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精选(九篇)

北师大版电子课本

第1篇: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

1我国最早的计算机原理教材

我国的计算机教育起源于1956年周总理主持制定的“十二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当年,尚在筹建中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作,抽调高年级学生和已毕业的大学生,举办了为期近一年的第一期计算机训练班,之后又先后举办了三期计算机训练班。计算机训练班最主要的课程是“计算机原理”,当时没有教材,只能在讲课时分批散发手刻油印讲义,后来在这些讲义的基础上,由夏培肃研究员主持编写了《电子数字计算机原理》讲义,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原创自编教材。

我国高校最早的计算机专业的建立时间也可以追溯至1956年,大约在1958年前后就开始开设计算机原理课,包括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在内的几所高校在开始时都没有教材或讲义。1958年,科学出版社和人民邮电出版社先后翻译出版了前苏联的几本计算机原理教材,成为正式出版的最早的中文计算机原理教材[1]。

真正由中国人自己编写并正式出版的计算机原理教材,应该是1961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字计算机原理和元件》(上、下册)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原理》(上、下册)。前一本书的作者为祖冲霄,后一本书的作者为姚林。岁月如梭,事隔近五十年,前一本书的作者已经解密,他们是当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的苏东庄、胡铭曾、李学时三位教师,由于当时其他方面的原因,他们不能用自己的真名署名,后来干脆署名“祖冲霄”,此事被后人笑谈为:“中国较早的一本计算机的教科书是祖冲之的弟弟写的”[2]。后一本书的署名作者为姚林,在书的序中编者写到,“这本书是集体编写,分工执笔,……,1961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可见此书应该是西安交通大学若干老师集体创作的结晶,之所以署名“姚林”估计是选择了二进制“1”和“0”的谐音[3],真实的作者是何人现在还不得而知。

这两套书均是繁体字印刷,在祖冲霄《数字计算机原理和元件》下册——数字计算机元件中还用不少篇幅介绍了电子管元件。

2特殊年代的计算机原理教材

1966—1976年间当时在校的工农兵学几乎没有合适的教材,根据当时的典型产品带教学的指导思想,各高校大多使用油印的自编教材或选用其他高校的油印教材。例如,北京工业学院计算机专业(五二专业)教师在参与738厂154小型工业过程控制机的 研制过程中,就编写了《djs154计算机原理》一书,在当时计算机教材十分稀缺的情况下,成为有较大影响的一本教材,受到广泛好评和采用,若干高校还翻印过这部教材。

1973年由南京有线电厂、南京大学和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合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电子数字计算机》一书面市。1975年由北京大学电子仪器厂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原理(第一册)》面市。这两本书应该是这一期间正式出版的屈指可数的计算机原理教材的代表,在这两本书的扉页上都印刷的毛主席语录,时代痕迹非常明显。

3统编教材时代的计算机原理教材

1977年高校恢复招生后,缺乏适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教材成为各校面临的共同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教材工作分工的规定,四机部(电子工业部前身)承担了全国高等院校工科电子类专业教材编审出版组织工作,从1977年底到1982年初,共编审出版教材159种,其中计算机原理的教材有两种。

第一种是由天津大学许镇宇主编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原理》(上、下册)。在1977年于武汉召开的计算机专业教材会议上,决定全国高校联合统编计算机专业教材,并邀请天津大学计算机专业主编计算机原理教材。1977年12月在合肥召开的全国教材工作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教材的编写大纲,此书的上、下册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作为著名的高等院校工科电子类计算机专业统编教材,在当年每一门专业课只有一至两本可供选择教材的情况下,此书在全国被众多学校使用。

另一种稍晚于许镇宇《电子数字计算机原理》的统编教材是由重庆大学编写、国防工业出版社于1980年和1981年先后出版的《电子数字计算机组成原理》(上、下册)。该书上册讨论信息的表达、加工处理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控制,由吴中福主编;下册研究信息的存储、变换与传送,由童颁主编。在书的前言中作者特别提到本书是根据四机部主持召开的高等工科院校电子类专业教材会议精神和计算机专业组所讨论确定的编写大纲进行编写的,并先后在广州和重庆召开了两次由清华大学等十三所重点院校参加的审稿会审稿,可见当年对教材质量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有意思的是,这两种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当时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教材虽然印数相当可观,但书上没有版权页,仅在封底上有几行字,写明了印数、书号、印刷厂等,还标有“内部发行”几个字。

电子工业部于1982年先后成立了“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等八个教材编审委员会,并制定了1982—1985年教材编审出版规划。列入规划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共有217种选题,由“计算机与自动控制”教材编审会计算机教材编审小组评选审定、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俸远祯、阎慧娟编写、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一书就是其中之一。此书于1985年面市,这是继天津大学和重庆大学的统编教材之后,在国内使用最广泛的计算机原理教材之一。

4百花齐放时代的计算机原理教材

1987年,电子部教育司受教育部委托,组织了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评估,评估中对数据结构和计算机原理两门课程进行了全国统一命题的考试。之后,根据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计算机原理课程正式定位于专业基础课。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有关计算机原理方面的教材开始逐渐增多,比较著名的有唐朔飞编写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原理》(198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白中英等编写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程》(1988年,科学出版社)、王爱英编写的《计算机组成与结构》(199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等。

随着统编教材概念的淡化,计算机专业教材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十年,几乎每个出版社都有计算机原理教材的选题,有关计算机原理(不含微机原理)的教材可以说数不胜数。为了给这篇稿件收集素材,笔者于2010年6月专门分别查找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innopac.lib. tsinghua.edu.cn/)和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ico.bit.edu.cn/opac/search.php),搜索到数百本计算机原理方面的中文教材(含翻译教材),按照不同的年代划分列于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计算机原理教材的发展。

根据两校图书馆馆藏的计算机原理教材数量统计,可得到下列柱状图(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两校图书馆的馆藏在数量上虽然有一些不同,但总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在统计的这数百本教材中,既有清华大学这样顶尖大学计算机专业使用的教材,也有适合于高职高专使用的教材,但更多地是适合普通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可谓百花齐放。

5与教材结缘的十七年

转贴于

很欣慰的是,在上述的数百本计算机原理教材中,有笔者编写的计算机原理类教材12本,算起来笔者与原理教材结缘已经十七年了。

1993年开始,笔者编写的《电子计算机组成原理》一书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03年,笔者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系列教材选题入选了中国计算机学会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规划的“21世纪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经过努力,正式出版了主教材和相应的参考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材体系。这套书是根据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委员会制订的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笔者讲授本课程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以及对前面教材的不断修改和完善中“磨”出来的。其中《计算机组成原理》于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析(第2版)》和《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师用书(第2版)》3本书于2008年,同时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2009年,《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获得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师用书(第2版)》是目前国内极少见到的供授课教师使用的教学参考书,特色突出。仅主教材一书,出版仅6年,已累计连续印刷十几次,总印数达到70000多册。以上教材和参考书在国内已经有几十所大学使用,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和影响力。

相比计算机原理课程名师的大作来说,笔者的作品在写作中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力争将高深的内容用简单的方法解释清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讲清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再提出先进技术和新的发展方向,以降低学习的难度。为了更好地与读者沟通,笔者还在书上公布了自己的电子邮箱,方便与读者联系。

6结语

众所周知,计算机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大学四年中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从2009年开始本课程成为计算机学科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之一,更突显出本课程在计算机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计算机原理课程的教材和课程本身一样受到重视。

第2篇: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医学电子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指出当今医学院校的医学电子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应着眼于加强教师医疗知识及增加学生实验与实习。让学生能从中学到更多医学电子学的相关知识,能够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使用相关仪器时,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自身的素养,为现代医学作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电子学;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217-02

引言

医学电子学发展迅速,促进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现代生物医学的仪器日益增多,已成为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康复以及医学基础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可以说,在今后的年代,不了解《医学电子学》,就不可能掌握现代先进的临床诊疗和科研技术方法。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过程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很多医疗手段更是在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展开。作为一名当今的医护人员,仅仅只具备单纯的医学知识,已不能够满足现代医疗的要求。这就不得不要求我们去学习一些相关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而医学电子学正是一门讲解电子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的一门学科。

一、医学电子学的介绍

对于这门学科,研究的人比较少,在网络上及各杂志、期刊上也少相关的研究介绍。我作为一个从事医学电子学数年的工作者,仅结合自身的一点体会来谈一谈这一门学科。对于该门学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医学电子学的研究对象

医学电子学是医学与物理科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归属于临床医学中的基础学科类。它的内容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的结构、原理、功能及应用。

(二)医学电子学的特点

医学电子学是临床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既与医学有关又紧密的联系着物理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仪器设备的发展所带来的,电子仪器在医疗上的应用,目的是为医疗服务的,而过程却又是以电子学为基础的。

2.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并越来越多的引进医学领域,形成电子技术与医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同时现代医学的迫切需要又促使电子学吸取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化学、材料学和系统工程学等方面的成就。其涉及范围相当广泛。

(三)学习医学电子学的方法

医学电子学学科的重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与医学有关的电子学方面的物理基础、电子电路的原理、结构及功能。因此学习这门课程需要:

1.掌握本科所阐述的物理学基本理论;

2.了解相关电子材料及电子电路的基本结构,熟悉相关电子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性能要求;

3.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医学电子学和临床所用仪器设各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提高临床医疗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医学电子学的教学所面临的困难

第一,就目前全国各医学院校来看,医学电子学大多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各方面条件配备都相当有限。

第二,医学电子学是一门以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操作为主的学科,其中涉及到了许多相关仪器,具有极强的实际操作依赖性。单纯的理论讲起来空洞、乏力,学生很难理解。即便理解了,由于没能实际的操作,也难于记牢。而当今的医疗设备基本都较贵,一台仪器通常动辄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我们不可能把医疗过程中要使用到的所有电子仪器都买来让学生实际操作,就国内而言,基本上还没有哪个医学院校有这样的实力。所以也就造成了现在的医学电子学大体上还是空洞的理论教学的局面。实验器材极为缺乏,大多的医学电子学实验室都没有与现代医学发展相对应的电子设备,就连目前所拥有的少量的实验设备也是老旧不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验的效果。

第三,极少有专业的医学电子学教师。目前各医学院校的医学电子学教师,大多是专门从事物理这一学科研究的。而这门学科同时与物理学和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让老师很难讲解这门课程。这与老师的师范技能没有任何关系,毕竟物理与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第四,学生对这门课程也没有足够的重视。上课时多有学生在干别的事,而没有认真听讲。虽然老师也会维持课堂纪律,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认真听讲,但收效甚微,

三、针对以上难点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医学电子学的教学面临着如此之多的困难,想要彻底解决它,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本人仅提出一些能稍微使现在的教学改观的浅薄建议:

(一)学校要注重培养医学电子学教师的能力,要给予其学习医学知识的机会,可安排听一些与医学电子学中所要涉及到的医学方面的课程,虽不致精通,但大概的要能懂。主要还是把专业的物理教师培养起来,而不能用只是单纯的会物理的老师来教这门学科。

(二)要让教师能有机会经常接触各种医用电子设备,能够先搞清楚各仪器设备中的电子电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可安排教师到医院或是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实习。

(三)对于学生未能见到仪器设备,学起来空洞的问题。可采取让学生尽可能的去医院或是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实习,增加对麻醉设备的了解。但这种方法操作起来麻烦,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是在经济能力不足不能买大量的新的仪器设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用稍低价格购买一些较为便宜的二手仪器,用于给学生开设相关的实验课,让学生能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这些仪器设备。

(四)学生上课不认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这门课程学校本身就不重视,也只是安排成一门选修课程,在绩点中所占比例也少,医学生的课程本来就很多,对他们来讲,医学方面课程显然要比电子学重要;其次,本门课程是属于物理学范畴,众所周知,物理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极为难学的;目前实在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唯一办法就是,在教师身上下功夫,电子学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也非常大。我们的教师可以多与生活联系,能方便学生理解,也能更好的提起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教好医学院校中的医学电子学,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去努力,虽说困难重重,但也并非没有办法解决。只要教师用心,学校用心,通过我们共同努力,还是能够较好的完成对医学电子学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高等医学人才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经验谈的一点体会,望同行专家和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1]郑方,范从源,麻醉设备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朱大年,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胡新珉,医学物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3篇: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

关键词:电子书包;科技教学;实践应用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电子书包试点的不断深入,上海市虹口区在2010年首次进行了大规模的电子书包试点,区内十几所中小学参加试点,而笔者所在的单位也有幸成为区内第二批电子书包试点学校。笔者所任教的学科为高中信息科技,理所当然成了第一个在学校利用电子书包平台进行试点教学的学科。在实施电子书包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对电子书包的交流讨论、预习和备课、在线评测以及课后作业布置等方面做了较多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电子书包平台在信息科技教学过程中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效应用

1.利用电子书包平台,进行课前交流讨论、预习和备课

学生在学习新的课程知识时需要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在讲授新的课程内容时需要进行课前备课。学生在利用传统的书面预习方式时,只是初步了解了有哪些新的知识点,时常会显得枯燥和乏味,而利用电子书包平台,教师可以提前将课程资料、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通过电子书包平台实时提交到网上,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如动画、语音、视频、图片或文字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

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的兴趣,经常会安排学生进行课前的教学交流与讨论。教师可以在电子书包平台上提前创建交流讨论的主题,学生在上课前登录电子书包平台客户端,提前进行交流讨论,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2.利用电子书包平台,进行课中的在线评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个困惑,就是教师在讲完一个重要知识点时,如何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科技教师会通过一些免费教学互动信息平台,如魔灯系统的测验模块,进行课中的在线及教学效果的反馈,而非信息科技教师在检验课中教学及时效果时却遇到了不少困难,甚至是没有办法检验课中教学效果。利用电子书包平台,教师只需要在课前进入平台的“随堂评测”模块,相关的评测题目。学生在课中时,只需要登录电子书包客户端平台,就能够直接打开教师的评测题目。

例如,笔者在课中讲授完“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五大逻辑部件”教学内容后,在电子书包平台上提前关于此教学内容的在线评测。学生登录电子书包平台客户端并完成评测,评测的结果能够清晰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能针对自己的错题重新答题。这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质量。

3.利用电子书包平台,进行课后的作业布置

为了检测学生掌握当天教学内容的情况,教师通常都会布置课后作业,然后进行书面批改。虽然教师通过批改作业的方式,基本了解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但书面布置作业和提交作业的过程,并不能实现大批量数据的统计和记载,学生完成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都显得单一。而在电子书包平台上,教师可以完成学生作业的上交、批改、作业分数等大批量数据的处理,在布置和批改作业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如插入图片、插入批注、作业打分等。如教师在讲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教学内容后,要求学生回家完成课后作业,作业名称是“五大逻辑部件的分类”,里面包含了图片、文字等信息,还包含打分系统,在电子书包平台上都可以实施并被学生课后应用。

三、结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提出明确要求,“要促进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电子书包”顺应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物理减轻了学生书包的重量,是家校互通的一个有效的教与学平台。在信息科技教学实践应用中,电子书包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今后,电子书包平台也将会在其他学科中得到很好的应用,也不断改变着信息化教育的进程和手段,给未来的信息化教育带来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王荣良.高中信息科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4篇: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

【摘 要】本文以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为中小学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情况和西城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情况的调研为出发点,提出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培训需求。依据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遵循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流程,从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角度,设计开发了《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促进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2-0064-03

问题的提出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推进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1]。与教育信息化密切相关的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指运用教育理论及各种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2]。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不仅能促进新课程的实施,而且还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教育技术中,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工具。技术在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经过黑板到多媒体的演变,如今进入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时代。自20世纪90年代,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英国中小学的应用潜力获得认可,随后世界各国纷纷将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根据市场调查统计,2009年,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我国销售量达6.7 万台,全年实现109%的高速增长。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小学的应用开始出现普及之势。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到2011年底,全区的中小学共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1206块。其中,中学608块,小学598块,平均每所学校约15块。随后,西城区的学校还在陆续配备这种设备。

技术为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的是一种有效手段,技术能否在课堂上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使用它。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我们对西城区(北区)的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8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54名教师反馈了调查结果,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7.5%。经分析,我们发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一点儿都不会的占18.5%,只会交互式电子白板基本功能的占66.67%;从未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的占22.2%,简单使用的占55.6%;94.4%的教师希望参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培训。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技能培训需求53.7%,教学课例观摩与研讨66.7%,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81.5%。上述调查结果显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培训需求是十分迫切的。

针对上述情况,为满足教师的需求,我们设计开发了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培训课程,以提高学科教师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

教师培训也称为教师继续教育,是指教师为了适应角色和岗位能力的需要、适应教师教育工作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参加各种具体的学习活动来促进教学行为、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的改善[3]。具体说,以中小学教师为培训对象,以专业化发展为培训目标,以在职进修为培训形式,以专业理念与精神、专业技能与能力、专业知识与经验为培训内容的教师在职继续教育活动被称为中小学教师培训[4]。教师培训主要是通过培训课程的形式来实现。在设计与开发培训课程时,需要关注以下的知识。

1. 影响学习的三大因素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知识背景和动机是影响人们学习的三大因素。人们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一个人已获得知识的多少即知识背景会对其今后的学习产生巨大影响,知识背景可以帮助人们更快更多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动机能够使人产生欲望,引发活动。对成就的渴望能够激励人们的学习。价值、信心和情绪都可以影响动机。当人们认为某项学习越有价值时,其学习动机就越强烈;适度自信的人具有最优的学习动机;积极正面的情绪可以提高学习动机。

2. 成人学习的四项关键原则

关于成人教育的研究有很多,但自20世纪初以来,以美国的林德曼和诺尔斯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对成人教育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诺尔斯提出了成人学习的四项关键原则[5]。

自愿。成年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内在的。当他们意识到所学知识很重要、很需要时,就会敞开心扉,打开思维,积极主动地学习。当我们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成年学习者可能遇到的某个问题、为成年学习者提供一个尝试的机会,或让成年学习者看到通过学习可以得到职业领域和个人方面的发展时,自愿的原则就能简单实现。

经验。所谓经验,是指成年学习者所具有的知识背景。当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经验相符合时,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成年学习者可以借助经验理解掌握知识,他们的经验是架设在新旧知识间的桥梁,是丰富学习的资源。

自主。成年学习者喜欢自主决策。自主决策过程中的心智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学习,使决策者更加注重决策的结果。因此,当成年学习者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时,学习的效果会达到最好。

行动。成年学习者是为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而参加学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促进他们将所学知识立即应用到工作中,并为实现这种知识的应用提供相应的支持措施,否则所学知识就会被迅速淡忘,学习的效果自然会下降。

3.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教师培训课程指为教师进入岗位后参与学习活动而设计、编写、开发的课程。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主要包括培训课程的需求分析、培训课程目标的确定、培训课程内容的设置、培训课程活动的组织、培训课程方法的选择、培训课程的评价和培训档案的管理七个环节。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流程(如图1)。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1. 研修项目宗旨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研修项目》是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组织开展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项目的总目标是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 研修项目的组织模式

本项目由学科专家、学科骨干教师和教育技术专家共同组成团队,以讲授、自学、小组讨论、课例研修和教学实践等形式开展培训。以教师参加本项目的出勤情况和教学实践的成果作为评价考核依据。

3. 研修项目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架构

教育技术能力由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媒体应用能力、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四种能力构成(如图2)。其中,技术手段和方法——教学媒体是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工具;教育思想、观念和理论是教育技术的指导思想;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则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是教育技术的目标。

4. 研修项目的内容

(1)教学媒体应用能力的研修

了解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现状;学会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掌握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的制作方法。

(2)教学设计能力的研修

观摩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秀课例,掌握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3)教学实践的研修

开展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探索在信息技术学科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开发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资源。

5. 研修项目课程

研修项目的培训课程包括五个单元,主要内容有: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及课件制作、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秀课例展示、教学实践活动和总结交流。具体安排如右表。

6. 研修项目的评价

本项目的评价采用柯氏四层评估模型,评估的重点在“反应”“学习”和“行为”三个方面。在反应方面,以记录参训教师的出勤情况作为评价的起始点,结合问卷调查,测评参训教师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在学习方面,通过参训教师在网上回答问题——“通过培训课程的学习,您有哪些收获?”评估参训教师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在行为方面,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优秀课例的展示、区级交互式电子白板公开课的观摩,促进参训教师将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内化为教学技能,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在学习理论和诺尔斯的成人教育学的指导下,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采用了“基本课程+案例教学+教学实践” 培训模式,期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参训教师的积极性,结合他们的经验,使其真正参与到培训课程的学习中,将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中,最终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

注:本文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育技术能力的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M].科学教育出版社,2010.7.

[2]何克抗,刘雍潜.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3]马丁,郑兰琴.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3.

第5篇: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

本章第三节盐类水解的教学就是利用电离平衡的理论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由于盐类发生水解,使得我们的研究对象成为多个平衡并存的体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时又相互促进。但是,由于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c(H)和c的相对大小又由Kw来制约,因此水的电离平衡必然成为分析问题的关键。

由于电离常数在这一章属于选学内容,因此在教科书没有对弱酸弱碱盐、酸式盐的酸碱性进行讨论。而在本节后面的【科学视野】中介绍了盐的水解常数及其与弱酸、弱碱电离常数的关系。这些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水解平衡的理解。利用水解常数和电离常数的知识在分析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对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水的离子积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为此,将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水解常数,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之间的关系做以下讨论。

一、盐类水解常数

1.水解常数与弱酸、弱碱电离常数的关系

水解常数与弱酸电离常数的关系Kh=Kw/Ka,水解常数与弱碱电离常数的关系Kh=Kw/Kb。

2.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

二、利用水解常数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1.利用水解常数判断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2.利用水解常数判断弱酸弱碱盐溶液的酸碱性

弱酸弱碱盐溶液根据其组成不同,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呈酸性或碱性。试根据上述水解常数与电离常数的关系,推论弱酸弱碱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电离常数的关系。

根据水解常数与弱酸、弱碱电离程度二者关系式,可以做以下讨论:

通过以上理论推导和探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使其在学习的同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获取科学探究的体验,重视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理论分析是研究、阐述理论问题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学习理论性知识和训练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四54-58.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第6篇: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

1、课题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试验室建设,研究对象为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目的

我选择了《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这个课题作为毕业设计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进一步学习和巩固通信原理及其相关知识,并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内容,进一步熟悉和掌握MATLAB的使用方法;对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及其实现有较深的了解;为即将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收集资料、消化资料和综合资料的能力等等。

2.2、意义

从事电子通信业而不能熟练操作使用MATLAB电子线路设计软件,在工作和学习中将是寸步难行的;在数学、电子、金融等行业,使用MATLAB等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进行设计、仿真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这类软件的问世也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人员在通信、电子等行业的产品设计质量与效率;众所周知,实际过程中信号传输都要经过调制与解调这一过程,由于消息传过来的原始信号即调制信号具有频谱较低的频谱分量,这种信号在许多信道中不宜传输。因而,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通常需要有调制过程,反之在接收端则需要有解调过程。

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1、研究现状

MATLAB是由MATH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一种面向科学与工程的计算软件,通过MATLAB和相关工具箱,工程师、科研人员、数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下完成相应的科学计算工作。

MATLAB本身包含了600余个用于数学计算、统计和工程处理的函数,这样,就可以迅速完成科学计算任务而不必进行额外的开发。业内领先的工具箱算法极大的扩展了MATLAB的应用领域,所以MATLAB自推出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信号处理工具箱就是其中之一,在信号处理工具箱中,MATLAB提供了滤波器分析、滤波器实现、FIR滤波器实现、IIR数字滤波器设计、IIR数字滤波器阶次估计等方面的函数命令。

3.2、发展趋势

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工程问题越来越复杂,过去所依赖分析的技术已逐渐不敷使用;利用电脑来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已是当今工程师的必要工具。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科学计算,能够极大加快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开发的进度,减少在编写程序和开发算法方面所消耗的时间和有限的经费,从而获得最大的效能。

4、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设计成果的应用价值

4.1、研究的主要内容

1、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众所周知,实际过程中信号传输都要经过调制与解调这一过程,由于消息传过来的原始信号即调制信号具有频谱较低的频谱分量,这种信号在许多信道中不宜传输;因而,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通常需要有调制过程,反之在接收端则需要有解调过程。但是在计算机中的模拟和实现都是采用数字化的方法的,如果将采样的频率放的高一些,数字的所造成的失真就不容易察觉了,采用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处理的话,非常的方便,这也是数字代替模拟的的原因之一。

2、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方式

在信号调制中常以一个高频正弦信号作为载波信号;一个正弦信号有幅值、频率、相位三个参数,可以对这三个参数进行调制,分别称为调幅、调频和调相。也可以用脉冲信号作载波信号。可以对脉冲信号的不同特征参数作调制,最常用的是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称为脉冲调宽。数字信号调制的三种基本方式,有振幅键控(ASK)、频率键控(FSK)和相位键控(PSK)。

在信号的解调中首先已调信号中检出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或检波。幅值调制就是让已调信号的幅值随调制信号的值变化,因此调幅信号的包络线形状与调制信号一致。只要能检出调幅信号的包络线即能实现解调。这种方法称为包络检波。检波后的信号,再经低通滤波,滤除高频信号,即可获得所需调制信号,实现解调。

3、信号调制与解调的MATLAB教本程序编制

利用MATLAB本身包含了600余个用于数学计算、统计和工程处理的函数,就可以迅速完成科学计算任务而不必进行额外的开发,而且信号与系统,通信系统工具包可以很容易的使用MATLAB开发语言——M语言快速的实现信号调制与解调这一过程的仿真。

4、整个系统的实现过程

首先利用MATLAB编制教本文件,对信号调用相应的函数进行各种调制,产生各类已调波及对其进行解调,同时进行频谱分析,然后利用SIMULINK工具箱对其进行解调仿真,通过改变参数并观测结果为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4.2、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的应用价值

调制与解调是信号处理应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系统的仿真和设计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和必要保证。利用MATLAB可以很方便的进行通信系统的分析和仿真,尤其对于我们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与设计非常有利,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开设《高频电子基础》和《信号与系统》等课程提供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计算机虚拟试验。

5、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

(1)、2007年秋季学期第11周前

接受毕业设计任务书,学习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及有关规定。

(2)、2007年秋季学期第12~20周

阅读指定的参考资料及文献(包括10万个印刷符号外文资料),基本完成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等任务。

(3)、2007年春季学期第1周〖您正浏览的文章由实习报告网整理〗

进一步修订完善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使其在内容及格式上符合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

(4)、2008年春季学期第82周到第6周

完成各单元电路设计,protel辅助分析。

(5)、第6周至第12周

完成电路制作,调试。

(6)、第13周

完成毕业设计,全部成果交指导老师批阅。

(7)、第14周

毕业答辩

6、最终目标及完成时间

完成硬件设计,提供protel电路原理图及pcb印制版图,最终达到硬件软件能准确无误的应用的目标。

完成时间:第15周

7、现有条件

现有protel软件及制作硬件的必要设备,可以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与设计。

参考文献

1.谢自美等电子电路设计、实验、测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二版

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2001.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一版

3.孙继平等900MHZDDS|PLL在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煤炭科学技术2001年10期

4.张肃文等高频电子线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三版

5.王正谋PROTEL电路设计实用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一版

6.郭勇等PROTEL99SE印刷电路板设计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6月。一版

7.许自图电子电路彷真平台与教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一版

第7篇: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

【关键词】竞赛;集成电路;教学改革

Inspiration of 2011’Beijing Student Competition on Integrated Circuit

GENG Shu-qin HOU Li-gang WANG Jin-hui PENG Xiao-hong

VLSI & System laborator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China 100124

Abstract:Teaching 21stIntegrated circuit student is history task for teachers.Inspiration of 2011’Beijing Student Competition on Integrated Circuit is presented such as correct idea,right organize procedure,a steady preparation,corpo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company,teaching methods.The result of practice is that competition on Integrated circuit can push the procedure of cultivating of student,can push Quality Education,can advance the abil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esolve problem,can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creativity,can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eam Corporation.It leads the point of teaching methods reformation.The student ability of plot and circuit design is increased.

Keywords:competition;Integrated circuit;teaching reformation

集成电路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非同寻常的角色,几乎渗透到了各行各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制造与开发中心正逐步向我国转移。我们肩负重大的历史使命,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集成电路的生产大国进而成为集成电路强国[1]。因此培养二十一世纪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是我们教师面临的历史任务。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致力于开发自主产权的EDA软件,提供高端的SoC解决方案和一站式设计生产服务,为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提供了很好的软件平台。北京市2011首届“华大九天杯”大学生集成电路大赛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对学生来说,竞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开阔眼界、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好机会,这是任何课堂教学都无法替代的;对指导老师来说,竞赛可以促进他们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改进落后的课程体系,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切实达到面向应用、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并最终为社会提供优秀专业人才的最高教学目标[2]。实践表明,开展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竞赛,对于推进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推进素质教育、理论实践结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高校的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和实践教学改革起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极大的强化了学生绘制版图和电路设计能力。本人有幸带领学生参加了此次比赛,获得了一些启示。

1.立足现实,拓宽应用

本次大赛的活动宗旨是丰富微电子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巩固和加深所学专业知识基础,推动京津地区高校微电子学专业的交流和发展,并对国产正版EDA软件的普及和应用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011年北京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分成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两个级别(本科生组33个组;研究生33个组),每组3人,进行笔试和上机操作。比赛相关规则:笔试阶段,采用闭卷形式,由各参赛队员独立完成,最终成绩计入小组总分;上机操作,以小组形式参加。

2.正确的指导思想

电子学会组织的此次大学生集成电路大赛立足高,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着重基础、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的原则为大赛成功举行树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华大九天杯”集成电路大赛凝聚了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我校学科部领导、老师及每个参赛队员的心血与汗水。在比赛的前后,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参赛获奖不是最终目的,深人持久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科技活动,培养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集成电路大赛引来了众多企业,他们对参赛学生的青睐,对于与学校合作的重视,也正是我们学校所渴求的。在参赛中与同行各企业充分交流,学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才能更清楚市场对优秀毕业生的要求,进而能明确培养目标,并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加以渗透,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在参赛中与其他兄弟院校充分分享经验,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分析参赛中暴露的共性问题,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改进;在参赛中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参赛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才是我们参加北京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竞赛的最终目的。

3.准备认真,重在过程

承办方北方工业大学周密的准备工作和热情的服务为大赛成功举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北方工业大学和华大九天公司组织的集训为成功参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学科部领导和各位老师的努力下,在实验室老师的大力协助下,在华大九天公司培训人员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了两个阶段的集中培训,并在培训的基础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辅导练习,并在参赛前举行了预赛。这些环节对学生和老师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督促作用,保证了良好的训练环境,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参赛氛围。

在电子竞赛的准备过程中,适逢暑假,假期长,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暑假时间认真复习电子器件、数字电子电路、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同时,学生们还学习华大EDA软件,进行实际电路和版图绘制上机练习,培养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学风。通过竞赛准备,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竞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竞赛准备,磨合了小组间的默契配合和分工,增进了师生情谊,提高了团队作战能力。通过竞赛准备,找出了自己在知识上的不足,明确了社会的需要、工作岗位的需要和工作性质,树立了新的奋斗目标,产生了学习新的动力。

4.参赛对嵌入式系统和集成电路设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北京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竞赛对于培养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团队意识有着重要作用,竞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和平台。并对高校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的课程体系改革和学生今后工作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4.1 知识整合的系统教学思想

自从1958年基尔比发明集成电路以后,集成电路一直按照摩尔定律的预测飞速发展。面对集成电路如此迅猛的发展形势,教学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我承担《嵌入式系统》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深深体会到微电子专业的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因为芯片的设计方向日益朝着片上系统SOC、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的方向发展[3]。学生不仅需要有系统的概念[4],同时需要对典型处理器体系结构有清晰的理解,在设计SOC芯片时才会有系统的设计思想[5],又会对处理器内部体系架构有清晰的概念。因此,在对微电子专业的学生讲授嵌入式系统时,要紧密结合集成电路设计的要求,结合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数字电子、模拟电子、电子器件等课程的内容,使学生不仅对处理器结构体系清楚,更熟悉各模块电路,如ALU单元电路、筒形移位器、乘法器、寄存器、SRAM、DRAM单元等等。在处理器的,培养学生系统的概念,掌握外部单元电路,如存储器单元电路、系统总线单元、SPI、IIC、UART等等接口电路,从使用者的期望角度出发,来进行芯片的设计,既是使用者,又是设计者。学生在学习集成电路设计的课程时,紧密结合嵌入式系统中的系统体系结构、结合处理器内部的体系结构,具有整体的大的系统性设计概念,整合学生对各个课程的分离的知识内容,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系统问题。通过增加实验和上机课时,提高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我国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被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四段论”与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五环节”所主宰,在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目标下,他们所倡导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施教程序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它的弊端,最突出的是“以教代学”的陈腐教学思想和“注入式”、“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方法.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决定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处的被动地位,很大程度地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成了严重的障碍[2]。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指导学生从实践和探索中通过思考获取知识,又在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培养智能的最好途径。

本次竞赛上午闭卷完成理论知识的考试。本科生的上机操作内容是根据提供的状态图设计一个计数器电路,然后进行原理图的绘制,再次进行版图绘制,进而进行DRC、LVS等环节验证,并撰写设计报告。学生需要利用数字电路中所学的状态表,构造出逻辑关系式,运用卡诺图化简得到最简电路,最后再绘制单元电路,设计出具体的CMOS电路和版图,并进行验证。同时还需要构造出计数器所需的时钟电路。在上机的开始一个半小时中,指导老师可以参与指导,这样增加了比赛中老师对学生的限时指导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竞赛,符合培养人才的现论要求。

学生基本上完成了从需求分析、电路设计、绘制电路、(仿真)、版图绘制、验证到撰写报告等环节。通过竞赛,使学生能亲自感受一个简单的集成电路设计流程,培养了学生的系统设计概念。学生从早晨9点一直进行到下午六点,在短短的一天内要完成笔试和7个小时的上机电路绘制和验证等工作,小组成员只有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毅力和体力。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可以看出,竞赛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正是以传授知识为前提,以形成技能为基点,以培养智能为重心,以全面发展人才为归宿。在《嵌入式系统》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中,增大课程的实验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进行思考、小组讨论,经老师点拨,实现了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完成了教学任务,符合现代教育论的要求。

施教之旨,在于培养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获取新知及再创造之本领。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某一命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查阅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并在课堂中进行报告或实验演示。学生反映效果很好,获取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5.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撰写学术论文

通过大赛引导大学生形成一股扎扎实实的学习和研究的风气。激发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学习兴趣,参与到老师平时的科研中,增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并在科研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形成良性循环。对于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引导学生撰写论文,并能在广大同学中起到表率作用。

6.结束语

培养二十一世纪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是我们教师面临的历史任务。北京市2011首届“华大九天杯”大学生集成电路大赛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正确的指导思想、科学的组织程序、踏实认真的准备工作以及大赛对校企合作、对教学改革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实践表明,开展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竞赛,对于推进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推进素质教育、理论实践结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高校的集成电路设计课程和实践教学改革起一定的引导作用,极大的强化了学生绘制版图、电路设计能力和集成电路设计思想。

参考文献

[1]甘学温,赵宝瑛等.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建英,李涛,撒晓英.抓住竞赛契机 深化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9):75-77.

[3]Ahmet Bindal,Sandeep Mann,Billal N.Ahmed.An Undergraduate System-on-Chip

(SoC)Course for Computer Engineering Students[J].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2005,48(2):P279-289.

[4]Lei Jing,Zixue Cheng,Junbo Wang.A Spiral Step-by-Step Educational Method for Cultivating Competent Embedded System Engineers to Meet Industry Demands[J].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1-10.

[5]Xiumin Shi,Ji Zhang,Yanbing Ju.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mbedded System Course[C].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Young Computer Scientists,

2569-2663.

致谢:竞赛工作是由国家自然基金赞助(No.60976028);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基金赞助(No.X0002014201101,No.X0002012200802 and No.X00020

第8篇: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

本课题来源于试验室建设,研究对象为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目的

我选择了《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这个课题作为毕业设计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进一步学习和巩固通信原理及其相关知识,并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内容,进一步熟悉和掌握MATLAB的使用方法;对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原理及其实现有较深的了解;为即将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收集资料、消化资料和综合资料的能力等等。

2.2、意义

从事电子通信业而不能熟练操作使用MATLAB电子线路设计软件,在工作和学习中将是寸步难行的。在数学、电子、金融等行业,使用MATLAB等计算机软件对产品进行设计、仿真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您正浏览的文章由实习报告网整理〗这类软件的问世也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人员在通信、电子等行业的产品设计质量与效率。众所周知,实际过程中信号传输都要经过调制与解调这一过程,由于消息传过来的原始信号即调制信号具有频谱较低的频谱分量,这种信号在许多信道中不宜传输。因而,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通常需要有调制过程,反之在接收端则需要有解调过程。

3、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1、研究现状

MATLAB是由MATH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一种面向科学与工程的计算软件,通过MATLAB和相关工具箱,工程师、科研人员、数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下完成相应的科学计算工作。

MATLAB本身包含了600余个用于数学计算、统计和工程处理的函数,这样,就可以迅速完成科学计算任务而不必进行额外的开发。业内领先的工具箱算法极大的扩展了MATLAB的应用领域,所以MATLAB自推出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信号处理工具箱就是其中之一,在信号处理工具箱中,MATLAB提供了滤波器分析、滤波器实现、FIR滤波器实现、IIR数字滤波器设计、IIR数字滤波器阶次估计等方面的函数命令。

3.2、发展趋势

由于我们所面对的工程问题越来越复杂,过去所依赖分析的技术已逐渐不敷使用。利用电脑来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已是当今工程师的必要工具。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科学计算,能够极大加快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开发的进度,减少在编写程序和开发算法方面所消耗的时间和有限的经费,从而获得最大的效能。

4、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设计成果的应用价值

4.1、研究的主要内容

1、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众所周知,实际过程中信号传输都要经过调制与解调这一过程,由于消息传过来的原始信号即调制信号具有频谱较低的频谱分量,这种信号在许多信道中不宜传输。因而,在通信系统的发送端通常需要有调制过程,反之在接收端则需要有解调过程。但是在计算机中的模拟和实现都是采用数字化的方法的,如果将采样的频率放的高一些,数字的所造成的失真就不容易察觉了,采用计算机对信号进行处理的话,非常的方便,这也是数字代替模拟的的原因之一。

2、信号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方式

在信号调制中常以一个高频正弦信号作为载波信号。一个正弦信号有幅值、频率、相位三个参数,可以对这三个参数进行调制,分别称为调幅、调频和调相。也可以用脉冲信号作载波信号。可以对脉冲信号的不同特征参数作调制,最常用的是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称为脉冲调宽。数字信号调制的三种基本方式,有振幅键控(ASK)、频率键控(FSK)和相位键控(PSK)。

在信号的解调中首先已调信号中检出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或检波。幅值调制就是让已调信号的幅值随调制信号的值变化,因此调幅信号的包络线形状与调制信号一致。只要能检出调幅信号的包络线即能实现解调。这种方法称为包络检波。检波后的信号,再经低通滤波,滤除高频信号,即可获得所需调制信号,实现解调。

3、信号调制与解调的MATLAB教本程序编制

利用MATLAB本身包含了600余个用于数学计算、统计和工程处理的函数,就可以迅速完成科学计算任务而不必进行额外的开发,而且信号与系统,通信系统工具包可以很容易的使用MATLAB开发语言——M语言快速的实现信号调制与解调这一过程的仿真。

4、整个系统的实现过程

首先利用MATLAB编制教本文件,对信号调用相应的函数进行各种调制,产生各类已调波及对其进行解调,同时进行频谱分析,然后利用SIMULINK工具箱对其进行解调仿真,通过改变参数并观测结果为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4.2、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MATLAB仿真的应用价值

调制与解调是信号处理应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系统的仿真和设计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和必要保证。利用MATLAB可以很方便的进行通信系统的分析和仿真,尤其对于我们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与设计非常有利,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开设《高频电子基础》和《信号与系统》等课程提供模拟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计算机虚拟试验。

5、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

(1)、2007年秋季学期第11周前

接受毕业设计任务书,学习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及有关规定。

(2)、2007年秋季学期第12~20周

阅读指定的参考资料及文献(包括10万个印刷符号外文资料),基本完成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等任务。

(3)、2007年春季学期第1周〖您正浏览的文章由实习报告网整理〗

进一步修订完善开题报告、外文翻译,使其在内容及格式上符合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

(4)、2008年春季学期第82周到第6周

完成各单元电路设计,protel辅助分析。

(5)、第6周至第12周

完成电路制作,调试。

(6)、第13周

完成毕业设计,全部成果交指导老师批阅。

(7)、第14周

毕业答辩

6、最终目标及完成时间

完成硬件设计,提供protel电路原理图及pcb印制版图,最终达到硬件软件能准确无误的应用的目标。

完成时间:第15周

7、现有条件

现有protel软件及制作硬件的必要设备,可以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与设计。

参考文献

1.谢自美等电子电路设计、实验、测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二版

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2001.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一版

3.孙继平等900MHZDDS|PLL在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煤炭科学技术2001年10期

4.张肃文等高频电子线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三版

5.王正谋PROTEL电路设计实用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一版

6.郭勇等PROTEL99SE印刷电路板设计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6月。一版

7.许自图电子电路彷真平台与教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一版

第9篇:北师大版电子课本范文

关键词:光电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作者简介:安心兰(1978-),女,湖北孝感人,湖北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技术学院,讲师。(湖北 孝感 432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73-02

一、“光电技术”课程目的性的定位

光电技术是一门在光学与微电子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很强且发展迅速的交叉学科,同时它也是支撑21世纪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覆盖的领域很多,如光子技术、微电子集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材料学等,因此如何根据学生专业知识特点及发展需要来定位组织课程内容的讲授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

1.课程意义的介绍

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清楚开设课程的学习意义,只是为上课而上课,为学分而上课,为考研而上课。作为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在第一次上课时通过生动的图像演示和多领域的应用介绍引导学生领略课程的魅力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会加深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2.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笔者认为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教授者的课程研究、教材编写者的课程定位以及学生课程学时分配等,为不同专业的学生量身选定不同的授课内容。不主张整书内容泛泛一讲到底,应该有所侧重、有所增删地精讲、专讲及深讲。

二、课程教学的探索与体会

1.传道、授业、解惑

自古以来,教师一直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旧的知识体系一直不停地被新的知识补充及更新,这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地不断补充并完善自身的知识容量和结构,以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课堂的教学任务及更好地服务学生。因此在对待这一门交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相应专业学生所欠缺的基础知识及时补充,以保持学生课程学习中的知识连贯性。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当受教者在受教过程中知识的连贯性被打破,而学生暂时无法自主地修复,则会影响学生对后续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给学生衔接上,则学生对未知知识学习的畏惧心理自然会减少,学习的兴趣自然相应地提升。当然这对教师知识的深度及广度要求较高,故从教师这一角色考虑,对大学教学中教师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主动性要求更高。结合笔者针对本院大三学生教授这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分析,进入大三的学生课程多且压力较大,而且面临多种的选择。很多学生在这一情况下不会分配过多的精力在某门课程中,学习积极性及效率自然大打折扣,再加上课程本身对学生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下降。针对这一矛盾,笔者认为,这样一门选修课的教学应该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的多样性,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解惑、通过什么途径获得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主动的求索,进而增强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及信心。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一般会把学生欠缺的或者薄弱的、教材无暇涉及或者很少涉及但阻碍课程学习的基础知识先梳理一通,然后再进入该门课程的学习。当然有读者会注意到,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这样的处理有可能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光电技术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主要讲述四大技术领域(如红外技术领域、激光技术领域、光纤通信技术领域以及信息显示及存储技术领域)的理论发展及技术应用。根据笔者对学生专业课程开设的研究、和其他课程教师探讨及学生谈话中发现,光信息专业的学生在大二、大三会陆续开设并学习到物理光学、激光原理及光纤通信原理等课程,提前或者同步于光电技术课程的学习。在此种条件下,为了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以及注重课堂效率及提高学习质量等,笔者重点把教学内容放在红外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和信息显示存储领域,把激光光源及光纤传感器应用顺利过渡到课程教学中。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照顾应用,对激光技术及光纤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不作要求。电工电信班学生由于没有开设激光原理及物理光学这两门课程,但由于他们的专业特点,笔者对他们的课程内容安排主要侧重红外技术、激光技术及信息显示存储技术,适当注意理论学习中重点侧重实践应用方面学习的拓展。

笔者在作了上述的安排后,一般在教学中会把课程调整及变化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课程预习方向和内容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这门课程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活动开展的体会

(1)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及研究中发现,教材的选定很重要。合适的教材不仅深受学生喜爱,同时也深受教师喜爱。它能给学生较高的理论依据及全面的系统框架、更多的前沿技术知识介绍。当然教材中的错误失误更少,这对授课者和听课者的影响较大。

(2)笔者经常思考,知识框架体系整体具有一个时期的印记,而教授者却可以灵活地捕捉这其中的变化进程,恰当地在教学中关注、积累,并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发展演变轨迹,可以适当地以些许风趣生动的话语调节,减少教学中的枯燥,起到启发影响学生的作用。对知识的乐趣与兴趣不是灌输的,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作用不可小视。例如笔者做过这样的尝试,在讲授LED时,介绍它出现的历史原因,随后科技人员对它的兴趣逐渐增加、不断研发以及竞争,形成垄断专利保护、产业链、多个应用领域以及对世界和国家经济就业多方面的促进及影响等。这样,增加学生对LED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了解技术钻研和创新中的坚持和投入,增强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使命感。笔者发现: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欢迎,教学质量提高明显。当然这样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延伸讲解机会很少。所以后来笔者在对CCD的授课中作了更加全面的延伸,重点侧重它在工业精密测量自动化中的系统理论学习和应用探索、对比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国内一些院所和企业的研究成果、在测量精度方面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方面的差距和不足,激发学生投入科学技术的热情和毅力。

(3)在教学手段的利用中,如今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以前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黑板板书教学这种传统授课方式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更多的教师选择多媒体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有很多明显的教学优势:首先,学生不论在哪个位置都能清楚地看清屏幕上的内容;其次,图片、视频、动画等信息都能更及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毕竟形象的视觉刺激有时候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积极教学效果;再次,从教学容量方面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省下了板书的时间,相对地增加了教学的时间,学生实际听课的容量确实增多了,同时减少了粉笔灰的粉尘污染;最后,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灵活。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隐性的问题。首先,多媒体教室的光线一般较非多媒体教室暗淡一些,学生更趋向靠后坐,而教师面向幻灯片的时间增多了,难以明显地把握学生听课的动向,不能及时调整授课的节奏,造成实际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其次,从受教的自然舒适角度分析,黑板的上下高度差对学生而言基本是近似平视,左右跨度较大,这样不易造成身体的不舒适感和眼睛的疲劳感,而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整体是近似仰视的角度注视屏幕,长时间地维持这样的姿势容易造成身体和眼睛的不舒适感,进而难以持续关注屏幕的教学内容。当学生连续接受这样的教学,后面的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从实际学习规律而言,理工科教学中经常涉及到理论公式和结论的推导以及演算分析,在黑板板书中占据半个或者一个黑板的容量,演算推导过程的连贯性并没有被破坏,学生对公式、结论的印象和严谨性认可度高。如果通过幻灯片来演示,则需要分成若干张幻灯片来完成,这样连贯性被破坏了。学生对推导过程及结论的印象时间过短,学生的思维一时难以适应,造成前后知识的割裂,易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后,对教师而言准备多媒体教学相对比较轻松,这样易造成教师由于有现成的教学资源而对教学内容相对准备不足,一旦u盘忘带,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对学生易造成不良的影响,继而轻视课程的学习。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发挥黑板板书的优势,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便利,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评价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幻灯片的内容经常作一些调整,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重视上课的教学内容。经常有学生在下课后向教师拷贝幻灯片内容。如果幻灯片内容一成不变,那么学生自然有理由不重视课堂,甚至消极上课。

(4)在师生教学互动中,教师有时候可以扮演学生的角色,而学生也可以适当地担任教师的角色。教师和学生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相互理解的:教师觉得学生不尊重自己的付出,而学生认为教师的授课要么晦涩难懂,要么枯燥乏味……总之对上课兴趣不高,教学合作并不和谐。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是很强烈的。在一次关于纵向电光效应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半个学时请班上一名学生就强度调制中的小信号线性调制条件推导和图表分析给班上学生讲述他的理解。笔者事先让学生熟悉文献检索、查询、下载的知识,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他在笔者设定的时间里在班上当了一回临时教师(面向学生讲解这个内容)。通过这次实践增进了他对教师的理解,体会到教师授课的不易与付出。同时教师坐在下面体会学生的听课感受和听课质量,为双方相互增进了解提供了机会。在后来的授课中,如果时间允许,笔者一般会就某一个知识点的延伸请学生上台自由发言。这样的小插曲中学生比较积极和踊跃。在锻炼了学生的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合理评价并提出发展建议。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相比以前机会增多了。可以适当地在教学中促进学生锻炼及培养能力,提供机会让他们感受知识的获得途径、方式很多,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总结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关注光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把前沿的动态有选择性地补充到课堂中,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启发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多维途径,培养他们投身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意识。因此对于该门课程如何寻找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方式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笔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继续钻研。

参考文献:

[1]安毓英,等.光电子技术[M].第三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郭培源,等.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M].第二版.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