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在线翻译句子范文

在线翻译句子精选(九篇)

在线翻译句子

第1篇:在线翻译句子范文

关键词:英语;从句;翻译

语法结构作为理解英语句子的一种必要方法,在英汉翻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英语句子的线型结构规则,成分分析法,英语成分有主谓宾、定状补。其中又有句子做成分的现象。因为它在句子中处于从属地位,所以我们把句子中做成分的句子叫做从句。根据英语从句在句子中的成分作用,英语从句又可以分成主语从句(the subjectiveclause),宾语从句(the objective clause),表语从句(the predictive clause),同位语从句和限制性关系从句(the relative clause ),状语从句(theadverbialclause)等。正确理解从句结构,是理解比较复杂句子的关键,翻译好从句形式和内容是翻译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也是翻译理论和实践结合,向更高层次推进翻译的必要手段。

一、位置一致

位置一致是指英汉翻译时, 把英语从句在原来句子中的位置和语法成分,翻译成汉语相同的位置成分的一种翻译方法。如:

1、how john did in the exam was not known to us.

约翰考的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主语从句)

2、they always knew who was walking and who was not.

他们总是知道谁在工作或谁不在工作。WWW.133229.COM(宾语从句)

3、that is they have done.

那就是他们所做的。(表语从句)

4、he expressed the hope that he would.come over to visit china again.

他表示希望再到中国来访问。(同位语从句)

5、those are just the clothes i wore yesterday.

那就是我昨天穿的衣服。(定语从句)

6、while she spoke ,the tears were running down.

她说话时,泪水直流。(状语从句)

二.前置法

前置法是指英汉翻译时,英语从句翻译成汉语时位置不一致的方法之一。因为英语和汉语的主语、宾语和表语位置一致,所以英汉翻译是,一般采取与原文位置一致的翻译。但有时会出现英汉翻译位置不一致的现象。所谓前置法,是指翻译英语从句时,将英语的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主语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的位置提前的翻译方法。例如:

1、it does not make much difference whether he attend the meeting or not.

他参不参加会议没有多大关系。(主语从句

2、)i regard it as an honor that i an chosen to attend the meeting.

我被选参加会议,感到光荣。(宾语从句)

3、but i knew i could not trust him,there was always the possibility that he was a political swindler.

但我知道不能轻信他,他是政治骗子这种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同位语从句)

4、the people who worked for him lived in mortal fear of him.

在他手下工作的人对他怕得要死。(定语从句)

5、please turn off the light when you leave the room.

离屋时请关电灯。(状语从句)

三、后置法

后置法是指英汉翻译时,英语从句翻译成汉语时位置不一致的另一种方法。通常情况下,后置法是指将英语从句的句子翻译成汉语时,将其放在后面的翻译方法。如:

1、it is strange that she should have failed to see her own shortcomings.

真奇怪,他竟然没有看出自己的缺点。(主语从句)

2、can you here what isay?

你能听到我所讲的吗?(宾语从句)

3、this is where the shoe pinches.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了。(表语从句)

4、there were also indications that intelligence,not politics was helms’primary concern.

而且也有迹象表明,赫尔姆斯主要关心的是情报,而不是政治。(同位语从句)

5、they are striving for the ideal which is close to the heart of every chinese and for which,in the past,many chinese have laid down their lives.

他们正在为实现一个理想而努力,这个理想是每个中国人所珍爱的,在过去,许多中国人为了这个理想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定语从句)

6、i was about to speak ,when mr. smith cut in.

我正想讲,斯密斯先生就插嘴了。(状语从句)

四、溶和法

溶和法是指英汉翻译时,英语从句翻译成汉语时位置不一致的又一种方法。通常情况下,溶和法是指把原句中的从句溶和在一起翻译成一个独立句子,或者将英语从句翻译成汉语的另外形式的一种翻译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的结构变化和溶和过程。现在就这两种从句进行举例说明。

定语从句的溶和方法是将英语定语从句几乎翻译成了汉语句子的其他成分,在译句中很难看到的作为线型结构中的定语成分的作用。如:

1、there be…结构汉译时往往就是这样处理的.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want to see the film.

许多人要看这部电影.

2.还有一些英语复合句,汉译时可将英语主句压缩成汉语词组做主语,而把定语从句译成谓语,融合成一个句子.如:

we used a plan of which almost every part carried some indic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我们驾驶的飞机几乎每一个部件都有国籍的某些标志.

3.翻译成并列分句.

the cook turned pale ,and asked the housemaid to shut the door ,who asked brittles ,who asked the tinker, who pretended not to hear.

厨子的脸色变的苍白,要女仆把门关上,女仆布立特尔关,布立特尔又叫补锅匠关,而补锅匠装做没听见.

4.翻译成 “因果”“让步”“条件”等形式的状语从句.

we know that a cat ,whose eyes can take in many more rays of light our eyes, can see clearly in the light

我们知道由于猫的眼睛比我们人的眼睛能吸收更多的光线,所以猫在黑夜也能看的得很清楚.(因果状语从句)

he insisted on building another house, which he had on use for.

他坚持要再造一幢房子,尽管他并无此需要.( 让步状语从句)

he would be a short-sight commander who merely manned his fortress and did not look beyond.

谁如果只守城堡而不往远处看,那他就是一个目光短浅的指挥员.( 条件状语从句)

英语状语从句中翻译成汉语的并列结构和偏正结构的复合句都属于融合法的翻译方法。还可以翻译成一个定语结构。英语状语从句在主句中是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和定语从句一样,在译句中很难看到的作为线型结构中的状语成分的作用。如:

1、he cried out as he ran.

他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并列结构)

2、after all , it did not matter much,because in 24hours ,they were going to be free.

反正关系不大,二十四小时以后他们就要自由了。(含有因果关系的并列结构)

3、because he was convinced of the accuracy of this fact, he stuck to his opinion.

他深信这件事正确可靠,因此坚持己见。(偏正复句的主句)

4、while hewasworking in the countryside,he sometimes felt louely.

乡下工作时的他有时感到孤独。(定语词结构)

总之,翻译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有人称之为带着铁链跳舞,既要舞姿优美,又要不让铁链对舞姿影响。但是只有细心体会,认真琢磨,总会由生疏达到运用自如。从句性结构词的翻译,只是英汉翻译中的句法结构中的一小部分,更是翻译中很小很小的部分,但是还是比较复杂。从句的翻译,主要是以从句的位置及多重性结构成分尤为重要,再着从句结构的翻译的先后顺序一定要符合汉语习惯以及语言的逻辑思维。从句结构,最好将其汉译成份放在符合汉语结构的位置。对于长句的翻译,最好化长句为短,分层处理。大多数从句结构可译成与汉语语法结构相同的成分。对于不能翻译成相同结构的从句成分,可以翻译成并列结构的复合句或偏正结构的复句。无论用那种形式翻译,只要掌握其逻辑意念关系以后,只要能正确、明白地表达一的和按语意思即可。

总之,从句结构的翻译只要能译成汉语的语法习惯,通俗易懂为好。

参考书目:

l丁树德,《翻译技法详论》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李基安,《现代汉语语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5、刘宓庆,《文体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6、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第2篇:在线翻译句子范文

论文关键词:风格翻译,关联翻译理论,直接翻译,交际线索

 

一、关联翻译理论

关联翻译理论是基于关联理论发展出来的,格特(Gutt,1991)在其《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一书中将关联理论与翻译紧密结合起来,他对翻译的解释几乎可以刷新人们对翻译的宏观认识。格特主张用关联理论研究翻译,因为“关联理论从能力(competence)而不是行为(behaviour)的角度来看待交际,它试图具体说明人们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在人际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其范畴是大脑机制而不是语段本身或语段产生的过程。”[1]p20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两轮交际活动。第一轮:原作者是交际者,译者是受体;第二轮:译者是交际者,译语接受者是受体。可见,译者扮演着双重角色,他是信息传递的中转者。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Gutt指出:译者的责任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intention)与译文读者的期盼(expectation)相吻合。[1]p195

二、直接翻译

(一)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

直接翻译相对于间接翻译,是Gutt在其《关联翻译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他是在Sperber和Wilson关于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这一对重要概念。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理论,直接引语保留了原文所有的“表面语言特征”(superficial linguistic properties)[1]p133,而间接引语则仅仅意在保留原文的认知效果。在直接引语中,除了原说话者的语音无法复制以外,说话者必须保留原话的每一个词,甚至句子的重音和语调,让听话者觉得仿佛是原说话者自己在说话。而且说话者可以不必理解原话也可以进行转述交际线索,如一个7岁的小孩子也可以用直接引语来转述非常深奥的古诗,而听话者可根据他的转述来理解古诗的意思,这也就是Sperber和Wilson所说的保留原文所有的“表面语言特征”杂志网。因此,直接引语是语言的一种描写性用法(descriptive use)。而间接引语则不同,他注重的是语言的阐释性用法,如在一定的语境中,英语的修辞性疑问句“Don’t you knowhim?”可以转述为陈述句“He said that he thought she knew the man”。总之,间接引语是对原话的一种阐释,是在保留原话的基本意义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语境需要,改变话语的表面语言特征,以达到原话的认知效果。

Gutt认为,间接翻译相当于间接引语,对原文的语言特征有较大的改动,一再保留原文的“认知效果的相似性”(resemblance in cognitive effects);直接翻译则与直接引语相像,它有赖于“语言特征的相似性”(resemblance in linguistic properties)。但是,问题在于表达话语的风格特征的语言特性并不具有普遍性,因为语言特征不但因语言而异,而且同样的语言结构(如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并部电影具有同样的风格特征。所以Gutt认为,在直接翻译中,我们与其说在努力保留原文的全部语言特征,不如说是在保留这些语言特征为我们提供的“引导读者获得交际者本意的交际线索”。[1]p134

直接翻译的核心就是在于保留原文风格。当然,直接翻译意味着读者将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来推断出原文的风格特征,但这与关联理论关于读者用最小的努力达到最大的认知效果并不矛盾。因为Gutt强调的只是,必须让读者的收获“超过他们多付出的认知努力”[1]p148。

小说翻译是集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于一身,更多的是用间接翻译来达到语义的传达。但小说的风格特征则有赖于直接翻译,通过保留表现原语语言特征的“交际线索”,来向译语读者传达原文的独特风格。

(二)交际线索

“交际线索”这一概念是Gutt在论述直接翻译时提出的,他认为,交际线索指的是在翻译中,我们不能保留原文的全部语言特征,而是在保留这些语言特征为我们提供的引导读者获得交际者本意的线索。[1]p134例如:

(1)(a)The DEALERstole the money.

(b)The dealer STOLE the money.

这两句子通过强调了不同的句子成分表达了不同的隐含意义。在一些没有同样的表达手段的语言中,只能译成相当于下面的句子:

(2)(a)It is thedealer who stole the money.

(b)What the dealer did was stealing the money.

Gutt认为,所谓保留原文的风格,就是保留这种交际线索,译语读者在原文设定的语境中取得与原文完全相似的阐释,从而取得最佳关联。

根据Gutt关于直接翻译的理论,原文的语义表征(Semantic Representations)、句法特征(Syntactic Properties)、音韵特征(Phonetic Properties)、客套语语体(FormulaicExpressions)、拟声词(Onomatopoeia)、风格词语(theStylistic Value of Words)等都提供了表现其风格特征的交际线索。

三、小说风格的可译性

风格是一个涉及面很广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对于风格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风格是看不见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有人认为风格是实实在在、通过语言显现在作品中的东西。在文学翻译中,风格是否可译又是翻译界多年来争论的问题之一。风格问题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译出风格是文学翻译的全部指归。[2]p81亚历山大泰德勒在他的《论翻译的原则》中说道:“在好的翻译中,原著的优点已经完全移注入另一种语言,从而使这另一种语言所属国家的人能够获得清楚的理解和强烈的感受交际线索,程度和使用原著语言的人相等。”[3]p105

在我国,茅盾是可译论的代表,1954年他在《为发展文学翻译事业和提高翻译质量而奋斗》一文中指出: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4]p511

在关联翻译理论中,风格可以通过直接翻译保留交际线索的方法得到保留。通过保留原作中的所有交际线索,只要译语读者能利用源语作者所期望的语境假设,直接翻译可以让他们获得与源语读者一样的阅读效果。

四、《呐喊》译例分析

下面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以及Willam Lyell的《呐喊》两译本中个别案例进行分析。

例1: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杂志网。[5]p24

Version 1: He couldn’ t squeeze anything out of him; he was already good andangry, and then the young fool would “scratch the tiger’s head”, so he gave him a couple of slaps.[6]p64

Version 2: …couldn’t squeeze a single copperout of him. Now that means Ah-yi is pissed off to begin with, right? Then the Xia kid’s gottago rub salt in the wound by talking’ that kindastuff. Well Ah-yi gave him a couple good ones.[7]p55

从这两个译文来看,杨戴译属于直接翻译,在他们的译文中没有出现勃然大怒、胆大妄为等解释性的语言,因为这些语言无法保留原文作者 “老虎头上瘙痒”的语义表征。虽然scratch the tiger’s head可能不会一下子让目的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一样的感受,但结合上下文,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可以根据明示推理而进一步扩大,通过保留原文的语义,译语读者既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付出少量的推导努力,又可以了解中文成语“老虎头上瘙痒”的内涵意义,而威廉译则稍逊一筹,而威廉译为“otta go rub salt in the wound by talkin’ that kinda stuff”则用一种阐释性的方法抹杀了原文的意象,将原本鲁迅先生对于红眼睛阿义这一人物愚昧的同情与讽刺夹杂之情化为乌有,因而在此译中,William的译文则失色不少。

例2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5]p6

Version 1: The fierceness ofa lion, the timidity of a rabbit, the craftiness of a fox…[6]p45

Version 2: Savage as a lion, timid as a rabbit, crafty as afox…[7]p6

在例2中,鲁迅先生用了三个连续的比较手法,实际上就描述了反动统治者的三种特征。他们像狮子一样凶残,像兔子一样胆怯,像狐狸一样狡猾。将统治阶级比作狮子就表现了他们“吃人”的本性;将反动统治阶级比作兔子,表明了是他们纸老虎,外表强硬,内心胆小;将反动统治阶级比作狐狸,则表明他们总是花样百出,阴险狡诈。但文中的语境告诉译者这句话语是狂人的内心活动交际线索,而不是普通人的想法。我们可以看到“狮子似的凶心”则完全是一个成功的明喻,而后面“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又变成了暗喻,表明了狂人说话并不像普通人一样很有逻辑性,作者通过明喻与暗喻的交替,将狂人的“狂”栩栩如生地显示在读者面前。译者就需要把握这种明示推理,将原语句法特征的交际线索以及表现狂人思想非逻辑性的语义特征的交际线索传递给译文读者,达到最大关联。杨戴译和威廉译都不愧为佳作,基本保留了原文句法特征的交际线索,但在保留语义特征的交际线索上似乎有所欠缺。笔者在杨戴译的基础上,大胆将此句子译为:Savage as a lion, timid a rabbit, crafty a fox.目的是既保留句法特征的交际线索,又保留其语义表征的交际线索,从而使译语读者能像原语读者一样领略到原语的所有风格意义。

五、结语

关联翻译理论的直接翻译为小说翻译中风格再现提供了较强的解释力。译者在翻译前应充分考虑原语的语言环境以及文化因素,体会出原语作者的交际意图,通过保留原语中的交际线索为译语读者提供与原语读者基本一致的认知空间,译语读者可通过付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努力,享受到与原语读者一样的审美感受。当然很多时候准确把握原文的交际线索并非易事,因而译者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综合考虑原语表达法与原文语言环境、所处的时代背景、原作者的写作风格等方面,将这些因素整合之后才能准确把握原语的交际线索,从而在译文中再现原作风格。

[参考文献]

[1]Gutt, Er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周仪,罗平.翻译与批评[M].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3]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4]罗新璋.翻译论集[M]. 商务印书馆,1984.

[5]鲁迅.呐喊[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6]Yang, Xianyi &Gladys Yang (Trans). Selected Works of Lu Xun [Z].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Press, 1985.

[7]Lyell, William A..Diary of a Madman and Other Stories[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0-00

第3篇:在线翻译句子范文

第一招:首先快速浏览句子,先看英语不看汉语,从而判断画线处所填句子的形式和时态。其中,所谓形式包括词组固定搭配(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动名词、句子等)、虚拟和被动等;所谓时态是指根据前后已经给出的英语句子判断所填英语句子的时态。

第二招:看括号里面的汉语句子,以核心谓语动词为切入点,找准主谓宾、分清定状补。

第三招:先翻译主谓宾、后翻译定状补,切块对应翻译,重新组合。动词注意时态,名词注意单复数和大小写。

【四级真题解析】

1. Having spent some time in the city, he had no trouble__________ (找到去历史博物馆的路).

[解题步骤]

第一招:由he had no trouble可以推出,画线处应该填写in doing sth

第二招:划分成分“找到去历史博物馆的路”,核心谓语动词:“找到”;“路”作宾语;“去历史博物馆”作定语。

第三招:1)切块对应翻译:“找到”= find,“路”= road/ way,“历史博物馆”=the History Museum

2)重新组合:in finding the road/way to the History Museum

[正确答案]:finding the/his way to the History Museum

[翻译]:他在这个城市已经呆了一段时间,因此毫不费力就找到了去历史博物馆的路。

[考查知识点]:have (no) trouble (in) doing sth“做某事有(无)困难”

[注意]:专有名词首字母需大写, 例如, the History Museum。

2. __________(为了挣钱供我上学), Mother often takes on more work than is good for her.

[解题步骤]

第一招:由Mother often takes on more work than is good for her可以推出,画线处应该填写状语成分,整个句子时态是一般现在时态。

第二招:划分成分“为了挣钱供我上学”,核心谓语动词:“为了赚钱”;“供我上学”作补语。

第三招:1)切块对应翻译:“为了赚钱”= in order to earn/make money,“供我上学”=for my education/tuition,

2)重新组合:In order to earn/make money for my education/ tuition

[正确答案]:In order to make/earn money for my tuition

[翻译]:为了挣钱供我上学,母亲经常超负荷工作。

[考查知识点]:in order to do sth“为了做某事”

[难点]:学生考试过程中遇到不会翻译的句子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因此需要换个说法,或是利用英语来解释英语,最终目的是为了把句子填写完整。比如“供我上学”,很多同学一旦出现不会翻译的情况,这时候需要冷静。想一下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我们可以说“让我完成学业,帮助我完成受教育”,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达:in order to support my education; in order to help me complete my education等都可以。

3.The professor required that__________(我们交研究报告)by Wednesday.

[解题步骤]

第一招:由The professor required that可以推出,画线处应该填写句子,并且是虚拟语气。

第二招:划分成分“我们交研究报告”,核心谓语动词:“交”;“研究报告”作宾语;“我们”作主语。

第三招:1)切块对应翻译:“交”= hand in;“研究报告”=research reports(名词注意单复数)

2)重新组合:we should hand in our research reports

[正确答案]:we (should) hand in our research reports

[翻译]:教授要求我们在周三之前交研究报告。

[考查知识点]:[虚拟语气] require等词+(should)do sth

4.The more you explain, __________ (我愈糊涂).

[解题步骤]

第一招:由The more you explain可以推出,画线处应该填写固定搭配,构成the more..., the more...的结构形式。

第二招:划分成分“我愈糊涂”,核心谓语动词:“糊涂”;“我”作主语。

第三招:1)切块对应翻译:“糊涂”= be confused(注意比较级);“我”=I

2)重新组合:the more confused I am.

[正确答案]:the more confused I am

[翻译]:你愈解释,我愈糊涂。

[考查知识点]:the +比较级……, the +比较级……

5.Though a skilled worker,__________ (他被公司解雇了) last week because of the economic crisis.

[解题步骤]

第一招:由Though a skilled worker... last week because of the economic crisis可以推出,画线处应该补全完整主句,时态由last week确定为一般过去时态。

第二招:划分成分“他被公司解雇了”,核心谓语动词:“解雇”(动词注意被动);“他”作主语;“公司”作施动对象。

第三招:1)切块对应翻译:“解雇”= be fired(注意被动);“他”=he;“公司”=company。

2)重新组合:he was fired by his company

[正确答案]:he was fired by his company

[翻译]:尽管他是个熟练的工人,但是上周因为经济危机问题他被公司解雇了。

[注意]:指代词明确问题。英语中为了表示指代具体、明确,通常需要采用指示代词进行修饰、说明。例如:his, ours, my等。

6.Specialists in intercultural studies say that it is not easy to__________(适应不同文化中的生活).

[解题步骤]

第一招:由it is not easy to可以推出,画线处应该接动词原形。

第二招:划分成分“适应不同文化中的生活”,核心谓语动词是“适应”,“不同文化的”作定语,“生活”作宾语。

第三招:1)切块对应翻译:“适应”=adapt; adapt to; adapt oneself to;“生活”=life;“不同文化”=different cultures。

2)重新组合:adapt oneself to the life in different cultures

[正确答案]:adapt oneself to the life/living in different cultures

[翻译]:跨文化研究专家说,适应不同文化的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考查知识点]:adapt oneself to sth / doing sth“适应……”

7.Since my childhood I have found that__________ (没有什么比读书对我更有吸引力).

[解题步骤]

第一招:由Since my childhood I have found that可以推出,画线处应该填写一个句子,时态需要根据后面的汉语意思作进一步的确定。

第二招:划分成分“没有什么比读书对我更有吸引力”,核心谓语动词是“比……更有吸引力”,“没有什么”作主语,“读书”作宾语,“对我”作状语。

第三招:1)切块对应翻译:“比……更有吸引力”= be more attractive to sb,“没有什么”=nothing,“读书”=reading,“对我”=for/to me。

2)重新组合:nothing is more attractive to me than reading

[正确答案]:nothing is more attractive to me than reading

[翻译]:从儿时起我就发现,没有什么比读书对我更有吸引力。

[考查知识点]:nothing+比较级=最高级;时态:因为从句叙述的是现在的事情,所以用一般现在时即可。

8.The victim __________(本来会有机会活下来) if he had been taken to hospital in time.

[解题步骤]

第一招:由The victim... if he had been taken to hospital in time可以推出,画线处应该填写谓语动词和宾语使得主句完整,并且主句形式、时态根据后面的if he had been taken to hospital in time确定应该采取虚拟语气,是对过去的虚拟。

第二招:划分成分“本来会有机会活下来”,核心谓语动词是“本来有机会做某事”,“活下来”作宾语。

第三招:1)切块对应翻译:“本来有机会做某事”= would have a chance to do sth,“活下来”=survive。

2)重新组合:would have a chance to survive

[正确答案]:would have/stand a chance to survive/of survival

[翻译]:如果遇难者被及时送往医院的话,他本来会有机会活下来的。

[考查知识点]:与过去相反的虚拟语气,从句用had done,主句用would have done。有机会做某事:have/stand a chance to do sth / of sth

9.Some psychologists claim that people__________(出门在外时可能会感到孤独).

[解题步骤]

第一招:由Some psychologists claim that people...可以推出,画线处应该填写谓语动词和宾语使得主句完整,并且主句时态用一般现在时。

第二招:划分成分“出门在外时可能会感到孤独”,核心谓语动词是“可能会感到”,“孤独”作宾语,“出门在外时”作状语。

第三招:1)切块对应翻译:“可能会感到”= may feel,“孤独”=lonely,“出门在外时”=be away from home。

2)重新组合:may feel lonely when they are away from home.

[正确答案]:may feel lonely when they are away from home.

[翻译]: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出门在外时可能会感到孤独。

[考查知识点]:lonelyadj.孤独的、寂寞的;aloneadj.独自的

[难点]: “出门在外”的翻译:When they are not in their hometown

10.The nation’s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rise__________(以每年1200万人的速度).

[解题步骤]

第一招:由The nation’s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rise可以推出,画线处应该填写状语或补语。

第二招:划分成分“以每年1200万人的速度”,词组固定搭配是“以……的速度”,“每年”作状语,“1200万人”作定语。

第三招:1)切块对应翻译:“以……的速度”= at a speed of...,“每年”=per year,“1200万人”=12 million.

2)重新组合:at a speed of 12 million per year

[正确答案]:at a speed of 12 million per year

[翻译]:这个国家的人口继续以每年1200万人的速度增长。

第4篇:在线翻译句子范文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教学;原则;策略

在与时俱进的科技信息时代,科研论文、科普文章在我们的生活中都随处可见。目前大多先进的科技成果仍以英语为分享和传播载体,由于缺乏完备的英语教学与交流环境,语言成为科研成果共享与交流的瓶颈。如何根据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做好科技论文与科普文章的翻译教学工作意义重大。

一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

由于内容固有的科学性,科技英语要求更客观、准确和精炼,在词汇、句法方面都有许多与普通英语不同之处。科技英语的逻辑性、严密性和简明性更突出,其文体特点表现在词汇上,是缩略语和复合词多,技术词汇多且意义专一;表现在句法上,是名词化结构多,长句多,被动语态使用频繁[1]。

1.词汇特点:

(1)在科技英语常用缩略语的形式,简洁明瞭、通俗易记,如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无线射频设备(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Devices,RFID)、语义网(SemanticWeb,SW)等。

(2)随着学科交叉与融合,论文中涌现出一些新的复合词,通常是用已有的单词通过词缀法合成新词,比较灵活,不太受构词法约束,如:chargingneutrality(电荷中和),softland(软着陆),informationprocessing(情报整理),rayproofing(防辐射),integratedmanagement(集成化管理)等。对缩略词和复合词的准确翻译是科技英语翻译忠实于原文的重要体现,总结和积累专业词汇是提高学生对此类词汇掌控能力的直接途径[2]。

2.语法句式特点:

(1)被动语态的广泛使用。科技论文强调虚实推理、逻辑论证,客观准确为首要原则。第一、第二人称往往会给读者过多的主观臆断印象,因此第三人称和被动语态成为科技论文的常用叙述方式,如:InternetofThingsissupportedbyRFIDtechnology.(无线射频技术支持了物联网技术的实现)。在被动语态的句子中,一般情况下由事实、行为、活动、作用等作为主语,且往往是句子里首个出现的词语,阅读起来更醒目,如:Attentionmustbepaidtothetimecostoftheactions.(注意行动的时间成本)。而很少说:Wemustpayattentiontothetimecostoftheactions.

(2)大量采用后置定语和复杂长句。

为了完整地表达清楚科技文章的意义或概念,又不显得句子重复啰嗦,使用后置定语是较好的方法——将较短的句子成分前置,或将本应修饰某些词类的句子成分后置。这样既可以明确突出句子的语义,同时又能保持句式的平衡,一般情况下,后置定语采用的是“就近原则”,即定语从句跟在哪个名词后边就修饰哪个名词。同时,为体现逻辑关系的严密性,会用到大量的修饰语(尤其是后置定语)、并列成分以及多层次的语言结构,因此复杂长句是很屡见不鲜[3]。翻译者要翻译好这些长句,关键在于了解句子的结构层次,掌握其内部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运用一定的翻译技巧,按中文习惯把它表达出来,做到既忠实于原文内容,却又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二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原则

(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文思想和内容。

通过经典科技论文的翻译实践,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思想,不能在文章主线上出现理解的偏差;进而解析文章的结构,包括段落衔接关系和句子层面的逻辑结构;熟悉所要翻译的科技内容的实质,如技术原理、科学知识、工程技术要求等背景知识。

(2)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科技内容涉及的词汇。

分析句法结构,弄清词与词、句与句的语法联系;熟悉词汇的实质含义,从语义层面分析词汇的词义及用法;结合相应的科技业务背景知识,了解文章技术逻辑,分析词汇在文章中的上下文语用环境,准确定位其科技意义[4]。

(3)帮助学生明确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异同。

一方面,在实际翻译教学过程中,必须帮助译者了解并利用汉语和英语在结构上相似的地方,方可通过直译的方式使得译文既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又保留原文内容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译者要妥善选择直译和意译方法,既要避免完全直译出现“英化汉语”现象,又要基于按照科技文献准确、严谨的特点,遵循“能直译处尽量直译,不能直译处才用意译”的原则。

(4)以完整性、准确性为标准。

针对科技论文论证完备、准确严密、清晰精练的文体特点。在科技翻译教学时,完备和准确是第一要素,要强调科技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如果为追求译文的流畅性而牺牲准确性和完备性,不但会造成科技信息的丢失,还可能引起误解,造成严重后果。译文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语言的流畅性是衡量科技英语翻译水平的重要标准。

三相应的翻译策略教学内容

1.增词和减省译策略:

(1)增词,通过在译文中补充原句中没有的词,实现句子更完善的展现。如:Sinceairhasweight,itexertsforceonanyobjectimmersedinit.(因为空气有重量,处在空气中的任一物体都受到空气的作用力)。增词为了更好的展示句子的逻辑,达到平衡结构的效果。

(2)虽然有的词从语法层面看是不可或缺的,但毫无实际意义,或有的词虽有实际意义,译出又显得多余,此时可以省略不译。减省译法的目的在于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更符合译文习惯。如:Whenthecostgetslow,theprofitbecomeshigh.(成本低,利润就高。)根据汉语的习惯省译了动词become,句子看起来更精简。

2.被动语态的翻译策略:

(1)保留被动语态。一般加上“被,由,为,受……”等词,再翻译谓语。这些助词在汉语中都表示被动的意思,如:ItissaidthatthedesignforthecarwillbemadebyaspecialgroupundertheguidanceofDr.Wei.(据说汽车将由特别小组在韦博士指导下设计)。

(2)译为主动语态或无主语句。将英语句中的主语译成汉语中的宾语,一般加上“我们、大家、有人”等主语,如:Itisconsideredthattheresourcesshouldbeintegrated(人们认为资源应被集成)。也可用句中某成分作主语,将被动意义译成主动意义,如:Measureshavebeentakentodiminishfriction.(已经采取了措施来减少摩擦。)

(3)对it的翻译。It作为人称代词,可以翻译成“它”或所指代的名词,当它被用作非人称或没有意义的时候,往往省略不译。

3.复杂长句的翻译策略。

要将复杂长句翻译得条理清晰,必须依据汉语的习惯,将其分解成几个简单句来完成对于科技文章中出现的长句、复合句,通常我们可以在对原文思想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

4.引申译策略。

指从原词的内在含义出发,结合语境和译文的表达习惯,在译文中对某些词作一定的语义调整,以达到忠实、通顺的目的。英译汉时常常会遇到许多单词,按词典上给的词义来翻译,译文就会生硬难懂,甚至造成意思上的曲解。因此,需对词义进行必要的变动,引申出能表达词语内在含义的新的表达方式。引申既可化具体为抽象,也可化抽象为具体。

四结束语

准确的翻译要求对原文的技术内容、原理等科技因素具备充分的理解。本文分析了科技英语文体的特点;从原文思想内容、词汇、源语与目标语之异同、完整性和准确性四个视角探讨了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原则;并以增次和减省、被动语态、复杂长句、引申译等策略为重点,设计了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胡莹.科技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其专业术语的翻译[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04):122-124.

[2] 谢天,李从东,汤勇力,等.面向突发性制造需求的跨领域语义X列表集成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5,21(4):1063-1076.

[3] 李建军.新编英汉翻译[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10-60.

第5篇:在线翻译句子范文

关键词:语境;翻译;篇章

传统的翻译教科书和参考书多以句子为例讲解翻译原则和技巧,课堂教学中的译例史是以句子为主,对学生作业的讲评也往往流于对字句翻译的讨论。这种以句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一个明显的弊病:使学生过多地注意字句的翻译技巧,而忽视了译文的语篇性(textuatity)。课堂上讲的是脱离语境的句子,而作业中而对的却是受语境制约的句子,这很容易导致教学和实践的脱节。教师以句子为中心进行教学也常常觉得讲不清,说不透,因为句子译得好不好的最终评判在于它是否在其所在语境中发挥了应有的功能。

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以句子为中心进行教学的弊端,己开始将语篇和语境分析方法引入教学过程。翻译教学正在经历一次从以句子为中心到以语篇为中心的改革。

一、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语义连贯

为达到交际目的,任何语篇都必须是行文有序、语义连贯的。语义连贯主要通过词汇衔接和结构衔接两种方式得以实现。词汇衔接指语篇中某些词语之间存在的语义联系,大致可分为二种情况:1.组合:围绕一个主题相互配合使用的词语;2.重复:同一词语多次出现;3.复指:用不同词语复指上文出现的词语。可用来复指的词语包括同/近义词、上/下义词、概括、泛指词语等。结构衔接指语篇中的某一结构与上文中另一结构相比较而存在的承上语法联系,一般可分为替代和省略两种。替代又可分为人称替代、名词替代、动词替代和小句替代。省略又有名词省略、动词省略和小句省略几种。

2、逻辑连贯

逻辑连贯指语篇中的句子按合理的、易于理解的逻辑关系连接成篇的属性。传统翻译教学对句子内部的逻辑问题有时会有所涉及(如长句翻译中小句间的逻辑关系),但对句群范围内的逻辑连贯就极少提及了。这会使学生超句意识淡漠,造成译文语篇的逻辑紊乱。

译文句群实现逻辑连贯,要靠连接词语的使用,句法手段以及词、句的有序排列。汉语与英语在句法上差别较大,汉语多意合结构,英语多形合,因而英、汉语句群中的逻辑推进层次常会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译者在句式、逻辑关系、逻辑层次方而做一些必要的调整,以顺应汉语行文的要求。要向学生明确:译文句群的逻辑推进层次常常不是原文的“忠实”拷贝,而是由译者在对原文逻辑层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确立的。这种翻译技能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汉语写作水平密切相关,要通过大量句群分析及翻译练习才能领会和掌握。

3、语篇结构

作者总是按一定的模式将句子组织成篇,以体现其意图和实现交际目的。这种模式就是语篇结构。语篇结构可分为全篇结构和句群结构。在翻译教学中可把句群结构按交际功能分为时空结构和说明结构两大类。

时空结构就是作者在叙事、描写时所遵循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体现为表示动作的小句、词组的线性排列,空间顺序则表现为揭示空间位置的词语的运用。英译汉时一般沿用原文时空顺序,总体无须大变动。但由于汉语小句铺排较为疏散,形式结构较弱,所以对自然时序的遵守较英语严格。英语中表动作小句的线性顺序在汉译时有时须进行一些调整。关于这一点,传统教学中也有所涉及,但仅局限于句子。如果能从句群这一语篇层次上观察英汉在时序安排上的异同,则对翻译实践会史具启示及指导意义。

说明结构指作者围绕主题展开阐述时的行文层次。阐述的方式决定着层次安排的特点。典型的阐述方式有:举例说明、用对比/比较法说明、用定义法说明以及用层进法(层层深化分析)说明等等。在实际句群中这几种方式常会综合使用。译好说明性句群的关键是,抓住主题,理清层次,再现作者意图。必须反复向学生讲明,译文中的句子不是原文句子的机械对应物,而是组成体现作者意图的语篇的有机成分。

二、语境指导下翻译教学的策略

语境对翻译教学有切实的指份意义,应该重视和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内容:

(一)重视翻译理论的讲授,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上。

翻译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增加劳动强度,只能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翻译教学必须重视翻译理论的讲授,如直译、意译、可译度等概念导入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掌握翻译原则和技巧将大有裨益。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以免流于空洞和苍白。

(二)适当导入语用知识和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翻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语境的制约作用。翻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母语和外语语言水平,教师应充分重视语用教学的重要地位。教师应对语言形式的不同语用功能及其使用语境、关联理论等作出充分的解释,系统地给学生讲授一些不同文化的不同语用原则。将语用学与翻译教学相结合,以语用为基础来教学生,以语用促进翻译教学。

(三)英汉对比的内容尤其是相异之处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十分重要。

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指份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宏观结构的对比,可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引份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和常用的翻译技巧。

(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翻译不仅要表达原作的概念信息,还要表达一定的形象信息。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要求学生除了运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外,还必须发挥形象思维。透过语义概念这一层次进而想象出原文所描绘的形象,最终再用译入语把形象重新描绘出来。翻译教学应该提倡并且培养译者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翻译方法。

(五)翻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熟稳性译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范畴。

为了能让译文读者充分理解和接受,使译文有效地发挥交际功能,翻译表达应该充分考虑译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既忠实又流畅。尤其在翻译俗语谚语时,如果本民族文化,有类似的俗语谚语,那么直接拿来用的效果比按照字而翻译更好。

综上,语境对翻译有着重要影响,其实翻译要考虑的方而也早已远远超出了语言本身,因此只有把握好特定的语境,足够地了解并恰当和充分地利用语境,翻译才能不但正确无误,而且优美得体。

参考文献:

[1]张关芳,黄国文.语篇语言学与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2,(3):6.

[2]李运兴.英汉语篇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第6篇:在线翻译句子范文

策的了解和掌握。政治文献翻译不同于其他任何种类的翻译,无论是从精准度的方面还是从责任感的角度都对译者有着特殊的要求。

翻译的标准是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也是翻译工作者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不过迄今为止,翻译界对于翻译的标准尚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定论。

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家或翻译实践家曾经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对翻译实践制定过一些标准。这些标准中最有影响力但至今仍有争议的是严复的“信、达、雅”标准,当前我国译界普遍认为比较贴切的标准是“忠实、通顺”。国外的翻译标准则有“等值”、“等效”论。

翻译是一种高深的语言应用艺术,对于翻译的标准,可谓百家争鸣,见仁见智。“在翻译理论领域,翻译标准问题无疑是最具历史意义的话题。可以说翻译者对翻译标准的讨论,几乎从已有翻译现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辜正坤,2001)没有一种翻译理论是十全十美的,但任何一种流行的翻译理论必定有其可取之处。不管翻译标准如何表述,译者都应注意翻译是一种“双重服务”的行业。既要服务于原文作者,译者需要努力把原文作者的思想成果和艺术成果完整地介绍给目的语读者;同时又要服务于目标语读者,帮助读者理解并欣赏原文。译者所面临的这两个“上帝”谁都不能冒犯,不然翻译自身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梁田,2009:12)

不论是何种文类或体裁,合格的译文都应该达到“忠实”和“通顺”这两项基本标准,政治文献的翻译也不例外。换句话说,政治文献的翻译标准,是“忠实”和“通顺”。

1. 忠实

忠实的标准,即“信息传真”,是多数情况下翻译中的一个较为恒定的(文秘站:)标准。不过,程镇球(2003)认为,在政治文献的翻译中,我们掌握忠实的标准要比其他文类的翻译严格得多。这是因为政治文章涉及国家大政方针,基本政策等,稍一疏忽,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对于政治文献的翻译,程镇球一贯强调理解与表达过程中的“政治性”。他指出,一个合格政治文献翻译工作者,首先要具有政策头脑和政治敏感性。译者必须熟谙马克思主义理论,透彻理解我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及方针政针对政治翻译标准,他从实践中选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误译实例,从不同角度强调“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从而就“忠实”标准在政治文章翻译领域的体现提出更为明确的含义。(王栩,2007)

政治文献翻译中要做到忠实,关键是必须紧扣原文,不得任意增删。有时原文的词序也要很好地注意,不要轻易颠倒,避免犯政治性错误。此外,一些细节问题也要注意,如汉语没有冠词,译成英语,用不用冠词也大有讲究。总之,译者特别要注意其选词造句过程中其译文的政治含义及其影响。

2. 通顺

政治文献的翻译要特别注意通顺的问题,要力求避免别扭的表述和中式英语。

汉语政治文献的句型结构单一,句子多偏长,常见使用并列谓语或并列短句,“一逗到底”,少见连接成分,层次不明显。而英语句子结构紧凑,逻辑关系严密,层次分明,主谓关系密切。译者必须透彻理解汉语原文,挖掘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否则,译文容易偏离英语“形合”的要求,产生过多单个的小句和句子,导致结构松散,行文不通畅。另外,中文的政治文献用词重复单调,“汉语的词汇和句子经得起重复,英语如果重复,就显得累赘和臃肿”(程镇球,1980:218)。有些看似容易译起来难的词和词组出现频度很高,例如:“加强”、“建设”或“搞好”等,处理不好的话很容易产生重复累赘、晦涩难懂的中式英语。(贾毓玲,2003)翻译中必须妥善处理好这类词语,要注意删减、省略,必要时进行转换,以使译文通顺、畅达。

政治文献翻译的难度大,本文仅从其翻译的标准进行了一点分析和阐述。只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增强自己的政治敏锐感,深入领会国家的对外宣传政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入掌握汉英语言文化差异,不断丰富双语文化知识,就一定能扫清一个又一个翻译障碍,译出政治性正确、忠实于原文且目标读者读来通畅的佳译。

参考文献:

[1]辜正坤.当代翻译学建构理路略论——《文学翻译学》序[J]. 中国翻译,2001,(01):7-13.

[2]程镇球.翻译问题探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程镇球.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J].中国翻译,2003,(03):18-22.

[4]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5]贾毓玲.从《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谈如何克服“中式英语”的倾向[J].上海科技翻译,2003,(04):26-28.

第7篇:在线翻译句子范文

雪人CAT是一款简单易学的国产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这里将介绍雪人软件在商务英语合同翻译中的应用。通过对这款软件的特点分析,并结合翻译实践,深入探讨雪人软件在商务英语合同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在翻译过程中了解雪人CAT免费版的优势,深化对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认识。

【关键词】

商务英语合同;计算机辅助翻译;雪人CAT

现代技术的发展促使了机器翻译的诞生,使用机器辅助翻译能够大大提高翻译速度。商务合同翻译难度高、专业技术性强,单一的人工翻译已经无法满足商业需要,将机器辅助翻译引入商务合同的翻译中,能够进一步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因此,商务英语合同的机器辅助翻译实践势在必行。

一、商务合同特征

商务合同是用在买卖双方个人、企业之间的正式文书,合同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它具有专业性、独特性、正式性等特点。商务合同结构清晰规整,一般由合同名称、约首、正文和约尾四部分组成;它是法律文书,用词专业,意义精确严密,在译本中要选用国际通用性的词汇;再次,商务合同句式较长,多用陈述句。

二、雪人辅助翻译软件介绍

雪人CAT是一款国产软件,分为单机免费版、标准版和服务器免费版、标准版,目前支持的语种有:中英、中俄、中日、中西、中法和中俄。雪人CAT内存小,运行快,简单易学;拥有实时预览技术;双语对齐将历史翻译资料或网上收集的双语资料快速建成记忆库使用;自动替换翻译、在线自动翻译;质量检查功能可以查术语一致,数字校验、拼写等等。

三、翻译过程

在翻译文本前有必要做一定准备工作,首先进行原文分析,然后搜集大量背景材料和与合同相关的范本阅读整理。了解合同在措辞、时态、语态及组句方面等特征;选用和分析辅助翻译软件,建立术语库,导入词典和句库,本文主要以雪人CAT免费版为例进行翻译。第一步新建项目,点击工具栏“新建”按钮,选择项目文件类型是英汉还是汉英,这里以英汉为例。点击确定后会出现“项目设置”窗口,可设置“记忆库最小匹配值”、“自动翻译最小匹配度”、“用户词典”和“记忆库”。当要翻译一个新文件时,不必每次都去新建一个项目,雪人在一个“项目文件”下支持200份待翻译文档的功能,下次再翻译时直接把文档导入此项目模板中即可,省去了很多麻烦。第二步开始翻译,雪人支持左右排列的“对照模式”和“单句模式”,两种界面随时可以切换。默认界面为排列的对照模式,左边是原文,中间是译文,右边是术语,定义的术语会提示在此。屏幕下方有“记忆库”、“片段搜索”、“在线词典”等多个页签,“句子对比”可以从记忆库中找到相似句子和当前句进行对比,译员可以在“记忆库”中找到合适的匹配句子双击此翻译直接使用,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第三步导出译文,翻译校对工作都完成后,点击左侧“项目文件”下的具体文档,利用【右击菜单-导出译文】功能将译文导出。雪人可以导出与原文严格一致的译文,而且还可以导出双语对照文件,双语对照有段落格式和句子对照格式,免费版导出的文件都只能是TXT格式,然后自行调整。

四、使用雪人CAT辅助商务英语合同翻译的优势

1.雪人CAT处理词的优势。雪人在处理词的优势上主要体现在专业术语、古体词、书卷词和情态动词的处理上。术语的处理包括:术语的提取、导入及翻译时的术语提示和实时导入。商务合同中使用了很多专业术语,如果没有辅助翻译软件,译员肯定会不时停下来查询,这样不仅影响翻译速度,还会导致前后翻译不一致,降低了翻译效率和质量。使用雪人CAT批量导入某行业术语,可以将译员从频繁的查词之苦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翻译速度,并且保持译文术语翻译的前后一致,从而提高了翻译效率。

2.雪人CAT处理句子、语篇的优势。雪人辅助翻译最大的优势可以说是体现在句子上,他将一个待译文本分成若干个语块,存储的译语也与这个语块自动对齐以备遇到相同或相似时使用,雪人的翻译记忆功能就是以句子为单位进行的,所以它也极大地提高了翻译效率。比如下面这些句子在合同中是很常见的,如果翻译过就会自动存储记忆库中,下次就不用重复翻译,直接点击使用或稍作修改。双语对照也方便译员翻译,商务合同的句子一般较长,将一个大段分别以句子为单位对照显示,句子结构立即清楚,便于分析,因此雪人处理词句的优势最终也将体现在语篇上,首先最显著的结果就是翻译速度的提升;其次术语的一致性保证了语篇词汇衔接的实现,保证了句子意义的准确传达,从而保证了译文的可读性。

五、总结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能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的优势,大大提高了翻译速度和效率,对于商务英语合同,句式规整的法律文本翻译来说非常适用,但是许多大型的优质翻译软件如Trados,DejaVu,MemoQ等操作复杂且费用昂贵,雪人CAT免费版模式与其他辅助翻译软件基本大同小异,虽功能有限,但也能满足一般翻译需求,可用于CAT入门学习,也可用于实际的翻译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为翻译教学、个人学习、翻译工作提供了便利,本文利用雪人CAT辅助翻译商务英语合同,不仅提高译员的翻译速度,节约时间和成本,而且保证翻译质量,从而大大提高了翻译工作的效率。

作者:张晓艳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8篇:在线翻译句子范文

关键词:思维模式差异 翻译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个民族既有自己的语言,又有自己的文化。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既是文化的反映,又是掌握一种文化的直接有效的工具(陈定安,1999: 269)。文化差异导致不同民族对相同的客观现象和社会存在产生不同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则通过语言展现出来( 王恩科 李昕 奉霞,1993: 50)。

一、思维模式差异与翻译

萨皮尔和沃尔夫曾经指出,语言不仅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并制约人们的思维。思维方式是个人选择评价和组织外界刺激的过程,即将外界刺激转换为个人体验的过程。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不仅影响个人的交际形式,同时还会影响其他民族的反应,影响一如文化队员与文化所持的态度:是赞成、欣赏还是贬低排斥。西方文化认为思想观念和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高度重视理性和逻辑推理,相信只有遵循正确的逻辑步骤就能求得真理。而中国文化是以五行生克和阴阳消长为基本内容的思维模式。西方则以公理出发,以亚里士多德严格的演绎为基本模式。中国的传统思维是“诠释圆环(hermeneutic circle)的非线性推理方式”:金木水火土金,彼此相互决定,相生相成,自然会产生“因果相生论”,而西方则习惯于因果线性轮:“上帝造人,人造飞机,飞机不造什么。”

翻译中的信息的编码受制于原文化的影响,与源语文化有着相同的内在结构。当信息传递到另一种文化时,信息又受制于译如文化的影响而变形,原信息的内在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或迁移(shrift)。这是因为解码文化往往不具备与编码文化完全相同的思想观念和意义体系。两种文化差异越大,交际中信息的变形和修正也就越厉害。思维方法和习惯的差异自然成为影响翻译原则、方法和效果的重要因素(郭建中,2000: 168)。

二、翻译实例

(一)语序调整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说,关键在人。(《邓小平文选》)

In a sense, personnel is the key to the issue of whether we can do well in China’s domestic matters, whether socialism, reform and economy can grow faster and the country enjoy long-term peace and stability.

由于东方民族是“万众归一”的思维方式,往往总将句子的次要语义放在句首,而将重心放在句子末尾,成“头轻脚重”之势。而西方民族是“由一到多”的思维方式,往往将句子语义重心放在句子开头,而将次要语义部分放在句子末尾。因此在译文中,需进行了语序的调整。

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雇佣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 (鲁迅《祝福》)

My aunt was the only one who will spoke of Xianglin’s wife. This was because most of the maids taken on afterwards turned out to be lazy or greedy or both, none of them giving satisfaction. (柳无垢 《祝福英译》)

在表因果关系的复合句中,汉语习惯先因后果,而英语则喜欢先果后因。因此调整了语序,以符合英美人的思维方式。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水调歌头 游泳》)

A bridge will fly to span the north and south

Turning a deep chasm into a through fare (黄 龙 《诗词英译》)

汉语习惯先说南后说北,英语则反之,先说北后说南。为了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需要把语序做些调整。

(二)句式变化

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上的差异,英语的句子常以事物(如时间、地点等)作主语,而谓语却是通常表达人的行为的动词,即“非人称主语句”。而汉语句子常从人出发,倾向以“人”为主语,即“人称主语句”。

期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 ( 鲁迅《一件小事》)

During that time I have seen and heard quite enough of so-called affairs of state; (乔平编著《散文佳作108篇》)

“话题”式主语的汉语“非人称主语句”,其逻辑主语实际上是“人”往往要译成英语的“人称主语句”。此句就是典型的“话题”式主语,谓语部分是对主语的说明和陈述,主谓语主要是一种内在语义上的结合。而英语的主谓语具有明确的形式结构特征,是一种动作支配关系,并要保持人称和数的一致。因此,以上句子在英译时需译成“人称主语句。”

这几天心情颇不平静。 (朱自清《荷塘月色》)

I have felt quite upset recently.(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汉语句子的主语是“心情”,但感到不平静的实际上是作者自己,译文以I作为主语,不仅顺应了英语的思维视角,而且很好地再现了原文以第一人称作为描述者的叙事方式。

(三)化模糊为具体

汉语民族向来强调“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曲线思维方式,在篇章构造上,注重意合;而英语民族属直线性思维方式,篇章结构语法关系明朗清晰,文章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汉语民族特有的曲线思维方式决定了文章有时语法关系不明朗,尤其表现在人称和数的模糊上。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王建《新嫁娘词》

Married three days, I go shy-faced, to cook a soup with hands still fair.

To meet my mother-in-law’s taste, I send her daughter the first share.

---许渊冲 《唐宋词三百首》

在本句中,人称模糊,可以出现多种理解,可谓第一人称,亦可为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许渊冲选择了第一人称,为了叙述自身的体验。较之第二、三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的表述使信息更具真实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s,

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 print. --- Bynner 《唐诗三百首 英译本》

本句中,“千”“万”不是精确具体的实数,而是一个个语言模糊的虚数,表达的是一种夸张的感情。译文采取直译,效法原诗,以求忠实。

三、结语

翻译学是一项伟大的综合工程,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归根结底,语言的翻译是文化的翻译。译文如顾及读者接受习惯,原文特定内涵要受损失。若是保持原文风貌,又与对方的思维或观念相悖。对此,处于两种文化背景挤压下的译者,可酌情才用不同视角,不拘一法。总之,译文应体现“和而不同”,才会有深层次的、思维方式的交流。

参考文献:

[1]Witter Bynner.唐诗三百首 英译本[M].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2000.

[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邓小平著.邓小平文选英译本[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2.

[4]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5]柳无垢.祝福英译[M].世界英语编译社刊,1989.

[6]乔平编著.散文佳作108篇[M].上海:译林出版社,1999.

[7]王恩科.李昕.奉霞.文化视角与翻译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8]许渊冲.唐宋词三百首[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9]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第9篇:在线翻译句子范文

[关键词]关联理论;间接翻译;移就修辞;TheBogGirl

1引言

TheBogGirl是美国当代知名作家卡伦?罗素创作的短篇小说。卡伦?罗素曾在哥伦比亚大学、罗格斯大学卡姆顿分校教授写作与文学。其长篇小说《沼泽地》(Swamplandia)在2012年获得普利策奖提名。卡伦?罗素的作品往往融合了奇幻风格和心理现实主义元素,彰显经典的人性蜕变与救赎主题。该小说于2016年6月20日发表于《纽约客》的官方网站上,讲述了主人公Cilian在沼泽里发现了一具死于2000年前的少女尸并与之坠入爱河的故事。小说故事情节荒诞离奇,语言生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例如拟人、比喻、夸张,尤其是移就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描写生动活泼、趣味横生,但也给小说的翻译带来不小的挑战。

2移就修辞及其研究意义

《辞海》对移就修辞格下的定义是指对于相关联的甲乙两项事物,把原属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用过来修饰乙事物,比如“幸福水”一词中,“幸福”本用来修饰人,这里却将其移用过来修饰“水”。(陈望道,1978)美国语言学家DavidGrambs(1990)将移就修辞格定义为:为了达到简洁或生动的目的,作者通过诸如将形容词修饰语移至一个出乎意料的位置,而使语句的修饰语和被修饰语发生错位现象,形成临时组合。如graywinter一词中,gray往往用来修饰某一物品的颜色,而这里却将其移用修饰winter,此处它要表达的意思并不是“灰色的冬天”,而是描述冬季万物凋零、失去姿彩的情景,gray一词的使用出人意料,还达到了言简义丰的效果。可见,移就手段就是一种修饰语的非常规使用,而这种非常规使用看似张冠李戴,实则巧妙地契合了上下文语境逻辑,还使得写作语言更加生动新颖,达到常规表达无法取得的效果。但是,若要将上述两个移就修辞的例子进行英汉互译,如何结合目标语表达习惯准确地传达出其内在意义是一个难题。因此本文就移就修辞格的翻译展开专门的讨论。迄今为止,已有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移就修辞格的翻译问题,例如王金娟(2008)从功能对等论角度研究了移就修辞的类型和翻译;皮方於(2006)简略阐述了在英汉翻译中如何处理英语移就修辞格,使汉语译文与原文达到同样的修辞效果;汪火焰(2000),刘珍、刘延秀(2005)等人也讨论了移就修辞格的形成原因、特点、分类及翻译问题。现有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给移就修辞格的翻译奠定了基础。遗憾的是多数文献没有给出具体的理论依据,且鲜见有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移就修辞的翻译问题。事实上,移就修辞的翻译与上下文语境有着极大的关联,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转移形容词的翻译归根结底由语境决定”(汪火焰,2000),而关联理论强调的便是译文能否提供最佳关联语境。本文将以美国当代小说TheBogGirl为例,探讨如何以最佳关联为原则,运用间接翻译的方法解决移就修辞格的翻译问题,从而抛砖引玉,与广大译者朋友一起分享移就修辞格在翻译实践中的经验。

3关联理论及其翻译观

关联理论最初是由斯博伯和威尔逊(2001)提出的,关联原则实际上是一种交际原则,包含“明示”和“推理”两个方面的交际过程。“明示”即说话人明白地传达信息;“推理”即听话人通过对上下文和语境的推理演绎甚至通过预测获取说话人表达的信息,了解对方的交际意图。语言交际以最佳关联为取向,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试图传递与语境和听话人的期待相关联的信息,如果这种关联性达到最佳,并使听话人理解起来毫不费力,我们就说这一交际行为具备最佳关联性。翻译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原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交际过程,因此关联理论作为一种宏观层面的交际理论,也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德国学者格特(2005)将关联理论运用于翻译学研究中,他认为,“翻译是一种语际之间的文本加语境干预,也是与原语作者意图和接受语读者意图建立的关系。”(Gutt,2005)他在《翻译与关联》(TranslationandRelevance)一书中指出,译文能否提供语境的最佳关联是翻译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而要达到最佳关联,有两个关键点:(1)译文要提供充分的语境;(2)译文不应使译文读者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Gutt,2004)在此基础之上,格特提出了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的策略。直接翻译是指译者在最大限度上忠实于原文内容和形式,依赖诸如序言、脚注、注释和词汇等手段来提供译者认为有助于理解原文语境的重要信息;间接翻译是指译者不需要翻译原文的语境线索或者触及原文语境,并且可以通过替换、删减或添加一些语境线索,从而达到与原文相同的解释性相似,它所传递的是所包含的意义,而不是原话。(刘军平,2009)在笔者看来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实际上是两种中观层面的翻译策略,可以用于指导移就修辞格的翻译实践。由于英语移就修辞的使用习惯与汉语有很大不同,英语移就修辞中的一些语境线索并不符合汉语的常规表达,如何再现移就修辞的原语境逻辑意义是一大难题,而直接翻译不足以解决该翻译难题,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运用间接翻译的方法解决移就修辞的翻译问题。

4TheBogGirl中的移就修辞翻译探讨

小说TheBogGirl在最初的4000余字叙述中就出现了10余处移就修辞,而其修饰语与中心词的搭配皆非同寻常、出人意料,若脱离上下文语境根本无法读懂其内在涵义。例如punitivelimaladle,petulantdefeat等,若直接翻译为汉语,那么译文读者读起来如同雾里看花、不明就里。本文在此摘取几个有一定难度和代表性的移就修辞格翻译例子,探讨如何运用增译、减译、分译等间接翻译技巧解决移就修辞的翻译问题。首先,在理解上需要推理出原文包含的逻辑意义,再对原文中的语境线索进行整合,跳出原文形式的束缚,以实现语境的最佳关联。汪火焰(2000)指出,移就修辞格的突出特征是修饰语的移位,即修饰语与其逻辑修饰对象相分离,被移置于句中其他地方,移就修辞的逻辑被修饰语有时存在于语境之中,有时存在于语境之外。下文便以小说TheBogGirl中的移就修辞为例,探讨如何运用间接翻译策略应对以上两种情况。

4.1逻辑上的被修饰语存在于语境之中相对于逻辑上的被修饰语存在于语境之外,逻辑被修饰语存在于语境之中的情况较为常见,在TheBogGirl中出现得也较多。此时,应先找到逻辑上的被修饰语并理解原文意义,再根据间接翻译的策略,借鉴汪火焰提出的分译法将修饰词的位置还原或放至句中适当位置以修饰逻辑上的修饰对象,还可以结合目标语表达习惯,摆脱原文形式束缚,只翻译出修饰语要表达的意义,使译文尽可能地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语境。例如:例1:Hehadacrushontheanonymousshouldersofashampoomodel.(ST:P4line9)他非常迷恋那位不知姓名的洗发水模特的肩膀。句中anonymous意为“无名的、匿名的”,结合语境可知该词的逻辑修饰对象是shampoomodel而非shoul-ders,因此,要达到最佳语境效果,只需用分译法将anonymous的位置还原,翻译为“不知姓名的洗发水模特的肩膀”即可。例2:Hismothershotupwithhersteamingcauldronofbeans,givingeveryoneanotherpunitivelimaladleandremovingthebeerfromthetable.(ST:P57line2)他妈妈端着一大锅蒸汽腾腾的青豆一个箭步上前,惩罚般地塞给每人一把长柄勺,并把酒从桌子上撤了下来。此句中,punitive原用来修饰某一行为,这里却移就用来修饰limaladle。这句话的语境前提是希里安和叔叔在沼泽女孩的事情上发生了一些争论,因此punitiveli-maladle要表达的实际意义是他的妈妈有点不满他们争论,借助“塞”长柄勺这一动作打断他们的争论。Puni-tive逻辑上的修饰对象其实是giving这个动作。根据间接翻译策略,可将punitive的位置还原,结合语境将givingeveryoneanotherpunitivelimaladle翻译为“惩罚式地塞给每人一把长柄勺”。例3:Atthis,allthepurpleveinsintheman’sneckstoodout.Histonesankintopetulantdefeat.(ST:P23line5)这时,他脖子上青筋暴起,语气显得气急败坏。本句的上文语境是一个大学生来到希里安家要求将沼泽女尸带走放到博物馆保护起来,而希里安的母亲拒绝了这一要求。句中的petulant原用于修饰一个人生气、使性子,这里却将其移就来修饰defeat。结合语境可知petulantdefeat搭配在一起是要表达他遭遇挫折后语气生硬,petulant逻辑上其实是histone的修饰语。根据间接翻译的策略,结合汉语表达习惯,可采用分译法,将其翻译为“语气显得气急败坏”。

4.2逻辑上的被修饰语存在于语境之外当逻辑上的被修饰语存在于语境之外时,间接翻译的策略尤为适用,因为间接翻译侧重通过解释的手段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解释性相似,可以不用顾虑原文语境线索的束缚,根据原文要传达的意义进行增译、减译。这时,译者需综合考虑上下文及句中给出的语境线索,悟出原文逻辑上的被修饰语,充分理解原文的言外之意,将原文的内隐涵义翻译出来,尽量使译文读者花较少的努力去获取与原文一致的意义。例4:UncleSean’spinksmirkseemedtopastehimtothebackofthewickerseat.(ST:P45line1)肖恩叔叔双颊泛着酡红,得意地笑着,全身好似贴在了柳条椅的靠背上。例4中,pink原本是修饰某一事物的颜色,这里却用来修饰smirk(得意的笑),运用了移就修辞,描述肖恩叔叔喝完酒后与希里安讨论沼泽女尸的醉态。根据原文语境可知,pink的逻辑修饰对象应该是肖恩叔叔喝完酒之后泛红的脸。为了使译文语境更接近原文语境,可增译“双颊”一词作为pink的被修饰语,最后结合中文表达习惯将其翻译为“双颊泛着酡红”。例5:Shefeltapurpleweltrisinginhermind,there-velatorypaincalledwonder.(ST:P59line4)她的脑海里出现一道紫色伤疤,勾起了心底的伤痛,也令她感到困扰。例5中的therevelatorypain运用了移就修辞的手法。revelatory意为“启示性的”,一般用于修饰具有启示性的人或物。结合原上文语境可知,此处的therevela-torypain其实是指儿子此刻的行为让她联想到了儿子的父亲——那个抛弃了他们母子的负心汉,从而勾起了她心中的伤痛,也使她感到困惑,因为心目中的儿子绝不会做出这种行为。据此可知,revelatory逻辑上的被修饰语是指儿子在前文中的行为,并且不存在此句语境之中,而它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又如此丰富,实难翻译。因此,根据间接翻译的策略,在翻译时可将therevelatorypain的内隐涵义融入整句句意,从而使译文逻辑更清晰,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语境,帮助读者理解。

5结语

英语移就修辞是一种非常规的表达方法,其言简意赅、灵活新颖的表达特点可为文章增色不少,其表达效果与语境的内隐涵义紧密相关,在翻译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原文逻辑内涵,可以关联理论作为宏观指导,运用间接翻译策略,通过增译、减译、分译等方法,翻译出修饰语所要表达的深层内涵,而不必拘泥于形式。小说TheBogGirl中运用到的移就修辞远不止上文举例中提到的区区几个,读者若对此感兴趣,不妨找到原文,挖掘更多的移就修辞格表达,进行翻译尝试。

参考文献:

[1]Grambs,David.TheRandomHouseDictionaryforWrittersandReaders[M].NewYork:RandomHouse,1990.

[2]Gutt,Ernst-August.TranslationandRelevance:CognitionandContext[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4.

[3]Gutt,E.A.ATaleofTwoTranslationTheories[J].JournalofTranslation,2005(54).

[4]Sperber,Dan&Deirdre,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andCognition[M].SecondEdition.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1.

[5]陈望道.辞海——语言文字分册[M].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

[6]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316.

[7]刘珍,刘延秀.移就修辞格及其翻译[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4):62-65.

[8]皮方於.英语移就修辞格与翻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224-225.

[9]汪火焰.英语移就修辞格及其翻译浅析[J].中国翻译,2000(6):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