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精选(九篇)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

第1篇: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

一、加强词句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课文时要理解词语和句子,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是十分重要,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比如,在教学中,一些常见易懂的词语,不需要讲解;有些稍作比较,学生就能理解;有些要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才能理解;还有些生僻的词语则要让学生动手查资料,讨论交流后才能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口头造句上,更好地表达出真情实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些精彩的词句,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积累语言: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词、句、段的积累;二是读每篇课文之后的“词语采集”栏,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再补充一些,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三是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可指定背诵也可自选背诵;四是在“语文百花园”和课外阅读中增加语言积累。这样通过知识学习和教学,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新课改中的强化朗读,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空间。教师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指导朗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教学《范仲淹的故事》一文时,笔者先是从齐读课题起,再指名读,听到读得好的学生就给予表扬,读错的学生耐心纠正,接着让孩子们默读课文。几分钟后,再指名朗读,每人读一小节或一个故事,孩子们读得很认真,在笔者悉心的诱导下,孩子们读出了感觉,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踊跃举手发言十几分钟后,大部分孩子竟都能讲述故事了,甚至会熟读和背诵,然后,启发孩子们得到结论:范仲淹的刻苦成就了他的一生,使他如愿实现了自己的远大抱负。最后围绕理想,展开讨论,朗读、组词造句、说话、写话,进一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没有精妙绝伦、尽善尽美的多媒体课件,却尽是孩子们朗朗读书声和他们淋漓尽致的发言,这完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生硬的灌输和枯燥的讲解,老师只是学生的启发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教语文,更是在教会学生学习和做人。

三、善于探究质疑,培养阅读能力。

在新课改下探究质疑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得到锻炼,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新课改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想方设法诱导,比如在读文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更主动阅读,老师也和学生一起阅读探究,有时,老师要想法诱导:这句话好在哪里?你读懂了什么?要知道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这里的省略号看似没有问题,稍不留意就划过去了。但若深入探究,就可见作者的匠心。我就这样诱导孩子们说:“小姑娘话没说完,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呢?”当学生给予否定时,我又问:“既然知道,为什么不说呢?”有的学生会说:“当时不方便说”,在这时候就进一步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显然,学生就较容易理解作者用来表现小姑娘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我又接着问:“假如你是这个小姑娘,你此时怎样想怎样说呢?”孩子们就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此时,我就抓住时机,让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他们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正如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朗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读得其发,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者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四、开展广泛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第2篇: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新课改;培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世界应该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和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在不断的反复阅读中,我们才能真心领会语言文字所展示的思想内涵和所创造的文字魅力。

一、引导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可是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是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并适当辅之形体语言;多鼓励、多肯定,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二、使学生享受阅读

阅读是人生的一部分,是生存的需要,阅读理应成为阅读者的一种精神享受。享受阅读理应被视为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和至上追求。苏霍姆林斯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人类的文化底蕴,人文内涵集中体现在传世文学中。语文教材选择篇目,又都是从这些浩繁卷帙的传世书海中撷取的精华,文质兼美,他们对学生的精神领域无疑有着持久而深广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些文化中的精品、瑰宝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转化为个人的素养,这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特点所决定的。阅读这些篇目,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自身的精神底蕴,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能够以一种自然的心境和自由的态度去与文本对话,进行思想的砥砺和碰撞,情感的体悟和对流,美感的激发与生成,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真、善、美的境界。

三、使学生理解性的阅读

文学作品是作家心灵的产儿。作家在情景创设、意象组合、人物塑造、结构运思乃至言语描述上都以自身的思想、才智,赋予作品灵魂和生命,并由此融合为一个浑然的整体。文学作品的美是作为一个整体所焕发出来的神韵,是意象所辐射开来的情趣,是蕴藏在文字后面的灵气,它未必在于一词一句一个段落的精美。因此,理解性阅读,使学生可以感觉到作品前后连贯着的主旨意脉,言辞间渗沥出的情趣睿智,直观的表象后潜流着的思想、信念与追求。学生可以尽情地把作品当作飞鸟、游鱼、骏马去欣赏,感受一种飞翔、游动、奔跑的生命律动的活生生的美,体会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优美的意境。

另外,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除了引导学生热爱阅读之外,还有几个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一、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首先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生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其次是重反复朗读,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二、关注学生基础积累

古语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家都知道,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必要的积累谈深层次的阅读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一定要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也一定要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

三、关注学生语言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长期这样坚持,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的提高。

四、关注学生写作积累

第3篇: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74-0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倍受众多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我认为要做好新课改下的阅读课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最有表现力的语句,反复推敲,会心悟解。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老师可让学生在班内表演捕鸟动作,在表演中体会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天真、快乐的心理,然后学生发表议论。学生在情境中,动态生成动词的运用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2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教学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相信阅读教学就会收到不错的效果。初中时期的学生往往对于小说更加感兴趣,而对于散文、说明文等文体往往感觉理解会相对吃力,因为小说比较通俗易懂,而散文则需要学生去体会,去深度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拈轻怕重”的坏习惯,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笔者看来,想要提高学生学习散文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散文的美,它的语言美、结构美,还有散文的意境美等等,此外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体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进行体会,即把自己当做文章的作者,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的时候,你是怎么样的心情?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形时,你是怎么样的心态等等,让学生将自己融入文中,长此以往,相信就会收到意外的效果。而对于小说阅读,不能单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而且也要让学生对于文章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心里描写进行分析、学习,以便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予以运用。

3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多读几本书,扩展知识面,或者教师通过细讲文章来让学生进行学习,之后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阅读效果往往不会深究。在笔者看来,阅读教学,教师交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更要交给他们“渔”,这才是根本,才能更好地让他们进行阅读,实现阅读的真正意义。新课改更加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心理熏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加注重引导阅读对于学生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自发地进行阅读训练。同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抛弃以往的教师“灌注式”的教学模式,而应该采取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对文章有自己的见解,当然教师就是对学生的见解进行斧正、完善。毕业

4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5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

阅读教学的进行,书籍的储备是关键。没有足够的书籍、文章,想要做好阅读教学,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初中学校的图书馆等设施还不健全,这就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刊物、书籍进行学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进行。在笔者看来,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进行书籍的汇集、整理,比如,每位学生贡献一两本书籍,在班上建立一个“图书角”,然后班上几十位同学就会有几十本甚至上百本的书籍,每位同学拿一两本书就可以读到上百本的书,这样就可以发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暂时解决学生的阅读难题。此外,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拓宽阅读渠道,帮助学生搜集各种信息,比如,网上的一些最新新闻资讯,或者好的随笔文章等等,又比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备课、授课中的一些发现、心得、体会,都可以和学生一起分享。毕业

6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

第4篇: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能通过全篇阅读能分析和处理信息过程,并且能读懂作者的意图,能通过上下猜测疑难词语,理解整段的大概意思;能通过本段其他线索推敲出下面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加强阅读能力教学,但是,在我国传统的教育影响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当中,老师都是完任务的是教,学生都是盲目的学。这样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低下,影响阅读能力发展。

一、 分析当前学习英语现状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位品德兼优的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办法。但是,从长期来看,很多教师不重视创新教学,始终按照以前传教学习惯性按部就班的思维方法。或者是为了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让学生死记硬背英语词汇和语法,不会灵活运用。这样本身让学生始终原地踏步走没有一点进步,在对课文的理解也只是在表面上做文章。成绩提高仅仅靠“题海”战术,更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对语言体验的乐趣。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过多强调语言知识传授,很多老师把词汇、语法为主线传授给学生,将完整而意义明确的文章分解成很多零散的语言知识点传授给你学生,这样顾此失彼,很难使使学生整体理解文章的含义。

其次,采用单一阅读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更多的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即便采用一些启发方式,也只是教师设计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学习很难在课堂上积极投入,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伤害。

再次,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很多教师缺乏对阅读策略的认识,自己本身也就是一知半解,有的根本没有策略。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去扑捉信息,这样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判断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老师实行纯粹的阅读教学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影响。

以上就是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长期应试教育传统教学习惯所影响,老师和学生仅仅停留在眼前的考试成绩上,从来不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做为教学目的;另一方面是英语学习的畸形,不能真正的理解学习的真谛。针对上面的各种现象,就英语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有利于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学习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老师角色的转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英语教学新课改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体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现实任务目标,为此,要求老师必须彻底改变原有的僵化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式。这就需要老师从自身做起,努力改变观念、树立良好正确的教学思想。

首先教师应该从知识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知识促进者或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错误的认知——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引导者进者和合作者,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提供有力的帮助。

其次,英语教学改革要求老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新的英语阅读涉及面广泛,教师必须对新的知识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明确的把握,并作为学生学习活动有力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明白在教学中,自己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依靠本门学科知识就能解答问题,知识的整合性要求教师应具备各种知识,才能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给学生学习知识提供有力的保障。教师还该明白学习活动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

(二)、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新的时代,新的要求,新的起点,不同的学习主题要求老师不断的加强学习,改变过去的传统僵化的教师方法。合理适应学生的教师方式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一半。

1、发现式教学方法的使用。积极思考是阅读前提条件,发现式思考是指在阅读活动中极大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发现和挖掘文章所传达的各种信息,使学生对文章整体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理解能力,还可以强化学生的悟性。使全体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不同的疑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启发学生在阅读内容中发现问题,并且能独立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

2、概念图教学方法的运用。概念图是一种好实用教学工具,它用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关系。我们可以把概念作为用图的方式来建构知识、组织信息和表征知识的一种教学和学习策略。新知识的学习取决于新旧知识能不能表达到意义的同化。换句话说,知识的建构是通过已有的概念对事物观察和认识开始的。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的向知识网络添加新连接。另外一个主要观点就是概念有不同的深度和广度,可以非常笼统,也可以非常清楚。而且,笼统的概念中包含着不太笼统的感念,在这些不太笼统的概念中又含相当具体的概念。学习者应会辨别新概念的层次。根据层次,把这些概念放入他们知识结构中相应的位置上。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会为阅读搭建了桥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为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供了平台,使学生学会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句话,阅读是一种积极思考理解信息的活动过程。它既是学习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始于基础,重在方法,贵在坚持。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学习阅读过程中相互配合,积极探索合理有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按照英语教学标准,成功的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5篇: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情境的进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利用精美的导语、激励的语言、图片、形体语言、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如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从让学生聆听歌曲《愚公移山》、观看图片、想象愚公移山的艰辛过程中开始。学生嘴里哼着歌,眼睛关注着图片,脸上流露出喜悦兴奋之情,在描述画面内容的过程中争先恐后,异常踊跃。教学的目的是养成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这种精神,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巧设悬念,以情导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教师适当的感情表露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还要善于用形式灵活多样,能开拓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教学方法。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对自己的重要性,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

二、传授实用的阅读方法

1. 注重复述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语感的培养是全方位的、长期的过程。复述训练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复述是按照文章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文章内容的一种阅读能力训练模式。具体来说有以下方式:(1)详细复述,即要求学生按照文章的原意全面细致地讲述;(2)扼要复述,即要求学生用概括而简洁的语言讲述文章的主要内容;(3)创造性复述,这是一种较高要求的讲述方式,适合于较高年级的学生。

2. 坚持以读为主,培养阅读兴趣。由于对“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片面理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阅读教学存在着“以牵为主”的弊端,教师顺着课文的情节“千万次地问”,学生猜着老师的答案“踊跃地答”。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学生并没有自主读书感悟的时间。教师应该把读书的权利和时间还给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文本中丰富的人文性和浓厚的感彩,并逐渐受其熏陶、感染。

3. 利用对比阅读,提高比较阅读能力。对比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对照,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之一。对比阅读的方式较多:从训练内容上看,认读字、词,可进行字、词辩形、辩义对照比较;理解词句,可进行调换词语和变换句式对照比较;理解文章结构,可以将不同文体的文章进行对照比较;理解文章的不同写作特色,可将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章进行对照比较。

三、抓好阅读延伸,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教材中隐含着很多便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因素,在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露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留足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探索,把发现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做到各抒己见,在师生思维不断的碰撞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创新能力时,教师要特别注重两点:一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教师不应以标准化解读规范学生的理解,要重视自读自悟,主张学生自我解读,读出自己的个性和创意。二是将思维活动贯穿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第6篇: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之下,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顺应这一发展潮流,其教学质量得到逐步提高。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从教学目标出发,导致课堂的阅读教学主次不分的现象出现;(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味依赖教科书的见解,将知识见解强加给学生,自身专业能力不足;(3)学生太过被动,课上回答老师问题敷衍了事,依赖参考书不主动思考,导致课堂效果低下。那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可以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入手。首先,教师在备课阶段,在熟悉课本的前提下,立足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其次,教师找准单元与课文内容的切合点,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有效的问题导入和设置相关的情境等方式进行合理的教学。比如,学生在学习《猫》这节课时,教师在备课阶段要明确这篇课文的重点就是通过对猫的描写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从细微之处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小组合作

实践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第二步,可以从增加学生的体验入手。语文教学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式都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正确的做法就是让学生也参与到阅读的思考中,在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学生通过课堂的讨论来阐述自己对阅读教材的理解,一组内大约五六个人,给各层次的学生布置符合他们能力的教学任务,根据自身擅长的领域进行分工合作,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更深一步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存在的问题基础上,积极探索和研究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促进学生发展。

第7篇: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英语教学也随着产生了一定的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做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理念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效率低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对与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的需要。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一直以来英语阅读都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部分。本文对新课改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简单描述,对现阶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相关意见。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课改下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加强对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嫩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改变了过去传统落后的英语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将更多的经历放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上,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育模式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时展相适应,以英语教材为基础不断拓展新的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形成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决定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最直接的环节。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并且能够将英语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也就是说高中学生对与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逐渐积累对语言认识的过程,丰富的阅读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开阔视野,也能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判断能力。加强高中阶段对英语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为学生提供获取语言知识和运用英语的机会和条件,进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方位综合发展。

现阶段我国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仍然受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英语教学将过多的经历放在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和记忆上面,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大都是在英语课堂上完成的,教育模式单一,而且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高中阶段的教育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阅读课大多数被当作精读课,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比,教师更加注重对语言知识和阅读技巧的传输。另外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大多都是在被动的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由于阅读题材的单一性,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综合来说,现阶段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学方法缺乏新意,学生没有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英语学习习惯,导致英语阅读教学的低效率。

一般来说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以外,影响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还有其他多种因素,其中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是相对重要的部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的英语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学习提供多样化的语言信息、文化背景等,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英语学习热情相对较高。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学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实践入手,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交流的英语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全面、综合发展。另外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主要阵地的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机会深化阅读内涵并且扩展延伸教育内容和阅读素材,丰富英语课堂教学。

一、高中英语教师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

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过去英语课堂的主导者变为指导者,将学生英语课堂的主导者,把过去单纯的讲授英语理论知识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为中心。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保证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另外传统的“满堂灌”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英语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教材以及生活中的题材进行辩论、合作与交流,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还可以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延伸英语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

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对于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不可能离开其相应的文化背景,而且我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跨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英语阅读教学也必须要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环境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进行对比,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合来说,加强对学生的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教育,不仅仅是应试教育下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和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高红,祁光颖.高中英语阅读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12).

[2]巫正洪.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03).

第8篇: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阅读法 高中历史教学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我们的未来,曾说:“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由此可见,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丰富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尤其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高质量的历史课堂更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培养他们的理性思考能力。笔者认为,阅读法的实施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广泛阅读法是培养高中生对学习历史情趣的重要方法

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阅读应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大量阅读不仅能够帮助高中生获取更多信息、激发对历史常识的兴趣,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判断能力。

首先,历史学科的特点需要高中生进行广泛阅读。该学科的独特性是由它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决定的。历史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历史本身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主要讲述过去的事物,无法再现、重演。总之,历史研究具有的间接性、抽象性、不可再现性,这就为现实中的历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博览群书的历史教学思路将有利于高中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真正学会从对历史的观察思考中、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找到观察认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

其次,高中学习的阶段性特征要求高中生广泛阅读。高中阶段课业繁重,死记硬背的复述式学习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更容易降低高中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阅读技巧、指导他们广泛阅读,将促进学生掌握阅读的规律,养成累积有用资料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广泛性阅读方法有利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高中生思维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性,并逐渐形成辩证逻辑思维,表现为有能力运用理论指导分析各种综合材料。广泛阅读是高中生将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一个便捷的方式,真正达到“吾信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有我们自己”(《史学要论》)的人文境界。

根据国务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原则,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使用必定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历史时事作出客观理性的评价。例如,历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培育高中生独立思考、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同时以学生为中心,始终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讨论、主动摸索、主动提问、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

然而,诸多问题仍然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其中最值得思考的是,尽管历史教师改变了教学方法,即将学生作为知识探索的主体。但如上所述,历史的学科性质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学科基础及常识,当今高中生的历史知识的匮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在历史课堂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事实上,培养高效率的阅读法是解决以上教学困难的良好方式。历史与其它学科的重大区别在于,它是对过去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探究,无法再现或者借助实验加以形象地表征。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大部分高中生简单地认为历史只是对历史事件、地点、任务的记忆,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高中生逐渐失去了对历史知识深入挖掘的动力。因此,实际教学中阅读法的实施,应该在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历史需求及兴趣的前提下,逐步引导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1.激发兴趣,提高高中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在传授学生知识前,必须同样先使他的学生渴于求得知识。”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激发兴趣的关键在于了解高中生独特的心理特征,将历史教学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具体方法主要有:(1)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积极有趣的学习环境。(2)增加师生互动,转变被动式学习模式,创设一个宽松、融洽的环境。总而言之,教学过程要重视营造历史学科的气氛,让高中生们觉得学习历史是有实际价值的,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2.培养高中生高效的阅读法,将阅读法落到历史教学的实处

在激发出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需求之后,应该及时对学生的阅读法予以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并及时反馈。历史学习中的阅读不仅仅是简单地接收信息,而是要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分析这些信息、理解阅读的材料,养成批判阅读和独立阅读的习惯。

在遵循上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高中生的阅读法:(1)编写历史知识教学提纲,让学生按纲阅读。高中生可以按照老师编写的阅读提纲去阅读,把知识要点以问题形式列成一览表,按照水平等级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方式有利于让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2)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阅读时在历史课本上做记号,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3)阅读过程可以分为粗读、选读和精读三个步骤。首先,粗读就是先让学生快速阅读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选读是让学生根据提纲问题对要点内容选择性阅读,并独立回答。这个策略有利于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历史,是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发现问题的过程。最后精读,让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难点部分重点阅读,寻求答案。这三步是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和关键。除以上三个步骤,历史教师应该指导高中生还做好阅读反馈,检查阅读效果。例如,让学生复述阅读提纲的要求,或者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检阅,从而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以上几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融合于阅读法实施的全过程。实践证明,阅读法的培养大大地提高了高中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法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历史新课程改革是教育史上的一场革命,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努力转变教学理念与方式,特别是要讲阅读法恰到好处地运用于实际教学中。相信在上述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将有更加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历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第9篇: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突出“以学为主”,积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那么,如何进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呢?

1个性化阅读的基本内涵

个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对于阅读活动而言,个性又意味着什么?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解释个性化阅读行为。

1.1自主性。个性化阅读的第一个特征是自主性。何谓自主?就是在阅读活动中要以学生自己的研读为主,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自己来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活动建构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而我们现在阅读教学的一个缺陷就是教师对于课文总是唯恐讲得不够深入、不透彻,从字词的分析、重点段落的剖析到文章中心思想和特色的诠释,方方面面都要讲到,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指导权。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是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

1.2创造性。针对阅读活动的特点,伊瑟尔提出了“空白”理论,他认为:“这一空白不是一个既定的、本体论的事实,而是被双方―一即本文与读者间――交互作用中的内在的不对称I生所形成和改变的。对称只有在空缺得到填充的情况下获得,所以,构成空白也只能通过阅读投射来获得填补。”文本给读者留有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读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密码,这也就是发掘意义的过程。读者在发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再一次创造。所以,阅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由于读者个人的经历不同,当然在阅读活动中对于文本的解释也不相同。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多留一点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于阅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从多角度对于课文的空白发表自己的意见,以丰富的想象力,开创性的思维来陈述自己的见解。

1.3体验性。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这种体验主要表现在读者与文本的交流上。加拿大学者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认为“阅读世界,将世界铭刻在心,要求人们与世界协调或者说倾听世界,并要求大家听从生活最深处的共鸣。”阐释学主张对话,阅读活动也是以对话为基础的。读者与文本交互作用,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在交流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阅读体验有两个特征:一是情感,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作用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贯穿于整个阅读活动;二是整体,阅读的体验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而不是建构在对于每一个字词句的剖析上。基于阅读体验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阅读,在朗读中分析、赏析、体验课文,引发学生的共鸣。鼓励学生对于课文的整体感知,整体把握,而不是去刻意地寻找关键词和中心句。

1.4批判性。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切创造都来源于怀疑,怀疑精神就是一种批判意识。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个性阅读活动中的批判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敢于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二是敢于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与教师展开关于阅读体验的交流和讨论。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性的树立一些靶子,让学生提出质疑,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有可能得到培养。

2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从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来看,个性化阅读教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个性化阅读应体现阅x主体的自主性;②个性化阅读应体现阅读实践的探究性;(个性化阅读应关注阅读过程的调控性。据此,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大体可以分为:

2.1引导批注阅读。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

2.2强化“阅读反思”。阅读过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在自我反思、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行为。一般地说,实现阅读的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①学生自我思考;②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③教师的点拨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