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家庭艺术教育范文

家庭艺术教育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家庭艺术教育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家庭艺术教育

第1篇:家庭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家长素质;家庭教育;家长;孩子

一、家长素质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由于家长的素质各异,家庭教育方式也各有不同。通过对周围家长的总结和查阅资料,我发现影响家庭教育的家长素质主要有:

(一)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一方面,家长的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家长的道德水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从而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方法以及家长教育质量的高低。另一方面,家长文化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长的职业、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间接决定着家庭的生活方式与心理氛围,从而使置身于相应家庭环境之中的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家长的道德素质。家长的道德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只有家长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同时,家长的道德素质通过家长的行为表现出来,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三)家长的心理素质。家长心理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有的专家认为好的家长应当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正确的分析能力,要有健康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要有广泛的兴趣和开朗的性格。只有具备了这些积极的心理素质,家长才能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迅速调节自己,避免家长把负面情绪带到与孩子的相处中,从而影响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以及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也许有的人会说,有的家长素质不高,但他们教出来的子女却非常优秀。的确,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因为家长素质只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之一,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教育艺术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选择正确的家庭教育艺术能够给孩子的成功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的形势,愈来愈多的教育家投身于家庭教育艺术的研究与探讨。

二、家庭教育艺术之让孩子自由发展

法国思想家卢梭主张自然主义教育,他在自己的著作《爱弥儿》中曾说:“孩子生下来是完整的,教育者的任务在于今后一直保持儿童的这种完美特质,顺乎自然,促进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的自由独立,尊重他们的个性,研究他们的特性,创造必要的条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行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孩子的六大解放,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教育。第一,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第二,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第三,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第四,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第五,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第六,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添满,不逼迫他们考试,不合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做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做的事情。但让孩子自由发展,并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的自由发展是在法律道德范围内的发展,是在家长正确指导下的发展。给孩子自由,让他们自由发展不失为一种好的家庭教育艺术。

三、家庭教育艺术之赏识激励

有人曾说,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更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愈来愈坏。赏识是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我们家长应该学会赏识孩子,尊重孩子,因为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无穷的。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对孩子的赏识与激励犹如是孩子们的营养剂。只要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并且嘴边经常挂着一些由衷的赞美之词,便可使丧失信心的孩子恢复自信;不求上进的孩子乐于求知;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而责罚与报怨只会让孩子更加沮丧自责。周宏老师认为,教育孩子不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而是专找孩子的优点。然后将这些星星之火,通过家长的“小题大做”,使其形成燎原之势。因为通过对孩子的激励,可以增强孩子的想象力,能开发孩子的创造力,能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以及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那要怎样来赏识激励孩子呢?其一,可以用激将法,当孩子们将别人与自己比较时,我们可以激励他们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他们。其二,可以多方赞美,对于孩子,只要他们有可取之处,家长都应该肯定他。其三,可以带孩子去做户外活动,在活动中对他们进行赏识激励,这样不仅可以舒缓压力,还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关系。

四、家庭教育艺术之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提倡孩子要听从家长的意见,不能做违背家长意愿的事情。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现在我们更强调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去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更好的与孩子相处。孩子希望,家长和我们平等相处的时候能够做到:

(一)尊重孩子的意愿与权力。作为家庭的一员,家长在讨论家庭事情的时候,应该让他参与,讲出自己的想法,做决定的时候,多问问他的意愿。

(二)尊重孩子的兴趣与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每一份兴趣,每一份爱好都有被尊重的权利。或许有一天,我们的兴趣和爱好可以成就我们的一番事业。

(三)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少说多听。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我希望家长能够先停下来听他讲明事情的缘由,而不是见到他就指责。

(四)不将孩子与别人做比较。很多家长喜欢将自家孩子与邻家孩子进行比较,从而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殊不知这样做是不科学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他们都希望父母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优点,但是很多家长却恰恰相反,将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进行比较,打击他的信心和自尊心。

五、家庭教育艺术之做好孩子的榜样

《庄子•天道》曰:“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也,不可以言传也”,又有《论语.子路》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这些古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古人已经意识到了要教育好孩子,家长应该从自身做起,为孩子做好榜样作用。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榜样的作用是强大的,孩子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从而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在班杜拉的理论中,他强调了榜样对他人的示范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言行,好的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作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尊重他人从说话做起。作为与孩子最亲的人,父母始终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不论何时何地,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孩子,甚至会影响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以及与父母的关系。身为父母,首先要注意自己对配偶的说话方式,如果经常发牢骚、指责甚至辱骂对方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反之,如果能随时看到对方的优点并且赞美对方,孩子也会成为心中充满爱的人。

(二)父母适当的亲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很多家长认为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亲密,怕孩子“学坏”。其实爱人之间的适当的亲密可以很早就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不是他们一个人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养成盲目强势霸道的坏习惯,可以给孩子提供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也学会爱人,也可以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六、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们陷入了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溺爱现在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也都比较好,很多家长都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让孩子在家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加之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的隔代溺爱,让他们娇生惯养,甚至有的父母出于自私狭隘的偏见,对幼儿错误的思想行为,仍无原则地支持和保护,对孩子所犯错误置之不理,甚至找理由为孩子开脱。殊不知,这样过度的宠爱最后可能断送了孩子美好的未来。

误区二: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很多父母抱着传统观念,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父母也就不需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因此,父母进入子女房间不会先敲门,没有得到孩子的允许就随便移动或使用孩子的东西,牵涉到子女的决定也不会先和子女商谈,甚至有的家长怕孩子早恋,经常偷偷查看孩子的笔记本或手机短信等等。家长这样的做法侵犯了孩子的隐私和权利,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误区三:把学习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针现在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一切表现的指针,而忽视了孩子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个性的发展等。这种唯成绩论不仅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厌倦学习,更可能扼杀孩子某方面的天赋,磨平孩子的个性,培养出没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孩子。

总之,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在家庭教育,一方面家长要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为孩子做好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家长要正确选择家庭教育的艺术,防止自己走入家庭教育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儿.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九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周明星,曾令国.《家庭教育新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第2篇:家庭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艺术博物馆;家庭教育;亲子关系

博物馆公共教育策划一般都是以服务的人群来分类,根据人群的属性、年龄等差异进行针对性的项目策划,满足不同层次的公众需求。家庭公众是博物馆服务的重要公众群,在工作和学习之余的空闲时间,一家人其乐融融,在参与博物馆的教育项目中得到知识、休憩心灵、愉快沟通与共处,构建和谐亲子关系,提升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这是博物馆教育部门策划家庭活动的初心和目标。

一、博物馆与亲子关系

博物馆传播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就亲子观众而言,其需要“使用”博物馆这个媒介并获得“满足”。亲子观众接触媒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学习知识、受到文化艺术熏陶、开阔眼界、休闲社交、建设积极亲子关系等需求①。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关系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其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及其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②。亲子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父母通过训练和榜样示范塑造了儿童获取规则的能力,并且主要是通过亲子交往来实现的③。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父母,二是孩子,三是环境支持系统④。毫无疑问,艺术博物馆作为环境支持系统,其功能的完善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影响亲子关系的环境支持系统主要有三种功能:情绪上的支持、工具性帮助(包括咨询、建议等)和提供社会期望(即提供什么是适当行为、什么是不适当行为的引导)。一方面,加强对家长的亲子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活动,引导儿童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⑤。所以对于家庭公众的细分通常以孩子的年龄作为基准。

二、家庭公众的分类及其项目设置

各个博物馆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资源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孩子的家庭策划活动,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教育活动针对的家庭孩子年龄从18个月到17岁;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有针对新生婴儿的干预实验性项目,常规家庭项目则是2岁开始;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家庭项目从4岁开始。限于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缺乏低龄儿童教育的专业人员,广东美术馆的家庭项目在很长时间内是从6岁开始,2018年与墨尔本大学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合作,结合影像三年展作品设计了4至6岁小朋友的课程,从而将4至5岁年龄段纳入研究对象。研究表明,2岁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时间为7分钟,3岁平均约9分钟,4岁平均约12分钟,5岁平均约14分钟,6岁平均约17分钟。(一)18个月至2岁这个阶段属于婴儿期,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活动的策划及开展需要专业的懂得幼儿心理和教育的教师参与,一般会采取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或者结合音乐舞蹈艺术的形式。这个年龄阶段孩子项目时间一般都不长,因为资源及条件的限制,一般都是作为实验性项目实施,做成常规项目的机构并不多。(二)2至6岁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教育部有专门针对2至5岁幼儿的项目,2至3岁主要还是展厅内的参观,4至5岁则结合教室内的创作。2至3岁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在10分钟以内,为了能够一直吸引他们跟随,带领教师有两位,一位负责作品的讲解,一位则负责戏剧的表演。每到一个作品前,戏剧教师先行表演,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开始作品的讲解,每件作品持续时间不超过8分钟,否则孩子们就开始四处走动。一场活动下来,教育人员颇为劳累,这个年龄层孩子的活动花费精力和资源颇多,细节特别琐碎,中间还要预备孩子们进食的时间和场地。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教育部主任帕特瑞斯很有艺术家气质,勇于尝试和挑战。笔者则相对比较谨慎,考虑到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门资源的限制,2至3岁这个年龄层的教育活动尚未尝试。4至5岁孩子活动则是展厅导赏+室内创作,从艺术基础的颜色、形状等元素入手,通过馆藏作品加深孩子的印象和理解,然后回到艺术教室进行主题创作。创作部分更倾向于分组合作,一组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主题作品,培养孩子们的协作沟通能力。创造性的集体活动,尤其是当整个团队致力于同一个创作动机时,将大大激发参与和合作的意愿。但是,只有当一个孩子意识到他无法独立完成整个团队的工作时,团队合作才能变得有意义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则为4至6岁的孩子设置家庭项目,在周末一天之中分设展览导赏、电影项目及工作坊,家庭公众可以根据兴趣和时间选择分项报名。展厅导赏部分按主题不同由教师带领,志愿者配合,家长陪同,导赏教师选择展厅中的不同作品设计主题性导赏,并将实践创作部分融入到导赏过程中。期间会注重家长的参与,形成家庭间的互动。项目主管会抽取项目跟进,与教育人员探讨活动细节,并全程观察和记录,及时给出评语。整个程序细致全面。

三、广东美术馆家庭公众项目

广东美术馆针对家庭公众的项目主要是艺术工作坊与美术馆课堂,一般注重两种形式,一种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家长协助孩子完成孩子们不能完成的部分。例如版画工作坊,孩子们在木板上完成绘画创作,家长协助刻刀使用部分,然后共同印制出版画作品。另一种是让孩子和家长就同一主题分别进行创作,过程中家长不可干涉参与,完成创作后共同展示、分享和讨论。前一种主要是为了在亲子合作中增进情感,后一种则是让双方感受成人和孩子的不同思维和创造,增进理解。家长们会发现孩子作品中的世界奇幻多彩,虽然自己看不懂,但是孩子们之间却能够很好地理解,从而反思自己平时与孩子的相处。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⑦。中国家长式威权文化使得干涉型父母所占比重大。干涉型父母管教下的子女,一般身心发展迟缓、情绪不稳定、忍耐力差、爱推卸责任,而且依赖性强,缺乏远大的目标和理想⑧。广东美术馆曾经有一个场景故事工作坊,让孩子们绘出自己暑期外出的旅行或是自己想象的一次旅行,绘制成长条的场景连图,同时制作一个以自己为主角的人物皮影公仔,以演出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旅行故事。一对母女在现场争吵起来,9岁的小女孩想画自己去黄山的旅行,妈妈认为去黄山的时候天气不好什么都没看见,让女儿换一个场景。女儿不肯,妈妈则非常生气。工作人员劝说妈妈让女儿自由创作,告诉她在这个活动里家长只是协助的角色。后来女孩画出了徽州民居、茶园、田地、牌坊、奇松、怪石,得到大家的赞扬和肯定。在之后的讲故事环节,女孩自信流畅,妈妈则一直默默协助女儿完成表演。这位母亲在陪女儿完成活动的过程中,看到了女儿所拥有的杰出的观察能力,也许在之后的母女相处中,会试着调整自己的方法。

四、博物馆教育空间

教育空间是发展亲子关系环境支持系统重要的组成元素,各个美术馆都在建设自己的教育空间。教育空间根据教育活动的类型分为举办工作坊和课堂的独立教室,以及配合展览在展厅开辟的教育空间。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大堂左边有一个300平方米的儿童空间(Galeriedesenfants),常年举办各种教育展览:或是配合主题展览,或是艺术家个展策划的教育互动展览,或是邀请艺术家为观众特别制作的互动展览作品,定时为家庭和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大堂的多个空间也可以举办临时性的教育活动。教育中心则设有3个封闭的教室和教育团体接待处,举办创作型工作坊和课堂等。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也有专门的教育中心,设有接待处以及3间可以自由连接或分割的教室,一个中空大堂可以做展示,一个多功能放映厅,一个孩子的艺术实验空间。在展厅面向内庭院最美景致处有约200平方米的艺术互动区,大堂楼上的书店也即将成为教育空间,因为管理层意识到展厅内的教育空间已经成为公众驻留时间最长的区域。笔者认为,把最美的风景留给教育空间,是因为这里是观众在观展之后与艺术品对话和思考的地方。大都会博物馆拥有三层教育空间和教室,开展的教育活动层次丰富。惠特妮美国艺术博物馆则是将五层大楼的整个三层设为教育空间。广东美术馆在2010年正式在大堂的二层开辟了约200平方米的教育空间,虽然面积不大,但其显眼的位置和舒适的环境也成为公众喜爱的场地,举办了大量的艺术课堂、工作坊、讨论及分享会,以及公众互动的教育性展览。作为观众深度介入艺术的发生地,教育空间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意识到这个互动区域的作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家庭项目考察表里,特别将“是否拥有足够和舒适的教育空间”列入考量范围。结语作为经营亲子关系的环境支持系统,博物馆相对家庭的私密散漫和学校的严肃规矩,具有其开放、活泼的特点。艺术博物馆的学习不强调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公众与作品互动,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理解作品。艺术博物馆的学习注重营造愉快舒适氛围,引导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进亲子间的理解。作为经营亲子关系的理想地,艺术博物馆须具备以上的认知,同时拥有优质的艺术资源和舒适的空间环境,并将其创造美好价值的理念传递给公众。

注释:

①杜莹.从博物馆满足亲子观众需求谈博物馆亲子美育品牌建设[J].中国博物馆,2016(2):92.

②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30,134,132.

第3篇:家庭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问题与方法;关注与对策

音乐是最能够赋予人心灵感应的艺术,通过跳动的音符、变幻的节奏、鲜明的律动、唯美的叙事,沁润人的心灵,舒张人的神经,慰藉人的需求,激发人的想象,共振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性情。音乐是最能够陶冶人情操的艺术,音乐中的形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中的故事与情感无论多丰富多抽象,都能够让人感应得到、捕捉得到、体味得到,尽管同一曲音乐对于不同欣赏者会产生不同的故事与情感意向。音乐是乐情启智与修养气质的艺术,与音乐常相伴、常互动、多相知、对体验,所增添的不仅仅是对于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的收获,更会从德品才品、人文内涵乃至举手投足间感受到一个人聪慧睿智文雅书香的修养,都会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激发。音乐的美好价值决定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亦决定了音乐教育要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抓起的必然性。正然如此,家庭教育中的音乐教育虽属于美育,但作用于德育智育与综合素质。家庭教育在我国已经被相当数量的家长普遍重视,也十分舍得投入与付出,但家庭音乐教育并非被广大家长所普遍重视,即便已经被相当一部分家长所重视,也已经给孩子做出了某种选项的培养,但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不足仍然是不争事实,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与积极的关注与对策。

一、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问题的关注

视点一:缺乏美育观念,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处于盲动状态。家庭教育始于人之初,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质量有着先入为主的影响。家庭教育对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质量关乎学前儿童进入小学这个学校教育起跑线上的先发优势。家庭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属于美育,但作用于德育智育与综合素质,但现下我国家庭音乐教育的美育观念缺乏,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处于盲动状态。而无论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处于哪种盲动状态,其根源都在于缺乏家庭教育的正确美育观念,没有从孩子成长需要科学合理的给予。何为盲动状态?可从盲动一次的词义中体会。盲动词义的基本解释是: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慎重的考虑,没有慎重冷静的分析就行动,认为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处于盲动状态的观点即由此而印证。理一理我国现下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的盲动状态可具象为这样几种:一为家长意志的盲动,家长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孩子选定音乐教育的某一种技能形式,强迫孩子学有所成,甚至以孩子成名成家为目标;二为从众跟风的盲动,家长对孩子音乐教育的安排是攀比下做出的决定,人家孩子学钢琴,自家孩子就学钢琴,人家孩子学唱歌跳舞,自家孩子就学唱歌跳舞,不论自家孩子的兴趣与资质;三是随意无求的盲目,很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美育无知无求,不对孩子做任何音乐教育选项的安排,家庭生活中的美育也置放在随意状态,将孩子的美育全部交付于学校。视点二:功利化美育取向,将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等同艺术教育。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家庭美育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共同成为学前儿童美育的必然成分,但并非可以相互混淆与相互替代,而功利化美育取向是对三者之间的割裂与三者之间的以偏概全,使得家庭音乐教育美育功能被淡化和弱化,甚至于缺失,学前儿童美育乃至音乐教育被艺术教育所取代。因为功利化美育取向文题的存在,致使家庭音乐教育误入四个歧途:一是高期待值于艺术教育的选项和培训,很多家长产生了通过艺术教育拔苗助长孩子的想法,期望孩子通过某一种类的艺术教育成为之后定向发展、甚至成名成家的技能教育;二是唯智育而轻美育,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很多家长轻视孩子的美育,认为美玉就是艺术教育而已,可有可无,自然也就轻视对孩子的家庭美育,包括对孩子的家庭音乐教育;三是将家庭美育知识为掌握一技之长的艺术项目,很多家长对家庭美育做出了培育孩子具有某一艺术专长的教育,所做出的培训孩子所具有某一艺术特长的选择理由是,孩子进入学校乃至社会后,需要有某一艺术特长,不然在群体活动中、在社交场合会不好融入,会不能表现自己,会缺乏被同学同事与单位的认同感;四是错误接受国家政策信息,将取消音乐在中考和高考时的加分视为家庭音乐教育放松的信号,将原本对家庭音乐教育的注意力与相关投入,转向为更加唯智育的重视与付出。视点三:早期教育先天不足,家长对孩子家庭音乐教育的能力与方法有限。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属于早期教育,可做0~3岁和3~6岁的,基本上完全依靠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两个年龄段的划分。从这两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早期家庭音乐教育看,都存在先天不足的倾向,造成先天不足的原因除却家长缺乏美育观念的原因,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家庭音乐教育的能力与方法有限。0~3岁的学前儿童的家庭音乐教育缺失最为严重,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或由家庭看护,或进入托儿所。由家庭看护的孩子音乐教育自然完全依赖于家长与监护人,但照看这部分孩子的家长和监护人的自身家庭音乐教育的主动意识与能力和方法有限,进入到托儿所的孩子的音乐教育,本应该成为最早期的“学校音乐教育”,成为家庭音乐教育的引领力量和补充力量,很可惜,进入到托儿所的孩子的家庭音乐教育也因为师资力量的局限,而不能够获得应有的早期音乐教育。3~6岁孩子进入了幼儿园,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已经开展,但幼儿园对家庭音乐教育的帮助与指导是缺失的,或不足的,学前儿童早期家庭音乐教育先天不足问题的存在,也就成了一种长期存在的客观现象。

二、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问题视点地对策

对策一:增强家庭音乐教育功能,激发家庭音乐教育活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课堂与阵地是家庭,教师是家长与抚育呵护他们成长的相关人员。作为学前儿童的家长与抚育呵护他们成长的相关人员都必须增强家庭音乐教育观念,能够将家庭音乐教育视为应尽的责任。在任何事情的发展进步中,都会伴随着各种矛盾,各种矛盾中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说来,家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能否清醒认识问题的存在与表现,决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程度,家长必须将家庭音乐教育不足的问题重视起来,与自己所施与的家庭音乐教育联系起来,敏感认真的查找不足,将对孩子的爱心注入家庭音乐教育的实际行动中,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对于学龄前孩子们说来,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家长要积极创建家庭音乐教育环境,将孩子带入音乐生活中,以家庭音乐生活激发家庭音乐教育活力。对策二:家长要为家庭音乐教育储备能量,合理化家庭音乐教育方法。家长要彻底改变对孩子家庭音乐教育的偏见、无知、短视和偏视,彻底改变家庭音乐教育的“强塞”“硬灌”,换之以多学些家庭音乐教育知识,多体悟些家庭音乐教育方法的主观努力。家长纵有千般万般要忙于料理的工作和家务,也应该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家庭音乐教育知识和能力上不断充电,须知,家长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孩子对于家庭音乐教育的最初感知和最初印象一定是从家长这里获得的,一个家庭音乐教育储备能量和家庭音乐教育缺乏正确理性认知和实施方法的家长,有怎么能够成为孩子的合格的家庭音乐教育启蒙教师呢?对策三:以幼儿园教育衔接好家庭教育,以幼儿师资培养促进学前幼儿音乐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紧密相连,互为条件,解决学前儿童家庭音乐教育中存在种种问题,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智力支撑与注入能量。首先是幼儿园的音乐教育要与家庭音乐教育衔接好,相对于0~3岁的孩子而言,3~6岁的孩子大都进入幼儿园,幼儿园的具有音乐教育与音乐教师的多种资源,幼儿园要在音乐教育方面积极改进方法,提高效果的同时,充当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员的身份,与家长建立家庭音乐教育的可持续性联系,能够主动为家庭音乐教育作指导,提供专业性的帮助。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将对幼儿师资的培养高标准、严要求起来,在课程安排与实践教学方面,注意将家庭音乐教育的问题剖析纳入,给予学生以学前幼儿音乐教育现状的全面认知,增强其作为学前教师后,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家长的联系,当好家长幼儿家庭音乐教育的参谋。

参考文献

[1]周燕.家庭教育与社会力量对学前儿童音乐欣赏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6,36(02):136.

[2]王恩大.浅析音乐美育与家庭音乐教育的关系[J].黄河之声,2019(16):133.

第4篇:家庭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幼儿家庭教育;差异性

一、家庭教育的观念

1.中国人的家庭教育观念

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在传统的意识形态中,中国人更多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轻自由、重传统的心理一直存在。这也决定了我国传统家教的核心是以德育和智育为主、以为人处世之理为纲,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有意识地对未成年子女实施教育。

2.俄罗斯人的家庭教育观念

俄罗斯的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基督教色彩。俄罗斯人认为,一切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事物都是上帝给予的;邻里之间不和睦是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聪明、勤劳的母亲在家庭当中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父母要肩负起自己所需承担的责任。宗教文化在俄罗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吸收和消化,这是俄罗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

二、幼儿的自理自立

1.俄罗斯家庭为孩子指派家务活

俄罗斯的孩子从3岁开始,父母就给他们分配家务活,给他们安排一个为家庭做贡献的角色。家长的任务首先是教育出一位热爱上帝和邻居的合格居民。他们认为对人生有益的课程首先要从家中开始学起。我们赴俄罗斯参观时了解到,安东亚5岁时就开始用吸尘器打扫房间,至今已有2年。他还承担了遛狗、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别墅,清积雪、除杂草,他是大人的好帮手。在祖母60大寿宴庆上,他在妈妈指导下代表晚辈祝辞:“我们保证勤奋学习,认真劳动。感谢祖父母的爱戴,我们会用行动减轻长辈的劳累,以爱心解除祖母的忧愁。祝祖母永远欢乐,永远美丽……”安东亚一家只是俄罗斯众多家庭的缩影。通过家务劳动,孩子能够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2.生活自理能力已成当下中国孩子的短板

在我园,我做过有关孩子在家是否做家务的调查。不少家长对孩子做家务存在错误的认识:“孩子太小,他能干好什么家务活呢?”“家里就一个宝贝疙瘩,哪里舍得让他干活呀!”“孩子只要把学习学好就好,家务活我们干!”……还有的家长想让孩子适当地做家务,可又有些犯愁,孩子在学龄前能做什么家务呢?当孩子抱怨、不配合时又该怎么办呢?中国的很多家长在孩子自理自立方面总放不开手脚,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使得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半途而废。这无形中延误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持续发展,造成孩子依赖性大,走向社会的自立时间迟。幼儿的自理能力弱,会使其终身受累。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小时劳动所获得的东西,比一天听讲解得到的要多。”提倡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其目的不仅在于将来能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更主要的是通过做家务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态度。家务做得好坏,没有严格的要求,认真一点可以,马虎一点也可以。孩子现在还小,不可能要求其做得很完美,更多的是让其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只要放开我们溺爱的双手,给孩子们一个锻炼的机会,相信经过磨炼的孩子们一定会像一只只雄鹰展翅翱翔。

三、幼儿的体育活动

1.俄罗斯家庭重视锻炼身体、磨炼品质

俄罗斯人非常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在物资设备上和环境上都给予了很好的条件支持,不少家庭都有运动器械和体育设施。为促进儿童身体正常发育、身体机能协调发展,俄罗斯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儿童体育学校,接受专业体育教师的指导,学习一些与儿童年龄相适应的体育运动技能,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在“健康的孩子———健康的俄罗斯”理念指导下,儿童体育学校在俄罗斯正逐渐兴起。俄罗斯儿童体育学校对儿童的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舞蹈、体操、游泳、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手球、网球、羽毛球、跳绳、投掷、田径、武术、翻滚、滑雪和雪橇等项目。只不过在不同的儿童体育学校,培训项目和侧重点有所差别而已。

2.中国家庭重视幼儿运动,但体育锻炼强度偏小

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如果家长带头锻炼,尤其是与孩子进行比赛,更能引起其兴趣,也有利于养成习惯。相反,家长一年四季足不出户,或像“工头”一样在一边监督孩子,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把体育锻炼看成是负担和惩罚。在家庭体育锻炼中,父母的身体力行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家长在带领孩子体育锻炼方面缺乏坚持性,“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此外,有些家长总怕孩子在运动中受到伤害,虽然知道有些运动对孩子来说有益处,但畏手畏脚,不敢增加强度。其实,要保持健康良好的身体状况,唯有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强度,孩子的神经、肌肉、心肺、骨骼才会全面发展,孩子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弹跳及各生理系统的功能才能和谐均衡推进。

四、幼儿的艺术熏陶

1.俄罗斯家长带孩子感受艺术的熏陶

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音乐厅,那里经常演奏俄罗斯及世界各国著名的交响乐。孩子们听音乐时聚精会神,肃静庄严,俨然一个成年听众,那种认真的神态,使人觉得他们一点也不是在凑热闹,而是津津有味地欣赏。不管他们能听懂多少,至少他们的投入是真诚的。他们听音乐会时的自制力正是来自于这种投入,而这种投入则是家长平常循循善诱与渗透熏陶的结果。

2.中国家庭对艺术培养的误区

很多中国家长对艺术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艺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学到课堂之外更多的东西,于是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班,如国画班、小提琴班等。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通过这样的教育成为全能的人才,却完全忽视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使得艺术教育最后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有的家长认为,学好艺术可以为各类考试添加筹码,于是把艺术教育当成了技能训练。艺术教育的核心是给孩子乐趣,并不是让孩子过早地达到专业水平。但有些家长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学得水平越高越好,因而拿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衡量艺术教育的成果,而忽视了艺术教育和纯粹的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差别。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固然可以更快地提高孩子的艺术水平,但这与幼儿教育阶段艺术教育的初衷并不一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者: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由此可以看出,家庭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既然是以培养人的生存能力为目的,就要与时俱进。家长应当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地看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孩子,一定是处事乐观、做事主动、勇于尝试、乐于挑战的。所以,我们不但要重视家庭教育,更要重视家教理论建设,建立先进的家教理念,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别人的长处,并采取科学的家教方法,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健康,注重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同时,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与孩子在互动中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约翰•罗斯蒙德.有效管教指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

[2]姚光红.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

[3]蔡伟忠.幼儿园教师实用手册[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12年.

第5篇:家庭艺术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策略

当前,传承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党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要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要求。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中最璀璨夺目和生动活泼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艺术也需要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下去。教育因其能使文化得以产生、保存、积淀、弘扬、创造和发展[1],也成为了最具生命力的少数民族艺术传承的途径。教育要从小开始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少数民族艺术通过教育这一有效手段来传承,也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期抓起,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

一、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概念界定

(一)少数民族艺术

少数民族艺术含义广泛,因为艺术这一概念本身就有广泛的含义。艺术,《辞海》解释为“通过形象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因表现手段和方式不同,通常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而少数民族艺术指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和群体生活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形成的属于本民族自身且带有强烈的民族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传统艺术文化,包括绘画、书法、音乐、文学、舞蹈、戏曲、园林、建筑、雕塑、工艺等。它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二)幼儿艺术教育

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教育内容之一。幼儿艺术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为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艺术教育能使幼儿在幼儿园组织的艺术活动中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

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即是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少数民族艺术教育。由于幼儿年龄小,身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认知水平还比较低,知识经验也较为欠缺,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的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必须是启蒙式的,而非技能或技艺的训练。

二、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来自世界的不同文化正在冲击着我国古老而又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使得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形式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民族文化的安全也意味着这个国家精神文明的安全,所以国家和社会应该要密切关心,积极地采取措施,保护好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不被侵蚀,同时要寻找和研究出更科学有效的方式加以创新和传承。许多学者和专家认为,传承是保护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艺术形式最有效的手段[2]。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要有效地传承,目前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缺少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继承者;二是如何应对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的要求。首先,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少数民族艺术的继承者们不再是老一辈的少数民族群众,而是青年群体这全新的一代。其次,不可否认,当前少数民族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各少数民族不断迁徙后,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又面临新的问题。所以,想要使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能够在新时期大放异彩,想要保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鲜活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幼儿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关键影响,甚至可以说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如果在各方面都尚未定型的幼儿阶段就能对孩子们开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使他们能从小感受、体验和表现少数民族艺术之美[3],培养对少数民族艺术的情感,能让他们从小就在自己的心里烙上深深的印记,在幼儿教育中将少数民族艺术进行潜移默化的传承和发扬,使他们成为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培养继承者。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还可以从小培养少数民族幼儿对本民族艺术形式和文化思想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树立对本民族文化强烈的自信心,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将这些文化艺术形式作为自己本民族的瑰宝来看待。

(二)有利于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的完善

幼儿艺术教育能培养幼儿的审美和情趣,能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是幼儿园五个领域教育内容之一。在工作中,我们应不断丰富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开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要在幼儿时期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启蒙教育,同时,开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是符合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要求的,是对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的丰富和完善,是美育在幼儿园教育的具体体现,是必要的。在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中,幼儿通过感受少数民族艺术之美,体验少数民族艺术之美,欣赏少数民族艺术之美,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的发展[5]。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和生活的地区,少数民族所独有的一些艺术形式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这样的一个区域内,幼儿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在幼儿园教育或是社区生活中,都会耳濡目染地被这些因素所感染和影响,因此这些少数民族艺术形式会更容易被幼儿所熟悉和喜爱,从而变得极易接受并使幼儿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这些艺术形式。所以,想要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得到继承和发展,可以从幼儿教育这一突破口入手,此时孩子们也已经做好了接受艺术教育包括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生理和心理准备。

三、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幼儿园要开发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

1重视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幼儿园教育需要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来支撑,并最终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表现出来。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政策中明确规定:“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教育指导纲要,规定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执行纲要的具体指导意见,再由幼儿园为主确定本园的具体课程。”[6]所以,在幼儿园中开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个别教师无系统、无计划的个别教学行为上,而应该紧紧围绕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政策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开发,将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纳入幼儿艺术教育范畴,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地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特色来确定幼儿园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目标,选择内容,探讨途径和方法。通过幼儿园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的开发,一定程度上能保存、丰富和发扬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艺术。在课程实施中,又能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少数民族艺术的继承者,巩固和扩大少数民族艺术传承的效果。2确定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的目标目标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一切教育工作都必须以目标为方向来展开,同时也要用目标来检验。当前我国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构建了六个层次的目标,包括幼儿园教育目标、各领域总目标、各领域年龄阶段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和教学活动目标。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因此,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目标应围绕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并确定为:理解和感受少数民族艺术,体验和喜爱少数民族艺术,表现和尝试创造少数民族艺术。3拓展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实施途径根据幼儿园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幼儿园可以就地选取一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当地少数民族艺术作为课程的内容,包括:少数民族歌曲、少数民族舞蹈、少数民族器乐、少数民族建筑、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等。课程的实施中,可以将这些当地少数民族的特色艺术穿插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可以组织专门以少数民族艺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用一些与当地少数民族有关的乡土材料给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可以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体现少数民族艺术,可以组织幼儿外出到民族文化馆、民族服饰商店、民族手工艺作坊、民族歌舞团等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艺术特色的场所进行参观。

(二)家长要营造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氛围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幼儿离不开父母的贴身照顾,他们与父母之间交流和沟通最为频繁。如果家长能在家庭中营造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氛围,就能使幼儿的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事半功倍。有研究表明,家长的文化水平对幼儿少数民族艺术的认知、情感和能力水平无显著影响,但家长的职业与幼儿少数民族艺术的认知、情感和能力水平有显著影响[7]。探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同职业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能在孩子教育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不同。因而,要提高幼儿少数民族艺术的认知、情感和能力水平,就应该在家庭中营造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氛围。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家庭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渗透少数民族艺术的内容。家长可以在睡前给孩子唱少数民族的儿歌,每天晚饭后的家庭时间中,教孩子唱本民族的歌曲。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附近的打歌活动,带孩子欣赏本民族的音乐,跳本民族的舞蹈。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本民族的服装,在传统节日中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感受节日欢快的气氛。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加其他民族的节日庆典,如傣族的泼水节、佤族的摸你黑、彝族的火把节等,与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共度佳节,欣赏和体验其他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饮食。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游览不同民族聚居的村落,感受各地独特的民族风情。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参观民族手工艺作坊,亲自动手尝试制作民族工艺品,如傣族的手工造纸、佤族的土陶罐、白族的木雕、布朗族的牛肚被、苗族的绣花等。家长可以购买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手工艺品作为家居装饰品。当然,不同民族对于民族艺术形式的侧重点不同,家庭中的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也会体现出不同的方式和手段。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少数民族的父母很多都对少数民族艺术有着十分深厚的功底,这就成为少数民族艺术教育在家庭中开展的最有价值的资源。

(三)社会机构要保护和开发地方少数民族艺术资源

保护与开发这两种手段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保护就是要“选派文化局、文工团等单位的文艺工作者和学校音乐、美术教师深入少数民族村寨进行采风,通过文字记录、音像记录等形式,将各村寨现有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存收集和整理起来”[8]。一是要鼓励和帮助一些少数民族艺术家进行全新的艺术创造,在创造中继承和发扬原本少数民族艺术的优秀部分,并与新时代进行有机融合,使艺术作品能够更加具有社会影响力,引起社会群众和少数民族同胞的归属感与共鸣。之后,在一些表演和晚会中,将这些继承和发展的艺术形式进行再现,也可以通过艺术宣传品的形式进行积极的推广,目的是为了扩大少数民族艺术的影响力。二是要打造地方少数民族的“节庆文化”和“民族旅游”产业。当前,随着我国人民包括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地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民族艺术形式被加以推广和更新,并与当地的旅游文化进行补充和融合,逐步形成了文化与旅游为一体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新思路[9]。三是要加强少数民族村寨的文化艺术工作,选派一些有经验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专家深入村寨,指导基层村寨的文化艺术工作。同时,推行“送文化”下乡的活动,将一些当下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输送到村寨,在对少数民族进行优秀文化艺术的洗礼时,也为自身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四是要壮大和激活民族地区的群众文艺。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要保障文化基础设施置的建设和正常运行,鼓励和带领群众在生活中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汇演,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可以使少数民族艺术更加日常化和平民化。社会相关机构对地方少数民族艺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为当地幼儿能够尽早和更多地接触到少数民族艺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总之,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相关机构相互协调、通力合作。首先,幼儿园要将多种少数民族的艺术形式纳入课程的安排中,即积极开发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课程,使其成为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传承的坚实基础。此外,要发挥每个少数民族家庭中父母的教育优势,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机构在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中存在的价值和作用。只有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才能使幼儿少数民族艺术启蒙教育顺利实施,真正实现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孙天胜,李永乐.关注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J].中国民族,2006(9):67—68.

[2]宋桂生.民族艺术传承主体的当代变化[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1):80—82.

[3]腾星.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6]魏建培.学前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7]方娟.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D].昆明:云南大学,2010.

[8]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EB/OL].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0404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