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课外阅读的方法精选(九篇)

课外阅读的方法

第1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方法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许多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通过更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式,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和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1.课外阅读不被重视

在新时代背景影响下,成绩成了衡量一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标准,因此许多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单,只重视学生在学校是否有认真学习,而不重视对学生其他方面培养,包括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也应学校和家长的要求,从而只重视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忽略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因此,在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情况下,形成了学生只会对着课本念书而使其思维遭到禁锢的情况。

2.课外阅读缺乏指导监督

受时展的影响,现今的课外读物种类日渐增多,而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较低,不能区分课外读物的健康与否,部分教师只是给学生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任务,并没有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进行检查和筛选,致使学生阅读了一些不健康的课外读物,从而影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与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3.语文学习焦点模糊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领域的博大精深,使其思想和人格都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但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语文学习的焦点渐渐被模糊,而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从而实现升学目的。因此,在只注重让学生将知识快速填入脑中的情形下,学生的知识只是停留在对字、义、音的理解上,而没有真正深刻理解,逐渐使语文知识教育失去了意义。

二、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

1.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和空间

学生的课外阅读任务,只有在时间与空间都足够的情形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家长和教师不应只重视对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应全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和空间。

例如,在语文自习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的书籍封面和内容简介,以提起学生们阅读的兴趣,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分发给学生,供学生们阅读。在充足的阅读时间和足够的阅读空间下,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分析能力均较低,对书中的部分内容不理解而忽略读,达不到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目的。因此要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变得有意义,教师就应该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教会学生做阅读笔记,注意好词好句的摘录和积累。可通过平常教学中对课文阅读的讲解,指导学生对课文中名词名句的摘录,从而引导学生将这种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中,告诉学生不仅要摘录书中的名词名句、好词好句,还要将书中难以理解的陌生词句一并摘录下来,然后将学生们的阅读笔记进行评比奖励,对学生摘录的陌生词句进行讲解。最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摘录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后,教师可通过与学生进行阅读交流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阅读感悟能力,从而指出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加以改正,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阅读感悟能力。

例如,教师可在“读后感”这一写作课上适当地与学生进行阅读感悟交流,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询问学生阅读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书籍,为什么印象深刻等,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回想阅读过的书籍内容和阅读感悟,可以加深学生对书籍知识的印象和升华学生的阅读感悟。最后通过“读后感”的写作要求加强学生对书籍阅读的情感剖析能力,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2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

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受年龄、环境、性别和学习成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各种娱乐性的音像产品的冲击,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现象已不多见。尤其是农村初中生,由于受家庭文化氛围不浓,农村文化发展滞后,以及阅读基础、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他们课外阅读的现状,无论是从量的方面还是从质的方面来看,都不令人满意。

1.课外阅读的意识不强,缺乏兴趣

当前,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网络及电子音像制品已基本普及,网络游戏、聊天成了农村初中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据笔者对任课班级学生进行的意愿调查,双休日时间希望用于上网(包括手机上网、聊天、网络游戏)的占33.6%,玩电子游戏的占19.2%,玩耍、交友的占17.5%,文化课学习的占15.8%,看课外书的占9.4%,其他的占4.5%。可见,农村初中生真正喜欢课外阅读的不多,再加上多数农村学生的家长没有做好阅读表率,平时不读课外书,家庭及社会读书氛围不浓厚,因此农村初中生课外主动阅读、有目的有意识阅读的为数不多。

2.合适阅读的课外读物不多

农村初中生拥有的课外读物不多,家庭藏书量少,缺乏课外阅读资源,其拥有的课外书,大部分只限于作文选之类,学生课外阅读涉及古今中外名著、民间传说、科普读物的不多。部分学生虽然从图书馆或者上网阅读电子书,但不少读物充斥着暴力与色情,适合中学生的读物少之又少,这也是导致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少的原因之一。

3.开展课外阅读的时间少

农村初中生成绩好的忙于学习,进入初三后,就更不用说看课外书了,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文化课上,每天完成大量作业后,课余时间也基本用于复习、预习,根本挤不出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且认为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成绩不好的,课余时间宁肯用来打球、上网玩游戏或者看电视,也不愿意读读课外书,认为读课外书没意思,或者看不懂。

4.课外阅读的方法欠缺

进行课外阅读,主要是为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但农村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多是为了消遣,他们阅读时囫囵吞枣,大致浏览一遍,粗知皮毛,阅读方法欠缺,没有阅读的深度、广度,很少精读,很少做读书笔记,没有达到阅读的目的。

二、加强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究

针对农村初中生不重视课外阅读,忽视知识积累,结果造成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不高的实际,我认为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教师的引导是学生阅读入门的关键。笔者小时候之所以喜欢读《三侠五义》《水浒传》《西游记》《烈火金刚》等古今名著,就是因为当时的语文教师善于引导。当时教师每隔一两周,就会利用晚自习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讲一些名著里的片断,如“吴用智取生辰纲”“林冲雪夜上梁山”“肖飞孤身入虎穴救人质”等,而每到关键之处,教师都是“且听下回分解”,因此我们课余都自己设法去借教师所讲的小说、故事去看,久而久之就形成阅读的兴趣。可见,教师的引导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好的文学作品。首先向学生推荐一些内容健康的故事性、娱乐性、趣味性强的作品,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多读古今中外名著,再往后引导学生多读对学习有辅助作用的相关课外读物,促进学生学习、课外阅读两不误。

2.营造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氛围

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1)从家庭来说,大家知道,书香门第的后代大多都能读书,读好书。我想,家庭的文化底蕴、氛围渲染无疑是原因之一。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常看书,既增长自己的见识,又给子女树立榜样;要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选择读物时注意内容要健康,类型要多样,童话、寓言、诗歌、小说、历史故事、科普读物等都有所涉及,扩大孩子的阅读面,挖掘书源,让孩子有书可读。

(2)从学校来说,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读课外书,会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学习时间,有的甚至限制学生读课外书,一旦发现学生读课外书,不是收缴,就是批评教育,这样会极大地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作家冰心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教师也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只有教师本身转变了观念,才可能愿意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其次,学校要完善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阵地。现在各学校设有图书馆,但多数农村学校的图书馆建设不完善。一是藏书量不足。按国家“两基”标准,农村初中生人均图书要达到20本,但很多农村初中生人均图书不达标。二是图书质量不保证,有的图书过于陈旧,有的品种类型过少,有的内容不符合。笔者曾到过一个乡镇初中,结果发现单一本《水稻栽培技术》就达200多本。很明显,学校这样做,是为了凑学生人均图书达标数。三是阅览室建设不符合要求,阅览室内的报刊、课外读物不足,不及时更新,来来去去就那么几本,没有什么作品、读物吸引学生,更不要说像城市学校那样建设电子阅览室了。四是开放时间不规范。不少学校的图书馆开学、期末不开放,期中考试不开放,学校有什么大小活动开展也不开放,这样图书室、阅览室开放的时间少之又少,怎么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呢?因此,农村初中要重视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加强管理,增加藏书数量,保证藏书质量,保障开放时间,有条件的要建设电子阅览室,吸引更多的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来读书,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海洋的好去处。

(3)从社会来说,全社会都要倡导读书的良好风气,各级政府要责无旁贷地负起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责任,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共青团、妇联及文联、书协等相关团体要通力合作,在加强文化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构建弘扬先进文化、文明新风的软环境。一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图书馆的建设。据了解,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推进,各乡镇都成立了文化站,设立图书馆,并有专职人员管理,甚至不少村屯也都设有图书室、阅览室。但是据笔者深入某镇各村了解,该镇12个村中,有7个村的图书室、阅览室只是徒有虚名,图书室存书不足,座位不够,不少图书室、阅览室变成村里的娱乐室,成了村民打扑克、玩麻将的集中场所。因此,在加强县、乡镇、村屯图书馆和阅览室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管理,真正发挥图书馆、阅览室文明先锋的引领作用。二是教育部门要发挥主观职能作用,组织中小学校开展一系列的主题读书活动。如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诗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征文比赛等,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读书活动。三是宣传、文体、文联等相关部门要大力倡导读书的风气,在一些公共场合设置文明读书的标志,在节假日举办与读书有关的文娱活动,促进全民参与,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

3.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

万物皆有法,读书也有法。要指导、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防止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学无所成。清代名吏曾国藩就读书方法曾指出:“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可见,对不同的读物,应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的方式无非有浏览、略读、选读、跳读、精读几种,对于一些新闻或娱乐性的读物,可采用浏览或略读的方式,略知大概即可;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小说或理论文章,可采取选读或跳读的方式;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或相关辅导学习的读物,则应采取精读方式,领会读物的内容与思想,借鉴其方法、技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精读文章,要多读几遍,第一遍初步了解大致内容;第二遍逐段逐句推敲,细细品味,深刻领会内涵;第三遍整体感悟,掩卷深思。阅读时还应注意精彩的词句、名言警句,要动手做摘录、笔记,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另外,对不同的课外书,要交叉阅读,避免审美疲劳,保持阅读的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3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培养兴趣;开放课堂;开展活动;指导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阅读做过这样的论述:“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需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很好途径。然而,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的学生应完成的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缺乏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阅读的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很难将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为了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达到或超过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我对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转变观念,培养兴趣,开放课堂

教师首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让家长明白:孩子从小就应当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要求家长购买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建议,如:①给孩子一个可以静静阅读的时间、空间。要注意生活习惯,如果孩子看书,家长应该压缩看电视的时间或关低音量,避免声音干扰孩子读书。②跟孩子分享读书的乐趣,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让和孩子一起读书成为一种习惯。③给孩子足够的鼓励,读完后和孩子一起聊聊书中的人物、情节,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建立“阅读情况记录”,帮助家长督促孩子自觉在家读书。每周让家长记录孩子在家阅读的情形。有了这样的记录,孩子自然会完成阅读作业。该记录还作为期末评选“书香家庭”的依据之一,因此,它同时也会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有目的地选择学校已有的图书供学生进行阅读。如在学完《嫦娥奔月》等课文后帮学生借阅童话、神话故事书如《人间童话》《校园童话》《中外神话故事》等让他们进行阅读。

二、勤想方法,寻找书籍,广泛阅读

一是尽量发挥学校图书室功能。我常常去图书室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借给学生,增加书籍的借阅率,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发动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孩子阅读,教师可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三是勤工俭学,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的活动,赚取费用,然后订一些报纸、杂志。一些学生拣废品、饮料瓶,一学期竟能筹集130多元资金,够订一两种报纸的。学生很乐意做,默默的也接受环保教育。

三、创新激活,开展活动,指导阅读

课外阅读是自由的阅读,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但茫茫书海,学生怎么读才最有实效?教师要拓宽渠道,不断探索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精心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才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我的做法是:

1.巧借动漫画书。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以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来引导,而动漫画则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外读物。所以,应该把图书室的所有动漫画书都集中起来,分层次、分类型介绍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依靠榜样引路。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少年喜欢模仿,年纪越小,模仿能力越强,这是人类都有的特性。平时,教师可以有意地跟学生讲解、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挖掘学校、班级学生与书的感人故事,在习作训练中,经常表扬班里喜欢阅读、习作进步比较多的同学,让他们谈谈阅读的收获,以此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的思想,进而敲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大门。

3.开展各项活动,指导学生阅读。①朗读比赛、故事会。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朗读比赛或故事会,是常用的辅导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机会;以班为单位,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去参加活动。②习作、出墙报。习作命题方式有两种:一是评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如《我喜欢的一本书》等;二是介绍一本书的部分内容,如《介绍〈西游记〉》等。老师选择写的比较好的作文出墙报,互相交流阅读收获。③结合教材开展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收听广播,根据读物内容编排文艺节目。很多学生为了能参加活动,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收集相关书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朗读、背诵,校园里玩耍的少了,到处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有些学生因为比赛人数有限,没能参加而遗憾流泪。

第4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2―0122―01

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较好的阅读方法,而不是抄答案、背答案。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如果学生乐于接受,那么将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授之以渔,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1. 框架阅读法。这是一种着眼于文章整体的阅读方法,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结构“框架”。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当然,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订出适合的“框架”,而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

2. 对比阅读法。这里所示的对比是和谁对比呢?当然是和自己。即阅读时不按常规先阅读文章内容,而是看到文章标题或文章论点时,先考虑这样的标题和论点我会如何。每个人的想法其实差别是明显的,这样的阅读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留下的印象也更强烈。我们可以归纳出对比阅读法一般遵循的顺序是:问题──思考──求证──对照──彻底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这种阅读方法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只有强调善于独立思考,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乐于接受,获得良好阅读效果

1. 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使学生对读书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欲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探讨人生的价值;他们课业繁重,会有烦心事,欲寻求解脱,愉悦心情,调整生活节律;他们还想提高修养,涵养气质。这些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投入课外阅读的内在有利因素。还有更直接的外在功利因素是阅读的积累可强化语感,提高理解力,提高语文成绩。

2. 完成阅读积累,开阔视野,增强语感能力。新大纲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就是对量的要求。还要阅读范围广,视野开阔。刘锡庆教授提出:“经典名作和有兴趣的好书,或应读、可读之书等,都可以尽兴去读,越多越好。”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建议:“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课外阅读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是一点一滴积累所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3. 做学习的主人,体现阅读自由。学生自己读书,和古人对话,和外国人对话。要靠自己读书,靠自己积累,靠自己领悟,自己升华。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不可逆转的教育改革潮流,教师应充分地相信学生无限的潜能,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体味人生。只有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愉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

第5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一、把课内指导和课外辅导紧密联系起来

为了充分体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我利用语文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资料制定“以一带二”的方法,即在课堂上讲一课,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和步骤。随后,有法可循地学习读物上与之配套的两课。例如,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步骤:1、初读课文,看课题,知道课文主要写什么。2、找出课文中有几个自然段。3、列举问题回答。4、找出好的词语或不懂的词语。之后,学生把新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与之配套的读物课文中。经过反复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把所学的知识及方法转化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时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读物上的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我就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如讲完课文《过桥》一课,我就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阅读任务:找有关雷锋叔叔的故事。这样,学生就有目的地在读物之外的书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第二节课上,学生有的讲雷锋叔叔小时候的悲惨命运;有的讲雷锋爱党的关心爱护下成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通过讲述,不仅使学生对雷锋的一生有个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更激发了学生向雷锋叔叔学习的强烈意愿,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二、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

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中,我尤其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朗读训练不仅能促进学生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更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朗读时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小学生来说,正确的读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需要,也关系到学生能否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因此,我严格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并对学生做具体指导,学生开始学习朗读时,我对朗读做了明确要求,如不丢字、不加字、不读破词语等。对朗读中常出现丢字、添字、一字一顿、重复、拿腔拿调等现象,我都具体分析,给予具体指导。如有的学生读错字音受方言影响,我就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进行正音;有的学生丢字、添字是因为他们还不会一丝不苟地读书,我就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看课文,把每个字都看在眼里,再准确地读出来。有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要求他们认真听别人读,指出别人在朗读中出现的错误,这样也有助于培养他们认真看书的习惯。有的薛恒读破词句,是因为对一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针对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学生的朗读能力大大提高了。 转贴于

有感情地朗读是正确理解课文的结果。我知道学生朗读时,不是机械地强调这儿“轻一点”那儿“响一点”,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讲朗读的技巧。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小白兔和小灰兔》最后一段课文的时候,让学生体会小灰兔的奇,它的眼睛会怎么样呢?学生说睁得大大的,我启发学生读时应惊奇地睁大眼睛问,学生很自然把小灰兔惊讶的神态读了出来。小白兔回答:“这白菜是自己种的,只有自己钟才有吃不完的菜。”怎么启发体会小白兔的神态呢?我让学生细心观察图画上小白兔的神态,有的学生说:“小白兔拍着胸脯,很神气。”我说:“是挺神气的,但不骄傲。”学生一边看一边想象小白兔的样子,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不自觉地出声有感情地朗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践,促使知能转化

为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及深入,在课内指导学习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及能力用于课外的读与写上,用之于课外的生活实践。在读物中,有《春天来了》这一课,为了切实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到来之后,大自然发生的变化,我带领学生在春天到来之际去田野踏青,学生如脱笼的小鸟,深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不停地向我报告观察的结果。这时,我让他们把书拿出来一起坐在草地上,齐声朗读《春天来了》。踏青回来,我又及时布置写作任务----《找春天》。学生经过一节课的时间,都写出了令人满意的习作,有效地增长了他们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第6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一、要循序渐进,从培养兴趣开始

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比较少,通常要借助拼音来进行阅读,并且阅读的速度也比较慢。所以,不要进行大篇幅内容的阅读,要选择内容少、带有拼音、带有图画的那些读物推荐给学生。连环画的读物是最适合他们的,便于学生边读边理解,还可以通过图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样读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以后再读没拼音的文章,再读没有连环画的文章。这样循序渐进,能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

二、亲子、师生共读,加速能力的提高

低年级学生在读书时遇到的困难很多,困难一多,就会影响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读书效果。所以,学生在家中借助拼音阅读时,家长要在一旁边倾听,边提示,边指导,对个别不懂的词语进行解释,要求孩子读通顺,读懂意思。在学校,师生进行共读,学生在自读时有不懂的地方,可随时提出来,教师及时解决。也可以组织同桌之间进行互读,相互间进行帮助,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三、在读中有所理解,有所思考

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阅读就要对他们进行理解和思考方面的训练。在学生阅读故事时,要提出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主动思考,必要时家长和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帮助。孩子读完每一个故事,都要让他对故事中的人物有所评价,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简单的故事学生读完了要求让他进行复述,讲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听听。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从而掌握了文章的内容。

四、读书方法多样,多开展读书活动

第7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职高语文 课外阅读 评价策略

一、课外阅读评价原则的多元化

1.模糊性原则

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进行评价等。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所以又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评价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只要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2.导向与激励性原则

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过分强调评价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评价是建立在导向性与激励性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评价内容的灵活化

1.多读书──内容与范围

(1)在《学期课外阅读计划》中,选择适合自己读的健康有益的书。鲁迅先生曾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要博览群书,要涉及名家名篇,现代、当代文学作品,涉及科普读物、报刊、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对新发现的好书进行阅读,可以申请更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将其列入《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当中去。

(2)《周课外阅读计划》,可以按照教师推荐的书目进行阅读,也可自行寻找与本周学习课文有关的文章、书籍、报刊等。

(3)上课时间每周阅读量不少于1.5万字,寒假或暑假每周不少于2万字,总体阅读量每学期不少于25万字。

2.会读书──技巧与方式

(1)“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学生要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并能运用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多种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2)积极参加读后叙述课、评价课等语文活动课。

(3)上好读书笔记交流课,并运用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多种方法,写好读书笔记。

三、评价措施的层次化

1.资料查阅法

查阅内容:《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周课外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查阅时间:《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审核、期末验对,其他内容每周查阅一次。

2.成绩显现法

第8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去年,我国科学研究所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有阅读习惯者仅占5%。在今天这种信息网络时代,不少年轻人甚至是少年儿童很多课外时间都在网络“游荡”,无心致力于阅读文献资料,从而导致语言能力的下降,人也变得浮躁、浅薄,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也与此不误关系。因此,引导孩子大量阅读经典名著,用人类文化的精品滋养孩子的心灵,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并成为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要求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低年级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不少于100万字。而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保质保量完成这样这样庞大的阅读任务,让阅读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习惯,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设疑,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一旦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地阅读,逐步养成阅读习惯。怎样才能使孩子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

1、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制造课外阅读的机会,通过课外查阅,让学生体会做事成功后的成就感,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并不只是语文老师的责任,他需要所有学科的老师彼此协作,共同完成。如《品德与社会》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有思想品德方面的,还有历史、地理、社会生活等初步知识,其中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人物,教师可借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如在五年级上期,当讲到古老的丝绸之路和唐朝的强盛之后,我便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元朝吗?知道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游记》吗?”同时有意识地对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游记》做简单适宜的介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却不做正面回答,要求他们自己去阅览室寻找答案,借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欲望,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需求。

二、帮助孩子们选择恰当的读物。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乃至价值取向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些不同指导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却又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思想性和教育性较强的优秀读本。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因为年纪小,无意注意仍起主要作用,注意力往往比较直观,应该向他们推荐一些注音、插图的童话、儿歌、寓言、科普故事等,推荐的读物最好是以名篇为主;中年级学生可以读一些诗歌、童话集、简短的小说和故事书;高年级的孩子则可以读一些古诗词、散文、儿童小说,有兴趣的甚至可以读一些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在向孩子推荐好书时,不能做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孩子们到底喜欢读什么书,最终取决于他们自己,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我们应首先在班集体中营造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设立班级图书角,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农村小学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宽裕,学生个人拥有的课外书籍很少,教师应发动全班同学,把自己喜欢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大家共享,由老师安排责任心强的同学统一管理,全班同学可以随时借阅,这样不仅能充分利用学生个人藏书资源,还能让同学们在相互借阅的过程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共享一份读书的快乐。

2、全面开放学校图书室,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藏书资源,由教师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和年龄特征,有计划地为学生提供借阅书籍目录表,加强学校图书室借阅管理,提高图书的借阅率,至少每人一周可借阅1本/次,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书可读。

3、巧妙运用教室黑板、墙壁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名人字画和学生的优秀作品等;在黑板的一角开辟“每日格言”,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置身在这种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就能慢慢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喜欢上读书。

四、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知道了怎样去读,才能保持阅读的兴趣,使阅读成为自己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不仅仅是一时的心情。

读书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读物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优美的诗词、儿歌、散文等,我们要在精读基础上大声诵读;而小说、故事等则采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为了提高读书质量,还应该指导孩子们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一种很有效的读书方法,他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归纳和分析能力,帮助孩子们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读书笔记的要求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逐步加深,低年级的读书笔记,只要求能记下阅读时间、名称、书中人物即可。中年级学生,可以增加喜欢的词语、句子的摘录、文章主人公等要求。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记下阅读的主要内容、文章作者资料、读后心得等。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老师只需要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就可以了解孩子们喜欢读哪些书,读书的效果如何了。

五、开展读书活动,强化阅读兴趣。

第9篇:课外阅读的方法范文

【摘要】教师指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步,赏“序”观“眉”清思路;第二步,“涵泳”“未晓”选读法;第三步:“读”“写”相融成素养。“简单指导,简约读书”,只为让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课模式;活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2-0092-0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然而农村学生书源匮乏、阅读意识淡薄,且具有盲目性、随意性。对于农村学生,教师应该怎样做才会让他们变得沉浸其中,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呢?几年来的思考与探索,让笔者悟出了一些简单又易操作的课外阅读课模式的活动方法,简便地操作,便于农村学生实践;简约的读书方式,便于他们长久地维持阅读兴趣。

一、赏“序”观“眉”清思路

农村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根本就是靠自己,他们无书、无督促、无习惯,在拿到一本书后往往不知从何下手。那读书习惯养成之一就是“赏‘序’观‘眉’”。叶圣陶说过,“序文的性质常常是全文的提要或批评,先看一遍,至少对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标准,然后阅读全书,就不至于茫无头绪。”“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因此,在读每一本书之前,教师就应帮助学生养成赏“序”观“眉”好习惯,让学生理清每本书的大概思路。另外,对于书的作者,书的封面、封底,也要教给学生阅读,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整本书的最初印象。

例如,在指导阅读《草房子》初,笔者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再让他们欣赏书的封面——那座草房子房顶,一座用特殊的茅草盖成的房顶,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学生们坐在草房子上耍弄着各种姿势。接着,让学生谈感受,学生们被这群自由自在、任性而为的油麻地的孩子们而感染,扑面而来的乡村气息和着农村学生特有的“野”性是封面给予的。封面右下角“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纯美”两个字眼似乎与图上的景、这群孩子无任何联系,带着疑问阅读文章的学生们会更能领悟作者“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不停地吸引着学生阅读的好奇心。

二、“涵泳”“未晓”选读法

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即使阅读也缺乏独立品味、独立思考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为农村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阅读不同书籍,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应不同。阅读方法应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于自己的。例如,一位教师指导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我爸爸》,到最后她是这样设计的:

1.合上书,想一想书中的内容,哪些画面令你难忘?

2.(出示封面)你想对这位胖爸爸说些什么?你又会对你的爸爸说些什么?

3.孩子们,让我们也拿起笔,画画自己的爸爸吧,你会怎么夸他呢?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教给学生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让那些贴近于学生们生活的课外读物能激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激发其持久的阅读兴趣。

在指导中年级阅读《夏洛的网》一书时,教者是这样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夏洛的:

1.谁来说说夏洛究竟为威尔伯做了什么事情?(出示片段细节)

2.夏洛对朋友威尔伯的友情真令人感动。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张普通的蜘蛛网吗?填空:这是一张____的网。

3.夏洛为威尔伯编织了多少张网?分别是什么?又预示着什么?(出示人物动作片断)

4.为了一份友谊而献出一生,值吗?夏洛是怎样看待它自己的生命的?(出示人物语言片断)

5.师小结:刚才我们不仅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还从人物的行动中感受到了人物的品格(板书:动作、语言),这就是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之一:精读细节,精读人物的语言,精读人物的动作,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夏洛”。

宋代陆九渊说过,“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因此,到了中高年级,对于每本书的阅读,笔者都要求学生有兴趣之处就细细品味琢磨,品味书中的细节、琢磨人物的表现方式,做到理顺文章思路、理解作品的内涵;不理解之处就得过且过,“好书不厌百回读”,再次品读同一本书时,“得过且过”之处说不定就读通了。

实践表明,让农村学生多多读书,学会品书,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许很长时间都不会有什么成效,但这个过程是伟大的。当农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当阅读真正陪伴大多数学生的一生时,教师就应该相信,这些学生无论以后干什么,他们都能拥有同样精彩的人生,这才是农村教师做阅读指导的真正目的。

三、“读”“写”相融素养成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才能有进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课外阅读中,也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为此,根据年级的不同,笔者让低年级学生学会“笔划式笔记”,即在读书时,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把它用彩色笔划在书上;中年级则是要求学生在读过书之后摘抄优美的句段,并简单地写下体会,即“感悟式笔记”;高年级不仅要求写好读后感觉,还要求能写出对整本书的书评,即“书评式笔记”。

例如,在六年级一个学生的书评中,她是这样写的:葬花词的一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这句伤感至极的词,让我记忆犹新。花瓣纷飞,树下的人儿悲泣着,粉色娇嫩的花瓣,更加让人对黛玉心生怜爱!好一个“闲静似皎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女子!是呀,人就好似这花儿,枝头的花儿谢了,人也死了,这是个怎样结局?不觉让人潸然泪下!书中的悲欢离合,一切都发生得太快,我还没有准备好,就要快速接受凄凉的事实。我不禁叹:真是红颜薄命!无意间,我想起了《茶花女》的玛格丽特,两本书出自不同国家的作者之手,来自不同的民族的两位女性,为何结局如此相似。月亮升起来了,银色的光芒洒满了整个大地,半轮弯月冷清的独自挂在天空,渐渐,一阵乌云遮掩住了月,月影渐渐变得模糊,正应了那句:“冷月葬花魂……”

这样的书评,是真正把书读透了,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主人公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就像是一面镜子,小作者透过镜子看到了黛玉、玛格丽特,感叹于她们的人生,也映照出小作者自己内心对于她们的同情。那淡淡的哀叹好似小作者成了书中的主人公,黛玉、玛格丽特也在看着小作者:“冷月葬花魂……”

“简单指导,简约读书”,教师应帮助农村学生清晰地阅读课外读物,理清课外读物的思路,基本掌握课外读物的内容,了解课外读物的内涵,让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煜.简单的读书[J].小学语文教学,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