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

新课标阅读理解精选(九篇)

新课标阅读理解

第1篇: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

Abstract: Reading comprehension deals with the information from low to higher level understanding. The author integrated some skills according to own experience in English reading, such as speed reading skills, training based on the context with a vie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speed.

关键词: 阅读理解;技能;技巧训练

Key words: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 training skills

中图分类号:F270・7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274-02

0 引言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智力活动,是不断假设、证实、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阅读理解就是在阅读中对有效信息进行处理,它不是读者认识文章中的每一个单词,看懂每一个句子的低层次理解,而是跨出句子平面,走向语篇的深层次理解,以及评价性理解。英语阅读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更多地输入语言材料,逐步形成语感。对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大量接触英语、学习英语的主要手段,又是提高英语能力的重要方面。新课标要求教师以阅读能力训练为中心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和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1 阅读的技能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目的不光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同时培养和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为继续学习或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言家普遍认为,阅读的确需要一些技能,但是外语阅读需要什么技能、它们分别是什么,这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Barret 认为,阅读技能应包括理解字面意义、能对材料要旨进行重新组织、推理能力、评价和欣赏五个方面;Davis 提出四种阅读技能:“识别词义、推理、识别作者的技巧、写作意图和风格以及寻找有关答案”。

以上技能都是服务于更好地去获取阅读信息和把握文化知识。同时利用音像制品、电视节目、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资源,丰富阅读教材,创设真实交际情境,扩大课堂阅读容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2 阅读技巧训练

进行英语阅读技能训练,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教给学生一种自学英语的方法。学生离开学校后,无论是进一步学习和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都可以得益于英语阅读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阅读英语书刊和文献资料,获得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因此,教师适当地开展阅读训练,增加一些阅读材料,进行一些基本阅读技巧的指导,无疑会对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2.1 训练以语义为单位的阅读技巧 短语(词组)和句子是表达完整思想的语义单位,提高阅读能力必须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短语和句子的能力。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不但阅读速度慢,而且理解短语、句子等会遇到更大的困难。扩大阅读单位的训练,也就是扩大“视距”的训练。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训练。

2.1.1 良好的阅读习惯人在阅读时使用一连串的目光扫视,他们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而是以词组的自然意群来读。一次的目光扫视读的一组词组。同时教师也应在课堂上注意学生“视距”的训练。

2.1.2 理解关联词的意义。理解复杂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连接主从句的关联词的理解。各个关联词各有不同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例如,引导名词性从句的关联词有who, that等,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的关联词有since, as; 知道这些关联词的意义和功能,复杂的句子就比较容易理解。

2.2 训练快速阅读技巧 在21世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密度和深度不断增加,人们所需处理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要想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信息,只有提高阅读速度和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快速阅读能力并非只单纯强调阅读速度,而是提倡在达到一定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尽快提高阅读速度。笔者认为,对文章的理解率保持在70%左右是可以接受,训练时要系统向学生介绍快速阅读的方法、技巧和策略,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阅读速度。快速阅读的方法有:

2.2.1 训练默读 默读是快速的意义阅读实践,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内容上,而不是语音语调上。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阅读姿势――阅读时不出声,不用手指,头不摆动,嘴唇不动;同时读的过程中要以意群为单位阅读,这样有助于很好的理解作者意图。

默读不同于朗读,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朗读者与听读者,如演员与听众,双方对语言材料的内容有更深更传情的体会或理解。默读主要是借助视觉进行的默读,默读是最符合实际需要的阅读方式;默读只要以一定的速度,把注意点放在理解语言单位上。因此,默读速度远比朗读速度快。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2.2.2 训练学生依靠眼睛逐行阅读,避免指读 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习惯就是阅读时为了集中注意力,用手指、铅笔或尺子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样的阅读习惯会减慢阅读速度。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阅读时注意力应集中于阅读材料的内容上,而不是书页上每个字的位置。阅读时应依靠眼睛灵巧地在书页上逐行移动,而无需借助于手指或其它东西。教师可示范正确地用眼睛逐行移动阅读的姿势,要求学生注意纠正用手指读的习惯。

2.2.3 有选择性地读 对学生而言,有的阅读材料并不要求通篇细读,达到100%的理解。尤其是针对快速阅读题型,可采用跳读或略读技巧浏览文章。抓关键词、关键句――在所读的每一段中找出主题句。主题句通常都会出现在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捕捉特定信息,确定主要内容,对于主题或要旨的语句或语段需认真细读、深层理解。一般来说,篇章的第一段、最后一段、以及其他段的第一句话都要仔细研读,抓住主要信息。

2.2.4 借助多媒体训练 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训练快速阅读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播放英语教学视频片或者经典英文影片,这样学生的思维和阅读速度必须跟上视频的节奏,播放过程中前面的语句逐渐后退,新的语句逐渐呈现,直至整个文本播完。这种方法非常有助于学生训练快速阅读。

2.3 训练基于语境信息的推断能力 读的教学应注重推理能力的训练。推断联想能力实际上就是从大脑中提取有关信息的能力,它是读者在理解文章中直接陈述的观点或描述的事实的基础上,领悟作者言外之意,提出符合作者意图的结论,即从“无关”中悟出“有关”,从“无意义中”读出“有意义”。推断是从假设或推测开始,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的人往往伴随着推测活动,阅读能力强的人基本上都能做出成功的预测,并能在阅读过程中避免那些可能改变文章意义的错误预测。题目也能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对于揭示和理解文章内容有积极的作用,阅读训练时可以先呈现题目让学生推测文章内容,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他们讨论,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利用题目预测内容能加深理解过程,提高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推断是在推测基础上的判断。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根据已知的语境信息,通过分析、判断推导出未知事实。有事文章作者没有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希望读者从文章所叙述人物的对话、动作和心境的描写等,从字里行间透过文章信息去推测文章深层结构中的含义,推断作品的意图。读的过程中也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推理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2.4 训练阅读整个语篇的能力 语篇是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过程中一系列连续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阅读是信息性阅读,它不是阅读单词和单句,而是对语篇整体的把握。语篇理解有两层含义:文章整体理解和文章深层理解。词句的理解只是阅读的基础,真正有意义的阅读是阅读思想内容连贯的文章,语篇理解属于交际性阅读的范畴,它包括以下一些技能:

2.4.1 激活背景知识 当读者阅读到某些含有文化背景信息的词语时,会激活大脑中相关的背景图式。例如,看到文本中computer 线索激活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预测语篇内容,可能会讨论到计算机使用的优越性和缺陷等。研究表明,读者不具备与文章相适应的图式就根本不理解文章内容。因此,使用这一技能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有一定的理解特定语篇的世界性知识,否则,在无背景知识情况下,很难对语篇达到深层理解和把握。

2.4.2 教师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阅读时找出答案,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根据自然段落用一两句话概括编成提纲,让学生按提纲线索进行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提纲。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2.4.3 分析篇章,复述内容 分析篇章结构是一项精读技能,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阅读理解过程;分析结束后,可让学生复述全文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评论。开始时学生可以较多地利用原文中的词句,慢慢地转为使用自己的语言;这样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也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3 结语

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书面语言材料中吸取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而阅读能力又包括对书面语言的识别、理解和快速记忆等几个方面的连续步骤,它们是相互联系的。英语阅读过程既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应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为目标,主要指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词句的意思和抓段落大意和全文大意等方面。教师要给学生讲授一些阅读训练技巧,以上阅读技巧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阅读并把握篇章的主旨。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14.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35.

第2篇: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

教学的开放性是针对传统教学中的强制性、封闭性、划一性等弊端提出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当前小语阅读教学存在着师生教与学的观念落后,教学时空局限于教室、学校而封闭,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而封闭,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僵化,师生关系紧张等现象,导致师生在课堂上搞空架分析,强输硬灌,心理压抑过大,教学效果较差。而在小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开放的教学理念是消除以上弊端的有效途径。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其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就体现了开放性。

1. 更新观念,创设开放的阅读教学情境 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观念陈旧,用单一的师问生答的刻板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追求统一的阅读方向,统一的阅读结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更新观念,解放师生。

(1)树立崭新的阅读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教学应减少繁琐的分析,反对讲深讲透,反对阅读过程繁琐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阅读教学提倡品味、体验,重在情感熏陶、个性发展、语感的培养。

(2)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彻底摆脱“师道尊严”的心理,应建立一种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质疑,敢于辩论,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氛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师应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解放学生的心理压抑,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3)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课堂。 语文课标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地直接从外界输入到学习者的头脑中,它将知识的习得归结为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而且十分强调知识是学习者自我主观建构而成。在开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求知欲,关注学生成功感和交往的需求。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辩,结论让他们得。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应尽可能地减少统一的要求,还给学生学习的自。新课标倡导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2. 注重联系,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形式 开放的实质是联系。从时间上说是向前后辐射,从空间上说就是向校内外,家庭、社会辐射,从内容上说就是从书本向各学科、自然界辐射。只有注重联系,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开放。

(1)加强同社会、自然的联系,开放阅读教学的时空。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家庭、社会、自然是知识的源泉。开放的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校园内,应加强同家庭、社会自然广阔的教育资源的联系。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小语阅读教材,许多内容都是抽象的,甚至都是远离学生生活的实际的。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开放阅读教学的时空,应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博物馆、报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课程资源。如《五彩地》一课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五彩池的介绍和图片资料;《春天》一课,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足迹;《第一场雪》可以让学生堆雪人,打雪仗,观雪景;《放风筝》可以带学生去开展放风筝的实践活动;《荷花》可以让学生去荷花池边观赏荷花等等,活化了阅读内容,丰富了阅读形式。

(2)加强生生之间的联系,开放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 未来信息社会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的。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合作学习的互相影响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如课程标准所述的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生生之间的联系,使之学会交流、合作。应形成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元互动的交往方式,通过语言、暗示、情绪感染、合作竞争、角色互换等交住活动。从而在交住中整合,归纳阅读材料,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注重知识的渗透、整合。 小语阅读活动是一次系统活动。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过学习过程中经验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观赏和评价的能力”。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通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合、归纳、回顾,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让学生归纳总结学过的写景的文章,感受写景文章的特点;让学生归纳学过某家的作品,去理解、评价其作品的特点;让学生回想学过的有关春天的诗句、文章,去欣赏,去体会等等。 小语阅读课同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阅读教学应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如《月光曲》一课,找出贝多芬同名曲来让学生结合内容欣赏,加强了与音乐学科的联系,陶冶了学生情操,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第3篇: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 阅读教学;开放性;新课标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其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就体现了开放性。第一,更新观念,创设开放的阅读教学情境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观念陈旧,用单一的师问生答的刻板的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追求统一的阅读方向,统一的阅读结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更新观念,解放师生。

(1)树立崭新的阅读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教学应减少繁琐的分析,反对讲深讲透,反对阅读过程繁琐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阅读教学提倡品味、体验,重在情感熏陶、个性发展、语感的培养。

(2)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彻底摆脱“师道尊严”的心理,应建立一种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质疑,敢于辩论,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氛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师应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解放学生的心理压抑,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3)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课堂语文课标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地直接从外界输入到学习者的头脑中,它将知识的习得归结为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而且十分强调知识是学习者自我主观建构而成。在开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求知欲,关注学生成功感和交往的需求。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辩,结论让他们得。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应尽可能地减少统一的要求,还给学生学习的自。新课标倡导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二,注重联系,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形式开放的实质是联系。从时间上说是向前后辐射,从空间上说就是向校内外,家庭、社会辐射,从内容上说就是从书本向各学科、自然界辐射。只有注重联系,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开放。

()加强同社会、自然的联系,开放阅读教学的时空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家庭、社会、自然是知识的源泉。开放的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校园内,应加强同家庭、社会自然广阔的教育资源的联系。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小语阅读教材,许多内容都是抽象的,甚至都是远离学生生活的实际的。因此,必须开放阅读教学的时空,应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博物馆、报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课程资源。

(2)加强生生之间的联系,开放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未来信息社会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的。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合作学习的互相影响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如课程标准所述的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生生之间的联系,使之学会交流、合作。应形成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元互动的交往方式,通过语言、暗示、情绪感染、合作竞争、角色互换等交住活动。从而在交住中整合,归纳阅读材料,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注重知识的渗透、整合小语阅读活动是一次系统活动。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过学习过程中经验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观赏和评价的能力”。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通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合、归纳、回顾,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让学生归纳总结学过的写景的文章,感受写景文章的特点;让学生归纳学过某家的作品,去理解、评价其作品的特点;让学生回想学过的有关春天的诗句、文章,去欣赏,去体会等等。小语阅读课同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阅读教学应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如《月光曲》一课,找出贝多芬同名曲来让学生结合内容欣赏,加强了与音乐学科的联系,陶冶了学生情操,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第4篇: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 阅读理解 教学模式

【前言】 《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五级)阅读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学科渗透”“综合素质”等字眼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阅读理解材料也趋向了多元化——题材有故事、新闻报道、热点讨论、医药说明以及节目预告等;内容包涵了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等;命题既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又侧重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和态度等相关因素。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理解比较狭隘,把教学囿于“文本课程”的小天地里。教学过程中往往重知识点的分析而轻语篇的整体理解;重阅读的结果而轻过程的指导;重文本信息的捕捉而轻文化背景的渗透;重教师的主导而轻学生的主体等等。这些弊端导致了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因而磨损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也更使我们的英语课堂失去了许多的激情和精彩。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多元化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适应多元化的阅读理解试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呢?

一、 什么是多元化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它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过程包括语言、心理、文化三个方面。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大致分为“感知(字词句篇)—— 理解(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 评价(看法或鉴赏)—— 创造(独特见解或新的发现)”四个阶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的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深化文章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把课文的空间范围延伸、拓展到社会、生活中相关的人和事,教会学生锻炼技能、认识社会,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

因此,所谓“多元化”的英语阅读教学,主要表现阅读教学的目标、策略、资源、过程以及评价等方面多向的和动态的意义建构,具体如下:

1、目标多元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确立多元化的阅读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适应各类语体、文体的阅读能力(直接目标);还要磨砺和开发学生智力中的阅读思维加工能力(间接目标);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潜在目标)。

2、策略立体化

阅读的策略要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展开教学,以阅读智能为主干,以阅读知识为先导,以阅读情趣为动力,三者组成一个立体的开放结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训练学生的阅读感知力、阅读理解力和阅读鉴赏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和阅读再造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技巧如略读、扫读、跳读等帮助理解文章的主旨,更应关注并介入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等加以分析、指导和调控,把阅读的人文精神渗透到阅读能力训练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3、资源多样化

注重阅读资源的立体开发和充分整合,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必然。修订版JEFC的阅读材料在语言学习的交际性和时效性上已经有所改进,但仅靠课本和练习册上的阅读材料难以完成《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英语五级15万字的阅读量,更难以满足学生发展英语阅读能力的需求。为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知识水平,对教材的语篇资源展开外延性拓展,即以课本为轴心,开辟课外和校外阅读的立体课堂。例如,可补充些英语读物,鼓励学生订阅像《英语辅导报》、《英语周报》、《英语画刊》、《学英语》等书报杂志;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和家庭的电脑上网阅读英语新闻或其他语言材料。教学过程中可引入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扩充和渗透,利用各类资源,设计各种任务,创设真实情景,扩大阅读容量,把语言和文化相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同时,也能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享受多样的赏读情趣,提高综合阅读理解的能力。

4、活动开放化

根据现代阅读理论和《英语课程标准》的观点,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立体对话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鼓励“见仁见智”。把阅读归还给学生,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教学时提倡“提问式阅读”、“讨论式阅读”和“合作式阅读”,实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在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怎样与他人合作、用什么方式阅读或表达、通过什么途径去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等。

5、过程任务化

“以问题推动学习,以任务贯穿课堂”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牢牢把握的一条守则。新课程标准建议英语课堂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依据教材内容和认知规律,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兴趣,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个体差异,把握好问题的深度、广度、跨度,尤其是难度。

6、评价互动化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是英语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

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重结果又重过程,重认知又重情感,重阅读的准确性又重阅读的创造性等。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心学生看懂了多少,还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中所取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对异国文化是否有合理的取舍,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能和同伴探讨问题,对阅读材料的反馈能否表现出正确的价值观等等。

评价的方式也要采取多元互动的方式,既有书面又有口头,有教师评价学生,也有学生互评,乃至学生的自我评价。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学生自我的正确评价也就达到了意义的建构,这无疑是我们英语教学的追求。

二、多元化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实践

鉴于英语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整体系统,由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媒体构成的动态过程,因此,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设计很有必要。模式的建构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英语交际的需要;二是教学条件,包括学习者的知识结构的不同等。因此处理不同体裁、不同难易程度的阅读材料,应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1、基础性阅读模式——语篇整体教学

该模式遵循“着眼教材,重视整体,逐步推进”的原则,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指导学生先整体感知,表层理解,再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大力度,循环加深,最后整体推进,深层理解,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操作见下表:

过 程 教学目的 主要教学活动及任务建议

阅读准备 引出话题,激发兴趣 明确要求,布置任务

熟悉话题,预测词汇(用图示、读标题猜意、介绍背景知识等形式为学生阅读做准备)

阅读过程 技巧训练,整体把握 整体粗读,领略大意(训练略读、找读、跳读等技巧)

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根据所读内容判断真伪、画图、标图、连线、填表、排序、补全信息等)

整体重读,深层理解,掌握语言结构

阅读输出 活化教材,创造思维 复述所读内容

改编所读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针对材料中的某个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辩论等

写摘要、改写或为文章续尾等

该模式在目前的英语阅读课堂中较为常见,模式流程清晰,可操作性强,它注重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来挖掘教材中的含有跨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内容的语言现象,特别适合基础阅读教学。

2、 拓展性阅读模式

该模式遵循“科学指导、激发兴趣、学会读书”的原则,使阅读走出教室、走出课本,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识基础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满足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多元需要。鼓励学生提出追问性的问题,师生在相互参与、探究和交流中共同开发课程。阅读的资源可以包括英文报刊、杂志、有声读物(Video tapes)和视听读物(VCD)等材料。开设英语拓展阅读,增大阅读视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模式如下:

过 程 任务 具 体 要 求

课 前 广泛阅读 要求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查阅、收集有关资料。

课 中

深入阅读 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及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吸收、归纳、推理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弦外之音”。

展示反思 要求学生充分吸收阅读信息,并利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判断文章的价值,同时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课 后 协作作业 通过大量的有关练习,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学会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现以初中JEFC第三册《English is widely used》为例简述模式的操作:

该课通过几组数字,几个问题来证明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笔者设计时没有完全把教学重点缠绕在语言知识及课本内容中,而是适当对阅读材料作了扩充和迁移。

a. Pre-reading课前:收集资料,了解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关键词:“Chinese、French、Russian、Japanese、German等等”每种语言有多少人把它当作第一语言来说。把这些材料整理成文字的形式。

b. While-reading 课中:拓展思维,发掘潜力

① 粗读并回答书后问题理解文章大意。

② 选取文章中自己认为最说明问题的事例,找出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说明“Why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China interested in learning English?”

③ 难点释疑。把阅读时难以理解的短语及句型结构划出,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共性的难点可咨询老师。

④ 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并推荐好的材料在班里共享。

c. After-reading 课后:阅读延伸

① Reading : Choose any that you like and try to choose more if possible. (提供How Marx learned English,拓展阅读面。)

② Reflecting: Do you think English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languages? How will you try your best to study English well?

三 、思考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决不是一节课,一个学期就能够完成。上述二种阅读教学模式各有特点,比如基础性的阅读模式立足课堂,拓展性的模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它们都打破了传统的“接受式阅读”的思维定势,不同程度地优化了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树立了以学生的持续发展为根本的阅读教学理念。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课堂教学异常复杂多变。因而,课堂教学决不能“模式化”。所谓“教无定法”无“招”胜有“招”,学习和尝试某种模式,最终是要打破和超越固有模式,发展、组合和建构新的模式。因此,笔者提倡“多元化”的英语阅读教学,也就是说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和环境,灵活而开放地选取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类模式不断地发展和“进化”,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子成:《中学英语教学建模》 (广西教育出版社)

3、朱惠芳:《研读〈英语课程标准〉 调整阅读教学策略》

第5篇: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 语文课外阅读 现状 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就目前现状来看,受社会环境和家长文化层次的影响,对初中学生而言,学生自主阅读的情况很是不容乐观。即使是经济文化相对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也都亟待提高。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家庭和学校现状,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加以分析探究。

一、初中阅读教学

受家长意识、学校条件和教师水平限制,初中学生的课外语文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以苏州东山镇为例,这里地处太湖之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还出过许多名人:古有明代王鳌和明代苏州第一个状元施,今有王守觉、王守武、何泽慧等5名中科院院士,照理说这里应该有较强的读书氛围。但事实是尽管百姓生活富足,但普遍文化素质不高,绝大部分家长都为茶果农或渔民,家庭文化氛围可想而知。再加上由于近几年很多大学毕业生工作难寻,他们甚至对自己的子女读书也都抱无所谓的态度,在阅读方面对自己子女的要求更是可想而知。很多家庭很少有藏书甚至一本藏书也没有,对孩子的阅读极不重视,这样的家庭环境孩子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势必要受到很大影响。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家庭普遍缺乏培养孩子阅读意识的情况下,作为老师首先要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很多老师利用阅读课从阅览室借来图书供学生阅读,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这既解决了学生阅读图书的来源,又保证了阅读时间。但由于学校阅览室场地有限、学校借阅图书手续的繁琐、学校图书更新缓慢等原因,学生阅读课上对阅读的内容缺乏自主的选择,更多时候是被动地服从辅导老师或图书管理人员的安排,他们很少有自主选择感兴趣书籍的权利,所以很多时候学生读书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缺乏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理解和体验自然也不会深刻,更不会有所感悟和思考,或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样的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新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有些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喜欢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即把自己对作品内容或人物的理解强加于学生,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前就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这很不利于学生阅读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

语文教师观念陈旧,认为课外阅读浪费时间,不鼓励学生读书,甚至阻止学生阅读课外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有些语文教师甚至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割裂开来,认为老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上好课就可以了,至于课外阅读,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加上由于自身的阅读量少,对课外阅读缺少必要的辅导,不推荐书目,不指导方法,不检查督促,还有些老师虽然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他们认为课外阅读就是为考试备战,将所要考查的文学名著按照考试要求编成考题,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的个性情感的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

以上种种现状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极大束缚了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初中学生课外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7~9年级学生,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课外语文自主阅读的能力呢?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笔者结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学会读书”这一总体目标,按单元目标对读书方法加以分解:对于课外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精妙短小的散文或古诗文精品,要求学生学会通过反复诵读加深感悟和印象――“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并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课前朗诵比赛,内容为课本外的名家散文经典段落或《古诗文诵读》(初中版、高中版)上的相关诗文,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对课外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指导学生选取合适角度对文学作品深入“感悟、品味、欣赏”,仔细辨析作品浓厚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和方式,以及语言艺术的特色;对课外优秀小说作品,老师开出书目,指导学生利用阅读课时间到学校阅览室阅读或到藏书室借阅,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牛吃草”的精神学会反刍对那些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深读精思,反复品味,含英咀华直至深得精髓。

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还应注意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巧妙引导,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给予足够的阅读自由,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对于作品的解读,不应要求学生给出一个固定的答案和解释,而应鼓励学生调动思维从各个角度大胆想象质疑,对作品作出个性化、创造性的阐释和解构,并让他们选择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进行交流。

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不同类的文学作品能力,还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评论类的文章,(比如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学评论或《作品与争鸣》等文学类期刊中的一些文学评论),指导学生在发扬阅读个性的基础上,学会从理性地角度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一些文学评论或阅读感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感悟张扬学生阅读个性,激发其阅读兴趣和潜能,并使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再上一个层次。

通过以上专项训练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了方向,有了方法,阅读意识和兴趣也大大增强了。初中三年时间,尽管学习时间很紧,但很多学生还是阅读了几十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大大增强。

三、结语

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不扼杀学生的阅读个性,这是当前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只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要求,并巧妙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潜能,才能开辟出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指导的新路子,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3]施耐庵.水浒传.

第6篇: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前预习 课外阅读 阅读习惯 阅读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阅读要求方面,《新课标》中提到:“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五级)。”为了达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能力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教师还应结合教材中课文的教学补充各类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掌握适当的阅读策略,这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培养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告诉我们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预习课文是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已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从一开始就要养成英语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自学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扫清障碍。(2)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找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4)划出疑难点,并把它们记录下来,交给科代表,再由科代表统一上交给老师。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听课的目的性更明确,在课堂上积极配合教师的讲解,从而强化课堂学习效果。同时也便于教师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阅读能力,从而节省了讲解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保障

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要提高阅读能力,仅利用课堂和课本上的课文是不够的。《新课标》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15万词以上(五级)。所以,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所选读物要有趣味性,内容要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要多种多样,语言要质朴生动,引人入胜,让学生寓学习于消遣之中,轻松愉快。例如:我推荐学生读《英语同步阅读训练》、《时代英语报》。它们的特点是:和教材紧密配套,生词量少,学生容易看懂,便于初学者阅读,短文内容丰富多彩,体裁多种多样,题材广泛,故事幽默,趣味性极强,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是对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我要求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计划,利用课外时间或自习时间,坚持和课本同步地认真阅读,独立完成阅读习题,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从而使学生增大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词汇量,熟练了阅读技巧,加快了阅读速度,提高了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然而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一下子就能养成,只有在正确的指导下,在阅读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因此刚开始,每次进行阅读训练时,我都要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1)要求坐姿端正,精力集中。(2)阅读时要默读,默读速度要比出声的阅读快得多。(3)不要用笔指点着助读,这样会影响速度。(4)避免“回视”现象。在阅读时,眼睛时常往回看,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5)要养成快速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时,眼球快速向前移动,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眼与脑协调作用,边阅读,边思考,迅速对文章作出反应,将逐字逐句阅读训练变为扫面阅读。(6)不要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词典,应继续读下去,在上下文中理解生词的含义。通过长期的训练,我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使他们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到更多的语言信息。

四、掌握阅读策略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做英语阅读理解题也不例外。要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应让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阅读策略。

1.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寻找答案。对于比较熟悉的材料,可以先看文章后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直接寻找答案。特别是图表、广告类试题,在解答此类题时,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了解每一个细节,只需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到所需的信息即可,对问题中未涉及到的内容,不必过多思考。这样做,既可以抓住关键内容,又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2.通读全文,掌握全文大意。用扫描法快速通读全文一遍,边阅读边用脑思考,领会全文主旨大意,通篇思考,整体理解。

3.抓住主题句和关键词,领会文章的观点。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及每段开头的句子要特别注意。因为不少文章一开头就展示主题,而结尾通常是结论或表达的是作者的态度、意图等,若忽视了这些,就会影响对文章整体意思的理解。若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和段落里的主题句,就会更快地了解课文大意,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4.巧妙的猜词能力。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根据文章大意,通过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或构词法尽量准确地判断个别生词的含义。例如:He doesn’t know Richard hates studying and spends much time in playing,Now he is interested in fishing and sometimes cuts classes. So he failed in the exams.通过上下文,就不难猜出“cut classes” 一词是“逃学”的意思。又如:We could see the fog thicken as we went along. thick 加后缀 -en 由形容词变成了动词。

5.掌握表面意思,挖掘深层含义。对于那些深层含义理解题,则应在通篇理解文章大意的前提下,复读文章,重新系统地、深层次地理解文章,运用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分析推断能力,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透过表面挖掘隐含的意思,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善于挖掘文章的隐含意思是做好阅读理解题的重要一环。

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阅读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阅读使学生获得知识、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当然,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逐步提高。但只要我们重视,不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训练,广大学生就一定能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更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在中学阶段打好一个良好的阅读基础,将非常有益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仁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3).

第7篇: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个性化;独立阅读;体验与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79-01

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要"发展聋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聋生的阅读现状与新课标的要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何解决聋生不愿读,读得少,不会读与新课标对聋生阅读提出的更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呢?唯有加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对聋生个性化阅读的指导。

1.保证聋生独立阅读的时间,尊重聋生独立阅读的权利

要实现个性化阅读,就要让聋生独立阅读文本,这是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于当前聋生来讲中考课业压力依然沉重,独立阅读最缺乏的恐怕还是阅读时间。课堂上自不必说,做题讲题,讲题做题是很多老师屡试不爽的增分秘诀。即使是一般的文本阅读课,大多也是被设计为中考阅读训练,被滔滔不绝,头头是道的讲解占去了绝大部分时间。很多教师还在阅读分析中不时地插入中考阅读考点、答题技巧的分析。结果就是一节课下来,聋生记录了许多解题模式、答题标签。但聋生在课堂上根本就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这些所谓的模式技巧也就难以在聋生的脑子里扎根,因为聋生没有真切的感受没有独特的体验。就是课下的拓展阅读,老师们也是常常忘不了在阅读材料后面缀上几道改头换面后的看似人文性十足的考点思考题。聋生自然是很功利化地去文中搜寻答案要点,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总之,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下,聋生身后永远笼罩着一个中考解题训练的阴影,聋生习惯了接受现成的分析和标准答案,习惯了急功近利的解题训练,哪里还谈得到什么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

因此,我们初中阅读教学的首要前提是尊重聋生独立阅读的权利,保证初中生有足够的不受任何暗示的对文本整体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也不可有太多的硬性要求强制规定。这就好比孩子吃饭,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吃得少吃得慢或者挑食就总是给孩子喂饭甚至强制孩子吃饭,孩子早晚要独立,要自己学会吃饭。借用一句流行歌词,有一种真爱叫放手,有一种真阅读叫个性化。

2.引导学生进行多元阅读

阅读的过程就是阅读者与文本及文本作者展开对话与交流的过程。由于阅读者的阅历、动机、信念、特质、能力、眼光等,对文本的分析、理解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同一文本的"文、道、质"也会做出不同的解读。为了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多元化的人文价值取向和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以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阅读。如,在《最后一课》一课教学中,分析韩麦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理解,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有较高教学水平的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教师如何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取舍、整合,由散到聚,既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理解,又将目标达成一致,趋于一定程度的统一,让课堂呈现出"多元-集中-多元"的态势,这样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地充满生命力。

3.个性化阅读需要教师的有力引导

个性化阅读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的自由化化阅读,也不是个人至上的个体化阅读。(1)必须将"个性化阅读"置于"三维目标"之下,个性化阅读必须置于新课标"阅读与鉴赏"的整体目标的约束之下。尤其是要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提高聋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核心,逐步养成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志趣,提高其分析鉴赏能力、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形成积极的、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2)教师课前教学设计要充分,课堂教学引导要得力。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绝不能停留在活跃与热闹上,要着重关注聋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绝大多数都应该在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情境之中,或难点、或重点、或疑点、或关键点,总之是在某一特定的有较高探究价值的"话题"之下进行。(3)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民主与集中、放与收的关系,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对聋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进行辩证的分析、引导、梳理和扬弃。

4.营造民主、和谐的有利于个性化阅读活动的课堂氛围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绝不能越俎代庖,要给学生增加阅读空间,要让学生有时间读、有心境读,从而读出感觉来,读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自然地产生或喜或悲、或爱或憎的情感体验。要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由于学识的限制,学生自然会产生体验的局限性,教师不能轻易用教材惟一的答案去否定学生个性的感受,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利用、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其个性得以弘扬,语文素养得以提高。通过实践,我认为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个性化阅读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消解老师和学生之间尊卑长幼的"师道尊严";有利于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使我们的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互惠"。

第8篇: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自主阅读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而且要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让每个孩子在看到阅读文本的时候都能用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能够熟练掌握解答阅读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整体阅读成绩得到提高。

一、合作与交流,实现师生、生生良好互动

1.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进行阅读

初中语文课文文本阅读教学,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文章的基本内容,解析重点词句,在课文中做好批注,独立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还要组织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进行良性互动。

2.教师要认真组织,使合作学习走向深入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确立合作学习的目标,引导学生在交流中继续探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发言,培养每个学生都能平等而又充分地参与学习,使阅读能力、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强化。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与教师的课堂互动也会更加有效。

二、巧用预习,使学生真正进入阅读状态中

1.巧用预习开展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自主阅读

初中生对于初中文本都能认真读,但是怎样读才会更有效,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提高阅读能力,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把握。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围绕新课标组织学生开展语文自主阅读,就要通过教研组讨论交流做好导学案,思考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预习方式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在预习问题的设计中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既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读自悟解决相关问题,又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通过预习更好地和教师进行交流,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提升。

2.先学先问,后导后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对作品的内涵,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能够体验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但是初中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能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理解出来。在这种时候,学生就要把还不是非常明白的问题写到预习或者在课文文本上进行标注,等到课堂教师讲解的时候和教师以及其他学生进行良性互动。而教师也要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基础上后导后教,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努力创建高效课堂,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并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

三、多媒体辅助自主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教学重难点

1.多媒体辅助自主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但有浅显易懂的文本,还有较为抽象的课文。对于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的课文,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进行自主阅读,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语文课文,学生要想通过独立阅读理解文本内容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多媒体课件采用形象生动的声音、视频以及图片、文本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调动多种感官进行阅读,能够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社戏》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短篇小说《社戏》中事件发生的环境,让学生的情感更好地与课文内容接轨。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通过社戏图片、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戏,然后再通过文字重点引导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进行深度阅读。学生无法单独理解的文本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这样学生不但能更好地理解文本,还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2.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

多媒体课件在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效率。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作者咏物抒怀的写作特点,并能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加以运用。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文本状物的方法以及作者能够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突破重点词句,图文结合,反复诵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在有效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能更好地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

四、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水平

新课标对于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是有明确规定的,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大量阅读,只有加强课外阅读训练,学生才能养成自主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

第9篇:新课标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阅读课 民族地区 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75-02

在新课改下,高中生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与发展的重要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从高考全全国卷来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研读词阅读及现代文阅读的考查,而且包括在写作在内,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综合能力占比相当大。而在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及民族传统教育的需要,汉语言阅读往往又是弱项,笔者从民族地区双语学生的角度,就高中阅读课开展从教学设计、教学手段、阅读能力培养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立足学情,重视高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对于民族地区学生而言,其汉语言及基础相对较差,而且一般阅读课都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针对这种现实条件,高中教师要重视阅读课的教学设计,结合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表达、民族习惯、等特点,把教学重点、难点及阅读要求、目标渗透到教学设计中,使学生一方面从自己熟悉的角度来阅读理解课文,另一方面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阅读课的教学中。尽管相对于汉族地区,民族地区如、新疆等地高中生的阅读课要求较低,但不能因此把学生当做小学生来教。因为从智力发展角度来看,语言能力与阅读理解尽管关系密切,但也不能完全等同,不能因民族地区学生汉语能力较差而不重视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要结合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转变,通过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以积累文字为基础,以阅读理解为核心开展教学。笔者要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中,汉语言教学按学生学情来讲授,而阅读理解却按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来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课来学习汉语及其发展,把母语习惯与汉语习惯进行一定的转化;另一方面阅读理解又具有较强的思维思考难度,有利于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因此,合理的阅读课教学设计有助于高中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阅读课教学手段。

俗语有言: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合理的教学设计,就意味着高中阅读课取得了开门红,但要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就要教学手段加以保障。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网络信息等成为了阅读课开展的重要手段。如经典故事《花木兰》,通过将其改编为英语动画,就成了英语教学的好帮手,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高中阅读课也要借助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在民族地区对双语学生开展阅读课教学,使学生更好从民族角度来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开展阅读课教学,这本身就是对阅读课文进行民族化改造的过程。通过将课文与民族地区类似或相近的内容进行对比,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好的阅读理解课文,从而达到阅读课教学的目标。不仅如此,高中阅读课还可以通过央视科教频道的文化节目,将阅读课放在更符合民族文化的节目中,从而有效沟通民族性与普遍性。用学生熟悉的故事与高中阅读课内容结合,并以多媒体信息手段加以处理,既能加深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又能以此来引导学生走出民族局限,更快地融入到社会飞速发展进程中。

三、学以致用,重视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高中阅读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为学生学习、发展服务,换言之是提高民族地区高中生语文交际、沟通能力,而这又要依赖性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才能体现语文阅读课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通过阅读课所形成的能力应用,来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是快速提高民族地区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语言学习有共同的规律,最根本就在于学以致用。在民族地区,只有把语文交际沟通能力与阅读课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

笔者在阅读课教学中,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每节课结束之后,都会让学生用汉语来进行复述。这一方面锻炼了民族地区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有助于其更好地用汉语流利表达;另一方面通过复述来检测学生阅读课学习的情况,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情况。而每周又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把本周的阅读课内容进行串联复述,查看阅读能力的提高情况,从而摸清学生学习情况,为后面阅读课开展奠定基础。在反复的应用与练习中,学生的进步是明显的,其阅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语文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综上所述,对待民族地区的双语学生,高中阅读课教学有结合新课改理念与新课标要求,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进程与难度,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联接双语学生的民族性,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最终要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把阅读内容与交际沟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并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樊九和.高中语文课堂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巧妙结合[J].长江丛刊.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