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精选(九篇)

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

第1篇: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老年下肢骨折;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效果

手术、石膏固定等治疗下肢骨折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通常情况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伴骨质疏松、免疫力低下等,因此极易对病情恢复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多种并发症[1]。本研究分析了老年下肢骨折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人性化护理组(n=50)和常规化护理组(n=50)两组。人性化护理组患者中男性27例(54.0%),女性23例(46.0%),年龄60~73岁,平均(66.2±10.4)岁;体重40~80kg,平均(60.4±10.2)kg。在骨折类型方面,开放性骨折26例(52.0%),闭合性骨折24例(48.0%);在骨折部位方面,股骨干27例(54.0%),髌骨12例(24.0%),胫腓骨11例(22.0%)。常规化护理组患者中男性26例(52.0%),女性24例(48.0%),年龄61~74岁,平均(67.5±10.8)岁;体重40~80kg,平均(60.4±10.2)kg。在骨折类型方面,开放性骨折25例(50.0%),闭合性骨折25例(50.0%);在骨折部位方面,股骨干26例(52.0%),髌骨14例(28.0%),胫腓骨10例(20.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2)均符合下肢骨折的诊断标准[2];(3)均有手术指征;排除标准(1)合并免疫系统疾病;(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3)有手术禁忌症。

1.3方法

1.3.1常规化护理组无菌管理手术室,依据相关要求将术前准备工作做好,术中对医生手术进行严格配合,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等。

1.3.2人性化护理组(1)术前护理。术前向患者告知手术流程,将手术治疗的优势解释给患者,从而对患者的恐惧、焦虑进行缓解。同时,评估患者麻醉、手术耐受力,和手术医师共同解决具有较差的耐受力的患者问题;(2)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陌生的场景下可能会有恐惧、紧张情绪出现,因此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安慰,将手术安全性告知患者,减轻患者不必要担忧的。术中给予患者隐私以充分尊重与保护,不和他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谈论,对无菌操作规范进行严格执行,对感染的发生进行预防;(3)术后护理。术后待患者清醒后对患者术中、术后感受进行询问,及时查找患者不适感原因,然后及时解决。

1.4观察指标

(1)术后并发症;(2)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状态随着评分的降低而改善[3];(3)生命质量。采用自制生命质量评价表,包括身体机能、情感指数、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四项,每项0~100分,表示差~好[4];(4)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总分0~100分,0~59分表示不满意,60~79分表示一般,80~89分表示较满意,90~100分表示很满意[5]。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人性化护理组为12.0%(6/50),常规化护理组为44.0%(22/50),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生命质量比较

人性化护理组患者护理后较护理前的SAS评分、SDS评分降低幅度、身体机能、情感指数、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化护理组(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人性化护理组为96.0%(48/50),常规化护理组为84.0%(42/5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见表4。

第2篇: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模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62.24±1.57)岁;手术分类:3例妇产科手术,7例骨科手术,6例心胸外科手术,1例眼科手术,2例口腔科手术,10例普外科手术,6例肝胆外科手术。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63.12±1.32)岁;手术分类:4例妇产科手术,8例骨科手术,5例心胸外科手术,1例眼科手术,1例口腔科手术,11例普外科手术,5例肝胆外科手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监测、辅助和手术室清洁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上应用优质护理模式。(1)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为其讲解相关疾病的病因机制及治疗方法和目的等,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的情况,并告知患者同类疾病成功的案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以鼓励支持性的语言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3]。(2)查阅患者病历与相关数据,再次对其身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前、术中的注意事项,包括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使患者麻醉与手术应急能力得到提高。对患者病房环境定时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干净卫生,同时注意避免噪音扰乱患者情绪。将手术室内头架、臂架及衬垫和布类准备好,以防止出现暴露患者部位的情况。每日对患者床位进行打扫,摆放好相关物品,手术进行当天,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室门口将相关手术准备做好,并对患者进行语言安慰,对其疑问进行耐心解答,缓解患者负面情绪[4]。(3)在手术进行时,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在50%左右,若术中因操作原因有异常声响出现,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耐心解释并安抚患者,消除患者恐惧不安的情绪;在静脉滴注给药时,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执行,密切观察患者体温与临床症状变化,并给予及时处理。④手术顺利结束后,护理人员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并应用生理盐水对有血迹的皮肤部位进行清洗,待手术室后,对在等候的家属讲解手术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关健康指导[5]。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焦虑值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应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定,对患者手术室护理模式满意情况进行调查,采用4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81~90分、一般71~80分、不满意≤70分,总分值100分,总满意度=[(一般例数+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手术焦虑值应用国际通用焦虑量表,总分值3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全部数据均釆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軃±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手术室护理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的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24±1.45)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0.23±1.56)d;研究组患者的医疗费用为(2734.23±231.56)元,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3234.42±256.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焦虑值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前30min焦虑值与术后24h焦虑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要求也逐渐提高,这也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外科疾病患者,其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所发生的任何情况都有可能会对预后效果造成影响,且患者在手术期间很可能会出现较强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对手术与麻醉顺利进行及治愈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手术室中进行手术的患者十分重要[6-7]。临床中一般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但在手术室中,常规护理模式主要作用是将基本治疗与基础护理措施完成,过程中患者精神与心理上存在一些负面情绪,从而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能积极配合,这也就使得护理措施实施不到位,不能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8]。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模式,不仅使患者生理、心理与精神上均得到了满足,还可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同时,患者因手术创口较大,恢复较慢,若在手术室中伤口护理时未处理妥当,很容易发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使患者的康复时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9]。而采用优质护理则可改变这一状况。本研究中,对70例实施手术的外科患者分别应用不同手术室护理模式,结果发现,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研究组患者术前30min焦虑值与术后24h焦虑值均显著低于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明显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为其讲解术中注意事项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可消除患者术前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术后对患者手术室护理模式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室护理总满意度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朱桂菊[4]学者也通过对手术室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术中配合度,使手术顺利进行,本次研究结果也再次证实了此观点。

综上所述,对手术室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手术焦虑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晓丽 单位:蒲城县医院

参考文献:

[1]贺春英.不同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综合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26-27.

[2]应秀环.手术室护理采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4):73-74.

[3]刘英妮.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5):113-115.

[4]朱桂菊.不同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比较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2):101-102.

[5]李莉.不同护理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17-218.

[6]王婧.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亲情护理模式的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4):64-65.

[7]PONCEV,MUOZ-BELLIDOF,GONZLEZA,etal.Occupationalcontactdermatitistomethacrylatesinanorthopaedicoperatingroomnurse[J].JInvestigAllergolClinImmunol,2013,23(4):286.

第3篇: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手术室是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是医院中护理风险系数最高的地点之一。术前、术中、术后均存在各种危险因素,如果不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及时处理各种护理风险,极易出现致伤、致死事件,引发医疗纠纷[1,2]。风险管理项目是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重要环节,为了提升手术室护理的水平,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3,4],本院将风险意识管理纳入日常管理规划,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通过培训、督促等方式排除风险隐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2年5月~2014年2月于本院急诊手术室接受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8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82例,年龄13~84岁,平均(48.5±3.4)岁,急诊手术48例,择期手术132例,病程4d~4.1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意识及精神障碍。根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中男性47例,女性43例,年龄13~82岁,平均(47.5±4.2)岁,急诊手术23例,择期手术67例,病程,4d~3.8年;对照组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13~84岁,平均(48.5±4.3)岁,急诊手术25例,择期手术65例,病程5d~4.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以及病情、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核对患者姓名,了解患者病情、病史、手术名称、手术方式,进行常规检查。手术前指导患者端正姿势,协助麻醉,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出现不良术后反应及时报告医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术前,风险管理手术护士要仔细核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名称、手术时间、住院床号等各项信息,确保各项信息与手术通知单相符。同时,护理人员要综合评估患者皮肤及全身情况,掌握患者的疾病史、过敏史,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护理人员要检查手术室内各种手术器械及用具,保证设备器材药物的完备。协助患者调整至舒适,给予正确的护理,预防褥疮。

1.2.2术中,设置床档,避免发生意外。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反应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及时向手术操作人员汇报。术后,仔细核查药物与器械数量。缝合伤口时,注意分层检查,避免在患者体内残留异物。严格遵医嘱给予手术室内用药剂量,多次核对患者一般资料、药物类型、用药剂量及时间等。输血时,反复确认血袋号、血量、血型及试验结果,确保血袋与配血单相符。在输血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机体反应。

1.2.3术后,及时将标本送检。将一般病理标本固定于甲醛溶液中,在送检袋上注明患者一般资料和标本名称,核对检查申请单后送检。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手术室护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同时为了降低风险系数,护理人员需将可能存在的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除此,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风险意识培养,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各项制度。

1.3效果评定 通过患者对压疮、卧床时间、营养支持、神志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取得风险因素认知率,观察血栓形成、感染、压疮、猝死等风险因素发生率。由患者对手术室中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并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若(P

2 结果

2.1两组风险因素认知率和风险因素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患者风险因素认知率为100.00%,对照组风险因素认知率71.11%,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5.56%,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1.1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地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不仅是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有优质的医疗服务。进行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首先要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开展风险教育,提升护理的风险意识,培养护士识别护理风险和处理护理风险的能力。其次,增强相关法律法规及护理制度的学习,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开展护理工作,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和督查,根据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手段,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和标准,建立风险管理预案,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总之,增强风险意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水平,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牟英健.浅谈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7):138-139.

[2]王万叶.浅析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25(7):139-140.

第4篇: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价值

在临床外科手术中,手术室是最主要的场所。虽然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室中的时间都比较短,也会采取相应的麻醉措施,但是由于手术治疗的独特性,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安和恐惧,在心理上会比较脆弱[1]。随着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现代生物医学模式,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已经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患者需求,如果想提高护理质量,首先就需要实现护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2]。在新的护理模式中,人性化护理是核心部分,在这种护理模式中,患者是其中心,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创造性和个性化[3]。针对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手术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51例;年龄在17-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3±6.78)岁;包括骨科、妇产科、普外科、五官科等各个科室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护理,其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1)手术之前:对患者的各方面情况都能够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对患者的心理以及各项体征进行有效评估,并普及相关的医学知识,加强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疑虑,进行针对性解释;同时向患者家属介绍手术相关情况,打消患者以及家属的所有疑虑,提高患者配合程度,在手术之前最大限度地减少所有不利因素[4]。(2)手术过程中:在患者进入手术室的时候要热情接待,从生理到心理上都让患者感受到一定的关注和重视;确保各项护理措施都能够轻快稳准地开展;注重调节手术室温度,避免患者出现受凉问题;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变化情况,确保输液畅通;与患者进行愉快的交谈,调节患者情绪,对患者的各种需求都应该尽可能的满足[5]。(3)手术之后:在手术结束时,应该细心地为患者擦拭干净在手术过程中留在皮肤的遗留液体,为患者盖好被单、穿好衣裤,做好保暖护理;在运送患者回病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引流管、切口等部位;如果患者存在躁动症状,应该及时采取固定措施,确保其安全、平稳[6]。在手术结束后1-3天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及时回访,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1.3评定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三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照组64例患者中,非常满意21例,满意25例,一般18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1.88%(46/64);研究组64例患者中,非常满意36例,满意26例,一般2例,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88%(62/64)。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患者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各方面需求,多层次、多角度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措施的同时,也应注重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更加放心,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从护理内容方面来看,实质上就是将原有常规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同时也实现了方法的创新。在手术室中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顺利地完成患者的手术治疗,尽可能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注重自身护理观念的及时更新,加强对知识面的拓展。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自身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7]。在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全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同时增加患者的满足感和安全感。除此之外,在这一过程中患者的配合度也会有所强化,会更加主动、积极地配合医生手术,这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在本次研究中显示,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由此可见,在手术室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王惠芳 单位: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林红.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126-129.

[2]廖小谊,范洁梅.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2):363-364.

[3]袁兰蓉,古明锋.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2):134-135.

[4]任慧敏,王伟娇.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6):123-124.

[5]牛凤彩,李萍.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256-257.

第5篇: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

1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当两组数据间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2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第6篇: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213

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医疗服务质量随之提升, 使得绝大多数患者在追求疾病成功治愈的前提下, 对临床护理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手术室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 为抢救各种疾病的重要场所, 使得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同样至关重要[1]。但近年来的研究报道显示,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包括手术室护理工作不规范, 手术切口发生感染, 不仅对手术治疗过程中造成威胁, 同时影响预后, 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2]。为此, 本院针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 并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 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 每组40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7例, 女13例, 年龄23~48岁, 平均年龄(33.6±3.8)岁, 手术类型为肝胆手术23例, 胃肠手术17例。护理干预组中男25例, 女15例, 年龄25~49岁, 平均年龄(35.9±3.2)岁, 手术类型为肝胆手术23例, 胃肠手术17例。本院手术室共22名护理人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未给予不安全因素管理与指导, 仅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 包括手术前1 d至病房对患者行术前访视,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过程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于手术当天对患者的个体信息进行准确核对, 协助医生摆放正确体位, 避免长时间手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及皮肤造成压伤[3]。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格观察, 配合主治医师及麻醉医师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包括核对器械及用品、正确书写护理记录单等[4]。

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给予不安全因素管理及指导, 可通过成立手术室不安全因素分析小组, 对组内护理人员进行不安全因素的宣传与指导, 定期进行手术室护理技能的培训, 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要求其独立认真完成护理工作书写记录单[5]。给予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 要求其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 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提升信任度。建立手术室护理工作监督小组, 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与总结[6]。

1. 3 观察指标 采用由本院自制的手术室护理问卷调查量表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中对管理的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工作责任心及自身行为意向进行评价, 每个项目的满分为25分, 问卷满分为100分。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满分为100分, 其中得分在60分以下评为不满意, 得分在61~80分评为满意, 得分在81~100分评为非常满意, 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人员手术护理相关研究指标对比 护理干预组护理人员的管理认知程度、不安全因素意识、自身行为意向及工作责任心较常规护理组相比均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常规护理组的满意度为72.50%, 护理干预组的满意度为9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第7篇: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 舒适护理; 腹腔镜; 肝脏手术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1-0100-02

院内治疗和护理作为患者入院后确保疗效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的配合与不断完善已经成为评价院内患者住院情况的关键内容[1-2]。为提高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患者腹腔镜手术治愈率,提高患者术后院内舒适度,特研究传统护理与舒适护理的区别与优势。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肝脏手术的普外科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31~67岁,平均(43.5±7.5)岁。疾病类型:先天性肝囊肿25例,创伤性肝囊肿14例,肝脓肿15例,肝癌21例,肝活检2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舒适组(51例)和常规组(49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入院后至手术结束后均予以一般住院患者护理模式。舒适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入院护理: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治疗方案及防治常识,帮助患者熟悉院内及病室环境。(2)术前护理:术前经行戒烟、戒酒,定时休息,饮食宜清淡和柔软,术前一周禁食咖啡等兴奋性食物。增加行为锻炼内容,指导患者在床上培养正确的大小便姿势。术前24 h做好肠道准备。(3)术中护理:手术室内环境安静整洁,护士及医生做好无菌操作,术前点查手术器械。麻醉师全程监护患者治疗中的生命体征,注意患者肢体及精神反应;(4)术后护理:定时查房,3次/d,观察患者精神状况和生命体征恢复,注意引流管内排出物的色、质、味等变化。向患者解释术后疼痛的机理以及防治方法,可酌情安置镇痛泵进行疼痛护理。安排专门的护士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检测,计算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操作时,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术后1周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制作、发放并回收100份,均为有效问卷。护理满意度分四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术中手术情况

护理后,舒适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情况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舒适组(n=51) 132.83±20.15 215.28±42.74 6.28±1.02

常规组(n=49) 185.29±21.04 358.94±40.15 9.12±1.25

t值 12.76 17.31 12.47

P值

2.2 护理满意度

护理后,舒适组护理总满意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80,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总满意

舒适组(n=51) 31(60.78) 18(35.29) 2(3.92) 0 49(96.08)

常规组(n=49) 19(38.78) 15(30.61) 12(24.49) 3(6.12) 34(69.39)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一种以患者自身体验为治疗中心,关注患者心理、生理等反应,实施人性化、个体化、规范化的护理方案,旨在提高患者院内治疗满意度,减少患者治疗痛苦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治疗负担,提高全社会的就医满意度[3-5]。笔者所在医院针对51例舒适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具体步骤为:入院――术前――术中――术后,这四个关键的治疗分界点,成为提高患者腹腔镜肝脏手术护理效果的关键。

3.1 入院护理

患者刚入院时,饱受疾病痛苦的折磨,对发病、治疗及手术存在较大的困惑[6]。医生和护士向患者解释疾病的治疗方案及防治常识,帮助患者熟悉院内及病室环境,能够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主动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能够帮助患者得到家庭及社会支持[7]。

3.2 术前护理

术前患者需要经行身体和心理准备,术前经行戒烟、戒酒,定时休息,保持稳定的身体素质[7]。术前一周禁食咖啡等兴奋性食物,减少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增加行为锻炼:指导患者深呼吸、闭目,放松肢体和肌肉紧张度[8]。指导患者在床上培养正确的大小便姿势,减少术后肠胀气、便秘。术前24 h做好肠道准备,以免早晨术中切口污染。

3.3 术中护理

术前需要保证手术室内环境安静整洁,室内播放柔和、安静的轻音乐,制造温馨气氛。护士及医生做好无菌操作,术前点查手术器械。手术开始前,与患者交流心理感受,解除患者内心的焦虑。麻醉前选择合适、舒适的,麻醉师全程监护患者治疗中的生命体征,注意患者肢体及精神反应[9-10]。

3.4 术后护理

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再推入病室。指导患者睡姿与,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情况。术后每天3次定时查房,观察患者精神状况,检测血压、呼吸及肠鸣音恢复情况,注意引流管内排出物的色、质、味等变化,观察放置引流管局部是否有感染。向患者解释术后疼痛的机理以及防治方法,可酌情安置镇痛泵进行疼痛护理。

参考文献

[1]赵丽佳,栾丽娟,黄晓翠,等.外科护理工作中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9):2341-2342.

[2]李凤玲.外科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182-183.

[3]张志波,郑树国,李建伟,等.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22例临床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9):686-688.

[4]胡明根,赵国栋,许大彬,等.复发性肝癌的腹腔镜再切除[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2010,03(6):502-506.

[5]张春梅.舒适护理在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208-209.

[6]胡光曦,孔德明.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及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0):91-92.

[7]黄小兰,黄春玉,田丰,等.损伤控制性外科在腹部外科危急重症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293-295.

[8]滕兴玲.舒适护理对改善腹部术后患者睡眠质量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7):26-27.

[9]胡央红.舒适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429-2430.

第8篇: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

4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86-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了现代护理的发展,手术室护理已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操作与配合。本文主要就舒适护理运用与手术室护理中效果进行探讨,并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比例为45:23;年龄为18-77岁,平均年龄为(43±4.6)岁。所选患者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23例,妇产科手术17例,骨科手术15例,眼科手术9例,脑外科手术4例;患者麻醉的类型中,硬膜外麻醉28例,静脉全麻16例,神经阻滞麻醉14例,局部麻醉侵润10例。

将69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及麻醉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术前舒适护理术前1天护理人员应到患者所在病房进行寻访,及时了解并掌握患者是基本信息。向患者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用亲切温和的语言与患者沟通,缓解或消除患者的顾虑。针对患者提出来的疑问,要及时为其解答,并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1.2.2术中舒适护理保持手术室内的温度在22-25℃间,湿度约为50%,且进入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不应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手术开始前应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鼓励患者。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避免刺激到患者。患者长时间处于平卧位,血液的循环容易受阻。因此手术室舒适护理过程中,还应给予患者适当的按摩,促进患者血液的循环,减轻患者下肢的沉重感,提升患者舒适度。

1.2.3术后舒适护理术毕,应用温水清洗术中残留的消毒液及血渍,帮患者整理好衣服,动作应尽量轻柔。同时还应做好患者保暖措施。移动患者时,应保护好患者的手术切口及引流管等。

1.3观察标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心率、血压等,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实行打分制,总分为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分-85分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进行分析,生命体征及焦虑采用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焦虑的情况对照经护理后,研究组心率、血压以及焦虑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照经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9.4%,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手术室作为完成手术治疗及抢救患者生命最为重要的场所,容易给患者造成不良心理情绪,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治疗效果。因此,除了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扎实的基础以外,还应加强手术室护理的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手术室护理已不再仅局限于只为配合医生实施手术,而是要以患者为主体,提升患者手术时的舒适度,提升护理的质量,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

行手术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都比一般人脆弱。此外,患者处于一个不熟悉的环境,面对手术室中精密仪器,容易加剧患者的恐惧和担忧。因此,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运用舒适护理,鼓励并安慰患者,给予其心理、生理以及社会上的支持,能够缓解患者的痛苦,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从而提升治疗的疗效。

第9篇:手术室一般护理常规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人性化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模式也由简单的一般护理发展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功能部门,目前,各科室手术患者日益增多,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是手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1]。笔者观察人性化护理用于手术室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各科室收治的患者337例,所有患者均需手术治疗。其中,气管插管全身麻醉63例,脊髓麻醉171例,局部浸润麻醉47例,神经阻滞56例;普外手术121例,妇产科手术140例,骨科手术43例,泌尿外科手术23例,手外科手术10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护理组185例和对照组152例。护理组男97例,女88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9.5±22.3)岁。对照组男83例,女69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51.2±21.5)岁。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护理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舒适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内容。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AS)评分、术后感染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采用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护理后,护理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术前护理 术前1d患者进行访视,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和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姓名、性别、临床诊断、手术方式、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了解患者对待手术的心态,为手术室护理做好准备工作。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仔细核对患者资料,避免出现差错。现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治疗手术相关知识,使患者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3.2术中护理 保持手术室环境干净、整洁,调整好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并保证手术时安静,以免影响患者情绪。手术室护理人员接待患者时应亲切、热情,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另外可适当播放舒缓的音乐,使患者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2]。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操作,使患者对自己的治疗方案有所了解,以做到心中有数,消除患者过分紧张、焦虑的心态。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情况,使患者了解并信任医师和护理人员水平,使其放心接受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关操作时,动作尽量轻柔,避免引起患者疼痛、焦虑等不适。另外,对于女性患者,应尽量为其遮挡,减少、会阴等部位的暴露,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提高其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亲近感[3]。

3.3术后护理 术后为患者清理血迹及污渍,更换干净的衣服,并协助患者转移至病房,转移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向患者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让患者对护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用于手术室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率,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对临床手术患者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娟. 手术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