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范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精选(九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

第1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范文

这是一个感人心扉的故事。讲述了194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以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在生活中,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每天劳累的工作着,为我们铺好未来的路,不求回报,让我们在好的环境下成长。

读完文章后,我想到我和爸爸虽然没有遇到过类似文中所说的危险,但是爸爸对我的爱却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他对我的爱表现在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关心。我原来钢笔字写得非常难看,爸爸发现我的字很差劲儿,心里非常着急。就跑到书店买了小学生字帖,让我天天练字,但是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认真练。爸爸知道后,为了督促我,每天坚持和我一起练字,可这离不开爸爸的帮助呀!你说,这难道不是爸爸对我的爱吗?

第2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范文

那些天,学习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文中那种深厚的父子亲情,深深的震撼了我。文中大体意思是: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位父亲冲向孩子的学校,当时学校已经倒塌,别人都放弃了寻找孩子,只有这个父亲坚信他的儿子在等着他来救他,父亲不停的挖掘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

自从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面对困难不能轻易放弃。有一次,我在家里做冰车,当做到一半时,我被难住了,不知道从哪儿想起,我心烦气燥,便把冰车放到一旁,有点想放弃。这时我想起《地震中的父与子》里的父亲坚守自己的信念,在面对困难时,不动摇,不放弃,苦苦的挖掘了38小时,将自己的孩子救出时,于是我就去问了问爸爸,后来我想来想去,终于知道怎么做。

相比之下我十分缺乏这种坚定的信念,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我要加强培养信念,面对困难时要迎头而上,充满自信心。

吉林省梅河口市新三中【小学部】五年级:天宇张

第3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范文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以为父亲安顿好妻子,去救儿子。38小时过去了,父亲救出孩子和14个小孩。他们无比幸福的拥抱在一起。

文中最催人泪下的是这句:“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它让我想象出那位父亲挖了36小时,而且不停歇,肯定非常疲劳,我们通常学习4小时就叫苦连天,而他为了完成诺言却坚持了下来了,那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坚持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如果他当时放弃了,就不会再见到自己的儿子。

父亲救出儿子,当然离不开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在废墟下心中一定充满信心:爸爸肯定在找我,他会遵守自己说过的诺言!只要他活着,一定会救我和同学出去的!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总会跟我在一起!接着他组织大家:“大家不要慌!总会有人救我们!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救我们出去!在这里,不乱动,总会出去的!再坚持一会儿!坚持就是胜利,我们不能放弃!”

坚持,创造奇迹。如果父亲不坚持救出儿子,儿子不坚持等待父亲,他们就不会在39小时候相见和拥抱。

高三:ibelet

第4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范文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我就非常地不满:为什么只有写母爱的歌曲而没有写父爱的歌曲呢?为什么不可以把歌曲改成“世上只有爸爸好,有爸的孩子像块宝?”今天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后,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这篇文章通过一个传奇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之歌。在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依靠着相互间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最后父亲终于找到了儿子,还救出了十四位同学。

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我的眼睛湿润了。为什么别人都说自己的孩子死了,而这位父亲却仍然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原来是因为父亲和儿子都有着一个信念:“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读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一件事:一次,我闹着爸爸要买一台电子词典,爸爸听了,说:“为什么要买呢?你英语不是很好吗?”我听了,就说:“我想让英语成绩提高嘛,难道不行吗?”“可是我现在没钱啊!”爸爸回答。我听了,一生气,就跑进房间里关起门来。第二天一早,我发现自己的书桌上有一台崭新的电子词典,便问妈妈:“妈妈,怎么回有一台电子词典在我的书桌上呢?”妈妈说:“是你爸爸昨晚跑出去向别人借钱买来的。”我听了,鼻子一酸,心想:爸爸,是我不对,我误会你了。

“世上只有爸爸好,有爸的孩子像块宝……”每当我唱起这首自编的歌曲时就会想到:父爱是伟大的,母爱也是伟大的,以后我要考出好成绩来报答我的父母。

第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范文

关键词:震后;重组家庭;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0-0132-02

家庭幸福是每一个家庭的美好希望和渴望,为了这个美好希望和渴望,即使面对地震这样毁灭性的灾难,人们也不会放弃,而是鼓起勇气,重新整合家庭,也因此带来人际关系的调整。

一、震后重组家庭的特点

1.重组过程的集中性和快速性。地震造成核心家庭的解体,与由于病故而丧偶或感情不和而离婚的分散性不同,具有突发性,即在一瞬间造成大量家庭解体。这种突发性直接导致震后家庭重组的集中性。结合的时间,绝大多数集中在一年之内;更为集中的是在半年之内结合。如据资料显示,唐山市历年再婚人数占结婚人数的比例较小,只有1978年再婚率陡增至18.9%,1979年高于常年为8.9%,其原因主要是大批地震丧偶者重组家庭。据东矿区60对再婚原因调查,因地震丧偶而再婚的,1978年占48.3%,1979年占46.6%。1981年再婚率只有1.8%。

震后重组家庭,从时间上来看是快速、匆忙。也使家庭关系缺乏稳定的情感维系基础,婚后的矛盾冲突难以化解,使家庭再次解体。据资料显示,截至1986年底,唐山震后重组家庭共有8 000余户,重组后又解体的有2 300户左右,占重组总数的29%。再如据市路南区统计,1977―1983年间重组家庭离婚率达10%。而正常家庭离婚率为4%;1986年对路北区、路南区和丰南县3 256户重组家庭进行调查,和睦的2 291户,占70.4%,感情不和的88户,占2.7%。

2.单亲血缘关系多,双亲血缘关系少,角色期望难满足。一般家庭中双亲血缘关系(子女与父母双方都有血缘关系)占多数。震后重组家庭中,单亲血缘关系(子女只与父母一方有血缘关系)占多数。这是由于震后重组家庭要素及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重组家庭中,家庭要素及其结构状况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重组时,男女双方均无子女。这种家庭的人际关系大体与一般核心家庭相仿。夫妻关系是一种最亲近的直接关系,子女与父母双方都有血缘关系。二是一方有前生子女,另一方无前生子女。这种家庭中除了有夫妻直接关系之外,还有亲子关系和继子关系。亲子关系只是单亲血缘联系的亲近直接关系。继子关系是没有血缘联系的一种间接关系,也是婚姻家庭关系中不稳定的因素之一。三是双方都有前生子女。在家庭中,既有夫妻、亲子关系和继子关系,又有继子之间的间接关系。继子之间关系的出现,使家庭具有了双重的间接关系和双重的单亲血缘关系,增添了重组家庭的更加不稳定因素。这三种情形中,后两种家庭占大多数,因而重组家庭的不稳定状况带有普遍性。

由于重组家庭中,单亲血缘关系多,双亲血缘关系少,也使家庭中角色期望多,并难以满足。在多数重组家庭中,一对配偶所要扮演的“角色”比较复杂,除了丈夫、妻子、父亲、母亲的“角色”外,还要担当继子的继父或继母。承担的“角色”越多,越难于满足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尤其充当继父、继母的“角色”,难度很大,稍有差池,就会产生或增大“角色冲突”,引起家庭矛盾。所以,实现这种特殊“角色期望”的任务,更加艰巨。

3.感情转移和调适需要过程。一是从夫妻关系角度看。夫妻双方当事人在地震中丧偶,与一般家庭离异或丧偶不同,事出突然,毫无思想准备,且不存在感情破裂问题,昔日配偶的音容笑貌会不时在脑海中浮现。且震后丧偶者,大多为初婚,要使原先美好的夫妻感情淡化,须有痛苦的转换过程。重组家庭一旦出现矛盾,就会觉得昔日伴侣更完美。这种“旧情”不会因再婚的喜悦而立即冲淡或消除,有时甚至会产生“再婚是对旧情背叛”的感觉而不安。因此,重组家庭的夫妻双方,要想真正建立起感情融和、精神互慰、经济互济的理想幸福家庭,要经历适应期的调适。二是从继子女关系看。孩子在心理上难以承受骤然出现的陌生但需朝夕相处的“亲属”关系。因此,当事人在与继子女交往过程中处事的分寸掌握,甚至说话的深浅都需要时间的适应和认同。

4.代际分离突出、代沟难填。代沟和代际分离是指两代人在生活观念和行为上的差异性。代际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之一。震后重组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复杂,其代际关系与大多数一般家庭中和谐、愉快的关系不同,代沟和代际分离现象更为突出,其代际差异也更为明显。

一是从亲子的角度看,因地震失去单亲(特别是母亲),在心理上已经有孤寂感。一旦见到剩下的单亲将感情倾注在继父(母)身上,更加产生背弃感和疏离感。有的甚至从个人利益得失角度出发,去衡量父(母)亲再婚的价值,责怪单亲为什么再婚,促使两代人的误解和隔阂。有的则因震后过早地步入社会,经济自立能力提高,促使其独立生活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也因此引起他们原有家庭观念的淡化,代沟也加深。

二是从继子角度来看,与继父(母)素不相识,本来没有任何关系却要生活在一起。这种人为代沟更显而易见。虽然经过当事人的努力可能情况好转,但这绝不是简单的事情。

二、稳定重组家庭,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对策

1.打好再婚基础。震后重组家庭缺乏稳定性的原因之一是婚前感情基础不牢固。在当时重组家庭的动因主要是为了生存,为了战胜困难。生存在当时是第一位的。也因此,人们较少考虑感情、文化素质、生活习惯和脾气性格的差异。快速集中的重组家庭,在震后初期,是客观的迫切需要。但尽管当时情况特殊,也还是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打好婚前基础,而不是一味屈从于客观环境。事实证明,重组家庭大多数是稳定和睦的,虽然原因有多方面,但婚前在可能的范围内打好再婚基础是不能否定的。

2.调适好夫妻关系。在家庭人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占核心地位的是夫妻关系。而震后重组家庭大部分缺乏牢固的婚前感情基础。因此,调适好夫妻关系是处理好震后重组家庭人际关系的关键。即使婚前感情基础较牢固的夫妻,面对婚后家庭生活的各种矛盾冲突,也要不断调适。

一是面对新的环境,不断完善自己,迅速实现感情转移,而不是一味沉浸在失去前夫(妻)的痛苦中。二是尊重对方的感情。重组初期,再婚男女双方都失去前夫(妻)不久,内心痛苦,对此,双方不该不满、指责,应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开始新的生活。三是要相互关心、信任、理解。并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懂得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

3.处理好继父母同继子女的关系。继父母和继子女的关系,是震后重组家庭稳定和睦的重要因素。继子女同继父母虽无血缘关系,但父母对其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因此,作为长辈,继父母要超越血缘关系,把继子女当作亲子女一样看待,甚至更好。继父母要摆脱传统血缘关系观念的束缚,用真挚情感去关心、爱护、照顾、培养和教育继子女,使其产生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感情。如据资料显示,认为经过努力可以当好继父母的占被调查人数的85.1%;继父母对继子女比亲生的还好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7.6%,继父母对双方子女都能“一碗水端平”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2.3%。同时,继子女,特别是成年继子女,遇到家庭矛盾和问题,要以积极的态度互相谦让和理解,促进问题的解决。

4.处理好家庭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经济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和睦与幸福。重组家庭单亲血缘关系多,双亲血缘关系少,多了继子女与继父母的关系,家庭关系相对来讲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处理不好,容易造成不理解,家庭不和睦,甚至解体。因此,处理好家庭经济问题,如财产继承问题,一碗水端平,并且充分听取大家意见,提高透明度;子女之间相互谦让,不斤斤计较。

5.社会组织的协助。各类社会组织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是建立稳定和睦重组家庭的必要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组织的参与是家庭和睦不可缺少的条件。如唐山重组家庭的逐渐稳定,不断涌现出“三好家庭”“五好家庭”“好继母”“好夫妻”等先进典型,就与社会组织的综合调适分不开;东矿区通过成立红白喜事会,建立系统服务制度,认真宣传《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法》、典型示范等有效措施,帮助解决震后重组家庭稳定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

6.“地震孩”纽带。亲子之间亲密的血缘代际关系是家庭延续的标志,也是维系家庭和睦的重要纽带。但震后重组家庭中,大多数只有单亲血缘关系,而缺少双亲血缘关系。在不违背计划生育国策前提下,允许重组家庭中有两个以下孩子的夫妻,可以再生一个有双亲血缘的“地震孩”。实践证明,这一特殊政策对重组家庭的团结和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7.发扬地震“大家庭”的精神力量。唐山震后,人们自发组织临时救灾大家庭。从废墟里扒出的粮食,不管是谁家的,都归“大家庭”公用,一锅饭匀着吃,一壶水分着喝,在灾难面前,人们突破了平常人际关系的亲缘、职业、身份隔阂,广泛亲近起来。

在灾后特定条件下,临时“大家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作为灾民自救的重要方式,当时市民和当地驻军在外来救援力量赶到之前,救出了90%以上的被埋压者。二是形成精神力量。精神救灾是以人们彻底摆脱震灾造成的精神重负,重归正常、健康的心理轨道为标志的。而大家庭是灾民相互帮助、共渡难关的依托,是灾民之间进行心理抚慰、交流感情、倾诉心声的独特场所,成为发挥精神救灾作用的有效形式。这种临时“大家庭”,在地震特殊时期发挥了独特的功效。任何时期,“大家庭”的精神力量,都是重组整合家庭和人际关系调整的重要精神食粮,值得发扬。

8.关爱灾区破损家庭,促进家庭与心灵重建。一是改善经济条件,为家庭重组创造条件。震后许多人失去工作、房子或耕地,经济收入大幅减少。因此,要加大政策倾斜,促进灾区居民就业、恢复生产,提高受灾群众收入水平,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经济条件,真正为破损家庭创造重组条件。二是完善社保制度,免去震后家庭重组的后顾之忧。震后丧偶人员普遍负担较重,55%受访者要照顾自己的父母,赡养前配偶的父母,再婚以后还要照顾新配偶的父母,即一对夫妻赡养老人最多的达到8位。特别是农村居民,由于养老保障的缺失,负担更为沉重。许多受访者认为养老负担是影响震后重组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震后政府要扩大救济和养老保障范围,确保震后失去亲人的老年人在经济上的保障。

9.科学宣传、广开渠道,引导社会正视家庭重组和人际关系调整。一是持之以恒地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对重组家庭持宽容、理解的态度,引导他们坚定生活信心。二是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传统观念较重的农村群众正确看待、尊重重组家庭的选择,维护重组家庭人员的自尊。如通过新闻报道、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进行。

参考文献:

[1]靳宝峰,孟祥林.唐山市志:第1卷[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第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范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学习父父亲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的品格,学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1.定向诱导

①师:同学们,看到“地震”这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②出示课件(地震录象)。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④质疑课题,梳理有价值问题,并作为学习目标。

2.自学探究

2.1出示学习目标:

①自由读文,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②地震中这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③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④读完课文你最想了解什么问题?

2.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文。

2.3自学成果展示:

2.3.1课件出示:昔日、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爆炸、废墟、欢声笑语、破烂不堪

①轻声读词语,哪些字音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呢?

②情境学词:回想刚才的录像,你觉得哪几个词你从录像中就理解了?

③小结:理解词句我们可以借助文本、借助字典,还可以借助画面。

2.3.2课件出示:根据句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时间)在——(事故)中,——(谁)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谁)的故事。?

2.3.3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

2.3.4读完课文你最想了解什么问题?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从哪能看出来?

2.4再次探究:自学探究:哪些句子最能表现出父亲的了不起?划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并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2.5自学成果交流展示:过渡:从刚才的自学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划出最多、最有感触的是父亲用双手挖废墟的场面。(以诗句的形式出示第12自然段的前两句)

十二小时, 他,满脸灰尘,

二十四小时, 双眼布满血丝,

三十六小时…… 浑身衣服破烂不堪,

他,不停的挖着, 到处是血迹……

没人再来阻止他。

师:在老师看来,这两句话简直就是一首诗,每一句都可以读出很多的联想。同学们,深情地读一读,看看自己能读出什么来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主要抓住以下三点随机点拨。)

2.5.1感受“父亲的挖”。

①感受“挖的时间长”:多长的时间呢?(36小时)

师:同样表示挖掘的时间,这句话为什么把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一个个罗列起来呢?读读这两句,比较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出示句子:他挖了三十六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的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生:第二句更加突出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

[练习——指导(关注快慢轻重的变化)——齐读]

②感受“父亲挖掘的辛苦”:父亲的动作只有一个字——挖。抓住这个“挖”字想开去,你还能读懂什么?

[引导学生看插图]提示:他带工具了吗?用什么挖?挖的是什么?再读——

这里的“挖”还可以换成什么词?(掰、抱、拣)从这么多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挖掘的辛苦)再读——

③感受父亲很坚定。

师:研读:“没人再来阻止他”。都有什么人阻止他?为什么要阻止他?(课件出示:展现地震场景的视频)再读课题,体会危险一直在这位父亲身边。师:你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呀?(学生体会父亲的坚定)(板书:坚定)

2.5.2感受“父亲可怕的样子”。

①理解形象:“破烂不堪”是什么意思?“到处都是血迹”是什么样的?

②丰富形象:他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会出现怎样的触目惊心的场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③感情朗读:

3.讨论解疑

3.1讨论:是什么支撑着让父亲如此坚定的挖着?

出示: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板:不论……我总会……)

品句:这句话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这位父亲拥有这样巨大的力量,支撑着他留在这片废墟上坚持挖掘?

3.2回放画面,感情朗读。师:所以,正是这一语千金的爱的诺言,支撑着父亲走向废墟,不顾劝阻,不畏艰辛,挖了38个小时,这位父亲真了不起!伟大的父爱真了不起!

4.反馈小结

4.1此时此刻你一定心潮澎湃,你想对文中的父亲说什么?拿起笔写一写吧。

4.2拓展:阅读地震中其他震撼的故事。

小结: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会有一位怎么样的儿子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从儿子身上寻找奇迹出现的原因。

[板书设计]

父亲 “挖” (坚定信念)

第7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范文

玛丽问:“为什么,亲爱的珍妮,这是弗莱德和你唯一的孩子啊?”

珍妮说:“他是怪胎,是恶魔。” 序

故事在所有新闻节目中都是这样开始的。

一个穿青色兜帽衫的年轻男子,从街对面走到了便利店门口,他的双手塞在衣服前面的口袋里,用肩膀推开了便利店的门。便利店里人不多,两个女高中生站在糖果货架前交头接耳,一名中年女子拿着两盒脂肪含量不同的牛奶左右为难,一个年轻地穿黑色西装的男子正拿起一罐口香糖,一个奶奶领着孙女在挑茶叶蛋。

穿青色兜帽衫的年轻男子站在货架中间,他先向两个女高中生开了枪;接着,推倒了糖果货架,射杀了中年女子;第四个中枪的,是站在收银台附近的西装男;然后是收银员;最后轮到了老人和孩子。兜帽男子没有犹豫,给了老人一枪,孩子被逼到了墙角,大声尖叫哭喊,男子手里的枪没子弹了,这时,警察冲了进来,男子扔掉了手枪,趴在地上,笑着被铐上了手铐。

枪击案造成三死两伤,逃过一劫的小女孩儿被转移到了一百公里外的湖滨疗养院,幸存下来的中年妇女和西装男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指控,嫌犯游晓也对其罪行供认不讳,一个月审,犯罪嫌疑人当场翻供,声称自己是被一位叫做李天明的警察指使,因为父母被李天明绑架并囚禁,被迫听从了他的命令。

李天明,铁马市公安局重案组第一大队队长,年近五十,在职二十五年屡破奇案,人称“神探李”。李天明在本案案发一周前曾报过配枪丢失的案,根据口供,李天明当日与孙女出游,将配枪锁在家中书房抽屉里,傍晚回来发现家中被盗,损失财物三千四百元,手表一只,笔记本电脑一台,配枪一把,水果刀一把。

而在游晓案件中,游晓所使用的佩枪,正是李天明报失的那把。

九毫米左轮,黑色,左侧有警徽标志,一次可装弹六发,轻便,简单易用。

李天明被带回公安局接受审问,前十个小时他一言不发,只字不提,第十一个小时三十分钟,疑似游晓父母的两具尸体,在一间河边小屋被一群徒步旅行的驴友发现。这间河边小屋曾是李天明与友人在森林中打猎时休憩所用,警方还在小屋内发现碎裂的手机一只,泡面盒,空矿泉水瓶若干,水果刀一把,鉴证科对手机进行了组装还原,他们在那上面发现了李天明的指纹。

李天明无法提供有力的不在场证明,遂被捕,案件重新进入调查程序。

同时,他的女儿联系上了李天明的大儿子,她的兄长――李震。李震十四岁时离开了李家,与李天明断绝父子关系,他漂泊在外十年,只与妹妹李美玲断断续续保持书信联系。李美玲找到他,李震现在是个侦探,她希望他能做点什么,来还他们的父亲以清白。

李震没有住在李家,他找了家离看守所很近的快捷酒店,开始调查李天明和游晓的案件。

游晓,二十六岁,无业,从小就爱干些小偷小摸的勾当。

两年前,他从拘留所放出来后和人一起开了家公司,摇身一变成了商界精英。警方起初判定他的杀人动机是挪用公款,与会计产生矛盾,一怒之下枪击了公司会计的高中生女儿美美。

至于案件中死亡的另一名女高中生――美美的同学小曼,她的父亲在十年前杀害了李天明的爱妻,案发经过是这样的:小曼的父亲冲入李家入室抢劫,李天明出勤在外,李太太勇斗歹徒,不幸身亡。小曼的父亲被判过失杀人,一个月前出狱。

媒体对这起错综复杂的、跨越了十年的案件进行了密集报道,许多推测和小道消息在网上流传,一时之间,李天明借刀杀人,为报妻仇的新闻在市里传得沸沸扬扬。

李震通过关系疏通,去见了游晓一面。他问了游晓七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他问游晓:“你怎么认识李天明的?”

游晓说:“酒吧,我在喝酒,他来套近乎,他恨小曼的父亲,我恨美美的父亲,他告诉我,我们恨的人的女儿是非常好的朋友。”

第二个问题:“他威胁你了吗,那次见面?”

“是的,他告诉我,他已经绑架了我父母。”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对高中女生下手。”

“他说,他要让小曼的父亲感同身受,让他感受失去挚爱的痛苦。”

第四个问题:“为什么是你?”

“你应该去问他,他做了调查,他是警察,这很方便。”

第五个问题:“为什么一开始被审讯的时候不说出来?”

游晓是这样回答的:“拜托,那些警察会相信我吗?我供出来的主谋是他们的神探李,怎么可能相信我?”

第六个问题:“你为什么要答应他?你替他做这些,就算是为了自己的父母,你被捕后,你怎么能肯定他就一定会放了他们?”

这两个问题没有被回答。

李震还去见了李天明,他一个问题都没有问,反而是李天明问了他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他问:“你过得怎么样?”

李震没说话,第二个问题他说:“有烟吗?” 1.

李震住的酒店房间里贴满了与案件有关的资料,他试图列出对李天明怀有敌意的仇家,光是名单和相关案件他就贴了一整面墙壁,剪报、照片、尸检报告、河边小屋的现场照片,所有与案件有关的证物照片,他通过各路关系全都收集齐全了。

他在一次和李美玲的会面中说:“我想不明白,他怎么可能不是凶手?”

“阿震你怎么能这么说,他可是……”

“他有动机,有作案的能力,唯一失算的大概是游晓的招供,游晓为什么要招供?他是不是发现他的父母已经死了?”

“爸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你别说了,他从来没想过要对凶手做什么,他一直说他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李震问道:“他不恨他吗?他不应该去恨他吗?还是他更恨他自己,那个晚上,我打了多少电话给他,出任务出任务,他脑子里就只有任务,结果呢。”

这次会面不欢而散,李美玲临走前对李震说:“就算他要借刀杀人,他也不能布一个这么蠢的局。”

这个局很蠢?

确实如此,这个局充满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天气,如果那几天不下一滴雨,河边小屋将会留下明显的足迹,比如九毫米左轮手枪射出的子弹是否能一枪夺走高中女生的性命。至于游晓的父母是否会从绑架中逃脱,游晓在父母被绑架后下一步会做些什么,这些全都是可以确定的。

人类是习惯和感情的奴隶,每个人身上都有死穴,家人,朋友,又或者本身的软弱。只要了解掌握他们,人就变成了唯一的,不会变的,可以确定的因素。

李震并没放弃,他一天只睡三个小时,黑眼圈变得很重,满身烟味,他早上六点会下楼去门口的蛋饼摊买一个蛋饼吃。

两个鸡蛋,香菜,辣椒都要。

他每天都会去拜访不同的人,他去见了小曼的父亲,在小曼的葬礼当天。小曼的父亲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得了失语症,失去了和人交流的能力,小曼的一个阿姨告诉李震,这么多年来,小曼是他父亲唯一的精神支柱,他老婆早亡,亲近的人只剩下这么一个女儿。

他还搜集了游晓生意合伙人的资料,可惜他没能找到他,这个合伙人消失了,如同人间蒸发,李震去了游晓的公司,游晓一被捕公司就被解散了,之前的一位员工告诉他:“我们从来没见过另外一个老板。”

这位神秘的合伙人似乎从不存在,李震只打听到他可能姓罗。

这条路也走到了死胡同。

李震转变方向,他着手调查便利店枪击案的幸存者与遇难者。他的墙壁上又多了些资料和照片。

遇难者:

美美,高中女生,父亲与游晓有仇。

小曼,高中女生,父亲与李佳明有仇。

收银员小泉,大学在读,兼职,外乡人,与游,李二人毫无关系。

老太太,前高中教师,已退休,曾在美美和小曼所在的高中任教。

幸存者:

西装年轻男子,初中数学老师,与游,李二人毫无关系。

中年女子,公司文员,家住便利店后公寓,与游、李二人毫无关系。

女孩儿,父母离异,法院将她判给母亲,母亲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上班,与游、李二人毫无关系。

李震为此亲自驱车前往湖滨疗养院去见那个小女孩儿, 女孩儿叫莎莎,医生诊断她患有创伤后遗症,正在为她做心理治疗,李震被禁止询问与凶杀案有关的任何问题,也不能与莎莎单独相处。

接着他又找到了那个女白领和数学老师,女白领和数学老师都将他拒之门外。最后李震找到了女孩儿的母亲,他在那里找到了新的线索。

女孩儿母亲工作的文化公司叫“星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震见到女孩儿母亲后,开门见山问她:“你们和信义教是什么关系?”

母亲疑惑地说没有听说过什么信义教,李震又说:“我看到你们的LOGO了,和信义教是一样的。”

李震为什么会知道信义教这个宗教组织,答案应该很简单,李天明曾经处理过一起与信义教有关的案件,而这起案件的资料就贴在李震宾馆房间靠近厕所的地方。

信义教是一个宗教组织,从外国传入,当时与之有关的一起案情的严重程度已经超过了骗些老头老太的养老钱,那起案件发生在二十五年前的某个夜晚,信义教教众在一幢别墅前集结,他们高举火把,高唱圣歌,根据目击者的口供,晚上八点他们闯入了别墅,目击者立即报警,十分钟后警察赶到。

别墅里出了人命案。

死者是信义教教徒弗莱德・唐,是一间跨国企业在华工厂的管理高层,除此之外,弗莱德家三岁大的黄金猎犬也没能幸免。而本案唯一的幸存者,同时也被一众教徒指摘为杀人魔女的弗莱德太太――珍妮,在警察赶到时企图用一把菜刀自杀。当时的场面十分混乱,还有记者混了进去,拍到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教徒正推搡珍妮,警察夺下她刺向自己凸起的肚子的菜刀。

珍妮怀孕了,临盆在即,况且还涉及到外国人在华犯案等因素,不得不被推迟,可珍妮杀人的证据确凿,凶器上全都是她的指纹,别墅也没有被人闯入的迹象。可珍妮并没认罪,当时调查这起案件的就是李天明,这是他的第一起案件,因为上过大学,会说些英语,他被派作重案组代表和珍妮的律师一块儿给珍妮录了口供。

李震找到了这份久远的书面资料。中英文各一份,里面珍妮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一句话。

“我没有杀人,杀人的不是我。”

“那么是谁呢?”当时这么问的是李天明,口供里写,珍妮摸着肚子没再说话。

案件进入了繁琐的跨国手续阶段,因为产期将近,珍妮被允许住院待产,陪在她身边看护她的人也是李天明。每天他都要向重案组提交一份观察记录,这些档案保存完好,简单地记录了珍妮住院两个星期时发生的所有事。其中也包括信义教在医院楼下的示威游行,静坐,试图投毒,偷袭,伺机绑架等等想要伤害珍妮的行为。

这些疯狂的教徒称珍妮为“魔女”,声称她必须被处以火刑。他们想看她被活活烧死,说她的身体里栖息着恶魔。只有火才能洗净她的罪孽。

珍妮日渐憔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她的姐姐玛丽从国外赶来,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直到她诞下弗莱德的遗腹子。根据资料,那是个健康的男孩儿,而他的母亲珍妮却因为难产死在了手术室。珍妮死后,那些疯狂的教徒并没有善罢甘休,初生的男孩儿好几次差点在伪装成医生、护士、护工的人手上送了性命,为了孩子的安全,玛丽带走了这个孩子,李天明和一干警察护送他们到机场。

信义教的教徒称这个孩子为“恶魔”。他们对许多记者说,这个孩子就是住在珍妮身体里的恶魔,他是不详,是恶。

李震追查了这个孩子的下落,他在十三岁时就因为车祸意外死了。

有没有人生来就是恶的?就算是《圣经》中的魔王路西法,也曾是光辉闪耀的明亮之星。

李震第二次拜访星艺文化,才走到门口就被保安强行带走,他和保安发生冲突,甚至动起了手,得益于这场冲突,李震见到了星艺文化的负责人――彼得。

彼得是个外国人,金发碧眼,他中文流利,和李震沟通毫无障碍,他们聊了许多,彼得连自己以前是个渔民的事儿都和李震说了。彼得还有个弟弟,叫安德烈,他们一块儿来的中国,安德烈经常不在公司,彼得还说下次一定引荐安德烈给李震认识。

“那么说说二十五年前的案件吧。”李震和彼得绕了一大圈子,最后还是说到了那件事,他大致描述了下案情经过,彼得对信义教的事并不避讳,他大大方方地说:“是的,在教史上确实发生过这样一起严重的案件,这是昨天才印刷出来的新教典。”

彼得为李震找来了一本厚厚的硬皮书,他在目录上找到“被诅咒的魔女”这一章节,将书本交给了李震。

“也就是说,当时是因为教徒弗莱德预感到自己的妻子被恶魔附体,向教会求救,所以教徒们才会在他的住所前集结,听到尖叫声后一拥而入,在试图制服魔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李震在念硬皮书上的句子,“感受到了叫人毛骨悚然的恶魔的力量,然而恶魔永远无法战胜伟大的神明,神明的力量来自山川,来自河流,来自天空,来自所有的未知……”

李震揉了下眉心,看上去有些头疼,他合上了书本,问彼得:“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彼得微笑:“是的,您如果想见他,我可以替您安排。”

李震表示非常愿意,第二天,他就去见了书本的作者冯先生。

冯先生上了年纪,在养老院住。护工和医生都表示,自从他住进养老院就没人来探望过他。李震向他们打听冯先生的家庭情况,一个护工透露说:“听说冯老有个太太,还有个女儿,孙女都有了,就是都不来看他,好像都挺怕他的,他来那天,是他女儿和女婿送过来的,两人看他的眼神一点都不像在看自己爸。”

李震和冯先生在花园里见面,冯先生在和自己下围棋,李震坐在他边上,说他是为二十五年前的案件来的。冯先生看了他一眼,他问了一个问题。

“小伙子,你觉得有没有人,生来就是恶的?”

李震摇头:“人之初,性本善。”

冯先生大笑:“三字经背得挺好,但是,你相信特例存在吗?”

他接着说,“二十五年前那个夜晚,我看到了恶魔。”

恶魔是能被看见的吗?

他们不是隐身在黑暗中的吗,或者,他们就是黑暗本身。

“那么恶魔是什么样的?”李震问道。

他总是在问问题,有的问题能得到明确的答案,有的则不能,这一问题显然属于得不到答案的范畴。冯先生摇头,他问李震为什么对二十五年前的案件感兴趣,李震说道:“李天明案件您听说了吗?我想查明真相。”

“真相?你不相信他是主谋?”

“看来您知道这个案件,我并非不相信他是主谋,我只是想知道真相,真正的真相,因为这件事实在太奇怪了,有很多可疑的地方,但是从另一方面却是证据确凿,”李震说,“就和二十五年前的那个案子一样。”

冯先生扭头没再看他,李震还在提问,“我很好奇,你们对任何好奇的人都是这么言无不尽吗?我去见了彼得,他告诉了我很多事情,一点抵触的情绪都没有,可我之前还差点被他的保安赶出公司。”

冯先生说:“孩子,因为我们被告知了。”

然后他转身看着别的方向说,“我的医生来了,我要走了。”

李震最后的问题是:“你们,被告知了什么?”

“耶和华说‘跟我走吧’,税务官就放下了手中的工作,跟着耶和华走了。”

这是冯先生留给李震最后的话。

这天半夜,李震坐在马桶上抽烟的时候,就接到了养老院的电话,冯先生过世了,他走得很安详,李震立即赶了过去,他遇到了冯先生的女儿,他一脸惊讶,因为他见过冯先生的女儿,她是那位在便利店遇害的老太太的女儿,也是幸存女孩儿的母亲。

在便利店被杀害的老太太,就是冯先生的发妻。

一切似乎又开始关联了起来。

冯先生的女儿告诉李震,她把女儿领回家里住了,辞掉了工作,她对自己的公司与信义教有关这事有点抵触情绪。她女儿莎莎终于能和她聊案发当天的事情了,她告诉她,那天下午外婆是接到了外公的电话,外婆才会带着放学的她走那条路,外公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说想要见见外孙女,她们也才会经过那家便利店。她的女儿喜欢吃茶叶蛋,外婆很宠她,那天下午路过便利店时,她饿了。

人类确实是习惯的奴隶。

如果冯先生没打那通电话,他的夫人会不会活得好好的?

可惜,这世上没有这么多“如果”。

李震问冯先生的女儿,会不会觉得父亲的这通电话太过心血来潮。冯女士说道:“是有点,不过父亲从前和母亲的关系很好,两人以前都是那个教的教徒,只是母亲后来没再继续,父亲好像还给他们写了什么教义,总之,他打电话过来,我们都很奇怪。”

李震想要再见李天明一面,他的申请迟迟得不到批准,这几天他哪儿都没去,闷在房间里。他甚至睡在那些铺天盖地的资料上,他看上去快要疯了,状态非常不好,比刚回来的时候瘦了很多,他最近还失眠,连三个小时都睡不到。

他醒着什么也不干,光是抽烟对着墙壁发呆,他偶尔会拿上纸和笔画画,他喜欢画画,至于画技,却让人不敢恭维。他最近的习作是一张白纸上的许多红线,他没什么艺术天赋,这团红线乱糟糟的,不过这也比他的头发和胡子好一些,他睡着时它们好像打了激素,生长速度变得很快。李震不得不每天早晚都刮一次胡子,他在宾馆房间里很少穿上衣,也不爱穿鞋子,总是光着脚光着上半身走来走去。

三天过去了,李震的申请终于被批准,他又可以去见李天明了,与此同时,法院将在一个星期后,开庭再度审理这起案件,李震和李美玲请来的律师一起去见了李震。这是他第一次和律师阿达见面。

阿达是李美玲的高中同学,年轻有为,热衷于为弱势群体服务,已经赢下不少难案,他不多话,李震和陌生人也没什么话,两人一路无言。到了看守所,见到李天明,阿达问李震有什么问题想问的,李震和李天明提起了二十五年前的案件。

李天明说他不想谈这起案件,李震生气了,用力捶桌子,大吼:“你不想谈那你就要被判刑了,你知道吗??”

李天明说:“没什么好说的。”

“那是我的第一个案子,没能侦破,很遗憾。”

“没能侦破??”李震又冷静了下来,“什么意思?”

“你觉得那个怀孕的女人是凶手吗?她叫珍妮,对吧,我记得很清楚,她还有个姐姐叫玛丽,她们长得不太像,这个案件和现在的案件有什么关系?”

“有关系,肯定有关系。”李震没细说,阿达和李天明说起案件处理的进度,和过阵子上法庭时该如何表现云云,李震听到一半就走了,阿达看他神情恍惚,好不容易弄到了申请,见到李天明,却什么都没问,他觉得奇怪。

李震的状态看上去很不好,他第一时间冲回了宾馆,一进屋子就开始翻箱倒柜地找东西。

“在哪儿呢?在哪儿呢?他妈的,是谁监视我,连看守所都敢放窃听器,他妈的。”

他发现了窃听器?大概是在捶桌子的时候?谁知道呢。

之后,他在自己的房间里找到了窃听器和微型的摄像头,它们藏得非常隐秘,李震找到后还自嘲般对着窃听器大声说:“连我这个侦探都能骗过去,是不是每天都得换地方藏,我不管你是谁,收买了多少人,收买了什么人,我一定会把你找出来。”

“我会找到真相。”

然后窃听器里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2.

案件幸存者之中的中年女子,是位女白领,他的上司约翰,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见到了李震,他们约在公司楼下的咖啡馆见面。这儿是个商业圈,外企云集,约翰这个老外看上去一点也不扎眼,反而是穿着打扮随便,一脸胡楂的李震与这地方格格不入。

“艾丽莎现在还不能上班,我感到很难过,我非常想念她非凡的工作能力。”约翰不会说中文,他找了个翻译,这个翻译也是外国人,叫做詹姆斯,是他的兄弟,两人是双胞胎,在同一家公司供职。詹姆斯是公司里的翻译,精通中英法三国语言,可惜他的中文发音还是不像安德烈那么标准,听上去十足生硬。可与李震的交流还算畅通,李震询问他们那位女员工是否有在热衷什么宗教,约翰回道:“我们公司并不会限制员工的宗教自由,宗教也是区域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呢?”李震问道。

“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不健康,在任何层面上都是不利的。”

“艾丽莎在工作上非常积极,私下也并没有任何不健康的倾向,起码从我的了解上来说是这样的。”

接着,李震又去了英文名叫做艾丽莎的女员工的家,艾丽莎并不在家,李震见到了她的父母,这次他得以进入了她的卧室,在那儿他没有任何发现,这一天似乎注定是无功而返的一天,因为在后来他拜访的收银员的大学宿舍,他也没有任何发现。

大学生收银员是个平凡的普通人,家境普通,性格不起眼,有几个朋友,没有女朋友,成绩一般,什么都处于水平线上,生活无风无浪,过得四平八稳。

他毫无特色。

案件调查又进入了死胡同。

发现监听设备后的李震没有更换住所,他把窗帘拉得非常严实,早上八点出门,到图书馆翻阅从前的报纸资料,搜集一切与信义教有关的新闻,他还偷偷摸摸溜进殡仪馆查看游晓父母的尸体。

游晓的父母死于失血过多,两人的颈部动脉都被割开,身上没有多余的伤痕,游晓一被捕他们就被杀害了。

如果是李天明绑架的他们,为了借游晓的刀杀人,他应该放了这对老夫妻,让他们去探望游晓,告诉他,他们现在是安全的,为了保障他们的安全,他该揽下一切罪名。是的,没错,如果确实是李天明干的,他确实该这么做。可他并没有。

从常理上来看,他无辜,只是缺乏证据。

游老夫妻死前没有遭受到任何虐待,根据尸检报告,他们胃部应该还有些泡面的残留。

他们都是普通人,母亲退休,父亲在图书馆工作,没有几年也能领取退休工资了,李震之前就找过他们的亲戚,打听游晓和父母的关系,据说游晓从前确实游手好闲,和父母不太亲近,不过两年前出狱,有了自己的事业后,性情大变,说是要补偿自己从前对父母犯下的罪,对父母无微不至,堪称孝子典范。

父母被绑架,儿子受控于绑匪,也是有理有据。

这天晚上,李震偷溜进了星艺文化公司的办公室。

他直奔彼得的办公室,他蹑手蹑脚地,保安室的几个保安已经被他下药弄晕,他确信没人能看到他,他在彼得的办公室又找到了那本硬皮书,他拿出照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又将书本放回原位。然后他打开了电脑,彼得的电脑加了密码,这一点似乎难倒了他,他在电脑前坐了会儿就起身了。可他没放弃,他在彼得的办公室里翻找,但是很遗憾,他只找到了几份活动策划书,他只能找到这个。

然后,就在两天后,他出现在了彼得组织的一次聚会上,那是一场秘密的聚会,地址在彼得郊外的公寓。前来的宾客并不需要邀请函,知道彼得住址这件事本身就已经算是邀请了。李震是从彼得的办公室找到了彼得的住址,和一份只有一半塞进碎纸机里的聚会企划书。

彼得做事一丝不苟,他喜欢列计划,更喜欢写计划书,他职责重大,必须保重每件事都井然有序。

聚会上的人不多,都是生面孔,有男有女,有异国面孔也有很多本国人,彼得迟迟未现身,主持聚会的是自称彼得的弟弟,叫做安德烈的男子。他不断领人进来,直到客厅被塞满。李震一直在场内闲逛,他试图去彼得的房间看看,可惜的是,除了彼得的书房,房门都上锁了。

彼得的书房是一间在走廊角落的房间,聚会的人多围在客厅听安德烈的脱口秀。李震看到彼得离开书房后才走进去的,他很谨慎,还回头张望了一会儿,确定没人看到之后才走进了书房。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他才出来,他心情不错,眼神又恢复了光彩,可惜室内的灯光已经暗淡,没什么人注意到这位已经恢复神采的侦探了。

所有的人都聚精会神地盯着客厅中央,沙发和茶几都被移开了,地毯也被掀起来,露出了用白色粉笔画出来的圆形画阵,像极了电视电影里才会出现的古老巫术。

李震混在人群中,室内没有灯光,只有点燃的蜡烛发出的微弱火光,安德烈正在将手中的烛台围绕圆形画阵摆放,有个中年人在给他打下手,他们完工之后,安德里从人群中挑选了一个年轻的女人,女人戴着面具,他将女人带到了蜡烛中间,他让女人跪下,然后他接过别人递来的一把银光闪闪的匕首,一刀捅进了女人的心脏。女人痛苦地摔倒在地上,双手还虔诚地合十着。李震想要挤进去,却被人群堵住,人们开始高歌,彼得出现了。他也穿了件黑色斗篷,他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硬皮书,众人散开了些,彼得开始低声吟唱,众人低下头跟着他吟唱,李震也象征性地动着嘴皮子,其实他是在偷看,他在偷看彼得在干什么。

他除了吟唱,还伸手按住了女人的额头。

他要对这个死去的女人干什么?李震的眼神似乎在问这个问题。

吟唱持续了十多分钟,彼得取来一杯水,他亲吻水杯,然后将水灌进了女人的嘴里。所有的火光骤然熄灭,约莫一分钟后再度亮起。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奇迹在一分钟之后出现了。

女人活了过来,她脱下面具,开始大口喘气,睁开眼睛,从地上爬了起来!

她的伤口明明还在流血,她的胸口明明一片殷红。

李震第一个冲到前面,他握住了女人的肩膀,与女人四目相接。

“这个不是她!不是刚才的人!”李震大吼了起来,“刚才那个女的死了!这里肯定有机关!”

李震拍打着地板,地板下面传来隆隆的响声。

没错,地板下面是空的。

而被魔法迷了眼的人群可不管这么多,他们吵闹起来,大呼他破坏了仪式,李震很快被人拉开,彼得发现了他,他阻止了嚷嚷着要处理这个莽撞的破坏者的人,把李震带到了自己的卧室。

李震说:“我已经报了警,警察很快就会来。”

“报警?理由是什么?”

“这是骗人的把戏,那个女人是个演员,你们是一伙的,地板下面是空的,被你们杀死的那个女人就藏在那里!”李震振振有词。

彼得反问他:“那么,这个世界上,谁又不是演员呢?”

“你的父亲或许也是个演员,你的妹妹或许也是,街上的路人甲乙丙丁或许都是。”彼得说道。

李震没有和他多辩论,他真的报了警,似乎是刚才聚会时用手机发了短信,警察到来后询问了下事情的经过,所有人的证词都很统一,他们刚才见证了一场魔术,领队的警察认识李震,他是李天明的旧友,直接把李震塞上了警车。

李震还是没放弃,他之后又去找了彼得好几次,彼得都不在公司,反倒是他的弟弟安德烈热情地招待了他,他有次和李震说,如果李天明被判死刑,他可以带着他的尸体来找彼得。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我的兄长能令人起死回生。”

李震揍了安德烈一拳,被赶出了他们公司。

李天明案正式开庭,一审宣判死刑,律师提出上诉。

李震第三次与李天明会面,阿达一起去了,李震一到就开始检查四周有没有窃听器。

李天明问他为什么疑神疑鬼的,李震说:“有人监视我,我知道这案子肯定有人在背后作梗,只是为什么,我想不明白,二十五年前的案子你也没得罪任何人,为什么?”

李天明无言。

“你是不是知道他们什么秘密?”李震再次确认四周没有任何窃听设备后,问李天明道。

李天明叹气摇头。

李震道,“你再仔细想想,当时你不是陪着珍妮待产吗,是不是那时候她向你透露了什么,比如,其实她老公是因为发现了教会里有人挪用教会善款,然后教会对他出手,又栽赃嫁祸给她这个孕妇?”

李天明说:“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我也不会说这案子没法侦破。”

“当时的情形到底是怎么样的?”

“那天晚上是我第一天值夜班,接到了派出所的电话说有个命案,我就跟着队长一块儿赶去了现场。我们到的时候,那群教徒已经被控制住了,珍妮也已经被戴上手铐,现场很血腥,到处都是血。那只狗的脑袋被活活割了下来,头在客厅,身体在卧室,被害者被捅了三十多刀。之后我们对珍妮进行了精神鉴定,她有很严重的产前抑郁,手腕上还有自杀的痕迹。后来我们带她去现场模拟当时的情况,她在卧室杀了毫无防备的丈夫,然后是狗,她抱着狗的身体到了客厅……”

“为什么?为什么要割下狗的脑袋?”

“不知道,她说她也不知道,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在客厅里,被人围住了。”

“人格分裂?”

李天明道:“不是人格分裂,心理医生说她是杀人之后过度恍惚,自己无法接受现实,对自己的记忆进行了屏蔽,我们还对她催眠了,想要弄清楚她恍惚的那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结果呢?”

“什么也没发生,她在深度催眠的状况下说,她体内住着恶魔,这个恶魔操纵了她,因为恶魔觉得狗太吵了,所以对狗做了割开喉咙的惩罚,她愿意为体内的恶魔付出一切。因为她丈夫的不忠诚,恶魔也惩罚了他。”

“不忠诚?她丈夫出轨了吗?”

“不。她丈夫在死前向信义教教会求救了,珍妮被深度催眠时说,她丈夫的这一行径是对神的背叛,她虔诚的认为神从恶魔中来,她肚子里的恶魔就是神。在她杀害她丈夫后,教众认为她孕育着恶魔。但她认为他丈夫在最后关头背叛了神,理应受到惩罚。他应该相信,住在他妻子体内的是新的神。”

“我不懂,这太……太疯狂了,珍妮的疯狂行为跟教会和产前抑郁症有关吧?难道他们真的认为有神和恶魔存在?”

李天明沉默,李震拿出了几张打印纸,他父亲问他这是什么,李震说这是他偷拍下来的信义教的教典,写书的人已经死了。李天明感慨:“那件事发生的时候,不少教徒都上了年纪,过了这么多年,也是到了年纪了。”

“神自远方来,自山川河流来,自万物中来,神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李震读到这儿愣住了,他翻到了一开始的一张纸,“这个和我之前看的那个不一样,魔女事件没有了……”

他开始自言自语,跑出了看守所,打车前往星艺文化,接待他的人又是安德烈,他脸上还带着上次的旧伤。李震开门见山说要看他们的教典,安德烈道:“这位先生,我不明白您在说什么,我们这里是文化公司,要找教典不该去教堂吗?”

李震冲进了彼得的办公室,保安将他拦下,安德烈报了警,李震被带走,可他没死心,他一直等在门口,等到下班后找了几个公司员工,威逼利诱,公司员工纷纷表示他们不知道什么信义教,他们在正经的文化公司上班。

他们也没见过什么厚厚的硬皮书,更没听说过二十五年前的案件。

彼得人间蒸发,安德烈矢口否认,冯老先生也已经过世,李震找局里的朋友调查了当时所有在案发现场的信义教教徒,十三个人,无一例外,都离开了人世。

有的人死于心脏病,有的死于癌症,有的死于糖尿病,毫无破绽,合情合理。

李震不信邪,他要到了最近两年的失踪人口资料,他希望警方可以彻底调查彼得的公寓,他说那里可能是凶杀案的案发现场,大家都觉得他疯了,走火入魔。

顺便一提,最近一年本市的人口失踪比率比往年高出许多,平均每月都有六十人失踪,比往年数据高出了十多人。

但是谁又会真正在意这些人呢,除了他们的家人朋友,如果又是些没有家人朋友的人,谁关心他们呢,他们的存在不过只是些单薄的数字。

而担心本身,也不过是身体分泌的激素失衡罢了。

没过几天,在看守所的游晓被人发现上吊自杀,死在了看守所浴室里。

而李震则收到了一个快递包裹,他在宾馆前台打开,那里面是一本厚厚的硬皮书。

他打开了书本,一边看一边念。

“神也从地狱中来,恶魔是神的代言,为神清除一切叛徒与障碍,让神看清一切背叛与真相。神有死而复生的能力,他从恶魔中来,起死回生,再度降临……”

信义教的教义被修改了,与他早前看到的完全相悖,对一个宗教而言,教义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不可能这么轻易被篡改。这前后的差别和这一系列的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游晓!是游晓!”他大呼,立即前往看守所,游晓的尸体正被送上殡仪馆的车,李震在警察朋友的陪同下,喝住了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一共四个人,三个人停下了动作,只有一个人还在把游晓的尸体往车里塞,李震冲上去给了这个人一拳,两人扭打起来,那个工作人员还掏出刀子捅了李震一刀,他被闻讯赶来的看守所警察制服。他的口罩被扯下来,有人问李震认不认识这个人,李震摇头。被问及为什么要袭击李震,那个人哈哈大笑,一阵慌乱后,大家发现,在车上的尸体并不是游晓。而是一名看守所的警察的。

公安机构对游晓展开了大规模追捕,袭击李震的那人身份也调查了出来。无业游民,曾是游晓狱中好友。他声称游晓不可能杀人,是无辜的,他只是想来送他最后一程,刺伤李震完全是出于害怕。

游晓借假死逃脱的新闻传了开来,李天明的上诉被无限推迟,李美玲去医院看望李震的时候还和他说,看到了父亲出狱的曙光。

“阿震我在和你说话,你在听吗?我看你恍恍惚惚的,最近精神不太好吧?”

李震没说话,李美玲继续道:“我给你介绍一个心理医生怎么样?就找个人说说话也好。”

她说,“我今天找了他来的,我叫他进来。” 3.

自从认识了这位心理医生后,李震每天都去心理医生那儿报道。他告诉心理医生这个案件让他绝望,他说:“似乎看不到尽头,没完没了的,完全搞不清楚状况,之前以为完全没关联的人,一下又有了关联。就好像有个人在逗我们玩儿,他愿意他就放出一点线索,他不愿意他就能完美犯罪。”

至于案件的细节他没仔细和心理医生分享。这应该是不被允许的。

“为什么有的人死了,而有的人却没死……”李震说, “我的意思是,那两个女高中生是必死的,因为是目标,那其他人呢,那个老太太和收银员也是必死的吗?每个人生来平等,凭什么一个人就能这么任意剥夺别人生的权利?”

心理医生点头,李震继续说,“我好像说的有些多了。”

“李先生,您觉得每个人生来都是善良的还是恶的?”

“我觉得是善良的,因为无知。”

“无知也无谓。”

李震咬了下手指甲,心理医生安慰他说:“你父亲一定会平安的,他会没事的。”

事实也确实如心理医生所说,转机出现了,游晓隔壁邻居家大火,火被扑灭后,消防队员在他家中发现了一间密室,从书房里面隔出来一间小屋,墙壁已经被水泥砌死,要不是那场火灾连屋顶都烧穿,这间密室也不会暴露。

警方在密室里搜查出了游晓的一些化学药物,还有他保存下来的李天明的指纹,李天明失窃的手表和笔记本电脑,这台笔记本电脑上还残留着游晓在网上搜索假死药物的记录,甚至还找到了他的日记,他在日记上清楚地写到:为了自由,必须杀害父母。

李震在得知这些消息后,又找到了心理医生,他说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对方的目标是他父亲。

“大概因为你父亲的仇人之女,和他的仇人之女是好友。”心理医生说。

“不,他想有人去调查二十五年前的案件。”李震说道。

心理医生则说:“我觉得你最近还是不要想这些案子了,好好休息,这些事已经告一段落。”

他给李震开了点安眠药,李震临走前感谢了他:“其实一开始我也不想见什么心理医生,不过,我觉得我们还算聊得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来你这儿就挺放松的,我和你说过,我之前有段时间一直被人监视的事情吗?”

心理医生微笑:“没有,监视你的人想必就是真凶了吧。”

李震也笑:“不说这个了,我得好好睡一觉。”

心理医生提醒他:“别用药过量,要适度。”

那一晚,李震睡得很熟,没有人能吵醒他。

李天明很快被释放,许多记者想要采访他,都被他拒绝了,李美玲组织了家庭聚餐,李震下厨,李震还邀了心理医生一块儿去吃。

李天明见到心理医生很是惊讶,李美玲还笑话他:“爸,你是不是没见过这么帅的混血儿,愣着干吗,还不让人进来?”

饭桌上一家人和乐融融,李震无意间叫了李天明一声“爸”,李天明红了眼眶,父子二人碰杯,喝了个痛快。李天明问李震要不要回家住,李震说暂时没这个打算,他的事务所开在外地,他还得回去。李天明听了,看上去有些沮丧,吃完饭,李震说要回酒店,李天明再三挽留也没用,李震和心理医生一起离开。下楼时心理医生问他,是否还在恨自己父亲,李震笑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能有什么恨,只是觉得遗憾吧。”

“真羡慕你啊。”

“羡慕我?”

“我和我父亲的关系不太好。”

“你父母是住在国内吧?”

“他们在国外,你在办公室看到的那张全家福,还是三年前他们来这儿玩时拍的。”心理医生走到楼下指着对面说,“我家就在对面那幢楼。”

李震点了根烟,心理医生看到了,问他讨了根香烟。两人凑在一起抽烟,天南地北地扯了会儿才分开。

李震第二天是被客房服务吵醒,打扫的阿姨见了他,掏出一串钥匙递给他,说是让他给他隔壁的住户,本来她想自己给的,可前台说昨天那个客人退房了。

“我在他抽屉里找到的,想给他,他退房了,你帮我给他吧,小伙子。”

“为什么是我?我又不认识那个人。”李震说,“我压根没见过他。”

客房阿姨说:“怎么可能??你才住进来那会儿,我来客房服务,就看到他在你房间里啊,他不是还有你的房卡吗?好几次你不在,我都看到他在你房间里!你俩不是同事吗?他说的啊!刚才前台还说看到他上楼。”

没声音了,外面没声音了。

然后厕所的门被打开了,李震就站在门口,他看到了我,一个盯着他看了很久的心理医生。

我也看到了他,我正在抽烟,他的烟,用他的打火机点燃的香烟。

“唐医生……”

“早啊,阿震。”

多少个夜晚,我在对面从望远镜里看到他辗转难眠,通过窃听器听到他自言自语,走来走去,点燃火柴的声音,还有那些在监视器里坐在床上一言不发的画面。他习惯彻夜抽烟,只有在服用安眠药的时候他才会安静下来,任何动静都吵不醒他,我来过他的房间,看过他张贴在墙壁上的所有资料和照片,我还在那张靠窗的沙发上坐过很久,我了解他对案情的所有了解,掌握他对案件的所有掌握。

可惜我都没机会和他说声“早安”。

李震报了警,我没反抗,我不知道他会以什么样的罪名我。

跟踪狂?

还是杀人犯?

虽然厕所的马桶边上正躺着一具尸体。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我只是在路边随便挑了一个人,我杀了他,将他搬到了这儿,我觉得李震这个人很有意思,我还想趁他睡着时伪造成他杀案件的现场。他上次洗清了他父亲的嫌疑,这次要怎么面对自己的?

多有趣啊。

事实上,在这个倒在马桶边上的人之前,我在这里没有亲手杀过一个人。

我在我的家乡,一座南部小镇杀过一个人,一个十三岁,和当时十三岁的我体型相当的男孩儿,我让他发生了车祸,让那辆车爆炸,烧毁了他的身体,他的头颅我代为保管,埋到了深山里。

我的母亲曾经控告我杀害了我的父亲,这事我还是到了这里才知道的,她管我叫“恶魔”,别人管她叫“魔女”。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她是圣女,孕育恶魔的伟大女人。

有没有人生来就是恶的?

我不知道。这个答案不适合我来追寻。

我无法判断善恶的界限,这是件很困难的事,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做到的,可我不能。我只能尽力伪装我能够。我想我看上去还算善良,所以我能让那些顽固的教徒们,认为我是他们应该拥有的领袖。我知道是我母亲杀害了父亲,而我的母亲则是被这些教徒杀害的,他们用流言蜚语杀死了她,他们折磨她,用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和那些愚蠢的教义。

一个人的精神和信念到底有多大的力量?如果自己笃定信奉的理念摇身一变,成了自己所最不耻的精神,那个人该受到多大的伤害?这该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

如果要说犯罪动机,我想这算不算得上是犯罪动机?

那么我到底触犯了什么法律呢?

我让那些教徒们看到了起死回生的魔力,他们不知道也不关心那些魔术机关的理论,李震说的没错,彼得公寓下面的地板是空的,我们在那里做了个机关,一个活人躺在那儿,或许是男的或许是女的,在那之前我们就会将这个人迷晕,然后在他上面杀死一个人,打开机关,将昏迷的人捞上来,合上机关,完成魔术。

掌声喝彩,倒抽一口冷气。

他们笃定地相信,彼得有让人起死回生的能力,而彼得需要做的,只是宣称他的力量来源于我。

当然我和彼得也笃定地相信,我们找到的那些失踪人口,没人会关心他们的死活。

他们的死将变得更有意义,不是吗?

他们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的奠基石,比起碌碌无为平庸至死的一生,笑起来吧,死去的人们。

曾经需要被讨伐的恶魔,成了新的神,多有意思。

要说我犯了什么罪,大概就是犯了成为神的罪吧。

神从万物中来,他监视。

神从空气中来,他窃听。

神也从恶魔中来,他杀人。

我被逮捕了,他们审问我,我将自己加入信义教,并成为新的领袖的事情告诉了他们,我母亲是圣女不是魔女,于是我修改了教典,他们信奉神,那我就将恶魔变为神融入教典。你看,二十几年前,他们说我母亲是魔女,我是恶魔。我母亲笃定我是神,今天,我成了他们的神。轮回真有趣,但警察似乎无法领会到其中的乐趣,认为我这么做毫无意义。

我只是觉得很有意思罢了。无论谁来审问我,我都是这样的答案,就算是面对精神鉴定医生,于是我被他们认为人格缺陷,,心理变态。

听说这样的人不会被判死刑?

真没意思。

他们还问我彼得的事,彼得消失了,安德烈也是,他们去了彼得的公寓,没有任何发现,那是当然,李震在彼得的公寓出现之后,我们就做了次大清理。但是他们在以安德烈的名义租下的一间仓库里,发现了我们的魔术道具。

我还记得,那是我们联手改造的冷库,我们就是这么处理失踪人口的。游晓的尸体也在那里。他们找到了他。终于。

后来,他们让李震来见了我。李震问了我六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他问:“为什么要杀游晓,我们找到了他的狱友,他招供了,他说自己被人收买,他勒死了游晓,将他伪装成上吊。”

我告诉他:“他是个叛徒,我引导他,教育他,让他过上富足的生活,可他背叛了我们,他是个没有信念的人,另外,请不要低估我们教会的势力。”

“你以为你是耶稣吗?你以为游晓是犹大吗,你要搞清楚,你是个杀人组织的头头,你可不是什么神。你杀了游晓是因为他知道了你们的秘密,起死回生的魔术,呵,你想找他当玩偶开公司,天知道你私下在干什么勾当,对了,彼得我们也抓到了。他对你倒是一片忠心,全都揽下来了。”

“其实没人见过我。”我告诉李震我的神秘做派,李震嗤之以鼻,他还在和我谈游晓。

“游晓是个善良的人,他想把你们杀人的事公诸于众,但是又得防着被你们灭口,要做到这一点他必须吸引足够的注意,他必须要人们再去重新调查二十五年前的案件。”

我觉得很好笑,就笑了:“哈哈哈哈,他杀了人,为了他高尚的愿望。”

“是你绑架了他的父母,你察觉到了他的背叛,你希望他别说出来的你秘密。可惜事与愿违,你没料到在父母被绑架的情况下,他会轻举妄动,犯下便利店的案件。

“后来的一切都是你的补救措施,他知道他这么做你肯定会杀了他父母,但是你没想到他会嫁祸给我父亲,你也只好将计就计,他想要杀死父母的日记是你写的,在他的密室里留下了假死的线索,密室的墙壁是你砌起来,火也是你放的,这把火必须放在他死之后,不过为什么不早让他上吊?我也很好奇,你是想玩游戏吗?”

我还是觉得很好笑。

“你制造游晓假死的假象,然后借由那个密室里面的东西为我父亲脱罪,这样就坐实了=游晓幕后黑手的身份,案件将会在对他的追查中慢慢被人淡忘,实际上他的尸体在你手上。”

我说:“如果他有我的秘密,他可以早和警察说,为什么他什么都不说?”

“你以为他不知道你喜欢监视窃听的事吗?你眼线很多,不是吗,你还记得阿达吗?”

“每个人都是很好的演员。”我只能这么说,阿达是我的眼线没错,看守所的窃听器被发现后,李震每次和李天明见面说的话,都是阿达用录音笔录下来交给我的。在见识了彼得起死回生的魔术之后,他就对我们死心塌地。

其实除了彼得是我的得力助手之外,许多人都是,我让他们告知,他们便告知。我不想说,谁都不知道答案。

李震说的没错,我是想玩游戏,没有什么特别的意图。因为真的很好玩。

我讨厌无趣的人生。

李震的第三个问题是这样的:“有没有人天生是恶的?”

是啊,有没有呢,可惜我永远不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我只是觉得我母亲不是魔女,她该被公正地对待,那些人他们还企图杀害我,我的母亲确实杀害了我的父亲,可杀人就能说明她是恶人吗?

“你刚才说,每个人都是很好的演员,是吗?”

这是他的第四个问题。

“是的。”

“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便利店枪击案里没有人受伤,所有人都是假死,你怎么看?”

第五个。

“你以为你所看到的就是真相吗?”

第六个。

“游晓私底下和警方接触过,第一个找到的就是我父亲李天明。我父亲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了这个事件,警方临时组建了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中可保证没有掺杂进你的‘眼线’。之后,我们制定了这个引蛇出洞计划。以游晓的枪击事件作为诱饵,让事件朝着你不可控的方向发展。我们选取好场景、地点,事件过后,有选择性地释放消息,我们认定你会出现。因为,你以为自己是神,认为一切都在自己掌握之中。只要出现意外情况,你肯定会亲自出马。这一切都是剧本,我们都是演员,除了被上吊的游晓,他是个勇敢的人,冯先生也是。我在彼得的书房,发现了当年所有参与你母亲事件的教徒名单……”

“那是我让你发现的,我让彼得不要设置电脑密码,你去彼得的公司那一次你还记得吗?你以为迷晕了保安就没人看到你了吗?阿震,那天,我就站在保安室看你啊,八台监视器,哈哈哈哈。”

我笑得停不下来。

李震继续说:“我在名单上看到了冯先生太太的名字,她曾经是教徒后来却退出,但是你也想对她下手,对不对?你以为冯先生那通电话是心血来潮吗?

“除了更早之前死在你手上的,那些看上去像自然死亡的人,还有病逝的冯先生。唐医生,没有人死去,冯太太也是假死,只是为了躲过你的毒手,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员,你的眼线太多了,我们只能好好演,你所看到的,都是我们想让你看到的,我们在等待你露出马脚。

“只有你还乐在其中,你就一定会出现。”

轮到我问问题了,我问他:“这是你的主意吗?这个剧本是你写的吗?”

实在是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李震点头。

“如果我没有杀那个人,你们永远无法逮捕我,是吧?”

“但是你杀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他不懂,我被捕,不是因为我杀了人,只是因为我多抽了一根烟。我没有立即离开,我想再多待一会儿。我旁观着李震的生活,看他忧伤,烦恼,高兴,看着他们父子孺慕,就好像我的人生也可以像他一样。看着他,让我感受到自己从神变成了人,有血有肉。当我感觉似乎太过投入时,我也感受到了危险。就在昨晚,我意识到要找点事情,分散点注意力。只要杀掉那个人,再嫁祸给他,似乎就可以让这出戏完美谢幕。李震的人生,从此结束。

“任何一件事,都不应该太投入。”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明白我的意思,于是,我只能对他微笑,说,“我会复活的。”

第8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范文

2011年8月底,蒋震亡羊补牢,痛心立下“裸捐”遗嘱:将毕生辛劳赚得的三十多亿港币全部捐出,成立“蒋震工业慈善基金”,一分钱财产都不留给子女。儿女争产战就此终结,可留在蒋震心中的伤永远无法抹去……

企业陷困境,全家协力共渡难关

1993年3月14日,香港花园台一栋别墅分外热闹。里嫩外焦的糖醋鲤鱼、脆嫩爽口的油爆双脆、素菜之珍的豆腐、清鲜淡雅的奶汤蒲菜……随着一道道地道山东菜上桌,蒋震先生的70大寿生日宴正式开始。席间,气氛其乐融融,蒋震的六女一子以及孙辈纷纷送上生日礼物和祝福。在吹蜡烛的那一刻,蒋震在心中许愿,希望家庭和睦、子女幸福、震雄集团事业发展更好。

震雄集团于1991年10月在香港上市,市值达8亿港元。生日宴上,回想创业时期的艰难,蒋震感慨万千……

蒋震祖籍山东。1949年,他与妻子小翠来香港谋生。为了有口饭吃,码头工人、纱场杂工、矿工等苦力活,他们都做过。找不到活时,夫妻俩只能流落街头,饿着肚子,饱受别人的白眼。随着7个儿女相继出生,蒋震肩上的担子更重。为了让家人吃饱饭,他决心自己创业。

蒋震对机械有兴趣,一边请教老师傅,一边夜以继日地钻研。他与朋友谭雄一起开设了一家小机器厂,取名“震雄”。1964年,他研制出香港首部十安士螺丝注塑机,一上市就供不应求。生意大有起色,蒋震信心十足,准备大干一场。

1967年圣诞节,几个孩子都眼巴巴地盼着父亲带礼物回来。蒋震很晚才回到家中,只拿出几根棒棒糖发给一哄而上的孩子们。细心的小翠知道丈夫的生意肯定出了问题,不然他肯定会给孩子们买玩具。果然,因为香港经济大衰退,蒋震的企业陷入困境。

为筹措资金,蒋震日夜奔忙,小翠做兼职补贴家用。二女儿蒋丽芸不得不辍学,在家照顾弟妹。让蒋震和小翠欣慰的是,几个孩子都非常懂事,大的照顾小的,小的也乖巧,从不无理取闹。一次,一个山东老乡来看望他们,带来5串鱼蛋。几个小一点的孩子舔着嘴唇,眼睛一眨不眨,大女儿蒋丽华将弟弟妹妹叫到一起,拿起一串鱼蛋,分给他们吃,自己没舍得吃。剩下的4串,孩子们一致决定留给忙碌的父母吃。蒋震和小翠回到家,看着桌上的鱼蛋,心酸地与孩子们抱到一起。

好不容易渡过关口,1974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又波及香港,“震雄”的产品积压严重,许多买家订了货却不来提,蒋震负债累累。“屋漏偏逢连阴雨”,银行也频频上门催还贷款,蒋震几乎破产。

平时只要有空闲时间,蒋震就会给孩子们讲故事,或者带他们去游泳。可那段时间,见父亲脸上愁云密布,孩子们都懂事地自己玩,不纠缠父亲。等蒋震一回来,孩子们有的奉上泡好的茶,有的忙着给他捶背,有的负责讲笑话逗他开心。

家人的支持令蒋震雄心万丈。他发誓为了妻儿的幸福,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震雄”这块牌子既然竖起了,就不能倒下去。他想尽办法推销产品,终于保住工厂,“震雄”开始突飞猛进。上世纪90年代初,“震雄”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注塑机厂商。目前,全世界每七台注塑机中,就有一台出自“震雄”。

事业成功了,子女也渐渐长大成人。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们都事业有成:大女儿蒋丽华是执业会计师;二女儿蒋丽芸为香港杰出青年工业家,后从事投资顾问工作;三女儿蒋丽萍曾是著名歌星,后在家相夫教子;四女儿蒋丽莉是特许机械工程师;五女儿蒋丽苓负责震坚实业有限公司;六女儿蒋丽婉为震雄集团行政总裁;幼子蒋志坚负责位于广东顺德的震德公司的运营管理。

子女争上位,不惜代价以身试法

在几个儿女中,蒋震最疼爱最器重的不是他唯一的儿子,而是被外界评价智商最高的四女儿蒋丽莉。除了个人才能外,蒋丽莉完全继承了父亲吃苦耐劳的韧劲。

年幼时,蒋丽莉便懂得如何获得父母的注意,从而得到最多的物质奖励。她学习非常刻苦,从小学起便主动要求住校,用功到深夜是家常便饭。13岁时,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申请到全额奖学金,孤身前往美国读高中;16岁,进入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工程学士,全班只有她一个女生;毕业回到香港后,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并在香港理工大学制造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

蒋丽莉进入震雄集团工作后,从技术员一步一步做到管理层,短短几年便担任集团的执行董事。她的确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颇有远见地建立仓库系统自动化和行政管理自动化,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每年为“震雄”节省下六百多万港元行政费用。

蒋丽莉的能力和智慧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员工们称她为“蒋老板最厉害的女儿”。蒋震参加各种商务活动,喜欢把蒋丽莉带在身旁,有时直接让她代表自己参加商务聚会。一路走来风光无限,蒋丽莉变得更加自信,感觉自己是父亲的左膀右臂,为“震雄”的发展出力最多。

几个姐妹知道蒋丽莉从小争强好胜,为避免与其正面交锋,大姐和六妹先后去美国工作;二姐和五妹则往内地发展;三姐退出娱乐圈后在家相夫教子。虽然大家表面相安无事,实际上谁都不服气父亲专宠蒋丽莉,甚至常有怨言。

为了稳稳继承父亲的大部分遗产,蒋丽莉出了一记狠招:于1999年离开震雄集团,另立门户,希望以此举换得父亲更大的赞赏。她建立的两家公司分别是:设计生产环保产品的环康集团有限公司和开发游戏的易一集团有限公司。

蒋丽莉智慧过人,但同时进入两个不熟悉的领域,还是令她兼顾不暇,公司一再亏损,很快就到了破产边缘。她心高气傲,从不向家人坦白困难,尤其害怕父亲得知后对她失望。

为了走出困境,2001年,蒋丽莉四处找人帮忙,仍然未能解决燃眉之急。危急时刻,环康集团执行董事包国平向她支招,将环康1884万的股份转给蒋的私人助手叶玉珍,然后指使叶玉珍在公司上市后卖出,以绕过香港规定的“公司上市后高层不得在12个月买卖公司股份”的限令。蒋丽莉知道这属于商业诈骗,但想到公司经营失败后,自己会遭到姐弟们的耻笑,便决定铤而走险。最终,她利用这个办法渡过难关。

2002年,蒋丽莉出任太平洋实业公司主席。为了迅速壮大公司,她决定再次利用“非常手段”筹措资金。2002年7月,蒋丽莉串谋公司高层胡思圣,向10名心腹下属以“奖励”方式送出公司两千多万股股份。待员工出售该批股权证后,他们向其中5人收取至少910万港元的好处费。

在蒋丽莉不断“努力”下,她旗下的几家公司很快走上正轨,开始大额盈利。2007年5月,她被选举担任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香港总商会主席,成为总商会成立146年来首位女主席。至此,蒋丽莉的事业、人生都上升到一个崭新高度。

得知这一喜讯,蒋震立即召集家族所有成员,设宴为四女儿庆功。在盛大的宴会上,他兴奋地说道:“你们都要好好向老四学习,她已经超越我这个当父亲的了。”各姐妹争相向蒋丽莉道喜,唯独小弟蒋志坚一直表现得十分不屑,并讥讽道:“不就是一个商会主席嘛!有名无实,值得兴师动众把所有人都召集来吗?”

因为担心四姐风头盖过自己,把本该传给他的家产抢走,长大后的蒋志坚越来越不喜欢四姐。蒋丽莉也不像小时候那样总为弟弟出头,反而越来越厌恶弟弟的高傲无礼。这一次,她权重人煊,反唇相讥:“我再怎么样也是凭实力得到,不像某些人只会靠人养活!” 听到这句话,蒋志坚脸都气青了,匆匆离席而去。

一场家宴不欢而散。看着互不相让的儿女,蒋震有些心酸,当年生活贫苦时儿女孝顺又团结,如今家族事业做得顺风顺水,儿女们为何不能齐心协力,把事业做得更大更好呢?他后来曾找蒋丽莉谈心,让她跟弟弟搞好关系,家庭和睦事业才能兴旺。性格倔强的蒋丽莉表面答应,行事依然故我。

手足相残,家庭丑剧惨淡收场

树大招风。蒋丽莉很快便麻烦缠身。2007年年底,她突然接到香港廉政公署的传票,要求她接受商业调查。原来,她此前的几次诈骗行为被人举报。2008年1月,因涉嫌诈骗等罪名,蒋丽莉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案件由区域法院审理。蒋震找到美国最有名的华侨律师布鲁斯南出面,勉强将蒋丽莉保释出来。

风波平定后,蒋丽莉反思,谁会跟她如此过不去,要揭她的老底呢?她将最大的嫌疑人锁定为弟弟蒋志坚。为了证实这个猜测,她找到私人侦探,专门跟踪蒋志坚,果然在蒋志坚的MSN聊天记录里找到蛛丝马迹:正是他秘密配了蒋丽莉的办公室钥匙,趁她出国谈判时,潜入她的办公室,找到股权售卖合同。得知真相后,蒋丽莉愤怒不已,将桌上书案全部掀倒在地。

为了报复弟弟,蒋丽莉决定从其事业与私人生活两方面的污点下手,专门聘请四名侦探、一名助手,全天24小时不间断对蒋志坚进行监视和摸底。“功夫不负有心人”,蒋丽莉收获颇丰,得到蒋志坚与8名不同女性亲热的照片,另外还搜集到蒋志坚非法挪用公款近七千万元的罪证。

蒋丽莉做事一向雷厉风行,立即将偷拍的照片匿名寄给蒋志坚的妻子姚金美,又将蒋志坚挪用公款的证据亲自摊在父亲蒋震的面前。蒋震还没从震惊中走出来,又接到儿媳姚金美的投诉,说蒋志坚在外养情人。贫苦出身的蒋震向来最讨厌作风不正与好吃懒做之徒,一怒之下,将用了几十年的茶杯摔个粉碎,而后将儿子叫到办公室大骂一顿,撤掉其担任的所有公司职务。

不久,蒋震将蒋志坚负责的事务都交由蒋丽莉打理。蒋志坚得知是四姐在背后暗捅他一刀,非常愤怒,开始疯狂的报复。他花巨资收买蒋丽莉身边的人,并将重心放到蒋丽莉的助手叶玉珍身上。

叶玉珍是蒋丽莉以前所有诈骗事件的协助者。蒋志坚许诺为其和男友开办公司,并投资3000万元。颇有野心的叶玉珍与蒋志坚一拍即合,不仅搜集到当年股份买卖的部分合同原件,还将参与过太平洋兴业公司股权转卖的几位职工也找了出来。

在人证物证俱在的情况下,蒋丽莉终于败下阵来。2011年8月,蒋丽莉被香港区域法院裁定串谋诈骗等罪名成立。

庭审前,蒋震为营救爱女四处奔波,到处找人写求情书,向法庭呈交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岭南大学校长陈玉树、科技大学前校长朱经武、自由党荣誉主席田北俊等名人撰写的46封求情信,希望法官做出量刑决定时从轻发落。无奈证据确凿,蒋丽莉入狱已成定局。2011年8月15日蒋丽莉被判即时入狱,刑期三年半。

看着子女们互揭老底、手足相残,蒋震几度在法庭上落泪。宣判当天,他当场晕倒,被送往医院紧急抢救。

事后,蒋志坚向父亲坦白,四姐蒋丽莉便是当初陷害他的人,并找来叶玉珍作人证。此举如同放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垮了蒋震。他想不到如此优秀完美的四女儿,品德居然如此之差!

2011年11月初,蒋震向他的六女一子宣布:不要指望继承他的遗产,要靠自己的本事创业。月底,他立下遗嘱,死后将他拥有的香港震雄集团的全部股份捐出,成立“震雄工业发展基金会”。

第9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作文范文

2016年年末,一部叫作《一句顶一万句》的电影惊艳影坛,影片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夫妻之间“说得着”与“说不着”的故事。这部电影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小说,而导演正是他的女儿刘雨霖。

同期,刘震云编剧的另一部作品《我不是潘金莲》也由他的老朋友冯小刚导演掌镜,在岁末上映。有人戏称,11月的影坛是刘家时间―刘震云和刘雨霖父女俩同时向观众交出了自己的心血之作。

这一对明星父女,为何都走上了电影之路?从寻常百姓家的父女,到影视片场的默契搭档,他们之间又有着什么好玩儿的相处故事?让我们走近这一对有时欢脱有时正经的文艺父女。

慈父?严父?蠢萌的父亲?

或许都是他的写照

提起刘雨霖,人们自然会想到她的老爸刘震云。这位来自河南的作家,以冷峻的幽默、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著称,他的作品有一种根植在土壤中的厚重感。《手机》《一地鸡毛》《我叫刘跃进》《一九四二》《我不是潘金莲》等一系列火遍全国的影视剧,让大家认识了那个总是站在冯小刚身边,却丝毫掩不住其锋芒的大作家刘震云。

说起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刘雨霖的脑海中有许多温馨的记忆。小时候,她经常看见父亲在街边蹲着,像是个生意冷清的劳工,一个人看人来人往,看各种有趣的世间万象。有时候,幼小的她也会睁着那双好奇的大眼睛,拿着根冰棍儿拉着父亲的衣角蹲在路旁。父亲看门道,她就看热闹。父亲有时低头在纸上写写画画,有时在昏黄的台灯下伏案至深夜,将白天看到的滴滴冷暖诉诸笔端。那时的刘雨霖虽然很小,但也能感受到父亲内心的柔软,以及对生活中那些动人瞬间的敏感。

所以,至今回想起来,刘雨霖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生长在这样的一个文艺家庭,有这样的一位作家父亲,受到了这样丰润厚重的文学滋养,她看人、看世界的眼光变得敏感而犀利,也无比热爱这人间的烟火。她愿意用作品表达世间的情感,只不过父亲用笔,她用镜头,走上了自己所爱的电影之路。

虽然是刘震云的宝贝女儿,刘雨霖却没享受到什么甜蜜的宠爱。在她的印象中,刘震云是对写作无比认真的人,他也把这种严肃的态度传导给女儿,他总是要求女儿一次性把事情做好,完美主义的不得了。母亲郭建梅总是吐槽:“就像强迫症一样,有点儿矫枉过正。”但这种严格带来的却不是令人喘不过气的父辈压抑,而是欣赏和尊重。在女儿眼中,刘震云虽然沉默寡言,却不失幽默,能达到这个状态的,一定是内心有大智慧的人。

刘震云很喜欢沉浸在自己作品的情绪、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里,艺术的墨水喝多了,生活的汤水就喝不下了,所以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就差一些,是个“蠢萌”的爸爸。刘雨霖在纽约留学时,父亲来看她。两个人在房里吃完午餐,剩下了点儿米饭,她说:“刘老师,给你布置一个任务,把这个饭搁到碗里,拿保鲜膜盖上,然后放到冰箱里,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说完这些,她就转身出门倒垃圾去了。回来以后,却发现父亲正在对着装满米饭的玻璃碗发呆。

“雨霖导演,保鲜膜我不会用。”原来,刘震云找不到保鲜膜筒上的头儿,甚至不知道盒身上的小锯齿是用来撕保鲜膜的,还抱怨那小锯齿把自己的手扎得好疼……

刘震云自己也觉得,在家里他就是那个最没有话语权的人,母女俩总是拿他寻开心。“她们母女俩都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不爱说话的人,像空气一样。就比如我在沙发上坐着看书吧,不管是谁回家,只要一推门看见我坐在沙发上,准会特大声地来一句‘哎,家里怎么没人啊?’然后转身就回屋了,留我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有一次,刘震云回到家里,发现门外走廊堆了一大堆的木料,就特好奇地问左邻右舍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结果,刘震云的家门口就发生了这样的对话:“这谁家的?……我们家的?干吗用的?……装修?我都不知道!我们家这就开始装修了?”原来,母女俩早就决定要装修了,她们都觉得这点小事儿,根本用不着劳烦刘老师出马,全都自己搞定。谈到这儿,刘震云还有点儿小伤感,他觉得自己在家里是空气一般的存在。“可是谁说空气就不重要呢?”刘雨霖却风趣地回应说,“把刘老师当空气,才是给了他最大的自由,让一家人能各自成长,又彼此离不开。”

类似的趣事比比皆是,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刘雨霖常常感到放松,没有拘束。因为她知道,即使寡言,即使不爱表达,父亲还是那个细腻而深情的父亲。

宝贝女儿要拍他的宝贝小说

这几年,是星二代的“井喷时期”:张艺谋导演的女儿张末执导了电影《28岁未成年》,曾志伟的儿子曾国祥导演了《七月与安生》,朱时茂的儿子朱青阳挑战综艺《一站到底》……他们纷纷向观众交出了傲人的作品。

可并不是所有星二代的人生之路都一帆风顺。拿着冯小刚和李安推荐书的刘雨霖,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转学至纽约攻读电影导演专业。在一个人闯荡异乡后的第二年,一度陷入无法融入大群体的孤独、消极和脆弱中无法自拔,再多的书本和影片都无法给予她答案和信心。最终,父亲刘震云的一通电话将她彻底“骂醒”。

“刘老师就问了我两个问题:选择去美国这条路是不是你决定的?选择电影导演这个职业是不是你决定的?我颤声说‘是’。他说,‘那好,如果这两个问题都答yes的话,接下来我为你提供两个结果:第一,拿起书本明天回到n堂上去;第二,收拾行李回国。这都不是问题,我和你妈都接受,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去纽约陪着你一起哭,悲伤解决不了问题’”。

最后,父亲还语重心长地送了刘雨霖一句话:“好儿女志在四方。”

擦干眼泪,刘雨霖坚持了下来。接下来在纽约念书的日子里,她越来越能找到拍电影的感觉,不但跑去给剧组打零工,而且开始独立执导电影短片。2014年,还是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研究生的她,凭借短片《门神》入围了30多个国际电影节并获得了8个国际奖项,其中就包括美国奥斯卡奖(学生单元)最佳叙事片奖,这个在业界颇具分量的奖项肯定了她拍电影的潜力。

拿到奥斯卡沉甸甸的奖杯后,刘雨霖终于开始有了信心,想把父亲的作品搬上大银幕,用光影述说小时候她与父亲蹲在街边看到的故事。

刘雨霖在电话里和父亲谈起自己的念头,说想把《一句顶一万句》搬上大银幕。《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酝酿创作了3年的小说,被称为中国版《百年孤独》,主要讲述了河南延津的牛爱国和牛爱香姐弟俩为了寻找“说得着”的伴侣而奔波一生的爱恨故事,是他迄今为止最具企图心和想象力的作品。刘雨霖的心里紧张极了,她根本不知道父亲会不会认可自己,自己虽然是他的女儿,但是在该把作品给谁这一点上,父亲绝对不徇私情,因为每一部小说都是父亲的宝贝。

刘震云思量许久,问她:“为什么想拍《一句顶一万句》?为什么选择牛爱国和牛爱香的故事?”

刘雨霖一字一句地告诉他:“这本书的精髓是寻找的力量,是一个人寻找另外一个人,一句话寻找另外一句话的力量。我们生活当中太多的普通人,他们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心里的涡流波涛汹涌。我想把这些被忽略的久违的情感告诉大家。”

于是,刘震云知道,女儿是可以担得起这部作品的。他点头许可,为宝贝女儿亲自操刀改编宝贝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如期在河南拍摄,刘雨霖和父亲分工明确。拍摄时正是严冬,刘震云却每天都在片场,从头跟到尾。但他只是在一旁静静地观看女儿布光、说戏和喊cut,想让女儿有更多独立的判断。因为在刘震云看来,不管最终影片能否成功,女儿需要做的就是慢慢成熟。父母过多插手,女儿就不知道到底往哪里走。

刘雨霖跟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极其平等的。刘雨霖喊刘震云“刘老师”,刘震云也不叫刘雨霖的小名“妞妞”,而是称呼她“雨霖导演”。父女俩你一唱我一和,时间一长,刘雨霖都忘了什么时候喊过刘震云爸爸了。

当然,两个人也偶有争执。有一次,因为影片的某个细节,父女俩意见相左,结果刘雨霖并没采纳父亲的意见。刘震云挺生气,他说:“我是编剧,这是我的小说。”刘雨霖却分毫不让:“我是导演,这是我的电影。”她这样一说,反倒让刘震云乐了,在女儿身上,他仿佛发现了那个做起事来坚持又固执的自己。

但大多数时候,父女俩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血浓于水的默契。

早在刘震云为写作《一句顶一万句》采风和积累素材时,刘雨霖就陪着父亲。那是她大学二年级结束后的暑假,父亲带着她从北京出发,一路去了河北、山西、河南和山东。他开车,她坐在副驾,父女俩用一个月的时间绕着华北平原走了一圈。刘雨霖一边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一边旁观父亲观察和记录世界的方式。在所有的公开场合,刘雨霖开始学会把她的全部锋芒都藏在得体的言行举止之下,她似乎也悉心接受了父亲的“沉默寡言”,得到了父亲作品的深厚滋养。大多数时候,她像父亲一样安静而内敛。或许是这段父女同行的经历,让刘雨霖对《一句顶一万句》有着一份别样的感情。

2016年11月1日,《一句顶一万句》首映礼时,刘震云全程站立于影院过道,忐忑而认真地观察着观众们的反应。许多人见到这个情形,感动于刘震云的拳拳父爱。著名影评人谭飞甚至在朋友圈晒出一张刘震云的背影,感慨“父爱让人湿了眼眶”,网友们纷纷应和“看起来就像是在嫁女儿”。而刘雨霖也在微博发了与父亲23年前和现在的合影,“他是我心中的大树,这棵大树培育雨霖,如何在内心生长一片森林。”

刘震云在生活中不怎么爱说话,但是在路演中却无比“唠叨”地推介电影。对于女儿的首部长篇电影,他不吝赞美,称赞《一句顶一万句》可能是“近年来最好的国产影片……之一”。说到“之一”,他还犹豫了一会儿,夸归夸,谦虚和低调还是印在骨子里。

当然,星爹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有一种评论认为,刘雨霖的潜质还是不错的,但《一句顶一万句》确实难改编,年轻导演刘雨霖尚需锻炼。至于下一部戏,刘雨霖想拍父亲的一部还没有发表的作品。即使有了这部电影的成功,她的心里还是“咚咚”地打着鼓,因为她知道父亲会更加严格。

“我还是先把刘老师的两个问题回答好,他才会把版权给我。”刘雨霖笑着说。

结婚就要找“讲得通”的人

青春美丽的刘雨霖,自然让许多人对她的爱情观感到好奇。都说女孩找老公,最后都会找一个很像父亲的,那么刘震云会成为她未来选择爱人的模板吗?

“唉!”刘雨霖开玩笑说,“我觉得刘老师成不了标准,刘老师长得不帅啊!”

玩笑归玩笑,认真说起来,刘雨霖觉得父亲对自己的择偶观影响还挺大的。父亲的存在让她知道,要找一个能跟自己讲道理的人。这个人要善良,要有爱,当善良和爱集于一身,面对任何事情都会往好的方面想,跟任何人都讲得通道理。

在刘雨霖的印象中,父母的感情非常好,父亲虽然沉默寡言,但是有自己表达感情的方式。她经常能捕捉到父亲许多细微的动作,比如在母亲后颈轻轻捏一下,或是拍拍她的后背冲她点点头。当然,父亲和母亲也不是在所有事情上都有的聊。但他们对彼此的事业和爱好都保持着尊重和欣赏的态度,从来不给对方拆台。郭建梅爱种花,把家里的小花园弄得特别好看,但刘震云就对此一窍不通,什么剪枝、插花半个字都听不懂,但他会任她在家里鼓捣,偶尔还帮着搬搬花盆。虽然爱好各有差异,但两个人都是讲得通道理的人,懂得互相尊重和包容,在关键的时候,一两句话就让对方明白自己心里在想什么。

在刘雨霖看来,这就是婚姻最理想的一种境界:尊重彼此的差异,但在关键的方面,彼此一定相通。她羡慕父亲和母亲“说得着”的婚姻,她也想找到一个“讲得通”的人过一辈子,她自己期待的爱情就是这样的境界。

对于婚姻,刘雨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她的电影《一句顶一万句》里,女人们挣扎、妥协、不甘,好像都只是为找一个讲得通道理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好像是对女性心灵最深处的诉求及婚姻爱情观的写照。电影里的庞丽娜因为与丈夫无话可说而在婚姻中挣扎;牛爱香历尽艰难,只想找一个“讲得通”的人结婚;赵欣婷则是因为本来“讲得通”的爱人背叛了她而生了自⒂肷比说男摹3个女性角色迥然不同,却极具代表性,这是现实生活中许多普通女性的真实写照,在影片呈现下更具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