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范文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精选(九篇)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第1篇: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提供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具有工作量大、病种多、病情重、护理工作繁重等特点,故存在一定的护理隐患,而且随着新技术的应用,新手术的开展,也必然导致手术和手术室护理意外和风险的增加[1]。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加,维权观念的增强,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要求更高、更严格,在不断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很可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伤害。现将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报告如下。

1 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手术室护理工作压力大,心理状况欠佳 由于手术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护士必须长期的站立,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加上连台手术及新业务的开展和经常超复荷的工作,导致护士出现过度疲劳、紧张,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产生心情压抑,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容易发生护理差错。

1.2 护理业务知识及技术操作水平不高 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对护士业务知识的要求较高,包括手术每个部位的系统解剖、手术特殊器械的准备、手术步骤等,都必须掌握。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术室各种先进医疗设备大量使用以及各专科新技术及新业务的开展,对手术室护理技术提高要求不断增加,手术室护士缺乏外出学习新技术、新业务的知识及经验,在手术配合中护士处于被动状态,手术物品准备不全,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加大患者感染的几率。

1.3 手术摆放不当 术中患者安置不当,双手臂未包入床单内,碰到金属物,导致患者使用电刀时烫伤;没有根据手术的要求摆放合适的,不能充分的暴露手术野,增加了医生手术操作难度,延长手术时间,导致皮肤长期受压,引起压疮;特殊摆放时约束过紧或肢体过度外展,造成周围神经、肌肉的损伤。

1.4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责任心不强,术中用药及输血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导致术中用错药、输错血。术前、关闭体腔前后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清点不清,手术器械螺丝用前没有认真核对,用后发现螺丝有缺失,以及术中添加物品没有及时核对和记录,导致手术物品遗留在患者体腔内,给患者带来各种伤害,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1.5 仪器操作不当和器械准备不全 术前仪器准备时未开机检测仪器的性能,造成手术中使用时出现故障;术中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时,止血带压力及时间上调过高,引起患者肢体神经、血循环受损;手术器械的准备与手术所需不相符,影响手术的进展,延长手术时间,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机会。

1.6 违背无菌原则引起切口感染 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参加手术人员洗手不规范以及手术患者术前准备不到位,如患者皮肤未清洗、备皮,到手术间备皮,严重违背了无菌操作原则,无菌器械包未严格执行查对消毒效果,过期使用;手术间参观人数过多等原因,严重加大了手术切口感染的机会。

2 防范措施

2.1 科学合理的安排人力 手术室护理人力的不足及新护士较多的情况下,是影响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护士长应科学合理的安排人力,实行新老搭配,弹性排班,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安排人员休息,以减少护士过度超负荷工作,尽量让当班的护士按时休息,减轻体力消耗,放松心情,最大限度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同时,护士长还应该对护士做好人文关怀,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遵循尊重人、衣靠人、发展人的原则,经常与护士相互沟通,需求解决护士存在的心理困惑的方法,缩小相互之间的距离,尊重和善待护士,把“情感”和“制度”有效地结合起来,不要以势压人,避免伤害护士们的自尊心,造成不好的心理负担,多一些关怀和理解,少一些批评和训斥,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帮助她们以愉快的心情,更好的服务患者[2]。

2.2 加强业务知识及专科技能学习,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同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遇到危重患者才会忙中不乱,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护理管理者根据不同层次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新护士采取一对一的带教,由科室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师承担,新护士必须熟悉与手术相关的局部解剖部位,每配合一台手术,必须术配合笔记,由带教老师每天检查,对写的不规范处,进行讲解来提高护士的配合能力,同时每月进行专科阶段性考核,检查新护士专科手术配合技能及专科理论掌握情况,提出不足及改进,不断提高护士业务技能。科室经常利用早会进行学习“每周一药”、“三基”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每月根据年初制定的学习计划,由科室每名护士轮流授课,授课的内容包括各种手术配合、手术解剖部位以及手术中疑难问题的处理。对新开展的大手术及新业务,进行术前及术后讨论、学习,必要时请外科医生进行讲解来提高护士的配合能力。不定期进行专科技能培训,护士对科室所有仪器都必须熟练掌握使用,对新引进的新设备,由厂家进行讲解和操作演示,建立操作流程,要求人人达到熟练使用仪器的目的,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

2.3 正确的摆放手术 根据手术安置原则,合理正确摆放手术,认真学习和掌握摆放的正确方法,根据不同手术要求正确摆放手术,在充分暴露手术区域的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呼吸循环是否受到影响,是否会压迫血管及神经。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拖、拉等粗暴的动作,动作应轻柔,减少摩擦,保持床单位的平整;术中经常注意和观察身体各部位的循环和受压情况,尽可能减轻局部皮肤的压力;科学合理的使用各种安全、舒适的垫,使用约束带时松紧适宜,必要时每2 h时帮助患者放松约束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2.4 严格执行查对清点制度

2.4.1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用任何药物都必须“三查七对”,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术中急救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医生的口头医嘱,并严格查对药品的溶度、剂量及用药方法,确定无误后方可执行。手术中使用后空安瓿暂时保留,经两人核对后无误后方可弃去。

2.4.2 术中输血时,必须做到“三查、八对”,由麻醉医生与巡回护士共同查对,病历与配血单查对,查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别、床号、准确无误后,再将配血单与血袋查对,查对献血者编号、血型、血袋号及交叉配型结果、血量等,最后检查血液质量、血的有效期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确保无误后方可输入;同时,在交叉配血单上双签名,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输血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输血后保留输血袋24 h,确定没有发生输血反应后销毁。

2.4.3 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应严格遵守物品清点制度,在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应对所有器械及敷料做全面的整理,做到定位放置、有条不紊,与巡回护士、第二助手以点唱式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物品数目,巡回护士将数字准确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并复述一遍;如术中临时增加的器械或敷料,应及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当关闭体腔或深部创口前后,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应共同以点唱式清点记录单上物品,并与术前及术中登记的数字核对无误;缝合至皮下时,再清点1次。手术结束后,洗手护士应再次查一次所点物品,确保无误,并签名。对大手术、危重手术和新手术时,配合护士应坚持到底,尽量避免交接班。

2.5 制定相关手术器械保管及正确使用各种仪器 手术室器械专柜、分科放置,专人管理,手术器械及器械柜内设物品基数卡,便于核对。特殊器械由器械室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负责准备,并定期向医生及配合护士征求意见,不断改进器械准备工作,发现手术器械一旦损坏或性能不佳应及时更换或上报护士长;实施特殊手术或新手术时,要求术者前一日到手术室挑选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检查器械的性能。贵重仪器定期检查及保养,建立使用登记本,随机器保管,记录每次使用时间、使用人员、仪器运转情况,由使用者进行登记,做到班班交接。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时,认真检查止血带的性能,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袖带,正确设定止血带的压力、时间,准确记录止血带的压力及时间,避免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引起缺血坏死;手术结束后止血带放气要缓慢,以免压力急剧下降引起患者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2.6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是控制手术室感染最关键的环节,是一项非常严密的操作技术,而且贯穿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应保证手术所需器具的无菌[3]。加强手术人员的管理,对参加手术的人员,应从洗手、皮肤消毒、穿衣到整个手术过程,层层把关,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及时改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物品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凡能高压灭菌的手术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对不能高压灭菌手术物品使用低温等离子进行消毒灭菌,对临时或应急的手术器械可放在手术室内的快速灭菌锅进行消毒灭菌,植入器械包内放置5类化学指示卡,包外贴指示胶带,严密监测消毒灭菌效果。根据手术切口等级来合理安排手术顺序进行手术,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分室进行,如果没有条件,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感染手术;两台手术之间地面进行湿拖,将上一台手术物品清除手术间,更换一次性物品,做到一人一物,避免交叉感染。认真做好患者术前的皮肤准备,如果毛发不影响手术,可不去除毛发,如果手术需去除毛发,则在手术前2 h进行,并选择使用剪毛法或脱毛剂。严格限制参观人数,30 m2以上手术间不超过3人,30 m2以下的手术间不能超过2人,以减少空气污染的机会。

3 结论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患者法律意识增强的状况下,手术室的安全质量成为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手术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为了提高手术护理安全,应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落实监管措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技能及业务水平,更好服务患者,将护理隐患降至最低状态。

参考文献

[1] 魏革,胡玲,吴波.“举证责任倒置”与手术室护理的“证据”意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4-356.

[2] 陈丽萍,夏淳和.新形势下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5,20(2):60-62.

第2篇: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手术室是极为重要的科室,它是医院实施检查、治疗、抢救等最主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尤其重要,一旦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差错,不仅会对病人造成额外的伤害,还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医患矛盾[1]。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各项安全隐患,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应对,有效地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开展与患者的生命安全。

1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1.1手术前存在的安全隐患。

1.1.1医护人员对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患者会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治疗:因此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前会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造成患者被接错或被送错手术室。

1.1.2由于接送患者量较大:部分医护人员未对患者病床进行仔细检查,造成接送途中发生引流管脱落、患者从病床摔落等事故或CT等诊断资料、衣裤等物品遗落。

1.1.3手术器材准备出现失误:手术器材与需要不匹配,相关器材的性能差,如手术刀、手术剪等锋利度不足或引流管道不通畅,延缓手术进程。

1.2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2.1放置不合理:部分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患者放置不合理,容易因局部受压、肢体外展过度等原因发生压疮,对患者的神经、肌肉等造成不必要的损伤[2]。

1.2.2语言使用不合理:部分患者的意识在手术过程中处于相对清醒的状态,医护人员在手术中讨论与病情相关的话题,患者会对自己的病情发生误解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情绪波动。

1.2.3无菌操作规范执行不严格:医护人员未在手术开始前仔细洗手,对出现刺破的手套未能及时进行更换,遭污染的手术器材未进行必要的清洁,未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处理。

1.2.4用药不当:部分药品由于长期未使用,其药物标识模糊不清,难以辨认[3]。部分医护人员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出现失误,给予患者错误的药品或药品剂量不准确。

1.3手术结束后存在的安全隐患。

1.3.1病理标本保存不当:手术标本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分类、保存,造成在登记不清。部分标本未放在固定地点,造成标本遗失。

1.3.2手术护理记录单填写不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填写不及时,在填写过程中出现大量修改,造成记录单不清晰或与医疗记录出现偏差。

2应对策略

2.1对手术室的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护理安全教育。确保各项规范能够有效落实。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是手术的直接参与者,其操作水平和职业素养对手术质量和医疗安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4]。手术室中绝大多数的护理工作是由医护人员单独完成,因此杜绝手术中的各项安全隐患,需要每一位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自律性。我院对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将手术室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等装订成册并发放,要求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并定期开展相关考核以检测掌握情况,力求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

2.2杜绝手术准备工作中的失误。

2.2.1在接诊病人时:仔细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相关信息。将病人的相关诊断资料收集完毕并确认无误后,送入指定手术室。在操作开始前由手术室的分管护士、麻醉师、主刀医生再次确认。在接送病人时仔细检查推车护栏是否竖起,避免患者肢体放在推车边缘。

2.2.2在手术开始前:医护人员仔细检查手术所需的各项器材是否完备。对性能不佳的手术器械,在进行必要的标记后,通知护士长进行更换。

2.3杜绝手术过程中的失误。

2.3.1合理放置患者:在放置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生理条件、呼吸循环功能、舒适度等进行全面考虑,防止患者因长时间手术出现血管、神经等部位的损伤[4]。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缓慢,固定松紧合适,使患者保持舒适安全的手术状态。

2.3.2规范医护人员的语言: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安慰性的语言,使患者保持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在汇报病情时应当尽量回避患者,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

2.2.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医护人员在手术前用高效消毒剂洗手。护士在手术过程中对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进行严格监督,一旦出现违规操作,第一时间指出并纠正。手套在刺破必须及时更换,防止发生感染。

2.2.4防止用药不当:在使用药物前对药名、剂量、使用方法等信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再使用。对术中的口头医嘱,巡回护士必须复述一遍进行确认[5]。对药品放置进行严格规范,对静脉药物与外用药物进行分开放置,防止规格、标签相似的静脉用药与外用药拿错的问题出现。

2.4杜绝手术结束后的失误。

2.4.1防止手术标本保管不当:对手术中取出的活体组织,医护人员应仔细询问主刀医生是否送检,严禁自行处理。对患者的活体标本在用甲醇进行固定后,放入标本袋后连同病理单送至病理科,并与医师在标本交接表上签字确认。

2.4.2及时填术护理记录: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详细信息、手术情况、手术器材使用及清点核对情况进行确认并填写。在填写过程中应当确保手术护理记录的真实、准确、合理、完整,不得擅自涂改。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手术治疗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手术室护理中的任何一个失误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应当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与职业素质,严格遵守手术室护理的各项操作规范,避免出现安全隐患,确保手术能够有效开展。

作者:张亚兰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牛晓燕.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3:95-96.

[2]郭伟.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基层医学论坛,2014,27:3715-3716.

第3篇: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行眼科手术的100例患者,其中女45例,男55例,年龄3~89岁,平均年龄(65.33±13.21)岁;眼外伤手术10例,抗青光眼术11例,斜视矫正术20例,视网膜脱离修复术25例,白内障摘除术30例,其他眼科手术4例。

1.2方法

对100例患者眼科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眼科手术期间护理安全隐患,针对护理安全隐患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2结果

2.1眼科手术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本组100例眼科手术患者中,术后撞伤1例,术后感染2例,采取对症治疗,并未对患者产生影响;术中医护人员谈话使得患者不满1例,缝针刺伤1例,在耐心劝解以后,并未发生医患纠纷;由于尿急与紧张造成血压升高1例,眼心反射1例,在采取对症处理以后,完成手术;人工晶体度数核对错误1例,及时发现并完成手术;器械遗失1例,在重新进行查找清点以后核对无误,并未对手术造成影响;激光机不能开机1例,冷凝机无法制冷1例,显微镜灯泡烧坏1例,及时维修以后,手术完成。

2.2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在对100例眼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后发现,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包含:医疗制度不完善;手术室监督意识差,缺少后勤保障;法律意识差,技能、知识单一,护理人员配备不完善。

3讨论

临床中,眼科手术难度较大,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对于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有了新的要求。本组在回顾分析100例眼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后,其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包含:医疗制度不完善;手术室监督意识差,缺少后勤保障;法律意识差,技能、知识单一,护理人员配备不完善。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即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后勤保障与手术室安全监督;重视护理人员合理配置,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积极开展技能培训以及理论学习。

3.1完善医疗安全制度

采取眼科手术患者,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白内障摘除术、抗青光眼术以老年患者居多,其感觉功能、运动功能与听力功能下降,并且连台手术易发生排号混淆情况,所以要完善各项医疗安全制度。术后,术眼需敷料包扎,建立安全制度对于减少术后意外伤有着重要作用。管理者需要按照有关医疗法规,与本院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与眼科手术室护理情况相符合的医疗制度,及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调整,进而减少眼科手术室护理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保证手术安全。

3.2加强规范管理

做好后勤保障,多与各部门交流沟通,做好后勤监督、巡查工作,确保手术机械供给以及有关器械安全运行,使其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得以消除,保证手术安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对于非手术室人员要限制进出,避免出现医源性感染。加强安全监督。对于护理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使得护理人员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多与手术主治医生沟通交流,使得手术室护理安全得以保证。

3.3重视护理人员合理配置

第4篇: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范文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护理工作在整个医院的工作中承担着半壁江山,而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在整个医院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包括专业强,操作复杂,工作流程多,与临床医师配合难度高,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出现安全问题后后果严重等,这些问题不仅能产生严重的医疗问题,也会严重影响医院的声誉,不利于医院的发展。通过分析2006年――2012年间我院手术室由于护理因素而发生的医疗安全问题,总结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性措施,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06年――2012年我院手术室发生的由于护理问题而产生的医疗问题67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手术时间人员安排重叠,临床手术科室医师和护理人员冲突矛盾,手术不能及时完成;手术材料,如器械,药品,辅料等排放混乱,手术中不能及时送到医师手中;手术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当患者发生皮肤压伤,灼伤等问题;发生院感的危险因素不能及时排除等。导致期间发生一般安全医疗差错64件,医疗安全事故3件。

1.2 方法 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详细调查,对事故发生的起因,处理过程进行归类,总结为这么几类:①管理制度因素;②护理责任心因素;③管理执行因素;④医护专业及法律因素等。对这几类因素进行分类分析统计,根据统计结果详细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及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对统计数据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

2 结 果

2.1 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现将手术室护理性安全问题的总结归类,详见表1。

2.2 从表中分析,在统计学中,P

3 讨 论

经过对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调查分析,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计算,护理责任心在医疗护理安全中作用显著,为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另外完善手术室护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和提高专业技能也是非常必要的,具体讨论如下:

3.1 加强责任心主要措施是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包括笔试考核和技能考核,内容为手术室的护理制度。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可以不定期对手术过程中的护理行为进行监督,指导,评价。将护理人员的晋升,工资收入,评优等项目和考核结果进行挂钩,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3.2 制定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制度。在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的调查中,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力也成为安全的隐患之一。尽管责任心是主要因素,但是缺乏制度保障并不能确保护理安全。要不断完善手术室的各项制度,务必建立起清楚、详尽、无异议、可操作性强、系统的管理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后的关键是加大制度的落实执行力,使护理人员对各种制度铭记于心[1]。

3.3 完善制度的关键是加大制度的执行力。执行的关键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工作。在术前严格核对,对手术器械和患者的详细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位,手术方式部位详细确认,防止接错病人或者开错手术部位接入手术室后要严格遵从消毒制度,减少手术中的感染风险[2]。手术过程中注意及时检查手术器械的运行情况,监测患者情况,避免患者烫伤,压伤,手术记录单必须及时记录,保证与麻醉师的记录一致,降低安全隐患。术后注意清点手术物品,器械、纱布,防止遗留在患者体内,造成医疗纠纷[3]。

3.4 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出现,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对新型医疗技术进行回顾性总结,交流,拓展知识面,提高护理素质,加强与临床医师的配合度。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务必要明悉卫生制度和相关法律,定期对护理人员做医院卫生方面的法律培训讲座,将临床中经常遇到的护患法律问题认真讲解,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保证所有操作均合乎法律规定。

4 小 结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渐开展,我国的医疗环境面临新的挑战。其中患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4]。这对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和应对目前的形式,临床护理工作面临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一名当代护士,尤其是手术室特殊环境下的护士,必须加强护理责任心,熟悉手术室各项制度和相关法律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才能避免安全隐患,建立一支高质量护理风格的手术室护理队伍。

参考文献

[1] 刘琼,江云英.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l中国实用医药,2010,1(4):69.

[2] 姜平桂,王维,钱倩健.手术室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J].现代临床护理,2007,6(2):58-61.

第5篇: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范文

【摘要】手术室作为一个为患者提供治疗及抢救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 其护理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手术室完成的手术过程也是一项复杂而充满挑战性的活动,做到安全顺利是根本要求,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个护理环节,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生命和健康安全,对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制定出相关的护理干预对策,对提高护理安全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安全隐患 护理安全 干预对策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是为病人施行手术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病人在手术室期间,护士与病人接触较为密切,安全的护理行为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也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预控,确保患者在手术室期间不会因护理因素而出现安全问题,是手术质量得到提高的重要保证。

1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 护理服务基础条件不完善:由于重医轻护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的管理者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护理人员人力资源不足问题,使护理人员远没有达到卫生部制定的编制要求:尤其是手术室这种重点科室,突发事件较多,护士如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必然会造成接受信息迟钝、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此时,护理风险隐患就会增大。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科、中心供应室等科室配合不好,安全教育工作薄弱等因素也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结果。

1.2 工作制度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不健全、不落实,缺乏有效的监控系统,也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时期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新技术的发展、新仪器的使用,都要求有新的制度出台。制定后的制度成册,放在一边,作为一种形式,制度变成空洞的纸上谈兵,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没有强有力的监督,没有严格的检查,没有具体的整改措施,都是导致不安全护理结果的因素。

1.3 设备物资管理不善:如电刀、吸引器、手术床、无影灯、除颤仪、监护仪、微泵、腹腔镜等仪器、C臂机、手术器械等设备未及时保养维修,性能不良,规格不配套,医疗物资供应不充足,不及时,质量低劣,都会使护理风险隐患加大,影响护理质量。

1.4 护理人员责任心的问题: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不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必然会产生严重后果。研究表明,工作责任心及执行制度认真与否是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几乎所有的差错或多或少都与工作责任心不强有关。手术室的护士除了护理专业本身应具有的一般条件外,还应具有审慎、慎独、善解人意的工作态度;果断、敏捷、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他人、小组、集体至上的团队意识;召之即来、连续作战、持之以恒的充沛精力和健康的身体。

1.5 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问题:护理人员业务理论知识缺乏,技术水平较低, 应急能力较差,不重视业务学习与技术培训,对手术的配合较差。遇抢救病人时则工作忙乱无序,对危重病人术中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尤其是近年来手术室护理从业人员的低龄化,许多年轻护士缺乏工作经验,对护理风险隐患缺乏预见性。

1.6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有些护士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 对手术护理记录单不重视,少记,漏记,错记,涂改,或者代签名等。带教不严,对实习生过分放手放眼,也会造成护理风险,手术急救病人缺乏必要的、合理的安全性资料,这些均有可能成为日后纠纷的隐患,造成医务人员在医疗纠纷中的被动。

2 手术室护理风险隐患预控

2.1 提高对护理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由于护理工作具有双重性,既可以促进健康,也可能因某些失误造成伤害。因此,要强化医护工作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管理、约束意识。

2.2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风险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风险管理的关键是进行风险预控,预控手段包括制订各项工作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各种合理的工作流程、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强化风险隐患防范意识,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重温各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形成分级督促制度,发现违反操作规程及时杜绝,做到警钟长鸣。

2.3 提高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手术室工作量大、时间长、专业性强,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潜在的风险,必须不断地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培养慎独的精神,确立安全信念,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高效的优质服务。医院应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建设和技术操作培训,拓展护士的知识面,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定期进行护理讲座,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手术室护士必须全面掌握业务知识,熟悉各类手术的全过程,这样护理人员在手术配合中才能处于主动地位,配合医生高质量地完成手术,手术室护士必须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浓度、时间、配制方法、给药途径,在抢救休克或术中突况时,才能准确执行医嘱,以达到抢救的效果。对新护士及护生要进行计划带教、阶段考核,强化安全护理意识,增强抗风险能力。

2.4 科学、合理的排班,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手术人员不良情绪及职业倦怠是差错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创造亲近的氛围,关心体谅护士,根据手术情况合理调配上班人员,尽量减少护士工作的超负荷现象,学习护理人员应对压力的技巧,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保证护理服务质量。

2.5科学编制,提高护理人员配置效率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合理编制人员,充分考虑护士的学历层次、年龄结构、整体素质等,做到量才使用,科室实行弹性排班,改变以往忙闲不均、人力资源浪费又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状况。减少护士因忙碌劳累导致精神疲劳而引发的差错事故。

2.6 加强医疗设备及精密仪器的管理:手术室设备及仪器要有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并备有档案登记,确保其功能良好。

2.7 重视手术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了整个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具有法律证据意义。在已发生的医疗护理纠纷中,医疗护理文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从而造成医疗纠纷后,对医护人员自己辩护过程中的被动即举证倒置不利,手术室护士不仅要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还要注意自我保护,必须客观、准确、完善地记录手术护理记录单。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各手术学科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的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更新观念,努力学习医学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实行法制化、标准化和人性化管理,相辅相成,力争形成一种诚信文化,实施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彭均,张海生,于晋建.护理安全隐患与质量的微观管理[J].护理杂志,2008,25(11B):65-66.

[2] 黄庆•护理工作缺陷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6, 6(10): 49•

第6篇: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范文

1 妇产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1.1护理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不更新 在妇产科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没有健全的护理工作制度,无法对护理工作进行完善,护理人员无完善流程可依,容易造成护理差错。

1.2护理人员工作风险意识不强 很多护理人员并没有很强的风险意识,护理工作不认真,对产妇和婴儿观察不够仔细,很容易使产妇和婴儿造成伤害;人员管理不到位实习学生控制不严、参观人员过多、一个护士巡回多台手术;服务态度生硬、沟通不到位;消毒隔离执行不严等等, 都会引起妇产科手术室出现安全隐患,造成护患纠纷。

1.3护理人员操作不慎 安置不当造成意外伤害,手术室患者常处于全身或半身麻醉状态,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减弱,无法感知各种压力,若护理不当极易造成损伤[2];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损;手术床单不平整或不保持患者皮肤干燥易导致褥疮发生。

1.4护理人员未按制度执行 手术部位术前无标识;无腕带身份识别;转运交接时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发生差错;手术器械核对和管理不规范导致器械敷料等残留体内;病理标本遗失或混淆;用药有误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不认真履职交接班不认真或术中不坚守岗位,对手术患者的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出现病情突变时不能及时到位抢救。

1.5护理人员未按规范操作执行 术前手术器械未准备齐全,术中再次准备造成延误手术时间;设备仪器性能未掌握、术前未认真检查、术中操作使用不当,增加手术风险;接送患者车固定不稳未使用护栏导致患者滑落,造成意外;一次性电刀使用不当造成皮肤灼伤;手术患者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患者坠床;术后患者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1.6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足 很多在妇产科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高,对待新技术、新的医疗仪器并不能完全地掌握和控制,很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在工作上操作错误,出现医疗仪器毁损、延误妇产科手术等不良现象[3]。

2 妇产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

2.1建立健全相关护理制度 手术室是手术和急危重症抢救基地,也是集多个学科、多个专业人员于同一平面工作的复杂场所[4]。应建立健全护理工作制度,在制度修正的过程中要多听取护理人员的意见,要把护理制度落到实处,切实完善护理工作的流程。使护理工作更加具制度化和规范化,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则制度办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2.2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认真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婴儿和孕妇的安全;在妇产科手术室里容易感染性各种病毒,这些病毒能够威胁到孕产妇及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此,护理人员要提高对感染病毒的预防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预防和控制疾病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障手术室的低感染率。

3 易疏漏环节的防范对策

3.1合理安置、约束带固定规范 正确舒适的是暴露手术野及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合理安置手术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操作。为全麻插管俯卧位患者翻身、头颈、胸腰部及下肢与脊柱同步移动,保持功能位,避免脊髓损伤,摆放截石位时以小腿腓肠肌承重,避免神经损伤。固定膝部,不可缠绕膝部,以免腓总神经损伤。经常观察受压部位及约束带的松紧度和位置,防止发生褥疮。

3.2严格执行手术查对制度 手术部位确定核查、手术患者信息要做到三方核对(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并签字。 手术当日,有巡回护士和病房护士认真交接。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科别、床号、住院号、手腕带、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手术所用药品等双方核对无误后,由巡回护士将手术患者接入手术室。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由巡回护士、洗手护士与麻醉师再次核对以上信息,并认真记录。手术开始前,有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无误后手术开始;严格执行器械敷料清点查对制度(手术前、关腹前、关腹后、缝合皮肤前)并正确认真仔细填术护理记录单。

3.3加强手术病理标本管理 一般的病理标本应由洗手护士妥善保留,术中取下任何组织不可自行处理或弄丢弄错,病理标本应专人管理。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各项标本管理措施,并按标准要求实施,注重环节和细节管理 ,提高标本管理质量,才能有效地保证手术标本安全,确保每一份病理标本安全送检。

3.4加强仪器设备、手术器械的管理 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及器械的使用和保养,护士长经常组织学习和加强管理。新引进的仪器设备,在使用前请专业人员讲课和实际操作,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了解仪器设备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和操作,确保配合手术时有条不紊,得心应手。洗手护士上台前应将手术所需器械、物品准备齐全,保证器械性能良好,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应正确使用电刀防止触电、灼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3.5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院方要加强对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把先进的护理知识和技术传授给护理人员,组织护理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学习业务技术,定期进行技术考核,开展护理科研工作和技术革新,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每月召开一次护理安全讨论会,把平时工作中容易发生护理缺陷与差错的环节进行分析讨论,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增加安全防范意识[5]。

3.6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实际上是一种集策划、护理、工作时间、绩效、评价、学习、教育以及文化为一体的新型护理模式。做好优质的术前访视,通过访视,分别从不同的专科角度对患者进行评估,解决患者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做好优质的术中服务,使患者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产生安全感,从而缓解紧张的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境配合手术。

4 结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内容有了更广的范畴,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安全问题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确保护理安全,有效减少医患纠纷,是医疗护理的基础,因此,作为护理工作者,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约束自己,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潜在的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满意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美芳.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106-107.

[2]陈楚琴,李爱军,吴丹燕.手术室安全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与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5,19(1):173.

[3]张超群.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护及控制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5,06:285-286.

第7篇: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范文

[关键词] 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45-03

手术室是实施麻醉、开展手术、抢救治疗急诊手术患者的重要场所,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效果[1]。眼部结构精细,即使轻微损伤都可能引起患者视力减退,甚至视力丧失,在眼科患者中,手术病例占到总病例的93.2%[2]。眼科手术具有精细、手术时间短、手术量大的特点,常出现连续接台手术[3],且手术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患者沟通困难、基础病多、行动不便,因此,眼科手术室的护理风险较高,一旦出现失误,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规范化管理措施的制定能有效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护理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医护纠纷发生。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1853例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提出对策,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眼科手术的18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90例、女963例,年龄2~92岁,平均(66.1±12.3)岁。其中白内障摘除术1050例,玻璃体切除术51例,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外路)61例,斜视矫正术50例,抗青光眼术168例,眼外伤手术121例,其他眼科手术352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53例患者眼科手术期间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化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手术期间安全事故统计结果

1853例手术中,出现显微镜灯泡突然烧坏2例、冷凝机无法制冷3例、激光机无法开机2例,经立即维修后顺利完成手术;出现器械遗失2例,经重新清点查找,核对无误,未影响手术;出现人工晶体度数核对错误1例,发现及时手术顺利完成;出现眼心反射1例,因紧张、尿急致血压升高2例,经

对症处理后顺利完成手术;出现缝针刺伤1例,术中医护人员接手机谈话引起患者不满1例,经耐心劝解未引起纠纷;出现术后感染2例,术后患者撞伤1例,经对症治疗后无影响。见表1。

2.2 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分析结果

回顾性分析1853例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眼科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配备不完善,知识和技能单一,法律意识淡薄;手术室监督意识薄弱,后勤保障欠缺;及医疗制度不够完善。

2.2.1 护理人员方面 (1)人员配备不完善。眼科手术室手术时间短、手术量大、贵重精密仪器种类繁多,需要护理人员相对固定,熟悉眼科手术器械使用和手术流程,并具有较强的眼科专业知识。而目前专业的眼科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对缺乏,手术咨询、准备、人流控制等工作做不到专人负责,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无法及时到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护理的安全隐患;(2)护理知识和技能单一。眼科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大多为中专或大专学历,眼科专业知识欠缺,工作中多数是被动执行医嘱,科学、独立、变通处理眼科手术室护理问题的能力较差。眼科手术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其往往伴有其他合并症,或部分患者经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会引起心率加快、高血压、胸闷等症状,需要护理人员掌握多种合并症的处理方式,而部分年轻护理人员因知识和技能单一而无法独立处理。多数护理人员认为手术室护理是单纯性配合医生的工作,缺乏积极学习新护理技术和方法的主动性,一旦需要综合处理新术式和新仪器时,往往会束手无策;(3)法律意识淡薄。手术室是医患纠纷、护患纠纷的多发地,且随相关法制规章的不断健全和媒体对医疗纠纷的关注,患者的维权意识和医疗护理要求不断提高[4-6],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章,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为护理安全埋下隐患。

2.2.2 管理方面 (1)缺乏手术室人员间相互监督意识。手术室的各项操作均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尤其是眼科手术室,眼睛生理功能特殊,解剖复杂,需严格遵守术前术中各项操作的规范。个别医护人员自我主导观念较强,不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会威胁到护理安全。(2)后勤保障欠缺。手术室工作的联系范围较宽,需要多科室、多人员共同协调完成,尤其对于手术量大的眼科手术室,器械和布类等物品需要及时灭菌处理和补充,后勤保障工作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出现显微镜灯泡突然烧坏2例、冷凝机无法制冷3例、激光机无法开机2例,虽经及时维修后没有影响手术进行,但是术前检查工作不够到位,也增加了护理安全隐患。

2.2.3 医疗制度方面 旧有制度没有及时修订,灭菌消毒制度、手术患者接送和交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术中医嘱执行制度等新制度没有及时添加,使得实际护理中的一些活动缺乏有效依据,从而引发潜在护理安全隐患。

2.3 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的规范化管理

2.3.1 护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服务意识。加快医疗配套改革,明确护理人员分工,重视护理人员的梯队建设,综合培养护理人员反应力、眼力、体力,使护理人员从超负荷的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全方位保证眼科手术室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2)重视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医学理论、新的医疗器械以及新的手术方式应运而生[7],不断应用于临床实践,护理人员必须强化医疗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最新医疗动态,拓宽知识面,并积极参加各种仪器操作学习和讲座,同时医院管理者应组织各种类型的医护知识培训和比赛,增加医护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组织和督促护理人员学习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8],并将其应用于工作实践,有效保障护理人员和患者双方权益,减少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处处以护理质量为中心,时时以患者安全为己任,对于合并高血压、高血糖等其他基础疾病的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在处理眼科问题的同时,加强对其基础疾病的治疗,避免因基础疾病恶化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2.3.2 护理安全的规范化管理 (1)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监督力度。在人性关怀护理人员和保障护理人员权利的基础上,赏罚分明,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从而调动护理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和手术主治医师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提高手术护理安全。(2)加强后勤保障力度。眼科手术室管理者要与其他各部门保持积极沟通和交流,加强后勤巡查和监督,满足手术相关机械供给,保证医疗机器的平稳安全运行,消除各环节不安全因素,使得手术顺利进行[9]。尤其要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严格区分内眼、外眼手术标准,避免交叉感染,固定物品摆放,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防治医源性感染。

2.3.3 完善制度 施行眼科手术患者的视力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且行抗青光眼术、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听力、运动、感觉等功能降低,连台手术时容易出现错答错应、混淆排号等情况,因此要建立和执行术前七查、十二对、三到位制度[10-12],术后患者需敷料包扎术眼,因此安全制度的建立对降低术后意外伤害至关重要。管理者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的各项医疗法规,结合本院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眼科手术室运行的规章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洞察缺陷与不足,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使各项职责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减少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3 小结

眼科手术高、精、难的手术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和创新,对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对1853例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包括:护理人员配备不完善,知识和技能单一,法律意识淡薄;手术室监督意识薄弱,后勤保障欠缺;及医疗制度不够完善。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适合我院眼科手术室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合理配置护理人员,重视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监督力度和后勤保障力度;同时完善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 瞿静文.影响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隐患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5,4(3):63-64.

[2] 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3] 谢斌.基层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防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857-2858.

[4] 欧雪芬,蒋维连.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124-125.

[5] 李会娟.浅析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2013,17(2):116-117.

[6] 赖丽君,刘荣.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46-47.

[7] 刘耀梅.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0):111-112.

[8] 李莉燕,万明玉,肖育梅.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5):87-88.

[9] 黄雪玲.基层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717-718.

[10] 曾木兰.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8):156-157.

[11] 唐秀花,张军红.影响护理安全的隐患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5,22(3):69.

第8篇: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范文

(贵州金沙县人民医院贵州金沙5518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眼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干预策略。方法:探究实际手术室工作中潜存的不安因素,而后提出眼科护理方法。结果:将干预策略在手术室眼科护理工作中加以应用,有效降低手术室眼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发生率,大大提高手术患者及手术医师的满意度,使其高达达99%。结论:手术室的工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因此加强安全隐患的管理是手术室眼科护理工作的关键。【关键词】手术室眼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眼科护理管理;干预对策【中国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11-01 手术室作为一个高风险的医疗机构,与手术室的眼科护理人员息息相关,因此手术室眼科护理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手术室眼科护理质量管理作为手术室的管理安全的关键,是确保病人有效治疗的前提基础。患者具有越来越强的医权意识、经济意识、法律观念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也不断加强,若出现眼科护理安全现象,即会引发物品以及时间的浪费,严重时会导致病人残废、死亡以及损伤组织器官等医疗事故,最终影响医院名声、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等。由于手术室眼科护理工作节奏快繁忙,存在较多安全隐患,现对眼科护理安全隐患给予分析并给出总结干预对策。 1手术室眼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1.1 存在的隐患因素:(1)管理因素 手术室眼科护理因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而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先前规章制度不够全面,无法满足现代手术室的管理需求,且眼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机制,而管理制度不完善,监控质量不足等均是导致眼科护理隐患的重要因素。比如,实施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不严格,会出现患者碰伤、摔伤;违反或不当使用设备与物品管理制度,会严重影响手术质量。(2)技术因素 目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大量先进设备应用于手术室,增多新业务和各专科开展新技术,而手术室眼科护理由于工作复杂大、技术需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加,加大手术室眼科护理人员技术风险,继而影响眼科护理安全。(3) 眼科护理人员本身隐患 由于眼科护理人员承受繁重的医疗任务继而产生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 出现应变力差,精神疲乏,降低工作效率,增加事故发生率。如存在约束力差、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的眼科护理人员会造成眼科护理差错,而引发医疗事故;如没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对仪器操作不当;若知识面窄,应对新问题的能力差,创造性思维不足;书写眼科护理记录的不规范,有漏签、漏写、错写,与其他记录不相符等问题;还有与患者的缺乏沟通技巧等等。(4)环境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患者对生活舒适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本能对手术产生恐惧感,致使加重对手术室环境倍的关注,而舒适的手术室环境既能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给予积极配合,也可缓解医护人员的压力,提升工作效率。然而大部分现有医院的手术室环境仍是以往的风格,造成在进手术室时,较多患者常因为紧张过度而无法配合手术的进行,丢失最佳手术期,留下安全隐患。首先手术室内的噪声,如电凝、吸引器、麻醉机等仪器发出的轰鸣声,既加大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紧张,也造成医护人员的不良心理反应,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室中电话和手机的普遍使用,对手术患者、医护人员及医疗仪器装置都造成干扰;最后严肃的手术室环境是一个潜在原因,在清醒的状态下患者进入手术室,看到各种运作设备,对手术的恐惧感不断增加,减少其适应性,此外还使得医护人员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大大降低工作效率。2. 应对策略2.1 正确评估手术室眼科护理安全隐患,加强易发意外损伤环节的使用安全防范。对已发生过的眼科护理缺陷组织护士学习,对发生原因认真分析,剖析事件产生的各个细节,寻得问题根源,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总结教训,共同商讨并制定完善的干预策略,正确看待评估工作中的薄弱点,将隐患问题尽可能的消灭在萌芽状态。2.2 积极开展安全干预策略,不断修订手术室各项工作规范,关注规范操作。规章制度不仅是判定和预防差错事故的法律标准,也是正常医疗行为的安全基础,对重点环节如手术前后管理,强调“五到”原则,即手到、心到、口到、眼到、记录到,并做到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手术医生三人共同当面清点。对各项操作常规与工作制度严格执行,落实到现实工作中。2.3 加强管理制度,确保手术工作质量。按照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标准建立完善手术室眼科护理工作的规章条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规范眼科护理工作流程。第一,加大质量监控方式管理,制定详细的手术室眼科护理工作量化考核标准,并进行定期考核,对医护人员的自我约束,自身素质,自我管理进行全面提高,认真进行每个手术。对影响手术室眼科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加以重视,并将制度贯穿于整个手术流程,第二,增加法律知识的教育,将眼科护理记录作为培训重点,认识手术中眼科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增加证据意识,妥善处理好病患的保护权与知情权,进而提高广大眼科护理人员的意识;第三,合理配制手术室眼科护理人员。手术室的眼科护理工作应选取吃苦耐劳、性格开朗、思维敏捷、动作灵活、身体健康的资深眼科护理人员担当。但因为手术室眼科护理工作普遍存在眼科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现象,因此应结合工作量,进行弹性排班,在手术时间长、手术多时加大人力投入,防止眼科护理工作者超负荷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而在手术少时,可让眼科护理人员得到弹性休息,补充精力和体力,并定期对眼科护理人员实施体检,保障眼科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充分调动眼科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3 结 果将干预策略在手术室眼科护理工作加以应用,强化手术室眼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得业务水平提高大幅度,降低手术室眼科护理工作中可能的安全隐患发生率,也使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的满意度达99%。4 讨 论防范手术室眼科护理安全作为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因此具有合理的人员安排,完善的制度体系,眼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其自身业务水平是患者手术安全的前提保障。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还给出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对与手术过程有关的每一步都做好详细的准备并加以核查,不断提高眼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以及业务能力,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定期讨论安全教育与眼科护理安全, 及时处理存在的眼科护理隐患,且进行风险评估,建立一个和谐的手术室环境,真正为患者提供满意、高效,、安全的眼科护理服务。参考文献[1]李淑梅,苏丽庄. 手术室眼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 中国伤残医学. 2009(03)[2] 陈昌珍,魏晓燕,罗丽平. 手术室常见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 眼科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02)[3] 朱秋华,周学颖,刘仲梅. 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临床应用体会[J]. 吉林医学. 2005(07)[4]潘星. 手术室眼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03)[5]文传凤,李玲,孟增红,李发香. 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05)

第9篇: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潜在安全隐患护理管理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工作具有变化快、要求高、流动性大、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随着手术学科分工的日益精细,各种疑难、高危、微创手术的开展,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改进相应管理流程,采取相关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杜绝相关安全隐患,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有效防止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一、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手术室护理工作一旦发生差错,轻者影响患者治疗、延误手术、导致手术资源浪费;重者发生手术部位错误、致残、致死而酿成重大医疗护理事故。手术室护理常见潜在安全隐患有:

1.1接错患者因接待患者的护工查对错误,或患者术前紧张及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等,易发生接错患者或将患者错放手术间等。

1.2碰伤、摔伤或坠床在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未保护好患者头部及手足,或移动患者至平车或手术台时,因固定不当、无人协助,或担架车、手术床未保持功能完好,而导致患者出现碰伤、摔伤、坠床等意外。

1.3手术部位安置错误因术前未标识、安置前未仔细核对病历、X线片、CT、MRI结果等,而导致手术部位安置方向错误。

1.4用药、输血错误输血、用药时核对错误;药物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等。

1.5神经功能受损在手术过程中因约束带过紧或双上肢过度外展,导致局部神经长时间受压而影响神经功能。

1.6电灼伤因患者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部件直接接触或电极板处潮湿,在使用电刀时造成电灼伤。

1.7冻伤某些手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体表降温,因保护措施不当可导致患者冻伤。

1.8压疮因手术安置不科学导致局部组织或骨隆突部位长时间受压而诱发压疮。

1.9异物遗留因器械、物品清点有误或操作不当,未按规定进行查对、放置,导致异物遗留。

1.10导管脱落因手术中导管固定不妥、手术患者护送不当等发生管道脱落。

1.11病理标本错放、错送甚至遗失因责任心不强或查对失误导致手术病理标本错放、错送或遗失。

二、防范措施

完善手术室各种岗位职责及制度,加强护士法律知识教育,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完善相关工作流程。

2.1增强法律意识,强化服务理念加强护士法律意识教育;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尊重爱护患者,培养主动服务理念,善于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反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2.2重点环节的交接制度

2.2.1接患者时应认真核对患者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腕牌、手术名称、部位、时间及术前用药、病历及X线片等,逐项核对打勾确认,防止接错患者。

2.2.2手术中器械护士不得中途换人,特殊情况确需换人时,交接人员应现场当面点清器械、敷料等所有物品的数目,共同签名确认。

2.2.3送患者回病房时应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皮肤完整情况、管道、生命体征、术中大致情况等,以保证术后护理工作的延续。

2.3重点环节的查对制度

2.3.1严格核对患者信息护工到病房接患者时,凭手术通知单对照病历及手腕带与病房护士一起核对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以及术前准备执行情况、需带入手术室的物品等,病房护士在《手术患者交接安全核对记录单》上签名;患者送到手术室后由巡回护士根据《手术患者交接安全核对记录单》再次核对上述各项;严格执行国际惯例术前暂停核对程序,即在麻醉、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巡回护士第三次执行暂停程序,以大声唱读方式核对患者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要求病历、手腕带、患者自述三者相符,并在《手术患者交接安全核对记录单上》签名确认,方可实施麻醉手术,以确保患者安全。

2.3.2凡进入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手术前、关闭体腔前、缝合切口前后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二人仔细清点核对所有敷料和器械并登记签名。

2.3.3认真检查手术中使用的无菌物品是否合格,术中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物的类别、规格是否符合手术要求。

2.4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制度

2.4.1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应对所有器械及敷料做全面检查、整理,做到定位、定量放置,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等物品数目两次,巡回护士将数字准确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术中临时增加的物品应及时补记。

2.4.2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宜选用显影纱布、纱垫,凡胸、腹腔内所用纱垫一端必须有兰色长带,且长带尾端应放在切口外,严防纱垫遗留体内。

2.4.3关闭体腔或深部组织前,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应认真清点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的各种物品,并与术前登记的数字核对无误,缝合至皮下时及手术结束后再各清点一次。

2.5完善相关安全制度

2.5.1防止接错患者特别是患者术前紧张及使用镇静剂后,有的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易发生接错或放错手术间情况。在核对时应注意询问的方式,必要时请家属帮忙协助核对。

2.5.2妥善保护防止受伤始终有人陪伴患者,不让其独处一室,保持各种接送患者的平车、床功能完好,常规配备安全带和防护栏;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应注意保护头、肘、足部;术中需体表降温使用冰袋冷时,应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冻伤;在使用高频电刀时应使用专用插座,负极板放置正确,避免患者身体直接接触手术床的金属部件以免电灼伤。

2.5.3保持正确舒适在协助医生摆放手术时应正确使用减压垫,避免血管、神经受压,保持各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过度牵拉、过分外展,避免损伤血管、神经、肌肉,避免因不当而致并发症。对压疮高危患者应在术前做好防护措施,即在压疮高危部位粘贴减压贴效果好。

2.5.4防止手术部位错误术前一日,主管医生应在手术部位作好标记,对脑、肾、肢体等对称性器官手术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何侧。

2.5.5防止用药错误药物应摆放有序、标识醒目,以免混淆;在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大声复述一遍,经麻醉医师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并将安瓿、药瓶保留备查。

2.5.6防止输血错误术中如需输血,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输血前要与麻醉医师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单、血制品类别、血量,检查血袋的完整性、有无凝块、溶血及污染等,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要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输血完毕,血袋冷藏保留24小时备查。

2.5.7防止管道脱落加强患者过床期、全麻诱导期、复苏期的管道评估与护理,妥善固定动、静脉管道及各种引流管,防止导管脱落、返折等。

2.5.8正确管理病理标本手术中取下的标本应妥善保管,及时放入有固定液的盛器内,核对标签、病理检查单、标本送检登记本一致,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三方签名确认,及时送检病理科,防止标本保存不当或遗失。

2.6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6.1防止伤口感染及交叉感染手术器械应集中于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处理,确保灭菌合格率100%。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与手卫生管理规范。实施特殊感染手术时应严格按特殊感染手术术后处理相关物品。

2.6.2无菌物品管理严格执行无菌物品管理原则。分类放置、标识醒目,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

三、总结

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安全护理是安全医疗的前提。手术室是高风险的医疗场所,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手术安全密切相关,任何疏忽都可能诱发严重的后果。护理学科的发展使手术室护士的职责由单纯完成手术配合扩展到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室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只有针对安全隐患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重视高危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如何规避手术室护理差错或事故的发生,防范潜在护理安全隐患,除了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还要从管理角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才能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从而杜绝医疗护理差错或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成宁.常见护理法律责任差错.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5,18(1):16.

[2]刘春英,赵红英.运用手术室护理质量反馈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天津护理,2002,10(4):197-198.

[3]柳骅,姚梅芳.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6):253.

[4]姚龙,王明.预防误吸与麻醉前禁食新概念.中华麻醉学杂志,2005,20(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