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精选(九篇)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

第1篇: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痛苦指数医疗服务费用控制措施

接受医疗服务毕竟不是一种让人愉快的过程,形成的往往是一种痛苦感知,尽管医疗服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但不同就诊人员对诊疗方案还是会产生自己的感知和判断,当诊疗方案低于患者期望的标准时,患者便产生一种痛苦的感知。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痛苦感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同时对诊疗方案的选择进行干预,进而影响到医疗费用的变化。

一、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定义与意义分析

1、医疗服务利用痛苦的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痛苦的解释有五种:一是指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的一种心理状态;二是指使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的事;三是指疼痛苦楚;四是指使疼痛苦楚;五是沉痛、深刻。在医疗服务利用中,既有因期望未得到满足的精神痛苦,也有因诊疗方案可能会对身体造成疼痛和伤害的身体痛苦,因而可以将卫生服务利用痛苦定义为: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因诊疗方案的措施未达到预期标准而使患者产生的某种心理不适,或者损伤性诊疗措施对患者造成身体的器官损伤超过期待水平造成的疼痛苦楚。从此定义可以看出,只要是诊疗方案措施使患者在精神上或肉体上产生的负面感知超过预期,就会产生痛苦现象。

2、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定义

由于痛苦属于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感知,在诊疗服务过程中针对相同的诊疗方案,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痛苦感知。造成对诊疗方案的痛苦感知与患者的经济压力、对诊疗方案的认同程度、文化感知、生理损害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等相关。以上影响因素之间又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如疗效越好的药品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小,但价格也就越高,高端诊疗技术对生理损害的程度较小,但相对医疗费用支出也越大,同样对中医与西医的诊疗措施、药品的感知也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形成较大的差异。

如果将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程度和影响关系综合成一个指标,反映在一次诊疗过程中患者对诊疗方案措施的痛苦感知,就是卫生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痛苦指数的构建,首先是要明确影响患者对诊疗方案措施感知的要素,如经济承受力、诊疗方案的认同程度、社会文化习俗的认同、预后生存质量损失、就诊过程满意度和心理期待要求等等。然后根据要素的影响作用,确定不同要素的感知方向,如医疗费用支出越高经济承受力越低,其痛苦程度越大;诊疗方案和文化习俗的认同越高,痛苦程度越低。最后利用有关的统计学指标量化方法确定影响要素的权重,并对其进行加权综合获得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

3、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意义

任何一位患者总期待在就诊过程中获得较理想的救治效果,尽力避免在诊疗过程中不期望事件的产生,这种就诊心理会影响到患者最终的就诊评价。从表象上看,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如果患者不得不接受痛苦指数较高的诊疗方案,那么患者预后的满意度就会偏低,进而会导致医患纠纷的产生;二是影响患者对就诊方案的选择或者是诊疗方案的修改,对诊疗方案的选择或修改会导致两种结果,要么重新选择诊疗机构,要么对诊疗方案的措施进行调整,其最终走向是医疗服务成本的多元化走向;三是导致延伸性的医疗服务问题,如基本医疗保险对诊疗项目和药品处方过于基本化,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会增加自费项目比例,或者医患之间达成某种利益协议,对诊疗项目和药品进行分解、替换;四是因经济和社会文化习俗等因素造成的,还会导致未就诊率和自我治疗比例增加,影响患者医疗服务利用。

因而,通过分析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可以分析患者未就诊率问题、医疗纠纷的产生问题、医疗成本变化问题、患者就诊机构选择倾向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患者的痛苦指数,涉及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问题。另外,与痛苦指数对应的是幸福指数,即患者参与医疗服务利用以后的某种满足感,这对于研究改善和提高群众的健康保健水平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对医疗费用控制的影响

通过对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定义和意义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痛苦指数可能会影响到医疗纠纷、医疗成本和就诊机构选择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最终结果就是对医疗费用的影响,也就是说,要改善患者痛苦指数,最终的结果是医疗费用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推动医疗服务费用的增加。

1、痛苦指数诱导的医疗纠纷会导致医务人员服从患者意志

从医学专业性角度来看,患者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在正常的医疗服务行为假设下,医生所给予的诊疗方案具有较科学的针对性。但由于患者经常从自身的痛苦感知情况,对医生的诊疗方案进行干预,在缺乏有效的医疗纠纷化解机制的情况下,医生为了规避医患纠纷,就会根据患者的意志和要求对诊疗方案进行调整。医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会造成医生主动控制医疗费用的难度增加,这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象比较普遍,而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期望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首诊制度,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担负起首要责任,这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2、痛苦指数感知的群体差异性导致诊疗方案的多元化

由于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影响要素构成的复杂性,使得患者对诊疗方案的感知存在较大的差异。感知差异的多样性,使得不同患者对诊疗方案的评价也不尽相同,进而使患者最终可接受的诊疗方案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诊疗方案多元化为医疗费用控制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也使得单病种限价措施的实施有一定的阻力,增加了统一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和对医生诊疗方案合理性的评估难度。在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和一切为了患者的医疗服务宗旨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医生与患者之间对医疗方案的可接受问题,无疑对医院的服务规范化管理战略形成了较大的挑战。

3、痛苦指数的双向调整破坏医疗服务资源利用的均等化

为了改善痛苦指数,诊疗方案往往会在医患之间进行博弈,诊疗方案的调整无非是使医疗费用向两个方向变化,对于经济承受力较低的患者,可能会要求更为保守的诊疗方案,尽管这种调整可能会增加患者的生理痛苦,甚至是预后的生存质量,这对于农村贫困人口的情况比较常见;对于经济承受力较强的患者,多数会强调疗效更好、诊疗手段更先进和对身体生理损害更小的诊疗措施,这种现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成为主流趋势,其结果就会造成医疗资源过度利用,推动医疗费用大幅度增加。医疗服务费用的两极化发展,与我国当前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方向是相背离的。

三、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的缓解机制与医疗费用控制措施

从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及其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可以看出,患者对痛苦指数的感知会影响到诊疗方案的正常实施,不仅影响到自身医疗服务的利用,也可能会影响实际的治疗效果,因而要减少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就必须采取有效的缓解机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解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上近年来基尼系数不断提高,对于大部分的群众来讲,造成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感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因而要缓解低收入群体的痛苦指数,就必须提供廉价高效的医疗服务,这就需要做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加大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通过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项功能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集中,有效地缓解了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做好基本药品目录实施工作,加大政府保障力度,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经济困难群体的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也能够有效解决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

另外,强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不仅仅是指医疗基础条件的完善,还应该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调整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扩大基本药品目录范围,将更为舒适性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支出范围,特别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项目要逐步扩大。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医疗主要解决的是经济因素造成的痛苦感知,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则是改善因就医不适、生理性损害造成的痛苦感知。

2、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发挥医疗保险的二次分配调节机制

社会医疗保障属于二次分配范畴,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不仅能够增强群众疾病风险抵御能力,而且也通过医疗保险基金的调节平衡医疗资源的利用。当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公务员医疗保险等多种保险制度,还有民政部门实施的医疗救助制度。尽管我国医疗保险的多样化有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保险需求,但是在不同的医疗保险制度之间,保险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公务员医疗保险和附加补充医疗保险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明显高于居民医疗保险,这对于提高医疗服务利用的均等化是不利的,今后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实现城乡统筹和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过程中,对保险制度之间的保障水平进行适度调整。

3、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协调

除经济因素以外,对诊疗方案的感知差异,特别是带有身体损伤性的诊疗方案的怀疑,也与近年来医患双方缺乏信任有关。另外,医生的服务质量和态度,以及患者在服务过程中的排队等候等问题,也是导致患者形成痛苦感知的重要因素。因而,医疗服务提供方首先要改进医疗服务的质量,使患者在一个充满信任的和谐就医环境中完成诊疗过程,在此基础上,才有助于医患之间的真诚沟通,使患者能够从内心接受医生的诊疗方案。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是前提,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是寻求理解并降低患者痛苦指数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沟通使患者即使面临有身体损伤性的诊疗方案,也不会造成医患纠纷,控制医疗费用的目标也就最终得以实现。

4、建立医疗纠纷化解机制,提高医生对诊疗方案的主控权

医生之所以不愿意与患者之间就诊疗方案产生冲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医疗纠纷问题,在没有医疗费用控制硬性标准,并不会对诊疗效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时,除首诊制度进行特殊的转诊规定以外,高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生往往会采纳患者降低痛苦指数的要求,尤其是那些患者要求提高诊疗待遇的方案更容易被医生采纳,医生对诊疗方案的主控权受到一定的抑制。患者单纯追求降低医疗服务利用痛苦指数对诊疗方案的干预,往往会增加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难度,加上医疗机构本身对经济收入的追求,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问题也就缺失了医生这一道控制阀门。建立医疗纠纷化解机制,可以缓解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被动性,使医生能够更好地坚持更为合理的诊疗方案,达到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主动权。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医患纠纷的产生也是医患双方对诊疗方案的一个博弈过程,即双方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建立医疗纠纷化解机制,也有助于实现医患双方的博弈均衡,使双方最终受益实现相对平衡。

5、建立先进诊疗设备价格监管机制和共享机制

第2篇: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

2009年医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医院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确定的发展战略目标,“立足服务、突出特色、培养人才、发展专科、树立品牌”,加大改革力度,实现思路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开创医院工作的新局面。全年医院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经营理念、扩大外延服务、分配方案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硬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态度进一步好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职工待遇进一步提高。全院业务收入增长**%,医疗性收入达到**%。1、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组织,完善院、科二级质量控制网络和质量管理考评体系,严格质量管理制度。2、要围绕医疗质量,根据创建群众满意医院的考评标准和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及相应的考评体系,实施质量实时监控、定期评价、及时整改等综合措施,使其真正落到各项医疗工作、各个医疗岗位、各个诊疗环节之中。3、加强医疗文书书写的规范,提高病历内涵质量。病历质量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是医院等级评审的重要指标之一。医疗文书书写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要以抓好病历质量带动整个医疗工作。一是要继续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省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医疗质量督查及病历书写质量监控制度》、《处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进行培训和考核。二是对新来院的年青医生和进修医生进行岗前病案书写培训,使之熟悉病案质量标准,掌握病案书写格式和要求,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三是把病案质量监控的重点放在环节质量监控上,强化病案书写者自我检查、科室病案质量小组监控、病案室监控和病案管理委员会监控措施。四是加大平时抽查力度,对抽查的结果,及时公布,按标准奖罚,同时每半年对全院住院医生病案进行检查评比并将结果通报全院。4、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措施,按照医院感染规范要求,认真做好院内感染监测工作并按规定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5、要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六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医院等级评审打下坚实基础。新的一轮医院评审,除考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硬件设施外,更多地考虑病人满意度,并将这一指标列为否决指标之一。我们要在去年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与此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重新修订完善,不断推出新的便民服务措施,强化“人性化”服务,在继续广泛开展亲情服务的同时,逐步引入宾馆式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模式,开展专业导医和迎宾礼仪服务,开展窗口创优活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从每一个环节入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尽可能给病人以更多的人文关怀,为病人创造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七进一步加强医院行风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1、要坚持教育先行,规范制度建设,将医院的文化建设理念注入医德医风建设的各项措施之中,在医院营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文明服务、弘扬正气的思想氛围,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2、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强化共产党员在医院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应切实担负起医院发展中排头兵的职责,在医疗行风建设中作表率,在医院发展中作表率。3、进一步抓好制度规范的落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严格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杜绝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红包”和开单提成,小病大治等现象。八做好全县干部保健工作,完善健康服务中心各项功能。全县开展的干部健康体检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关心,同时是我院拓展服务市场的一个极好契机,要充分利用我院的技术设备等优势,全院职工齐心协力,为体检对象提供优质规范的服务,挖掘潜在的医疗市场,带动医院各项业务的发展。九更新观念,改变营销策略,加强医院的自我宣传力度,提升医院的社会信誉度。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结合各临床医技科室的特点,特别是对新近购进的仪器设备和各科新开展的诊疗项目,通过信息栏、宣传栏、广告、报刊、电视等多种渠道,宣传医院的特色和服务,推出名医、专家,让患者和社会充分认识医院,了解我院服务理念和服务措施的更新及转化,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由此带来的实惠。

二、其它工作任务一进一步规范后勤保障体系,降低医院运行成本。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水电后勤物资的管理,开源节流,实现低成本高效。二继续推行院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对医疗服务的监督。为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工作透明度,让患者和群众享有医疗知情权和监督权,继续做好药品、诊疗项目及工作人员的上墙公示工作,自觉接受社会对医疗服务的监督。三完善医院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我院信息管理系统巳经运行近一年时间,对规范医院的流程,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完善其管理功能,计划从三月份起住院医嘱系统实行电脑管理,信息科要做好运行前的培训工作,各临床科室护士要积极主动进行运行前培训,确保护士工作站的正常运行。四营造优秀的医院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意识的教育与宣传,倡导人文精神和规范医务人员服务礼仪,让具有当代文化特色的服务礼仪走进医院。充分发挥党、团、工会和妇女组织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增强医院的凝聚力,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文体活动,展示医院职工的良好精神面貌。四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就医环境,增强医院整体实力。今年有计划地对住院病房的基础设施包括病床、棉被、枕头等进行更换,同时改善临床医技科室的办公条件。五加紧做好分院传染病区的建设工作。做好医院整体布局规划及门诊综合大楼的初步设计方案,为门诊综合大楼的顺利兴建作准备。六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医疗工作环境,保障医疗活动有序开展。七贯彻执行好计划生育政策,杜绝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和事,做好全院干部职工的环孕检造册登记工作,积极配合政府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八继续抓好职工的普法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确保无违法案件的发生。九积极参加我县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努力完成新农村建设工作任务。十积极开展医疗为民服务活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继续开展急救帮困,抓好低保户和其它弱势群体的就医优惠政策的落实,同时落实好老年人的就医优惠措施。十一完成上级机关布置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第3篇: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

1.医疗保险档案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国内医疗单位的保险档案涉及人员与种类众多,尤其是在我国积极推进医保改革的大环境下,医疗保险无论是覆盖范围、惠及人群都有了质的提升,在险种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这意味着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难度、服务需求都有了提升,对于医院档案的专业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挑战。受国内医保改革影响,现行医疗保险档案无论是内容、范围还是服务层次上都趋于复杂,我国医疗保险档案主要涉及医、保、患、药四个方面,其中医代表国家制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出具各种认证资料、结算凭证、医疗保险服务协议以及医疗消费清单等;保是指医保经办机构,除了提供一般综合档案之外,主要针对医保相关业务提供各类相关档案,对医保单位进行审核;患主要是指患者群体的个人医保账户、基本医疗信息、医保相关手续与各种基金转移等;药主要是指各大指定药店,档案涉及内容包括医保服务协议、药费清单、结算凭证等。从上述四个方面所涵盖的医保档案资料来看,档案管理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要求高,对新时期医保档案管理提出了挑战。医疗保险档案不仅仅是患者医疗保险的相关档案,档案是否齐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医保对象的切实利益,关系到能否凭借这一凭证享受各种医疗保险服务,关系到医院档案工作的管理与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因此做好医保档案的管理有重要意义,管理中也要充分挖掘档案的服务价值,推动我国医保的进步。

2.提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的举措

提升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水平要紧跟目前信息化潮流,围绕档案管理信息化这一核心适应新形势需要进行管理革新与改造,要积极引进相关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计算机、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医保档案进行更加专业的高水平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医保档案服务价值,真正做到管理中权责分明,管理举措切实到位,减少管理工作中的风险与问题。在管理医保档案的过程中,要积极对现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与创新,打造坚实的管理基础,紧抓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落实、技术升级等,达到提升业务水平的目的。通过切实可依的管理制度进行医保档案管理,以助于减少执行中各个流程的潜在问题,便于问责,做到高效管理,切实履行各类奖惩机制,保障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在加强医保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做好硬件设施建设,为管理与服务创造良好的平台与基础,这也是得以持续推进医保档案工作进步的必要前提条件。医保档案实际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并切实落实管理硬件设施的建设,积极予以完善,在及时更新换代的情况下为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予以支持。比如某地区医保局在经费、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对医保档案管理优先安排资料室,购置各类计算机设备等进行档案管理,在后续的医保档案服务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保证了医保档案信息的及时开发与利用,提升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也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医保档案管理中要做好各类档案的接收与归档工作,严格把关档案质量,在医保工作将档案的合理管理与应用作为重点,从而为基础业务的顺利执行提供切实依据,通过规范化、程序化的运作最终实现流程优化。比如某地区医保局在医保档案管理改革中积极探索管理科学化与制度化,在认清以往管理工作问题的基础上探索综合管理新模式,利用多项创新举措对不同门类、载体的医保档案进行开发,从而极大地挖掘了医保信息的服务价值,提升了医疗服务工作质量。在医保档案管理中首先要针对档案内容与类别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做好不同载体档案的有序化管理,确保档案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与类别进行排列,减少管理中的丢失、损坏、遗漏、篡改等问题。关于医保档案的建档工作,要着重对目录进行梳理与编写,确保目录清晰可查,档案装订整洁牢固,以此达到提升医保档案整理质量的目的。另外,对于医保档案要加强管理监督与核查,将工作监督与考核列入必要的日常管理中,经常组织对档案的梳理、核查等工作,确保档案工作无疏漏。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定期组织培训与教育,提升其职业道德水平与专业管理水准,积极组织各种医保档案管理交流的工作会议,联合多个部门加强监督与考核,从而及时发现并处理管理工作中的各项问题,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加强医保档案服务能力建设。医保档案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各级参保单位与参保人员,要积极树立人本化观念,将僵硬死板的医保档案管理打造成为从参保单位与人员实际需求出发、符合他们医保保险业务需求的新服务模式,为其提供便捷、快速、高质量的档案服务,利用信息化、计算机等做到医保信息的随时查询与共享,并且与各大医疗结构联合共同建立专门的医保网站,以确保医保档案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功能与价值。考虑到医保档案的服务价值,要切身挖掘档案本身信息的服务潜力,积极与社会各界沟通发掘医保档案管理与运用的各类问题,并及时提出合理的改善举措予以解决,通过各类交流工作会议推动档案信息的深挖掘与深加工,为医保行业的决策与发展提供参考。为确保医保制度的顺利运行,未来要进一步研究参保人员结构、医保基金投资、不同地区医保水平与变化、医保待遇变化规律等诸多内容,这些都必须以完善、准确的医保档案为基础才能进行研究,因此为保障医保制度的顺利推行,必须做好医保档案的管理,从而确保我国医疗保险服务现状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平稳健康的过渡与发展。

3.结束语

第4篇: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成果,借鉴国内外医改先进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突出问题,以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加强政府主导和投入,鼓励、支持社会资源参与,推动医药卫生事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在贯彻落实国家、区和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原则下,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加大投入,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二、基本目标

(一)改革总目标:到年,全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近三年工作目标:到年,区初步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框架。医药卫生基本制度、基层体系、基础设施、基本服务得到完善、健全、普及,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实施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1、全面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从年开始,根据市的统一部署,调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划,立足现有医疗资源,设置一至二个功能完善、设施达标、规模适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满足社区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需求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要求;重点争取国家、区建设项目完成区朔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积极争取将区人民医院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依托的二级医院,将其服务功能下沉,面向社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2、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基层设施建设任务。年开始,重点争取国家、区项目支持,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

3、全面完成基层卫生机构基本设备配置任务。年开始,用两年时间,按照卫生部基层卫生机构基本设备配置标准,争取国家、区支持,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本医疗设备采购配置任务。

(二)全面加强基层卫生机构能力建设

1、全面启动城市社区卫生站基本医疗服务包。根据市统一部署,年起,扩大试点范围,细化试点内容,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全覆盖,年底实现城乡基层卫生服务均等化。

2、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模式。年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双向转诊和分工合作机制,实现完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3、探索建立以辖区为单元的医疗服务联合体。从年开始,争取区、市的支持,重点调整辖区医疗卫生资源,按照资源共享、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对辖区现有医疗资源不分隶属关系,以辖区为单元构建医疗服务联合体,确定一家三甲医院作为龙头,辖区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组建医疗服务联合体,实现辖区居民就近获得社区卫生全科服务到二级、三级医院专科服务的一体化就医新流程,提高社区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利用率。高度重视中医药(回医药)改革与发展,推进中医药“三进、三名”工程。

4、扩展完善乡村卫生机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年,重点完成了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项目实施工作,全面总结试点成果,科学研判试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完善试点实施方案。年开始,在总结完善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包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服务新模式,探索在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医疗服务包的方式和内容,科学合理扩大村卫生室基本医疗服务包内容和标准,提高参合农民对乡村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5、科学确定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解决城市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服务和辖区范围内公共卫生服务技术支持,基本医疗技术限定在二级医院以下基本诊疗技术范围。社区卫生服务站重点解决城市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小病基本诊疗(至种常见病,诊疗技术限定在无创技术范围)。县级医院重点解决本地区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服务和提供急危重病人抢救等急救服务,基本医疗技术与二级甲等医院诊疗技术相适应。乡镇卫生院重点提供农民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基本医疗服务,基本诊疗技术限定在浅表有创技术范围之内。村卫生室重点解决本村农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小病基本诊疗(至种常见病,诊疗技术限定在无创技术范围)。

6、建立基层卫生服务对口支援协作机制。年开始,完善辖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基层卫生机构工作制度和规范。在全区范围内的各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必须选择2至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举办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机构以内部支援为主)、1至2所乡卫生院(二级医院不少于1所、三级医院不少于2所)作为对口支援单位全天候实施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援指导,协助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落实对口支援制度,严格执行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级、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半年和一年的规定,保证对口支援质量。

(三)全面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年,城镇职工参保率达到以上,城镇居民参保率达到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以上。

2、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年,新农合政策范围内县、乡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以上和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倍以上。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元。

3、积极争取中央和区资金支持,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问题,实现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探索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等问题。

4、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和付费方式改革机制,合理确定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材料支付标准,控制成本费用。

(四)全面推进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调整乡镇卫生院分配方式。严格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一年一聘工作制度,激活分配机制,拉开分配档次。

2、修订完善基层卫生机构及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定以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基本考核评价指标。落实每半年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制度。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机制,对公共卫生项目考核实行费用总额预付制。

3、建立基层卫生机构及工作人员社会评价考核机制。建立乡镇(街道)人大、人代会和村委会(居委会)及村民(居民)定期评价基层卫生机构、乡医村医、社区医护人员制度,通过群众参与和评价,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实行奖优罚劣,优胜劣汰,逐步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卫生服务机构退出机制。

(五)探索建立医疗费用支付机制

1、探索建立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按病种付费及基金总额预付机制。按照统一筹划、探索总结、分步实施的基本思路,年开始,扩大新农合付费机制试点范围和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范围,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自负比例,实现参合农民住院费用报销名义补偿比和实际补偿比统一,切实解决参合农民住院大病费用负担过重问题。

2、探索建立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门诊就医支付新模式。年开始,在总结完善年村卫生室利用新农合基金实施基本医疗服务包的探索经验的基础上,社区卫生服务站利用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全面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包试点工作。年,总结试点成果,科学合理调整基本医疗服务包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保险经费支付结构。通过改革看病付费机制,减少医患之间看病现金支付机会,逐步增强基本医疗保险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宏观费用控制能力,建立就医新模式和新秩序。

3、全面实施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对辖区各级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经济业务核心指标控制机制,核定任务和业务收入合理增长比例,限定药品占总收入比例,制定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检验结果阳性率控制指标,控制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定期公开公示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科学引导群众合理就医。

(六)全面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执行落实好区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完成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农村妇女孕前孕早期补服叶酸、农村改水改厕、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五项任务。

2、年重点做好、做实试点项目,推广试点项目成果,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公共卫生一至三级服务包和基本医疗四至五级服务包的服务内容和项目全覆盖,年基本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

3、落实国家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区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政策。年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率达以上,农民健康档案建立率达以上。积极争取国家、区公共卫生经费补助,年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国家标准。

(七)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年开始,严格执行区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并使用基本药物,二、三级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比例严格执行区规定标准。

(八)全面启动基层卫生人员培养培训选聘计划

积极争取国家、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项目,依托区全科医师(护士)培训基地和医科大学成教培训基地,全面启动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培养计划。年开始,探索以项目方式公开招聘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实施项目合同管理体制,解决基层卫生人员能进能出问题,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

(九)完善建立全市医药卫生信息化体系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调整强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各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卫生局局长担任。

(二)强化责任,形成合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协作,形成合力,确保此项工作稳步推进。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全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并负责制定与国家、区和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实施方案相衔接的具体操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相应配套实施方案。

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做好医改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政策研究、组织协调等工作,完成全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

经发局负责做好全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中央、区、市专项资金争取及项目督导督察等工作;制定完善相应工作配套实施方案。

财政局落实各项改革配套资金投入、相关资金管理及项目资金审核拨付等工作;制定相应工作配套实施方案。重点联系协调区、市财政部门支持今明两年实施的重点项目经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点做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经费筹资和监管工作,协助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基本医疗服务包工作实施方案。做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职工医保、城居医保)工作;制定完善相应工作配套实施方案。

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点做好公共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制定相应工作配套实施方案。

其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做好配合、协调工作。

建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合作联动机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研究和制定重要方案、措施,对改革进程中各成员单位承担工作任务进行考核评估,形成推进改革的工作合力。

第5篇: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

1 制订详尽的服务规范,加大审核力度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取得社会信誉和占有相当的医疗服务市场份额,必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可以促进和实现医院经营模式的转变和医院服务模式的转变。

在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应制定健全、详尽的各种制度和规范,医院应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规范以及岗位技术要求,贯穿于医疗质量的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管理等诸环节中,最重要的是这些制度和规范都应该并且必须成为绝大多数医务卫生工作者的行为准则。要注意的是制度和法规等监督考核工作,应该切实将制度的遵守以及完成情况包括进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考核标准中。

2 设立人性化服务

在任何服务行业中,客户的管理工作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服务意识的建立,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对服务对象的信息以及资料的了解与处理。建立完善的患者资料档案,是优化服务质量的前提。患者同时也是消费者,消费者的心态都是相近的,当其了解到医生对自己的情况、信息都有一定的了解并受到重视时,同样会增加对医师、医院的信任感。所以医疗机构内部机制优化可以考虑设立定期的人性化服务内容,例如建立患者跟踪回访档案、定期举办医疗服务公益性活动,免费专家咨询,让患者可以接收到医疗服务机构确实是在为自己服务的感觉。

3 增强服务意识

对于服务质量管理的改善,归根结底最为重要的就是从根本上树立全院职工的服务意识,这是管理者制定服务方案、工作者执行服务内容的前提,增强服务意识对于服务质量管理方案能否顺利、有效地付诸实施是至关重要的。医疗服务质量意识是每个职工对待服务质量问题和服务质量管理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的总称,是反映医院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侧面,加强服务质量意识就是要通过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克服轻视服务或抵制服务质量管理的心态和行为。正确的服务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长期教育并在良好的环境中和科学实践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的。

4 舒缓医务人员压力

分析医务人员的不良行为,大多是因为各种难于承受压力下产生的不良心态所致。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主要有二个方面:第一是社会压力,如某些负面的媒体报道使社会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危机也会给医务人员造成压力,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医务人员承受的第二个压力是医疗风险。医疗风险是医疗行业不可回避的矛盾,而且伴随整个医疗过程,即使社会进步,医疗科技发展,也不能根本消除医疗风险的发生。因为伴随着医学的进步,病菌、病种也在不断地变异和衍生,个体对疾病、治疗方法、药物的反应不同均可产生医疗风险。医务人员一方面要面对这些随时产生的风险,一方面要面对患者过高的期盼,也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不良心态。化解这方面的压力,一要靠建立完善的风险化解保障机制,而与患者沟通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这需要医务人员善于进行人际关系的沟通,有宽容乐观的心境,同时,也需要医者在任何时候不要把 “不顺利”、 “不愉快”带到工作中来,而要在工作中去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愉快。

5 改善辅助设施

第6篇: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

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改进医院的服务,规范医院的行为,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确保医院医疗安全,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持续上涨,推进医疗服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进程,按照省卫生厅X卫发(2005)XX号XXX卫生局X卫发(2005)XX、XX号文件精神,文秘部落决定在全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这一主题,端正办院方向,规范医院执业行为,改进和创新医院服务,提升医院服务水平,严格收费管理,控制医药费用持续上涨,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二、 目标任务 1. 严格规范医院执业行为,医院将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加强医院宏观控制,强化对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明确办院宗旨,端正办院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切实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 2. 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加强基础医疗和基础护理,加强医院人员三基考试及护理人员技能考核,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检查制度,医疗质量讲评分析制度,医疗质量信息通报公示制度,医疗服务社会评价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实现医疗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施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切实消除安全医疗隐患,减少医疗纠纷。 3. 着力改善就医环境和条件,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使全院人员进一步理解落实和深化“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深化医疗环境,更新服务模式,简化就医流程,改进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杜绝对病人生、冷、硬、顶现象。把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作为推动医院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大事,切实抓紧、抓好、抓实。通过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做到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秩序、向管理要人才、向管理要纪律、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 4. 努力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增强医务人员抵制开单提成,收取红包,接受回扣等行业不正之风的自觉性,落实廉政建设制度,严格医疗收费管理,完善项目、价格和收费公开制、查询制,清单制,杜绝重复收费,分解收费,自定项目收费等不规范收费现象,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和病人投诉管理制度,规范服务用语,尊重病人知情权、同意权,切实改善医院社会形象。 三、 方法、步骤 按照XXX局统一部署,4月下旬至12月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按XXX局通知要求和卫生部《医院评价管理指南试行》和《XX省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结合《2005年度XXXX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重点整改,建章立制,针对存在的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措施,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开展宣传声势,营造舆论氛围,随时做好迎接卫生行政部门的检查或督察的准备。 四、 领导机构 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XXX、XXX;组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005的方案已出台,各科室均须按照医院要求完成任务,真正做到落在实处,为医院在新的一年创造出新的成绩,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使医院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7篇: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

一、建设目标

实现“智医助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提高乡村两级(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下同)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能力和效率。着力破解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短缺、技术水平有限等“短板”;优化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改变基层诊疗模式,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规范化;优化县域慢性病管理与服务,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电子健康卡使用,实现医疗信息互通共享。

二、建设原则

(一)需求导向,创新服务。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为牵引,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率,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二)顶层设计,统筹建设。统一制定“智医助理”建设规范,明确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安全保障等建设内容;各单位遵照统一规范,结合实际情况,组织项目建设、评估和验收等工作。

(三)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统筹结合“智医助理”建设和电子健康卡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发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心枢纽作用,实现地区医疗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四)强化标准,确保安全。遵循国家、行业颁发的数据标准,逐步建立统一的“智医助理”标准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度,加强涉及居民隐私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实现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同步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智医助理”系统

1.辅助诊断子系统。建设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辅助诊断子系统,依托医学认知智能技术和医学知识体系,在诊疗过程中辅助基层医生全面了解疾病信息并提供所需的知识、经验、方法,协助基层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判断,逐步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降低漏诊误诊率;实现与电子病历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减轻基层医生负担。

2.慢病智能管理子系统。建设乡村两级慢病智能管理子系统,利用电子健康卡的身份验证功能,并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检验检查、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辅助基层医生进行慢性病分类、分级管理,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级,形成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提供预约、随访、健康指导、满意度调查等智能化服务,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

3.远程会诊接入系统。将“智医助理”接入现有的远程影像、远程检验、远程病理、远程心电等远程会诊系统,借助电脑或智能移动终端,实现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实时远程会诊。通过电子健康卡核验患者身份后,上级医生可在线实时查阅患者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检验检查等资料,制定诊疗方案,及时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为县域分级诊疗提供支撑保障,最终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诊的良好就医秩序。

4.移动终端。每个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下同)配备一台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在移动诊疗场景下的智能辅诊、医学知识检索、共享调阅、慢病智能管理和远程视频技术援助。前期项目建设已有移动终端的基层医疗机构不再重复配备。鼓励以“智医助理”为载体,特别是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将医疗信息化其他建设工作嵌入集成其中,统筹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

(二)完善信息支撑体系

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夯实智慧医疗应用基础。升级完善基层HIS系统,推进电子病历录入方便快捷。实现“智医助理”和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电子健康卡、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医学影像云对接,实现数据互通共享。积极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实现检验检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核心数据实时推送。更换淘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旧电脑,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保护居民隐私信息安全。

四、经费概算

“智医助理”项目概算不超过400万元(含市级“智医助理”支撑系统建设硬件费用)。我区建设经费由省与市财政按7:3比例分担。

五、职责分工

(一)区级相关部门职责。区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智医助理”具体实施方案,落实采购、软硬件安装部署工作;负责升级完善基层HIS系统,协调“智医助理”和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对接;负责完善信息支撑体系建设,完成网络环境改造,做好与市级平台接口联调和网络互联等工作;制定本地“智医助理”信息系统使用相关政策、制度和规范;负责组织开展“智医助理”培训应用与评估验收工作。区财政局负责落实“智医助理”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和后期运维费用;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管理;配合做好项目招标采购等相关工作。

(二)服务承建商职责。经招标确定的服务承建商负责开发建设“智医助理”系统,其中“智医助理”系统分级部署在省、市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智医助理”与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对接,负责信息系统的升级完善和运行维护;负责开展集中培训和个性化培训;招标文件确定的其他职责。

六、实施步骤

1.项目启动(2020年4月)。制定下发项目建设方案,启动项目建设工作。

2.项目采购(2020年5-7月)。完成“智医助理”项目采购和网络环境改造。

3.部署联调培训(2020年5-10月)。完成“智医助理”部署和本地化改造,开展系统应用培训、上线运行及其他相关系统的对接联调等工作。

4.跟踪评估及验收(2020年8-12月)。区卫生健康委开展全程跟踪评估,对跟踪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完善;建设完成后及时启动项目验收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卫生健康委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智慧医疗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工作。倒排工期,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相关单位要确立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

(二)加强培训推广。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基层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培训,确保受训人员熟练掌握和使用系统各项功能。

(三)落实资金保障。区财政局根据建设需要,积极落实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开展、按时完成。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第8篇: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

一、改革综合成效及主要目标实现情况

一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十三五”期间,我县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国家、省、州和对口支援帮扶,累计投入资金1.28亿元,总建筑面积29940平方米,完成县医院、藏医院、妇计中心、疾控中心和16所乡(镇)及119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成功申创县医院、县藏医院、县妇计中心为二级甲等医疗机构;投入186万元,在全州率先建成标准化负压病房140平方米并投入使用,完善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流程再造70平方米,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应急能力。为县级医疗机构配备了dr、彩超、腹腔镜等先进医疗设备和仪器;为乡镇卫生院配置了智能体检系统、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血球分析仪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二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6月底,全县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4.49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3人,卫生技术人员人均服务面积22.6平方公里。全县医疗机构房屋总建筑面积43558万平方米,共拥有万元以上设备200余台,总价值约1666万余元。三是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2015年的27185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49696人次,增长率82%;住院人次由2176人增加增加到4128人,增长率52%。引进乡镇卫生院紧缺卫生专业人才69名,累计选派26名医务人员到对口支援单位进修学习。建立了肛肠、骨科、心内科等重点专科,开展了腹腔镜微创手术、电子胃镜检查、ct检查等技术。传染病实现有效控制,全县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下降。四是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截至2020年6月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2015年82.56%提高到现在99%,全县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大幅下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经费提高到74元,服务项目增加到14类,全县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3%,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健康体检覆盖率均达100%。

二、改革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落实完成情况

(一)落实预防为主,推动转变卫生健康工作理念。1.全面推进健康2030行动。2019年按照机构改革要求,组建了卫生健康局,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县卫健委“三定”方案,明确了卫生健康部门的职责任务,体现了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卫健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了“三定”方案,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准确把握“三定”方案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加快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职能转变,全面有效履行好各项职责任务。要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加强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健康服务体系。更加注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推进卫生健康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贫困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更加注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更加有力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力度,推动卫生健康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2.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我局坚持一手抓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手抓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一是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成立了由局班子成员和各股室负责人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县、乡两级医疗业务骨干组成的医疗救援工作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确保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我县医疗救援与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工作能高效、有序开展。二是建立完善网络信息直报系统。建立了乡镇卫生院与县疾控中心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乡镇卫生院可通过直报系统在第一时间向县疾控中心提供疾病信息,指导乡镇卫生院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应对突发事件,降低人员伤亡。三是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2019年县疾控中心成功创建“二级乙等”疾控机构。2016年投资2675万元建立了康北片区包虫病康复治疗中心7550平方米,已于2018年竣工验收投入使用。2019年县委、政府落实疾控中心创建“二级乙等”疾控机构资金615.718万元,用于采购完善各类仪器设备,提升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争取锦江区疾控中心对口帮扶力度,落实帮扶资金50万元。3.健全公共卫生投入机制。2015年以来,中央、省、州、县及时足额配套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应急、重大传染病防治等补助经费。为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效开展,进一步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分配和使用管理,切实提高补助资金整体使用效益。2019年我局制定了《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方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费用分摊权重系数进行了调整,提交县委、政府同意印发各单位执行。4.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县爱卫办每年组织全县爱国卫生成员单位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创造群众健康的良好环境,有效预防和控制春夏季传染病发生与流行、全面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一是认真开展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和手机短信、微信媒体,加大宣传搞好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爱国卫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积极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组织各单位、各乡镇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周末大清扫”行动,对所辖区行政村、公路沿线、河道、院内院外开展垃圾清除、污染治理和街面卫生大整治活动;三是开展以春季灭鼠为重点的病媒生物防制活动,采取孳生地治理和药物消杀相结合的办法,有效降低老鼠、蚊蝇、蟑螂密度;四是开展春季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城乡居民和在校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二)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5年10月,我县全面推行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集卫生、医保部门专题研究,制定印发了《县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统一制作了分级诊疗政策宣传手册,并召集各乡镇负责人培训讲解,各乡镇再组织宣传到村组,让全县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群众人人知晓。我县在执行分级转诊政策中,借鉴省内外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分级诊疗制度顺利实施,方便患者就医。一是建立县域医共体。2019年5月,我县出台《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方案》结合乡镇卫生院所处地理位置与业务发展短板,以4家县级医疗机构为牵头单位,18个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组建县域医疗共同体。县级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协调相应片区及受援单位制定医共体年度实施计划,统筹落实具体任务,定期梳理、分析和上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4个医共体协作片区中心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以点带面带动全县16个乡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实现全县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队伍总体稳定且待遇水平合理提高。二是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出台了《县医疗卫生人才激励机制(试行)》,为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积极作用。全面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在局机关成立乡镇财务核算中心,在18个乡镇卫生院实施“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制度,由乡镇核算中心负责核定乡镇卫生院收支情况,做好经费预算、管理及使用。按照“政府主导、财政补助、核定收支、绩效考核、合理分配”的原则,每年由局机关成立绩效考核小组,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实施目标绩效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兑现补助,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乡村医生管理制度和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机制,加强对乡村医生规范管理。乡村医生可通过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基药、处方等获得相应补助。三是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对象全覆盖、服务个性化、就医便利化”的要求,由18个乡镇卫生院医生通过包村联系的方式,进村入户向签约家庭宣传便民惠民政策,区域化推进签约服务,签约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其中贫困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90%,常住人口签约服务覆盖率达62%。(三)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调整充实了县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财政、人社等单位为成员。制发了《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县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明确改革主要任务、实施步骤、时间安排及医改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二是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县财政对3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收入进行认真核算,采取多元化补偿形式,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通过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三是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根据《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医疗技术服务项目调整表》,将公立医院门急诊诊查费、住院诊查费、护理费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服务收费适度上调,并纳入医保报销,同时下调ct等大型设备检查、检验项目费用,群众看病就医费用明显降低。四是强化重点专科建设。在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帮扶下,县人民医院建立了肛肠、骨科、心内科等重点专科,开展了腹腔镜微创手术、电子胃镜检查、ct检查等技术。县藏医院在州藏医院的帮扶指导下,建立了藏药浴中心。县人民医院加强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州人民医院开展了远程会诊,及时会诊疑难杂症。与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建立了专科联盟,不断拓宽医院业务范围。五是深化医院分配制度改革。修订完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绩效考评办法》,对公立医院改革试行效果评价,督促各医院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合理确定医务人员收入水平,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六是创新医院人员编制管理。全面实行编制和新增人员备案制,医院在人员控制总量内制定并执行用人计划,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县编办批复县人民医院员额编制70名,为医院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根据规定自主拟定岗位设置方案,按规定公开招聘、直接招聘并实行备案制管理。(四)建立完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1.基本医疗保险整合情况。一是按照机构改革要求,2019年度将县人社局下设的医疗保险局升格为县人民政府组成局,下设基本医疗事务中心负责统筹基本医疗保险相关业务,各医疗机构均设医保办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医疗保险日常工作,正在逐步推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口服务、一单制结算。二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于2019年7月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医疗救助二类对象进行长期保障,县级医疗救助金上划400万元作为州级统筹资金进一步对医疗救助县外一单制结算工作进行保障。三是执行省统一的“三个目录”(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服务范围),我州藏药自制制剂(含各县市特色制剂)大部分按要求和程序也纳入,我县俄色制剂正在申请纳入。四是目前我县医疗保障业务从中心到两定机构统一使用核三系统(县人民医院和县藏医院已开通接口实行异地联网结算,18个乡镇卫生院使用核三医院前台端系统)。五是严格执行州级制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办法,基金实行全州统筹管理。六是在制定整合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执行全省统一的目录,于2019年7月将原由民政部门负责的医疗救助工作划转至医疗保障局负责,于2019年底将由原发改部门负责的药价管理工作划转至医疗保障局负责,于2020年7月1日将原生育保险整合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基本医保稳定可持续筹资和保障水平调整方面。一是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方面,我县通过政府统筹、医保牵头、部门配合、乡镇具体实施的模式开展筹资参保工作,“十三五”期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基本维持在95%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保率保证100%;城镇职工由各单位组织参保,始终保证100%全覆盖。二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照国家制定的最低筹资标准进行参保缴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财政全额代缴一档。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严格按照我州制定的城镇职工参保缴费相关规定执行。三是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定点医疗机构协议开展医疗保险工作,医疗保障局按照协议规定开展监管工作,保障基金安全运行。“十三五”期间做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四是“十三五”期间,州级多次统筹调整了医保待遇、门诊统筹、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等,目前执行良好。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可用于异地就医联网结算。3.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情况。我县尚未全覆盖实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县人民医院、县藏医院已经全面执行总额付费,2020年年初开通按病种付费;18个乡镇卫生院现已完成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目前正在推进医保接口开通工作。4.重大疾病保障机制。按我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关规定,只有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就参加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报销比例、统筹水平等均按照全州统一办法执行。从2020年7月1日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相关规定全部纳入医疗救助二类对象,执行保障待遇。(五)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我县2009年开始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执行药品集中统一采购政策。全县医疗机构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管理相关政策,县卫健局适时对各单位开展药品采购和管理工作的监管。一是认真做好药品采购“五统一”,全县21家单位严格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统一在“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采购药品。除中药饮片外,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二是严格监管“非基药”采购。我局严格执行县、乡两级医疗单位非基药采购制度监管,严格落实备案管理工作,确保非基药采购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三是加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为解决医疗机构常用低价药品短缺和供应不及时的困难,我局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及时统计上报我县常用低价药品需求,并要求乡镇卫生院正常储备常用药品,保证临床需求。四是全面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在药品采购中我县全面推行“两票制”,加强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药品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结算配送费用。通过“两票制”的实施,切实减轻了我县医疗机构和流通企业票据审核、管理,有效保障了药品的及时供应。(六)加强全行业综合监管印发了《卫计系统行业作风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县卫生健康系统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方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县卫生健康行业乱象治理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明确了全系统突出问题乱象治理的具体内容、治理范围、治理目标和治理工作相关要求。一是不断规范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运用医疗“三监管”平台,严格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使用耗材、药品情况进行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结合平安医院创建、网络信息领域乱象治理及扫黑除恶等工作,着力整治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整顿和规范医疗秩序,推进我县卫生健康行业突出问题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二是严厉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利用广大群众力量,通过设置举报箱、举报电话等方式,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违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同时督促各医疗卫生单位利用“廉政教育”、“中心组学习”等契机定期组织单位职工开展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同时积极配合县纪委派驻纪检组,对违规违纪现象进行走访排查。截至目前,共计查处违规违纪行为1件,我局通过召开局务会议对涉事人员进行了研究处理,相关处理结果已上报县纪检监察部门。三是坚决打击联合欺诈骗保行为。将行业领域突出问题治理与扫黑除恶治乱工作共同推进,对县域内各医疗单位医保报销情况进行抽查,对已报销患者资料进行再核实“回头看”,未发现欺诈骗保行为,医保基金使用安全平稳。四是着力整治各类违法违规执业行为。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出动执法人员4次,发现多点执业问题1起,给予警告处分;发现诊所使用非技术人员执业案件1起,经立案调查对涉案诊所实行行政处罚;发现卫生院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案件1起,给与警告处分;接群众举报开展无证行医事件1起,经核查,不属于非法行医事件范畴,以上发现问题均已整改完毕。(七)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抓好人才培养。“十三五”期间,省市对口帮扶单位先后选派58名医疗卫生管理和技术骨干到我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指导,为我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各类人员128名。通过送出去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分步实施,先后选派26名技术骨干到成都、、广东进修学习。二是提升人才素质。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转岗等培训工作,组织医务人员务实进修,开展医护人员业务培训,促进基层医务队伍整体水平提升。积极派员参加全科医师转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职医务人员专升本脱产学习等培训项目;全面推进实施基层卫生“三个行动”,重点开展了b超、检验、放射、心电培训。三是注重网底提升。每年组织乡村医生和村级药具员集中理论学习培训,提升医技水平和服务能力。选派30名村医参加省三州民族地区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实施6名在职村医定向培养。(八)加强信息化建设我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成立了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安排专人负责推进全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2019年我县投入资金100万元,在县疾控中心建立了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计免冷链系统、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监控系统、实验室诊断系统和实验室病原学快速检测等系统,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得到全面加强。二是加强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县级3家医疗单位和9所乡镇卫生院建成了电子处方、电子病历系统;实施了医院his系统与医保有效连接,实现了一站式结算服务,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积极配合州卫健委实施了县藏医院、妇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远程教学系统建设,目前已完成设备安装。在县人民医院建立远程继续教育中心,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三是加强人员培训。在新建立的系统测试、试运行和运行中,对各医疗单位负责信息化建设人员进行了多次集中培训,要求人人过关。经过培训各单位信息化人员都能熟练地运用信息系统开展工作。(九)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一是持续深化健康扶贫“五大行动”。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县财政按缴费标准全额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到100%。卫生扶贫基金自2016年建立以来,累计救助建档立卡贫困患者3975人次,救助资金670余万元,贫困患者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5%以内。二是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医疗控费政策,按照医保目录范围开展诊疗、检查和用药,严格掌握出入院指征,坚决防止住院标准过宽,压床、挂床住院等不合理医疗和违规行为,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县域内就诊率达95.8%。三是稳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和健康体检服务。我局整合县级医疗卫生资源,深入各乡镇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免费健康体检,覆盖率达100%。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率达100%,慢性病患者管理率达90%以上;四是全面消除“空白点”。逐年实施了全县151所村卫生室建设,配备了合格村医,统一采购了药品、器械等医疗设备。全县18所乡镇卫生院全面达到标准化建设,并具有至少一名执业(助理)医师。开展了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和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清零行动,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制定整改清单和整改方案,逐项整改落实,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健康保障。(十)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县应对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抽调县委办、政府办、卫健局、交通局、统战部、宣传部等重点部门人员组成指挥部办公室。二是组织医务人员、公安干警、民兵和交通执法人员成立仁达、泥巴、朱倭三个检疫卡点防输入工作组,及时控制重大疫区人员流入。三是投入129.5万元用于抗疫工作,投入415万元建设完成北路核酸监测中心实验室,新建标准化负压病房140平方米,为疫情防控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在全县医疗单位设置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哨点),同时科学布置居家隔离、集中医学隔离、隔离医学治疗点,分类分级开展隔离工作;四是严格人员出入管理工作,建立网格化防控方案,加强复工复产复商复学、返乡返岗人员管理,强化各项工作管理流程,以湖北武汉及其他省外重点疫区人员为重点,对辖区内外来人员进行摸排调查,及时隔离重点疫区人员35名,严格按隔离工作流程进行隔离观察后再实施解除隔离。五是深入开展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机制,从县到乡、乡到村、村到组,组织力量压实责任,形成专班。六是及时支援道孚抗疫,向道孚县支援防护服200套、n95口罩150个,先后派4名业务骨干前往道孚开展防疫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出动检测排查人员累计32466人次,检疫点排查车辆累计14478辆49218人,网格化排查累计14.291万人次,医学观察人数累计1599人,解除隔离医学观察人数1599人,接收核酸标本3000余份(道孚籍标本1500余份,北路8县标本1500余份,在检测过程中确诊色达籍1例病例,并及时向色达提供血气分析仪、治疗药品和氧气),建立农村工作专班县级1个、乡级16个、村(组、社区)362个。

三、“十三五”医改的主要困难问题

虽然我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前进道路上任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任然比较突出,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距离上级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医药卫生改革的综合性、系统性、协调性还不够,公立医院改革在补偿机制、人事分配、法人治理等关键环节还没有重大实质性突破,医疗、医保、医药缺乏稳定性和高效衔接。二是公共卫生仍然面临巨大挑战,重点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居民疾病谱变化、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叠加,城乡居民健康需求不断升级,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基层技术人员不足、人才匮乏,服务能力尚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城乡医务人员收入差距仍然比较大,医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现有技术骨干留不住、村医队伍老化严重青黄不接的问题十分突出。乡镇卫生院不仅要承担公共卫生还要承担大量的诊疗业务,全科医生比例不足,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四是医改投入不足。基层医改是一个以财政大量投入为特点的民生工程,服务体系建设、公立医院改革、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都需要政府大量投入。

第9篇: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范文

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不断培育和发掘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感召、激励和鼓舞作用,树立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着力解决医疗服务不方便、医疗质量不放心、医患关系不和谐等突出问题,提高患者和社会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

二、活动范围

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卫生单位。

三、活动安排

按照“三好一满意”活动的整体要求,2013年活动分为宣传教育、查找整改、督导检查和总结提高等四个阶段,四个阶段要有机结合,有序推进,同时要有所侧重,集中时间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科学总结工作经验,巩固活动成果。

(一)宣传教育阶段(2013年7月)。各单位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和思想发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推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树立医疗卫生系统的良好形象,营造开展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查找整改阶段(2013年8月)。各单位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对照活动内容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多种方式,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医疗卫生机构针对查找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特别是对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行业形象的突出问题,要集中精力逐项进行整改,务求取得实效。

(三)督导检查阶段(2013年9月)。县卫生局结合卫生综合督导工作,按照日常检查和集中督导的方式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10月)。各医疗卫生单位对3年的活动情况、成绩和不足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及时总结先进典型和好的工作模式,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认真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不断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深入研究并逐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四、活动内容

(一)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1.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继续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开通医疗绿色通道,有重点地推进各项改善医疗服务的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不断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2.深化优质护理服务。要结合单位实际,开展优质服务。突出做好入院宣教、护患沟通,扎实练好基本功,增强爱心与责任心,创新工作举措,全面做好患者医疗护理及生活护理。

3.加强医技科室建设与管理。在大力推进下级医疗机构认可上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加强医技科室建设与管理,为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奠定基础,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4.开展医务人员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继续开展以“强化制度落实、夯实基础质量、提高服务技能”为目标的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进一步完善岗位技能训练内容和竞赛形式,探索建立医务人员岗位技能训练的长效机制。各单位要制定培训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量化考核指标,落实奖惩措施。届时卫生局将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大练兵、大比武,在卫生系统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促进医务人员基本技能的持续提升。

5.加强“示范科室”建设。根据年初的示范科室创建计划,各单位在优化科室设置,完善设备装备的基础上,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训,重视服务能力提升,落实各项医疗核心制度,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6.积极争取“外援”。相关单位要充分利用对口支援与上级医疗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采取专家坐诊、教学查房、免费进修等形式,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7.继续推进“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完善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认真做好治安保卫工作,着力解决医院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加强人防、技防措施,建立健全医警快速对接机制,确保医务人员的人身权利;规范投诉管理,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健全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8.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各单位要实行价格公示制度,规范医疗收费行为;全面加强投诉管理,公开投诉电话,做好投诉登记,及时调查处理和化解纠纷;加强“两部”公告宣传,密切与公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保障医疗机构秩序,维护群众利益,坚决打击无礼取闹等非法行为。

(二)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安全核对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标准和指标体系,提高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水平。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基础医疗质量管理,继续强化服务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3.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认真落实临床路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章、规范,继续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规范医师处方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4.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1版)》要求,规范用血管理,提高科学合理用血水平,稳步推行自体血回输等血液保护技术。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

5.推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快速发展。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改革成果,完善投入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力度,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大力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推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改善服务质量。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

1.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通过集中培训,举办演讲会、报告会,召开座谈交流会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教育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意识。继续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力度。

2.贯彻落实医德医风制度规范。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卫生系统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切实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违纪、违规行为的惩戒处罚力度。继续认真抓好医德考评制度的落实,进一步细化工作指标和考核标准,建立对医务人员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坚决查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案件,严肃行业纪律。严肃查处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等商业贿赂典型案件,充分发挥办案的警示作用。注意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推动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净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社会环境。

4.大力加强典型宣传,营造尊重医务人员、关爱患者的良好氛围。发挥“优秀医务工作者”等典型引路作用,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投身医改的积极性。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1.着力建立患者满意度评价长效工作机制。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服务评价体系、管理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狠抓落实整改,建立健全患者满意度评价机制。

2.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继续把开展民主评议行风作为推进卫生纠风工作、维护群众权益的重要载体,积极组织、主动参与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以评促纠、注重整改。发挥行风监督作用,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让社会满意。

3.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落实院务公开各项要求,增强医疗机构院务公开意识,推动医疗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和内部民主管理决策。

4.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在坚持以“救死扶伤”、“以病人为中心”为核心的传统医院价值理念基础上,激发医院职工人文道德关爱。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县卫生局成立“三好一满意”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大力宣传“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及时宣传各单位好的做法、经验和先进典型,树立卫生行业良好形象,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