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

规划和设计的区别精选(九篇)

规划和设计的区别

第1篇: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山地别墅;工程;设计要点

因为山地别墅错落有致,景色优美。因此山地是开发别墅项目的理想的地理位置。虽然山地别墅与普通平地别墅的外观没有区别但如果设计考虑不周所设计的产品会大量增加工程的成本,也会在工程中留下一些质量隐患。下面根据个人在山地别墅的多年的工作及管理,结合山地别墅的工程项目的实践,就山地别墅的工程的设计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1 规划及景观设计

一个项目的好不好关键在设计,要想做好山地别墅回首先在设计上要做好把关,规划设计是一个好的项目的开始,设计要根据山地的特点,合理的布置别墅的位置,景观的布局,山地别墅应依山就势布置,使建筑的天际线保持原来山体独特的态势,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而且建筑物层恋叠嶂,互不遮挡,视线良好。规划及景观设计要点:

1.1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保持建设用地和绿化景观用地等各项用地平衡。

重点考虑利用坡地,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形成丰富的地下、半地下空间剖面形式及架空的景观。根据地形状况,合理规划,减少土方量,土方量就地平衡。充分利用地形的起伏,灵活布置单体建筑,顺应山坡地轮廓线。 考虑沈阳漫长寒冷的冬季气候条件,水景不宜过多。考虑利用架空空间形成少量公共车库,解决小户型第二辆车及地势较高较陡住户的存车问题。

1.2 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遵守《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的有关规定,确定别墅之间的合理间距,考虑避免视线干扰,保证住户的私密性。总图布局保障每栋别墅有合理的日照和采光,尽量利用日照作为冬季采暖的补充。客厅、起居室和卧室窗外应有良好的视野,便于居民直接眺望外面的景色,尽可能减少南部高地对视线的遮挡。考虑规划景观的均好性,保证每户有景。公共设施和别墅应布局灵活、合理,会所、景观、室外活动场所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减少行动距离和园区内的车流量,并尽量设置专用的步行道。

1.3 园区入口规划

规划充分考虑别墅区入吕的整体景观效果,必要时沿园区边界外留出10米宽左右景观绿地。对入口(包括北侧次入口)、入口广场及庭院车流、人流组织、动线分析和景观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产生的作用做重点考虑。

1.4 园区道路规划

遵循便捷、安全的原则。园区规划道路便于业主出行,尽量避免交叉、往返迂回、误行,确保行人安全;同时应避免车辆行人对住户的干扰,保持园区的安全与安静。规划减少机动车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提高土地利用率。

结合坡地的具体特点,在整个园区或局部范围内尽量做到人车分行(注意不是分流),但满足消防车、救护车、搬家车及防灾工程救险等车辆的通行要求。园区道路网的规划设计应有利于各种设施的合理安排,并为建筑物、公共绿地等的布置以及创造有特色的环境空间提供有利条件。

在园区的公共活动区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宽度不小于2.5米,纵坡不大于2.5%。园区内坡度大于8%的区域面积为40%左右时,这部分用地应辅以步行阶梯解决竖向交通。园区内道路纵坡:机动车道不大于8%,坡长不大于200米;步行道不大于8%。园区道路应安排必要的排水设施。园区处于冬季多雪的山坡地区时,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

1.5 园区景观绿地规划

园区景观绿地布局在总平面布置时统一考虑,顾及绿化植物尺度与建筑尺度乃至整个园区的协调。尽量利用和保留原有的自然地形及原有植物。绿化空间系统规划时注意整体景观意向和生态与环境保护,利用共通元素建立区域意向,处理好广场圆环等节点空间,利用自然的亲水空间岸边处理形成自然生态平衡,利用陡坡及悬崖形成特殊景观及竖向绿化,用透水的铺面材料增加水源涵养。景观绿化构想注重开放空间的形成、特别应注重入口空间的营造、道路层级特色的建立,利用铺地及户外家具增加空间整体性,用完善的标志系统增加区域自明性。景观设计与园区规划同步进行。小区级及组团级景观绿地都有恰当的服务半径以方便居者观赏、使用,并重视宅间绿地的规划设计,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

2 建筑及结构设计

建筑工程单体设计要充分考虑山地建筑的一些特点,立面设计通常有中式、英式、美式、法式、德式、意大利式、西班牙、欧式、日式等等。

建筑平面布局要合理,不以几室几厅几卫入手来划分空间,而以五大功能区:礼仪区、交往区、私密区、功能区、室外区,为标准来定义空间类型。一层客厅尽可能地布置在南面,厨房尽可能布置在北面,中、西厨及餐厅的布置要合理,车库要有通往室内的门,如果道路在别墅山坡下面利用山地可车库布置在地下一层。入户大门与整个室内的交通走向要考虑合理,方便出行并满足家居风水的为要求。增加通往花园的门可设置在餐厅、客厅。地下室可设影视厅、健身室、室、酒窖及酒吧、设备房(也可在一层与车库布置在一起)。一层可设书房、客房、保母房、公共卫生间。二层可设老人房(可在一层设置)、儿童房、客卧、起居厅、书房、公共卫生间等。主卧尽可能设在顶层,有足够大的卧室、卫生间、衣帽间(有条件的可设男女衣帽间)。在室内可充分布置一些通往室外的露台。

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山地别墅的各个别墅的室外±0.000不同,地下室及外墙与室外地面接触的外墙的防水的高度。别墅的层高一定要满足室内使用空间,满足空调及室内管线在吊棚内的高度,通常层高为不小于3.2m。设计要考虑地下室的通风及采光。要考虑地下室的地面及墙体的结露等问题。

结构设计应根据地质报告的实际地质情况,考虑基础的型式。通常的基础型式有:桩基础、毛石砼基础、箱型基础等。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山地别墅的与地面接触的楼板受地表水的作用出现板下的土质特别是回填土的下沉,在楼地面与土层接触的尽可能设计成楼板。采暖有集中采暖的可做成地热、散热片式采暖,没有集中供热的可采用土壤源热泵采暖,集中户式燃气炉采暖,电采暖,太阳能采暖等等。因为山地通常是雷区,因此山地别墅最重要的电气设计一定要重点考虑防雷的设计。

第2篇: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区别;影响

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

城市规划是宏观的, 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因此,探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明确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二者的区别,进行合理的结合,满足居民的要求,创造出舒适、和谐的城市居住环境,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者的区别如下:

确定性不同。

城市规划不仅是简单地按建筑设计去找答案,而且自己要提出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并作为建筑设计的目标;而且城市规划还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利用“规划年限”加大对“短期行为”的控制。建筑设计是由开发商提出具体的要求及目标,根据当地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由设计师依据专业的知识,制定满足设计目标的有效方案。

(2)任务的综合性。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对答案的搜索过程,设计程序由简单到复杂。而城市规划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立与处理城市的基本要素关系,对整个综合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在面对城市居民的需求时,各要素间还存在着矛盾,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妥善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又因规划的单一性,所以城市规划工作无“模”可套、无“法”可推。

(3)设计的复杂性不同。在建筑设计中大多以象征意义为主,设计师只需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即可,但对于一个城市规划师来说,不仅要有形象思维,而且要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思维能力,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全方位和多层次的规划,符合人们的要求。这需要规划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素养,通过各专业人员的不断协作配合,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城市规划,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4)目标的超前性。一般情况下,在对建筑物设计前,确定建筑物的性能和功能。建筑设计基本上是一次终极目标的静态设计。但城市规划却没有终极目标的稳定性,其规划的整个工程都是对未来目标的探讨,并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进行修改调整,它是一种动态设计。

最后,城市规划偏重用文字、数据、图表来表达其成果,而城市设计则偏重于用模型、照片等视觉工具来体现其规则。在简要的论述了什么是城市规划,什么是城市设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之后。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以什么样的观点和角度来看待建筑设计。

二、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1、场地设计

在对场地进行设计时,在符合地基现状的前提下,根据相关法律和规范的要求,对建筑/户外活动和工程系统进行有序的组织,满足建设项目要求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元素的设计领域,尤其是建筑与其他元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工作内容来说:场地设计是在大楼的设计除了详细设计的建筑单体所有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交通设施、绿化园林设施,竖向布局、工程设施和交通、绿色花园设施、场地竖向和工程设施的详细设计。

(1)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和城市整体规划对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对布局结构的控制上,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更具体、更直接。场地设计应对用地面积和性质进行控制,加大容积率、建筑高度和绿化覆盖率,对各项细节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进而对布局形态进行确定。

(2)在建设项目选址的问题上,对用地性质进行详细的规划,选择合适的基地地块,根据建筑红线和道路红线对用地范围进行控制;通过容积率、绿化覆盖率和建筑覆盖率对用地强度进行控制。

(3)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 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 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其中, 区划法和土地细分法是真正的法规, 设计指导原则只是一种引导性的控制手段。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

由于历史上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原因,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中型建设项目的设计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导致了我国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在立法中缺少对地价有严重影响因素的规定,对用地的控制无法符合土地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因此,应该从城市的区域规划出发,把建筑和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感受想象建筑的布局,完美塑造空间;对于板材方面,要有自己的风格,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整体性强,简单与复杂相间,不断地变化;运用抽象化的手法,理性的引用历史痕迹,把视线集中在人们视线所涉及的范围进行思考。

三、总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区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找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差异,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满足居民的要求,创造出舒适、和谐的城市居住环境,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这需要设计师不断地努力,既要关注城市规划的需求,还要关注建筑自身的特点,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实现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蒋峻涛.当前我国城市新中心区规划建设的隐忧田.城市规划,2005,29(21):73.

[2]方咸孚,李海涛.居住区的绿化模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全国城市规划师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M].城市规划原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第3篇: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道路规划;管道设计;以人为本

一、 道路规划

道路规划是现在社会交通系统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对公路路线的设计,并且能够按照设计的思路设计出适合设计对象的道路建设方案,能够适应周围的环境、人和物的最佳的道路,使得道路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并且能够具有发展性。喝酒时所谓的科学和谐的道路规划制度。一个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方案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一定程度的控制着生态环境的污染情况,另外还能够使宏观经济健康的发展下去。对于特殊的项目的道路规划,比如一些企业的厂区道路环境规划就要按照其特有的条件或者环境而特别设计,除了按照普通道路规划按照土地、城市、环境和生态等条件外,最主要的还要与厂区美化、管线的安置、排水等相结合。

二、道路环境的规划与厂区之间的矛盾

道路环境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道路以及道路的旁边空间会有很大的空间和边界,这样会对厂区的工人造成吸引力,吸引他们过来活动,可是厂区内的道路主要用于交通运输的,如果被厂区内的工人占用,就会极大的影响道路作为交通运输的作用,影响效率,那么此道路环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了。所以对道路周边的空间要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厂区与道路之间的空间要有一定的隔离,这样既能防止了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对厂区内的工人造成的伤害,又能防止厂区工人到道路与厂区的隔离空间去活动,影响机动车在道路上的行驶,并且也同样阻止了机动车的行驶占用了旁边附近工厂工人的活动空间。对于建造在工人活动区域的道路,在道路的周边的空间应该适当的道路的路边空间建设工人活动的空间,但是一定要保证道路能够正常行使交通的功能,保证道路不被破坏,这样形成一个空间共工厂工人使用。

三、厂区道路环境的综合规划设计思路

1.综合规划设计的总思路。(1)首先必须对厂区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确定厂区需要建设道路环境的风格,明确厂区的规模,比如,明确是在旧的道路基础上进行规划还是在新的地址创新,能够突出企业的形象和品牌意识,规划的设计思路能否满足该厂区的客户的审美需求等等。(2)对该企业厂区的办公条件,场地设置,生产的流程还有生产的环境要求以及生产的流程及需要和安全,另外还要考虑到没美学的要求,对整个厂区的总体空间和建筑物的了解和把握,按照厂区的需要,对道路环境进行合理的布局设置。(3)对于厂区中的各种管线应该特别注意,因为这涉及到整个厂区的生活生产活动以及厂区中工人的日常生活,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道路的设计规划上,要特别注意依靠道路的建设来对每一个管线道路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为以后的管理和维护创造良好的条件。

2.对厂区道路环境的规划的专项设计思路。对厂区的道路环境的专项规划应该按照总体设计的思路进行:(1)对于厂区建筑物的考虑。厂区的建筑物大部分都是工厂内的生产环境,在生产流程允许的范围内,以及考虑到建筑物的布局、空地的面积、运输所用的设备等等对厂区的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厂区内的道路能够满足生产过程便捷、成本节约的效力。(2)对道路网的布局规划。道路网是在生产状况以及运输的状况下规划的,只有明确了生产的状况和运输的状况才能设计合理的道路网布局,(3)对于管道网的安排布局考虑。管网的布局是一个很富咱的过程,包括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管网包含的项目很多,其中包括水管、电管、热气管、燃气管和排水管等等,管网的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园区内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果在一个厂区内有一个安排得当的管网设计,那么此厂区的后期维护和管理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降低了建造厂区的成本,但是管网的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比如仅仅一个水管的设置就要求需要人口数、生产过程中的用水处和用水量,生产过程中的废水量和那些水需要的是特殊的工艺进行处理,而电管的设置就更不用说了,在工厂生产的过程中要用电,在工人的生活中也要用电,这些都要考虑进电管的设计布局中去。

在整个厂区道路规划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并且要把后期的清理、维护、管理、节能减排等考虑进去,在设计规划中一定要根据厂区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积累经验,开拓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第4篇: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鲁班文化;特色;校园规划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78

0引言

大学校园是孕育学术思想、培育专业人才的场所,校园环境的建设历来受到重视。著名建筑师小沙里宁曾说:“大学就像我们时代文化沙漠中的绿洲,校园里有美好的步行区、林荫道,而别处却没有。”可见,大学校园在世人心中已成为理想生活环境的一种写照。自由、开放、绿色、生态则成为大学校园规划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然而,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同,高职校园的规划理念与高等院校校园规划理念也有所差异。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职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因建校时间较短,资金缺乏,大多校园基础建筑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校园景观建设较为薄弱,传统的规划理念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这也对当今高职校园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我们在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校园规划中就解决总体布局、校区环境融合和校园生态绿化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1学校概况

隶属于辽宁省教育厅的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位于古城辽阳,由原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5月合并重组而成。学校秉承“上善建道,精技筑邦”的校训精神,在长达60余年职业教育的历史中,不断践行以人为本的现代办学理念。形成建筑、制造、电工电子、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经济管理、现代服务等近50个专业。

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均位于辽阳市中心位置。总面积现有358523平方米(约合538亩),建筑面积200096平方米。南校区占地13.8万平方米,北校区占地22万平方米。

2注重校园规划的整体性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是两校区合并办学。北区为原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旧校区,2002年由辽宁省供销学校、辽宁省电子工业学校合并而成。功能分区有待于进一步划分,应作为校园规划的重点。南区为原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旧校区,地理位置相隔北区有一段距离,目前可拆建的建筑和用地不多,唯东南侧有规划预留用地60亩,必要时可用于新建。

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多重原因,校园规划建设受到各个时期的局限,多年来基本处于边规划、边征地、边建设的状态,造成目前校园占地面积难以扩大,发展空间受到局限,校园内功能分区不尽合理,学生室内文体活动场所匮乏等方面问题。

为了满足学校未来发展需求,依据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的校园现状及发展的方向,对校园的功能分区、道路交通系统及空间景观环境进行规划调整(见图1、图2)。规划中注重南北校区之间的联系和整合。之前两校区均独立自主,合校后需合理配置资源,处理好校区交通组织、校区整体建造风格等的协调。

3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3.1用传统文化协调校园整体建造风格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古城辽阳,有着半个世纪的职业教育历史,深厚的人文背景使学校的建筑风格、空间概念等均体现了传统文化。特别是北校区原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建筑风格较为统一,大部分教学建筑外观上采用砖红色主墙配合灰色勒脚、白色窗线和坡屋顶的低层建筑形式。

北校区古老的中专教学楼(见图3)是典型特色建筑代表,也是学校最早期的建筑。其他教学建筑在日后的发展建设中均参照此种风格,延续了传统的文脉,形成了目前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而南校区建筑风格无明显特色,建筑色彩以灰色为主,教学楼均为平屋顶多层建筑。两校合并后,将南校区主要教学建筑按照北校区建筑风格进行了统一改造,用特定的形式和符号协调了校园整体建造风格,起到了显著效果。

3.2鲁班精神与时代特融

规划在南北校区以鲁班文化为主题,创作体现校园文化的景观雕塑。用视觉语言,直观表现辽宁建院的鲁班文化,并作为辽宁建院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发扬光大。

鲁班是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发明创造的典范,是能工巧匠和发明家象征性的符号。鲁班文化体现了中华儿女不断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它不仅对中华民族性格影响久远,而且成为实现科教兴国和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

|宁建筑职业学院是辽宁省建筑职业教育学府,无论从行业背景到专业角度,还是职业特点到技术应用,正是现代社会对鲁班文化传承地最直接反映。建院人六十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充分体现了鲁班文化精神内涵,鲁班文化筑就了辽宁建院之魂。

4建设绿色生态校园

4.1生态优先,人工与自然融合

当代环境建设遵守的首要原则就是生态优先。规划中依托校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地理环境,充分利用了原有绿化,加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校园文化”设计要素,将人工与自然环境融合,努力营造出别具特色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校园生态景观,使之成为校园整体的一大特色。南校区图书馆南侧与围墙之间有一大片空地,规划中将这片空地打造成为风景秀丽的学生活动景观绿地(见图4),为师生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场所。

此外,为顺应师生户外学习、思考和交往的行为要求,规划在南北校区的中枢位置设计了公共活动带,体现了包容性与以人为本。将教学区和室外活动区以便捷的路线相连。这条步行活动带包含了交通、游憩和交往等许多功能,体现了新时期校园户外活动空间的发展方向。

4.2创立“人文内涵”的绿色景观带

“人文内涵”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灵魂,规划将人文内涵贯穿校园整体空间景观,建造具有“古城情调、人文情怀”的绿色大学校园。

规划在校区入口沿线形成绿化景观带,将景观的图形融入“文化内涵”,其意境与大学文化气质相融合,使其成为学院里最富有特色的主题景观。南校区主要以建筑类专业为主,为弘扬鲁班精神,在南校区入口绿化景观带中建造了鲁班园(见图5)。北校区以信息会计类专业为龙头,规划在北校区入口绿化景观带东西向各建造一个主题景观雕塑,分别为计算机雕塑和古老算盘雕塑,在景观带的东端广场上,规划设计一大型齿轮雕塑,立于机械系教学楼的正门。此外,“人文内涵”生态带还将贯穿校园公共绿地、文化广场和空间景观雕塑,在两个校区内分别形成主景观轴,从南到北穿行于理性校园建筑之间,形成交响乐一般的韵律。

5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校园环境是高职院校提升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条件。高职校园的建设应转变规划理念,注重营造校园人文环境,尊重场地的自然与文化内涵,突出个性,合理设计,建设适应高职教育的、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新校园。

参考文献

[1]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当代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张树云.高职学校校园规划的实践与思考[J].建筑设计与规划,2002,(6).

第5篇: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

关键字:住宅小区建筑;规划与设计;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住宅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场所,所以它的规划与设计的合格性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而近几年来,在农村中住宅小区的建设也开展得如火如荼。随着住宅小区的增多,相应的政策法规开始颁布,以规范小区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一个优秀的住宅小区建筑就应该充分考虑到人们的生活习惯等,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人们能够感到身心愉悦,当然也必须考虑到经济性。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相关规范的研究

为了提高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质量,确保居民的生活环境需求,另外也为了更有效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国家颁布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1 居住区类型

按照可入住户数和人口规模,可以将居住区分为小区,组团和居住区三种,他们的划定标注如图1所示。

图1 居住区种类

2.2 住宅小区建筑的日照条件标准

住宅小区建筑在进行规划和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如房屋朝向,楼栋间距,楼房层数等都是需要考虑。这里以住宅小区建筑的日长为例,针对不同的居住者,进行规划设计时,日照条件会有所不同,老年人居住的建筑日照要求在冬至那天的日照时间不低于两小时。若对原有建筑进行改造是,要求在原建筑外增加任何设施装备都不应该让旁边的住宅区的日照标准降低,图2是小区住宅建筑的日照标准。

图2 小区住宅建筑的日照标准

2.3 住宅建筑的间距设计标准

另外,对于住宅楼栋之间的住宅间距也有相应的规定,(1)条式住宅,楼层之间不应小于六米,而高层与其它楼层之间要求大于等于十三米;(2)对于高层的塔式住宅建筑,多层的和中高层的点式住宅建筑以及侧面有窗户设计的住宅建筑,由于需要考虑视觉效果,以及卫生条件,所以需要适当加大设计间距。

3 住宅小区建筑在规划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建筑规划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而住宅小区建筑的规划的综合性就更加强。衡量住宅小区建筑的规划标准是看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三者是否协调统一。特别是当开发商一心只想着高额利润的话,会造成规划中只有建设施工的安排,而没有后期的管理,这样子就会造成小区建设出现很多麻烦。

目前,在进行住宅小区建筑的规划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下所示:

开发商都希望能在有限的地基范围里,创造出更多的建筑空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往往就需要缩小楼栋的日照间距,增加楼层。这两种措施都会造成楼层低的建筑达不到标准的日照条件,并且也会影响通风性。

往往在规划中有安排绿化带以及一些供居民活动,休闲的娱乐设施等,但是在施工中,往往被取缔,然后有些开发商利用这些地段空隙进行插建,造成住宅小区的活动场所比较紧俏。

小区中的商业建筑面积增加,有些开发商出于自己的商业效益目的,增加了商业建筑面积,缩小商业建筑与建筑红线之间的距离,这破坏了小区规划的合理性。

目前,虽然小区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相应的服务设施却没能跟上节奏。在住宅小区的规划中,公共厕所等的建设被忽视,小区中的商业网点增加,造成客流量也相应增加,可是公共厕所却寥寥无几,甚至没有,这严重阻碍了小区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重视小区配套设施的相应建设。

4、规划设计高质量的住宅小区建筑

要想设计出高质量的住宅小区建筑,必须因地制宜,调查统计人们的意愿并尊重他们的意愿,有计划地进行建筑规划和设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住宅区及其周边环境的合理性。

4.1合理规划小区的空间布局

往往小区建筑会被划分成若干组团,而在有些设计方案中,虽然有考虑到将这些组团进行分隔,但是分隔得却不明显。一般情况下,应该用道路,或者是较宽的绿化带等来实现组团分隔。一个组团应规划成封闭院落,这是出于安全问题考虑的,若组团与外面的交通四通八达,那样子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外部的噪声会影响到居民的日常休息。根据人流导向,在小区设置一些出入口,并设有明显的标注提醒居民它所处的位置,要求变化中又有规律。

4.2住宅区的布置

小区中组团空间的布置,面貌与组团内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影响着整个小区的环境质量。组团内的布置使用最广泛的是行列式布置方法,在满足所有楼层的采光度和保证通风性的前提下,可使用点条搭配,错开拼接等方式,把绿化地规划在中间,是绿地保持完整性,但是同时在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到居委会等公共设施的安置问题,不能把它们设在场地中间。同时组团还要有明确的领域划分界限,保证组团内居民的安全感和归宿感。

4.3加强住宅小区建筑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住宅小区的规划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规划的好坏不仅与规划施工有关,同时也和规划后期的管理有着联系。所以,(1)在小区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的方案执行,如一定要求改动,则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同意和批准之后才可进行改动;(2)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不定期地检查小区建设状况,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在进行住宅小区建筑项目验收的时候,要对相应的擅自改动规划设计方案的行为作出严肃的处理;(3)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小区建筑管理法规,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人们的守法意识。

4.4提出相应的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原则

在规划设计住宅小区建筑时,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目光要长远,要考虑到居民的长期需求,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根据居民的需求去设计适合人们居住的建筑,以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在设计中,要做到整体规划,要考虑到小区内的方方面面的因素,统筹小区内的建筑,道路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安置,让它们有序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总结

在当今“以人为本”的时代里,人们追求的是高品质的生活,而住宅建筑与人们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在住宅小区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居住需求,并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水平,使住宅建筑行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凯.城镇生活小区规划设计要点[J].民营科技,2011(6)

[2]刘海龙.发展生态建筑,改善人民环境. 住宅科技,2001,9.

第6篇: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设计;总图

Abstract:In the residential planning and design, such as construction, landscape, water, electricity, gas ,etc. , they are linked together.With unified deployment and unified planning, projects could be a virtual circle.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the identity that he is a general planning designer, the author participates in pre-planning and design.

Keywords:residential area;planning and design;general plan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7-0090-03

1 前言

一般的民用建筑设计的周期比较短,通常只要1~2年或2~3年。但是,在进行大型居住区项目设计过程中时,尤其在前期规划设计阶段,不单单要注意到建筑设计的美观,还要注意项目分期操作的需求:可实施性和持续性。“东方明珠·世纪花园”是一个设计历时逾7年的大型房地产项目,下面将就该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的一些理念与大家分享,共同探讨如何将专业总图技能运用到居住区前期规划设计阶段。

2 项目背景

2.1项目区位

大型房地产项目“东方明珠·世纪花园”地处安徽省马鞍山市,距南京市仅30分钟车程。地块位于城市东北郊,距离宁马高速马鞍山出口仅5分钟车程,距离城市中心15分钟车程,同时紧邻城市核心区,是马鞍山市东北方向的入口门户。

2.2项目概况

整个项目占地约60.57hm2,位于慈河路,江东大道,健康路,葛羊路的围合区域。地块东北角遥望葛羊山,西与花果山公园接壤,自然河道穿行其中,具有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等天然优势,是马鞍山市“东拓南进”的热点区域中最具吸引力和活力的居住生活区域。

整个基地沿城市主干道江东大道南北方向展开,跨越桥山路,长度越1300m;东西方向沿江东大道至慈河路,宽度约730m。以桥山路为界,将桥山路以南分为4个地块,分别为S1、S2、S3、S4地块;将桥山路以北分为6个地块,分别为N1、N2、N3、N4、N5、N6地块。

东方明珠·世纪花园的建筑规模总计72.73万m2,综合容积率达1.2,绿化率不小于37%。住宅类型从高层住宅到多层住宅,从联排别墅到叠加别墅,户型面积从50m2到300m2,多样性的住宅可以满足各种阶层居民的需求。

社区内拥有花园、广场、廊架,水池和极富上海地域特色的商业步行街以及功能齐备的幼儿园、小学、社区中心,农贸市场、医院、体育馆等8大类,近30个类别的高标准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东方明珠·世纪花园是马鞍山市一个配套完善的大型住宅项目。

2.3实施情况

本项目于2005年3月完成整体规划方案设计,正式进入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共分为三个阶段实施:一期包括N1、S1、S2三个地块,其占地14.3hm2,建筑面积共计14.1万m2。一期除了两个居住组团,还包括一座先期完成的社区体验中心、集贸市场和一所九年义务制学校,并于2006年底建设完成。二期的N2、S3、S4共三个地块已于2009年底建设完成。2009年中,根据市场变化及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公司对最后一期用地做了规划调整:将最后一期的原N3、N4、N5地块并入原N6地块,统称N6地块。原N6地块作为N6地块1期进行开发建设,原N3、N4、N5作为N6地块2期进行开发建设。截止2011年12月,N6地块1期已基本竣工;N6地块2期施工图设计已全部完成,现场施工正在进行。整个项目预计于2013年底全部竣工,历时8年之久。

图 1-规划调整前的总平面图

图 2-规划调整后的总平面图

3 以人为本的规划

3.1新都市主义

本着对“新都市主义理念”的实践性探讨,也基于马鞍山市本身是一座城市尺度不大的三线城市,本案没有做成一贯的“大围墙封闭社区”,而是致力于将用地拆分成更小尺度的若干分地块;最终以“开放的街区,封闭的组团”的方式,着力在城市郊区边缘地域“复制”出一种城市中心生活模式。

在这里,有公共开放的街道广场,有更亲近自然的河岸公园,便捷而齐备的配套设施,更多种可供不同家庭选择的住宅产品,还有教育医疗甚至就业机会;同时,却没有城市的拥堵、尾气与喧嚣……。这是一个获得1+1>2效益的和谐社区。

3.2巧妙利用地形布置地库

根据地形图及现场踏勘,我们发现基地周边的市政道路已经施工完毕,现有的道路标高比基地内的自然标高平均高出1m。为了减少土石方工程量,规划设计考虑在多层住宅之间设置若干半地下停车库。半地下车库顶部设计为入户庭院空间,高侧窗为车库提供自然采光,更为其带来了自然通风。节省了机械式排风等设备造价及运营费用,同时也是更为环保节能的做法。同时利用高差处理的踏步与跌落花坛既满足实用需求又是景观亮点。

3.3尊重原始自然现状

基地东侧的慈湖河以及基地内部的原生态水系是本项目得天独厚的景观优势资源。规划伊始就立足于对其进行充分保护和利用,并且因势利导,创造出一座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优质社区。天然河道的处理遵循了以下的基本原则:

1)在基地两端,以保持自然岸线为主,生态处理为基本手段;

2)基地中央,人群活动密集的地方,人工处理的岸线,结合商业铺面、生活广场等,形成生动活泼的生活环境。

3.4先进的社区管理方式

通过对出入车辆的控制,以及对人行的过问,本案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考虑,具体可以细化为:

1)公共领域:人、车均自由出入;

图 3-鸟瞰图

2)半公共领域:人自由出入,对车的通行的适当管治;

3)私有领域:只有本组团的住户才可以自由出入。

这也为商业以及相关配套提供了更多的更为合理有效的设置区域。

3.5节约型规划

在社会资源分配日益紧张的现今,如何做到资源节约化、集中化与共享也是本次规划设计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由于在项目的控制性规划中要求设置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本案在规划中充分利用了紧邻用地西南侧的现有安徽省重点高中“马鞍山二中”这一优势教育资源。我们把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规划在沿江东大道东侧二中以北,同时通过建设单位与二中的多次沟通协商,使其成为了二中的附属实验学校。由此,不仅丰富了沿江东大道一侧的城市立面,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教学器材以及教学场地也很好的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使得本社区居民的子女就学更加有效便捷。东方明珠·世纪花园规划也是一次对人文的规划。

图 4-踏步和花坛

图 5-原始河道

图 6-整治后的景观河道

4 可实施的规划

管线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是不可轻视的。供电及通讯系统犹如城市动脉,供水及供气系统犹如城市静脉,雨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犹如城市的消化及排泄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4.1防洪排涝

基地内存在发达的自然水系。自然河道与外部河道互通,原用来满足农田灌溉及城市防洪排涝的需要。根据地形图所示,在一期工程N1地块的西南角处(江东大道桥山路交叉口)有一处自然河道。经建设单位询问相关部门,此河道起防洪排涝作用。鉴于排洪箱涵(设计长223m,断面4m×4m,埋深1m)的相关技术要求,结合首期“标杆”建筑——社区会所,我们将此处设计成市民广场,与S1学校相呼应,成为桥山路商业街的入口。

4.2污水排放

在建设单位提供的市政管线资料中,周边市政道路下只有江东大道和桥山路下敷设污水管道。在配合建设单位和当地相关部门沟通过程中,我们发现:①江东大道污水管道的承受能力有限;②桥山路污水管道仅仅是敷设了管道,并未与周边江东大道污水管道连通;③最近的、可利用的污水管道在离基地S4最南端外300m处的健康路上。

针对这些情况,规划阶段就加强对管线综合设计的要求,并将与市政雨污水的衔接点的标高为场地竖向设计控制依据。

在首期项目实施时,建设单位根据管线综合的要求,将S2地块与S3地块之间的规划道路(东塘路)下的污水管道敷设至健康路原有市政污水管道,为本项目的后续施工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5 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在进行前期规划设计时,我们考虑到本项目是一个占地60hm2,总建筑面积达72万m2的一座超大型综合居住区,总的开发周期将持续5~8年的时间。这其中,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应的法规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同时市场也会因为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反应。为此,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性”尤为重要。而本项目的城市“街区化”规划方式为这种规划变通提供了最便捷有利的可能。

5.1首期开发:

规划项目的开始需要一个“标杆”,本案的首期开发界定在沿江东大道,桥山路两侧的N1、S1、S2地块。

N1地块的社区会所成为整个项目的先行体验中心,而同处于N1地块的1号小高层也是整个项目面向城市界面的标志性建筑。

桥山路以南S1地块的学校和S2地块的多层组团之间保留下来的原生态河岸则成为了项目一开始的景观实景样板段。

5.2规划调整

1)第1次

随着项目的推进,两年后(2007年)的二期规划实施。鉴于国家出台新的规划政策,市场也有新的反馈,方案进行了适当调整,桥山路南北地块各增加一处邻里中心,S4地块由小高层社区调整为低密度联排别墅社区,区内路网也作适当改变。

2)第2次

2009年根据市场变化及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公司对最后一期用地做了规划调整:将最后一期的原N3、N4、N5地块并入原N6地块,统称N6地块。原N6地块作为N6地块1期进行开发建设,原N3、N4、N5作为N6地块2期进行开发建设。将原N5的联排别墅取消,新N6地块的住宅类型为多层与高层。合并后N6地块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进行统一管理,两个车行出入口分别位于东塘路和望山路,另有一个消防紧急出入口位于江东大道。

鉴于以上规划设计理念的先进性和实现的完成度,东方明珠·世纪花园近年来获得了以下殊荣:

(1) 2007年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2) 2009年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项目二等奖——马鞍山二中实验学校;

(3) 2010年上海市优秀住宅工程小区设计二等奖——S4地块;

(4) 2006年中国地博会中国名盘最具居住价值社区奖;

(5) 2006年中国人文环境典型楼盘;

(6) 2006年中国城市标志性楼盘。

6 结语

第7篇: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问题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97-02

为了使我国配网的改造及建设更加科学合理、经济运行,必须加强对目前配网规划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以保证配电网规划符合目前电力系统发展需要。文章根据目前配电网主要规划步骤:分析配网现状、预测电力负荷、制定技术原则、分析电力平衡、制定规划方案、科学计算分析、验证规划方案等,查到出目前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配电网规划策略。

一、配电网规划普遍问题分析

(一)配电网现状分析不全面。大部分地区对配电网现状的分析不透彻,不能按照配电网规划内容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存在文字表述不清、基础数据收集不全、数据不准确、前后数据不对应、容载比与负载率概念混淆的等问题,不能切合实际地反映出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对低压配电网的现状也没有进行深人细致分析。如:有的地区只是简单的介绍存在无功缺乏电压偏低问题,但没有具体的数值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对线路负载率及联络方式分析简单,不能反映出线路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二)设备选型不合理。普遍存住电缆、导线、变压器、电容器、TA、开关、断路器等主设备选型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相关计算,片面地追求截面和容量(认为越大越好);出线间隔、负荷互带、供电半径等没有按照规划导则、技术标准和实际负荷进行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只是简单地更换大截面导线或大容量设备,造成大量的浪费,甚至存在将所有的设备重新更换的现象。造成资金浪费;同时未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全寿命技术分析。不能充分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三)电缆敷设不合理。由于在城市配网规划中对电缆入地没有具体的规定,同时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不够充分,存在一些新建城市在市政建设中片面追求城市的美观,不切合实际地提出将电缆全部入地的要求;还有个别地区存在既未考虑配电网运行维护、事故抢修的资金投入,又未经电力部门专家的指导,直接将电缆埋入地下等问题,不仅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也给今后城市配网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同时给维护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四)负荷预测及电气计算准确性不高。配电网规划中,由于缺乏负荷顶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计算软件,历史数据又不全,导致负荷预测结果不准确,造成电源点分布、线路路径等网架结构方案误差大;电气潮流计算、短路电流、无功电压等计算偏差较大;线损牢、电压、短路水平等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验,甚至有些地区的规划方案没有进行电气计箅,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造成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差。

(五)技经指导原则缺乏,投资估算不准确。大部分地区取费标准小统一,缺乏技术原则指导。如:某地区同型号的电缆单位造价分别是180万元/km和100万元/km:同一厂家相同型号的环网柜造价分别是3万元/台和15万元/台;某几个地区的无功补偿装置的价格分别是425元/kvar、200元/kvar:居民的计量改造投资分别是600元/户、200无/户不等,造成规划的投资估算差别较大。

(六)效益评估简单。对改造后的网架结构没有全面、深入、科学、细致的开展计算分析,缺乏规划前后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提升,线损率等一些重要指标的对比。经济效益评估简单。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计算论证,只通过一些简单的电量收益进行估算,不能为投资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如:某地区配电网规划面积为90km2,3a的改造和新建项目投资达10亿元,只进行了粗略的效益估算。没有进行详细准确的效益评估。

(七)配网自动化建设落后。由于我国配网自动化工作起步晚,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等较少:同时由于配电网自动化涉及的范围广,点多量大,早期的配电网络已基本形成,只在原有配电网的基础上进行自动化改造难度大。为此某些地区配电网自动化建设采取个别线路作为试点成功后逐步推行的原则,满足不了应用的需要。有些地区的供电局在配网自动化的建设规划方面以介绍系统为主,对具体工程、对一次设备的选择及有关技术要求上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缺乏完善统一的管理模式。

(八)配电网与主网的建设发展不协调。主网规划对配电网规划起着导向作用,配电网规划是主网规划的基础,也是配网改造和建设的关键环节,对电网后期工作起着主导作用。由于近几年资金主要投入了主网,对中低压配电网投入较少,使得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地区城市配网规划与主网规划没有统筹协调发展,造成了局部地区供电半径大、损耗高、电压低、可靠性差等问题。

(九)配电网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协调。配电网络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应纳入城市改造和建没的统一规划中。由于配网规划部门与地方经济管理部门、城市规划部门沟通不力,地方政府没有将城市配网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当中;在有些地区,电力部门规划甚至需要高价购买城市整体规划图来完成配电网的规划,客观上造成了城市配网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相互脱节,甚至落后于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不能很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与市政建设协调发展。

因此,需要强化其重要性和权威性。使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配电网规划建议分析

第8篇: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区域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属于城市化的后起国家,应避免重蹈城市化先行国家曾付出过沉重代价的覆辙,这就要认真研究,着眼于跨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现代城市规划与管理。在保持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同时,规划设计的质量面临更高的要求,总的来说,目前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正从量到质发生转变。

1、规划设计观念――热爱生活,设计生活

城市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建筑,有的造型别致,有的色彩淡雅,有的简单朴实,有的夸张绚丽,不同的建筑氛围源于不同的城市规划设计观念,规划设计师也持有各自的理解。

早些时候,城市规划设计常被认为是在城市规划中的建筑设计,也可以说是二维的建筑方案和三维形体的总和,这种规划设计观念放到今天的城市建设中明显存在很多局限性;还有些认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对外部空间进行创造,这种观念比前者说法的更深入,然而离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在实质还有一段距离。这两种设计观念是源于城市设计形态论或城市设计空间论,都会造成规划设计方案的偏颇,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构图十分精致,但整体还是让人感觉突兀、单调或是空洞。

因此,城市规划设计观念的方向应是“人的活动才是城市设计规划的内容”。人的社会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城市规划设计设计的应就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及空间内人的生活。城市规划设计师提出的设计方案应具有一种指导和控制的性能,为建筑设计师的工作的引航,而非设计建筑,亦不是设计外部空间。既然城市规划设计观念是“以人为本”,就要对生活充满热爱,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少一些标榜自我的设计,把握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才能作出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2、区位分析观念――承上启下,左邻右舍

面对一个个的城市建设项目,城市规划设计师当然首先要考虑它们的区位。区位是项目在城市中的位置,应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师关注的重点。既然是城市规划设计,对于建设项目,不能只顾自我雕凿,而要把设计眼光放到城市整体建设上,在对局部区域进行设计时,要能够顾全大局,用“承上启下,左邻右舍”来表达这种设计的区位立场。

“承上启下”,顾名思义,是说规划设计时遵循上一层次规划的指导思想,并且也要顾及到对下一步骤设计的控制和引导。例如,若要对城市某一街区的改造进行规划和设计,就要遵循所在地方的分区规划,街区的改造受控于分区规划的指导,而街区改造对该场地及周围下一步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也起到引导的作用。“左邻右舍”是说规划设计不能太自我、太孤立,而要对周围邻里的建筑环境具有亲和力,能够自然地与周边的环境相互融合,彼此呼应,保持整个城市建筑的完整性。

“承上启下,左邻右舍”的区位设计观念应是一个城市规划设计师基本的设计立场,朝这样的区位设计方向发展,才能够使城市拥有统一完整的整体形象。

3、场地解读观念――运用资源,延续文脉

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一种现象,即有的规划设计师在开始设计时就先画图,较注重电脑软件的构图,而没有多多亲临项目现场进行仔细勘察,这就忽视了解读场地的重要性。每一个项目都拥有它植根的场地,它植根的场地拥有自己的风貌特征,蕴藏着独特的元素,只注重电脑构图就利用不了这些特别的元素。

在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向中,应有运用场地特色,提升项目价值。城市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不是腾空而起,而是植根于它的生长环境,解读场地应成为规划设计师具备的基础功力。像看一本书一样去阅读场地,理解场地,将可用的资源挖掘出来,独辟蹊径,进行规划设计,使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品味,营造地方的诗意和人文感,就能够以少胜多,量不多而价值可贵。

在给历史文化浓厚的城市做规划设计时,首先要把地区里蕴含的文物建筑当做一颗颗珍珠,仔细找寻并发掘出来后,要想让那些文物资源散发出美丽的光辉,就要把这一颗颗珍珠沾染的泥灰擦拭干净,然后就可以根据形状、大小一颗颗串起来,成为一条珍贵的珍珠项链,这个过程就是从解读场地到发现特殊元素再到规划设计的过程。规划设计师首先要找到这些珍珠,才能提升设计价值。

4、规划设计理念――实事求是,注意手法

设计是一项有创意的工作,每个设计师都拥有自己的设计理念,拥有自己的规划设计逻辑,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应往哪一个方向发展都是未知,但城市规划设计理念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规划方案提了一大堆设计理念,从场所的理念到生态、历史、现代、未来,好像无所不包,似乎样样都对,但在大杂烩的理念下面,设计却做的十分平淡且漏洞百出。这样的方案给人一种华而不实之感。

好的设计需要理念,但这个理念一定不能生搬硬套,而应是基于对于区位和场地的仔细分析,对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对比研究得出的针对性理念。当然设计也不能只有理念,还要注意手法,理念的实施需要很好的设计技巧,特别是对空间和细节的处理,这最能看出一个设计师的基本专业修养,是否手法老道、设计流畅。注意基本功的训练,不要空谈概念,培养一种踏踏实实的作风,对于年轻设计师来讲尤其要加强学习的。

5、规划整体布局――发现秩序,融入秩序

建筑布局、形式、风格界面,交通组织,绿化系统,文脉保护,分期实施是规划设计评标时需要讨论的几个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规划设计师要注意表达的几个方面,特别是规划整体布局。

关于规划布局问题,重点在于秩序的把握。在设计中要明确分辨规划方案的位置。当这个地区有秩序时,不去搞乱,只需融入,简单修复下原来的结构即可;当这个地方没秩序、需要去建构秩序时方可建构。原来就存在秩序,只需要发现它、认可它;原来的秩序松散了,就要去把它整合好。做设计要考虑周边的情况,注意“左邻右舍”,不以自我为中心。

经常可以看到构图花哨的规划方案,比如一些很强硬的圆形构图,这样的构图本身就是特别向心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这样的规划设计往往显得很自我,很难跟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要使设计有亲和力,能够贴近自然和生活,做规划时首先要忘记建筑师的自我表现欲,放弃对于形式、构图等特别强烈的追求,而把精力更多的放在研究地区已有的结构和秩序上,让自己的方案更好的融入到城市中去,努力创造和谐统一的城市形象和环境氛围。

6、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就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严格管理才能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才能提高城市品味,增强城市辐射力、吸引力,使城市既充满活力和生机,又健康、协调、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规划和设计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区县域 山地城乡规划 空间资源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2010年1月,重庆市开始施行的《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总体规划”的规划类型。这一类型与传统城市总体规划的区别是,其规划范围从城乡统筹的要求进行考虑,以区县行政辖区为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统筹考虑城乡空间资源的分布。2011年,随着新一轮区县城乡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庆市组织开展了全市31个远郊区县(2012年行政区划调整为29个)的城乡空间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实践探索,主要目的是要全面、客观、准确的反映区县城乡空间资源的现状情况、制约要素、发展潜力,明确城乡规划建设控制区域,引导区县城乡规划科学制定和有序实施,为科学合理规划和控制城乡各类空间布局提供地方实践参考。

1.山地城乡空间资源的基本类型和主要内容

重庆城乡空间资源调查围绕基本概况、资源能源、人口及城镇化、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城镇发展的现状及态势、用地适宜性评价、区域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与防灾等九个方面的空间资源展开。具体内容详见下表:

类别 主要内容

基本概况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地理

资源能源 【水资源】:区县域内江、河的境内长度、出入境流量;湖泊、水库的面积、库容和水位标高;湿地的面积和特点;

【能源】:域内各类能源的使用情况、消耗量等各类总量和人均指标;

【旅游资源】:旅游景区、景点的范围图以及名称、类型、面积、图片等;旅游服务设施的分布图以及名称、等级、建设年代等;年旅游人数、旅游业收入、从业人员等统计数据;

【矿产资源】:

人口和城镇化 【人口现状】: 人口结构分析以全域为单位进行分析,按照年龄、性别、产业人口分布、人口空间分布等四类进行分析。

【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的水平分析应包括全域和城镇(包括镇街乡)两个层次。

经济社会与产业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概况】: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排名。

【产业发展概况】:三产的基本情况和开发区的情况。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全域土地利用现状】:根据土地调查,依照规划基数分类,按照土地部门的口径进行分析,统计全域内各类土地总面积。并按照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对土地的使用面积和占全区幅员面积的比例进行分类统计。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等五类;建设用地面积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等三类;未利用地面积应包括水域、滩涂沼泽、自然保留地等三类。

【土地开发利用】:收集区县土地利用规划图和相关指标

【土地利用规划】:评析现有土地利用规划的各项基础指标

城镇发展现状与态势 【城镇体系】:分析评价城镇体系结构现状、行政区划变化后镇乡的变化情况,各级小城镇的城镇规模、发展的特点和建成区现状、规划职能与定位。

【城区建设用地现状】:对中心城区已建成区域内的各类建设用地的实施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城区规划实施态势】:对城镇发展的准现状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城镇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建设态势。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评价指标及流程、单因子分析、综合评价。

区域性基础设施 【交通基础设施】:包括现状的机场、铁路、公路和港口等交通设施的实施情况;已纳入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区域性基础设施、有意向纳入规划的各类区域通基础设施的项目情况。

【市政公用设施】:包括现状电力设施、燃气设施、给排水设施的实施情况;已纳入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区域性基础设施、有意向纳入规划的各类区域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项目情况。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现状科技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医疗设施的项目名称、拟建位置、拟建规模和主要功能。已纳入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有意向纳入规划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项目情况。

空间管制区域 空间管制区域主要包括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其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明确的需要特殊控制的区域等管制区域的情况。

环境保护与防灾 包括环境污染、环境质量、环卫设施、防洪、消防、人防、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

2研究范围

从城乡全域空间统筹安排的角度考虑,本次城乡空间资源调查与规划分析的研究范围是各区县(自治县)行政辖区范围。研究层次根据各类空间资源的特点,分别按照区县域、中心城区和镇(街、乡)三个不同的层面来进行分析。

例如,在区县域基本概况中,是按照区县域、中心城区和镇(街、乡)为三个层次分别说明区县行政区位及区划情况,统计单位分别是区县域、中心城区和镇(街、乡);在资源能源部分,是对全区域或全县域的资源能源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单位是全域范围;在用地适宜性评价部分,是按照区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进行分析,统计单位分别是区县域和中心城区。

3、山地城乡空间资源分析的技术路线

上述九部分内容中,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管制区域、人口和城镇化、城镇发展的现状及态势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是重中之重。

3.1 人口及城镇化的分析

主要目的是全面、客观、准确的反映城镇化进程的实际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的需求,分析判断人口和城镇化的发展规律,摸清人口和城镇化发展现状,预测人口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和分布规律,为合理布局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提供基础资料。

对城镇化进程进行分析。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2007-2012年期间历年的人口、城镇化和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的统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按照全域、区县城、镇(乡)、农村地区等四个层次,分别对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人口及农村人口的数量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重点对现状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人口在区(县)内流动规律及现状,和人口向区(县)外流动规律和现状进行说明。

3.2山地城乡用地建设适宜性评价

山地城乡用地建设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因子考虑了城乡用地建设适宜性评价的区域尺度问题(城乡全域、城市规划区),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研究范围筛选不同的指标体系。对于评价指标体系,2009年建设部制定了《城乡用地评定标准》,但是关于指标体系中利用加权求和的方法确定用地的适宜性,目前学界还有所争议。所以,本次评价中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重庆市城乡用地建设适宜性评价技术规程》,在参考两个标准的基础上,同时通过客观描述和趋势判断等方式进行适当补充。

具体分析过程中,首先选取城乡用地中如高程、地形、地形起伏度、地质灾害等单纯的自然地理因子,这些因子的特点是因子相对固定,容易量化,通过加权赋值的方式取得的结果相对准确、固定,得出的是对基地条件的本底分析,得出的数据是用地的极限承载力,得出的可用地范围相对较大。根据评价,将城镇用地建设适宜性程度分为四个等级:适宜建设用地、可建设用地、不宜建设用地、不可建设用地。其次,在上述评定的基础上叠加与城乡规划有关的空间因子。这些因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各类空间管制区域,如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等,收集、分析这些管制区域对城乡规划和建设所提出的限制性要求和允许建设的内容;另外一类是与城乡规划有关的一些动态因素,如交通、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城市发展政策、改造的可能性等等,提出这些动态因素对城市空间规划和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这两类的因子的主要特点是,他们都是动态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在空间管制区域中,不是所有的区域都是禁建区,即使是在禁建区内可存在某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的可能性;都是具有期限和阶段性的,比如交通因素的有无和空间距离关系直接影响着用地建设的可能性,再比如说城市改造,同一个区域,在改造之前可能根本不具有建设条件,经过人工改造后,可能成为具有建设可能性甚至是建设条件良好的区域。

3.3城镇发展的现状及态势。

分别对全域(完整的行政辖区范围)和中心城区的城镇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其中在全域层面,重点分析评价城镇体系结构现状、行政区划变化后镇乡的变化情况,各级小城镇的城镇规模、发展的特点和建成区现状、规划职能与定位、规划编制情况。

在中心城区层面,利用遥感解译等技术手段识别中心城区的建成区面积,同时对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审批情况、实施情况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城镇发展的态势。

3.4城乡空间资源管制。

空间管制的范围应主要包括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其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明确的需要特殊控制的区域等管制区域的情况。

梳理区域内存在的空间管制和与城乡规划关系密切的动态变化因素,以列表和文字说明的方式说明各类空间管制区域的名称、类型、位置、等级、审批机关、审批时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