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

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精选(九篇)

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

第1篇: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

1 要使学生认识到方法的重要性

1.1 学习方法是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科学发展史既是记录成果的历史,也是研究方法、学习方法的历史。物理学是一门很成熟的学科,特别是中学生学习的经典物理学部分。它所阐述的概念和规律是完整、深刻、系统的。充分体现了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完善与正确。著名科学家们对自己方法论的评价远比对科学成果的评价高得多。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更大。”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反复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两重意义:一方面掌握知识本身,这是学习更高深知识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要训练自己的思考方法,这是继续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在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沿着科学家已用过的正确思维方法,自己去思考,得出规律,以加强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1.2 科学的方法是科学成果获得的重要条件

要用实例使学生认识科学成果的获得常常与方法的突破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发现之前,安培和科拉顿都做了与法拉第相同的实验。只是科拉顿将电流计放在另一间,结果将磁铁插入线圈后再去观察电流计,没有看到感生电流的产生,错过了一个重要现象发现的时机。

1.3 要使学生认识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世界观的体现

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过程是辩证唯物世界观形成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对自己近期学习效果和未来成才都是极为重要的。

2 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2.1 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2.1.1 掌握观察实验的方法

要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有意观察。并养成综合分析观察习惯。在观察实验现象时善于根据观察的目的发现现象的特征,这才是有意观察,然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有意观察。有意观察是需要培养训练的。每次观察实验现象均要求学生说出看到了什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有意观察的习惯。同时又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全过程,不仅看结果,还要注意观察现象如何随时间变化,注意现象出现的条件,边看边想,养成综合分析的观察习惯。

2.1.2 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的技能技巧

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技能技巧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实验可分为物理量测量和规律的探索与验证两类。无论对科学家做过的但现在不能再现的探索性实验,还是现在可做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我在教学中都注意实验原理的分析和实验设计思路的剖析,以便加强对学生进行设计思路和方法的训练。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独立设计实验,上好实验设计方案讨论答辩课。在分组实验中,注意总结有独到见解和实验操作巧妙的学生的经验,用以启发提高其他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

2.1.3 掌握理想化模型法

将复杂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中最本质具有共性的东西抽象出来,将其理想化、模型化,略去其次要因素和条件,研究其基本规律,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在中学物理中应用的理想化模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①实体物理模型:质点、系统、理想气体、点电荷、匀强电场、匀强磁场。

②过程模型:匀速、匀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简谐运动;稳恒电流等等。

③结构模型:分子电流、原子模式结构、磁力线、电力线。

指导学生掌握此研究方法时要特别注意指出理想化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事物,是有条件、有范围、有局限性的抽象,所以在运用时就要十分注意其规律的适用范围和运用条件。

2.1.4 掌握等效思想方法

等效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又一重要方法。中学物理教材中体现出的等效思想方法有下面几种:

①作用效果等效:力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功与能量转化关系;电阻、电容的串、并联计算。

②过程等效:将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平均速度等效为匀速直线运动;将变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平均加速度等效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抛体运动等效为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等等。

总之,在学生学习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时候,还要将研究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揭示出来,以帮助指导学生掌握这些正确的思考方法。

2.1.5 掌握数学方法的应用

研究物理问题离不开数学工具,数学方法在物理上的应用很多,如比例,一次、二次函数方程,三角函数、指数、对数及正、负号,数学归纳法,求极值等等。

值得突出提出的是函数图象在物理上的应用,用图象描述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在力学中有:s-t图,v-t图,振动图象。热学中有:P-v图,P-T图。电学中有:I-v图。可以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导出表示物理规律的函数式;可依据物理图象求解物理量,对物理问题进行判断论证。

以上所述为研究处理问题的五种基本方法。在平时章节教学中分散训练,贯彻始终,总复习时可分专题总结归纳,以达到使学生条理清晰的目的。

2.2 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两个转化”,即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再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终再回到实践中去认知过程。实现“两个转化”,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更需要教师指点迷津,授予“点金术”。我们在规范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法进行宏观指导、使之更趋科学化的同时,又着重抓了“听、看、记、议、做、结”等六个方面的具体指导。

2.2.1 教学生会“听”

“听”,不但要认真听教师讲课,还要听同学发言,而且要在听中想、听中记,以想促听,以听助记。在指导过程中,我向学生介绍教师讲解“概念”、“规律”时应如何“听”,并用于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努力排除外界干扰,把自

己置身于一个忘我的境界。为激励学生的“听”,有时在教师刚讲完一个概念或提问某一学生后,再让其他学生复述,或指出学生刚才问题回答的是否完整、严密,若不完整,要求补充完善。对于能够完整复述或能予以补充完善的同学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没有能很好地复述或完善的,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再让学生回答。这样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学生不仅学会了听,而且提高了注意力。

2.2.2 指导学生“看”

“看”,即认真阅读教材,看板书,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学生的自学是从阅读教科书开始的。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步骤。“五步程序阅读法”对学生阅读教材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是:“通览教材,认识全篇:精心研读,挖掘提炼;字斟句琢,深化概念;合作交流,巩固完善;联系生活,应用实践。”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通过板书即可一目了然。观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出发点。物理学就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并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实践中的物理现象。在实验中要求学生知道实验器材的名称、作用,看懂实验过程,看清实验现象,并重在指导学生会分析综合、概括总结。

2.2.3 指导学生“记”

“记”,包括识记和笔记。要求学生阅读教科书时,必须拿笔,或圈或点或画或批注、记录。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记”,重、难点知识必须记笔记,并定期检查评比。同时给学生介绍遗忘的规律,记忆的方法。如理解记忆、形象记忆、分散记忆、联想记忆、对比记忆,手脑并用,及时复习,早晨和睡前记忆效果好等。

2.2.4 鼓励学生“议”

“议”,即议论、讨论、争论,这是思维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大胆提问,讨论、争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质疑、争论。要善于“走出去,请进来”,要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当然是在自己独立思考钻研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对于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在习题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看谁有新的发现、新的见解。使学生懂得,“议”有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利于物理概念的完善,也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巩固。大胆“议”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的思想品格,以适应当今改革开放的社会。

2.2.5 鼓励学生“做”

“做”,一是做实验,二是小制作。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小实验和专题实验。中学教育是素质教育,它要求培养的学生不是眼高手低的文弱书生,而是既会动口又会动手的技能性人才。在演示实验中我们努力给学生提供再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边讲,边演示。专题实验中为解决人多器材少的矛盾,我们组织学生分批实验,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实验,亲自操作。对于书后的小实验、小制作,我们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亲自实践。并组织小制作展评,由学校颁发奖品,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第2篇: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

关键词:物理方法教育;原则;能力培养;实施方法

过程和方法的重要地位在新课程中已显而易见。而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得以有效实施,没有现成的模式。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反思和总结,归纳出进行科学教育方法的原则和方法,本文就物理科学教育方法的实施进行初探。

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我们在强调素质教育时,尤其应该重视方法教育,不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要介绍物理方法。开展物理方法教育,指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物理方法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开展物理方法教育的原则

1、物理方法教育应遵循适时性原则

适时性就是要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分析知识内容的形成过程,当教材内容确有进行方法教育的必要时才进行物理方法教育,而不应为了方法教育而进行方法教育,反对脱离教材而空谈方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就应注重其形成过程和在形成过程中新涉及到的物理方法的介绍。在讲蒸发和哪些因素有关,蒸发可以致冷等结论时,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通过实验和观察,再归纳出物理结论这一方法。

2、物理方法要遵循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就是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时要根据教材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两个方面来挖掘教材的方法教育因素,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难、过高。

我对物理方法的掌握程度用字母A、B、C、D四个等级来划分。层次A、B、C、D的含义如下:

A:了解物理知识和某种物理方法之间的简单对应关系;

B:将物理知识的讲解和物理方法的介绍联系起来,将物理方法穿插于物理知识中;

C:能应用物理方法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D:能将物理方法用于新的情境中或能提出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物理方法教育应注意融合性原则

所谓融合性就是要把物理方法的教育和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三者有机融为一体,使物理方法的学习促进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课堂教学中进行物理方法教育的实施方法

1、发掘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方法进行物理方法介绍和剖析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了分析、归纳、综合、演绎等方法,有了数学公式的准确表述,物理才能成为一门定量的科学。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离不开物理方法。要让学生知道,要想学好物理知识,就必须掌握好物理方法。比如初二物理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介绍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但这些内容因在考试中很少涉及到,所以常被师生忽视。教师应在教学中尽量将这些认识的程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它的思维和方法,使学生对研究物理学的“实验事实――提出假说――授受检验”这一基本方法有初步的了解。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物理方法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能正确使用仪器,熟练操作,又要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及规格,制定实验步骤,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做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能够进行分析、判断并进行解决。如初三教材中“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可先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等精心设计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实验时应测定哪些物理量,各个物理量应选用什么器材来测”、“滑动变阻器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移到哪个位置?”等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确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步骤。

3、在物理习题教学中进行物理方法训练

物理习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物理习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明确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确定解题思路,总结解题规律。如:用25N的水平压力将重10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上静止不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当压力增加为40N时,摩擦力多大?

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发现,主要是物理情景不清楚,不能从“静止不动”得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再进行受力分析,习题的教学中教师应站在科学方法的高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4、在复习中进行物理方法的总结、归类

在对章内容进行小结的同时,也要对该章所用到的物理方法进行讨论和归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物理学各章既是独立的又是联系的;既有知识上的联系,又有物理方法上的联系。从知识、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形成较紧密的知识网络,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层次去审视其中的物理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5、对学生中迸发的思维火花进行物理方法引导

学生时代是思维处于最活跃的时期,学生接触了一些物理方法之后,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常会“迸出火花”。教师要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物理方法引导。这不但是对该同学的肯定,而且对其它同学又有极大的教育作用。一方面激励学生对知识和科学的探求,另一方面加强他们对物理方法本身的理解和掌握。

三、总结

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是科学这驾马车的两只轮子,前人在认识自然的同时产生了许多有用的科学方法,而科学方法的应用和推广也大大推进了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在课堂上进行物理方法的教育,学生对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激发他们对知识和科学的探求欲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素质也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

关键词: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70-03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它提供给人们对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最基本的认识,物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物理科学方法,物理学得理论体系和理论架构的形成都来源于实验手段和物理科学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的教育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近年来,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加大了对技术应用、开发、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对物理基础课程的教学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学生掌握物理学中的现象、概念和规律,达到深刻地理解和灵活的应用,是广大物理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提升专业水平、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外,还必须在教学中融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掌握物理学中丰富的物理科学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规律的掌握和知识的应用。

一、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内涵

所谓方法,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及理论研究中为了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所采用的一般思维手段和操作步骤的总和。[1]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生活实践及理论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是总结规律、获取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是在特定的学科中所运用的典型手段模式和途径。

物理科学方法是主要包括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学习与传播方法。它是人们在进行物理现象的观察、物理实验的验证分析、物理规律的总结和检验等过程中所运用的各种手段与方法。[2]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就是在进行物理学科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物理科学方法,物理教师挖掘物理学中蕴含的丰富的物理科学方法,有计划、有目标、有规律地传授和渗透物理科学研究的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物理科学方法,掌握学习物理学的本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

二、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优化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离不开物理方法,只有掌握了物理科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正确地认识物理概念、理解物理定理、掌握和运用物理定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的物理教师能够有意识地以科学方法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运用必要的物理科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对物理知识就会有扎实的理解,并能在科学方法层面上理解和体验学习过程,掌握了物理科学方法可使学生整体构建物理知识框架、熟练地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并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科学,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素养起着十分突出的作用。物理科学方法是介于一般哲学方法和物理学本身的学科研究方法之间的中间层次的方法,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对于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他们能够应付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3.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观点、科学态度的培养是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科学方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尊重证据、坚持真理的科学作风,就可以使科学的思想逐步扎根在学生头脑之中,更好地理解唯物论和辩证法,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4.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它强调的是一种开放、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研究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科学方法,学生才能够针对各类物理现象选定研究问题、确定研究方向,才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才能够主动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才能够通过动手实验进行探究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三、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原则[3]

1.一致性原则: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原来的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时,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常规的教学目标相适应、教学设计应与原来的教学设计相融合、教学检测也要与原来的教学检测有机结合,即保证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检测与课程要求保持一致性。

2.系统性原则: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作为科学素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总目标下系统规划。因此,在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时,即不能贪多求快、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不能在学生已理解掌握某种方法时还在低水平上重复。在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渗透课堂教学时,要系统地考虑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教学内容、时间和层次;要系统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科学方法作为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层次上要求进行系统考虑,恰当地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3.阶段性原则: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在教育的程序上,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隐性熏陶阶段、显性指导阶段、模仿内化阶段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使学生按照认知的规律从初步掌握到逐步形成、从反复理解到应用发展,进一步达到内化来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4.融合性原则: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物理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物理教学以知识教学为主要内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应结合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过程长期、分散地进行。但是,物理科学方法的内容在教材上不是条条框框的教条,也不会单独成章成节,因此,必须把科学方法教育融合到具体的物理知识传授、学习活动,尤其是科学探究等过程中,通过隐性渗透和显性提炼的方式将科学方法教育融合到学科知识传授中。

四、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策略[4]

1.巧用课程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物理科学方法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离不开物理课程教材。物理教材一般以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索、由浅入深地递进展开的,物理科学方法一般都是蕴含在物理知识线索中。这就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物理科学发展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分析、挖掘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因素,例如研究和描述物理现象应用了什么物理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时体现了什么物理科学方法;设计物理实验突出了什么物理实验思想;探讨、总结并检验物理规律时渗透了什么物理科学方法,只有灵活地使用教材,在教材中找到科学方法教育的素材,才能有效地在教学中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2.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具体目标:物理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时,要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要根据课程标准,在确定知识教学目标、保证知识目标实现的同时,制定课程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具体目标,使课程目标具体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明确不同阶段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重点,对每一节课、每一个阶段制定具体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使得在课程实施中能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可操作性,使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计划性。

3.依托课程具体内容,确定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重点内容:要根据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原则,依托课程具体内容,按计划每一节课突出一二个重要的科学方法,以具体的实例重点讲授。因为物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很多,通常包括分析、比较、观察、实验、演绎、分类、综合、归纳等系列方法,进行教学时应该是具体的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有所不同、有所侧重。要认真地分析教材中科学方法因素,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在物理学科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确定每节课具体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重点内容,有效地实施教学。

4.课堂教学中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教育[5]。

(1)结合物理学史的教学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物理学史记录了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包含了物理科学方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物理学史上每一个规律的发现,均包含有物理科学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学史渗透到物理教学过程,把讲授物理学史与传授物理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家科学发现之路,认识物理学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的同时,对这些物理科学方法理论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例如,我们可以结合物理史实,在介绍经典物理学的形成过程时,阐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方法,介绍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以及牛顿创立的实验哲学的分析综合方法。只要我们的物理教师能够做教学的“有心人”,充分挖掘物理学史中科学方法素材,有效地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就能够帮助学生领悟和掌握物理科学方法并在今后的学习中达到实际应用。

(2)在概念、定律、定理的讲授中融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物理学中包含了许多概念、定律和定理,这些概念的引进、定律和定理的形成过程均蕴含着物理学家思考和分析问题的物理科学方法,如形成概念的过程就包含着“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演绎―形成物理概念”的科学方法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善于向学生提示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使学生逐步领悟并学会包括观察、实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分类等物理科学方法;要加强概念或规律的推导训练,使学生体验并运用数学演绎、逻辑推理等科学方法。

(3)发挥物理实验的功能,在实验教学中融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许多概念规律、定理定律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引进、验证、归纳总结出来的。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课程包含有丰富的物理科学方法,具有知识综合性和技术性的特点,它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科学方法和实验操作技术、丰富学生的物理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规律,进一步掌握物理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还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比较、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类比、实验测量误差的分析等形式,掌握物理实验中的诸如观察法、分析比较法、类比法、科学推理法等实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中常用的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理想化方法等实验设计思想。要将科学方法教育融入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分析物理实验现象、验证实验原理、解决实验数据、推导实验结果,达到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4)精心设计习题,在应用教学中融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通过习题教学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达到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例题、练习、及课外习题来训练学生的智力技能,通过习题的实际解题应用,使学生掌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分类等物理科学方法,提高应用的准确性和灵活性,避免学生出现解题不得其“法”、见了题目就套公式、只为做题而做题、答案正确就了事、搞题海战术等现象

(5)改革考核方式,在考核评价中融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考核也是物理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知识、是否掌握了物理学方法,往往通过课程考核来实现。改革考核方式,在考核评价中融入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必须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师改变过去重记忆性理论知识的考核,轻方法、能力、思维、观念等内容考核的形式,避免学生出现死记硬背、对定律定理一知半解、机械套公式计算、不能灵活应用的现象,在课程考核内容上应尽量减少标准化题目,增加论述型、应用型的试题,突出考查学生方法是否掌握、能力是否提高、思维是否得到锻炼。重视课堂过程的考核,巧设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机会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对定律的理解说明、对规律的评价论证、对结论的分析探讨,即让学生能充分地体现自己的学习程度,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模式的考核,使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对知识进行整理、分类、归纳的习惯,逐步掌握物理科学方法。

总之,21世纪的人才培养已经从“专业知识型”转向“能力创新型”,教育的重心已经从知识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及能力的培养中,科学方法的掌握对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与构建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对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更是不可或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充分体现物理课程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宪魁.李晓林.阴瑞华.物理学方法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3]张博.新课标下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集,2007.

第4篇: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学生 物理成绩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部分学生的物理成绩较差,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极少数学生确属厌学以外,还有物理学科的特点、内容、教学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原因。下面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物理方法和思维上常出现的几个误区,试提出学生学好物理,提高物理成绩的几种策略,供广大同仁参考。

1 忽视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使之网络化

大部分学生把一章学完了,一本书学完了,但不会对所学知识归纳、总结,使之网络化。物理学属于系统性、连贯性很强的学科,应要求学生对每一章,每一节内容及时概括总结,把所学知识形成灵活多变的知识链,以提高解题效率。

2 不注重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

相当多的学生看不懂某些试题的文字叙述,当然也就列不出正确的方程进行解题;另外学生对简答题的回答常出现没有物理知识作为依据、语无伦次、因果颠倒的现象。因此,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忽视基本概念的复习,盲目搞“题海战术”

在总复习中,很多学生不把重点放在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上,而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多做题、做难题、甚至做偏题上,认为题目做多了,在考试时就可以对号入座了。而实际上,题型是千变万化的,而当他们碰到陌生题型时,就由于基本概念的模糊、基本规律的不清楚而常常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针对此种现象,教师要设置部分概念习题,对他们作强化训练,迫使他们熟练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4 错误的先有概念干扰学生物理概念正确构建

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会形成一些错误的先有概念,影响了对物理概念的正确构建,这往往也是学生物理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必须使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勇于暴露思想,进行热烈争论,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认识,打破其思维惯性,彻底抛弃原有的错误认识,掌握正确的物理概念。

5 忽视物理过程的构建过程,盲目乱套公式

学生往往只强记物理公式而不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养成乱套公式的习惯,从而得出一些错误结论。为了使学生能正确运用物理公式并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在教学中应加强对类似公式的归类总结,并让学生深刻理解每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分析和推理为前提的学科,由于学生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教师要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重视概念建构和正确理解使之网络化,其次通过课堂教学,设置情境,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全面提高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 段麦英.物理教学中研究理想模型的重要性[J].现代物理知识,1994,(S1)

[2] 潘洪媚.物理教学中的美学渗透[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

[3] 马守田.在物理教学中不该忽视绪论的教学[J].技术物理教学,1996,(03)

[4] 曾晓红.理想模型与物理实验[J].现代物理知识,2000,(S1)

[5] 袁钢.物理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

[6] 傅晓东.物理教学质量评价探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01)

[7] 温秀华.物理教学与能力培养[J].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8] 杨子林.谈物理教学中课件的制作与使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0)

第5篇: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

关键词:指导阅读课本 结合物理学史 加强实验 巧妙设计习题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有:一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的教育;二是物理学习方法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完成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和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培养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本身,而且掌握了研究和学习物理的方法,以及探索物理的精神。

一、指导阅读课本,培养自学科学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科书,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读书掌握物理的科学语言;二是通过反复读书,使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系统、准确;三是通过读书提高自学能力,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怎样正确指导读书呢?

(1)基本概念、基本定律要着重读,对其中的重点字母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因为这些字句或揭露了事物的本质;或指出了事物变更的范围和条件;或反映两个事物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把这些重点字句“抠”出来搞清楚、弄明白。如功率的概念中把“时间”限制为“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而不能简单说成“功率等于功跟时间的比值”。又如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阻碍”的含义不是“阻止”,它是指:原来磁场增强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反向;原来磁场减弱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同向。在教材中“这段”、“该点”、“某时”、“某刻”、“任意”、“总是”等字眼很多,切不可轻视。要养成“抠”字眼的习惯,正确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

(2)指导学生识图、读图、画图。物理学上的图形很多,如速度图线、振动图线、波动图线、交流电的图线、气体状态变化图线、电力线、磁感线、电路图、受力图等,是用来描述量与量之间关系或变化规律的,是最简单的物理语言。学会识图、读图、画图是一种基本功,决不能忽视。通过对图形的理解,可以提高空间想象力,增强物理综合能力。

二、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教育既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也需要有目的的训练。脱离物理知识对中学生大讲科学方法,则犹如建设空中楼阁;埋头讲物理知识而不注意方法教育,则犹如给学生一堆砖瓦。因此,科学方法教育应渗透在物理知识教学之中,只有根植于物理知识沃土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才会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处处蕴涵着科学方法。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常常运用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数学和推理、理想化等科学方法。如在概念教学中,将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类比,学生很容易接受;在洛仑兹力教学中,由安培力演绎出洛仑兹力。在牛顿第二定律、玻—玛定律、楞次定律等规律的教学中,常采用观察和实验、数学推理的方法来研究。如“电磁感应”的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好例子,可将教学过程组织为较完整地体现科学研究一般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具体做法如下表所示:

(1)初步的观察实验。观察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力线的运动。回路中产生电流的现象。(2)提出猜想,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分析、猜想变化的磁场才能产生感应电流。(3)再次实验验证。按教材完成实验。(4)总结规律。再次分析上述各个实验,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在建立概念、发现规律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自觉的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三、结合物理学史,体会科学方法

物理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把科研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早一些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使教和学的思路去尽量接近科学家认识的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将物理教学和物理学史结合,当然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研究过程,但在必要时,结合重要的物理史料用模拟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这也是物理教学实质性改革的途径和方向,是实现上述教学目的,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模拟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遵循前人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思路来学习,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将物理学史溶于物理教学之中,将科学方法教育溶于物理学史教学之中。具体地讲就是善于把学生推到若干年前,让他们从当时的科学背景出发去重温科学家们在什么问题上、什么环节中、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做出了科学发明和发现,从而把这些关键的步骤联系起来。

四、加强物理实验,体验科学方法

观察与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学的所有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六个方面的实验技能:一是掌握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二是掌握中学有关实验的一般原理和实验方法;三是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四是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五是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六是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实践表明:只要我们能从众多的实验中总结出共同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时注意目标明确,层次分明,就可让学生掌握某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法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教给学生观察与实验的方法。

五、巧妙设计习题,训练科学方法

第6篇: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

新疆阜康市第一中学 王宗生

发现问题的过程与基本的事实依据

通过近几年,本校物理教师对本校高一至高三学生学习物理情况的了解,以及学生家长反应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不浓、物理成绩上不去等问题,物理学困问题日渐突出。物理学困生人数不减反增,学困现象提前出现(以往高三出现的物理学困问题,近几年,高一、高二就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学困问题突出,但帮困活动收效不明显。因此,我们开展本课题研究。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物理难学”,物理学困问题困扰着部分教师、家长和学生。新教材改革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的培养,强调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更是一门实验科学,注重观察与实验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另外涉及知识点多、灵活、技巧性强和应用广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动手实验获得知识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物理的成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通过此课题研究,分析学困问题原因,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开展切实可行的帮困活动。

1、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学困生情况展开调查,进一步了解本校学生物理学习现状;对学困生情况分类统计,分析学困原因;针对不同的学困原因研究探讨相应的帮困办法;通过调查、研究、实验和总结经验,初步形成改变物理学困现状和帮困活动的有效办法与建议;将帮困办法推广应用,高速有效地解决高中生物理学困问题。

2、研究的基本内容

1)、了解学困生的个人情况。

2)、了解学困生的分布情况以及和学困生家长交流沟通。

3)、对有关文献的研究学习。

4)、分析学困生的学困原因。

5)、听取学困生任课教师意见。

6)、帮困办法研究和实验、总结。

7)、提出改变学困现状的办法及建议。

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高中各年级中大部分学困生、学优生学习物理情况的进一步了解;和部分学困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听取部分学困生的任课教师对学困生情况的反应以及意见和建议,全面分析原因,探索出帮困活动的有效办法。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

4、研究的进度计划

研究初期:

1)、对学困生的个人情况展开调查。

2)、对学困生的分布情况展开调查。

3)、有关文献的研究学习。

4)、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和学困生家长联系,全面了解学困生情况。

5)、征求学困生任课教师意见。

6)、通过排查、调查将学困生个人、家庭和分布情况列表统计。

研究中期:

7)、学困生的学困原因及阶段性分析。

8)、帮困办法研究和实验、总结。

9)、改变学困现状的办法及建议交流、实践。

10)、在教学和帮困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总结、交流、改进。

研究后期

11)、将合理有效地帮困方法全面推广和落实。

12)、汇总各阶段的调查、分析、研究、交流、实验的有关记录。

13)、撰写有关内容的论文或总结调查报告。

5、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

首先,我们有较好的学生资源;我校是阜康市唯一一所高中学校,学生人数多,学生学习物理的情况不同,学困问题较突出且多样,学困生分布范围较广,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优势资源,同时更显现了开展此课题的必要性,也为我们全面、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

其次,我们有课题研究的基础,同时,对本课题研究也有一定的准备;我校物理教师致力于物理教育事业,在怎样上好物理课,开拓学生物理思维、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等方面不断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实施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研究》,是在我校2002年开展的“探究式教学研究”课题的基础上,依据中国中学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03―2006教育科研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创新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的子课题研究工作,此课题顺利结题并获阜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填补了阜康市教育科研的空白。我校物理教师每周开展教研活动,交流经验、心得;探讨关于物理教学、学生学习物理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此课题参与的物理教师更是有着课题研究精神和研究热情。

第三,我校领导对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和课题研究工作高度重视,并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以支持;我们物理组以前的课题研究,正是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才顺利结题并获阜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此项课题研究过程中,除我物理组全体教师外,学校还投入信息技术组教师4人,摄影摄像人员1人,打印文印人员1人,投入资金15000元之多。目前,学校领导依然鼓励和支持我们搞课题研究,学校每学期给每个教研组都有一个小课题研究任务,我们的小课题研究就是按学校的要求开展的。

6、预期研究成果与得到解决的问题

预期研究成果:通过调查问卷、谈话、教育引导等方式,对高中各年级中大部分学困生、学优生学习物理情况的进一步详细、全面了解;通过家访、电话等方式与大部分学困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听取部分学困生的任课教师对学困生情况的反应以及意见和建议,全面分析、总结、归纳出造成物理学困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研读相关文献;教师交流探讨,探索出新课改后,帮困活动的有效办法以及具体实施细则。

总结实施帮困活动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完善帮困活动。

得到解决的问题:以学生为本,客观地总结、归纳出造成学困问题的主要原因(对于特殊原因的学生特殊对待)。

第7篇: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

关键词 科学方法 思维方法 学科方法 科学素养

科学方法教育,作为科学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意义。中学生物科学方法教育,具有联系生物现象与知识、知识与应用的重要作用,应在中学生物教育中受到重视。

老一辈教育家杨寅初先生(1937)在其教学论著中用一单元专门提出要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北师大陈皓兮教授(1987)的教学论著中写道:60年代以来,在各国生物教育中都突出地提出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从自然事物、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积累资料、进行推论,借以学会认识客观自然界的科学方法[1]。可见,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科学方法在学科学习的结构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它将知识“变活”,将知识与实际产生联系。目前,已有生物教学研究者在其学术论文中提出,高中生物新课程中涉及的科学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模拟法、量化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和综合法、类比法等[2]。

生命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在构建学生生命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意义。本研究试图构建生物科学方法的分类理论,将中学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进而提出在中学进行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中学生物学科学方法教育内容的确立

1.生物学科学方法的内涵

方法,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应用的行为方式、程序及手段的总和。在科学研究中,是指借助于思维取得新信息、新成果的方式和手段[3]。科学学的奠基人贝尔纳说得好:“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障才能的发挥”[4]。科学方法,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是获取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3]。“与科学知识相比,科学方法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5]。因此,在中学科学教育中,让学生获取科学方法比获取科学内容本身更为重要。

方法是一种途径,既能够创造知识也能够应用知识,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够使理解科学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对生物科学方法的学习不会自发进行,需要教师的教学指导。有研究者认为,科学研究方法必须基于特定理论进行观察、实践和测量,而科学方法包括通过观察和实验进行数据的采集,以及形成和检验假说。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总结,笔者将生物科学方法的内涵界定为:人们在认识和解决生命科学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从而获取生物科学知识的过程。

2.生物科学方法显化教育的内涵

尽管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意识到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于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解与感悟却参差不齐,原因在于生物科学方法教育一直处于隐性教育水平。有研究者对物理科学方法隐形教育总结出以下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学效果不显著[6]。

和隐性教育对应的是显化教育。所谓科学方法显化教育,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公开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学生有意识地学习科学方法,以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形成科学态度的目的[6]。中学生物科学方法教育也应当从隐性走向显化。生物是门实验学科,意味着生物学的知识本身就是由实验、实践中得来,知识的运用也体现在实验中。在中学生物学的教学中,一是要体现出生物科学技能的必要性,二是通过思维方法的显化,使得隐性认知得以被剖析,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有意识地培养相关的思维方法,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像一个“科学家”那样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应用生物学知识。

3.中学生物科学方法的分类

笔者从历史观的角度纵向梳理了我国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内涵,翻阅从民国时期到当代的主要“生物课教学法”和“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将其中作者意图涉及的生物科学方法进行了整理(如表1所示),其核心思想是让学生在认识和学习生物学中习得正确的思维方法及研究方法。

尽管上述生物教学的论著中对生物科学方法都没有专门的叙述,但都提出了生物科学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且涉及了生物学研究方法、生物学思维方法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笔者按照生物学学科方法、生物学思维方法这两类基本科学方法,构建了中学生物科学方法分类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中学生物科学方法分类

(1)生物学思维方法

生物学思维方法是指生物学科研究方法中概括出来进行理论思维的方法,如分析、归纳、综合、控制变量等方法。这些方法指导着学生在遇到生物问题时,能够正确找出原始问题,并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研究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一般来说,在中学生物教育中,用来进行理论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归纳、综合、假说演绎、类比推理、比较、抽象化、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等。但是由于思维是隐秘的,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忽视以其作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2)生物学学科方法

生物学学科方法指在生物学中最常用的揭示生命现象的方法,它包括进行研究的流程,即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如生物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整个的过程;也包括在中学科学探究中所运用的最基本方法,如生物操作方法:显微镜操作、观察、解剖、染色、过滤、制作装片、同位素标记法、调查、标本制作、纯化、蒸馏、萃取等。它是整个生物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打好生物学基础的必备条件。由于其与生物学科有直接密切的联系,它也被称之为强认知方法。

(3)中学生物科学方法的内在联系

哲学中的科学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层层递进,下一层是上一层的基础,而在生物科学方法的结构中,可以看到学科方法和思维方法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它们并不存在层级的高低,思维伴随着学科的学习,学科方法的强化也锻炼了思维方法。从认知的角度看,在解决问题时,会同时应用到思维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但不论是生物学科方法还是生物思维方法,都应以中学生物学知识作为载体去强化和训练。

二、中学生物科学方法教育内容的实施

1.中学生物学学科方法教育的实施

生物学学科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通过生物实验课、生物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和感受科学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例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涉及制作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对比的思维和操作,那么教师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就应当对学生明确提出要求,要求其正确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并将过程告知学生,接着提出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计划,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

2.中学生物学思维方法教育的实施

思维方法通常是渗透在教学内容当中,需将其显化,使学生明确。比如,研究PH值对酶活性影响这一课时,通过控制其他因素只改变其中一种因素的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这里就显得非常自然,而同时控制变量法又应用在很多其他知识的学习中,要注重在教学中对科学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再如,分析和归纳是两种最常见的科学思维方法,当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图表或者曲线时,如何正确地分析和归纳也应显化,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中学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展望

1.在生物课程标准中显化生物科学方法

我国现行生物课程标准是以生物知识为核心进行教学组织的,但从教育目的看,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因此,以方法为核心、知识为框架的教学组织更有利于学生对于方法的掌握。课程标准作为纲领材料,应明确生物科学方法的重要地位。在生物课程标准中将生物学科方法和生物思维方法显化在课程目标中,是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政策支持。

2.依据生物科学方法的逻辑组织教学

由于方法是现象与知识、知识与应用的联接,根据生物科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将其作为逻辑组织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建立学生科学方法知识体系。首先将中学生物中涉及到的科学方法进行罗列和总结,从横向和纵向进行教学,以知识的角度看科学方法,然后通过科学方法组织知识体系。

3.提升生物教师的生物科学方法素养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实施者,一切教育方法、教学策略的落脚点都是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因此,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国教育正处于改革的深水期,教师队伍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和教育观念,才能跟得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及时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补充教师专业结构中的科学方法教育知识,是中学生物实施科学方法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陈皓兮,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 孙文霞,沈光华.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科学方法教育[J].生物学杂志,2006(12).

[3] 刘蔚华.方法大辞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4] 向洪.当代科学学辞典[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

[5] 涂艳国.论科学教育的基本要素[J].教育研究,1990(9).

[6] 李正福,李春密,邢红军.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显性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11(1).

[7] 杨寅初.中等学校生物学教学法[M].北京:正中书局,1937.

[8] 陈皓兮,叶佩珉.小学生物教学指导书(人教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9] 周美珍.生物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10] 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8篇: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8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

1.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目标也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加以调整。物理实验教学目标不应仅仅局限在操作领域,还应包括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通过实验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即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所谓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范作用。学生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掌握实验技能,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的主要措施。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总之,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

2.培养创新精神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能。培养创新的人才成为时代的要求。埃德力•富尔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培养学生从事一种特定的终生不变的职业,而应以培养他们有能力在各种专业中尽可能地流动,并永远刺激他们自我学习和培训自己的欲望"。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的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和物质的基本结构,它是研究其它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与科学技术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物理学基础理论的重大创新往往能促进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科学技术的创新对物理学的研究也能起推动作用。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实验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是为学生创设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时代要求我们,物理学科的特点也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来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果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3.2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3.2.1 观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谈不到创新的。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先应该使学生知道: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要进行任何创造和超越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3.2.2 实验是创新的途径。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在教学中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就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 使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这段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通过实验,能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有助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那么在这里学习的就不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根本的方法――实验。

3.2.3 重视方法的总结,动手动脑。科学方法提出这样几个步骤:收集大量资料,证据;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这不仅是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一种对物理方法的使用。这就是运用来探讨新知识新方法,在探讨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9篇: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教育;生物教学;探究式教学

G633.91

新课改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当中,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引导学生用科学研究活动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摒弃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构建科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用积极参与科学探索的实践过程,用科学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通过事例和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观察、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总结的方式去探究,自行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思考,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这种教学模式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学家萨其曼提出的,注重过程性、开放性和研究性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1.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求知欲

进行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前提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和兴趣,从而引发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生物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环境出发,提出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并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和质疑,造成学生认知结构与周围环境的不平衡,引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注意和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当中。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机结合,通过灵活设计,将要学习的生物学知识通过问题呈现给学生,是进行探究式教学必要的前提。

2.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

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对比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观察是探究式学习中学习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在实践训练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观察的经验,不断总结,逐步提高,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对比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也就没有认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针对探究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对假设进行探究和验证,在探究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通过对比、观察、分析、综合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将需要进行对比观察的生物学知识利用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倡合作探究,重视交流和评价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很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成果,要取得理想的效果,交流和讨论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不仅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还能在交流中学会借鉴他人的观点,形成思维的互补,提高自己的认识。学生之间通过对探究的成果的分享、交流和讨论,达到认知上的协调和统一,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探究式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分组讨论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小组成员之间就相关疑难问题各抒己见,相互探讨,学生之间思维互补,各受启发,最后得出结论,这样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时,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采取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但要重视结果评价,而且也要注重过程评价,肯定学生的探究学习。

4.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目标,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提供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对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思考,给他们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内容应包括本节课所探索的生物学知识的梳理、各个知识点的小结和整个课题的总结,以保证探究式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然,教师要对学生归纳的结果进行检查和指导,对于错误或者遗漏的部分要加以更正和补充,通过有效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形成K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是实现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究式教学,学生会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技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注重实践,尊重事实,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品质,而且有效提高了高中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 崔明玉. 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