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家庭礼仪感悟范文

家庭礼仪感悟全文(5篇)

家庭礼仪感悟

第1篇:家庭礼仪感悟范文

1.巧用儿歌渗透礼仪

例如,儿歌《我的好妈妈》,这首儿歌激发孩子们尊敬长辈的情感,并能与大家交流自己在家做的关心长辈的事情。

2.利用歌曲宣扬礼仪

大班上学期所学的《礼貌歌》是让幼儿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3.运用故事感悟礼仪

中班下学期学的《萤火虫找朋友》说的是交朋友要看清他的长处,不要只看短处,引导幼儿礼貌待人待事。

二、运用趣味益智游戏渗透幼儿的礼仪教育

游戏作为幼儿独特的自发活动,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以游戏为主。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我们将礼仪教育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进行思索,然后边观察边操作。因此,教师可在设计游戏时有意识地渗透各种知识。

1.幼儿能在游戏中进步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结交新朋友,学会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有礼貌地交往。

2.幼儿能在游戏中感知礼仪

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知道什么是礼仪,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三、幼儿行为习惯的摇篮———家庭礼仪教育

相对学校、社会的教育而言,在礼仪教育中,家庭的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家庭礼仪教育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具体可由以下两方面着手:

1.日常行为规范

家庭礼仪教育应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诚实、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2.家庭文化氛围

第2篇:家庭礼仪感悟范文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同学们对自身的礼仪素质关注度普遍较高,其中非常关注的占58.03%,较关注的占39.61%,95.39%的同学认为礼仪学习对将来的就业有帮助。实习学生对自身礼仪素质关注度,非常关注的比例高于平均数达到占62.53%,说明实习期间学生受企业和社会的影响逐步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同学们在校园基本能够遵守日常行为礼仪,主要表现为:75.66%的同学认为学生不应该像社会上的人,应该保持学生本色,不染发、蓄长发、带夸张的配饰、穿奇装异服;52.63%的同学反感个别学生在大庭广众下的亲密行为;90.26%的同学在食堂就餐打完饭或是刷完卡后会说声“谢谢”76.97%的同学在食堂会自觉的排队打饭;85.53%的同学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场合会注意小声说话。通过对企业的走访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日益提升,特别是服务类企业更注重日常礼仪规范和行为习惯,希望学校能为其提供具有专业礼仪知识并接受过系统训练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设计建议

(一)职业学校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原则

(1)以学生礼仪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个人形象礼仪,提高个人修养;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日常交际礼仪,展示个人交际魅力,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职场礼仪规范;了解基本的家庭礼仪;掌握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并能将礼仪学习和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2)与不同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在内容选取上,应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实现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的有效融合。借鉴相关职业对礼仪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内容的构建上尽量向职业资格考试对礼仪的要求靠拢,为学生获取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和到相关岗位就业提供便利。

(二)礼仪素质培养内容

依据礼仪技能培养目标及相关岗位对礼仪的要求,职业学校礼仪素质的培养可设置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个人基本礼仪、日常交际礼仪、职场交际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交礼仪。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过程中可增加传统礼仪知识,同时为适应不同职业岗位对礼仪素质的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职业礼仪的讲授应有所侧重。四、职业学校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途径

(1)夯实课堂理论基础教学课堂教学是系统地培养学生礼仪素质的有效方式。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的要求将礼仪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或必修课,通过课堂礼仪规范和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行为规范,了解人际交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行为细节,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交际心理,为营造良好的交际环境和发展空间打下基础。

(2)运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礼仪课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仅靠教师口头叙述和演示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现代多媒体手段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地融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交互式网络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容量,减少教学示范中的不规范因素,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现场录制,制作微视频的方式将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进行展示,通过现场互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对礼仪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并能主动的把礼仪规范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

(3)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教学模式上,较为传统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室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教”始终是整个课堂活动的中心。这种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现代中职学生的要求,容易导致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无所事事、课堂教学效果差的现象,特别是礼仪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后重点在于实践能力的提升,否则学生很难在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现代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应将课堂上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给予学生高度的信任,使其成为教学的主体,变为课堂的主角,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开展“微课堂”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第3篇:家庭礼仪感悟范文

所谓礼仪是指在一定社会交往场合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具体来说,就是指交往的双方或多方借助语言、仪表、仪容、仪态、表情、举止动作等形式,向交往对方表示重视、尊重敬意、和友好塑造自身真、善、美的交际形象。“礼”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礼貌;“仪”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外观形象和行为规范。恰当的礼仪可以表现自己诚恳善意,平和文明的素养,从而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和谐良好的人际氛围。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帮著称于世,礼仪文化渊源流长,有丰富而宝贵的礼仪文化遗产,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有益于弘扬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传统。第二,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世界性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过去的单纯“知识”型人才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的人才,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才能,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全的人格心态和较强的团结协作、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中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帮助他们掌握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培养他们优雅端庄、大方得体的举止和文明礼貌的习惯,培养他们养成乐观、豁达、健康的性格和善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的品质,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够更好地发挥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将很有裨益从这个意义来讲对中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也是学生完善自我的内在需要。第三,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社会、学校对青少年学生关心重视的是考试分数,而对他们的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传统礼仪文化教育、道德修养的教育远远不够。他们对为人处世、人际交往的知识知之甚少,对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又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加上社会上一些不健康因素对他们的影响,这一切使得青少年学生在行为习惯、为人处世方面常出现不得体、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于是,他们在承受着考试分数的重压的同时,又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指责、批评与否定,他们往往又以不得体的方式面对这一切,或逆反、抗议、顶撞,或委屈自己失去自尊、自信,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礼仪教育属于德育范畴,又深喻着美育、健康心理素质教育青少年学生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他们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将是一条令其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德育途径。

二、现农村中学生礼仪现状分析

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负着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重任,应该把发扬和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视为己任。如果连起码的礼仪准则都做不到,又怎能承担此重任?反观现今农村学生礼仪教育,学校更注重于学生的英语成绩高低,无暇顾及学生的礼仪教育。由于家庭和学校等诸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中学生中的礼仪修养普遍不高,不少农村中学生与陌生人交往不时面红耳赤、手脚无措、语无伦次,就是趾高气扬、目中无人、高谈阔论。这样很难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则这些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如果这种现象不改,势必影响到他们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的发挥。再次,我们的农村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认识,与此相关地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是他们需要有学习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下家里的其他亲属或父亲母亲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以及面对成长中的不解,使得农村中学生缺少了学习礼仪的机会,这种缺少,对于农村中学生心理将来进入社会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我们应该看到,农村中学礼仪教育不仅仅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以种道德修养,一种健全人格的教育。更应该遵循总理写给农村中小学生的“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句满含感情的寄语,关注农村中学生教育,推行“将礼仪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渗透的精品教育”,让每一个农村中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英语的快乐。体验学习礼仪的喜悦,追求最大发展,让农村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课堂活动中认识礼仪、感悟礼仪、运用礼仪,把每个农村中学生都培育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三、英语课堂中礼仪用语的教学实施

英国哲学家培根谈到教师时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肩负着教育学生、培育学生,使学生成为接替老一辈事业、延续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因此,教师无论是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还是在平常的交际场合,都需要讲究礼仪,做文明交往的使者。语言礼仪是言语交际中的普遍现象,是发话人为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达到其目的的一种标记性言语行为规范。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一定的礼仪原则,采取相应的礼仪策略,维持正常有效的社会交往秩序,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

(一)称呼

交际从称呼对方开始,称呼不当会直接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英美人家庭中的长辈称为Grandpa,Grandma,Dad,Mum,UncleJim,AuntMary,这与中国人基本相同,但为表示亲热,英美人家庭之间可直呼其名,甚至子女对父母也如此称呼,这在中国却是不礼貌并会受到指责的。对非亲属的称呼较简单,一般在姓氏前加Mr,Mrs,Miss或Ms或直呼其名或用头衔加姓。在英语当中很少用职务加姓作为称呼,只有少数词例外:Dctor,Judge,Govermor,Mayor,Professor和President可直接加姓作为称呼。

(二)见面问候语

中国人见面常问:“你去哪儿?”,“你吃过了吗?”等,用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但对英美人来说,这些都是个人的私事,无须你来询问。他们见面时只进行有实质内容的寒喧:“Hello!Howareyou?”对方不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如何,一律回答:“Fine,thankyou.Andyou?”

(三)称赞

中国人和英美人对自己所喜爱的人或事物总要称赞一番,但因文化习俗的差异,对称赞的反映是不同的,比如同样一句夸赞“你的英语真棒。”英美人会很简单而坦然地接受对方的称赞,说句“Thankyou.”或“It’Skindofyoutosayso”,以接受对方的肯定或尊重。而中国人则会“自贬”以示谦恭,说:“哪里,哪里,比你还差得远呢。”

(四)致谢和道歉

在承认作了不应做的事或没有作应做的事时,英语用I’msorry或sorry表示歉意。对方接受道歉时说,“That’Sallright,”,“That’sOK.”,“Notatal1.”等。在英语国家里,只要是受益于他人,受益者总会说声“Thankyou.”或“Thanks.”,甚至夫妻间也会说“Thanks,darling’,而在中国一般只有犯了严重过错才会说“对不起”,致谢语则越是熟人之间用得越少,用了反倒会让人觉得见外。

(五)介绍

在英美国家中正式介绍时,一般用头衔加姓作称呼,把地位低的、辈份低的、年纪小的或男士介绍给地位高的、辈份高的、年纪大的或女士,被介绍者相互问声“Howdoyoudo?”或“Nicetomeetyou.”,回答是一致的。

(六)体态语言

中国人常用食指和中指表示“二”,而对于美国人来说这却表示胜利(victory);可当我们用拇指和食指表示“八”时,美国人却认为是“二”。我们在日常交往中,若不了解此差异,会惹出不少笑话。

(七)禁忌语

中国人常公开谈论的年龄、工资和婚姻等在英美国家中却被认为是隐私(privacy),所以我们在与英美人士进行交谈时,应避免这些问题,为便于记忆,可将这些禁忌归纳“四字”:I,where,WARM和meal。I代表income,WARM中的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可以引出七不问:不问收入,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不问年龄(尤其不问女士的年龄),不问体重,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若要与英美人士谈话可从谈论天气进入谈话的正题,“It’Salovelyday,isn’tit?”同时,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和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老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对话,让他们真正进入角色:也可充分利用幻灯片、电影、电视等视听直观教具,或引导学生读一些有关英语文化方面的材料、难易适中的原著等,使学生了解有关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言语行为、社会风貌等,体会中英礼仪用词的差异。

四、在生活中进行礼仪英语用词巩固

在英语中教导农村中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除了可以直接使用英语来说外,在平常生活人际交往中,教导学生灵活运用生活中的英语礼仪词汇。

(一)谈吐方面的礼仪常规运用

1.尊称(敬称):对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师傅”、“同志”、“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2.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歉时回答说“没关系”;受到别人帮助表示感谢时说“谢谢”。

第4篇:家庭礼仪感悟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茶文化;渗透意义;教学策略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作为茶叶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象征,对于幼儿来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茶文化中涵盖的礼仪规范、思想观念、教育思想等内容,可以帮助幼儿陶冶情操,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规范,促进幼儿人格的完善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注重茶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茶文化的作用,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1茶文化与幼儿教育之间的联系

幼儿时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儿童学习礼仪、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这时父母及幼儿教师对儿童的教育和引导十分重要,因此要提高对幼儿教育的重视,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指导,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与幼儿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能够对幼儿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二者之间的联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在幼儿文化修养培养方面

幼儿阶段的儿童思维方式为直观的形象思维,幼儿会对形象的、具体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大多以艺术形式呈现,如茶艺表演。一方面,它符合幼儿的思维方式,茶艺表演中的趣味性元素,能够吸引幼儿的关注,更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启发幼儿的思想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茶艺表演中涵盖的茶文化精神,能够对幼儿的文化修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启蒙幼儿的思想。幼儿就像一张白纸,家长和教师要精心描绘、细心勾勒,借助茶文化帮助幼儿提升认知能力,强化幼儿的精神文化。

1.2在幼儿性格发展方面

幼儿的性格发展与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遗传因素等有关,其中环境因素对幼儿性格的形成影响较大。这时需要父母及幼儿教师提高对幼儿性格发展的重视,注重为幼儿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启发幼儿的文化思想。因此,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茶道、茶艺中的独特内涵能够丰富幼儿的认知,在影响幼儿审美的同时,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为幼儿的性格发展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

1.3在社会影响方面

中国茶文化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不仅会对幼儿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旨在提升国民素质,助力社会文明的构建。茶文化以德为中心,提倡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平和和尊敬,能够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将其渗透到幼儿教育中,使幼儿从小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潜移默化的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幼儿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可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茶文化在提升国民素质的同时,为构建社会文明奠定基础。

1.4在国家的文化发展方面

茶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思想,其中以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为代表,反映了茶文化的中和之美,赋予了茶文化超凡脱俗的精神,达到了悟的境界。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和发展,茶文化成为了我国具有独特特色的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将其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带领学生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升华学生的涵养与修养,有效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感。此外,将其渗透到幼儿教育中,从小给予儿童茶文化熏陶,有利于充分发挥茶文化的作用,实现我国茶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2茶文化渗透到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我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家,在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的茶文化不仅仅表现在物质层面,还包含了精神文明层面,积累了关于茶叶种植与生产的物质文化,产生了丰富的关于茶的精神文化。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了高度重视,希望在教育的渗透中,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此外,将其渗透到幼儿教育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意义主要包括在以下方面:

2.1强化幼儿的文化认同感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良好的文化素养是必不可少的。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独具特色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更快的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当前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国外文化的入侵会对少年产生消极影响。为了有效避免文化全球化发展的消极影响,将茶文化渗透到幼儿教育中,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仅可以起到弘扬和传承茶文化的作用,还可以强化幼儿的文化认同感,使幼儿从小形成强烈的爱国意识。

2.2助力幼儿的德育教育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总体目标,它有别于传统的应试教育,能够解决实际教育中幼儿德育与智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更好的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茶文化在幼儿的德育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中国人的茶人精神和茶德精神,如精行俭德、廉美和静、理敬清融等是对茶人精神和茶德精神的概括和理解。所以将其渗透到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其包装成德育素材,引导幼儿的思想意识,为幼儿今后的德育发展提供助力。

2.3培养幼儿礼仪规范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沏茶、饮茶、品茶上,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礼仪相呼应。例如,奉茶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需要双手奉上;宾客之家,会沏上一杯香茗;喜庆活动也喜用茶点招待等等,将这些渗透在幼儿教育中能够引导幼儿学习茶与礼节,进而培养幼儿的礼仪规范,完善幼儿的认知功能。

3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通过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分析,我们发现如今幼儿教育陷入了一定的误区,幼儿教育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引起家长、幼儿园和教师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和完善幼儿教育,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确保每个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3.1家长对幼儿的过分溺爱

幼儿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在富足的生活条件下,人们的满足感较高,教育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在幼儿教育中过分溺爱幼儿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是祖辈对儿童的百依百顺,导致大部分幼儿在与其他伙伴相处时,不懂得分享,习惯性的以自我为中心,使得幼儿不具备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从中不难看出,溺爱式教育将会制约幼儿的性格发展,影响幼儿人格的完善,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3.2家长对幼儿的过分管制

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在当前的家庭幼儿教育中,过分溺爱与过分管制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部分幼儿的父母认为,要从小为孩子立下严格的规矩,规范幼儿的行为、培养幼儿的习惯,这违背了幼儿身心发育规律。在过分管制的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幼儿,性格更加胆小、怯弱、孤僻,容易形成自卑人格,还容易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无论是对于幼儿的性格形成,还是人格完善,它都是不正确的教育形式。

3.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

近年来,迫于升学压力,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为了使幼儿能够顺利深入名牌小学,不少家长在选择幼儿园上费尽心思,会综合考虑幼儿园的教育能力,这也使得幼儿园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导致幼儿教育失去了该有的色彩和意义。在繁重的知识学习压力下,幼儿游戏时间变少,幼儿承受了不是他们这个年龄段该承受的学习压力,导致他们排斥学习,体会不到童年的快乐,影响幼儿学习认知的形成,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4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在认识到茶文化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后,教师和家长应该提高对茶文化的重视,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探索有效的教育途径、制定完善的茶文化教学计划,使茶文化与幼儿教育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借助茶文化的育人作用,展开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共同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

4.1提高教师和家长对茶文化的认知

教师和家长在幼儿教育活动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幼儿的教育“身教”的教学效果往往大于“言传”,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茶文化认知,确保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茶文化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注重日常自我能力的提升,认真分析和学习茶文化思想、简单学习我国的茶艺、准确理解茶道精神,为幼儿营造茶文化教育氛围。例如,组织茶文化相关活动,要以亲子活动的形式开展,一方面在活动中增进父母与儿童之间的感情,辅助家长打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强化家长对幼儿行为认知形成的影响,使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学习茶文化,提高家长和幼儿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在组织亲子活动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更好的融入进来,进一步增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互动,充分发挥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作用,为幼儿树立榜样作用,强化幼儿教育效果。

4.2借助茶文化丰富幼儿教育内容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的活动丰富多彩,但是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如今的幼儿教育过于重视知识教育,教学活动相对减少,导致幼儿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幼儿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意识到当前幼儿教育的误区,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借助茶文化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提高幼儿教育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开心学习和成长。例如,开发幼儿园“茶文化”课程资源,借助课程资源的开发,完善幼儿的知识学习体系,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原本课程,从物质、精神、制度等不同层面给予幼儿更加全面的指导;还可以组织相关的茶艺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渗透相关的茶艺技巧,激发幼儿对茶的兴趣,这有利于更好的弘扬和传承我国的茶文化,从而强化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感。

4.3利用茶文化规范幼儿礼仪

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礼仪规范培养关系到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就需要家长和幼儿教师进行高度重视,抓住培养幼儿认知和习惯的关键时期,充分利用茶文化对幼儿展开针对性的礼仪教学,从而更好的规范幼儿的礼仪,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学习和发展奠定牢靠的基础。例如,将茶文化渗透到幼儿的人文、自然、音乐、美术等内容的教学中,强化茶文化与幼儿教育的融合,给予幼儿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提高幼儿的美育教学效果。同时在不同层面的茶文化运用中,幼儿能够认识到茶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幼儿教师可以组织沏茶、品茶、饮茶等茶艺活动,配合恰当的音乐,营造良好的茶文化环境,教给幼儿在不同茶艺环节应遵守的礼仪。在特定的环境下,这些可以有效加深幼儿的印象,为幼儿留下深刻的感悟,确保礼仪规范教育的实效性。

4.4丰富茶文化的应用途径

幼儿教育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的、不被固定的,这样才能顺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符合幼儿活动的特征。在茶文化的应用中,幼儿教师要做好表率,丰富茶文化的应用途径,借助茶文化丰富,完善的幼儿教育体系,丰富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和生活,充分发挥茶文化的功能作用,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幼儿辨别不同种类的茶叶、了解不同地区的茶文化发展、以及人们喜欢的茶叶种类。如北京人倾向于花茶、福建人热衷乌龙茶、云南钟爱普洱茶等等。同时,教师与幼儿一起认识茶具,根据不同的茶具种类,对比茶具的性能、掌握茶具的用途和用法。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的思维方式,幼儿可以在实际的活动中,直观的了解茶文化,通过具体的事物学习茶道的礼仪文化和精神文化。

4.5构建茶文化教育平台

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育人作用显著,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要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在丰富的教育资源支持下,能够有效强化幼儿教学效果,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推动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针对茶文化在幼儿教育的渗透,幼儿教师之间要懂得分享教学经验,在相互的交流中,共同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渗透途径和方法。例如,构建茶文化教育平台,将同一地区的幼儿园联合在一起,鼓励教师在这一平台中展示自己的教学作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成为积极传承茶文化的核心力量,强化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另外,还要增设幼儿教育活动平台,将成功的茶文化教学活动上传到这一平台中,同时要确保平台的开放性,这样幼儿、教师、家长均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进行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加快资源共享的实现,丰富幼儿教育内容。

5结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育人作用显著,在幼儿教育中要引起家长和幼儿园重视。在遵循幼儿身心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礼仪规范的形成,完善幼儿的文化体系,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王雨茵.茶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福建茶叶,2021(03):172-173.

[2]钟晶晶.茶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的现状及思考[J].福建茶叶,2019(04):219-220.

[3]陆晓琴.茶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的现状及思考[J].福建茶叶,2020(07):146-147.

[4]徐燕红.浅析安溪茶文化资源与幼儿美育教育的整合[A].福建省商贸协会.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一)[C].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2.

第5篇:家庭礼仪感悟范文

【关键词】咏春拳;德育教育;影响

1咏春拳对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的意义

咏春拳是广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传统精神,练习的人可以从中学习到传统文化中的“德”,利用武德来感染学生,从而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现在学生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心理上发生了变化,这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要通过练习咏春拳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1]。

1.1社会上的影响

科技不断进步,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网络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学生从中接触到有好的信息,也有不好的信息,由于学生在面对不良诱惑时没有充足的抵抗力,最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影响。

1.2家庭上的影响

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家庭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由于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严格,有求必应,导致了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主,独立自主能力缺乏,容易对孩子的心态方面产生影响。

2咏春拳中对学校德育教育的影响

2.1尚德

学校德育教育中首先就是道德教育,,咏春拳的练习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学习之前要学习武术道德规范,这不光是练习咏春拳的基本要求,更是对所有练武人的要求,它代表着练武人的自身道德修养。武德包含的内容有很多方面,如:敬业、处事等,在现在学校的教育中,可以通过咏春拳来让学生学习武德,了解武德的内涵,提升学生的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2知礼

中国传统美德之一就是懂礼貌,通过练习咏春拳学会传统道德,不仅要做到知礼,还要体现到日常行为里去。教师在教授咏春拳时,最先做的就是介绍其中的礼仪。中国传统武术包含深厚的礼仪文化,它是在“礼”的理念下形成的武术价值观,对武术中的行为进行礼仪上的规范,比如在所有的武术切磋上包括咏春拳都要先抱拳或者鞠躬,以此来表示对对手的尊重,正是因为“礼”的存在,使咏春拳这种搏击的观念成为了现在以健身为主,追求德育方面的学习。当学生在学习咏春拳时,从学习咏春拳的原理,到掌握咏春拳所包含的要点,“礼”始终贯穿全程,像开始之前的开拳,结束的谢场,这些都有礼仪在其中,还有咏春拳的拜师礼仪,出徒后的礼仪,学生学习咏春拳不光学习到了技术,还能够逐渐的学会在生活中尊敬老师,尊敬家人长辈,以礼待人[2]。

2.3忠孝

中华传统美德中孝当先,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如果一个人没有做到这一点,那在和别人的交往中又怎么能做到以诚待人;“忠”就是忠诚,忠于国家,忠于自己,不受外界的干扰,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努力提升自己,学生在练习咏春拳的武术动作时,体会其中的传统精神,坚定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努力。

2.4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里有着一点就是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自强发展的关键,咏春拳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学习咏春拳,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这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学生从学习民族英雄的故事里感受到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而且咏春拳不是在短时间里就可以学成的,需要不断坚持,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能吃苦,面对困难坚持不懈,不放弃的精神。

2.5谦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中一点就是谦逊,而咏春拳中也包含着这一特质。在我国的传统武术文化里,所表达的态度是谦让,采取的招数也是礼让,中国的体育竞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是含蓄谦逊为主。学生通过学习咏春拳,学会宽以待人,不用自己的武术技能欺负弱小。

2.6和谐

以和为贵一直是德育教学的内容之一,儒家主张的是“贵和尚中”,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还包括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与不同的人交往中都会产生矛盾,但是用和平的手段去解决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发生摩擦,容易冲动,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学习咏春拳,学生自己去感受每一招每一式里和谐的韵味,学会和同学们和谐相处,在发生问题时学会换位思考,时刻保持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3]。

2.7信义

诚信是衡量一个人思想道德的重要标准,人与人之间诚信交往非常重要。要从学生开始加强诚信教育。从历朝历代看,练习武术的人都有一个观念就是“义”,习武人的交往靠一个“义”字,这个义并不是指的帮派里的义,而是指的正直、正义,学生学习咏春拳时,通过其中包含的人物故事来学习他们行为中的信义,在自己的人际交往里做到以诚待人,正直善良[4]。

3咏春拳练习中实施学校德育教育的方法

黄丹认为咏春拳在教学中有科学化、实用性等特点,学校在进行咏春拳教学时,要注意以提高学生的武德修养为宗旨。因此在学校实施德育教育时要寻找多种有效方法。

3.1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

学校中德育教育的实施,首先就要有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咏春拳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格斗,而是想让学生通过练习,增强体质,提高道德修养。咏春拳的德育教学目标非常清晰,包含了“仁”“义”“礼”“智”“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3.2提高武术教师综合素质

武术教师要有正确的道德素质才能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道德教育。首先是形象方面,教师的形象精神干练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就是坚决果断,武术教师在行为和语言上坚决果断能够影响学生在练习中的信心;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学的内容,选择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对学生德育教育,适当的时候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物,如叶问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咏春拳中的武术道德,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5]。

3.3创造好的练习环境

学校为练习咏春拳的教学创造出一个好的环境,在训练场馆里的墙壁上摆放上有关德育教育的勉励性句子,让学生只要进入场馆就可以感受到正能量。3.4实行特色教学和校园建设在对咏春拳进行教学时,发展教学特色,深入德育教育的研究,开展武术活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组织咏春拳方面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武术比赛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现在学生受影视的影响也很大,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看咏春拳的电影《叶问》,还可以在校园建设中加入对仁爱方面的教育来辅助学校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6]。

结语

中国的武术精神内涵非常丰富,习武就要先习德,通过对咏春拳的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深入研究咏春拳与德育教育的关系,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咏春拳的道德教育融入到招式的教学里去,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感悟,去体会中华传统美德,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冯学勉.在体育课堂中开展咏春拳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普童话,2016,(26).

[2]利杰辉,熊渝飞,罗培新.在咏春拳教学中培养中学生民族精神的行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0):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