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北师大版教材范文

北师大版教材精选(九篇)

北师大版教材

第1篇:北师大版教材范文

一、要研究课本中的情境图

北师大版教材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善于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因而每节教材都配有大量的情境图,对于教材中的情境图,我们要用心领会,灵活运用。首先,我们要根据本地的学生实际,舍弃教材中部分情境图,改用学生能随眼所见的情境:如五年级上册中“地毯上的图形面积”,要让学生估计地毯的面积,倒不如让学生就教室的面积作估算,因为,农村学生家里铺地毯的微乎其微,用地毯例子容易让学生分散注意力。其次,我们要不断钻研课本中的情境图,领会其暗示的教学要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五年级上册中“分

数的再认识”中的两个情境图:第一幅情境图中的两个“ ”所表示的数量相等,第二幅中两个“ ”所表示的数量不相等。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并明白:这里的“ ”和“ ”表示的是分数的份数意义,而不是表示具体的数量。它们所代表的数量多少和它们自己对应的总量(即单位“1”)有关。

二、要适时充实教材的教学内容

使用过北师大版教材的人都知道,这种教材的课后练习较少,一般不超过四道题,而且题型单一。我们常说熟能生巧,区区四道题是肯定做不到的。因此我们要适时增加课后的练习数量和练习种类。如:六年级下册中正比例、反比例的课后练习,根本没有涉及到两种比例的应用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作出及时补充。

另外,北师大版教材的部分章节在新授课中有不到位之处,该体现的要点在情境中没有点到,这也需要我们教师相机补充,拓展课时。如六年级上册“比的化简”一节中,没有提出化简的结果是怎样的,教师要补充“最简整数比”的知识要点,不但如此,本节还要补充传授“比的基本性质”,以便学生在化简比时应用。

三、要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北师大版教材体现了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准备好学生的课堂课下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新知识的重点,攻克难点,最终掌握新知识。如圆柱体教学之后,要让学生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圆柱体,以便学生领悟圆柱底面周长与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又如“图形的面积”和“分数的认识”等章节内容,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剪、拼、画、粘等实际操作,师生共同完成新授内容。这样的话,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四、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

北师大版教材,所有的新知重点教隐藏情境图中,缺乏必要的文字总结。教师要以最精练的语言帮助学生总结出要点。如“圆的认识”中关于半径和直径的概念,教材中没有文字表述,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又如分数乘分数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用分子的积作新的分子,分母的积作新的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如反比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什么叫反比例(即: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反而减少;一个量减少,另一个反而增加,而且这两个量的积一定,那么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2篇:北师大版教材范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使用在我校多年了。我本人也一直用北师大版的新教材教到九年级了,时常听到同行抱怨:“新教材太难上了。课本上讲的很少很浅,可考试考的内容很多很深,老师一教就会,学生一测试就差。对新教材的褒贬众说纷纭。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也遇到众多问题,产生很多困惑,引发了很多的思考,现我就对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结合一些课改理念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同行的老师一起交流,共同提高我们驾驭新课堂的能力,为不断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一、 教学新教材的特色

    1、注重创设情境

教材的每一章、每一节的开头都是以问题情境把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其特点是:一个问题、一个故事、一个神话、一个图形、一幅图画。通过上述平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索、探索获取数学知识和数学经验。从而认识数学、学习数学。

    2 、注重形数结合

“形数结合”和“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式之一,教材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其中包括转化思想、统计思想、模型思想,整体思想,函数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是最高层次的数学。学生掌握数学 [ 思想方法不仅对学习数学本身有好处,而且对于认识其它自然科学,提高和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是有益的。如八年级(上)第一章探索勾股定理,通过观察几何图形探索单位正方形的个数,计算面积,发现和证明勾股定理。又如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数怎么不够用了”。通过单位正方形探索对角线的长度是什么数的概念。突出了“问题情境”和“形数结合思想”。

    3、探索发现

新教材根据新的课标理念设计数学内容,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囊发现数学概念,运算法则,公式、定理等数学方法。教材提供的知识平台,是一个观察、实验、猜测、验证,证明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现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好教材。

    4 、重联系实际应用

教材在函数、方程、不等式、统计、几何图形等教学内容中的各章节都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工、农业生产、科技等各方面的应用问题,并且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中,首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先建立方程,然后再探求解方程的方法,这样把学习解方程和方程的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之。起到了相得益彰的结果。

   5 、重创新发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了学生的终身发现是新教材的贯彻的基本理念。教材通过“课题学习”、“议一议”,来实现此目标,除此以外教材在配备习题方面不完全按照例题提供的模式配题,许多教师不习惯,实质上这有打破“定势思维”,固定模式培养学生操练能力的不好习惯,有利于学生思维、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材提供不同层次的习题,为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供了发现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6 、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这些素材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教堂探索;教材中的数据、图片真实,而且富有情趣。

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材采用“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对新知识的学习设立相应的情境,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使学生真正“ 做数学”。

总之,教材整体上体现了: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⑵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⑶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 教材处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既注意包括经验、事实原理性的知识点,也包括能力要求;同时注重思想方法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道德情感、价值观、个性品质等教育因素。

2、深入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不拘泥于教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及学生的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新的知识,让学生发现数学无处不在,离自己很近,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意课内掌握与课外发展并重。数学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也就是说关注人的发展已成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数学教育应该培养人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数学素质。

三、课堂教学方法特点分析

    很多人都对数学这门学科敬而远之,都感觉数学真的太难了,可是数学真的那么可怕吗?其实我要告诉你,数学不但不可怕,而且很有趣!可是,我们到底应该对数学报以何种态度,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数学呢?如何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呢

正如同不少同学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听课能听懂,但是不会做题,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样的同学大多数问题就出在这里:1、你只听懂了浅层次的知识,没有深入,所掌握的东西达不到应用的高度;2、有的同学浅尝辄止,一个例题老师讲多种方法,他听懂一种之后就不再听其他解法了;3、听懂了知识,但是没记住,或没弄明白怎么应用;4、缺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指导,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另外,还有些同学因为信心不足,认为数学很难,所以干脆不听,这样就失去了入门的过程,因此更没法深入。我们都想学好数学,但“既然想学好,为什么没学好?”

   鉴于上述情况因此,教师应设计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对问题积极地思考和探究。着重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

1 、观察意识。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途径。学生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于观察而“ 进入周转”,像工具一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知识之母。

2 、尝试意识。尝试意味着探究,意味着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学校里,由于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教师自己认识不到尝试的积极作用,或者是担心教学进度被拖下,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教师提供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很少,逐步地尝试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被抹掉。对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安排尝试活动,让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尝试中得以运用和巩固,同时发现了新的矛盾;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3 、思考意识。学生不记学习的内容是不行的,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为重要。真正的课堂应当是一个思考的园地,教师通过让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3篇:北师大版教材范文

【关键词】人教A版;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比较

数学是学生从初中步入高中后学习的一门主要课程,该科学包含了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培养学生素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课程.教材作为课程开展的重要依据,能够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出充足的知识信息材料,新课标下数学教材的有效改革,能够使数学知识全面化、系统化,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一、教材内容的比较

新课标理念下,教材的编写需要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不同版本的教材可以具备不同的风格.虽然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都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编写的,但在内容上却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内容的选取与编写

具有现实性、意义性和挑战性是新课标理念下对高中数学学习内容提出的要求,这样一来,便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就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两版教材来看,虽然在知识内容的选取和编写上都能够满足新课标的需求,但体现在具体章节中却有所不同.例如,在三角函数部分,人教A版选取的知识点有10个,北师大版则选取了20个;在平面向量部分,人教A版选取的知识点有38个,北师大版则选取了50个.总的来说,人教A版选取的知识点共48个,北师大版选取的知识点共70个.

2.知识内容所占比例

表1给出的是两版教材知识内容的所在比例,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版教材各项内容在整个教材中所占据的比例各不相同,但在侧重点上都是相同的,例如,三角恒等变化所占比例都相对较少,函数概念所占比例则相对较多.

二、教材体系结构的比较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新课标对教材体系结构的根本要求,这一理念在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但同样也存在着区别.其中,人教A版的教材体系结构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知识的角度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知识的内部开展.教材中除正文之外,还加入了一些标注内容,涉及了对相关知识的解释和方法的提示等,整体上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学生可以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达到巩固旧知识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而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则沿袭了传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将“认知――发现”和“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与教材体例的编写有效结合起来,使得整个教材体系结构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感.

三、知识呈现方式的比较

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也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录的比较

目录是教材内容的缩印,是全书的骨架.通过目录可以对全书的内容、结构等信息有一个简要的了解,通过对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的目录分析我们发现,两版教材在目录的编写上存在很大差异,一方面,两版教材的目录都能够将每章的整体框架充分显示,但北师大的目录相对来说更加详细一些,章中小节、知识点和习题页次都逐一表明,读者可以通过目录更加方便的查找自己所需的内容,相对来说,人教A版则相对比较简单.另一方面,两版教材在拓宽学生视野方面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北师大版的形式为“阅读材料”,人教A版的形式则是“探究与发现”和“阅读与思考”.

2.章头引言的比较

章头引言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本章所介绍的内容进行简要了解,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章头引言直接关系着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语言的选择极为重要.人教A版的章头引言几乎都是采用的生活照片,而且与本章的内容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北师大版的章头引言则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此外,人教A版注重思想方法和过程联系的突出,引言部分直接包含了本章目录,而北师大版则注重强调本章的地位和作用,目录往往在引言的背面,而且引言中有时还会附上名家名言.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材也在不断进行更改与完善.为了使数学教材适应多个地区的教学要求,我国现有的高中数学教材共有5个版本,这些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在全国不同省市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未来的时间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高中数学教材改革的重视程度,完善教材内容和结构,进而为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北师大版教材范文

一、科学的编排体系,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纲要和《语文课程标准》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的编排方式,每个主题单元有2到3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语文天地”包括巩固及扩展的练习、课堂与课外活动、自检、“金钥匙”、“开卷有益”等几项,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这种编排方式突破了文选式体例对语文教学的束缚,使语文教学能够向课外延伸,学生的生活、学校的活动、其他课程和社会延伸,突破了按表达方式组合教学单元的模式,有利于学生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同时,使生字新词复现率更高,有利于巩固所学生字新词。

二、识字、写字教学遵循汉字构字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

识字方法多样是这套教材的一大特点。首先,教材紧紧把握汉字独特的构字特点,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一定的汉字构字方法,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构成规律,培养学生自主识字、探究识字的兴趣。其次,教材在识字教学的安排上不单纯围绕课文进行,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把识字面扩展到他们所接触的广阔的生活空间里,这种编排要求教师不能拘泥教材,而要走出教材,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因此我们在实验中,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识字教学,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阅读教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一,教材选文精美,而且极富儿童情趣,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基层教师、家长和学生普遍认为,教材课文较好地处理了传统与现代、文质兼美与学习等方面的关系,特别是教材编选的许多新篇目,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注重学法渗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材的“新”突出表现在学习策略的渗透上。如引导学习兴趣的“写字很有用”:“蜜蜂用树叶,写信给蚂蚁,咬了三个洞,表示‘我想你’。蚂蚁接到信,看了半点钟,也咬三个洞,表示‘看不懂’。蚂蚁和蜜蜂,商量大事情:‘赶快学写字,写字很有用。’”(一年级上册P10)。又如阅读习惯引导方面,“我家有个好习惯:晚上,爸爸妈妈常为我念故事书,现在我认识一些字了,自己也跟着读,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愉快。”(一年级上册P21)。特别是“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把语文学习的方法贯穿在整个教材和课堂中。这么大量的策略如滚雪球般向前推进,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方法便与日俱增。

第三,点拨引领的原则,促进了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材在课文后设置了大量思考题,引领学生阅读学习。这些思考题既致力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延伸课外,这样的编写给教师的阅读教学带来很大的启发,课堂上,基本听不见传统的分析讲解,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第四,大量阅读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说北师大版和人教版最大的区别,就是内容大幅度地增多,前者1—12册用字220.2万,后者1—12册用字128.1万,接近翻一倍。一是主体课文较长,二是“语文天地”中“拓展阅读”的篇幅多、内容多。这些自读课文和拓展阅读篇目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弥补了农村学校课外阅读不足的现状,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习作教学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一,多渠道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着力从以下三个渠道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一是与生活结合,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写日记;二是与阅读结合,读写一体,包括仿写、续写、补写以及自读笔记;三是与活动结合,有感而发,包括各种实用文体、话题作文、想象作文等。

第二,合理安排习作形式。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低年级着意安排了编故事的活动;中年级主要安排观察习作,如写春天、写秋天、写家乡、写花、写小动物等;高年级习作训练从观察作文转身于有明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此外,教材从四年级开始的“笔下生花”栏目一改传统的命题形式,采用话题作文形式,为学生表达提供了具体的情境。

五、科学设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充分动手

课后练习题主要分四个类型:一是读写类作业,二是演说交际类作业,三是采集编创类作业,四是考察探究类作业。这些将听、说、读、写、演、画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起来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六、“丁丁”和“冬冬”的导学意义

北师大版教材借鉴国外母语教材的编写方法,引进了两个非常有趣的人物:丁丁和东东。这两个与孩子们一般大的小伙伴,成为孩子们一年级学习生活中最好的朋友。如第一册扉页上“写给小朋友的话”:“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学习语文了。……瞧,这是丁丁和东东,他们要和你们一起学习语文呢!”这两个人物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上学——遇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总之,时隐时现,一直到第十二册的告别母校,他们始终是孩子们的学习伙伴,这样的编排增强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编写者的意图、教师的意图,通过儿童的探究,用儿童的语言显示出来,使教材主要是学生的“学本”,而不仅仅是老师的“教本”。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利用好这两个小伙伴,既可以发挥导学的作用,也可以为孩子们的学习增加莫大的兴趣。如一年级下学期的《丁丁冬冬学识字》,将看图识字和用偏旁部首识字、用基本字识字结合起来,如木字旁、草字头、竹字头,就增加了无限的趣味性。

第5篇:北师大版教材范文

[摘 要]由于教材结构是否合理对学生掌握、理解知识至关重要,所以对教材结构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教材结构的分析,提出改进教材结构的建议,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材结构 研究 分析 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53

教材结构的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教材结构是否合理对学生掌握、理解知识至关重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如何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因此,对教材结构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材结构的定义

关于教材结构的定义,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意见,现在主要有以下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主线的教材结构。这种观点认为教材结构必须能够对学科的知识结构完全反映,也就是一门完整的学科必须要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理等。这种观点强调的是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并且认为自己对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某一学科的基本内容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第二种观点,以教材的组成和编写形式定义的教材结构。我国的很多学者都认为所谓的教材结构就是指教材的组成和教材的编写形式,如叶立群先生就在其作品当中对教材结构做出了类似的定义。第三种观点,以学科内容及学生自身特征综合考量的教材结构。这种观点是指教材的结构设定,除了要将数学本身的逻辑性和规律性考虑进去外,还需要将学生现有的心理水平和认知水平考虑进去,把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原理、规律等串联成一个整体。这三种观点,笔者对第三种观点是比较认可的,因为其能够将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考虑进去,注重以人为本及学科知识的发展规律与学生认知发展之间的结合。

二、教材结构的分析

1.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编排的优点

(1)教材结构注重以学生的已有认知情况为主。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再加上学生对事物认知情况的不足,所以教材结构如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结构设置上注重以学生为本,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现实情境对数学知识尽快理解和掌握,将数学知识引入到学生熟悉的环境当中。如进行空间和图形的教材结构设计时,教材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例子,让学生先认识平面图形,再认识立体图形,最后加入位置、图形变换等其他数学内容,这样以现实为例的教材结构十分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数学知识。

(2)教材编写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能够引导学生将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又能让学生知道怎样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逐渐养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除编写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数学法则之外,还将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形成过程编进了教材当中。

(3)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这方面编制了较多的内容,这样的教材结构,能够让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和设计活动来组织学生探究。如教材中的除法学习内容,课程可以设置在春游前,让学生共同进行物品的分配,这就使得学生在分配中找出平均分配的方法。

(4)教材结构设置上注重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知识设计上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同时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结构的编排上将很多新的知识点以实际问题引入,旨让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此外,为了能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还设置了很多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如二年级课本在编制余数以及除法的课程之后,还设置了“派车”这样的练习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不同的分配方法。

2.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编排的不足

(1)教材结构的编排比较松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松散主要表现在知识跳跃性大、过渡比较快、一些新知的学习没有必要的铺垫等方面,这样的编排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无法将知识内容讲授透彻。如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材涉及了混合运算的知识,在这一个单元当中,学生首先要掌握的是运算顺序这样的知识点,而第二节内容则是学习利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同时需要掌握混合运算的书写方法和读法。对二年级学生来说,这样复杂的知识仅仅安排四个课时去进行掌握和理解是困难的,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不相匹配。可见,这样的教材内容设置不合理,没有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2)知识点的严密性差。

数学是一门比较严密的学科,所以从数学概念到数学定律上来说要求都是比较严格的,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完整性、严密性较强的定义,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知识的结构设计上却没有系统性可言。如计算法则是比较严密的,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对计算有关的数学性质、数学定律等都是采用问句的形式,所以就显得知识的编排十分松散。如:“算式当中有加法也有乘法,同学们先算什么?”教材中给出了这样的问题,却不给出答案,这给学生自学或课后进行复习都带来了困难。

三、教材结构的改进建议

1.知识结构上的改进

为使小学数学教材更加系统化和简约化,可从教材结构出发,将繁琐、复杂的课程内容适量减少,同时对基本数学内容进行强化设置,减少重复性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可将10以内数的认识与其加减法的教学课程进行合并处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四则运算的规律和原理是相同的,那就没有必要将二者分开设置课程了,完全可以进行合并,合并后对学生的学习迁移还能起促进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2.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

小学数学教材所面向的使用人群都是儿童,所以教材要将儿童的年龄和认知情况都进行充分的考虑,需要从加强儿童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着手,适时采用非形式化的方式进行数学概念、数学定律等抽象内容的展示,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和生活化。同时,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是否具有个性、弹性,是否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也很重要。数学是现实当中数量关系以及展示空间的一门学科,所以如何在认知水平不是很高的小学生面前,将抽象的数学变得更加趣味、更加贴近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教学数学法则时,教师不应该生搬硬套地让学生强行记忆一些数学法则,而是应该将教学重点向学生理解法则的实质的方向倾斜,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数学知识的描述,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13-4=?”这道题,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想一想”等活动找出计算的方法,又可引导学生做以下的减法:先将13分成10和3,然后用10减去4,得到结果6,再和3相加;将4分成3和1,用13减去3之后所得结果为10,然后再用10减去1。不同的算法,最终得到的结果都是正确的,这样教学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所以,教材可以多设置一些引导学生多样化解题的内容,如应用题的设置,教材可以辅助设置表格、图形、游戏等。同时,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题目的内容可以增加一些多余条件、多解题目等,使题目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利于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6篇:北师大版教材范文

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2展开与折叠

1.3截一个几何体

1.4从不同方向看

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1数怎么不够用了

2.2数轴

2.3绝对值

2.4有理数的加法

2.5有理数的减法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7水位的变化

2.8有理数的乘法

2.9有理数的除法

2.10有理数的乘方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12计算器的使用

第三章 字母表示数

3.1 字母能表示什么

3.2 代数式

3.3 代数式的值

3.4 合并同类项

3.5 去括号

3.6 探索规律

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4.1 线段 射线 直线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

4.3 角的度量与表示

4.4 角的比较

4.5 平行

4.6 垂直

4.7 有趣的七巧板

4.8 图案设计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 你今年几岁了

5.2 解方程

5.3 日历中的方程

5.4 我变胖了

5.5 打折销售

5.6 “希望工程”义演

5.7 能追上小明吗

5.8 教育储蓄

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

6.1 100万有多大

6.2 科学记数法

6.3 扇形统计图

6.4 月亮上有水吗

6.5 统计图的选择

第七章 可能性

7.1 一定能摸到红球吗

7.2 转盘游戏

7.3 谁转出的四位数大

第八章 课题学习

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

七年级下学期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1.1 整式

1.2 整式的加减

1.3 同底数幂的乘方

1.4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5 同底数幂的除法

1.6 整式的乘法

1.7 平方差公式

1.8 完全平方公式

1.9 整式的除法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2.1 台球桌面上的角

2.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2.3 平行线的特征

2.4 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第三章 生活中的数据

3.1 认识百万分之一

3.2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3.3 世界新生儿图

第四章 概率

4.1 游戏公平吗

4.2 摸到红球的概率

4.3 停留在黑砖的概率

第五章 三角形

5.1 认识三角形

5.2 图形的全等

5.3 图案设计

5.4 全等三角形

5.5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5.6 作三角形

5.7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距离

5.8 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六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6.1 小车下滑的时间

6.2 变化中的三角形

6.3 温度的变化

6.4 速度的变化

第七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7.1 轴对称现象

7.2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7.3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7.4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7.5 镜子改变了什么

7.6 镶边与剪纸

八年级上学期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

1.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1.3 蚂蚁怎样走最近

第二章 实数

2.1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2.2 平方根

2.3 立方根

2.4 公园有多宽

2.5 用计算器开方

2.6 实数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1 生活中的平移

3.2 简单的平移作图

3.3 生活中的旋转

3.4 简单的旋转作图

3.5 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

3.6 简单的图案设计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4.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4.2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

4.3 菱形

4.4 矩形、正方形

4.5 梯形

4.6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4.7 平面图形的密铺

4.8 中心对称图形

第五章 位置的确定

5.1 确定位置

5.2 平面直角坐标系

5.3 变化的鱼

第六章 一次函数

6.1 函数

6.2 一次函数

6.3 一次函数的图象

6.4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6.5 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7.1 谁的包裹多

7.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7.3 鸡兔同笼

7.4 增收节支

7.5 里程碑上的数

7.6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第八章 数据的代表

8.1平均数

8.2 中位数与众数

8.3 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八年级下学期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不等关系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3 不等式的解集

1.4 一元一次不等式

1.5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1.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章 分解因式

2.1 分解因式

2.2 提公因式法

2.3 运用公式法

第三章 分式

3.1 分式

3.2 分式的乘除法

3.3 分式的加减法

3.4 分式方程

第四章 相似图形

4.1 线段的比

4.2 黄金分割

4.3 形状相同的图形

4.4 相似多边形

4.5 相似三角形

4.6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4.7 测量旗杆的高度

4.8 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和面积比

4.9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

5.1 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

5.2 数据的收集

5.3 频数与频率

5.4 数据的波动

第六章 证明(一)

6.1 你能肯定吗

6.2 定义与命题

6.3 为什么它们平行

6.4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6.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6.6 关注三角形的外角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证明(二)

1、你能证明它们吗?

2、直角三角形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角平分线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花边有多宽

2、配方法

3、公式法

4、分解因式法

5、为什么是0.618

第三章 证明(三)

1、平行四边形

2、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

1、视图

2、太阳光与影子

3、灯光与影子

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课题学习 猜想、证明与拓广

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

1、频率与概率

2、投针实验

3、生日相同的概率

4、池塘里有多少条鱼

九年级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2、30º、45º、60º角的三角函数值

3、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

4、船有触礁的危险吗

5、测量物体的高度

第二章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

2、结识抛物线

3、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

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

5、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

6、何时获得最大利润

7、最大面积是多少

8、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课题学习 拱桥设计

第三章 圆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2、圆的对称性

3、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4、确定圆的条件

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6、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7、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8、圆锥的侧面积

第四章 统计与概率

1、50年的变化

第7篇:北师大版教材范文

一、分析要点

从北师大版和苏科版数学教材的信息技术应用入手,在教材中根据这一案例简要的分析北师大版和苏科版数学教材的异同。

(一)信息技术与教材的融合的相似之处

在对信息技术与教材共同运用整合上,北师大版与苏科版都采取图文并茂结合方式教学,使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学内容融合自然,在教科书中这门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很有特色的版块,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并且两个教材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所涉及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都有函数作图且其分析的功能、计算器与计算机符号的代数功能、Excel电子表格的各种功能等。

(二)信息技术与教材的融合的不同之处

北师大版开设“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这样特别的栏目,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并学会利用这一技术知识解决有关数学问题,并且在合适区域旁注好或者设置有“信息技术知识建议”这一信息,以此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学习以及理解。

而苏科版教材和北师大版教材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明确设置“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这一栏目,但是设置有专门供其他自主学习的其他栏目,比如阅读、思考、链接等,并且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到很具有创新的问题环境中,让学生有把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用于学习新知识的其他有用工具。

二、两种教材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区别

(一)硬件的比较

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虽然都融合了“科学的计算器”以及“计算机”。但北师大版对“图形计算器”进行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不过因为我国现阶段正处在起步的阶段,所以,更多是从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角度出发,而且侧重电视如何使用“图形计算器”来演示数学教学。

(二)软件使用的比较

两套教材都有介绍“Excel”软件的使用,但苏科版的侧重点在于“Excel”本身所自带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VBAC(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的实际案例运用,而且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部分相关知识,并且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部分程序如何编写及运行,这样可以极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而北师大版则注重介绍国外几款较为优秀的软件,并且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学数学课堂上也开始流行“几何画板”,而现今的教师们对“PowerPoint”与“几何画板”的使用也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使用这些软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功能的比较

总的说来,不同教材对于各软件功能的使用尽不相同,因此对于北师大版教材与苏科版教材来说,各学习软件也有异同,因此如下图所示,对两个教材版本的软件功能做了一个简要比较:

三、北师大版教材与苏科版教材的特点

苏科版初中数学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第一,注重实际生活中所获取的经验,初中生正处在数学思维不断提高的年纪,学习的一部分来自于生活,因此编排教材时,来源于生活的例子让学生直观了解事物,因而对学习内容印象更为深刻;第二,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从现实生活中可以体现数学的价值,通过实际结合理论,在数学问题上可以看到平常生活的影子;第三,动手操作很重要,只是学习理论知识,没有实际操作,掌握知识事倍功半,苏科版教材在编排时结合背景让学生们了解,因此,自己动手思考、操作更多,更能掌握知识。

第8篇:北师大版教材范文

关键词:数学史;勾股定理;教材比较

中图分类号:G623.4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078-02

一、引言

数学史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已成为当今数学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张奠宙先生指出:在数学教育中,特别是中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史知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教材可以适时地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数学是积累的科学,“它的发展并不合逻辑,数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我们学校里的教科书很不一致”。根据历史发生原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数学本身的发展有很大的相似性。一套好的教材若要返璞归真地反映知识的来龙去脉、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以及科学文化的进步,就必须融入一些简略的数学史以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兴趣。这就使得在教材的编写与修订过程中,合理设计数学史内容及其编排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仅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数学教材(以下简称“人教版”、“北师大版”)中勾股定理一章的数学史进行比较分析。

二、调查与分析

首先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摇数学(八年级下册)》和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摇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章中的数学史进行了统计,具体见下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勾股定理这一章中两版本教材都呈现了大量史料,但在数学史的呈现方式和选材上,又各有侧重点。据表1,两版本教材在本章各出现数学史11处、13处,主要分布在正文、习题、专题和阅读材料中。(人教版以“阅读与思考”呈现数学史料,北师大版以“读一读”这一栏目呈现史料,为统一起见,统称阅读材料;这里的“专题”多是指在相关知识旁边以框架的形式对某些内容作简要介绍。)此外,北师大版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和第三节(蚂蚁这样走最近)的引入是在历史名题“折竹抵地”和“蜘蛛与苍蝇”问题的基础上改编的,虽然表面文字上看不出历史的影子,但是我们在统计时仍把这两处归为数学史料。

三、章前内容和数学家的设计

人教版在章前图文并茂,不仅呈现了2002年北京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赵爽弦图”,还简要解释了勾、股、弦所表示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问题,进而交待了这一章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不仅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还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本章要干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也便于学生在学习完这章后的自我评估。比起北师大版在章前简单列出各文明古国关于勾股定理说法的设计更为人性化。

两版本教材在介绍数学家时,都是简要的说明数学家的生平(如国籍、年代、出生地等)及做出的贡献,并没有体现数学家遭遇的困惑、挫折、失败的经历。使学生觉得数学家所想到的定理是理所当然的,未能体现数学家在创作过程中斗争、挫折以及数学家所经历的艰难漫长的道路。相比北师大版,人教版在此有一个特色,也是人教版整套教材的特色,即在介绍数学家时附有数学家的头像(本章附有毕达哥拉斯图像),这样能唤起学生对数学家及数学史的亲近、肃穆之感。而北师大版在这方面就稍显逊色,根据刘超的统计,在初中六本教材中人教版有五处附有数学家图像,而北师大版仅有一处(并不是此章)。

四、对两版本教材的思考

人教版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开始分别以数学家的故事和古埃及人得到直角的方法引入数学知识,而北师大版在第一、三节都是以实际问题情境引入数学内容的,但这两处的情境都来源于数学历史名题。两版本在此对数学史用的都比较浅显,没有深挖史料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只是作为一个情景用来引出相关内容的。这只是数学史融入教学的初级阶段,但我们并不能说这种融入方式是低级的或是不好的。一方面,初级阶段是数学史融入教学,进入高级阶段不可逾越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另一方面,教材的这种设计也体现了教材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便于教师对内容的重新加工。因此,对这两种引入方式我们不可妄加断言其好坏,唯独希望各相关领域人员对数学思想、方法做认真的思考,对数学史料进行加工和创造,深挖史料背后隐含的价值,充分发挥数学史的作用和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已经成为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现代化之间的桥梁。两版本教材除了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相关内容外,并没有涉及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内容。“勾股定理”作为几乎是全世界中学都要介绍的定理,其证明方法就有400多种,这些证法反映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这应引起两版本教材编写者的重视,以便在教材修订时注重相关数学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63.

[2]王亚辉.数学史选讲[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1:4.

[3]刘超.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调查分析[J].中学数学杂志,2011,(6):4-7.

第9篇:北师大版教材范文

四种教材都很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下是四种教材结合“数列概念”这一节展现的独到的地方:

1.1 人教A版

1.内容呈现生动活泼,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选取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例如章前图是四种不同的花瓣,花瓣数分别为:3,5,8,13.

2.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这种力量,主要体现在数学作为一种人类思维方法的典范,其普适性的科学语言、通用的科学工具以及对完美形式与结构的追求精神,人教A版教材努力体现数学文化的特征,例如:课本第二章第一节“数列的概念与表示方法”下面有两组图,分别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三角形数与正方形数,让同学们了解数学的历史与切身体验数学家的思考的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

3.强调知识综合,促进课程优化整合

这套教材加强了各部分知识间相互联系与知识的综合应用,用广泛联系的观点编写教材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例如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把数列看作特殊的函数.

4.加强了数形结合,便于学生的理解

课本中呈现大量的图形,有利于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的提高,同时给学生的感觉形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列这一部分的理解.例如图2.1―1,图2.2―2,图2.1―3,图2.1―4,图2.1―5等。1.2 人教B版

1.拓展知识宽度,适当降低知识难度

这套教科书在保证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习得、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精心选取了作为数学学科中最基础和必备的知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更新,必修课删去了数列的递推公式.加强了综合化和整体性,使学生尽早体会数学的全貌[2].

2.增加现代信息技术,凸显时代性

这套教科书增加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突出数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对于信息技术的处理,例如在正文内容中渗透信息技术的应用,采用作旁注的方法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进行提示.

3.教材注重双基和因材施教

例题与习题的题目较多,强化学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设置了选学内容,对有能力的同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避免了好学生“吃不饱”,例如将数列的递推公式设为选学内容。

1.3 北师大版

1.注重应用性,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北师大版高中教科书通过大量的、取材广泛的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以及它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得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形成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例如“数列概念”引入结合了天文、工程、经济、人口等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2.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

教与学的关键在于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经验背景和认知特点,表现出学习方式与学习水平的巨大差异.为了让具有不同知识经验的学生都能找到数学学习的切入点,北师大高中教科书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在新知识引入部分通过提出问题或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最后通过“抽象概括”进一步用数学的原理与语言来阐述数学的抽象概念,比如这里的数列的通项公式.

强调了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在于点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3].

3.突出强调数学学习的方法

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这在北师大版教科书中都有所体现.本教材在具体内容阐述上基本沿用了“实例分析―抽象概括―思考交流―练习”的编写体系,倡导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学习方法[4].此类方法的特点:一是突出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学习时空[5]。

1.4 苏教版

1.入口浅、寓意深

“入口浅、寓意深”是一种指导思想,目的是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的、与他们经验紧密联系的背景中建立数学理论,获得数学理论后又能反馈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中.[4]“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这一节至少6个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或生活体验,使学生尝试归纳出数列的定义.

2.重视活动操作与信息技术,让学生充分感知现代数学

利用excel作出数列的图像,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列图像是一些离散的点,更好的理解数列,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知识很抽象,体现了杜威的“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计算器计算数列的项,培养学生使用现代数学工具的意识,与现代数学接轨.

3.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苏教版大量增加了阅读题、写作题、操作题,颇有新意.数学阅读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写作题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操作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与动手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2 四种不同教材“数列概念”教材结构的比较

2.1 教材结构的涵义

叶立群认为“教材的结构指的是教材由哪几部分,哪几种形式组成的”,教材“需要采取和运用多种形式,通常采用的是文字的阐述(课文)、图画、图表、表解、实验、作业(练习)等”[6].

廖哲勋认为“教材的基本结构是教材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各科教材的要素主要包括知识要素、技能要素、能力要素以及必要的思想教育要素.其次还应含有某些审美要素和心理要素.”“各科教材的成分是指教材目标、教材内容和各科学习活动的方式.这三种成分是由各科教材各要素分化、组合而成的.”确定了教材的基本结构并未完成教材设计任务,“还须按照这科教材的结构精心设计这科教材的程序”[7].

对教材结构的论述,既有表层的论述,又有深层结构的阐述.本文中“教材结构”专指教材的表层结构,即教材的表现形式.对教材深层结构的比较将在后面分教材内容和例题习题两部分进行详细比较。

2.2 四个版本教材“数列概念”本节课的栏目设置的比较分析

教材栏目的设置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材编写的特色,决定着教材的结构和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人教A版、人教B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教材栏目的设置都比传统教材更为丰富,而且各有特色,具体比较情况如下表1.(不含例题、练习、习题等)

表1:四个版本高中数学教材栏目设置比较注:基本栏目指帮助叙述知识的栏目,拓展栏目则主要用于课后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开拓学生视野等.

基本栏目拓展栏目人教A版章前图,观察,思考,探究,注释,

问号型问题,例题练习,阅读,习题,信息技术应用(结合算法)人教B版章前图,观察,注释(结合配套课件),思考与讨论,问号型问题,例题练习北师大版章前故事,案例分析,抽象概括,例题练习苏教版名言警句,章前图,观察,思考,excel,计算器,注释,例题练习,感受・理解,思考・运用

栏目设置最丰富的是人教A版,且体现“问题性”,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最终掌握知识.通过不同的小栏目,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以“观察”、“思考”、“探究”、“问号型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或层层深入,或拓展思维,给学生展示知识的不同角度和用途,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知识点的处理上,人教B版讲得最为系统全面,较完整地阐述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利于课后复习,尤其利于课堂上没能听懂的部分学生课后查缺补漏.

例题和习题的题型与题量最丰富的是人教B版,以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数列深入思考,开拓思路,举一反三,发挥例题与习题的最大的教育作用.

栏目精干实用是北师大版,栏目虽少,但是功能强大,而且栏目之间清楚,令人一目了然,便于教师与学生整体把握.

现代气息最浓厚的是苏教版,在课本的正文部分用很大的篇幅教给学生用2种现代的数学工具来加深对数列的概念的理解.而且,章前图还带有名言警句,给人以浓厚的数学人文气息.给学生的感觉是,苏教版带给学生的是不同于以往的数学。

2.3 四个版本教材图表的比较分析

表2:教材“数列概念”本节课的图表分类统计表注:我们把事物原型的照片、图象称为背景图,这类图形象直观、背景亲切,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把抽象表达事物原型的图称为示意图,这类图的特点是比较抽象、削枝强干,省略了细节,突出表达最主要的关系,比如程序框图、圆柱示意图等.

背景图函数图象示意图表格人教A版8213人教B版2202北师大版2103苏教版5301

从数量上看,人教A版的图表数量明显多于其它三个版本,而且人教A版的背景图分别为大自然的花瓣、三角形数、正方形数、希尔宾斯基三角形,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与体会数学.北师大版、苏教版的背景图直观、生动且与生活紧密相连,这一点人教A版略显沉闷与单调.

示意图和函数图象主要用来帮助理解题意,起到数形结合的作用.北师大版同其它版本相比,少了不少.这一方面说明北师大版涉及函数图象的题目相对较少;另一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做题时,要会自己画函数图象和示意图,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作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反而能够锻炼作图的能力.

表格方面,四个版本的教材都用了,主要用在数列与函数的关系上,非常直观,几乎相当于简化了的函数图象,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列是特殊的函数。3 四种教材“数列概念”部分教材内容的比较

人教A版通过大自然中的花瓣数、三角形数、正方形数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体会数列特点,组织同学讨论,并启发学生发现知识,因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都非常有帮助.然后给出数列、项、有穷数列、无穷数列概念,并对数列进行了分类,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分类不严谨,例如“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应该修改为“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否则与常数列的概念有冲突.之后又类比研究数列与函数,得到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和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人教B版则是通过7组数引出了数列的概念,简洁明了,直奔主题,接着叙述通项的概念和通项公式,从多个角度出发研究数列:数列与映射、函数的关系,之后又介绍了数列的分类,而递推公式为选学内容,对全体学生不作要求.

北师大版通过6个实际生活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数列的概念,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接着又介绍了数列的项、数列的分类,但是这里北师大版忽略数列分类中最重要的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不增不减数列,值得注意.通过思考探究抽象概括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苏教版通过生活中的6个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数列的概念,之后又给出项的定义、数列的分类,同样的苏教版忽略数列分类中最重要的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不增不减数列,值得注意.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数列的多种表示方法。4 四种教材例题习题素材的比较

例题、习题教学是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不仅在于巩固概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对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智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个版本教材例题习题数量的比较

表3:四种教材“数列概念”例题习题数量统计表

例题数量练习题数量习题A、B组总数人教A版366;419人教B版303;39北师大版2406苏教版36615

表4:四种教材“数列概念”例题、练习、习题分布表数列的概念数列分类通项公式递推公式人教A版11143人教B版0180北师大版0060苏教版10140

表5:分题型统计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总数目人教A版031619人教B版0189北师大版2046苏教版001515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人教A版的题目最多,很多重复性的题目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疲倦感甚至是厌烦情绪.而北师大版这节课的题目题量太少,给学生的感觉是意犹未尽,不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同样的道理,人教B版的题目稍少些,苏教版的题目稍多些,笔者认为合理的设计应该是位于两者之间.

2.四种版本的教材都非常注重数列的通项公式,北师大版更是将100%的题目用于通项公式.通项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高考的历年题目往往有所涉及.但是,作为新学内容我们也应该同时关注这节课的其它部分的内容,这一点人教A版做的最好,它对本节课所学的所有重要知识点都做了相应的练习,体现了新课改中对双基的重视.

3.从题型上看,苏教版这一部分题型不够丰富,全部是解答题,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这在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方面是有所欠缺的。5 结论与建议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稿)的精神,贯彻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与要求,为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教材应当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数列是刻画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数列作为一类特殊的函数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经济问题可归结为数列模型,是最基本的模型.同时,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它的定义域一般是指正整数,有时也可以为自然数或者自然数的子集.自然数是离散的,数列通常为离散函数,在数学中有着自己重要的地位.

结合上面两个方面,在现行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列是重点学习内容之一,也是难点内容之一.通过四种教材的比较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新课改中的有些教材的编写打乱了传统的科学体系,结构松散、跳跃,不但给中学的教和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一)在教学中,我们一定将数学知识编写到位,因为数学知识环环相扣,是个统一的整体.在这里,笔者认为苏教版的数列的分类有所欠缺,没有揭示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这些都是数列中最基本的也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概念.

(二)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数学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这个基础打不好,上面的高楼无从谈起.华裔数学家项武义认为,要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无疑是对的,但是不能用加减法.某些东西拿掉后,很可能你拿掉的东西的重要性会使得整个知识结构杂乱无章.毋庸置疑,初等数学突出的是基础性.所以,笔者认为北师大版本节课一共只有6个题目,数量上偏少,起不到对基础知识的良好巩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

(三)加强数学文化的渗透.新课改的教材应注重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注意从生活的例子中找到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点北师大版做的比较好);以数学应用为载体,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环境及所接触的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与数学有关的课题(苏教版这一点做的比较好).注重数学历史、数学家历史的教学,以数学史为材料,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以数学家为例,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人教A版这一点做的比较好).笔者建议在每节课或每章前后设置一些数学阅读故事,比如人教B版“阅读与欣赏”,让同学们通过这些小故事、小文章知道数学的发展过程,了解数学家是如何研究数学问题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增加高中数学的人文气息.

(四)在进行数学知识、数学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四种教材在“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这一部分都向学生展示了类比的思想,这是非常好的!能不能在“数列的概念”这一部分再渗透别的数学思想方法呢?值得编写人员、教师的深思.

(五)数学教学还要注重情感活动、审美活动的教育,不仅仅注重知识方面和思维训练的价值,更要注重知识结构得以形成的探索精神,求真意识.这一点四种教材都值得继续提高.

(六)渗透现代数学.在这里苏教版展示并利用了两种现代数学工具――计算器和excel,让学生有意识地接触现代数学,与时俱进地更新学生知识观点与学习工具.其它教材在这一领域需要作出相应改进。

参考文献

[1] 韩际清,田明泉.山东省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远程研修丛书:高中数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2] 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 杨光伟,裴娣娜.数学课程标准研修与教材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 曹一鸣,黄泰安,马波.数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