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形容春天的四字词语范文

形容春天的四字词语精选(九篇)

形容春天的四字词语

第1篇:形容春天的四字词语范文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小语第四册第二单元由古诗《春晓》、童话《丑小鸭》和儿童诗《春雨》组成。每篇课文都有插图,前两篇是讲读课文,《春晓》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绝句,诗句描写了春天早晨雨后初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思想感情;《丑小鸭》这篇童话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从出世以后就被人看不起,谁都欺负它,被迫出走,最后才发现自己已不是丑小鸭,而是漂亮的天鹅;《春雨》是自读课文,这首儿童诗描述了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赞扬了小朋友顶着春雨种树,绿化祖国的行为。阅读本单元课文,使人感到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春意,述说着动人的故事。通过学习,使学生接受从小要和善待人、正确认识自己的教育;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和春雨对植物生长的益处,教育学生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如何教好本单元课文,提出如下建议。

1.突出重点,学好生字、新词。本单元两篇讲读课文共有14个生字,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将音、形、义结合起来教学,又要各有侧重,突出重点。如《春晓》中“晓、眠、闻、啼”等字词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基础和能力,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字形和字义:“日”出为“晓”,闭目而“眠”,故“晓”为“日”旁,“眠”为“目”旁,“闻”是听,与耳朵有关,所以是门字里边一个“耳”,“啼”为鸟叫,所以是“口”旁。在《丑小鸭》一文的生字中,重点要读准“剩、瘦、除”这几个字的卷舌音,字形分析中要突出“瘦”、“越”两字的难点:“申”和“戊”的笔画笔顺。

2.加强朗读,帮助理解内容。本单元课文的文体是诗歌和童话,因此在教学时应以朗读为主线,朗读训练的重点应放在重音与停顿上。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语言规律,加强学生对课文词、句、段的记忆,使学生不但理解内容,而且能化作者的语言为自己的语言,特别是在古诗教学中,朗读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只能意会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教学时,要在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背诵和默写的目的,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3.借助插图,品味诗文意境。本单元三篇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教学时要借助插图的作用,诱导学生品味诗文的意境。如《丑小鸭》一文有四幅插图,要引导学生注意图与图、图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联系,弄清故事发展变化的过程。《春晓》与《春雨》两课描绘的一幅是雨后,一幅是雨中春天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这正是诗的意境。教学时可从图入手,图文结合,将学生带入画中,品味诗文意境。

4.运用旧知,学好自读课文。自读课文是供学生课余阅读的文章,没有学习生字的任务,一般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但教师必须启发诱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自己阅读课文。本单元中《春雨》这篇自读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在《春晓》这首古诗中学到的有关春天气候的特征以及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等知识自学《春雨》中所讲到的内容。

第2篇:形容春天的四字词语范文

【全拼】: 【 tiān níng dì bì 】

【释义】: 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出处】: 《晋书·张协传》:“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成语】 冰天雪窖

【全拼】: 【 bīng tiān xuě jiào 】

【释义】: 形容极为寒冷。

【出处】: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公子编修汝舟随侍,劝以节劳暂息。公慨然曰:‘二万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尝言苦,时反惮劳乎?’”

成语大全

【成语】 冰雪严寒

【全拼】: 【 bīng xuě yán hán 】

【释义】: 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出处】: 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近义词】: 冰雪严寒

【反义词】: 冰雪严寒

【成语】 春寒料峭

【全拼】: 【 chūn hán liào qiào 】

【释义】: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例子】: 那是一个阴冷的漆黑之夜。~,风雨凄凄。(何为《春夜的沉思和回忆》)

成语故事

【成语】 滴水成冰

【全拼】: 【 dī shuǐ chéng bīng 】

【释义】: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例子】: 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

【成语】 风刀霜剑

【全拼】: 【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

【释义】: 寒风象刀,严霜象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林黛玉的《葬花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成语词典

【成语】 寒冬腊月

【全拼】: 【 hán dōng là yuè 】

【释义】: 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 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例子】: ~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成语】 寒风侵肌

【全拼】: 【 hán fēng qīn jī 】

【释义】: 形容天气寒冷。

【例子】: 冷锋过境,~,人们尽量不出门,致使娱乐场所生意清淡。

四字成语

【成语】 料峭春寒

【全拼】: 【 liào qiào chūn hán 】

【释义】: 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例子】: ~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宋·吴文英《风入松》词)

【成语】 欺霜傲雪

【全拼】: 【 qī shuāng ào xuě 】

【释义】: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出处】: 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例子】: 俺端的~志清高,看岩前斗巧,不比蓬蒿。

四字成语大全

【成语】 岁暮天寒

【全拼】: 【 suì mù tiān hán 】

【释义】: 指年底时候的寒冷景象。

【成语】 缩手缩脚

【全拼】: 【 suō shǒu suō jiǎo 】

第3篇:形容春天的四字词语范文

课题

田家四季歌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介绍了田家四季的不同景象,展示了生动美丽的田园四季图,让人感受到田家生活的恬静与繁忙。

本导学案重在教学生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让学生感受田园乡村的美好生活,同时也体会到田家农事的辛劳,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重点词语和多音字“场、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田家生活的恬静与辛劳,热爱生活。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和了解田家生活的特点,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趣味话题,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提问:你们心中的四季是什么样的?

2.要求学生把自己心中四季的样子画在纸上并交流成果。

将自己心中四季的景象画下来,互相交流。

1.形容自己心中的四季。

春季:_____________;

夏季:_____________;

秋季:_____________;

冬季:_____________。

二、学习生字,指导书写。(用时:15分钟)

1.出示生字,再次认读、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事项,进行反馈、评议。

1.认读生字、组词。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3.全班交流、展示。

2.动手写笔顺,一起数笔画。

(1)“肥”字的笔顺是___

____________,共画_________。

(2)“辛”共______画,第六画是__________。

三、课文学习,认识生字。(用时:15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2.细读课文,感悟生活。

(1)学习第一节,描绘田家春季图景,学习生字词。

(2)学习第二节

,总结田家夏季的活动,学习生字词。

(3)学习第三节,描绘田家秋季景象,学习生字词。

(4)学习第四节,感受田家冬季生活,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2.小组合作完成填空练习,领略田家四季生活,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

3.我会给词语注音。

季节(

蝴蝶(

场院(

谷粒(

4.用四季词语分别概括农家四季的特点。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四、总结并感悟生活

。(用时:5分钟)

1.总结所学内容。

2.让学生感悟田家四季生活,抒发情感。

交流自己对田家四季生活的感悟。

5.我认为田家生活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识记生字词,了解田家四季的景象,感受田家生活的恬静与辛劳。写字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一课的生字词与田家生活有关,教学时可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识记,并让他们感受到田家生活的乐趣,感悟到热爱生活的情感。

《田家四季歌》教学片段

描绘场景,感悟生活(教学重点)

师:大家一起读第一小节,想一想这一小节写了什么。

(全班一起朗诵第一小节)

生:这一小节写的是春天的景象。

师:哪里的春天呢?你能找出这里春天的特点吗?

生1:田园乡村的春天。

生2:春天草长蝶飞,生机勃勃。

师:春季麦苗刚发芽,所以是嫩绿色的,桑树也长出了叶子,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除此之外,田家春季还有什么景物呢?

生:还有蝴蝶和花草。

第4篇:形容春天的四字词语范文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但是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2、对联的特点

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特点具体如下:

⑴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⑵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例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⑶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

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⑷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3、对联的分类

⑴按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分:

春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朴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婚联:

祝贺结婚所用的对联。如: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挽联:

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 如《黄兴挽七十二烈士联》: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 ,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如:

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

赠联:

颂扬或劝勉他人用的对联。如龚自珍赠魏源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中堂联:

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⑵按艺术特点分:

叠字联:

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复字联:

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

月浮水面捞到水底月还沉

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开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嵌字联:

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

当归方寸地

独活世人间

拆字联:

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有人细分为“拆字、合字、析字”等。 闲看门中木

思间心上田

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和同字异音。

同音异字

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同字异音

朝朝朝朝朝朝汐

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读音:朝朝潮,朝潮朝汐

下联读音:长长涨,长涨长消

谐趣联:

取诙谐幽默之意。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占无情对:上下联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个字词却对仗工整。多数无情对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时归入谐趣联。

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回文联:

顺读,倒读,意思完全一样。

第5篇:形容春天的四字词语范文

1.分类扩词:车的种类还有吗?(货车、客车、出租车……)

与车关联的名词还有吗?(车头、车胎、车轮……)

与车相关的动作还有吗?(候车、开车、塞车……)

2.补充积累:赛一赛,看谁说出的词语最多,哪类词语最多。

以上这个片段,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将生字融入词语,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已有的零散的关于车的词语分类组合成三个集成块。通过一个练习,学生脑海里三个丰富的词语库就初步形成了。最重要的是,通过导图清晰地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有条理地思考、准确地表达很有意义。这一板块的教学启示我:一图胜千字,图是最直观的语言,易读、易懂、易记。识字教学可以适当借助导图,把思维呈现出来。以下是笔者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一点思考。

一、以图解意,见归类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我们可以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词语分类,体会不同用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导图能比较清晰地展现学生完整的思考过程,展现准确的学习思路,看到学生识字思维的条理性。

统编本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识字4《日月水火》一课,是象形文字的学习。怎样帮助学生提高象形字学习的兴趣,并积累更多的象形字呢?我们可以分四步教学。

第一步:看象形文字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出示“日、月、水、火、山、石、田、禾”的甲骨文字形)在猜字游戏中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第二步:观察象形文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古今字形的变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

第三步:古今字形结合记忆汉字。

第四步:绘制思维导图拓展。(家长帮助完成,小组交流汇报。)

这个导图设计意图有三个:其一是将本课和前面第三课的“口、耳、目”这三个象形字得以归整复习,明确象形字的属性。其二是古今字形对照进一步记忆汉字。其三是在家长帮助下将象形字的认读范围扩展。导图较直观地展现了学生目前已学象形字的“家族成员”,较清晰地展现了学生对以往学过的知识所进行的系统归纳和梳理,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二、以图展思,见联想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学生展开联想的过程,合理的联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敏捷度。低段的识字教学中绘制思维导图,常常是围绕一个汉字一边想一边画,强调学生思想发展过程的多向性、综合性。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联想使这个汉字到那个汉字,从课内到课外,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

如统编本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四季》一文中,“春”的教学片段:

1.借助拼音,学生正确认读“春”。

2.看见“春”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根据学生回答,绘制思维导图。

3.你想用哪些诗句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呢?(“竹外桃花三两枝,川江水暖鸭先知”……)

4.从课外书上读到过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句子?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春天来了,大地换上了新衣裳……)

5.你还能记住哪些描写春天的好词?(春暖花开、桃红柳绿……)

6.想一想:还有哪些人与事与“春”有关?(春之歌曲、春之故事、春之景象……)

利用导图将与“春”相关的春之美景、好词、佳句、诗词来了个“头脑大风暴”,是高效的学习的一种手段。此导图清晰地将学生的联想轨迹可视化,以最大的开放性,从一个中心点开始向四周发散。可见,导图的独特结构,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联想力。

三、以图导延,见类比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忘得快”。利用思维导图能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无缝衔接。通过思维导图展示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考过程,可视其思维的深度。

如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识字3《小青蛙》一课中,要求会认的字有“清、晴、睛、情、请”,并且“青、情、清、晴、请”要求会写。教学中,我抓住“青”字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一字开花”,将新旧知识整合,在类比迁移中帮助学生快速复习。

1.熟读儿歌,理解识记。(“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2.观察偏旁,明了字义。(和水相关,加三点水;和天气相关,加日字旁;和眼睛有关,加目字旁……)

3.老师示范做:清---清洁---我们的教室很清洁。

4.小组合作完成:1~2个生字的导图

5.课外延学:拓展“青”字开花的学习。(在家长的帮助下,绘制思维导图。)

从给“青”字加部首,到组词、说句子,用形象直观的思维导图来展现学生有条理的、清晰度极高的学习过程。教师“举一”,学生“反三”,从教师示范做、到小组同伴合作做、课外拓展做,一步一步放手,引导学生完成思维导图。而且这样的学习过程有非常强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个体思维的多样性。这种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

第6篇:形容春天的四字词语范文

一、弄清题目要求,掌握思考的方向。

思考的方向有“四上”,即:

1.内容上,仿句要集中反映文段的整体内容。譬如: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2015・湖北随州第9题)

青春如花似火,热情奔放。浸润在书页墨香中的青春更美丽动人:如果说青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书便是风景中最美的一缕光,它使青春的世界充满光明和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说青春是一叶轻捷的扁舟,书便是扁舟中导航的一支橹,它让青春的航线变得清晰和明确。

很明显,这是一整段话,是一个语境,要求补写即仿写句子,我们仿写时就必须从整体内容上考虑。整体内容是说青春的,仿写或补写的句子,也一定不能离开了写青春,也就是说,必须是这样的句式“如果说青春是……书便是……它使(让)青春……”。总之,仿句必须集中反映文段的整体内容。

参考答案:

示例一:如果说青春是一驾稳健的马车,书便是马车得以行进的四轮,它让青春的路途变得有力而稳健。

示例二:如果说青春是一首动听的歌谣,书便是歌谣中的美妙的音符,它让青春舞出欢快的旋律和节奏。

2.句式上,仿句要与例句一致。仿句仿句,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句子的结构上即句式上保持一致性。譬如: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2015・广东省卷第5题)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研究划波浪线的句子的句式,它以“美在”二字开头,三句话分别是4个字、4个字、6个字,即“4~4~6”式。仿写的时候掌握了这种句式特点,是比较好仿写的。

参考答案:

示例一:美在戏曲,生旦净丑,演绎悲欢人生。

示例二:美在文学,诗词曲赋,抒写灿烂文化。

示例三:美在汉字,点横撇捺,记载悠久文明。

示例四:美在建筑,亭台轩榭,尽显精巧布局。

3.修辞上,仿句要与原句相同。譬如:

根据划线句子仿写。(2015・贵州黔南州第31题)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__________,__________。

划线句子是比喻句,那么,你仿写的也应该是比喻。

示例: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4.写法上,仿句要善于联想、想象。譬如: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大自然的语言会在我们心中唤起不同的感受。请从声音、形态、气味三个角度中选择一个,参照示例写句子,要求具体形象,句式不限。(2015・重庆B卷第5题)

示例:大自然的色彩语言:金黄色的阳光下,一片美妙的新绿从草地向四面八方蔓延,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蓬勃与活力。

大自然的_______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此句就需要进行联想与想象。例句中写了色彩语言,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写气味语言什么的。气味语言又如何呢?联想、想象,可以写出如下句子。

示例:大自然的气味语言,碧绿的西瓜地里,一缕清新的瓜香从土地向前来采瓜的农人袭来,让人感受到夏天的丰盈与收获。

总之,仿写应做到形神兼备,“形似而意谐”。

二、认真分析原句或例句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五个方面的特点,即“五注意”:

1.注意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意与原句句意的一致。

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如是复句,要特别注意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有时,原句在标点中也有暗示,如分号要写并列关系的复句,冒号表示要总括。

3.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要准确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

4.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

5.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

三、组织好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字数与例句一致,不应有太大的出入,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做到和谐一致。

四、检查验证:审视所仿写的句子,注意与原文语意相连、文脉相通。

以上方法最最重要的是一、二两点,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把一、二两点概括为“四上五注”吧。

【模拟训练】

1.请仿照下面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

读_______,我__________;

读_______,我__________。

2.参考下面的例子,从“海、路、思、记、忘”中任选一字,根据其字形特点写一两句有意蕴的话。

示例:

灯――黑暗中一丁点儿的火星,也可以点燃希望的明灯。

出――努力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就会找到出路。

3.参照例句,以“信念”开头仿写三句话。

例句:快乐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陶醉,是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欣喜。

信念是_________,是_________,是________。

4.在横线上写一句话,使之与前后文构成结构一致、内容相关的排比句。(注意书写工整、规范)(3分)

给予是一种幸福。溪水的幸福,是能让鱼儿自由来去;_________,_________;天空的幸福,是能让鸟儿展翅翱翔。

【参考答案】

1.示例:读冰心的诗歌,我感悟了纯真细腻的情感;读培根的随笔,我体会到了透彻深邃的哲理;读傅雷的家书,我学到了谦虚严谨、积极向上的做人道理;读高尔基的小说,我拥有了战胜坎坷命运的力量;读鲁迅的诗集,我获得了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坚韧意志;读陆游的诗词,我树立了忠诚爱国、抗敌立功的志向。

2.海――接纳每一滴水,成就了大海的辽阔。路――人生之路,在我们各自的脚下。思――思想,心田上开出的智慧之花。记――记住自己说过的话,做一个守信的人。忘――连心都死亡了,那是真正的遗忘。

第7篇:形容春天的四字词语范文

一、以课本为平台,引导学生积累

课内要求背诵的文章,要求学生一定要背下来,如课后的“读读背背”“语文园地”等。在此基础上,加强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引导、交流与展示。如,第一单元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识字1是关于春天的由成语或四字词语组成的韵语。四篇课文既有春天的景,又有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学习过程中,学生找春天,画春天,读春天。语文园地中,讲春天,唱春天。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阅读活动,并在此过程中,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及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累有关春天的词句篇,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还可利用 “语文园地”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复习巩固生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片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二、以课外拓展为延伸,丰富学生积累

郭沫若曾说:“胸藏万汇凭吞吐。”从一年级开始就该注重阅读的积累,日积月累,不会做诗也会诵。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高峰,古诗背诵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其次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我让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本《书香四溢》,把平时看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到这个本子里,不会写的字用拼音。并定期检查,比一比谁摘的好词好句多,谁又能把这些内容记到自己的脑子里。记得多了,学习材料储存于大脑,成为学生终身营养,构成了语文素养。因此强调积累就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积累精神,打好文学底蕴。教师还可以创造多种形式,激励学生主动积累词句,重视语言的积累。

三、让学生走出去,到生活中积累、运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走出教室,去图书馆、阅览室,去大商厦、菜市场 等,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生活、感悟生活。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走进生活,走入社会,使学生在母语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下积累词汇。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自制“词语乐园”积累本,鼓励学生认身边的字,记生活中的词,并尽可能地把词汇剪下贴在“词语乐园”中。走出教室,走出课堂,有效利用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学习资源,给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学习词语、积累词汇、学以致用的舞台,使积累变得生动高效。

四、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能让积累事半功倍。而学生习得积累的方法,会使积累更加自主和主动,从而有利于形成学习能力。如为了加大词汇增长的幅度,在积累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积累词汇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积累,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第8篇:形容春天的四字词语范文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题型示例(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精炼词语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但在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二、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题型示例(湖北黄冈):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或采用的修辞手法或用词的生动形象,以及能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等。

三、主旨情感类

题目形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题型示例(山东济宁):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 夜 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这首诗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前三句,作者描绘了计时的漏壶在静夜响起了“丁丁”滴水声、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出、暗处的秋虫通宵在鸣叫的三幅画面,这是失眠的女主人公在秋夜的所见所闻,通过这些形象,再结合诗人婉约的诗风,我们可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为: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

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四、想象描述类

题目形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题型示例(四川内江):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 江 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再现出来。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五、表达技巧类

题目形式: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题型示例(江苏南通):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问题: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表现手法类试题,要求赏析三、四句,注意题目要求中的“修辞的角度”,这两句写白雪盼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花比作“飞花”,是比喻,然后再说出这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如下: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第9篇:形容春天的四字词语范文

第一,据读音

字形题常以考查词语字形为主。有的词语,如果它的某个语素发生错误,那么这个词语的读音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假如能够准确地把这个词语在正确状态下的读音读出来,就可以很快地判断出这个词语中的某个语素的字形是错误的。如“暴殄天物”一词,有时易写为“暴殓天物”。这个词语在正确状态下的读音为“bào tiǎn tiān wù”,但是在“暴殓天物”中,“殓”不读“tiǎn”,而读“liǎn”,“殓”字构成的常见词语有“装殓”(zhuāngliǎn)等,这样就可以断定“暴殓天物”中的“殓”写错。再如“编辑”一词,有时写成“编缉”。“编辑”一词在正确状态下的读音是“biān jí”,而我们知道,“编辑”中的“辑”其字音是“jí”,而“缉拿”(jī ná)中的“缉”,不能读成“jí”,所以在“编缉”中,“缉”被写错就很容易发现了。

高考字形题中,绝大多数现代汉语常见词语的读音是规范又稳定的,对某个词语长期形成的语音意识能够帮助同学们通过词语的读音轻松辨析它的某个语素正确与否。

第二,据语义

一个词语中每个语素的意思叠加起来才构成词语的整体意义,反过来,理解词语的整体意义也能帮助理解其中每个语素在这个词语中的意思。明白这个特点,就可以快捷地明了该词语中是否有错别字。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它的意思是“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由此可以看出,“俱”的意思是“都,全”,副词。如果把它写成“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根据其意思,就容易确定“具”错误,因为“具”没有“都,全”的意思。再如“梳妆打扮”,其意义为“梳洗化妆打扮”,“妆”的意思为“化妆”,即打扮得漂亮点;但是在“梳装打扮”中,“装”没有“化妆”的意思,因此也很容易认定“装”写错。根据以上办法,我们看看“手不失卷”一词是不是写错了。我们知道这个成语正确的意思是“手中不放下书卷,形容勤奋好学”,“失”就应该是“放下”之意,但是“失”其实是没有这个义项的,所以“失”被写错了,而应写为“释”。在“如释负重”中,“释”就是“放下”的意思。

根据语义来做字形题,是我们常用的办法之一。只有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才会在实践中熟练操作。这也要求我们在积累过程中对词语的意思要理解透彻。

第三,据偏旁

在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绝对的优势(现今使用的汉字中,形声字占85%以上)。形声字的形旁与这个字表达的意义相关,所以根据汉字的偏旁,也可以推断词语中的错字。如:“虎视耽耽”这个成语的词境为“视”,与眼睛相关,因此“耽耽”错误,应该是“目”旁的“眈眈”;“甘之如贻”中,词境是“甘”,即甘甜,与味觉有关,离不开吃的东西,“贻”从“贝”,与财富有关,本意为“赠送东西”,只有“饴”从食,本意为“用麦芽制成的糖浆”,所以这个词语正确写法就是“甘之如饴”。用这个办法也就可以知道“脉膊”中“膊”错误,因为“膊”从肉,指上肢的一部分,是名词,而“mài bó”是“动脉的搏动”,应该是从手的动词“搏”。

另外,还有一部分词语,其构成语素语义相关,偏旁也就相同,如“精粹”、“荟萃”、“经纶”、“摇撼”、“砝码”等,在识记和做题时根据这个特点来记忆和解决,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据结构

词语中,有一部分成语的构造为并列结构。并列结构的成语,其特点是相同位置上的语素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如“惹是生非”,动宾结构的“惹是”与动宾结构的“生非”又构成并列结构,“是”与“非”的词性就相同,它们的意义相反;如果把这个词语写成“惹事生非”就错误。再如“重峦叠嶂”,“重峦”与“叠嶂”都是偏正结构,它们之间又构成并列结构,“重”对“叠”,“峦”对“嶂”,各组的词性与意义均相同;如果写成“重峦迭嶂”或者“重峦叠障”就容易判断出错误来。类似的还有“心旷神怡”、“凤毛麟角”等。

进一步探究,我们还会发现,这种结构的成语,将其对应位置上的语素相结合就是一个并列式词语。上文举到的“惹是生非”中“是非”就是一个词语,“重峦叠嶂”中的“重叠”也是。再看,“青山绿水”、“山清水秀”、“唉声叹气”、“一模一样”这些并列结构的成语中,就包含着“青绿”、“山水”、“清秀”、“唉叹”、“模样”这些并列式词语。由此,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一个并列结构的四音节成语,或许就是由一个双音节的并列式词语在对应位置上增添词性相同、意义相同或相反的语素拓展而成的。所以,在判断并列结构的成语字形正误的时候,可以先观察对应位置上的语素词性是否相同,意义是否相同或者相反,有些还可以观察这些对应位置上的语素能否构成一个并列式的词语。

第五,据功能

一个词语有没有错别字,还可以从这个词语某个语素的性质、搭配等语法功能来判断。如“座无虚席”一词,其意义为“座位没有空着的”,“座”是名词,若写成动词的“坐”就错了;“波涛”一词中,“波”与“涛”意思相近,均为名词,指“大波浪或者像波涛的声音”,写成“波滔”就错误,“滔”是形容词,“水大”之意。

除了从语素的性质角度判断之外,我们还可从搭配的角度入手来判断字形错误与否。比如“必须”一词,其后只可跟动词搭配,在“必须品”一词中,“品”是“物品”的意思,是名词,所以此词中的“须”就写错了,应该是“需”。再比如:是“欢度春节”还是“欢渡春节”正确?这就要看“渡”与“度”的搭配功能,前者跟具体事物搭配,如“江、海”等,后者跟抽象事物像时间“假期、春节”等搭配,由此就可断定,“欢渡春节”错误。

第六,据来源

汉语中,许多词语特别是成语,来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等,如能了解这些成语的来源,对判断它们的书写正确与否也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墨守成规”,战国时期墨翟善于守城,世称“墨守”,因此“墨守成规”不能写成“默守成规”。又如“名列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作为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前头,作为报警用的信号,故称“前茅”,现比喻名次列在前面,只要理解了其来源,“茅”字就不致于错写成“矛”了。同样道理,了解了词语出处,对来源于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一词,也就不会误写成“世外桃园”了。

第七,注意通假

有一些成语,其书写在传承过程中以讹传讹,我们今天称之为“通假”,在现代词典中依然使用“通假字”,如果要写成本字反而错误。比如“再接再厉”,唐代韩愈、孟郊《斗鸡联句》中说,公鸡相斗,每次交锋前先磨一下嘴;后用来比喻继续努力,毫无松懈。所以“厉”字的本字为“砺”,磨砺之意,但是如果写本字“砺”反而会被看作是错误,如果写作“鼓励”的“励”却又不明来源。成语“厉兵秣马”中的“厉”的用法也如“再接再厉”中的“厉”一样。这些成语数量不是很多,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在识记过程中细心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