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器材评估范文

医疗器材评估精选(九篇)

医疗器材评估

第1篇:医疗器材评估范文

一、及时承接职能确保平稳过渡

根据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福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协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榕人社保[2015]193号)要求,从2015年1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的行政审批,改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药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实行协议管理。实施办法出台后,福州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了《福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服务协议评估管理办法》(榕医保[2015]211号)和《福州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健康体检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评估管理办法》(榕医保[2016]30号)等评估办法,并于2016年3月1日启动市本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2016年度第一批定点医疗机构和健康体检定点医疗机构增设工作。

二、明确评分标准自愿申请纳入

根据福州市本级医疗资源的配置情况和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等,此次拟新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申请对象范围为:四城区门诊部(含)以上级别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从事美容、整形、不孕不育等专科医疗机构及口腔门诊部不作为此次增设对象。同时,医疗机构需符合评估办法的相应规定且按照《福州市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协议定点医疗机构综合评定项目及量化评分标准表》自评分达到85分以上;健康体检机构同样也需符合评估办法的相应规定、且按照《福州市基本医疗保险健康体检定点医疗机构综合评定项目及量化评分标准表》自评分达到85分以上。有意向申请纳入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和健康体检机构可到福州市医保中心办事大厅窗口提交申请材料。

三、规范受理程序主动接受监督

在新增定点受理过程中,福州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规范受理流程,严格评估把关,主动接受监督,确保增设工作公平、公开、公正、一是规范受理流程。坚持“公开、规范、可监督”原则,评估流程包括增设公告、申请对象提交材料、材料初审、现场考核、邀请专家评估、与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进行协商谈判和公示等程序,且每一流程均做好记录、存档,确保程序公开透明。二是严格评估把关。在开展评估过程中,对申请对象提交的材料进行逐条、逐项对照检查,对提供完整材料并符合规定的出具《受理承诺单》,对缺件的出具《缺件告知单》。在材料初核的基础上,成立两个现场评估小组,针对申请对象应配备的人员、科室、器械和日常医疗行为等进行现场检查,做到有现场记录、有签字确认有材料存档。现场检查后,评估小组及时根据材料初审情况和现场评估情况作出综合得分。三是主动接受监督。在开展新增定点过程中,每一流程进展情况均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并邀请监管人员全程参与现场评估检查,同时将评估情况在福州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官网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福州市医保中心)

南平市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卡制发工作水平,经各方共同努力,南平已全面完成批量制发社保卡工作,逐步转入零星补卡及新增人员制卡阶段。南平各县(市、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卡服务窗口设立在工商银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卡服务窗口设立在政府行政服务中心或农信社业务网点。补换卡已实现立等可取,且2016年6月30日前补换社会保障卡可免收工本费。南平市着力解决参保人员领卡等待时间较长的问题,近一年来,未发生领取社会保障卡方面的投诉。目前,全市共累计完成制卡301万张,其中城镇职工52万张;城乡居民249万张;零星补换卡及新增人员制卡3.67万张,其中城镇职工1.9万张;城乡居民1.77万张。

(南平市医保中心)

第2篇:医疗器材评估范文

上午八点半会议进行了年会开幕式,开幕式结束举行了“2017年湖北省第二届临床工程师技能大赛”的颁奖仪式,宜昌市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一名,我院周蕾是宜昌市代表队参赛队员,随后就是精彩的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大会特邀了全国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各位专家就临床工程师的教育与培养,医疗器械与医院好彩管理以及临床工程和医学技术创新,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演讲报告。上午会议演讲内容主要包括《临床工程师的教育与培养》,《物联网支撑医疗器械行业新飞跃》,《医疗器械采购把控要点》,《临床工程和医学技术创新》。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就医学工程的人才培养,医疗设备的管理进行了点评与展望,专家们高瞻远瞩的视野和超前创新的理论引来场下阵阵掌声。下午的学术会议一点半开始,分两个会场,主要涉及内容有医疗设备规范化管理,设备质控管理方案,医用耗材管理,医用耗材卫生技术评估,医用耗材使用管理创新与实践。整个论坛学术氛围浓厚,演讲者就医用设备质控,医用耗材管理创新和评估各抒己见,专家们就医学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展望做出了精彩的演讲,参会人员都认真聆听,收获颇丰。

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以下收获。

1、专家们的演讲,阐述了许多我们平时在工作中接触不到的先进理论和管理经验,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和思路。

2、通过在会场中聆听专家的演讲和与同行之间的交流,我们认识到设备管理存在各方面不足,医疗设备质控工作还未开展

3、临床工程师培养理念与管理不足,人才匮乏。

4、对于医疗设备和耗材的管理存在管理不够规范,不够精细。

以后我们将积极学习此次论坛中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工作,将这些宝贵的理论和经验合理的运用和实践运用到以下几个工作方面:

1、努力规范医疗设备和耗材管理,学习其他大医院经验,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耗材进行精细化管理。

第3篇:医疗器材评估范文

关键词:植入性医疗;医疗器械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随着科技的发展,植入性医疗也越来越成为临床医学的一个发展重点,对于植入性医疗器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上植入性医疗器械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在临床医学中的使用价值也特别高。但是,因为在临床医疗行为中,植入性医疗器械主要是用于人体的内部植入,所以,对它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加强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的现状

1.植入性医疗器械的涵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规则》第八条对医疗“植入器械”的定义为:“任何借助外科手术,器械全部或者部分进入人体或自然腔道中;在手术过程结束后长期留在体内,或者这些器械部分留在体内至少30天以上,这些器械被认为是植入器械。

2.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1)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采购不规范。由于植入性医疗器械在临床医疗行为中的使用突然性和临时性较大,导致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采购很难按照预期的计划来进行。有时候,由于很多突发的情况,医疗手术临时需要植入性医疗器械。对于这样临时性的器材采购几乎都是由临床医生自己做主,自行选定器材和指定器材的购买公司,尤其对像心脏或组织修补材料、植入性人工器官等植入性医疗器械的购买就更难形成统一的购买计划。这些都是由临床医生通过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后自行决定的。类似这样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自主购买,会使中间产生一些差错,可能会导致医疗器械在产品质量上的不合格,引发医疗事故。

(2)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高技术含量,使得许多基层医疗机构很难得到关于植入性医疗器械的详细信息,也没有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各个环节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有的医疗机构在采购医疗器械时,不仅事前没有对相关的厂家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生产许可证可进行查证,而且在购买时,也没有按照完整的审核程序对相关器械产品进行审核。在购买成功后,相关器械产品进入各个医疗部门时,没有通过完整的验收检查程序,就直接投入使用。

3.缺乏对术后医疗器械使用情况的跟进

由于许多植入性医疗器械都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时间还不长,在临床医学试验阶段的发展并不是那么稳定,随着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变数,它的使用效果要经过长时间的临床医学的反复试验才能得出。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临床医生都过于重视患者当前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而忽视了对医疗器械在人体内的长时间的动态发展情况的了解,很少有医生跟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体内的医疗器械的发展情况。这无形中也就增加了植入性医疗器械使用的风险性。

二、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的若干建议

1.增强医疗器械采购的规范性

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采购要有章可循,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来制定和执行医疗器械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的制定和落实,首先要加强对要采购产品信息的了解,切实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控制文件来制定植入性医疗器械的采购计划。此外,负责医疗器械购买的工作人员要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最新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情况,然后再与生产商家联系,查验其生产许可证资格和销售资格,一切就绪之后,向其下订单,双方签订购买合同。

2.建立健全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的准入制度

要形成健全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准入制度,就必须要制定严格的准入审批程序。首先,要把建立健全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纳入常规的医疗管理体系之中,形成完善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对于相关产品的采购要制定详细的准入计划,对相关产品进行评估、审核和验收等程序,从开始阶段就要抓好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质量关。其次,相关医疗机构的各个部门要严把医疗器械的验收关。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审批程序逐步进行验收,相关科室要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质量进行检验,并且要分科室进行讨论,对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行完整的分析,出具分析报告,评估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的价值、性能及市场发展潜能等信息。评估报告提交后,通过管理层的讨论决定,合格的器械产品才能投入临床使用。

3.及时了解产品临床使用情况

对于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要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跟踪了解,要把其使用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首先,在使用相关植入性器械之前,要反复核实产品的基本情况,如生产日期、生产编号、产品名称等。并且认真填写相关产品的信息和患者的基本使用情况等。其次,在临床植入之前,医生及相关检查人员还要再次对植入器械进行检查,确保其完整无损害,并进行文字记录。在临床手术结束后,医生要继续对患者的植入情况进行跟进,定期对患者进行术后检查,确保植入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性,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三、结语

总之,随着植入性医疗器械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医学,加强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把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各个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管理计划。只有不断的优化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管理系统,加强对小细节的重视,使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走上良性发展之路,才能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罗怀,赵烂漫.手术室骨科器械的安全管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1:115-117.

[2]张超群,杭建全,李亚东,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管理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09,4(7):684-685

[3]魏革,刘苏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23.

第4篇:医疗器材评估范文

全市(本市户籍)城乡低保或困难家庭残疾儿童。

二、目标任务与补助标准

2012年,为全市69名贫困残疾儿童提供医疗康复训练救助,并适配辅助器具。其中:

(一)听力语言残疾儿童:为3名中低收入家庭聋儿重建听力,植入人工耳蜗并提供一学年的康复训练经费[包括配发人工耳蜗产品1套,12000元术前检查、手术及术后5次调机费,术后一学年(10个月)14000元康复训练经费];为4名贫困聋儿配发助听器[包括为每名受助人提供2台全数字助听器,免费验配和一年内的调试;提供一学年(10个月)12000元康复训练经费];为11名已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的聋儿每人提供一学年(10个月)12000元康复训练经费。(经费为中央、省财政)

(二)肢体残疾儿童:为3名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并提供康复训练经费、装配矫形器,每例手术补贴手术费10000元、术后康复训练费6000元、矫形器装配费1200元。(经费为中央、省财政)

(三)脑瘫儿童:为4名脑瘫儿童提供康复训练经费、装配矫形器,给予每人13200元的康复训练和矫形器装配补贴(其中训练费12000元,矫形器1200元)。

(四)孤独症、智障儿童:为2名孤独症儿童和5名智障儿童每人提供12000元康复训练经费。(经费为中央、省财政)

(五)辅助器具:为5名残疾儿童装配假肢矫形器,每人补贴5000元;其中零部件及材料费占60%,制作费(诊断评估、制作和适应性训练)占40%。为32名残疾儿童适配辅助器具,每人补贴1500元;其中产品购置费占90%,评估适配费(残疾现状评估、辅助器具适配、家长培训、适配教材等)占10%。(经费为中央、省财政)

三、项目和资金管理

(一)市残联根据各县区户籍人口基数比例将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任务数分配下达,并依据各县区任务数及经费标准及时下达到医疗康复训练机构,如有转介服务,则按照程序及时拔付到相应康复训练机构;人工耳蜗、助听器、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等,由中央和省级统一采购下发后,及时下发到受益残疾儿童。

(二)各县区残联根据各类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办法(参照中国残联、财政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及各单项实施办法,全文另发),将应救助的贫困残疾儿童安排至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全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机构名单》另行文下发),按规范进行康复训练。

没有定点康复机构或本市康复机构不能满足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人员,市残联将残疾儿童转介输送至外市的康复机构进行康复;如各县区目前正在外市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或者家长(监护人)自行申请联系到外市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样认定为铜陵市完成了本市户籍残疾儿童的康复任务。

残疾儿童进入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均应填写《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安置(转送)考核表》(附后),残疾儿童在完成规定时间的康复训练并经专家组考核评估合格后,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安置(转送)考核表》返回户籍所在市残联申领康复训练经费。

第5篇:医疗器材评估范文

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生物医学装备部,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 根据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现状,通过结合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和监测医疗设备中出现的不良事,提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基本体系和工作流程等相应的管理对策。有效的解决了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医疗用械安全,对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十分重要。

[

关键词 ] 医疗设备管理;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141-02

[作者简介] 张锦林(1972-),云南昆明人,本科,研究方向:医疗设备维修和维护管理。

医疗、科研、教研、教学工作最基本要素和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都是医疗设备。广义与侠义是医疗设备的两个分类:医疗器械,家用医疗设备被称作广义的医疗设备,而家用医疗设备器械不属于侠义的医疗设备。目前,医疗设备应用在临床科学发展上起着决定性作用[1]。因此,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便被医疗设备所占据。该院分析探讨了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现报道如下。

1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规章制度不完善

相关文献显示医疗机构关于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还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发挥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2]。风险分析及生产后信息反馈未被生产企业重视,使用单位与研发机构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风险管理的延续性没有做出相应的保障措施。

1.2管理资金投入较少,管理意识较弱

因我国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起步晚,且风险管理是种预防性工作,繁琐的管理流程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较弱[3]。医疗机构往往在意的是医疗风险事件会暴露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会影响到单位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从而忽视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在工作流程中的重要性,管理意识的薄弱使医疗机构对风险管理经费的投入难以得到保证。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相关医疗设备风险分析、评价、控制和监管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医疗服务中很难有效的控制因使用医疗设备给患者带来的安全隐患。

1.3风险管理人员较少,技术人员培训欠缺

由于风险管理人员和整体专业素质的问题,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潜在需求得不到满足[4]。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从而对设备的学习、培训、维护要求逐渐增加,专业性也不断在提升,现有的从事该专业的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较慢,对一些大型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设备故障找不到解决方案。

1.4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有待提高

医疗设备使用期间存在操作风险和设备老化、故障等问题,这是由于相应设计缺陷造成的,责任人未做到严格监督医疗设备采购、验收、使用、使用后跟踪及日常监督等环节。

2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相应对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5]。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实现保障公众安全使用医疗器械的目标。根据该院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相应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措施。

2.1规范风险管理监督和法规制度建设

该院应依照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具体规定的相关政策制度[6],拟定出适合本院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与执行流程,对每个级别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合理分配,加强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提高风险管理工作价值。

2.2增加资金投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水平

国内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7],相应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目前风险管理法规标准、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医疗机构相关管理层应在宣传和培训方面加强教育,将风险管理意识做到全面化,灌输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认知度及管理技能。另外应增加资金投入在风险管理工作上,提高医疗服务人员对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意识及水平。

2.3建立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有效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的主要措施是将在用的医疗设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定期监测及建档[8]。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评估分析不同设备、环境下出现的安全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使全程监控做到实处。为使医护人员在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严密精细,要加强医务人员对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训,提升其风险评估的积极性。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其监管作用,对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督促,与临床科室交流学习,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相应处理,从而保障广大患者能够放心使用医疗设备。

2.4建立健全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

在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工作的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理等环节中,风险信息的准确收集和及时反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理论[8],建立管理制度,包含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检测、评价、考核及维护等,并分析、评估及防控医疗设备安全风险,定期安全监测医疗设备进行并进行电子建档,拟定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建议,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医疗机构内部建立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并把数字化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作为辅助手段。②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对医疗设备风险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防范对策。使用前,加强风险分析防范医疗设备、进行评估管理不同环境下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分析、电气安全性和电磁兼容性及放射防护。③在使用医疗设备期间,拟定并严格执行操作制度,以防控为主进行维修,加强巡检及程序维护,将质量、计量检测及维修质量等管理放在首位。譬如: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整改处理呼吸机、监护仪、给类光学窥镜等。④依据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全面重点进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如高风险植入性材料使用管理、设备材料管理制度、一次性材料用后管理等。⑤制定《完善的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安排责任心强的医疗设备风险信息监测人员,完善风险信息的收集工作,使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信息得到及时上报,有效收集,科学分析和综合利用,全面提高风险管理工作风险评价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整体上加强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水平。并加强不良事件教育,增强安全风险意识。

3结论

医学技术伴随着现今社会在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在各种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等过程医疗设备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存在相应的医疗风险。医疗风险管理是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9],还一定的问题存在。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提高,首先要了解和认识医疗设备本身的优缺点和预期用途的危害及风险,对其进行评估之后,能有相应的对策控制风险,并不断重复评价剩余风险然后进行第二次防控,当所有风险防控完成并达到可接受程度为时,方可停止。很长一段时间,医疗风险管理责任人只看重医疗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忽略了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从而导致医疗设备相应的责任事故发生在临床中,这不仅影响了医疗质量,也影响了医院的综合效益。为减少医疗设备在医疗服务中的风险, 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关注医疗设备的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包括使用、采购和医学工程保障管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第一应注重医疗设备的安全和质量,其次要看重其成本与效益。相关文献显示,国内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对医疗风险管理还不够重视[10],医疗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产生后信息和风险控制四个部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实施风险控制,从而能够在资源投入和风险之间建立一种平衡;产生后信息就是医疗设备使用的不良事件监测报告。任何医疗设备在生命周期内,都会出现不同概率的风险,且成因较复杂,其中有设备本身如设计缺陷、生产质量不达标等因素;也有使用因素如操作不当、管理不严、患者个体差异等;有监管因素如法规制度不完善、未能正确、及时的维护等。本报告中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资金投入较少及管理意识较弱、风险管理人员较少及技术人员培训较弱、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较弱等问题,根据医疗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强化风险管理监管及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建立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增加资金投入和提升相关责任人的风险管理意识水平、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等相应的对策。从而加强了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提升了风险管理的工作价值;增强了医疗设备责任人对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积极性;保障了广大患者安全使用医疗设备。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作为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医院管理中引进医疗设备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借鉴相关文献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提出适合该院实际情况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流程方法,有利于医疗机构对本院医设备产品进行切实有效的科学管理,保障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医疗机构中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提高医院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水平。从最大程度上保障广大人民的医疗用械安全,对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有着重大的意义。

[

参考文献]

[1] 邵建国,周子健,钱许峰,等.医疗设备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6):107-108,112.

[2] 凌静,叶细锋,李双齐,等.疗养院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管理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8):116-117,120.

[3] 叶海荣.医疗设备使用风险控制对策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1):891.

[4] 吴涛,刘蕾.临床护理工作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4):2152-2153.

[5] 崔泽实,高小燕,王菲,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期刊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研究热点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4):31-36,123.

[6] Matthias Borowski,Matthias Goerges.Roland Fried et al.Medical device alarms[J].Biomedizinische Technik,2011,56(2):73-83.

[7] 蒋忠伟,方梅华,陆明,等.大型医疗设备售后维修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4,(1):102-103,136.

[8] 李卉,陆建雄.医疗设备使用现状、维修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101-102.

[9] Vanderpeijl,J.,Klein,J.,Grass,C. et al.Design for risk control: The role of usability engineer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use-related risks[J].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2012,45(4):795-812.

第6篇:医疗器材评估范文

医疗质量管理

《意见》在“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中提出: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入和运行监管。”

医院质量管理在三个方面需要信息技术提供支持。

一是医疗安全质量的管理,通过获取各类医疗行为的信息、根据规则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警,保障医疗安全,尽量减少对病人的伤害; 通过可靠、稳定的自动核查、核对系统来逐步替代需要花费大量人工才能完成的核查、核对工作,将事后审核变为全流程的计算机监管监控。如建立“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保证用药安全; 建立“合理治疗监测系统”保证治疗安全; 建立“临床危急值报警系统”及早采取救治措施; 建立“手术安全核查系统”防范手术事故等。

二是实现“临床路径”的计算机管理,将临床路径的规则和相关知识存储在计算机中,及时提示医护人员需要实施哪些医疗措施,并跟踪下达的医嘱(包括收费医嘱和不收费的医嘱)是否已执行,是否在规定的时限内执行,执行后效果如何等。

三是应用信息技术对医院执行《综合医院评价标准》的情况进行遵从度评估,对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促使持续改进。

服务流程管理

《意见》在“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中要求: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要求: “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2009年9月,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 2010年2月,卫生部又下发了《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若干意见》,提出“探索门诊和出院病人复诊实行中长期预约,有条件的地方试行门诊24小时挂号和预约服务; 妥善安排医疗资源,根据就诊病人数量和峰谷时段及时调配。做好门诊和辅助科室之间的流程控制和衔接,加强门诊各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

新医改的这些要求将改变以往以医生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预约服务”特别是“中长期预约”一旦启动,医院将进入以病人流为中心的服务流程,医院要根据病人流来配置资源。这里不仅仅是门诊医师的合理排班,还包括检验、检查、治疗、药房等科室人员及相关仪器设备的调度与配置。此外,急诊与门诊共用资源也需要进行统一调度与配置,与门诊衔接的住院部床位、人员、手术室等资源也需要进行统一调度与配置。需要对医院各流程、环节进行整体监管监控,及时进行督促调整或预警报警。还需要针对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指导病人调整就诊时间和就诊流程,指导医护人员调整工作时间和工作流程。在服务流程实现计算机管理后,还将产生管理门诊复诊病人、随访出院病人的“客户关系管理”需求,同时产生电话挂号和电话咨询服务的“呼叫中心”需求,产生网上挂号等“网络医院”需求。

药事管理

《意见》在“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中提出: “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制定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意见》在“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中提出: “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

医院不但要完善药品的进销存管理,还要落实国家基本药品管理,要开展安全用药管理和合理用药的信息管理,要追踪药品使用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要对《医院药事管理检查标准》的遵从度进行评估。还需要管理药品出厂、采购、运输、存储、销售及使用的信息,管理相关各单位的招标采购记录、验收记录、销售记录、运输存储记录的信息,管理过期霉变销毁记录,管理生产、经营单位的许可资质、质量认证资质、批准证明材料,以及有关供货单位的销售委托书和有关从业人员的资质等信息。不仅要对药物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还需要及时为公众提供药事信息服务。

绩效管理

《意见》在“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中提出: “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出了“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明确院长选拔任用和岗位规范,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

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经济核算,而是围绕治疗效果、治疗周期和治疗费用等目标来采集相关信息,除获取工作数量的信息外,还要获取工作质量的信息。如病人的分级管理情况,病床周转情况,病人出院治疗效果及次均费用和日均费用的情况,各基础护理项目的执行人及执行是否符合规范,以及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等。绩效管理需要将每项服务、每个步骤的工作定位到相关人员,并根据既往的数据建立绩效评估模型、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每个人的工作做出评价。

人力资源管理

《意见》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中提出: “加强高层次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强化继续医学教育。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

《意见》在“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中提出: “要严格核定人员编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根据新医改的这些要求,医院既要管理人员的当前使用,又要管培养提高; 既要考核个人的绩效,又要推进整体的水平; 既要保证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又能满足科研教育的需要。这样才能使医院整体素质提升,整体效益提升和竞争力的提升。这些工作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是制定医院人力资源计划,根据现状和发展进行人力资源的结构设计、岗位设置及与之配套的培训计划。

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不仅评估当前的工作绩效,还包括其学识水平的评估、科研能力的评估、进修培训再教育的效果评估,管理职称评聘等工作。促进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持续提升。

三是健康管理,为医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健康评估和慢病系统管理,以指导合理用人、科学用人、持续用人。在管理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管理心理健康。医务人员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四是科技项目的信息管理和培训项目的信息管理。

财务管理

《意见》在“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中提出: “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研究探索按病种收费等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医用设备仪器价格监测、检查治疗服务成本监审及其价格定期调整制度。加强医用耗材及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价格的控制和管理。健全医药价格监测体系,规范企业自主定价行为。”

《意见》在“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中提出“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

《意见》在“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中提出“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

《实施方案》还要求“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

要满足新医改的上述要求,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需要加强成本监审、价格监测、财务监管和对医疗保障费用的监控。成本监审方面,需要建立医疗服务项目的监审目录、建立各项目成本结构,对医疗服务成本进行动态的监审管理,为成本控制和医疗服务的定价提供科学依据。价格监测方面,需要建立价格监测体系,监测业务收入和业务支出的增减幅度,监测次均费用、每床日医疗费用的增减幅度,监测业务收入的结构变化情况。

在财务监管方面,需要完善财务预算制度,以预算为基础开展财务监管,监管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是否合理,监管物资采购与库存和消耗是否正常,监管医疗收费是否规范,是否有擅自提价、多收和漏收行为,并通过动态监管进行预测分析、监控预警和内部审计控制。在医疗保障费用的监控方面,需要对各类付费方式、结算方式进行评估。要按有关医疗保障制度的规定对医药费用进行动态的监控监管。

数据共享与交换

《意见》在“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中提出: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

《意见》在“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中提出: “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要逐步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意见》在“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中提出: “建立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意见》在“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提出: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实施方案》还要求“探索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

第7篇:医疗器材评估范文

1.研究对象。

以武汉大学医学部2005级八年制,2006、2007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共计72名学生作为教学研究对象,这些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公共英语基础,基础医学与桥梁课程的教学中已采用双语授课。

2.教材选择。

中文版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张志愿主编的《口腔科学》第6版;刘宏伟主译《牛津临床口腔科手册》第4版;《口腔科学临床模拟接诊英文讲义》参照LAURAMITCELL,DAVIDA.MITCHELL《OXFORDHANDBOOKOFCLINICALDENTISTRY》(ThirdEdition)编制。

3.材料。

口腔仿生头颅模型操作系统;口腔综合治疗台(上海胜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口腔常规检查所需器械(恒昌口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4.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部分:选择口腔科学教研室英语基础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口腔科学概论》的双语课堂教学任务。课前给学生发放英文讲义。实践教学部分:将72名学生分为6组,每组12名学生。由口腔科学实践技能教学组的教师设计常见的临床病例,在临床实践技能室进行双语模拟接诊训练一次,按照临床实践技能标准评分。另外,还分组安排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口腔科进行双语临床见习教学一次。临床模拟接诊教学结束后,学生填写双语临床实践教学调查问卷表,由带教老师汇总,并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模拟接诊训练情况评分、总结。

5.评估内容。

接诊技巧(10分),器械选择和口腔检查(10分),口腔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计划(10分),总分30分。调查问卷设计主要内容为:是否赞同临床实践技能课开展双语教学;是否赞成在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引入双语教学模式等。另外,设计一道问题,请学生对双语实践技能教学提出意见。

二、结果

课前共发放问卷调查表72份,收回70份,统计结果显示:82.7%的学生赞成和理解口腔科学实践技能课采用双语教学模式,14%的学生表示部分理解,3.3%的学生不赞成;对实践技能课的双语模拟接诊的教学模式,高达97%的学生表示欢迎,仅有一名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学生们普遍接受了这种实践技能教学模式。另外,学生们还提出很好的改进意见,如:希望能在双语实践技能课前发放讲义以便预习;适当增加实践技能课的课时,有更多机会进行双语模拟接诊的训练和与老师的互动,等等。

三、讨论

口腔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我们历年的教学情况中来看,对于非口腔专业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来说,《口腔科学》一直是一门很受欢迎、选修率很高的课程。主要原因有:口腔疾病同全身系统性疾病有着密切关系,口腔疾病的发病率之高已列入人类三大疾病之一,口腔预防保健的教育和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健康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具备一定的口腔科学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十分重要。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临床技能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国内的各大医学院校已相继设立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把基础课教学、临床教学以及实践技能教学有目的地相互渗透,使临床技能的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武汉大学医学部早在2009年就为各专业设立了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中心,完善设施,对临床技能培训的内容和评估进行了规范。另外,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要求,临床实践技能教学引入双语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模拟临床诊疗环境,及实际运用英语口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口腔科学本就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学科,我院口腔科学教研室于2010年开始在2005级八年制,2006级、2007级七年制的临床医学生中进行了双语临床模拟接诊和双语临床见习的教学尝试。针对现在临床医学院校《口腔科学》教材的不足,如目标性不强,未重点强调口腔疾病与临床医学相关的内容,缺乏相应的英文原版教材等。我们参照刘宏伟主译《牛津临床口腔科手册》第4版、LAU-RAMITCELL,DAVIDA.MITCHELL《OXFORDHAND-BOOKOFCLINICALDENTISTRY》(ThirdEdition)和朱友家主编的《口腔科学实践指导》编制了双语临床实践技能讲义和课件,以及相关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内容结合国内外最新的专业文献,侧重于口腔常见疾病的基本诊疗技能以及作为病灶对于全身的影响,以期能拓宽临床医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双语临床模拟接诊单项评估的得分显示,经过培训,3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接诊技巧和口腔常用检查器械的选择和检查部分得分率较高,以10分计算平均得分为8.57和8分,对于口腔常见疾病的诊疗计划的熟悉和掌握也达到了7.28分,3个年级进行组间比较各单项评估得分没有明显差异,且得分都能接近口腔专业医学生的基本水平。说明在七年制和八年制的临床医学生中开展口腔医学双语实践技能课具有很好的实施前景,课程设计中接诊技巧和口腔基本检查属于临床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故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强。由于受课时和教师人员的限制,双语实践技能课和临床见习课对每组学生仅有一次,但课后调查显示95%以上的学生反馈临床模拟接诊训练新颖灵活,对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提高和医患交流技巧都很有帮助,希望能增加课时。

四、结语

第8篇:医疗器材评估范文

关键词:医学工程;医院管理;器材管理与维修

1医学工程科的现状

1.1医疗器械的种类和数量增多

各医院年度设备采购经费逐年递增说明了这一点,例如国内某医院从1987年设备采购经费仅600万元左右,到2007年则高达6000多万元。

1.2医疗器械的复杂性增加

表现为材料、生产工艺、维护和维修复杂;评估选型和采购决策困难;计量和质控要求严格,否则,医疗质量难以保障。

1.3学术和管理界已高度重视该学科

2002年1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姜远海主编的《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一书;2007年1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由杨虎主编的《临床医学工程教程》一书;同年,中国医学考试网公布了《2007年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专业考试大纲》[内容包括:(1)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2)相关专业知识(管理基础知识、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基础);(3)专业实践能力;(4)专业知识(医疗设备知识和医疗设备管理)]。

2临床医学工程学主要内容

2.1临床医学工程学基础内容

2.1.1临床需求与论证

临床需求主要包括购新、维修及医疗器械的改造升级等,不论那一种需求,都有必要对其学术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论证,其中学术效益是根本。就学科建设而言,可以把学术效益看作春天播种的种子,实际上也就是能否解决特定学科建设及其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问题,同时兼顾医院整体发展的问题;经过夏天的辛勤劳动,到了秋天你才能收获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两个果实。

2.1.2选型与评估

主要是一定要保证所采购医疗器械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可维修性,为此对计划购置的厂商的医疗器械产品要进行纵横两个方向的评价;同时,对医疗器械的安全防护、节能性和配套性等问题也应当高度重视。

2007年10月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就城市医疗机构卫生装备评估选型推荐了第二批32品目362种规格型号的医疗器械产品,在选型与评价时可供参考。

2.1.3采购计划

医疗器械购置计划应当有长远规划、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医疗器械购置计划应当坚持经济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其程序应当包括:(1)使用部门提出申请;(2)收集产品信息初步汇总;(3)分析研究产品信息确定方案;(4)拟定方案提出预算;(5)综合平衡确定计划。

2.1.4产品标准

医疗器械产品标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有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YY)和产品注册标准(有国产、进口两种);国际上一些非营利专业组织的相关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欧盟和美国标准也往往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2.1.5集中招标采购

可参考《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

2.1.6安装、调试与验收

(1)安装与调试:主要内容一是使用环境的技术要求;二是安装调试的程序(验收合格后进行;参加安装调试的人员要做好安装调试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大型设备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调试时要按照说明书进行;调试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多操作,多熟悉,尽快安排“考机”;安装调试完成,仪器能够正常运转,应予签收;医疗设备的保修)。(2)验收:一是验收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验收资料的准备;验收人员和部门的准备;制定验收方案;建立验收记录和验收报表;做好辅助设备的准备;验收工具的准备;对于进口医疗设备需申请商品检验;对于进口计量设备需申请计量检定。二是验收的程序:包括:开箱;清点;查验外形;检查机内组件;重点检查精密易碎部件;在验收过程中,所有与合同要求不符的情况都应当做好有关记录并拍照、录像以备索赔。

2.1.7维护与维修

(1)维护:一般指周期性地对特定的医疗设备进行的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Maintenance,PM),这一系列周期性的科学维护工作主要包括:①操作性能测试及调整;②电气安全测试;③外观、控制部件及内部清洁、、更换易耗元件。(2)维修一般可分成下面三种情况:①保修:新机带的,或新机过保后买的,过保后买的则可能采购成本非常高,且服务情况也无标准可言;②自修:一般大型设备较难,主要由图纸、密码和备件供应所引起;③第三方维修:目前,医疗器械维修的社会化问题已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虽成本较低但风险较大。

2.1.8报废

要确定标准的技术鉴定程序和分级审批程序。

2.1.9信息和档案管理

(1)按国家《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归档;(2)将医疗器械分为: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医用耗材、体外试剂、病房用具和医疗工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建档、管理,管理原则是按I、II和III类进行,以确保医疗质量。

2.1.10计量

加强医学计量监督管理是卫生法规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医疗水平、促进医学技术发展的必要手段。医院应将计量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加强法律、法规等文件的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对于计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应严禁使用,强制检定器具损坏修复后必须进行计量检定。对于设备陈旧老化、超过使用年限,经计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应进行报废处理;对超过使用年限,但计量技术指标仍然合格的设备应缩短计量检定周期,确保使用设备的良好运行。

2.1.11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

医疗设备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设备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设备预期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伤害事件分一般伤害与严重伤害。严重伤害的含义是指下列情况之一:(1)危及生命;(2)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机体结构永久性损伤;(3)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的永久性伤害或损伤。

2.2临床医学工程学要求

前面简述了临床医学工程学的基本内容,随着医院的发展,对该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控制的基本原则是:标准是基础,计量技术是手段,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是目的。内容包括:①例行强检;②验收检测(新设备);③状态检测(日常工作之一);④稳定性检测(日常工作之二);⑤维修后检测(日常工作之三)。(2)充分发挥医疗器械的现有功能的基本原则是: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保障设备正常和有效运行。(3)积极改进医疗器械的现有功能的基本原则是: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优化现有性能。(4)积极开发医疗器械的新功能的基本原则是: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拓展其新的应用领域。(5)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

上述要求,往往受人员水平、硬件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影响,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达到的。

2.3临床医学工程学高级阶段内容

为满足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临床医学工程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即设计或开发新设备、新器械和新耗材。是该学科的努力方向。

第9篇:医疗器材评估范文

[关键词] 医疗设备;成本控制;采购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2(a)-148-02

Cost control of large medical equipment procurement

DAI Hong

Department of the Finance,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izhou 221300, China

[Abstract] The reform of health and medical enterprise has brought a benig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the hospital development, and large medical equipment procurement and the need to put into huge capital, but government is limited, large medical equipment purchase cost control become the important means for hospital to reduce health-care costs. Therefore, the hospital shall establish cost control of the concept, make a series of basic work, organize and carry out in a planned way, make the hospital with the most reasonable investment to buy the ideal equipment.

[Key words] Medical equipment; Cost control; Purchase

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成本既体现在医疗单位现金流出的减少,又可直接体现医疗成本的下降、经济效益的提高,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在医院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是工作中心,收支管理是基础,财务分析是手段,财务内部控制与监督是保证[1]。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成本动辄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元,因此,控制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成本,使之不断下降,是一个医院不断降低医疗成本、增加效益的最重要和直接的手段之一,对医院的领导来说至关重要,也成为医院成本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做好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1.1 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成本控制的任务

医院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的购买时,加强采购成本的控制评价,可以促进医院院长们决策过程中更具有理性和科学性,维护医院自身的经济利益,有效地避免医疗设备的价格虚高,维护医疗设备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单项大型医疗设备的购买已经成为医疗单位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医疗设备成本控制是医院根据医疗业务发展的需要,医院制订的年度采购计划作出预算。在医院成本控制的能力范围,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和工作程序,对拟购的医疗设备进行设备性能、配套设施、服务人群、使用方法、售后服务、价格范围以及经济效益等诸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估和审核,并评价经济效益的多少,进而提出投资建议,预见性地指出控制设备价格的可控空间,使之趋于完善合理。 并且对医疗设备从考出论证,购进验收,安装使用,维修保养,经济收益全过程实施监督评估,以提高设备的效益性,完善各种设备购进、使用和管理等各项制度,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1.2 建立采购的成本控制领导组织

医院设备的采购应在采购组织领导下开展采购活动。采购成本控制组织应由医院分管领导、医疗仪器设备科、临床使用科室、专业技术人员、财务会计、成本控制人员、审计人员、行风监督人员等相关科室人员构成,在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从各个专业的角度对采购设备的成本控制内容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审查、评估,确保采购活动的公开、公正、公平,保证以合理的投资取得最理想的设备。

1.3 建立健全采购成本控制的制度

经济活动要想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需要严格的制度执行力作保证,设备采购也是如此。建立健全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使医院的采购活动规范,提高办事效率,杜绝采购活动中不良行为的发生,减少各科室和部门之间的责任推卸。采购制度包括规定大型设备采购的申请,采购授权人的权限,采购流程的程序,财务等相关部门的责任以及关系,设备各种配件清单的规定,成本控制的评价等各项制度。如不但对制定采购设备的数量、投资方式和资金等方面作出具体量要求,还要向各供应商咨询价格,进行比较议价,对于超出一定预算的金额要多方咨询报价,以方便有关部门、领导和成本控制科审计,最终裁定也应结合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作出相应的规定。

1.4 建立供应商的准入制度

医院要对医疗设备的相关供应商长期建立档案,除对供应商档案的编号、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外,还应有质信评级、交货条款、付款条款、交货期限、银行账号等,对合资或外资企业的准入证进行严格审查才能归档。医院的设备采购应在已归档的器械供应商中选择,供应商档案应有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更新。要建立医疗器械供应商准入制度,大型医疗器械供应商必须经质检科、仪器设备科、财务会计成本控制等部门联合审核后方可进入,如有必要需到供应商生产实地考查。医院要制订严格、完善的企业考核程序和标准,要对考核的内容逐一评估打分,达到或超过标准分的供应商才能归档备用。

1.5 建立设备价格评价体系

医院采购部门要对所采购设备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对每件设备或每一批配件的采购报价,需先进行与归档材料的价格比较,若无特殊原因所致,原则上不能超出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否则找出采购价格差异的各种原因,并应予以详细说明。对于大型设备或重要配件材料的价格,还要建立健全价格评价体系,医院相关部门成立价格评价组,定期收集、分析、评价供应有关设备的价格信息,评价和更新已归档的价格档案。财务会计、成本控制审计部门还须对大型设备的材料和配件的价格控制进行重点监控,依据市场和设备标准成本的变化,定期制订出采购价格标准,依据业绩对采购人员予以必要的奖惩,奖勤罚懒,积极督促采购人员了解市场信息,多方寻找货源,尽量地降低采购成本。

2 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控制的具体操作方法

2.1 充分进行医疗设备市场的信息收集

医院的医疗设备或物资采购管理要规范,应对采购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收集信息,同时注意梳理,动态管理才能充分了解医疗设备市场的价格趋向,使自己对所采购的设备价格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可以时时处于优势地位,并且定期对医疗设备市场作出调研报告,便于领导决策提高可靠的、第一手的信息资料依据。医院应成立预算管理机构,对大宗投入进行预算管理,有报道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业务,编制预算纯属财务行为,很少有医院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这是不全面的[2]。

2.2 以合同管理作为主控点的事前成本控制

2.2.1 事前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事前成本控制是医疗设备的采购活动的主要内容[3]。事前成本控制内容包括:①设备采购的合法性,明确规定的报批手续齐全后才可以进行采购活动。②大型采购的招投标中心的选择,招投标活动应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③合理利用采购行为过程中时间、人力等要素的配比,挖掘其经济效益,尽量降低不可控成本。④充分了解和比较采购设备的功能、技术参数、使用方法和范围等。⑤售后服务的配件供应保障和价格约定,是否为供应商自己专门配备的长期售后服务人员。⑥违约事项和其他各项专项约定。以上内容均应在合同中约定。

2.2.2 降低设备采购成本的方法 把握价格变动的时机。医疗设备价格会随着市场供求情况和季节而变动,医院采购人员应对年度内的设备采购计划时刻予以关注价格变动规律,把握好采购时机。如年终和公司推出的优惠活动,如采购部门把握好时机会给医院设备成本控制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对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要实行竞争招标,通过多个供应商之间的相互比较,使其互相牵制,可有效降低设备价格,使医院在谈价中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医院可以直接向制造商订购设备,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在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可以更有利于得到制造商更好的技术和售后服务。医院可以与信誉高、技术力量雄厚的供应商合作,签订长期合同,这样既可保证设备质量和交货期,还可得到其付款及价格等诸方面的优惠。如果医院的资金充足,还可以采取现金交易或货到付款的方式,可以给医院带来较大的价格优惠,达到降低医疗设备成本的目的。

2.2.3 评估设备供应商的产品成本 设备供应商的成本包含产品成本和服务成本。医院在加强采购管理的同时,要真正对采购成本进行全面控制,还应了解供应商的成本,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医院可以一方面通过参观供应商的生产设施,观察并适当提问以获得更多有用的数据;甚至为了合作,明确要求供应商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估算供应商设备的成本;另一方面到其他兄弟医院考察,了解同类设备的价格、配件和售后等问题,安排在价格上使自己有利的谈判,与供应商共同寻求降低大宗配件成本的途径,从而降低自己医院的采购成本,也应争取双赢的局面。

3 实施采购过程的中间成本控制

中国内部成本控制协会2007年7月1日的《内部成本控制具体准则第27号――成本控制》中第十五条规定:“成本控制应当将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适当结合。内部成本控制机构和人员可以在经营活动进行过程中对业务流程的效率进行评价,及时将组织经营活动中无效率或低效率的情况报告适当管理层,以便采取纠正措施,提高效率。”

成本控制主要强调的是经济效益比率,医疗设备的采购要投入大量资金,还要评价业务流程,进行效益分析,所以其重点应放在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上[4-5]。在采购过程中,医院采购部门要依据核准的采购成本、费用控制标准、使用率等各项指标进行事中成本控制。成本控制部门把采购设备的实施过程与事前的计划、合同和预算分析对比,对内部控制执行力、控制环境、采购过程全程监管。若采购过程中与原制定的目标与控制标准出现偏差,及时正确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有效纠正。

4 采购事后成本控制

在医疗设备采购的事后成本控制中,主要是对已经完成的采购项目进行跟踪评价。成本控制部门要制定成本控制评价指标,以此为依据分析评价经济收益。跟踪监督设备使用科室、个人是否履行自己的职责,执行规定的操作标准。从成本控制目标出发,评价运行成本、设备使用率、经济收益情况,评价各部门和人员的公正效率,明确经济责任,强化内部控制机制,不断提高效率性,最大作用地发挥有限的经济资源,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彭晓玲.公立医院建立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J].中华医学论坛,2006,2(3):79-81.

[2] 谢文.谈医院全面预算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5,(7):78.

[3] 王飞侠.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问题和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115-117.

[4] 庞雁.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3):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