激情和冲动几乎不可能成就一个伟大的营销方案。

第二阶段:经验论

不断的工作实践中,营销策划人基本上在不断的磨炼中渡过了营销策划的初级阶段,当初对营销策划近乎无知、纯感性的冲动与激情,也开始逐渐融入理性的思考。不再是往日动不动就高举营销大师经典案例和传奇思想的策划人,也成功摆脱了初出茅庐稚嫩小子的策划形象。

但这一阶段的营销策划人是不是就是一个成熟的策划人,也不尽然。

首先是局限的经验造就了局限的思维,这一阶段的策划人虽然具备一定的策划经验,对策划的理解也迈入了新的高度,但这阶段的经验和理解都是比较肤浅的或者是比较片面,还不够全面,特别是对经验的运用一直是在自己的圈圈里打转。找不到突破方向,主观策划就是这样,例如在做促销策划的时候,主观认为促销策划就是促进销量提升,不是降价就是卖增或者是联合促销等,很难为品牌内涵和形象加分。实际上,这是单一的促销策划或者也可以直接成为销售策划。而一个真正的促销策划方案应该是销量提升+品牌提升双驱动策略方案。

其次主观认为策划的根本就是解决问题,而忽略了策划的核心价值,就是有创意的解决问题。这种创意性的解决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方案的新颖性,只有与众不同才能引人入胜;第二是解决问题的巧妙性,能否以较小的投入产生较高的收益;第三是方案的可操作性,即方案能否有效执行是检验策划方案好坏的核心标准;其次资源整合性,即策划方案中对资源的运用是否有浪费现象,或者是1+1小于2的现象;第五策划方案的可控性,如果策划方案不能达到核心的控制,很可能就会造成资源流失。以上5个问题是创意解决问题的基础,而不单单创意指的就是方案的新颖性。

最后知识的单薄性,经过第一阶段对策划大师的疯狂痴迷之后,策划人对大师的思想和智慧开始产生怀疑,如果不进行有效调整,可能会产生抵触,几乎很少看大师的著作,实际上,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短视行为。因为任何的学习都是局部的补充,不能完全的吸收或者照搬照抄。何况任何成功是很难复制的,因为任何的成功也绝不是单一的成功,而是系统的成功。就像很多人举的例子一样,如果宝洁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那每年有那么多从宝洁出来的高管,不就可以打造出数十个宝洁,但遗憾的是,我们只看到这个商界永远只有一个引以为傲的宝洁。

处再第二阶段的营销策划人基本上被所谓的经验和个人的主观意识所主导,对策划的认识也由当初的神化回归为平淡。坦白讲,这对一个营销策划人是极其危险的信号,是极其不利于策划人成长的一个信号。

第三阶段:进化论

进化论是营销策划人的另一片天地,这个天地中,营销策划人再也不会拘泥于某种理论和经验,就像顶级武功高手一样,对于任何营销理论或者经验等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达到运用自如、借力发力的策划境界。

坦白讲,营销策划人从神化论跨入经验论,是营销策划人成长的一个过程,也是营销策划人量的积累,表象认识的增加。而只有从经验论过渡到进化论,才是营销策划人质变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中,营销策划人应该来讲积聚了前两个阶段的优点,不仅会重拾神化论阶段的激情,也具备了经验论阶段理性思维,基本上步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策划人阶段。对于任何新的理论巨著、大师思想、市场变化,都能以进化的眼光和思维去审视和思考。

第5篇:跨界营销策划案例范文

当前的广播电视专业学生需要有跨媒介营销能力

政策层面。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央逐渐减少对广播电视单位的财政拨款,要求广播电视单位充分认识到其产业性质,增强“造血”功能。通过媒介营销,获取更多的收入成为各个广播电视单位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在“卫视大战”、“团剧大战”的背后,无一不反映着媒介营销的重要性。而在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印发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实现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融合发展。2010年7月1日,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名单公布,包括北京、上海、绵阳在内的12个城市入围。至此,“三网融合”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内广播电视发展的基本政策方向。媒介营销在政策层面上进入了跨媒介营销时代。与之对应,我们的广播电视专业教学也应作相应调整,在“三网融合”的政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跨媒介营销能力,让学生适应变化后的媒介生态,获取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市场层面。“三网融合”打破了此前广电在内容输送、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各自的垄断,明确了互相进入的准则。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广电企业可经营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等。信息传播在国家的三网融合政策下已不再是台的传播而成为跨媒介平台的传播。媒介已经成为视频、语音、数据业务的综合载体,成为人们工作、娱乐、生活、资讯、服务、通信的综合信息平台。媒介正在出现融合,媒介市场竞争正在由寡头垄断向寡头竞争、垄断竞争的市场转变,广播电视将与电信、互联网在诸多业务上展开竞争。因此,我们的广播电视专业教学必须对正在变化的市场状况有所认识,从培养学生跨媒介营销实践能力入手,使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技术层面。在当前的“三网融合”推广工作中,广电部门与电信部门的竞争与合作无疑贯穿始终。在提出和规划下一代电信网络(NGN)及广播电视网(NGB)的同时,广电部门的数字电视,电信部门的IPTV、3G分别成为当前各自重点发展的媒介。截至2010年底,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试点城市的IPTV电视用户数超过了400万户。3G方面,中国移动推出了“G3”、中国联通推出了“WO”、中国电信推出了“天翼”等各自不同的品牌与服务。但无论是数字电视、IPTV、3G、NGN与NGB,它们的核心点都是跨媒介的平台整合技术。因此,未来的广播电视营销也将不单是广播电视单独平台的营销,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应该对基于3G、NGN及NGB平台的营销都有自己的了解。因此,高校对学生跨媒介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内容层面。“内容为王”,内容是媒介在市场竞争中最终胜出的关键因素,也是媒介营销的重要内容。在“三网融合”时代,内容生产的一大重要特点是非组织内容生产商的出现。所谓非组织内容生产商,我们认为是在“三网融合”背景下,随着DV、摄像头、微博等非传统内容生产手段的普及,个人、论坛跟帖者、微博者及关注者等都在有意无意中成为观众内容的提供商。他们之间是没有组织的,他们的内容生产手段可能是非传统的,但他们数量众多,有着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制造内容热点,然后引来众多的围观者,这些围观者在成为观众的同时又会成为创造者,会对最初的内容热点进行添加、充实,后来者与最初的热点内容制造者之间、后来者之间,内容制造者与观众之间、内容制造者之间往往会进行互动。整个内容会不断根据观众的爱好进行改善、发展,最后在众多参与者的力量下以很小的投入制造出规模相对较大的作品。这类作品因为吸引了众多人的参与,因此天生具有相对广阔的市场。人们会喜欢自己创作的作品、自己能参与的作品、自己能与创作者争论并影响它改变的作品。因此,这类内容具有较高的“用户黏着度”,更有市场潜力。而这类非组织内容生产往往跨媒介平台进行,要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营销,更需要我们学生具有跨媒介营销能力。

现阶段广播电视专业学生跨媒介营销能力培养的缺失

课程设置方面。相对于媒介市场的不断变化与高速发展,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实践脱节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对广播电视专业学生跨媒介营销能力的课程设置严重忽视。不少学校仅仅开有和其他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同样的媒介营销与管理课程,很多学校甚至连媒介营销与管理课程也未开设。跨媒介营销的课程与新闻写作、新闻策划、新闻采访、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新闻学等专业课程相比处于不对等的位置。而跨媒介营销在当今时代是一个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必备技能。目前这种课程设置状况与飞速发展的广播电视事业对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是很不适应的,必须加以改革。

专业师资方面。目前高校广播电视专业的师资一般由各级高校科班出身的硕士、博士构成,有的甚至是中文专业或其他专业出身,对媒介营销知识没有经过系统化的学习。大部分教师工作范围一直局限于学校,缺乏在媒介市场摸爬滚打的相关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源,缺乏对跨媒介营销的切身体验,无法对学生进行跨媒介营销的教学与指导,也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机会。而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不能围绕狭窄的专业来安排课程,教师应紧跟“三网融合”的发展,能够指导学生通过综合的学习、实践,掌握相关的跨媒介营销技能,获得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媒介生态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以便在信息社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但是,目前具备这些能力的广播电视专业的高校教师还相对缺乏。

实践教学方面。目前的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也多着眼于新闻采访、节目摄制等专业技能的实践,对媒介营销能力的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而针对学生跨媒介营销能力的实践教学就更少。即使已有的媒介营销实践教学也多处于广播电视专业教学的从属地位,未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虽然各个学校媒介营销实践教学的手段很多,但是各自的营销实践教学往往局限于少数几个实习基地,使用的案例往往多年不进行更新。实践单位对学生的实习也时常抱有应付的心态,平时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创新的跨媒介营销业务中,最后实习结束后也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公正评价,往往简单按学生意愿写个实习鉴定了事。学生的实践过程多流于形式,很少能体会到紧跟时代不断发展的营销手段,更不用说针对跨媒介平台的产业链进行媒介营销的相关实践了,学习效果因而大打折扣。

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进行适应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需要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办学指导思想的物化和具体化,也是教学体系构成中的关键环节。当前跨媒介营销课程设置的主要任务是转变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我们认为在此任务下,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大致可采取三种模式:

首先是独立模式,即专门为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开设相对独立的课程。如四川外语学院专门开设的“媒介融合营销研究”课程,华中科技大学为广播电视等专业学生开设的跨媒介市场营销等。

其次是交叉模式,即为适应跨媒介营销的需要,在不完全打破传统专业界限的情况下,实现新闻传播专业间媒介营销课程的交叉选修、互补互融。如华中科技大学从2003年开始,在传统的4个专业间实现相关核心课程的互选。

最后是融合模式,即将相关的跨媒介营销专业内容整合到融合新闻教育知识体系中,构建“复合课程”。例如在网络新闻课程中加进跨媒介营销的内容等。

构建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为满足跨媒介营销实践教学的需要,我们可以构建含三个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跨媒介营销认知子系统。通过指导学生了解跨媒介营销产业链上的内容生产商、内容集成商、平台运营商、网络传输商、终端开发商等企业,让学生初步了解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情况与跨媒介营销的基本知识,对不断发展的跨媒介营销现状与市场挑战形成较为直观的理解与认知。二是专业实验室系统。通过组建专业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内实践网络跨媒介营销、数字电视跨媒介营销等相关流程,让学生对从前一跨媒介营销认知环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对跨媒介营销基本技能进行进一步提升。三是跨媒介营销实习系统。学校与相关跨媒介营销企业进行配合,组建实习基地,校企共同设计实习任务,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掌握跨媒介营销的经营理念、业务流程和业务技能。

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专题实训改革:通过紧跟市场发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实训来加强学生的跨媒介营销能力;建立第二课堂学生兴趣小组、校内媒体等,通过组织兴趣小组活动、校内跨媒介营销来增强学生的兴趣;设立与跨媒介营销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方式来最后完善学生的跨媒介营销能力。在这一环节中,高校可以指定专门的指导教师,要有开题报告、中期指导、最后检查考核;有督促,有经费,有目的,有可行的操作方式和最终成果,充分运用校内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平台来达成最后的实践目标。

加强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师资队伍的建设。广播电视专业跨媒介营销的教学要求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熟悉相关媒介的运作,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一线媒介营销人员中引入适合从事跨媒介营销教学的人才,以迅速扩充相关课程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现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对担任相应课程的教师应保证他们有一定的时间参与广播电视跨媒介营销实践,以此来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互补的教师队伍。同时,我们需要采取开门办学的方式,高校和传媒机构联手,进一步加强两者的联系,在高校与媒体间建立以效益为核心的实质性合作。

增加紧跟跨媒介营销市场发展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各种市场营销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使用案例教学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发展跨媒介营销技巧,形成解决各种营销实际问题的相应能力。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一是要建立能够较真实地反映跨媒介营销市场实际发展情况的案例库。案例库要兼顾到跨媒介营销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和不断发展的跨媒介营销市场现状,对老旧的案例要及时进行更新。二是案例教学要面向实际运用,要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设计相关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让案例教学能够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修正。三是案例教学要注意创新性,跨媒介营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没有人能全面预知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新的挑战和开拓将贯穿跨媒介营销的始终。我们的案例教学应对此有所认识,适当设置具有超前性和创新性的案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适应跨媒介营销市场挑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亦之:《视频时代的跨媒介营销价值》,《广告人》,2010(6)。

2.陈少波:《对广播电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3)。

3.周叶:《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时代文学》,2008(1)。

第6篇:跨界营销策划案例范文

以2016年除夕夜为例,全国网民手上和心里最热的一个词就是“抢红包”。

据了解,2016年春节,除夕当日微信红包的参与人数4.2亿人,收发总量80.8亿个,是2015年春节除夕当日10.1亿个的近8倍;QQ红包的参与人数3.08亿人。收发总量22.34亿个。除夕夜全球QQ用户共“刷”1894亿次,参与QQ红包活动用户中,90后占到了75%以上;支付宝红包总参与3245亿次,共有近80万人集齐五福红包。三四线城市参与支付宝红包的用户占比64%。

由此可见,互联网红包从一种简单游戏,变成了全民参与的现象级产品,以及巨大的商业平台——生态雏形已经显现。

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之《红包经济:开启“移动场景”新时代》即将应声出版,解读“红包经济”背后的秘密。

以下是《红包经济:开启“移动场景”新时代》目录抢先看:

第1章红包大战:大佬们的游戏

1.微信红包“珍珠港偷袭”春节大战支付宝

2.失落的阿里:支付宝的红包反击

3.微博:在阿里与腾讯大佬大战中的“闷声发大财”

4.“红包大战”后社群平台崛起:电商格局十多年来首度发生裂变

5.谁是春节红包大战赢家?

第2章红包经济:支付的剧烈革新

1.红包背后:移动支付的“掠夺”

【案例】苏宁推“易付宝”红包

2.红包背后:折射银行的差距被拉大

3.红包退场:支付应用场景才是主角

第3章红包玩法背后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1.红包互动:红包的玩法以及威力

2.QQ、百度钱包、微博也来“凑热闹”

【案例】QQ春节红包:微信的同门弟兄不容小觑

【案例】“百度钱包”:参战红包大战聚焦电影票市场

【案例】微博“让红包飞”:社交老将“宝刀不老”

3.2016年:互联网红包进入2.0时代

4.疯抢红包背后心理学

5.红包为什么如此红?

6.红包流行下的“变味”

7.从微信红包看传统社会人际关系转变

第4章红包+营销:羊毛出在羊身上

1.红包营销的本质

2.红包+电商:赤土之下:巨头之间的刀刃战

3.红包+交通:红包补贴策略催生“互联网出行”巨头崛起

【案例】滴滴打车:红包催化成的移动交通平台

4.红包+众筹:红包:众筹的最佳搭档

【案例】微金所:红包缔造的P2P金融平台

【案例】老总微信筹学费,互联网思维上中欧

【案例】“串店”微信玩众筹3小时募来50万

第5章红包+行业:“红包经济”的融会贯通

1.红包+餐饮业:红包新玩法餐厅不要太火爆

【案例】美团外卖:红包打造国内互联网外卖市场大佬

【案例】百度糯米:红包发送,O2O全领域战略计划

【案例】饿了么:聪明的红包营销

【案例】微信红包:“九锅一堂”:提一个有效意见发一个

2.红包+房地产业:线上吸粉线下增访营销利器

【案例】保利:跨界合作滴滴留住春节客户脚步

【案例】旭辉:渠道汇聚,微信群的点滴力量

【案例】绿城:微信公众号:投2万红包换5万粉,成本均价0.4元/人

【案例】腾讯房产:10亿红包发送买房兼顾赚钱

【案例】搜房红包:改写传统房产电商时代

3.红包+广告业:广告业的“红包气质”

【案例】支付宝:红包搭台,“互动式广告”崛起

【案例】滴滴红包:打车兼顾打广告

【案例】脉脉“红包广告”:脱颖而出,高性价比

4.红包+娱乐业:多年未曾谋面的“孪生兄弟”

【案例】同城旅游:将娱乐营销和红包营销串联

5.红包+电商业:如何“草船借箭”

6.红包策划:红包营销案例分析及营销红包的制定

【案例】2015年春节新浪微博“让红包飞”招商案例

【案例】良品铺子:“千万抢红包”案例

第6章红包的法律界限

1.红包诈骗

2.红包

3.红包贿赂

4.红包个人所得税

5.新颁布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详情及影响

6.“红包”引发的其他若干法律问题

第7章:红包经济:微商的红包营销

1.微信营销的行业分析

2.何为微商?

3.微商行业风云测析

4.微商的创业方向

5.微商的红包营销手法

【案例】“下蛋公鸡”的红包推广模式

【案例】vivi:一个90后美女微商的“逆袭”

第7篇:跨界营销策划案例范文

关键词:跨国经营企业 国际税收筹划 策略分析

一、国际税收筹划的特点

国际税收筹划是指跨国纳税义务人在遵守相关法律和现行税制的前提下,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统筹安排,确定最佳纳税方案的一项活动,其目的在于降低跨国纳税义务人的税负,获得最大化的税后利益。国际税收筹划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风险性

与国内税收筹划相比,国际税收筹划具有风险性的特征,究其根本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税收筹划归属于预测行为的范畴,预算结果的准确程度对筹划效果有着直接影响,若是预测不准,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筹划失败。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对税收筹划的合法性界定都比较模糊,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若是筹划被定性为违法行为,则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复杂性

国际税收筹划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工作,由此使其具备了复杂性的特征。跨国经营企业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税收种类的差别及不同国家针对税收颁布的优惠政策之外,还需要考虑各国的国情及税法的变动,上述种种,决定了国际税收筹划的复杂性。一旦在筹划时,忽略了某些环节,都可能导致税收筹划失效。

(三)合法性

这是国际税收筹划最为基本的特点之一,具体是指跨国经营企业必须在遵守各国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达到降低企业税负的目的,使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简而言之,就是国际税收筹划不能使用偷、逃、漏等违法手段来降低税负。

(四)专业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跨国经营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日益扩大。纵观国际,因政治、经济等环境的动荡,使得各国的税法都在频繁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对国际税收筹划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确保筹划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保证其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故此,部分跨国经营企业纷纷开始聘请资深的国际税收筹划编制团队为本企业制定税收筹划战略。

(五)预期性

由于纳税本身是一种发生在经济活动之后的行为,所以跨国经营企业可在对投资、经营进行规划的基础上,估算出各种决策方案所产生出来的税负多少,并以此为前提,对税收筹划方案的效果进行预测,然后通过对筹划方案的效果比较,从中选出最为合理且有助于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方案作为最终的筹划方案。

二、国际税收筹划的依据

由于各个国家的税收规则、税收种类、课税方式以及税率各不相同,为了降低沉重的税收负担,跨国公司在经营中必须深刻理解和合理运用税收法律政策,认真分析影响企业税负的各种因素,确定税收筹划的可操作空间。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国为了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纷纷加大税制改革力度,使得各国税负呈现出整体下降趋势,这为跨国经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从当前情况来看,国际税收筹划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收管辖权

税收管辖权是指国家所拥有的征税权力,主要包括居民税收、公民税收以及地域税收管辖权。世界上多数国家实施的税收制度是以一种税收管辖权为主,另一种税收管辖权为辅。也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只采用一种税收管辖权,如马来西亚、香港(地域税收管辖权)。而双重税收管辖权是指两个国家根据各自税法的规定同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行驶税收管辖权,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由国家间进行双边税收协定谈判解决。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不同国家或地区税收管辖权的差异为其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如,在两个国家同时实行居民税收管辖权的情况下,对居民的认定有着各不相同的标准。对于自然人不同的国家,所采取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有的国家采用的是时间标准,有的国家采用的则是住所标准,还有国家采用的是意愿标准。而对于法人,不同国家采用的标准也不相同,有的采取机构所在地标准,有的采取注册登记标准。正是因为各个国家所采用的标准均不相同,从而为跨国公司的国际税收筹划提供了空间。例如,在A国实行居民税收管辖权,在B国实行地域税收管辖权,则B国居民由A国获得的合法所得无需交纳税款。因此,跨国公司可对这一差异进行合理利用,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筹划策略。

(二)税收法律政策

各国的税收法律政策与本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使其具备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在:一是,税种差异。各国在税种设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即使是同一税种,其征收范围也会有所不同。如,百慕大群岛和巴哈马没有实行公司所得税,成为了世界知名的避税地;二是,税基差异。各国的课税基础和依据有所不同,在相同税率下,税基越大,则其企业税负越重;三是,税率差异。各国和地区的税率差异明显,有的国家采取免税政策,而有的国家如瑞典、丹麦、比利时等国家则采取高税率。跨国经营企业可通过在避税港建立控股公司,再由控股公司对外投资的方式达到节税目的。如,我国的跨国经营企业有到挪威进行投资的意愿时,当其想要将投资获得的收益汇回国内时,挪威将会征收15%的提留税。若是由跨国经营企业设立在瑞士的控股公司进行投资,则按照瑞士与挪威两国的双边税收协定,挪威仅收取5%的预提税,即便这部分投资收益直接由设在瑞士的控股公司汇回国内的跨国企业中,瑞士再征收5%的预提税,那么也比原本的15%低,能够节省纳税支出。

(三)国际税收协定

国际税收协定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解决税收利益分配问题而共同达成一致的书面协议。国际税收协定针对的税种主要为所得税中的预提税,一般会协定较低的预提税税率,即在本国应纳所得税中可以抵减缔约国缴纳的所得税。为此,跨国公司要将国际税收协定作为跨国投资地点选择的重要因素,以便为公司进行国际税收筹划提供操作空间。如,与中国签订国际税收协定的国家达八十多个,与荷兰签订国际税收协定的国家达四十多个。

三、我国跨国经营企业进行国际税收筹划的策略

与国内税收筹划相比,国际税收筹划更加复杂,对专业性的要求更高。然而,由于我国开展国际税收筹划的时间尚短,加之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致使筹划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跨国经营企业在进行国际税收筹划时,刻意追求局部利益,没有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导致筹划方案的可行性不高。此外,还有一些跨国经营企业忽视了国际税收筹划风险,他们认为只要进行筹划,就能达到减少税负的目标,并未考虑筹划失败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鉴于此,跨国经营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国际税收筹划,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实施筹划工作。

(一)合理选择跨国投资地点

1、对税收优惠政策加以利用

在税收优惠政策中一般都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行业税收优惠政策、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出口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税收优惠政策等等。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能够吸引更多的外资到本国进行投资。如新加坡政府规定,投资本国《新型工业法》中涉及的产业部门的企业,全部可以享受最短5年,最长10年的免税政策。鉴于此,跨国公司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当对各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加以了解和掌握,并对其进行充分利用,这有助于企业税负的降低。

2、对避税地加以利用

通常情况下,将能够进行国际避税的国家或是地区称之为国际避税地,其具有低税收、避税区范围明确、对跨国投资者有诸多的税收优惠等特点,鉴于此,跨国公司一般都会将避税地作为投资的首先地点。同时,跨国公司可通过多种形式利用避税地实施税收筹划,如在避税区范围内设立基地公司。这里所指的基地公司是由跨国纳税人在国际避税地上建立的,能够用于减轻税负的企业。在避税地的选择上,除了要与自身的投资需求相匹配之外,还要关注投资国与投资地点间的国际税收协调性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国际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而且还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二)合理选择企业组织方式

当跨国公司因开展经济业务需要在其他国家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时,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是选择何种组织方式,这是因为组织方式的不同,享受的税收待遇也是不同的。由于子公司在其他国家是以独立的法人身份存在的,故此其能够享受所在国提供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而分公司与母公司是同一法人企业,所以其在国外不享受税收优惠,并且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亏损也会直接汇入到母公司的账上,致使公司的所得额减少。鉴于此,跨国公司在开展国际经营业务时,可通过选取不同的组织形式,来降低税负。如海外公司在刚成立时,因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亏损的可能性较大,此时,可采取分公司的组织形式。当其开始盈利以后,可将之转为子公司,由此能够享受所在国诸多的税收优惠。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即股份有限公司制和合伙制,由于很多国家对公司与合伙企业采取的是不同的税收政策,所以,跨国经营企业应当在综合考虑这两种组织方式的税率、税收优惠等因素的基础上,选取税负较低的组织形式,组建海外企业。

(三)合理利用转让定价策略

所谓的转让定价具体是指在国际税收中,相关联的各方在交易过程中,不按正常交易原则,而是以人为的方式确定价格。转让定价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机密性和复杂性,整个定价的过程是在非常机密的情况下进行,定价中所涉及的内容既多且杂。跨国经营企业可采取如下做法实施转让定价策略:通过对中间产品交易价格的控制达到影响子公司成本的目的;通过对海外子公司名下的固定资产的出售价格或是使用期限进行控制,来影响其成本费用;通过提供贷款和利息的多少来影响子公司的成本费用;通过对无形资产转让收取特许使用费的多少来影响子公司的利润及成本;通过产品销售,给予海外子公司以一定的佣金或回扣来影响其成本及利润。

由于跨国经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内部交易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故此,可对世界各国的税收差异进行合理利用,通过价格转移来实现利润转移,由此能够使企业的整体税负大幅度降低,有助于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但是因世界各国全都将以避税为目的的转让定位作为反避税的手段,并且还制定了与之相应的税收制度,从而给跨国经营企业借助转让定价进行国际税收筹划增加了难度。在此需要着重强调的一点是,各个国家为了吸引大量的外资到本国投资,以此来发展本国经济,并增加就业机会,使得转让定价税制的规定及实施存在较大的弹性,这无疑为跨国经营企业利用其进行国际税收筹划创造了条件。

(四)合理选择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会对跨国公司的应纳税额以及会计利润产生直接影响,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税收筹划的重要手段。我国跨国公司应当全面掌握东道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熟悉各种会计处理方法,以便在合法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手段降低公司税负,使公司获得最大化利益。如,在免征所得税或征收资本利得的国家,跨国公司应当将流动性收益最大限度地转化成资本性收益;为达到延期纳税的目的,跨国公司可滞后或提前确认收益和费用的结算日;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在物价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进行存货核算;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在税法和税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采用加速折旧法对大型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减少固定资产前期使用阶段的公司利润,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跨国公司应将日常经营产生的费用平均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避免因某一阶段纳税金额过高而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五)合理利用电子商务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非常热门的商业形式,它的出现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对现行的税收政策和管理带也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跨国经营企业可在进行国际税收筹划时对电子商务进行合理利用。具体方法如下:其一,利用网址代替常设机构进行税收筹划。如,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在A国有业务,为了到达节税的目的,跨国经营企业可在A国申请一个网址,利用互联网向A国客户销售货物,并在A国设立办事处,用于接收处理客户订单或提供售后服务。必须注意的是,办事处不能留有存货、不能开展销售活动、不能参与合同签订。如此一来,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处和网址都不会被认定为常设机构。这样跨国经营企业在A国开展业务取得的收入就不会被认定为来源于A国,从而规避了在A国缴纳所得税的义务。其二,可对所得的性质加以利用来实施税收筹划。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对所得的性质的界定较为模糊,特别是一些无形资产交易,由此差生的所得很难清楚地划定为经营所得,还是劳务所得。因各国对不同性质的所得均有着不同的税收制度,故此跨国经营企业可借助电子商务模糊所得性质这一特点,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纳税方案,以此来减少税负。在国际税收筹划中利用电子商务这种策略时,应当对各国针对电子商务颁布的新税收政策加以密切关注,这样才能使该策略的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

(六)其他税收筹划方法

在跨国经营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拥有许多税收筹划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税收筹划策略。主要包括:其一,利用国际租赁进行国际税收筹划。跨国公司在购置设备时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购置资金,在购置设备后将设备转移到内部其他公司使用。跨国公司既可通过销售的方式让购买方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也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出租方享受到税收收益。其二,利用跨国收购进行国际税收筹划。跨国公司可通过跨国收购的方式,规避资本税和地方税的征收,若收购的公司经营业绩不佳,处于亏损状况,那么还可以将其亏损部分用来冲减跨国公司的利润。其三,利用信托关系进行税收筹划。在具体操作中,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可选择在如下避税地创立国外信托,如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中国香港等,然后将国内的财产转移至创立了国外信托的避税地中,同时采用全权信托的方式,将转移出去的财产委托给设置在上述避税地的信托机构代为管理,这部分信托财产所获得的收益不直接转回国内,而是全部积累在避税地。在这一前提下,财产的所有人及信托的受益人便可以摆脱该财产所得向本国政府纳税的义务。同时,转移至避税地的财产由于是信托机构代为管理,因此,当地政府对信托财产的所得也不征收或是只征收较少的所得税。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跨国经营企业要增强国际税收筹划意识,在国际税收的大环境中,利用合法的税收筹划手段,有效减轻公司税负,实现公司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在国际税收筹划中,跨国公司必须充分了解各国的税收制度,及时掌握税收法律法规的发展变化情况,根据公司经营需要合理制定税收筹划策略,确保税收筹划策略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从而不断提高我国跨国经营企业的国际税收筹划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运暖,李占杰.试析会计政策选择对税收筹划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1(12):42-44

[2]李建军,李杨.走出去战略下中国企业的国际税收筹划探究[J].经济前沿,2012(10):61-64

[3]姜凌.跨国公司转让定价动机、经济影响及反避税政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9):32-34

[4]过海琴.现代跨国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2(1):113-115

[5]杨焕玲.中国税务筹划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N].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3(1):16-19

[6]黄卫红,叶时宝.对我国跨国公司国际税收筹划的思考[J].产经前沿,2014(2):69-71.

[7]杨琦.跨国公司国外投资地点纳税筹划的层次分析法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3(1):48-49

第8篇:跨界营销策划案例范文

跨界营销

特约点评专家①:林小能 张小盒动漫创始人之一盒成动漫运营总监

稀缺+ 个性营销在任何时代都适合,就像文物,有两件绝对没有一件的时候值钱。案例中可以看到几个关键词:稀有、创新、跨界、名人;我想重点说跨界,当音乐和冰块、唱片机、硅胶套碰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化学效应?从互动传播角度而言,十分满足用户的猎奇心理。相信未来跨界和异样组合会越来越受欢迎,比如文学和农作物、媒体和餐厅、叶子和音乐等等,重新组合成另一种产品。人类的创新力、好奇心是无界限的。

特约点评专家②:张会亭 北京鼎旌文化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专业财经主持人

这一案例,让我想到有关列宁的典故。列宁在被关押期间,监牢里没有纸笔,为了能向外传递信息,他用牛奶做墨水,用面包做墨水瓶,把面包掏成一个空盒,把牛奶倒进去,用手指蘸着写。一旦发现狱警来巡视,便马上把特制的“墨水和墨水瓶”都一口吃掉。列宁最终传递了信息。当年列宁用面包做墨水瓶是革命时期的斗智斗勇,而瑞典乐队用冰块做唱片则是典型的跨界思考。转眼30 多年过去,我们看到了智慧的轮回。智慧历来源于想象与实践的融合。

创意十足

特约点评专家③:曾磊 广州爪巴爪巴微电影营销运营总监

Cool !这是我看到“冰唱片”几个字的第一反应。这是一个成功的营销事件,其实我的反应正好解释了这一案例,首先他们用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形式博取了眼球,而这个形式又和内容吻合,冰正好传达了单曲《蓝冰》的内涵,同时这是一个互动的产品,因为唱片要自己亲手做,当然这里我会怀疑体验是否令人满意,音质好不好?可不可以多次使用?不过即使这样,我也会非常乐意和朋友去分享这一信息,同时如果市面上有卖,我会迫不及待想去体验下。

特约点评专家④:曾敏儿 广州茂德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是一个奇妙得可以天开的创意,虽然这样的“产品”实在无法估算其物质的价值。这样的科技实验,对真正的唱片市场也许只是一个概念性的革命而无法真正在市场流通,但如果把它当作一件高科技的艺术品,我想应该是无价的,也会成为发烧友和藏家们趋之若骛想要争抢的藏品。这让我想起那本《水知道答案》,水果然是万能的,它竟然还能够改变冰冷坚硬的唱片的金属本质。

娱乐至死

特约点评专家⑤:陈荣华 太阳雨太阳能有限公司总裁

和传统家电业一样,人才辈出、新星不断的音乐界竞争异常激烈,音乐人不仅要能制作好的音乐(产品),更要学会如何有效地营销专辑(商品),瑞典知名摇滚乐队ShoutOutLouds 这次为了推出新专辑“BlueICE”所采取的冰唱片,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差异是特质,融合是思路,互动娱乐是最终营销制胜的关键。今天,我们不仅消费信息,更在创造信息,娱乐至死的精神在社会化媒体时代得以释放,因此品牌推广、品牌营销也变得比以往更加有趣。

赋予产品灵魂

特约点评专家⑥:张德华 广州终极咨询策划机构董事

只要和瑞典有关系,就能想到洁净蓝天、冰冻严寒相关的北欧画面,再加上摇滚的话,我们一定能想起小酒吧、不羁的长发以及环保主义。这张专辑主打歌正是《蓝冰》,名字即带有严肃的贵气和冷峻的高雅,能想到的画面都是这首歌的品牌基因。限量版冰唱片用这种方式直接赋予音乐另一种行为艺术,未闻其声、已经震撼心灵。营销的本质一为满足需求创造价值,二为赋予产品以灵魂;《蓝冰》的推广,似乎都达到了,只是他们耗费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和专心。

吸引眼球

第9篇:跨界营销策划案例范文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经济贸易激增,跨国经营企业若要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更大的赢利就必须寻求降低国际贸易成本和费用的方法,如何减少国际贸易税款支出即成为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由于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税种、税率、税收优惠政策等千差万别,为企业开展国际税收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市场自由化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都为国际税收策划提供了可能。在科技进步、通讯发达、交通便利的条件下,跨国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资料的流动更为便捷,这为进行国际税收筹划提供了条件。“国际税收筹划”在国际上早已成为企业投资、理财和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我国还是个新概念。我国企业要从维护自身整体的长远利益出发,摒弃偷、漏税等短期行为,利用国际税法规则,对生产经营活动事先进行安排和运筹,使企业既依法纳税又能充分享有国际税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优惠政策,以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

一、什么是国际税收筹划

国际税收筹划是指跨国纳税义务人利用各国税法差异,通过对跨国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合理的事先规划和安排,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减少或消除其对政府的纳税义务。国际税收筹划是国内税收筹划在国际范围间的延伸和发展,其行为不仅跨越了国境,而且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税收政策,因此国际税收筹划较国内税收筹划更为复杂。国际税收筹划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一是国际税收筹划的主体是具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纳税人;二是税收筹划的过程或措施必须是科学的,必须在税法规定并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精心安排,才能达到的;三是税收筹划的结果是获得节税收益。因此,偷税、漏税尽管能达到税款的节省,但由于其手段违法,不属于税收筹划的范畴。

二、国际税收策划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要进行国际税务策划,首先要对各国的税制有较深的认识。因为国际税务策划的客观基础是国际税收的差别,即各国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税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为跨国纳税人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可能的空间和机会。企业只有在全面掌握有关国家税收法规及其具体税制的基础上,兼顾考虑一些其它客观因素,才有可能制定出正确的税务筹划方案。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各国之间税收的差异

世界各国都是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符合其利益的税收制度的,因而在税收制度上各国存在一定的差别,跨国企业可利用这些差别如选择低税经营、对纳税义务确定标准的差异、税率的差异、税收基数上的差异等进行有效的税收策划。

此外,各国在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一般说来,发达国家税收优惠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的开发、能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上;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不如发达国家那么集中,税收鼓励的范围相对广泛得多。为了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中国家往往对某一地区或某些行业给予普遍优惠,税收优惠政策相对要多一些。可见,不同国家税收制度的差异为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提供了种种可能,跨国经营者面对的税收法规越复杂,税收负担差别越明显,其进行筹划的余地就越大。

(二)避税港的存在

避税港是指为跨国经营者取得所得或财产提供免税和低税待遇的国家和地区,为众多跨国投资者所青睐。由于避税港的税负很轻,如百慕大对所得、股息、资本利得和销售额不征收任何税收,也不开征预提和遗产税,因而成为跨国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理想场所。

(三)税收协定网络的不断拓宽

目前,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已有1000多个,我国已与63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随着贸易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所签订的税收协定将会越来越多,这将成为跨国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温床。由于税收协定对缔约国的居民纳税人提供了许多优惠待遇,所以跨国纳税人在选择投资国时一定要注意这些国家对外缔结协定的网络情况。

(四)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税收筹划的新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市场自由化为跨国经营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和自由化降低了资本成本,提高了税收负担在公司决策中的重要性,因此也加强了跨国经营进行税收筹划的意识。

从上述分析可知,国际税务筹划的基础就是各国税制的差异。企业只有在全面掌握有关国家税收法规及其具体税制的基础上,加以考虑一些其它客观因素,才有可能制定出正确的税务筹划方案。

三、跨国公司进行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

(一)利用投资地点的合理选择进行国际税收筹划

1.充分利用各国的税收优惠政策,选择税负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

在跨国经营中,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税收负担水平有很大差别,且各国也都规定有各种优惠政策,如加速折旧、税收抵免、差别税率和亏损结转等。选择有较多税收优惠政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必能长期受益,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从而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还应考虑投资地对企业的利润汇出有无限制,因为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以低所得税甚至免所得税来吸引投资;另一方面又以对外资企业的利润汇出实行限制,希望以此促使外商进行再投资。此外在跨国投资中,投资者还会遇到国际双重征税问题,规避国际双重征税也是我国跨国投资者在选择地点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应尽量选择与母公司所在国签订有国际税收协定的国家和地区,以规避国际双重征税。

2.尽量选择在国际避税地进行投资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三种税制模式,即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和低税制模式。实行低税制模式的国家和地区一般称为“避税地”,主要有三种类型:(1)纯国际避税地,即没有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净财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国家和地区,如百慕大、巴哈马等;(2)只行使地域管辖权,完全放弃居民管辖权,对源于国外所得或一般财产等一律免税的国家和地区,如瑞士、香港、巴拿马等。(3)实行正常课税,但在税制中规定了外国投资者的特别优惠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荷兰等。显然,投资者若能选择在这些避税地进行投资,无疑可以免税,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选择有利的企业组织方式进行国际税收筹划

跨国投资者不同的企业组织方式在税收待遇上有很大的差别,如采用分公司和子公司时:子公司由于在国外是以独立的法人身份出现,因而可享受所在国提供的包括免税期在内的税收优惠待遇,而分公司则是企业的一部分派往国外,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但子公司的亏损不能汇入国内总公司,而分公司的亏损则可汇入总公司。因此跨国经营时,可根据所在国企业情况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例如,在海外公司初创期,由于亏损的可能性较大,可以采用分公司的组织形式,而当海外公司转为盈利后,若及时地将其转变为子公司形式,便能获得分公司无法获得的许多税收好处。

(三)选择有利的资本结构和投资对象进行国际税收筹划

企业的经营资本通常由自有资本(权益)和借入资本(负债)构成,各国税法一般规定股息不作为费用列支,只能在税后利润中分配,而利息则可作为费用列支,允许从应税所得中扣减。因而,企业要选择自有资本与借入资本的适当比例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如企业选择融资租赁既可以迅速获得所需资产保障企业的举债能力,而且支付的租金利息也可按规定在所得税前扣除,减少了纳税基数。对于投资对象的选择,跨国经营者应着重了解投资国有关行业性的税收优惠及不同行业的税制差别。

(四)利用关联企业交易中的转让定价进行国际税收筹划

转让定价是指关联企业之间内部转让交易确定的价格,通常不同于一般市场上的价格,转让定价可以高于、低于或等于产品成本。国际关联企业的转让定价往往受跨国公司集团利益的支配,不易于受市场一般供求关系约束。由于在现代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易占有很大的比例,因而可利用高低税收差异,借助转移价格实现利润的转移,以减轻公司的总体税负,从而保证整个公司系统获取最大利润。

(五)通过避免设常设机构来进行国际税收筹划

常设机构是指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营业的固定场所,包括管理场所、分支机构、办事处、工厂和作业场所等。它已成为许多缔约国判定对非居民营业利润征税与否的标准。对于跨国经营而言,避免了常设机构也就避免了立刻在非居住国的有限纳税义务。特别是当非居住国税率高于居住国税率时,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因而,跨国经营者可通过货物仓储、存货管理、广告宣传或其他辅营业活动而并非设立常设机构来达到在非居住国免税的义务优惠。

(六)通过选择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国际税收筹划

会计方法的多样性为税收筹划提供了保障,跨国企业应选择符合国际税务环境的会计核算方法。为减轻对外投资建立的公司的税务负担,跨国企业要注重对东道国税务会计的研究,巧妙地使用各种会计处理方法,以减轻税务或延缓纳税。如平均费用分摊是最大限度地抵销利润、减轻纳税的最佳方法。

除此之外,各项基金的提取、会计科目的使用与会计政策都是税务筹划的内容。

四、企业进行国际税收筹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跨国纳税人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气候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税收环境制定国际税收计划,其根本目的在于纳税负担最小化。因此,笔者认为,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在进行国际税收筹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深入了解各国税收制度及相关信息

要了解各国的税收制度、税种、税率、计税方法以及在各国的经营形态、收益的种类、经营内容、税收地点以及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民俗等,这些都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而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和税务安排。

(二)要有多个备选方案

跨国经营企业应全面分析情况,从各个角度尽可能地设计多个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最有利的方案。

(三)要有全局观念

跨国企业应站在全球宏观角度看问题,追求每项税负最小化并不等于整体纳税负担最小,追求税负最小不等于收入一定最大。如某国税收情况于己有利,但该地的经济环境和地理环境却很糟糕,利用它反而因小失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