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融合式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融合式教学案例

第1篇: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室内设计基础课在石河子大学开设以来,经历了初期的只是讲授阶段,到中期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阶段,到现在的混合式教学的阶段,调整了线下和在线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优化教学设计,教学系统服务于教学方式,使学习的理念提升,学生的认识理念发生变化,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一主两线三结合 室内设计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77-02

一、方案设计与实施过程:

依据理念与目标

一主两线三结合是室内设计基础混合式教学中的改革,从混合式教学理念与审辨性思维理念、研讨性课堂理念、翻转课堂理念下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包括前段分析、教学内容与学习环境设计、教学实施、评价、修改等多个阶段。结合理论研究和室内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际情况,构建适用于本课程的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包括前端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四个过程。

室内设计基础混合式教学以课堂教学和网络同步教学两种主要形式存在;且两类形式各有优劣势。以缓解当前混合式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优化当前教学效果为落脚点,探寻一条更为有效的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方式。因此,将上述两类教学形式加以整合,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形式,增加网络辅助学习,最终形成混合式课堂教学。

一主,是以问题解决为本位,学生学习为主体,以实践学生学习为主体、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整合多学科知识与能力为一体所设置的问题为学习内容,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问题”的设计者,是学习的引导和监督者。设置问题,创设情景,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问题结果汇报,学习评价,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地位。综合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评价内容与

评价主体多样化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实践能力。集合图书资源、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教学资源。

两线就是学生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增加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学习的课时,线下在课堂上和课堂下都要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线上,要让学生参与视频观看,提前预习,这样才能带着问题来上课,才能在线下的课堂上有讨论的材料。在线上,要让学生对线上的课件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样在线下的课堂上更好地吸收知识点,教师才能在线下让学生做更多基于理论理解的实训。在线上做好作业的测试与调查问卷和提交作业,这样教师才能很好地控制学生在线下的讨论和学习的进度、接受度。

结合三个平台评估混合式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资源、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管理学生线上学习的情况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使用网络教学和学习的技术手段。使学生适应混合式课程的学习手段,从而减少教师授课中授课地点和授课时间的限制。

在智慧树的平台上,主要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师理念的更新,在智慧树下,和课程设计、视频指导顾问及疆内高校混合式课程改革者进行交流,吸取别人的经验,在别人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进行课程改革与设计。

在公众微信平台上设立有自己的工作室微信号,让学生在课下可以在微信上进行专业方向前瞻性设计的预习,更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专业话题的讨论,从而对专业进行专题性知识的补充与学习,在专业方向上作出更好的引导,建立专业知识的审辨性思维和兴趣。

完成对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学资料的更新,对教学课件与微课视频进行更新,保证学生能在平台上发帖和提交作业。保证视频内容与当下的设计是最新的。还要关注大学生,因材施教。把手机变成传授知识的工具,让视频课生动有趣,受学生喜爱。

在教师方面,让教师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注意教学手段的丰富,从而达到教学趣味性提高的目的,从一主两线三结合出发,更好地改革室内设计基础课程,从学生自主学习出发,从而建立学生的审辨性思维,自己建立自己的观点,认识自己认为好的设计。

二、主要措施及验

(一)前端分析

对学习者分析,要知道学生对课程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前期所掌握的知识量,并了解学生在教学中所感兴趣的部分,让学生做调查问卷;教学内容分析,对应学生所掌握的程度,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学科特色与资料分析,加入特色调研环节与学生动手实践环节。

(二)基于一主两线三平台的室内设计基础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在课程设计中,增加线上的环节,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层次与知识点的调整理。室内设计基础课程中很多内容环节可以设置为视频课的观看,并自行拍摄数量可观的微课知识点,让学生能在线上和线下学习,提前对知识点进行解读。我们将48学时分配为:12学时线上,12学时讨论,12学时课堂,12学时实践。

在以往的室内设计基础课程中,可以把以前的理论部分整合,包括室内设计基础概念,室内设计空间艺术及发展及风格,室内设计与陈设,室内设计与尺寸,室内设计与材料,室内设计与经典案例,室内设计与设计师的对话,室内设计的流程,室内设计工程制图,在这大章节下会设定小的章节。

室内设计基础课程的第一章是室内设计基础定义与概念。

传统教学中首先介绍《室内设计基础》的内容特点,介绍研究性教学方法及相关的学习要求,设立“相关前沿研究动态”和“学生研究专题”环节,引导学生迅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以PPT讲授为主,提问讨论为辅,师生间构筑良性的双向互动。运用理论教学方式,如讲授法、举例法、演示法,多媒体教学。

混合式教学经过与本专业任课经验丰富的教师讨论后,对本学科有了一定的特殊认识,对本教学改革也作出了初步的试探,由于室内设计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殊性,我们暂时按照原面授学时不变的情况进行。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完成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提交作业。教师利用课下时间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上再进行分组讨论,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讨论型的讲解,最后进行总结布置作业。课下进行网络答疑,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

也许这种方式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但是我们的目的是制定一个适合石河子大学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我想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混合式教学中学生首先接触本专业的教师,教师在课前进行网上资料的共享,让学生知道都有什么样的室内设计风格,这样上课时就可以事半功倍,而学生也能有更多思考空间,提出更多相关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可提供可扫描的基于教学平台下提供的微信作品地址,让学生扫描。课后还是在线上和学生多讨论。

三、主要经验及改革思路

教学观念的转变,室内设计基础是环境艺g设计专业学生设计思维的转化与基本设计能力建立的一门课程。我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的最新设置,就是在线上和线下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事实与观点的分辨,同时建立起学生的审辩性思维。我们无法找到一种适应所有课程的教学和训练方法,并且,在互联网背景下,也使得这门课程因此具有多变、多元和多角度性的特点,教师也无法和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在教育部大力推行混合式样教学的当下,我们尝试着将混合式教学运用于室内设计基础课程中。

混合式教学中还涉及是否使用原创微课的问题。一个微课的录制,在线上展示的虽然是6-10分钟,但是在线下和课下,教师制作一个微课加备课,在平常没有授课任务的情况下,教师也要耗时一个多星期左右。整个课程的微课小节设计可能是40-60个,意味着教师要投入大量时间。但是大多教师都有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时间不够充足。现在到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视频多是网上的纪录片,只有10小节左右的内容为授课教师录制。

线上和学生的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是开帖的内容和学生的交流动力少。教师的开帖中,学生一般回复较多,而同学中的开贴,其他同学回帖较少。

而在课堂上的辅导中,也有很多同学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不主动学习知识点,也不自己解决问题。如果一上课就开始讨论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话,这一堂课学生就完全跟不上来。

第2篇: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公司金融;案例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21-02

公司金融案例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后,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典型的案例中进行分析,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与讲解,加深对公司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公司金融知识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在公司金融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案例教学法是实现公司金融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公司金融主要研究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以及公司如何分配股利等内容。经典的公司金融理论主要包括MM理论以及围绕公司金融研究的各种理论流派,包括权衡理论、理论、信号传递、控制权理论等。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使得经典理论在我国“水土不服”。根据我国国情,公司金融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目前高校大多把公司金融作为一门理论课程进行单一讲授式教学,而公司金融决策需要更多的实践性经验,公司金融的学习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仅仅学习理论知识难以满足这一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将公司金融理论和实际的公司决策过程相结合。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地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操技能锻炼结合,是培养新型金融人才所必需的。[1]公司金融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仅仅照本宣科、纸上谈兵是无法满足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的。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置身其境,对案例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教师通过适当引导,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团队间的协作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直接传达给学生,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学生或昏昏欲睡,或一知半解,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案例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公司金融案例教学往往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能以经济生活或贴近生活的一些热点话题,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营造良好的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案例教学法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

二、案例教学的方法及其在公司金融教学中的运用

公司金融课程应循序渐进地加大案例教学的比重,采用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方法。

(一)讲解式案例教学

公司金融不仅具有很多难懂的专业术语,其很多原理和操作方法也需要理解特殊的经济背景,单纯地从字面理解其含义较为困难,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恒通公司的控制权之争:公司章程与公司治理》、《阿里巴巴的股权之争:马云的突击重围》这样的案例进行讲解。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叙述某一案例的发生和演变过程,分析案例所涉及的相关金融问题,从而阐明这一原理并明确操作方法。学生对原理的前因后果有了深入的了解后,理解和操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通过案例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从而加深其对相关理论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案例讲解的教学知识点要结合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若每个知识点都举例,不仅浪费教师的精力和教学时间,还会使学生审美疲劳。

(二)讨论式案例教学

讨论式案例教学是由教师提供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从而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教师可以在系统讲授某章节或某一问题后,提出一个案例,在讲课前以书面形式将案例素材交给学生阅读并准备,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比如讨论融资的时候,目前选择了《丰天集团的融资决策》和《企业融资行为与选择――四川堂宏集团和原四川沿江集团融资成败案例比较分析》两个案例。在进行讨论式案例教学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提示。讨论式案例教学是最能体现案例教学精髓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三)辩论式案例教学

辩论式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载体,通过正反两组辩论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教学形式。这种案例教学的形式可以督促学生查阅大量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精心挑选合适的案例,维护辩论秩序,使正反双方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这种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花很多的精力去组织、调动学生来参加,还需要控制好辩论时间,组织辩论往往需要较多的时间。

三、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传统教学方式和案例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案例教学法虽然已经受到了教育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但许多教师、学者仍将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经验性的教学方法,对于案例教学法所代表的教育模式层面的内涵理解不充分,这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改善、提高,也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推广。传统的理论教学注重系统性、逻辑性的传授理论知识,案例教学则重视对个案的探讨和研究。若延续以前的传统教学法,学生能系统了解基本概念,但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运用能力不足。然而,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一个案例或者多个案例只能传授少量的知识点,且耗费的时间较长,若偏重案例教学,可能会让学生忽视对理论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把握,导致知识的分散和零乱。公司金融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理论学科,有大量的理论知识需要系统讲授,国内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学时限制了案例教学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因此,不能一味采用传统教学法,也不能偏重案例教学法,只有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两类教学法互相补充,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既有完整的系统性理论知识,又有创新性思维和较高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二)选择教学案例要有典型性和针对性

选取好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有效的案例教学是将知识进行转换、内化于学生个体并形成实际能力,转换何种知识是形成何种能力的前提,而知识的内容又取决于案例的内容,所以案例的选择也就成了整个案例教学中知识有效转换的关键一步。[3]案例的典型性是指选取那些具有突出特点的案例作为课堂教学案例使用,缺乏代表性的案例使学生无法从专业角度做出分析和判断,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案例的选取还必须有针对性,难度要适宜,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而过于复杂,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且案例的选取要和我国国情和社会背景相适应,尽量选择本土化的案例。公司金融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真实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4]

(三)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辅助案例教学

教学案例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复杂等特点,形式较为多样,不仅可以是文字型的,还可以是视听教材。若由教师在课堂上口述或板书,耗时又耗力,教学效果也不直观。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中也占据了主导地位。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将特色案例通过动态化和形象化画面直观地表现、演示出来,能有效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点,使学生对案例有更清楚的了解,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四、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条件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能力的教学模式,但它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的实施还需具备多方面的条件。从硬件设施看,U形排列的学生座位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室,中间一块马蹄形的空地留给教授做讲台,使教师走上讲台,就来到学生中间,瞬间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为课堂师生互动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各排座位之间留有足够的距离,需要时教授可以一边讲课一边走到任何一个学生身旁。[5]从软件来看,案例教学需要高素质的教师,特别是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案例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要做好包括案例解读、引讨论导、适时提问、课堂控制等工作,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需备好教科书的内容就能胜任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丰富的案例教学经验等。不仅如此,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还应以探寻的精神、研究的角度来审视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教师要驾驭课堂,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提问和发言,既需要渊博的知识,更需要开阔的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唐玉娟.《公司金融》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2015,(6):107-107.

[2]王立元.金融学专业“公司金融”课程建设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8,(3):69-72.

[3]王瑞荣.经济学基础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53(7):251-25.

第3篇: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金融学 案例教学 应用型本科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资金运动规律的应用型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结合金融理论去具体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实现投资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案例教学就是一种灵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

1、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强化实践环节

应用型本科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形成的一批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近30%,与传统本科院校不同的本科院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开始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近年来,国内的诸多高校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他们已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中体现“应用”二字的重要性,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2、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传统的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其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更加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在教学中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注重理论,也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只强调实际操作,其培养模式是按照社会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同时能运用知识实践操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这一特点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注重理论讲授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

3、教学计划以学生掌握金融技术应用能力和胜任工作岗位任务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

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或工程技术领域的需要为出发点,掌握某一专业基本的学科理论基础,以生产现场正在使用和近期有可能推广使用的技术为主要研究范围,应具有应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终身教育为度;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更加强调各课程之间的系统性,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技术要求的实用性;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智力技能为目的,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较为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在素质培养体系中,要把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把岗位工作能力所需要的相应资格考核作为重要内容。

二、金融学案例教学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现状和问题

1、强化案例教学还未形成一致普遍的理念,仍然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

在金融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校目前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遵循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的逻辑推理方法,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原理的系统性、概念的准确性、组织的统一性和思维的一致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和对强化案例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即使在观念上已有所认识,但常圄于条件、环境、基础等因素所限,观望、等待、敷衍等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案例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由于现代案例教学所体现的现实性、生动性和开放性特征,因而要求教师除了应当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准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 同时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既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客观的、科学的评判和引导,特别是金融学专业,更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

然而,目前在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校中,老师主要来自于传统高校,本身缺乏金融学案例学习的经验和能力,甚至部分教师还没有深入了解过案例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同时,由于我国金融学科本身建设时间不长,加上金融学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忽视案例教学,这就使得目前在金融学教学第一线上真正具有案例教学水平的教师缺乏,更谈不上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案例教学的师资队伍了。

3、缺乏教学案例,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金融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金融学教学开展时间不长,缺乏相关案例。现有的案例教材,大多是从国外引进,案例成旧,且案例不太符合我国金融业和金融企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不适合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目前,金融学的许多课程都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计算机、互联网、投影仪等设备和工具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因而教学效果得以提升。但是,金融学的案例教学仍然停留在课堂上老师主讲,学生主听的阶段。学生不能具体运用知识去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仍然显得单一、落后。

三、完善应用型本科金融学案例教学的对策

1、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案例的编撰

组织相关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按教学大纲要求编写教学案例。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我国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课程需要、特点和我国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结合我国金融企业和行业实际,编写适合应用型本科层次的教学案例,这样可以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提高教学质量。另外,金融学是一门不断变化的动态课程,还要注意根据实际不断更新和修正案例,以适应教学要求。

2、建立推广案例教学的制度保证和激励机制

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在我国的实际教学中,由于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还要求教师根据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深入和学习案例,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导致教师普遍不愿意开展案例教学。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案例教学与教师评估制度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案例教学激励机制,还要对案例教学与教师业绩相关的一些制度进行相应调整,使案例教学制度与其他制度相适应。另外,在对教师各项工作进行评价的规则中应加入对教师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内容,并与教师的考核和晋升挂钩,从而从制度上保证案例教学的推进。

3、组织金融学科教师进行学习和培训

符合实际和教学需要的优秀案例必须依托优秀教师去挖掘和讲解,才能起到案例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随着金融学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创新工具的发展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特别是前沿理论知识,对理论脉络和发展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因此,要组织教师不断学习金融基础理论,不断讨论相关案例,取长补短,使教师的理解更加深入,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此外,为加强案例教学的效果,要组织实践经验丰富、金融理论深厚的专家对金融学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培训。

4、按照应用型本科的特点优化培养计划和模式

传统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具有系统性全面、连贯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对金融学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的讲解,传统教学仍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也只有掌握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后才能采用案例教学。而且,案例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因为有许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难以通过案例进行系统传授,案例教学只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在教学中,要依据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特点,优化和调整教学模式和培养计划,既不能一味地讲理论,也不能片面地讲案例,而应该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综合利用,以教会学生掌握金融技术应用能力和胜任工作岗位任务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在培养模式中适当加大实践计划,在金融学相关课程中设计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边学边实践,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5、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在实践中强化学习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思路中,产学研结合已经提出了许多年,过去强调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尚在产学结合或工学结合中探索和实践。而把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紧密联系、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紧密联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进行产学研合作,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的、要求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特征。我们要理解产学研结合,就要从生产实际和社会需要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实施培养计划,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科技发展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要。

总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在于应用。在应用型本科的金融学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目的是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多的学科知识和更丰富的教学手段,以便知识和实践能结合运用,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极大发挥,满足社会需要。这样才能使金融学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体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任重: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1(12).

[2] 刘建莉、杨洁辉: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0(10).

[3] 王丽辉、周海燕: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2008(4).

[4] 盖锐:案例教学在应用型金融本科教学中的作用[J].江苏社会科学,2010(S1).

[5] 李菊: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9(S1).

第4篇: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金融市场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Study” in the Course of Financial Market

JIANG Zhi-q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001, China)

【Abstract】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used in the course of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case selection should follow the “authenticity, typicality, diversity and relevance, timeliness” of the standard. The paper further pointed out that the teac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problems.

【Key words】Financial marketing; Teaching method; Case teaching method

金融市场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与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以及国际金融学等课程内容联系紧密。在现实生活中,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变化快,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套利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方法等内容较难理解与掌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书本中的理论内容与现实中的金融市场完美结合起来,是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具有互动性、生动性以及开放性等诸多优点,在《金融市场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索中学习知识,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金融市场学》课程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法介绍

1870年,时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朗德尔教授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1920年后由哈佛大学商学院进一步倡导并加以完善推广。案例教学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案例分析阶段以及案例总结阶段。每个阶段师生都会共同参与,通过师生间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讨论,对每个案例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进一步地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 《金融市场学》课程中案例的选择

在《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案例的选择问题。选择案例的标准是什么?主要应该从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相关性、多样性以及时效性着手进行选择。真实性是指所选择的案例需要来源于实践,教师不可以主观臆测,虚构案例。如果使用假案例就失去了案例教学法的原有的意义;典型性是指案例不仅要是真实的,而且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能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相关性是指所选案例的教学内容必须紧扣《金融市场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的最主要目的是借助于案例的帮助让学生们加深对金融市场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所以所选案例内容必须与金融市场理论内容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多样性是指根据金融市场学课程所讲授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案例进行分析。如股票、债券、期货与期权的定价等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案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某些授课教师在股票定价案例的基础上,将股票换成债券、期货或者期权进行讲授,就是失去了案例教学的多样性要求;时效性是指选择的案例与时俱进,与社会生活相关联。现实生活为金融市场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案例素材,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的次贷危机等事件。在《金融市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相关性、多样性以及时效性选择相关案例将会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3 案例讲授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案例的具体讲授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 教师学生的身份转换问题

与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是不同的。在传统填鸭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一味地主动地传授知识。而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们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与总结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意识到自身身份的转变。

3.2 案例教学具体方法的选择问题

事实上,在案例教学法可以被细分为“引导式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案例教学法”以及“书面式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式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结合课堂所讲授的理论课程引入案例,分析该案例所涉及的金融市场问题,层层递进,具体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讨论式案例教学法”是指针对金融市场发生的某一具体问题,提出相应问题,要求学生发表看法或者意见,授课教师最后进行总结;“书面式案例教学法”是指对所分析的金融市场问题形成书面看法并提交讨论。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授课内容,灵活运用上述各个方法,达到最佳授课效果。

3.3 案例教学法考核的问题

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地考核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对教师考核方面,一个有效的考核方法是《金融市场学》案例库建设情况。在对学生考核方面,使用开卷方式的案例题考核以及课堂发言表现等内容应该纳入考核体系,鼓励学生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加到案例的讨论中,达到案例教学法的预期效果。

4 结论

事实已经证明:案例教学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将案例教学法更为有效的运用到《金融市场学》教学中,本文主要从案例的选择的“五性”标准以及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身份转换、方法选择与考核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将有助于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市场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崔萍.案例教学在《金融市场学》中的运用探讨[J].科技广场,2008(2):184-185.

[2]董磊.高职院校金融市场学课程新教学方法探索[J].考试周刊,2011(6):197-198.

[3]钱曼丽,杨小花.案例教学在金融市场学课程中的实践考探[J].金融经济,2014(12):172-173.

第5篇: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系列案例;金融风险管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52-02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学专业教育在中国有了蓬勃的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规模扩张的阶段,进入了追求质量深化内涵的新阶段,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中国金融市场迅速成长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本文拟从提高金融专业教育课堂效果的角度出发,以金融学专业的重要课程“金融风险管理”为例,探讨一下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20世纪20年代初,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它是一种适合于管理专业教学特点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金融学专业的相关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宗旨是让学生站在金融业从业人员的角度,扮演金融机构管理者的角色,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学会审时度势,进而作出合理的金融投资决策。

案例教学法虽然已经在国外大学的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并不一定意味着适合这些门类的所有课程。因为这些学科课程往往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构成。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该领域的知识框架和原理,案例教学法不太适合采用。更为关键的是金融风险管理在国内外高校中开设时间相对短暂,故很有必要根据《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内在特质,来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国内学者陆春(2009)认为,考察某门课程案例教学法的适应性可以从十个方面的标准进行权衡考量,(1)学院自身建设,(2)教师数量,(3)案例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比重,(4)教师的知识结构,(5)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认知程度,(6)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7)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状况,(8)课程的性质目的,(9)理论知识占全部教学内容的比例,(10)教师的教学经验。邢小军等根据金融学专业的另外一门重要课程《国际投资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并结合实践教学法的特点,采用DELPHI法对陆春设计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充实,形成了更加全面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判断此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我们认为,可以借鉴邢小军的指标体系,来判断金融风险管理这门课程是否适用案例教学法。因为这两门课都属于金融学的专业方向课,相对其他金融类课程来说,课程产生的时间都不长。具体的指标标准分述如下:

(1)课程的教学目的。如果学生是科学型硕士或者更注重理论研究的话,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法的适用性较弱;如果是本科学生或者MBA学生,那么案例分析的适用性就较强。

(2)建立案例库的难易程度。如果课程无法建立数量充足的案例库,那么教师即使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案例教学法也只能勉强维持。

(3)课程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的比例。理论适合循循善诱地讲解,不适合案例讨论和实践模拟;故理论知识的比例越少,课程越有利于案例分析法的采用。

(4)教师的知识结构。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拥有更加广阔的知识储备,案例大多涉及金融管理决策问题,要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往往需要将金融学的各种专业课程的知识进行必要的综合。另外,案例分析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经验,要求教师拥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突况的处理能力。

(5)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学生肯定不能是一张白纸,学生必须事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拥有一定的专业分析能力,才能够完全融入课堂讨论的氛围之中。

(6)教学工具的完备程度。电脑、投影仪等常规工具是最起码的要求,可能还需要有案例讨论室、网络链接、交互式教学工具等,否则案例分析的教学效果将很难体现出来。

(7)学校的政策支持程度。由于案例教学法明显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故高校的绩效考核政策倾斜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虽然在课堂上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讲解工作量的确有很大程度的下降,但是在课前的准备设计的工作量将会成倍地上升,因而在工作量的计算方式上需要作出一定的倾斜。

(8)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偏好程度(喜好或厌恶的程度)。学生是教学的受众,所以学生的态度将会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学生喜欢、至少不厌恶抵制的前提下,才可能得到学生们最大程度的配合支持。

(9)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态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了解程度及秉持的基本态度,会显著影响其采用的积极性与具体的使用效果。

(10)案例的真实性。真实性对教学效果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教学中应该尽量选用真实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得案例具有更高的吸引力,而且使其具有更高的说服力。

风险管理这个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以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前些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都对世界各国的金融从业人员乃至社会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愈来愈多的高校开设了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直接目的,就是让金融专业的学生近距离地感受金融风险,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置各种金融风险。通过这门课的名称不难看出,尽管它有风险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但它最大部分内容还是属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这是该课程适用案例教学法最根本的原因所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率市场化汇率浮动化,各类经济主体都即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各种风险事件以及微观、中观和宏观的金融危机接连不断,所有这些都给该课程提供了活生生的案例,为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层次选择相对适合的案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将是新的教学方法能否成功运用的关键因素。目前高等学校的教学对象都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赶上了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可以轻松方便地从网上获取,他们最缺乏的是分析问题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因而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比较厌倦,除了少部分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外,绝大多数同学都渴望通过课堂学习直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毕业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案例教学法恰好能满足学生对技能培训的需求。让他们身临其境,自己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接受灌输。

二、系列案例教学法的初步探索

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在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从采用单一的案例教学法起步,到目前主要采用了系列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稳步上升。

目前商学院一般课程教学中,往往在讲授一章内容时比较习惯地采用单一的案例,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课堂教学更容易组织,讲授的内容重点比较突出。我们认为采用系列案例教学法由浅入深,更符合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避免一开始就面临一个比较复杂的案例,学生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我们在进行每章内容教学时,往往同时提供三个案例,构成一个完整的案例系列,由导入案例、讲解案例和思考案例组成。

导入案例的主要作用。导入本章所要讲授的主题,一般要求短小精干,对时效性要求稍高,最好是选择近期发生的金融风险事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案例深入了解的兴趣和热情。在整个案例系列中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讲解案例在系列案例中居于核心地位,一般要求案例情节交代完整,与本章讨论的主题紧密相关,不一定是最新的但一定是最经典的。通过该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比较深刻理解某种决策方法如何运用的精髓。思考案例主要供学生课后巩固本章所学知识和技能,一般要求难度比讲解案例稍低,案例设计中尽量避免设计过多的陷阱,这样将保证大多数学生经过一番独立思考后都能找到答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定的成功感。思考案例在整个案例系列会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

我们在讲授债券市场风险管理这一章时,选取了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导入案例选择的是欧洲债券危机事件,属于宏观层面的债券市场风险。选择这个案例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该事件是近几年国际金融市场的重大事件,虽然欧债危机的最黑暗时期已经过去,但导致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依然存在,仍然有关注研究的价值。二是它主要涉及到债券的信用风险问题,这是最常见的风险,在未来的金融实践中学生还会大量地面临此种风险,因而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搞清楚相关各方究竟如何来化解信用风险。讲解案例选择的是武汉钢铁集团2002年公司债券案例,属于微观层面的债券风险案例,主要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发行主体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其避险措施的选择,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充分揭示公司债券面临的各种风险,充分理解债券条款设计的合理性。思考案例同样选择的是微观层面案例,超日太阳公司2014年债券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学生深刻理解除了债务人直接违约外,由于债券发行人信用等级下降,也会给债券投资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结论

通过上面的详细分析,我们认为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完全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丰富的国内外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实践提供了大量生动典型的案例;高等教育的教学对象也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同于以往时代的大学生,21世纪的学子更喜欢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环节。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以为,采取系列案例教学模式既遵循了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我们期待案例教学法在金融人才的培养中被更多地运用,结合其他先进教学法的采用,为实实在在地提高金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陆春.我院课程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9.

第6篇: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1.案例教学法教学概念。对于案例教学法教学的理解,可以用对比的方法,就是将其和原有的教案式教学进行比较。教案式教学指教师通过日常备课,在教案中写出讲课的内容、中心及关键点,然后在讲课的时候进行这些内容的讲解工作,是我国普遍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教学是在经济社会和现代化社会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他不同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主张学生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力量,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能力分析问题、考虑问题最后再解决问题之后由教师进行讲解的一系列过程,这种新的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方式就是案例教学法教学方式。

2.案例教学法教学的特征。目前,我国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的教学就必须要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而“案例教学法”教学法恰恰就是符合了这点要求。对于加快促进案例教学法展不仅仅能够对学生在知识理解上产生影响,对教师知识能力提高也是想而易见的,具体的可以从“案例教学法”教学法特征为切入点进行了解。

2.1提升教师间交流,促进老师教学水平。以中职金融专业教师教学为例,在对案例教学法教学探索期间,事实上教师对于学生的喜好程度了解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我们总能看到部分学生对某一老师特别的喜爱或是对某一老师上课时不感兴趣,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教学在上课期间对学生的态度、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决定的,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中职金融教师间可以定期交流协作,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小宇方法的同时也能了解学生的喜好程度。

2.2促进学生创新性学习。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课标的提出,对于中职金融教师的教育方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更多的是需要认识当下的环境,去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创新性学习的要求,是案例教学法对中职金融教师和学生间的教学模式的重要改变,即学生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独立自主的进行问题的探究工作,最终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问题的解决,当然在这之后需要教师进行更为细致的讲解,使得相关知识能够在学生脑中“根深蒂固”。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金融专业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对于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教学中的发展,事实上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绝对突破,由于其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所以导致中职金融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正确实施。案例教学法教学在我国的发展也需要比较长的适应时期,当然这种变革不论对中职金融教师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观念上的冲击和改革。

1.中职金融教师对课程教学理解存在难度。在教学中存在教育方式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由于我国教学法一直以来都是受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主要依靠中职金融教师的单方面讲解和灌输,使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缺少学习金融课程的自主积极性,对学习也没有兴趣和减弱学习金融课程的兴趣。

2.教学基础设施落后,学生兴趣不高。教学的资源问题,案例教学法下对课程教学的资源也会有很大的要求,有如增加了许多实验和调查活动。这就对学校的资源有着很大的要求,很多学校都比较忽视学校的设施建设,这样一来,学校就无法为学生在金融实践教学方面提供教学资源,自然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同时也会使金融教师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学习兴趣减少,不能达到案例教学法教学制定目标。

3.缺少实践过程,理论学习过度。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职金融教师也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对于案例教学法教育理解并不高。具体上讲,我国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真正学习状况,现在的入学考试也是更加看重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因而在中职金融教师上课时案例教学法教育多流于形式,并没有实际意义。

三、完善中职金融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1.合理安排学习题目,做到“精而不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考试中金融教师希望通过大量题型练习使得学生能作得熟练,但结果恰恰与之相反,甚至有的还会引起同学。对于习题的练习,建议金融教师能够在了解课改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学生难懂、不容易通过思考而完成的题型,针对性的进行题目练习或者是讲解,避免出现大量重复题型,不仅仅浪费时间,也影响了同学在学习中的积极性。

2.积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的反感作用。尽管案例教学法要求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但并不代表金融教师在教学中完全采取“放任自学”的态度,要坚持学生和教师二者相互促进的原则,积极发挥在课堂中的作用,应该着重对同学课本中难点、重点反复讲解,教育学生自己形成知识网络,便于今后的学习。拥有创新的教学技巧,就是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对所学习的事物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并且能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样再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这种方法对启发学生进行创新式的学有裨益。

3.倡导案例共享,共同交流教学中出现问题。对于案例共享倡导,促进教学中问题交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在教师间要时常进行学案交流和教学方面问题的探讨,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关于学习新状况要及时交流,适时的作出调整;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中,建议要定期举办高效课堂教学经验研讨会,毕竟一个学校中教师的思维是有限的,扩大范围进行教学经验讨论是扩展教师思维,促进案例教学法进一步完善的关键步骤。

四、结语

第7篇: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20世纪30年代问世的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成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历程碑,它探讨了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将金融理论分成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两个领域。宏观金融主要围绕货币界定、货币供求机制以及货币政策等问题展开。由于当时金融市场发展有限,微观金融领域局限于商业银行领域。20世纪50年代之后,金融学发展呈现出微观化、技术化与实证化的发展趋势,以马科维兹的研究作为起点,金融学家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资产定价与公司财务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经典理论成果逐渐成为金融学学科体系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货与期权定价、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等。与这一趋势相对应,国内金融学课程体系也在随着理论研究趋势以及金融体系的变迁进行调整。在早期阶段,课程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货币和金融中介机构,在货币理论部分是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延伸,金融中介机构部分重点在于金融机构体系及相关业务。伴随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金融创新的推进,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作为新的研究对象被引入到课程体系中来。目前国内主流的教材的架构就是按照货币、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这三大块内容展开,涵盖了所有专业课的研究对象。

2独立学院金融学课程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夯实理论基础,重视实际应用是本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在独立学院的教学中,存在过分强调实践而忽视理论教学的倾向,体现在教学中就是弱化理论性内容,比如说利率决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等。但是,实践需要理论作为指导,只有学好理论知识才能够理解经济现象与金融行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在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线较为靠前,学生具备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在具体课程建设中,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为导向。教育部于2003家推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材、实验内容六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将重点探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环节。

3金融学课程教学特点

3.1知识点繁多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与保险学三个专业合并为新的二级学科金融学,这使得金融学课程不仅包括货币、信用、银行三大基本内容,还进一步融入了汇率、国际货币体系、保险机构、信托机构等知识点。伴随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金融衍生产品逐步补充到课程内容中来。知识点繁多,相互之间又存在复杂联系,这使得教学难度大大增加。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搭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3.2理论性强《金融学》一直被认为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强,思维严密的课程。课程内容中兼具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由于不同的层面分析方法具有明显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复杂的金融理论时难度极大。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实践,化抽象为具体,化理性为感性,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3.3前沿理论层出不穷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金融理论处于快速变革之中,前沿理论层出不清。例如金融危机导致系统性风险领域研究成果大量出现,对于原有的金融监管理论与理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与颠覆。那么在实际授课中如何进行调整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讲授这些内容,往往只能介绍一些基本概念与理念,不容易讲讲清讲明。如果不讲,又不能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知识领域。

4课程内容调整遵循的几点原则

4.1符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衡量课程改革建设方案是否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培养目标相一致。根据“厚基础,重应用”的理念,综合考虑学生就业与长远发展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作为三本院校,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业务操作的能力。一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完备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每年大概有10%的学生考研,金融学课程内容与经济类专业课密切相关,这要求在课程内容设置中要考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深入介绍利率决定理论、通货膨胀以及货币政策问题。

4.2知识结构完成、内容重点突出作为学科基础课,完整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将知识梳理成体系才能够具备分析问题的基础,才能达到学为所用的目标。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具体内容讲解要做到重点突出。

4.3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伴随金融微观化的发展趋势,金融学课程内容中,微观金融的比重逐渐增加。然而,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意识到传统经济学框架未能有效整合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金融理论。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提出了“大金融”这个命题,其基本内涵之一就是强调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的系统整合。从学习的角度来讲,掌握好宏观金融理论,更有利于理解微观金融知识。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并重微观与宏观知识。

4.4经典性与现代性相结合经典性表现为完整的内容体系与科学的分析方法。课程只有具备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才能够使得学生具备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基础。现代性是指内容能够跟踪学术前沿,反映实践变化动向。只有将经典性与现代性有机结合,才能够使得学生具备完备的知识体系,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商业银行这一章内容,由于金融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即使教材不断更新,仍然难以全面反映银行全新的业务种类。

5教学方式改革

5.1授课组织模式创新———单人授课向团队授课转变就《金融学》课程内容而言,涵盖了货币经济学、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三大模块,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而且金融行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新的交易品种不断出现,作为个体教师不可能有精力关注所有领域,因此很可能导致授课内容陈旧,知识点讲解不够透彻等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出现。因此,应改变一名授课教师从头到尾讲授一门课程的传统授课组织方式,而以团队分工的形式讲授一门课程。团队授课在研究生教学中较为常见,每位教师分专题讲授课程,这种授课方式能够保证教师讲授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不仅在内容上能关注理论前沿,也能保证在教学方法上做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

5.2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能力大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金融学》课程涉及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较多,比如说钱荒、利率市场化改革、余额宝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引起学生巨大的兴趣,可以布置作业的方式指引学生跟踪热点探讨,通过查阅资料对相关问题有深入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学术报告,进一步启迪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第8篇: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金融教育改革 社会需求 应用型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面对日益扩大的人才缺口及高校毕业生毕业就失业的两难境地,作为金融人才培养基地的各大高校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快金融教育的改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来减小这一缺口,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对比教育部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数与本科生毕业人数的数据?譹?訛可知,虽然研究生招生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比值有所上升,但是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却更倾向于加入到找工作的行列中。伴随着这种情况而来的问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市场,失业率却如高速路上的汽车,一路向前;加上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差,企业越来越难以从欣欣向荣的人才市场招聘到满意的人才。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原本期望采用“本科-研究生-博士生”这种系统性的培养模式来解决此矛盾显然是不可取的,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体到的金融教育改革,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来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金融理论应当跟上时代的脚步

(一)金融理论应当定期“换血”,与时代特征保持一致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加强,金融业的发展也随着一体化的到来更加的突出,当然,金融领域的相关理论也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一方面,面对金融业整体的发展,金融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换血”、吸收纳入新理论,果断摒弃不适用的、过时的旧理论,并且积极引进国外与金融业相关的理论来扩充我们现有的金融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导致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与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金融市场一体化不可避免,所以在新理论引进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国际法规、法律及国际惯例的相关的知识的普及。

(二)加强金融学与交叉学科的融合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化、信息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到来,运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金融犯罪的活动也在近年来频繁出现。为了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与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也为了能培养与时代同步的先进人才,金融学应当不断加强与其他交叉学科的融合,将法学、哲学、经济学、心理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纳入到金融学体系之中,同时加强计算机、英语及信息处理等能力的培养,形成辐射面涉及理论普及、道德形成、能力培养的全方位的金融学知识培养体系。

(三)保持教材的同步,适当调整纯理论知识与务实性知识的比重

教材是理论更新最直接的体现,现今教育体制下的金融学教科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务实性知识的内容讲解相对较少。而金融行业又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随着理论知识的更新与完善,适当调整纯理论知识与务实性知识比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通过对金融学科的研究与实地考察,抽象概括出各金融业务办理的基本流程,并将这些内容有选择性的编入教材内,让学生对金融业务的理解不仅限于纯粹的几个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上。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该行业的了解,也可以增加他们去对比实践的兴趣。通过这些务实性知识的学习,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只需在所学习的操作知识的基础上稍作调整便可适应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如此,既可以缩短学生投入工作的时间,也能大大的减少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减少了企业投入的成本,增加学生在应聘时的成功性。

二、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培养全是采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是以知识的灌输为主,以应试为目的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习能力低下,在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性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应当树立以理论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观念,合理规划学年安排,力争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高校教育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改善当前的状况。

(一)课堂方面应该加强多媒体的运用进行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结合具体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内容,通过对案例的介绍、分析、讨论、总结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案例,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对具体事件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与课堂气氛,并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及培养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正因为案例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所以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需要特别注意案例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且与当前的经济政治形式是密切联系的。良好把握好案例的真实性与实效性才能更好地通过案例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但是具体怎样操作呢?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教案组负责案例的收集与更新,并作为教材辅导资料出版成册。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师资源整体不足,所以形成了一个老师身兼几门课程的情况。由于老师既要兼顾科研与课程,又要兼顾家庭与教学,如果单靠老师个人的力量来实施的话,实际上很难做到将案例教学实实在在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课前针对案例做充分的准备,并在课后不断的更正案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这一课前课后的准备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所以对于身兼数门课程的老师而言,要兼顾所有课程是不太现实的,一来多数老师安于现状,二来老师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另一方面,假如两个老师所教授的是同一门课程,如果实行老师个人准备的话,则会出现两种结果:第一,由于时间、精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老师的案例质量不高。第二,即使两个老师的案例教学都做得很好,但是准备同一个案例事实上是重复操作,不仅占用了老师的时间,同时也浪费了教师资源。如果由专门的教案组来做这件事,不仅可以保证案例的质量,同时可以节约资源,解放任课老师,让任课老师不必费心费力的准备案例,只需关注当前的国际金融形势明确相关金融事件的走向,在课堂上结合案例教材更有深度的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这种方式同样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建立金融实验室

各高等院校应当加大金融实验室的投资力度,建立综合性的实验室,引进最新的技术与软件,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力求创建一个与社会金融信息完全同步的并且可以进行多项金融业务操作的多功能实验室。金融学科涉及到的实际操作很多,如证券投资,股市行情,期货交易、银行信贷等等,这些操作性强的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前提下,通过实验室着重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可以使学生看到最及时的股票等相关信息,又可以通过实验室的布置使同学们身临其境地自由地操作。学生既能更深刻的理解相关的理论及务实性知识,掌握其应用,还能在实际的操作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进而养成迅速捕获有用信息的能力。其次,现代企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要完成一项任务需要多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现代企业都很注重员工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实验室模拟证券公司的环境还可以在培养个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培养了个人融入团队,团结合作的意识。实践证明,金融实验室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最佳方式,因而将金融实验室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是无可厚非的。

三、重视实习在培养个人应变能力方面的作用

实习是个人进入社会前的过渡阶段,同时实习也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直接的方式,虽然在实验室中也通过模拟操作来增强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课堂的环境相较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及市场又有很大的差别。在实验室中,大家所面临的环境是一致的,更多的是按部就班式的操作,因而很少会遇到一些突发性的状况,学生只要稍做准备便能应付。然而,企业却很重视员工处理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所以实习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来锻炼,同时培养自身对于各种状况的应变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实践也是检验理论的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的金融学相关的理论知识,随着实习的深化不断调整及修改已知理论;通过实习中的实践来检验所学的原理性知识的正确性,检验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并剔除原本知识中的糟粕部分。在自身能力提升的同时增强自身对于新形势下的突发状况的处理,使自身的应变能力随着理论的精进而不断提高。马克思原理又讲到理论来源于实际并作用于实际。在实践剔除了原本知识中的糟粕部分的基础上,又要在余下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新的理论。运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新理论的可行性。如此周而复始,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式下,金融教育改革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高度下系统规划高校学生四年的教学安排,做到既有系统性的理论知识讲解,又有系统完善的实践活动。让理论与实践既能自成系统,同时又能在整个金融教学的高度下连续一致且完善,形成系统性连续的培养模式。

注 释

?譹?訛2008年本科毕业人数约为225万,而同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约为38万,选择继续进行研究生教育的人数占毕业人数的17%左右;2009年本科毕业人数约为245万,而同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约为44万,选择继续进行研究生教育的人数占毕业人数的18%左右;2010年本科毕业人数约为259万,而同年研究生招生人数约为47万,选择继续进行研究生教育的人数占毕业人数的18%左右。——数据来自教育部门户网站。

参考文献

[1]张建波,白锐锋.论案例教学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运用及改进.经济研究导刊,2011(1).

[2]武红卫.金融教学方法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

[3]吴顺达.关于金融教育改革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3(6).

[4]蔡幸.国际金融教学的市场适应性.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5]沈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教育改革.理工高教研究,2003(4).

[6]李水平.金融学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实践教学改革,2012(2).

[7]吴顺达.关于金融教育改革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3(6).

第9篇:融合式教学案例范文

1.提高案例教学规则的协调效应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必然引起教师理念,教学组织和教学规则的变动。它要与原有制度与规则相协调,应有相容性和协调耦合效应。通过案例教学的实践,应不断提出一些非正式规则,以补充与协助已有案例教学规则发挥作用,以保证案例教学这一变迁的顺利推进,以促进教师对案例教学方法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速度。要提高教师设计案例的积极性,就要提升从事案例教学教师的回报率,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值。将案例教学实绩与教师评估制度相结合,与工资,评优,晋升和奖励挂沟,应相应调整教师业绩的相关制度,并尽量减少案例教学制度实施阻力和不确定性因素,才能从制度上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施。

2.选择案例教学可行的实施路径

案例教学是一种突破“三中心”传统教学模式,这要求研讨可行的变迁路径。可从以下5个方面探讨:(1)变迁教师主要角色理念:教师角色要从讲授者变为引导者,学习兴趣激发者,学生创造思维与能力的激发者与培养者。教师的讲述方法要从听觉法变为动觉法。从语言解释性为主的方法变为以示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为主的方法。教师变为教练与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角色理念的变迁是组织与实施推行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2)除重视教材质量外,要重视精选案例。(3)将班级变为5—7人案例学习小组。进行课前准备,收集资料,课上讨论,课上观点述说以及课后研究小结。(4)将不同案例类型合理安排在一个学期的始末:在学期初可采用一些数据反应型的案例,学生可以从数据中直接找出答案,这可训练学生对数据信息的理解及数据处理能力。在学期末,采用基于学习目标和情景的教学案例,这种案例可作为学生的刺激点,使学生面对现实问题,利用已学理论原理来摄取答案,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5)合理安排学年教学案例:根据现实的认知规律及对案例处理技能,在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案例教学模式。大学三年级采用 J.B Bransford抛锚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变直接经验为间接经验,把需要多年工作实践才能获得的金融经验 浓缩到大学学习过程。大学四年级可使用 S.Dijkstra 和 J. Van Merrienboer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和J.Van Merrienboer四要素教学模式。能在更多层次上训练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设计科学的金融学案例教学模式

金融案例教学的主要模式如下:

(1)J. Branford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这里“锚”就是指某种类型的个案或问题情景,学习与教学都是围绕“锚”进行的。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与合作学习,引入与复习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模型,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2)R,S chank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教学模式。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教学模式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金融运行情景,并同时设计一个成功模式,强调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对目标的追求,学习的基本机制是“试误”,通过实验、失败、仿效学习,成功,最后提升达到目标的技能。可以将6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个人担当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模拟业务整个过程,在表演完后,首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点拨,这样学生没有进入社会就基本了解了实际技能。

(3)S.Dijkstra和J.Van Merrienboer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是通过经验性的学习获得可利用的知识和可迁移的技能,在问题设计中致力于获得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如给出二个公司购买设备价款的付款条件来构建付款方式,这里的教学设计不是对付款条件信息的排序与分析,而是制定有利于建构付款方式设计与客体分析的计划,让计划中的问题设计指引学生自己作出论断,经过充分实践后发育为一种技能。

以上R.Schank 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教学模式主要强调训练达到目标的技能,同时提供成功路径给以模仿,主要应用于具体基础知识的学习;J.B bransford 的抛锚式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立足全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体悟与从事管理实践,主要应用于章节末的总结;S.Dijkstra 和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了某一类问题后,能发展预期知识与技能,并能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主要应用于课程结束时知识的综合应用、各相关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案例教学的三种模式设计各有特点,在课程中的应用也各不相同。因此,应该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来编写、设计案例。

4.制定有力的案例教学实施措施

(1)课前实施。

①选择教学模式:主要针对金融学科的特点和内容选定上述的三种教学模式,来选择案例内容。如,购买设备付款方式,就选择S. Dijkstra 教学模式。

②选择案例格式:案例格式分为条列式和实录式。

条列式——是把案例涉及到的材料,按背景,问题,解决方法和评论等部分排列出来,案例编写时,一般也是先条列式后实录式,条列式可放在初学时期。

实录式——是把实际发生的事件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在最后提出一系列供参考和讨论的问题。因为它缺乏足够的背景介绍,问题陈述也隐含在事实材料之中,因而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实录式一般放在教学后期。

③分析编写的案例:公司购买设备价款的付款方式案例,就要分析二个公司的付款条件。付款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其外汇风险及外汇风险度量,在情景分析中升华理论,并最终提出内部和外部管理计量方法,来计算各种可能的付款方式。

(2)课上实施。

首先学生阅读及分析案例,其次师生讨论案例,再次教师导引,最后教师总结归纳案例。,教师应嵌入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找出不熟悉的术语概念,帮助学生查找可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对问题有用的资料,引导学生学会分割问题,学会用适当的数学模型来加工整理数据,将具体的金融知识升华成一种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技能,以适应未来时代的要求。

案例教学实施机制是案例教学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案例教学的相关制度要与原有教学制度协调相容,各种教学模式要适应学期始末及各学年的学生水平,实施措施也要适应不同的案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晓铃. 哈佛的案例教学法与思考 [J]高等农业教育,2003,(6)

[2]邓云洲. 案例教学:可供教育学教学移植的范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1,(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