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九篇)

信息技术说课稿

第1篇: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关键词:说课;信息技术;说课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4-20898-02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

信息技术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技术之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教育科研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而说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组成部分。

1 明确几个概念

1.1 说课

说课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理论,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进行创造性设计和阐述的一种教研形式。它要求教师说出这节课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还要说出这样教的好处。

1.2 备课

备课是教师在吃透教材、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精心写出教案,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1.3 上课

上课是教师在课堂上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实践过程。

1.4 读课

在进行说课时,说者照着事先写好的说课稿从头到尾读一遍,丧失了说课者所应表现的与听者的交流场景。

2 做好准备工作

(1)熟悉大纲,钻研教材,学习理论,掌握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了解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动态,这样才能使说课更具深度。

(2)认真写好说课稿。为了能有条理的说课,必须先写好说课稿,说课稿是说课者的发言大纲。

3 信息技术课的说课环节

信息技术课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多种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相对其他学科,充分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操作任务设计得好,重点难点就容易突破。

3.1 说教材

说教材即说明授课内容在全册教材或某章节中所处的地位及依据。只有确立了教学内容的地位,才能确定教学目标(包括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从而准确地确定该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也就是理解教材、分析教材。

3.2 说教法

说教法就是说在这一节课中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依据及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一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怎样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能举一反三,这值得老师们深思。

3.3 说学法

说学法就是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在这里还有一项工作就是说学情。只有掌握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度、认知度等,才能有的放矢。信息技术课是操作性比较强的课,而且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一些操作、某几种软件,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

3.4 说教学资源

说教学资源就是根据教师的课堂设计,需要课前准备哪些设施。像信息技术课中很多教师需要演示操作,还有教师用机、学生机器的配置要求,教学中用到的教学软件的安装等等。总之,就是把课堂中所要用到的软硬件都考虑好。

3.5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从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入手,从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等方面一一阐述。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教师具体的讲概念、讲操作,只要教师说出采用什么方法讲授和为什么这么讲。用什么方法突破难点,这一过程最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和素质。

3.6 说学生操作

学生上机操作是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教学效果的一个检查。说学生操作侧重于说明教师选择操作任务的意图,检查巩固哪部分的知识。

4 说课的注意事项

(1) 把握科学性原则。一句话,就是不要教给学生错误的东西。这就要作到分析准确、设计合理。

(2) 说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说课过程中也不必讲究形式。比如,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象语文、英语等科目对教师板书有多高要求,并且信息技术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板书较少。不必煞有介事的写出如何板书。

(3) 说课时切忌读课,把说课稿从头到尾读一遍,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避免重复,要感受现场听者的反应。

(4) 切忌把说课变成上课。许多老师说课的败笔所在,就是把说课在不自觉中变成了上课,而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对对象认识模糊,乃至于不重视,以至于对牛弹琴,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5)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说教学过程。有些老师说课非常重视对前面几个环节的处理,即对“说教材”与“说教法、学法”花较多的时间,投入较多的“智力”,从而忽视了对“说教学过程”的处理。其实,恰恰相反,说课的重点所在应放在说教学过程。

(6) 语言优美、语速适中、抑扬顿挫,身体形态自然大方,充满激情。

5 结束语

说课是一项展现教师教学的亮点和特点,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不拘一格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为说课活动的大纲,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把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作为施教的出发点,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突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未来的发展培养坚实的生长点。说课稿可以分块写清,按部分阐述;也可以按照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骇,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我们鼓励教师不拘一格的说,详略得当的说,疏密有致的说,理论联系实际的说,个性张扬的说,放松自如的说。

参考文献:

[1] 段青. 又听说课(一)又听说课(二)[EB/OL]. /6005.aspx.

[2] 徐强. 浅谈说课[EB/OL],/27240.aspx.

第2篇: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有: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杜威的“做中学”思想提倡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程度的学习内容,自主感知、自主发现、自主建构,遇到困难可与同伴共同探讨,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进而能够自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插入艺术字》是海淀区信息技术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Power Point软件第五课。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包含:插入艺术字,改变艺术字的填充效果和线条颜色,为艺术字设置三维效果三部分内容。三年级的教材中已有文本输入和PowerPoint软件的简单介绍,四年级上册的教材有学习Word软件,在第10课有插入艺术字的学习内容。在四年级下册将系统地学习PowerPoint软件。在小学阶段就PowerPoint软件本身而言,注重学生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突出“基础性”原则。

(二)学情分析

根据布鲁纳心理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四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是已经进入符号把握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形成关于抽象事物及具体事物的心理表象,并对这些表象进行操作,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前测试题:①你用过演示文稿吗?②你认为哪些场合能用到演示文稿?③你会在演示文稿中插入文字吗?④你会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吗?⑤你会在演示文稿中插入艺术字吗?⑥你认为在校园里哪些文字装饰最漂亮?⑦你最喜欢校园哪些景物,为什么?

通过对学生课前测试,分析如下:①52%学生使用过演示文稿;②大多数学生认为演示文稿经常用于课堂教学、小课题汇报、演讲等方面;③56%学生会在演示文稿中插入文字;④30%学生会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图片;⑤21%学生会在演示文稿中插入艺术字;⑥大多数学生认为人大附小游泳馆的名字、学术苑的名字装饰得最漂亮,个别学生认为楼侧标语“做了不起的附小人”、二层楼道内学生名言、彩虹门上的校名、科学教室内的文字等处文字装饰得最漂亮。⑦学生最喜欢的校园景物依次是游泳馆、学术苑、展览馆、毛毛虫馆、学生格言墙、音乐园小课题展示墙、科学教室等地。主要原因是好玩、色彩丰富,有的有学习气氛,有的使人放松心情,心情愉悦。

根据前测,在教学的时候,学生刚刚接触了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的方法,还没有学习插入艺术字和插入图片的课程。对PowerPoint软件学生应用过,但没有系统地学习,只是学生零散的应用经验,操作不是很熟练。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掌握改变艺术字的大小和位置,为艺术字设置三维效果。

(2)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编辑、修饰已经插入的艺术字,使艺术字设置和内容协调统一。

(3)在设置艺术字的过程中,提高对艺术字的创作兴趣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4)通过本课的学习,关注身边的生活,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激发热爱中华汉字的情趣,增强爱校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PowerPoint中插入艺术字和编辑、修饰艺术字的方法。

难点:艺术字的设置和内容协调一致。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信息技术课是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应用,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建立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实行“生活化”教学。“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和教育有密切的关系。生活化教学能提高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实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通过使用能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学校在暑假里进行了校舍加固改造,现在正在做校园的文化建设,校园环境的变化,使学生新奇,利用我校独特的校园环境资源,作为学习资源学生非常感兴趣,从学校中的艺术字让学生来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使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

(一)再现校园美景,唤起生活经验

欣赏校园美景的课件,你最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谈谈你的想法。

在我们的心目中我们学校是蓝天下最美丽的校园。今天我们怀着对学校的这份喜爱之情制作介绍我们学校的演示文稿。

(二)观察生活,自主学习

1.在我们三楼使同学们流连忘返的是由老师和同学们创作的格言墙,其中有同学创作的格言,读一读。有什么感想,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信,有自信才能成功,你们理解得真好,你能把这九个字变漂亮吗?

试一试:把“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九个字变漂亮。谁让文字变漂亮了?你们真了不起,说说用什么方法。改变字体、字号和颜色,把字变漂亮,还有用艺术字的形式。艺术字的形式跟刚才改变字体和颜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不只是字体、字号、颜色变化,而且形式多样,变化丰富。

今天我们就用艺术字的形式把文字变得更加漂亮。板书课题:插入艺术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欣赏校园美景的演示文稿,天天见到的熟悉的生活场景用美丽的画面呈现出来,使同学们眼前一亮。选择学生自创的格言,富有教育意义。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把字变漂亮,可以是改变字体的设置,也可以是用艺术字,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中选择,让学生进行比较,艺术字效果多样。】

2.交流学习成果插入艺术字。

(1)请同学们说说,艺术字是怎样插入的并演示。首先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图片中的艺术字;然后在艺术字库里选择一种喜欢的样式。在编辑“艺术字”文字窗口里输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这里也能设置字体和字号,然后单击确定。

可以有不输入文字的小窍门吗?先选定文字,再插入艺术字,这样可以不用输入文字。

仔细观察,艺术字的四周的控制点,动一动有什么用?控制点的作用:调整艺术字的大小、位置、方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掌握的技能和同学一起分享,再给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让全体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对于已经会插入艺术字的学生,又有了新的尝试内容。关注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2)艺术字的周围有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控制点。那它们有什么作用呢?谁来汇报一下。①白色的句柄可以任意调整艺术字的大小。②将鼠标移动到绿色的控制点上,等鼠标发生变化后,按住左键可以旋转艺术字。③将鼠标移动到黄色菱形的控制点上,可以改变艺术字的形状。

(3)有一名学生把我校的校训“健康活泼乐学友爱”用艺术字这样设置,你认为可以吗?有什么建议?字的线条太粗了,并且不连续,修改线条,字的颜色太暗。

改一改:打开桌面上改一改演示文稿,修改艺术字的填充颜色和线条,让字清楚、美观。

交流汇报:①单击艺术字工具栏弹出设置艺术字格式对话框。②选定艺术字,选择格式菜单—艺术字—弹出设置艺术字格式对话框。③鼠标右键快捷菜单—弹出设置艺术字格式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进行设置。

请同学们没有修改完的继续修改,完成的同学可以尝试艺术字工具栏和绘图工具栏中的按钮还可以对艺术字有哪些设置?一会我们在爱露一手的活动中展示自己,并与大家分享。

交流分享:①设置艺术字的线条颜色;②设置艺术字的填充颜色;③设置艺术字的三维效果;④设置艺术字的阴影效果。

小结:这节课我们用插入艺术字的方式使文字更漂亮。你认为利用艺术字有什么优势。形式多样、移动方便、大小缩放随意。

【设计意图:运用一个设计的反例,让学生体会到艺术字的设计要求,首先要清楚,填充颜色和线条要搭配,初步地感受艺术字的设计要协调。艺术字工具栏和绘图工具栏的内容比较多,鼓励学生充分地尝试,用露一手的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自信心,同时指导了学习方法。】

(4)其实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中很多地方能看到艺术字,谁能说说你从哪儿看到过。

请大家欣赏(放课件)。边看边分析体会设置艺术字颜色、形状、阴影、三维效果等要和内容协调一致。

【设计意图:展示校园和生活中的艺术字,边欣赏边对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第三次体会设置艺术字的基本要求,字清楚,颜色和整体要协调,形式多样。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和提炼,艺术字的设计和内容要协调一致,才能体会得更加具体清晰,为技能的综合运用,设计作品提出了要求,拓宽了思路。】

(三)综合运用,设计作品

下面同学们就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设计艺术字,把文字变得更漂亮。老师期待着你们的作品。

设计艺术字:打开桌面上设计艺术字演示文稿,共有5页幻灯片,分别是:

①小书法家:用艺术字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七个字。②小设计师:用艺术字为“彩虹报”设计报头。③小画家:用艺术字为我们的绘画作品设计画名。④小摄影师:为“水艺芳游泳馆”设计艺术字并添加阴影效果。⑤小神童:你能把校园美景填充到艺术字“欢迎你”内吗?5个任务最后一个有一定难度,根据你自己的能力和喜好,选择其中的1~2个完成设计。

(四)展示交流,形成能力

作品评价标准:①按照设计要求完成作品。②字迹清楚,美观。③形式与内容协调一致。设计完成后请你把最满意的那页放映在屏幕上。互相看看周围同学的,可以向他请教。小组内交流推荐作品全班展示。

(五)梳理知识,总结归纳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完成两个设计的就是电脑小高手,请你高高地举起右手;写字好的请你举起左手;举双手的同学请起立。希望我们班同学和他们一起共同努力,刻苦练习,将来成为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现代书法家,让中国的文字永葆魅力。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我的学习收获

①这节课留下印象最深的是:

②你认为艺术字给生活带来了哪些好点?

③你认为校园里哪些地方还应该用艺术字装饰?

七、本次教学设计的特点

第3篇: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摘要:以英特尔未来教育为依据,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创建一种融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学生作文形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大胆构思设计,敢于创新,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并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媒体,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组织语言“吸收+创造”式的写作过程上,学会利用先进的资源材料进行写作创作。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r Teach to the Future);学生作文多媒

体演示文稿;现代学习方式;信息技术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同时,21世纪又将是教育的世纪,教育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与人才素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也是这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1]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可从许多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从网络、多媒体、电视等多种学习资源中去自主选择学习;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锻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评价和自我检查等。教师们也都意识到了,不管是自己还是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的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再生和使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如科学研究方法、传播方法、影视技术等),因此,在阅读与写作的方式上可进行超文本的改革。用于吸引和激励学生,最终把他们引向成功学习的境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语文课教学中,除向学生传授知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外,关键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即“听话能力,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具有功能强、信息量大、应用面广、效果明显等特点,如何运用这种先进的教育技术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英特尔教育创新(Inter Teach to the Future)计划的一部分。宗旨是帮助今天的教师和学生作好准备应对明天的挑战,满足全球范围内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学会、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科技在教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www.inter.con/education)。[2]

设计思路:

以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创建一种融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学生作文形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大胆构思设计,敢于创新,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并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媒体,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指导思想: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模仿与探索活动相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个别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归纳学习与演绎学习相结合。主要是教给其学习方法特别是自学方法以为其将来步入社会进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重点:

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改革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过程中,创建作文的多媒体演示文稿,打破以往作文形式,锻炼学生的视觉、听觉、形象思维、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竞争意识。采取课内外结合的方式,为作文查找网上资源,增加信息量,提高语言整合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探索如何把计算机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构建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模式、方法和经验。探索出培养学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种训练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尽快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实验目标:

一、发展目标:

通过以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r Teach to the Future)理念试创建学生作文

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实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提高语言整合能力。使学生的阅读写作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与态度,使学生初步掌握简易、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及技术。[3]

通过本实验,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认识目标:

通过本实验,总结出实现现代学习方法转变、培养学生素质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要深入学习现代教学论、学生认知理论、主

动学习理论、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以及学科教学规律、课程改革,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二、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教师要能掌握Win98平台的使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浏览、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 Point。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表现出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较高的教学素养,要有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形体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辅助教学效果突出;还有一个特点是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教学容量较大;教学节奏掌握得当。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自身较高的素质和平时的努力与积累。

在创建多媒体作文文稿时注意地几点问题:

一、确保技术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组织语言“吸收+创造”式的写 作过程上,学会利用资源材料进行写作创作,不应只停留于单纯的使用计算机,盲目的选择使用媒体工具而忽视写作内容。计算机是研究工具、工具、和交流工具。

二、把学习方法的讲授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结合起来。

三、教师可以安排多样的学生活动,其中有个人、两人、小组和全班性的,有教师指导性的,也有需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活动均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应看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外显的行为和内部语言思维过程),学生写作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且主动性强并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学效果良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与控制,在启发与示范后,能够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努力实践与展示自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现状况适时调整活动安排与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安排,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过程,学会学习,形成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信息技术与语文作文教学整合课例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12册(人教社)“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及写作

教学目标:

1.创建“我们与周围环境”多媒体演示文稿,打破以往作文形式,锻炼学生在视觉、听觉、形象思维、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竞争意识。

2.使用搜索引擎和目录为作文查找网上资源,增加信息量,提高语言整合能力。

3. 学习建立一个简单的Internet资源列表。(作品引用记录)

教学重点:如何创建作文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学难点:润色演示文稿

工具的使用: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Microsoft Word

Microsoft Power Point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查找资料、构思创作。

第二课时: 润色文稿共享、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修改完善。由学生评出最佳作品1——3幅。(教师给予适当评价)

第三课时:作品,欣赏,师生总结。

教学准备:

教师:“我们与周围环境”多媒体演示范例。

学生:1.利用搜索引擎和目录,查阅“我们周围环境”主题相关网站资料,添加到IE浏览器的“个人收藏夹”中。

2.建立一个“人与环境”问题的多媒体文稿的大纲。

教学过程:

一、 大屏幕观看教师针对“人与环境”问题,所作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教师讲解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作文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过程。

查找资料——构思创作——润色文稿——共享讨论——修改完善——评出最佳作品——作品、欣赏——师生总结。

二、 学生小组策划写作内容,建立写作大纲。

1、利用收藏夹中添加的网站地址浏览“人与环境”相关信息。

利用搜索栏或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查找,搜索信息(如在网站搜索栏中输入“环境”再单击搜索。)

相关网站如:

http:// www.zhb 国家环保局

http:// .cn 中国环保网

http:// 北京环保网

搜索引擎如:

银河网 http:// .cn 搜狐 http://.cn

搜索 http:// 3271 http:// .cn

2、保存网站上搜索到的相关“人与环境”问题的文本信息、图片或声音,

为创建多媒体演示文稿积累素材,通过分析和比较,整理筛选,建立自己

的素材库。

三、 综合材料,学生进行构思创作,确定主题。

作品主题可以是展现人们为保护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努力,也可以是展现生态环境、大自然所遭到的破坏。要求学生融入自己的独特观点,发表自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看法、态度,可以提出环境恶化将会对人类的影响,并有创意的提出人类应如何与赖与生存的自然环境相处。

题材可以是记人或记事的文章,发表议论的文章,也可以是倡议书,或调查报告等。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作文大纲。

具体过程如下:

所见所感与自己观点、态度及相关材料录入Word。

利用Word大纲视图来创建写作任务大纲,打草稿——编辑——保存。

启动Powerpoint确定空白演示文稿,添加标题文本,把在Word 中编辑的文本及作者的思想,观点通过Powerpoint演示出来,保存,初步建立“我们与周围环境”的演示文稿。

添加背景设计。(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格式——应用设计摸板、格式——幻灯片配色方案)

从学生自建的素材库中添加图形、声音、插入视频剪辑。

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格式。

学习建立一个简单的Internet资源列表。(作品引用记录)

作品引用记录形式:

网站名称:…… 我从该网上获得了……

四、 学生演示文稿共享

互评、修改、完善

演示文稿共享,小组讨论互评、交流合作、相互提供反馈意见。

作品得到进一步完善后,由小组间评出最佳作品1—3幅。

五、学生作品演示

在Internet上演示文稿。

利用大屏幕将最佳作品进行演示、欣赏。师生总结。

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方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作文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思维创作劳动过程,需要大量的题材,学生自主

从网络上获取阅读材料,读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和思索进行“吸收+创造”式的写作,而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学生作文形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取得更好地学习效果,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参考书目:

[1]《新课程改革》2003.1

第4篇: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修订稿”)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以及附录等各个方面,都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实验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与完善。改善后的课程标准在很多方面实现了进一步的融合,将对今后的语文课程改革起到更积极的引领作用。

    一、平衡性:语言文字的运用和思想文化修养提升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修订稿在“课程性质”中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段描述进一步清晰了语文课程的定位,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不是知识性课程,也不是理论性课程,而是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学习不在于掌握静态的语文知识,获得知识的“带宽”。语文也不是单一性课程,或语言学、或文字学、或文章学、或文学,而是综合性的基础课程,因此,语文学习不能只顾及一方。语文学习的任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培养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两者密不可分,高度融合。

    因此,我们绝不能片面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随意曲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观点。工具性一旦和思想文化绝缘,语文教育必是死的,最终将只剩下躯壳;人文性一旦和语言文字脱钩,语文教育必是虚的,最终只能使语文不像语文。

    这属于本体论范畴,它应当是语文教师的思考基础与认知背景,如果缺少对这一点的正确认识与基本理解,就会影响日常教学行为。但前些年,不少教师过于注重人文性,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对内容的理解感悟,注重拓展延伸,注重旁征博引,忽略了对语言的含英咀华,忽略了文本形式。很多时候,语文课偏向了文学课。而近些年,在强调“语文味”的背景下,有的教师教《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仅要求学生体会主人公答辩的机巧睿智和文章层层推进的写作手法,字里行间弘扬的民族志气、民族自尊和对文化认同的坚持,则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或者只成为一种点缀和装饰。还有的教师上公开课不愿教《清贫》,即使勉强教之,也只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上,不敢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方志敏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去感受其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以为这样的教学会缺失“语文味”。可以说,在今日的部分语文课堂上,人文精神枯萎、终极关怀泯灭、工具理性泛滥的情况又开始占上风。①

    修订稿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当前,社会上时有人批评语文教育过于注重道德教育,怀念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语文教育,对欧美的母语教育也羡慕不已。其实,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历来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化、思想的陶铸,当前世界各国的母语教育也都极其重视德育因素。修订稿的价值取向是继承了传统的,也符合全球教育趋势。修订稿进一步理清了语言文字运用和思想文化修养提升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使我们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必须兼有,必须统一,万不可偏废于一方。任何改革,最怕的就是走极端,课程改革也是如此。语文课程的“双性统一”体现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也反映了当今世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教育思潮逐渐靠拢的大趋势。

    二、时代性:语文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和未来公民素养培养之间的进一步融合

    修订稿在“前言”中有这么一段话:“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面对这一“新的课题”,修订稿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作了强调:“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在实验稿中已被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课程理念,体现出语文教育必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整体发展与和谐发展,体现了语文水平高低是学生多方面因素综合体现的思想。

    修订稿中的“语文素养”,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其内涵和外延比实验稿中有所扩展,涵盖了科学技术普及所带来的新要求。如修订稿“总体目标与内容”的第十条明确指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这一要求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有更具体的描述,此处不作引用。

    “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这一修订稿中新增的内容,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教师应适当改变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和技术素养,使他们成为跟得上时代节拍的21世纪合格公民。

    就媒体素养看,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早就把媒体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之中;台湾、香港也已在21世纪到来之时,在语文课程中纳入了媒体素养。美国基础教育界于2007年推出了“21世纪技能”计划,该计划期望以核心学科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学习与创新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还有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②

    当今时代,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技术素养,已不再是某些专业人员所特有的素养,而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提高学生的这些素养,语文课程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这一点,修订稿已发挥了风向标的功能。如何让生活在数字化信息世界中的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客观地分析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是每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和实践的新课题。

    修订稿还有一处新的表述,同样是一盏导航灯。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第四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了“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在2009“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中,上海学生在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为564分,位列全球第一(比第二名的韩国高出26分),达到6级和5级水平的分别为3.6%和20.1%。但是,上海学生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平均成绩为539分(比韩国低3分),达到6级和5级水平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9%和12.8%。可见,上海学生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与连续文本分量表上的成绩差异高达25分,在总成绩高于oecd平均值的参与国家和地区中差异最大,说明上海在不同文本形式的课程内容上分布不均衡。③尽管这只是上海学生的表现,尽管非连续文本不仅仅出现在语文课程的阅读中,但随着非连续文本,如清单、表格、图表、图示、广告、时间表、目录、索引等在生活中日益重要,阅读非连续文本的能力,已成为未来公民的素养之一。

    此外,修订稿对综合性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也体现了对未来公民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

    三、累积性:学段目标、内容的设置与对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尊重之间的进一步关注

    修订稿和实验稿一样,仍是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呈现“学段目标与内容”的。相比实验稿,各学段中各板块的目标与内容,梯度更明显,层次更清晰,内部一致性更强,学段间的衔接更紧密,更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例如,关于“现代文阅读”,第一学段针对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提出相应阅读要求:“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二学段针对叙事性作品,提出能“复述……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针对叙事性作品,提出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针对说明性文章,提出“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针对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提出“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针对文学作品,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简单议论文,提出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对新闻和说明性文章,提出“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对科技作品,还提出“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对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提出“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可见,每个学段的阅读要求,都建立在该学段学生的阅读基础、认知规律、思维特征之上,呈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阅读的内容随着学段的增高而呈现出多样化,阅读的要求也随着学段的增高逐步提升。譬如,同样是叙事性作品,第三学段的要求就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同样是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等,第四学段的要求明显高于第三学段。

    写作同样如此。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三学段定位于“习作”,第四学段定位于“写作”。概念的变化,带来的是理念的变化、目标的变化和要求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呈现了不同学段的特色和差异,也体现了对写作过程的重视。而有些要求则在不同的学段反复强调,并螺旋式上升。如对想象力的培养,第一学段明确“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第四学段强调“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泰勒曾提出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项基本原则,强调每一个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在加涅看来,人类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是不一样的,是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推进的,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④

    修订稿的目标与要求以累积性的方式组织安排,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有利于提醒教师去帮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切不可不顾学生实际,一味拔高教学要求。只有避免了这样的“好心办坏事”,才有可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此外,修订稿适当降低了第一、第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降低要求,也许是更多地考虑到全国各省市教育的均衡,以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学科课程标准在有些国家是最低标准,在有些国家是最高标准,就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看,则是基本标准。如果课程标准要求过高,且偏重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的话,会造成教育方针与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因此,类似识字量这样的调整,体现了对每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关注。

    修订稿新增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明确了“先认先写”的300个字。同时,在第三学段“识字与写字”的要求中强调,“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第四学段强调,“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去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也强调了这样的理念与要求。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意义就在于它的非物质性,在于书法所积淀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所以,这样的要求不为过,完全符合书法的价值取向。我们要通过教学彰显这样的价值取向,让写字的过程,让整个语文教育的过程,成为育人的过程。

    除上文所涉及的各方面体现出了修订稿在实验稿基础上的改善之外,修订稿在“实施建议”部分也作了相应调整,尤其是针对近些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强化了某些要求,如“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等。可以说,修订稿在对课程静态结构的设计和对课程动态教学的引领之间也实现了进一步的融合。

    就目前世界各国母语课程标准来看,有些国家提供了“内容标准”,有些国家提供了“学习水平分类”,修订稿中尚未有这方面内容,这恐有修订组专家们的立场。确实,标准不是圣诞树,不必什么东西都往上挂,一切都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基于标准的教学,亦应如是。

    注释:

    ①谭轶斌《语文:须立“现代文明人”》,《语文学习》2010年第10期。

    ②靳昕,蔡敏《美国中小学“21世纪技能”计划及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第5篇: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关键词:寓教于乐;多媒体;激发兴趣;创新

通常,我校的学生每周都会上一至两节信息技术课,我发现学生们在每次上课时都非常积极,本以为他们是喜欢信息技术课,但仔细一分析,才发现他们的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喜欢玩游戏、上网聊天或者看Flas上,而对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学习。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往往是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学生上机操作来实现,这种教师卖力讲、学生乖乖听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乐观。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学生身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可能对自身的知识层次产生不同的影响,课堂上,平时接触电脑多的学生在教师还没有讲完的情况下,就已经会操作了,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是一头雾水,还有部分学生想尽办法上网玩游戏,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压根儿没有听见教师在讲什么,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浇灭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孩子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高度的积极性以及情感的适应性,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潜能通过玩乐才能展现出来并变得更加强大。因此,我想,是否可以用玩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即他乐意接受,并且能很好地消化它。”因此,成功的教学也不应该拘泥于中规中矩的教育形式,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同样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玩乐”作为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并不是说课堂上单纯地使用游戏,因为单纯地以产品化的电脑游戏或动漫寓教于乐,课堂纪律以及学习效果不好把握。“玩乐”不够,学习者对之不屑一顾;“玩乐”过头,又存在使学习者沉迷于娱乐本身而贻误课程的危险。毫无疑问,这样的过和不及的“玩乐”教学都是失败的,原因在于在教学的时候,没有处理好“玩乐”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玩乐”只是一种手段、一座桥梁,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以达到掌握知识技能为目的,“玩乐”教育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更多的技能,所以如何设计“玩乐”,才是对教师的真正考验,结合自己的经验,我总结了一堂“玩乐”课堂的几个步骤。

用“玩乐”刺激感官

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经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其中一个证明:在人们获取的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游戏、视频、动漫都可以带给孩子们视听上的震撼,而玩乐主题的选择,一定要新鲜、有趣、贴近生活。例如,针对《演示文稿的制作》这一教学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我们都知道第一次赛跑,小兔子因为过于自信,在赛跑的时候跑去路边打了个盹,结果让小乌龟成了冠军,事后,小兔子很不服气,非要跟乌龟再来一次赛跑,这次比赛的结果怎么样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学生们全神贯注地看完了我提前制作的演示文稿,当然,制作的技能和方法远远超过了课本上要求大家掌握的知识,但是动听的音乐,可爱的乌龟,又一次失败后垂头丧气的兔子,还是惹得大家忍俊不禁。播放完演示文稿,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我设计的第二次龟兔赛跑,小兔子又输了,如果是你设计又会希望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如此一来,每个学生都在心里规划出一场新龟兔的赛跑,不管谁赢谁输,要想做出生动的故事,必须掌握好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第一步的激发兴趣就完成了。

用“玩乐”诱发竞争

不同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们对新鲜事物的感知程度,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之前储备的知识量非常不均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不同的学生享受均衡的教育。优带弱,能弥补这种先天的不足,因此我用分组做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们优弱结合,每个组分为设计者、制作者和解说员。仍以《演示文稿的制作》一课为例,因为有了播放视频的引导,每个小组成员首先交流自己心中设计的故事,由小组长决定采用哪个故事,然后大家分工设计各自负责的部分,每人至少一页幻灯片,最后由解说员解说本组的故事以及制作幻灯片用到的知识。赤瑞特拉曾经实验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因此,这样的经验交流可谓事半功倍。

用“玩乐”伴随激励

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节目为学生们广知和喜欢,节目里有个环节叫砸金蛋,鲜艳的金蛋里面有着神秘的礼物。课前我也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动画《砸金蛋》,里面藏着不同的奖品,也许是一支笔也许是一根棒棒糖,这样的奖励方式,对学生们来说就很有吸引力。当然,只有获胜的小组才有砸金蛋的权利,这样,每个小组跃跃欲试,都希望成为获胜的小组,能有一次砸金蛋的权利,小组协作起来更加积极,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用“玩乐”记录胜利

每次课堂结束后,优胜的小组都会留下一张照片,我会将这张照片贴到教室后面的光荣榜里,让学生在玩乐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后的喜悦。在不断的竞争和比拼过程中,不仅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培养了他们努力认知、积极进取的精神。

“玩乐”教育并没有完全丢弃传统的教育形式,两者各有利弊,互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当然,也不是每堂课都必须采用这种模式,选用何种教学方式,一定要看哪种能更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课堂张力把握不足,很容易造成混乱,只有适当运用“玩乐”教育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失当会适得其反。

玩乐是手段,只有掌握知识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视频、动漫等,运用有趣的手段展示出学生所需掌握的技能,通过玩的过程诱发竞争,让学生产生十足的动力。玩乐并非单纯的娱乐,它与传统教育殊途同归,旨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展示出信息技术蕴藏的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让学生了解它、热爱它、征服它,并且以崭新的视角去继承它发展它,由此来引发内心探究新事物的强烈渴望,这才是“玩乐”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飞.浅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洪山教育信息网.

[2]李兴旺.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10(05).

[3]吴孝燕.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探索,2011(08).

第6篇: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摘要】教育教学改革提倡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中职教育;差异化教学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对中职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教育改革必然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笔者根据多年的中职信息技术课教学经验和不同专业对信息技术要求的不同侧重点,实行差异化教学。

二、学生差异情况

(一)家庭环境的差异

我校学生大都来自边远山区各村各屯的贫困家庭,有些之前甚至没有到过县城,更谈不上使用计算机;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来自城市,家庭经济情况相对较好,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也相对多一些。

(二)专业要求差异

会计、市场营销、高星级酒店管理这三个专业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办公软件。但是专业的特性要求不一样,市场营销、高星级酒店管理侧重于文字处理软件(WORD)、演示文稿(PPT),而会计专业更加侧重于电子表格(EXCEL)。

(三)学习态度的差异

就性别来说,男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很感兴趣,学习能力相对女生也比较强,但是有些男生喜欢在信息课上打游戏,而不是学习信息知识。女生的学习态度相对好一些,基本没有玩游戏的情况。就专业来说,会计专业学生相对市场营销和高星级酒店管理这两个专业,学习态度要好得多。

(四)民族班和扶贫巾帼励志班教学进度和难易程度有差异

第一个学期上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这两个性质不同的班级最大的差异就是原有信息技术基础相差较大。

民族班是由男女生组成的班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相差比较大,来自城市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较好,而来自村屯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比较低,有的学生在此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一个班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各不相同,给教师教学带来了难题。如果教师讲解过于简单,就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不耐烦;如果教师讲解稍有难度,则基础差的学生又理解不了。

扶贫巾帼励志班全部是女生,都是来自边远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大家的信息技术水平基本一样,基本是从零开始。而且她们很多人的汉语拼音基础很差,学五笔又觉得很难(财贸教学管理部没有专门开设打字教程这门课,五笔只是简单讲解,训练时间很少),连新建文件夹的时候输入自己的名字都要花很长时间。因此一部分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到上信息技术课就痛苦,原因就在打字,半天打不出一个汉字,那么后面的操作根本就无法继续进行。而且女生动手能力相对男生要弱,做实训操作的时候畏首畏尾,连移动鼠标都是小心翼翼,还经常左键右键不分乱按或者连续多次按右键。扶贫巾帼励志班的课程进度要慢,实训任务布置不能太难。

学生因各种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差异,我们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加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三、差异化教学的实施

实施差异化教学就是要探索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途径。这就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兼顾到不同学生、不同专业的学习需要。

(一)做好教学计划书

教师在上课前,根据专业要求不同、学生接受能力不一,做好教学安排。首先,市场营销和高星级酒店管理这两个专业课程安排方面更多倾向文字处理和演示文稿制作这两个软件。文字处理重点训练WORD文档排版,制作WORD表格,图文混排;演示文稿方面要求学生会制作一个图文声并茂的演示文稿、链接页面、超链接等操作。其次,会计专业课程倾向电子表格方面,特别是重点训练表格制作、数据分析、图表制作等操作。再次,做好电子教学教案,将教学重点、难点及涉及的教学任务操作步骤通过演示文稿演示给学生看,课后将教学演示文稿发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参照教学演示文稿的操作步骤进行课后练习。

(二)课堂教学

我所教的三个专业的学生本专业都不是计算机专业,办公自动化这门课只是他们的选修课。如何引导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进而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开学第一节课我就通过列举往届毕业生反馈在职场遇到的问题,向学生阐述认真学习办公软件的必要性。从一开始我就灌输给学生一个理念:学一样东西,必须要明白为什么要学,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学生的脑海里一旦有了这种理念,上课时就会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对于课堂教学,我进行了如下安排。

1.中职学校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在课堂上实行任务教学法,通过完成一个实训任务来讲解本节课知识。具体通过控制屏幕统一讲解,然后再放开让学生独立完成实训任务。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起到辅助作用。

2.由于学生接受能力不一样,信息技术基础也不一样,因此,在安排座位方面,我将学习能力较好的安排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旁边,以优带差,鼓励先完成实训任务的同学积极帮助还没完成的同学,没有完成实训任务的同学要虚心向已经完成任务的同学请教。通过这种方式营造一种同学友爱互助、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3.课后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类。必做题是基础知识,即本次课的知识点,选做题是拓展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必做题的前提下完成选做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完成必做题。这样,不管是学习能力好还是比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情做,不会出现无所事事的情况。

学生的成长环境及个人素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效产生影响。实施差异化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人情况,让每位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c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第7篇: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关键词: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面向应用

作者简介:任蕾(1979-),女,山东淄博人,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上海 20130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67-02

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4G/LTE、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3D打印、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为通信与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的科技英语学习带来了新的资源,同时也为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笔者所在的院校,该课程被设定为限选课。同时由于“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特点,其很难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把该课程简单的认为是英语课,学习目标不甚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此外,该课程的学时一般为36学时,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也大受影响。但该课程中面向应用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该课程的涉及面极广,几乎涵盖了学科中的每个领域,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很高。

“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科技文献阅读和写作所必知的英语术语与语法知识,鼓励学生为参与国际化学术交流和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科技英语基础,并使学生能运用各类电子资源获得最新的国内外专业前沿动态和最新学科研究动向,[1]同时通过一定的训练可以掌握初步的科技论文写作技能,特别是掌握英文摘要的撰写方法。其中,在“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中,面向应用的教学内容包括:该领域的文献检索、文献阅读、文献摘要的撰写、科技文献综述的撰写、讲稿制作与做报告能力的训练等。在通信与电子信息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上述面向应用的教学目标日益重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

传统的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的教学方法为:词汇+翻译+语法,同时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相对专业发展严重滞后,因此该课程的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3-6]为改变科技英语教学现状,笔者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特别是对面向应用的教学部分进行了大量实践。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探讨了面向应用的“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一、面向应用的“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

与传统的词汇+翻译+语法的教学内容不同,面向应用的“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综合性更强,对学生和任课教师的要求都更高,同时该教学内容应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面向应用的“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文献检索

本文中的科技文献主要包括各类专业相关的期刊文献、会议文献、技术报告、国内外专利、相关图书、产品技术说明等。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该领域的英文文献大量涌现,要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动态往往需要阅读大量文献,而阅读的第一步即检索文献。该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从海量的数据库中快速、准确地检索到需要的科技文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校数字图书馆的大量资源,通过指定主题对学生进行训练。

2.科技文献阅读

由于有大量不熟悉的专业术语和词汇,面对英文文献,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文献的内容。因此让其在文献阅读中熟悉和掌握词汇即传统的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面向应用的科技英语教学内容的重心之一。由于通信与电子信息领域的大量专业词汇是由词缀等合成的,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通过大量文献阅读的训练效果较传统的教学模式好。

3.科技文献摘要撰写

撰写科技文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其中摘要的撰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特别是,英文摘要是每个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因此,科技英语课程中也将其作为面向应用的教学内容。该能力训练与文献阅读可同步进行,通过大量阅读、学习来完成摘要撰写的任务。

4.文献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是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中的首要任务,只有通过文献综述,才能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情况,而本能力的训练是以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为基础的。在该能力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并不限制学生仅参考英文文献,可以通过检索和阅读部分中文文献进行,这主要是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可通过中英文献对照,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科技文献的内容。

5.讲稿制作和做报告能力的训练

为使学生适应专业发展及学科的国际化,方便今后进行学术与科技交流,培养学生进行讲稿制作与做报告的能力是面向应用的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该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开展seminar式的教学活动,特别适合科技英语类课程的开展。

这些教学内容相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更吸引学生,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继续进修均有益。在笔者所在高校,该课程的学时一般为36学时,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面向应用的教学学时提高到12学时,即在详细讲解常用的专业词汇和重点文献的基础上,把教学重点放在面向应用的教学上,并要求每位学生提交相关的大作业,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参考。

二、面向应用的“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要顺利开展面向应用的“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需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应由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尽量让学生多参与,教师进行相应的引导。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面向应用的“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第一,针对科技文献检索教学内容。首先需要学生熟悉数字图书馆中的各类资源,即能熟练的使用这些资源,根据主题和关键词进行快速、精确的科技文献检索。目前这类专业的数据资源主要包括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资源、维普电子资源、IEEE Xplore、EI Village、ISI Web of Science、Springer、Science Direct、ProQuest、Hans Publisher、SLCC(Springer+Kluwer Online)等论文、专利和技术标准数据库,同时美国专利局和中国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搜索也包括在内,这些电子资源基本能涵盖各类文献。此外,通信与电子信息类科技公司的英文网站也是技术资料检索的重要来源。

第二,熟练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目前笔者要求学生主要会使用Google和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检索相关文献,特别是会使用Google scholar,将其作为图书馆中的数据资源的补充。

第三,在教学中通过实例分析法讲解摘要写作方法。以多篇中等长度的英文科技文献为例,该类文献包括已发表的科技论文,也包括已毕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等,通过这些示例让学生掌握摘要写作的基本要点,然后布置相关主题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

第四,文献综述是在检索并阅读大量科技文献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首先要求学生准确搜索文献。由于学生对文献综述不熟悉,笔者在教学中给出相关的范文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根据主题自行撰写。

第五,讲稿制作和做报告不仅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要用到,参与各类竞赛答辩也要使用,因此如何制作吸引人的讲稿,并出色的做报告十分重要。在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做报告的活动中,并每两周安排2~3位学生制作讲稿并报告主题,其他学生参与讨论,同时一起对讲稿和报告的过程进行评点。

第六,通过布置大作业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按照面向应用的教学内容要求,布置了相应的作业,每位学生的任务各不相同,但基本均包括以下四个步骤:一是选择通信与电子信息类领域的一个主题,可以是教师指定主题,也可以自选主题,这些主题都是近年来该领域的热点主题。二是就选定的主题,检索相关科技文献。对文献检索的具体要求是:检索文献不少于20篇,考虑到学生阅读专业英文文献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求检索英文文献不少于15篇,同时需给出每篇文献的检索方式,即关键词和搜索的数据库等。三是对搜集的科技文献进行详细阅读和撰写综述。撰写综述是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中规定的任务之一,借助本课程作业,可对学生进行基本训练。尽管撰写文献综述有较大的难度,但笔者认为给学生提供认识、训练的机会十分重要。另外,在作业要求中笔者给出格式和具体的综述写作大纲以供学生参考。四是制作关于该主题的讲稿。具体要求是学生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其选择的主题制作讲稿,该任务将对学生毕业设计答辩、申请创新类课题答辩,乃至今后工作都有所帮助。同时,选择或者指定部分学生在课上时间汇报主题内容,其他学生参与讨论,这样的形式弥补了该课程枯燥、参与性低的缺点,并以类似seminar的形式,让广大学生了解到最新的技术和发展动向,具有通过文献阅读进行科普的作用。

三、结束语

笔者结合在“通信与电子信息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介绍了该课程中面向应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这类教学内容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毕业设计环节的进行。同时,面向应用的教学内容给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值得今后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霞,王娟.电子与通信专业英语[M].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李丹.通信工程专业科技英语教学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7):143-144.

[3]李大鹏.电子信息专业科技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激励式教学特点与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85,187.

[4]陈榴,戴韧,杨爱玲.关于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36):85.

[5]丁洁,吴冬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电气专业英语的教学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2):169-170.

第8篇: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同时,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及方式,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因此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更高效合理地整合运用,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该学科的教学效果,作为新兴学科的信息技术课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方法决不能简单地沿用传统方法,而应有其独特的方式。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去探讨研究适合信息技术教与学的方法。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会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也只有当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之后,才有可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与课题有关的情境,添加一些可爱的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电子邮件的收发》这一节课,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视频短片,将传统信件从“书写——封装——投递——运输——再投递”的过程以及电子邮件的收发过程,通过短片一步步演示给学生看,这种情境教学可以生动地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引出来。当学生亲身感受到电子邮件的优越性所在之后,也就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要多进行实例演示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要求70%左右的时间是上机操作,30%左右的时间是上理论指导课。但30%的理论课却指导着70%的上机操作课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对于很少接触计算机的中学生来说,对其内容和形式都缺乏了解,一句话:没有理论指导,学生面对计算机会觉得“不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因此,教师在上理论课时要多做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任务要去完成,怎么去完成等等。精彩、新颖的演示还会使学生对新学科产生极大兴趣,激励学生对新学科的热爱。例如,在键盘指法的教学时,教师就要先进行一次高速度的指法实地演示,当学生看到教师运指如飞时,就会产生一种敬慕心理,就会产生一种“让我来试一试”的心理,就会对本来比较枯燥的指法练习产生很大兴趣,从而促进学习。中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对新鲜事物敏感,接受能力强,若能抓住中学生这些特点去进行引导,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又如,讲解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讲稿时,教师先演示,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演讲稿,从而产生一种感叹、想象,激发其思维,觉得“如果我认真学好,也会做出这样的多姿多彩的多媒体演讲稿”。这时,教师再去讲解演讲稿的制作过程,学生就会很认真地听课了。我觉得这种先操作演示,使其产生兴趣,然后讲授课本内容,从而使其认真听课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比较适用的。

3 教学内容要灵活、合理的调整

一般其他学科课程的章节编排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不宜调整其教学内容。比如数学课,没有前面的知识作铺垫,就无法讲授后面的内容。但信息技术课却很难讲一定要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所以,教学时不要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而应进行合理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教材中排版与打印时,可以先做好“参加信息技术活动小组的申请书”,上课时展示申请书,然后要求学生调用未编辑处理的文件进行排版,最后讲授编辑方法、汉字输入、建立文档、高级编排技巧等。通过这样的调整,可以把word基本知识一节就溶入到了其它各节,既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又能避免基本知识、汉字输入可能带来的畏难情绪。有些教师要求学生先输入一段文字,然后练习编辑等操作。这样会加重学生的畏难情绪,降低学习兴趣,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所用教材介绍Windows的那一章,大部分内容就是重复训练简单的操作,要设计出有趣的任务甚为困难,如果将这章的教学内容溶合到Word、Excel等章节中讲授,就可以避免枯燥无味的机械性练习,效果会比较好。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灵活、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有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要善于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

信息技术课大部分的时间是进行实践操作,上机实践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教师根本忙不过来,这会挫伤许多未能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让学生之间互相辅导,互相帮助,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平时那些一知半解的同学,甚至完全不爱学和不会学的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就是说,示范后一边巡视辅导,一边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运用多媒体广播功能或教师控制终端系统展示他们的作品和成绩,给予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负责辅导一组同学。

5 成果展示,欣赏评价

正所谓“学以致用,学有所成”,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术运用在实际的问题中。在学校里面,可以借助网络开展学生的优秀作品展,可以让学生在班级QQ群中交流各自作品的得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欣赏、评价别的同学的作品,也可以就学生作品适当地做出点评、归纳、建议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秀之处。通过进行成果的展示和评价,学生体会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乐趣,打消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无用课程的想法,这样也就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带动起来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只要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素质教育来不断实践、探索、研究“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就必定能驾驶信息技术这艘航船,顺利抵达胜利的彼岸。

第9篇: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发挥学生课堂主动性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也是课改下所倡导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但是,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理论传授,上机练习。事实上,留给学生上机练习的时间很少,严重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鼓励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教学“制作目录”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为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我选择了自主学习模式,首先,在简单的理论知识讲完之后,我引导学生自主制作“教材目录”。这样的自主制作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对艺术字应用的能力,还能促使学生掌握“项目符号和编号”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自动生成目录页。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成果”的展示中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快乐,进而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计算机学习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实施小组学习模式

小组学习是指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中掌握知识。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样。学生之间的差异就决定了小组学习模式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需要借助优等生来带动学困生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整体提高。所以,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以确保课堂目标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制作演示文稿”时,我选择了小组学习模式,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回顾所学的有关演示文稿的相关知识,比如,应用设计模板、完善演示文稿等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内容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要尽可能多在这个文稿中运用到所学的相关知识。比如,小组内可以进行分工,如:有学生负责素材的搜集、有学生负责文稿模板的设计、有学生负责完善等等,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计算机学习活动之中。

三、营造和谐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是影响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学生积极进入计算机课堂的因素之一。所以,作为计算机教师的我们,要想发挥学生课堂的主动性,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在授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来引导学生找到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构建的教学活动当中。比如,在学生一项任务完成之后,我们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切记不能用“不错”“很好”等词汇进行敷衍,并在肯定亮点的同时,还要指出错误或者是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才能确保教师的评价起到应有的作用,才能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中树立学习的信心,进而使学生愿意主动地走进计算机课堂。

总之,在计算机这门以技术性为主要特点的学科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