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范文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精选(九篇)

心脏康复护理总结

第1篇:心脏康复护理总结范文

目的研究和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使用健康教育护理的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和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对心脏病健康知识了解情况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施行健康教育,能够增加患儿对心脏病及治疗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患儿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整体护理效果,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健康教育;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常见的疾病,由于患儿在胚胎阶段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心脏结构异常,其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1%左右,故临床主张对患儿施行手术治疗以矫正畸形外,还应通过临床健康教育纠正患儿和家属对心脏病的认知误区,从而达到治疗最佳效果[1]。为了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和应用价值,本院选取104例患儿进行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4例,男66例,女38例,年龄4~15岁,平均年龄(8.6±3.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儿中男33例,女19例,平均年龄(8.5±3.2)岁;观察组患儿中男33例,女19例,平均年龄(8.7±3.8)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予常规护理,包括医护人员带领患儿及家属详细了解病房环境和作息时间等,熟悉患儿个人病情,耐心与家长进行沟通,以取得患儿及家属信任;术前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家属以正确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过程,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加强监督效果和力度;术后详细向患儿家属讲解饮食结构的调整,以清淡易消化和高营养的食物为主,避免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详细地说明各种药物的服用方法和禁忌事项等,避免剧烈运动或触碰伤口[2]。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具体如下:对患儿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干预,以温和的语言加强与患儿的沟通,帮助患儿建立积极乐观接受护理的心态;将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内容做成宣传册发放给患儿家属,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术前,对患儿家属讲解检查项目及实施措施,包括手术治疗的意义等;临床治疗全过程中,及时向家属提供治疗费用明细,讲解治疗步骤及预期效果,以安抚改善家属的焦虑紧张情绪;同时,安排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陪伴,耐心地教育家属术后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详细解答家属的所有疑问;术后,仔细地讲解所有药物使用方法和伤口护理方法,一旦伤口发生感染,第一时间进行紧急救治;患儿出院后,积极做好延续性护理工作,请家属协同调整患儿饮食结构,注意预防感染和疾病复发,并及时进行复诊[3];在恢复期内,叮嘱家属做好监督护理,避免患儿剧烈运动或大量出汗,每日以散步和适度锻炼为主,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以改善体质和增强免疫能力。

1.3评价方法

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儿对心脏病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包括护理知识、康复知识、用药知识和饮食知识等四个方面,每项25分为满分,四项总评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了解情况越好。同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种水平,临床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率)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1.2.2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对心脏病健康知识了解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3.1由表1可见,术前医护人员带领家属和患儿熟悉病房环境,一方面能够增加患儿对于治疗环境的熟悉感,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患儿和家属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增加互动的频率[4];术后,耐心讲解护理知识,及时调整饮食结构,能够帮助患儿通过食疗快速恢复生理健康,同时降低由于饮食不当产生的伤口感染和病情加重等情况。定期复诊能够第一时间检测患儿的生理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调整护理模式,保持患儿生理健康;同时根据患儿的个人情况,缓慢地增加床上运动量,避免过于激烈的活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健康教育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由此可见,健康教育措施的施行,能够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增加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3.2由表2可知,细致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识科普,能够提高患儿和家属对于疾病治疗的认知度,避免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从而提高对护理的依从性。同时,必要的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干预,能够及时察觉患儿的情绪变化,减少因沟通不当产生的误会。一旦患儿发生不良反应或突发事件,应立即由家属陪伴送至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切不可心存侥幸耽误治疗。同时,家属应牢记医嘱,不得随意更换或增减药物,以提高整体的护理效果[5]。本文研究表明,使用健康教育护理的观察组患儿对护理知识、康复知识、用药情况和饮食搭配知识的了解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全面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的施行,提高了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情况,避免了临床不良事件和风险的发生。

4小结

综上所述,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施行健康教育,能够增加患儿对心脏病及治疗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患儿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整体护理效果,在临床应用上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汤文秀,梁秀兼.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J].实用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4(20):740-741.

[2]朱卫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3(1):7-8.

[3]谢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67-68.

[4]张楠楠.低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11):61-62.

第2篇:心脏康复护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康复指导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常用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所谓"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是指心室率缓慢致脑供血不足,可产生头昏、眩晕、黑蒙及晕厥等;全身供血不足可产生疲乏、体力活动耐量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表现。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安装单腔、双腔起博器,而我科采用安装双腔、三腔及植入式心脏自动除颤复律起搏器,为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及心力衰竭的患者解除疾苦,也为难治性心力衰竭和反复发作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在患者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以后,如果进行了不正确的活动,就会出现相关并发症,进而对心脏起搏器的正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对患者行之有效的康复指导,对患者治疗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安装人工起搏器后,对患者分段康复指导的现实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并签署了知情书。其中男患者11例,女患者9例,年龄51.4岁~88.5岁,平均年龄为(74.5±2.4)岁。在此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7例,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者13例,病程0.6年~11.6年,平均患病年数为(7.8±1.4)年。

1.2方法

1.2.1术后康复 完成手术以后,患者绝对卧床7d,前3d绝对平卧于病床,除了进行轻微下肢活动或调整角度之外,严禁右侧卧或右上肢外延伸展以及剧烈翻身。在绝对卧床期内,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床上排泄,尽最大可能减少患者自身活动。为了防止出现褥疮,每天按摩受压部位,并利用温热湿毛巾擦拭患者身体,翻身时尽可能不移动上身。拆线后患者可下床活动。

1.2.2生活指导 在患者出院以后,可以从事轻体力家务劳动,但心功能不佳者应依照实际情况选择劳动强度。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情绪,按时睡眠。注意防寒防暑,避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适当进行身体锻炼,但严禁行剧烈运动,本文将患者运动禁忌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①深度弯腰:由于受到血液动力学和电极重力的影响,弯腰过深会令起搏器在牵拉作用下,发生电极和导线漂浮现象。②暴力撞击与高处跳落:如患者遭受或进行该项行为,会增加导线脱落风险。③手臂过度上举:该动作对于患者来讲非常危险,这样极易导致导线绝缘层断裂,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肌肉与导线长时间摩擦。④迅速转身或外展运动:这种情况会导致电极意外脱出。

可以选择如太极拳,钓鱼,散步,种花等请运动,杜绝从高处跳落。年龄小且心脏无器质性病变者可正常过夫妻生活,老年患者在此方面应量力而行。

1.2.3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注意事项 手术侧手臂不宜用力上举,严禁对起搏器部位皮肤用力按摩或摩擦,杜绝尖锐物体接触起搏器;患者禁止进入到强磁场,雷达地区或发射站等磁场强的场所;每天携带起搏器登记卡;因其他疾病到医院接受检查时,应向医生说明情况,严禁进行影响起搏器功能的影像检查和治疗方式,例如MRI,除颤术,电磁治疗,电热治疗,骨扫描,放射治疗等等;出院30d后到院复查,6个月内每2个月复诊1次,后每6个月复诊1次。

1.2.4心理康复 医护人员利用有效方式,令患者知晓心脏起搏器的志勇原则,同时了解自身工作性质和生活活动潜力,并结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树立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饱满的心态去享受生活。

2结果

经过我院医生的起搏治疗以后,患者因过缓性心率失常所导致的临床症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我院在患者出院后,开展了为期0.5~2年的随访工作,无1例失访。16例患者生活功能完全恢复,占总数的80%,3例患者生活自理,占总数的15%,1例患者部分生活能力恢复,占总数的5%。

3讨论

永久性起搏器是一种电子医疗设备,虽说有一定的抗干扰性特征,但对于安装永久性起搏器者应该避免进入到强磁场环境中,如果进入到该地域,患者会出现非常强烈的不适感,如果及时撤出,患者的不适感就会消除,起搏器的功能也会恢复[1]。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非一劳永逸,远方必须定期对患者开展随访活动,在根本上将起搏器的功能和状态加以全面了解[2]。

在置入心脏起搏器半年内,应该每个月到医院复诊,这样能够准确估计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起搏器使用情况,检查起搏器是否存在电极移位等不良现象,当患者的病情稳定后,院方视情况对患者安排随访,调节心脏起搏器参数,检查设备性能,令其保证最佳工作状态[3]。

当估计起搏器电池电量不足时, 应该强化随访工作力度,结束后做好相关记录并存档,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寿命和相关参数的设置联系密切,为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应该告知患者起搏器电池耗竭状况,指导患者平时多自测脉搏,详细记录。如果发现心率过缓现象,应该及时就诊。

绝大多数的家用电器对于起搏器的功能无严重影响,但患者在触碰或使用家用电器的时候,距离不能太近,在安装永久起搏器3d内,导管顶端和心肌组织尚未粘牢,此时非常容易出现导管脱落的现象,因此在术后3d内患者应该绝对卧床。在安装好永久起搏器以后,患者的心率和以往相比得到了显著提升,起搏器生理性的起搏能够维持患者正常心率,进而改善心脑血管系统供血情况。在出院后,患者可以依照自身情况,参与轻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这对于尽早恢复正常生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

本研究结果在根本上证明,对于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指导,能够取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虽说安装了永久起搏器患者的生活能力可以基本恢复,但对一些体力劳动仍应量力而行。日常必须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每日外出携带登记卡,以便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他人救助。

参考文献:

[1]周静,徐静,朱艳华,等.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健康指导[J].蚌埠医学报学报,2011,36(1):76-78.

第3篇:心脏康复护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 面肌康复训练 牵正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由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引起的局部神经营养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1],临床上表现为表情肌瘫痪、口轮匝肌瘫痪、颊肌瘫痪、Bell氏征等五官变形及功能障碍等症状,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不安与痛苦。

一般常规治疗多采用应激抗炎,抗病毒,针灸,理疗等措施,很少应用面肌康复护理训练来配合治疗,使患者愈后不够理想,病程长,易留后遗症。作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观察制定了严格的康复护理训练方法[2],对46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牵正康复训练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神经康复内科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7例,随机分为康复组患者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平均年龄60.5±5.8岁;对照组患者41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9.8±7.8岁。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接受神经康复内科的常规治疗(包括抗炎、抗病毒、针灸、理疗等),同时将康复训练的方法教会患者,按两个阶段递增进行康复训练。

在康复训练前,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①患者头面部及耳廓周围切勿受风着凉,可适当热敷;②戒酒至愈后2周;③忌食辛辣,鱼虾等海产品。

第1阶段:发病始至第4日,由康复护理师示范,帮助督促患者进行:①皱舒眉300次/日;②闭睁眼300次/日;③耸鼻300次/日;④提口角300次/日。以上动作每做100次后停止,做放松肌肉练习,即用双手四指轻拍面部,顺序是先两颊向上至前额,然后用中指按摩眉弓,眼脸周围鼻翼两侧,口周及下颌。

第2阶段:发病第4日至痊愈后2周,在进行下面的训练前要重复做完第1阶段的练习。①闭睁眼+提口角同时做300次/日;②提上唇(露上齿)300次/日;③拉下唇(露下齿)300次/日;④撅嘴300次/日;以上动作每做100次后同样方法做放松练习。

评价患者治疗后的主要参数,在应用面肌康复护理训的46例患者中,痊愈者43例(此痊愈的概念是肌力恢复正常、精细运动功能恢复、五官动与静时均对称),痊愈率占93.2%,平均疗程为18天。另有1例发生面肌精细运动牵强,平均疗程15天;2例发生应用表情肌时五官不对称。而未经面肌康复护理训练的41例患者中痊愈者26例,痊愈率占63.4%,平均疗程为28天。另有7例发生面肌精细运动牵强,平均疗程为30天;8例发生应用表情肌时五官不对称。

数据处理: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采用有序分组计数资料的X2检验。

结 果

两组病人治疗情况比较:见表1。

两组病人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

讨 论

面神经麻痹患者治疗不彻底、留有后遗症会给患者今后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不仅影响容貌,还会降低自信心,本研究对康复组实施系统的面肌康复训练及抗炎、抗病毒、针灸、按摩等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康复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为4.3%,总有效率为93.2%。而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治疗,如抗炎、抗病毒、针灸、按摩等治疗,其后遗症发生率为19.5%,总有效率为63.4%。

因此,面肌康复护理训练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它使患者在每天的训练成绩中增强自信心,能更系统更科学的配合治疗,且简单易行、易于接受。当然,还有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遗憾,我们将在今后的康复训练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这种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0

2 谢德利.现代康复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

第4篇:心脏康复护理总结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成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5.8±7.7)岁;病程在0.3~3.4年之间,平均病程(1.4±0.4)年;疾病类型为缺血性心脏病16例、心肌病10例、瓣膜性心脏病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6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6.3±7.4)岁;病程在0.4~3.2年,平均病程(1.6±0.5)年;疾病类型为缺血性心脏病19例、心肌病12例、瓣膜性心脏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延伸护理模式的实施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往往会因为疾病而感到恐惧、悲观、焦虑、紧张及不安等,而这些负面的心理状态都会对其预后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及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状况,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多多给予患者安慰、鼓励、打气,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借此改善患者的心情,使患者能够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治疗。(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人口味喜好来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食谱,督促患者规律饮食,告知患者少食甜食、高脂肪食物及高热量食物,切忌暴饮暴食,多饮水,多食用高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3)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当督促患者按时用药,并详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各类药物的作用、用药方式、禁忌症等,以及患者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其是否有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或过敏现象,如果有应立即令患者暂停用药,然后上报医师进行处理。(4)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叮嘱患者运动要适量,切忌刺激性运动,可采用慢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锻炼方式,并且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5)定期随访:护理人员应当定期采用电话随访、上门随访等方式追踪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并随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指导。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所有计量资料均采取t检验,对所有计数资料均采取卡方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52例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约为94.23%,对照组52例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约为73.08%,观察组的总护理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危害较大。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以促进其尽快康复[1]。常规护理模式往往不具针对性,所以效果也不甚理想,而采用延伸护理模式则具有更好的护理效果[2]。根据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护理满意率约为94.23%,对照组的总护理满意率约为73.08%,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高,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得出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对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广大相关护理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庆平,申梅芳,王秀华,等.跨理论模型在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9:828-833.

第5篇:心脏康复护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 基础护理; 心肌梗死; 健康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等成为常见内科危重病之一,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严重类型。临床主要症状有突然出现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呈现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背部、锁骨下及腹部,伴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和发绀[1]。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此类患者除了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外,还应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抢救和做好急救监护、基础护理。现将笔者所在科室2009年~2011年收治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治疗

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了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6例,女性5例,年龄40~80岁,好转21例,治愈6例,死亡4例。通过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恢复期的健康指导,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医生到来之前,护士应及时给予吸氧、胸外心脏按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检测生命体征等初步救治措施,同时准备好除颤仪,起搏器,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

2.2 疼痛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复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压榨感,因此护士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因剧烈疼痛、烦躁不安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所以疼痛时可鼻导管持续吸氧4~5 L/min,提高血氧浓度,改变心肌供氧,减少因无氧代谢产生的致痛物质,必要时遵医嘱 应用扩冠 药物,止痛药或其他抢救药物有效止痛镇静措施不可忽视。

2.3 急性期活动护理

指导急性期患者病发后一周内绝对卧床休息,患者一切日常生活由护士协助,以免因体力活动而加重心脏负担。第二周可在床上翻身及肢体自由活动。第三周可在床上做轻缓活动,如洗脸、进食等。第四周可逐步开始室内行走,自理大小便,活动量渐增,要询问患者有无心慌胸闷等不适,若有异常立即停止活动。对有并发症者酌情延长。

3 健康指导

3.1 饮食护理

由于患者心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心肌供血不足、加上绝对卧床休息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应指导患者开始几天吃流质,一周后改为半流质,宜少吃多餐,在饮食中应给予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等,足量蛋白质,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患者进食不宜过饱,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并强烈戒烟,不食刺激性强的和易引起腹胀的食物以减少便秘及腹胀,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3.2 保持大便通畅

大小便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非常重要,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的患者。由于患者卧床,进食量减少,消化功能减弱,抑制了胃肠蠕动,不习惯卧床排便,而易导致便秘。排便时须有专人看护,避免排便过度用力而发生意外,同时可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蜂蜜等。对患者2~3 d不大便者,可给腹泻激活开塞露通便,必要时可进行温盐水低压灌肠[2]。

3.3 心理护理

患者突然患病,由于疼痛剧烈,伴有明显的濒死感,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悲观的心理障碍。所以,要重视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首先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与心态表现,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使其心理上有所准备。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要对家属耐心做解释安慰工作,做好对家属及探视人员的工作,使患者充分感受家庭的温暖。

3.4 恢复期护理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仅在急性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恢复期也要提高警惕,因许多并发症可发生在疾病的恢复期,医护人员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指导工作,多为患者讲解急性心梗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发生。一般患者4~6周进入恢复期,如病情稳定可出院,建议患者出院后,继续康复门诊随访,进行康复治疗。提倡小量、重复、多次运动,适当的间隔休息。指导患者戒烟酒、浓茶,避免摄入过多胆固醇的食物,加强锻炼以防止过度肥胖加重心脏负担。

4 小结

通过两年来对31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到,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娴熟的护理急救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护士在患者入院后的宣教、药物指导、饮食指导、出院健康教育等方面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对本病的预后也尤为重要,临床中紧密配合医生才能及时挽救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规范护理操作对疾病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在重视急救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患者的心理与陪探视人的管理,可大大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也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参 考 文 献

第6篇:心脏康复护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后天性心脏瓣膜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心脏瓣膜疾病在总体人群中仍存在一定发病比例。目前瓣膜置换术是外科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和促进术后康复至关重要。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实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20例,经过细致恰当的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实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20例,男5例,女15例,年龄35-65岁,平均42.5岁,其中二尖瓣置换术11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置换术加三尖瓣成形术5例,手术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2 术后护理

2.1 舒适与疼痛的护理

患者术后妥善安排到监护病房,各种仪器使用时介绍给患者知晓,安慰患者避免紧张,疼痛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必要时使用止痛剂。引流管妥善固定,翻身拍背时避免牵拉。咳嗽时护住伤口及两侧胸壁,减轻振动引起的疼痛。

2.2 呼吸系统的观察

呼吸系统功能是最早反映病人生理变化的指标之一,因此观察呼吸系统功能变化能够及时针对整体病情变化做出判断,预见疾病转归。心脏瓣膜术后需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呼吸机时需加强呼吸机管理及相关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与呼吸机是否同步、潮气量、吸呼比等重要参数设置及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及时吸痰,注意室温及吸入的气体温度,不易过低,预防肺部并发症。患者清醒后由于切口疼痛这也是对呼吸功能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疼痛的刺激常常影响患者咳嗽排痰, 从而容易导致肺不张,因此要改善通气, 促进排痰。 经常听诊肺部呼吸音,监测血氧饱和度及血气有变化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2.3 循环系统的观察与护理

2.3.1 心律失常的预防及处理

心脏瓣膜病患者因术前心功能较差, 术中心脏牵拉,加之外科性损伤、心脏周围组织水肿, 导致术后心肌水肿,心脏电传导系统及搏出量受影响,容易发生心律失常。观察电解质和血气变化。对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可遵医嘱给予西地兰及盐酸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遵医嘱应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口服、心脏按压和体外除颤等治疗,心动过缓者可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静滴。积极准备好各类急救药品,并熟悉抢救措施。对于术后安放起搏器,宜控制心率在90~100次/min。对患者主观不适需结合心电监护的变化进行及时分析。

2.3.2 低心排的观察与护理

低心排综合征是瓣膜置换术后最常见也是最早的并发症与死亡原因。

2.4 电解质及肾功能监测

患者术前心衰,胃肠道进食差,肠内营养供给不足,加之长时间的强心利尿剂,故极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尤以低钾血症常见。监测血钾、肾功能变化,准确记录24H出入了,不能口服补钾的,注意见尿静脉补钾。重点观察有无心律失常。

2.5 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果短时间有大量新鲜血液涌出,超过100ML/H,提示活动性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观察血压、肢体末梢如湿冷,应注意保暖,建立静脉通路,配合医生急救。

2.6 用药护理

使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注意复查凝血,观察大小便颜色、如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鼻衄等及时通知医生,协助处理。使用洋地黄制剂,如地高辛时,要按时固定时间指导患者服药,如测心率小于60次/分,或心律不齐应停止用药,报告医生,注意有无黄绿视、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使用利尿药,注意避免低,指导患者进食富含钾的食物,如红枣、香蕉、香菇等。

2.7 神经系统的监护

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有无头痛、恶心、胸痛、咯血及肢体感觉、运动异常等脑、肺、肾、下肢静脉栓塞前驱症状,以便监护有无神经系统肢体栓塞的并发症。

2.8 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除按医嘱应用广谱抗生素外,护理上应注意各种侵入性操作,如中心静脉留置管、心包纵隔引流管、尿管等插入部位的皮肤消毒,每天更换穿刺口敷贴,行会阴擦洗,按常规予高频雾化吸入,口腔护理每日2次,床上擦浴每日1次。密切监测体温、白细胞计数情况,视病情及早拔除各种侵入性管道,消除感染隐患。

3 康复护理

心脏手术后大多数病人的全身情况比手术前有所好转,病情允许时,每天可增加一点活动量,感到累时就休息,体力会逐渐增强。病人回家初期应继续住院后期的每日活动量,加上回到家中自行料理生活起居及一般家务劳动,如扫地、擦地板、买菜、做饭、洗碗筷等,也可参加一些轻松的文娱活动,如看电视、打扑克等,但应避免过度劳累。锻炼方式可多样化,从家务生活自理、定时步行到上下楼梯、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均可,持续时间及频度可根据个人情况逐步增加,以不引起心慌、气短为宜,但应避免容易引起创伤的运动,同时6周内不能提重物,以免影响胸骨切口的愈合。病人可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户内、户外活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6~8个月后可考虑恢复工作,工作量逐渐增加,以至全天工作,不宜过早行强体力劳动。

4 术后复查

瓣膜置换手术病人回家之前要掌握与手术医院的联系方式,以便有事能及时联系。对外地患者或经济有困难的患者,在出院时提供健康卡片,提供专家门诊时间、科室电话以便复诊咨询。部分病人的人工瓣膜声音自己能听到,在家要注意自己的瓣膜声音,发现有改变,应立即就诊。若病人较长时间发热不退,应考虑是否有心内膜炎的可能,可及时到医院检查。

参考文献

第7篇:心脏康复护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个性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185

心力衰竭一般指因心脏舒张或收缩功能障碍导致的临床综合征, 慢性心衰发病率逐年升高, 其中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群体[1]。慢性心衰具有病程长、个体差异大、临床表现各异等特点, 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 对临床护理工作要求较高[2]。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 注意事项, 利于患者康复。本研究选取78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78例慢性心衰患者依据欧洲心脏协会诊断标准确诊入院, 排除合并其他心脏类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免疫性综合征患者[3]。其中男41例, 女37例;年龄44~81岁, 平均年龄(62.26±3.14)岁。原发性疾病:风湿性心脏病19例, 冠心病25例, 原发性高血压23例, 心肌病1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行基础护理。

1. 2. 1 对照组 在基础护理基础上行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讲述长期用药目的, 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一对一”向患者细致讲述长期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服用。定期开展心衰知识讲座, 使患者家属了解心衰病发诱因, 常见症状、并发症及注意事项等知识, 使患者注意坚持长期治疗、合理用药、改变不良习惯的重要性, 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4]。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倾听患者存在的疑问, 耐心向患者解释, 帮助患者克服焦虑心理。鼓励患者消除负面情绪, 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 加强医患间沟通, 使患者及时了解自身真实病况, 调动患者积极性, 主动参与康复护理中。主动为患者着想, 在患者得到充分治疗基础上, 尽量缩短患者住院天数,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减少患者因住院费用产生的不良情绪。

1. 3 研究指标 采用生存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评, 其中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 通过4项评分汇总得出生存质量总评分[5]。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及生存质量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患者出院后1年随访结果 随访1年后, 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次数与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随医学技术不断提高, 对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有长足发展, 但大部分患者仍需经历漫长治疗过程。治疗过程中细心周到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组的生活质量各评分、1年随访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明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了解个体患者存在的问题, 更好的为患者解决;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 不断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使患者感受到尊重与信赖, 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增强治疗依从性。同时健康教育可使患者与家属了解更多病症相关知识, 为治疗与预防并发症做好准备, 同时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更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治疗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晓风.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7):1378-1379.

[2] 刘妍.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慢性心衰者心脏功能的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8):1819-1821.

[3] 夏丽莉, 叶爱武, 李文玲, 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5(4):27-29, 32.

[4] 项颖卿, 罗萍, 章国良, 等.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2):307-308.

第8篇:心脏康复护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护理总结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197-01

1心脏常见疾病和其护理

1.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内的激动或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整个或部分被心脏的活动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各部分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节律发生改变,不同于正常情况就叫心律失常。先有冲动的产生与传导,才引起心脏的搏动。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均具有自律性,其中以窦房结的自律性最强,频率最快,它是正常情况下心脏搏动的起搏点,控制着整个心脏的活动。传导系统的其它部分则为心脏的潜在起搏点,在窦房结功能受到抑制时,可发生冲动,建立逸搏心律,起到代替窦房结的作用。心脏冲动的形成和传导的任何异常,均能使心脏搏动的规律发生紊乱,形成心律失常。简言之,心律失常指心脏的搏动规律被打乱,发生了紊乱。创建症状为心悸。

心律失常的护理:心律失常会引起头晕,胸闷等症状,应该提醒病人保证充足的睡眠,在饮食上要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吃的过饱和摄食有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可以多吃大麦,玉米,各种豆类等,都含有丰富的纤维。

这些是一般护理,只会起到辅助的作用,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该,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心律变化,及早发现危险征兆。及时测量生命体征,同时听心率。病人出现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二度II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监测电解质变化。准备好抢救仪器(如除颤器、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等)及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其他抢救药品,做好抢救准备。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必须注意药物引起的副反应。

1.2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又叫先心病,是胎儿在发育期发育异常而引起的畸形,有遗传和环境共同造成的。

对先心病的护理避免孩子感冒,多让孩子接触太阳和新鲜空气,多带孩子到户外,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少食多餐,做好药物护理。

1.3冠心病。冠心病又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多发生在四十岁以上的人群中。

常见护理:缓解病人的疼痛和紧张情绪,停止活动,马上卧床休息,再配以药物治疗,一般选择钙通道阻滞剂,硝酸脂类药物,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稳定冠状动脉里的斑块。心跳骤停的患者,急救方法主要采用心肺复苏和胸外按压法。以帮助患者开放气道、重建呼吸、恢复心脏的血液循环。

1.4心肌疾病。心肌疾病是指除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血管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等以外的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

心肌疾病的护理,减少疼痛,卧床休息,安慰病人,根据病情减少运动量,多食富含高纤维的食品,不饮酒,吃高蛋白的食物,少吃盐,遵照医嘱服用β受体阻滞剂等。

2心血管疾病与饮食的关系

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吃的有关,因为我们设计的食物为我们提供我们身体所需要的种种营养,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发出抗议,心血管疾病也属如此,与饮食息息相关。

饮食为我们提供身体的能量:任何机械功都需要能量,心脏亦如此,心脏将食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心脏搏动所需的机械能。糖类,脂质,蛋白质,还有身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丙酮酸等身体所必需的我们都是从食物中获取来满足生命的需要。

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身体受损,对血压造成影响,如果长期无节制的过量的食用多脂肪的食物,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使血压升高,对身体是有害无益,我们应该多吃清淡少盐的食物,均衡饮食,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不挑食,多吃豆类,合理膳食不仅可以均衡体重还可以保证身体健康,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应该在医生的建议下制定一份合理的饮食计划,严格遵照执行,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少吃动物脑髓,蛋黄等胆固醇高的,适量多吃一些胡萝卜,玉米糠,瘦肉等。控制脂肪的摄入,少吃肥肉和其他含油脂多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控制食盐摄入量,对血压较高或心衰的患者,每日食盐量在1~2g为宜。参考文献

[1]沈卫峰.实用介入性心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1997

[2]叶丽娟.冠状动脉置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4)

第9篇:心脏康复护理总结范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多器官功能衰竭;防护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92-02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ultiple organ failures caused by seni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nd acute phase of cor pulmonale, and to discuss its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We collected the clinical data of 131 elderly cases with COPD or cor pulmonale complicated by more than two organ failures, and divided them into two groups by age to do analysis.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organ failure in the two groups are lung, cardiovascular system, kidney, liv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blood, respectively. The mortality rate induced by multiple organ fail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s:Targeted measures should be made based on the status of senile COPD and acute phase of cor pulmonale complicated by multiple organ failures, so as to decrease further deterioration risk.

【Key word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r pulmonale; multiple organ failures; protection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多导致恶劣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并发症[1]。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且反复发作。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是现代内科领域中的一个新的临床综合征,老年COPD急性加重是导致个体患者中总体严重度的因素,所致肺病是主要死亡原因。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总结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符合COPD肺心病MOSF诊断标准[2]的患者共131例。>65岁组89例,男79例,女10例,年龄66~88岁,平均72.7岁;≤65岁组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43~65岁,平均59.9岁。

1.2 研究方法 将131例患者按年龄分成两组:>65岁为一组,≤65岁为一组。

1.3 结果 各器官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两组患者各器官衰竭发生率依次为肺、心血管、脑、肾、肝、胃肠、血液;两组各器官衰竭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 防治对策

2.1 重要脏器的观察

2.1.1 肺性脑病的观察 (1)意识、瞳孔的改变:精神萎靡,头痛,失眠或不同程度的睡眠规律及性格改变,患者可表现沉默、易哭易笑,情绪易激动,错误判断时间人物,答非所问等[3]。(2)球结膜充血:肺性脑病高碳酸血症引起血管扩张,脑血流动力学改变,颅内压升高而致。(3)体温下降。(4)脉搏、血压、呼吸改变:脉搏可反映心脏的功能,要严格记录;严重缺氧和早期算中毒时血压可升高,应及时给予吸氧和解痉处理。

2.1.2 肾衰的观察 按时、准确记录24h尿量、尿色;观察水肿,并于心衰引起的水肿相鉴别;关注尿比重、尿素氮、肌肝、血气分析的检查结果。

2.1.3 肝功能衰竭的观察 观察患者食欲,巩膜是否黄染,肝区是否压痛。

2.1.4 消化道出血 面色是否苍白,呕吐物颜色,柏油样大便。

2.1.5 DIC的观察 给患者肌肉注射时是否反复出现阻塞、抽血困难或有血块。

2.2 加强重要器官的护理

2.2.1 对心脏的护理 输液严格控制滴速,以不超过40滴/min为宜,根据医嘱及时使用强心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利尿药。

2.2.2 对肺脏的护理 首先要是防止发生肺部感染,应保持病室空气流通,做好口腔护理,注意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加强对吸痰管、氧气导管、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官等的消毒。

2.2.3 对肾脏的护理 要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如病情确实需要,也应减少剂量,并注意观察用药过程中患者尿量、颜色的变化、对需要导尿或保留导尿的患者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发生。

2.2.4 对胃肠道的护理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损坏的药物,如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消炎药、预防性使用H2受体拮抗剂或硫糖铝类制酸或胃黏膜保护药,以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2.2.5 对脑的护理 应密切注意患者神志改变,禁止使用镇静剂,以防止发生呼吸抑制。合理正确氧疗以纠正低氧血症,防止发生医源性高碳酸血症。

2.2.6 对皮肤的护理 保持干燥、光滑,用爽身粉或滑石粉涂于肌肤,即时更换床单,定时翻身,防止损伤及褥疮。

2.3 重视心理护理 由于COPD肺心病患者病程长、体质差、易反复发生、住院次数多、医疗费用高,给家属带来经济负担,部分患者存在有忧郁、焦虑、失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4]。要加强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避免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积极主动、耐心地与患者交谈、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使之利于疾病的转归。

3 讨论

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病原因分析:老年COPD、肺心病急性期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功能障碍。急性期时,极易合并严重的肺部感染,而长期的慢性肺脏疾病,心脏负荷逐渐增重而导致失代偿,同时,疾病导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脑血管扩张,导致脑水肿,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并引起肾血管收缩,导致肾衰竭;缺氧还可导致胃黏膜细胞代谢障碍,血管收缩,抵抗力降低,而使胃黏膜被腐蚀,上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发生弥漫性渗血。高碳酸血症使胃壁细胞碳酸酐酶的活性增加,氢离子释放增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使胃黏膜失去保护屏障,易产生应激动溃疡,诱发上消化道出血[5] 由于慢性肺心病的反复发作及迁延不愈,患者心肺功能、营养状况和免疫力下降,往往会引起诸多临床症状,并逐渐导致劳动能力的丧失、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同时,由于患者的经济和家庭地位下降,。家庭的依赖增强,易出现自卑、沮丧、悲观和焦虑等心理症状;加之长期蜗居在家,会造成与社会产生一定的隔离,社会角色发生转变,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障碍及抑郁。因此,患者往往存在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低水平状况[6]。针对患者年龄、肺功能、低氧血症、呼吸困难、全身运动能力、营养状况等多种影响因素,充分结合病人个体条件,重视氧疗、适宜锻炼、营养、心理及潜在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缓解了患者的症状,降低患者未来健康恶化的风险。目前,肺心病的病死率仍为10%~15%[7],对已患肺心病的患者,由于病程中多数环节是可逆的,通过适当治疗,心肺功能都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特别是缓解期的治疗,是防止肺心病发展的关键[8]。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针对有条件的缓解期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开展家庭访治工作,能明显降低急性期的发作,大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张芳,蔡礼鸣.老年慢性肥源性心脏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87例的临床分析.江南大学学报,2005,4:2-3.

[2]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3.

[3] 李秀习,韦兰英.肺心病多功能脏器衰竭的护理观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5:477-478.

[4] 布亚娇.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6):1171-1172

[5] 田蕊,谭伟丽.慢性肺心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回顾分析.职业与健康,2005,21(9):71.

[6] 何晓烨,蔡映云.如何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新医学,2005,36(9):5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