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范文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精选(九篇)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

第1篇: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处理工具,它能够获取、存储、分析、提取以及与企业有关信息的系统。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整合进知识管理功能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模式,它通过分布式的知识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报表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决策支持功能、外协以及知识服务共享,不仅能够完成传统信息系统的事务处理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利用数据仓库、群件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知识管理、决策支持功能有效的整合到了系统当中,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共享知识、辅助决策。

1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原则

知识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要将知识管理集成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或者说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中实现知识管理,不是能一触而就的事情,应将其视作一项具有长远规划的建设工程,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实效发展的原则来实施。

1.1 统一规划的原则: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涉及面广而杂,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源系统应该具有若干个子系统构成,而且往往要与企业ERP中其它业务系统相关联,并从各业务系统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可以说系统是建立在各种业务子系统基础之上的,因此,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该从企业的整体和全局出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出系统的整体目标,在设计、实施过程中都要为这一目标服务。

1.2 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的原则不同的企业或机构,其组织性质、规模、结构、运作方式、管理环境及经营方式等各有不同,实施的信息化程度不同,对于大型企业,其规模庞大,机构众多,运作方式复杂,要实施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可能一步到位,应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区分主次,分步实施。本着从基础系统入手(如档案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等),由点及面,再向广度和深度扩展(如绩效考核、培训发展、专家系统等),然后逐步深入,扩大实施范围。通过员工自助系统让员工在使用过程中体会到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知识管理的优势,这样有利于整体系统的下一步实施与进行。

从实现技术的角度来看,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住以下四个方面:

(1)首先要构建起合适的企业内部Intranet网络系统。

(2)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这是选定应用平台及开发工具的前提,是纯B/S结构,还是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这要由企业的需求而定。

(3)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应用平台。根据系统的体系结构,选择最能适合企业具体应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平台,可以采用群件平台或者B/S加关系数据库方式。

(4)选定或开发适合自身情况的应用系统。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既要符合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管理体制,又要符合计算机软件本身的特点。因此以下几个方面要进行综合考虑:

(1)综合考虑企业现行管理制度下各职能部门的要求,把关系紧密,数据采集、交换、加工分析路径最短,业务相对独立的一些职能划归为一个子系统。

(2)充分考虑企业管理部门的业务分工,尽可能地使一个功能子系统属于一个职能的管辖范围,以便于今后各子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3)有利于子系统的开发、设计和维护,各子系统之间应相对地独立和相对稳定。

2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模型设计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改变系统自身的设计理念、技术参数,还要尽可能多的与企业外部环境、内部系统进行整合,这样才能更理想的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模型可以按图2.1所示来建立。

该人力资源系统整体构架共分为四层,首先底层是企业的基本信息支撑环境,它包括企业ERP、OA 系统等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支撑,以及通过Internet 对企业外部的信息获取。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模块连接着生产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计划管理模块与销售管理模块等各大模块,才能全方位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同时为产品的成本提供人工费用(员工的报酬)。企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实施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共享程度,对高层领导来说,人力资源信息的提取与统计将更方便、快捷,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为决策支持系统(DDS)提供输入。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实施顾问、咨询专家的咨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一般说来人力资源管理受企业文化、市场环境影响很大,各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各不相同。这些系统的互相作用构建了企业 Intranet的思想,通过Internet可以有效地利用外部的有用信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过程服务,帮助企业更好的把握来自外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层应该是企业的多维知识库,存在于底层信息支撑环境中的企业信息资源是繁杂和海量的,需要在数据挖掘与模式提取的工具支持下,发掘其中有价值的模式与知识,进行紧密而科学的组织,这是支持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有力依据。

第三层是提供各种OLAP 服务的工具,比如商务智能系统、HR 专家系统、HR 决策支持系统、甚至报表系统等。这些系统位于企业知识库系统之上,为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人员供需预测和人员储备支持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因此它的立足点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而且是对基础事务处理级信息系统和战术性信息系统的综合与提升,但它的众多分析与结论都是建立在前期的战术实施与评估基础上的。

最上面的一层就是用户经常使用的业务处理层了,包括了众多的业务层面,完成了全部的OLTP 功能。

根据上面的整体构架图,整个信息系统,从功能上划分为四个层面:

2.1 核心功能

(1)人事管理-包括人员管理和员工信息管理的所有基本处理。

(2)组织结构管理一对组织结构及政策信息进行管理交流。

(3)时间管理—简化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提供方便的跟踪、记录和评估。

(4)记录工作时间。

(5)工资核算一对工资核算的全过程进行自动化、流水型的处理。

(6)薪资计算的流程管理。

(7)差旅管理。

2.2 战略功能:当企业由于业务的发展,需要调整组织结构时,通过组织管理系统,可以制订多种版本的企业组织计划。并针对每一计划中的版本,进行专业分析(如人事成本分析、资历和技能分析、人员编制分析等),从而为企业人力资源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1)招聘—管理招聘合适人选的工作流程;协调设计部门间候选者的分配选择工作。

(2)薪资福利管理—运用企业内外部数据,对薪资结构进行对比分析。

(3)员工自助—员工自助服务组件的集成应用使员工可以及时访问个人数据,并在人力资源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科技把决策权和员工个人信息(静态信息、动态信息)、相关知识档案传送到知识库。

(4)人事成本分析计划—该组件功能强大,提供了支持人事决策的各种信息。

(5)培训和发展模块—维护员工的个人技能描述;培训登记管理,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并即兴发展跟踪。

(6)职业规划及接替计划—该模块是一个制订计划的工具。

(7)个人发展计划—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需要提供员工个人发展模块,用来创立并管理员工个人发展计划。可以为员工设计适合其个人要求的详细长、短期发展计划。

(8)绩效管理—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绩效管理模块不仅能够为企业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绩效体系,同时还应该在系统内部提供多种方式考核员工的方法、案例是绩效考核更加理性,同时还能为企业员工培训、薪资的发放甚至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请有力的数据支持。

(9)通过互联网提供查询信息和登记-网络功能为员工在公司甚至全球范围内制订活动目录提供了崭新的渠道。

2.3 分析功能:为了方便高层的决策,方便数据的输出,系统设计了多种灵活的报表功能,提高了可视性和操作过程的透明度。综合报表功能可以使高层更容易访问更大范围的信息库,以借此通晓全局,制定战略决策。强大而灵活的工具允许用户定义特定小组的报告,尤其是满足特定需求的报告,或采用不同格式和图形方式的跨应用程序的报告。该组件提供实现定义好的需求报告案例,用来评估和分析人力资源数据。在特定菜单中进入后,系统就会显示直观且容易使用的报告。系统有多个候选选项供根据自己的需求修改报告(比如限制数据显示)。可以确定存储那些重复使用的报告。另外,还可以将报告转换成HTML 格式,以方便网络贺邮件的访问。

2.4 知识协同功能

(1)人力资源专业人士自助门户—通过该模块可以快速得到人力资源专业信息和相应服务,以作出与工作相关的决定;广泛使用的人力资源场景,比如联合薪金调查和统一的行业规范等。

(2)经理自助—管理者桌面,部门主管可以查看并更新其下属员工信息。

(3)员工自助服务—该组件可以让员工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并自主管理其个人的工作与生活。

(4)知识管理支撑和工具系统:这个系统提供数据传送的手段,提供信息、知识查询和知识发现的工具。主要采用组件的方式融入系统,嵌入到具体的应用系统中去,随时准备为应用系统提供知识传递、知识发现的服务。知识管理支撑和工具系统主要包含LDAP 目录服务、知识发现子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电子社区系统(BBS)及时消息传递系统及网络会议系统等。

(5)数据库和规则库管理等系统—这一系统提供应用系统、知识管理支撑和工具系统与各种数据存储之间的通信(数据存、取控制、问题求解机制等)和协调(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又负责文本库、关系数据库、对象数据库、规则库的数据、规则的数据备份、数据规则库的维护等日常管理工作。

(6)安全解决方案—安全是电子政务必须着重建设的内容,系统提供从硬件到应用软件的各级层的安全解决方案。其中结合用户管理的LDAP目录服务时安全解决方案的重要一项技术。

(7)决策支持系统-利用数据流程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则,组织就可以将 产生的大量人力资源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作出简洁明了的人力资源管理报告。这不仅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而且便于高层从总体把握人力资源的管理状况,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3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性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几个方面的转变:

3.1 知识分享:通过提供多样的知识管理信息体系及电子刊物、虚拟社区等系统的来满足员工多元化的需求,包括企业内部信息、知识、经验的积累。

3.2 人力资本增值:通过系统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并通过培训发展模块、E-Learning 系统,提供可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提升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

3.3 授权赋能:通过工作流技术与员工自助功能让员工参与管理,授权员工自主服务和工作,並承担更多的责任。

3.4 效能提升:采用本系统,借助先进的流程管理设计和数据库技术,强大灵活的综合报表分析,事半功倍,提高工作效率。

3.5 职能转变:赋予员工自助服务功能,及相应的直线经理管理在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职责,人力资源部从繁杂的日常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着重人力资源战略性工作。使得人力资源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上升,管理责任下移。

3.6 决策支持功能:通过集成商业智能系统及数据仓库技术,可以方便的进行数据挖掘,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一个从管理和知识转化的角度去分析和实践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新思路,当标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在一个公司实施时,公司应该基于信息技术和流程管理,引入知识管理理念,以“促进知识分享和创新,加快知识转化”为原则,进行系统实施和应用过程中相关知识的管理,进而有效支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实施和应用。在目前较为成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整合进知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使得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效率得以提升,建立的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模型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李清黎,徐慧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现状及不足.当代经济, 2009年

[2] 温平川,肖来运. 基于精益思想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2009年

[3] 刘武,朱明富.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探讨.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年

第2篇: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从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概念、特征出发,分析了二者在概念、核心理念、理论侧重点等方面的差别,指出从信息资源管理到知识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环境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到来, 智力资本或知识资本成为核心竞争力, 是个人、组织及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而知识是存储在人的大脑中的无形的资产, 需要有不同以往的管理思维和方法。知识的快速老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非连续变化的环境对组织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正因为如此,知识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重点,人们对知识管理开展了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但在研究过程中仍有很有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知识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本文主要是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作一个概略的区分, 并对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进行分析, 指出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 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

1.1 知识管理的相关定义

对于知识管理,像其他大部分概念一样,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知识管理” 一词最早是由美国麻省克莱星顿著名的思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提出的。尽管对知识管理的定义还没有达成统一,但我们不妨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 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即主要是指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范围要宽泛许多,不仅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这个层面的知识管理一般是在全社会展开,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一个企业。但不管是哪一种角度,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即通过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传播、提供使用等程序,完成知识的价值,提高知识主体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的管理的重点也正是体现在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存储和共享,并为其构筑有效的途径和机制,以运用集体的智慧来促进组织的发展。

从本质上说,知识管理是要保证知识的共享,而且是一种对人的管理, 是要保证使人大脑中的无形资产即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供分享和利用的显性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提到知识管理就很有必要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做一对比区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以文字、图象、声音、符号等形式以及这些形式的组合表达,通过印刷或电子出版的形式可供人们交流和使用的信息。而隐性知识是比较主观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只有通过特定的方式才能表达出来, 而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也是知识管理鼓励挖掘的重点。知识管理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隐性知识进行引导,使其转化为显性知识。在这种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过程中,知识得到不断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当然,在对知识管理的诸多研究中,有学者主张对知识管理进行阶段划分, 认为知识管理可分为第一代知识管理和第二代知识管理, 认为第一代知识管理只注重“管理”知识,而很少考虑知识的生产和创新,强调对现有知识的编码化和共享,而第二代知识管理则强调新知识的生产, 认为应该强化自然产生的创新和创造力的环境, 帮助组织创造新知识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第一代知识组织主要注重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 但不强调与组织外部进行知识共享。而第二代组织则不同,它认为组织并不能静态保持竞争优势,而应该积极向外界学习,积极组建知识联盟,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当然,不管两者有多少不同之处,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即通过引导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共享,并通过对共享知识的有效利用,最终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1.2 知识管理的特征

许多知识管理的计划都集中在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更好地共享现有的知识, 二是新知识的创造和转移。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首先,观念更新,即人们开始认同“共享信息”比“拥有信息”更有价值。这是知识管理开展的基础。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真有价值, 知识真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产生的,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知识的更有效的利用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其次,知识管理强调创新。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有效管理知识资本就是为了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有了应变能力、有了创新,才能通过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快速的发展。知识管理还强调知识的流动, 认为知识只有在相互地交流中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并得到发展。

第三,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人本身是一个丰富的知识集合体,人能够通过对新知识的认识和应用,使其转化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人善于将分散存在的知识融会贯通,组合集成,创造出新的知识并应用到新的领域。人不仅自身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拥有驾御知识的出众的能力,即对知识进行管理。可以说,知识只能通过人的能动创造性发挥而产生,并依附于人而存在,人是知识管理中的关键一环。

第四,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培养。实施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在培养一种企业文化,鼓励人们共享知识。而这种共享知识的素质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 知识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企业内通过开放式的交流、学习,共享组织内外的知识。知识在相互联系的使用中价值得到提升和深化。

1.3 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

历来人们对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各持不同意见,总体来说,人们都倾向于将信息资源管理归类于信息管理之下, 作为信息管理发展的一个子阶段。所谓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新的信息管理模式和信息管理思想, 它是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在管理理念上有所突破和超越,是集信息的技术管理、信息的经济管理和信息的人文管理于一身的一种集约化管理方式。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从整体上看可划分为两大块,一是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如信息、技术、人、环境、机构等都可以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只是各自的侧重点有一些差别。 

一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性研究,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理论上的探索, 而任何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最终都是要付诸实践, 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可以说,信息资源管理同时兼顾了技术因素、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尤其突出强调了人文管理的重要性,将“人”置于最核心的地位,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来设计实施,使人的信息需求达到最大化满足,这是信息管理一直忽略的方面。另外信息资源管理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也重视了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由此分析可以看出,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就是一种“抽象信息”,或者就为一种符号研究,是通过对信息符号的研究来触及问题的本质。

2 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区别

2.1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从信息到知识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信息与知识是两个不同的实体。由计算机系统产生的信息无法解释人类潜在的行为。信息是特定应用环境下的数据,而知识则是具体环境下的信息,知识一方面可以是信息中最具价值的那一部分信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知识并不是简单地存在于信息集合中,而是存在于人类的头脑中。知识更是指是人们所真正需要的那一部分信息。从信息到知识是一个由低层到高层的过程,在较低的层次上,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用机器来完成,以实现信息的价值。而在较高层次,则迫切需要人的判断力的参与,以实现知识的价值。

2.2 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一般认为, 知识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其发展和延伸。如果说信息资源管理使数据变成信息,并使信息为组织的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就使信息变成知识, 并使知识成为组织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管理方法手段的变化和人们对信息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管理性、战略性的要求更高,信息管理进入信息资源管理,然后又进入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尽管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需求,但知识有着更高的价值和水准,尤其是隐性知识得到人们的重视。从属性上看,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在很多方面都是重合的。从联系上看,他们也可以彼此转化。管理上越来越强调文化管理、人本管理等。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在深度与广度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知识管理将信息转化为知识, 并用知识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也有助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换。

从信息资源管理上升到知识管理, 需要经过一个学习的过程,包括隐性知识的社会化,显性知识外在化,实现显性知识的链接,隐性知识的内在化等。当然, 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这是因为知识管理相对信息资源管理而言,自身有许多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信息资源管理忽视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重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强调对隐性知识的挖掘,使隐性知识充分发挥其效用,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知识管理同时也重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创新。

其次, 信息资源管理只重视对信息活动成果的管理,而忽视了成果的创造过程,即没有实现知识的创新, 在对信息进行管理的同时忽略了对信息的生产和创造。

第3篇: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从信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将承担起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重任,致力于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以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1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1.1信息

信息管理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首先提出来的。美国东北大学的E.M.Trauth认为:信息管理分为3个不同的技术领域,即数据库管理、记录管理、数据处理管理。通常将这3个领域称为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概念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狭义上讲,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即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加工、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的目标;从广义上讲,信息管理的对象不只是信息,还包括与信息有关的人、机构、设备、环境等。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信息管理是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是信息经济的起点。图书馆通过对信息的搜集、检索、组织和传播,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存储到传播和利用,从宏观上实现馆际之间的信息资源协调与共享管理,方便人们能够在特定时间获取所需要的特定信息。

1.2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的,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从结构上看,它可分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信息管理两个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知识管理思想第一次将信息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共同作为关注的对象,并且特别关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这与仅仅关注于物、技术、事物的传统管理方式完全不同。知识管理的本质特征就是把人作为第一要素加以重视。著名的知识学教授IrujjroNonaka曾说:“只有人类才能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无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多大,它们终究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工具”。可见,人既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又是知识的载体,因此说对人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具体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将人看作是最重要的资源的现代管理思想,其管理模式就是“以事就人”,以人为主,旨在使人适其所,人尽其才,使组织的成长配合个人能力的发展,使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有机地统一,它反映的是“人才决定企业前途”的经营理念。

(2)信息和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第一,信息是知识创新的前提,知识只有通过信息载体的流动才能产生价值。知识是人脑的产物,是在信息基础上通过人脑的

思维和重新整合才得以形成,正如国外学者Churchman所定义的;如果把知识看成是信息的集合,则无异于剥夺了其最核心的部分,知识存在于人而不是信息集合中,知识是人对一系列相关信息所产生的反应。第二,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工具。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传播广度都有极大的提高。同时,现代技术的应用也为信息的广泛传播和有序化管理提供了最大的便利。这使知识管理中所必须具备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

(3)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以现有知识为基础,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寻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以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最恰当的人,使他们能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2图书馆从信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是以提供一次、二次文献为主,是基于用户简单提问和基于文献物理获取的服务,为用户克服因信息分散而造成的检索困难提供索引指南,提供文献的线索或单个的文献实物。信息管理主要围绕信息的组织、检索和传递展开,管理的内容仅局限于对信息的管理,而忽视对“人”的管理。信息技术成为整个管理的核心,它在信息的搜集、检索、组织与传播和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同用户群体的知识需求各不相同,图书馆的知识信息资源体系的内容也各具特色。用户特定的知识需求还决定了图书馆的类型和性质,即图书馆为谁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活动中,始终是以用户群体的知识需求为对象的,类型的划分也是以用户和其目标或功能等为重要基础的。不同类型的图书馆

体现不同用户群体的知识需求,图书馆本身具有激发用户知识需求的功能,图书馆的管理活动对用户知识需求具有促进或制约作用。

(2)图书馆的发展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的进步,它通过开展相应的管理活动服务于社会的用户群体,满足用户各方面的知识需求,而作为图书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用户及其知识需求对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中对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知识需求越来越强烈,需求量愈来愈大。这种知识需求对此阶段的图书馆管理影响巨大,表现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系统理论、信息资源管理等理论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于图书馆馆藏信息的收集、处理、检索和传递;突出馆藏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应用。所有这一切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极大影响,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教育和情报等职能,突出了图书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正是因为图书馆在信息管理阶段的发展,为图书馆进入知识管理阶段创造了重要条件。显然,人们的需求变化对搜集、处理、传播和提供信息服务为己任的图书馆向知识管理过渡起着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图书馆必须实施先进的知识管理方式来满足用户群体的这种需求。

(3)在知识经济社会,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广泛化、综合性、深度化、时效化和专门化的特点,部分用户的需求趋向专深,对信息的需求更具个性化。而知识管理更侧重于对新知识的生产、创造,通过对知识的管理,抛弃了信息管理中被动处理信息资源的工作模式,它与用户的知识交流、共享、创新和应用的全过程相融合,从而成为用户知识创新的核心推动力,给科研、生产工作带来新的活力。知识管理过程中的知识服务不只局限于利用片面的信息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从用户的目标和环境出发,以面向解决方案为重点,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系统分析,根据个人、群体或机构千差万别的特殊需求提供从知识捕获、析取、重组、创新、集成到应用的全程一体化服务。将分散在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加以集成,从中提炼出对用户的研究、开发与创新有用的知识精品”供其使用,提高知识的获取和实施效率,使得知识管理与服务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将知识管理从理论变成了实践。

3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实施知识管理的内容及策略

目前政府的知识管理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1997年在多伦多召开的主题为“知识与发展”的国际会议上,成立了包括60个国际组织在内的“世界知识合作联盟”,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也申请加入。这说明,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活动已融入整个社会知识管理系统,并得到了社会认可。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又将承担起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重任,致力于提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以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3.1图书馆应该形成一种上下级一致,平等交流、知识共享的气氛,才能便于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

3.1.1设立知识主管CKO和信息主管CIO

知识主管由馆长担任,负责图书馆知识管理目标,计划和措施的制定,监督知识管理的实施。信息主管可由精通业务的信息专家担任,负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3.1.2调整图书馆结构

从传统的纵向等级结构转向扁平型网状结构。根据工作性质设立各种类型的业务主管,取消行政级别。馆内各部门、各成员对知识资源的占有和交流是平等的。

3.1.3建立一个有利于激发馆员创造力和知识发挥的奖励竞争机制。

3.2信息资源管理,建立知识仓库,创建知识共享体系

在21世纪,图书馆将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馆内各种信息资源,有效发挥知识导航的功能,成为馆内服务与网上服务相结合的高度现代化的知识网络,图书馆将成为社会的知识中心。

3.2.1资源数字化

在资源建设方面,图书馆将更加重视知识管理在资源配置中的应用。图书馆发展的重心移向网络,开发网上信息的描述、管理和服务技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更多的特色资源和常用资源数字化,通过数据的应用和普及,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研究,使之更加有序化,最终形成知识仓库,供用户决策使用。

“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社会资源馆藏化”的有机揉合并优化,构成了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两个重要内容。“馆藏资源数字化”就是将本馆已入藏的非电子化文献数字化,包括书目数据库建设,特色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各种载体文献全文数字化。因此,图书馆资源既有一次文献,又有二、三次文献。“社会资源馆藏化”是指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使之有序化,最终形成知识库,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为用户提供最直接,最高效率的知识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中,可存取的信息资源是未来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

3.2.2馆藏虚拟化

图书馆资源的概念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不拘泥于自身的馆藏,可将其他图书馆的资源作为自身可以取用的资源既虚拟馆藏。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搜索技术的优势,以海量信息中获取读者所需的有效信息,向读者提供时效性报务,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潜力。

3.2.3服务产业化

第4篇: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一、知识管理与医院档案管理的关系

(一)知识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新阶段。从医院档案管理发展的历程来看,医院档案管理经历了以下个重要阶段:1.档案实体的管理。主要是注重档案实体资源的整理与保存,目的导向是提供档案信息利用。2.档案信息管理。主要是注重开发利用档案的内容,重在档案信息的传播与共享。3.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主要在于对档案信息的内容以及其支撑工具的管理。4.知识管理阶段。一些发达国家档案管理已经到了此阶段,但目前我国的医院档案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医院管理者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对知识管理理念、方法及技术并没有很好掌握。所以应用知识管理的方法与理念来改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转变管理模式是目前医院档案管理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把工作重点由对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转变为对档案信息知识的识别、挖掘和重组,从而实现由医院档案管理向知识共享和知识的创新转变。(二)知识管理促进医院档案管理观念创新。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信息的服务利用非常欠缺;而且医院档案管理特别强调对档案显性知识的保管工作,而不注重对档案隐性知识的信息挖掘和利用。与之不同的是知识管理更为注重对显性及隐性知识的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讲,医院档案管理可以借鉴知识管理的理念,充分认识并挖掘医院档案信息的价值,把单纯的医院保管、存贮的档案信息进行充分转化、挖掘并利用,通过知识共享,把医院原始档案信息中的隐性知识通过知识管理转化为显性知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医院档案信息价值,为医院管理各项活动所用。(三)知识管理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知识创新。知识管理是一种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是以人为本,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动态管理。知识管理的整个过程强调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共享,追求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大结合。医院档案管理的创新要充分吸收知识管理的最新理念,利用知识组织和知识应用等知识管理的内容,提高医院档案信息的价值和服务价值。要在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发现隐含在档案信息中的有用知识单元,并对其进行集合组织,实现知识挖掘和知识表示,使利用者快速获取所需的知识。医院档案室既要关注知识的组织与开发,又要重视知识需求与应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医院档案知识信息的功能与效益,这是医院档案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四)知识管理促进医院档案管理及服务模式的创新。受传统医院档案管理观念的影响,一些医院管理者认为档案管理仅仅是保管单纯的“历史记录”,而忽略了其作为知识载体的重要价值。受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医院档案管理者往往将档案管理工作模式限定在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码和保存上,而忽略了开发和利用,或者说开发和利用也仅仅是从表面上,而未实际深入挖掘医院档案中隐含的知识资源,这种管理模式严重限制着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引入知识管理理念后,档案管理及服务模式将会有极大改变,档案管理从单纯的保管式向深层信息挖掘利用进行转变,通过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及技术,实现医院档案的信息化、知识化管理,从而实现对整个档案实体管理模式流程的创新。

二、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医院档案管理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医院档案管理的制度措施还不完善、不系统。二是医院档案管理的观念落后,档案安全意识淡薄,档案丢失、损坏风险普遍存在。三是医院档案管理的设施设备欠缺。四是医院档案管理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诸多机构还未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管理。五是医院档案管理人才欠缺,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教育和培训。六是医院档案资源价值未充分被开发利用,未实现其应用价值、发挥服务功能。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在知识管理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不应只停留在传统的档案保管管理阶段,而更重要的是担负起档案信息知识交流与利用的任务,成为医院的知识金库。医院档案管理者应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将大量无序档案信息整理编研,为医院搭建知识管理平台做好档案信息基础。同时应积极利用知识挖掘技术,提取医院档案中隐含的知识要素,通过知识挖掘、提取整合、分析归纳,将有用的档案知识要素通过系统平台的形式为医院管理者及医务人员提供知识化服务。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我们参考借鉴有关研究理念探讨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一)服务组织体系。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组织体系,主要包括服务的目标理念、制度流程以及组织设置这几个方面。1.服务目标理念。以人为本,以服务医院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转变传统档案管理服务观念,将其与知识管理理念相融合,从知识管理的角度促进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知识化、系统化,为医院用户提供系统、全面、有效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促进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知识化建设步伐,从而进一步促进医院整体知识管理体系的逐步形成。2.服务制度流程。制定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相关制度及流程,从制度上对医院档案信息服务工作进行规范化、流程化、系统化。同时严格设置并规范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各项业务流程,对档案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尤其是对于档案信息的知识化管理流程进行把控,不断提高档案信息的知识化水平,促进医院档案信息服务向知识化、系统化发展。3.服务组织设置。设立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职能机构,成立医院档案信息服务委员会,对整个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管理工作进行统一协调指导。同时从组织架构上健全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三级服务网络,通过对各个服务层级进行组织管理,不仅利于医院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系统化,也利于对整个服务体系进行组织协调与质量控制。最终抛弃原始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流程,形成“以档案数字化为核心、以管理系统化为中心、以服务网络化为基础”的新的服务流程。(二)服务支撑体系。知识管理视角下医院档案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主要指支撑体系所需的软硬件技术平台、档案信息资源系统以及所需的人才资源队伍这几个方面。1.支撑体系的软硬件技术平台。主要包括软硬件设备设施,硬件设备设施如存储设备、服务器、终端设备等等。硬件设备设施是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硬件基础。软件则主要指的是相应的档案信息服务软件服务系统,包括相关业务管理系统、查询系统、模块加工系统等等。软硬件设备设施是服务体系的筋骨,是支撑体系运行的重要基础。2.支撑体系的档案信息资源系统。档案信息资源系统可以说是服务体系的血肉,是体系建设中尤为重要的部分,资源系统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服务体系所提供的档案信息服务质量。因此在建设支撑体系的资源系统时,要尤为注意几个方面:一要确保服务资源的全性面。即对所提供的信息服务要全面、完整,确保帮助医院用户全面了解相关领域内的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二要确保服务资源的准确性。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源。三要确保服务资源的连续性。要做好信息资源的动态化、连续化跟踪和管理,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和可参考性。四要确保服务资源的及时性。确保提供信息知识资源可用、可靠。3.支撑体系的人才资源队伍。人才是实现医院发展的根本原动力,也是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重要支撑,可以说是服务体系的灵魂。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基于知识管理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能否构建成功,能否实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关键是有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信息服务人才队伍,这是由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人员要在医院档案与临床和科研工作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了解医院档案工作对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影响,并分享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成果。同时要着力建设档案人才队伍:一方面,要不断汲取并充实人才队伍;要从人才引进及人才开发两个途径,一是选拔优秀人才到档案服务队伍中去。二是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多种途径的培训与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建设合理高效的档案管理人才结构,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为档案信息服务工作提供长期可靠的人才保障。(三)服务输出体系。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虽有传统服务的成分,但更多的是高效的网络化、数字化、知识化信息服务。它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服务资源的数字化、虚拟化。二是服务内容向知识多样化发展。为医院用户所提供的服务不仅仅是档案信息线索,更重要的是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化单元信息。三是服务模式向个性化、主动化发展。医院档案服务机构要有针对性主动地为用户提供有关服务。四是服务环境开放化、多渠道化。医院档案服务从传统的封闭转变成开放式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医院档案信息交流与服务模式。1.服务方式。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以“主次相依、多层次结合”为服务理念。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服务方式:一是直接型档案信息服务,包括提供原始性的医院档案信息材料,以及经过加工的二、三次档案信息材料。二是特色型档案服务,如专题档案信息汇报等。三是延续型的档案服务,如某一专题的科研档案信息资料。四是知识型档案服务,它是将医院档案信息转化为知识后提供的一种知识化档案信息服务。2.服务途径。知识管理视角下医院档案信息化服务途径主要是指服务提供者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概括来说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直接交流服务,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电子化通信手段等方式进行的即时交流。这种方式提供的服务是最直接的,不需要经过多层次加工的服务,通常提供的服务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得到保证。二是间接交流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所提供的服务一般是需要经过多层次加工的服务,通常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更为完整和全面,服务质量和水平也较高,但在及时性方面有一定弊端。

四、研究小结

第5篇: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当前,面临知识经济形势下需要开展知识管理这一新课题,广大中小企业大都感觉找不到着手点。本文立足知识管理的系统性要求,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可从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企业知识管理基础设施入手,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逐步提升知识管理水平和能力。希望能对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日益动荡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我国的中小企业占居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50%左右的经济总量,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中小企业受自身种种因素的制约,很少企业能系统和成功地实施知识管理。鉴于知识管理是一个长期构建的系统工程,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从信息化建设人手,夯实开展知识管理所需的基础设施平台,循序渐进推行知识管理,应该是一种更为稳妥和可行的策略。

1.实施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1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o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该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理论营运而生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就是要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尤其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持续获得领先于同行的竞争优势。

1.2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实施知识管理,就是要在企业或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企业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能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帮助企业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竞争和挑战。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导入

要开展知识管理,首先是要让企业的员工都了解它,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这就是知识管理的导入。

1.2.2知识管理内容体系的建立

第一,在总体上监控和管理的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最上层。主要包括:总体经营规划、总体质量监控、总体产销监控、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设备管理。这些监控和管理贯穿于知识管理工作链,并为工作链服务。

第二,支持业务工作的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的中间层。主要包括工作经验、体会与方法、工作计划总结、工作成果(报告、报表、结论)、工作相关信息、工作基础知识、工作制度以及专家头脑中知识等。

第三,基础方法理论和基本产品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的基层,对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提供不可或缺的基层支持。主要包括: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产品知识、产品介绍、产品基本特性说明等。

以上三方面的内容构成了三个层次的企业知识管理内容体系结构。

1.2.3企业知识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建设

企业知识管理落到实处的过程包括知识沉淀、知识发掘、知识引出、知识固化、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知识默化以及知识优化等。这些分步过程需要一个平台,这就是基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信息技术平台。

1.2.4知识管理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知识管理的平台建立起来以后,并不能说明知识管理就能有效地落实,必须要有完善制度或运行机制来保障。

2.中国中小企业开展知识管理面临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动力来源。但近几年来,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人民币汇率,国家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及国内外严酷市场竞争环境,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中小企业必须进行发展创新。实施知识管理虽然是广大企业寻求发展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但对于85%以上以传统产业领域经营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面对知识管理这一现代企业运行管理新模式,感觉到象是画饼充饥,一下子难以找到策略突破口和操作着眼点。

3.推进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有效突破口

知识管理是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而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支柱,因此实施知识管理必须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广大中小企业由于管理基础落后,市场信息陈旧,缺少现代的传播工具,信息的交流渠道单一,管理人员信息意识不强,这就注定在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将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过程。

从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看,知识管理从信息化管理实践和理论中丰富了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内涵,知识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有着割舍不断的内在联系。如果说第一代信息化管理的是数据,第二代信息化管理的是信息,目前已经进化到第三代的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就是知识。所以,基于知识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这种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从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入手,加快推进和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分阶段推进和实施知识管理,不失为一条切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有效途径。

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基本架构

4.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就是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广泛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完善信息服务,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就是要形成以产品创新为核心、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企业自动化生产信息运作系统,使生产要素的资源信息化、数字化,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生产技术装备、原辅材料、人力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集成化和高效利用。

2)流通过程的信息化。就是要建设使企业能适应外部经济、市场变化,可快速、灵敏反应的企业运营信息化系统,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企业与市场有效沟通的业务运营信息化管理体系,以便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

3)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就是要建立实现人、财、物、技术等生产要素相互紧密结合并有效发挥作用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程交互衔接运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高效的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4)组织结构信息化。就是要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模式,实现对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可以预见,今后的企业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将进一步朝着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临时性、多学科、跨部门的协同小组为主导、扁平化运行的组织结构体系发展。

4.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策略途径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在企业管理的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异,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和解决方案与大型企业有明显不同。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薄、资金少、人才缺、起点低,不能照搬大企业“高投入、长周期”的信息化模式,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寻找一条经济、实用、方便、有效的信息化建设途径。笔者认为,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应该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asp模式就是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得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asp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同时aspj]~务商会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措施保证每家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将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与风险,既可以节省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又能使中小企业象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统。

asp模式在满足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基本需求方面,同传统的信息化模式基本一样,诸如寻找客户、扩大市场、财务电子化、生产计划、销售和存货信息管理等,asp模式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对于一些传统方式不易解决的问题,如多地点管理、多分支机构、扩展应用和升级换代等,asp可以提供更加方便可靠的解决方案。asp服务商,与网络营运商、咨询顾问公司、公共服务公司以及应用软件供应商,形成稳定、强大的服务联盟,可以无时间限制、无地域限制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功能丰富的应用软件平台租用,使企业减少信息化后顾之忧,集中精力致力于本业发展。在国外,asp应用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美国60%以上的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了asp模式。可以断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asp模式,定能成为国际性的潮流。

第6篇: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范文

1.1从档案信息属性出发

档案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其中记录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说,档案承载了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一切信息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可以直接借鉴和利用的,一般可以将这些可见的信息资源称之为显性知识。这些显性知识是人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切劳动以及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档案事业中,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信息资源基础是相同的,而且知识管理主要对象是显性知识,其主要是针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知识系统。由于知识管理与档案信息管理在属性上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在融合上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2从知识管理时的研究成果出发

就目前的社会发展状况而言,知识管理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着自我的改进,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我管理理论,虽然这些理论尚处于发展和完备的阶段,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其由社会发展所衍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满足知识管理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意义上的促进作用。在将知识管理与档案信息管理相融合时,要对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所需要的条件进行综合的考虑,不断的对管理理论进行优化,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中,从而推动两者的融合。

1.3从档案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由于许多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将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理念应用在其中,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无法提高,知识资源无法中分发挥作用,阻碍了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此时,有些部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引进了大量的档案管理设备,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但是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将档案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融合起来,促进档案信息事业的健康发展。

2知识管理对档案信息管理的创新

2.1通过知识管理可以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管理的职能

在档案信息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可以使得档案信息管理的职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从而对档案信息管理中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进行更为精细的管理,使得档案信息管理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如今,在档案管理中,逐渐引入了大量的先进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的职能出现了极大的转变,使得档案信息管理在时代的发展中,不致落后于时展的脚步,能够迎合时展的要求,从而推动档案事业的稳步发展。而造成档案信息职能出现的原因包含了各个方面,而主要的原因在于:

①管理形式的变化,从实体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

②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由于上述两方面原因的影响,使得档案知识信息的开发和利用逐渐加强,档案管理由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更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智能化管理模式以及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共享。在档案信息管理职能发生变化的同时,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也在发生着转变,如今的实体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管理人员在工作内容上都与传统的工作内容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都是由于当那信息管理发生了转变的缘故。

2.2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

业务流程再造,是对组织中及组织间的工作流程与程序进行的分析和再设计,其既是知识管理的要求,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结构将从传统的直线型向扁平式转变,管理的中间层次将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将形成一个由中心的管理者统一领导和指挥的组织。同时,对信息技术高度依赖和应用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文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推动了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再造。

2.3知识管理可以丰富和拓展档案管理技术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组织的生产、经营方式正逐渐走向自动化、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在组织活动中的应用,导致了大量电子化、数字化文件的出现,这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主要是针对档案的实体化管理,所以很难适应知识管理及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但是,信息技术在组织生产、管理中的大量应用,又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转变契机,促使档案管理从传统的实体管理向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挖掘档案中蕴涵知识的方向转变。

3结语

第7篇: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范文

多明尼克大学布伦南商学院(BrennanSchoolofBusiness,DominiqueUniversity)和图书情报学院(SchoolofLibraryandInformation,Do-miniqueUniversity)都有开设知识管理的相关课程,两个学院还联合设立了工商管理图书情报双学位硕士[4],其目的是为大型图书馆和信息中心培养管理者。双学位硕士课程里包含有知识管理,旨在传授盈利和非盈利性组织的知识管理理论和知识基础,讨论知识资产对组织的价值,研究知识获取、评估、评价、管理、组织和传播的分析工具和技术,本课程还要求分析一个商业案例,并且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管理项目设计和实施的演讲,以获得实践和经验。另外,多明尼克大学还开设有一个知识管理证书的认证课程[5]又称学士后课程(postbaccalaureate)。目的是为给有意从事知识管理者一个知识管理的教育背景,故拥有任何专业学士学位证书者都可以申请该认证课程。其课程体系包括:信息政策、组织分析、知识管理、竞争情报工具和技术。

2马里兰大学

马里兰大学罗伯特.史密斯商学院(RobertSmithSchoolofBusiness,UniversityofMar-yland)的工商管理专业开设有知识管理和全球商务与知识管理研究选修系列课程[6]。马里兰大学信息研究学院是ischools的成员之一,也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7]。这门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知识管理的理论、实践和工具技术,帮助学生在盈利或非盈利性组织的信息部门中工作。为了能管理组织的智力资本,学生还需学习如何决定组织的基础架构,具体学习内容包括: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知识资本和相关术语;知识管理的历史、概念和成功的知识管理系统;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管理分析能力,且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课程。

3澳新及港台地区高校知识管理教育现状与分析

3.1澳大利亚和新加坡高校知识管理教育现状

所调查的3所澳大利亚大学都开设有知识管理的课程。其中莫纳什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知识管理专业设有知识管理的选修课程,信息和知识管理硕士文凭项目开设了全面的知识管理课程。南威尔士大学的法学院开设了法律服务中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管理学院开设了知识系统与技术。悉尼科技大学信息学院设有信息与知识管理的硕士学位课程。而2所新加坡高校都开设有知识管理的课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还开设有知识管理硕士专业。具体见表4所示。(1)莫纳什大学。莫纳什大学(MonashUniversi-ty)信息和知识管理硕士学位(GraduateDiploma)[8]招收一年全日制或两年在职学生,且只招收已经拥有信息和知识管理对应专业的初级资格证书的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相关概念和知识管理理论,并更深一步学习信息和知识管理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例如图书管理,档案管理,档案科学,信息架构,知识管理)。课程目标包括:掌握信息和知识管理以及信息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认识和理解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信息技术领域的持续变革,借助专业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于信息和知识管理的深层理解,提供符合澳大利亚图书馆和信息协会(ALIA)和澳大利亚档案管理协会(ASA)需求的信息和知识管理知识和技术。(2)南洋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SchoolofComputerScience,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在硕士阶段开设有知识管理专业[9]。通过研究分析知识管理的文献和课程可以发现管理、技术和信息是知识管理的三个基础学科,而知识管理的专业学习中这三个核心主题领域的覆盖率存在着普遍差异。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有着超过其他知识管理专业的独特优势,因为通信与信息学院还有两个与信息研究相关的硕士专业:信息研究和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支持知识管理的技术与信息需求。该专业把这三个基础学科(管理、技术和信息)并重,并把它们看作知识管理的三大支柱学科。学生可以选择通过课程和论文或者只通过课程来完成学业。选择课程和论文模式的学生要修习3门核心课程,6门选修课程并提交论文;选择只修习课程的学生要修习3门核心课程,8门选修课程。

3.2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高校知识管理教育现状

中国台湾地区在被调查的6所大学中有4所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成功大学在本科和硕士阶段都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其中工学院为工程科学系在职硕士班开设有知识管理的课程,管理学院在本科的企业管理、资讯管理和国际工商管理专业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并为管理学院博士开设有一门知识管理开放课程,为知识管理教育提供了新途径。台湾大学管理学院为资讯管理系和商学研究所的硕士和博士开设有知识管理相关课程,该校的图书信息学系开设有知识管理学程,系统教授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台湾义守大学的管理学院也在本、硕、博三个阶段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另外电机资讯学院资讯管理与医学院的医学管理专业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台湾政治大学管理学院在硕士和博士阶段为咨询科学系的学生开设有知识管理相关课程。中国香港地区有2所高校开设有知识管理相关课程。其中香港城市大学的信息系统学院为商务资讯系的硕士生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同时还设立有电子商务及知识管理硕士学位,该硕士学位针对有本科学历证书且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商务人士开设旨在培养有电子商务和知识管理知识的管理者、专业人士和企业家。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在硕士阶段开设有知识管理课程并设立相应的知识管理硕士学位。具体见表5所示。(1)台湾大学。台湾大学的管理学院和图书信息学系都在研究生阶段开设有知识管理的课程。其中管理学院的资讯管理专业开设有知识管理,商学研究所开设有知识管理与服务创新课程,图书信息学系开设有知识管理学程。资讯管理专业的知识管理[10]旨在给学生一个关于知识管理及实践的综合视角,包括概念、理论和知识管理的技术,开发知识管理方案的流程和策略,知识管理相关的组织,管理和行为学知识。并要求学生参与一个知识管理相关的小组项目,以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环节。图书资讯学系开设的知识管理学程源自于英国,是学校为了帮助特定群体的学生达到特定学习主题所规划的学习经验总和,并且透过规划必修、选修科目及修课流程来达到学程教学目标[11]。(2)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系在知识管理教学、研究和推动其应用方面设置灵活,开设有香港及全国唯一的知识管理硕士学位[12]。其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拥有均衡的知识管理领域知识,使其对知识管理的工具、方法和设计与实现有深入了解,并熟悉知识管理领域的最新热门话题。该学科毕业生在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可以做首席知识官、首席学习官、创新经理、知识管理员和各种顾问等,或在组织和公司从事知识审计和实施知识管理项目。为了给学生最大的便利,该专业采用两种模式,学生选择其一修完30学分即可顺利得到学位。模式一要求学员修完10门课程,包含5门知识管理必修课,至少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至少两门选修课;模式二要求学员完成7门课程,包括5门必修课,至少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和一门选修课程,另外还要完成学位论文。

4中国大陆地区高校知识管理教育现状与分析

在对于中国大陆高校的调查后发现,很多高校课程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全面或不够公开,甚至是信息更新不及时,导致调查不够准确详细,只有少部分学校在其网站对本校的部分精品课程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课程大纲。在通过电话或邮件等方式联系后,综合得到中国大陆开设过知识管理课程的情况如表6所示。(1)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知识管理课程全部开设在研究生阶段[1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授课、课题研究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普通在校研究生和MBA学生开设知识管理课程。课程从知识管理与职业生涯设计、资源层面的知识管理、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战略设计这四个角度设计课程内容,其知识点主要包括:认知模式和自我知识构成诊断、知识社区与团队写作、知识创新与组织文化、知识和能力的价值链分析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生(博士和硕士)开设有知识与创新管理课程。采取课程讲授、案例教学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知识与创新管理的概念、理论研究和实践三个维度,阐释知识和创新管理的系统研究成果,并以知识与创新管理的前沿问题为核心,引导同学通过案例研究,发现知识与创新管理的真谛。课程以三个案例和一个测试为核心,重点讲述知识管理的战略选择和创新的机制与方法。具体内容包括:创新类型与竞争优势;创新思维与创新环境;创新体系与创新架构;创新过程管理:从创意到财富;创新范围:从产品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知识管理战略:从模仿到超越;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信息技术驱动的管理创新;组织学习与创新;知识与创新团队的管理。(2)武汉大学。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作为国内图书情报教育的先驱者,提供从本科到博士多层次、全方位的知识管理教育[14]。表7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知识管理课程概览。对于本科生阶段的知识管理教育,学院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档案学专业学生开设了“知识管理”选修课,由不同教师任教,教材选用邱均平教授所著《知识管理学概论》[17],参考张润彤、柯平、董金祥等所著教材[18-2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知识管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应用工具,学会运用理论方法与工具来分析和解决知识管理领域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应有的基础。创造性地从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个视角全方位地构建了知识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在硕士阶段,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有知识管理与商务智能研究方向,情报学开设有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研究方向,档案学开设有知识管理与数字档案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了知识管理与知识科学研究方向。博士阶段设立有知识管理、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以及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研究方向,研究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知识管理流程和实施步骤、公司再造、业务流程重组等,并开设多门知识管理相关学位课程如知识管理与数据挖掘、知识管理与科学研究。

5国内外知识管理高等教育对我国大陆的启示

我国于2009年和2010年相继颁布了六项知识组织相关国家标准[15],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知识管理的高度重视,知识管理教育和研究的蓬勃发展也是可以预见的。然而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地区知识管理教育虽取得丰硕成果但仍有很多不足,对比国外及港台地区知识管理教育,给我国大陆知识管理教育的启示如下:

(1)尽快制定完善的知识管理学科体系,及早设置知识管理专业。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多所高校在硕士研究生层次已经设立了独立的知识管理专业;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管理学院设立了知识与信息系统管理专业;台湾大学也开设了知识管理学程等等,这些知识管理专业拥有更大的自,能更好的根据自身需要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达到知识管理的教学目标。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知识管理教育通常是依附于其他专业下,作为一个研究方向或仅是一门课程,不存在独立的知识管理专业,这是制约我国大陆地区知识管理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构建一个具有一般指导意义、完整、全面、系统的知识管理学理论体系,对促进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管理实践活动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意义和价值[21]。

(2)完善知识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层次,丰富知识管理的教育形式。国外和港台知识管理的高等教育覆盖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而且知识管理教育形式丰富,形成了以正规教育为基础,远程教育、证书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为辅的多元化的知识管理教育。完备的高等教育培养层次使国外及港台地区的知识管理教育形成了合理的格局,多元化的知识管理教育弥补了正规教育的不足[22],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知识管理教育,使得知识管理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了知识管理学科的活力,促进了知识管理的良性发展。我国大陆地区的知识管理教育大部分集中在硕士层次,在承担培养大批次优质人才的本科阶段只有极少机构开设了知识管理课程。且教学形式上大都局限于传统正规教育模式,只有清华大学的总裁培训班开设了知识管理的培训课程。但这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于知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利于为硕士和博士层次的知识管理教育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也不利于知识管理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应该完善知识管理教育在我国大陆高等教育中的培养层次。

(3)依托相关学科,发展知识管理教育。国外及港台地区的知识管理高等教育分布在信息科学、管理类、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科学等多个学科,很多高校在不同的学院,不同专业下同时开设了多门知识管理课程,如台湾大学在图书信息学系开设了知识管理学程,又在管理学院开设了知识管理、知识管理与创新服务课程,这些课程与所在学科相联系,使得知识管理课程的内容丰富,满足了社会对不同方向知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是这些学科自身发展和融合的需要[23]。我国大陆地区知识管理还没有形成单独的学科专业,知识管理高等教育现阶段也处于依附其他学科的教育形式,但仅出现在管理学院和图书情报学院,鲜有其他学院开设知识管理的相关课程。而这些学院中的知识管理课程数量少,基础薄弱,往往只能传授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我国要发展知识管理教育首先要在相关学科中根据本学科与知识管理的联系广泛开设知识管理相关课程,与其他学科融合,形成一个知识管理的就业方向,扩大知识管理的影响力,夯实知识管理的专业化基础。

第8篇: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简述了知识管理的含义。强调知识管理的特点应以信息知识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和以知识创新为目标。指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注重人本管理,创建学习型图书馆,重视知识整合,搭建知识管理平台和促进知识创新。

知识管理自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后,便被国内外各领域的专家所肯定。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APQC)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是指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也有人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组织间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一系列过程。王德禄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知识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邱均平教授等认为,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著名经济学家乌家培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用知识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知识管理能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使信息使用者创造性地利用知识,包括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知识的增值和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

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含义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对显性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和传递,对高度个性化的隐性知识进行开发和管理,还包括通过知识的组织管理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也就是运用知识管理模式完成对知识的管理和服务,目的是力求在知识创新与知识利用方面服务于用户。知识服务的本质是知识创新,是以信息知识的搜集、分析、重组为基础,以用户的知识信息需求和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为目标,以满足个性化、专业化的知识需求,为用户提供能够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

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

2.1以信息知识为基础

图书馆的工作是对浩如烟海的各种知识进行全面分析、筛选、集约、精化,形成系统化的科学化的“知识组”,提供给用户学习和研究。用户遵循一定的规律与线索来图书馆获取知识、提高素质、激发创新热情,从而也体现了图书馆的价值。

在信息技术时代,图书馆的工作重心逐渐超越具体的文献信息形式而直接深入到“知识组织”层面,从基于主题词和元数据的信息组织与揭示,以及基于知识组织体系的内容揭示,是系统化、科学化的“信息知识”,为多元化的用户提供直接和便捷的文献信息查找途径j。当前,知识是信息的灵魂,图书馆信息管理不仅是”文献”,更应是知识。开发文献中的知识价值,并产生社会效益,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所以,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馆藏资源,以信息知识为基础,进行知识的深度开发利用,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知识环境,促进知识的创新。

2.2以用户需求为重点

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影响极为深远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其中“书有其人,人有其书”非常深刻地揭示了用户(读者)在图书馆中的重要地位。图书馆如果离开了用户,不论文献知识多么丰富,管理多么有序,毫无生存价值。因为资源没人利用,就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图书馆应以用户需求为重点,积极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主动服务,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创新,这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最核心问题。从目前我国图书馆现有文献知识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利用情况来看,读者主动索取知识的意识与技术都还相当的欠缺,有了先进的设备却不会用或用不好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因此,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进一步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读者主动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与能力,是图书馆员的责任。只有以用户为中心,随时提供他们所需的各种知识产品,才能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2.3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现代信息技术为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图书馆应当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支撑知识管理的技术设施,提供更好的知识服务。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交流的形式更为生动、直观,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拓展了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实现用户与图书馆的即时信息反馈,更有利于激发知识的创新。知识管理所涉及的信息技术较为复杂,特别因特网和局域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另外,元数据技术、知识挖掘、知识发现等也是知识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都需要逐步引进。

总之,在进行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图书馆根据用户个性化、专业化需求,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对已积累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针对用户的具体用途和目的,采集不同类别的知识信息,进行知识重组和深层次加工、开发,产生新的知识,形成具有独特价值的知识产品,不但能提高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和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而且能促进知识的快速转化和增值,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以知识创新为目标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其知识管理的重点就是要加强知识传播,促进本馆内部、馆与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馆员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创新。图书馆知识服务是馆员通过对信息知识的深层次加工、整理,形成有独特价值的知识产品,提供用户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用户凭自身知识和能力不能完全鳃决的,因为它与传统图书馆仅靠资源占有和被动服务等来体现自身价值的理念有着本质区别。馆员提供有针对性强的知识产品,能极大地启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灵感和思维,加速和促进科技创新,产生新的知识j。所以,图书馆要根据用户需求和图书馆发展的特定目标,通过知识重组和知识再造,促使知识的序化和整合,形成用户决策所需的知识解决方案或知识产品,同时跟踪知识创新的过程,建立知识评价新机制,建立动态高效的知识服务体系,实现知识的不断创新。 3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对策

3.1注重人本管理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在管理对象上,图书馆知识管理不仅注重编码化的信息、流程和显性知识等传统知识的质量管理,而且更应重视员工隐性知识的管理。凡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企业都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管理不是孤立的,它能推进人与信息和人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得更好。人本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图书馆知识资源中最具创造力的资源。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重要性。只有尊重人的价值,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才能充分发挥馆员的知识能力和开发潜能,培养出更多具备知识管理技能的知识型馆员。图书馆员应打破传统管理的模式,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制定知识管理的目标、计划和措施,加强知识组织和集成,促进知识的转化。馆员通过帮助用户查找所需的知识信息,进行知识分析整序,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使其真正成为知识分析家、管理者和领航员,成为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2创建学习型图书馆

学习型组织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全新的组织模式,它对图书馆同样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建立学习型图书馆,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提供组织保障。知识管理要求所有馆员都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随时注重继续教育乃至终身学习,并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保持竞争优势。

图书馆要营造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开放式交流、互动式学习的知识共享环境,制定新的馆员评价标准,把馆员对知识共享的贡献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把参与知识管理的程度与绩效评定联系起来,调动馆员参与知识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馆员通过知识交流达到知识共享,使其转化为生产力,最终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创新能力。图书馆只有通过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打造知识型团队,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3.3重视知识整合

图书馆的知识整合主要是指组织内部进行知识整合,即知识信息集成管理。从前,各馆都以馆藏资源的多少衡量图书馆的实力,并将采集的信息资料集中到自己的图书馆内,用户获得的文献也仅局限于本单位的馆藏空间。现代图书馆追求的则是“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集成”,一方面可以将本馆资源数字化,供本馆或其他馆用户在网络上使用;另一方面又可将馆外的信息资源下载,经过筛选、加工和整序,整合成可利用的知识资源,供用户使用。同时还可运用信息技术和应用软件,形成科技信息集成服务系统,然后将所集成的各种信息资源按照用户的需求,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规范、科学的组织整合知识,以供用户方便、快捷地利用。

3.4搭建知识管理平台

图书馆知识服务没有固定的服务模式和流程。只有按照用户的需求特点,结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技术设备和服务能力,在参考咨询、定题服务、文献传递和信息推送等服务内容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各种知识服务平台,才能为用户营造高效利用知识信息的环境,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目前,每个图书馆都有多种中外文生物医学数据库资源,如Medline,Life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中文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等。由于各数据库问兼容性差,很难实现跨库检索,操作极为不便,费时费力。建立统一的知识服务平台可很好地解决跨库检索带来的不便。

图书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创建知识管理共享平台,将各种中外文数据库整合到统一个的平台上,用户通过新型检索技术、智能、搜索引擎等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实现知识的链接和查询,方便快捷智能地实现知识管理,提高知识管理的水平。

3.5促进知识创新

第9篇: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论述知识管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在关联,提出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馆履行其文化使命的必然选择,并对如何借助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砹提出了个人见解。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如今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之一。档案作为人类社会记忆具,也是一种可贵的信息资源。止确认识档案信息资源,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水平,对实现档案的信息价值,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即是在这一背景下,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知识管理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关联

1.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知识管理是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知识的取得、整合、转换、分享、应用与创新等一系列活动,使知识不断产生、累积与升华,以便更有系统、更有效地运用知识去创新的管理。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催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致力于对各种知识的连续性管理,通过知识交流与共享推动知识创新,着力培育和提升组织的集体创造力。

知识管理理论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利隐性知识,这种认识源于英国的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经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美国的彼得·德鲁克(peterf durcker)、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lujirononaka)等人的进一步阐发建构被广泛采纳接受。显性知识是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述的知识,易于传递、分享;隐性知识是指尚朱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往往以个人的技术诀窍、作经验等形式存在,与个体的知识结构、阅历、思维方式等密切相关,是处于“缄默”状态的知识,不易被获取和传递。显性知识植根、依赖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内核,而显性知识只是在内核上赋予了可以表述和转达的外型。因此,知识管理明确地提出要对组织内的显性、隐性知识同样实施有效的管理,尤其要重视隐性知识的管理。

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被赋予新的内涵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它的实际工作内容义是什么?同答这两个问题,首先需要对建设的对象——档案信息资源有个准确把握。档案信息资源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通过人类的参与而获取的可利用的档案信息的集合。除了具有信息的共性外,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即本源性、积累性和内向性。

“建设”一词具有创立、建立、增加之意。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含义可以表述为:档案部门对本区域、本领域、本单位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分析研究,最终建立档案信息资源库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属于档案管理作的范畴。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人们都认为有“六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后来,逐渐把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也列入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与“六个环节”增加到八个环节:。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的传统理论迎米了变革和创新,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工作内容也随之丰富起来。笔者认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该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七个环节,与提供利用共同构成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按照档案信息的加工处理程度划分为两个阶段:实体收藏(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实体收藏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基础,其成果是收集齐全、整理有序的档案实体。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围绕社会需要,利用专业方法和现代技术,从收藏实体中发掘有用的信息材料进行编辑和研究,强调档案信息的加工处理,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高级阶段,其成果是配置合理、高度整合的档案信息资源库。

3.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时展的要求

当前,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日益凸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不断升华。有人认为:“档案馆作为档案集中保管与利用基地,具有应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独特作用”,并指出:“要把档案馆建成‘思想库’,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政襄政作用。”有人明确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管理将成为知识管理,档案服务成为知识服务,档案机构的核心功能将是档案服务与开发能力。”这些论述体现了档案界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重新定位,对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把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成为知识型、思想型资源已有了明确的认识。档案信息虽不等同于知识,但档案信息包含着知识。档案信息资源作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很人程度上体现在档案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能够服务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知识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新时期档案馆履行其文化使命的必然选择。档案作者必须对知识管理理论有清晰的认识,将这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融入自己的作领域,在知识经济时代提升自身工作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知识管理视角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知识管理不仅是一项专业管理活动、一系列管理技术方法,而且属于价值观念、管理范式、管理理念范畴,还包括了组织更高层面的管理体系和方法论。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作适应时代要求的理性选择。

1.发挥专业优势,优化档案信息资源结构

收集本区域、本领域、本单位的档案是档案部门的职能使命。档案工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具备档案信息资源收集、鉴定和整理的专业优势。如今,档案不仅是组织内本源性的“历史记录”,而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除了发挥档案的凭证价值外,更要注重档案参考价值的开发。笔者认为,在实体收藏阶段,特别是档案收集、鉴定过程中就当注入知识管理的理念,不仅要收集正式文件,而且要加强相关文件和外部信息的收集,这样建立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才有利丁档案信息连续性地管理和隐性知识的挖掘。另外,收集归档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档案工作者充分认识剑:利用需求的不断增长与馆藏数量有限、结构单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丰富馆藏、优化结构已达成广‘泛共识。然而,实际作中不能将其等同于盲目地扩大收集归档范同,造成进馆数鼙急剧膨胀、档案信息组织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冈此,归档范闱的扩人是有限的扩人,是以挖捌隐性知识为目的的扩人。确定归档范围和鉴别进馆是一个知识评价的理性过程,是优化档案信息资源结构的关键所在。

2.更新管理理念,注重隐性信息的挖掘

目前,档案部门还存在注重档案保管与实体控制而轻视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注重显性信息的获取而轻视隐性信息挖掘的现象,在实际管理中具有严格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特点。止如有些学者指出:“由于档案实体排放具有单向线性存放特点,建立在这种基础结构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无论是在用户需求的适应性,还是档案信息内容的利用上都受到一些限制,客观上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因此,档案的保管不能拘泥于历史记录的保管,而应组织其内容信息并融入价值创造过程中为现实服务,充分发挥档案的情报价值。充分运川知识管理理念,有利丁档案信息的组织。电子时代的档案米源原则强调对文件背景信息的获取,即文件是由谁,在什么条件下、运刚哪些数据、为了何种目的、采刚怎样的结构形式等方面的综合信息。通过对这些背景信息的分析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跃然纸上的显性信息,而且可以为知识的连续性管理提供线索和帮助。除了以文件为线索搜集相关隐性信息外,隐性信息还大量蕴藏于组织运行、组织文化和组织成员头脑中。档案工作者要开拓思路,采取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挖掘隐性信息并使其显性化,构筑档案信息资源库。

3.摒弃保守观念,促进知识的流转与互动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要以社会需求为驱动力,以服务利用、实现档案信息价值为最终目的。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过程,而是与服务利用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服务利用工作的基础,其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服务利用的效果;而服务利用的需求和效果义反馈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指导着建设的方向和步骤。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应该摒弃传统的保守观念,在兼顾保密性要求和所有权限制的基础上,最人限度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疏通利需求的反馈渠道。档案信息的知识属性决定了只有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使知识直接服务于组织价值的创造活动,才能体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真正价值。正如有的学者指出:“档案机构开展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就是要创造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通过档案管理者隐性知识的表达和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知识,从而发挥档案机构的知识库作用。”档案工作者应该为知识的流转与互动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融入更广阔的活动领域,使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成为组织日常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加强环境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者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