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信息资产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信息资产管理制度

第1篇:信息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富含了多种多样的数据信息,给资产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而信息化模式的推行帮助医院解决了这一难题。很多医院虽有涉及到信息化建设,但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固定资产信息匮乏,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很多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并不完善,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尚未完成完全改善,严重影响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受原有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制约,各管理部之间的信息联动能力不强,各自为政、互不干扰的信息交流状态,使得固定资产信息呈现片状化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固定资产信息匮乏甚至出现了失真信息。由此引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医院决策者因为得到不全面、真实的固定资产信息,以此为依据制定的投资计划自然也是与医院实况不符的,极易出现固定资产资源闲置或重置现象,导致资源利用率低。对于医院而言,某些固定资产的投资是不可回收的,资源利用率低势必会给医院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是当前阶段医院固定资产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医疗行业逐渐完成了体制改革,社会公众服务性更强。无论是出于对市场竞争的考虑,还是出于对社会责任的考虑,医院都不可能将信息化建设所产生的资本投入转嫁到患者身上,这就是导致部分过分强调眼前利益的医院不愿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推行信息化建设。也有部分医院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不愿过多的资金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即使有所投入也表现出了后续资源支持不力的现象。在这样的环境氛围影响下,其下属员工对信息化建设也同样未予以重视,不愿意将自己的部分精力分散于信息化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上,整体业务素质表现较低,不能很好地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实处,阻碍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三)资产管理软件设计不合理,信息联动性不强。

医院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且数量较大,其所关联的数据信息数量庞大。但是,传统管理体制下的固定资产管理几乎都只提供了进出库及查询服务,固定资产信息透明化根本谈及不到,这些给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伴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受到信息化服务带来的便捷,对网络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对网络软件的传输速率要求越来越高。加之医院业务量的增大,必要的系统软件升级和硬件升级势在必行。除此之外,很多医院对自身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在需求并不明确,在资产管理软件的择取上存在很大的弊端,导致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实效不高。导致医院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实效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软件设计缺乏一定的开放性,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需求不符,缺乏一定的信息联动性,导致医院信息交流不畅,不能发挥出网络信息管理应有的功能。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措施

医院实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保存了医院资产信息的完整性,保证了信息流通的流畅性,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结合上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一)树立信息化意识,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信息化建设转变了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改善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环境,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并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建设的主流。因此,在这样的时下背景下,医院必须要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意识,并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医院基建项目之中。在此基础之上,医院还应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情况和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对医院的建设进行整体布局和规划,适度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医院固定资产采购、使用、报废以及转让等各个管理环节的信息化。与此同时,医院还需要重新整合现有的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打造医院内部的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容量大、上传速率高等优势特点,将所有有关信息集合到这个平台之上,从而依据这些计算机数据信息对固定资产实施管理,以弥补传统固定资产管理中信息流通、资产利用以及资金管理上的不足。

(二)引入先进软件系统,升级信息系统。

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计算机软件的择取与选定是关键,直接影响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实效。所以,医院在购置管理软件之前,应全面分析自身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内在需求,切实考察软件开发商的开发实例和资质,两者相互结合再决定这款资产管理软件是否适合自己。对于医院而言,资产管理软件中应该涵括对各类固定资产的相关业务活动管理,可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另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属于内部控制活动,必须要进行风险管理。因此,该系统软件还需要拥有三证管理、到时提醒、养护和维修提醒等自动化功能,以有效控制医院固定资产的投资风险,减少决策失误给医院带来的损失。资产管理系统应该能与医院的其他信息系统连接,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医院内部全网络内的信息资源共享,为各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信息支持。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成为了人们众所关注的话题。医院应该定时定期请专业人员对所使用的信息系统进行检测和升级,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保证系统信息安全、稳定、真实的基础上,保证信息系统的便捷性、先进性。

(三)完善制度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工作。

第2篇:信息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资产管理

如何实现事业资产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只有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才能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与优化,促进资产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近几年审计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产管理理念淡薄

目前,事业单位存在对资产管理责任认识不到位、效益认识不到位、约束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即使已经认识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到传统“重钱轻物”管理观念的影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性资产管理较为重视,忽视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严重滞后。在事业单位资产及其管理属性认识上,由于资产产权不明确,部分单位在认识理念上存在误区,没有深刻意识到事业单位资产的国有属性,致使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资产状况。

2.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流程体系,事业单位资产流失问题几乎发生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很多事业单位不考虑单位的实际需求,过分求全、求新,购置了很多使用率较低的设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产浪费,影响了资产总体运营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诸如房屋土地、公务用车等国有资产在各事业单位之间配置不合理现象也十分普遍。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一是非经营性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据了大部分比例,这些非经营性在生产经营中无法创造直接的经济价值,容易轻视其管理。由于思想态度上的轻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产管理和资产使用方面频繁出现差错;二是在事业单位内部,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资产管理工作经验,对相关政策法规缺乏了解,易在财务核算上出现纰漏;三是个别部门之间权责划分模糊,资产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处置权严重分离,统一管理资产时需要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部门间的沟通成本,容易形成管理不到位、产权不符、实际资产与账面资产不符等现象。

3.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监督

一是缺乏内部监督。由于人手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等诸多原因,资产核算不够严谨,很难真实反映资产的实有数量、价值,也很难正确行使基本的会计计量活动,从而导致无法正确行使其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二是缺乏外部监督,主要是审计部门监督不力。审计部门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监督职能划分不清晰,致使部门之间职能重复、监管效率过低、无法落实具体责任。而且审计部门每年的审计内容主要为各事业单位财务,对其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并没有进行专门的审查与核实,对具体工作没有做出细致的规定,容易出现资产账实、账账、账卡不符等现象。

4.技术力量不足

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开始了资产管理信息化进程,但因为相关信息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有限,普遍缺少对资产管理数据的共享意识,还有些部门仍然沿用手工账目管理,导致在资产管理中频繁出现错误率高、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及账目失真等现象。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事业单位资产规模庞大,分布范围也较为广泛,通过提升资产管理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才有可能减少信息错误。毫无疑问,管理信息化是当下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利用现代技术,设计构建一体化工作平台,建立标准的业务操作流程,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状态,降低由于资产消耗、使用率低而产生的管理成本。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运用信息技术达到管理目的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有利于进一步节约管理成本,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

1.有助于推动事业资产的合理配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资产规模相应扩大,这就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带来了新问题。资产信息化管理,通过收集基础数据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闲置资产数量和状态。除此之外,信息化管理能够满足事业单位对资产的计数、查询、分析的需求,帮助事业单位实现标准化管理,同时还能够简化资产管理审批流程,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有效避免任意构建资产的行为,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2.有助于巩固事业资产的监控,避免造成资产流失

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也能够加强财务监督管理、避免管理漏洞。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集中管理力量,监控资产与资金流动,对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都有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确保管理流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有助于提升资产运用速率,防止资产闲置耗费

资产配置效率和资产运营效率是资产管理的关键,通过信息化等现代技术为事业单位搭建了一个公开的技术平台,通过技术平台,相关监督管理部门都能及时了解资产变化,并对资产实施有效管理,逐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资产的价值和资产的合理运维。

4.有助于事业单位巩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

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随时全面掌握资产运营状况,及时处理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管理,使会计核算更加规范。信息化的技术应用,使收入来源、支出费用,员工待遇、成本核算等等项目能够一目了然,做到日清月结,及时发现财务漏洞,规范财务管理,杜绝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的特性,对行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得出有效的结论,为领导制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减少重复和浪费,使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诸如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脱节、未按规定流程办理资产处置手续、盘点效率低下、过程管理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建立信息化平台,采用现代管理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推行管理信息化进程中,以下措施值得实施。

1.统筹计划,统一运作

集中管理事业单位所有资产,核实事业单位内资产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数据,兼容对接资产监管部门与事业单位管理系统,对各类资产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

2.紧抓信息标准化建设,提升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准

标准化是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关键,现代管理的基本特点就是由专门部门实行管理,并进一步制定和执行标准规范。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并将公共财政管理经验和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成功得融入到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去。在健全严谨的法律框架内,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监管体制,全面控制资产的运用和处置。从管理监管体制入手,结合实际资产情况,进一步促进资产管理健康发展,树立规范的管理秩序,确保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3.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增长队伍的群体管理水准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否取成效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其一,资产管理信息化无论是智能化还是标准化,最后履行相关制度的都是工作人员;其二,相关资产管理信息化关键之一在于资产管理和信息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资产管理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执行相关计划,只有这样,资产管理信息化的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展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关系到事业单位每位工作人员。因此,需要把信息化认真落实到每位办公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去。全员参与信息化管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信息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处理好安全与监督管理的关系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因此要把信息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确保安全与监督管理并重。在资产管理网络化背景下,由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机制等组成的信息安全体系无疑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事业单位必须完善相关可控信息技术制度、风险评估制度、信息安全等级评估制度,最大限度争取信息安全办公的主动权,加强信息安全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做到未雨绸缪,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监管工作。

四、总结

第3篇:信息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 固定资产 信息化 管理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等情况大多是通过手工记录,耗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低,管理不到位,不利于固定资产的合理利用,而且这种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当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提上了日程。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及其特点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就是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来获取固定资产全面的信息,从而实现以信息为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信息系统应详细记录固定资产从申请、审核、批准、采购、使用、报废的整个过程的全部信息,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实现信息链接和共享,实时动态地掌握固定资产情况,并相互配合和监督,使资产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透明,最大限度地减少账实不符、固定资产流失、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重复投资的情况。

二、高职院校实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快速增长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规模快速增加,有的高职院校拥有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固定资产,每一项固定资产(包括已报废的固定资产)的信息都必须记录,固定资产卡片很多,且随着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的引入,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大大增加,用手工记录的方式十分耗时且容易出错,已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既能快速完成记录和计算工作,也提高了核算的准确性。

(二)高职院校实现固定资产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各自为政,信息相对封闭,各使用单位信息不对称,对存量资产的情况掌握不足的情况,不利于资产合理利用。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资源共享。

(三) 高职院校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一般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统一价值核算,固定资产实物则由资产管理处和具体使用部门负责管理,管理责任不够明晰,没有责任到人,一旦遇到管理中的问题,部门之间容易产生互相推诿、推卸责任的情况。而运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能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操作方便,具有很强的透明性。

三、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实施途径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保证。高职院校应完善固定资产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和内部审计制度,确保信息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第4篇:信息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1 我国当前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各大高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科研项目数量和建设规模不断增加,这些项目的发展促使高校不断增加固定资产比例,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已无法满足需要,造成了固定资产的资源流失。某些民办高校在固定资产配置时,没有一个完整长远的购置计划,许多资产出现了反复购买、搁置和报废等现象,造成了严重浪费。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造成有些部门采购时出现了与其他部门相同的设备,这就直接导致重复浪费。某些高校还缺少专业的设备管理人员,一些专业设备由于缺少维修保护而直接造成毁坏等损失。这些都是由于没有科学的、合理的、完善的管理制度造成的。

1.2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观念陈旧

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总额较大,固定资产数量和种类繁多,各部门的基层管理人员往往缺少固定资产管理经验、专业的管理训练,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这些工作人员一般都是比较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观念,认为采购是重中之重,而忽略了管理工作。当固定资产到位后,在使用、转移、损坏等环节都没能及时上报,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与实际情况脱节,这种落后的管理观念亟待创新。

1.3 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缺少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网络的应用,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越来越现代与便利。如何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做到更加科学高效是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课程。目前,我国的很多民办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使用信息化的程度还不高,一些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高,在管理时将资金管理作为重点而忽视了实物管理,缺少建立完整的信息数据库,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各项资产信息情况。

2 信息化条件下创新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带来,民办高校为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问题势必要采用高校固定资产网络信息化技术开展管理工作。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采用以下几点措施:

第一,固定资产的主要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同时,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的力度,全力支持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培养民办高校固定资产节约意识,避免固定资产的浪费和资源流失。高校还需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审核,对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将指标作为负责人政绩和业绩的重要参考。不同的资产管理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沟通,避免重复购买造成的不必要浪费。

第二,使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将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与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相结合,避免传统人工效率低、易出错等缺点。首先,民办高校可成立专业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技术部门,同时要建立信息化管理机构,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权所在,通过信息化技术处理建立一个科学的分级制度,对各级别部门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各部门成员对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熟练程度。其次,要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设计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各部门管理人员需对管理系统操作内容完全掌握,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从计划、验收、使用、维修等方面全面完成数据化操作,从而做到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最后,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要进行监督检查。一些经营类的固定资产,要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审核评估,同时要进行财务监督,周期性对固定资产存量进行清点,预防固定资产流失现象。

第三,加强管理人员素质培训,信息化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辅助,因此,需定期安排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队伍素质也是影响民办高校信息化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随着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急需转变,信息化管理对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诗铨.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2]徐朝宏. 高校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探析,会计之友,2006(2).

第5篇:信息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 固定资产 内部控制缺陷 对策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高校固定资产价值逐年递增,为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取得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目前高校仍然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等现象。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建设不足是造成前述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拟以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系统剖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缺陷以及由此产生的管理问题,以期为改进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有益探索。

一、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含义。目前被广泛认同的内部控制理论,当数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由相互关联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为组织实现目标提供支撑。2013年美国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进行了更新,明确了支持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十七项原则(见表1),定义了内部控制缺陷。

新框架定义的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可降低目标实现可能性的一个或多个要素以及相关原则中的不足。换言之,内部控制缺陷就是五个要素的缺陷或其所属十七项原则的不足。惟有所有五个要素全部存在并发挥作用且共同运行,才能保证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内部控制无效将给企业带来高风险和不可估量的损失。源于改进企业管理效果的内部控制原理和方法,同样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业务或某一项业务活动。

(二)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表现。

1.控制环境较薄弱。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建立有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具备较明确的授权和责任机制,能够在师生中广泛宣传诚实守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相对较好地遵循了第一、三、五项原则。但是内部控制第二、四项原则没有落实,表现在:

(1)理事会作为高校重要治理主体,应该承担决策咨询和监督功能,但就目前来看,现代大学制度正在建设过程中,只有一些公办高校建立了理事会,即使已经建立的理事会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定位不清、职责不明和组成及运行规则不规范等问题。理事会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实施尚待落实。

(2)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氛围不够浓厚,管理意识缺乏,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未形成定期、良好、有序的培训交流机制及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没有制定吸引、发展、保留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政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2.风险评估工作缺失。风险评估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必要环节和手段。需要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风险评估小组,每年至少评估一次。开展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找到风险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完善内部控制。目前,关于如何确定风险评估的目标、如何识别风险、如何结合单位的情况管理风险、如何评估舞弊的可能性、如何评价风险的后果等问题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思路或可借鉴的经验。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多、项目复杂,风险评估难度更大,目前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评估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为:既没有“清晰的目标”且不能“识别和评估与目标相关的风险”、不能“对风险进行全范围的识别与分析,并决定如何管理风险”、不能“评估风险的过程中考虑潜在的舞弊行为”、不能“识别并评估对内控体系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变化”,风险评估要素下的四个原则均未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评估缺陷较严重。

3.制度执行不到位。高校能够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的要求,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等制度或流程,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不出大问题,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在信息技术的利用方面,也不断推陈出新,很多高校近年来都引入了资产条形码粘贴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上投入资金和人力物力,将实物与台账信息有机关联,为账实核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信息技术应用还不够充分,还有很多领域处于手工操作状态,新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制度流程还不够完善,执行方面有待于加强。

4.内控信息生成及沟通机制尚未有效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般实施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管用结合、责任到人的原则,需要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保管(或使用)人等部门或人员的共同参与,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沟通和工作的协调十分重要。

高校每年通过对校内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以及接受上级纪检监察和审计人员的监督检查等环节,一方面将包含内部控制职责的必要信息向教职工传递,另一方面获取专业人士有价值的专业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尽管如此,高校所采取的加强信息沟通举措远未达到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要求。根据内部控制框架,首先,高校需要能够获取或生成并使用相关的、有质量的信息来支持内部控制正常运作,其次,高校需要在校内以及校外有效地传递这些信息。那么哪些是能够支持内部控制正常运作的有用、高质量的信息?如何获得?谁来获取?怎样传递?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深入思索。目前高校内控信息的生成和沟通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没有达到内部控制第十三至十五项原则要求,成为内部控制缺陷。

5.监控活动缺陷较突出。高校能够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或政策法规要求拟定制度和流程,但是,制度或流程是否落实则较少有人问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监控活动也是如此。经过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和调查,很少有高校将评价内部控制当作一项任务来布置,更没有把评价内部控制常态化,没有实施持续的专项评价,高校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监控活动很薄弱。内部控制第十六和十七项原则未落实,成为重要的内部控制缺陷。

二、内部控制缺陷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产生

国家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要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充分利用,落实在工作上就是要建立固定资产的保管责任制,加强对资产利用率的监控,合理整合资产。但是由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比较突出。

(一)高校固定资产保管责任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高校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最高要求通常是“不出大问题就是无问题”,反映出资产管理工作得不到管理层的重视。这样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定位直接导致相应体制机制建设不足、授权与责任模糊、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最终造成资产记录混乱、家底不清、保管责任得不到落实等状况的发生。经网站检索和调查发现,多数高校所建立的固定资产归口管理责任制、使用及处置的审批程序等的落实及监管往往执行不到位,职工间甚至是部门间或校内外调剂使用资产而不办理交接手续、处置在用资产不严格执行政策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不惩处或惩处不及时,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陷入“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管理混乱不及时惩处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恶性循环。总的来讲,由于高校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以及监控活动等方面存在缺陷,高校固定资产的保管责任未能得到很好落实。

(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不完备,资产利用率不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层利用信息支持决策的力度不够。高校固定资产台账记录的信息,主要包括资产的规格、型号、来源、单价、数量、存放地点、领用人等保证资产安全的内容,资产的在用或闲置等使用效益信息一般不出现在台账内。由于缺乏记录及监控,部分大型精密贵重仪器使用效率很低,有的每年只使用十几个小时,有的设备购置后从未使用过,甚至有的实验室每年开门天数都寥寥可数。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通用设备每天达到定额机时7小时为满分、专用设备每天达到定额机时4小时为满分来评判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可能有很多设备都无法达到60分的及格等级。固定资产台账不能为优化资产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管理目标服务,成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不足,是高校资产配置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高校缺乏内部控制评价,基本上没有制定风险评估制度,“风险评估”和“监控活动”两大内部控制要素建设几乎为零,也助长了资产利用率低下以及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改进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优化控制环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自2014年开始,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是政府刚性支出不断增加,二者之间矛盾凸显。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家可能要收紧对高校的财政拨款,合理规划存量资产、科学配置增量资产将成为高校的必由之路。固定资产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等主体工作的基础,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成为应对新形势的当务之急。为此,高校要加快治理机制建设,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将固定资产管理视为高校的重点工作,经常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以了解问题,改进工作;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根据业务需求配备和培养管理人员,给予这支队伍同等的职务职称晋升机会;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明确资产使用权利和管理责任的对等,在部门和教职工中营造资产保全和资产增值的管理氛围,杜绝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现象。

(二)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活动。内部控制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才能实现“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内部控制目标。而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监控恰恰是发现内部控制问题、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必要手段。目前,高校一般都有一套规章制度及业务流程,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管理、处置等业务活动进行规范。但是规章制度一旦出台,内部控制建设往往处于静止状态,需不需要进行制度更新以及何时更新、怎么更新等问题不再有人考虑,容易造成因原制度不合时宜而导致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干部的廉政风险以及单位的经营风险将逐步增加。适时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等监控活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都是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不宜经常性开展,可以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所谓“定期”,一是在每年末进行部门工作总结时,将风险评估列入总结范围,开展全校范围内的、自下而上的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评估,汇集全校力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整改;二是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审计常规化,于每年年初进行,通过审计工作的开展,督促内控建设常态化。所谓“不定期”是指在国家新政策出台、高校管理层次提高等固定资产管理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开展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或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专项审计。在进行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时,应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评价内控目标是否科学合理、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是否存在舞弊空间、是否存在资产空置浪费现象等,保证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并充分发挥其决策支持作用。正确、真实、及时的信息具有决策支持作用,不全面、不规范、陈旧的信息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是国家机关统计资产管理数据的直接来源,也应该为高校固定资产的增置、调配发挥作用,维护好、建设好、利用好这个平台很重要。

1.保证平台既有项目信息的真实完整。如前所述,固定资产初始入账金额登记问题较多。笔者认为,首先需要相关部委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明确不同来源固定资产入账金额的确定方法,保证入账金额具有中立性、可核实性,保证同地区、同类别的高校间固定资产确认尺度相同,据此上报的数据加总之和,才具有特定的含义。否则统计数据将含义模糊,失去统计的意义。其次,高校应制定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手册,将固定资产信息新增、变更等诸多情况,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不厌其详地列举出来,以适应目前高校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再次,高校应建立“部门-资产管理职能部门-财务部门”多级审核制度,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部门资产管理员负责信息录入并经部门相关人员初审签字,高校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再审并完成资产账登记工作,最后财务部门进行三审并登记财务账。

2.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果信息内容。固定资产金额大,寿命长,应该为高校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包含新增、报废的管理,更应该包括对在用资产使用状况的监督管理,需要对固定资产利用效率高低进行评价。评价固定资产的利用状况,应该成立评价专家小组,结合教学使用、科研使用等固定资产用途,制定出完善的包含使用频率、使用效益等内容在内的评价标准;采用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与固定资产的账实核对结合进行,每年一次。评价工作完成后,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综合评价分数,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平台。藉此,可以从高校角度掌握某一项资产的完整动态轨迹,为高校的相关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3.发挥平台信息的决策支持作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是研究高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具体的学科规划和专业建设、设备购置计划的重要数据,应该充分发挥作用。为此,需要建立一个决策支持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平台建立接口。管理者可以根据系统赋予的权限,随时获取必要的资产管理信息,及时进行决策。

综上,本文根据COSO委员会制定的内部控制框架,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了分析,从加强内部控制角度提出了改善控制环境、重视风险评估和监控活动、发挥信息沟通作用等建议,希望能对改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美国Treadway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财政部会计司组织翻译.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13)[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2.财政部会计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3.王晓华,王杰.高等学校资产管理与绩效评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4.姚晓丹.教育部颁布高校理事会规程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再进一步[N].光明日报,2014-8-16.

5.王月华,赵明霞.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9).

第6篇:信息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一、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含义。目前被广泛认同的内部控制理论,当数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是由相互关联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为组织实现目标提供支撑。2013年美国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进行了更新,明确了支持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十七项原则(见表1),定义了内部控制缺陷。

新框架定义的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可降低目标实现可能性的一个或多个要素以及相关原则中的不足。换言之,内部控制缺陷就是五个要素的缺陷或其所属十七项原则的不足。惟有所有五个要素全部存在并发挥作用且共同运行,才能保证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内部控制无效将给企业带来高风险和不可估量的损失。源于改进企业管理效果的内部控制原理和方法,同样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所有业务或某一项业务活动。

(二)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缺陷的具体表现。

1.控制环境较薄弱。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建立有资产管理组织架构,具备较明确的授权和责任机制,能够在师生中广泛宣传诚实守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相对较好地遵循了第一、三、五项原则。但是内部控制第二、四项原则没有落实,表现在:

(1)理事会作为高校重要治理主体,应该承担决策咨询和监督功能,但就目前来看,现代大学制度正在建设过程中,只有一些公办高校建立了理事会,即使已经建立的理事会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定位不清、职责不明和组成及运行规则不规范等问题。理事会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实施尚待落实。

(2)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氛围不够浓厚,管理意识缺乏,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未形成定期、良好、有序的培训交流机制及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没有制定吸引、发展、保留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政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2.风险评估工作缺失。风险评估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必要环节和手段。需要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风险评估小组,每年至少评估一次。开展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找到风险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完善内部控制。目前,关于如何确定风险评估的目标、如何识别风险、如何结合单位的情况管理风险、如何评估舞弊的可能性、如何评价风险的后果等问题还没有成熟的解决思路或可借鉴的经验。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多、项目复杂,风险评估难度更大,目前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评估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为:既没有“清晰的目标”且不能“识别和评估与目标相关的风险”、不能“对风险进行全范围的识别与分析,并决定如何管理风险”、不能“评估风险的过程中考虑潜在的舞弊行为”、不能“识别并评估对内控体系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变化”,风险评估要素下的四个原则均未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评估缺陷较严重。

3.制度执行不到位。高校能够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的要求,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等制度或流程,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不出大问题,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在信息技术的利用方面,也不断推陈出新,很多高校近年来都引入了资产条形码粘贴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上投入资金和人力物力,将实物与台账信息有机关联,为账实核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信息技术应用还不够充分,还有很多领域处于手工操作状态,新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制度流程还不够完善,执行方面有待于加强。

4.内控信息生成及沟通机制尚未有效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般实施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管用结合、责任到人的原则,需要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保管(或使用)人等部门或人员的共同参与,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信息的沟通和工作的协调十分重要。

高校每年通过对校内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以及接受上级纪检监察和审计人员的监督检查等环节,一方面将包含内部控制职责的必要信息向教职工传递,另一方面获取专业人士有价值的专业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尽管如此,高校所采取的加强信息沟通举措远未达到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要求。根据内部控制框架,首先,高校需要能够获取或生成并使用相关的、有质量的信息来支持内部控制正常运作,其次,高校需要在校内以及校外有效地传递这些信息。那么哪些是能够支持内部控制正常运作的有用、高质量的信息?如何获得?谁来获取?怎样传递?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深入思索。目前高校内控信息的生成和沟通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没有达到内部控制第十三至十五项原则要求,成为内部控制缺陷。

5.监控活动缺陷较突出。高校能够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或政策法规要求拟定制度和流程,但是,制度或流程是否落实则较少有人问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监控活动也是如此。经过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和调查,很少有高校将评价内部控制当作一项任务来布置,更没有把评价内部控制常态化,没有实施持续的专项评价,高校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监控活动很薄弱。内部控制第十六和十七项原则未落实,成为重要的内部控制缺陷。

二、内部控制缺陷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产生

国家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要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充分利用,落实在工作上就是要建立固定资产的保管责任制,加强对资产利用率的监控,合理整合资产。但是由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比较突出。

(一)高校固定资产保管责任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高校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最高要求通常是“不出大问题就是无问题”,反映出资产管理工作得不到管理层的重视。这样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定位直接导致相应体制机制建设不足、授权与责任模糊、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最终造成资产记录混乱、家底不清、保管责任得不到落实等状况的发生。经网站检索和调查发现,多数高校所建立的固定资产归口管理责任制、使用及处置的审批程序等的落实及监管往往执行不到位,职工间甚至是部门间或校内外调剂使用资产而不办理交接手续、处置在用资产不严格执行政策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不惩处或惩处不及时,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陷入“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管理混乱不及时惩处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恶性循环。总的来讲,由于高校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以及监控活动等方面存在缺陷,高校固定资产的保管责任未能得到很好落实。

(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不完备,资产利用率不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层利用信息支持决策的力度不够。高校固定资产台账记录的信息,主要包括资产的规格、型号、来源、单价、数量、存放地点、领用人等保证资产安全的内容,资产的在用或闲置等使用效益信息一般不出现在台账内。由于缺乏记录及监控,部分大型精密贵重仪器使用效率很低,有的每年只使用十几个小时,有的设备购置后从未使用过,甚至有的实验室每年开门天数都寥寥可数。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通用设备每天达到定额机时7小时为满分、专用设备每天达到定额机时4小时为满分来评判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可能有很多设备都无法达到60分的及格等级。固定资产台账不能为优化资产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管理目标服务,成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不足,是高校资产配置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高校缺乏内部控制评价,基本上没有制定风险评估制度,“风险评估”和“监控活动”两大内部控制要素建设几乎为零,也助长了资产利用率低下以及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三、改进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优化控制环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自2014年开始,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是政府刚性支出不断增加,二者之间矛盾凸显。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家可能要收紧对高校的财政拨款,合理规划存量资产、科学配置增量资产将成为高校的必由之路。固定资产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等主体工作的基础,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成为应对新形势的当务之急。为此,高校要加快治理机制建设,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将固定资产管理视为高校的重点工作,经常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以了解问题,改进工作;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根据业务需求配备和培养管理人员,给予这支队伍同等的职务职称晋升机会;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明确资产使用权利和管理责任的对等,在部门和教职工中营造资产保全和资产增值的管理氛围,杜绝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现象。

(二)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活动。内部控制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才能实现“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的内部控制目标。而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监控恰恰是发现内部控制问题、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的必要手段。目前,高校一般都有一套规章制度及业务流程,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管理、处置等业务活动进行规范。但是规章制度一旦出台,内部控制建设往往处于静止状态,需不需要进行制度更新以及何时更新、怎么更新等问题不再有人考虑,容易造成因原制度不合时宜而导致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干部的廉政风险以及单位的经营风险将逐步增加。适时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等监控活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都是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不宜经常性开展,可以制定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所谓“定期”,一是在每年末进行部门工作总结时,将风险评估列入总结范围,开展全校范围内的、自下而上的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评估,汇集全校力量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整改;二是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审计常规化,于每年年初进行,通过审计工作的开展,督促内控建设常态化。所谓“不定期”是指在国家新政策出台、高校管理层次提高等固定资产管理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开展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或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专项审计。在进行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时,应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评价内控目标是否科学合理、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是否存在舞弊空间、是否存在资产空置浪费现象等,保证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并充分发挥其决策支持作用。正确、真实、及时的信息具有决策支持作用,不全面、不规范、陈旧的信息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是国家机关统计资产管理数据的直接来源,也应该为高校固定资产的增置、调配发挥作用,维护好、建设好、利用好这个平台很重要。

1.保证平台既有项目信息的真实完整。如前所述,固定资产初始入账金额登记问题较多。笔者认为,首先需要相关部委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明确不同来源固定资产入账金额的确定方法,保证入账金额具有中立性、可核实性,保证同地区、同类别的高校间固定资产确认尺度相同,据此上报的数据加总之和,才具有特定的含义。否则统计数据将含义模糊,失去统计的意义。其次,高校应制定固定资产信息管理手册,将固定资产信息新增、变更等诸多情况,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不厌其详地列举出来,以适应目前高校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再次,高校应建立“部门-资产管理职能部门-财务部门”多级审核制度,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部门资产管理员负责信息录入并经部门相关人员初审签字,高校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再审并完成资产账登记工作,最后财务部门进行三审并登记财务账。

2.增加固定资产使用效果信息内容。固定资产金额大,寿命长,应该为高校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包含新增、报废的管理,更应该包括对在用资产使用状况的监督管理,需要对固定资产利用效率高低进行评价。评价固定资产的利用状况,应该成立评价专家小组,结合教学使用、科研使用等固定资产用途,制定出完善的包含使用频率、使用效益等内容在内的评价标准;采用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与固定资产的账实核对结合进行,每年一次。评价工作完成后,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综合评价分数,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平台。藉此,可以从高校角度掌握某一项资产的完整动态轨迹,为高校的相关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第7篇:信息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国有资本 财务监管 监管系统 制度建设

1 引言

财务动态信息监管系统是国有资本财务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国有资本动态财务信息的监管,便于国有资本中间出资人对国有资本权属企业运营情况跟踪了解和动态监测;加强对国有资本运营中重大财务事项的监管,是国有资本中间出资人行使国有资本权属企业重大事项决策权的重要途径。

财务预算管理是事前控制、事中约束,财务决算管理则是事后监督。而对企业动态财务信息的监管,是国有资本监管由静态到动态、由事后到事中、事前,由被动到主动转变的重要手段。

2 国有资本财务动态信息监管的内容

企业财务信息是指可以对财务活动规律进行直接描述,并可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流、传播和利用的信息。财务动态信息监管则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规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企业预计经营目标的实现。

根据财务监管重要性原则,在企业财务动态信息监管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企业的重大财务事项上,主要包括:

(1)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及其实施方案;

(2)企业年度预决算及收益、薪酬分配方案;

(3)企业产权(含股权)变动和与产权相关的权利转移;

(4)重大的资产收购、处置和资产相关的权利(核心技术、著名品牌、使用权、收益权等)转移;

(5)重大的投融资计划及对其他企业提供担保;

(6)企业经营者及其高层管理人员持有企业股份(票)情况;

(7)重大诉讼(仲裁)和涉及资产安全的事件;

(8)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审计结果;

(9)对企业领导班子和经营业绩的年度考核结果等[1]。

3 国有资本财务动态信息监管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本监管缺乏系统、有效的法律监督和相关制度的约束

目前,我国尚未专门针对国有资本监管立法,对国有资本监管的法律规定主要见于《公司法》、《证券法》以及国务院制定的相关法规中,国有资本权属企业中的上市公司在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尚有所顾忌,而国有资本权属企业中的非上市公司由于没有强制性的信息披露要求,其财务报告制度既不公开,也没有专业人士评价国有资本权属企业的财务信息。

(2)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体系

国有资本社会监督体系主要指会计师事务所、新闻传媒及社会公众等对国有资本实施的监督体系。在现实中,会计师事务所并未完全履行其监督职能。现行法规都没有对国有资本权属企业对广大员工和社会公众披露财务信息做出强制性要求,忽视广大员工和社会公众在国有资本权属企业财务信息监管中的重要性[2]。

(3)形同虚设的企业内部监督

我国目前国有资本权属企业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导致国有资本权属企业中财务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企业重要的经营决策信息、财务信息基本被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控制和操纵,出资人、企业普通职工和利益相关者很难获得企业的真实信息[3]。

4 对国有资本财务动态信息监管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1)建立、完善国有资本权属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

企业财务信息是国有资本出资人了解被出资企业运行情况的基本工具,也是各项监管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和依据。因此,建议国资委借鉴西方国家的有关经验,尽快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权属企业对外财务信息报告制度。把国有资本权属企业的财务动态信息置于政府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此外,还应将财务信息及重大财务事项通过国资委网站等方式按期向社会公开,增加国有资本运营状况的透明度,接受政府和全社会的监督。

(2)建立以财务监管为核心的监管系统

国资委要对监管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管,就需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国有资本权属企业的动态财务信息。但目前的问题是企业财务信息收集难度大,真实性难以保证。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以财务监管为核心的监管系统,则是国有资本监管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总的来说,国资委的信息化监管应该建立一个以财务监管为核心的监管系统,直接与各监管企业的财务系统对接,实现对监管企业的资金流动、预算、投资、重大事项等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数据析取系统从各监管企业的财务系统中析取所需要的数据,通过数据转换系统将不同财务系统的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实现对监管企业的绩效评估、统计评价、市有资本保值增值、企业管理者评价、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等监管和评估的功能,进一步为国资委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

财务监管系统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模块[5]:

1)资金监管系统:主要对企业的重大资金的流动,特别是重大资金的异常流动进行实时监管,可以及时地察觉监管企业的一些违规现象,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2)预算监管系统:主要是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等子系统,对企业的预算编制的审核、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3)投资监管系统:主要是对国有资本进行战略结构的调整中涉及到的大型投资进行监控。

4)资产监管系统:主要是对企业的资产状况进行统计监管的系统,有效地监控企业的资产的变动情况,防止国有资本流失。

(3)改进会计报表附注及其他财务报告等表外信息披露方式

国有资本权属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规定,改进财务报告附注等表外信息披露方式,进一步加强对重大财务事项等信息的披露,认真做好财务报告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的编制及分析工作[2]。

(4)发挥“三计”的“链”动效应

在对国有资本权属企业的财务监管中,应进一步深化完善会计、审计和统计有机衔接的财务监管模式,完善财务预算、决算、快报、审计及审计后续管理、分析评价等全过程动态监管体系,充分发挥“三计”的“链”动效应和整体效应,逐步建立起规范完善的出资人财务监管体系。

(5)实现财务监管重点的转变

以加强企业不良资产、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管理等财务监管工作为重点,不断深化完善财务监管制度建设,实现财务监管工作由总量监管向结构监管转变,“一次性”监管向持续性监管转变,“头尾分割”式监管向过程监管转变,业务监管向制度监管和内控有效性监管转变。

参考文献

[1]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全文),2003.5

[2] 袁红,卢滟萍,四方面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2005-04-16.

[3] 白菊,如何构建合理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信息导刊,2004年第四十期.

[4] 张敷彪,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加强财务监管的组织保证,上海会计,2001-12.

第8篇:信息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加强 固定资产 管理 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146-01

一、信息通信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还未得到充分重视。近几年以来,我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如资金管理基础工作那样受重视,形成了在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上存在着片面性,制度管理上存在欠缺性,购置上存在重复性,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随意性。部分员工停留在“反正我没要,反正我没拿”层次上,只要不占为私有,不必要花工夫去管。受这种思想左右,形成了固定资产“重投入,轻管理”的局面,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权责不分,产权不明,极容易出现重复购置,盲目购进等现象,有的甚至发生固定资产流失的问题。

(二)、目前信息通信公司,还没建立一个较完整固定资管理的总体系,缺乏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就是要通过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达到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和提高其使用效率的目的。要达到这目标,须靠制度去保证去落实。但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没有结合实际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行细化,不符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二是未制定确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明确固定资产的增加、处置、变动和清理等问题。如在资产领用环节,无领用记录,包括无领用人签字,无领用事由,即使有,到一定期限也无人问津。基层单位在购置上,由本公司拔款并凭发票入账登记为固定资产增加,但不进行实物登记,有的单位认为,只要我需要,向本公司报告请示便可批,形成了一种,我缺你买单,我用不管的局面。三是未建立奖惩机制,对固定资产因管理过错责任出现的责任,没有一个制度来进行有效的责任追究。

(三)、目前我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利用效率不高。全疆电力系统国税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共同配置、调剂使用的问题。信息通信公司对办公设备追求一味齐全,相互攀比,造成不必要的资产浪费,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一些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后就产生固定资产闲置现象,另有一些单位又重复购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未发挥应有的效能,未达到预计使用效果。

二、加强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固定资产管理是新形势下财务工作的需要。根椐当前财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创新举措,用科学的态度,改革的方法,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的需要。“重购置、轻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依然存在,认为固定资产是大宗物品,看得见,摸得着,管不管一回事,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是要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强化监督、科学管理的方式,让使用部门注重资产的使用和保管,甚至可以由资产管理部门调剂使用,杜绝你有我有,你用了的我不用的现象发生,要利用固定资产的流动价值,让其发挥固定资产共享。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的需要。现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在制度上存在不严密、不规范的问题,一是制度一成不变,适应性差。如计算机设备如何确定报废标准,车辆管理与维修等。二是制度不够完整。缺乏必要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管理过错责任人追究起来无据可依。这就需要不断地研究管理中的新问题,对管理制度体系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本公司要根据现有的机构设置重新制定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具体规章制度,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为公司各中心、部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依据。

(二)、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本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及使用应坚持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实行固定资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为此,要在系统内建立资产问责制,做到资产购建、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都要有人管,有人负责,能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一方面,财务管理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做到资产明细账与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核对,定期组织资产清查盘点,保证账物相符。又要做到固定资产的预算、采购计划、维修与保养等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使用人要承当相应责任。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要将每一件固定资产确认到具体的使用单位和人,并明确各单位领导、资产管理员、使用人的职责范围。

(三)、做好日常办公及通信及信息化设备配置管理工作。随着办公化的不断推进及工作需要,各种通信及信息化设备相继购置,资产配置成为不可勿视的重要环节,要采取多种措施,做好日常办公设备配置工作。一是切实根据需要,配置急需所用的物品,不能有盲目攀比的观念。二是制定配置标准,严禁超标配置,要有节约意识。三是充分发挥办公设备的作用。积极探索实现资源共享的方式,这要求在办公设备配置时要有统筹考虑,要完成提高办公设备使用效率的管理方式。

(四)、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电算化。以计算机为依托,正确运用固定资产电算化软件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并实行图文和数据管理。如:建立固定资产电子卡片,做到一物一卡,对达到一定额度的资产使用图片及文字说明。对固定资产原始凭据、报废文书等资料,及时录入增加和减少资产卡片信息,确保数据真实性,并改变过去手工台账的管理方式。

四、结论

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行业,电力物资管理已成为电力企业管理核心内容,其中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物资管理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信通公司在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提出浅论。在信息化的大潮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将电力物资中采购与后期管理中使数据有效协调,将目前传统的分段管理方法有效提升,来推进信息增值利用及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物资使用质量,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仍需要认真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 何咏梅.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网络财富,2010(15).

[2] 白絮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11).

[3] 胡雅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8(02).

[4] 蒋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9).

第9篇:信息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一、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高校固定资产是指高校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固定资产资源的总和,它一般包括:使用时间在1年以上,单价在800元以上的专用设备,及单价在5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单价虽不满500元或800元,但使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资产;土地、房屋、建筑物、文物、图书等。按其性质可分为:(1)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即高校为承担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所占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2)经营性固定资产即高校为弥补教育经费不足或扩大收入等而兴办的校办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占用的固定资产;(3)资源性固定资产即高校的土地、河流等自然资源。

与一般公办高等学校相比,民办高校固定资产有其自身的特点。[1]第一,其资金来源渠道较单一。民办高校承办人是固定资产的唯一出资者。第二,由于民办高校教育教学及部门的特殊要求,固定资产就有呈现形态多样化、种类繁多、数量大、价值高的特点,其校区比较分散,管理的难度较大。第三,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并存。民办高校固定资产除用于教育教学、科研以外,还会应用于很多的经营机构及后勤集团,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并存,还会有阶段性非转经的存在,这构成了资产管理的复杂性。

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其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有两点:

一是账实不符问题。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民办高校教职员工流动性强,应聘、解聘、辞职、调岗等频繁发生,相应地单位的领导以及资产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也频繁变更,对资产的总体构成和单个资产的现状都缺乏了解,造成管理的脱节、短线和小衔接,也容易造成资产的流失和账实不符。账实不符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或账实不匹配。

二是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问题。民办高校的闲置固定资产是指不需用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民办高校内部流程整合产生的闲置,造成了撤并机构房地产闲置;二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过早淘汰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三是其他途径产生的闲置,购建账外固定资产却未实际发生使用效益。这些闲置固定资产属于不需用资产,占用了民办高校大量资金,需要积极加以盘活处置。[2]

二、以信息化为手段提高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所谓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与能量为重心,向以信息化与知识为重心的转变过程。高校信息化管理就是以信息化为中心,实现高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高校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高校内外部资源,提高办事效率和效益、增强其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3]

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就是重新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固定资产,改变传统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方式,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等。从国外著名高校和大多数公司企业的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才能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和充分利用。从公司企业的经验来看,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个资源重新整合利用,工作流程进行革新的过程。在高校实施信息化的过程,同样也是个资源整合、工作方式实行改进的过程,必然引起部门职能的重新分配。有的还能引起部门合并,工作流程的重新建立。

信息化是可以改善工作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民办高校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将会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减少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降低固定资产的流失;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甚至可以提高民办高校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资产购买上比传统资产购买具有不少的优势,同时它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上维护上优点也是相当突出的,用户只要提交固定资产的使用申请,相关部门进行批准就可以很方便的使用公用资产或是其他部门的资产,可以极大的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在维护上,除了可以很方便的通知本校部门维修外,如果提供数据结构给其它公司,还可以和外部进行维修联系。

民办高校实施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需要加强制度建设。一套完善严密的管理制度是开展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必要保证。信息化管理系统重点在于控制功能的研究和设计活动,强化内部审计制度,监督和控制各个工作站的日常工作,以确保控制功能在系统内得到有效实践。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并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控制和系统运行日志。

民办高校实施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还需要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统计软件。面对大量横向纵向的资产数据,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软件需要提供丰富的信息,做好日常管理的同时,系统也能根据需要自动生成完整的各样财务报表及统计分析图表。系统设计要能协调各个岗位间的分工合作,明晰各岗位职责,满足学校信息化管理的需要,符合科学的工作规范流程,根据学校相关资产管理制度自由设定申购、变动、维修等各项资产管理工作。[4]

民办高校实施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还需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也是社会信息化对高校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从而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学习。

总之,解决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这个多年来的薄弱环节,是在新形势下各民办高校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民办高校的情况,实施信息化管理不失为促进其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罗祥伟,张晗.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界,2008(12).

[2]危孙忠.浅析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科技资讯,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