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护理常识范文

家庭护理常识精选(九篇)

家庭护理常识

第1篇:家庭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浅谈;干休所;家庭病床;护士;管理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97-02

为了落实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干休所开始着手家庭病床的建立,这为解决住院难的老人医疗问题打开了新的路径,我们全体医务人员积极响应,踊跃参与,起初有的同志感到没什么,认为平时我们就是与老年病人打交道,出诊、巡诊、输液打针、送医送药到家,区别不大吧,可是深入分析就出现了为难情绪和担心,我们认为应该重视和解决。

1 尽快建立家庭病床各项制度

目前家庭病床管理只是上级布置的一项工作,没有相应的完善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尤其对于护士来说,护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俗话说:没有规定不成方圆。因此迫切需要业务主管部门制订适应家庭病床护理工作特点的统一服务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家庭病房管理制度,护理出诊制度,建立相应的护理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以便加强对家庭病床护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使家庭病床护理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使家庭病床护理的实施有章可循,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后续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方能提高护理效果。否则就是对老前辈的不负责。

2 确立适宜的家庭病床管理理念

我们目前执行的是干休所门诊护理工作常规,任务范围与家庭病床截然不同,以前的护理服务内容单一,就是执行医师医嘱,而家庭病床护理服务的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我们门诊目前是以肌肉注射、静脉输液为主,注重医嘱,不重视对患者的观察和判断;注重治疗性措施的落实,忽视病人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工作。对于家庭病床中的饮食指导、精神支持、健康咨询和教育、康复训练和指导、临终关怀、用药指导等全方位、立体性、连续性、综合性、及时性的服务,就更加较少顾及。专家认为,确立家庭病床患者出院后远离医院,要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康复速度,家庭病床护理必须与院内护理无缝接轨,基层卫生单位的护理管理者,必须与医院密切沟通,紧密协作,及时向上级护师汇报工作中的需求,医院要积极提供专业的治疗与护理技术支持,才能满足院外后续治疗与护理的需求。

3 积极培训家庭病床护理人才

我们知道,家庭病床的大部分工作是护理,要求护士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应具有全科护理知识和技能,一定量的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常识,了解心理学,掌握心理、社会及环境等因素对人的影响,并要善于观察分析,具有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才能做好家庭病床护理工作。我们目前的情况是少部分经过全科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和新招聘的护士,年龄虽然不大,但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现象,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识与技能相对缺乏,尤其缺乏家庭访视护理的相关知识,难以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所以必须要对家庭病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要尽快的根据时间地点,途径多种多样加速进行。以培养出一大批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具有一定各专科护理的知识与技能、有较强沟通技巧、能独立处理家庭护理工作中各种疑难和突发的事件、使病人及家属信任和满意的护士。

4 重视对家庭病床患者的家人和照料者的培训不容忽视

我们建立了家庭病床,但并不是我们的护士24小时都在患者身边,更多的时间是家人或照料着在为患者服务,所以提高这些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样重要和迫切,我们在对护士培训的时候,要侧重她们管理和指导能力的培养,他们的直接领导是护士,要让护师将他们组织起来,抽时间挤时间集中学习,或在巡诊查房中个别指导,还应重视护师对家庭护理人员的沟通与交际能力、与同行合作的能力培养。指导护工需认真、细致、全面、尽职尽责地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做好病人的口腔、头发、皮肤护理及其他基础护理,对所护理病人做到:一剪(剪指甲),三周到(呼吸处理、饮食照顾、大小便处置),五送(药、水、饭、大便器、小便器)六洁(头、皮肤、会阴、床铺、口腔、足)。平时我们要真心体贴关照照料着,让他们懂得我们是战友,共同的岗位、任务、目标都是一致的,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是我们的职责,携手做好各自的事情才是目的。

5 帮助护师克服为难情绪

护士的职业存在一定的风险一般人可能不大理解,当您近距离接触之后就恍然大悟了,专家提出,家庭病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士职业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心理、生物、物理等方面危险因素及出诊时的安全危险,还有家庭治疗护理中涉及的问题:护士要为患者打针、输液、摆药,稍不注意可能出现差错或漏摆错摆,甚至酿成严重的后果,没有他人协助或监督;同时认为,从事家庭病床的医护人员如果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漠,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记录不及时,内容不详细,描述不准确,字迹不清楚,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吻合,这都有可能为日后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这些对于一对一服务的护士来说,压力、担心是随时存在的,因此要鼓励护士,勤学习,苦练基本功,独立工作既胆大又要心细,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心里时时刻刻装着防护意识,在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开展家庭护理的法规或规章的情况下,有问题及时向领导和老师请教,抓住事故苗头不放,将职业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总之,开展家庭病床护理是对慢病患者的关心和关怀,它增添了新的护理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职责,使服务从医院走向家庭,它已成为21世纪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热点。因此,承担家庭病房护理的护士,应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一专多能专职护士,并且应掌握心理学、健康教育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尚能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家庭病床的规范化管理和资格管理,促进我国社区卫生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 杨萍《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6期2012-8-1

[2] 张艺潆,王嘉淇,杜宁,等.我国家庭病床的发展状况及对策探讨.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32(5):69-70.

[3] 殷爱琴.家庭病床与社区护理.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1039-1040.

[4] 刘腊梅,周兰姝,吕伟波,等.我国老年家庭护理服务的利用情况及现状分析.护理研究,2007,21(8):1982-1984.

[5] 单伟颖,李青,张树峰,等.大学生及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家庭护理的认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67-70.

[6] 林毅.华林社区中医特色家庭病床服务模式研究.中国社区医师,2010,13(12)

第2篇:家庭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 家庭 护理技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238

本文通过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健康护理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开展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以广州市2个社区中部分脑卒中患者家庭为研究对象,入选条件: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意识清楚,无认知功能障碍且病程≤2年,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共调查患者家庭90户,其中男48例,女42例,平均年龄为68±7.3岁;脑梗死46例,脑出血22例,病程在3个月~4年,其中家庭照顾成员平均年龄60±12.25岁,女性占86%,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学居多,分别为57.2%和42.8%,60%。与患者关系:配偶46例,子女28例,媳妇12例,兄弟姐妹4例。

调查方法:采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对患者家庭健康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调查评估。

调查内容:调查问卷由作者自行设计,主要内容有:家庭的基本资料;患者康复锻炼状况: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家庭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脑卒中相关知识、脑卒中病因、常见诱因、先兆症状、预防再发方法、应急措施、并发症预防;卧床病人的护理技巧指导;按时服药、饮食指导;患者和主要家庭成员对发病的认识;应对健康问题的方式等。问卷由护士通过询问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率为100%。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各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频数、百分率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3篇:家庭护理常识范文

【摘要】家庭病床是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延伸,对社会和医院来说,它是对稀缺医疗资源的一种弥补和优化配置,对百姓尤其是广大老年人来说,它是解决“看病难”的一种有效措施。然而,家庭病床在社区大量的投放和输入,也逐渐带来了一些风险,主要表现为常见的静脉输液风险。如何对家庭病床静脉输液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更好地使医疗资源服务于基层,是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依据多年的对医疗服务家庭干预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防范和控制家庭病床静脉输液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家庭病床;静脉输液;风险;防范;策略

医疗资源下沉和进入个人家庭是医疗体制改革着力强调的一方面,其实这也是回应社会对日益蔓延的“看病难”问题的发难。近几年,我国的医疗环境和医疗条件发生了明显的改善,再加上社会人口老年化带来的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多,推进医疗服务进社区、进家庭便具备的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社会需求。在我国,分布于城市辖区的众多社区是承担建立家庭病床的主要机构,作为为辖区提供家庭医疗服务的主战场--社区医疗在此次医疗资源下沉的改革方向下,在为社区群众尤其是数量日益增多的老年患者提供预防、保健和治疗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家庭病床作为医疗资源进家庭的一种主要形式,面临着来自医护人员安全意识、护理素质以及患者安全医疗知识等方面明显滞后的困扰,使得家庭病床存在这诸多安全隐患,其中最常见的静脉输液风险即是当前最为突出的安全风险之一。因此,在物质条件和政策扶持等逐渐到位的前提下,如何降低诸如静脉输液风险等的家庭病床存在的风险,是广大社区医疗机构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对家庭医疗服务研究的经历,提出了自身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防范家庭病床静脉输液风险的具体策略

1.1 扭转和强化对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安全的认识

1.1.1社区护理人员要转变认识,提高输液安全意识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诸如家庭医生、私人医师等医疗服务意识和相应制度,家庭病床的“私人医生”特点也只是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环境的改善和医疗条件的进步而出现的。这种认识上的积累不足使得我国长期将医疗资源集中在医院,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关注点也同样聚焦在医院,而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长期滞后,这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从服务意识、安全质量意识和护理素质等都与正式医院有着明显的差距。据调查反映来看,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的社区卫生护理人员普遍缺乏责任意识,尤其是对治疗中的安全意识欠缺,如静脉输液上的疏漏,对药品质量、消毒操作以及输液过程中患者的反应等都缺乏职业医师的专业素养,这些往往是酿造静脉输液风险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社区护理人员对家庭医疗服务意识的灌输,强化其职业素养,是降低常见的静脉输液风险的主要措施。

1.1.2接受服务人员要对家庭静脉输液安全常识的知晓

如果说社区服务人员对接受静脉输液的人员进行安全常识的宣传和教育是其责任的话,那么接受服务的人群也有权利去主动询问关于诸如静脉输液等相关的护理知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站面向的主体主要是老年人、慢性病人和残疾人等,这类人往往属于弱势群体,对一些医学知识了解的渠道不是很多,因此,社区服务人员有义务向这类人群进行医疗安全知识传授和教育,而这类人群也应当积极向这类医护人员咨询安全知识,以帮助自己应对医护人员不在场情况下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排除安全风险。

1.2 提高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家庭病床静脉输液出现的一些乱象很大程度与管理不规范有关联,因此必须提高社区相应科室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才能杜绝护理人员的一些责任意识不够、操作不当导致医疗失误等问题发生。一是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站面向的人群特点和覆盖范围,据此配备相应的医护人员和其他资源,以避免出现人手紧张的情况;二是建立体现医疗服务流程的科室管理制度,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流程执医;三是组建质量控制小组。针对重点服务人群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建立病情档案,设定定点值班人员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随时监控;四是加强对药品器械的管理。静脉输液涉及到大量的各种药品,也是酿造医疗风险的主要源头,因此加强对药品器械的监控必不可少。可以尝试家庭病床用药分类,对可信度高的药品纳入到家庭病床用药范围,对需要注入“皮试”等危险药品列入禁止用药范围,私人用药不予使用;五是为降低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概率,可以签订家庭病床建床须知、输液协议书、病危告知书等,明确医护人员的告知权及患者或家属的知情权,只有这双方向的明确与掌握,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3 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社区卫生服务站不同于医院,它与基层群众联系的程度和交往的频率要更高,可以说社区卫生服务站就是这些患者的邻居。因此,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对消除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减少意外事故都有着医院无法起到的作用。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深入患者家庭,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去情感上疗治患者。一是多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陪护沟通,适时做好家属及陪护的心里护理,交代好其实大部分的输液出现的问题都是可以及时处理好的,减少对输液的焦虑及恐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上门输液的效能最大化;二是陪护培训计划,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宣教,只教陪护能力接受范围之内的内容,及时评估及甄别陪护能力以及尊医从性,防止违医行为的发生。

2 结语

随着我国老年化时代的来临,社区老年人不断增多,老年病患者也因此迅速增加,这给社区家庭病床输液带来了大量的需要,如何平衡快速增加的家庭病床静脉输液需要和降低其带来的安全风险是我们必须加以解决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能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廖理国,邓峰.家庭病床静脉输液的安全实现[J].当代医学,2005(07),12-13

第4篇:家庭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隐私权;保护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1]。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好,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往往面对着一些特殊问题,在心理方面承受着比其他学生更大的压力。比如,为了在助学金评定中做到公平公正,就需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并对结果进行公示,这就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信息、家庭收入情况等被很多学生知晓,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造成了困扰。因此,如何在合理有效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同时,保护他们的隐私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帮助他们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顺利的完成学业,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

一、隐私权解读

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空间和平和私人信息的权利依法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入,意识到,如收集、使用和开放的个性[2]。我国法律保护隐私的落后。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颁布,我国立法尚未承认隐私权,对公民隐私利益的保护一般采用间接保护。直到2009年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在公民隐私权的范围,这象征着我们的国家法律正式成立的隐私的状态。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的表现

为了杜绝“假”可怜的现象再次出现,资格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学院和大学工作。为了让真正的贫困学生资助,高校通常采用严格的筛选机制,通过特定的程序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的工作。第一次发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当地民政部门的相对贫困,第二个由各部门领导,教师和学生代表审查小组,辅导员对学生的个人和家庭情况,描述和分析学生的课程学习和生活方式做出评价,常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最后由有关部门或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部门信息公布。此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每年审查和评价的学生选择不同种类的金融援助,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相关委员会或口碑家庭困难学生的个人和家庭信息,这无疑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所以,“阳光行动”虽然能够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相对客观和金融援助公平公正的选择,但实际上违反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隐私权。

三、如何保护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隐私权

保护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隐私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法律和制度的保障,还需要高校、资助者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一)用法律手段保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隐私权

我国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还有待完善,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隐私权保护更是如此。只有将隐私权保护的规定细化,形成完整、统一的隐私权保护体系,才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隐私权,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二)提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管理水平

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有序开展。如何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是当前高校管理者需面对的问题。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参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学生定期举行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第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工作中涉及的所有相关信息,高校助学部门应统一管理。第三,在制度中重点强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隐私权的保护,即便在需要公开相关信息的特殊场合,也应尽量保护他们的隐私。公布的信息严格限定在必要的范围内,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后,过了公示期的信息应及时删除等。第四,制定严格的追责制度,对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隐私泄露并造成恶劣影响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严肃处理。

(三)加强资助者、学生对他人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意识。

资助者在资助过程中,有权了解受资助者的个人信息,但是这种知情权是有限度的,并且,资助者所了解的这些个人信息,有保密义务,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另外,参与评议的学生也必须保护受资助者的个人信息。

(四)尊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其成长成才

大学生管理、辅导员和老师应该告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正确的地方,在基金的过程中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学生的个人和家庭情况的需求,必须掌握相关信息,同时为了满足正义的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将上市的对象和情况援助阳光操作[3]。在解释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一个是视为资助的对象,他们需要必要的隐私的一部分,这是对人民知情权的需要,应该保持健康的心态,不应该拒绝放弃融资机会;其次,这所学校将尽一切努力来保护学生的隐私不受侵犯,认为学生可以放下负担,在学校健康成长;三是建立法律意识和意识,一旦发现违反隐私权,学生应该通过向学校申请,甚至可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在一个公平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脱贫的影子,建立自尊,自信,自强,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的感觉,为了更好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帮助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

[2]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群众出版社,2004,21.

第5篇:家庭护理常识范文

【摘要】目的:转变健康服务的视角,探讨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服务在产后家庭访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本着自愿原则,运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服务模式,对188例产妇进行产后家庭访视,详细比较家庭访视前后保健知识、自我护理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及提高情况。结果:通过产后家庭访视,产妇及家属相关护理知识和技能显著提高。结论: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服务在产后家庭访视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为产妇家庭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以家庭为单位;产后;家庭访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87-01

在我国原来的医疗保健体系中,产妇及新生儿的母婴访视通常由产科专门的工作人员完成,访视对象是产妇和新生儿。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全面执行,产后母婴访视已逐渐转由社区全科医师及全科护士完成。社区产后访视将是以家庭为单位,以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为目标的社区健康服务,其对象是产妇、新生儿及家庭成员[1],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健康服务。

1 资料

选择2010年4月到2011年3月居住在本中心辖区内的产妇188例,本着自愿的原则对其进行产后家庭访视。产妇年龄24岁-36岁,正常分娩产妇124例,剖腹产64例。

2方法

2.1医护人员选择:访视人员为本中心全科医师及全科护士,均接受过全科医师或全科护士岗位培训,具有独立工作能力,丰富临床经验,遵守医德,责任心强,高素质的人员是保证家庭访视服务质量的关键之一。

对188例产妇家庭访视前后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比较情况

2.2具体访视实施:在获得产妇分娩信息后及时与产妇或其家属取得联系,将产后家庭访视的目的、内容等向产妇和其家属详细说明,征得其同意,了解其家庭地址,在产妇出院3-7天内及产后42天预约对其进行上门健康服务和家庭访视,预约时提出请产妇家属共同参与产后访视。

2.3访视及服务内容:首先评估产妇及家属的需求,根据其出院后在家中自行护理(包括产妇和新生儿)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本次健康服务的目标,然后有针对性的共同解决。具体内容包括:

在产妇方面:首先了解产妇产褥期营养、卫生、休息状况,居住环境,观察情绪状况,对目前的生活状况有无特殊的需求;其次观察产妇子宫复旧、恶露情况;观察产妇充盈以及乳汁分泌情况,乳汁量是否充足;了解会阴或腹部伤口的愈合情况等。

在婴儿方面:一是要了解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情况,向产妇普及喂养知识,纠正在母乳喂养中新生儿含接姿势等问题造成的喂养困难。二是观察新生儿呼吸、体温、脉搏等基本情况,掌握新生儿体重变化。三是观察新生儿是否有紫绀和黄疽等异常。四是观察新生儿有无红臀,脐部有无异常,防止新生儿脐炎发生。五是提醒和叮嘱对新生儿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在家属方面:了解其对于目前家庭角色的适应情况。对产妇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培训,让其了解家庭支持在产妇产褥期恢复中的重要性,增加家属对产妇产褥期相关的知识的了解和护理新生儿的技术,让其掌握科学护理新生儿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家属参与护理的能力。

2.4 评估方法:将访视前后观察内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比较。

3结果

从统计表格可以看出p均小于0.001,差异性十分明显,可以说明家庭访视能够起到提高产妇产后自我护理以及新生儿的护理技能的作用。

4讨论

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是全科医学的原则之一,也是全科医疗服务的专业特点所在。当家庭生活周期进入新生儿出生这一阶段时,家庭面临着父母角色的适应、生活节律的变化、母亲产后恢复、养育照顾新生儿等问题[2]。因此产褥期是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身心调适、应对社会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对于初为人母、初为人父的家庭来说,其育婴经验基本为零。虽然分娩后在医院期间医务人员对于产妇护理及新生儿喂养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会有一定的宣教和指导,但这并不能完全满足产妇及家属的所有需求,出院回家后,在他们不知所措或仅靠借助亲朋好友的经验来照顾新生儿时,有效的家庭访视将是提高产妇家庭保健知识的关键,能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全科医生运用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服务模式,通过家庭访视对他们的家庭状况、育儿知识及技能进行评估,听取他们所需相关帮助和愿望,然后进行相应调整,一对一教授产妇及家属育婴知识及有关技术操作,针对家庭的特点和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指导并逐一解决。及时与产妇沟通,了解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耐心解释,使产妇情绪安定,消除心理障碍,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同时也能减少由于产妇情绪问题造成的对其家属的不良影响。在访视过程中我们强调家庭支持的重要作用。生育养育孩子是一个家庭事件,通过家庭支持,可提高个体化护理水平,增加家庭凝聚力,促进个人及家庭健康,真正实现母婴健康。如此有利于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新生儿的身心发育,有利于维护家庭健康。

参考文献

第6篇:家庭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孕产妇;家庭为中心护理

随着医学与护理学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满足产妇身心健康为目的,现已成为产科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1]。80后的产妇与婴儿的健康牵涉到两代人、三个家庭的幸福,我们针对这一社会现象,采取以家庭为单位,实施产前、产后、产褥期宣教内容一体化,使产妇及婴儿出院后能在家庭的呵护下,摒弃传统习俗坐月子的习惯,以现代科学的的护理方法达到更高的健康水平。

1定义与内涵

1.1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定义

病人属于一个家庭、一个社区和一种文化,充分考虑产妇及其家庭成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的关系后,为病人及家庭成员提供全面有效的健康服务。[2]

1.2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内涵

以尊严与尊重、信息分享、病人及其家庭成员参与整个护理过程。照护者、产妇与家庭成员密切协作,让产妇认识到家庭作用贯穿于整个产后康复过程。

2临床运用

2.1以家庭为中心的孕产妇护理

是指在确认孕产妇、家庭人员、新生儿在生理、心理与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高品质的健康照顾。其别强调家庭凝聚力的促进以及母婴身体安全的维护[3]。

2.2在分娩前教育中的应用

孕妇入院待产即发放医院有关分娩方法的各种宣传资料,提前进入准妈妈角色,让孕妇及家属了解、选择无痛分娩的方法,达到减轻分娩时阵痛的目的。对具备剖宫产指征,医学要求剖宫产的孕妇及时穿插宣教内容,促使孕妇在其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配合下顺利通过手术全过程。减轻担忧,焦虑,并获得最合适的身体护理。

2.3在分娩时及出院前后护理中的应用

建立家庭化病房,以家庭为中心的产时分娩支持,产后护理示范,婴儿喂养知识指导,该模式使产妇及家庭能更好地参与生育的全过程,并发挥积极的作用。配合较全面的出院指导、出院后一周访视又能及时帮助解决各种问题,使90%以上的产妇能更好地适应母亲角色,掌握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技能。

3存在问题及展望

尽管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概念已为我国护理界有所认识,并在我院的部分孕产妇中得以实践,但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深化。究其原因:①护士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优势认识不足,许多护士不能意识到这一模式对孕产妇是最有益的;②护士缺乏与家属的沟通交流能力,有些护士只能有限地、常规地与家属讨论病情,缺乏更多的建设性的沟通;③由于工作忙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家属交流,这也限制了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发展。因此,要更好地推行这一模式,让孕产妇和家庭得到最大的利益,首先需转变护士的理念,提升护士的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沟通交流能力,优化人力资源和人员结构。其次让医院管理者、家属了解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模式,认识到这一举措是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深化,是更为有益于病人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际、赵娟.“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在儿科的应用现状和展望.重庆医学,2005,34(6):932-933.

[2] 郑修霞.妊娠期妇女的心理变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9(5):229.

[3] 张慧、张缨、周杏仙.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04-806.

第7篇:家庭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 家庭输液 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6-0041-03

家庭输液,顾名思义是由护士到患者家中静脉输液。开展家庭输液对推进居家养老、方便患者就医、缓解病床紧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家庭输液在远离医疗环境下进行,因此,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1]。确保医疗安全既是患者的需要,也是社区护理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2]。本文对家庭输液存在的护理风险和防范对策综述如下。

1 国内社区家庭输液的现状

在国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家庭护理服务主要是以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为主体,家庭治疗,尤其是家庭输液开展极少。然而,国内家庭护理却以家庭输液为主,其中隐藏的安全风险往往不能及时处理与解决[3]。

2 家庭输液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2.1 陪护人员及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

有家庭输液需求的人群主要有三类:①行动不便者及慢性病患者;②个别急症患者;③不愿在医院输液者[4]。由于家庭输液在患者家中进行,陪护人员一般是患者的家属,他们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也缺少相应的护理技能,护士在输液操作完成离开后,一旦病情发生变化或发生输液意外,都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应急处理,耽误了最佳的抢救时间。有的患者需要输注多组液体,换输液瓶时易造成空气栓塞。为图快患者家属自行加快滴速,容易造成心力衰竭或药物反应[5]。

2.2 家庭输液环境的条件差

研究表明,输液环境和空气的洁净程度与输液质量有直接的关系[6]。医院治疗室、输液室每天都采用紫外线消毒,同时保持空气流通。而家庭输液环境,患者因畏风、怕光而门窗紧闭,空气浑浊,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线均欠佳[7],无疑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和静脉穿刺难度,使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输液风险大大增高。

2.3 不利病情的观察

在家庭输液过程中,护士一般穿刺成功并观察一段时间后,就去其他家庭服务,造成了输液过程及输液结束时护士相对空缺,也就不能随时掌握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家属照护又容易忽略患者的感受,如畏寒、发冷、胸闷、气短、心悸、气促等,一旦发生异常往往不能及早发现而延误病情。输液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如滴速过慢或过快、滴管内液面过高或过低、变动引发的液体外渗,由于护士不在现场均无法及时排除[8-9]。

2.4 相关制度法律的不完善

目前尚无具有社区特点的护理技术规范操作规范,上门护理服务沿用的是医院《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随着新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患者自我防护和法律意识增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缺乏[10-11],一旦发生护理纠纷,社区护士的操作就无法律依据,且上门输液都是护士单独操作,没有旁证,举证十分困难[12]。

2.5 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不规范

由于家庭医疗废弃物监管制度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患者及家属安全意识淡漠,医务人员又未及时回收,许多患者将用过的输液废弃物,作为生活垃圾一扔了之或随地乱放,一旦流入社会就可能成为疾病的传染源,为传播疾病留下隐患[13]。

3 护理防范的对策

3.1 慎选对象

根据上海市卫生局颁布的规定,进行家庭输液的患者必须是本社区服务中心辖区内的居民,且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危重患者,看护人员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属[14]。因此,在病情、患者、家属的选择上需要有一定的限制,从而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3.2 全面评估患者状况

全面评估患者是实施护理计划的第一步。护理人员在上门护理时应对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总体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神志、、输液时间等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静脉,根据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尽可能让患者舒适,取得良好的配合。对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的患者适当采取约束措施,确保输液顺利进行。

3.3 建立家庭输液药物清单

根据上海市卫生局颁布的规定,家庭输液的药物必须是本中心医生诊治后开具的处方,不接纳非本院、外院开出的所有药物。抗菌药物(青霉素、林可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治疗传染病药物、保肝药、氨基酸、脂肪乳剂、血制品、生物制品等一律不家庭输液[15],以确保家庭输液时药物治疗的稳定性、安全性。

3.4 家庭环境的改善

随着家庭病床的普及,许多患者有了更多的机会在家中输液治疗。与医院治疗环境相比,家庭输液环境在清洁、安全、便捷等方面都需要改善。护士应根据患者家庭环境因地制宜选择输液地点,要求家属在输液前清洁房间,湿扫地面,用湿布擦拭桌椅、家具,清洁后开窗通风20~30 min,净化空气,并通过日光紫外线照射起到杀菌作用,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3.5 加强家庭护理风险管理

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输液前与患者或者家属签署《家庭输液协议书》;建立家庭输液护理病历,详细记录患者资料;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输液器械、药品的管理,严禁使用非处方类药物,输液药品均在本中心购买 [9,16-17]。

《家庭输液协议书》由中心按统一格式印制,协议书内容有:护士的职责、患者家属的义务、上门输液时间、拔针方法、观察要点、输液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应对方法等。签字前详细告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字,协议书一式二份,以确保双方的利益[4],并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应。操作过程中,护士应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输液穿刺完毕后,应观察20 min,无异常方可离去[9]。

3.6 输液的健康教育

3.6.1 输液前

指导患者及家属利用衣架挂钩、铁丝、绳子作为简易输液架,但必须牢固、高度适宜;为防止出现头晕、心悸、出汗及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切记勿要空腹输液;输液前解决好大小便问题,穿好衣服,取舒适。天冷手凉及静脉较细者,先用温毛巾或热水袋局部热敷(温度60~70 ℃,老年人、末梢循环不良者调节在50 ℃以内)使血管充盈[18],注意水温不要太高,以防烫伤;冬天将输液的肢体放入棉被中保暖。

3.6.2 输液中

告知患者不能自行更改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min;年老体弱、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病情调节滴速。尽量减少肢体移动,防止药液外渗。发生心慌、憋气、寒战、发热、局部水肿、皮肤过敏、针头滑出或药液外渗者,先关闭输液器,立即与护士联系。

3.6.3 输液后

告知患者及家属拔针时正确的按压方法,一般采用指压纵向止血法,顺进针方向沿血管中等力度按压,时间3~5 min,切忌按揉[19],以免小血管内血渗出皮下,影响美观和下次输液。针眼处覆盖的胶贴尽量延长至l h,2 h内不宜洗手浸泡局部,以防穿刺处感染。

3.6.4 保持信息畅通

社区护士工作范围覆盖整个社区,护士要主动向患者家属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确保信息畅通,给予患者安全感,也有利于输液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及时联系和采取应对措施。另外,积极利用社区站点资源,有紧急情况发生也可调动站点护士及时支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护理故障,使护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3.7 常见并发症处理

3.7.1 药液渗出

由于拔针后按压的位置、时间、手法不正确,可导致液体或血液外渗、穿刺部位青紫,此时可将输液侧上肢举起,手超过头顶水平维持2~3 min。回家后用新鲜马铃薯洗净后切成1~2 mm薄片,直接敷于患处,选择1片或多片马铃薯将该区域完全覆盖,30 min更换1次,每天可敷2~3次,至患处不适感消失 [4]。

3.7.2 敷贴灼伤

老年人或皮肤易过敏者输液时使用敷贴固定,容易导致对敷贴的过敏,表现为局部发红、烧灼感。撕除敷贴时可能造成皮肤损伤,可采取将纱布放在皮肤上再敷贴固定,并在患处皮肤涂无菌药膏保护。

3.7.3 晕厥

因患者体质弱、精神紧张、穿刺疼痛、环境不良等都可引起心率变异、突然晕倒、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等现象,可在穿刺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发生晕厥反应时立即平卧抬高下肢、松解衣扣、保持呼吸畅通,约10 min症状不能自行缓解者,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与抢救。

3.8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社区医生上门出诊后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20]。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或家属做浅显易懂的医疗废弃物回收的健康宣教,告知医疗废弃物外流对社会和健康造成的危害,以取得他们支持和配合。利用家中空置容器建立临时医疗废弃物回收箱,放在家人不易触及的安全地方,待出诊护士收集带回。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建立登记本,准确反映家庭病床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责任人等要素,资料保存3年。

3.9 护士的慎独

由于家庭输液时,护士是单人独自操作、无人核对,因此要一如既往地按照操作程序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严格做到三查七对、消毒隔离、护理书写制度,打消一切侥幸心理。这样才是慎独精神的体现。

3.10 沟通技巧

家庭输液患者及家属90%以上为上海人,他们说话以上海方言为主,有部分患者对普通话理解力偏差。因此,在健康教育时,选择精通上海话方言、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以达到最佳效果。另外,沟通的过程中语速要慢、声音要大,适当重复,以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存亮, 梁万年. 家庭病床作用、管理和存在问题的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2, 5(3): 206-208.

[2] 任群彩. 加强家庭输液管理防范医疗护理纠纷[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8, 6(18): 83-84.

[3] 胡新莲, 陈应军. 社区家庭治疗不良事件的干预探讨[J]. 中国民康医学, 2007, 19(8): 243, 274.

[4] 钟华荪,张振路. 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 2版.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244.

[5] 刘晓. 社区家庭输液的潜在问题及管理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11): 346-347.

[6] 罗金秀. 导致静脉输液发热的因素及预防[J]. 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10): 636.

[7] 张群. 家庭输液有点弊端防范措施[J].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 2(7): 668-669.

[8] 聂丽娟. 社区家庭数也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研究进展[J]. 上海护理, 2010, 10(3): 82-84.

[9] 李晓慧, 邹晓清.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5): 375-377.

[10] 刘玉琼. 风险管理与细节管理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08, 6(4A): 920-921.

[11] 贺建玲, 郭萍. 浅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输液护理安全与质量[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4, 11(5): 50-51.

[12] 孙静.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医疗废弃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09, 7(18): 1688-1690.

[13] 上海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 2007年上海家庭病床工作要求[S]. 2007-5-18.

[14] 上海市卫生局. 关于医院接受外院注射单有关问题的通知[S]. 2008-10-14.

[15] 黄艳梅, 刘辉. 家庭病床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调查分析与对策[J]. 护理研究, 2009, 23(5): 1348-1349.

[16] 胡新莲, 刘赛军, 陈艳杰. 社区家庭输液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9): 53-54.

[17] 班桂玲. 护理行为中潜在的法律问题[J]. 山西护理杂志, 2000, 14(1): 46.

[18] 中华护理学会.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 18-20

[19] 刘杏仙, 梅怡明, 王恒, 等. 外周浅静脉穿刺法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志, 2006, 22(11): 51-52.

第8篇:家庭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产科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39-01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产妇的护理模式在悄悄的向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方面发展,到底是传统的护理更适合,还是科学的家庭护理更人性化,成为新近大家聚焦的问题,现在就这一问题做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10年5月至今,在我院共选择300例即将分娩的孕妇,按个人意愿分为两组,一组为家庭组,150例,最大年龄38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30.4岁;孕龄满38周;首次生产121例,二次或二次以上生产者29例;一组为普通组,150例,最大年龄41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28.7岁;首次生产124例,二次或二次以上生产者26例。两组孕妇的年龄,孕龄,文化程度和产次,都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病室要求

普通组:普通产科病房,2人间或3人间,89例无室内独立卫生间,常规查房。

家庭组:单间病室,室外走廊明亮,两面有绿色植物陪衬,外墙壁有明快宣传用卡通图案;室内独立卫生间,冷热水24小时供应,柔软度适宜的席梦思双人床,柔色彩和的床品,专门的家属陪护用床,另外有专门为产妇和家属准备的液晶电视,evd,缓解情绪的音乐碟片和指导孕产妇的书籍和碟片等,空调,微波炉,饮水机,电话及充电插座,多层衣柜,沙发,茶几,并有绿色盆栽,漂亮宝宝画。整间病室整洁舒适温馨,并有专业医护人员热情指引,讲解,随时答疑等,让产妇和家属有家庭般的归属感。

1.2.2 产前教育护理:普通组常规身体检查,根据具体情况实施自然分娩或剖宫术。

家庭组在孕期即开始进行孕期和产期知识培训,为家属和孕妇讲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怎样合理的休息和补充营养,即将生产时的心理准备和物品准备,初步的新生儿护理技巧,母乳喂养相关知识,重要讲解临产三项重要征兆阵痛、见红和破水,怎样应对分娩的各种不适和怎样调整心理状态,分娩三步流程等。为家属讲解科学的产褥期护理方法,指出传统方法可取与不可取之处,指导家属进行科学的护理。

1.2.3 临产护理:产前由护士重新指导分娩知识和要点,可由产妇信任的丈夫或母亲等家人陪产,全程有主要责任护士和助产士陪同,宫缩疼痛时指导产妇用拉玛泽呼吸法缓解疼痛,并有家属配合。听音乐或聊天等,并按摩腰背腹部,缓解疼痛,转移注意力,获得更多的安全感满足感和荣誉感,提高对疼痛的耐受能力。疼痛间歇补充高营养高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补充消耗的能量,消除疲劳。如果产妇出血剖宫术的手术指征,做好心理疏导,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消除产妇和家属的紧张恐惧,保证产妇身心放松达到最佳状态。

1.2.4 产后护理:产后产妇整体护理 指导产妇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汤类粥类的液体补充量达到5000ml/天,以保证乳汁充足。忌食辛辣刺激类食物,忌食生冷坚硬食物,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防止便秘,如果便秘可用开塞露,逐渐恢复肠道功能。早下床以促进恶露排出。有会阴切开或剖宫产的产妇,向切口的对侧卧位。要6小时排气、12小时排尿、24小时排便,建议离床活动,以促进子宫恢复,但要防止切口撕裂。注意保持卫生,勤换床单,会阴垫,每天用温水清洗会,为切口消毒换药,注意观察切口的愈合状况,是否有液化和感染。

产后新生儿护理 要求勤吸吮,按需喂哺。观察充盈度,乳腺管通畅度,是否皴裂等,指导产妇正确的授乳姿势,指导涨奶,乳汁不足,皴裂的预防和护理,并怎样合理的与新生儿同步休息,指导为新生儿喂水、换尿布等基本护理方法。

2 结果

家庭组产妇在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喂养技巧、母亲角色和护理技能等都比普通组优秀。

3 结论

在整个过程里,产妇,家属,护士三方协作,使分娩过程都在温馨,并有安慰、支持、鼓励的氛围里进行,使产妇尽快适应了母亲角色,减轻了痛苦,提高了自然分娩率,最大限度的维护了母婴健康。综上,家庭式护理方法在产科护理中尤为重要,应该成为今后产科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慧.张缨.周杏仙.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6,9.41(9):804-805

第9篇:家庭护理常识范文

关键词 艾滋病 一对一家庭 社区护理

艾滋病不仅病程长、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因此,以家庭/社区为基础的一对一护理工作模式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家庭、亲朋或社会自愿者做护理员,使之掌握正确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护理帮助,使艾滋病患者获得尽可能满意的护理照顾及情感支持。我县1998年发现第1例HIV感染以来,至今累计发现HIV感染/AIDS患者106例,男72例,女34例,平均年龄42.13岁。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57例。

资料与方法

2008~2010年收治艾滋病患者60例,进行抗病毒治疗护理,其中男47例,女13例,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文化31例,初中21例,高中以上4例。随机抽样分成两组,即一对一护理组(试点组)和普通护理组(对照组)。

护理措施

加强能力建设,掌握护理技能:①初期:护理人员首先必须得到系统培训,2005年本人有幸被选派到武汉中南医院进修艾滋病护理,回单位后在县卫生局组织下举办了全县医疗单位艾滋病护理培训班,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以胜任这项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②选拔培训家庭护理员:在艾滋病家庭中挑选1名较精明细心的家人或邻居自愿者、亲朋,对他(她)们进行面对面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作为家庭护理员。并为他们发放一定的劳务补助。③培训内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艾滋病职业暴露和自我防护知识以及艾滋病患者情感心理支持技巧。

疾控护师负责提供技术支持、考核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利用每季度艾滋病患者体检之机,对家庭护理员进行培训指导,乡镇卫生院指派专人负责本乡镇患者护理管理、联络等,能尽快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一对一护理责任包保,为艾滋病患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目前艾滋病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减轻患者身心痛苦、防治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是惟一的手段,试点组的每1例艾滋病患者配有1名责任护理人,有的是家人,有的是亲戚或朋友有的是邻居自愿者,他们负责为患者提供生病后的照顾、关心、问候和心理帮助,这样家庭和社会共同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了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对其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理护理:艾滋病是一个病程长而致死率及高的疾病,几乎所有HIV感染/AIDS患者都面临因病致贫、面对死亡、社会歧视、病痛折磨等难以抗拒的问题,常常会表现愤怒、抑郁和绝望,护理人员要及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做到:关爱体贴、热情奉献、耐心细致、尊重,不评判、不歧视,消除焦虑和悲观的情绪,鼓励他们乐观向上、积极地生活方式。

饮食护理:1天3餐主食以米饭和面食为主,根据个人经济状况,蔬菜水果多样化,豆浆、牛奶常饮,禽、肉、蛋类及时摄取,原则上以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皮肤护理:①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内衣;②皮肤搔痒时不要抓伤皮肤,可轻轻按压或拍打;③若暴露的伤口不要包扎,感染的伤口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理;④皮肤过于干燥时可涂抹润肤霜。

药物依从性帮助:①监督服药,给药到手,看服到肚;②闹钟、电话、短信到点提醒。有一患者的妻子因有事要外出1周,临走前她把患者吃的空药瓶吊在卧室和厨房门顶能碰着头的位子,患者每天必须经过好几次,瓶一碰头就想起服药的事,这样妻子外出1周1次也没漏服。还有一位邻居自愿者老王,他负责护理的是一个单身男子李某,30岁出头,家里很穷,当他接到HIV阳性确认报告时,开始否认、愤怒后天天酗酒闹事,邻居老杨一家非常害怕,一见他就关门躲避。但有1次小李生病3天没起床,老杨就试着去帮助他,后来我们知道这个情况后,就主动上门指导老杨一些有关艾滋病护理常识,之后老杨就成了小李的护理员,小李开始正常生活有时还帮老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互相帮助,彼此关照,过着正常的农家生活。事实证明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对艾滋病患者是多么的重要。

结 果

一对一家庭护理组的30例艾滋病患者无论从治疗效果、服药依从性还是身体状况、精神心理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与对照组的30例患者有很大差异,具有进一步探索和推广的意义。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