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范文

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精选(九篇)

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

第1篇: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暖通与建筑工程;难点问题;比较研究

1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建筑行业目前已经有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建筑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的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建筑中暖通工程的设计对于建筑的整体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也备受人们所关注。

1.1暖通工程中存在的能耗问题

能源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目前能源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对于能源使用需求的不断增加,能源的使用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能源的使用需求上也在进一步增加,而我国能源的增长依然相对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建筑工程设计中暖通节能问题也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在社会能源消耗上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而发展节能建筑也是建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暖通空调设计方面,设计人员也需要更多的重视节能环保方案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按照我国对于节能环保的规定来做好设计中的每个环节。而我国目前在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更多的不可再生资源,这样也难以真正的做到科学合理的节能环保,并且对于暖通工程设计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1.2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2.1暖通空调设计需要按照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来进行,而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认识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建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暖通工程设计的节能环保考虑的不够全面。很多暖通设计只是一味的考虑到建筑环境的舒适性,并没有按照规定的节能要求来进行设计。现如今,人们也普遍认为暖通空调在供暖、供冷的效果上越好就说明设计越好,这样与我们对于经济适用的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暖通空调在能源消耗上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如果室内外的温差过大,人们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差,这样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有所下降。

1.2.2暖通空调设计上缺乏科学的评价,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也没有按照规范的标准来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如果没有对暖通设计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那么暖通工程在应用后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能耗问题,这样也不利于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实现。

1.2.3对于暖通部分设计以及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暖通部分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暖通系统的运行。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由于相关设计人员对于节能以及经济性等认识的不足而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系统呈现出以下的一些缺陷:初期的投资比较大、运行的过程中对于能源的消耗也比较大等。这些缺陷导致相关的投入远远的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使得能源等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浪费。除此之外,相关的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也是影响暖通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到目前为止,我国从事暖通相关设计与施工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专业不对口的非专业人员,有的施工人员甚至都没有经过必要的培训就直接上岗操作了,这样就直接导致施工中如果出现方案性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这样就给以后工程的正常运行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2对于建筑设计中暖通设计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的分析

在对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暖通部分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要根据相应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解决措施的总结。

2.1对于暖通设计的投入费用以及责任意识方面的强化措施

建筑工程中暖通部分的设计对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环境以及对能源的消耗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对于暖通部分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基于上述对于暖通设计的重要性的描述,所以相关的设计人员就要对于暖通部分的设计进行必要的关注。此外,在对于暖通部分进行设计的相关人员还要不断的加大对于暖通设计的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在对暖通进行设计的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完善,这样可以激励相关的员工,使其更加努力的去工作,并且对暖通设计方面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还要强化相关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暖通设计中之所以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和设计者的责任意识也是分不开的,所以,一定要强化相关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使其能够认真务实的工作,不能够存在一丝的疏忽和错误,使其把设计方案的质量和自身的荣誉联系在一起,确保设计出来的方案能够保证暖通系统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建筑设计的质量。

2.2对于建筑保温性能进行改善的措施

对于整个暖通系统而言,通过维护结构使其完成改善。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能够对结构的综合的传热系数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维护来决定整个暖通系统负荷的大小。所以,在对整个国家的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就是要保证维护结构的保温系数。通过对保温系数的维护来提高对于整个系统的控制水平,从而达到对整个室内热湿环境的相关参数的调整,要尽可能的通过调整相关的参数,来增强对于人体产生的舒适性。因为人体对于环境的冷热产生的感觉主要是因为这些环境的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在以前的实践中,只是用对于空气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控制的方法来进行暖通的控制。这些控制的方面显然是不完全的,所以,就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因为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如果对于环境的调整和控制不够及时的话,那么就会对人体造成不适的感觉。因此,我们就要采用新的控制的方法来对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控制,要采用新的技术以及方法和工艺,来对人体的舒适性进行调整。

3结束语

经过上面对于暖通系统的总结,可以看出,在暖通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相关的解决措施也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基于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暖通设计的重要性,对于暖通设计做出合理的高效的设计方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经过对于实际中的情况进行的分析,高质量以及安全、高效的设计方案对于整个建筑设计以及暖通设计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蓝桂英.关于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问题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

[2]和金刚.浅析节能环保技术在暖通空词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12.

第2篇: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范文

绿色建筑是新时期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建设理念,本文在基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理念的基础上,对我国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的工程管理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体系

基于“低碳建筑”、“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与执行,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以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对我国建筑行业的优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理分析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主要是指绿色建筑工程项目从计划、设计到施工、运营维护再到拆除、改造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实现对资源、材料、环境的最大限度的节约与利用,并为建筑工程项目使用者提供环保、舒适、健康的环境[1]。因此,在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进行工程管理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优化。

1.1加大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开发管理

开发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首要环节,也是核心环节。在此过程中,可从以下几点实现绿色建筑建设工程管理的优化:其一,在工程项目设计规划前期,工作人员应对市场发展情况、社会需求、施工地理与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调研与分析,用以为绿色建筑建设目标与要求的确立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2]。其二,结合建筑地区建设工程政策、规范,在基于调研与分析的结果上设计建设方案,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与确立。其三,根据建筑工程建设目标、建筑工程属性以及建设要求,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最好基础准备工作,用以提升绿色建筑建设标准。

1.2实现绿色建筑工程建设设计方案的优化

在绿色建筑工程方案设计管理中,应立足于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对绿色建筑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各项资源,包括水资源、原材料资源、用地资源、电以及煤炭等能源进行全面考虑与规划。并有效利用周围条件与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如根据地区气候变化设计房屋朝向、建筑密度等,用以提升绿色建筑设计管理的优化发展。

1.3注重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

建筑施工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对绿色建筑整体建设与管理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在此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以及有关部门应对整个工作环节与内容,包括施工计划、施工设备、施工安全、人力物力资源管理等进行全面、细致、严格把关,并依据建筑要求与相关规定,采用合理的先进手段进行预防与监控。

1.4强化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运营管理

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运营管理时,首先应监理完善的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设备、电力系统以及绿化设施的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同时,对建筑工程项目各项设施进行定期检测与维修,用以保证各工程系统作用的有效发挥,提升资源配置与使用的优化性与实效性。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工程管评价体系的构建

2.1确立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评价标准

相对于普通建筑工程项目而言,绿色建筑不仅注重建筑工程项目本质作用的发挥,更注重建筑工程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与使用的舒适性。因此,在构建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评价体系时,首先应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包括建设阶段中对资源的使用、设备与材料的标准、工程工艺技术标准、施工技术以及建筑性能评价标准等,用以为绿色建筑的有效评价提供规范化、明确性准则。

2.2科学制定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评价原则

评价标准以及评价体系的确立与构建需要遵照一定的评价原则进行有效设计与调控,用以保证绿色评价体系的客观性、真实性与准确性。因此,结合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流程、绿色建筑要求以及工程管理内容可知,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构建中需坚持科学设计原则、合理性原则、执行可行性原则、便利性原则以及综合性原则,用以保证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的有效性与完善性。

2.3构建完善的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建设评价体系

首先,根据建设工管理需求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构建评价模型,为绿色建筑设计、规划、施工以及运营维修的评价提供有效依据。其次,设置多层次评价标准,对工程项目整体进行全方位、多层面评价,用以保证结构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此外,依据设计原则,从建筑评价体系整体出发,对评价体系各环节进行规范与设计,实现评价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3结语

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生活与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方针。绿色建筑的深化推进,迎合社会建设需求,是新时期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发展背景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完善与优化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利于为我国绿色建筑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芦辰,付光辉.基于风险分担的绿色建筑投资风险评估模型研究[J].价值工程,2015(10):262-264.

第3篇: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因为高层建筑具有特殊性,所以,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非常重要,工程设计是施工的前提,所以,合理的设计是施工顺利的基本保证。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贯穿节能的原则,根据建筑用电设备的特点、负载容量以及供电分布等特点来进行电气设计,从而减少电气能耗,节省运营成本。

建筑电气工程概述

现代建筑对于内部电气化设施要求较高,其主要在于人们对电气设备与居住环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使用建筑物时一定要配备安装相关的电气化设备,建筑框架只是居住的硬件设施,而电气设施则是其软件。面对当前不断提高建筑物内部电气设施自动化程度的局面,人们对于电气设施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可升级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确保外接电器与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与安全已成为人们选择建筑硬件和进行家居装修的主要考虑对象。那么,建筑电气工程是什么呢?其实,建筑电气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在建筑配套中管线走向、输电、输气、弱或强电的安装与相关电器预留接口的布局等环节。在电气系统中,其整体结构很复杂,管线走向与布局也比较多变,并且电气工程对设备稳定性与安全性的要求也非常高,这就要求我们在电气安装与施工过程中加强控制,严格根据设计标准进行施工,来保证施工质量。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分析

选择供电电源和电压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层数都比较多,建筑面积也普遍较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供电的可靠与安全,一定要配备两个以上的独立电源。这些电源都是同时供电,充当彼此的备用电源,在一个电源出现故障时,其它电源正常工作,以保证正常供电。为了保证楼层的稳定供电,很多高层建筑安装了发电机组,在停电时,采用发电机组发电,保障停电时,建筑内可以正常供电。

配电系统设计

通常情况下,我国的高层建筑供电都采用10 kV的标准电源同时供电,为了自动切换电压,通常都采用单母线进行高压分段。配电系统的计费方式采取的是两部电价法,对于低压,采用在配电系统旁安装计费表的方法进行计费,对高压采取高供高计,通过这两种方法,分别对低压与高压进行计费。

设备的选型

1、高压开关柜。现代高层建筑的变配电室一般设在主楼地下层。国外用于高层建筑的开关有三种类型可供选用:真空断路器、SF6 开关与高压空气断路器。其中高压空气断路器由于技术老旧,SF6 开关尺寸数大,气体具有毒性,所以当前10kV真空断路器被普遍应用着。

2、电力变压器。依据防火要求,主楼内是不能装设大容量的油浸电力变压器的。当前有SFe 变压器、硅油变压器与干式变压器等三种产品可以选择。

3、低压配电屏。国外低压配电屏的结构,大多数都做成抽屉式,尤其是大容量的出线,则做成手车式。

4、应急备用发电机组。过去很多使用柴油发电机组做应急备用电源的。近几年,国外高层建筑已开始使用燃汽轮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故障率低、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应急备用发电机组一定是快速自起动的。通常应能在15s内恢复供电。从可靠性出发最好选用两台,自动并车。较小容量时可以选用一台。

(四)变电所位置的确定

现代高层建筑的用电量比较大,在明确变电所位置时,应尽可能使高压深入负荷中心,方便进出线,接近电源侧,方便设备运输、吊装。不能设在一些经常积水场所的相邻或正下方的位置,不能设置在有爆炸危险介质或有剧烈震动的场所,不能设置在地方可能积水与地势低洼的场所。

(五)强电系统网络设计

强电系统的网络设计系统:动力线路、照明线路;各种实验用电插座线路,各种实用和生活辅助用电线路,消防系统中的动力、照明、控制线路。还要增加生产、生活、办公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与自动化发展要求的用电弦线路。预期内与预期外,可能增加的电气网络系统线路。饮食电气、厨具、空调设备与取暖用电气能源等等,在强电系统设计时,一次性都需纳入设计之中,强电系统的网络设计,要比之前在线路要求上,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制约机制比较复杂了,设计的复杂性,精确与难度要求,越来越严越高。

弱电系统网络设计

弱电系统网络设计除常规的电话系统线路,火灾系统线路,直线电视系统线路、直线广播系统线路外。要增加网络终端系统线路,电子计算机终端系统线路,多媒休系统线路,闭路电视射、放系统线路与电化教育系统、直流子母钟系统线路等等。社会发展与未来科技还要增加某些系统线路的要求,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在弱电系统网络设计之时,就要有所考虑,有所预见,有些项目的增设纳入设计,也是有必要的。

防雷与接地

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使用避雷带与避雷针的做法经济合算、简单可靠。施工时一定要确保各层楼面金属管道、钢筋和该层用作引下线的柱筋有可靠的连接,形成等电位层。现代高层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是十分可靠的。现代高层建筑的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防雷接地与工作接地,都是合在一起的,构成综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一般是在4 欧以下。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板。虽然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体已能符合接地电阻的要求,但仍应该装设水平的人工接地体,将主要的建筑物基础连接成接地网,这对均衡电位,提高安全性都非常有利。

消防

现代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有自动报警与自动灭火系统,包含:火灾探测器、分区消防报警控制器、消防中心与自动洒水灭火系统和气体自动喷射灭火等四个部分,实现报警灭火自动化。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后转换成电信号,进入分区报警器与消防中心,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消防中心负责整座大楼火灾的监控与消防指挥。

三、高层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管线的敷设和选材方面

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时偷工减料,或者是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材料。比如减小线管壁的厚度,利用其他材料的管来替代镀锌管,管子在通过结构伸缩缝时并没有装设过路箱,管子埋地或埋墙不够深等,给建筑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安装防雷装置时存在的问题

设备的接地干线和接地地排之间并不是直接连通,而且防雷支架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引下角和弯角之间的角度是锐角,也没有对屋面的金属物做对应的防雷接地措施,引下线和带间运用了对焊技术或是单面焊接技术,并且在焊接的接口处有十分严重的锈蚀现象。

建筑电气施工不当造成火灾事故

建筑电气施工中影响最大,损失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因建筑电气施工不当所造成的火灾事故。由于在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防雷接地和重复接地工作,或者没有按施工方案的标准要求施工,而是出现材料以次充好、施工中偷工减料等不规范施工,特别是接地极没有合理选定,并做好送电前检测,从而出现电线着火或电气开关烧毁,发生火灾事故。

建筑电气施工不规范造成安全隐患

主要体现在建筑电气施工人员在没有熟悉各种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情况下,盲目地安装和操作上。由于建筑电气施工中存在很多隐蔽的记录和资料,特别是施工中的电气设备比较烦琐,如果没有按照其功能或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很可能就会因为操作失误,或安装失误给建筑电气施工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四、建筑电气工程的科学施工

认真研究、全面考虑、科学配置电路

接地保护装置线路、弱电系统网络、强电系统网络等,都应在建筑物墙壁内指定的有效空间内安排。各种电气系统网络线路的交叉和并行,都一定要设计得合理、科学、排列顺序规范,各种线路管位位置配置方便得体。尤其要注意的是各种电气系统网络线路的配置,不但要研究空间配置科学合理,而且要重视各种电气系统网络线路之间的物理影响,各线路之间的相互感应,感应的强弱与可能发生的电学现象。对其可能发生的物理现象的后果,要有精确的计算,科学的分析与相应的措施。有些的项目,还需要请有关专家与有关科研单位,做出科学鉴定与施工意见。一定不能粗心大意,要防患于未然。

电气线路暗配管的选材与施工

传统使用的电气线路暗配管,很多不使用规格的钢管。从弱电、强电等系统网络物理性能要求,并行、交叉重叠线路暗想套管,在选材上不但要考虑暗配管的坚固与实用,而且要考虑其化学与物理性能的科学、适宜。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实验、论证后,再明确选材。现浇混凝土中电气线路配管,很多使用钢性阻燃管 (FPC)暗配,在浇混凝土过程中要避免管路断裂、阻塞、盒位不正、管口脆盒等。还要在浇混凝土前使钢性阻燃管接口、接头有充足的凝固时间,致使其完全凝固后再浇混凝土。而依据新的工艺要求,使用的其它非金属暗配管,更要重视浇混凝土之间的固定与浇混凝土过程中的精心施工,进而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不会发生管路脱位或阻塞。

强化后期验收质量控制

在电气工程施工结束以后,项目工程部要组织人员对工程进行预验收,并对各项电气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使用便捷性等进行测试,检查其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同时,要抓好设备的试运行工作,详细测试电气设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程度,检查管线布局、安装是否科学合理,并严格测试建筑避雷系统的安全性。最后要将各项测试数据进行归档,做好管线分布图的记录,以便今后维修和升级。

五、结束语

高层建筑具有普通建筑不具备的特点,因此,对建筑电气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要认真根据建筑自身特点进行设计,同时,在建筑施工时,把质量和安全放在建筑电气施工的核心上,确保建筑电气施工的工程质量,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177-01

引言

高层建筑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反过来也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人们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和施工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就决定了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做好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和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入手,通过分析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筑使用性能。

1.给排水工程设计

1.1 建筑给水

(1)给水管道设备的选用

我国传统的给水管道材料为热镀锌钢管,这种钢管具有易锈蚀的特点,使得生活用水不满足饮用要求,近几年由于高分子合成技术和添加剂的不断革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塑料给排水管道,如PP-R管、PVC管、PE管、ABS管等,他们都具有质量轻、耐压强度高、输送液体阻力小、耐化学腐蚀性强、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当采用PP-R管等可热熔连接管材时,可将接头设置于地面下,当选择铝塑复合管等非热熔连接管材时,应将连接接头设置于地面上,防止漏水时检修困难。

(2)给水方式的确定

高层建筑与一般多层建筑相比,建筑层数多、建筑高度大、结构复杂,在给水排水技术上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对高层建筑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的选取加压供水设备,如高位水箱供水、气压水箱供水、无水箱变频泵供水等,需要对给水系统进行合理的分区,并加设减压设备以及中间和屋顶水箱,使系统运行完好。

(3)管道设备的布置

1.2 建筑排水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排水立管比较长、泄水量大、落差高、产生的能量比较大,往往会在管道内产生气压波动,最终造成卫生器具的破坏,从而下水道中的臭气侵入室内,污染环境。因此,为了提高建筑排水的效果和质量,要从以下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排水系统运行的安全。

(1)卫生间出现渗漏情况,主要原因是卫生间地面防水未处理好,地面水渗透到下层,因此要做好卫生间地面的防水处理,保证卫生间所有的管道进行严格注水试压后方可进行隐蔽工作。

(2)如果卫生间采用后出水式座便器,侧排地漏,应该将浴盆或淋浴房垫高,各卫生器具排水横支管应沿卫生间地面墙角处引至外墙。器具存水弯、排水横管及立管均设于建筑外墙处。

2.给排水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各个专业相互协调配合,尤其是土建施工中,没有做好给排水的预埋工作,将会造成预埋孔洞位置不准确,甚至出现漏埋现象。

在进行楼层施工时,首层一般比较复杂,涉及到的管线、洞口都比较多,从第二层开始就为标准层,其上所有楼层的给排水管道、洞口、管线留设都一样,方便施工,因此需要对土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在高层建筑中,要做好防火措施,一般横干管要穿越防火分区时,需要设置隔离墙和防火墙,防火套管、阻火圈等材料的耐火极限不得小于管道贯穿部位的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阻火圈宜采用阻燃膨胀剂制作,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有效阻止火焰和烟气蔓延,避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3.给排水工程施工方法

为了应对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难点问题,特提出以下方法予以解决。

3.1 预留预埋

预留预埋是给排水施工的关键工序,套管、孔洞的预留位置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到给水排水管道的安装质量,最终影响到厨房、卫生间的管道安装;当套管、孔洞的预留位置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将浇筑好的混凝土凿开,重新进行埋设,即费工又费时,因此在现场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图纸尺寸进行预埋,保证对设备的安装尺寸、管道配件的安装尺寸非常熟悉,并绘制出预埋图,才能顺利的完成预埋工作;当预埋完成后,应该做好固定工作,保证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出现移位情况。

3.2 样板层

为了保证标准层的管道安装、尺寸、位置都满足要求,卫生洁具的定位尺寸正确,就需要在施工前由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做好一个样板层,可以在制作样板房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与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沟通,及时处理,最后要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检验验收。

4.施工质量控制

4.1 事前控制

在施工前,要熟悉工程相关文件,并组织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做好施工图纸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通过设计交底就可以了解设计意图,了解工程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图纸会审解决设计中的缺陷、错误,作出相关专业的位置、尺寸、标高协调,解决各专业问题的矛盾冲突,统一各方面的意见,为工程顺利进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4.2 事中控制

工程质量的施工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其控制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应该分清主次,把握重点的进行控制:

(1)严格执行给水排水材料检验制度。在材料、设备进场时,材料管理人员应该核对材料和设备的合格证书,确保所有的材料满足设计要求。

(2)做好隐蔽工程检验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隐蔽验收制度。高层施工中给排水管道安装比较复杂,施工方必须安装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按照规定进行隐蔽验收。

(3)合理组织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组织人员施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施工质量。

4.3 事后控制

在给水排水工程完成后,要做好竣工验收,根据高层建筑给排水的情况可以按照工序验收、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三个步骤进行,在验收过程中要控制重点,坚决把好质量关,不得让不合格的工序通过验收,不得在没有进行验收的情况下进入下道工序,进而确保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

现代高层建筑中,给排水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满足使用要求,必须严格组织施工,做好施工各环节的统筹规划,并针对施工中的重点问题和技术难点进行科学的施工设计,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施工质量,使给排水工程达到满意的质量效果。

参考文献

[1] 路树生.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J]. 中华建设,2012,08:270-273.

第5篇: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 精品课程 建筑施工技术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专业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主干课程,对培养建筑工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建筑施工技术》具有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工程施工方法多、学科综合性强等特点,再加上学生接触施工现场的机会有限,缺乏现场经验,故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有必要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进而把该课程构建为建筑工程类的精品课程。

1.1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长期以来采用课堂教学、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随着近几年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迅速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所脱节,同时参观实习环节也不是很理想,比如:实习现场有限。因此,传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弊端。

1.2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社会背景

当前,在建筑业3893万从业人员中,生产一线的人员技能低,绝大多数未经任何培训直接上岗,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专业技术人员154.6万,经营管理人员194.6万,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和5%,两类人员合起来仅9%,这个比例数远远低于全国各行业18%的平均水平。

1.3研究意义

从企业调查得知,多数企业近几年建筑工程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的人数成增长态势。究其原因:现在我国正在高速发展大力搞建设,从大体方面讲,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就业前景比较好。企业希望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其职业岗位能力真正达到技术员相应的理论和技能水平,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2建设目标

2.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

积极主动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逐步构建双德育人、双纲导教、双堂施教、双师执教、双向考核、双证就业的“六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

2.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通过人才引进、院校进修、校企双方互派人员挂职锻炼及互兼互聘等途径,经过两年的重点培育,形成一支由3名专业带头人、5名骨干教师、15名“双师”素质教师和10名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素质优良、专业技能过硬、“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2.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目标

结合企业产品开发实训项目,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需要;在企业设立和完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角色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企业教师进行指导,学院与企业共同管理,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

2.4第三方评价机制建设目标

建立并完善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通过与用人单位、行业、协会人员以及学生家长定期进行座谈交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走访等措施,为教学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等提供科学依据。

2.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有效发展国家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和技术优势,强化服务与辐射能力的建设,深入开展与企业间的生产协作、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以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使各类培训达200人次/年以上。

3建设内容

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

3.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思路

参照施工员、测量工、安全员、质量员、资料员及造价员的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课程与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企业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创新教学和学习方式;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强化顶岗实习,生产性实习实训(顶岗实外)比例大于教学总课时的60%。

3.1.2按照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确定课程开发的方案

(1)研究课程目标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是建筑施工能力。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搞好《建筑施工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是整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能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根据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联系关键岗位,制订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态度目标,开发职业能力要求表。

(2)按职业教育的特点重新制定课程内容与结构

按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对施工知识和施工技能的要求,并把素质教育融洽到教学全过程中。召开现场专家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调查在现场应用有一定规模的新技术、新工艺。组织力量编写新技术、新工艺的讲义,拍摄新技术、新工艺的音像资料,及时补充到教学中。与现场专家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多次开会研讨,构建以施工员岗位建筑施工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结构。

表1: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结构

(3)按“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设计教学方法,研究确定合适的教学手段

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可行性,充分考虑关键职业能力训练的要求,从院校实际出发,结合政府财政支持建设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本课程特点,采用以现场教学为主,其它教学形式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授课计划,使建设思路落实到每一教学课时。

3.1.3按规划进行课程资源建设

(1)建设具有专业和地域特色的课程教材与指导书

2014年底,计划编制《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技术实训指导书》等一系列校本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和教学指导书。

(2)图书资料及网络资源建设

根据在校生人数计划年内完成并上网的教学资源有:课程大纲(含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评价方案)、实习指导书、主要工种施工录像(购置)、施工技术动画演示、图文并茂的电子教材、电子课件等。

3.2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和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按照“双证、双岗、双向”的三双原则,建设一支整体实力强,教学水平高,在全国同类职业院校中具有示范作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在三年的建设期内,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12名;增加10名专任教师,再增聘10名企业兼职教师,使教学团队达到35人,专兼职教师的人数比达到1.3:1,“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5%。

3.3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企联合、中高职衔接、分段递进式教育”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下,本着立足教学、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产学结合、校企共赢的原则,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建设大土木类专业为主体的办学定位,并为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使之成为系统性强、环境真实,集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省内一流的工程施工技术实训基地。

表2:实训项目一览表

4结语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精心设计项目载体和训练任务,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按照国家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评价标准,“建筑施工技术”在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设计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相信通过我院精品课程的建设,必将有力推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深层次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德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特色与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第6篇: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防水工程;裂缝;设计施工;种植防水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9-0162-02

一、建筑防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建筑防水工程是指为了防止蓄水工程的水向外渗漏,以及为了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滞水毛细水以及因水文地质的改变而引起的水渗入建筑物或构筑物等现象的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同时建筑防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防水材料的应用、建筑防水设计和施工、防水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维护等方面,其任务就是对以上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以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防水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经济的设计,精心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施工,完善维修、保养、管理制度,以满足建筑物防水耐用年限和使用功能的实现。

(一)屋面种植防水的设计与施工

时至今日建筑屋面已不仅仅是遮风避雨之构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还应发挥更多的功能。在建筑密集的城市中,为了增加城市绿地,加大城市绿化面积,我们应把绿色更多地带进建筑中。这不但可以美化建筑,而且将极大地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增加居民的活动空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屋面种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良策。既然屋面种植有如此多的好处,就应大力推广,然而要做好屋顶种植,防水是关键。屋顶花园防水处理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建筑能否正常安全的使用。防水处理一旦失败,就必须将防水层以上的排水层、过滤层、种植土、各类绿化植物、园林小品等全部除去,方能彻底查找漏水的部位和事发原因。因而在进行屋顶花园设计时,必须保证防水和排水措施的安全可靠。除了采用新型防水材料之外,还应采用可靠的防排水构造措施。当前传统的人工渗排水系统由粗砂层、砾石层和盲管组成。先铺设比较厚的卵石及一定厚度的粗砂层作为疏水层,再在其上堆放种植土壤,用盲沟进行排水。这种只适用于种植草坪和花卉的构造,优点是材料单价便宜;缺点是增加了较大的荷载,防水质量也难以保证,同时工程量大、工期长、费用多,诸多不利因素导致屋顶绿化未得到普及。近年来利用新材料新技术生产的适于屋面种植的橡胶制品,其片状板上有凸起的梅花形分布粒柱,利用粒柱间隙可排水;其次,还有钢筋混凝土板制成的架空种植屋面以及刚性混凝土种植屋面等。防水层可采用一些高级防水做法,如用惰性金属板。

(二)天沟旁路溢流系统的设置

当前很多建筑由于设计的不合理、施工的不规范或管理维护的不及时等多方面原因,时常会造成天沟内的积水现象,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造成天沟积水的主要原因是天沟雨水口处的蓖子被堵塞。最常见的堵塞物有树枝、落叶、塑料袋、纸团、布片等。雨水蓖子一旦被堵塞,天沟内的流水找不到排水口,就将大量积存,水位迅速升高。屋面积水过多,会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如:使屋面负荷加大,危及结构安全;造成雨水在檐沟内长期积存,甚至会漫流至整个屋面,给屋面渗漏提供可能。为了使屋面雨水能快速、及时地被排走,我们应合理设置天沟旁路溢流系统。

1.如果屋面雨水紧靠天沟内的蓖子过水、排水,那么万一被异物堵塞,大屋面很可能将要面临水淹七军的惨状。为了保证雨水蓖子万一被堵塞时,雨水能有第二道出口,应在屋面的女儿墙、山墙上的天沟上方设置水平溢流管。应该说,水平溢流管的设置,为天沟的超常积水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

2.如果在女儿墙或山墙上仅仅设置水平溢流管,不采取其它措施,则从水平溢流管流出的雨水会沿外墙倾泻,破坏墙面材料。较好的措施是:在墙上水平溢流管出水口一侧安装一个弯头,再用管道即竖直溢流管将其连接到排水立管上的雨水斗处。这样一来,就形成有组织的旁路雨水溢流系统。

3.水平溢流管的设置高度,视沟道内允许的蓄水深度而定,即在最大蓄水深度高度处设置,但最高不应高于大屋面构造层的最低端。

(三)墙面挑窗防水的设计与施工

在住宅建筑中,建筑设计师为了更好地体现建筑立面线条富于变化的特点以及提高住户视觉效果,他们常喜欢设计凸出建筑外墙的挑窗来代替与墙体在一个平面的传统窗,但是这种凸出建筑外墙的挑窗由于悬挑出建筑物之外,受风雨的侵蚀会更直接,尤其是在暴雨频繁的地区要经受更严峻的考验。因此做好挑窗四周的防水构造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挑窗上下窗台板除在挑板最外侧留有滴水外,均为平板状。挑窗窗框在固定时,仅与四周的混凝土结构在接触处常采用水泥砂浆塞缝以确保其水密性。我们认为,考虑到悬挑结构构件易开裂、窗洞四周密封不严及使用材料等诸多方面,故对以上的传统挑窗构造措施进行以下改进:

1.为防止悬挑结构构件产生众多微裂纹,尤其是在易出现此问题的悬挑构件的根部,因此,在浇筑混凝土窗台板时,将上下窗台板及上下窗台板四周100mm范围内的实体,均采用密实混凝土材料进行浇筑,以增加构件的密实性,防止裂纹的产生。

2.在上下窗台板浇筑密实混凝土时,事先预留出上下框槽的位置:(1)在挑窗上窗台板下部外侧边设凹槽,凹槽的长度以恰好纳入窗框的宽为准;(2)在上窗台板下部外侧边设置滴水鹰嘴,坡度为1∶3为宜;(3)进行外墙粉刷时,在挑窗下窗台板上部外侧端部设立滴水鹰嘴,坡度为1∶30;(4)有凹槽,当窗框立在挑窗台板的预留槽内,经调整、校正后,再用防水砂浆嵌缝,密封膏封口,就可大大增强防水效果。同时如果挑窗只有一个可视面,即窗洞口两侧为不透光的形式时,此时窗框的四周可以完全照改进图施工,但要注意窗洞口两侧薄板也应采用密实混凝土进行整体浇筑。

二、建筑裂缝防范的设计与施工

在关于商品房的质量投诉案件中,由于墙体裂缝、渗漏等涉及的纠纷或官司越来越多,墙体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使用功能要求:还可能破坏墙体的整体性,影响结构安全;甚至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因此已成为住户评判建筑物安全的一个非常直观、敏感和首要的质量标准。墙体裂缝作为一种质量通病,对业主在观感和使用上造成不良影响,一直困扰着业主和开发商。因此分析建筑物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已成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房屋开发商及业主共同关注的课题。

第7篇: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工程;造价;优化;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产业也在随之兴起,一个建筑工程当中,工程的造价是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施工单位能否存活都是取决于工程造价,一个建筑工程的规模大小和质量好坏都是有工程造价来控制的,他沟通着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一旦工程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给工程的施工带来麻烦,甚至是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一个工程之中,一定要做好工程的造价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单位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好,与此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效益。

新疆大巴扎建筑

一、优化工程方案

(1)施工进度的影响

一个建筑工程中,施工人员所进行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按照建筑图纸的规范来进行,施工技术人员要按照工程师设计的图纸来进行施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没有按照图纸的规范来进行,那么就会造成施工质量问题或是导致工期延后,严重还会使工程造成返工或停工,这样就对人力和物力财力造成了浪费。这样的情况其实完全可以避免,就要设计工作者在工作中能够考虑全面,能够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考虑到建筑的质量,不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潜在需要

工程在选址和布局方面也要考虑到他是否具有合理性,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精确的计算,对不合理的部分也要做出及时的修改。在现代工程的建造中拥有一个优化的方案是一切的前提,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也能够是投资成本大大降低,所以,在工程开工开始之前就要对方案进行设计做有效的控制。不管是工程还是做其他事情,规划是前提,工程项目更离不开规划。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工程师常常会按照业主的的思路和要求尽心给设计,再参考其他的工程结构进行设计,之后修改成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设计出的方案效果往往又不那么尽如人意。在设计中工程设计师要讲力学概念和建筑学完美的结合起来,在此同时吸取业主对建筑的要求,通过最合理的方法来实行,这才是最佳的建筑方案。

(3)投资的影响

一个工程项目要经过决策、设计和实施,同样的工程的设计方案也是要由这几个步骤构成的,一个建筑工程的优化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还可以节约工程成本的降低,那就一箭双雕,达到了质量和成本的共同保证。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建筑工程中要关注的问题,他决定着建筑的投资成本,其次是建筑的结构设计,建筑的结构设计会决定着结构需要什么材料,材料和设计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

(4)提高经济效益

工程的平面设计影响着工程设计的方案优化,所以在平面上的优化是在建筑过程中要优先考虑是否合理,平面功能是否齐全,交通设计是否流畅;结构上的优化也要考虑计算模型选材是否合适。工程造价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项目不变的前提下造价会降低,工程造价的多少会影响到工程的扩展情况,决定着工程的经济效益。

新疆民族建筑

二、工程造价方案优化措施

工程造价方案的优化可以提高工程的作业效率也可以使工程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工程建筑来说产生很大的影响。怎样实现工程造价的科学合理化,将投资的成本做到节约,工程单位在工程前期就要对工程采取造价优化的措施,方便后期的施工可以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也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规划。很多工程在建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工程造价不达标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多,像是图纸变更,工程中出现质量问题需要索赔的等等,这就要求投资人对每一比工程款进行认真的审查和核算,如遇到不合理的情况要及时作出整改和控制,要将工程款控制在预期的范围之内,以降低资金浪费率,有效的控制成本,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监督系统。实现工程造价的合理规划其实并不难,就要求有关部门能够加强对施工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使建筑单位的财务和人力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发挥。在施工前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整合预算,包括对工程资料的收集,并且要对资料的内容熟练掌握,图纸也根据施工的要求仔细设计,做到造价、资料、图纸的共同优化。一项工程在实施前,要施工方和基建方签订合同,所以在施工时一定要以合同为基本标准,把合同作为企业间合作的桥梁,成为共同发展经济的准则。

新疆伊斯兰建筑

结语: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成本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规模和质量,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利益,也就是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功与失败,关系到建筑施工方能够发展强大,也是一个施工部门能否再为城市做建筑贡献的重要准则。工程设计阶段特别重要,不容忽视,同样,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更是很有难度,他不但体现了工程设计师的预知能力,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用最少的钱去实现最大的利益,将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造价的控制转移的对施工之前的造价设计中,就能够更好的做到,少投资、质量好的效果。才能建造出最优秀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杨永波.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概述[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1.

[2]刘鸿钧.论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J].建筑工业资讯,2008,10.

第8篇: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范文

关键词: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太阳能工程;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创新实验;课程思政

1引言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作为农业工程领域下辖的七个二级学科之一,是我国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学科。由于专业的针对性不强、农业产业发展缓慢以及一些学生对从事农业领域工作的偏见,因此该专业较少有高校开办且均由农业类大学设立。随着传统化石能源危机和全球范围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越发突出,以及“双碳”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现代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该专业将在低碳化农业及“新能源+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1]。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5%的太阳能相当于世界能源需求的50倍),将其应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是缓解甚至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的根本途径[2]。近年来,结合我国能源产业结构改革,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热利用得到了广泛推广,从而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作为农业工程领域中与能源利用紧密相关的专业,设立太阳能工程课程对确保整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河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学科特色,对太阳能工程课程的内容设置、课程思政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课后创新实验建设及考核方式多样化等环节进行探讨,从而实现对现有课程的改造与提升,满足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

2太阳能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针对性弱。由于太阳能工程技术涉及学科众多,因此太阳能工程课程的教材选择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前有关太阳能利用技术的教材较多。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有些教材主要围绕光伏发电技术而展开,有些教材则是针对光热发电技术来阐述,但已有的教材主要集中于太阳能在工业及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应用,偏离了农业类大学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缺乏适用于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优质教材。(2)课程实验设备匮乏。完善的配套课程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目前尚没有企业开发针对太阳能光热转换和光伏发电的课堂配套实验设备,已有的实验平台存在体积大、可移动性和操作性弱等问题,导致实验教学不能有效融入课堂教学过程。(3)辅助教学资源较少。辅助教学资源是指可以丰富和强化教学过程的各类素材,如工程案例影视介绍、系统运行原理动态解析、复杂仪器的分解等教程。目前缺乏太阳能应用于农业工程领域的教学资源,从线上线下可以查阅搜集到的可用素材非常有限,且大部分素材为企业产品的宣传视频,不适用于课堂教学。教师只能采用文字描述或静态图片加文字注释的模式进行教学,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跃度较低。(4)考核形式单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通过试题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到了大学后亦是如此,考试内容教材化、考试题型标准化、考核方式单一化以及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凸显[4]。特别是大学生在脱离了家长和教师的约束后,容易出现迟到、旷课、逃学等问题,严重者甚至出现大面积挂科、拿不到学位证书的情况。

3太阳能工程的课程建设

培养目标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是影响课程内容设置的两个主要因素。在培养目标方面,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且形成专业特色。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立足于农业大省河南,历经了近四十年的发展,成为部级特色专业,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如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氢/沼气)、粮食干燥和太阳能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开设的相关课程主要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沼气工程、生物质能工程、节能原理、能源与环境、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工程等。太阳能工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太阳能利用对新农村建设和低碳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用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处理农村能源相关领域需求要素之间的关系,最终运用所学知识对农业工程领域太阳能利用工程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使学生成为绿色农业工程方面的建设者、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开拓者,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在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方面,由于太阳能工程课程涉及光学、传热学、热力学、材料学、电子学以及环境学、地理学等多种学科,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先导课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课程知识,避免教学过程出现知识点错乱穿插及重复讲授等问题。可以参考现有的太阳能利用相关优秀教材、专著以及结合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特色,加工整理自编讲义。教学内容包含五部分:第一部分,对太阳能的概述。使学生了解太阳能的特点、资源分布、利用方式和现状、太阳辐射计算等,掌握太阳常数、大气质量和太阳辐照度等基本概念。第二部分,首先介绍太阳能光热转换原理,通过常见的太阳能集热系统,使学生掌握与太阳能有关的热传导问题如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等,然后介绍常见的集热器如平板式、真空管式、槽式、塔式集热器以及新型的菲涅尔式聚光集热器的结构和原理。第三部分,利用太阳能空调系统使学生掌握太阳能制冷的物理原理和常用方式,包括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及喷气压缩式制冷等,并能够通过工程热力学知识对常见的太阳能制冷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及性能评价。第四部分,通过简单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使学生掌握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原理以及光伏系统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了解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及制造。第五部分,介绍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具体应用实例,即太阳能复合系统在农村能源领域的应用,如农村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热与空调集合系统(光伏屋顶),农业建筑(新型太阳能生态农业大棚)一体化太阳能光伏光热技术系统[5],太阳能光伏/光热耦合生物质的分布式能源系统等。结合具体的农业工程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太阳能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常用形式、系统设计方法和系统运行控制策略等。

4太阳能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4.1加强课程思政环节

高等教育是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其不仅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肩负着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等职责。大学课堂是实施人才培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战场,有效地把课堂知识讲授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7-8]。太阳能工程作为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与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息息相关。可以通过介绍行业内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如获得2020年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的葛新石教授以及因发明渐变铝氮/铝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技术而取得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重大突破的殷志强教授,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通过介绍光伏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隆基股份、天合光能和晶澳科技等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弯道超车”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攻坚克难的品质。合理挖掘各章节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能够实现课堂知识能力和思政素养的双重培养。

4.2实施教学方法改革

太阳能工程作为一门工程类课程,是在学生掌握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基本理论以及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太阳能工程课程不能像上述理论课程一样局限于书本,并过多地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推导,而应当更多地把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9]。利用多媒体视频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有关太阳能利用的工程案例,确保课堂声像俱佳,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10]。另外,太阳能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因此可以结合最新的科研讲座视频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虽然现有的太阳能工程课程设置了相应的实验环节,但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基本上是分开的,即在学生在完成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再进行统一的实验。因此,可以把简易的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或者把课堂教学搬到实验室进行,实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有效结合。

4.3更新实验装置及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及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1]。一方面,可结合我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特色,搭建太阳能光伏光热耦合干燥器实验平台,通过光伏发电为整个干燥系统提供强制对流动力,提升干燥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换热器对光伏板进行冷却,提升光伏发电效率,同时对进入干燥系统的冷风进行预热。通过该平台了解太阳入射角影响、太阳能电池板伏安特性、电池板温度与输出功率间的关系等[12],并且可以实验探究太阳能电池板冷却特性如冷却介质、换热工况及换热器形式等因素的影响。筛选出对太阳能利用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指导其完成诸如新型太阳能生态农业大棚的设计、太阳能干燥系统与吸收式制冷系统耦合的限氧干燥装置设计、利用热管和相变储热技术的太阳能沼气发酵加热系统设计等农业工程领域的创新实验,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形成以研促学、以赛促学的创新教学模式。

4.4考核方式多样化

第9篇: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范文

TU8 U26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2-02

1.建设工程质量验收体系、程序

1.1工程质量验收体系构成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这样几个规范构成:第一,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必须符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质量的验收要经过条例中统一的标准验收,条例中提出了事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的控制要求,一个合格的建设工程应该符合施工控制和验收合格控制的范畴,通过验收实现最终的施工质量把关。一个专业的验收标准必须纵贯于整个建设工程过程中,对于工程质量既有约束作用,又有督促作用。第二,施工工艺标准。施工工艺标准是由施工单位进行编制,对于施工工艺标准中的具体规定,必须能对施工企业的质量控制起到规范作用。第三,监理规范。好的建设工程质量离不开一个负责任的监理单位,由建设单位派出建立代表,对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过程后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和管理,监理单位要有明确的监理规范,并依据规范执行质量控制。

1.2施工质量验收的依据

对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的主要依据有:(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及相关装饰装修质量验收规范。在工程内容包括有外墙内保温及保温饰面层装修工程内容时,还有《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2)国家现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技术标准、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执行的标准,主要是施工的技术标准、工艺标准。

1.3施工质量验收的组织

施工质量的验收主要包括单位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分项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就建筑节能来讲,建筑节能工程只是建筑节能分部工程中的几个分项工程,若保温材料和工艺不同,还能划分为不同的分项工程分项工程可以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根据楼层、施工段、变形缝对外墙保温分项工程,可分为多个检验批检验批的验收是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的基础性工作。

1.4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

工程验收的顺序是:先验收检验批,后验收分项工程,再验收分部工程,最后验收单位工程。如: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是在所含墙体、屋面、地面和其他分项工程、检验批验收合格之后才能进行验收;单位工程的验收要在包含节能分部在内的所有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

2.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的控制

2.1要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变更

建筑节能工程如果需要进行设计变更,要严格根据审查通过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方案进行变更,变更要以不改变建筑节能的最终效果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就是严格遵循审批通过的变更方案执行,不合格的设计方案将直接影响到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对于施工的最终验收也难以通过。第二,变更内容必须不影响原设计图纸的节能要求,也就是说施工设计图纸要求的节能效果,不论过后怎么进行设计改动,节能效果不能降低,只能对其他方面进行改动,并且设计图纸进行内容改动时,要经过原单位的审查和统一,并且要具备完善的设计变更手续,才能进行。第三,设计变更要经过监理单位的审查同意,只有得到建设或者监理单位的认可,才能进行设计变更,并且变更的内容要对照原图纸检查,并确定有无办理审批手续。

2.2采用“四新”要经过评审备案

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通常会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它们简称为“四新”,对于这四个方面的实现,要对具体规定进行评审备案,施工前要对整体方案进行评估,并由技术人员联合制定。虽然现在我国对于建筑工程鼓励使用“四新”,但是“四新”不能以牺牲时间和效率成为工程试验,虽然它能有效降低工程成本,节能环保,提升工程质量,但是由于技术和设备的新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正确的解决问题将会降低节能效果,降低工程质量,因此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要盲目使用新技术、新工艺,要采用符合国家规定和经过实践检验的工艺,避免将不成熟的材料或工艺带入工程,让建筑成为试验品,危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对施工现场检查时,要认真评估、鉴定,确保采用的施工工艺安全、高效,能真正实现节能的目的。

2.3施工人员素质需要提升

建筑节能施工人员必须要熟练进行节能施工,而我国当前建筑施工人员素质偏低,很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没有过硬的本领,施工经验不足,难以达到施工要求。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在建筑节能施工前开展培训,对实际操作进行培训考试,进行技术交底,对于那些掌握施工技能的人员,要颁发岗位培训证书,不然难以确保施工质量,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施工人员不能结业,最后在施工现场检查时,要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有无批准,证件是否齐全,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4要对施工企业资质进行控制

建筑节能工程的最终质量,除了与施工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过程息息相关,还与施工企业的相应资质有关系,对于监理单位来说,要检查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检测机构出示的资质文件、见证手续等,施工现场要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检验制度,具有完善的技术标准。资质管理是建筑节能施工企业必须具备的标准,只有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才能进行建筑节能施工工作,企业除了自身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外,更重要的是遵循行业标准和规范,对于工程材料、建筑工艺、验收标准、检验标准等都有据可依,这个标准也是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