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废物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医疗废物问题及整改措施精选(九篇)

医疗废物问题及整改措施

第1篇:医疗废物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根据“卫计委关于开展医疗废物专项检查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单位情况,对我单位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自纠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我门诊成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完善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点工作制度、专用盛装、运送工具的消毒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职责、制订了本中心院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预案,做到医疗废物规范管理.

二、专用设备、专用包装 

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过程中使用专用包装袋、专用利器盒、专用运送收集桶,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处,并贴有警示标志和警示语。

三、收集、运送、暂存管理: 

从医疗废物产生地到分类收集、内部转运、暂时存放过程等各种行为规范。

1、分类收集规范,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杜绝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装。 

2、将医疗废物分别放入带有“警示”标识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损伤性废物放入专用利器盒内。 

3、运送前应检查医疗废物标识、标签、封口,防止运送途中流失、泄漏、扩散。

4、运送结束,及时清洁消毒运送工具,有清洁消毒记录。 

5、每日清洁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暂存间进行紫外线消毒及室间墙身用含氯消毒液喷洒。

四、人员防护: 

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在收集、运送过程中,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鞋等。

五、人员培训情况: 

医务人员每年培训2次,内容为: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院内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应急预案等。

六、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对我门诊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自查,我们发现了一些不足,主要问题有:医疗废物转送时科室记录不及时。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做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医疗废物分类的熟悉度,各个环节规范医疗操作流程,及时做好登记等。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不断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把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第2篇:医疗废物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我国于1986年6月由卫生部医政司牵头组建了我国的医院感染监控网络,在1990年以后全国各地院感中心、各大型医院院感科相继成立。院感工作起步较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同时由于主观思想认识不足或客观配套防控设施短缺,造成了院感工作出现很多问题,部分基层医院院感工作仍然处于没有或形同虚设状态。作为一家基层妇幼保健专科医院,我院于去年参加省里的二级妇幼保健院评优,在院感工作方面不断地加强控制,手术室、产房、儿科新生儿病区和供应室都进行了格局上的整改。硬件设施上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也为加强医院院感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客观环境条件,但仍有一些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1.1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院院感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管理的全过程,是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目前各级医院存在的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具体分析我院院感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部分医务人员无菌意识较差,未能够严格按照院感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存在着器械消毒不彻底、换药敷料随处乱置等操作不规范、处理流程不尽合理的现象。

1.1.2办公区与医疗区共用电梯、洗手间等公用设施,分区界线无明显标识。

一些医疗设施几科室共用,尤其是一些侵入性医疗器械的应用,由于病原菌不能被免疫系统全部杀灭,难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

1.1.3对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不规范,同时病原体送检率较低。

1.1.4医疗废物、废水处理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如果这些医疗废弃物若处理不当,将会引起二次感染和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如:患者的血液、检查用的手套、棉签等。若不按垃圾分类集中统一焚烧处理,均可造成环境的污染、医院感染的发生。

1.2护理管理与院感工作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2.1院感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

一些从事院感工作的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院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工作衔接上漏洞百出,没有充分发挥出院感工作的实际作用。甚至对于一次性医疗器具或医疗垃圾废弃物没有统一处置标准,乱扔乱放,总认为眼不见为净,存在不可能被感染的侥幸心理,忽略了传染病毒通过各种生活媒介无孔不入的特性。

1.2.2院感管理相关硬件设备欠缺

这是我院院感管理工作的一个现状,同时这也是基层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医院资金运转等原因,必要的消毒、存储、洗漱、灭菌和回收处理设备极其缺乏,对医疗器具或医疗废物不能做到及时消毒或处理,随着医疗用品的使用,源源不断地增加了新的传染源,尤其对医疗废物在回收、分类、储存、运送的各个环节尽量追求低成本,处理销毁措施上因便就简,由于设备欠缺导致对传染源的控制手段缺乏刚性。同时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办公区域与医疗区域没有明显分界,共用洗手间、卫生间或医院公共设施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1.3院感工作影响范围广,相关监控制度不到位

我院由于条件的限制,存在着医院感染管理体制混乱及管理工作形式化的现象。长期以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手术室护理人员来控制,感染科工作相对其它工作来说,起步比较晚,完善的院感工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在具体工作中管理和监督力度明显不足,在实施标准预防时常常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容易造成只做表面工作应付上级检查,具体措施却流于形式。

2我院加强院感工作的主要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我院在改造手术室、产房、儿科新生儿病区和供应室整体格局的同时,配合参加省里的二级妇幼保健院评优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来进一步加强医院的院感工作:

2.1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力度

我院花费较大人力、物力和资金用来加强院感知识的推广,将院感知识培训纳入到全年专业培训计划之中,实行全员培训,每年不低于2-3次。分清职务类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例如对于新上岗人员要进行全面院感知识培训,对于医务人员培训内容应包括院感诊断标准、抗生素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消毒灭菌、隔离防护、锐伤预防,对于护工人员重点培训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消毒灭菌、剂量配比、检测方法和卫生处理等相关知识,对于工勤人员重点培训卫生器具清洗消毒、环境清理、物品存放、废物处置等相关知识。对从事院感工作的人员发放院感管理的知识小册子,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护理部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根据上级文件规定汇编成实用性较强的医院原感管理的小册子,人手一册,并注意做到新旧院感知识的实时更新。

2.2完善院感工作配套设施

我院加大对院感工作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在科室房间配给上和消毒设备上进一步完善,供应室建设达到设施先进的要求,供应室和消毒设施实行专人职管,配备齐全高压锅、清洗机、塑封机、灭菌器等临床所需的医疗器械,保证透析室、手术室、胃镜室、休息室、治疗室、更衣室等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病人使用的医疗器械用过后及时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保证医疗废物随时作出合理的处置。

2.3在医院完善“三级管理网”,实现长效的监控机制

医院院感工作涉及我院各个层面,只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三级管理网”,才能有效地进行全面监控。所谓“三级管理网”,就是在医院控感科的领导下,由一名护理部副主任专职负责控感工作,形成“护理部主任—科户长—区护长”三级管理网,达到随时督促,及时汇报的有效管理渠道。

2.4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我院在完善医院院感管理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方法,杜绝医疗废弃物的乱放、乱扔现象,保证医疗废物处置过程安全。

2.5规范院感工作管理制度

依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院感工作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妇幼保健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整套院感工作的管理制度,包括院感知识培训、院感工作宣传、药品控制、防控工作流程、监督考核办法、奖惩办法和各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等,通过完善管理机制来加强院感防控工作。

第3篇:医疗废物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1.1总体目标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县发生的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及其他突发事件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指导和规范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后的应急处理工作,提高应对能力,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依法规范、依靠科学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对公众健康和国家财产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秩序,特制订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政府领导,部门配合;预防为主,规范管理;科学应对,分级负责。

1.3编制依据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医疗废物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组织管理

2.1组织机构

2.1.1县卫生局在县政府和市医疗废物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下,成立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的医疗废物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2.1.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2.2职责分工

2.2.1县卫生局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2.2.2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指导做好突发事件时环境、物品的卫生学处理和现场处置人员的个人防护,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

(2)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根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紧急处理知识等,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3)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负责对本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疫情报告及预防控制等工作的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3预警与报告

3.1责任报告单位

医疗卫生机构

3.2报告时限和程序

3.2.1责任报告单位发现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立即向县卫生局报告。

3.2.2接到突发事故信息报告后,县卫生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随时报告态势进展情况。对可能造成传染病发生、暴发和流行的,应当按照《**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向县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

3.3报告内容

突发事故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情进程。

3.3.1首次报告:经调查确认的突发事故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态势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3.3.2进程报告:应根据事件发生、发展情况,采取每小时、每天、每周或不定时报告事件进程。

3.3.3结案报告:事情基本终止,办公室应做出结案报告,逐级上报。主要内容: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人员伤亡情况,事件原因、性质,采取的措施、主要经验教训等。

4应急处置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求援;同时向县卫生局、环保局报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4.1重要废物流失、泄漏、扩散

4.1.1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4.1.2组织有关人员尽快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4.1.3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4.1.4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4.1.5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4.1.6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4.2水源污染

如发生水源污染,立即向环保局报告,组织有关人员尽快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5保障措施

5.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组织对本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5.2加强检查,确保措施落实

医疗卫生机构要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本单位医疗废物管理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各卫协分会要对所辖区域的村卫生所、医务室及其它社会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同时上报。

第4篇:医疗废物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一、领导重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为保障专项检查顺利有序开展,保定市卫生局成立了传染病检查领导小组,根据省卫生厅《传染病防治重点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保定市传染病防治重点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明确检点、检查范围和检查要求,实行一把手总负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保证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到位。

二、专项检查成效显著

(一)分层次检查医疗废物处置情况

根据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市县两级卫生监督机构分工协作,依照《方案》分层次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此次共检查各级医疗机构4348家,其中二级以上医院119家;妇幼保健院26家;乡镇卫生院15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3家;其他医疗机构(个体诊所、门诊部、村卫生室)3907家;CDC25家。发现各类违法行为单位4250家;其中予以行政警告3986家;立案264起;行政处罚264家,累计罚款约36万元。

1、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院:

均建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设有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相关培训记录、医疗废物登记较齐全,设立了医疗废物暂存点,医疗废物交由市级处置中心处置或自行焚烧处置,相关人员采取了一定的卫生防护措施。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医疗单位无医疗废物运输专用工具和通道,少数医疗单位未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包装,医疗废物暂存点不符合相关规定,暂存医疗废物未按要求及时处置。

2.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心、其他医疗机构:

大部分医疗机构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个体诊所、门诊部、村卫生室,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无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无相关培训记录、医疗废物登记,未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包装,医疗废物暂存点与生活垃圾同处一处,甚至有的单位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在一起。相关人员卫生防护意识较差,防护设施不全,无医疗废物运输专用工具和通道,有的医疗单位医疗废物暂存点存放大量医疗废物,不及时进行处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县级CDC:

绝大多数CDC能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设置了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相关培训记录、医疗废物登记较为齐全,但也有少数CDC医疗废物暂存点不规范,相关人员卫生防护意识差,未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包装。

针对医疗单位存在的违法行为,执法人员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了责令限期整改、行政警告和罚款处罚。

(二)内镜消毒监督检查情况

此次共检查开展内镜诊疗的医疗机构89家。开展内镜诊疗的医疗机构一般为大型综合医院或规模较大的专科医院,制度比较健全,管理较为规范,基本上能按照《消毒管理办法》及其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诊疗。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一部分医疗机构由于房屋、诊室设置等硬件上原因,内镜清洗与诊疗环境未分开设置,个别单位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时间未达到相关要求,有的未索取消毒剂供应厂家的相关资料。

针对存在问题的医疗单位,执法人员依据相关法规分别给予了责令限期整改和行政警告。

(三)CDC对学校、幼儿园疫情调查处理监督检查情况

我市有25个县级CDC。为“迎奥运,保安全”,CDC对学校、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工作非常重视,均开展了传染病疫情监测、防控指导。对发生疫情的学校、幼儿园均及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各种调查、记录基本完整。

(四)学校、幼儿园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情况

此次共检查各类学校、幼儿园591所,其中乡中小学211所;县中小学38所;市中小学9所;高、职学校19所;幼儿园314所。各类高、职、中小学及幼儿园均成立了相应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有专职或兼职教师负责传染病的防治和疫情报告工作,大部分学校建立了晨检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课报告制度,有学生晨检记录和因病缺课情况登记,统计,有学生病假登记,有学生定期体检制度,部分学校环境整洁,建立了相应的清扫和消毒制度。但发现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学校,尤其是乡级中小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勤追查登记等制度不健全,有的虽然建立了晨检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勤追查登记等制度,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使疫情报告不及时,不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有些学校患传染病学生的隔离、转诊和治疗情况登记不全,给流调工作造成了一定因难,还有些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不够,使教师和学生不能了解更多的传染病防治知识,部分学校教室和宿舍通风不良,没有严格执行清扫消毒制度,极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三、今后工作重点:

通过此次专项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了被监督单位负责人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法律意识,为下一步扎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打下了基础。针对检查存在的问题,今后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消毒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教,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医疗机构负责人的法律意识,达到知法、懂法、守法。县级及乡镇医疗单位要尽快建立传染病处置工作制度和传染病自查制度,完善相关记录,建立医疗废物产生地医废处理工作流程,使用符合规定的包装物和包装容器。

2、切实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乡村级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使之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有效防止各类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第5篇:医疗废物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共检查二级以上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1家,疾控中心1家,保健站1家、计划生育指导站1家,医务室2家,村卫生站67家次,中小学校28家和托幼儿机构2家。共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50余人次,执法车辆11台次。

一、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情况

1、医疗机构:

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的报告,设有兼职管理人员,各门诊科室、住院部各科室设置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首诊医生发现疫情时及时填写了传染病报告卡,由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登记、直报工作。但个别乡镇医疗机构存在漏报、漏登记现象。

2、疾控机构:

配备了专职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完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通过网络直报疫情,成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每日对疫情进行动态监控,定期做出疫情分析报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明显位置设置危险生物卫生标志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标志,建立生物安全责任制,建立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二、医疗废弃物处置情况

1、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建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设有兼职管理人员,相关培训记录、医疗废物登记较齐全,设立了医疗废物暂存点,医疗废物交由县垃圾处理机构同生活垃圾一并处置或自行焚烧处置,相关人员采取了一定的卫生防护措施。因我县无医疗废弃物专用处置设备及机构,医疗废物处置不符合相关规定。

2.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个体诊所:

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废弃物以自行焚烧处置为主,并做有登记,个别乡镇卫生院及大部份个体诊所、村卫生室,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无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无相关培训记录、医疗废物登记,未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包装,医疗废物暂存点与生活垃圾同处一处,甚至有的单位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在一起。相关人员卫生防护意识较差,防护设施不全,有的医疗单位医疗废物暂存点存放大量医疗废物,不及时进行处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本能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设置了兼职管理人员,相关培训记录、医疗废物登记较为齐全,但医疗废物暂存点不规范,相关人员卫生防护意识较差,未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包装。

针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卫生执法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别给予了责令限期整改和行政警告。

三、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情况

各中小学及幼儿园均成立了相应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有专职或兼职教师负责传染病的防治和疫情报告工作,大部分学校建立了晨检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课报告制度,有学生晨检记录和因病缺课情况登记,统计,有学生病假登记,部分学校环境整洁,建立了相应的清扫和消毒制度。但发现存在一定问题:部分学校,尤其是乡级中小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勤追查登记等制度不健全,有的虽然建立了晨检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和因病缺勤追查登记等制度,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使疫情报告不及时,不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还有些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不够,使教师和学生不能了解更多的传染病防治知识,部分学校教室和宿舍通风不良,没有严格执行清扫消毒制度,极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针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卫生执法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别给予了责令限期整改和行政警告。通过专项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了被监督单位负责人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法律意识,为下一步扎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打下了基础。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针对检查存在的问题,今后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消毒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教,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医疗机构负责人的法律意识,达到知法、懂法、守法。县级及乡镇医疗单位要尽快建立传染病处置工作制度和传染病自查制度,完善相关记录,建立医疗废物产生地医废处理工作流程,使用符合规定的包装物和包装容器。

2、切实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乡村级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使之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有效防止各类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第6篇:医疗废物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关键词:农药;生产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 F7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前言

农药的概念在时时更新,我国农药的发展目标已经从高效、低毒、低残留、低价格发展到高效、专效、安全、环保、方便、廉价。可以看出,安全已成为农药发展的重要标准。我国目前农药研究的侧重点也向着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同时,我国生物农药研究已从动物源、微生物源向植物源过度。现代农业有两个特点,即高产和优质,也就是维持生命,和让生命活的更好。要解决其中的矛盾,发展现代农药必须要将四农和四工,即农业、农村、农林、农药,和工厂、工人、工作、工艺结合起来,要将农药研究和扶持企业结合起来,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人才效益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我国农药创新能力,并确保农药生产的安全。

1农药生产安全的意义

农药生产的安全不仅关系到生产工人的安全,也关系到工厂附近人畜的安全和环境保护,因此确保安全生产是预防农药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目前,我国有相当部分农药企业是小型工厂,设备简陋,缺乏必要的安全操作规程、措施和设备,安全生产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药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安全问题多而复杂,因此应采取积极的措施,以确保农药生产的安全,确保农药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2确保农药生产安全的措施

2.1工厂设计方面。农药生产厂的厂址选定必须慎重,应做到不管是在现在还是将来,其对人类健康和安全的潜在危害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小,同时必须为今后的可能扩大和发展做好准备。厂址选择除必须考虑环保要求外,还必须考虑其他一些问题,如不可邻近居民区、医院、学校、河流或水系,工厂不得在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厂址地质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性和渗透性等。工厂设计和规划,农药生产过程是复杂的,它包括多项操作技术和程序,因此工厂设计和规划必须科学合理,以确保生产能在良好的安全、卫生和环境条件下进行。各生产活动要连贯,在各车间或各区域之间应有保持通畅的紧急通道。如果各个生产作业区要分开设置,要设有必要的隔离墙,污物池也要分开,分开的污物池还应设有围堤,原料、溶剂、半成品和成品也要分区放置。

2.2生产过程的安全操作和劳动保护。安全操作,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与有害物质接触,中毒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确保生产者安全操作。要制定安全生产规则,并列入操作手册,由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严格遵守。对操作手册的执行要定期加以监督和检查,对生产和管理危险品的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生产设备要定期检查、维修和校准,以防事故发生。生产中的各环节都应安装必要的安全性设备和仪器,各生产车间必须有足够的通风换气设备,要有气体、蒸气和粉尘的监测仪器,还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工厂险情高发区要设立警戒区。操作工人必须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置,如橡皮手套、口罩、保护服等。 净化技术和废物处理,必须采用适当的净化技术,努力减少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和排放物的排放,特别是要严格控制有毒气体的排放。农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一般是有毒的,必须对其进行再循环回收和处理。不能再回收的废物,必须用法律手段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安全处理,确保最小程度的废物排放,确保排放的废水、废气、废物符合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健康监测和医疗设施,农药工厂内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和人员,以满足与工厂生产的农药类型和产量有关的各种医疗需求。工厂要设立专门的医疗室,配备充足的医疗急救设备和必要的药品和解毒剂。医疗室与当地急救医院和救护站经常保持联系,对一线工作人员要进行定期身体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2.3加大对农药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的力度。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出来后,最后关键环节是整改措施的落实,这是隐患排查的最终目的。领导重视和参与,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等隐患相互作用的结果,即二者在同一时空交汇并相互作用才会产生事故后果,无论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物的不安全状态,都能在管理缺陷层面上找到其根源,或者说管理上的缺陷的外在表现往往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存在两方面,因此我们在制定隐患整改措施或是分析事故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个层面上,更重要的是深入到管理层面上,查找隐患根源,比如制度、规程、程序是否健全,是否科学和合理,是否随时间和条件的推移和改变而需要改进,改进的方向在哪里,是否需要请专家进行技术和管理评审;人员安排是否合理,是责任心的问题还是知识技能的问题或是两者都有等,这些关键性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找准了根源,在制定防范措施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达到药到病除、斩草除根的效果,才会真正达到杜绝同类事故屡次发生的目的,确保目标的完成。而管理层面上的整改只有领导才具有实际的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所以领导的重视并参与隐患排查、整改的重要性和意义就在于此。加强对农药生产隐患的管理,隐患管理的内容包括职责、资金、档案、报送、整改、核销、隐患检查、评估。对各级排查出来的隐患要按有关信息申报要求对隐患进行登记,按一般、重大进行分类管理。一般安全隐患台账的内容应当包括登记时间、隐患名称、隐患类型、具体部位、整改资金、整改措施、整改期限、责任部门、整改责任人等。重大安全隐患档案还应当包括:基本情况、隐患形成原因、危险危害程度、隐患确认报告、整改治理方案、整改结果、验收意见等内容。隐患整改和治理应根据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确定整改的优先顺序,限期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还要制订可靠的安全管理方案,明确各级职责;对制定的管理方案和隐患整改措施(包括技术、管理、组织措施)必须按有关的程序和权限经过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审查、批准。制定整改、治理措施应首先考虑工程技术措施,确保本质化安全,实现本质化安全有困难的再辅以管理、教育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重大隐患大多要采用综合治理和预防手段才能达到防治效果。对于重大的隐患整改,要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其内容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隐患整改后,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进行验收和评估。重大隐患整改后整理归档,其内容应包括: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治理完成报告,治理效果评价。

第7篇:医疗废物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关键词】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 对策 

现就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1组织机构不健全,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预防感染的相关知识,有的医院领导认为院感科可有可无,院感工作“只花钱,不赚钱”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缺少投入。大部分医院感染委员会未履行委员会职责,未按要求定期召开会议及开展相应的工作。有的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无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有的医院虽建立了完整管理体系,但运行不好,形同虚设。

1.2管理制度不健全,全员培训不到位

部分基层医院院感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确,督导检查不到位。大多数医院缺乏全员性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特别是二级以下的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很少甚至从未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对院感相关的法律法规、院感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及院感新知识新信息一无所知。

1.3滥用抗生素普遍存在

当今广谱高效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药源丰富,使用方便,某些医生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用药指针掌握不严,采用多种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并且频频更换,这样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产生二重感染,给病人带来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1.4医院感染监测工作不到位

部分医院领导观念未转变,认为院感科是护士养老的地方,大部分院感专(兼)职人员是由不同医护转行而来,管理及业务知识欠缺。又由于院感管理人员不足,平时监督检查力度比较小,前瞻性和目标性监测难以做到位,院感病例存在漏报、迟报现象。绝大部分医院未设细菌室,日常监测工作无法进行。很多医院未对高压蒸汽灭菌器做生物监测,未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浓度监测。

1.5 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手卫生的执行依从性差

手部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1]大多数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工作中不能做到及时正确的洗手或手消毒,自身防护意识淡薄,对“标准预防”概念模糊不清,未按“标准预防”的措施执行,这样很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1.6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规范

大多数医院均未采取器械集中清洗,很多医院无专门清洗消毒供应室,均在科室作清洗打包再送高压灭菌,根本不用说清洗步骤及流程,内镜的清洗、消毒处理不符合规范要求,无高压气枪、水枪,未使用酶洗,内镜数量不够,达不到消毒灭菌的时间要求。

1.7医疗废物管理混乱

医疗废物未分类收集,未用医疗废物垃圾袋盛装。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装,未建立医疗废物暂存处,无警示标志。

2对策

2.1 开发院领导的医院感染意识,完善组织机构

2.1.1 及时向院领导传递有关规章、标准、规范、及院感暴发的事件,对医院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使他们认识到院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1.2 建立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的医院感染委员会,制定委员会职责,每年最少开二次会议,出现院感突发事件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履行委员会职责。

2.1.3 成立院感管理科。院感科专职人员经常不定期下科室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2.1.4 成立各科院感监控领导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共四人组成,主要负责本科室院感管理制度、职责及消毒隔离工作的落实,每月的微生物监测,平时对手卫生督促,不定期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转贴于

2.2 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医院应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质量控制标准。院感管理部门根据标准要求经常深入科室抓落实,对未达标的个人及科室,要与奖金挂钩,并出书面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

2.3加强医院感染培训

院感专职人员每年要参加省市组织的岗位培训,不少于16学时,并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专职人员将所学到的新知识、了解到的新信息及时传达给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科要定期组织全院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每年至少二次,不少于6学时,以国家相关医院感染法律法规为教材,结合全国其他医院因医院感染而引发的医疗事件案例为教训[2],组织系统学习并考核,还要对保洁员、进修实习生、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2.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及时下发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并组织培训,根据本管理办法制订临床不合理用药处罚暂行规定和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规定,抗菌药物一律按照分级使用和分线管理的原则使用。在临床确定用药前尽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最佳抗菌药物。

2.5全面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制定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专职人员要对住院病人进行前瞻性监测,防止院感病例漏报,还要积极开展目标性的监测,如呼吸机相关肺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监测,及时发现院感存在的隐患,防止院感事件暴发。

2.6强化标准预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医院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防护措施,加强标准预防及六步洗手法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洗手的重要性。2.7加大消毒灭菌设备、设施的投入,加强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管理

医院应投入一定的经费,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口腔科、胃镜室等应添必要的医疗器械和设备。医院应将所有的手术器械包括植入物手术的外来器械都送到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并做好物品清洗、消毒和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对灭菌物品做好物理、化学监测,灭菌植入型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放行,直到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同时做好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建立质量追溯制度,以利质量的持续改进。

2.8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用黄色塑料袋盛装,损伤性的医疗废物应使用防渗透耐刺的容器盛装,专人收集,封闭转运并进行登记,登记资料保存三年。建立医疗废物暂储站,注明危险警示标志。

参考文献

第8篇:医疗废物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1健全感染管理组织

由于医务人员在地震中伤亡较大,医院及时调整了感染管理委员会和院感科组成人员,充实感染管理力量。院长亲自担任感染管理科主任,落实了专门工作人员,多次派人参加省、市举办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为普及感染管理技能,增强感染管理意识,院感科根据各级各类人员知识水平、职能性质差异,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手段,组织学习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有关知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进而积极参与到医院感染工作中来。

2制定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治理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必须以科学制度作保障。根据《医院感染治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废物治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医院及时制定了《医院感染治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治理制度》、《法定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医疗废物治理工作制度》以及各科室和重点部门的消毒隔离制度等。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院感科人员认真督促各科人员严格按制度办事,加强平时检查督促,每季度开展一次质量大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通报,使各科室相互借鉴和提高。

3做好空气、物表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由于我院地处边远贫困山区,经济十分困难,没有专门的检测场地和设施。地震前,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的监测由县疾控中心每年进行两次,平时的质量检查只能以肉眼判断。地震后,县疾控中心同样遭到毁灭性破坏,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的监测主要依靠院感科人员督促各科室认真开展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定期进行周围环境的消毒、杀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切实加强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

重点部门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在充分发挥科主任、护士长管理职能的同时,对重点部门制定具体措施。有关重点科室对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都作了细化分工,做到日有安排、周有重点,专项专管,落实到人,安排到时。对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整改措施,基本保证了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监控质量。

4.1门诊部的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直接承担着来院就诊者的诊断治疗任务,具有患者流量大、病情各异等显著特点。就诊者所患基础病、体质、年龄、就诊目的都各有不同。因此,医院设立了门诊医生工作区域,并单独设立发热门诊。鉴于板房数量有限,人员配备缺乏,急诊科没有分列单设,把门诊与急诊合建在一起,门诊医生同时负责急诊接送任务,所有的抢救、治疗工作都在住院部进行。门诊的感染问题主要有:门诊急诊分诊能力差,工作区域划分不严格,有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同时,由于板房面积小,除了医生的诊断桌椅、检查床之外,所剩空间狭小,很多科室都没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公共洗手设施离诊室都有一定距离,这给各科室人员的日常手清洁增加了难度。但各科室人员仍然坚持日常清洁和消毒,坚持每日通风。

4.2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由于在板房搭建过程中,没有按手术室要求进行建造,手术室是在住宿用板房基础上进行改造而成,将3间活动板房分别改造成手术间、无菌物品存放间、打包间、洗手间、工作人员休息间。手术间与无菌物品存放间采取紫外线、臭氧、乳酸相结合的空气消毒方式,室内保持清洁、卫生、无尘、无污染,接送患者平车保持清洁,使用一次性大单,一人一换,手刷一人一用一灭菌,拖洗工具分室使用,标识明确,使用后洗净、消毒、洗净、晾干,所有手术人员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尽量确保手术安全。虽然改造后的板房可以进行手术,但仍面临着不少感染问题:患者的出入通道不能严格分开,手术室区域与周围环境比较接近,板房隔音、隔热效果差,人流、物流在手术室外不断通过,环境较嘈杂,外界灰尘污染也较严重,这给手术室的日常保洁增加了难度。只有一个手术间,在连台手术与急诊手术等多台手术时可能存在共享冲突。

4.3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供应室是医院的解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中之重,供应室工作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临床服务质量。我院供应室共有3名工作人员,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有工作人员值班室1间,无菌物品存放室1间,高压灭菌室1间,一次性物品存放间,有下排气高压灭菌蒸锅一台,另有两台小型蒸锅,保证了全院的灭菌物品供应。严格登记制度,所有质量监测、效果监测、工作流程均登记备案,消毒员持证上岗,灭菌合格物品有明显标识和有效期,专室专柜存放,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用品严格购进、使用、管理制度,对捐赠的一次性用品建立专用捐赠账册,严格使用管理。存在主要感染问题:供应室处在板房区内,不能相对独立设置,布局欠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生活办公区划分不严格。由于板房数量受限,没有回收、清洗、打包间,不能在供应室进行清洁、去污处理,各科室的器械、物品仍由使用科室自行处理,这样就存在分散作业、清洗不够彻底、管理难度大等感染问题。

4.4治疗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地震后,由于板房数量和条件所限,对各科治疗室进行适当整合,内科、外科、门诊各护理单元合署上班,治疗室、办公室、值班室共用。在现有的治疗室内,配备了空调、流动水洗手设施、无菌物品存放柜。每日清洁治疗室,地面湿式清扫,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保持空气清洁,碘洁、酒精密闭存放,容器每周灭菌2次,工作人员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无菌配药、注射安全。存在主要感染问题:由于全部整合,人员较复杂,管理难度大,加之各科室病员病情不一样、医生用药习惯不一样,给治疗处置增加了难度,治疗工作量大,人员流动也相对较大,潜在空气污染、使用后物品清洁消毒不够彻底等问题。

4.5医疗废物处理

医疗废弃物规范化管理是基层医院普遍面临的难题,作为地震灾区更是难上加难。医疗废弃物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医院工作人员每天接触大量的医疗废物,如各种污染的针头、纱布、管路等,是传播艾滋病、肝炎病毒的重要途径。医院板房全部按照住房标准搭建,每间20平米,废水都采取屋边沟排放。对一般的居民来说,可能不存在多少问题。因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在这样条件下医院的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成了难题。针对医院实际,要求各科室在出科之前必须进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毁形,医疗废物用黄色塑料袋分袋分类包装,指定专人定时回收,每两天用车辆运送至垃圾场焚烧、深埋。虽然也尽量采取措施,但仍然存在着运送过程中密闭措施不太好、焚烧不够彻底等情况。特别是医院污水基本无法处理,科室较为分散,各科室废水直接从屋边沟排放,难以集中收集或进行消毒处理,致使医疗废物、污水处理不彻底,有各种细菌、病毒向外扩散的潜在威胁。

4.6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

第9篇:医疗废物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为认真落实医疗废物监管责任,切实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工作,保护汉江沿线生态环境,按照《襄阳市2019年度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专项战役实施方案》及市卫健委有关文件要求,我局在第一季度开展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日常监督及执法检查工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医疗废物日常监督及执法检查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我局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专门会议,会议要求各科室、各责任监督员务必高度重视医疗废物的监督执法工作,迅速行动起来,抓实抓牢日常监督,做好做细专项检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日常监督

1、抓住关键,突出排查重点

在日常监督执法过程中,全面查找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等关键问题环节,重点排查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交接、运送、暂存及处置登记是否完整,是否设置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并符合要求,是否存在院内运送过程丢弃现象或在非贮存地点堆放医疗废物,是否将医疗废物交由有资质的集中处置单位处置等。一季度,共计完成日常监督约110 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近100 份。从检查的情况看,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工作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落实了院内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等相关工作措施,在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转运移交时,能够较好地落实医疗废物移交签字的制度。

2、严格标准,避免源头流失

我局要求所有医疗机构必须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协议,将医疗废物交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集中处置,同时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协议、医疗废物规章制度作为必备项纳入诊所、门诊部等医疗机构校验标准,并现场审查医疗废物处置情况。一季度,我局共计受理医疗机构校验近90家,申请校验的医疗机构均签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协议,制定有医疗废物规章制度。校验工作从源头上避免了医疗废物的流失、泄露,有效地防止了医疗废物因管理或处置不当导致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三)加大执法力度

对于医疗废物日常监督及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存在问题的单位,发现一起,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整改一起,对于达到立案标准的,发现一起,立案查处一起,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截止4月30日,共计发现问题11起,责令整改5起,立案处罚6起。通过严格执法,加大了法律威慑力,加深了当事人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认识,提高了在处罚中进行警示教育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收集时限超过规定要求

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医疗废物在医疗机构内的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至少每2天到医疗卫生机构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但目前我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单位仅能对产生医疗废物量较大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所产生的医疗废物不超过2天收集、运送一次,部分小型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频次甚至达到每周或每月一次,造成医疗废物在医疗机构的暂存时间超过2天,存在安全隐患。

(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少数医疗机构法律意识淡薄,医废管理制度不健全。少数民营及基层医疗机构法律意识不强,对医疗废物收集处置工作重视不够,有的尚未建立健全相关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负责人对处置流程不熟悉,未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二是少数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建设不规范。部分医疗机构存在医疗废物暂存间等医疗废物管理设施、设备简陋、不全的问题,未配备专用的医疗废物存贮容器、转运工具,卫生及防盗设施不完善,暂存地未远离医疗或生活区;三是少数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设备不全、管理不规范。医疗废物内部交接记录不完善。部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及其他杂物混合存放,部分小型医疗机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不能及时交由暂存间存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主体责任

教育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湖北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落实主体责任,做好医疗废物的源头分类,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流程。

(二)进一步强化人员培训

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将民营医院、门诊部、个体诊所等负责人及具体从业人员作为重点,使其掌握相关政策要求,自觉抓好医疗废物管理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方式,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为重点,切实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并将检查结果与医疗机构校验管理等工作挂钩。对医疗废物管理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公示一起,切实起到警示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