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的运用范文

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的运用精选(九篇)

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的运用

第1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的运用范文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三个基本向度的价值偏离与关系失衡,造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一)教材内容陈旧,脱离学生生活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语文学科的发展在历史长河中得以建构和形塑。语文学科的发展历史错综复杂,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中涉及的内涵概念和所呈现的内容也要不断变化,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普遍存在教材陈旧、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的问题。再加之应试的压力,教学只得将重心放置知识技能的确定性之上,把知识技能的掌握视为普遍的、必须的东西。因此,语文教学更倾向于知识技能和灌输主义。教材陈旧,落后于社会发展,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不符合新时期核心素养的内涵。

(二)“教师中心”教学,教育理念落后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然以赫尔巴特的教师、教室和教材“三中心论”为主,教师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实现“生本课堂”。传统教师理念认为教学只是课本知识的简单传授,是一种将课本知灌输给学生的过程。

(三)教?W方法刻板,评价标准单一

小学语文教学不再是简单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还有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甚至思维的训练与提升,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法,简单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提问加以巩固知识点,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这就是教学的完整环节。如此循环往复,教学缺失了教育的真正意义,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效率低下。教学方法的刻板、枯燥,限制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失去了课外趣味性延伸的版块,教学的完整性难以体现。在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倾向于选择总结性评价,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素质好坏的唯一标准,以偏概全。

二.核心素养和语文核心素养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文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内涵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会在北师大举行,在会上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其中包涵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3]成果的公布标志着我国新课改进入一个新时代,即我国的学生在21世纪应该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来面对未来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查阅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分类后发现,袁振国老师的观点最贴近本文看法。他认为,核心素养就是面对加速变化的信息化和经济时代,未来20年甚至10年没有人能清晰预判的情况下,教育要给孩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使其能应对未来不确定情境中的真实问题。[4]从学科属性来看,核心素养并不是某一学科知识单独可以完成的,并不针对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而是集中于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每一门学科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规律,制定不同阶段的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使得学生具备应对未来不确定情景的能力和方法。语文学科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学习者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所获得的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培养的分析、理解、感悟、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形成的语文思维、语文习惯、语文情操、健全人格以及从语文视角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等[5]。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

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有以下四方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6]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先行者,承担着打牢基础的重要作用。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本质要素。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当务之急。教师应该以此为重,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增强对母语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尤其重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过程,是借助表象、概念等要去进行判断与推理的认识活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在语言建构和运用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而后者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是重要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通过语文的学习,小学生能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7]因此,语文教学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途径,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文化知识,对国家的文化传统有初步的了解,使学生在实现文化成长的同时,也获得精神的成长和生命的成长。

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培养路径

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热点话题,不少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路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结合文献阅读及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尝试从教材、教师以及评价体系三个方面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开辟出路。

(一)教材设计:贴近生活实际,多元、创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该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8]课程与教材的合理化改革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基础。学生、教学目标以及教材之间的关系是教材多样化设计的关键因素,语文素养不单是在教学中体现,更是教材内容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材的编写应该符合素质教育的内涵,体现学生的全面性、个体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教学活动,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材的多样性方面,选文应该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形成语文教学的“复合样本”,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适应性教学。

(二)教师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更新、提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学生中心”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及时鼓励、关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元、趣味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现良好的课堂互动。因此,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角色。首先,树立核心素养理念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应首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构成以及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丰富自身的知识,这是培育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备环节。其次,教师需要在小学语文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推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学反思能力,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完善自己的教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师能否教好学生的前提条件之一,对教师的终身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2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初中英语;体现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组织研究提出各个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当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时,潜移默化地掌握学习能力,使其具备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素养与能力。

一、初中英语素养所包含的内容

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大致分为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这四方面能力的着重培养,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自主探究学科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语言能力: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造就的,以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理解以及表达能力。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提升语感,掌握英语相关知识并能在语境中对英语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能正确运用口、笔进行意义的传达,识别并欣赏其中表达意义的手段,正确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中外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展示出来的文化素养以及行为取向。旨在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对中外的文化差异形成认知,能吸收英语的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正确的情感感知,成为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者。

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型等方面的特征。旨在通过初中英语教学,提升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不同认知,发挥自身的个性,对英语文化中的各类现象进行新的认知,分析信息中的逻辑关系以及观点的正确与否,发散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方法,拓展学习渠道,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就需要注重方法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形成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监督、反思、调整及评价。

二、英语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的体现

1.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时,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为学生创建具体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放松心神,更好地融入语言环境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 Unit 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很多初中生在进行交流,小丽向小明提问:Where’s your pen pal from?小明回答:She’s from Japan.小丽继续问: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小明回答说:She speaks English.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Where’s your pen pal from?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运用英语进行回答,使学生融入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2.拓展阅读,提升学生文化品格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对教材进行教学,也要注重学生课外的延伸,使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英语读物,深入了解外国人的生活习惯、文化构成,从而使学生将中外的文化差异进行有效的比较与分析,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注重方法教学,提升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方法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进行知识的分析、总结、概括以及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亩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闫建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

第3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的运用范文

一、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高中词汇教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理念层面

目前,在词汇课堂教学处理上存在脱离语境讲单词的情况,学生缺少能自己体会和感悟词汇的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呈“碎片化”状态,也没有把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结合起来,体现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2. 教材处理方面

现行教材词汇量大,部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设计关注进度,忽视效度,词汇教学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词汇复现率低,造成学生词汇学习的困难。在教学中也存在教师没有吃透教材,对考点词汇教学的重难点和拓展程度把握不准确的现象。

3. 在教学对象的处理方面

部分教师的词汇教学设计忽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词汇教学,使用一刀切; 教学方法单调,讲解方式单一,教学效果欠佳。此外,也存在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词汇能力的培养的问题。

二、英语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克拉申(Krashen)认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共生共存,互为基础与前提,相互促进。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注重语境创设和理解,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词汇学习是让学生达到识记,理解,应用和交际的目标,要经过理解、复现、模仿、识记、运用的过程。

2. 文化品格

在课程改革中,教学目标已经从纯知识的教学转向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学生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方面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挖掘语言载体背后的意义,理解语言知识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3. 思维品质

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语言技能,提升思维品质,运用学习策略,实现创新迁移。词汇课堂上足量的语言材料给学生呈现出的文化意义能够帮助其进行新知识的自我建构,拓宽思路,形成一种结果导向的观念和多元的思维。

4. 学习能力

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包括风格差异、内部动机差、认知方式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要懂得因材施教,教学方式体现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不仅需要在英语词汇的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而且要形成学习英语的能力。词汇教学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为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三、 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其实是一个促进新知识增长、优化认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师铺垫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每一个词汇的内涵不仅包括单纯的词汇意义或者发音,还反映或体现一种概念,要把每一个词背后的概念与篇章的内容结合起来,注重挖掘词汇的意义和内涵,引导学生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方面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处理就不会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

1. 提倡语块输入,在实践中实现语言能力

语块集语法、语义和语境于一体,具有固定的语法结构,稳定的搭配和具体的语篇环境。克拉申把语块看做半固化的短语(semifixed, patterns)。语块在结构上具有整体性特点,,在意义上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其形式相对稳定,可以作为储存和输出的理想单位。新西兰语言学家Nation认为,要想让学生说得像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一样流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记住大量固定的搭配,即语块。(Nation, 2003)要有效的掌握词汇,就应该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语块输入,语境协助。

2. 提倡语境创设,在体验中实现文化品格

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olinowski)提出:“话语和环境相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1923)词汇学习和操练基本不能脱离文本语境,词汇主要在阅读篇章中呈现(in context),从意义出发,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目标语输入。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一个词或者一段语句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并讨论和理解文化的多元和差异性,获得文化体验,汲取文化精华。有效的词汇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应该和阅读教学、语法教学、听说教学及写作教学等相联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词汇学习变得生动、关联,容易掌握。

3. 倡导学生探究合作,在发现中实现自主学习能力

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 intake )。克拉申(Krashen)认为动力是影响语言习得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要培养学生自主词汇学习能力就要让其在有良好体验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学习动力。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遵循语言结构的感知、理解、发现、归纳、运用的教学原则,以“体验学习”的途径设定教学思路,在于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亲身体验,自主发现学习的能力即:fact finding(发现事实), acceptance finding(发现接受事实的方式), problem finding(发现问题),solution finding (发现解决问题方法)和 idea finding (获取新知)。

第4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的运用范文

那么,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知识结构和能力要素以满足核心素养背景下新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首先要明确英语课程的功能定位和英语学科能力的表现维度,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版课标”的理念、要求和目标,找到英语教师教学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构成理据,研究和分析英语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建构要素。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功能定位与学科能力表现

(一)英语教育的课程功能定位

从中国外语教育功能特点的历史发展溯源来看,英语教育的核心素养是根植于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规律之中。从元朝最早的以培养官衙译史为目的的外国语文学校“回回国子学”到明朝的官办外语学校“四夷馆”再到清朝康熙年间的俄罗斯文馆,外语教育均以培养外交译员为主,主要突出外语在人才培养中的工具性作用。晚清时期创办的各种包括语言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综合性学堂等在内的洋学堂,如京师同文馆,把外语教育和翻译工作相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兼顾“翻译实践”和“人文教育”,英语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当代中国的英语教育功能也经历了民国时期以“学术型英语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去功利主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停滞期、改革开放后的“英语热”和“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带来的工具性压倒人文性等不同发展时期。

在英语教育的理念上,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曾一度成为外语界的争论焦点。持“人文说”观点的学者认为外语是一种素质,英语教学应该侧重人文性,认为语言的功能作用不仅限于工具和交流手段,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载体,是塑造人的思想、灵魂和情操的重要手段。[1] “工具说”倡导者认为英语教学如果只强调人文素质,而不肯下功夫到工具的掌握上,就丧失了外语学习的目的。[2] 持工具论者是从语言的功用角度来界定英语的作用,而人文论者则从英语对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形成所起价值的角度来定位其作用,是一种内在的价值取向。但不论争论的焦点如何,英语教育的核心素养是来源并根植于我国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需要、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国家的语言教育方针需要以及英语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之中的。

在高度国际化的当今,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承载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沟通工具、民族文化与思想的传播载体、人类科技和文明成果的汲取媒介、国际理解的增进器等多重功能和作用。因此,“核心素养版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兼具 “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强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3] 确定将这四大方面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挥英语学科对学生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塑造的学科育人价值。这四大核心要素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协同发展(见图1),与2016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对应吻合。其中,英语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的体现,学习能力则是英语核心素养构成的发展条件,其目的是通过高中英语课程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基本理念。[4]

(二)英语学科能力的表现纬度

在明确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育人功能之后,还有必要明确英语学科能力的维度,以进一步明确英语教师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和自我教?W发展方向。

学科能力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学习者掌握某种学科的特殊能力;二是学习者学习某种学科的智力活动;三是学习者对于学习某种学科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上的个体差异。[5] 学科能力起着承接教育目标与课程内容、教学与评价的桥梁作用,教育总目标通过学科能力达成,学科能力通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达成,同时学科能力又决定着课程内容、教学与评价。如图2所示,学科能力在教育运作效能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学科课程标准建立在学科能力模型基础之上,作用于课程教学效能达成的课程内容、教学、评价、师资、管理等各个层面。

特定学科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其学科能力。要探索英语学科能力,首先要揭示英语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找出有别于其他学科、最能直接体现英语学科特殊要求的特殊能力。“核心素养版课标”提出,高中英语课程旨在“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与运用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树立多元文化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定对祖国文化的文化自信,为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参与科技和知识创新奠定基础。[6]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英语学科能力是学生在顺利进行英语学科认识活动和问题解决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殊能力与心理特性。因此,从中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认知能力角度出发,英语学科能力在核心能力纬度上表现为英语语言的学习理解能力、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和语言思维的迁移创新能力。英语学科能力在课程内容纬度上体现为“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大要素,[7]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语境,通过不同类型语篇的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语言知识、探究文化内涵,深化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促进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基本技能的发展,学会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构建多元文化视角,增强多元思维发展。

二、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英语教师知识要素

(一)英语教师知识构成特征

在教师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知识这个问题上,学者们的观点不一。伯利纳认为教师的知识包括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斯腾伯格把教师的知识归纳为内容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舒尔曼认为教师知识包含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的知识、有关教育情境的知识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格罗斯曼将教师的知识分为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者与学习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情境知识和自我的知识;申继亮则认为教师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一般文化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8] 申继亮的分类基本上涵盖了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类型,具有一定的学科普适性。

“核心素养版课标”提出英语课程要构建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建构“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9] 这六大要素在主题内容上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方方面面,对英语教师在英语语言、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学习策略、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知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明确了英语教师知识构成的特殊性。英语教师知识与其他教师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互通性,但也有其特有的异质性。因为英语作为语言学科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功能,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的应然知识结构包含多种学科领域。结合申继亮的教师知识分类,本文认为,一般而言,英语教师知识包括英语学科本体性知识、英语教学条件性知识、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性知识;在知识架构上,具有整体性、有机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具有明显的专业知识群特征。

(二)英语教师知识的构成要素

1.英语学科本体性知识。英语学科本体性知识是英语教师开展教学的学科专业性基础知识。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学科本体性知识包括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各种课程内容、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核心素养版课标”提出英语课程内容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主题语境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话题语境;语篇类型包括各种常用的连续性文本(如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对话等)与非连续性文本(如图表、广告、漫画、网页等)的口语和书面语篇;语言知识涵盖词汇、语音、语法、语篇、语用等知识;文化知识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内的中外人文与科学知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等;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10] 这些知识与要求的明确化为英语教师学科本体性知识的建构作了很好的方向性指导。英语教师的学科本体性知识至少应该包括英语语言学知识、英语语言基本技能、英语学习策略知识和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等。英语教师对学科本体性知识的掌握应该迎合并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建构起顺应以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英语学科本体性知识。

2.英语教学条件性知识。英语教师要顺利进行教学,需要具备的第二类知识是英语教学的条件性知识,包括教育学知识、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技术知识等。教育学知识主要体现在英语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和教学管理水平上。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知识有助于英语教师针对英语学科特点,掌握英语学科教学所特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增强教学的指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心理学知识有助于英语教师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准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教育技术知识则能提高教??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3.英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虽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也反映和体现着教师的个人特征。英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表现为英语教师在其个人的教学实践和问题处理过程中积累和反映出的教学智慧、个人品质和个性特征,是英语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关键与核心,对教师的教学发展和专业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英语学科教学主要围绕主题语境、通过不同类型的语篇展开,内容涉及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知识。因此,本文认为英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的语言教育信念、教学情境知识、语言教学策略知识、学生知识、自我知识、教学机智等。

语言教育信念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及英语教育目的的理解、对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控制与评价、对自身英语教师身份的认同等。英语教师的语言教育信念会决定着教师对英语课程性质的定位和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情境知识主要是指英语教师对教学环境和班级环境的认知;它将对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个人主观体验产生影响,促使教师做出积极的教学策略与行为决策。语言教学策略知识是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理论性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包括英语教师对英语学科内容、英语教学法、英语课程论等的理解、把握和整合,是基于英语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考的学科教学知识(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学生知识是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认知水平的经验性认识,有利于英语教师加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指导。自我知识是英语教师对自我知识与能力水平、自我教学效能感、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调节等的认知,有助于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提升和专业自主发展。教学机智是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灵感、直觉、想象力和顿悟的即兴发挥,在教学瞬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事物的本质,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帮助教师处理好复杂教学情境中的突发教育问题,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学行动与教学反思的同步。

4.一般文化性知识。“核心素养版课标”把“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势必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般文化性知识,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多元的文化认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语言总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之中,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语言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文化教育。因而,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师,一般文化性知识对于英语教师尤为重要,甚至关系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英语教师对于我国及英语国家的民族、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发展、流行时尚等一般文化性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提升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让英语教师更具学识风范,而且也有利于英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知识背后的文化知识,加深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全方位提高英语课程教学质量。

三、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要素

(一)教学能力的特征

教学能力,顾名思义,是指教师进行教学所应具备的能力,属于能力的概念范畴。不同学者对教学能力的理解和定义角度有所不同,概括而言,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某种特定教学情境中,借助恰当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帮助与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生成与生命发展的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学能力总是和特定的学科教学活动及教学情景相联系,融合了教师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的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实践性、创新性、发展性等特点。因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学校性质等不同,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求会有不同。纵向来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个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对同一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要求不完全相同。从横向来看,同一教育阶段的不同学科对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芬克(L. Dee Fink)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由专业知识、教学设计能力、与学生沟通的交互能力、课程管理能力四个维度构成,专业知识和教学设计能力体现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师生交互能力和课程管理能力表现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后。[11] 莫莱纳(W. M. Molennar)等认为特定情境中的教师行为包括教学领域、组织水平、能力构成三个纬度。教学领域纬度包括开发(development)、组织(organization)、实施(execution)、指导(coaching)、测评(assessment)和评估(evaluation);组织水平纬度包括教学力、协调力、领导力;能力构成纬度包括知识、技能、态度。[12]

“核心素养版课标”倡导“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规定英语课程内容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大要素,要求课程教学要以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发展为目标。因此,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维度构建应该围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达成这个目标进行。结合芬克和莫莱纳的教学能力构成观点,本文构建了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模型(见图3),认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活动领域、组织管理领域和语言能力领域三大纬度11个子能力。它们共同决定了特定情境中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语言能力领域][组织管理领域][教学活动领域][特定情境下的英语教师行为][图3 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模型]

1.教学活动领域。教学活动领域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程管理能力、课程实施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课程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之前,反映出一个英语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发生课堂教学之中,能够体现教师对英语学科本体性知识和英语教学条件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累积及教学机智。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来增强课程实施与教学指导能力将是每个英语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时空的多模态化为教师提供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跨时空的学习机会,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变革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方式,营造信息化教学情境,提升课程实施和教学指导能力,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深度学习实现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学评价能力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英语教师对教学的自我评价和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要突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导地位。科学的评价能够改善教师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监控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学业质量。

2.组织管理领域。组织管理纬度包括微观层级的教学力、中观层级的协调力、宏观层级的领导力。微观层级的教学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各个教学小单元中的不同授课形式下的教学组织、管理和监控能力,比如讲座式教学、小组研讨式教学、单独辅导式教学等等。英语教师的教学力还体现在各种语言教学方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方面,如交际教学法、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听说法等。协调力是指教师能够将英语课程标准与课程教学、选修课与必修课协调并发展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能力,以及协调师生关系的能力。领导力是指教师的教学领导力,是教师对教学活动施加有效影响,使教学活动顺利而有效运转以获取预期教学目标的能力。

3.语言能力领域。语言能力纬度包括英语语言技能、文化能力和态度。英语语言技能位于洋葱圈的中心、文化能力居中、态度在最外层。英语语言技能是英语教师学科专业性和个体性的体现,也是英语教师从事学科教学的基础,处于语言能力领域的核心,是指基于英语教师学科本体性知识掌握所表现出来的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文化能力是指英语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各层面的了解、熟悉和掌握,以及对该文化的分析、鉴别和批判能力。相对其他学科教师而言,文化能力是英语教师开展学科有效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其一,文化能力是达成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核心素养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的需要;其二,文化能力是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从业者的必备能力。态度是指英语教师对待自我、对待学科、对待学科教学等的自我认知能力,是促进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有效教学和自我教学发展的本源性动力。

四、结语

第5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的运用范文

修订重点关切五大问题

本次语文课标修订的总体思路:

一是坚持语文课程学科内容与育人目标相融合的改革方向,突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

二是确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将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实到语文课程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需要进一步提炼归纳,以便教师把握。

三是在总结概括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要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特质,准确把握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定位。经过十余年的实验,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已经进一步证实。语文课程技术主义、知识本位、文本为纲等片面的做法要进一步摆脱。对这些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在修订时必须做出明确回答。

四是根据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特征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语文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走出知识本位、技术主义、文本为纲、讲解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新的改革思路调整课程设计和实施路径,加强情境化、结构化和选择性,以及教材编写、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对此,语文课程标准需要提出可行的方案。

五是增强考试评价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与高考有机衔接,体现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考试协调一致的思想。

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在这次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中,被作为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真正解决,还要靠全体教师在今后的实践中共同努力。

从四方面凝练语文核心素养

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是这次课程标准修订对每门课程统一的要求。语文课程既然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下,必然要承担与自己特质密切相关的目标责任。

这次课程标准修订,我们把语文核心素养凝练为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是互相关联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独有的能力要求——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建构语言运用机制,增进语文学科素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其他三点也都与语言文字的运用有关——要在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推进思维机制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要激励学生在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及在生活中,坚持对美的追求,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使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进一步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这样明确的概括是第一次,对语文教学各个方面都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亮点

素养是面对学生的,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这次课程标准修订,提出了一个学习任务群的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

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和应用系统。

学习任务群涵盖学生生活、学习和日后工作需要的各种语言活动类型,除着力培养语言运用基础能力外,还充分关注跨文化、跨媒介等语言文字运用新视角、新手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学习任务群是根据这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精神,吸取十余年来优秀教师成功的创造性实践,将国外教学先进经验中国化的一种创造,是这次修订的一个亮点。

学习任务群与过去的教学模式有内在的区别——课程中有文本,但不以文本为纲;有知识,但不求知识的系统与完备;有训练,但不把训练当作纯技巧进行分解训练。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主体,师生互动。

学习任务群分布在高中三个年级的三类课程(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中,限度地达到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增强的目的。课程标准设置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品阅读与研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外国经典作家作品研习”等18个学习任务群,有的分别落在这三类课程中,有的则贯穿三个学习阶段;有的单独做成单元,有的可以以同一个主题拼合不同的任务群来实施。18个学习任务群组成一个横向联系、纵向递进的课程系统,并且测算了各任务群所占课时的比例,特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的比例,做了必要的规定。这样就避免了课程实施中的随意性,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语文课程将按照这些学习任务和相关的目标进行教学、评价的设计并开展具体的学习活动。

学习任务群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为体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学习任务群改变了传统的单元课文呈现方式和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落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语文学习活动的导引作用,有利于学生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对体现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更高的境界,比起学生被动地听命于教师,教学组织和实施的难度增加了,但这是语文改革的必经之路。

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凸显

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阅读策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外阅读中已经提出。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把“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设计为了一个任务群,它可以单独设置单元,也可以贯穿在其他任务群里实施,比之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提出的、作为阅读策略的整本书阅读,它有着更为明确的目的,做法上也有所突破。

互联网环境下,阅读容易走向实用主义甚至功利主义,浅尝辄止、断章取义地截取片段信息。强调阅读整本书,正是针对这种现象。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读懂文本,把握文本,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对提升运用语言能力和加深思想深度、学会在大量的文本中过滤和吸取多种信息,是非常有益的。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内容、目标和教学提示。其中特别提出“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这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选择好书,而且自己要读好选择的书,并且要关注不同学生的读书习惯和兴趣,才能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课程实施应注重整合

新课标已经颁布,在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实施中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把握好语文课程的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里面“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性”和“综合性”应当是语文课程实施不可偏离的关键点。“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审美、文化的教育应该和它融合在一起。

第二,坚持语文课程的价值导向和基本学习方法。要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用恰当的方法把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自觉的教育贯穿语文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要坚持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读书思考、积累梳理和运用实践,促使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第三,整合“学习任务”,紧抓“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途径是语文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实施要把追求语言、技能、知识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任务,通过情境化、结构化的设计,组合成“群”,争取教学效益的化。“语文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科书和教师引领下的自主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活动内容应该紧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和语文核心素养。

第6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英语学科 核心素养 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65-02

要想基于高中英语学科素养的要求,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本的就是在学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强化教师的指导水平,创新英语的教学途径,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增强学生的英语素养。

一、关于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科学理解

目前高中学校的教育指南是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对英语教学的基础目的设定为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了解其相对国家的文化,科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发展观念。高中学生应有的核心素养应该是对众多方面的相关能力的要求,例如人生态度、情感、科学知识等,打好学生适应未来世界、做好全面发挥的基础。

具体到高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和三个层次,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的表达能力、英语的学习能力、思维的推展能力、文化的品格;三个层次是英语的听说和读写,课程中获得的素养和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观念[1]。总体来讲就是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在提升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要获得对优秀文化的赏析能力,拓宽学生的交流渠道和逻辑思维水平,最终培养成为一名适合未来大发展要求的人才。

二、在高中的英语课程中要重视学科的素养要求

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我国高中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过于传统、理念有些落后,课堂的教学模式仍有模式化的现象存在[2]。这样就导致高中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尚未重视对课堂情境的建设,去缺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重视不够高。

在整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重视对知识点的硬式传授,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对英语课堂文本的理解浅化,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念的传送,仍然是为了高考而进行的教学,未有科学的教学观念。整体来讲,很多的高中学校未能做到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求,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不够强,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科求四个方面和三个层次的核心要,不嗟慕行教学手段和方式创新与调整,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人才。

三、创新英语课堂的结构,拓宽语言运用形式

1.强化高中英语教师对课堂的构建能力

在整个高中的英语教学中,课堂的构建形式对英语教学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枯燥的、水平不合格的英语课堂的构建形式,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小,学习的参与度低。相反,如果一趟英语课程构建很合理、很有创新性,那么在这一堂英语课的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昂,教师索要讲授的知识点会被学生很好的吸收,这样会让学生期待下一堂英语课程的开展。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开展学生之间的讨论。如,“现在年味为何越来越淡?”“韩流明星我们应不应该抵制?”“你怎么看待明星高片酬现象?”每个人对这些现象的观点都不一样,这样就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到讨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在提升学生们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拓展能力的提升。

2.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引导,拓宽语言运用形式

在上述讲到引用时下热点话题在学生间开展讨论的同时,教师还应该设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们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多种形式实现对语言的运用,引导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踊跃发言,最终实现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

语言的多种形式的运用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实现。在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对媒体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体力内容后,在屏幕上出现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回答。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设计内涵丰富的PPT,提升他们的兴趣,进行更好的英语口语交流。

3.教师应该关注整体英语课堂的活力

在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整体课堂的活力,课堂具有了活力,学生的参与度才会更高。所以,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多开展有关教学的语言交流,让学生们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训练。只有足够的语言交流,学生的语言能力才会得到提升,英语词汇的运用才会更加合理。

教师可以在“Music”单元的教授中,可以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美足学生讨论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欢音乐以及喜欢的原因[3]。这样学生们就有了讨论时间和交流时间,在分享喜欢音乐的同时加大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慢慢体会英语这门语言的魅力。在学生进行音乐分享时候,教师应该针对学生个体的表达能力进行指导,提出意见,纠正学生们使用错误的词汇,使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四、结论

在整个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不断创新英语教学的整体思维和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根据现有的问题,高中学校和教师可以强化高中英语教师对课堂的构建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引导,拓宽语言运用形式,强化学生的口语练习。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对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英语的学习能力、思维的推展能力、文化的品格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6-7.

第7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贵阳 中考语文 试题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16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独特的课程素养,也是其它素养的基础。任何学科都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健全思维品格,但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想的直接实现,因此语文是其它学科的基础。那么2016年贵阳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是如何渗透学科素养的呢?笔者将选取其中三道试题做一微探:

题目一

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青岩古镇入选‘中国古镇’特种邮票。”句中“入选”和“邮票”依次是动词、名词。

B.“贵州人文精神”“百鸟朝凤”“粽香情浓”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C.“2016年5月25日至29日,‘数博会’在贵阳举办。”句中“在贵阳”是状语。

D.“盲人女教师刘芳就像一朵开在大山深处的百合花。”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参考答案:B

课标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有如下要求:

(1)阅读第6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2)写作第7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

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表明: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离不开汉语知识,汉语知识是有关语言的组织结构的基本规律的知识。学好这些规律性知识,能够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掌握相关的语法知识,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水平都是大有裨益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奠基工程。强化对必要汉语知识的考查,旨在引起考生对必要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视,并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能高度重视实用语文知识的开发与建构。

教材联系

这道试题与教科书的联系很紧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附录《汉语词类表(实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附录《汉语词类表(虚词) 》、八年级下册附录《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九年级上册《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常用修辞格简表》,对初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运用的汉语知识进行了专门的梳理,传达了编者通过教科书落实课标要求的意图。

命题意图

贵阳市中考语文汉语知识考查形式为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汉语知识积累、理解、辨析、运用的能力,强化对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必要语法知识的考查,利用中考进行引导,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贵阳市试题分析

贵阳市中考语文汉语知识考查形式为选择题,近两年汉语基础知识由八个知识点两个选择题减少到只考一个选择题四个知识点。这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更加严密、具体、生动的考查方式呈现。与全国其他省市的汉语知识题相比,贵阳市汉语知识题有自己的特点:

(1)材料的选择与时俱进,关注生活,关注本土文化。

四个选项材料均能体现贵阳本土特色,并且富有时代感。分别提到了F阳著名的青岩古镇、贵州人文精神、2016年5月在贵阳举办的“数博会”、双目失明,仍坚守讲台的贵阳最美女教师刘芳。试题设置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赞美歌颂本地的风土人情,彰显了试题的人文性。

(2)命题紧扣课标教材,渗透学科素养,语法知识点覆盖面广。

2016年贵阳市中考汉语知识命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渗透学科素养,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四个选项分别考查了“实词”、“短语结构类型”、“句子成分”、“常用修辞格”四个知识点,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汉语知识点尽可能覆盖。

(3)突出积累,强调语境,着眼运用。

2016年贵阳市中考汉语知识命题没有简单地考查学生对语法现象的死记硬背,而是注重理解辨析,突出思维能力。变语文知识的孤立、静态的考查为结合语境考查,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答题思路

贵阳市语文中考汉语知识考查形式为选择题,因此答题的基本思路可以是:找题眼――细比较――排除法。

(1)注意题干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

(2)判断每个选项涉及到的汉语知识点分别是什么,脑海中要有系统的知识链条,快速、准确地提取有效的知识。

(3)善用排除法。

教学思考

(1)系统学习奠基

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教材附录中关于汉语知识的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语法知识认真分析,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语法基础知识,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水平。

(2)随文而教强化

“随文而教”,使汉语知识置于一定的语言背景之中,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在语言中学语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经历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样两个往返回复的过程,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汉语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综合运用汉语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随文而教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时机。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为例,“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是偏正短语;“拍雪人”、“塑雪罗汉”、“折腊梅花”、“寻蝉蜕”是动宾短语;“何首乌藤和木莲藤”、“又酸又甜”、“方正、质朴、博学”是并列短语等等。

这样进行辨别短语类型训练,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让学生在理性分析中掌握词汇,积累语言,最终积淀成学生的语法基础,成为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遇到复杂的单句可随文而教,遇到典型的复句也可随文而教,遇到关键词语如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都可以随文而教,遇到精彩的修辞手法也可以随文而教。总之,教师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要结合教材内容适度地进行必要语文知识的教学与积累。这不仅有利于中考成绩的提高,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作文评讲培养

课程标准在写作部分的要求中明确提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评讲或者是学生进行作文互评时,都可引导学生运用汉语知识正确审题,运用汉语知识修改文章,运用汉语知识增添文章文采,增强文章表达效果。

(4)语文活动拓展

汉语知识教学可以在语文活动中拓展。 如我们可以开展“搜集对联”、“街头巷尾找病句”、“分类摘抄报刊上的精彩短语”等多种活动,学生的语法水平在语文活动中得于拓展,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考试中运用

教师要善于总结,点拨学生考查汉语知识的答题思路与方法。

题目二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下面句子的作用?

“它已老了,过去的几周,它总是趴在房子前,很久都不动一下。吃饭的时候我必须哄上几分钟,它才勉强张开嘴巴。”

参考答案

此句描写了夏洛伊此时年老体弱的身体状况。这为后文它去世埋下伏笔;同时与后文它恢复自己进食、照顾“土豆”的情形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夏洛伊作为工作犬的责任心,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支点能让生命更加顽强。

语文核心素养中强调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品质。此阅读试题强调能力立意,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文章伏笔照应的理解运用。内容上作上下文的联系,理解夏洛特的老态为死亡埋下伏笔或铺垫,前文的老态与后文照顾土豆的状态形成对比,并结合文章主旨认识到这一对比的作用,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与内容的理解,具有思维含量。

教学思考

(1)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阅读、解题表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交流、讨论、总结(学生展示思考过程),训练学生简洁的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答题思路,分析句子作用,应结合文本,调动积累,采用内容+结构的形式进行分析。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那么在教学中让学生思考什么? 首先教师要思考:该教学内容体现哪些思想方法;有关的思想方法在知识、技能中是如何呈现的;应如何进行辩证思考等。

在试卷分析时可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逻辑脉络,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从知识的理解中传递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思想方法;从解题的反思中,探究辩证的思想方法。

题目三

现在,读图成为一种风尚。有人认为,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好处多多;有人认为,中学生应该以读文为主,因为读图会造成阅读水平低下,得不偿失。请仿照第二自然段,用下面的句式表述你对此的看法和理由。(5分)

我不否认……但……先不说……仅是……就……

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能力比较综合,是一个比较好的限制话题的微型写作。它缘于仿写,又巧妙考查了表达方式、关联词语(较复杂的多重复句),并且关注到热点话题。

学生答案示例

学生一:我不否认读图方式是一种风尚,但我也不认为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好处多。先不说读图这种方式一旦蔓延开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可能被取代,仅是读图就会造成阅读水平低下,让人很难想象出文字勾勒出的精彩画面,像古代诗歌词句就是用汉字记叙,能够生动的展现出激烈或者美好的景象,这些就近乎肯定了读图方式的得不偿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传承不应被取代,不要追求风尚而湮灭了汉字!

学生二:我不否认读图的阅读方式,会造成阅读水平低下,但我也不认为中学生就应该以读文为主。先不说图的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好处多多,仅是考试题目以读图写感,网络上无数让人深有所感的图片就不能视而不见。读图,读文各有所长,两者结合加以利用,提高阅读水平。

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

(1)文质兼美,非常优秀的答案少。

(2)逻辑思维不强,一二句无法构成转折,甚至自相矛盾。

(3)审题有误,话题偏移。

教学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突显学习体验呢?笔者尝试做了如下措施:

(1)平时加强相关微型写作训练如:限定话题仿写,限定句式,关联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仿写。再如:续写、改写等等。

(2)学科教学重在“三教”: 教思考、 教体验、 教表达。让学生展示、交流微型写作的体验!

第8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的运用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作为重要学科之一,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然而英语一直伴随着初中生的基础性教育,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待事情严谨认真,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能够独立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等核心素养的养成。初中时期是初中生英语学习能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对于英语知识的探索和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如何在核心素养下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能力对初中生今后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课程改革标准,初中英语的学习除了知识的获取之外,还包括和技能的获取,即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直接联系,在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涯中,对于词汇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详细分析英语词汇教学的相关特点以及我国当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词汇积累量,同时,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教师也可以具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核心素养以及计算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具体的解释,明确了核心素养以及词汇积累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英语课堂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应该如何提高学生词汇积累的相关对策。

一、核心素养的含义以及运算能力的意义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英语成绩,却忽视了学生在英语课程上的学习效果。这种应试思想下产生的功利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具有不容忽视的缺点,一方面无法全方位反映.出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无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以及身心全面发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不断加深对初中英语课程的认识,也无法明确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老师只管教知识,英语生只管學习知识,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而核心素养背景下就对这样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要求,教师只有将更加关注如何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吸收以及英语能力的掌握,才能够紧跟教育改革的发展。由于英语学科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尤其是词汇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的要求要相对更高一些,所以教学过程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教师来说,要求都高一些。

综上所述,英语核心素养就是关于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既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包括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英语知识能力的培养。其中,英语词汇积累是基础,只有做学英语词汇积累,充分掌握英语词汇的运用能力,才能促进英语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那么对于教师而言,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整体词汇的掌握程度,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在课堂上与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

二、提高学生词汇积累的策略

1.充分利用词汇思维导图的作用,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众所周知,对于初中生而言,关于词汇的学习可以说是比较繁琐的,知识点很多而且相对分散。然而,针对词汇知识点分散的特点,教师仍然可以寻找到一定的规律,来促进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质量。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作用,在传授学生词汇的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一边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一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此外,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而言,更为方便实用,教师可以根据词汇的某一具体特征,预先设计完整的思维导图,继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思维的方式识记英语词汇,然而让学生自己进行词汇思维导图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完善学生学习词汇的系统性完整性,也可以激发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的兴趣,有效扩充自身的词汇掌握量,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与水果有关的词汇时,教师可以把fruits作为中心词,然后拓展其他与水果相关的具体水果,比如apple,pear,peach,plum等等,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让学习利用联想的力量降低记忆词汇的难度并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在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的设计思维导图,切勿替学生思考。

2.通过自然拼读法激发学生的潜力,优化词汇记忆

对于初中生而言,仍处于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自然拼读记忆法尤为重要。自然拼读记忆法就是学生利用词汇拼读的方式进行单词的识记。对于初中生而言,音标教学法过于抽象,不易理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音标教学法,大部分学生会产生消极情绪,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抵抗情绪,不利用英语的教学。然而,自然拼读法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拼读法,通过字母组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词汇的拼读练习。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常见的字母组合ea,根据这一字母组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识记更多的单词,比如pear,bear,peach等等,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对词汇记忆产生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优化学生的词汇积累量。

3.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学生词汇运用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单词并非仅仅为了应对英语考试,获得良好的英语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单词的能力。因此,为了避免“哑巴式英语”的出现,教师应该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符合现实情况的语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不断巩固已学的词汇,同时,也可以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词汇量,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为学习提供学习的方向,查缺补漏。

第9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的运用范文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虽然当前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也为英语教师所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落到实处,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比较缺失,限制了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高中的英语学习?热葜校?阅读教学的内容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在每个单元的环节,都安排有两篇文本作为阅读的任务,从中显示了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因此,英语教师要对高中英语阅读进行合理的安排,在英语知识学习的同时,对阅读内容进行穿插,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眼界更加开阔,使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得到提高。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转换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英语阅读教学形式,不要一味进进行英语知识的灌输,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运用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形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核心素养的理念,构建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到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中来。

二、设计问题导入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好地运用问题导入的形式进行教学。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开始前要认真充分地备课,精心准备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并把握好提出、思考、回答与评价问题的各个环节,通过问题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英语的阅读教学中来,巩固知识点的学习,调动高中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激发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比如在学习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第二部分,阅读的内容是两首诗。诗歌只有寥寥数语,然而其中却包含着很深的寓意,营造出了很深的意境。英语教师可以将这两首诗加入充分利用,使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提高,并让他们的学生能力得到加强。有一首诗是通过精练的语言,将一个幽默风趣的哥哥形象生动的得以再现。还有一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诗人对于夏天的情感的表达。英语教师先要熟知诗的内容与寓意,设计出具有吸引力的导入问题,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并找出问题的答案。英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his brother?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summer?类似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在问题导入式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在英语教师的带领之下,对阅读教学的内容加深了印象,并有深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让学生在高中的英语阅读学习中,有更好地情感体验,并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目的就是让高中生对阅读的内容有更加深层的分析与领悟,加深自己的体验并对阅读内容有理解得更为透彻。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阅读资料的选择要与高中生身心发育的特点结合起来,挑选他们感兴趣的题材,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出高中生的核心素养;英语教师要带领高中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的角度来解读阅读的内容,带给学生一些启发,对阅读资料进行深入的挖掘,进一步让学生受到感染,情感得到升华,从而形成高中生的文化意识。比如,在高中英语教材第五个部分中有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讲述科学家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进行思考,并传达情感表达的目标。在英语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高中生通过学习,了解到了科学家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英语教师也可以事先搜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丰富阅读教学的内容,使英语阅读教学的趣味性有所增加。

四、创设出有效的情境教学模式,增强学生整体学习能力

英语教师要为学生们创设出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与阅读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之下,牢固掌握英语阅读知识。在英语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良好的运用,从而把知识转化成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英语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班集体活动,进行角色的饰演、舞台剧演出、情境对话等等。通过活动英语教师可以找出学生的错误,并为他们纠正,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高。比如,英语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时,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表达,并要运用好英语的语调。运用此种学习形式,让高中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更好地把握,并体会到角色的情感世界,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英语教师通过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让高中生有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锻炼了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使高中生整体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