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脏外科常见手术范文

心脏外科常见手术精选(九篇)

心脏外科常见手术

第1篇:心脏外科常见手术范文

【关键词】  心脏肿瘤;外科治疗;复发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997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完成的心脏左房肿瘤摘除手术39例,其中女22例,男17例,年龄13~68岁,平均46±10岁。其中左房粘液瘤37例,左房脂肪瘤2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i级4例,ii级9例,iii级23例,iv级3例。查体:心尖区闻及ii~iv级舒张期杂音35例,其中合并收缩期杂音8例,4例无明显心脏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13例,房性早搏1例,心房颤动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胸部x线片示:左心房增大29例,左心室增大7例;肺淤血27例,肺动脉段突出11例,呈二尖瓣型心影3例。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腔内有异常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分叶状,随心脏舒缩活动。合并二尖瓣返流9例,其中重度返流4例。

    1.2  临床表现:1)循环系统症状:由于肿瘤最常见于心房,占据一定的空间并靠近二尖瓣。通常会影响循环系统,从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如:心悸、气短、头晕、活动耐量下降。本组病例均有两种以上的上述表现。2)由于粘液瘤表面呈粘液状,容易脱落,容易造成循环系统的栓塞,本组中有1例脑栓塞,2例有肢体栓塞病史。3)全身反应性症状:发热、贫血、消瘦、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本组病例中发热5例,红细胞沉降率加快13例。

    1.3  手术方法:全组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其中急诊手术2例,其余患者为亚急诊手术,均采用胸骨正中“1”型劈开胸骨,术中见瘤体呈椭圆形、类圆形或葡萄串状,胶冻样,质脆,易脱落,颜色多样。瘤体大小15mm×19mm×21mm至63mm×46mm×37mm不等。有蒂27例,基底较宽;未见明显瘤蒂者12例。肿瘤附着于卵圆窝附近33例,左心房顶3例,左心房前壁1例,左心房外侧壁1例,左心房后壁1例,手术切除瘤体时根据瘤蒂及基底情况,一般完整切除瘤体及周围0.5~1.0cm的正常组织。切除时应尽可能一次完整取出,取出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心腔以免残留在心脏内造成术后栓塞。本组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体外循环时间52~126min,平均7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88min,平均53min。术后病理诊断:左房粘液瘤37例,左房脂肪瘤2例。心脏切口均采用切开右心房后再切开房间隔径路,房间隔组织切除后,根据切除瘤蒂后局部组织缺损情况,采用直接缝合或自体心包修补,本组中5例直接缝合,其余多采用自体心包修补。如果瘤蒂与房室瓣近,必须切除一部分瓣叶,而瓣膜成形不满意时,做瓣膜置换术。切除附着在左心房顶或侧壁的肿瘤,要防止切穿房壁,如果需要切穿,可用心包补片修补。

    1.4  治疗结果:经手术治疗39例患者中,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9个月~9年,平均3.27年,其中一例在术后11个月复查时发现肿瘤复发,为粘液瘤患者,原手术证实其蒂位于软圆窝,约2×3cm大小,复发时心脏超声证实肿瘤仍位于软圆窝,考虑手术切除时可能内膜有残留,因患者拒绝再次手术并失去随访。其余患者均仍存活,其中脑梗死患者左下肢肌力4级,肢体栓塞患者经治疗后无后遗症。

    2  讨论

    原发性心脏肿瘤是少见的心脏疾病,近期报告的尸检发生率为0.0017~0.28%[1],其中大部分为良性肿瘤,并以心房粘液瘤最为常见,占心脏肿瘤的50%。好发年龄为50~70岁,多见于女性。心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与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和肿瘤性质有关。左房粘液瘤其蒂部多位于房间隔卵圆窝周围,肿瘤活动度较大,因此表现为类似二尖瓣狭窄的症状和体征,但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甚至可阻塞二尖瓣口,引起晕厥或猝死。心脏粘液瘤可有低热、消瘦、贫血、血沉增快等全身症状,与肿瘤内出血和退变、微栓塞等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2]少数粘液瘤以栓塞或晕厥为首发症状,而栓塞又以脑栓塞多见,容易误诊。二维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脏肿瘤有很高的敏感性,诊断准确率可达87%,并对肿瘤病理类型的判定有一定指导意义。原发性心脏肿瘤一经诊断,即需急诊或亚急诊手术,否则有晕厥、猝死或栓塞的风险。手术通常采取胸部正中切口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升主动脉阻断前尽可能操作轻柔,暂不插左心引流管,可直接切开肺静脉减压,避免肿瘤脱落和栓塞。根据不同的肿瘤位置选择适当的心脏切口。房间隔切口一般不能直接缝合,除非肿瘤未侵犯房间隔,手术中无切除房间隔组织才考虑直接缝合房间隔,如本组中左心房顶3例,左心房前壁1例,左心房外侧壁1例,否则多需要自体心包或涤纶片修补。如果肿瘤附着于左心房壁,可在房间沟后部行左心房切口,切除附着区及瘤蒂附近心房壁全层,产生的心房壁缺损通常以自体心包片修补。另外由于心脏粘液瘤可多中心发生,术中一定要仔细心内探查,特别是静脉入口、房室瓣及腱索、乳头肌间隙,避免遗漏。对于肿瘤的切除范围,外科手术原则是要完整的切除肿瘤组织并包括足够的边缘组织,包括肿瘤基底周围的心包及肿瘤浸润的深度。有蒂的粘液瘤一般应完整切除,必要时可以用牙科镜或者内窥镜来协助进行手术切除[3]。侵犯瓣膜及腱索组织的肿瘤,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可以用心包行瓣叶修复,术中食道超声可以进一步确定肿瘤的解剖位置,评价瓣膜的狭窄及关闭不全程度,以及对瓣膜成形后的效果进行评价。除非瓣叶切除范围广,需要进行人工瓣膜置换。在决定置换瓣膜时,要权衡肿瘤复发与瓣膜所相关的并发症的利弊[4]。一般认为心脏良性肿瘤的预后良好,其复发可能与以下4种原因有关:肿瘤切除不完全、肿瘤呈多源性、家族性肿瘤和转移性复发[5]。但家族性比较肯定,其他3种原因没有较明确的理论依据。在本组患者中只出现一例复发,可能与例数相对较少且病理类型相对单一有关。总之,心脏左房原发肿瘤只要诊断明确,外科治疗的短期及远期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参考文献】

  [1]robertswc. primary and secondary neoplasm of the heart[j]. am j cardiol, 1997, 80: 671-682.

[2]韩劲松,安君,阎德民.原发性心脏肿瘤232例临床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2006,144(12):87-89.

[3]胡盛寿,王小蔉,许建屏,等.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总结[j].中华医学杂志,2006, 86(11):766-770.

第2篇:心脏外科常见手术范文

有位小孩一生下来就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听医生说,可以通过开胸手术治疗,但是,开胸手术技术要求比较高,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需要机体能够耐受。所以,他们全家就希望孩子能平安长到半岁,以便承受开胸心脏手术。谁知,孩子因为心脏疾患,身体始终十分虚弱,经常患肺炎。半年不到,就住了十几次院。全家人被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弄得精疲力竭,孩子却终因肺炎合并心衰而夭折。

先天性心脏病系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疾病。我国每年估计出生10万~15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如未经治疗,其中约1/3的患儿在生后1个月因病情严重和复杂畸形而夭折。存活下来的婴儿会因为心脏病而体弱,造成生长落后,甚至影响智力,严重威胁孩子的健康甚至生命,也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升学、工作、结婚、生育,给整个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近年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研究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心胸外科手术方面,体外循环、低温麻醉下心脏直视手术的发展,以及带瓣管道的使用,不仅使大多数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手术效果大为提高,而且对某些复杂心脏畸形亦能在婴儿期、甚至新生儿期进行手术,使先天性心脏病的预后大为改观。

但是,开胸心脏直视手术技术要求高,有时甚至需要多科合作;手术时,多数还需要体外循环;而且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时间长,会留下较长的疤痕,不但影响美观,还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障碍。针对开胸手术治疗所存在的问题,一门新兴的医学――经心导管术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应运而生。而且在最近几年,有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

“不开刀”的心脏手术

介入治疗是在X线透视下,利用心导管将器械送到心脏畸形处,对畸形部位进行封堵或球囊扩张治疗,所以被称为“不开刀”的心脏手术。

通常不需要全身麻醉,只需要局部麻醉或骶管麻醉。也不需要开刀,只需在患者的大腿根部穿刺股静脉或股动脉,放入血管鞘,再放入导管,就能一并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操作,如关闭动脉导管、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以及应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瓣膜(如肺动脉狭窄)和血管。在放置导管过程中,有时需要在血管或者心脏内注射造影剂进行心血管造影,以帮助了解疾病的详细情况。

一般医生只要经过正规培训,就可以开展介入治疗,而且通常由小儿心内科医师或心内科医师操作完成,有的还可直接由放射科医师执行。

介入治疗的优势

成功率高。

创伤小。

不需要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不需要上呼吸机。

不需要输血,可以避免输血带来的风险。

术后恢复时间短,只需数小时。

住院时间短,仅需住院3~7天

并发症相对较少。

术后无手术疤痕。

运用国产器械,费用和开刀手术费用相近,甚至低于开刀手术费用。

介入治疗适用病种

因为介入治疗拥有如此多的优势,对于一些常见心脏畸形,介入治疗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迄今为止,不是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都能做介入治疗。

第3篇:心脏外科常见手术范文

心脏创伤包括单纯的心包伤,心包内心脏和血管的损伤。心脏急性创伤手术救治是重多急性手术中最为凶险,紧急的一类手术。能否及时、有效的开展手术救治是心脏创伤急病治疗的关健。我院自2007年11月到2009年5月,共急诊收治心脏创伤手术患者20例,在手术室人员积极配合下,手术救治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室如何配合手术救治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8—45岁,至伤原因:刺伤14例,竹器伤3例,交通事故3例。受伤到达手术室时间0.5~3.5h,所有病人均于受伤后即到我院就诊。急诊入院时血压小于90cmHgl3例,生命体征正常4例,其中测不到血压3例,胸壁伤口位于前胸10例,右前胸7例,剑突下3例,急诊到手术前行检查16例,未检查送手术的4例。

1.2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气管括管全麻,其中10例采用90度侧位,9例垫高患侧20~60度,1例平卧位。本组采用左前侧开胸入路12例,右外恻开胸入路7例,其中2例横断胸骨,同时开腹检查3例,正中开胸一例。开胸后立即切开心包,迅速吸尽积血,清除血块,找到伤口后用手指压迫止血,5例心房伤口用侧壁钳钳夹止血,2例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回收后回输给患者,1例采用体外循环下新室修补。所有伤口均用普理灵线带心包或涤纶垫片缝合,取自体身心包垫片14例。

1.3结果:全组无死亡,2例术后24小时再次开胸止血,其余均手术成功痊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1.7h,术中出血量200ml~4000ml,平均1700ml,其中13例患者术中输血200ml~3000ml。

2 护理

2.1手术前准备:接到急诊电话通知时,及时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如伤情、血压、是否检查,有无配血等,立即通知麻醉师。根据手术医生电话通知:有5例患者接手术电话后立即通知体外循环师及专科组长,告知手术时间,要求人员15~30min到位。各单位人员到岗后须全面了解病情。接患者前,将输液泵,心电监护、吸氧、吸引设备调试准备妥当,根据病变部位和病情有选择的准备手术用品:如手术体位垫、生物蛋白凝胶、骨蜡、除颤器、自体血液回收机及相关用物,体外循环机及相关用物,血管缝线、涤纶垫片、手术器械等。同时准备好常规的抢救用药:如多巴胺、肾上腺素、硝普钠、利多卡因等。并准备2管以上的输液,将手术石温度控制在24℃左右。

2.2术中配合

2.2.1由于心脏创伤手术台紧急、复杂、手术方式多样易变、手术时间不好估计,加之所需物品、药品、抢救仪器设备多,一般此类手术均安排在急救手术间。手术间的除配备常规手术用的用物外,还配备相应的急救用品,如除颤器,抢救药物车,加压输液器等。

2.2.2生命体征的监测:心脏创伤病人,一进入手术间即连接好血压,心率,指氧饱和度等监测病情,巡回护士在手术前做好静脉穿刺,导尿等准备工作。术中密切观察病人情况,随时与手术医生、麻醉师联系,做到主动配合,遇异常情况及时遵医嘱做相应的抢救与处理。

2.2.3器械护士的配合:心脏创伤手术危急,要求洗手护士提前20—30分钟洗手,与巡回护士一起仔细清点缝线、器械、敷料等物品。同时手术情况不确定因素多,要求器械护士全面的预见手术情况,尽最大限度的准备好手术器械与用品,对手术中添加的器械.敷料及时与巡回护士清点、记录,并做到心中有数。 术中密切的关注手术进程,如遇异常及时通知巡回护士,做好相应准备及时提供手术所需物品.不人为的耽误手术时间。

2.2.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手术安全:由于心脏创伤手术紧急,手术方式易变.需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高度集中注意力,术前、术中、术后认真核对纱布、器械、缝线等。同时心脏创伤手术伤情凶险,出血量多.经常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输入大量异体血,因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用药、输血差错。并根据手术需要.使用加压输血,加速输血速度

2.2.5心脏垫片的留取:心脏创伤手术伤口大小不一.根据创伤部位的需要手术医生取自体心包片后,洗手护士抚平心包片,夹于小纱布中间,浸泡于戊醛20分钟后,用生理盐水洗清三遍备用,同时备好普理灵缝线。

2.2.6术中异常情况的配合:考虑到心脏创伤手术紧急,异常情况多见。根据手术前对病情的判断需要,安排专科组长到位协助手术配合。如遇需使用体外循环或自液回收时立即配合循环师,麻醉师安装体外循环或自液回收机,同时配备体外循环所需的药品。并协助洗手护士准备手术所需物品、缝线等。随时配合手术医生.麻醉师的手术抢救工作。

3 讨论

3.1心脏创伤病情凶险.病情进展迅速,常因抢救、手术不及时、到位导致失血过多死亡。被多数手术医生定义为最为严重的灾难性急诊手术。随着多种外科手术的改进和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手术组人员的抢救手术技能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性。对于紧急手术患者,我院建立了急诊室——手术室——ICU急诊手术绿色通道。手术室配备了急诊开胸器械,体外循环物品,心脏血管缝线等物品、材料,均长期常规备用;并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补充。保证各类物品完善,仪器的性能完好,可以随时启用。

3.2由于心脏创伤手术紧急,患者病情严重及手术器械、用物、设备多种。为确保手术配合井然有序。手术室每月安排有急救手术配合的培训、演练、考核等。由心脏手术专科组长组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手术护士手术的应急能力。要求在术前、术中均要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既要分工,又要密切配合,保证手术紧凑顺利进行.

3.3心脏创伤手术时间紧逼,要求手术组人员均能各司其职,做好各自的工作,同时要做到密切的配合,方能争取良好的抢救时间,缩短手术时间。目前我院成立有专科心脏手术小组,平时由固定的专科手术护士配合完成心脏手术,当心脏急紧手术时,由心脏小组护士与手术医生及体外循环师、麻醉师一起进行抢救手术。

3.4完善健全规章制度。同时平时注意总结手术抢救经验,制定手术抢救流程,培养手术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及业务水平。

术配合井然有序。手术室每月安排有急救手术配合的培训、演练、考核等。由心脏手术专科组长组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手术护士手术的应急能力。要求在术前、术中均要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既要分工,又要密切配合,保证手术紧凑顺利进行。

3.3心脏创伤手术时间紧逼,要求手术组人员均能各司其职,做好各自的工作,同时要做到密切的配合,方能争取良好的抢救时间,缩短手术时间。目前我院成立有专科心脏手术小组,平时由固定的专科手术护士配合完成心脏手术,当心脏急紧手术时,由心脏小组护士与手术医生及体外循环师、麻醉师一起进行抢救手术。

3.4完善健全规章制度。同时平时注意总结手术抢救经验,制定手术抢救流程,培养手术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及业务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杨永珠,陈学忠,张代成.现代胸心血管外科要览.兰州:甘肃出版社,1996年.

第4篇:心脏外科常见手术范文

【关键词】巨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重复肾;输卵管结石;肾积水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9岁,因B超发现腹腔巨大肿块1周,要求手术入院。患者两年前在当地行妇科普查时发现左下腹囊性肿块(具体大小不详),考虑为卵巢囊肿,偶有尿频、尿急、及左腰部胀痛,患者因经济原因一直没有进一步检查及治疗,一周前再次行B超检查提示盆腔巨大囊肿,要求手术入院。

查体:生命体征正常,无明显贫血貌,心肺正常,左侧腹部明显膨隆,可触及巨大囊性肿块,不活动;B超提示:左侧盆腹腔看见一约25cm×10cm液性暗区,左侧卵巢未见,右侧附件及子宫正常;CA-125:3U/ml正常,其他几项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正常。

完善相关准备后,以左盆腔巨大肿块:左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剖腹探查手术,开腹后见双侧附件及子宫均正常,左侧可见一巨大囊性肿块位于左侧腹膜后,色透亮。立即行床边B超检查,B超没有发现正常的左侧肾脏,右侧肾脏大小正常,考虑囊肿为积水增大的左侧肾脏,立即请泌尿外科医生会诊手术。吸出清亮液体约1600ml后,探查证实囊肿为积水肿大的左侧肾脏,并且左肾为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即重复肾、双输尿管成Y形,上段均有结石梗阻,结石以上输尿管明显扩张,从而导致严重肾积水。取出双输尿管内结石,切除部分菲薄的肾脏组织,放置内引流管缝合肾脏,术后给予抗炎治疗,7日后患者切口愈合好,拆线出院。出院后患者反复出现发热,左腰部疼痛,间断解脓样小便,考虑为左肾感染,一月左右提前拔内引流管,大剂量抗生素治疗一周效果不理想,分泌性造影提示左肾功能基本丧失,右侧肾脏功能正常,经家属及患者同意后切除左侧无功能的肾脏,术后患者恢复好。

2 讨论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是卵巢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25%[1],一般5cm以下可以不用手术治疗,也不会有任何临床症状,只是在做B超检查时才被发现,只有部分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如果不经手术治疗可以发展成巨大囊肿,直径达几十厘米,才会出现腹部膨隆或者出现压迫症状。肾积水也比较常见,大部分并发于输尿管结石,是由于输尿管结石导致输尿管长期梗阻所致,患者几乎都会出现腰胀,甚至剧烈的腰腹痛症状,并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临床上因症状典型,很容易诊断,从而及时治疗,出现几十公分的肾脏积水病例很少见。所以一般情况下较小的卵巢囊肿与轻度的肾积水很容易鉴别,很少出现误诊。

本例患者肾脏为重复肾,重复肾是一种先天性肾脏畸形,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多为单侧,肾脏外形较长,具有共同的被膜,各有独立的肾盂、输尿管及血管,两条输尿管可以完全重复,各自开口于正常或者异常的位置,也可以在不同的位置汇合成Y形输尿管,重复肾因输尿管位置较平,更容易出现输尿管结石并发梗阻积水[2]。本例患者正好属于这种重复肾畸形,并双输尿管上端均有结石导致肾脏严重积水。畸形的肾脏严重积水后位置下降和巨大的卵巢浆液性囊肿位置相近,此时同侧附件因肿块原因已经很难经B超发现,同时医师也没有考虑到肾脏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误诊。

患者两年前在当地参加妇科普查时,B超检查提示左侧腹腔囊性肿块(具体大小不详)时就应该存在肾积水,因医生认识局限没有考虑到可能是肾脏积水,也没有特意做泌尿系方面的检查,从而认为是卵巢良性肿块,导致误诊。患者本人虽然有腰胀症状,可能认为是卵巢囊肿的原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进一步确诊。患者因为经济原因没有及时手术治疗,只是到两年后肿块巨大导致腹部膨胀不适后方才住院治疗,此时肾脏因长期积水功能已经丧失。如果患者能够早日确诊治疗,即使没有手术前确诊而及早手术过程中确诊,患者肾脏功能可能就不会丧失,可以挽救肾脏,的确可惜。

我中心在收治患者过程中因认识局限没有考虑到肾积水的可能性,没有重视患者多年的腰胀及反复出现的泌尿系感染症状,视野不开阔,没有行肾脏B超检查,而以巨大卵巢浆液性囊肿进行手术,存在误诊。如果手术前能够确诊为重度肾积水,并检查出左肾功能丧失,可以一次性手术切除左侧肾脏,避免二次手术,既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自己的麻烦,我站也因手术前存在误诊导致了医疗纠纷,承担了两次手术的费用,教训深刻。

参考文献

第5篇:心脏外科常见手术范文

【关键词】 心脏黏液瘤; 外科治疗

Surgical treatment of atrial myxomas AN Zhuo-yi,GAO Wen-gen,SUN Ying-min,ZHANG Qun-qu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Technology University,Luoyang 471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Summing-up the experien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36 cases of atrial myxomas.Methods Between January 1998 and January 2011,36 patients underwent evaluation and trearment for atrial myxomas.Results There were no operation or hospital mortality or severe morbidities. 36 patients were follow-up for a mean duration of 37 months.There were no late deaths and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 Complete surgical resection,when possible,is only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cardiac myxomas.Prognosis after surgical excision is usually excellent.

【Key words】 Surgical treatment; Cardiac myxomas

心脏肿瘤较为罕见,黏液瘤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约占心外科患者的0.3%[1]。1998年1月~2011年1月,本院共收治黏液瘤患者36例,均施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现将外科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16~59岁,病程4个月~8年。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有胸闷、心悸、气短。9例可闻及肿瘤扑落音,7例发生过1次或以上晕厥,2例有动脉栓塞史,5例长期低热、贫血。心电图显示心房纤颤2例,右心室肥厚7例,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X线胸片示两肺淤血7例,心胸比率0.5~0.7。实验室检查示贫血5例,血沉增快7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探及心脏内团块随心脏收缩舒张而移动于心房心室之间。

1.2 手术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均采用冷血间断灌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经右房、房间隔切口,切除瘤蒂周围0.5~1.0 cm的房间隔或心房壁组织,12例做了补片修补。11例右房黏液瘤均采用上腔静脉直角插管及在下腔静脉入右房的外侧壁置下腔静脉管建立体外循环。3例瘤体大,瘤蒂超声定位不确切,采用右房、左房双切口。瘤体切除后彻底冲洗各心腔以防止遗漏多发瘤或瘤栓。全部瘤体呈团块状,有分叶,半透明,胶冻样,质脆,瘤重20~70 g。

2 结果

本组术后无死亡病例,无心脏传导束损伤,无体肺循环栓塞。瘤体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胶冻样,颜色多样。经病理证实均为黏液瘤。全组平均住院时间12 d,症状基本消失,经治疗均痊愈出院。随访1~3年,随访期间心脏彩超复查显示心室容积、心肌收缩力均逐渐好转,无肿瘤复发。

3 讨论

心脏黏液瘤是起源于心内膜下间叶组织的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80%以上发生于左心房,其余依次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瘤蒂大多位于卵圆窝处房间隔。

心脏黏液瘤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首先是肿瘤退化性改变所引起的全身症状,如反复发热、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关节疼痛、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本组有16例有上述一项或多项症状。其次是肿瘤阻碍房室孔道血流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症状,如心悸、晕厥、急性左心衰竭表现,多由于肿瘤部分或完全阻塞二尖瓣而引起的。本组中有8例有上述症状。右心房黏液瘤可影响腔静脉血液回流,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等体征。黏液瘤还可以因为瘤栓脱落导致各个部位栓塞。栓塞的发生与病程无明确关系,其中以脑动脉栓塞最为多见,约占栓塞的50%[2]。

由于黏液瘤对心功能影响迅速而严重,瘤体嵌顿于房室瓣口可引起猝死,因此,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手术时机。心脏黏液瘤病情凶险,手术时机不能延误,对有心衰者术前必须充分准备,改善心功能及全身状况,以提高手术治愈率。(2)手术途径。最理想的是切开右房前壁及房间隔[3],既能完整切除肿瘤,同时也探查了其他心腔,避免了肿瘤的遗漏。(3)严防瘤体破裂,瘤屑脱落。手术操作要轻柔,避免不必要的探查。瘤体应完整取出,以免碎屑脱落。瘤体取出后应彻底冲洗心腔,清除碎块。(4)瘤蒂处理。对于单发瘤切除瘤蒂及0.5 cm房间隔组织后直接缝合,随访未见复发,对于多次再发瘤要做广泛的房间隔或房壁切除,补片修补,以防复发。心脏黏液瘤复发率为1%~3%,复发的可能原因为肿瘤切除不彻底,遗留细胞种植,黏液瘤有多中心倾向,患者有家族性或染色体异常等[4]。故术后应定期随诊,并作超声心动图及免疫学检查。

参 考 文 献

[1] Keeling IM,Oberwalder P,Anelli-Monti M,et al.Cardiac myxomas: 24 years of experience in 49 patients.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2,22(6):971-977.

[2] 汪曾炜,刘维永,张宝仁.心脏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493-1508.

[3] 郭加强.不同心腔内黏液瘤的手术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986,24(11):668.

第6篇:心脏外科常见手术范文

【摘要】

目的 总结自体心包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在116例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手术中,应用自体心包作为修复材料。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3.45%。房间隔缺损修复术后发生残余分流3例。随访101例,无术后溶血、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补片钙化和心包片瘤样膨出等并发症。结论 自体心包是心脏外科手术中优良的修复材料。

【关键词】 心包;移植,自体;心脏外科手术

1997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在116例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病手术中,应用自体心包作修复材料,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其应用方法、范围和优越性进行总结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6例,其中男78例,女38例,年龄2~61岁。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及心脏X线确诊。部分病例术前经心导管造影检查确诊。37例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

1.2 应用病种及手术方法 见表1。

表1 自体心包应用病种和手术方法(略)

2 结果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发生残余分流3例,经过二次手术治愈。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发生轻度残余分流4例。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性心内膜炎,溶血及栓塞等并发症。术后早期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为3.45%,与移植心包片无关。随访101例,随访率为87.06%。随访时间3个月~10年,随访患者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心脏X线片检查,结果均未见心内心包补片有赘生物、穿孔、钙化和瘤样膨出等并发症。

3 讨论

3.1 心脏外科手术中所用的修补材料 先天性心脏病有巨大组织缺损的患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共同心室的修补,右室流出道阻塞的重建,或后天性心脏病及大血管病变的手术修复,均需要合适的补片进行修补,才能彻底纠正畸形。心脏手术中常用的修补材料有生物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生物材料中的自体心包,不仅广泛用于右心室流出道的成形,还用于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术,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1~3]。

3.2 自体心包的应用方法及适应证 自1957年首次应用自体心包对右心室流出道狭窄患者行右心室流出道拓宽获得成功以来,自体心包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我院自1997年1月开始采用自体心包应用于各类先天性心脏病及部分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手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采集和应用方法是:正中劈开胸骨后先游离心包外结缔组织,沿正中偏右侧纵形切开心包,左侧心包留作备用,在心内探查明确使用的情况下,裁剪与缺损形状相似,直径稍大的心包片平展于生理盐水湿纱布上,并以两块玻璃片前后加压定形。修补室间隔缺损时,以6×14带垫片涤纶线先在缺损后下角作褥式缝上,然后将自体心包片光滑面正对左心室缝于褥式缝线上,结扎后全周连续缝合或间断缝合。修补房间隔缺损时,心包片光滑面正对左心房,以3-0滑线全周连续缝合。本组法乐四联症患者全部采用自体心包片行右心室流出道拓宽成形,裁剪相应长度和宽度的自体心包片,光滑面正对右心室或肺动脉腔,用3-0滑线连续缝合,其中21例因肺动脉发育不良而行跨瓣补片。在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因主动脉瓣环狭窄,将常规主动脉斜切口延长至左冠瓣和无冠瓣交界处切开瓣环,裁剪一片前端为三角形的自体心包片,光滑面正对左心室和主动脉腔。用3-0滑线连续缝合。扩大主动脉瓣环,并成功地植入相应型号的人工机械瓣。对其他心内畸形的修复,亦采用3-0滑线连续缝合。心包片光滑面正对高压心血管腔。

3.3 心脏手术中应用自体心包的优越性 国内外均有学者[1~4]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进行补片组织细胞学检查证明自体心包既无组织排斥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本组有3例房间隔缺损心包术后残余分流均经二次手术治愈。术中探查表明:导致残余分流的主要原因为缝线断裂,而非心包组织发生排斥、感染或撕裂所致。刘志红[1]报道在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中,应用自体心包片修补心内畸形全部治愈,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David[2]报道在主动脉根部脓肿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的二尖瓣瓣周和室间隔脓肿的外科治疗中采用自体心包片重建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和二尖瓣环周围,获得成功,术后随访无感染发生和心包片瘤样膨出。

3.4 自体心包补片在本研究中显示的优势 有学者报道[1]认为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人工合成材料,尤其是巨大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补片,可引起溶血和血红蛋白尿,严重者需行二次手术。以自体心包片替代人工合成材料,因自体心包为自身组织,表面光滑,组织相容性好,有很少发生溶血和栓塞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本组应用自体心包片作为修复材料进行心血管外科手术治疗应用范围见表1,术后早期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为3.45%。死亡原因均与原发病有关,与移植心包片无关。通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自体心包作修复材料具有以下优点:①取材方便,经济实惠;②可塑性好,便于缝合;③组织相容性好,不引起溶血和栓塞等并发症;④抗感染性强;⑤有可能保持组织细胞成活,并随着生理需要的增加而继续生长[1,3,5]。因此在基层医院开展心脏外科手术,尤其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中自体心包片的应用优于其它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5~8],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志红,沈宗林,姬尚义.新鲜自体心包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2,9(2):133-134.

[2] David TE, Komeda M, Borfman PR. Surgical treatment of aortic root abscess [J]. Cirulation, 1989,80(3 pt l):1269-1274.

[3] Togo T, Iguchi A, Yaginuma 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materials used of intra-atrial batfle for the Mustaed operation [J]. Nippon Kyobu Geka Gakkai Zasski,1989,37(9):1937-1944.

[4] 李凡东,张广福,姜冠华,等.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2,9(2):135-136.

[5] 郑景浩,徐志伟,苏肇伉,等.小儿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右室流出道重建方法[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5,21(5):257-259.

[6] 何德沛,杨庆军,申林,等.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335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3,10(2):145-146.

第7篇:心脏外科常见手术范文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b)-0158-04

Nursing of 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

KE Bi-qin1 LIN Bi-ying2 FANG Xiu-xiang1

1.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Teaching Hospital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Putian City in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Putian 351100,China;2.MRI Room of Department of Radiology,Teaching Hospital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Putian City in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Putian 351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9 patients with early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09 to April 2014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9 patients occurred with complic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1 case (11.1%) was dead due to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multiple organ failure, and three triple acid-base imbalance.The other 8 case were s cured. Conclusion Close 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improving heart function,maintaining balance of water electrolyte and acid-base,timely preventing and tak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ve 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multiple organ failure and malignant arrhythmia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nd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Key words] Cardiac surgery;Complication;Nursing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及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心脏外科的手术安全性明显提高,并发症及死亡率显著降低,然而伴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风险依然存在。据统计,目前心脏瓣膜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率为6.1 %,呼吸衰竭发生率为12.0%,呼吸衰竭组住院死亡率为17.6%[1]。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为34.4%,发生并发症例次42例次,早期手术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为6.3%[2]。本研究对本院2009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早期并发症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年龄36~69岁,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术前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1例;心胸比率为0.48~0.60;手术方式为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心脏黏液瘤摘除术2例,心脏脂肪瘤摘除术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体外循环时间为95~223(127.9±41.3,中位数115.5)min;心肌阻断时间为36~169(81.8±40.4,中位数80.5)min。本组5例瓣膜置换术均采用人工机械瓣膜。

1.2 护理方法

1.2.1 防治呼吸衰竭 首先,对心脏手术患者加强术中协调和配合,尽量缩短体外循环及再灌注时间,以减轻肺损伤,降低呼吸衰竭发生率。加强肺部护理,每2~3 小时膨肺吸痰1次,吸痰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痰液的颜色、量及性质。适时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拔除气插管后,保持呼吸道顺畅,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有效地咳嗽、咳痰,遵医嘱应用盐酸氨溴索30 mg、地塞米松5 mg雾化吸入,注射用盐酸氨溴索30 mg静脉推注,促进痰液有效排除。

1.2.2 保护心功能,防治低心排 术后给予静脉泵入正性肌力药,包括多巴胺3~10 μg/(kg・min)、肾上腺素0.03~0.15 μg/(kg・min)、米力农注射液 0.3~1.0 μg/(kg・min)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及心肌氧耗和改善组织灌注。限制液体入量,维持中心静脉压在4~12 mm Hg。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严密监测心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末梢循环、尿量、引流量等。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和应用利尿药。

1.2.3 心电监护与起搏器管理 对安装体内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测,绝对卧床24 h,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无红肿,术后12 h可左侧卧位,防止起搏导线和起搏电极脱开而发生意外。

1.2.4 引流管管理 术后引流管护理方面:保持引流管通畅。严密观测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适时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床旁B超、床旁X线及CT检查是了解患者术后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气管插管及引流管位置及为后续的处理措施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

1.2.5 血液学监测 本组瓣膜置换术患者均应用华法林3~5 mg抗凝治疗,每月根据国际标准比值(INR)调整抗凝药物。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咯血、血尿、黑便、皮下瘀斑或散状出血点、月经量增多等症状。

1.2.6 影像学检查 术后影像学检查对判断患者术后病情恢复、及早发现并治疗术后早期并发症至关重要。床旁X胸片或胸部CT可帮助判断有无肺部并发症,心电图检查可明确心律失常及性质,而超声心动图可反映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功能状态以及病情预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结果

9例患者中有6例各发生1项并发症(房室传导阻滞2例、房颤、华法林抵抗、体外循环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获得性Gerbode缺损各1例),2例各发生2项并发症(1例为房颤和围术期心肌梗死;另1例为纵隔血肿和膈神经麻痹),1例发生3项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三重酸碱失衡)。具体内容如下。

2.1 房颤

房颤发生于心脏黏液瘤摘除术后2 d,经胺碘酮持续静脉注射,用药16 h后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无复发。

2.2 房室传导阻滞

9例中有2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其中1例16岁女性,巨大膜部室缺修补术后,术后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用异丙肾上腺素0.05 μg/(kg・min)等治疗无效,术后15 d安装永久起搏器。应用临时起搏器2周后,无转复可能,故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另1例为57岁女性,经右房-房间隔切口行左房黏液瘤摘除术,术后发生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用临时起搏器10 d,并给予配合内科治疗改善心脏传导功能,口服三分三浸膏片、沙丁胺醇、辛伐他汀、氢氯吡咯,术后10 d恢复正常窦性心律。

2.3 华法林抵抗

1例女性患者因二尖瓣重度脱垂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对华法林反应差,术后9 d,华法林口服量12.5 mg以上仍难以达到目标INR(图1)。因国内同类替代品脱销,无法购得替代品,故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4000 U/d,于术后18 d成功将华法林维持量降至2.5 mg,并成功停用肝素。抗凝达到目标INR,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图1 华法林抵抗患者华法林剂量及INR变化趋势

2.4 血小板减少症

1例(男性,36岁)风心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伴左房巨大血栓形成患者于本院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及左房巨大血栓清除术。术中停机后手术创面渗血不止。化验检查显示血小板严重减少,经积极治疗、规律监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并予对症支持治疗,血小板很快恢复正常水平。术后6 d,血小板计数明显回升,术后8 d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图2)。

图2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计数动态监测

2.5 获得性Gerbode缺损

本组1例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听诊于主动脉第二听诊区发现新的Ⅱ~Ⅲ/Ⅵ级喷射样收缩期杂音。经超声心动图证实诊断为获得性Gerbode缺损,于术后3个月自愈,心脏听诊杂音消失,超声心动图未见左室至右房分流。

2.6 房颤和围术期心肌梗死

1例房颤发生于双瓣置换术后2 d,经胺碘酮持续静脉注射,用药后48 h转为慢速房颤,同时并发围术期心肌梗死(术后2 d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经持续泵入硝酸甘油3 d,并予积极改善心功能等措施,ST段恢复基线水平),于术后6 d治愈(图3、图4)。

图3 快速性房颤和围术期心肌梗死心电图

图4 缓慢型房颤心电图

心前导联心电图示ST段回复基线

2.7 纵隔血肿和膈神经麻痹

1例(66岁)心脏黏液瘤患者摘除术后引流管不畅,前上纵隔形成巨大血肿。经过积极抗感染等支持治疗,血肿明显缩小。患者于术后8 d出现顽固性呃逆。经内科联合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口服利多卡因胶浆、针灸及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治疗20 d,虽短时内出现膈神经麻痹症状,膈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患者痊愈出院。

2.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和三重酸碱失衡

1例女性患者术后1 d血气分析示呼吸衰竭,经调整呼吸机模式,仍不能顺利脱机拔管,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方治疗无效,术后3 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三重酸碱失衡。

本组中8例(88.9%)痊愈出院,1例(11.1%)因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本组的房颤均为术后心发生的频速型房颤,术前并无心律失常的基础病变。本组无患者因使用抗凝药物不足或过量导致血栓栓塞和出血倾向。

3 讨论

心脏手术患者中,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呼吸衰竭发生率可达26.3%,可能与高龄心瓣膜患者病史长、病情重以及肺部反复淤血、感染等加剧了术前肺功能的损害,致使其术后更容易发生呼吸功能衰竭[3]。高龄和心功能状态差并不是手术禁忌,术前给予足够的重视,合理进行术前准备,调整好心功能状态,可降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性。术后早期发生的呼吸衰竭多与麻醉、手术创伤及体外循环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加重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因此,术前、术中、术后应加强保护肺功能(包括戒烟、雾化吸入祛痰、拍背排痰等措施)。

低心排综合征是引起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充分的左心引流,维持较高灌注压,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及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措施对减少围术期并发症至关重要[1,4]。术后加强心肺功能监测,给予正性肌力药物维持循环稳定及稳定心肌细胞膜药物,改善心功能,可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

室间隔缺损术中易损伤传导束引起传导阻滞,且体外循环手术中心肌再灌注损伤易致心律失常,以频速型房颤、室性期前收缩最为多见。严密监测心律及心率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早汇报。每日至少3次监测电解质,保持血钾浓度>4.0 mmol/L。安装体外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应妥善固定并紧密链接起搏导线及与起搏器的各接头[5]。根据心率、心律及时调整并准确记录起搏器的工作参数,备好起搏器备用电池[6,7]。

术后应保持心包、纵隔引流管通畅。术后前5小时内,每小时记录引流量(前5小时总引流量≤100 ml),此后每8小时记录1次引流量(24 h引流量为400~500 ml)[5]。注意引流管的位置,引流液量、色泽、速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纵隔、心包或胸腔大量积血、积液,尤其是防止发生心脏压塞的发生[8]。本组1例心脏黏液瘤摘除术患者因引流管不畅,而于前上纵膈形成巨大血肿。术后第2天经胸部CT扫描证实诊断,积极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使血肿逐渐缩小,但于术后8 d出现顽固性呃逆,即膈神经麻痹。经内科联合针灸及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9-10]治疗20 d,膈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瓣膜置换术后抗凝不当发生血栓的可能性较大,血栓栓塞的发病率为30%,其术后INR值维持在2.0~3.0[11]。另外,肝素化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虽然少见,一旦出现,应予积极治疗。否则,易导致出血倾向,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

Gerbode缺损是开心术后的少见并发症,多由于手术操作损伤了中心纤维体周围的膜部组织,形成自左室至右房的缺损[13]。Gerbode缺损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瓣膜置换术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获得性Gerbode缺损的主要原因。通常,在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情形下,Gerbode缺损无需特殊治疗,仅有少数患者需要外科手术修补或介入封堵治疗[14],少数患者Gerbode缺损可自愈[15]。

心脏外科患者术后病情重且变化快,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诊断是成功治疗术后早期并发症、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心脏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围术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加强围术期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维护右心功能,预防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维护呼吸功能稳定,采取积极的抗凝治疗等对减少术后并发症、规范心脏术后护理常规、提高危重症监护水平及护理质量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毅,董逸飞,董书强,等.心脏瓣膜手术后呼吸衰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 19(2):168-171.

[2] 陈定柱,张奕,朱元佑,等.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 32(4):386-389.

[3] 李欣,王华,郭震,等.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低氧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6,4(2):90-93.

[4] 崔勇,陆方林,徐激斌,等.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心肌顿抑致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诊治经验[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9,16(5):406-408.

[5] 解萍,汪国文,叶枫林,等.232例临时起搏器在体外循环术后的应用与管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1,9(5): 273-274.

[6] 黄朝芳,王小为,陈鸣凤.心脏术后心包纵膈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J].海南医学,2012,21(2):132-133.

[7] 鲍家银,高兰,韩涛,等.心脏外科术后心外膜临时起搏器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4,3(8):23-24.

[8] 李爱芹,于兰贞,徐云英,等.心脏直视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病人得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7):1835.

[9] Chang FY,Lu CL.Hiccup:mystery,nature and treatment[J].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2,18(2):123-130.

[10] Liu FC,Chen CA,Yang SS,et al.Acupuncture therapy rapidly terminates intractable hiccups complica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South Med J,2005,98(3):385-387.

[11] 张远超,喻莉,陈宝钧.华法林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 22(11):858-859.

[12] 申玉静,杨跃进.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4):381-384.

[13] Gerbode F,Hultgren H,Melrose D,et al.Syndrome of left ventricular-right atrial shunt:successful surgical repair of defect in five cases,with observation of bradycardia on closure[J].Ann Surg,1958,148(3):433-446.

[14] Sinisalo J,Sreeram N,Qureshi SA.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acquired left ventricle to right atrium shunts[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13,82(6):E809-E814.

第8篇:心脏外科常见手术范文

心脏黏液瘤是心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患病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近75%的心脏黏液瘤局限在心脏的左房及房间隔。一般心脏黏液瘤常带有蒂,在心脏的舒张期可通过二尖瓣脱垂到左心室。患者常表现为三联征——黏液瘤、动脉栓塞及二尖瓣或肺静脉阻塞。90%的患者可同时伴有全身症状,包括体重减低、发热、贫血、血沉升高及免疫球蛋白(通常是1gG)升高。

黏液瘤很不结实,表面的小块破裂、脱落后,可随血流栓塞在动脉血管。50%的心脏黏液瘤患者可出现动脉栓塞,累及大脑(占栓塞的50%)、心脏、肾脏、肢体末端及主动脉分支。外科手术取出栓子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心脏黏液瘤的确诊。如果年轻人出现栓塞,尤其心律表现为窦性心律时,应高度警惕有无心脏黏液瘤的存在。心脏的左房黏液瘤,如果阻塞了二尖瓣或肺静脉,造成肺静脉或肺动脉高压,可发生继发性右心衰竭。表现症状包括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也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咯血、头晕及晕厥的症状,偶尔可发生猝死。尤其是原本没有症状的患者变化时,可突然出现症状或症状明显加重。

左房黏液瘤患者在体检时,用听诊器听诊可以听见在心脏的舒张早期后发出响亮的像是扑落的心跳声音,心脏的第一、二心音均增强。扑落音是黏液瘤通过二尖瓣脱垂到心室时产生的。另外,还可听见心尖部收缩期或舒张期的心脏杂音,或双重杂音。心电图及胸片的检查结果类似二尖瓣病变的表现,心电图常为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诊断及证明黏液瘤的部位、起源与活动情况。因为心导管检查和造影可能增加栓塞的危险,因此仅在伴有心脏病或疑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情况下,为明确诊断才进行心导管检查。一旦诊断明确,应该立即外科切除黏液瘤以及它附着的部分房间隔。

心脏的右房黏液瘤的发生率只有左房黏液瘤的1/5,特征是全身静脉系统高压,出现颈部静脉怒张、肝肿大、腹水及水肿。在胸骨低位旁可听见响亮的收缩早期心跳音,在心脏三尖瓣听诊区的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与心包的摩擦音相似。同左房黏液瘤一样,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诊断右房黏液瘤,也应该立即做外科手术。

女性滥用防晒霜会“伤骨” 蒲昭和

如今,不少爱美的时尚女性,不管阳光强度如何,一出门总习惯往脸上或手臂上涂抹防晒霜。其实,长期过度使用各类防晒产品,对女性骨质健康是不利的。

第9篇:心脏外科常见手术范文

[关键词] 体外循环;温血灌注;心脏复苏困难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a)-137-02

我院2004年1月~2008年7月实施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患者225例,其中复苏困难18例(除颤3次以上),占总数的8%。现就我院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复苏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组发生心脏复苏困难病例1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3~81岁;体重9~71 kg。其中,9例为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肌肥厚;3例为先天性心脏畸形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4例术中出现严重高血钾症;2例出现冠状动脉气栓。

1.2 体外循环方法

全组病例均在全麻浅、中低温下行心内直视手术,选用乳酸林格液、4%琥珀酰明胶作为基础预充液。术中采用浅中低温(23~32℃),中高流量[2.0~2.5 L/(min・m2)],中度血液稀释(Hct 0.22~0.26)。转流中监测桡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灌注压、鼻咽温、肛温、尿量、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根据结果随时调整灌注流量,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13例在阻断升主动脉后经主动脉根部灌注0~4℃ 4∶1氧合血全钾停搏液,5例给予晶体冷停搏液灌注。

1.3 复苏方法

升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比较多,我们针对不同原因进行处理。

1.3.1 有9例巨大心脏、心肌肥厚的瓣膜病患者,开放升主动脉时鼻咽温34~35.5℃,血气、血生化均正常,而心脏不能自动复跳,给予电击除颤20~30 J ,3~7次后心脏仍不能恢复搏动,或仅有几次搏动后,又转为室颤,时间长达12 min以上。我们经积极处理无效后再次阻断升主动脉,根部灌注37℃半钾温氧合血,灌注400~600 ml,灌注压力为200 mm Hg,心肌电活动消失即可,3~5 min后开放升主动脉,其中,4例自动复跳,3例电击20 J除颤一次复跳,另有2例除颤数次后仍不能复跳,再次阻断后灌注半钾温氧合血停搏液10 ml/kg左右,使心电机械活动完全停止,开放循环后1例自动复跳,1例除颤复跳。

1.3.2 有2例患者开放升主动脉后肉眼见气体进入冠状动脉,心脏收缩无力,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红旗样改变。立即行冠状静脉窦逆灌单纯氧合血将气栓驱除,成人灌注压力为40~60 mm Hg,小儿灌注流量和压力稍小。排气彻底后开放升主动脉均除颤复跳,心肌收缩有力,心电图恢复正常。

1.3.3 有4例患者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出现室颤或心电图呈直线,采取电刺激除颤(10~30 J) ,除颤次数4~6次,无效,而此时血钾为5.6~7.0 mmol/L。立即一次给予胰岛素8~12 U,并动态监测血糖浓度;其次加强利尿,补钙1~2 g,同时还给予5%碳酸氢钠联合应用,安装超滤器,快速滤出含高钾血液。血钾降至正常以20 J除颤2次心脏复跳,顺利停机。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时间55~24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3~170 min;第二次主动脉阻断温血再灌注时间4~30 min;辅助时间15~30 min;其中有1例室缺患者因心率慢,给予安装临时起搏器。

3 讨论

造成心内直视手术心脏复苏困难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排除手术操作本身的因素,患者心功能较差、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术中心肌保护效果不佳是造成术后复苏困难的常见原因。复苏困难多发生在瓣膜手术,占80%以上,其中又以主动脉瓣手术多见[1]。病程长,心功能差,心脏扩大,特别是心肌肥厚扩张,对缺氧耐受能力差,部分患者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阻塞性病变,给术中心肌保护带来一定困难。我们采用再次阻断升主动脉,二次温血停搏液灌注方法取得良好效果。二次温血停搏液可以为已发生潜在缺血性损害的心肌提供充分的氧供,用于恢复受损害的心肌组织,并且二次可冲洗代谢酸性产物,为心脏复苏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做好左室减压,充分的左心引流降低左心室内压及张力,减少心室做功。在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心脏过分牵拉,辅助循环时心脏不宜过胀,以免损伤心肌纤维,尽量减少电击除颤等机械性操作的损伤,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体外循环下患者顺利复苏有很重要的意义。

体外循环中血钾高于5.5 mmol/L为高钾血症。高钾血症的原因:①大量库血的预充,库血储存时间越长血钾越高。②外科操作致停跳液大量回收使血钾明显升高。③肾排钾减少,体外循环低血压,血管活性物质增加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生成和排钾功能障碍。④体外循环中酸中毒使血中pH值下降,细胞内钾外移产生高钾。⑤血液破坏。⑥内分泌异常。冠心病患者多合并糖尿病,体外循环中交感神经兴奋加重胰岛素分泌障碍产生高钾[2]。所以体外循环中应随时监测血钾浓度的变化并注意钾和镁的适当补充。在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多次除颤不复跳者应怀疑高钾的可能。复跳前查血钾,一旦怀疑或确诊,体外循环不能停止,以防高钾停搏。本组病例中经利尿、补钙、胰岛素(4 U/g糖)、高糖及5%碳酸氢钠、安装超滤的联合运用下血钾均调至正常,除颤复跳,顺利停机。

心肌保护对任何体外循环下的复苏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一定要慎于术前,严于术中,善于术后。手术中心肌保护的关键在于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或预防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3]。灌注心脏停跳液是心肌缺血期间重要的心肌保护措施。全组阻断升主动脉灌注(4∶1)氧合血、晶体停搏液,首次灌注要充足15~20 ml/kg,此后每隔30 min复灌10 ml/kg,停搏液的温度控制在4℃ ,使心肌处于低温,可降低代谢率及氧耗。冠脉系统进气 或阻塞造成心脏复苏困难也较为常见,表现为心脏收缩不协调、无力或持续室颤,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对于此类患者一旦确定,立即阻断主动脉,于根部高压高流量灌注纯温血停搏液,同时做好左房减压和右房引流,防止心脏膨胀。对于左冠系统的进气,我们选择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在体外循环、外科和麻醉医生密切配合下,术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规划,术中积极灵活地采取适当措施,对于处理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复苏困难,挽救患者生命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龙村.体外循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