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训练快速阅读的方法范文

训练快速阅读的方法精选(九篇)

训练快速阅读的方法

第1篇:训练快速阅读的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08―0036―01

我国学生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偏重于词汇和语法学习,习惯于慢读、精读,其结果是学生的阅读速度慢,阅读的书籍少,吸收的信息量小,知识面窄,不能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解决阅读速度慢的基本途径

1.使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必要性。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要求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之积极主动地思维。学生对快速阅读是否重视,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教师是否主动配合,这些都直接影响快速阅读训练的效果。因此,在开始训练前和训练中,教师要反复向学生讲明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介绍国外快速阅读受到普遍重视的情况,使他们认识到读速慢就不能掌握丰富的知识,无法适应信息密集、激烈竞争的时代要求。学生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训练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2.使学生明确阅读速度与理解的关系。理解是阅读的最终目的。它包括对文章的字面意思理解、推断性的理解、评价性的理解和欣赏性的理解。长期以来,学生只是精读课文,总是习惯于慢读、精读,认为读得慢,才能对每一句正确理解,对全文的理解才深。但是快速阅读的教学实践证明:“速度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读速快的人,善于掌握和运用阅读技巧。视幅宽,按意群理解,容易抓住中心思想,答题准确率高,因而乐于多读书。而读速慢的人,读得少,词汇量小,知识面窄,在阅读时不能运用阅读技巧,理解困难,所以很少能在阅读中得到乐趣,不愿多读,形成恶性循环。在训练前,要使学生正确认识这一辩证关系。

3.教师的指导和训练。在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时,教师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阅读材料,并注意读物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其次,教师应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各类快速阅读训练,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正确率逐步提高,并使学生从自己的进步中受到鼓舞,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训练。此外,教师还应根据计划,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定期进行检查并给予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二、快速阅读的训练方法

1.视读训练。首先是视读字母。视读时,眼睛注视每一行中间的字母,尽量多看到一些字母,然后目光直接移动到下一行中间的字母,以此类推,做完整练习。每天可练习几分钟。其次是视读短语。让学生目光一次视读一个短语,理解其意思,接着迅速从许多短语中找出某个短语。最后是视读句子。教师先在段落的关键词上划线,让学生通过掠读,加快阅读速度,找出关键词,理解句意。还可以在快速阅读中,让学生自己找出关键词。

2.默读训练。默读是最基本的快速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在阅读时不发出声音,不受语音和朗读的约束,眼睛快速浏览文字,边读边思考,不断向自己提问,并从读物中找出答案。

3.略读与查阅训练。略读是一种有效的快速阅读方法。阅读时视线快速扫视文字,注意抓住关键词、主题句。迅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其繁琐的细节描写、背景介绍等不重要的部分略去不看。略读能帮助读者快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积累资料,扩大知识面,并且能节约大量时间。查阅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其方法是带着问题从阅读材料中寻找答案,如时间、地点、人名、地名、数据等。

第2篇:训练快速阅读的方法范文

阅读速度 计时阅读法 固定程序阅读

一、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

快速阅读训练,也叫限时阅读训练。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职业高中学生快速阅读每分钟达到500字。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纠正学生错误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注重这种限时阅读训练。利用课本所提供的范文或选一些精短的文章,在估计所教的课文的大概字数后,要求学生在限时之内,掌握文章的整体大意,能较准确地复述课文内容或找出各个段落的中心句或主旨句。

二、阅读能力点的训练

在快速阅读训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项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测试题带着问题精读有关的句段,了解有关的各种数据和事实经过,从而把握阅读对象的精髓和脉络,深层次地理解所阅读的材料。

三、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没有学会流利、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所谓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这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强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在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他所说的流利地阅读与快速阅读都注重阅读的速度和效率,这也与现代社会对阅读者提出的要求相符。

1.计时阅读法

这是一种用计时或限时的阅读,以增强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从而达到不到之处阅读速度的训练方法。在阅读现代文时,教师精心地设计好训练内容,交代阅读目的,要求学生在所限制的时间内阅读,注意速度,争取不回视,并要力求记忆和理解最多的内容。读完后,不再看原文笔答已经预先设计的速读测试题,最后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定答题成绩。一般来说,只要目标明确,选用的检测材料较合理,学生通过计时法阅读训练,速度和能力是会有明显提高的。从1992年起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增加了科技类说明文的阅读题,而科技类说明文的阅读主要考查的就是快速检索有用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但是由于平时的阅读训练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快速检索文章信息的能力,造成答题失误,或者虽是做对了,却由于检索方法不对头,花费了大量时间。造成失误的原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缺乏时间观念,在答题过程中,不断地回视、或者拘泥于其中的一个问题不能跳出来而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2.固定程序阅读

程序即阅读的程序,即按“标题——作者——文章的出处和发表时间——基本内容——文章中的具体事实——写作特点——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新思想”。每次阅读均按这个程序,专心致志地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避开个别的枝节问题,而且能迅速抓住反映文章主旨的内容,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的目的。训练时应注意:第一进行固定程序阅读时不应有程序要点的遗漏,第二程序要点要有侧重。1991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总分选用的阅读材料是奥地利作家斯·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其中有一个小题:“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有的考生只盲目地从正文中去寻找答案,而未注意文章的副标题和文后的注解,忽视了这两个地方,答案当然就不准确了。这个问题的出现就证明进行固定程序阅读时遗漏了要点。在训练快速阅读过程中,有必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要全神贯注,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有关内容上,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假如阅读过程中容易被“意外”的发现吸引而忽略甚至忘记了阅读目的,例如被某段精彩的描写吸引,被某个新奇的故事吸引,由某个内容引起了联想等待。这样,快速阅读的质量肯定会受影响。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有固定程序的阅读方法,都能逐渐养成强烈的筛选意识,形成较强的筛选能力。

3.默读

“养成默读的习惯,提高默读的速度”是语文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但是,许多中学生到高中毕业时均未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教师对默读的作用也缺乏认识,故缺乏认真地指导。学生只会眼看、口读,阅读速度自然上不去。要养成默读的习惯,必须注意:第一,提高视觉接受文字符号的速度,培养准确、协调、熟练、默读技巧。第二,提高默读的理解率。第三,提高想象、联想、思维、记忆的速度。

四、快速阅读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第3篇:训练快速阅读的方法范文

在试验过程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快速阅读法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快速阅读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快速阅读法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按固定程式、高效率地读完指定的文章,然后完成相关的题目;老师只以仲裁者的姿态明确要求、公布时间、评价结果。这种训练方法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了过去那种读书漫不经心的现象,而且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了学生专注、勤奋、善思、上进的阅读品质。例如,在学习Advertising and Advertisement一文时,我首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各自记下所用时间,算出自己的阅读速度,然后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老师精心设计的10道疑解难题,各自算出自己的理解率和阅读效率,最后老师公布、分析、评价训练结果,表扬优秀,指明不足。为了强化训练结果,我又要求学生精读有关段落,每人至少提出一个质疑题,点名要求学生或老师回答。这样一来,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提出不少颇具水平的问题。这种训练,拓宽了知识领域,充实了教学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大大压缩了授课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事实证明,快速阅读法从根本上克服了那种老师独霸课堂强塞硬灌的不良现象,扭转了那种老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听得奄奄思睡的被动局面,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快速阅读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快速阅读法,有利于学生的自学,它根据阅读规律以学生的阅读实际,指导学生按照七个基本点进行固定程序阅读,经历“定向(七向)阅读思考解难”四阶段,促使学生记忆力、感知力、想象力、思维力、语言操作能力快速发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把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真正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例如在学习Charles Dickens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同时从文章的标题、作者、文章的基本内容、文章所涉及的重要事实及读后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快速阅读、快速思考、快速解难。这样有了一个阅读的大致模式,以后学生阅读起来自然就轻车熟路、得心应手,效果自然也好得多。

三、快速阅读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第4篇:训练快速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视觉运动;阅读目标;阅读方法;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Abstract】Want to think practical availably development high school student of fast reading ability, list depend classroom that point train return far not enough, return have to value habit of development.The teacher has to be thorough delicately understanding the student's basic circumstance, t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BE carry on fast reading before, teacher should will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method of ability, request etc. tell a student, make them mentally have preparation.When they meet a difficulty, so just probably obtain should have of effect.

【Key words】Sense of vision sport;Reading target;Reading method;Reading ability;Reading habit

中学生的快速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日益盛行的读书方法。它不单是指眼睛看过文字的快速,更主要的是理解的快速、想象的快速、记忆的快速。因此,快速阅读法不同于一般的浏览,而是注重读书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理解过程。

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可以采取比较固定的读书程序,,每次阅读时让学生都遵循这个程序,在脑子里形成“定势”,从而养成读书要讲速度又需求甚解的习惯。只要一看书,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下面七项内容去读,这样就能读得快。七项内容是:文章的题目 ; 文章的作者 ; 文章的出处及发表时间 ; 文章的基本内容 ;文章所涉及到的重要事实(或重要词语、句子); 文章的特点或有争议之处;文章的新观点、新思想,以及读后的启示。由于这七项内容包括了一般的浏览,甚至研究问题时所寻找的内容,而且其中不单要有记忆,还需要有思考,选取有用的信息,略过对自己用途不大的内容,所以进行这种能力培养时,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1.快速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

所谓快速阅读就是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训练,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大量书报资料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快速阅读这一概念的内涵应有以下几个属性构成,即阅读文学材料的快速性;阅读文学材料的无声性;阅读方法的科学性。

1.1 阅读文学材料的快速性。

要想达到此目的,关键是眼肌能训练,即用特殊方法,使眼肌能灵活自如,达到视角,视幅,视停,视移等视觉最佳状态,使视线如行云流水般地快速阅读,当眼肌能训练适应之后,可采用快速阅读初级方法之一:跳读法。所谓跳读法就是指眼光从一个"字群"跳到另一个"字群"进行识读(字群是由多个单词组成的)这个过程眼球按"凝视--跳跃--凝视"的程序进行连续,不断运动,当跳读练习熟练之后,我们可进行练习扩大视力识读文字的单位面积的训练,这样就能缩短凝视时间,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

1.2 阅读文字材料的无声性。

上面我们介绍的只是快速阅读的先决条件,速读的关键还在于"无声"训练,在阅读速度上,无声要比有声快,无声阅读只是运用眼和脑两大器官,省去了口的发音和耳朵的监听,因而它的速度要快,快速阅读的信息变换方式为:书面信息->眼睛扫描信息->大脑记忆中枢的信息。因此我们应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消除读音和心音,特殊手段就是用自身单声调鼻音,单声调心声或外界背景音乐抵消并消除读音和心音的手段,对特殊顽固的不发音不能阅读的人,还可用一套自创歌曲,边唱边读,最后达到无音。

1.3 阅读方法的科学性。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必须通过直觉,联想,相象,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把顺次进入视觉的一连串文字信号转换成概念和思想,完成阅读过程,要完成其过程,必须进行科学阅读,进行科学阅读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自信心:一个人要想在快速阅读上获得成功,首先要有自信心,在快速阅读时,自信心是很重要的,只要我们坚信我们能成功,通过长期苦练就会实现的。

(2)集中注意力:快速阅读的同时还要求快速记忆,这就要求在阅读时,不仅要阅读,而且要记,要理解,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思维活动,没有集中的注意力是很难保证"速读"的完成。

(3)快速理解是快速阅读的催化剂。"理解"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并把新的知识经验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

(4)抓住关键词句。为了提高阅读速度首先应抓住关键词句,因为它是联接上下文的纽带,快速阅读时只注意瞬时关键词,其它便可迎刃而解,通过识别主题句,可以快速,准确地抓住文章中各个段落的主要意思,如果能把每一段落的大意抓住了,那么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把握住了,在阅读中识别主题句,并准确理解其意思,可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搞清楚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

(5)快速阅读能促使快速记忆。快速阅读时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连续的快速阅读是一种强化活动,强化活动能够巩固和促进快速记忆的成果。以阅读现代记叙文类(童话故事,作文选等)为例,要求硬记的是文题,作者,文中时间,地点,人物,姓名,名人名句等;要求联想记忆的故事情节(事件起因,事件发展,关键情节,高潮情节,事件结局);要求理解记忆的关键词,关键句,中心语,段首语,事件性质,人物命运,作者态度,人称变化,词语概念,文章含义或中心思想等等。总之,快速阅读能促进理解的质量,促进理解的速度,促进快速记忆。

2.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首先明确目标,做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否则,是很难把事情办成或办好的。同样,我们要能较快、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首先就得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本文所谈的目标,其外延包含两大方面。

首先是明确主体目标。这是就阅读者主体而言的,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在阅读方面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即应了解自己懂得快速阅读的哪些知识,不懂得哪些知识,应该在理论上重视弄懂自己不懂的快速阅读的知识(当然,对于这点,教师也应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有了正确的理论方法指导,实践就成功了一半。其次,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明确自己对阅读材料方面的知识知多少。对于自己不懂的,应找机会弄懂,力求使自己的知识、技能更丰富、更全面。不能扬长避短,而只能是查漏补缺。

其次是明确客体目标,这是针对阅读材料本身而言的。它包含三个小问题。

第一是明确试题目标。对于学生来讲,虽然他们学习的目标是渴求知识,但直接的现实目标还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及平时的练习题)。而近年来的各种类型的语文试题中,阅读理解题的比重都是很大的,并且,学生答题时都比较被动,盲目性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养成答题前弄清题目要求的习惯,搞清楚试题要求学生回答的是语音知识,或词语理解、或词语运用、或是句子分析等等。尤其是近几年试题中出现了一些较灵活的阅读题型,如词、句、段歧义的分析、辩证等。

第二是明确自我阅读目标。(这主要指学生课外阅读而言)。由于学生学习负担本来就很重。(经有关调查表明,走读学生白天从早自习到下午放学,其中只有下午第四节课才有一部分时间学生能自由支配,晚上在家大都要做一小时的家务,除有时看自以为好看的电视节目外,每晚用于学习的时间至多两小时,住读学生除下午那一课时外,也仅多出晚上的一小时。何况,他们还要利用这点时间来完成课外作业和温习功课),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至多有两小时。所以,采用快速阅读来充分利用这可怜的两小时,必须有明确的快速阅读目标。关于总体阅读计划,本文不赘述,只谈单个的一次阅读活动的目标。这就是,指导学生首先速读书前的序言(或出版说明,或内容提要)、书的后记、或刊物的目录、或报纸的各版大标题等,了解其大致结构,揣度其内容框架。筛选出自己要寻求的信息范围,如人物形象、环境的描写,语言的运用艺术或是知识性文字的某个知识点,或是该文章(作品)的写法,或其它科技知识。

第三是明确阅读对象的文体规律性特色。因为对阅读对象的文体规律性特色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速度。比如,议论文,就要涉及到论点、论据及论证,讲求语言的逻辑性和语言的书面化等,而小说则更多的是讲求塑造成功的典型形象,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而语言方面的要求是更讲求形象性和生活化等。如果我们象阅读小说那样只注重议论文的形象性,那将导致事半功倍。又如,人们发的一封电报,文字简略到几乎不能再简略的几个字或几十个字的程度,但如果是写成一封信,那文字恐怕就会增加到几百字甚至几千字。其实,它所包含的阅读信息量也还是电报那点。了解了这一层,我们即使是快速阅读这电报,也必须一字一字地“看”在心里,而不能象阅读这信那样“一目十行”,甚至有些句、段根本就不看。对于这个问题,有的还涉及到作者的文风和学风、写作背景等因素。因此,学生只有在阅读前明确阅读材料的文体特色,才能更好地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阅读的效率。

实践证明,学生在阅读前明确了这些目标,就能更好地减轻阅读负担,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3.交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 使学生明确了快速阅读的目标,还仅仅是具备了速读的一个基本条件,其更重要的,带有关键性的条件乃是懂得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较灵活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去。

首先是,使学生明确何谓快速阅读。所谓快速阅读,是指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练,达到变声读为视读,以记忆快、理解快、阅读快为标准进行阅读的科学阅读活动。当前,对于速读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虽然国外对此研究的成果已喜人,但对于汉语来讲,还有它的特殊性,而且还只是刚引起人们的重视),还没有一套较系统的科学方法。这里只谈点肤浅认识,只根据前文的定义来说明我们在教学中应交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而已。

根据人在阅读时的眼跳规律和“视读野”的特点,人眼在眼停时具有摄取相当多的文字信息的能力,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把摄取到的大量信息及时传递到大脑的能力。因此,人就能够通过一定的快速理解方法,把输入在大脑的信息整理加工,快速记忆掌握所需要的信息。实践证明,传统的声读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文化现实的需要,必须变声读为视读,提高视觉扫描的速度,在不影响理解和记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扩大“视读野”,充分调动大脑的积极性,综合左脑得来的信息,并充分利用右脑的图式认识能力,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对于快速阅读的速度,到底以多快为标准,综合诸位专家的测定,我认为,一般中学生以每分钟600—800字的速度阅读,是切实可行的。当然,这个速度也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我们要能使学生很好地进行快速阅读,其实际情形又是极为复杂的。我们要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既要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形、知识水平和教学实际,也要看阅读材料本身的难易程度等灵活运用。

4.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快速阅读能力怎么培养呢?除了前文所谈的使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交给快速阅读的方法外,还得进行一些必要的快速阅读课堂训练和快速阅读习惯培养。

4.1 快速阅读课堂训练。按三步训练法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训练:

4.1.1 提出要求,讲明目标。提出本次训练要达到的目标,训练的题目。开始训练时,可提示该次训练的目标,逐渐地就取消了目标提示。题目由单一逐渐到复杂全面、循序渐进地过渡。最初训练,可只注重字词的注音、注释的运用,这时就可采用“误读”(此指阅读学上讲的,读者根据上、下文按自己的理解诠释的高级阅读方法);然后到训练语、句的诠释、运用、“误读”;再到段、篇的分析;最后是对一些有较高艺术成就的作品进行艺术鉴赏。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反复的整体训练。

4.1.2 给予材料,规定时间。所给予的材料,既要讲求新颖、规范化,又要注意地道、大众化,还要针对学生实际,循序渐进,由语言通俗化、大众化、内容单一的材料,逐渐加深到形式多样化的、内容复杂的材料。总之,注意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同时,选择的材料要讲求知识性,使其通过对该材料的阅读,既培养了快速阅读的能力,更又达到了学习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对于时间的规定,一定要注意科学性。即是说,所给的时间,不能过多,导致达不到快速阅读训练的目的;也不能过少,导致学不到知识、回答不了问题的后果;而应是针对学生实际,以全班中等偏上一些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准。一般地讲,要求初中学生每分钟阅读500—600字,要求高中学生每分钟阅读600—700字为标准。同时还要给予适当的思考时间。所有这些,都应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处理。

4.1.3 到时检查,纠正评析。规定的时间一到,应立即交卷,严格检查、总结,纠正错误答案。重要的是对典型的错误进行精到的分析,找出其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提出补救的办法。而且,检查评析,还要注意兼顾评析上、中、下各等级学生的答案。实践证明,最好是采用现身说教法,即由答案正确的学生介绍自己怎么地进行快速阅读的,把他成功的思路介绍给其他同学;同时,由答案错误的学生谈自己的错误思路,老师纠正;对于根本就没能安时完成的学生,更应让他们谈自己的阅读情况,然后给予正确引导。

4.2 快速阅读习惯的培养。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只要形成了习惯,要改也难。所以,我们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单靠课堂那点训练还远不够,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讲,我们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养成习惯。我认为,除了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和需要逐字逐句进行讲解、研讨的课文外,都应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即是说,每个单元,可重点讲析、研讨一两篇课文,其他的课文,就可大胆地按照前述的“课堂三步训练法”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既可进行篇与篇的快速比较阅读,也可选择该篇中精彩的片断进行快速阅读。既可口头回答,也可书面回答。二是相对于学生来讲,既要通过课堂训练逐步养成习惯,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生活中的阅读(包括课外阅读)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其实,生活中的快速阅读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是快节奏的生活逼迫人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掌握尽量多的阅读信息。所以,从社会的角度讲,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习惯是可行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改革实践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对于这一点,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如果在某个问题上学生的见解有独特精神,而自己的理解属于很一般的看法或是看法片面陈旧的时候,要勇于肯定学生的见解而否定自己原来的观点。”在认识到相信学生,激起他们的成就动机面适度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缺乏快速阅读基础和习惯的学生,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材施教。在进行快速阅读前,教师应将培养能力的目的、方法、要求等告诉学生,使他们心理上有准备。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重在启发点拨,“拨开迷雾,使见端倪”。这样才有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娟. 弘扬个性的语文教学 中国教育与探索 2008:1(91):85—86

第5篇:训练快速阅读的方法范文

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期,是培养快速阅读能力的黄金期。在阅读初期采用培养小学生的速读能力,是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明确阅读目标、科学运用快速阅读法、注重快速阅读课堂训练,使其养成速读习惯让他们终身受益。

【关键词】

阅读初期 速读目标和方法 速读能力培养

著名语文教育学家张志公说:“现在具备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能力,已不再是神童才子的事,而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应具备的一种阅读能力。”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期,是培养快速阅读能力的黄金期。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研究成果证明,快速阅读中眼睛与大脑的运用方法,对于年龄越小的人越能适应,原因是青少年的思维方法灵活多样,且可塑性强。所以在阅读初期就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其养成速读习惯将让他们终身受益。

一、黄金期,速读培养的必要性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速度的快慢与否直接关系着阅读量的大小,关系着阅读质量的好坏,时代和现今的义务教育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就要求我们应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速读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速读不单纯是视觉的感知活动,还必然伴随着理解、想象、记忆等思维活动,并且这种思维的速度很快。实践证明,速读有利于识字率的巩固、理解力的提高。另外,由于速读能力获得大量的信息,可以突破头脑中原有的思维模式,用更恰当的方法来处理新信息,能促使智力的发展。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速读作为阅读的分类也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加以综合考察。”鲜明而详实地指出速读的重要性。假使阅读中只有理解和记忆而没有速度和效率,既无法适应考试时的时间紧迫性,又无法适应扩充阅读量的时代要求。

3.现代信息社会,知识膨胀,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获取、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否则,一切都慢慢来,将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速读能力,扩大他们的阅读量。

二、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及其目标

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的科学运用视力和脑力的方法,这种“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法省略了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这两个可有可无的中间环节,将文字信号直接映入大脑记忆中枢进行理解和记忆,实际上是一种单纯运用视觉的阅读方式。小学速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基本技能,在速度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具体地说,经过2至3年累计40-50小时的训练,可使学生的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2000字左右,理解和记忆率在70%以上,阅读效率提高3-5倍。

要实现上述目标,小学阶段必须掌握下列6项速读技能:

1.不回视。回视指在阅读时,重复看那些已读过的部分,视线忽左忽右,忽上忽下,还不时地停顿。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专心致志,摒弃杂念。要根据学生实际阅读能力,提出理解要求,限时训练。

2.革除唇读。喉诵和心诵。儿童初学阅读都从朗读开始,养成了阅读时文字必定由眼睛到嘴巴,由喉咙发音,再经过耳朵到大脑的习惯。应让学生明白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应尽量摒弃默念习惯,力争眼脑直映,最终达到消除心诵的目的。

3.扩大视读广度。从学生初学识字起,教师应授以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词为单位进行教学,阅读切忌用手逐字指读,进而逐步训练用一个视点看清一个词组、句子。学习意群注视法、垂直注视法、面式注视法,提高边缘视觉的灵敏度,使落在视觉边缘上的字由模糊变得清晰。

4.集中注意。应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使学生能带着平静、愉悦的情绪进行阅读。限定阅读时间,促使学生用自己的意志努力排除外来干扰。

5.回忆要点。边阅读边尝试回忆,记住文章要点。一旦发现某一部分不能被回忆或记忆模糊,可再把全文速读一遍或寻读那些尚未记住的部分。养成以问题为导向,集中注意寻找答案的习惯。

6.变速读。根据阅读目的以及文体、材料难易,灵活地变换阅读速度。

三、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作为小学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下,是我综合网上的资料并在实际教学中实践而得的。

1.计时阅读训练。即在每次阅读时,准确记下花费的时间和所读的字数,以推算阅读速度,并立即回答有关的阅读理解题,了解有关的阅读理解率。而这点,在小学阶段,在小学生注意力尚不十分成熟时,可以采取老师设计计时卡、记分表,老师统一口令让学生读,学生读完后,记下自己所用的时间,这样就可以制造一种氛围了。

2.闪现式训练法。此方法主要是把若干语词、语句或语段用幻灯片或硬纸片在学生面前迅速闪过,让学生立即记下所见的内容。文字激增,闪现速度加快,从而提高学生眼脑的反映能力,扩展有效的视野,增强大脑的记忆能力。

3.意义阅读法。主要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采取找中心句等方法。一般而言,有以下两种:(1)意群阅读,就是在平时训练时,就要求学生找中心词等,把与中心词有关的一些词联系成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2)字群训练,即让学生一次看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一群字,而不是像过去一样逐字阅读。

当前是一个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对于这一时代的人来说,需要参与、实践和推进快速阅读;而作为语文教师,则更需要树立科学的语文速读观,把握时代特点,努力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快速阅读是通向成功的捷径,我们应从学生长远出发,持之以恒,沿着这条捷径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 戴盛江.中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培养初探.中国教育文摘.2006 (12)

第6篇:训练快速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阅读;理解;阅读速度

阅读是一种交际行为,是读者获取信息或知识的过程,在英语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既是广大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又是其学习手段。

人的阅读行为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划分为通读、细读、查阅和浏览。提高这几种阅读行为效率的技能训练可粗分为精读、泛读与快速阅读等三种方式。有时快速阅读也可归入泛读训练的范畴,于是,常用的阅读训练模式就变成了精读与泛读两大类。

阅读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处理好这两者关系,笔者在本文中稍加分析。

1 阅读理解

英语阅读中压倒一切的任务是理解的准确性,也就是读者有没有基本读懂作者传递的文字信息或思想观点。当我们说某个人理解力强时,通常指这个人能准确有效地阅读,因而可以从所读文章中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同时最小程度地发生误解。读者可以通过复核所读内容,回答问题或概括大意的方法来表达这种理解。所以我们可以把阅读理解的定义简单归结为读者准确吸收作者付出的信息的过程与程度。

阅读理解的过程包含四个层次,即对个别词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词在句中的意义的理解,句子在上下文中的意义,以及作者的意思。对词的理解是基本的理解。但由于英语中的词大多数是多义的,词只有在特定的句子及上下文中才被赋予明确的含义。词、句、章节是结构意义的理解和探求作者意图的基本线索。

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我们发现阅读中接触的内容含有两种信息。一种是用不着读者去解释或判断的那些客观事实;另一种是主观信息,它可以是情感的、情调的或气氛的一类抽象表现,也可以是从已知具体事实中引出的一般性结论,或者是作者未具体阐述的重要概念和论点等。读者必须凭借自己的感受,想象逻辑推理能力及背景知识来判断这些隐含的主观信息(即implication和inference)。理解力强的读者不仅能在阅读中接收客观事实,也能顺利地获得主观信息。

阅读理解水平取决于若干个变量,如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阅读的目标,阅读的速度,读者的身体状态等。

正常的阅读理解率在70%左右,并不要求达到100%。因为信息中总是含有冗余的部分,不须理解,要能理解主要内容及某些事实就够了。超过70%的理解率,比如90%-100%的理解率,可能说明阅读速度过慢,材料太容易,或者过分追求无用的细节要求等。理解率达到50%是最基本的,说明确有理解。而20%-30%的理解率就无意义可言了,因为即使没有读文章,单凭猜测进行理解测试也能达到25%的理解率,而实际的理解率等于零。

提高阅读理解率除了依靠技术性的训练外,还应注意心理方法的训练,比如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明确目标,扩大联想,反复练习,根据遗忘率(遗忘曲线)来调整分段复习,使用多种感官配合阅读。(如手写、口说、画图)等。

在阅读理解与阅读速度这一对矛盾中,理解是基础,离开较好的理解去追求速度无疑不现实。在不牺牲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阅读速度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

2 阅读速度

围绕提高阅读速度常出现一些误解。这些误解往往迎合了那些慢吞吞的读者的懒惰心理。这种把阅读当成慢性痛苦差事的懒惰心理势必导致对阅读的恐惧,甚至仇视。下面讨论一下这些误解。

2.1 读得快的人比读得慢的人理解与记忆都要差

各类实验与测试都证明事实正好相反。读得快的人往往是那些敏锐、积极和和效率高的读者。读得慢的人常常是被动、惰性十中而又不熟练的读者,这类读者的实际水平更低。他们对阅读缺少兴趣,不愿发挥潜力,读时常会走神开小差。

2.2 只有聪明绝顶的人才能读得快

数百名美国老师的研究成果表明,一般智力水平的人,视力没有问题,阅读浅易的材料都能达到每分钟800-1200英文单词。人的眼肌的活动速度是可以训练的。读速慢纯粹是懒惰习惯与被动性造成的。一般人的阅读能力与智商高低无关,而提高阅读速度所产生的效果可以影响和推进智力的发展。

2.3 快速阅读只适用于读那些容易的材料

事实是效率高的读者对不同材料有不同的阅读速度,这取决于材料的难度以及阅读的目的。一旦基本读速加快了,对不同难度材料的不同读速也随之加快也就是说,快速,中速和慢速都呈加速的进步。一个经过训练的读者阅读难度大的材料的速度,可以两倍快于一个未经训练的读者阅读容易的材料。读速快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和掌握自己的阅读速度。

2.4 读得快的人不可能轻松地读,也不可能欣赏所读的材料

实验结果表明,快速阅读习惯形成以后,读者的欣赏力至少保持在以前读速较慢时的水平上。在大多数情况下,读速的增长与领悟和欣赏力是同步增长的。

2.5 快速阅读或许极有价值,但恐怕要花费好多年才能完成提高读速的训练

事实证明,采取集中强化的手段,读速在30天或60天里可以成倍地提高。这种提高取决于每周用于训练的时间。

2.6 一词不拉地细细慢读肯定能全部而又准确地吸收所有信息。事实是,人们在交际时,无论表达思想还是理解他人意思,都是以词组或句子为单位,而不会以孤立而又含义笼统的词为单位。人们的思维是连贯的,阻断之后必然破坏联想。成组成句阅读不仅可以提高速度,而且有利于将大脑中闪现的各种印象和反映串联起来,增进理解。

简而言之,评价阅读能力的标准是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阅读速度。阅读速度的提高要靠阅读的量来保证。没有大量的阅读实践就谈不上熟能生巧,而缓慢的读速则很难保证大量的阅读,这是英语阅读学习中的一种恶性循环。语言能力的提高为大量阅读逐步扫清语言障碍。在大量阅读中,逐步培养出语感,提高处理英语篇章的熟练程度,实现对阅读技巧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进而提高语言能力,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推动阅读能力的不断发展。

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应该以理解内容为主,也就是以作者传递的信息和知识为主。所以,无论是泛读训练还是快速阅读训练,都应该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以获取完整而又准确的信息或知识。

第7篇:训练快速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四级快速阅读 略读 速读 技能技巧

我们都知道,英语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听、说、读、写、译。而“读”是外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一种手段,那么外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也必须掌握“读”的一些基本技能。所谓快速阅读就是利用视觉运动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大量的英语资料的一种科学学习方法。快速阅读作为一种阅读形式也已经在很多的考试中出现,它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所给出的文章,进行快速的阅读并且能在最大限度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还得完成与文章相关的的试题。学会英语快速阅读,对于扩大英语阅读范围,增加英语词汇数量,丰富英语语言知识,增强英语语感都大有裨益。其实英语快速阅读除了阅读的快速性,还包括阅读的无声性、阅读的科学性等要素,这里就介绍一下英语快速阅读的技巧,以使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及英语考试中能“游刃有余”。

1.按照文章体裁、基本架构迅速定位文章的脉络,确定主题

一般情况下,英语文章多是按“总―分―总”这样一个思路写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就要根据其体裁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快速阅读,正确理解。

(1)结构。文科文章:现象解释型、问题解决方案型、结论解释型。理科文章:现象解释型、成果性、实验型。

(2)体裁。记叙文往往一开始就交待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及事件(what),然后再详细叙述事件发生的原因(why)。要注意故事结尾处作者的点评。议论文中,作者先提出一个论点,再对此进行分析,或举例加以论证,得出结论。要注意目的、结论和观点。说明文中,作者首先提出说明对象,然后从时间、空间、用途、方法、步骤等各个不同侧面加以说明。要注意定义、概念、数据、细节。

例如,结论解释性的文章,结论为主题所在。一般首句是个判断句或是表示作者的态度时就时常是结论,尤其是首句之后紧跟较长的例子或细节时;现象解释性的文章,解释为文章主题所在:一段首末的问句等于现象,文科文章的问句出现在一段的末句;理科文章出现在一段首句。回答就是解释,即主题;问题解决方案性的文章,解决方案为问题主题。

2.利用主题句迅速定位文章的各段讨论的重点

(1)主题句的确定。主题句是整个意群(sense group)的概括和总结,找到主题句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整篇文章。通过这些主题句,我们就可以对文章的主要意思有一个整体了解,从而在做练习时能够全面把握,快速准确地作出选择。

主题句具有总结性,一般位于文中三个地方:全文首句;一段末句,一段末句出现转折或结论时常出现主题;二段一二句,二段对一段进行总结或否定时常出现主题。

另外,表观点、进行评论的句子;而提供事实的句子往往不担当主题句;主题句一般用现在时表达。

(2)有主题句时,与主题句相对应的为正确答案。

(3)文中没有主题句时各段首句相加,其中共有的词汇为本文的主体词,必须出现在主题题型的正确答案中。

(4)主体词的特征。一般为名词或名词词组、出现频率较高和一般位于段落首句。

3.戒除不良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

(1)摆头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的视线在阅读材料上从左向右每移动一行,其整个头部也跟着从左向右摆动一次的阅读习惯。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依赖视线的移动来完成阅读的全过程,而头部的摆动对阅读根本没有任何帮助,在很大程度上只会占用阅读时间、减慢阅读速度,影响阅读的整体效果。再者,随着阅读者阅读水平的提高,其视幅(即眼睛在阅读材料上的注视范围)也随之加宽,其视线的移动已不仅仅是从左到右,而更多的是从上到下地移动。可想而知,头部的摆动只会妨碍阅读的速度。

(2)有声阅读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阅读材料中的每个单词都轻轻地读出声来的阅读习惯。有研究表明,有声阅读的速度只是视觉阅读速度的一半。因为有声阅读是通过语音转录而到达理解,视觉阅读却是通过视觉加工直接到达理解。显然,通过视觉通道加工信息的速度要比通过语音通道加工信息的速度快得多。尽管阅读者在阅读水平较低的时候,通过语音转录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随着对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有声阅读会大大影响阅读的速度与效果。

(3)默读或唇读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虽然不读出声音来,却利用舌头、喉咙甚至嘴唇的动作来辅助阅读。实际上,在这种阅读过程当中,阅读者只是把有声阅读变成了在内心深处的默默发音,虽然别人听不到其声音,但其发音器官却介入了整个阅读过程。因此,默读或唇读其实就是一种听不到声音的有声阅读。它与有声阅读一样影响阅读的速度与效果。

(4)回读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每读完一行或一句后,又将视线移至刚刚过目的文字,回过头来再读一遍。这不是为了确认所读内容而进行的有意识的回读,而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性的动作。养成这种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阅读者对自己的阅读能力缺乏信心;另一方面在于阅读者在阅读时精力不集中,致使大脑对文字的反应与视线的移动不合拍,从而造成了从最初的有意识回读,逐渐养成了无意识回读,大大限制了阅读速度,分散了阅读的注意力。

(5)过分依赖词典是指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每遇到生词必查词典的阅读习惯。这样读读停停,边读边查,不仅降低了阅读速度,也使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破坏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过分依赖词典的习惯,还表现出阅读者没有养成根据生词所在的上下文或构词法猜测词义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表现出阅读者对自己的阅读能力信心不足,从而逐渐养成了只信词典、不信自己的阅读习惯。

4.快速阅读的训练

关键是用特殊方法,使眼肌能灵活自如,达到视角、视幅、视停、视移等视觉最佳状态,使视线如行云流水般地快速阅读。训练方法主要有按手指法(即目光随着手指左右、上下移动,头不要摇动)、图谱法(如点、圆、抛物线等图形目光沿着图形而快速移动)等基本功训练。

当眼肌能训练适应之后,可采用快速阅读初级方法之一的跳读法。所谓跳读法就是指眼光从一个“字群”(字群是由多个单词组成的)跳到另一个“字群”进行识读,这个过程眼球按“凝视一跳跃一凝视”的程序进行连续不断的运动。

训练适应之前:

People often confuse a culture with its temporary cultural expressions.

稍加训练适应之后:

People often confuse a culture with its temporary cultural expressions.

当跳读练习熟练后,可进行练习扩大视力识读文字的单位面积的训练。首先进行五个单词的练习,练习时主视区应放在中间,也就是主视中间的三个单词,两边单词用余视力扫视。如:

People often confuse a culture with its temporary cultural expressions.

在练习五个单词达到熟练之后,就可加宽视区练习,如一下看六七个单词,甚至达到九个单词。逐渐加宽视区范围,延长目光移视长度,这样就能缩短凝视时间,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

5.掌握一些快速阅读方法

(1)快速泛读(fast extensive reading)。平时要养成快速泛读的习惯。这里讲的泛读是指广泛阅读大量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要求读得快,理解和掌握书中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要确定一个明确的阅读量,阅读量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切实可行。

(2)计时阅读(timed reading)。平时要养成计时阅读的习惯。计时阅读每次进行约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计时快速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阅读时先记下“起读时间”(starting time),阅读完毕,记下“止读时间”(finishing time),即可计算出本次阅读速度。随手记下,长期坚持,必定收到明显效果。

(3)略读(skimming)。略读又称浏览(glancing),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度阅读,如同乘飞机时,飞机掠过城市上空,我们快速鸟瞰(bird’s-eyeview)地面上的明显标志一样,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也就是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要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阅读时,先把文章粗略地浏览一下,看看文章中是否有自己工作和学习需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和信息,然后确定这篇文章是否值得细读。在查找资料时,如果没有充分时间,而又不需要高度理解时,就可以运用略读技巧。“不需要高度理解”并非指略读时理解水平可以很低,而是说略低于一般阅读速度所取得的理解水平是允许的。一般阅读的目标是在保持一般阅读速度的条件下,获得尽可能高的理解水平,通常达到70%或80%。略读时,理解水平略低一些是预料之中的事,平均理解率达50%或60%就可以了。

(4)寻读(scanning)。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寻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熟练的读者善于运用寻读获得具体信息,以提高阅读效率。寻读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读者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掠过尽可能多的文字符号,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如同在车站、机场从几千人中寻找自己要接车、接机的人――对无关的信息“视而不见”,将注意力锁定在相关信息上,在图书馆查找书刊的目录,在文献中查找某一日期、名字、数字或号码等,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作为一种快速寻找信息的阅读技巧,寻读既要求速度,又要求寻读的准确性。具体地说,寻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的答案。因此,可以把整段整段的文字直接映入大脑,不必字字句句过目。视线在印刷符号上掠过时,一旦发现有关的内容,就要稍作停留,将它记住,既要保证寻读的速度,又做到准确无误。

6.注意转折词,揣测作者意图

英语文章中转折词往往是快速阅读的标志词,作者往往先叙述或介绍常人的观点、他人的态度、看法,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或与之不同的观点,即作者本人的意图或事实真相及本文的主旨。两者之间常用but,however,yet,in spite of,though,although,even though,even if等连词,或用but,in fact,on the contrary,in contrast等短语连接。

表示因果关系,常用转折词:accordingly,as,as a consequence,as a result,admittedly,because(of),cause,consequently,due to,eventually,for,for this reason,hence,in order to,it follows that,in other words,in that case,leads to,owing to,since,so,so that,thus,therefore,thereby,then,under those circumstances,the reason why。

表示不同点、对比常用转折词:although,alternatively,but(then), compared with, despite, even though, however, however much...,in contrast,in spite of,instead of,nevertheless,nonetheless,on the other hand,on the contrary,or else,otherwise,rather,though,whereas,yet,while。

表示顺序常用转折词:after this/that,afterwards,earlier/later,first(ly),following this/that,initially,next,second(ly),thirdly,to begin with,then,first of all,in the first place,to start with,besides,furthermore,moreover,what is more,the last,lastly,last but not the least。

第8篇:训练快速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阅读 默读能力

默读,是众多阅读方式中的一种,有利于读者揣摩文字,近距离接触文本,适应不同的阅读目的,便于养成阅读习惯,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学习默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高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可见,默读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都得到了相当的重视。默读,它有着别的阅读形式不可比拟的价值与特性,是学生个体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默读在《语文课程标准》视界中的全新理念

1.默读是无声的对话

作为不出声的阅读形式,默读主要诉诸大脑和眼睛,不必经过声音的转化和输出,由视觉直接吸引信号,由大脑直接认知,过程较为简单,有利于读者思考、比较、推敲,进行主体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2.默读是整体感知的捷径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九年的阅读总量达400万字以上。默读对各类文章来说都是整体感知的最有效的途径。当默读进入陶醉和全神贯注的境界时,其感知和理解的效果是妙不可言的,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3.默读是终身的阅读方法

默读是现实生活中最为普遍的学习方法。从考试角度讲,现行考试制度大多数是不允许在考试时朗读的,而要学生用平时阅读中形成的个体阅读风格来默读和解答试题。从发展角度讲,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越来越依赖和重视默读。读书报、看文件、查资料无一例外,都用默读法。因此,默读是人们终身依傍的学习方法。

二、默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1.可以大大加快阅读速度

由于默读不必通过发声来刺激听觉,因而视觉广度宽,速度比朗读要快,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有利于培养自学的阅读态度和习惯

所谓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主要指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默读习惯最主要的在于用脑、动笔。如果单凭视觉器官运动,即使读书万卷,也可能一无所获。所以默读能力的强弱和默读习惯是否形成,直接关系到阅读质量的高低。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的习惯,才可能独立地看书、自主地学习。

3.影响学习质量和进程

因为其它各科的学习都与默读直接相关,所以默读能力关乎学生学习的质量和进程。

三、小学生默读的心理要素

1.注意力

注意力是默读最重要的心理因素。默读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自己的注意力的控制程度,注意力决定阅读速度理解程序和阅读效果。小学生因为年龄特征,阅读时更容易产生疲劳感,从而影响注意力集中的程度,注意力持续的时间较成人短。

2.记忆力和理解力

默读要求将视觉获得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因此,默读的有效阅读速度取决于学生的记忆力。同时,学生对获得的信息理解能力强,默读速度就快,反之就慢。

四、默读训练的规律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默读心理要素,笔者认为进行默读训练应遵循以下规律。

1.默读能力的训练要从朗读开始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在儿童阅读心理的发展中,朗读技能的发展一般先于默读技能的发展。因为在儿童最初的阅读过程中,言语运动器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要依靠大声阅读使注意力相对持久地集中在文字材料上,否则看不上几个字,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其他方面去。其次,由于学生初学阅读时“眼停”的次数比较多,时间比较长,如果不辅以言语动作,眼停就不规律,极容易发生掉字、跳行和同视现象。刚入学的学生就是在大声朗读时,也必须用手指点着字,一字一顿地读,否则就会掉字跳行。因此,默读能力的训练必须以朗读能力为基础,从朗读训练开始。小学一、二年级适合进行朗读训练,到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学习默读,为三、四年级充分进行默读训练做好准备。

2.默读训练要循序渐进

小学生在初学默读时,嘴唇不断动,口中往往念念有词,不断发出轻声。有的教师认为这是学生不规范的现象,竭力纠正,其实这种做法是违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默读技能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从“小声默读”到“无声默读”这一过程。就是小声默读阶段,也有一个从大声到小声、从小声到轻声、从轻声到嘴动、从嘴动到默读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完全不出声,不动嘴,学生便会不知所措,出现视而不见的现象,结果适得其反。因此,默读训练要循序渐进,允许学生有出声、动嘴的过程。

五、默读训练的几种方法

1.诱导默读法

可以分为两步:一是教师示范性默读,二是学生互相监督性默读。首先,在上课的前几分钟,不让学生思索任何问题,集中视线观察教师怎样默读课文。此时,教室里安静无声所看到的只是教师的眼球在移动,学生的好奇与模仿心理极强,在他们都想试一试的时候,便指定一段课文,先让学生把眼睛盯在固定的左右两侧,再要求头不动,嘴不张,只让眼球移动来默读所指定的段落,这样既能锻炼眼睛,扩大视角,又能唤起他们的默读兴趣。其次,学生互相监督也是掌握默读要领的有效措施。把两个学生分为一组,面对面坐着,一个学生默读,一个学生观察、监督。主要看头部是否左右或上下摇动,嘴唇是否微微抖动,眼球是否移动自如,这样不断验证,对纠正学生默读中的不良习惯很有效。

2.轻声引读法

教师轻声读课文,学生嘴唇不动,只用眼睛随着教师的读声默看课文,无形中迫使学生的视力和思维同时积极活动,字词从眼皮下一闪而过。这样经常练习便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多数学生习惯于如朗读般逐字辨认来默读,这种方式不仅看书的效率很低,而且容易分散注意力,使理解度降低,造成思路上的阻塞,容易让眼球感觉酸痛、疲倦。

3.要点标记法

就是带问题默读。问题是注意力集中的关键所在,它可以使思维集中到课文的重点上,免受琐碎细节的分心。要点标记,就需把问题及问题的关键字、词、句标画出来。所带的问题要根据课文的需要而定:一般有与课后练习有关的问题;学生以获取知识感到新奇的问题;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能一次解决,必须有侧重,分个解决。教师给他们指定句、段并提出这一句或段的问题,让学生默读时用笔画重点、批难点、标疑点,读后按各 自的标记作答。在课堂训练的同时教师要锻炼他们自己默读,自己找问题,自己做出标记,这样有助于学生向课外延伸、迁移运用,补偿提高。在默读思考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会学生圈点画注。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期的努力。因此,训练一开始,教师就应精心地指导学生认真地圈点画注,及时检查,并评出默读时圈画得最快最准最恰当的同学,不断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

4.猜测空缺法

大多数学生在默读时往往是由一个字“跳”向另一个字,这样,一方面影响了阅读速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对材料的理解,因为一个字或词并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一个完整的思想是由一句或几句话构成的。因此,学生要掌握由一组词“跳”向另一组词的快速默读方法。具体做法是:①猜读。教师事先印制留有空缺词组的卡片,然后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快速猜读,允许学生用意义相同的词来代替空缺的词。刚开始,允许学生参看后面的词语,以便联想。训练一段时间后就不要再看后边了,要求依次读出,这样就可以验证学生是否读懂了。②看写。教师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并标出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并让这个词语“开花”,一连写出许多个,写的越多,说明掌握的词汇越活,越有利于快速默读。③跳读,即跳跃式默读。教师可以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边,抓住文章的筋骨脉络阅读,重点掌握各个段落的观点。有时遇到疑问时,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可以跳过去,但对问题的印象仍会很深,向后继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前后贯通了。

5.扫描法

换句话说就是一目十行的快速浏览。对这个词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可是具体到实际的运用中就很少有人做到。《这样学习最有效――戴维思的超效阅读法》一书介绍了培养默读能力的几种方法。一是垂直阅读,即视野宽度训练。其重点在于调整阅读时眼球移动的节拍,借以调整每个节拍所能阅读的文字宽度,拉大视野宽度,靠视野宽度看到注视点左右文句,然后尽量吸收所看到的内容。刚开始可以把间距画得短一些,以后逐渐扩大视野。二是横式阅读,仍然要固定一个速度,规定眼球必须听到一个节拍“滴答”声响起的时候,才可以停在文章的某个固定点上。放弃在每个字上停留的习惯,改成每听一个节拍的时候,眼球就跳到下一条线的位置,利用视野的宽度看左右两侧的文句,形成横式阅读。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交叉阅读,不断训练就可以达到一目十行的能力。这种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了解大意,正如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在新技术背景下,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也越来越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显其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小学生阅读时注意力集中是重要的心理品质,在训练学生的默读速度时也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克服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的不利因素。

当然,我们要让学生拥有较强的默读能力,达到“默读有一定速度”这一要求,必须充分把握小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除在阅读课上注意加强默读的训练外,还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把课内外训练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默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文.加强默读训练.小学教学研究,2005,(4).

[2]张晓峰.浅议阅读教学中默读能力的培养.教学与管理,2005.6.

[3]沈美峰.有感于对默读的细细品味.小学语文教学,2008,(4).

[4]朱幼菊,李作芳.默读批注的四忌四宜.江西教育,2006.5.

[5]孙艳红.重新重视默读的功能.内蒙古教育,2007,(7).

[6]嵇康.朗读和默读:阅读教学的两翼.教育教学研究.2008.12.

第9篇:训练快速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阅读水平;语篇聚类水平;阅读训练

一、问题提出

如何将阅读理解的理论应用于教学,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Kintsch提出,文章阅读过程有三种水平,一是句子水平的词句解码活动,二是段落或宏观命题水平的组织活动,三是整体语篇上层结构的分析综合活动。[1]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的信息加工主要是语言解码、组织连贯和分析概括;[2-4]还有研究分析了不同年级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信息加工特点[5]和阅读水平的特点;[6]也有人进行过快速阅读训练和语篇理解策略的实验研究,[7-9]但是如何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水平,特别是提高Kintsch所提出的第三水平上的阅读水平(即分析综合的水平)方面的研究还没有见到。本研究将扩大阅读视野的训练和语篇阅读策略的训练相结合,探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阅读训练是否能够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第二,语篇聚类是阅读加工的高级成分之一,阅读训练能否迁移到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篇聚类水平上。

二、实验

实验分干预实验和迁移实验两部分。

(一)被试

两部分实验均选自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五年级的两个班,一个班为实验班作为干预对象,另一个班为控制班不进行干预。实验班63人,控制班60人,共计123人。

(二)实验设计

两部分的实验设计均采用实验班控制班前后测设计。

(三)干预实验

1.测试材料

干预实验的测试材料分前测材料和后测材料(两类测试材料的例子见附录一)。

前测材料:两篇文章,每篇文章有四个问题,题目主要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整体结构。文章和问题都由两位小学语文教师与本研究人员共同确定。

后测材料: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另外两篇文章,实验的做法和要求与前测相同。

2.测试程序

前测程序:发给学生一张试卷,包括两篇文章,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试卷。

后测程序:与前测程序相同。

(四)迁移实验

迁移实验的目的是要探讨阅读训练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篇聚类水平的影响。

1.测试材料

迁移实验的测试材料分前测材料和后测材料(两类测试材料的例子见附录二)。

前测材料:本实验使用的双情节故事是参照鲁忠义,彭聃龄(1996)的实验材料编制而成的。[10]按照Mandler&Johnson的故事语法,故事应包含背景、开头、反应、尝试、结果和结尾6个基本节点。[11]本实验材料中,每个故事同样有6个基本节点,但是背景节点为两个情节共用,其他5个节点中每个节点两个句子。这样,每个实验材料共由11句组成,这11个句子随机排列。

后测材料:使用另外的难度同前测材料相当的双情节故事。

2.测试程序

前测程序:使用投影仪逐句呈现实验材料,每句呈现2秒后变暗,但不消失,接着呈现下一个句子,一直到全部实验材料呈现完毕。全部实验材料再在屏幕上保持2分钟后消失。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按照自己认为合理的故事结构回忆刚才呈现的句子。采用RRR计分方法。

后测程序:同前测程序。

(五)实验的干预措施

干预措施主要是语文课上由语文教师主持的阅读训练。参考国内阅读训练的一些方法,[12-14]与小学资深教师共同研究确定训练方案。训练分为四部分(一般指导、扩展视野训练、猜词训练、语篇阅读训练)。干预时间为10周。

1.一般指导

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多次给学生讲解快速阅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出影响阅读速度的不良习惯(如回视、逐词读、指字读和出声读),要求学生尽力克服。

2.扩展视野训练──舒尔特表练习

扩展视野训练使用的是舒尔特表(如下表)。舒尔特表为20×20厘米的正方形。每个表由25个方格构成,小格中1到25的数字是实验前无顺序填上的。此次练习要求学生迅速地从表格中顺序找出1~25的数字。

6

1

18

22

14

12

10

15

3

25

2

20

5

23

13

16

21

8

11

7

9

4

17

19

24

开始做练习时,视线应集中在表的中心,在寻找下一个数字时,视线仍然保持在表的中心。表与眼的距离与阅读普通读物一样,大约25~30厘米。点数时必须不出声,按递增的顺序由1数到25(不能有遗漏),看到心中想的那个数字就用铅笔画出来,熟练后可以只在心中默数,不必再用铅笔画出来。此项训练的目标是,完成一个表的时间不超过25秒。

3.猜词练习

教师在讲解新课文前,随机选取一段课文进行猜词练习,具体操作是:

(1)把文章中的每个句子开头和结尾的词涂掉让学生阅读,读完后,让学生努力恢复涂掉的词。

(2)用一把尺子挡住一段文章中每行的最后几个词,根据文章的意思猜测被挡住的词;或者遮住一段文章中开头的词进行阅读,根据文章的意思猜测被挡住的词;最后练习遮住一段文章中每行的前后各几个词,根据文章的意思猜测被遮住的词。

(3)反馈猜词的正确率。

4.语篇阅读训练

语篇训练材料是由两位有经验的小学教师在辅助教材中为学生筛选出的32篇文章,每篇文章后面都有与文章有关的阅读理解问题。语篇阅读训练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简单语篇阅读训练,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阅读文章时,标出句子的关键词;

(2)在阅读文章时,画出句群中的关键句,即一个语义群的中心句;

(3)找到文章的联结词,即注意语义群之间的关系(如因果、转折等);

第二阶段为高级语篇阅读训练,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一个文章,回答文章的问题。教师根据题目的得分,了解学生掌握策略的情况;

(2)教师根据学生在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时的错误,告诉学生阅读时正确、有效地提取文章信息的策略;

(3)教师讲授应用策略阅读并解题的要领,进一步强化指导。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班和控制班阅读水平比较

为了检验合作训练干预是否能对实验班产生有效作用,对两个班的合作水平进行了实验前测成绩和提高成绩(提高成绩=后测成绩-前测成绩)的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班和控制班前测成绩、提高成绩比较

表1的数据表明,两班在实验前阅读水平无显著差异,两班学生同质。阅读训练后的提高成绩检验结果为实验班成绩非常显著地高于控制班(P<0.000),说明阅读训练确实有效,大大提高了实验班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实验班和控制班迁移成绩比较

检验阅读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语篇聚类水平是否有迁移作用,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前测聚类成绩和训练后的语篇聚类水平的提高成绩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2。

实验班和控制班

表2 语篇聚类前测成绩和提高成绩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到,实验前两班学生在前测语篇聚类水平上无显著差异,说明实验班和控制班在实验前同质。10周的训练后,两个班的语篇聚类提高成绩有显著差异,实验班的成绩提高程度明显高于控制班(P<0.05)。

四、讨论

(一)阅读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阅读训练中,首先是扩展视野训练,因为阅读中的视野是增加阅读内容和提高阅读水平的瓶颈。小学生尤其需要扩展阅读视野,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语篇信息,从而进行进一步的语篇理解加工。

训练中的猜词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已知语篇信息的水平,通过对已知信息的理解来推测未知的词语。这种训练能够使学生重视根据已知信息总结语篇思想,通过总体思想来推测未知部分的信息。

语篇阅读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训练中既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词、关键句和语义群,又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阅读策略的训练。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形成了系统的、有效的阅读方法,因此提高了阅读水平。

(二)阅读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语篇聚类水平

本研究发现,通过阅读训练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这种训练的效果可以迁移至语篇聚类能力上,提高学生的语篇聚类水平。语篇聚类能力表现为对语篇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因此,语篇聚类是阅读加工中的高级成分之一。根据我们的这一假设,通过阅读策略的训练,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必然包含着聚类能力的提高。因此可以说阅读训练的效果可以有效地迁移到语篇聚类上。本研究证明了这一看法。

五、小结

本实验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阅读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第二,阅读训练的结果可以迁移至语篇聚类能力上,提高学生的语篇聚类水平。

参考文献

[1]Kintsch W, Dijk T A. Toward a Modal of Text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Psychological Review, 1983,85(2):363—394.

[2]莫雷.初中三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结构因素分析研究[J].心理学报,1990,22(1):41—51.

[3]莫雷.高中三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结构因素分析研究[J].心理学报,1990,5(1):34—44.

[4]莫雷.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结构因素分析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90,(1):17—23.

[5]莫雷.不同年级学生自然阅读过程信息加工活动特点研究[J].心理学报,1998,30(1):43—49.

[6]李毓秋,张厚粲.关于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1):29—31.

[7]吕勇,阎国利.中学生快速阅读训练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3):47—50.

[8]吕勇,阎国利,陈连燕,范晓红.小学生快速阅读训练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20(2):25—29.

[9]Ma Rosa Elosúal, Juan A. García-Madrugal, Franciscl Gutierrez, Juan Lnls Luque, and Milagros Gárate. Effects of an Intervention in Active Strategies for Text Comprehension and Recall.The Span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2,5(2):90—101.

[10]鲁忠义,王清华,彭聃龄,故事阅读中句子加工时间和理解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6,28(4):421—435.

[11]Mandler, J M. A Code in the Node: The use of a Story Schema in retrieval.Discourse Process,1978,1,14—35.

[12]〔苏〕奥·库兹涅佐夫,列·赫罗莫夫.快速阅读法[M].杨春华,王靖元,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