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范文

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精选(九篇)

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第1篇: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骨科;手术;急性压疮;预防性护理措施

压疮(Pressure Ulce)指的是机体某一部位的皮肤组织受到长久的压迫,阻碍血液循环,导致供血不足,局部组织缺氧、缺血,营养供应不足,组织发生坏死并溃烂,治疗难度大[1]。人体部位受到压迫的时间长,由于重力、摩擦力或剪切力的作用,导致受到压迫部位血液循环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缺血,皮肤受损导致压疮的形成。常见于长期卧床或全身性营养不良患者中,其中瘫痪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疾病病人中发病率较高。目前,精细而复杂的手术增加,延长了手术时间,造成压疮的发生率显著增加[2]。笔者对骨科手术室收治的96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旨在降低压疮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骨科手术室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干预组48例,行预防性护理;其中女性22例,男性26例。年龄在18~78周岁,平均(42.6±12.6)周岁;手术时间在5h~8h,平均(4.5±0.8)h。对照组48例,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其中女性23例,男性25例。年龄在18~78周岁,平均(41.8±11.9)周岁;手术时间在4h~7h,平均(4.3±0.9)h。两组研究对象在上述指标的比较上,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前对患者进行探视评估: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根据其身体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包含患者的机体情况、心里状态、营养状态、摆放、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预估手术时间等,对可能引起压疮的高危因素进行排查,按照危险因素计分法对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并向家属交待清楚,以防止发生医疗纠纷。②手术时,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登记记录,详细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皮肤状况,对有问题发生的皮肤状况要进行详尽的描述和记录,术中的观察、护理方式以及护理记录均应该存档。③帮助患者取正确手术:手术床上的床单需保持平整、无异物、干燥整洁,可有效防止皮肤受到摩擦力。术中将肢体进行功能位的摆放,固定带松紧适宜,标准为固定后可以插入四指,且固定带内侧需进行衬垫。对受压部位有骨凸时需特别保护以降低压疮的发生。④术中实施压疮的预防措施,对患者行动态监测,术中巡回护士应对患者的皮肤颜色、循环血液颜色、皮肤张力和弹性等进行密切的关注,若发现出现改变应及时进行纠正,将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在医生及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仪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低温导致患者血液循环障碍,皮肤抵抗力降低继发压疮。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护士应对患者的皮肤现状进行交接班,尽量减少或防止术中受到压迫的部位继续受压。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急性压疮的发生率以及压疮分期进行比较,并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检验。

1.4统计学处理

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 ±s)表示,P

2结果

干预组急性压疮发生2例,均为Ⅰ期;对照组急性压疮发生8例,分别为Ⅰ期5例、Ⅱ期3例;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P

3讨论

术中压疮指的是在行手术治疗时的特殊情况下,患者不能够翻身,因为手术摆放的原因,对局部皮肤产生的压力过大,加之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即会发生局部皮肤的红肿,水疱、硬结。压疮一般分为四个时期:Ⅰ期淤血红润期、Ⅱ期炎性浸润期、Ⅲ期溃疡Ⅰ期、Ⅵ期溃疡Ⅱ期[3]。术中压疮的形成常以Ⅰ期为主,严重时也只达到Ⅱ期。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压疮发生后患者身心受损,心理处于消极状态,增加医疗费用,而国外某些地区的医疗保险已经将压疮划出保险范围。故临床压疮的预防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干预组急性压疮均为Ⅰ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骨科手术室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急性压疮的发生,间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保证其生命健康安全,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爱华,刘霞.颅脑手术患者发生急性压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56-958.

[2]徐晓红,戴丽华.80岁以上病人手术中急性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9):809-810.

[3]欧洁梅,唐素琼,谭庆敏等.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26(17):202-203.

第2篇: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 肝移植手术;压疮;预防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risk factors of pressure sore dur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work out the effective precaution.Methods Pressure sore may happen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Therefore,we preformed 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to study 65 patients,who had undergone liver transplantation from January of 2001 to March of 2003.We analyzed the major causes and other related information.A new premanagement was then carried out in 57 patients from April of 2003 to June of 2004.In this new premanagement,the nurses cushioned both the patients′ knee joints and legs to hang the feet in the air.Results From the historical study,a dramatically higher incidence of blister happened in those patients with longer operation time.Local pressure was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for pressure sore.This kind of compli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eliminating the local pressure.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operative pressure sore is hard to be avoided.However,we can minimize this incidence rate through taking active and effective precaution.

【Key words】 liver transplant;pressure sore;preventive nursing

我院从2001年1月开始开展肝移植手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肝移植术患者在术后1天足跟压疮发生率较高。目前国内缺乏相关的研究报道。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肝移植患者足跟压疮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对2003年4月~2004年6月的57例肝移植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2004年6月于我院行肝移植手术患者122例,男98例,女24例;年龄13~68岁,平均44.5岁。肝豆状核病变4例,肝硬化73例,肝癌42例,多囊肝多囊肾3例。肝移植118例,肝、肾联合移植4例。其中2001年1月~2003年3月的肝移植患者65例,为历史对照组;2003年4月~2004年6月的肝移植患者57例,对其在移植手术过程中进行预防护理,为预防护理组。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3年3月65例肝移植患者足跟压疮的发生情况,将发生足跟压疮与未发生足跟压疮的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压疮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对2003年4月~2004年6月的57例肝移植患者进行预防性处理,观察其压疮的发生率。

1.2.2 压疮的护理 2001年1月~2003年3月65例患者采用一般常规的保护措施,用棉垫、消毒巾包裹双脚以保暖,未给予针对性的压疮预防护理。2003年4月~2004年6月57例患者在双侧膝关节处垫一小软枕,在小腿腓肠肌处以软枕垫高10cm左右,使双足跟完全悬空,同样以棉垫、消毒巾包裹双脚保暖。两组患者在术前双足跟局部血供良好,皮肤均无异常。术中都采用平卧位。术中输液量由麻醉科医生根据病种以及患者的情况选择决定,液体在22℃~24℃室温中放置后输入。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1.0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方法采用One-Way ANOVA。

2 结果

2.1 历史对照组压疮发生的情况和原因分析 在历史对照组中,足跟发生水疱14例,发生率21.5%。以是否发生水疱分成两组进行One-Way ANOVA统计学分析,发现无肝期、白蛋白水平、年龄及性别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水疱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水疱的患者,结合临床,认为手术时间长是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见表1。

2.2 预防护理组与历史对照组压疮发生率比较 两组之间的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无肝期、白蛋白水平、年龄及性别,采用One-Way ANOVA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水疱的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进行预防护理后压疮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见表2。 3 讨论

3.1 肝移植术中压疮发生的原因 目前公认引起压疮发生主要有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并与持续的时间有关[1]。根据表1显示,历史对照组中引起患者肝移植手术后1天足跟发生水疱的主要原因为肝移植手术时足跟长时间受压。据报道:全身营养障碍、负氮平衡、皮肤干燥、弹性差者易发生压疮;输入大量液体导致体温下降,增加了受压部位形成压疮的机会[2]。这些情况在肝移植手术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但在本组数据中并未显示出来,也许与样本量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使用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肝移植手术中压疮的发生率 预防压疮的工作应为评估—预防—治疗,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预防是避免压疮发生的主要手段。因此,在肝移植手术时要特别注意患者体位的放置,加强对患者身体受压部位的保护,特别是对容易被忽视的足跟部位的保护。根据表2显示,预防护理组采用完全悬空足跟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也可尝试用进口的充垫材料来保护足跟。采用带集液袋的手术薄膜巾,以保持床单的干燥。在手术过程中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患者的保暖,输入体内的液体最好能加温,患者全身可以用电热毯或暖风机保暖。

3.3 护理观察 接受肝移植者大部分是肝硬化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全身情况较差,甚至有大量腹水。因此,术前对患者的全身情况,特别是皮肤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发现有高危因素或有压疮先兆要实行重点预防。手术结束后要检查患者全身皮肤,尤其是身体受压部位的皮肤。如有问题,要和监护室护士交班,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患者回到监护室,监护室的护士同样要检查患者的全身皮肤情况。一旦受压部位有红肿,术后马上解除受压,一般30~40min褪色,不会形成压疮[3]。

4 结论

近年来肝移植手术在我国迅速而普遍地开展,肝移植手术患者由于病情重、全身情况差,手术时间长,手术中发生压疮是较难避免的,但是压疮仍是可以预防的。本研究与文献报道都证明[4],只要及早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以将压疮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甚至降为零。

1 张水兰.压疮的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60-61.

2 陈玫.褥疮护理的综述.护理学杂志,1999,14(6):375-376.

第3篇: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 品管圈;ICU;压疮;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0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43-02

压疮相伴与我们的护理工作,随时出现,难以消失,使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经济负担增加,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康复。品管圈活动[1]指作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灵活运用各种质量控制(QC)手法,全员参与,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进行维持及改善的活动。我院于2012年5月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到理重要作用,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心外ICU监护患者32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80例,女146例,冠状动脉搭桥181例,瓣膜置换145例,年龄33-82岁,平均50.6±6.8岁。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3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8例,女138例,冠状动脉搭桥178例,瓣膜置换138例,年龄21-80岁,平均51.5±6.2岁。两组患者病例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定时翻身,气垫床或海棉床,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渣屑,给予皮肤清洁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压疮品管圈管理。

1.2.1 成立压疮品管圈活动小组,建立健全压疮管理制度与标准[2] 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护理组长担任辅导员,6名护理骨干担任圈员。制定圈长、圈员、辅导员的岗位职责。组长辅导员参加省级以上伤口造口护理专业的培训,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制定压疮诊疗和护理规范以及上报流程。培训护士学习压疮的相关知识,使自己具备评估和处理压疮的能力。能够对新入院或病情变化患者及时评估。

1.2.2 好发压疮的原因分析 ①没有健全而又严格的管理制度。②未制定完善的评估及上报流程,特别是高危患者管理流程。③护士缺乏压疮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压疮认识不足,未充分重视。④未落实上报制度。⑤与手术相关[2],患者,床单位等相关因素。

1.2.3 压疮品管圈小组质量控制

1.2.3.1 定期开展压疮预防与护理知识的培训 通过开展科室讲座,专项理论培训,床边指导等方式使全科护士掌握压疮的好发部位、分期、以及各期的表现,以便能识别压疮及危险性,掌握压疮的评估方法,正确使用Norton评分表,熟知各期压疮的预防措施。圈长通过案例分析培训并考核。

1.2.3.2 实施压疮评估处理 手术结束,由手术室转回重症监护病房,严格交接皮肤,做好记录,按Norton评分表进行评分,评分≤14分容易发生压疮,应高度重视。填写压疮高风险患者评估、护理记录单,并填写压疮高风险申报表进行上报。每周至少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在床头悬挂防压疮警示标识,每班严格交接。圈员对高危患者每日检查皮肤并记录,指导督促落实护理措施。

1.2.3.3 及时正确有效地实施预防压疮的措施 ①心脏手术时间长,术中采用体外循环,降温,输库存血,镇静等使患者反应迟钝,皮肤敏感度下降,加大了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性[3]。对手术时间≥2h的患者,术前在受压部位贴泡沫贴以保护患者皮肤。对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应注意保暖,可给予棉手套、棉袜或热水袋。②的护理:卧位时床头抬高≤30o,以减少剪切力、摩擦力对骶尾部及足跟部的影响。定时翻身,间歇性解除受压部位的压力,制定翻身卡,每1-2h翻身一次。翻身时应注意避免推、托、拉等动作并防止挤压臀部。③皮肤护理每天定时检查皮肤,以识别压疮的危险因素,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渣屑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床单。④改善营养状况,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⑤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评分情况,告知患者预防压疮的重要性、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1.2.3.4 实施压疮会诊制度 对于已发生压疮或带入压疮的患者,填写压疮申报表,上报护理部和伤口造口小组,小组成员进行跟踪随访。对于复杂压疮,护理部组织专科护士会诊,进行跟踪处理。通过会诊将新的护理方法应用于临床,有效控制压疮的进一步发展。

1.2.3.5 收集资料,持续改进压疮管理 小组成员收集资料,汇总、分析、反馈。每月召开压疮品管圈会议,将共性问题以及新技术、新理念、新知识进行学习。

1.3 观察指标 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压疮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4.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4%。P

3 讨 论

心外ICU患者因手术的特殊性,术中降温,镇静等因素,使得心外ICU患者成为高发人群。[4]一旦发生压疮,增加了死亡率,使患者身体、生理和精神负担加重,也增加了护理人力和时间。同时使得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下降。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压疮预防,管理更具科学性。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压疮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日,使患者能早日康复。

通过开展压疮品管圈活动,使护理人员学习压疮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各期压疮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增强了主观能动性。通过使用压疮评估量表评估患者压疮的危险性,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预测能力,有效的对压疮进行护理干预。通过完善上报和护理会诊制度,加强了护理人员责任心,增强了预防压疮的主动性,提高了对压疮预防的重视。保障了护理措施的落实。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即提高了护理人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管理的意识,又降低了压疮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荣国,王临润,刘勇.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ISBN978-7-117-15772-8.

[2] 李红,余春华,吴红美.品管圈管理在晚期肿瘤患者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04,06,19(10):1201-1203.

第4篇: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神经内科 风险因素 原因 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161-01

压疮是住院患者因长期卧床而最为多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也叫压力性溃疡,是因患者长期卧床对其身体局部组织产生长期压力,使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的皮肤溃疡、破损或坏死的临床症状。出现压疮的患者往往会影响到患者原发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康复,所以应及早进行相应的护理预防干预措施。近年来,神经外科患者因其手术时间长、手术创面大、长期卧床或长期被迫导致压疮患者的出现较多,使其护士的工作明显加大,压疮的出现轻者出现疼痛,重者可出现败血症甚至死亡,所以对其预防护理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的神经外科需长期卧床患者采用相应护理对策的临床效果分析,现总结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随机选取140名,其中男74例,女66例,年龄21~81岁,平均(42.4±6.2)岁,卧床时间12~78d,平均(48.5±7.2)d,手术时间为(352±25)min;原发病:颅脑损伤59例、脑出血43例、颅内占位病变l7例、椎管肿瘤12例、其他9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压疮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两组从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病程、临床症状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仅以翻身的方法预防压疮,常规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脑细胞等常规外科护理。

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压疮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具体管理措施为:

1.2.1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根据不同患者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讲解及健康宣教,提高与患者的沟通,使之理解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法、内容及目的,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针对出现心理不良情绪(如紧张、烦躁、焦虑、悲观等)的患者对其进行加强的心理开导及主动倾听的方法,使得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

1.2.2压疮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操作:①皮肤评估: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皮肤评估[1],包括:感觉、潮湿、活动、活动能力、摩擦力和剪切力六部分,得分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根据具体患者皮肤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实施。②定时翻身:每2小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如有压疮患者可减短患者翻身间隔,增加每天的翻身次数。翻身时对其受压皮肤进行按摩,翻身时动作应保持轻柔。针对使用防压疮气垫的患者,护士应及时对身体受压部位的状况进行记录如出现症状应及时处理。③生活护理;保证患者住院环境整洁,如床单被褥及时更换以保证其整洁、干燥,定期进行皮肤清洁。④饮食护理:根据患者术后的具体病情告知家属进行合理膳食,保证患者内环镜平衡,加强营养饮食,以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和维生素饮食为主,保证机体所需,起到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及组织修复力的作用。

1.3判定标准[2]统计2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采用《护理学基础》压疮的判定标准。患者的满意度评价采用4点评分法: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满意率=(满意+比较满意)。

1.3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1

2.2观察组与对照组压疮发生率,见表2

由上表可知两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术创面大、卧床时间长、手术时间长等因素均是导致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而且本科患者术中常因手术需要被摆放成各种强迫性,也易导致患者在术中发生压疮[3],压疮不单可危及患者预后康复及身心健康,而且还间接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本次调研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压疮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临床效果明显,其中对照组总满意率为64.28%,压疮发生率为24.29%;观察组总满意率为88.57%,压疮发生率为5.7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参考文献:

[1]陈燕,彭丽丽,社区构建压疮评估预警综合管理模式可行性的调查分析[J],中

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8A):50

第5篇: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心脏手术患者;高危因素;预防;压疮

皮肤问题一直都是围术期护理中的重点之一。随着我院心脏手术的日益增多,在心脏手术中做好皮肤的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心脏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患者中中老年人或小儿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常合并有多种内脏疾病,加上电刀、循环水毯及体外循环机的应用,都使得患者皮肤完整危险性增加。针对以上情况,通过皮肤危险因素的预先评估,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就显得很重要。压疮是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坏死.[1]而心脏手术时间一般都在3h以上,使得该类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大大增加[2]。通过对我院心脏外科2015年3月~2015年5月15例心脏手术的观察评估现对造成心脏手术患者术中的压疮高危因素和预防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17~69岁(33.1士18.2)岁。体重44~79kg(61.7士12.8)kg。其中冠状动脉搭桥4例,瓣膜置换和(或)成形8例,主动脉夹层1例,先天性心脏病矫形手术2例。

2压疮高危因素

2.1内源性高危因素

2.1.1年龄 本组患者中有13例是50岁以上,由于老年人软组织弹性降低压力易传导至组织间液和细胞;胶原合成发生改变,导致组织的机械承受力下降组织硬化和耐压力减少。

2.1.2体重 本组中有3例体重>75kg,致压力增加,压疮所承受的压力是自身体重,故患者的体重与压疮的受压程度成正比。

2.1.3疾病 在50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合并呼吸、内分泌、泌尿等其他重要脏器疾病,属于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2.1.4应激反应 心脏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强烈的应激源[3],机体在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素大量释放,胰岛素抵抗引起糖代谢紊乱,蛋白质合成被抑制,机体内环境稳定性破坏,造成患者的脆弱易感状态,增加了压疮的易感性。

2.2外源性高危因素

2.2.1局部因素 在心脏手术中可以使某局部受到垂直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在手术中患者处于深度麻醉中,肌肉充分松弛,而垂直压力是术中压疮最主要的因素。

2.2.2麻醉因素 动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及漂浮导管的置入,当这些有创操作不顺时易形成血肿易造成皮肤的损害。而对组织的阻滞作用,导致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引起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障碍。

2.2.3手术时间和 在所评估的15例手术中,最短用时2h45min,最长7h30min,平均手术时间在3h45min左右,压疮的发生率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平卧位是心脏手术常用的,术中肢体固定制动、手术时间长易发生压疮尤其是骶尾部,足跟和枕骨粗隆。

2.2.4皮肤 术中血液、体液或冲洗液的溢出易使术野周围潮湿,削弱了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细菌繁殖,使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引起压疮。

3压疮的预防

3.1加强术前访视 安慰和鼓励患者,对其身体做好综合评估包括患者的营养状况、心理状态,预计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等,制定出预防措施。

3.2手术 安置前先检查患者皮肤的完整性,特别是心源性恶病质及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对于骶尾部发红即将破溃者可预先给予溃疡贴保护。患者一般取平卧位,循环水毯上放置美的蓝的凝胶垫,两足跟处放置美的蓝的凝胶脚垫。

3.3麻醉配合 积极协助麻醉医生做动脉和中心静脉的穿刺准备;心电图电极片应贴在体表不受压的部位且不影响消毒范围;导联线及输液管路都应保证没有被压迫。

3.4导尿及皮消 导尿时消毒所用的棉球若过湿易导致消毒时pvp消毒液流至患者臀下,使床单潮湿,故倒入量杯的消毒液应干湿适宜;切口处的皮肤消毒亦如此,应确保消毒有效的同时保证床单位的干燥。

3.5手术的配合 心脏手术是一门高、精、尖的手术体系,需要器械护士与医生密切、默契配合操作,及时准确的提供医生所需的手术物品,保证手术顺利进展,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皮肤损伤的风险。

3.6电刀的应用注意事项 心脏手术中电刀应用广泛,特别是停机后止血过程中应用广泛。我院应用Valleylab电刀,应用一次性电刀负极板,选择皮下脂肪丰厚无破损的皮肤部位粘贴,并妥善固定;如负极板脱落,电刀会自动断电保护患者安全,台上电刀不使用时放置在电刀盒里,防止误按对患者皮肤造成灼伤。避免患者皮肤接触金属部件,以免电刀导电灼伤患者。在给予冰水冰融及温水时不可过多,避免皮肤潮湿,既防止电刀导电造成患者皮肤的烧伤,又可以防止潮湿造成皮肤抵抗力低下而导致压疮的发生。

4结果

由于采取了充分的预防措施,该组心脏患者术中无1例发生压疮,术后骶尾部皮肤发红1例,经局部按摩,变换未发生皮肤破溃。

5结论

术中压疮是患者在手术中受压部位于术后几小时至6d内发生的组织损伤,其中以1~3d最多见。心脏手术本身是一个风险大、时间长的术式,患者一旦术中发生压疮给患者已受到手术创伤的身体带来极大地痛苦,延长术后康复的时间,引起术后并发症。因此在手术制动的情况下,术中压疮的预防应引起手术室护理的高度重视。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心脏手术过程复杂、难度大、时间长,术中压疮的发生率远大于普通手术。因此,术前首先应对心脏手术患者进行综合全面详细地评估,包括患者的心功能、全身脏器功能、皮肤情况及心理状态;其次,根据每个患者独特的病情及其心脏手术的特点制订预防性护理计划,通过熟练的技术操作、耐心细致的护理、密切的医护团队合作,针对手术过程中出现的易致皮肤压疮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控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术中压疮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李艳菊,常宏.对压疮原因的再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1998,1(10):509-510.

第6篇: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 骨折术后;压疮;预防;护理

压疮是指身体的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而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组织营养不良,最终出现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溃疡和坏死。压疮最早称为褥疮(bed sores),它是来源于拉丁文“decub”,其主要意为“躺下”的意思,因此人们常误解压疮是“由长期的躺卧引起的溃疡”[1]。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皮肤出现的最严重问题是发生压疮。而压疮是临床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压疮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长时间的压迫而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的皮肤组织坏死[2]。骨折术后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因此发生压疮的机率明显高于正常患者人群,对于骨折术后的患者护理工作要认识到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提高科室内护理质量,减少压疮的发生率现在已经是骨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现笔者将骨折术后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109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17-78岁,平均年龄(47.29±4.27)岁,其中肋骨及胸骨骨折的患者23例,骨盆骨折的患者27例,下肢骨骨折的患者34例,脊柱骨折的患者15例,多处骨折的患者10例,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需卧床休息,其中平均卧床时间为(45.75±5.29)d。

1.2 方法 针对骨折术后的患者进行密切的评估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压疮预防及护理措施。

1.3 结果 此组患者经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后出现压疮的患者为3例,其余患者均皮肤完整出院。

2 压疮产生的原因

2.1 患者自身因素 骨折术后的患者需要长期卧床,由于手术或损伤引起的肢体制动因此属于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由于软组织的消耗、体内失去营养、发生循环障碍,也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2.2 压力及剪切力的原因 皮肤压疮最重要的易感因素是压力源,当局部组织的压力超过毛细血管的平均压时,会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血液供给减少或被阻止,使局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骨折术后的患者卧床时间长,而严重的影响血液循环,甚至还会出现潮湿、摩擦以及自身皮肤情况差等原因,导致皮肤容易受损。

2.3 营养不良 骨折术后的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相对较多,患者术后一般营养摄取不足,或因贫血等原因会导致机体长期处于免疫力低下状态。截瘫的患者会出现肢体感觉和活动功能障碍,因此更易发生局部压疮。

2.4 环境因素 患者的体温每升高1℃会导致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续组织受压会引起组织缺血时,温度高将增加压疮的易发条件[3]。因此,骨折术后长期卧床及机体会过度的出汗、伤口渗出多等原因所致皮肤的过度潮湿,均可增加皮肤组织老化和减低抵抗力。再加之翻身变换时的动作粗暴等护理不当以及不合理会造成局部组织的压力增高,因此提高了患者发生压疮率。

3 护理措施

3.1 患者卫生 保持患者的床铺清洁干燥,避免患者的二便失禁、出汗等潮湿刺激局部皮肤,定期为患者更换床单,每日进行皮肤护理,可以使用50%的乙醇按摩患者的骨突隆处的皮肤,并适当的使用防湿乳剂和爽身粉等。

3.2 局部减压和各种减压设备的使用 为患者进行定时翻身,长期卧床的患者床头建立翻身卡片,每2h翻身一次,翻身之后进行记录,严格进行交接班,为患者的功能障碍的肢体放置正确和姿势,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经常改变身体重量的支撑以减少皮肤长期的压迫,可以在受压点使用软枕、气垫等保护设备进行保护。必要时为患者使用悬浮气垫床或者气囊褥垫床、交替压力气垫等设备,应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等合理的使用。

3.3 减轻力源 减少皮肤长时间的摩擦可以使用吊架或转、提式床单等帮助患者在床上进行移动,如患者病情允许避免抬高床头30°以上,使患者所受剪切力达最小[4]。

3.4 保证充足的营养 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时严重影响创伤的愈合,虽然营养不良和脱水不会直接的引起压疮发生,但由于营养失衡患者的皮肤失去原有的活力和皮肤的弹性减少,增加了患者出现压疮的危险。同样地体重下降和肌肉消瘦减少了患者的皮肤和骨头之间的自然缓冲作用,使压力损伤的极易发生。保证患者的营养使蛋白质摄入量增加,可以预防压迫性损伤,加强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是建新组织和对损伤组织的愈合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5 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为患者及家属做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指导患者减少剪切力和受压的种种危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有关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的预防,是预防压疮的发生较关键手段。耐心教育患者及家属采取多种方法来改变行为,普及压疮预防和保健的知识,有计划地做好长期卧床出院患者的随访工作,是可以减少压疮复发性。

4 小 结

骨折术后的患者能够尽可能地运动是最早的和最有效的预防压疮的措施。临床护理中要达到95%的预防率并非是不可能的。对具有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重点护理和治疗干预,可使有限的医疗护理资源合理的使用和分配,从总体上是临床护理质量提高压疮的预防率,不仅利于患者,还能减轻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翠玲.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1(24).

[2] 蔡迎春.骨科瘫患患者并发褥疮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31).

第7篇: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范文

Study on Related Factor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Pressure Sore in Operating Room

LI Shan-shan1 JIN Xiang-shu2

(1.Department of Nursing,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Yanji 133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Province, Yanji 13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pressure ulcer in operating room patients. Method to consult the literature method. Results The common causes of pressure ulcers in operating room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against pressure ulcers were made. Conclusion The pressure sore is important in the prevention. The operating room nurses should do th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and preoperative visit work, preoperatively provide the patients with a comfortable and safe environment and soothe the patient's nervous emotions, and put the body position and the use of protective equipment reasonably , Equipment nurses surgery to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doctor, after the transfer to do a good job.

【Key words】Operating room pressure sore; Related factors; Nursing measures

2007年美??国家压疮协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NPUAP)将压疮重新定义为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1]。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于骨隆突处。手术室压疮(pressure ulcer in operation room)目前认为在术后数小时至6d内发生的压疮(大多发生在术后1~3d)[2]。压疮会给患者带来诸多问题,如住院时间延长继而加重经济负担,严重者可引起感染危及生命[3]。因此,本次对手术室发生压疮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预防性护理措施如下。

1 术中压疮的概述

1.1 力学因素

如上所述,压疮不仅由垂直压力所引起,还有摩擦力和剪切力的间接作用而导致,通常是2~3种力共同作用所致[1]。其中,压力是造成压疮最重要因素。当持续性压力作用于受压面时即可阻止毛细血管对组织的灌注,营养物质无法供应,代谢废物排出不畅,导致组织缺血、缺氧。有研究表明压疮还与组织耐受性有关[4],由于肌肉和脂肪的代谢比较活跃,因此最先受累且容易发生变性和坏死。摩擦力[1]作用于皮肤时,损伤皮肤保护性屏障,致使病原微生物入侵皮肤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剪切力[1]是由压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导致。剪切力发生时,由于毛细血管被牵拉、撕裂,继而导致局部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的血液供应受阻,引起深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

1.2 皮肤抵抗力的改变

手术中患者皮肤容易受到汗液、血液、以及体液的刺激,使皮肤抵抗力下降,皮肤的保护功能下降,使皮肤组织破溃继发感染。

2 术中压疮的相关因素

2.1 自身因素

2.1.1 体重

患者自身体重是发生压疮的重要因素, 肥胖和消瘦都是压疮的危险因素[5]。患者太胖则压力源均来自自身体重。若体重太轻皮下脂肪少,压力会直接作用于使皮肤血管,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皮肤缺血、缺氧, 造成压疮。

2.1.2 年龄

郭月等[6]对115例发生手术室压疮的患者进行总结,其平均年龄为(40.23±18.31)岁;蒋琪霞等[7]研究中发生手术室压疮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72±18.47)岁,与朱琳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年龄与手术室压疮发生率并不是独立危险因素,其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2.1.3 自身疾病

患者还患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等易导致末梢循环不良引起感觉障碍;肝肾疾病患者易引起水肿,都会造成压疮发生的风险[9]。

2.1.4 心理因素

患者情绪紧张时可使蛋白质的合成受限,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糖皮质激素生成受限导致组织容易被分解,易发生压疮。

2.2 手术相关因素

2.2.1 麻醉

麻醉使用的药物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引起组织灌注不足,造成血液循环减慢,局部皮肤缺血缺氧,易出现压疮。

2.2.2 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时间是组织损伤的重要指标。时间越长发生压疮的几率越大。

2.2.3 术中皮肤未能保持清洁干燥

手术前医生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及术中冲洗伤口,都会使消毒剂和冲洗液流到患者受压部位,引起受压部位潮湿容易发生压疮。

2.2.4 体温过低

手术过程中患者新陈代谢减慢,且术中输液量较大、失血及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都会导致外周血液循环不良,增加手术室压疮发生率。

2.2.5 手术类型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心脏类、肝脏类、血管类、脊柱手术、颅脑手术以及器官移植手术等, 因手术需要大量时间, 手术体位限制, 更加容易发生压疮[10]。

2.2.6 手术体位

手术类型不同采取的手术体位也不同发生压疮的风险也不同,有研究认为[11]侧卧位发生压疮高于平卧位,俯卧位高于侧卧位。

2.2.7 矫正器械使用不当

骨折患者应用石膏固定和牵引时,患者肢体活动受限易发生压疮。特别是在夹板内侧衬垫位置不当、石膏内侧不平、矫正器械固定过紧都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发生压疮。

3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措施

3.1 术前访视与心理护理

在手术前以压疮评估量表评价危险因素,如患者感知觉、皮肤潮湿度、营养、及术中可能产生的摩擦力及剪切力、手术体位及时间、麻醉方式等,对高危患者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在进行术前访视的过程中,对患者基本情况及心理状况进行初步评估给予针对性指导。

3.2 术间环境

巡回护士要随时注意观察术间温湿度以及患者自身体温的变化,及时调整术间温度和正确使用输液加温器。

3.3 正确摆放手术体位

术前在手术操作允许得到前提下为患者选择最好的体位,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循环功能不受影响。术前应用约束带时,确保松紧合适,在受压部位充分使用软垫避免局部组织损伤。

3.4 合理应用体位垫及压疮贴

术前要充分了解患者采取的手术类型、评估手术时间选择合适的手术床及床垫,目前最常用的是海绵垫及透明敷贴。

3.5 手术时间

由于手术时间超过2.5h是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所以要不断加强医师的培训,以提高手术效率[12],护士在术前熟知手术流程,做好器械准备减少手术时间,预防压疮的发生[13]。手术结束后确定患者皮肤是否完好,一旦出现皮肤潮红、水泡及早处理并填写压疮报告单,仔细记录压疮位置、程度、大小做好术后交接。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制订合理有效的压疮预防措施,提高压疮的预防效果[14],术后对患者皮肤做好回访。

第8篇: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 聚氨酯凝胶头圈; 面部急性压疮; 小儿神经外科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106-02

神经外科手术常在显微镜下进行的,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常常切口较深,手术区域较小,但是手术时间相对于其他手术较长,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更需要谨慎,避免各种细小的失误导致对患儿大脑发育产生各种不良影响,因此进行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时间往往更长[1]。神经外科手术常常采取的是侧卧位,侧卧位需要对患儿的头部进行固定,临床上多采用头圈进行固定,患儿额颧部为主要受力点,但是此部位的皮肤较为细嫩,传统的手术中常使用海绵式头圈进行固定,患儿手术后常出现急性压疮[2]。急性压疮主要是因为皮肤长时间与一个地方接触,透气性较差,导致皮肤红肿溃疡,为避免急性压疮的出现笔者所在医院特使用聚氨酯凝胶头圈进行对照试验,理论上聚氨酯凝胶的透气性要好于传统的海绵式头圈,通过临床实验后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共有146例患儿采用侧卧位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其中男73例,女73例。年龄1~5岁,平均(2.6±1.3)岁。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37例。年龄1~4岁,平均(2.8±1.1)岁。对照组男37例,女36例。年龄1~5岁,平均(2.9±1.9)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以及既往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侧卧位进行手术,并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当麻醉生效后对照组选择与患儿头部大小相近的海绵填充式头圈对其进行头部固定,对患儿躯干及腿部均加垫棉花垫,使患儿整个躯体处于功能位状态,并加以妥善固定。观察组的患儿同样采用气管插管麻醉,进行侧卧位手术,当麻醉生效后选择与患儿头部大小相近的聚氨酯凝胶头圈(奥克兰高分子医用材料(天津)有限公司)对头部进行固定。其他躯体各部位的摆放与对照组一致。在术后14 d内对患者出现急性压疮的情况做以评估。

1.3 观察指标

患儿手术后由护士对患儿全身皮肤做以检查,在术后的2 d,护士需每日进行一次检查。如果患者皮肤出现红斑、发痒但未出现皮肤破损的为Ⅰ期压疮;如果患儿皮肤出现破损,出现水泡疱疹,损伤到真皮层的为Ⅱ期压疮;如果患儿皮肤未出现任何症状则为无压疮。压疮总发生=Ⅰ期压疮+Ⅱ期压疮。在两组患儿康复出院之前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选项。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进行为期14 d的观察后,观察组无压疮35例,而对照组仅15例,观察组的压疮总发生为38例,对照组为58例,观察组的压疮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

在两组患儿康复出院之前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观察组的满意度为78.08%,对照组的满意度为52.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神经外科手术常为较精细的手术,多数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且手术时间一般较长[3]。由于神经外科手术部位较为特殊,常在脑部进行,因而常需要患者采用侧卧位对其进行手术,由于侧卧位的姿势,所以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给患者加垫头圈以固定患者的头部[4]。使用头圈固定患者的过程中患者的额颧部是主要的受力点,与头圈的接触较为紧密,加行额颧部位的皮肤较为细嫩,且手术时间较长,所以常会出现压疮[5-6]。在以往的手术中都会采用传统的海绵填充式的头圈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由于传统的海绵填充式的头圈在使用的过程中通透性较差,加上皮肤与之贴合时间较长,常会出现局部皮肤的红肿瘙痒,进而形成急性压疮[7-8]。在本次临床试验中采用的聚氨酯凝胶头圈是一种透气性相对于传统海绵填充式头圈好的头圈,可以降低在较长时间的神经外科手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

通过试验可以看出观察组无压疮有35例,而对照组仅15例,观察组的压疮总发生为38例,对照组为58例,观察组的压床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约27.4%。使用聚氨酯凝胶头圈后急性压疮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可以有效的预防急性压疮,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在两组患儿康复出院之前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两组患儿由于恢复程度不同,出现压疮的情况也不同,所以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有较大差异。观察组的满意度为78.08%,对照组的满意度为52.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对照组约26.03%。在手术中使用聚氨酯凝胶头圈后由于降低了急性压疮的发生率,所以患者家属对于治疗效果普遍满意[9-10]。

综上所述,使用聚氨酯凝胶头圈在预防小儿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中患儿面部皮肤急性压疮的临床效果良好,急性压疮的发生率低,压疮的程度较轻,患儿家属对于使用聚氨酯头圈的预防效果较为满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爱华,刘霞.颅脑手术患者发生急性压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56-958.

[2]欧晓莹,李广群.压疮防护标识及防护方案的设计与使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68.

[3]张颖.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全科护理,2010,8(12):3160.

[4]陈杏梅,卢春红.90侧卧位手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193-194.

[5]张秀平,任杰平,张兰梅.集束干预方案预防术中压疮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7):71-74.

[6]汤秀云,蒋劲林,汤银惠.两种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196-197.

[7]费美霞.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压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2754.

[8]魏革,胡玲,祝发梅.手术患者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78-580.

[9]Souza T S,Maciel O B,Meier M J.View from specialist:It is creative,and of certain scientific and educational value[J].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2010,16(10):1366-1368.

第9篇:手术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范文

【关键词】 压疮;危害;分期;防治;护理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障碍[3],组织缺乏营养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坏和坏死,也叫压力性溃疡(PU)。它不仅发生于卧位病人也可发生于坐位或使用整形外科装置的病人,一般医院发生率2.5%~8.8%,甚至高达11.6%。所以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是至关重要的[4]。

1 原因

1.1 外因

1.1.1 压力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 组织如长期受压超2.7kPa(20mmHg)低压力即可以造成组织缺血性损伤致压疮。承受9.35kPa(70mmHg)高压持续2h以上组织及可以出现不可逆缺血性改变,致坏死形成压疮这提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减轻压力的必要性[5]。

1.1.2 摩擦力、剪切力、潮湿、污染等 摩擦可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温度升高1℃能加强组织代谢并增加氧的需要量10%。在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氧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将更增加压疮的易发性。剪切力比垂直方向压力更具危险性,抬高床头时骶尾部皮肤与骶骨错位,血管扭曲受压而产生局部血液循环障碍[5]。潮湿更易引起压疮,已成为临床上十分突出的问题。

1.2 内因 (1)多数病人组织对中等程度承压有一定代偿能力,某些病人则不然,这就涉及内因的不同,感觉、体重、体温、精神心理因素、重度营养不良、心力衰竭或其他疾病致使机体水肿,癌症晚期、各种疾病末期所致皮肤抵抗力下降,皮下脂肪减少等原因而好发压疮[6]。(2)老年人由于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易发生PU[7]。

2 高危组及危险因素评估

2.1 高危人群 因为预防PU采取的器材昂贵,无论从人力、物力上代价均高,故主张只对高危组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8]。高危组的拟定是根据英国皮肤及伤口护理中心和美国国家PU顾问委员会提供的资料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共同拟定的,具体如下:(1)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感觉、活动力及运动力减弱或消失;(2)危急重症、严重的慢性或终末期疾病;(3)营养失调严重、中度以上贫血、极度瘦弱;(4)严重脱水、严重水肿;(5)疼痛及其他原因所致固定:如骨折、上支架、石膏等;(6)心血管疾病:心衰、DM及其他疾病所致周围血管疾病;(7)腰以下手术、手术时间>2h的手术;(8)组织创伤、烧伤、烫伤等;(9)长期使用镇静剂、类固醇、毒性药物;(10)入院时已有PU、陈旧性PU史(1年内)。年龄≥65岁,非体检病人[9]。

2.2 危险因素评估法 护理评估活动中的科学而准确的量化标准是整体护理和护理措施的重点,在临床上获得广泛认可及使用的有An-derson评分、Norton’s评分、Braden评分、Shannol评分以及Waterlow评分。其中Waterlow评分在我科广泛应用[10]。此表包括年龄、体型、体重、身高、皮肤类型、食欲、控制能力、运动能力、心血管及全身情况、其他、药物治疗共计9个部分,计分结果:10分危险,15分高危,20分为极危。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是预防压疮关键性一步,是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的一部分,因此使用评分表的意义不只是做一下评分记录,而是行动的号角[11]。

3 预防护理措施

3.1 预防用具 常用的有气垫床,使用气垫床使皮肤压力分散,降低局部压力使毛细血管灌流得以维持,故有保护皮肤的作用,防止压疮的发生[12]。

3.2 翻身及体位 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PU的关键,将患者侧倾30°并用枕头支撑的这种体位,使患者始终避开了自身骨突起部位,较好的分散了压力,因此减低了压迫性溃疡的风险,几乎所有的实验研究都支持这种说法。并表明30°倾斜体位有利于某种解剖部位的压力分散和血液流动,一般每2h翻身1次,平卧位抬高床头时不应超过30°[13]。

3.3 压疮保护贴 保护贴伤口护理系列中的透明贴,增强型减压贴其成分为水胶体,通过皮肤氧分压的改变,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其表面光滑,摩擦力小,减少受压部位剪切力,同时能吸收皮肤分泌物,保持皮肤正常pH值及适宜温度,能预防和护理一期PU,将PU保护贴应用皮肤发红部位及受压部位,平均留置时间为4天[14]。

3.4 赛肤润 可用婴儿按摩润肤露代替,按摩1min迅速经皮吸收,形成脂质保护膜,有效限制水分流失,同时可防止尿液、汗液等浸渍,增强皮肤抵抗力,缓解局部受压后红肿现象,加速软组织淤血、淤斑吸收,每天使用可增强皮肤抵抗力,保护受压部位皮肤[15]。

3.5 增进营养 营养不良是导致发生PU的内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PU愈合的因素。了解病人营养状况,注意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防止病人出现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伤口愈合依赖于好的营养和适量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系统的营养评估和早期干预预防营养不良对促进伤口愈合非常重要[16]。

3.6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教会家属一些预防压疮的措施,如勤换体位、勤换洗、勤检查、勤整理、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等,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自觉配合医护治疗,尽早康复[17]。

4 小结

危重症患者是压疮高发人群,认识局限,出现后才发现,干预及告知均被动。相关调查研究17.95%患者外伤后6h内发生压疮,33.33%患者48h内发生[18]。所以压疮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的重视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压疮的基础[19]。实践证明,长期卧床的患者有无压疮的发生,全体护理人员重视是基础,掌握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能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是关键,患者配合是手段,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各个环节,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压疮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0]。

参考文献

1 郑修霞.护理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998:145-148.

2 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

3 陈海青.压疮防治和护理最新进展.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7):25.

4 陈玫.压疮护理的综述.护理学杂志,1999,(6):12.

5 唐玉磊. 褥疮护理新进展.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4):143 -144.

6 黄峰,何娖.褥疮护理近况.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195.

7 压疮基础知识问答.褥疮的致病危害.39 健康网,2009,3:31.

8 高耀闽.缓释气式气囊褥垫床.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1):38.

9 于青,于兰.压力性溃疡危险因素的评估.护士进修杂志,1996,11(3):7.

10 张长惠.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褥疮.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202.

11 张世民.压疮研究新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193.

12 黄洛宁.褥疮护理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6,5(2):69.

13 河北医学院.护理医学问答(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48.

14 蔡宝珠.褥疮预防策略.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6):272.

15 陈秀英.褥疮的预防措施.福建医药,1982,4(6):47.

16 马惠芳,马桢林,徐珺.褥疮防治近况.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5(10):875.

17 吴善风,谢月芳.Braden 评分法预测的研究.当代护理,2003(3):32.

18 黄丽君.诺顿评分在压疮中的预防与护理.天津护理,2005,13(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