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食情缘范文

美食情缘精选(九篇)

美食情缘

第1篇:美食情缘范文

杨玉洁的初恋比较晚,被公认为“晚恋”。她这个人有点假小子性格,总是跟男生嘻嘻哈哈,玩玩闹闹,就是不来电。她们宿舍的女生们都梅开二度恋了又恋,她还是一副单枪匹马晃晃荡荡的样子。

杨玉洁和男朋友是在长途汽车上认识的,下车的时候,她和那个男生交换了一下通讯地址。那男生写给她的第一封信是这样结尾的:“我认为,男孩与女孩之间应该有纯洁的友谊,愿我们纯洁的友谊地久天长。”

男生也很有点说到做到的架势,给杨玉洁写了三年纯友谊的信,而且是雷打不动地每周一封,大多数内容都是慷慨激昂或是忧国忧民的思考型的。由于他是理科生,无论是文学水平还是哲学水平都远远不如杨玉洁,所以杨玉洁回信并不积极,想回就回,不想回就等他的下周来信再一起回。

02

大一的冬季,男生请杨玉洁到广州看花市,杨玉洁的死党警告她说,他别有用心。杨玉洁没回信,但她的死党们已经构思好了如果他再来信说I LOVE YOU就回敬他:“让我们永远做好朋友吧。”

这话是他信中的句子,主要是想气气他,但她们一直没用上,他并没有追杨玉洁,到后来杨玉洁认为他不可能追她。

大三的秋季,男生在来信中说:“能不能寄张照片让我看看你现在什么样了。”

很巧,杨玉洁刚洗了一卷相片,洗完就丢了底版,看看32张中有两张照得不太好,呆呆的,扔了可惜,就寄给了他,权当是废物利用。他是个好脾气的人,回信说:“你好像长大了。不怎么淘气了。中大的桂花已经开了,我在桂花树下看你的信,寄点桂花给你吧。冬天。你到广州来看花。花市比桂花好看多了,什么花都有。”

杨玉洁从桂花的香气中想到了“什么花都有”,这一想,就做出了决定。她把1000元钱包上塑料纸塞进旅游鞋的底部,准备去广州看花。在杨玉洁她们学生眼里,1000元是巨款,所以杨玉洁只担心丢钱,并不担心他追她。杨玉洁不担心,有人担心。

临上火车前,有一个家在广州的女同学找到杨玉洁,她是女生中警惕性最高的,一向认为对面的男生看过来之后的下一步就是追过来,她很负责任地在杨玉洁手心上写下了她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可惜杨玉洁一上火车吃吃喝喝再洗洗手。就把临阵脱逃时可以投奔的号码给弄没了。

03

杨玉洁是在清晨到的中山大学,那男生错把南门下车写成东门下车,害得她兜了一大圈才找到他的宿舍。太早了,一屋子的人都还在睡觉。他就带着杨玉洁在校园里散步,路上不时有人拿着饭盒经过,他滔滔不绝地说着话,杨玉洁却因为坐了二夜一天的火车已经饿得不行了。实在没办法,她只好在中大的经典风景一一孙中山先生塑像前蹲了下来,脱下鞋子。他对她的行为十分不解:“你要干什么啊?”当着他的面拿出了1000元,杨玉洁回答说:“快点吃饭去,我要饿死了。”杨玉洁记得那顿早餐她吃掉了牛腩粉、糯米鸡、艇仔粥。

那个呆子居然还说:“你怎么这么能吃啊,你吃得太多了,你比男生吃得还多。我们踢完足球也就吃这些。”

地球人都知道“食在广州”,杨玉洁没想到的是广州食风也刮到了校园里。中大的食堂实在是好:鸡翅、叉烧肉、香肠,应有尽有,和她们学校相比,真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杨玉洁在西北大学,一到冬天,就是白菜、土豆、豆腐的天下,偶尔有鱼。也仿佛是放置了百年的老鱼,除了鱼腥,再没别的味了。食堂的黑板远看密密麻麻,近看是:肉片豆腐、麻辣豆腐、溜豆腐,土豆烧牛肉、土豆块、土豆片、土豆丝、土豆干豆腐,溜白菜、辣白菜、肉片白菜、白菜豆腐……而中大不仅食堂一流,而且还能喝到早茶。

杨玉洁对那个男生说:“早知道,我应该考到中大来。真后悔。”随后,杨玉洁很专心地啃着一碟凤爪,完全不知道他的神色起了变化。

04

男生听了她的“后悔”之言,很是激动,一激动,就喝多了,两瓶啤酒下去,他的胆子就壮了。他就是在那时下了决心,要在除夕夜满城灿烂时和她有一个美好的开始。他一贯是好学生,也当惯了学生干部,每学年开学都习惯于写: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读书如此,初恋亦然。

接下来的几天,杨玉洁和他以吃为主旋律,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大南门外的一排饭店,他们一家家吃过去,绝无漏网。塘虱煲、炒田螺、烧乳猪、煲仔饭、酥皮莲蓉包、肠粉、状元及第粥……杨玉洁兜里的钱流水一样地花出去,转眼就到了除夕。

新年的爆竹声响起的时候,杨玉洁大大咧咧地接受了他的礼物,她捧着一大束的康乃馨,站在荔枝树旁凤凰木下,欢笑嫣然。等到他说出爱的时候,杨玉洁就笑不出来了,彻底傻眼,不知道新年该怎么过了。她盘算着,那个救命的电话号码已经丢了,她没地方可去。杨玉洁只好听他说下去,一边听,一边看着满城的烟花,一边吃着牛肉干、酸木瓜,后来她就在海珠广场的椅子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清晨醒来的时候,听见他说:“这广场边上就有一个特别好的酒店,我们去吃早茶吧。肯定比学校的紫荆园做得好。”

他们竟然是新年第一对光临酒店吃早茶的客人,在周到的服务中杨玉洁吃得晕头晕脑。

俗话说:女人一谈恋爱就显得笨。杨玉洁后来才想起,她纯粹是因为贪吃广州的美食,吃低了她的智商,她才跟那个呆子开始了初恋。他实在是呆,在广州4年,哪儿都没玩过,哪儿都不认识,到哪儿都走冤枉路,再说杨玉洁也馋,常常是坐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个吃的好招牌,就会在下一站下车走回去。所以,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一直在吃,从打边炉吃到龙虎斗,广州的风景,他们只观光了有限的几处。

05

杨玉洁回到学校以后,同学们慢慢地都知道她终于开窍在谈恋爱了。

有一天,一个老乡来请杨玉洁吃羊肉串,她问杨玉洁:“你在广州怎么谈的恋爱?”杨玉洁一五一十地交代得很详细。她听完,总结说:“这哪是谈恋爱啊,你也没谈没恋没爱啊,光听你说怎么吃、吃什么了。”她的总结如同醍醐灌顶,杨玉洁一下子猛醒,了自己的初恋。杨玉洁抓了一大把羊肉串到了自习室,将羊肉大口消灭之后。就给他写了消灭初恋的“绝交信”。她把绝交信扔进了邮筒,顺便也把羊肉串的铁钎子还了回去。

杨玉洁忐忑不安地等着他的回信。

他很久没回信。

很长时间以后,他寄来了一个包裹。杨玉洁的死党出于好奇,拿了她的证件替她跑了趟邮局,还不辞劳苦地替她拆了包裹。不过,死党们吓了一大跳。他寄的都是吃的,很多她们都不认识,包装上都是英文。

南方的很多零食在西北是没有卖的,她们的英语水平又太差。腰果、杏仁、开心果之类的高级单词她们根本就不认得。死党们都很有良心,吃完了这个大包裹就纷纷口吐象牙。把他说得千好万好。从此以后,她们很自觉地去看班级的信箱,有信就帮杨玉洁取回来。有包裹来她们自然会跟着来一番美言。杨玉洁到现在也不明白,她是中了包裹里的糖衣炮弹还是被她们轮番的说教给打动了,反正,她的初恋又回来了。

第2篇:美食情缘范文

食育就是将吃饭当作对孩子教育的一部分,从简单的一顿午饭中潜移默化了饮食科学、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从1948年到1977年,日本小学生平均身高增加了7厘米,成为长寿大国,其食育功不可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能此说使很多国人惊叹不已,但是老朽只叹而惊不起来,因为《中国食物事典》是日本朋友写出来的,而“食育”更是我们自古以来的长项,只是近年来被国人忘在脑后,才在温室大棚中长出了许多的小胖墩和“豆芽菜”来。

中国的不少食物“会说话”,中国的食物承载着“食以载道,敦化人伦”的社会功能,是中国食文化的特色之一。笔者有《会说话的食物――中国傩食文化事典》一书,对此已有详尽的论述,本文只是简述中国食文化的食育功能。

中国“会说话”的食物很多。早在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六》就记载:“玄宗朝,海内殷赡,送葬者或当衢设祭,张施帏模,有假花、粉人、假果、面粉之属。”又据宋・孟元老《京东梦华录・七夕》:“又以蜜糖油为笑厌儿,谓之果食,花样奇巧百端,如捺香方胜之类。”以上记载充分说明自唐宋以来面制食品不仅成为敬祖的供品,也是馈赠亲友祝福辟邪的礼仪食品。

在我国农村,于婚礼上“撒帐”的习俗历史悠久。“撒帐”就是在婚礼上以傩食品“厌禳”以祈福消灾。此俗源于汉代。汉武帝成婚时,帝与李夫人,用衣服的大襟盛花果,据说盛得越多,子女就越多。到了宋代,“撒帐”改用金钱与彩果,大约面制傩食就始于此。直到现代,在山西襄汾,人们成婚时要在洞房的被褥下藏匿很多面捏的小狮、小虎、小猪、小羊、小牛、小象等花馍。然后,看热闹的孩子们一拥而进,任他们翻被褥、炕毡,寻找各种面捏的小动物面花,说是孩子们吃了洞房的瓜果和小花馍吉利,不会闹牙痛。

在河北省的邯郸等地,每年农历七月一日至三日,各村的外婆和舅舅家,纷纷带上用新麦面捏制的“羊馍”,送到外孙和外甥家。舅舅们告诉外甥:“小羊羔跪着吃奶是感谢母亲的生育之恩。兽类都知道孝顺父母,何况人哩!”

“没有饺子不过年”,饺子是最具有社会功能的中国特色食品。饺子之所以能代表中国食文化的特色,是因为它几乎包含了食文化的各个层面。

在物质文化方面:其一,它体现了中国人发明的蒸煮食文化,是既使食物致熟消毒而又不会产生致癌物的最科学的烹法;其二,体现了中国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养气”的最适合国人肠胃的科学膳食结构;其三,――馄饨――姣耳――交子――扁食――煮饽饽等,浓缩了一部中国食文化粒食面食演变史。从《红楼梦》的螃蟹馅饺子,到水西庄的海棠馅饺子,则浓缩了一部地方津菜演变史。

在精神文化层面:其一,饺子深谙“顺四时而适寒暑,节阴阳以调刚柔”的饮食之道。大年初一吃饺子图个素净,二月二的馄饨扯龙耳以补“天穿”,冬至吃饺子乃顺节而行之,充分以食物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其二,饺子能包容各种馅料,和而不同,其乐融融。煮饺子时,水火相憎,而鼎鬲其间,以味而和之;其三,饺子以善为大美,传以食育。春节吃饺子要先祭祖,为敬畏天地,孝敬父母,回报社会,不忘感恩。吃饺子的仪式实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纽带和凝聚力。

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来看,一般将文化形态由外到内分为若干层次,有三分法、四分法等。三分法是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分法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表层文化,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包括人类曾经和正在作用其上而可能触知的一切物质对象、人类物质生活方式,诸如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

精神文化亦称为心态文化,它是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各种知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体系。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就是由其不可见的哲世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情趣来整合的。

制度行为文化是一种社会关系型的行为模式,如礼俗、民俗、风俗等。

在研究中华民族的制度行为文化中,学界提出了一种“五缘文化”的概念(见林其琰等《五缘文化概论》)。所谓“五缘”即是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为内涵的五缘,是中华民族社会人际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当然也会反映在食文化之中。

五缘之中,亲缘出现最早。“有奶便是娘”这句话不中听,但却很实在(这里不指道义与气节,那是另外一个范畴),因为谁给了我们吃的,便是给了我们生命。中国人最爱母亲,因为母亲从一生下孩子,先是喂奶,后是给饭。如果是因为种种原因孩子的生母并不喂食,那么,孩子就和奶妈更亲,甚至“贵为天子”也是如此。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曾做过康熙帝的奶妈,所以康熙帝照顾了曹家若干年。待到雍正时这种“亲缘”断了线,曹雪芹自然也跟着倒了霉。

由于亲缘要在一起共食,便产生了图腾崇拜,在亲缘与地缘的观念混一中,衍生出了神缘关系。物缘也始于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动物、植物被认为是某一群体的共同祖先,成为某一群体的保护神。龙与虎可以成为保护神,羊也可以成为保护神,因为羊的功德首先是可吃和好吃,养育过我们的先民,所以,羊在中国文化中成为吉祥的代表:“羊言为善,羊大为美,羊我为羹,示羊为祥。”所以,人们不但要自己享用此祥物,还要将“牺牲”祭给神祗和祖宗。

业缘出现得较晚。古代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自己的祖师爷,比如木匠敬奉鲁班,梨园行敬奉唐明皇等。烹饪界被称为“勤行”,敬奉的神就更多了,有厨圣伊尹、文圣孔丘、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武圣关羽、酒圣李白、诗圣杜甫、茶圣陆羽、药圣孙思邈、食圣苏轼,都和饮食文化沾得上边。从业者供奉自己的行业守护神,神将业缘与亲缘、地缘、神缘、物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便是“会说话、有故事”的傩食品产生的文化土壤。

文化人类学者李亦园先生曾经指出:“文化对于一个民族饮食习性的约定性很大,不同文化的人不但饮食习惯有差异,而且对食物的基本观念也迥异。我们中国食的文化最为发达,所以我们的食物也最为复杂,(它)不但与整个医药系统密切相关,而且与人际关系调和密不可分,讲究饮食男女,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因此,中国人看见竹,“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苏学士云:‘不可一日无此君也’。”中国人看见茶,“茶人求其道,僧人悟其禅,文人醉其韵,俗人品其味。各得其所,其乐融融。”中国人就是在饮食中感受在民族生存中的那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生命律动。

中国的烹调技艺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经过时间的检验和推陈出新,迄今知名的美食不可胜数:北京烤鸭、湖北武昌鱼、江苏阳澄湖大闸蟹、浙江金华火腿、天津狗不理包子、云南过桥米线、四川麻婆豆腐等。此外还有各地的风味小吃,大多经历了多年锤炼,成为精品。有这样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国食文化中的餐饮文化有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

其一,中餐的特色是“以味为核心,以养生为目的”的。老祖宗留下的以谷菜为主的科学膳食结构,以和谐自然、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辟邪不至,长生久视”,使中华民族昌盛,至今繁衍了十三亿人口。

其二,一种小吃无脚而传遍天下。闽中沙县,自古以来是交通要道。从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望族“衣冠南渡”以来,北人数度南迁,相继入闽,中原文化多在此驻足,带来各地风味小吃。一千多年来,祖祖辈辈相传不断弘扬,使沙县小吃集汉民族饮食文化传统之大成,形成了130多种、10个系列、40多种当家品种的庞大小吃系列。这些风味小吃在闽北莽莽森林之中,沉睡了千百年,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沙县农民把这些小吃带到八闽大地的各个城市,带到了浙、赣、粤等省,带到了京津沪深等大城市,甚至连国外的新加坡都见到了沙县小吃的招牌,可见中华饮食文化之顽强生命力。

和世界上一切民族文化一样,中国传统的食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之处,食情感制约的饮食理念与习惯,既有传承民族文化食育之功,也有奢侈浪费以至不科学之处,特别是盲目追求对燕窝、鱼翅的豪华浪费,正在毁灭性地破坏着自然资源。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一个专门追求口腹之欲之人是没出息的,一个过于沉溺于营养和珍稀美食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我们的传统食文化近年来被人家花花绿绿的洋快餐冲击得几乎溃不成军。

笔者想到:当大批现代人迷恋在洋节圣诞狂欢时,如果有人想着去陪陪含辛茹苦把自己养育成人的父母吃上几个饺子岂不更好;当大批青少年沉迷在网上做“网奴”时,在重阳之际,捧着鲜花,提着花糕去看望一下有恩于自己的师长,岂不是好;如果我们把比卡通物更可爱的“虎馍”、“羊馍”、――小麻花当做旅游产品,作为文化使者飞向世界,该有多好;如果我们把包子、饺子、天津的煎饼子等变成快餐,能即时即热地送给匆匆上班的人群以及在家里行走不便的老人,那该有多好!因为不少人在生活中,缺的并不是物质,而是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和羞耻之心。

第3篇:美食情缘范文

在食用植物中,山芋是最随缘且随和的,它的根能扎在南方的土壤,也能伸进北方的土地。它随和的性格和随缘的特征,从远远多于其他植物的别称中就能体现出来,譬如地瓜、土瓜、红薯、白薯、甘薯、朱薯、金薯、番薯、番茹、红苕、红山药、香薯等。可见,它的朴实随缘着千差万别的地区,它的随和朴实着千山万水的风情。随缘和随和的山芋,一直美化着我的情感。

是的,山芋钟情朴实。它的朴实不仅在于栽培技艺传承着千家万户,它的移植可以翻山越岭,而且在于它的栽植传统链接着饥荒和富足的各个年代。它适应各种土壤,根系发达,茎蔓并不怀旧,匍匐生长,茎节伸延可遇土生根。倘若怀旧,就不知道什么叫眺望。虽然它缄默无语,但从青苗开始就美化着田野,为人们的粮仓积攒着底气。不管地面茎叶繁密稀少,还是繁茂枯萎,块根都在地下一如既往地生长。它的随遇而安,正是农人生存和操劳的写照。然而,知道怎样认可农人的人很多,知道怎样赞美农人的人却很少,一如对待朴实的山芋。它倔强地生长着,最终放弃了地面上藤叶的奢华,积蓄着地下块根的殷实。是的,不会放弃,就永远无法获得。

是的,山芋倾情付出。在饥荒年代,无论块根还是藤叶,它都是谦恭的主食,甚至作为“资本主义尾巴”在房前屋后,为人们果腹。在粮食有余时期,它是难得的佐餐。在现时餐馆中,尽管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但人们还是青睐一道叫作“农家四宝”的菜肴,山芋首屈一指。因为,它不仅是绿色食品,更是保健食品。据《本草纲目》记载,山芋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山芋名列榜首。成大功者,不顾小嫌;建远略者,不期近效。山芋,就这么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想,不论顺境还是逆境,若能把思想寄托在高贵的性格、纯洁的感情和唯美的境界上,也就大可了。

是的,山芋痴情宁静。在夏、秋、冬时节,青苗都能在不同地区生根,恪守自己的信仰,坚守自己的典雅,积累块根养分。信仰是自己心中的神,典雅是在喧腾的潮流中持守宁静。在人们的生活中,它任凭人们蒸、焖、烤、炒、炸,甚至让人们生吃,因为它痴情各种状态,所以它是全世界最虔诚、最驯服的食用植物。而真正的智慧恰在于,能将每天的宁静收藏起来,长此以往,美化的就远不止是信仰了!

第4篇:美食情缘范文

关键词:传统家庭;非血缘家庭;吉本芭娜娜;《厨房》

中图分类号:F72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5-0217-02

在亚洲的儒家文化当中,家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一个个由血缘作为纽带的血缘家庭。这一点中日两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人们在外拼命地工作,只是为了家人过得更舒适、更开心。同时,反过来家庭又是人们最温馨的港湾,是人生路上抚平万千伤口、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最后一道屏障。家庭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坚实、可靠。在这最后的栖息地里,有夫妻之爱,有亲子之爱,人们可以放下平时的伪装,变回真正的自我;不用为了假意逢迎而满脸堆笑,不用绷紧神经防止犯一丝错误,不用为担心说错话、做错事而担惊受怕。家,是最放松的圣土。在我们享受这理所当然般存在的家的时候,或许谁都未曾设想过,如果我们最后的这一屏障消失了的话,我们会怎么样。在《厨房》一书中,吉本芭娜娜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不同于以往血缘家庭的一个崭新的家庭模式。在这个家庭中,人们是自主选择组合在一起的,每个人之间不是由血缘来维系。这使我们不禁想到,这样的家庭和传统家庭相比他的稳定性如何?它的存在意义又是什么?这两个完全不同家庭形式的未来会怎么样呢?

一、传统的血缘家庭与崭新的非血缘家庭

在《厨房》的开篇部分,和主人公樱井美影相依为命的祖母的死标志着一个传统血缘家庭的解体,这为后边非血缘家庭的组成埋下了伏笔。从小说中一些细微细节我们可以推测出,在美影祖母还在世的时候,她曾非常疼爱田边雄一。这才有了后来主人公美影误以为“他不会是祖母的情人吧。上香的时候,他闭着哭肿的眼睛,手还发颤,而一抬头望祖母的遗像,泪珠就会扑簌簌落下来。他看起来是那么悲伤,都不禁使我暗自惭愧,自己对祖母的爱是不是不及眼前的这个人?”[1]雄一的父母不顾父母的反对,私自结婚。所以对于雄一来说从未体会到祖母的爱。美影祖母的慈祥和她对雄一投入的爱深深感染了雄一,所以在美影祖母去世之后,作为一种变向的报恩,他才会十分热心地主动邀请美影来家里住。

在传统家庭崩溃之初,美影在悲伤之余还曾有过一段小小的解脱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了与我血脉相通的人,想去哪里想做什么都随心所欲了。这是何等畅快啊。”[1]但这种感觉转瞬即逝,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孤单和对家庭的渴望。我们或许通过一些类似的经历可以体会到美影的心境。比如,当父母外出,家里只剩下自己一人的时候,会感觉世界突然变安静了。原来不曾注意但却真实存在的时钟秒针走动的声音、厨房里水滴的声音和冰箱工作的声音、屋子里突然间闪现的那种空旷的感觉是那么的震撼心灵。这也促成了美影对新家庭的渴望。也许就是这对新家庭的渴望,使美影接受了一个并不熟识但却让人感受得到亲情温暖的人的邀请吧。从这开始,可以看出,这时的家庭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由血缘相联系的家庭了,而是一个崭新的非血缘家庭。

而且传统家庭的解体或者说脱离传统家庭,在人的成长历程中是不可避免的。离开传统血缘家庭,没有了亲情的关怀和照顾,人们不得不独自面对世上的一切。“时至今日,我一直是闭着一只眼睛看世界。”[1]而离开了血缘家庭这一屏障之后,我们就不得不睁大双眼来看世界的所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了。这一过程也是人适应现实社会、不断成长的过程。

二、非血缘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传统家庭里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血缘关系以及一纸婚约。而在新的非血缘家庭中,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血缘纽带,是双方或者多方由于某一特定的原因走到一起。这一原因多种多样,可以是因为相似的经历,也可以是因为共同的目标,等等。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平等,传统家庭里的诸多束缚在这个崭新的家庭中都不适用。其实类似这样的“家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曾经历过。这是一个离开自己成长的家庭后,帮助自己走向成熟和独立过程中的一个“准家庭”。比如,不再和父母同住一个屋檐下,进入高中或者大学之后入住到集体宿舍。这时友情或爱情取代了原有家庭中的亲情,这可以说是人们进入社会、融入社会之前的一个缓冲地。在这个“准家庭”中学会睁开另一只眼睛看待这个世界。

《厨房》中“准家庭”的组合是双方自主选择的结果。上野千鹤子将这一家庭称之为“食缘家庭”,来区别于传统的“血缘家庭”。但是以“食缘”一词来概括似乎有失偏颇。仅靠“食”是无法紧密联系两个人的,在此之外肯定还有更深层次的纽带。这在美影和雄一之间则表现为“经历相似体”。都有着失去亲人的痛苦,经历上的相似使得他们能够互相理解、互相支撑。

《厨房》中美影和雄一的关系也是读者十分关注的焦点。开始阶段雄一邀请美影到他家住,这里是否有异性的情感在其中呢?对于这一问题吉本芭娜娜的回答是否定的。仿佛为了防止读者误解两人的关系一般,吉本芭娜娜在上篇中多次让两位主人公说出了一些证明他们不是恋人的话语。虽然小说最后两人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从美影千里迢迢给雄一送盖浇饭这一点来看,已经远远超过了友情的范围,而且可以推想将来他们的关系走向必然是异性之爱,但在最初他们之间是一种非友情、非爱情又非亲情的奇异关系。惠理子与美影也不是传统的婆媳关系(原本惠理子曾是男人),而是近似于姐姐一样的存在。她对于美影来说,是苦难的先行者,是美影重新自我认知的标准,同时又是治愈美影伤痛的良药。从她的身上,美影看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获得了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决心。

三、非血缘家庭的去留

正如前面所叙述的那样,从传统家庭的解体到新的非血缘家庭的建立可以看做是一个人的成长。非血缘家庭是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驿站。人生旅途中人们只是在这里短暂停留休憩,而后继续旅行。故而这样的家庭只是一个处于磨合期的“准家庭”。家庭里的成员随着时间的流逝还将追寻新的家庭,因为爱情是人类千百年来都向往的并且是必然发生的,是人类本能的行为。所以,非血缘家庭是不稳定的,必然是向传统的血缘家庭转化的过渡性的存在。也许在血缘家庭存在的同时非血缘家庭也还会继续得以存在,但这时它也已经失去了家庭的表象,成为一种近似于象征的存在了。

参考文献:

[1] 吉本ばなな.『キッチン[M].福武文库,1996.

[2] 周阅.吉本芭娜娜的文学世界[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Analysis of the unrelated family in the 《kitchen》of Banana Yoshimoto

JIANG Chun-qiang

(Eastern language college,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第5篇:美食情缘范文

礼品茶风靡岛城

晓阳春“至真至纯”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以茶养生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礼品茶也成为传统节日的首选礼品。茶带给人亲切、温暖的情怀,阖家团聚的时候,品茶不但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时尚健康的饮食方法,春节亲朋好友团聚,食品糖分和热量都很高,老人不宜多吃,而茶能消食去腻,调节糖类代谢,是绝佳的天然绿色食品。

晓阳春根植崂山大地,择灵秀之地,携天然山泉,于干亩茶园精心培育每一棵茶树,晓阳春翠龙珠茶,在每年春季的最佳采摘时间采摘,精选三十天春芽,经独家工艺精心加工,一芽一叶都经过层层严格筛选,成就春茶妙品。 “青岛茶王”东海龙须,“一度春秋,十日精华”,集天地之灵气,聚山山海之精华,每年早春只采摘十日,层层历练,成就其至真至纯的高贵品质。

“东海龙须”馈知音

“翠龙珠”香送健康

东海龙须采摘自晓阳春茗香谷有机茶基地,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外形芽叶肥壮匀齐,色泽翠绿,白毫显露,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具花香,滋味鲜醇爽口,叶底肥壮成朵,嫩匀明亮。是崂山顶级春茶的精品,在2010年赛茶会上以100克50000元的高价成为青岛当之无愧的“茶王”。这是一款华贵礼茶,以至真至纯的高贵品质为基础,以道教仙山的灵气为依托,茶香古韵,静心养身。

翠龙珠采用珠形茶的工艺炒制而成,独创“1000c低温三次烘干”技术,不仅完整保留了茶叶的原香,而且更加有益于健康。其外形内敛包容,卷如龙珠;入水后,汤色嫩绿,清新怡人;闻之,香气清鲜,沁人心脾;品之,清香溢于唇齿之间,弥于心久久不散;晓阳春翠龙珠分为“道、品、缘、香”四大系列。

艺术雅礼表敬意

“道品缘香”合之美

茶乃清雅之物,礼品盒茶更是典雅、高贵艺术佳品,崂山晓阳春茶秉承健康、长寿、祥合、恭敬之意,其礼盒之茶精美绝伦,为人所钟爱。

晓阳春翠龙珠道礼盒之茶是崂山绿茶中的珍品。茶之道讲究沏茶之细致,协作之优美,茶局之典雅,茶艺之神韵,是一款高贵典雅的礼品茶,馈送尊贵之人,表达了送礼之人纯粹自然的敬重仰慕之情。

晓阳春翠龙珠品礼盒茶是崂山绿茶之极品,富含茶之乾坤和茶之品节,也是孝敬父母,传递爱心的佳品。

第6篇:美食情缘范文

虽然,食养山房被视为台湾精致美食文化的代表与标竿,得到无数的报道与奖项,也是台湾餐饮界少数能惊动“Discovery”频道,使其专程来台采访与制作专辑者。但是,许多人或许只能从其外相了解其美好,殊不知美食与美景之内的风景与内涵为何?尤其,也有不少餐厅“东施效顰”,尽管外表打造得形似食养风格,然而就似乎少了一些元素,并不地道,也难到味。关键在何?关键在于主人的内在风光与心地。就像他所说的:“我总是认为食养,是自己‘长’出来的……一个人为何有创意,是因为喜欢,而不是为了讨好别人。”他认为这是食养独特魅力的关键。

犹记得,9·21大地震前后,台湾,也正好经历了政治上的大转型。其时的台湾,乍看是乱象丛生,实则生机处处,躬逢其盛。我在民间则参与了几个公益基金会与社区大学的新创工作(例如第三部门教育基金会、台湾医疗改革基金会、苗栗社区大学等)。在大学里,也首创了“第三部门”的研究中心与出版了相关学术刊物。上述社会与学术创新事件看似无关,其实都反映了时代的潮流与氛围,迄今也持续深刻地影响了台湾的走向。一天,在初春的台北新店山区,我宴请新旧助理到刚成立就已经小有名气的“怀石料理”食养文化天地。进入山区后方知正位于我深深喜欢的双峰山脚、新店溪畔,在大伙嬉笑待餐之际,我则四处溜达,看见门口处有两幅书法立轴,一为《天地静好》,另一为《岁月无惊》。我又好为人师,正好身旁来了一位路人甲,他笑着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不假思索就看着他回应:“这好像是出自胡兰成半自传小说《今生今世》中。在1944年8月的上海,胡兰成与张爱玲以此缔姻缘,婚约为‘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出自张爱玲,后两句则由胡兰成所拟。”看来从“安稳”二字,改为“无惊”,山居主人求平安的心似乎更急切又更谦卑了。

到了近十点,宾客纷纷告退时,在花好月圆星空下,伴着牛蛙的吼声,几位唐装且禅意十足的青年行者,躬身请我们参加茶道表演。移至另一栋生活空间后,方知别有洞天,也才察知主人林炳辉先生乃是路人甲,且已经备好茶席,他一派自然地说:“我请几位有缘朋友,饭后茶叙。”从此,我也开始了与他无数美好的夜谈。

正如他提到他如何“无心”却自然而然地随缘创办了食养山房的历程,让我想到了“法无定法”、“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的真实写照,又如他提及了他的梦境,竟然是延绵不断地一山过了一山,无数的食养山房纷纷涌现,让我联想到了“天命”二字,原来,无心插柳,柳才能成荫,创办事业是如此从内心的“小小善念”、“小小改变”而起,内在与外在是如此紧密相连,或许也正是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最好的注脚。

后来,他因为种种机缘,先落脚于阳明山,现在则深入到汐止山中,过程中展现的是一种与所在空间共同成长的微妙气息。他曾指出:“食养山房不是理想,而是生活,我也是要过生活的,只不过会有底线……空间反映心境,空间干净才能与心灵对话,这是一种微妙的内在互动,做作的不必要因素会自然离开这个空间,就像你离开内心的做作一样。”可知生活才是根本,或许人只有在生活中体会,才能进入安身立命之境吧!

后来随着屡获海内外肯定,林先生却仍一袭白衫,不改简朴、憨厚、慈悲与幽默的本质与情怀,不动如山,不管外界如何赞誉或邀请,仍一本初衷地以最平常、最生活、最安静的方式经营食养山房,展现出禅风、刹寂(wabisabi)之美、文化底蕴与公益之行。正如他所强调的:食养,没来没去,都在心里。在如此奇幻地“心灵创业”有成之后,他每天不断地投入与人(尤其是青年)分享的行程,分享财富、善念与微笑,希望透过一起真心诚意地将最美好的风景、菜肴与人情散发出来,将商业经营与美学、生活共同融合为一。我曾经问他为何仍如此实惠,他诚挚地说:“就是要一般人也可以享用得起,也可以一起体会美好。”善哉,斯言!斯人!

第7篇:美食情缘范文

中国版《深夜食堂》自开播以来招致满屏非议,仿佛撕开了一个口子,一下子涌出了一大拨捍卫日剧的“死忠粉”。实际上,相比韩剧,日剧这几年在中国的受欢迎和流行程度远远不及。但在吃够了美剧的凌乱重口、韩剧的甜腻拖沓之后,有些人更愿意坐下来品一品日剧里的苦淡生活味儿。

日本的《深夜食堂》写给“成天加班疲惫不堪的人,失恋痛哭的人,梦想受挫意志消沉的人,忘却日常乐趣的人,被沉重的工作压得透不过气的人,因上司蛮不讲理满腹牢骚的人,置身幸福之中欢欣雀跃的人”,是“治愈系”的产物。

故事的主角是那些遭受生活之残酷与不幸的人。游走于社会主流之外的边缘群体,营造了深夜食堂的暗夜气息,连灯光都配合了这种略带暗黑忧郁的基调。

情感的撩拨和人性的探究远比食物本身更精彩。剧中不作过多的道德评判,只是静静地呈现人生百态,将边缘人物的喜怒哀乐塑造得沉重又轻盈。这种气质与日本传统文化审美有关,日本人崇尚“物哀”“幽玄”“风雅”的文化,擅长用审美去弱化强烈的对立冲突,站在人性黑白的中间地带去审视,还原人性的复杂,营造出幽玄的意境。

好的日剧能够一边揭露生活的残酷,一边用难能可贵的温情温暖观众。“日系治愈系”是用大多数底层人、边缘人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芒来治愈观众。

相比而言,国产剧很少有“治愈系”,要么是少数偶像的成功励志剧,要么是一地u毛的家庭剧,要么是脱离现实的古装偶像剧。因此,翻拍后《深夜食堂》变了味道,成为被重新包装的偶像剧,参演的主角依然是那些化了浓妆的偶像们,他们身上缺少灰头土脸背负生活重担的普通人的质感。

很大程度上,社会形态的不同决定了中日影视作品和大众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在中国,当一部分人已经跨过生存线开始关注精神层面时,还有很多人需要靠具有偶像色彩的英雄主义灌输来激励自己,满大街的成功学畅销书仍然具有市场。我们需要的主流文化,带有积极、正面、激发、热血的色彩。

而日本文化作为发达国家的东方文化代表,已经过了关注为温饱奋斗的时期,已从关注生存层面进入到关注生活本身层面,对文化产业的思考比我们走得更远。

第8篇:美食情缘范文

他们此次来大陆,是奉总部之命要在B城办一家I的子公司,建立一个“大陆在线”,从而更好地打开大陆市场。他们的子公司命名为“HP”,目前正在筹建中。

其实,他们此行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I,而是更有自己的目的,他们一直都想自立门户,只是限于时机尚不成熟。此次来B城,一是考验自己的独立性,二则是想打通大陆市场,为创立自己的事业 打基础。等HP一建成,萧鹏会留驻B城,担任总经理一职;郑西庭则会打道回府,继续他的工作。他此行的目的便是“协助”好友建立HP,因为在I,他俩是有名的黄金 搭档,所以才得此重任。

这几天,他们正处于最紧张的筹建阶段,故而再没时间一起出游。而小文和我则正焦急地等着录取通知书,整天无所事事,偶而会去HP帮着处理一些后勤事务。由于郑西庭和萧鹏俩人都很衷情于B城的家常菜,所以我们每次去时总勉不了要带些。为此,小文还特意向她妈妈学做菜,花样很多,味道也 不错。而郑西庭却偏偏对我做的大会菜情有独钟,说是比他爱吃的日本料理还好吃,所以总是很捧场,做出津津有味的样子。

我告诉他,把各种蔬菜混合起来烹调是自己的唯一厨技,劝他不要为了安慰我而勉强自己。而他却一再重申大会菜确实比日本料理美味。于是小文就问他日本料理到底是怎样的一种食物,到底有多好吃。

他说:“日本料理其实并不神秘,它只不过是一种生食而已。用料也极其普通,如各种蔬菜、牛羊肉、海鲜之类,只是制作方式和调味技巧与众不同。它制作精美,品种繁多,主要有刺身、天妇罗、寿司等100多种,风味别具一格,吃起来清淡而不油腻。且营养价值极高,这正顺应了现代人崇尚绿色食物、健康时尚的饮食心理,从而风靡全球。我曾在不少地方 吃过日本料理,但大都不如台北的味道正宗,那种文化气息也不浓郁。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去台北品尝一下。到时候你就会知道这种食品的魅力所在了。”

他这派美食家的说辞,顿时使小文对日本料理这种食物垂诞三尺了,可同时也是垂头丧气的。

“唉——我看我是没这个口福了,以后你还是带着惜惜去品尝吧!”她无不惋惜地说,还顺便瞟了我一眼。

第9篇:美食情缘范文

入夏(6月)以来,美国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暴涨50%以上,虽然其直接原因是媒体广泛关注的百年一遇的大旱,但这并不能掩盖美国新一轮农业法案的战略意图——6月21日美国参议院以64票对35票通过了5年期的《农业改革、食品与就业法案》,削减已实施10年的直接支付农业补贴。根据法案,美国将在未来10年内削减236亿美元的农业开支,同时提高对农民保险费用以及农作物保险公司的补贴。

美国开始削减粮食补贴,这意味着其粮食战略发生了重大转折,世界粮食价格可能将加速持续暴涨。

全球廉价粮食时代走向终结

过去10多年,美国农业直接补贴约每年50亿美元,上述法案将削弱这一补贴额度的50%比例,而对保险项目的补贴由于不可能弥补相应的削减水平,因此,这将直接削减美国农场主收入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推高全球农产品价格。当然,更重要的是新法案事实上大幅度削减了对农业的补贴。

另一方面,对农民和保险公司的补贴增加并不能有效弥补相应直接补贴减少的影响,而且事实上对农产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制度性动力。其原因是:

第一,农业直接补贴并不与农产品价格或农业收成挂钩,而是取决于种植品种、面积和产量,而保险项目则与价格波动和收成相挂钩。因此,在直接补贴减少而农场主的收入又不减少的情况下,只有推高农产品价格。换言之,美国政府假道保险金融集团支持美国农业的背后,实际上是鼓励保险金融资本通过农产品期货市场推高农产品价格!

所以,自6月中旬以来,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上主要品种价格全面暴涨50%以上,而我国大连期货交易所的豆粕价格也遭遇逼空行情,并且传统空头中粮集团、中粮期货、国投期货、摩根大通等几乎全面空翻多。这一时点恰是美国参议院讨论和通过削弱农业补贴法案的时间段,因此,美国大旱诱发农产品价格暴涨的背后,实际上是美国制度性推动农产品价格走高的战略图谋。

第二,美国农业补贴由政府系统(直接补贴)转向市场渠道(保险补贴)实际上还将增加对农场主的中间交易成本,产生效率损失,这也将最终变换为农产品价格以弥补收入损失与经营费用增加。

第三,新法案将进一步加剧农场兼并。在美国农业产业链条中,大农场主和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具有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产品定价权力,因此,在美国半个多世纪的农业补贴历史上,它们实际上获得了绝大多数的政府补贴资金,这也是数据显示美国农场规模不断大幅度扩张的根本原因,虽然其生产效率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很明显,新法案将加剧小农场主的进一步淘汰,加速美国农业生产的大农场化和规模化生产,进而推高生产成本。

由于美国新能源法案中对玉米的消耗在不断增加,因此将加剧与争粮的局面,并加剧农业产品的短缺和价格上涨。

因此,如果这一法案在接下来众议院的投票中获得通过,那将意味着世界廉价粮食时代走向终结,而粮食价格将持续加速上涨。

“石油—农业美元”格局

美国削弱农业补贴法案的直接原因是其庞大的债务赤字需要减负。但是,这并不是其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相比于华尔街金融风险暴发的2008年,当时的美国更需要削弱财政赤字,但是当年却继续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而今美国经济已经面临全面复苏了,总统当然不缺钱来买农场主集团的选票。

事实上,美国粮食战略在其全球战略中扮演着核的角色。美国大规模削弱农业补贴是其全球战略布局的需要。

笔者曾论证过,在币缘政治时代,美国全球战略的黄金三角是美元、石油与粮食三者之间的联动支持关系,维系对石油、粮食及其支撑的美元的垄断霸权地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纲领(这也是基辛格关于美元、石油与粮食的名言的真实含义)。

1970年代以来,美国以美元赤字大规模补贴本国农业为核心手段,以农业自由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为主要目的“东京回合”谈判(1973~1979)和“乌拉圭回合”谈判(1986~1993)为契机,基本上建立起来刘全球大宗农商品的全产业链垄断,建立起来了进入全球分工体系的主要后工业化国家和关键地缘政治国家对美国农业权力的制度性依赖,谓之粮食霸权。

今天,随着美国新能源战略的推进,世界粮食与农业市场早已是美联储、美国财政部联合美国农业产业化集团、军工集团和华尔街金融集团的美元金融资本的寡头垄断市场,而美元金融资本电因此拥有世界粮食市场的绝对权力。

2006—2008年,粮食和石油价格因美元的宽松政策和中国需求因素而上演第二次双冲击;如今,随着美国开始大规模削减农业补贴、突如其来的百年大旱和美国中东战略的推进,粮食一石油价格的第三次双冲击很快就要发生了。

美国粮食战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撬动和重组地缘政治格局,来维系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

这方面的经典之作,近年来是依靠石油过日子的中东各国,如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埃及、也门等等、因加入全球分工而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粮食进口,于是在恶性通胀和高失业率下发生了一系列政权变动。而在远东地区,先后进入工业化的日本、韩国对美国的粮食依赖也达到无摆脱的地步。对于中国,美国的全球战略主要设计者布热津斯基在其名著《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写到,“粮食依赖进口,将不仅因成本较高而给中国的经济资源造成紧张,而且也会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显然,无论是基辛格,还是布热津斯基,都意识到粮食问题对于中国崛起的战略意义。

回望二战以来的全球工业化进程,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工业化进程还未过半,因此只有占数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国家(仅巴西、印度与东盟有约25亿人口)继续利用美元金融资本来追求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进程,那么就必然会在严重削弱国内水、耕地等农业基础性资源的同时产生对美国资本占垄断优势的农产品的巨额需求,强化对美国粮食霸权的依赖。

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推进和深化,美国的能源对外依赖度和成本将持续大幅下降,从而将进一步强化农业生产成本的对外比较优势。

因此,细究美国新能源战略、削减农业补贴法案等一系列战略措施,美国实际上正在将美元的根基由中东的石油美元转向美国广阔的耕地、水资源的基础上,美元正在发生由“石油美元”向“石油、农业美元”的历史性转换。

第三次石油粮食双冲击

美国大规模削减农业补贴的新法案实际上意味着其粮食战略的重大变革,将对全球格局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

首先,世界粮食廉价时代走向终结,粮食价格将持续暴涨。美国削减农业补贴和推动农业金融保险集团看多农产品期货,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的多空格局,推动农产品价格的持续走高。

短期来看,美国持续数月的大旱已经大大影响了粮食产量,实际上已确立下半年农产品价格的向上趋势,而中国农产品中新的上涨因素的作用也将超过翘尾的下跌因素,因此很可能中国的CPI已经触底了。这将进一步对我国宏观货币政策的宽松趋势产生重要因素。如果上述推论成立,那么中国宏观经济可能将继续被动紧缩和软着陆。对美国来讲,如果大旱持续到恶性通胀进而加息紧缩货币政策的地步,新兴市场的泡沫包括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很可能将发生崩盘。

目前来看,农产品价格的下跌周期已经随着美国大旱而结束,新一轮的上涨周期已经开启,即使美国天气状况好转,农产品价格也基本不可能回到原来的价位区间了。而在未来地缘政治混乱与美国全球战略的作用下,粮食价格将会持续加速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