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精选(九篇)

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

第1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一、从教学内容层面来看

为了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更快更好地实现有效课堂或者高效课堂,一线教师需从以下两个基本点着手:一方面是处理好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的关系。教材的逻辑顺序主要包括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技能的训练顺序、学生态度培养的逻辑顺序等;而学生的心理顺序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顺序、能力发展的顺序、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顺序等。因此,初中教师在安排课程教学时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可以安排在后面讲解,当学生的认知顺序与教材的知识逻辑顺序发生冲突时,就需要以学生的认知顺序为准,适当地调整教材的讲解顺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是处理好教材普适性和区域性的关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材的版本有所增加,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思维方式,在遵循普适性教材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知识和内容做适当调整,做到科学合理、因材施教。

二、从教学方式层面来看

教学方式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内容,从某种程度来讲,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应用决定了数学课堂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笔者建议,从教学方式层面来看,需要一线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努力。一是处理好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关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不少教师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综合素养,需要让学生多探究、多实践,这一想法是正确的,但是很多教师陷入了不进行接受性教学,只采取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殊不知,接受性教学方式和探究性教学方式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掌握基本知识,提高技能和素质;二是要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学习技能、思维方式的培养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的是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头脑风暴中取得更好的成?,而不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呈现出“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

三、从教学手段层面来看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很多初中数学教师比较青睐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可以说,这一教学手段的使用的确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但是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千万不要陷入滥用和误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误区,而是能够真正地做到恰到好处,让其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工具,为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贡献力量。

四、从教学评价层面来看

第2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春节词汇;日期表达;书写方式;教学设计

一、中国春节词汇教学

1.教具春节对联、毛笔、红包、“福”字、笔记本电脑。2.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询问学生是否过中国的新年,是否知道中国的新年叫什么;(2)给学生讲中国的新年叫“春节”,并书写在黑板上;(3)讲授“春节”的“春”是“春天”的意思;(4)依次给学生看春联、毛笔、红包、“福”字,并且讲春联是用毛笔书写的,询问学生是否还记得“毛笔”;(5)慢速度将生词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跟着抄写;(6)给学生讲授春联、红包和“福”字等都是红色是因为中国人喜欢红色,红色代表中国节日的喜庆,代表中国人对新年的美好愿望;(7)用笔记本电脑给学生播放有关中国春节的图片;(8)带领学生朗读两遍词汇;(9)提醒学生重点掌握“春节”的读法和写法;(10)教师抽点学生朗读词汇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3.教学总结给学生展示实物和图片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词汇;将“春联”和“毛笔”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新词汇的同时对已学词汇进行复习巩固,能够加强学习效果;利用词汇的讲解导入中国文化:“中国人喜欢红色。”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词汇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词汇的理解。4.跨文化思考中国的春节对泰国影响也较大,尤其在泰北地区,笔者所在的清莱府位于泰国北部边境,在地理位置上离中国较近,再加上这里的华人华裔也较多,所以中国春节的时候节日气氛也较为浓重,华人华裔会在春节的时候贴春联、挂灯笼、给红包等,这也对当地泰国人产生了影响,久而久之他们也就知道了春节的这些习俗,有学生曾经在春节的时候向笔者要红包,说明他们已经知道这个习俗。这节课是春节后的第一堂课,所以想到了设计教授学生一些春节的习俗。

二、汉语日期表达与书写方式教学

1.发现问题中国的春节一般在公历一月或者二月,春节相关词汇教学后泰国学生对日期的书写与表达产生了兴趣,泰国学生喜欢在作业本上写出上课日期,笔者发现在他们的汉语作业本上他们也会写出当天上课的日期,而泰语中书写日期的顺序和汉语正好相反,如:学生在作业本上所写日期为:21/8/55,表达的是2555年8月21日(2555/8/21),与汉语的日期表达顺序正好相反,笔者发现学生在日常用泰语说时间的时候也是和他们的书写顺序一样与汉语相反。2.分析问题泰国是一个以信仰佛教为主的国家,全泰国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泰国人都信仰佛教,因此佛教对泰国人民的生活有深远影响。虽然泰国也用公历纪年,但由于受到佛教的影响,泰国主要采用佛历纪年的方法,泰国自1913年沿用佛历至今,佛历是从涅槃时候算起的,佛陀80岁涅槃,即公元前543年,加上公元2012年,因此2012年是佛历2555年。汉语的日期书写顺序是:“年、月、日”,而泰语则刚好相反,日期书写顺序是:“日、月、年”。如汉语中是“2012年8月21日(2012/8/21)”,而泰语中的写法就是“21/8/2555”,或者是“21/8/2012”。3.教学设计及实施(1)设计内容由于学生在之前学过“星期”和“昨天、今天、明天”。所以将这些时间名词也加入新的内容,同时教授学生“日、月、年”,并在学生学过的简单数字基础上教授汉语月份的说法,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日期表达的同时也让其了解汉语书写日期和表达日期的顺序与泰语的不同,这也有利于帮助学生避免因受到泰语的影响而把汉语的日期表达顺序弄错。(2)实施过程教学内容:时间名词:“日、月、年”;“一月”—“十二月”;汉语的日期书写顺序与表达顺序。教具:教师设计制作写有汉语生词和相关泰语翻译的A4纸、黑板笔。教学过程:①课程导入:用泰语问学生“今天是几月几日?”;②学生回答后根据板书设计按顺序写出泰语的“日、月、年”并写出相应的汉语名称;③带领学生按照顺序朗读“日、月、年”;④提醒学生汉语的顺序与泰语不同,不是“日、月、年”的顺序,而是“年月、日”的顺序;⑤在“月”的基础上教授学生“一月”到“十二月”;⑥先让学生依次数数,从“一”数到“十二”,然后在数字后面加上“月”;⑦让学生练习“……是某年某月某日,星期……”的句型,如:“今天是2012年11月22日,星期四”;“昨天是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明天是2012年11月23日,星期五”;⑧教师板书当天的日期并让学生再跟读一遍;⑨让学生也跟着板书当天的日期并再一次提醒学生汉语的日期书写顺序和表达顺序。教学总结:在简单数字的基础上教授“月”的说法有利于让学生理解与接受;用汉语和泰语进行比较,指出汉语表达日期的顺序与泰语的不同,在对比中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句型练习加入了上节课所学的生词,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练习所学新词的同时也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4.复习巩固在教学中应该遵循“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高重现率的原则,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言语技能的训练都是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循环往复,逐步加强的过程,保证了教学的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以及高重现率。”

第3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一、传统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理论知识的全面学习,注重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课程内容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学习难度大;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却不理解这些知识如何应用,只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学生基础薄弱

《数据结构》需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先导课程,高职学生利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对利用数组、指针和结构体编写程序感觉吃力,加上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对同一操作实现思路完全不同,学习难度大。

3.知识点多,课时紧张

《数据结构》在高职院校非软件技术专业大约64个学时,软件技术专业大约是96个学时,重点讲解三大类逻辑结构(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和两种操作(查找和排序),一般采用“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算法实现”、“算法思路”―“算法实现”―“算法分析比较”的流程讲解,教学内容多且抽象,程序实现和算法分析复杂,老师授课时间紧张,学生掌握情况不好,更谈不上学以致用。

二、课程教学改革

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采用“理论、实践、应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结合上机实践环节,以培养包括“计算机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钻研创新能力”在内的各项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注重在高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体现出实践性,并制定了《数据结构》的课程标准。

1.教学内容与方法

针对教学内容繁多,教学课时紧张,理清教学内容的基本脉络,适当取舍知识点,有的放矢,学以致用。首先将讲授内容针对专业进行精简,以下以非软件技术专业为例进行说明,该课程分为六大知识模块:基础知识、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形结构、查找技术和排序技术;每个知识模块从实际问题出发,从常识性思考开始,导出各类典型数据结构的逻辑特点、存储结构和主要操作,以此为主线,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学生跟练”的形式展开教学。

将“传递-接受”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模式,按照“提出实际问题设计算法解决问题分析算法效率”的路线授课,采用理论-能力-应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上机实践项目

同时选取典型算法上机实现,共安排了7个上机实践项目,分别是熟悉程序运行环境并回顾C语言基本知识、顺序表、单链表、栈的应用---进制转换、队列的应用―输出字符串、二叉树叶子结点的计算、二分查找。实验内容贴近现实,学生易于理解,实验题目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旨在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体会利用数据结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学以致用。

高职非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在对C语言的运用和对程序设计的抽象思维能力上,与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有差距,设计课程思路的不同点体现在:

(1)在原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课程衔接度,把数据结构课程学习中用到的C语言的知识点适时回顾讲解,解决基础不到位的问题。例如在线性结构中讲解第一部分顺序表,定义顺序表的数据类型,在VC++环境中,让学生看清楚结构体是如何定义,定义的数据类型是如何使用的。

#define MaxSize 10

typedef char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DataType data[MaxSize];

int last;

}SeqList;

再比如学生对链式存储结构理解起来困难,特别是指针的指向赋值语句和顺序,更是难点。可以利用ppt动态演示插入或者删除数据元素的过程,逐步写出基本的操作语句,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语句以后,再讲解完整的算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和主动性。

(2)受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学内容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点突出,尽量降低难度,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比如线性结构内容相对简单,较好理解,在这个模块中我们夯实基础,让学生彻底理解“操作的实现依赖于采用的存储结构”。

如顺序表的上机实践课难度由浅到深,基础题目如下:编写算法实现,建立一个顺序表,包含a、b、c、d、e 5个元素;在第4个位置上插入元素f后,再删除该顺序表的第3个元素;进阶题目如下:已知:4个小朋友已按身高递增的顺序站好,一个新成员要加入,应站在哪个位置才能保持队形整齐。引导学生思考提高算法性能的解决方法,给出“边比较边后移”的解决思路,让学生体会利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效率分析。

对于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难度较大,在讲解上我们侧重问题的解决方法,上机实践时我们可以选择程序填空,或者是在现有程序的基础上修改以实现其他功能。如已知以下程序实现的功能是:建立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并对其进行后序遍历。要求:在前面程序的基础上,计算叶子结点数目。这种上机实践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程序能力,也锻炼了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提高学习自信。

三、结束语

《数据结构》这门课程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特别是编码理论、存储和存取方法)的研究范围,也与计算机软件(特别是数据元素在存储器中的分配、组织、查找问题)的研究有密切关系,是一门既有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有可操作性的实践课程。通过课程的改革,在培养高职学生的逻辑思维、数据抽象能力、算法设计和分析能力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萍.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与数据结构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5).

第4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关键词:改进;顺序表;形式

我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小数数位顺序表》的结构特点,让学生把自己看作成一个小数数位顺序表的特殊学具,面对《小数数位顺序表》来记忆。

小数数位顺序表

(说明:学生应用时应转过去面对《小数数位顺序表》)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头看作成是小数点,右手看作是小数部分,其中大拇指是十分位,食指是百分位,中指是千分位,无名指是万分位,小拇指是十万分位,越向右边数数越小;左手看作是整数部分,大拇指是个位,食指是十位,中指是百位,无名指是千位,小拇指是万位,越向左边数数越大。课堂上每当我向学生们介绍到这里时,教室里立即沸腾了,学生个个兴趣盎然,不由自主地同桌俩面对面地依次弯曲着手指说了起来,5分钟之后,他们那可爱的小脸蛋上便露出成功的喜悦与乐趣。接着我再提出下列几个问题:(1)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什么数位?记数单位是什么?(2)小数点左边的第二位是什么数位?记数单位是什么?我的问题一出,学生马上对答如流。看到这种情形,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了小数的数位等有关知识。此时,对于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就应让学生明白,所以,我又接着提出问题: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的兴趣依然存在,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片刻间答案就出来了。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完全掌握了《小数数位顺序表》的内容。这就为学生后面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小数数位顺序表》教学方法的改进,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实用性,更加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非常可喜的是,学生对掌握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写法、计数单位、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数位等有关知识,记忆是那样的牢固,理解也非常深刻,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关系观[J].教育研究,2002.

第5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2010年1月

年   级

七 年 级

教   师

吕  鹤

课  题

年月日—星期

课   型

新    授

知识

认识时间“星期”,掌握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能力

能把星期的知识用在月历表和课程表中。

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的精神

教学重点

星期的顺序性和周期性 。

教学难点

星期的排序

分 层

目 标

一组:掌握星期的顺序性和周期性,并能灵活运用。

二组:掌握星期的顺序性和周期性。

三组:在师的提示下知道一个星期有哪七天。

IEP

对于自闭症学生尝试用强化法矫正其不良行为,用塑造法进行语言矫正训练。

对于唐氏儿尝试用契约法与饱和法矫正其不良行为。

准  备

教  具 与 学 具      

课件、月历表、数字卡片、日期卡片、星期条、生活情境条、鼓棒、强化物、星期转盘、答题纸。

课  件  名  称

  年月日—星期

教学步骤

教      学      内      容

教学调控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到春晖学校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还请来了我们昨天刚认识的新朋友,大家看看它是谁呀?(出示自制教具)(月历表)

师:现在我们就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来回答月历表给大家带来的抢答题,好吗?

师:谁愿意帮数字娃娃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 

师:这是哪年哪月的月历表?

师:1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有多少天? 

师:今天是(     )月(     ) 日

(用看日历的方法和顺序延伸到看课程表方法和顺序)

 

 

学生通过复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师:我们一起检查一下他排的对不对。生读数。

师:以前我们学过相邻数的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让我来考考你们,(出示课件)2---6的相邻数是几和几?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知道了1排在第一、2排在第二……7排在第七。(在阿拉伯数字下出示大写数字)

师:谁知道一的后面是几,二的后面是几```````五的后面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几个大写数字,你能在这张月历表上找出来并读一读吗?(星期一-星期六)恩读的真好!

师:今天我们就要和这些星期宝宝共同来学习年月日中的第二课时星期。(板书课题)

第6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摘 要:基于Android平台设计并实现了数据结构课程教辅演示系统。以动画的形式在移动终端设备上演示数据结构典型算法的执行过程,用户可以与之进行交互,输入不同的初始数据后,系统可以动态演示算法的具体执行过程。该系统提高了数据结构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并且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关键词 :Android 数据结构 课程算法 动画演示

数据结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直观性和动态性,很难形象地使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基于此,出现了一些数据结构算法的动画演示系统,其输入一些初始数据即能以动画的形式演示算法的整个执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这些系统都是基于PC机设计实现的,学生学习场地受到了限制。如果将该系统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实现,将极大地提高该系统的方便性。为此,我们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数据结构课程教辅演示系统。

一、系统功能设计

该系统是一个基于Android的动态演示数据结构算法执行过程的辅助学习软件,它可根据学习者输入的算法初始数据以及算法执行过程中控制方式的不同在Android终端设备具有不同的显示效果,包括算法执行过程中数据逻辑结构或存储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及递归算法执行过程中栈的变化情况等。整个系统使用触摸按钮驱动方式,设计多个按钮选项。每个按钮选项对应一个动作,系统将一直处于选择按钮项或执行动作状态,直到选择了退出动作为止。整个系统的功能设计如下。

一是动态演示数据结构典型算法的执行过程,包括顺序表、链表、二叉树、图以及排序等。二是算法执行过程中跟踪变量的值。三是算法执行过程中动态显示相应的C语言代码。四是具有暂停、恢复运行、单步运行、复位等控制功能。

二、系统主界面设计

数据结构算法演示系统主界面设计启动各个算法的按钮,通过这些按钮启动每个算法演示界面。算法演示的图形用户界面采用的模板有几个主要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组件。

一是主窗口:包括标题栏和工具栏,用来实现系统控制。

二是动画演示区:以图形和动画的方式模拟和显示算法执行的过程和结果。

三是源代码区:用来显示类C语言编写的算法描述。为了更清楚地描绘算法的执行过程,当程序运行到当前行时,用一条高亮度光带罩住此语句,表示该语句被执行。在系统的主界面中,利用GridView布局,显示功能选项,并在布局下方添加“帮助”和“退出”按钮。主界面的设计风格简约大方,操作方便。系统主界面及帮助界面如图1所示。

三、系统功能实现

以顺序表为例阐述系统功能的实现。在顺序表模块中,二级菜单中提供了顺序表的插入和删除选项。选择顺序表的插入或者删除后进入初始化界面,设置顺序表中的元素、插入变量以及插入位置,确认后将进入算法演示的主窗口。主窗口的工具栏包括执行、暂停、单步和重置。动画演示区的图形模拟是在原有的布局中通过添加TextView控件,生成新的布局进行算法的动画演示。源代码区是定义代码字符的数组,利用初始化函数接收数组中的元素,并根据数组长度添加TextView控件的个数,循环将TextView中的内容添加为代码字符数组中的元素。这样,实现的顺序表模块的界面如图2所示。

图3所示活动图,描述了顺序表模块的执行过程。

四、小结

第7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关键词]游戏 小学数学 运用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85

新课程改革倡导“快乐教育”。其中,数学游戏教学以“快乐教育”原理为依据,将教学寓于富有魅力的游戏活动中,唤醒生命的潜能,点燃生命的智慧。对此,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谈谈游戏在课堂中的灵活运用。

一、游戏导课,设疑与激趣

导入是课堂活动的首个重要环节,其任务与功能在于调动情感、引发学习动机,将学习者带入与学习内容(任务)有关的情境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内容相对抽象呆板,教师要设法在上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心,促其主动参与。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游戏导入新课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人在教室,心在教室。

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喜欢玩游戏、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组织“竞争上岗”的游戏:教师与学生临时说几个三位(以上)的数,并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师生判断所报出的数是否为3的倍数。游戏规则:不可以讨论,不能用计算器等方法进行计算,要独立思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数都判断正确的就是优秀上岗人员;验证结果时,可借助计算器。在教师获胜之后,学生会很疑惑:老师在没有计算的情况下,为什么可以如此快速判断正确呢?教师顺势引导:你们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奥妙吗?它就在本课的新知中。于是,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迫切想要探究新知。

二、游戏探知,发现与创造

游戏是儿童的成长需求,也是儿童发现与创造的重要途径。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爱玩的特点,围绕新知内容合理安排游戏活动,就能使原先呆板枯燥的陈述式、灌输式教学转变成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而主动地求索,在玩乐中发掘与归纳数学知识。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时,引入“算24点”的游戏:将四张扑克牌的数字用加减乘除算成24。第一轮游戏:教师拿出牌面是数字2、2、5、7的四张牌,引导学生先独立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而后小组交流“①组内成员列出的算式都一样吗?②算式运算步骤与顺序又是否一样?”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不同的情况:

2×5+2×7=10+2×7=10+14=24

2×5+2×7=2×(5+7)=24

引导学生比较上述两种运算顺序,看看哪种运算更为简单,而后展示算式“40÷4-28÷7”,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对比40÷4-28÷7与2×5+2×7的运算顺序,找出相同点。以游戏的方式促使学生尝试与交流,从而认识到运算算式中乘法的优越性。第二轮游戏:教师呈现牌面是数字3、6、6、9的四张扑克牌,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列出有关算式,教师板书各种情况(不加括号):3+6+6+9;6+6×9÷3;6+9÷3×6;6×6-3-9……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运算顺序对上述算式展开分类、比较:①哪些算式要按自左向右的顺序来算?它们有哪些异同之处?②哪些不是按自左向右的顺序算的?有何特点?③没括号的算式中,同时出现乘除加减法,该按怎样的顺序来运算?引导学生推理归纳出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游戏固知,强化与提高

常规的计算题,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乏味,缺乏练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将练习内容寓于不同的游戏中,则可优化练习呈现方式,提高练习趣味,调动学生主动练习的热情,使其在玩中练、在练中玩,从而获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后,利用游戏进行拓展,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师:“这节课开始的时候,你们用正方形拼了一个长方形,现在编上号,再重新排序,一起玩“飞行棋游戏”,飞到哪格就在里面画记号。”教师演示掷骰子,当掷到“3”时,每次就飞3格,在飞到的格子里画个;当掷到“4”时,每次飞4格,可在飞到的格子里画“”。游戏开始,比比谁“飞”得快。游戏后,引导学生思考:①每次飞3格,飞到了哪几个号的格子里?每次飞4格,又是哪些格子?②每次飞3格,飞4格,为什么最后都可以飞到12号格子里?③每次飞几格,也能飞到12号格子里?这样,通过小游戏不但能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8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关键词:兴趣;运算;学生

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时,我精心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经历分数混合运算的过程,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有了兴趣,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教学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竞争意识强、善于表现的特点,我首先设计了“看图抢答”一环节。就是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的内容口述算式,学生一下子热情高涨,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这样很容易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很快随着情境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不断产生思想火花的碰撞,使他们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

二、合作交流,理解算法

以往计算课的教学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偏重计算法则背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却是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去构建知识,主动去发现问题,然后再主动去解决问题,共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我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还剩几朵花?”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之后进行小组交流“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过程,归纳、总结出分数四则运算的顺序,将探求解题思路的过程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感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相同,使计算课的学习变得“有滋有味”。

三、重视应用,培养能力

第9篇:高中数学的学习顺序范文

刚教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时,笔者认为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律比较容易,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学生的作业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格式不对,不少的学生总是把等号对齐题目,甚至有几个学生在横式后面加上了得数。

2.学生知道了运算顺序,但还是习惯于把先算的结果写在前面,没有算的写在后面,导致出错。或者他们还是从左往右计算。

3.计算态度有问题,比较粗心,如抄错数字、减法忘记借位、看错运算符号。

4.对于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很迷糊,列综合算式需要加小括号时总是忘记加。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当想办法让学生避免再一次出错,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提高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效果。

1.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是学习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在前几个阶段的四则运算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从感性认识上说明加、减、乘、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对四则运算有个初步的理解,还不能从理论上给出它们的定义。而在经过大量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师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四则运算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书写要整齐、清楚,格式要规范,要求学生“一次做对”,不要有“反正我还要检查呢”的思想;同时,做题之前和做题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认真检查。检查的项目有:①题目有没有抄错;②计算的过程中有没有错写、漏写、少写、多写数字和符号;③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④特殊数“0”“1”的计算是否得当。学生做好后要进行验算,这是一道必须进行的程序。验算时要求学生掌握“纵横检查法”。纵查法:上下式子间检查、核对数字、运算符号是否写错,有无漏写或重写。横查法:检查每一步的运算顺序是否有错,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有错。这样不仅确保了计算的正确,而且对学生逐步养成严谨、认真、踏实的学风,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解题步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1)观察:观察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样的数,含有几种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

(2)分析:分析题目中每个数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运算关系,是否有简算部分,哪些运算可以同步进行。

(3)确定:通过观察、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计算:在分析、确定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性质进行计算。计算重点看准数字和计算符号,能简算的尽量简算。

(5)检查:计算的每个步骤,都要及时检查、及时验算。首先,看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否准确;然后,看步骤是否合理;最后看结果是否正确。

4.分清运算顺序

教师要在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基础上,把同级运算扩展到不同级运算,掌握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在混合运算式题计算中,要看它是含有同级运算还是含有不同级运算,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演算;不同级运算的,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例:

①不同级运算:

23×3+50 50+23×3 23×3-50 80-23×3

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应先算乘法。

②不同级运算:

33÷3+50 50+33÷3 33÷3-5 80-33÷3

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应先算除法。

③含括号运算:

6×(31-15) (95-20)÷25

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④同级运算:

57-43+3660÷5×12

(这本不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受影响,成为了易错点)

当算式中只有加法和减法或乘法和除法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5.运用数学术语读题意和口述运算顺序

在复习两步混合式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读题意。如:16×4+18 读作:16乘4的积再加18,和是多少;50-35÷5读作:50减去35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差、积、商、乘、除以、除”等数学用语的含义,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在读题时读错数的现象,也为后面学生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作了必要的渗透。

做三步混合式题时,教师不要要求全体学生会依照运算顺序读题,但是在脱式计算过程中,就要要求全体学生口述运算顺序了。如:16×4+6×3 先算16乘4的积,再算6乘3的积,最后算64加18的和。

6.进行改错训练

学生有时观察不细致,思考不深入,会因某些数据特征影响而造成运算上的错误。进行改错训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计算过程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正确的运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