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态成本范文

动态成本精选(九篇)

动态成本

第1篇:动态成本范文

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让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学生也可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生本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善于创设生动的课堂场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更加有兴趣。在动态活动策略生成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综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占据主导地位,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

一、灵活地讲解教材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对教材的讲解,但是教材是静态的,而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灵活地处理教材,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一种新的动态的教学资源,从而提升课堂的生动性。教师要整合数学知识中的结构联系,将知识形成动态的情景或是游戏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游戏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比如,可以开展“摘苹果”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进行速算,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团结能力。

二、结合生活情景

在生本课堂的动态生成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把教材的知识与生活较好地结合,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通过创建生活场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比如,教师在进行加减法教学的时候,可以创设一个文具店的场景,规定一些文具的价格,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对文具价格的运算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还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情况,让学生去讲价,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教师要充分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地予以回答,如果学生有不同的质疑要详细地解答。让学生对教学情景进行评价时,让教学可以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加强小组间的讨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课堂氛围。比如,这样的问题:“在学校的门口摆放花卉,一共摆放9排,每排摆放21盆,一共需要多少盆?”教师可以用让学生分组讨论计算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说出计算的理由。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之前的思维碰撞,形成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四、动态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第2篇:动态成本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动态成本管控

房地产行业经历了20多年的市场化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房价的持续快速的高增长带来的民众买房难的问题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限贷”、“限购”等抑制房价的政策,所以必然会压缩地产企业的利润水平,以往的粗放式管理已不适用于目前的房地产业,而要提高利润水平,实行精细化管理,成本管控就成为重中之重;

一、动态成本管控的内涵

房地产开发过程包括拿地、研究、设计、规划报建、施工、预售、竣工决算、交楼验收、产权过户等环节,整个项目周期大概两年左右。房地产企业进行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严控成本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科学严格的成本控制,从一开始就要编制整个项目的总目标成本,并围绕目标成本在各个工程节点实行成本考核,对各个节点实际发生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额原因,并对后续工程进行调整重估,以确保在各个节点都能掌握最接近真实总成本的动态成本。

动态成本管控的含义就是指从项目启动开始一直到项目在政府部门竣工备案后对整个项目开发过程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实行严格的成本管理,具体来说主要是根据合同实行动态的跟踪管理,在合同未签订的情况下,需要用合约规划代替,然后将开发成本分为已发生成本和待发生成本两类,在将已签订的合同及未签合同但真实发生的成本视为已发生成本,将未签合同及预计将要发生的成本视为待发生成本,这样已发生成本与待发生成本就构成了动态的全成本,将每个工程节点的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对比分析就是动态成本管理的核心所在。

二、房地产公司实行动态成本管控的意义

动态成本管理体系是企业进行重大决策的直接依据,作为对成本控制及发掘利润的主要方法,在房地产企业开发中发挥着具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动态成本管理体系可以使财务核算与成本管控有机结合,有效避免财务单纯的以实际发生成本记账,只能事后统计成本,而不能预计成本、利润,为企业决策及整个开发过程中成本管理提供直接依据。

2.建立动态成本管控体系,通过编制目标成本、合约规划、动态成本表等可以在项目整个开发过程中进行监督和管控,有利于完成企业的各项预期目标,对企业后续开发项目提供真观的成本依据作为参考。

3.建立动态成本管理体系,在开发过程中通过实际情况不断调整预计待发生成本,可以随着项目开发的推进,动态成本逐渐向真实总成本靠近,并在每个节点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和分析,不仅可以对目标成本编制的科学析进行梳理,也可以通过分析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距,找出开发过程中有关成本控制的漏洞,建立科学的成本指标考核体系,实行有针性的绩效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建立动态成本管控体系,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企业所有资源,协调各职能部门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及效果。

三、房地产公司动态成本管控的步骤及方法

动态成本管控是企业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管理体系,需要在企业高层强有力的领导下,通过规划、设计、工程、采购、财务等各职能部门的全力参与及配合下推进,其主要步骤及方法如下:

1.编制目标成本

根据项目各项基本指标、行业公认标准并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编制项目各类成本的目标成本,因为目标总成本是以后考核成本管控情况的主要依据,所以目标成本编制的科学、标准是企业成本管控工作中的最基本要求。

2.编制合约规划表

(1)按照项目具体的工作内容,对项目合同签订情况进行预计。一般由项目负责人安排主管工程师填写后提供给造价部,由造价部人员填写工程类造价,然后由财务部检查对应成本项目和分摊方法。

(2)合同内容需详细说明合同包括的具体工程内容及材料等,特别注意对合同边界的界定,避免以后成本跟踪分析总结时模糊不清。

3.编制签证变更明细表

(1)企业应制定统一签证变更审批流程,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成本中心、项目负责人、集团成本中心负责人等。

(2)每期初项目成本中心应及时搜集上期签证变更事项,并对应各个工程合同项。

(3)根据变更后的合同总金额填写动态成本明细表。

4.编制动态成本明细表

(1)根据已签合同及签证变更明细表填列已发生成本明细,汇总成,已发生成本不仅包含已实际支付的成本,而且包含已签合同或签证未支付的成本;

(2)根据项目各部门估计项目至完工尚需发生成本,填列未发生成本明细在考核节点根据《合约规划》《签证变更表》,对所属该苑区的动态成本进行预估。

(3)编制动态成本明细表,该表包括已发生的合同非合同成本、已发生签证变更、合同价预算差额、待发生合同预估。

5.编制动态成本分析表

(1)项目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动态成本和目标成本的差额进行评估。动态成本小于目标成本时,须确定该成本可以节约并进行分析说明,否则应对待发生成本预估进行调整。

(2)若动态成本超目标成本时,应详细分析说明超支原因,并进行总结。

(3)按照分项工程清单的动态成本金额与目标成本金额的差额,从量价等方面详细说明差异原因。

6.编写动态成本分析报告

在每个考核点对动态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总括性分析,找出差距原因,提出成本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力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压缩成本,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房地产公司动态成本管控中需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1.需要注意的问题

动态成本管控贯穿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且牵涉部门多,而且由于项目各部门对成本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在日常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下面问题:

(1)目标成本编制后,项目主要指标发生变更,如项目分期、产品业态、产品用地及建筑面积发生变更等导致编制动态成本表时无法与目标成本进行比对,而如果重新编制目标成本,就会失去动态成本管控的意义;

(2)由于在企业内容宣传及培训力度不够,企业各职能部门对编制口径认识不一致,导致汇总数据失真或不具可比性;

(3)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财务部门作为牵头,而财务人员大部对成本构成及计算方法不是特精通,且财务部门也不具备对其他各职能部门的领导能力,导致各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协作能力不强,最终成本管控工作推进十分困难。

2.建议

(1)项目在产品研究设计阶段,应充分调动各方专业人员,并对市场进行充分分析后,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对产品类型、苑区划分、开发分期及进度节点等进行充分论证沟通,一旦确定尽量保持不变,这样目标成本编制后就可以一直沿用至项目结束;

(2)在项目设计方案通过后,由成本管控中心组织项目各职能部门充分学习动态成本管控的核心业务及操作流程,培训结束通过考试检查培训效果,使各职能部门都能了解动态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及具体操作方法;

(3)动态成本管控工作应由主要领导亲自抓,项目成立成本管控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职能部门都需指定成本专员,严格分工,责任到人,定期召开相关人员会议,对过程中发生的各类问题及时解决。在每个考核点动态成本分析报告编写完成后,认真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力争一期比一期编写准确完整,最终形成一套科学标准的动态成本管控体系。

参考文献:

第3篇:动态成本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工成本;动态管理;分级预警

一、人工成本动态管理的内涵

人工成本管理作为现阶段电力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从电力企业人工成本效率的实现角度上来说,人工成本管理所发挥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在于:受管理观念、市场调节、成本支付以及管理体系缺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电力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始终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当中,进而也就无法充分发挥人工成本管理在提升人工成本效率中的重要作用,亟待改进。

通过对人工成本指标进行科学分析,以人工成本增长状态与水平状态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指标为量化指标,建立人工成本分析控制模型,客观评价人工成本增长与经济效益之间合理的投入产出关系,并建立分级预警机制,控制人工成本支出,实现对人工成本的计划、核算、预警、调控等各环节的动态管控。

二、人工成本分析控制模型

人工成本动态管理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基础体系、监控体系、分析体系、调控体系。如图1所示。

1.基础体系

基础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权责关系、信息系统、管理目标等。

(1)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

按照人工成本动态管理四大体系的划分,基础体系的设计与运行由企业战略规划部负责,监控体系由财务资产部负责,而分析体系、执行体系则由人力资源部及各直线部门负责。尤其是财务部与人力资源部,承担着人工成本日常管理的绝大部分责任,因此,在人工成本动态管理上需要加强沟通,以确保企业人工成本动态管理不脱节。

(2)确立动态管理目标

在确定人工成本动态管理目标时,应强调三点:1)成本投入是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人工成本的投入总量受制量本利分析确定的盈亏平衡点;2)人工成本总额上升并不可怕,关键是要通过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人工成本同比例提高;3)人工成本的水平、结构和产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动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要根据市场需要、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有机协调。

2.监控体系

监控体系是人工成本信息数据采集、衡量、判断和评价的综合性技术环节,主要由人工成本分析指标、人工成本衡量标准和动态控制区间构成。

(1)明确分析指标

常用的人工成本分析指标主要有:人工成本总额、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工资含量、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利润率等。可以将人工成本分析指标按照总量指标、结构指标、比率型指标进行分类。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2)确定衡量标准

建立人工成本衡量标准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会议研讨法和专家咨询法。人工成本衡量标准是人工成本动态管理的关键,直接关系到企业对自身人工成本状况的理解和判断。在建立人工成本衡量标准时,要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市场和电力行业特点来确定。

(3)设定控制区间

在明确人工成本分析指标和人工成本衡量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结合财务实际状况,建立人工成本动态控制区间。

3.分析体系

分析体系主要是通过计算监控体系中的指标,建立分析控制模型,对照衡量标准,判断企业人工成本所处的状况,分析人工成本动态变化的趋势,建立分级预警机制。

(1)建立分析模型

从增长状态建立企业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模型;从水平状态建立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模型。然后将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形成综合控制评价体系,建立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

①弹性控制模型

通过人均人工成本增长率与人均增加值增长率、与人均销售收入增长率、与人均总成本增长率的比值,来评价人工成本投入的经济效益,通过对人均人工成本变动幅度分别与人均增加值、人均销售收入、人均总成本变动幅度的比值进行弹性控制,把人工成本水平的提高控制在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水平所能允许的范围之内,实现公司人工成本的综合弹性控制。具体公式如下:

人工成本综合弹性计算公式:

X=0.4E1+O.4E2+0.2E3;

E1=(L-L0)/(V-V0);

E2=(L-L0)/(S-S0);

E3=(L-L0)/(C-C0);

式中:X表示人工成本的综合弹性;

E1平均人工成本的利润弹性;

E2平均人工成本的销售收入弹性;

E3平均人工成本的总成本弹性;

L、L0分别表示当年、去年人均人工成本;

V、V0分别表示当年、去年人均利润值;

S、S0分别表示当年、去年人均销售收入;

C、C0分别表示当年、去年人均总成本。

②水平控制模型

以行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衡量分公司与行业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程度,实现从分配水平的角度控制人工成本,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体公式如下:

人工成本综合偏差率计算公式: (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27页)

Y=O.4Dv+0.4Ds+0.2Dc;

Dv=(rv-r1)/rv;

Ds=(rs-r2)/rs;

Dc=(rc-r3)/rc;

式中:Y表示企业、行业人工成本综合偏差率;

Dv表示企业劳动分配率与行业劳动分配率的偏差率:

Ds表示企业人事费用率与行业人事费用率的偏差率:

Dc表示企业人工成本含量与行业人工成本含量的偏差率;

r1、r2、r3分别为企业当年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含量;

rv、rs、rc分别为行业当年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含量。

③综合控制评价体系

从人工成本的增长状态进行弹性控制,从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进行比率控制。在进行人工成本动态分析时,将弹性控制指标和比率控制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建立了人工成本指标分析与控制模型,分析人工成本变化趋势。

(2)实行分级预警

在动态控制区间内,依据人工成本分析控制模型,参照动态管理衡量标准,建立人工成本动态管理分级预警机制(分为良好状态、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通过分级预警机制,及时采取相应调控措施对人工成本支出进行调控,实现人工成本的动态调控。

双向控制型:O

比率控制型:x>1,0

弹性控制型:O

双向失控型:x>1,y

4.调控体系

调控人工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电力企业经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调控人工成本的具体途径有:

(1)优化组织管理模式

以业务流程为主导,建立公司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能。

(2)梳理和精简业务流程

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明确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调整。

(3)合理定员定岗定编

合理定岗定编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节约活劳动、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有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4)严把员工入口管理

实行人员需求计划统一审批,统一组织招聘制度,严把人员入口关。同时,将用工总量控制目标纳入绩效考核,并把人均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5)建立最优用工模型

在进行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岗位的不同性质,明确各岗位的任职资格,包括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人格特质等多方面的内容,建立最有用工模型。

(6)建立健全培训体系

结合公司改革发展、职工队伍建设和能力素质提升需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体系。一是全员培训,请知名专家学者现场讲座、视频宣传新知识、新理念;二是领导干部培训,新提拔领导干部培训班和行政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等,提升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三是各种取证培训,结合企业需求和资质需要,举办各种取证的考前培训体系;四是管理培训、岗位培训、技能人才培训的培训体系,全方位提高各类管理人员和技能人员的工作素质和业务能力。

(7)动态调控岗位薪酬水平

建立以效益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动态调整机制,采用员工个人薪酬与绩效结果挂钩,动态调控岗位收入水平,优化人工成本结构。一是制定关键岗位人员最低收入参考标准,指导薪酬分配向关键岗位倾斜,确保薪酬增长向骨干人才和一线职工倾斜,增加人工成本投入的有效性。二是制定公司内部岗位收入指导标准,指导公司内部收入分配,调整各类岗位收入分配关系,避免个别岗位分配比例失控。三是实现薪酬与绩效结果挂钩。公司制订绩效考核相关文件,根据工作内容设置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分值。对于能量化的岗位工作指标全部予以量化,以当月完成的工作量确定当月的绩效奖金,充分发挥绩效奖金的调节作用。四是建立内部薪酬数据分析制度,建立典型岗位薪酬数据库,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及时进行调控,避免各类人员收入比例不合理,人工成本支出不合理。

参考文献:

[1]彭旺贤.国有企业人工成本调控模型[J].国有资产管理,2011(11):51-55.

[2]陈盛春,肖征,卫丽.企业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的建立[J].机械管理开发,2004(10):89-90.

第4篇:动态成本范文

关键词:水利施工项目;安全成本动态管理

0引言

水利施工项目管理本身具备四项控制性管理,分别为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质量管理[1]。其中,安全管理为管理工作中的前提,成本管理为管理的核心,进度是管理的重要形象,质量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2]。就施工单位来说,追求企业利润是企业经营目标之一,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会对企业的各项成本造成一定影响,对此水利施工企业必须积极的开展施工项目安全成本动态管理,由此可以更好地对项目的安全、成本、进度和质量进行有效管理,一方面高效的成本控制可以为企业赢取更为客观的利润,另一方面,保障项目的质量、安全以及施工进度,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确保后续的使用。

1概述水利施工项目安全成本动态管理

水利施工项目自身的成本管理主要是指在项目质量和安全保障、符合工程工期和安全的基础上,通过施工单位积极采取组织、技术、合同和经济等多项经济措施,有效的管理施工涉及的成本费用支出[3]。开展成本目标管理主要是为了将项目成本有效的控制在许可的范围之内,同时谋求更加理想的经济效益,获得最大化的项目建设利润。除去工程施工所需的基本开支费用外,这里还有为了满足项目质量、进度、安全等多方面要求的成本,一般称之为质量成本、进度成本以及安全成本。安全成本主要指的是在确保安全生产由此产生得了一系列费用以及安全事故而形成了相关经济损失[4]。质量成本主要指的是在保障工程质量的情况下而支出的相关额外费用[5]。进度成本主要使得是为了满足合同的工程进度要求,而采取一系列措施而产生的费用以及没有满足工期要求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了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符合合同要求,施工单位必须积极的开展项目安全成本动态管理。

2水利施工项目成本管理面临的各项问题

2.1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意识支配行为,是行动的基础。水利施工企业缺乏较为浓厚的成本管理意识会加大成本管理工作的难度,使得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起不到显著的作用,这一问题在我国水利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非常的普遍。根据对国内水利施工研究分析可知,国内多数施工单位存在观念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成本管理的开展。当前成本观念主要反映在各个施工阶段,事中、事后成本管理不足,更多的单位仅仅重视事后管理,尤其成本管理没有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很多施工企业缺乏对预算审核的重视,表现在缺乏对小项目的预算,仅仅关注大项目。另外,施工单位开展的成本管理工作缺乏动态性,采集的资料比工程施工进度滞后,导致工程项目施工混乱无序,导致成本管理效率不高,水平偏低。

2.2水利项目施工单位缺乏素质过硬的成本核算人员

从现阶段分析,施工单位组织的成本管理效率不高更多是因为内部的成本管理人员欠缺完备的管理知识,成本管理相关综合素质不高。从目前形势分析,水利施工单位内部的多数财务人员兼任了成本管理工作,然而财务人员并不具备成本管理相关专业素养,成本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缺乏较强的综合管理观念,使得其他机构工作难以有序进行,成本管理部门及其人员也没有按照相关分析原则尽心成本管理,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2.3缺乏完善的水利施工单位成本管理体系

完备、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可以对成本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但是现阶段,成本管理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制欠缺。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一些成本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并没有给予有力的执行,在管理体系存在缺陷的前提下,成本管理人员责任缺失,部分单位并没有对成本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相关工作人员对自身的责任也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出现权利交叉或者空位的情况,工作人员以及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制度的建设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对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了阻碍。

3水利施工项目安全成本动态管理

3.1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

当今时代为信息时代,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全面提升工作效率,特别是成本管理工作,假如在成本管理有效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开展安全成本动态化管理,使得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当前,成本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过去传统的观念,增强成本管理思想,不断学习积累更多的管理知识,更好地组织安全成本动态管理工作。

3.2强化水利施工项目全程安全成本动态管理

就水利施工企业而言,他们需要重视的不仅是实际施工,还有施工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各项信息数据,进而组织高效的全过程成本管理。在上文已经阐述,现在很多企业更多关注或者更多去研究成本的事后管理,对于事前以及事中的成本管理缺乏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动态管理效率严重不足。为取得更为理想的成本动态化管理,必须将安全成本动态管理思想融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去,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来,同时在项目决策、项目设计以及项目招投标等项目投标环节给予成本管理以高效的重视。此外,在施工当中,必须开展全程的动态化管理,努力发掘施工材料以及设备价值,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在成本管理过程当中,必须针对施工建设项目的概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核,最大限度的估量和预算工程项目最大的施工成本,出于对施工当中成本变更项目的考虑,预先突出相应可操作的针对性解决措施,保障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建设资金充足,禁止因为建设资金不足或者断流而对工程的施工产生负面的影响,由此保障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任何施工项目其相关的施工环节都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水利施工项目也是一样,甚至水利施工项目这一特点非常明显。因此在项目成本管理当中,施工单位必须积极的构建成本管控体系,由此将施工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由此使得安全成本动态化管理效率更高,减少成本管理相关问题出现的几率。

3.3优化成本管理

科学、合理的施工项目设计方案,可以很好地推动水利项目施工,可以有利于水利施工项目的有序开展,甚至会对项目成本数量形成一定的影响。成功的设计方案还可以有效降低费用,由此使项目施工成本降低。项目进行过程中设计环节较多,以往的成本管理会产生很多的费用,由此使工程项目成本进一步增长。在水利项目管理中,必须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开展全程预算,在保障项目质量的基础上,强化对水利工程建设进度、施工材料等多方面的控制,在项目设计阶段就相应进行科学的规划,由此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可以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有序进行,防止发生意外,进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必须积极完善水利项目工程管理体系,明确成本核算人员相应的工作和责任范畴,一旦发现资金或者成本问题,立刻找出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4结语

水利施工项目属于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水利施工项目也伴随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水利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水利建设单位要想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必须加强管理,尤其是水利施工项目安全成本动态管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建设项目的需求。但是从目前项目建设情况看,很多施工单位缺乏对水利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意识,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为了获得更为理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相关施工单位必须着力对当前的安全成本动态管理研究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了科学的应对措施,在保障施工项目质量的同时,加强安全成本动态化管理,切实提高成本管理的动态性,促进成本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冉沁灵.对水利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143-144.

[2]杨旭东,徐池.水利施工项目安全成本动态管理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3):104-106+110.

[3]罗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J].中外企业家,2015(24):48-49.

[4]王哲.水利施工项目安全成本动态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0):419.

第5篇:动态成本范文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为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源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一般包括五大环节,即成木的预测、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而成本的控制是五大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对工程项目成本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最终使工程项目成本获得好的效果。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指:为实现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控制与纠正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即实施成本的动态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方法及其不足

一般的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有制度控制、定额控制、合同控制。

1.制度控制主要是建立健全项目各种责任制度的实施办法、项目成本管理实施细则、材料进出管理实施细则、项目结算审计细则、机械及周转性材料租赁管理细则等等,是企业实施成本动态控制的前提和保障。虽然各种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齐全了,但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按章办事,在很多项目中还普遍存在,特别是中小型及私有企业,以包代管、不重视管理的现象是建设领域中依然存在的弊端。

2.合同控制主要是签订好项目经理部与公司管理部门、公司智能部门、项目部管理班组成员之间的承包合同和岗位责任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限、考核与奖罚等细则,解决双方之间监督与被监督、指导与被指导、协调与被协调、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问题,实现效益共享、风险共担。

3.定额控制是企业根据自己的企业定额进行人、材、机消耗指标的计划、核算、和控制。企业应当编制的定额与费用指标主要有:施工定额(含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它直接费定额、现场经费定额、周转材料维修保养定额及其它定额等。在这三种控制方法中,定额控制法是核心,直接关系到项目实际效益的结果。

具统计调查,现在大多数建筑业企业对成本控制采用的基本做法是———工程开工前,按照施工图预算制定成本计划;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经验概算值对成本进行控制;工程完工后,汇总完成的数据。具体表现为:采用计划报表、统计报表的形式作为未发生及以完成工程成本的计划控制数据和核算控制数据。这些数据的采集周期一般为一个月,由于周期过长,无法及时反映工程实施过程中成本的计划值与控制值之间的偏差,成本动态控制的意义丧失;其次成本计划值的编制大多数企业没有按照自己的企业定额来编制,而是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下浮若干百分点,这样编制的成本控制指标从一开始就已失真,那么对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动态控制就成为空话;再者,计划成本与统计成本报表的编制均为项目的预算员、成本核算员、会计员等完成的,而实际的施工管理人员参与的过少,对于每天完成的工程量和工程资源的消耗几乎没有详细的日志记录,造成报表中工程成本信息严重失真。

综上所述,在成本动态控制中只所以出现这些缺陷,其根源在于项目管理者对企业定额的认识不够,对成本控制只看表面,控制的深度不够,控制的周期过长,缺乏将企业定额运作在项目管理的意识,不能将本企业的生产力水平用定额的形式准确地表现出来,因此工程项目成本动态控制的关键问题是:编制属于本企业自己的企业定额。

三、企业定额的编制

企业定额的编制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1.确定企业定额章节的划分。可参考地方预算定额章节,结合本企业常用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施工手段等进行适当增减。划分的原则:一定要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要为项目成本动态控制服务。

2.确定企业定额编制的方法。常用的定额编制方法有统计分析法、经验估计法、比较类推法和计算法。一是对相关的国家、行业和地方定额进行研究,摸清企业定额编制原则、方法,包含的内容和定额水平;二是对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劳动定额、预算定额进行比较,确定之间的水平相差幅度,然后根据企业历年已完工程的成本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确定各个分项子目企业定额消耗水平;三是以初步确定的企业定额框架和内容,通过反复征求意见和试点运行,验证定额水平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及时收集整理,逐步形成定额系统和完善定额子目内容。3.确定工、料、机消耗的指标

(1)人工消耗量的标准确定。包括常规标准和新技术、新工法、新工艺两个面,主要对项目工程现场进行实际测定,对已完工程可以参考结算资料,将收集到的各种类型工程相关的消耗指标数据,进行必要的数理统计处理,条件允许时可以建立一些主要消耗指标的数学模型以便为成本动态控制所用。

(2)材料消耗量的标准确定。常规材料消耗量按实际消耗测定,并测定其损耗系数;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因素的材料,可以调查其他专业施工队伍的含量作为标准,待完工核算盈亏,调整含量标准。

(3)机械台班消耗量的标准确定。首先应该区分开是自有机械还是租赁机械。在施工中确定采用哪些机械方式,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历史资料测定临界值,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其他费用的确定。施工组织及施工技术措施费的确定可参考已完工程历史资料确定其临界值,再定出不同规模工程的取定系数,采用宏观计划指标控制和完工后核算相结合模式。项目部管理费的确定,按配备人员工资、保险、办公及招待费等子目消耗内容进行测定。其他相关税费按当地收取标准计算。

四、建立动态成本控制信息系统

动态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变化多端的竞争环境下,通过快速的成本信息传输和成本决策机制,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并管理未来的经营目标,促使企业保持经营成本与风险成本的相对优势、战略地位相对提高的一种创新成本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的建立需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支持。

1.建立项目部与企业局域网络办公系统。网络时代给当今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网络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工具。对建设工程而言,应抛弃其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向精细管理迈进,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的建立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获取效益的必要途径和手段。

2.实现概预算软件与企业定额库的共享。目前各种概预算、投标报价均实现了计算机化,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概预算软件,将本企业的定额库与概预算软件实现共享,同时建立企业自己的人工、材料、机械的即时价格系统,各项目部可以随时对当天完成的工程进行成本计算,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核算,及时进行纠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成本的控制实现真正的动态化。

第6篇:动态成本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5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使得施工利润空间也不断减小,施工单位要想保证施工利润,就必须严格做好各个环节的施工成本管理工作,降低施工成本支出。但建筑工程施工成本受到施工技术方案、材料价格、人力成本、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以及其他不可预见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增加了施工成本管理的难度。因此,必须做好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做好对各个影响成本的环节的控制工作,确保施工成本处于预期成本计划范围之内。

一、加强招投标环节的管理

招投标环节的成本控制对于整个施工项目盈利状况影响较大,如果没有准确预测和计算施工可能发生的成本,使得投标报价过低,便会直接降低施工的利润,甚至可能出现亏损。所以投标之前,施工企业应结合工程施工工期和环境要求预测人工费用成本,动态掌握并预测材料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从而准确分析工程施工成本,以便合理报价。结合施工单位的综合实力,综合考虑施工机械、材料周转、文明施工的措施投入等等,按照单价分析和措施费用的控制结合评标方式,合理确定投标报价,实现施工利润的最大化。

二、加强施工前的计划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应事先做好各种计划措施,如施工组织计划、质量和进度计划、费用开支计划等,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工作更加有目标。

1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方法对施工成本影响重大,合理编制施工方案,是控制施工成本的基本前提。施工准备阶段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多种施工技术方案,并对多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比较,确定最佳的施工技术方案,使其既可满足质量和施工进度方面的要求,又能最大限度的控制施工成本。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结合工程特点设置施工流水段或流水区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或减少人工的窝工等现象。

2制定施工材料的使用计划。材料在施工项目中所占的成本比重最大,所以一定要合理编制材料的采购和使用计划。材料采购应进行多方面的比选,材料首先应满足规范和设计的要求,避免材料不合格而导致工程问题,引起返工等现象而增加工程成本;材料采购还应注意控制材料的储存成本和运输成本,合理采用新材料,以降低工程的成本;在材料使用上,应根据施工图纸编写详细的材料计划总报表,然后结合施工进度来制定材料的月或周报表,依次来控制材料的库存和用量,并结合施工需要、材料的市场价格及流动资金能力来确定材料的库存量。

3制定劳动力需求计划。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工程量情况来编写劳动力需求计划,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员闲置情况,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使用应结合劳动力的熟练程度及生产的机械化程度等进行确定。同时还要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保证劳动力数量有一定的富余。

4做好机械设备的使用计划。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施工企业的自身实力,制定机械设备的采购和使用计划,确定最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合理布置施工机械,提高施工工效,相应地减少人工费用支出。还应事先安排好施工机械的选型、进退场时间。

5制定好成本开支计划。根据项目的大小,以及项目的质量、进度、各项资源配备等情况,结合各种成本组成来制定计划成本指标。

三、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资源管理

1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根据劳动力需求计划和具体的施工人员安排情况,来编制人工明细报表以及人工汇总报表。并加强现场人员的管理,根据施工工序来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窝工现象;加强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项目的施工进度,相应的降低了工程成本。

2加强材料物资的管理。材料物资的使用和管理应形成系统资料库,要编制以下统计资料,如:材料明细报表和汇总表、库存材料数量报表及汇总表、租赁材料明细表及汇总表、设备采购明细表及汇总表、预算价格报表及价格变化信息表、安全设施投入明细表及汇总表、物质资源消耗明细表及统计表,等等。严格加强材料设备的使用和记录管理,施工过程中,在不影响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边角余料的利用,杜绝材料的浪费现象。

3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根据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做好设备的选型及进场工作,加强设备的使用和养护管理,部分设备要求持证上岗,加强机械设备使用的监督,及时制止和纠正不当操作行为,并安排专人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做好设备使用和维修的记录,最大限度控制机械设备施工成本。

4加强资金的管理。应合理编制资金使用明细报表、资金累进报表、资金分类汇总表、供应商应付/已付资金汇总表等,并按照材料、人工、设备等进行分类汇总,以便查询,定期及时地汇总施工实际发生成本,对成本超支现象做到心中有数,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控制。

四、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做好索赔工作

工程中标后,双方应签定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后期的施工行为及成本管理工作都要根据合同来进行。合同签订后,在项目开工前或开工初期,须针对项目的投标情况、协议书签订、项目质量、工期等进行合同交底,让全体项目组成员掌握合同条款,根据合同要求来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不确定成本,如:合同中未明确物价波动形成的材料差价是否补偿,补偿的数量;合同当中不明确变更、索赔的内容和条件,造成无法及时计量补偿成本的收入;业主指令分包或联合施工,给指令分包或联合施工的数量与单价不明确,以及入场初期三方不签定合同,等等。出现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施工成本的意外上升,此时应做好增加成本补偿收入索赔的管理工作,确保企业的合法收入。

五、加强成本分析,防止成本超支现象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做好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比对和分析,如对照物资消耗明细表、物资消耗统计表,并结合施工进度情况分析是否超出预期物资计划的量;将材料、人工、机械设备的工程量同计划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是否超出计划情况;分析成本统计表、平均每月成本投入情况,核对及分析成本是否超支,适时得出成本控制情况,及时调整不足,如动态调整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等来加强成本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影响成本的因素很多,但成本控制必须以满足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要求为前提。在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下,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加强成本的控制,避免成本超支,如:通过正确的使用和保管机械设备保持较高的机械使用效率,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租赁材料和设备的使用时间,等等,都有利于成本的控制。

结语

总之,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对于确保项目施工效益意义重大。我们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基础上,根据建筑施工项目的具体特点,积极学习和采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做好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偏差现象,将施工成本控制在成本目标范围内,实现施工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卢娜,薛建武.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流程的改进与模型构建[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第7篇:动态成本范文

【关键词】纳税遵从成本;企业;累退性;动态

英国巴斯大学的教授Sandford(1989;1995)认为,纳税遵从成本是,由纳税人或第三方,尤其是企业在满足特定税制结构对他们提出的强制性要求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遵从成本不包括缴税款本身和任何由此产生的歪曲费用。Sandford的研究显示了纳税遵从成本具有显著的累退性(regressive nature)。研究认为,高昂的遵从成本会增加资源成本,导致不遵从行为,扭曲生产决定和减少投资,减少税收公平,并减少国际竞争力(Pope,1994)。遵从成本的高低意味着在税款之外所消耗的社会资源的大小。这些资源被消耗得越多,对社会福利水平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因此,纳税遵从成本累退性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策意义。为此,本文对遵从成本累退性研究进行了回顾,概括了目前研究的一些新动态①,同时也指出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累退性成为遵从成本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共识

早在1989年Slemrod等人研究发现,英国企业的公司所得税(及其他税收研究)遵从成本具有显著的累退特性:小型企业(应税营业额10万英镑以下)的遵从成本占应税营业额的0.78%,而中型企业(应税营业额10万至100万英镑)和大型(超过100万英镑)的遵从成本分别占应纳税营业额的0.15%和0.04%。Allers(1994年)取得的成果也表明,随企业规模增加,荷兰企业单位员工和营业额的遵从成本显著地下降。Pope(1995)和Sandford和Hasseldine(1992)的几项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公司的遵从成本一般都比小公司更大,但遵从成本与营业额相比较后,小企业的遵从成本比大企业高。Blumenthal 和Slemrod(1992)和 Slemrod(1997)的研究则表明,模型是美国企业遵从成本的一个重要解释变量:尽管拥有更多资产的公司需要承受更大的遵从成本,但是遵从成本的规模经济效应十分明显。为了进一步探索遵从成本与企业规模的关系。2002年Slemrod和Venkatesh研究了比CEP/CIC框架更小的美国企业遵从成本。调查结果显示,尽管随着资产规模的增长,拥有500万美元或以上资产的企业遵从成本系统性地增加,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小企业的单位资产遵从成本比大企业要高。而且企业资产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导致遵从成本增加0.60个百分点。在遵从成本和其它规模指标(如销售额、雇员数量等)关系上同样表现类似累退特性(Slemrod和Venkatesh,2002)。

与此同时,学者们对遵从成本累退性质原因也进行了解释。如Slemrod(2006)认为,由于一个企业必须花费资源以确定是否有法规或税收规定适用于它,并决定企业是否遵从和必须采取何种行动遵从。这些信息收集费用大部分都是固定性的。因此,税收遵从成本累退性具有普遍性。该论断目前已经得到了来自发展中国家学者研究的支持。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展了遵从成本研究工作。如Matheu和Angel(1989)对阿根廷国税和地方省级和市级税的遵从成本进行了测算。其结果显示该国小公司的遵从成本约占其税款的6%~9%,中型公司的遵从成本约占其税款的3%~5%,大公司约为1%~4%。Ariff等(1995)对新加坡部分上市公司所得税遵从成本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国公司所得税的遵从成本约占公司所得税的0.36%,其中,小公司为0.596%,中型公司为0.452%,大公司为0.321%。同样地,来自香港(如Ariff, Loh和Talib,1995;Chan, Cheung和Ariff,1999),马来西亚(如Loh, Ariff, Ismail, Shamser和Ali,1997)和斯洛文尼亚(如Klun,2002,2004)、克罗地亚(如Blazic,2004a,2004b)的中小企业遵从成本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即尽管大企业的遵从成本一般费用较高于中小型企业,但遵从成本呈显著递减。

二、中小企业遵从成本研究正成为热点

遵从成本累退特性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小企业纳税遵从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Pope(2001)认为,通常情况下,企业都在努力将任何增加的遵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市场、政府价格管制和反暴利法等可能会阻止这种转嫁行为。因此,那些小企业在传递遵从成本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正如Sandford等(1989)、Sandford(1995)、Allers(1994)和Tran-Nam等(2000)所认为的,大型企业可以享受到税收遵从的收益,而小型企业不仅不能充分享受遵从收益,而且要承担较高的销售税、雇员预扣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遵从成本。税收遵从成本负担分布不均衡,使得小企业在与大企业直接或间接竞争中,总处于不利地位。与早期研究相比(1934―1986年),此时的研究已经不局限于论证累退性的存在,而是要揭示累退特性对小企业所造成的实质性伤害。

这一动态已经体现在对政府税制决策支持方面。自1985年开始,英国、爱尔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甚至印度等国相继将税收遵从成本评估提上议事日程,规定在政府报告、立法、税制改革等都必须经过强制性遵从成本评估(Compliance Cost Assessments,CCAs)。如英国政府规定新税制提案必须经过强制性遵从成本评估(Compliance Cost Assessments,CCAs)。Glassberg和Smyth(1995)将CCAs所要求的新税收措施对小企业影响评估称之谓“小公司试金石测试(a small firms litmus test)”。澳大利亚税收的任何变化都必须获得提供税收影响报告(Taxation Impact Statements,TIS)的支持。如Beddall的报告(1990)承认税收遵从成本对澳大利亚小企业负担,并提出了各种建议以简化小型企业的税制系统。其中一些建议得到政府的采纳和执行(Pope,1992)。另外,澳大利亚小企业组织委员会(Council of Small Business Organisations of Australia,COSBOA)曾强烈要求政府对小企业因为征收贸易和服务税(Goods and Services Tax,GST)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为了满足决策支持的需要,研究重心也从遵从总费用的估计转向对特定税种的遵从成本分析。这种研究重心转移或范围缩小反映出学者推动税制改革的动机,也得到一些理论界权威人士的支持(如Chattopadhyay和Das-Gupta,2002;Pope,2001)。

三、遵从成本研究可比性亟待提高

自Haig(1934)率先对美国联邦和州税收的税收遵从成本进行了测量以来,遵从成本测量框架就成为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从新近的一些研究文献来分析,本文认为人们已经对企业纳税遵从成本形成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①关于遵从成本概念界定。如Sandford等人(1989)、Sandford(1995)、Pope(1995)等认为, 遵从成本应当是一个净遵从成本(net compliance costs)概念,而不是总遵从成本(gross compliance costs)概念。Tran-Nam 等(2000)则进一步认为,遵从总成本包括纳税人(包括无偿帮助者及企业内部支付报酬的雇员)办理涉税事务所花费的时间价值,办理涉税事务的附带费用或管理费用的非劳动成本,支付给税务顾问的费用;遵从收益则不仅包括现金流收益,还包括税收扣除收益(tax deductibility benefits)和管理收益(managerial benefits)等其它相关收益;②遵从行为的心理成本的重要性亦得到肯定。如Sandford等(1989)认为遵从成本应当考察那些由于处理个人的税务事务的心理压力和痛苦造成的心理成本,特别是较贫穷的养老金领取者,寡妇和离婚妇女和独身女人。学者(如Evans和Walpole,1997;Chattopadhyay和Das- Gupta, 2002;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2000)认为,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遵从成本中也应当包括心理成本。心理成本也是税收遵从成本研究中尚需深入研究的领域;③税制的影响。如Chattopadhyay和Das-Gupta(2002)指出,由于政府的办事效率较低、腐败较严重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发展中国家企业遵从成本构成更加复杂。他们指出,如退税被拖延的机会成本以及纳税人有时为疏通关系花在有关官员身上的支出等,都应当被纳入遵从成本考察范围。

尽管随着理论模型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获得更多的评价手段和工具,但综观最新的一些实证研究成果,本文发现遵从成本理论模型的应用仍存在重重困难:首先是费用识别问题。一方面,遵从成本与会计成本也相互重叠,而且分离这两类成本也是十分困难的(Chattopadhyay和Das-Gupta,2002;

Evans 和Walpole,1997)。另一方面,遵从成本的各类别之间有时是很难区分的(Blazic,2004a)。其次,在费用计量方面也存在困难。尤其是遵从成本的心理成本难以量化,以至于有的研究者干脆放弃对心理成本的测量(如Tran-Nam等,2000;Blazic,2004b)。净遵从成本概念的有效性同样受到质疑,如Pope等(1994)指出,遵从收益是否与遵从行为存在相关值得怀疑;总成本的再分配不仅发生在纳税人与税务管理机构之间,也发生在纳税人之间;纳税延迟收益不应当归因于遵从成本补偿。上述种种问题对遵从成本研究造成了实质性影响。正如Chattopadhyay和Das-Gupta(2002)所指出的那样,由于税收制度的巨大差异和估计方法的严重分歧,导致遵从成本估计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可比性。为此,人们也作出了许多的努力来改善研究品质。如在调查方式上,一些学者强调实地调查和访谈研究的重要性。Blazic(2004)就认为访谈研究能有效地提高问卷回答率,加深被访者对问卷的理解。其次,研究者也对心理成本测试进行了尝试, Sandford(1973)、Sandford等(1989)、Slemrod和Sorum(1984)、Blazic(2004a)通过询问纳税人为摆脱遵从焦虑的支付意愿的方式确定遵从成本。另外,Kauser等(2001)则数据处理方面有独到之处,他们将心理成本作为一个特殊项目单独研究。

四、研究展望

尽管遵从成本累退性已经得到相关研究的有力支持,为一些国家税收政策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该研究仍未走向成熟,存在许多的不足。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新兴体,理当重视纳税遵从成本研究。本文认为,中国遵从成本研究今后的重点不单单是实证遵从成本的累退特性,而应当格外地关注中小企业遵从成本对遵从行为的影响。另外,加强遵从成本比较研究也是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Blazic, H., ‘Compliance Costs of taxation in a transition country: the example of Croatia’, National tax associations proceedings,.2004.pp. 383-394.

[2] Blazic, H., Tax compliance costs of small business in Croatia. Institute of Public Finance(Croatia), Occasional.2004(22).

[3] Klun, M., Tro?kovi ispunjavanja porezne obveze u Sloveniji, Financijska teorija i praksa.2002,vol. 26, no. 4, pp. 775-792.

[4] Little, Arthur D. Development of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the Taxpayer Paperwork Burden. Final Report to the U.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Washington D.C., June 1988.

[5] Ott, K. and Bajo A., Compliance costs in transitional economies: the Croatian experience, in: C. Evans, J. Pope and H. John (ed.), Tax Compliance Costs: A Festschrift for Cedric Sanford, Prospect Media Pty Ltd.2001.

[6] Slemrod, Joel and Marsha Blumenthal. Measuring Taxpayer Burden and Attitudes for Large Corporations. Report to the Coordinated Examination Program of the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August, 1993.

[7] Slemrod, Joel and Varsha Venkatesh. The Income Tax Compliance Costs of Large and Mid-Sized Businesses. Report to the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Large and Mid-Size Business Division, September 2002.

第8篇:动态成本范文

关键词:南疆兵团;植棉业;成本收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棉花是南疆农业的支柱产业,“南棉北粮”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南疆棉花生产有了大幅度发展,棉花产业在新疆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但近年来棉花生产成本的上升、棉花抗灾和抗病虫害能力不强、丰产性和稳产性下降、植棉风险大、棉花收购价下调等诸多因素使植棉经济效益下降,将有损棉农的生产积极性。

新疆凭借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南疆棉区属暖温带干旱荒漠区,呈环形带状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周围。棉区热量资源丰富,4~10月平均温度19~21℃,气候干燥,适合种植中熟、中早熟陆地棉品种及早熟海岛棉品种。由于南疆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棉花品质好,病虫害少,全国棉花生产重点西移。南疆棉区成为全疆乃至全国水土资源丰富、开发潜力最大的棉区。

一、兵团棉花与其他主要农作物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新疆有种植棉花的优良传统,是我国优质棉生产基地,经过二十年的生产发展,新疆棉花已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近年来,兵团凭借着现代化的技术和规模化的经营占据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半壁江山”,棉花成为兵团农业的支柱产业。兵团植棉历史长,自然条件优越,技术成熟,棉花品级高,成为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同时具备了生产优质陆地棉、优质中长绒陆地棉、超级长绒棉的得天独厚的环境与条件,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主要农作物耕地面积及单产分析。从新疆耕地的分配比例可以看出某种农作物在新疆这块土地上的发展前景与重要性。根据《新疆统计年鉴2011》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2011》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新疆农作物种植面积构成是:棉花30.69%、粮食作物41.85%、蔬菜瓜果8.96%、油料5.74%、其他农作物12.76%;其中,兵团南疆棉花种植面积占到棉区播种面积的40%以上。

在连续几年扩大面积、提高单产的基础上,南疆棉花的单产、总产等几项指标均位于全国各大棉区的前列。经实地调查,由于在政策上稳定棉花种植面积,2010年新疆植棉面积变动幅度很小。其中,喀什地区种植面积增加16.4万亩,同比增长6.7%。阿克苏地区增加30万亩,同比增长8%。

(二)主要农作物成本和收入对比分析。从各种经济作物的收益对比上看,棉花每亩纯收入近年来一直高于其他农作物,棉花优势突出。2006年兵团棉花生产的净收益明显高于小麦、玉米、甜菜等其他主要大田作物;到了2008年,棉花的种植成本为1,380元/亩,纯收入为795元/亩,而水稻、玉米每亩纯收入分别增加到了499元/亩、611元/亩,差距渐小。与兵团其他主要作物投入产出效果相比,棉花的成本收益率略低于粮食,且成本收益率有下降的趋势,已没有比较效益优势可言。(表1)

依据兵团目前种植水平,八类大宗农作物中普通玉米和水稻属于成本收益率较高的作物,棉花属于高投入、高收益作物,小麦属于低成本、较高收益作物,油料作物属于低成本、较低收益作物,甜菜属于高风险、低收益作物。

二、十一团植棉业成本收益动态分析

农一师十一团位于塔里木河南岸,占地面积62.2万亩,东西长16.3公里,南北长10公里,全团总人口11,871人,其中从业人员2,655人,是一个以农为主,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农牧团场,现有耕地5.81千公顷。丰富的土地后备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一)棉花生产成本变动分析。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农资费用、人工成本费以及土地承包费等方面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加,以至于棉花的种植成本显著增加。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2011年全国植棉成本上升了17%,其中物化上升13%,人工成本上升20%。而新疆植棉平均成本为2,276.68元/亩,增幅高达21.48%,其中南疆植棉成本2,444.62元/亩,增加了27.65%。植棉比较效益下降,棉农积极性受挫。

1、人工成本。2011年十一团植棉总成本中,人工成本就占到了58%。以拾花费支出为例,2008年每公斤籽棉的拾花费用平均1.0元;2009年的拾花费用是1.10元每公斤;2010年拾花费用上涨至1.20元每公斤;2011年南疆拾花工人严重短缺,籽棉的拾花费用上涨至1.80元每公斤、2.0元每公斤,阿瓦提等地甚至达到2.30元每公斤,籽棉成本大幅上升。在过去三年中,棉花种植的人工成本增长了2倍多。兵团植棉业劳动力匮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疆地域广阔人口较少,棉花种植规模大,田间作业时间比较集中,而且新疆特别是南疆棉花采摘期短;同时免除农业税的政策加剧了新疆棉花采摘人员的缺乏,“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减少了来疆务工的劳动力。与其他规模化种植的大田作物相比,棉花种植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植棉的劳动力需求量较大,人工费用的逐年大幅提高已成为棉花种植成本不断推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表2所示,农一师十一团2008~2011年棉花种植的人工成本每年在不断增加,这给棉农每年的固定收益造成很大压力。(表2)

2、物化成本。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如燃油、水、塑料薄膜、棉花种子等能源原材料价格水平的提高,棉花生产成本一直在上升。如表3所示,2011年十一团棉花种植物化成本总计596.95元,比2010年的物化成本508.08元上涨了17.49%。随着兵团棉花生产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物质投入不断加大,加之依赖于石油化工的化肥、农膜、节水器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使棉花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表3)

3、管理成本。兵团棉花种植管理成本包括土地承包费及管理费和农业保险。农一师十一团2011年管理成本比上年上涨32.37%,到农户、各植棉农场生产科逐一比对,与上年相比,各项成本中增幅最大的是农业保险,增加47.21%,土地承包费及管理费增加了31.89%。

(二)棉花生产收益变动分析。2011年新疆棉花每亩净利润和现金收益分别为587.75元、1113.79元,较上年分别下降48.53%、33.56%。调查资料显示:2007~2009年兵团种植棉花每亩平均纯收益分别为748元、839元和795元。

1、价格波动。在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下,国内外棉花市场价格始终起伏不定,而价格的波动起伏将直接影响到棉花的产值、净利润和成本收益率指标的高低。2010年新疆籽棉平均收购价格是每公斤14元,自2011年9月籽棉上市以来,收购价格从每公斤9元已经跌到8.2元至8.3元人民币。虽然南疆地区籽棉收购价格相对高于北疆地区,但籽棉价格仍然处于每公斤8.2元人民币的低位。

2、十一团植棉业收益分析。根据十一团生产科整理汇编资料,2007年与2009年兵团棉花生产成本及效益分析如表4所示。其中,亩净收益等于亩收益减去亩成本。(表4)从表4可以看出,虽然每亩皮棉产值增加了1.05元,但是从亩收益来看,2009年相对于2007年少了81.23元。其主要原因是物化成本与活劳动成本增加使得植棉生产收益下降。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根据以上分析,结论如下:(1)新疆棉花种植亩收益远高于其他作物,但由于亩成本增长,成本收益率下降,已不具有明显的利润优势;(2)从棉花生产成本构成看,其成本增长主要是由于人工成本快速上涨引起的;同时,棉花生产管理成本明显增加也是主要原因之一;(3)近几年来,新疆棉花生产亩收益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一方面是由于进口棉的冲击,国内棉花价格不稳,影响了收益;另一方面由于近20年来种植技术的应用,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持续增长,遇到了技术和增产瓶颈,影响了棉花收益增长。

(二)建议

1、提高棉花单产水平。高产是高效的基础,因此要加大棉花优良品种选育力度和先进施肥、灌溉技术的引进,挖掘综合防治棉虫病、虫、草害潜力,加大对植棉业的科技投入和产业化服务,以全面提高新疆植棉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以提高棉花单产来抵消价格波动因素。

2、加快南疆主产棉区植棉全过程机械化进程,走集约化植棉道路。由于兵团棉花采收尚未实现机械化,每年需要约50多万的拾花工,拾花劳动力已成为兵团棉花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加上近年拾花费用正逐年增加,减少人工作业是实现人工成本降低的最直接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大力发展机采棉技术,提高棉花采摘生产效率。通过制定优惠的棉机生产与购置补贴政策,推动机采棉在南疆的全面推广普及,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高新疆植棉业的竞争力。

3、完善主产棉区农业保险制度,提高棉花产品整体抗风险保障能力。在南疆,棉花生产的最大自然灾害是每年春季的低温和大风天气,特别是倒春寒。针对兵团棉花大规模种植的特点,兵团应加大对棉花的风险保障制度,保障棉农安全生产;在棉花低价格时的相应补贴政策,制定棉花在种植期间发生天灾的保障制度和后期棉花价格补贴政策,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优质高产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程效宽,樊亚利,叶涛.新疆植棉业“半壁江山”战略目标的可行性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6.4.

[3]李立平,马琼,韩路.发展南疆现代化植棉业的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1.4.

[4]王春燕.新疆建设兵团棉花产业国内竞争力优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7.

[5]高忠伦,付洪波,邵慧鑫,王梅军.兵团农业结构调整下不同农作物种植成本收益的调查分析[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11.8.

第9篇:动态成本范文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dynamic control of project management, a 5DPCCS system was designe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M technology and the demands of engineering project cost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phase, then analyzed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system and built the system model, designed the frame of the system and made a description on the operation process,finally,the theory and method was turned out to be acceptable by an example.

关键词:BIM;成本控制;工程项目;控制模式;控制系统

Key words: BIM;cost control;engineering project;control model;control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071-04

0 引言

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三大目标之一,也是建筑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产业规模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建筑业平均产值利润率在3.5%左右,不到工业产值利润率的一半,生产效率极低。在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大环境下,建筑企业必然要改变传统粗狂的生产方式,追求更加绿色、智能、精益和集约的新型生产方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一种引领施工行业信息化走向更高层次的新技术,其技术特性决定了它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面有巨大的优势[1]。王广斌等(2009)[2]指出基于BIM的成本核算过程和传统成本核算过程相比有很明显的优势。张建平等(2011)[3]综合运用4D-CAD和BIM技术,通过建立4D施工资源信息模型,实现建筑工程资源动态管理和成本实时监控。胡长明等(2014)[4]在4D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挣值法来实现成本―进度联合控制,判断成本执行效果。张连营等(2014)[5]指出将3D建筑信息模型和成本、进度模型整合起来,构建5D信息模型,为项目实时沟通和协同控制提供支持。可以看出,BIM技术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入,但构建BIM信息模型只能为成本控制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若要实现成本动态精细化控制,还需深入分析成本动态控制的需求,并基于需求构建满足成本动态控制功能的系统平台,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1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成本动态控制的需求要素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包括事前成本计划、事中成本监控和事后成本分析三个阶段,成本动态控制的需求源于成本控制的过程、原理和方法的内在要求,包括计划水平需求、动态监控需求、资源控制需求、控制尺度需求、控制手段需求、沟通协作需求和成本分析需求[6,7]。计划水平需求旨在做出合理的成本计划,属于事前成本控制;动态监控旨在动态追踪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资源控制需求旨在控制工、料、机等资源的变动情况,二者属于事中成本控制;控制尺度需求为成本控制设定统一的基准和粒度,控制手段需求是成本控制模式的基本框架,沟通协作需求是成本控制实现的保障,三者贯穿于成本控制的全过程中;成本分析需求旨在深度发掘成本控制的潜力和问题,为后续工程提供支持,属于事后成本控制。以上7类成本控制需求既是判定既有成本控制模式有效性的依据,也是构建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成本动态控制平台的基本要素。

2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成本动态控制系统构思及功能分析

2.1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成本动态控制系统构思

已有研究表明,5DBIM(3D模型+1D进度+1D成本)可以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提供丰富的数据。结合5DBIM模型的优势和成本动态控制的需求,可构建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动态控制系统平台。如图1,其基本思路是:以项目3DBIM实体模型为载体,以项目进度为主线,以项目成本控制为核心,构建5DBIM过程信息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搭载满足成本动态控制需求的系统功能,构建基于5DBIM的成本控制系统,即5Dimens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System,简称5DPCCS,通过满足动态成本控制需求的功能来处理5DBIM基础数据,实现基于BIM的成本动态控制。

2.2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成本动态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5DPCCS系统以5DBIM模型为基础,旨在最大化满足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动态成本控制的计划水平、动态监控、资源控制、控制尺度、控制手段、沟通协作、成本分析7个方面的需求,弥补传统成本控制模式的不足,实现基于BIM的成本动态控制模式。其功能需求如表1所示。

3 基于BIM的5DPCCS系统平台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3.1 5DPCCS系统模型构建

上文分析出了成本动态控制7大需求对5DPCCS系统的25个基本功能要求,这些基本功能要求可以划归到不同的系统模块下进行实现,如图2所示。

WBS管理、OBS管理和CBS管理功能是关于项目组织的,对应项目组织模块;进度计划和进度反馈是关于项目进度控制的内容,对应进度管理模块;资源采购、资源领用、资源库存、资源分配和资源价格管理功能是关于资源控制的内容,对应资源管理模块;3D模型构建、快速算量以及虚拟建造分析是关于BIM技术的虚拟建造内容,对应虚拟建造模块;客户端登陆、用户权限和程序对接是有关系统管理的内容,对应系统管理模块;其他功能包括成本计划、成本反馈、成本计算、挣值分析、偏差预警、反向追踪、多维三算对比、多指标计算和成本报告是有关成本控制的内容,对应成本控制模块。

5DPCCS系统共包括6大系统模块,其中组织管理、进度管理、资源管理、成本控制和虚拟建造5个模块分别兼具成本控制活动的相关功能,是成本动态控制的核心功能模块。系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沟通与协作,是系统和系统、用户交互的模块。

3.2 5DPCCS系统架构设计

鉴于工程项目在空间上一般都比较分散,参与方众多,所涉及的数据信息类别庞杂、数量大,因此,5DPCCS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分布式架构。主要包括数据层、模型层、平台层、应用层和表现层,如图3所示。

①数据层:位于系统架构的底层,包含5DPCCS系统中的所有数据,相当于一个大的数据库,其中的数据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信息,如工程项目三维几何尺寸、材料、空间关系等数据;另一类是过程信息,包括项目组织信息、项目进度信息、项目资源信息以及项目成本信息等。数据层为上层结构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数据在这里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读取、修改和存储,是5DPCCS系统得以实现的基础。

②模型层:用于将数据层的数据进行有机的组织整合,形成具有某种特性的模型。5DPCCS中的5D信息模型是在系统中将3D工程实体信息、WBS、进度信息、资源信息和成本信息整合而形成的具有成本控制特性的信息模型。5D信息模型是5DPCCS系统的核心,它上关联平台层,下关联数据层,能够为平台层中的各平台按照要求整合数据层中的分散信息,从而最终满足应用层的各种功能需求。

③平台层:用于读取、保存、转换、集成与各管理要素相对应的组织和过程,是应用层和模型层间的桥梁,保障各功能模块的实现。应用层中的各种功能的实现正是在平台层中各平台的支持下,通过平台层调用模型层中的数据最终得以实现的。5DPCCS系统中的平台主要包括多维可视化平台、进度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组织管理平台和成本管理平台,各平台之间相互配合为应用功能提供支持。

④应用层:是5DPCCS系统的具体的功能与应用的展现,在平台层数据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界面来展现基于BIM的成本控制的相关功能。5DPCCS系统的总体功能主要包括项目组织管理功能、项目进度计划功能、项目成本实时监控功能、项目资源管理功能以及可视化虚拟建造功能。

⑤界面层:也即客户端,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的媒介,主要包括界面风格、操作逻辑等内容。

3.3 5DPCCS系统运行总体流程

基于BIM的5DPCCS系统成本过程控制的总流程如图4所示,分为3个子流程,子流程1为事前控制阶段,即如何做出精细化的成本控制计划,子流程2为事中控制,即如何实时反馈和追踪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子流程3为事后控制,即如何进行深度的成本控制问题和潜力挖掘。

①基于5DPCCS系统的精细化成本计划编制。首先,在进行项目属性设置之后,将经Revit软件或其他途径建立的3D建筑信息模型导入5DPCCS系统中;其次,在系统内设置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项目组织结构(OBS)、项目合同结构(CBS),并将3D实体工作与WBS、OBS、CBS相关联;再次,将用Project或P3软件编制的进度计划导入5DPCCS系统中,并将3D实体工作与进度计划的工作一一对应,这样就完成了4D进度模型的构建;然后,基于4D进度模型进行相应的工料机资源分配和价格确定,完成5D成本模型的构建;最后,经过系统的5D虚拟建造模拟对进度、成本计划进行虚拟模拟并优化,从而制定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实施性成本控制计划。

②基于5DPCCS系统的成本执行动态监控。按照实施性成本计划进行施工准备之后,进入成本计划的实施阶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工程进展,工程的实际进度、资源和成本数据不断反馈到系统中,并以5D可视化形式显示,管理者可以查询不同时间、不同施工队伍的工程完成情况和资源消耗情况。在系统中通过二级挣值计算,可以反馈出各工作的挣值绩效,如果超出系统的预定范围,则会给管理者发出预警,管理者需要反向追踪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如果在工程实施中出现了工程变更,则在既有模型基础上增加变更模型,重复模型的构建和实施监控过程。

③基于5DPCCS系统的多维度成本分析。某一项工程完工之后,对工程的合同额、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对比可以按照时间、作业队伍、工程实体、合同结构等多维度进行,并且可以计算单位工程资源消耗、单位工程成本、单位工程劳工生产率等指标,深度发掘成本控制过程存在的潜力和不足,为成本考核和下一步的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4 案例分析

以北京某多层办公大厦为例,该大厦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设计使用年限50年,8度抗震,工程工期为153日历天。在该工程的实施中,综合运用了Revit2014、Microsoft project2013以及广联达5DBIM等BIM相关软件来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其实施流程如图5所示。

首先通过Revit2014构建建筑3D实体模型,然后运用Microsoft project2013建立建筑的WBS和工程进度计划,再运用造价软件模拟计算出建筑的资源消耗和成本,最后将3D实体、进度计划、工程资源消耗和成本导入5DBIM软件中,并通过WBS相互关联,从而构建用于成本动态控制的5DBIM模型,然后进行了成本控制相关功能的应用。通过5DBIM的应用,一是参数化模型算量,使得工程量核算效率提升了60%以上;二是可视化虚拟建造,提升计划的合理性,使得返工率减少了50%以上,节约成本约200万;三是动态进度控制,使得工期节约1个月,节约管理费约30万;四是精准的材料统计和计划,使得材料采购和储存成本降低了约150万;五是精细化成本控制,深度发掘出了成本控制的潜力和问题;六是可视化沟通,提升沟通协作效率,节约了现场管理费约20万;七是数字化数据存储,使得项目的生产过程信息可以集成运用到其它项目中。综合起来,5DBIM的运用,使得该项目成本节约额达400万,工期减少1个月,并且质量、安全达到了业主要求。

5 结论

本文基于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需求要素和BIM技术的特性构建了5DPCCS系统平台,并对系统平台进行了总体设计和实现,分析了其功能需求、系统模型、系统架构和实施流程,并通过案例对系统的原理、功能和实施方式进行了模拟,深化了BIM技术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研究。研究表明:基于BIM的5DPCCS系统平台的开发和实施能够实现成本控制由事后控制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由静态粗狂向动态精细控制转变,能够有效满足工程项目成本动态控制的需求要素,为广大建筑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提供了有力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尚阳,刘欢.BIM技术应用于总承包成本管理的优势分析[J].建筑经济,2013(06):31-34.

[2]王广斌,张洋,谭丹.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理论及实现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1):47-49.

[3]张建平,范矗王阳利,黄志刚.基于4D-BIM的施工资源动态管理与成本实时监控[J].施工技术,2011(04):37-40.

[4]胡长明,熊焕军,龙辉元,王雪艳.基于BIM的建筑施工项目进度-成本联合控制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474-478.

[5]张连营,.基于BIM的建筑工程项目进度-成本协同管理系统框架构建[J].项目管理技术,2014(12):43-4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