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

第1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加强医疗机构审批管理,严把准入关是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三年来,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云南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的若干规定》、《云南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医疗机构审批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昆明市2011-2015年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严格准入,积极引入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举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于缓解群众“看病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年里共完成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家,执业登记?家,校验?家,变更?家。

但在工作中也不少问题,一是现行医疗机构审批管理主要法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原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均是1994年制定并实施的,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体系不完善,如没有国家近年来大力提倡发展的老年病医院和临终关怀医院基本标准;三是《云南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部分条款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原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同一内容要求不一致,如《云南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变更设置申请人、类别和执业地址的,应当重新办理设置审批,而原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只需申请办理变更手续;四是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疗机构时有不按规定申请校验,但现行医疗机构审批管理法规均没有对此有行政处罚的条款。

下一步工作:一是积极呼吁国家卫生计生委修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原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二是积极呼吁国家卫生计生委或省卫生计生委制定老年病医院和临终关怀医院基本等专科医院基本标准;三是提前告知医疗机构校验有关事项,督促其按期校验。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1.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品种数量达到限定范围,品种结构较为合理;二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控制指标明显下降;三是再者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有所规范。

2.积极组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我局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大多综合三级医院和所有二级综合医院的病种数均达到要求(三级综合医院不少于40个病种数、二级综合医院不少于10个病种数);二是进入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人均药费情况整体有下降趋势,患者对临床路径管理服务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3.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督促医疗机构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各项规章制度与技术操作规程,三年来全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得到规范,没有发生重大医院感染安全事故。

4.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为加强我市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及服务质量,通过资料审核、现场审核、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原市卫生局先后成立了26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大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均按照工作职责开展本专业质量控制工作。如护理、控感、药事、病理、口腔、病案、康复等多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围绕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长效工作机制,面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专题培训,有效地促进了本专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2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摘要】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总则共四条,包含了:本办法的宗旨和依据;医院感染管理的内涵;办法的适用范围和对医疗机构的总体要求;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责任。总则是本办法总体思路的概括和集中体现,其内容统领其他章节。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第三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健康教育,应用,探究

医院感染管理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本科医务人员各项规范的执行情况以及院感控制的效果。因此,医院的感染科要每一个季度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操作规范以及各科消毒灭菌,隔离技术,无菌操作,环境监测等对各科的护士,医生进行培训学习,提出整改措施。因为,医院感染对于整个医院手术室的安全,和病人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强化和控制感染的意识的增加是医院感染管理者首要的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者是提高医生,护士对感染知识的资源,也是督促者。因此,对于医院感染管理者掌握国家机关为医院下达的关于文件,措施,改革方案,研究出台的管理感染的新方法时刻关注与掌握,并且定期对医院中层以上管理者进行感染学科的健康教育普及,从而从根源上终结感染管理上的漏洞。要采取多种简介模式,多种管理测了策略,多种宣传方式,让医院工作者注意到感染对病人的危害。从而是医院人员对感染的意识增强,使其医院感染管理上升一个层次,工作取得良好的收益。

第3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一、围绕“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一)全面推行十项便民、惠民措施。坚持“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公立医院改革原则,在全省公立医院大力推广十项便民惠民措施(见附件),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便利的医疗服务。

(二)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通过提高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真正做到“大病不出县”。建立公立医院改革重点联系县医院工作机制,确定32所省级重点联系县医院。扎实推进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工作,组织安排40所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115所县医院,加强督导考核,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力争到年底100%的受援县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加强县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重点加强医院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儿科建设。结合国家县级医院骨干培训项目,依托省部直医院完成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任务;继续做好“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年内完成县医院院长和骨干科主任的培训任务。

(三)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各二级以上医院建立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衔接的、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利用中央财政拨付的2.7亿元医改补助资金,重点支持县医院信息化建设,为108所县医院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远程会诊省级平台,选择10所县医院开展远程会诊试点工作。

(四)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扩大对口支援的内涵和创新机制,以选派院长、托管等模式加强城市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的深度合作。每所三级医院至少与1所县医院建立有内在利益纽带、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模式。

(五)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五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积极推进我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逐步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格局。年,省、市卫生行政部门要完成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工作。

(六)继续做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按照年实施方案,加强项目管理,保质保量完成4万例目标任务。

(七)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鼓励优质医疗资源纵向下沉流动,探索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省卫生厅制定下发《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管理。

二、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

(一)加强临床重点专科与急危重症专科建设,提高临床诊疗技术水平。督促指导我省10个部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的建设,高质量完成本年度项目建设任务;完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考评标准和方法,组织开展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申报与评估;加大对现有厅直单位和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的督导检查力度。加强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二)指导医疗机构短线学科和薄弱专科建设,提高综合医疗服务能力。认真抓好卫生部近年来下发的《新生儿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血液透析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管理的三个强制性标准、《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二、三级综合医院药学部门基本标准》等文件的贯彻执行,加强医疗机构短线学科建设,提高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大力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科、妇产科、老年病科、康复医学科等薄弱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三)提升三级医院水平。以医院评审评价为抓手,全面提升三级医院服务能力。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在全省实力处于领先水平的三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争创部级区域医疗中心。以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儿科等为重点,加强市州三级医院建设,着力提高市州三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

(四)规范医疗救治工作。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以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和群死群伤性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治为重点,完善预案,组织开展培训,加强信息管理,强化院感控制,切实做好医疗救治各项准备工作。继续加强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等传染病的医疗救治工作,着力提高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救治成功率。

(五)着力加强护理工作。制订我省护理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贯彻落实《省医院护理工作规范》(版)为契机,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抓手,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满意的护理服务。年,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将护理工作纳入大型医院巡查、医院评审评价、临床重点专科考评、诊疗中心评审、综合目标考核等工作中,形成推进工作的抓手。积极发展专科护理,以高危科室为重点,扩大专科护士培养面,促进临床护理的专业化发展。深化护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符合护理工作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规范护工与护理员的管理,加强护工培训制度的落实。

三、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一)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与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号),切实做好本年度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客观公正地对每个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评、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评定,真正使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成为提高医师队伍整体素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有效手段。

(二)推进质控中心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卫生部和我厅关于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质控中心体系建设。以我省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及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重大疾病为重点,以质量、效率、费用为核心,与临床路径实施和单病种管理相结合,完善质控信息收集、交流、制度,科学、规范开展医疗质量控制活动;进一步明确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和参与单位的职责。

(三)狠抓核心制度的落实。与开发应用电子病历相结合,加强对住院运行病历的质量监控,推进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手术分级管理、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和“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自动监控系统的开发应用。组织开展病历质量巡查、核心制度落实暗访,突出抓好首诊负责、院内会诊、查对、值班交接班、抢救、危重症患者监护等制度的落实。

(四)加强医院药事管理。以抗菌药物联合整治行动为手段,以省临床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系统为平台,抓好《品和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贯彻实施,强化处方点评制度,突出抓好临床合理用药,重点加强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干预,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名公示。推进医院静脉用药配制中心规范化建设,启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达标现场验收工作。大力推进临床药师制。

(五)强化医院感染控制。狠抓《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性规范的贯彻落实,突出抓好基层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工作;制定实施《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专职人员队伍建设;以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为重点,做好微生物和耐药细菌监测;启动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达标现场验收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医院感染。

(六)加大临床合理用血监管。督促各级医疗机构切实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医疗临床用血,推进医院临床输血科规范化建设。

四、建立健全科学评价机制

(一)开展医院评审评价工作。根据卫生部的《医疗机构评审管理办法》,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二级以上医院的评审评价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动态管理。

(二)开展“优质医院”创建活动。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国家、省级和县级优质医院创建活动。

(三)做好大型医院巡查工作。完善大型医院巡查制度,年内计划完成10所三级医院巡查工作。

五、推进“平安医院”创建工作

(一)严格按照《省因医患纠纷引发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案(事)件考评细则》,对各市州进行综治考评,继续开展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调研工作,积极参与、指导大型医疗纠纷调处工作。

(二)突出抓好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健全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各项制度,统一工作模式、工作流程;对现行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进行调研、评估,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三)促进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务人员新时期医德医风、廉洁自律和法纪教育,切实抓好医德医风考评、本周期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六、强化服务要素管理

(一)强化医疗机构监管。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为依据,继续抓好我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医疗机构审批和监管工作的通知》的落实,严把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变更校验关,创造规范有序的医疗市场环境。

(二)切实把好人员准入关。认真贯彻实施《执业医师法》和《护士条例》,把好医师和护士的执业注册关。

(三)规范医疗技术监管。进一步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医疗技术准入和应用管理。严格规范二、三类医疗技术准入申报、现场审核等制度。重点加强对干细胞、心血管介入、器官移植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加强对医疗美容服务监管,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治理。

(四)加强医疗广告监管。严格执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把好医疗广告证明审查出证关。

七、统筹兼顾,扎实做好其他各项医政工作

(一)加强医政管理队伍能力建设,确保医政医务部门人员到岗,责任到位。建立健全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医政医务管理干部的培训学习制度。

(二)扎实做好征兵、高招等相关体检工作。严格按照《应征公民体检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的相关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征兵、招生体检工作任务。

(三)协同做好禁毒戒毒工作。根据国家和省禁毒委的统一部署,配合省禁毒委、公安部门认真做好相关禁毒工作。同时,严格自愿戒毒医疗机构的准入审批和监督管理。做好禁毒联系点炎陵县的指导工作。

(四)加强医政工作的信息管理,及时上报数据,认真做好有关资料的归档建档工作等。

附件:公立医院改革便民惠民措施

(一)实行“无假日医院”。所有三级医院实行无假日门诊及无假日检查。

(二)推行预约诊疗。二级以上医院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全面开展预约诊疗,其中专家门诊预约率三级医院达50%以上,二级医院达20%以上。

(三)推广诊疗服务“一卡通”。三级医院实行院内诊疗服务“一卡通”。

(四)缩短就医等候时间。门诊挂号等候时间不超过15分钟,交费、取药等候时间均不超过10分钟。

(五)实现新农合即时结报。参合农民在新农合定点医院住院,出院时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报销。

(六)开展专家名医下基层。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师在晋升副主任医师前到基层工作一年;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组织医院技术骨干到基层医疗机构指导开展工作;开展医师多点执业试点。

(七)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增加临床护士数量,为患者提供与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相适应的护理,逐步解决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承担生活护理的问题。

(八)控制医药费用。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全省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累计不少于200种;推行同级医院之间、有条件的上下级医院间检验结果及影像资料互认;开展按病种付费管理,扩大按病种付费范围。

第4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1、严格遵守《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精神卫生法》《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规范,依法执业。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医疗质量,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核准登记的执业地址和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超范围执业;严格遵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临床研究管理的规定,不将禁止类技术应用于临床,不违规开展临床研究项目;所有从业人员具备相关的执业资格,并按规定及时注册或备案,不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保证本医疗机构的科室设置、人员、设备以及医疗用房等条件符合法定许可条件。

3、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规定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疫情报告,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其他突发情况时,自觉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和调遣。

4、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建立和落实医院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防止院内的交叉感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做好院内的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转、暂存、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集中处置等工作。

5、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办法》,建立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绝不使用无证或证件不齐全的消毒产品。

6、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按规定储存血液,建立临床输血申报、审批制度,与病人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7、严格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做好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工作。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在批准范围内开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工作。

8、严格执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保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合法、安全、合理使用。

9、杜绝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选择性别、终止妊娠。

10、严格执行医疗广告审查制度,并按照《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批准内容医疗广告。

11、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第5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一、实施范围及主题

(一)实施范围:各民营医院

(二)活动主题:“规范促发展、质量提内涵”

(三)活动时间:2020年10月——2022年12月

二、组织领导

组建县“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三、工作原则

(一)完善制度与规范行为并重。民营医院要完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行为。

(二)全面梳理和重点整治相结合。民营医院要全面梳理和排查临床科室、辅助科室、实验室和后勤安保等部门安全隐患,查找医疗质量管理漏洞、薄弱环节,发现问题,形成整改台账,进行“销号”处理。

(三)专项活动与长效机制相结合。民营医院要全面开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台账,进行“销号”处理。在“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基础上,医疗机构要建立管理长效机制,推动医疗机构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工作内容

(一)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1.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和控制制度。民营医院要按照《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要求,建立健全本机构核心制度、配套文件和工作流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和考核,强化核心制度的日常督导,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建立并实施病案质量控制体系和病历质量管理制度,以科室环节质控为基础,以终末病历质控为重点,注重病案首页填写质量,保障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2.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民营医院要按照《省(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办法》,制定医疗技术应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包括目录管理、手术分级、医师授权、质量控制、档案管理、动态评估等制度,保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和安全。

3.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民营医院要关注用药安全,建立健全临床药师和处方点评制度,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和处方点评的作用,以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中药饮片、高值医用耗材为主,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民营医院要加强中药饮片采购验收、养护、煎煮等重点环节管理,保障中药饮片质量。民营医院要关注院内安全,有针对心跳骤停、昏迷、跌倒等高风险意外事件的应急措施和救护机制,保障全院任何区域内均能及时提供紧急救治和生命支持服务。

4.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民营医院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结合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修订完善机构内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职责、流程、预案,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要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防控知识的全员培训和教育工作,落实对工作人员定期培训与考核的机制;要规范中医医疗技术操作,落实好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感染防控指南。

5.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民营医院应当向社会公开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包括医疗机构依法登记的主要事项、诊疗科目、职能科室设置),服务信息(包括主要卫生技术人员依法执业注册基本情况、服务指南、服务流程、服务规范和服务承诺等),行业作风建设情况,患者就医须知等。切实提高价格透明度,在机构内显著位置公示药品、医用材料和医疗服务价格信息,其中药品价格公示的内容应当包括:药品的通用名、商品名、剂型、规格、计价单位、价格、生产厂家,主要的中药饮片产地等有关情况;医用材料价格公示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用材料的品名、规格、价格等有关情况;医疗服务价格公示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服务项目名称、项目内涵、除外内容、计价单位、价格管理形式、批准文号、实际执行价格等有关情况。

6.健全后勤管理制度。民营医院要有后勤保障管理组织、规章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后勤保障服务能够满足医疗服务流程需要,水、电、气、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满足医疗机构运行需要。建立全院性医疗值班体系,包括临床、医技、护理部门,以及提供诊疗支持的后勤部门,明确值班岗位职责、人员资质和人数,并保证常态运行。实行医疗机构总值班制度,总值班人员需接受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严格依法执业,规范诊疗行为

1、强化执业行为管理。民营医院要严格落实相关制度规范,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细化工作要求,规范执业行为。严格按照核准登记的执业地址和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使用规范的诊疗服务项目名称。按照有关要求配备相关岗位人员,所有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执业资格,并按规定及时办理注册、变更登记、多点执业手续。不对外出租、承包科室,定期开展依法执业自查整改,切实落实依法执业主体责任。

2.遵循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行业标准及医学伦理规范等有关要求,合理进行检查、用药、用耗、诊疗。民营医院要建立各专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流程,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务人员按照制度、程序、规范和流程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评估,并制定诊疗计划。对疑难危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多学科评估和综合诊疗。

3.规范医疗宣传行为。民营医院在各种报刊、广播、地方电视台、网络、墙体、喷绘、广告牌、宣传单等媒介医疗广告时严格遵守《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范使用医疗机构名称并标注《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对在自建网站、公众号等自媒体上的宣传内容进行审核把关,规范宣传用语,避免误导患者。

4.开展诊疗活动应当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履行告知义务,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和隐私权,尊重民族习惯和,并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民营医院要完善保护患者隐私的设施和管理措施。

(三)加强日常管理,构建长效机制

1.加强日常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民营医院要充分运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和信息化手段开展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

2.加强医疗安全风险防范。民营医院要以减少诊疗活动对患者的伤害为目标,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和激励机制。有对本院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及管理缺陷进行统计分析、信息共享和持续改进机制。落实《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条例》,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完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措施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隐患。规范投诉管理,设置统一的投诉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人员,在医疗机构显著位置公布投诉管理部门、地点、接待时间及其联系方式,实行“首诉负责制”。投诉人向有关部门、科室投诉的,被投诉部门、科室的工作人员应当予以热情接待,对于能够当场协调处理的,应当尽量当场协调解决;对于无法当场协调处理的,接待的部门或科室应当主动引导投诉人到投诉管理部门投诉。

3.做好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民营医院要具备核酸采样能力,医疗机构与第三方实验室签订购买服务协议,要明确完成时限和检测费等。对于普通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人群的核酸检测,原则上要在12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一般在24小时内报告结果;加强疫情相关的医用耗材、药品、防护装备、消毒用品等物资储备,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正常医疗服务工作需要;加强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知识培训及技术演练,围绕肺炎病例发现、报告、隔离、规范化诊疗及核酸检测、院感防控、医务个人防护等流程进行全员培训。

4.加强业务培训。民营医院要对全体员工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相关规范、常规的培训,提高员工规范执业的意识。建立院内人才培养机制,开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前培训,积极支持和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切实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5.加强医疗机构文化建设。民营医院要按照“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建设和培育单位文化,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弘扬救死扶伤精神,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诚信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构建长效机制,为医疗机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10月-2020年11月)

民营医院要根据我委工作部署安排,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落实各项工作内容。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12月-2022年9月)

1.第一阶段。主题为“依法执业、规范诊疗”,组织实施时间为2020年12月-2021年6月。本阶段民营医院要重点加强依法执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为“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夯实基础。

2.第二阶段。主题为“提升质量,保障安全”,组织实施时间为2021年7月-2021年12月。本阶段民营医院要在规范诊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民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有效保障医疗安全。

3.第三阶段。主题为“长效管理,树立典型”,组织实施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9月,本阶段民营医院要重点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民营医院要对本次活动各时间截点进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形成典型材料,并将工作总结及典型材料上报至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总结交流阶段(2022年10月-2022年11月)

民营医院要以我委评定的先进民营医院为典型,进行现场交流,学习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民营医院要从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出发,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开展“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对于推动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改革,促进民营医院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意义,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改进医疗质量,提升自身服务和水平。

第6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1、提高医疗质量;

2、降低整体医疗费用;

3、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就医环境;

4、做好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5、规范民营医院执业行为、加快健康发展步伐。

力争的亮点工作是: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无偿献血工作和加快民营医院健康发展。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要创新、要抓实;无偿献血工作要保持、要创新;加快民营医院健康发展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积极探索,促使其健康稳步发展。

一、提高医疗质量

1、继续贯彻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按照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抓好督导;三级医院试行iso9000认证;开展医院评价的试点工作;按照《菏泽市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考核细则》和《关于在医院管理年暨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中建立院长考核评价制度的通知》开展相应工作;对全市各医院医疗质量的薄弱环节、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督导检查,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促使各医疗机构自觉的抓好医疗质量的环节控制,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抓好《关于开展创建“优质规范护理服务病房”活动的通知》的贯彻落实工作,对开展较好、取得一定创新经验的单位进行表彰,对取得的经验进行整理,形成规范,全市推广。

3、筹建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使卫生资源共享,统一医疗急救规范,做好医疗急救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我市医疗急救能力和水平。

4、做好全市血液管理工作,加大对无偿献血的宣传,确保临床用血;加强对血液的检测,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输血的医源性感染,严防传染病、爱滋病等疾病经血传播的发生。

5、举办药学、医院感染、卫生部“十年百项”和卫生厅“五年百项”卫生科技推广项目等专业培训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各个专业的医疗质量。

二、降低整体医疗费用

按照省、市制定的相关规定完善措施、开展工作,重在制止乱检查、乱收费、高收费等违法违纪的现象,而不是要降低法律授予的收费标准,从而规范收费行为,树立卫生行业形象,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配合纪检监察、规划财务做好违法、违规、违纪收费的监管和查处。

三、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就医环境

1、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市开展惠民医疗服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创建“优质规范护理服务病房”活动的通知》,在改善服务态度、规范病房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就医流程、推行宾馆式服务的规范服务模式、改善就医环境上制定切合实际的措施,抓好落实。

2、深入开展不设床位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等不设床位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

四、做好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1、继续做好“三夏”期间万名医务工作者支农活动,在活动中间注意做好宣传、组织和督导,使“三夏”期间支农活动开展的扎扎实实、确有成效,起到宣传卫生的作用。

2、按照卫生部、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做的扎扎实实,健全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个人档案,按照100分制的要求,把医院的卫生支农与医院院长考核挂钩,把卫生技术人员支农与职称晋升和执业注册挂钩,使之形成长效机制,真正把城市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带到广大农村,使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3、探索城市居民就医新模式。开展公立医疗机构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转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试点工作,实行双向转诊制度,下半年全市推广,为下一步实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奠定基础。

以上三项措施要抓紧抓实,确保有显著成效,力争在全省各项卫生工作中卓有成效,形成我市的亮点工作之一。

五、规范民营医院执业行为、加快健康发展步伐

起草的《关于加快民营医院发展的意见》已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待政府下发该意见下发后,我局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民营医院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六、其他工作

1、制定《菏泽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严格执行《菏泽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关于实行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准入专家审核制度的通知》。

2、医师护士执业考试、注册、变更注册已成为医政科长年性、琐碎性的工作。为规范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树我局的工作形象,申请成立医师护士注册办公室,加强对注册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做好医师护士注册、变更工作,同时协助医政科做好医师护士考试报名、考务和其他考试的具体考务工作,使医政工作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于行政工作,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3、根据《山东省执业医师考核暂行办法》、《山东省医院管理协会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医师协会管理办法》的规定,成立医师考核机构、医院管理协会和医师协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执业医师考核、医院评价、各项技术培训和临床技术出证等项工作。

4、按照局领导的意见,做好全市优秀医师、护士发动、评选、表彰的相关工作,通过表彰先进、激励先进,向社会宣传卫生。[1] 2011年医政工作要点相关:

查看更多>>

5、按照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把好医疗广告的初审关,加强对医疗机构宣传的监督管理,对误导人民群众就医的宣传、虚假医疗广告、未经卫生厅批准的违法广告,依法从严处理。

6、做好卫生科技教育的管理。

根据全省卫生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鼓励和扶持我市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省级评审的申报工作;建立市卫生局卫生科研管理委员会,做好全市卫生科研项目立项和成果的评审。制定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规划、指导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管理和年度任期考核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扩大试点工作,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在的两个三级医院扩大到二级综合医院;做好360工程卫生技术人员二三期培训工作。   

7、做好征兵查体的组织、协调和查体工作;做好医疗事故的调解、协调和处理工作;做好行风热线、市长热线、人大政协提案的解答、落实和处理工作;做好人民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理工作,提高处理各种矛盾的效率;做好了领导交办的工作和其他应急工作。

2011年医政工作要点相关:

2011年医院工作计划

2011年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2011年感染科、儿科、中医科党支部计划

11年医院工作计划范文

2011年医院企划部企划工作计划

2011年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11年医院企划部工作计划

第7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医院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是现代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的重大课题,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指标。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4年底确定了“病人安全世界联盟”行动计划,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减少对病人医疗安全的威胁[1]。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虽较迟,但发展迅速,现综述如下:

1 起步发展过程

美国、欧洲及其他先进国家的医院感染管理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步入正轨,而我国医院感染管理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2]。1986年,卫生部医政司成立了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组建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开展了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监测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1988年,颁发《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暂行办法》、《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等相应医院感染管理政策。1989年,成立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标志着我国一、二、三级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全面启动。1991年,颁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1992年,颁布《消毒管理办法》,1994年公布我国的医院感染率为9.7%,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 2000年,修订《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2001年,下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2年,修订《消毒管理办法》,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发展[3]。

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在社会和医院暴发流行,暴露出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4]。卫生部进一步强调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提出新的要求,强化了对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管理,陆续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2004年,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6年,颁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成立“医院感染管理标准委员会”。2009年,颁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和《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六个行业标准。2010-2011年,分别颁布了《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试行)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充分表明了我国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经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5-7],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日趋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20多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无论是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程度、各级卫生医疗机构领导的支持力度还是广大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认知程度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8],一支具有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爱岗敬业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队伍已经形成[9-10],在管理组织和法规建设、医院感染监测、消毒隔离、生物安全、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2 存在的问题

2.1 有关管理规范与技术标准欠完善

近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规和规章日益健全,但仍有很多欠缺,如医院建筑(包括材料)方面的感染控制规范、医院诊疗流程的感控规范、医院感染专职人才的培养方案与学科体系建设要求等尚需建立。部分规范、标准的建立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常出现政出多门、条款重叠、内容矛盾、概念模糊等情况,容易造成实施中的曲解与偏差,增加管理成本(如目前在医疗废物管理中的过度监管问题),浪费管理资源(如环境卫生方面的无效监测),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11]。

2.2 重视不足,执行不力

部分医院领导出于医院感染管理是“揭医院疮疤”及“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认识,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视与支持不足[3],临床医务人员认为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增加了工作负担,也不乐意执行相应措施。

2.3 组织不健全,专职人员配备不足

部分100张床位以上的医疗机构尚未建立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易霞云[12]等的调查报告显示,97家300张床位以上医院有81.4%设有医院感染管理科, 但300-500张床位的医院设有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仅64.7%;125家医院的专职人员配备只有79.2%的医院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尤其是800张床位以上大医院专职人员配备仅50.0%达到要求。

2.4 专职人员队伍不稳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李六亿等[13]调查发现专职人员工作年限< 5 年者占43.9 % ,反映了医院感染专业队伍不稳定,专职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由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牵涉面大、知识面广、难度高,而医院领导不重视、个人收入低、易得罪人、职称晋升困难,且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导致“强人不来、来人不强”的尴尬局面,临床医生不愿意参加医院感染管理工作[14]。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专业队伍以护士为主体,且以初级人员为多[3]。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来源有限,人才队伍没有形成,难以持续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医院,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专职人员的政策水平、管理水平、基础知识等均需提高。

2.5 基础设施配备和经费支持缺乏

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经费支出中的地位仍较弱,相应清洗消毒基础设施和人员培训不足,尤其是在基层医疗机构更为突出。

医院感染管理不规范、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不重视、医院感染控制人员配备不到位、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贯彻不力、相关预防用品投入不足以及搞形式主义应付检查等,是导致我国医院感染发病率居高不下、恶性事件频繁暴发和耐药菌泛滥的重要原因[14]。

3 近年主要变化

3.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2006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卫生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分别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许多省市成立了医院感染质控中心,负责辖区内医院感染监测、控制、管理和培训工作,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政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等级医院评审和医疗机构执业校验工作强化了辖区内的医院感染监管。

3.2 各级医疗机构加强自身管理

大多数医疗机构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管理组织体系,在引导全体医务人员参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不断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工作,加强重点部门建设与重点环节管理。

3.3 改进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我国经过多年的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基础消毒隔离工作得到了明显改进,基本掌握了医院感染本底发病率,目前我国医院感染发病率在6%左右。随着医院条件的改善,医院感染综合控制能力的加强,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已从回顾性监测转为前瞻性监测,并从全面综合性监测逐渐转为目标性监测,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由原来每月定期监测逐步转向以流行暴发期监测为主[3]。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各级组织职责、报告时限和报告情形,强调了规范的调查、处置要求。

3.4 强化重点部门建设与重点环节管理

近年,卫生部对供应室、手术室、新生儿室、产房、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室、口腔科等重点部门的建筑布局、流程的设计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功能完善、分区合理、流程优化,并满足医院感染防控要求。对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提出了详细、具体的预防控制措施。

3.5 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管理工作

供应室三个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口腔、内镜、血透相关技术规范均对各种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工作制定了具体的标准操作流程,细化了清洗、消毒工作质量要求,有力保障了医疗器械使用安全。

3.6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

近年,各级医疗机构和各种学术团体加强了对手卫生意义和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手卫生工作逐步开展,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手卫生设施,尤其是在医院的改建、新建工作中,给予了手卫生设施应有的重视,包括增加洗手池数量、水龙头开关从手触式改为非手触式、提供洗手液和改进干手的方式等[15]。

3.7 医院感染学术活跃

目前,我国有2个全国医院感染学会,各省有相应分会和培训基地,每年均举办学术年会和各种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参加会议和培训人数激增,一些全国性会议参会人员数甚至多达2000-3000人,并与欧美、亚太、港澳台等地区广泛交流,使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走向与国际接轨,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培训得到加强。每年医院感染学术论文数和专业书籍不断增加,提高了医院感染科研学术水平。

3.8 专业梯队日趋合理

1998年对97所医院386名专职人员统计,医生和检验人员及高级职称人员均有增加[3]。2003年李六亿等[10]对全国76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以护理专业居多占47.7%;临床医学专业的占23.5%;预防医学专业的占13.2%;检验专业的占8.3%。朱士俊等[9]调查显示,16所医院中感染管理专职机构的人员学历层次仍相对较低,本科及大专学历占60%,但较为显著的是硕士、博士的比例已达到25%。从职称级别看,高级职称占到33%,与1998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调查的23%相比有较大提高;初级职称的比例有明显下降,由30%下降到18%。从硕士及博士在调查医院中所占的1/4的比例看,基本反映了我国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水平的显著提高,专职人员团队的经验及梯队层次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

4 未来展望

4.1 强调全面质量管理与多部门协作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C)强调一系列的组织管理中,重视质量形成的过程,各个环节互相制约,互相促进,螺旋上升。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全程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及医务人员一切工作行为,只有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管理才能使医院感染管理不脱节、不留死角,有效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多部门协作和全员参与管理是搞好全程管理的基础和保障[16]。

4.2 推行科学的循证干预措施

美国医院感染控制已经进入循证干预阶段。我国已逐渐放弃“形式化”医院感染控制模式,引入循证医学新理念,强调医院感染过程监控比结果监控更重要[17]。医院感染管理标准委员会将不断出台更多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系列医院感染管理技术指南,医院感染专业委员会将不断推动循证医学的理论在医院感染监测控制与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促进规范化建设。

4.3 期待收取预防费和停止支付部分诊疗费政策出台

中国的医疗收费非常低,成本核算中没有包括医院感染预防的支出。近年来,感染预防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测算,一所中等规模的医院,按照相关要求每年在手卫生、消毒剂、个人防护用品方面的消耗达450万元。然而,这些投入是没有直接经济回报的,不少医院管理者不愿投入医院感染的预防项目。根据谁得益谁支付的原则,增加预防收费,促进医院在感染控制方面的人力、设施等投入,切实有效地减少因医院感染而额外增加医疗开支,是一项双赢的措施[14]。

4.4 组建高素质、多学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团队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缺乏管理权限和高素质人才,是导致目前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困难的重要原因。单纯由护士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团队已很难胜任越来越广泛而复杂的工作。要做好感染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解决队伍建设问题。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对专业要求高的特点,彻底放弃人员凑数、应付检查的想法,想方设法组建高素质、多学科专业组成的合格团队[14]。

4.5 强化信息管理,加强国际交流与科研工作

当今社会为信息社会,医院感染监测、预警的信息及反馈,对快速、全面、有效地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至关重要[18]。通过加强与WHO 、国际医院感染联合会及发达国家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联系与交流,及时掌握全球医院感染管理的新理论、新信息,宣传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新进展、新成果[8]。

参考文献

[1] WHO.http:I/www.who.int/patientsafety.2004.

[2] 王书会,吴守彩.我国医院感染现状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53-55.

[3] 徐秀华,殷大奎,于宗河,等.临床医院感染学(修订版)[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15.

[4] 朱士俊,韩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体系中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4:361-364.

[5] 胡必杰.我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20年工作回顾与展望[C].中国医院协会第13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9:32-34.

[6] 郭燕红.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起草说明[J].中国护理管理,2006,6(7):8-9.

[7] 王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适用指南[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6.1-76.

[8] 朱士俊,郭燕红,李六亿,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院,2007,11 (1):6-9.

[9] 朱士俊,郭燕红,韩黎,等.对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2):819-822.

[10] 李六亿,郭燕红,赵艳春,等.全国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09-311.

[11] 武迎宏.医院感染管理的程序化管理[J].中国医院,2006,5(10):24-25.

[12] 易霞云,吴安华,李洁. 对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及专职人员配备状况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21(9):626-627.

[13] 李六亿,贾会学,朱其凤,等.综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386-1387.

[14]胡必杰.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新思路.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1(5):257-260.

[15] 李六亿.我国手卫生的现状、问题与改进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8,8(1):17-19.

[16] 韩传平,周丽,刘慧,等. 全面质量管理用于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56-658.

第8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医疗废弃物;感染管理;检查监督执行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弃物和一般废弃物有着本质不同,它既污染环境,又是疾病的感染源。若不能以妥当方式收集和处理,将对患者、医院工作人员与相关人员以及公众的健康造成危害。怎样适当地处理医院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从对人类社会负责的意义上讲,是医疗部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在对我院废弃物管理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使医院废弃物管理取得一定成效。

为了有效控制污染,保障患者、医院工作人员及社会人群的健康,认真贯彻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条列》,加强安全管理,从而使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处置工作层层有人把关,总结如下:

1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有主管业务院长担任主任,下设医院感染办公室,设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同时各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质控组织的健全,全面负责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和医疗废物工作的管理。

2 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医院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的力度,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加大管理力度,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处于受控状态,全院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制度,熟知各自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杜绝了一切隐患的发生。

3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列、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知识;输血的有关法律法规。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覆盖率达95%。并对所学内容进行考试,合格率达90%。并选送重点科室负责人参加上级单位控制医院感染的学习班,回院后,将学习内容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4 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护理部协同院感办,深入科室检查监督执行,对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剪断毁形,置于黄色医疗塑料袋内暂存,针头和锐利器具放置在包装盒内消毒后集中销毁,手术、包扎、化验残余物及其他医疗废物置黄色塑料袋中,每天由清洁员密闭运送至焚烧炉烧毁。

5 加强力度

医院感染办公室,深入科室,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出整改措施,每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发现一次性焚烧不彻底,处罚焚烧员当日工资,使用科室不按规定分类包装毁形,处罚护士长2分,当事人4分。对一次性医疗废物管理不严,外流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者,有当事人负完全责任,并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使医院医疗废弃物管理达到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有效地防止污染源传播疾病,确保医院社会环境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总之,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依法管理医疗废弃物,是控制医源性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张红玲.医用高度危险性物品的全程质控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54-455.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1-5.

[3] 陈静,裴红生,凌汉栋,等.医疗废弃管理的调查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25-1026.

第9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医疗保险;业务下放;医院;利弊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保障体系顺应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险政策改革深入推进。我市在近年对医疗保险政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整体医保待遇提高了,办理流程也简便了不少。医疗保险的实施离不开医疗机构,为了简化办理手续,部分的医疗保险业务就必须下放至医疗机构办理,经办流程的变化给医疗机构、患者和社保部门带来了全新的工作思维、就诊体验和工作方式。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看党风政风建设,看政府管理水平,看社会公平和谐以及服务体系的发展。下面就浅谈医保业务下放至医疗机构办理的利弊的一些看法。

一、对医院方面

医疗保险政策的发展,带动着医院的全面发展。医院工作人员是医保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将医保业务下放到医疗机构办理有以下有利方面:1.加深医院工作人员对医疗保险的认识。在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由于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很大,需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患者病情的诊治上,因而往往会疏忽了对医疗保险的关注;在日常当中,虽然医院也组织相关的培训,但对于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医保政策,培训效果并不显著。现通过将一些医疗保险的业务下放至医疗机构办理,让医护人员亲身接触、感受办理医疗保险业务的流程,了解办理医疗保险业务的条件,从具体的业务出发,加深医护人员对医疗保险政策的认识,为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利用效率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2.医保业务和医保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做好医保工作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医管的管理折射全院管理的,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办理水平,通过医保业务的前移,能强化医务工作人员对医疗保险业务熟悉。医务工作人员通过对业务的办理,强化医务人员对业务的熟悉。3.通过医保业务的前移,搭起了患者和社保经办机构的桥梁,能起到缓冲作用,缓解患者、医院、社保局的关系。医疗机构在为患者办理医保业务的过程中,能切实了解到在当前的治疗方案下,患者所享受到的医保待遇。同样,医疗机构可以对比在治疗效果一样的情况下,不同的用药或治疗手段对病患的医保待遇所带来的影响,这样,医疗机构可以在与患者沟通后,选择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经济状况都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为患者进行治疗,有效减少患者对社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误解和投诉。4.通过医保业务的前移,加强医疗机构和社保局之间的联系。通过业务指导学习、业务答疑等互动,加强医疗机构和社保局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开展医保工作。5.医保费用作为医院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医疗机构作为政策执行方,就意味着医疗机构在某些方面必须配合社保部门的要求,接受社保部门的监管,这就使得医务人员由最初的单纯给病人看病治疗转变为现在的不仅要看好病,而且要控制好人均次费用等方面。通过这些监管,能从源头上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利益,同时,也鞭策着医院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建立良好的口碑,从而为医院创收。

二、对社保机构方面

医保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做好医保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医保业务的前移,有以下方面的得益:1.通过医保业务的前移,一定程度上减轻社保经办机构的经办压力。疾病千变万化,对于缺少专业知识的经办人员来说,工作异常困难。将医疗专业能力要求强的经办业务下放,通过借医院的大脑,解决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减轻经办压力,更多精力放在监管上,同时也减少对病情误判的情况,保障病患的权利。2.作为面对患者的“第一人”,医务人员会更广泛了解各类病患在治疗上面临的各种问题,通过医保业务的前移,医务人员能结合医保政策,对病患和社保机构提供更全面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完善医保政策。通过医院前台的经办,了解医护人员对政策真实看法,广纳百川,制定更合理的政策。

三、对参保患者方面,减少办事的最后“一公里”,得益显著

1.流程前移,便利参保患者。患者在就诊的医院办理相关的业务,不需来回医院和社保局之间,减少办理业务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有利于社会效率的提高。2.便于参保患者的沟通。下放的业务基本都是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医护人员是专业人员,对患者而言是权威的代名词,有利于双方解释和沟通。此外,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发展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弊端:1.医保工作的前移无形加重医院的负担。日常工作已经满负荷,现在增加新的工作,对医院医务工作者的是新的考验,也是新的压力。2.各级医院的的临床标准和社保标准不统一,在经办上有些参差,还需要磨合统一标准更加规范化。3.医保工作的前移存在监管风险,无论从医院还是医保经办机构,下放业务都将有伴随监管风险。第一,医院对病患的风险管理。当下冒名顶替住院、虚假资料骗取医保待遇的情况愈见多发,医保业务下放后,医疗机构作为第一道关卡,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管理。第二,医院对医务人员的风险管理。工作量增加,医疗机构需要增加人员,医疗机构也必须增强对工作人员的廉政管理。第三,社保经办机构对医疗机构的风险管理。更多的权力放至医院就意味着社保经办机构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手段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