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

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精选(九篇)

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

第1篇: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

(一)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烟台市制定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标准》手册,将城市精细化管理所涉及的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城市排水、公共广场、城市供热、供水、燃气管理以及城市防汛、清雪防滑等15大类78个方面工作进行细化,分别确定管理目标、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和考核计分办法等。同时,将精细化管理范畴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扩展到公用事业、窗口服务、应急管理等全面的城市管理领域,每项管理工作都制定详细的管理标准,以便于对照检查考核。(二)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烟台制定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标准》将城市管理每个小项进行细化,责任到站、所、人,量化考核指标。如,道路保洁工作,明确提出定量指标,实行两班作业,人均保洁面积不大于5000平方米,每天保洁时间不少于16小时,每日机械清扫2次,洒水2次,每周高压冲洗1次;道路养护工作,要求实行分区式网格化管理,组建至少5个精细化养护小组,每天巡查修复2次以上,确保主干路路面完好率98.5%,次干路完好率98%,街巷完好率90%以上;市政设施管理工作,要求井盖丢损、更换1小时内完成,检查井维修2.5小时完成,责任内污水外溢3.5小时处理完成。(三)由指令管理向实时管理转变烟台市将网络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到城市管理各领域,快速发现、及时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如,宫家岛水厂控制中心、城市供热、供气以及环卫作业、市政养管行业都建立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远程控制技术,对集中供热、供水和环卫作业、养护作业车辆进行GPS定位、远程控制和实时动态监控。芝罘区为执法队员配备了200余部执法通,以专线方式接入数字城管专网,实现移动执法。牟平区完成视频监控系统与OA自动化办公用户、数字环卫系统的整体对接,大大提高了指挥的实时性和调度的准确性。(四)由常规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1.加强常规管理,抓好面上的整治持续抓好市区环境综合整治,2014年以来,烟台市区已清理卫生死角800余处,新设置垃圾桶1200多个,维修路面11余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草花近300万株,清理各类占道经营或流动摊点3.1万余处,整治广告牌匾1300处,清理野广告10万余处,城市环境面貌进一步改观。2.强化难点管理,抓好点上创新针对占道经营问题,烟台市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全面推行城管执法划线定位管理模式,对便民摊点、各类亭棚、沿街农贸市场出入口等统一划线管理,定点、定时、定位经营。截止到2014年底,烟台市已对市区456处便民摊亭、78处依店经营、36处摊点群、55处农贸市场出入口进行统一划线管理,有效规范了摊点的经营行为。(五)由系统管理向全民管理转变烟台市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组织义务植树、义务捡拾山体垃圾活动、建立第三方监督考核机制等多种方式,积极倡导社会共治、全民共管,发挥社会功能,提高管理效能。如,芝罘区、莱山区全面实行管理体制下放,将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事项全部下放到各街道、园区,明确管理职责,建立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芝罘区、莱山区在环卫保洁领域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城郊居民区和公厕管护、垃圾清运进行外包和市场化运作,真正实现“管干分离”。芝罘区经区委常委会研究,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区委书记任主任,区长任常务副主任,31个部门和13个街道园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调度会,齐抓共管、共同抓好城市管理工作。

二、烟台市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经验

(一)坚持问题导向烟台市实施的城市管理精细化,是针对城市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而开展的。多年来,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烟台市城市管理工作大多依靠的是“以人管事、以人管人”管理思路,采用运动式、机械式、游击式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依法、依规、以制度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而通过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类城市管理难题,并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二)坚持示范带动烟台市实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是采取“以点带面、总结经验、面上推动工作”而开展的。从2013年底开始,烟台市组织所辖区城管部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活动,逐个领域排查,逐个项目整改,逐条道路整治,逐个问题解决。待每项整治工作结束后,立即转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到整治一项、巩固一项,整治一片、巩固一片。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个单位准备2~3个精细化管理的样板,以点带面,全面带动提升城市管理质量。(三)强化制度建设烟台市从抓行业规范管理出发,加强制度建设,以确保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烟台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市区化粪池建设和管理办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实施办法》、《市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城镇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市、区(县)两级城市管理事权划分和管理职责,并以此作为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基础载体,要求各级城管部门严格执行行业管理规定,不断创新管理思路,改进管理模式,推动“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模式转变,形成依法管理、按规矩办事的长效机制。(四)强化督导考核烟台市围绕“抓长远、抓长效、抓长久”的目标,坚持日常督导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原则,强化督导检查,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制定科学完善的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坚持每月对各区进行检查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落实奖惩措施。同时,建立由市城管局牵头成立城管执法、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艺术5个专门督导组,对相关工作进行日常督导考核,建立全覆盖、无缝隙,多层级、多途径的督导检查网络。

三、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应把握的原则

第2篇: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精细化管理,探索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优化人居环境,今年3月份以来,蓬莱从建设“文明美丽生态新蓬莱”的目标出发,从推进环境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城市的新要求出发,出台了《蓬莱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管理覆盖全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秩序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物业小区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等11大项内容64条管理项目,把城市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建立制度入手,采取层级管理、整管并重、长短结合、条块互动的原则,每项工作指定责任单位、管理标准和完成时限,把建设美丽生态蓬莱贯穿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全过程。

一、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改善民生

政府在社会管理中代表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强,涉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城市精细化管理是蓬莱市委、市政府重要课题,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最佳代言,要求政府用精细化管理来履行政府的职责,从城市管理难点和群众关注的焦点入手,把百姓关心的问题落到实处,更好的为群众服务,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凝聚管理合力,用服务的精细化、管理的精细化和执法的精细化,塑造政府形象,提高政府服务群众的能力。

(二)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升城市形象

蓬莱是一个旅游度假、休闲养生、生态宜居、美丽现代化海滨风景旅游城市,人们对城市管理的期望不仅体现在市容整洁、环境优美层面,而是体现在城市公共管理设施是否便利,城市服务水平是否完善、生活是否和谐,所以要建立起一套包含城市生活、交通、环境、商业、治安等完整的运作体系,这套运作体系的建立,就必须创新传统粗放式城市管理方式,重视细节、关注细节、完善细节,实行现代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三)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蓬莱有环境优美的城市名片,比周边县市有显著优势,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领跑争先,为了提升我市的集聚力、辐射力,抢占发展先机,就需要城市精细化管理,将资源进行精细化规划和布局,形成一套有序的资源配置,从而形成产业发展环境,增强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塑造良好的对外形象,吸引人才和资金,因此,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更有利于加快我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统筹城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蓬莱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突出“美丽乡村”和“幸福社区”建设,在现有村庄整治建设基础上,实现了村容整洁环境美、村风文明人文美、村稳民安和谐美,全市555个村和184个社区向“美丽乡村”和“幸福社区”看齐,表明我市已经进入一个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巩固这些发展成果,就需要城市精细化管理,运用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实现城乡公共设施对接共享,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能够享受同样的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具体做法:

1、城市发展,注重功能开发。

蓬莱自1982年、1994年以来,多途径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和研究,《蓬莱市城市总体规划》共修订了三次,最终确定了2010年-2050年的城市远景发展规划。城市发展重点放在功能开发上,城市建设由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通过启动风景名胜区、古城风貌区等标志性区域建设,重点打造人居、旅游商贸、产业承载和文教体育四大功能,实现城市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提高了城市的承载能力。

2、服务民生,从严从细管理。

自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以来,住建局用实际行动“做精、做细、做靓”我们的城市生活,让建设和管理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环境卫生管理。采取“水洗路面、机械清扫、人工保洁、洒水降尘”的保洁新模式,细化30多条道路保洁标准,机械和人工每日2次对主次干道进行清扫,坚持每日洒水作业,增加湿度,降低扬尘;同时,坚持每两天清洗城区垃圾箱,并进行打药消杀,杜绝蚊蝇滋扰,保洁率达100%。

城区绿化管理。按照精细化标准将城区绿地划分九个片区进行网络化管理,成立专业修剪队和绿化带垃圾清理机动队,对城区所有道路绿地逐一清理,对蓬寨路等13条道路的大型蜀桧、龙柏等景观进行外形雕塑;组织4辆洒水车不间断地对全城绿地苗木进行浇水的施肥,对介壳虫病害重点区域进行药物喷洒,对市区土地进行全面登记,制定补植计划,绿化面积达6.85万平方米,市容环境进一步提升。

完善基础设施。对城区主次街道新建或改造路段人行道铺设面积达5800平方米,完成道路补坑、罩面50000余平方米,28处3257平方米破损道路接口整治;对县城区所有雨水井、污水井、下水通道进行了全面清淤整治,更换雨污水井盖、井箅126套(块),维修城区路灯3670多盏次,投入近30万元建设路灯远程控制系统30万元,全年可 节约电费395万元,提高城市照明管理效率。

3、整合信息,探索数字化、网络化。

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正在进行。前期方案已通过技术评审,目前进入招标准备阶段,预计2015年前将建成投入使用,将实现城市管理办事流程的全透明,从源头上防止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发生,并能够快速发现问题,督促责任单位及时解决问题,消除管理空白,提高管理效率。

城区绿化养护探索“网格化”管理。全市公园、游园、道路绿地面积近180万平方米,点多、线长、面广,等分成130多个网格,规划成电子平面示意图,建立每个网格养护人员、绿地植被及养护标准等信息库,及时对每个网格管理人员、绿化养护标准及绿化内容的变动信息进行更新,达到电脑一键点击就能对全市各个网格绿地管理,绿地管理情况一目了然。

4、联合执法,集中整治

东关路、东关南街、东关东街、县后路等街巷一直是蓬莱车辆乱停乱放、占道乱摆乱卖的“重灾区”,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市容秩序,虽经多次整治,仍然存在问题。城管大队与工商、交警联合执法,对非机动车辆停放、违法建设、露天烧烤等进行专项整治,已拆除广告牌120余块,清理野广告6000余张,维修、更换的垃圾箱250个,查处违法建设64处、拆除52处。同时,对钟楼东路、钟楼西路等15条道路实行烧烤禁止管理,其他道路引进无烟烧烤技术实行限制管理。

(二)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会给精细化管理带来许多问题,如环卫设施建设缓慢导致垃圾死角难以解决,地下管网建设滞后,城市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在各绿化带、新安装的喷灌喷头被盗,绿化、市区内公益广告及宣传灯箱被破坏,果皮箱设置凌乱不规范、保洁人员配备不足、绿化带、道路、护栏保洁不到位等等。

2、市民的城市意识和文明意识有待提升。

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不强,没有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理念,如小摊小贩随意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闯;各类广告乱贴乱写等;市民的文明意识不高,如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乱倒垃圾、横穿马路、乱撞红灯、公共设施被随意破坏等等,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给城市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3、固定停车场少,乱停乱放根治难。

大量车辆无处停靠,加之部分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浅薄,大量车辆违法倾占人行道、便道,违章停放,压损道牙、路面的问题十分突出,造成交通堵塞,影响了交通安全,破坏了公共设施,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

4、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行的有关城市管理法规虽然较多,但仍不够健全。目前仍没有一部独立完备的法律法规,有些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的处罚规定,如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就没有具体的条文,立法空白或立法不配套。如私家车载客往返烟台,扰乱客运市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影响市容环境,对其进行处罚时却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执法无所适从。

三、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思路

(一)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市民意识

加强与电视台的合作,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简介、目的、意义等进行宣传报道,把城市交通、环境卫生、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做成系列片进行宣传;利用广场大屏幕开展集中宣传,增强广大市民的城市环保意识,积极营造群众理解、支持和热心参与的和谐城管氛围;通过信息简报、城管宣传专栏的形式及时反映精细化管理工作动态,深入挖掘、收集新闻线索,展示工作亮点,同时随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热点、难点进行专项报道。

(二)健全法规政策,依法治理

城市管理履行职责依据的法律法规众多,既有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还有地方法规,以及建设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也有各级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部分法规、规章之间存在交叉现象。应健全完善城市方面的法律规章,推进执法格局网络化,构建社区、市区、乡镇三级执法网络,建立城管执法体系,实行执法覆盖零盲区。使城市管理成为一个法制化管理。

(三)实施数字化管理,整合社会资源

整合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采取智能监控、网格化管理等模式,将全市划分为若干个地理网格和责任网格,每个网格由一定数量的人员具体分包,负责管理区域内部门所要承担的管理职责,建立领导分包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成立城市数字化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在城管执法、市政工程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和园林绿化管理四个方面率先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四)强化资金投入,探索多元投资机制

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将城市管理的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加投入力度;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准确核定城市管理经费,确保城市维护费等专项资金全额用于城市建设管理,土地出让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鼓励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体、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资金多元化投入新机制。

参考文献:

[1] 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建设和谐宜居新西安,2013,11.28西安日报。

第3篇: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

(一)精细化管理与社区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其核心理念是精、准、细、严。

我国著名精细化管理大师温德诚先生提出了政府精细化管理理念,他提倡把精细化管理理念导入到政府的管理实践,借助现代企业管理手段,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对政府管理方式而言是一个重大创新。笔者受温德诚大师政府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启发,认为在社区管理中同样可以推行精细化管理,而且现代社区建设需要精细化。

社区精细化管理就是指在社区管理中,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细操作为特征,促进员工敬业,认真做事,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的一种管理方式。其核心在于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用管理企业的方式方法来管理社区。

(二)现代社区建设需要精细化管理

纵观世界各国,对于大部分社区建设实践者来说,现代社区建设是培育社区精神和激励合作技巧的过程。有效的社区需要建立在公开沟通和公开分享信息、思想和感情,相互包容和积极参与决策模式之上的,它的治理模式不是一个命令链条,而是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畅谈和协商。

从我国社区发展的历史来看,社区建设的实质是在传统单位制解体的过程中对社会进行整合,重新构建一个以“社区制”为主体的治理体制。我国的社区建设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起步的,社区建设初期,被政府用作应对社会问题的手段,主要围绕扶贫济困展开,解决下岗失业、残疾人照顾、社会治安等问题。然而伴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区群众更加重视精神生活和社会交往,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建设的需求增加,同时对社区功能和社区管理的要求更加精细化、多样化。对于这种新的需求趋势,当前许多社区现状无法满足。因此,创新管理模式,强调并注重细节,成为现代社区建设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现代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推行精细化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二、浙江省余姚市新城市社区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新城市社区成立于2002年6月,辖区总占地面积0.48平方公里,位于余姚城区,由新城市花园、长新新村、春晓华园三个小区组成,共有住户4413户,楼群226幢,常住人口11000人,流动人口1142人。新城市社区成立初期可谓困难重重,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对本社区情况不熟悉,居民对社区管理者缺乏信任,对社区没有归属感。另一方面社区管理模式粗放,员工流动性大,专业人员欠缺,社区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新城市社区通过重点户走访、档案登记等方式,逐步收集社情民意,注重社区工作的细化与规范化,赢得了居民的普遍好评。2009年,新城市社区被民政部授予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称号。2011年初,新城市社区在细致管理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社区精细化管理战略。

(一)新城市社区以“精、准、细、严”为核心,制定管理标准

新城市社区在精细化管理推行过程中,把握“精、准、细、严”的核心理念,制定出符合社区实际情况的管理标准。

一是以“精”为目标。新城市社区在发展规划中强调,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在五年内打造成“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现代化社区,实现社区和谐稳定,居民温馨幸福。在社区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中,规定务必求“精”,争取做到最好、最优、最有效。

二是以“准”为原则。为实现“精”的目标,新城市社区在《员工管理手册》和《社区工作管理条例规范》中明确规定,社区员工在社情民意信息收集方面必须做到准确、在数据更新上做到准时;社区负责人在制定重要决策时,需要按照集体协商制度,确保政策制定准确无偏差;在计划执行方面,力求准确到位。

三是以“细”为手段。新城市社区虽然只有13名工作人员,但为了把社区工作做得更好,服务居民更为细致,专门制定了《社区工作管理条例规范》,对社区的各项工作做出详细的规定,要求工作人员在服务居民上,力求做“细”,在执行标准制定与过程监管上,做到细心细致。

四是以“严”为准则。新城市社区精细化管理方案制定中,重点提出了严格监管与严格控制偏差战略,确保各项目标与工作计划如期实现。

(二)新城市社区以“六化”为手段,创新管理模式

一是工作职责细化。社区专门设计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要求,细化工作职责,要求社工第一时间掌握社情民意并认真记录,社区工作站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分类,力保每项工作都能认真落实。

二是信息整合数字化。新城市社区建立了数字化民情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便于及时更新与调用。2007年开通了社区门户网站,2010年开设了新城市论坛和社区(新民之声)QQ群,并确立两名社区网管员,与居民在网上及时沟通。

三是服务管理规范化。为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了《新城市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制度》,就接待服务群众做了明确要求;民主推荐产生了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制订了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成立了党员服务站,党员爱心基金会、党员志愿者协会。

四是事务处理流程化。为提高办事效率,新城市社区积极倡导事务处理流程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新城市社区民情会商制度》,对于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采取信息收集、上报、集体协商、确定负责人、专人办理、结果汇报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五是组织管理协同化。合理设置党组织机构,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建立10个党支部,划分10个党员责任区,一个社区干部担任一个责任区负责人;配齐配强两委会班子,把一批政治素质好、有开拓奉献意识、肯吃苦、热心社区工作的年轻干部充实到社区领导岗位;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自治制度,2009年4月社区成立了“和谐促进会”,设立8个“和谐促进小组”,选举推荐148个和谐促进员,形成“社区、片区、楼群”的自治管理网络体系,这样有效地促进了 和谐社区的创建进程。

六是精细管理常态化。目前新城市社区在精细化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基本上还是处于探索阶段,下一步还需要深入推进以及普遍提高。因此,新城市社区正在探索建立精细化管理常态机制,继续狠抓精细化管理,脚踏实地,创新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

三、 新城市社区精细化管理的成效

新城市社区推行精细化管理收到明显效果,社区居民信访大幅下降,人民内部矛盾调解成功率大幅提高,社区治安、环境、卫生均有明显好转,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精细化管理为社区工作成效带来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民情掌握更为详细

新城市社区通过开展“走千户,访千人”活动,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骨干深入楼道、深入居民,尤其对孤寡空巢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和困难家庭等重点对象,进行了重点走访,2011年度共走访居民户837户,计2358人,其中外来人口462人,对他们的家庭结构、家庭成员政治面貌、职业学历、特长爱好、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等分类建立了数字化民情档案。通过民情档案的精细化动态管理,能够随时掌握居民群众的思想动态、现实需求,为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资源整合更进一步

新城市社区通过组织建设、举办活动和物质载体灵活应用等形式不断整合社区资源,发挥资源效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通过建立党员服务站、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建理事会等方式,为社区党委下属的10个党支部, 262名在册党员和746名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通过协调、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委、所属支部及困难党员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增强驻区单位的共建意识,目前已有9个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委、所属支部及困难党员结成了共建对子,还先后收到共建资助款30多万元;通过党建工作理事会动员和组织辖区学校、医院、服务中心等单位的硬件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真正做到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区域性党建合力。

(三)社区工作更具活力

新城市社区通过推行精细化管理,激发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动力。一方面,对社区工作者来讲,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事务处理流程化,办事效率更高;部分办公电子化,节省了大量时间;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评价更加科学;组织管理协同化,沟通更加便利。因此,该社区工作人员跳槽的少了,踏实肯干的多了,社区管理与服务充满了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制定规则、成立相关小组、举办邻里节活动等方式,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搭建平台,激发了社区参与共建的活力。

(四)为民办事更得人心

第4篇: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

1、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一个城市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城市品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包涵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一些基本指标和基本特征,是创建工作的龙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则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支撑,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基础和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和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三个城市”一起创,就是要加快推进城市的建设与管理,加快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经济建设,加快提升城市形象,给老百姓一个干净、文明、舒心愉快的环境。因此,创建工作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有效载体,是改善民生、造福百姓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两城”建设和“一区三中心”建设的总抓手。对身处中心城区的我们来说,抓好城市管理和创建工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全区上下一定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牢固树立“市区一体、共兴共荣、共建共享”的理念,切实增强做好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勇争一流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迅速掀起创建工作热潮。

2、要把握重点,着力解决创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创建“三个城市”工作涉及众多领域。市委、市政府提出五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湖南文明城市进而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在抓实抓好基础工作的同时,突出重点、围绕难点,以点带面、全面突破。要对照创建“三个城市”的具体指标,在公共文化、公共安全、公共绿地、配套设施、街巷基础等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等硬件建设方面查找差距,利用当前正如火如荼开展的交通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契机,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城市骨架,改善城市面貌,加快推进背街小巷和“城中村”改造。要针对当前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窗口行业服务等存在着严重的“脏、乱、差”问题,门前三包、交通秩序整治、城市环境管理还没有落实到位,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违章搭建、占道经营、乱涂乱贴的现象严重,户外违法商业广告泛滥等问题,开展声势浩大的综合整治行动,坚持把集中整治和建章立制结合起来,抓住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机遇,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要针对当前城市文明程度较低、市民素质不高的实际,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用核心价值观凝聚市民,用规范行为引导市民,用创建活动带动市民,用文明礼仪教育市民,培养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使城市的活力、魅力和文明程度在广大市民身上得到充分展现。

3、要加强领导,确保完成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创建“三个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覆盖面广、涉及范围大、关联度高。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密切配合、狠抓落实,一项接着一项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区委、区政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顾问,迎春同志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并设立了办公室。各单位也要尽快成立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创建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本战线、本单位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原则上要一套班子一干到底,直至创建成功。要制定创建规划,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推进。要动员全民力量,紧紧依靠广大市民,把广大市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广大市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凝聚起来,真正使创建工作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要严格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对创建工作积极、成绩突出、市民满意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推诿扯皮、行动迟缓、工作不力、进展不快的单位和个人,要严督严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影响全市创建工作进度和成效、给创建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厉追究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以城管改革为契机,开创城市管理新篇章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城市管理是“一区三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的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将中心城区城管行政执法和环卫管理工作下移,这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对我们的考验。我们一定要以城管重心下移为契机,主动担负起城市管理重任,下大气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开创城市管理的新篇章。

1、要加强协调衔接,实现平稳过渡。此次城管体制改革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和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决策,有利于理顺市、区两级的城市管理体制,提高中心城区的城市管理效率;同时也为我们真正由城乡并重转向以经营城市为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平台。因此,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着眼长远、顾全大局,敢负责、挑重担,不推诿、不折腾,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圆满完成此次改革任务。同时,此次改革涉及到市、区两级的众多机构和大量人员,情况比较复杂,程序比较繁琐,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加强上下、左右的沟通协调和工作衔接,确保改革平稳过渡、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抓紧与市、区组织、人事、编制部门进行衔接,尽快确定区城管局、区环卫局等单位的机构设置和职能设定,调优配强领导班子,争取早日步入正常工作轨道。四个街道和郴江、市郊、万华岩等乡镇要加强与区有关部门的衔接,尽快成立城管(爱卫)办,各社区要尽快明确专干,力求尽早将改革的成效体现到城市管理的各项实际工作中。

2、要注重改革创新,推进精细管理。由背街小巷转到城市大街小巷的全面管理,我们虽有基础和经验,但当前面临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广、情况越来越复杂、任务越来越繁重。要真正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我们唯有利用好改革带来的机遇,从建设“一区三中心”的长远需要,进一步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方向迈进。所谓精细化,就是建设上要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管理上要全面加强、细致周到,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不留死角,不留余地。我们的城市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观念,精处做,细处挖,一以贯之、长期坚持。具体而言,就是城市管理的范围要广、程度要深、质量要高。范围广就是该管理的、能管理的都要管,不漠然置之,不躲事推责;程度深就是管理所达到的境界要高,要通过依法执法和文明执法使人心悦诚服;质量高就是效果明显、市民满意。要全面推行属地管理、门前三包、重点强管、市场运作等管理方式,积极探索数字化、信息化等新型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要通过全面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开展全民卫生运动,落实机关“星期五义务劳动”制度,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努力使北湖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城市。

3、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抓好城市管理,需要建设一支素质高、形象好、业务强、作风硬、纪律严的城管队伍。当前,我区城管队伍的综合素质、执法水平、外在形象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从某种角度上看,城管人员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加强城管队伍的自身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城管建设形象年”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不断加强城管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要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法理念,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切实把城市管理的过程转化为服务城市、服务群众的过程,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对城管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要强化依法城管意识,切实加强对城管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和监督考核,坚决杜绝以罚代管和只罚不管的现象,真正做到依法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要强化文明城管意识,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之间的关系,把刚性的法律柔性实施,把枯燥的条文生动表达,带着感情执法,带着微笑执法,善于讲道理,善于化矛盾,切实改善城管队伍在群众中的口碑和形象。

三、以劳模精神为引领,兴起干事创业的大热潮

劳动创造历史,劳模无上光荣。今天受表彰的20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20*年以来我区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维护稳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代表。他们有潜心钻研、致力于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造的一线工人,有扎根农村、勤劳致富的新型农民,有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有肩负道义、秉公执法的政法干警,还有一心为民、廉政勤政的党政干部等。他们虽然来自不同战线,工作在不同岗位,但都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充分展示了满腔赤诚的崇高品格,昭示了创新创造的时代风貌,体现了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他们是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楷模,是全区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开展向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学习活动,大行学先赶先超先之风,大兴创新创业创一流之潮。

1、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模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把劳模精神的学习宣传作为正在开展的“三守三创”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广泛宣传劳模先进事迹、优秀品质、高尚情操,使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风尚,让劳模精神成为引领时代的旗帜、社会进步的方向。在座的各位劳模更要珍惜荣誉、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再接再厉、再建新功,处处以身作则,事事争当表率,要更好地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以自身的思想和言行感召周边人,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和劳动者你追我赶、争先创优、奋发有为。

第5篇: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精细化城市管理*

两千多年前,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就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而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市容逐渐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成为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大事,如何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坚持不懈,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就成为摆在每一个城市管理工作者面前急需认真系统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管理精细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各个方面和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市管理需求趋于人性化。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交往、自尊和实现自我价值。由此可以看出人的需求是丰富多样的,是动态发展的,并且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和自身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关注人性需求的多样性。这就要求城市管理以人为本,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良好的更精细的服务产品。

二是供求的市场化。改革开放30年以来,社会供求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对满足多样性的精细需求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同时市场化激发了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市场化为精细化服务既提供了动力,又提供了基础。

三是管理的法制化。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要有规则和法制保障,没有规则和法制就会失去秩序,造成“市场失灵”,从而无法使精细化服务得到保障。法制化在实体意义上保障了市场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同时法律严密的程序也促进了各项事务运作的精细化。

四是技术的信息化。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主要代表。信息化不仅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也为社会关系的调整、管理方式的改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变革的平台。

五是空间的城市化。城市化发展对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与乡村的区别之一:城市的社会与经济关系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较高,有非常细致的供求关系;同时,由于建筑空间和人口密度的加大,环境问题对社会经济影响也较敏感,道路河道等公共空间面临比乡村更多的诉求。所以随着城市化空间的拓展与水平的提高对精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总之,人性化、市场化、法制化、信息化、城市化五个方面的发展促使城市管理进入了“精细化时代”。

二、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具体到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就是管理理念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精细化、管理内容的精细化。所谓管理理念的精细化就是要转换管理理念,变“城市卫士”为“城市管家”,建立“大城管”理念;所谓管理模式的精细化,就是要实现适用法律的精细化和分工的专业化;所谓管理内容的精细化,就是城市管理的范围要广、程度要深、质量要高。

应该说,管理学要求的精细化和城市管理要求的精细化外延虽有所不同,但其主要内涵还是一致的: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要求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

三、盛泽、*城市管理的现状

随着2001年8月*市城市管理局的正式成立,*的城市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管理的新阶段。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所属的执法(大)队也相继成立,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不断美化,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国家健康城市创建试点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江苏省首批文明城市”称号,2005年10月又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的验收。2006创建国家生态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工作全面展开。2007年11月下属盛泽执法大队顺利通过省级规范化队伍建设考核验收。盛泽大队下属四个中队又同时获得苏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基层执法中队规范化建设达标中队”的称号。2008年8月,盛泽镇中心大道和同里镇中川路分别被命名为苏州市示范路。一个既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特色的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肯定成绩同时,我们也应要清醒地看到城市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城市管理工作滞后于城市化进程;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不够高,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不普遍;市容环境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队伍形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努力。

四、开展精细化城市管理建设的意义

城市管理精细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关键所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精细化有利于完善管理机制。从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概念来看,它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三方面,它要求形成一个“大城管”的理念,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分工,实现管理的广、深、高。这必然会促使管理机制的不断转变,整合政府、社会、市场和市民多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促进城市管理分工专业化;实现城市管理向社区、街道的延伸。

二是精细化有利于塑造城管形象。长期以来,城市管理队伍始终不能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认同。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城市管理工作和城市管理知识缺乏了解,缺少必要的城市管理意识;另一方面,也与城市管理队伍工作的不彻底,不细致有一定的管理。而精细化将有利于改变这种状况,用服务的精细化、管理的精细化和执法的精细化,实现“服务经济、服务城市、服务市民”的城管宗旨,塑造“以勤管城、以法管城、以理管城、以情管城、以廉管城”的城管形象。

三是精细化有利于提升管理效能。管理效能的提高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根本目的。“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在每一个细节上狠下功夫,把经常性的工作当成精品来抓,不再以单纯的美化、亮化为目标,而要实现城市管理的精品化,用一流的管理,抓精细的过程,创精品的结果,这是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的根本出路。

五、如何开展精细化城市管理工作

正如前文所述,*的城市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并正朝着精细化城市管理的目标大踏步的前进,但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精细化还需要从精细化的概念出发,实现理念、模式和内容的共同精细化。

(一)管理理念的精细化。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思路与出路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源之不远,流之不长;源之不丰,流之不活。思路对出路起着多方面的决定作用。对城市管理而言,管理理念就是思路,管理理念的好坏决定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好坏。因此,我们必须以最先进的思想武装管理队伍,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城管。一是要转变工作思路,变“城市卫士”为“城市管家”,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城市服务,为社会服务,为经济服务的理念;二是要实现执法方式的四大转变:从突击式、被动式、保障迎检式管理向制度化、常态化管理转变;从主干道管理向次干道、街巷管理转变;从问题成堆后管理向初期预防、预先介入管理模式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责任制、精细化、数字化管理转变;三是要树立“大城管”的管理理念。城市管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许多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大城管”的理念,从全局来考虑和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二)管理模式的精细化。

管理模式指的是城市管理工作中涉及的管理体制、分工及适用法律等方面,它是承载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抓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前提,要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就必须首先做到管理模式的精细化。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要理顺上下级的关系,理清与相关单位的关系,实现职权明晰,责任到位。一方面,城市管理队伍上下级隶属关系较为模糊,往往到省一级就没有独立的部门,这需要通过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城管执法的职权大多是从其它部门集中而来,且未真正划转清晰,有较多的交叉、重叠和冲突。解决这种冲突的最好办法是变机构间问题为机构内部问题,协调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确保城市管理工作运行的顺畅。

二是实现专业化分工。组织内部的专业分工可以降低整个程序的复杂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社会化大分工的根本原因。作为社会公共部门的城市管理队伍也应适应这种趋势,加强内部分工。特别是要实现管理与执法的相对分离,做到职责清晰。从周边城市来看,苏州、张家港也都是如此,管理者固定于路段,执法人员则负责一片,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执法效率。

三是适用法律的精细化。法律是所有执法队伍的立队根本和工作依据,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应该说城市管理工作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之处。首先是法律依据亟待完善。虽然目前的管理队伍往往要从事数百项行政执法职能,但目前仍没有一个完整的城管立法,连城管队伍的性质也处于相对模糊的状态,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其次法律的适用还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执法程序方面。应该说,*在法律适用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出色的,实现了执法案件的专人负责,网上审批,且数年来无一起行政复议或诉讼案件发生。但仍需进一步加强,要做到亮证执法,规范执法用语、执法行为;最后,还要做好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严防处罚的歧亲歧重。

(三)管理内容的精细化。

第6篇: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

刚才,大家观看了城市环境“三项整治”录像,*区长就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和“三项整治”工作做了很好的动员部署,王主任、蒋区长分别与各街道办事处签订了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目标责任书,六家单位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可以说,这次会议是开展城市环境“三项整治”,推动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的动员誓师会,任务部署会,工作推进会,希望大家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在全区迅速掀起环境综合整治的高潮,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提升标杆,固牢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理念

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城市管理工作的标准越来越高,城市管理工作从粗放式转变为精细化已成为现实而迫切的要求。

从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看,新加坡成为世界的“花园城市”,扬州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无不得益于他们非常精细的城市化管理,其精细化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新加坡具有非常精细的城管法律,并有完备的执行力,仅公民行为管理就有12条规定,垃圾如何出户、使用完厕所后必须立即冲水等都有法律规定;扬州具有非常精细的数字城管体系,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发现问题,问题发现能力明显增强,处置效率显著提高,处置能力快速提升,显著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从当前工作看,我们开展的城市环境“三项整治”和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工作,必须强化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理念,必须有“细节决定整体”、“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破解城管难题需要细节之处着手,保持城市长效常态管理,需要从细微处着手,提高城市形象,需要从小处着手、以细节提升质量,以细节体现品质,以细节展示形象。

从长远工作看,提升竞争软实力,打造江北现代化新市区,我们在城市管理上也要确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实现高效科学的城市管理的必要前提,是建设整洁良好的市容市貌、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抓好城管精细化工作,是优化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感的需要,是树立形象,提高城市美誉度的需要,更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二、综合整治,实现城管薄弱环节的新突破

城市环境“三项整治”以来,各街镇、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卫生状况有所改善,交通秩序有所好转,占道经营有所遏制,整个城市面貌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下一步,要针对薄弱环节,抓住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寻求突破。

一是着力解决热点问题。我区部分区域、路段存在的占道经营问题相当严重,特别是王家田市场周边、欣乐市场门前、朝天街沿线的占道摊点、乱停车辆、乱设广告牌等问题,领导不满意,群众反映强烈,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对这些区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关街道和部门要高度重视,集中精力,合力整治。城管、交警部门要重拳出击,对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乱停车辆进行全面清理,力保一个不漏;对不规范的广告招贴,坚决清除;要堵疏结合,合理科学地进行疏导,规范管理;要高度重视整治后的日常管理,有关部门要派专人定点定时死看硬守,确保不回潮。

二是着力解决环境“脏”的问题。个别路段、老旧小区保洁质量不高,垃圾不能及时清运,卫生死角多,环境状况较差,环卫设施不全,垃圾运输抛撒仍然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区市容、房管部门和各街道要认真对待,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解决。主要道路要在坚持全天候保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保洁质量,保持时时都干净;街巷道路要提高保洁标准,解决乱倒、乱堆、乱放问题;居民区内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要进一步完善设施,完成功能配套,推行垃圾定点收集,改变垃圾随意出户堆放的现象;城郊结合部要组织环境卫生整治会战,清理卫生死角和积存垃圾,解决垃圾围城现象。要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建设的垃圾处理场、垃圾中转站、公厕要保质保量按时限要求完成任务。

三是着力解决秩序“乱”的问题。要进一步规范人车的交通行为。交警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交通法规宣传,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意识,规范车辆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纠正各类违章,使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要尽快规划停车场所。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选好城区内的停车场所,使各种车辆能够做到定点摆放,有序停放;要继续做好打击非法营运车辆工作。加大打击“黑车”的力度,制定有力措施,采取超常手段,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黑车”营运问题。

四是着力组织联合整治。这次“三项整治”覆盖面广、涉及工作量大,时间长,需要组织多次的联合整治行动。所有参与整治的部门、单位、街镇,必须无条件服从“三项整治”办公室的统一指挥,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绝不允许有推诿扯皮现象发生;“三项整治”的各牵头部门、各街道要切实负起责任,按照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公、检、法、司要充分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敢于执法、严格执法,对不积极配合、故意干扰阻碍整治活动的,要敢于上手,决不手软。这里我重申,各部门要主动找准位置,顾全大局,在这个问题上,不讲条件,不讲原因,只有服从,唯有落实。

三、常抓不懈,推动城市管理的新跨越

开展城市环境集中整治,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很有必要,也能取得一些成效,出现一些起色,但这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反弹。如何巩固成果,如何能够长期管好,是我们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是要落实城市管理责任。区政府关于加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实施意见对各部门、各街镇城市管理的责任已划分的十分明确具体,关键在抓落实。要将责任落实到单位,任务明确到科室,压力下传到人,要划片分段,划分责任区,包路段、包时段,每天组织巡查,对出现责任问题的责任人要进行问责追究;但仅仅由政府部门、街镇承担城市管理责任远远不够,要让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单位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加紧推行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划分各单位的市容环卫责任区,签定市容环卫责任书,告之市容环卫责任,依法监督其履责,真正形成政府部门牵头、街镇组织实施、社会普遍参与的“大城管”格局。

二是要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做任何工作,人的因素始终是关键因素。抓好城市综合长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我们既要有懂管理、敢管理的城管、交警、工商、卫生等城市管理人员,有了你们城市才会更有秩序;也要有从事道路、社区保洁工作的环卫工人,有了你们城市才会更加干净。目前,政府正在充实雄州主城城市管理力量,组建雄州街道的城管执法队伍、城管协管队伍和保洁员队伍,我们一定要将这些队伍打造成善于城市管理、敢于动真碰硬、勤于吃苦奉献、带头以身作则的队伍。我们的每一位同志一定要恪尽职守,各尽其责,各尽所能,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城市管理中,我相信,城市环境一定会有较大的改观。

三是要严格城管监督考核。考核工作常态化,要建立城市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选调有事业心、责任感的考核人员,坚持每天考核,当日反馈,一周一查,及时通报,每月讲评,公布排序,通过严格的考核促进问题的整改;媒体监督常态化,区电视台设置专题节目、选调专门人员、配备专用设备,用专栏、专人、专机“三专”的方式报道城市管理工作,曝光突出问题,通过有力的媒体监督促进问题的整改;举报整改常态化,要广开渠道,设立投诉电话、明确举报接待人处理群众来电、来函、来访,并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通过社会力量监督问题的整改。

四、加强领导,增强城市管理的新活力

一是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区政府已成立了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和城市环境“三项整治”指挥部。各街道、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真抓实干,分管领导要专抓专管,狠抓落实,以坚定不移的决心,超常规的举措,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攻坚战,全面改善市容环境面貌。

二是奖优罚劣,严格问责。区政府已建立城市管理保证金制度和问责机制,将城管工作的绩效、绩誉和绩位进行挂钩,各街道缴纳10万元保证金,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缴纳5000元保证金。年度考评实际得分高于总分90%的为优秀街道,区政府对街道和各责任人在退还保证金基础上给予双倍奖励,达到总分70%的为达标街道,对街道在全额退还保证金基础上给予适当奖励,对责任人在退还保证金基础上等额奖励。低于总分70%的为不达标街道,全额扣除单位和个人保证金。对连续两年考核居未位、问题突出的单位,对主要责任人建议区组织部门进行必要的岗位调整和交流。

三是宣传造势,营造氛围。重视抓好舆论导向,大力宣传长效管理对改善城市形象和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整治过程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和典型事件,公开曝光整治工作开展不力或长效管理不落实的单位,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7篇: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

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2012年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文章,题目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指出:在城乡之间二元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同时,城镇内部“二元结构”现象又在显现,后者既包括城镇居民与进城农民工及其家属之间在生产生活条件上形成的差异,也包括城镇历史遗留的棚户区困难群众与大多数市民之间在居住条件上的差异。推动解决这种“双二元结构”问题,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减少社会矛盾,释放出城镇化带来的需求潜力。 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双二元”结构问题,是当下需要予以高度关注的。

本期策划选题是:“中国城市化转型与结构创新”。旨在关注中国城市发展关键时期,战略结构转型如何推动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如何破解“双二元结构”问题。城市作为国家发展的先驱角色,优先获得创新驱动的更好体制、政策和要素资源。未来城市化发展在于质量提升,结构转型。创新将成为驱动我国城市发展的永恒动力。

“十二五”时期是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当前,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践行“北京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促进首都文化发展繁荣,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为加快推进城市环境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住首都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认识抓好首都环境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按照做好新形势下“四个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

一、推动环境建设文化理念创新,促进环境建设资源整合

环境建设是自然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结合,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但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在构成城市文化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等要素上,还没有形成城市管理的有机系统,还处在松散的城市管理形态。要践行“北京精神”,推动环境建设科学发展,必须要树立环境建设的文化理念,采取资源整合、合纵连横的城市管理策略,形成城市文化对城市管理的有机性、系统性、连续性、整合性和宏观性。

二、推动信息网格城市管理创新,促进城市管理协同发展

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城市管理的问题日渐突出,现在网格化管理的范围在逐步扩大,城市管理涉及经济、社会以及信息的方方面面。单一的网格已不能满足城市成长的需求。在信息网格城市管理的基础上,要随着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入和拓展,加快网格化城市管理在城市、社会、经济三个领域空间的建设,强化标准规范管理,基于城市网格,经济网格和社会网格的一体化,各项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形成信息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并努力实现北京城区和远郊区的全覆盖。

三、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功能完善相协调

第8篇: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处在从粗放型城市向集约型城市过渡的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城市发展定位不当。发展模式粗放,空间布局不合理,单纯以GDP的增长作为衡量城市发展的唯一评价尺度,因此,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空气污染、环境恶化、交通阻塞、人口密度过大、房价居高、两级分化、区域发展失调等问题,致使城市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面临严峻考验,城市的可居度大大降低,在这种背景下,建设“宜居城市”显得尤为重要。

葫芦岛作为辽宁五点一线的重要城市,地处山海关外,东邻锦州,西接山海关,南临辽东湾,与大连、营口、盘锦、锦州、秦皇岛、唐山、天津等城市构成环渤海经济圈,扼关内外之咽喉,是中国东北的西大门,为山海关外第一市,随着城市的发展,葫芦岛提出了建设最适合人居环境的发展理念。 下面,结合葫芦岛实际,谈一谈如何加强“宜居城市”建设问题。

1 宜居城市的概念、内涵与现实意义

1.1 宜居城市的概念。1976年,联合国召开了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服务”,并成立了联合国人居委员会。1989 年开始创立全球最高规格的“联合国人居环境奖”。1996年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发展主题,对宜居城市概念进一步丰富内容。目前,无论是国内、国外,对宜居城市概念有一个共识: “宜居城市”是适宜于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是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和谐的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完整的统一体,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2 宜居城市的内涵

2007年,建设部制定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等六个方面的考核评价体系。一般来讲,宜居城市必须满足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一是安全。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健全的法治社会秩序、完备的防灾预警系统、安全的日常生活环境和交通系统。

二是健康。宜居城市应该是远离各种有害物质、环境污染的可能伤害,应具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安静的生活环境、干净的街区。

三是生活方便。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完善的、公平的基础配套设施,也就是人人能够享受到购物、就医、就学等方便的公共设施的服务。

四是出行便利。宜居城市应该以公交系统优先发展为核心,能够为居民日常出行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五是和谐。宜居城市应该具有良好的邻里关系,和谐的社区文化,并能够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城市。

1.3 建设宜居城市的现实意义

当前,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特别是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施政理念上看,坚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日益成为施政重点,而这些内容也正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联系我市实际,建设管理机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存在的问题,必须依靠建设宜居城市的方式来解决,所以说,在我市加快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是加快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是提升我市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推进和谐葫芦岛建设的关键之举。只有加快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才能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切实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二是加快推进宜居城市建设,有利于更好地统筹全市经济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凸显城市特色个性,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切实提高我市在环渤海地区的竞争力。

三是加快推进宜居城市建设,能更好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有效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倡导社会文明风尚,切实提高我市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2 葫芦岛建设宜居城市的差距及制约因素

目前,我市建设宜居城市的条件和空间比较好,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但从总体上说,宜居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一些差距和制约因素还不得不正视。

第一,城市基础设施薄弱。一方面,城市功能不完备。我们的现状是公用基础设施严重缺乏,老城区太“老”,新城区不“新”,发展水平落后于同等规模城市,特别是在“生活便宜度”上差距明显。而且,随着具有牵动力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城市在为项目建设提供金融、商贸、信息、医疗、文体和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承载能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目前,我市的城镇化率仅为39.7,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明显滞后,对工业聚集、服务业成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拉动力较弱,城镇化工作还任重道远。

第二,水资源匮乏。资源承载度考核评价体系共4项指标,其中水资源占有2项,作为宜居城市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得分标准为6分,占资源承载度考核评价体系总分的60%。我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728立方米,低于全省82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是全国110个最缺水城市之一。

第三,环境污染造成的社会压力较大。我市是闻名东北的重化工业城市,重化工业占全市GDP的80%、税收收入的70%,依靠资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一种发展定势。比如,2007年单位GDP能耗,我市近2.7吨标准煤,是深圳、珠海和苏州等城市的近1倍,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倍。

3 建设依宜居葫芦岛的几点设想

第一,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一是要确定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要按照“立足环渤海、融入东北亚、承接大辐射、建设隆起带”的总体思路,加快建成GDP1000亿元、财政收入100亿元、人口100万人、城市规模10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我们要转身面向大海,聘请国内外著名的规划设计专家、学者,用精品、杰作建设亲海近水的海滨城市。

二是要强化规划的前瞻性。城区和县城在规划和建设中,首先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布局、自然生态、资源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认真处理好生态需求与经济需求、产业调整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生态宜居”的理念纳入其中,进行科学统筹规划,为发展留“余地”,为宜居留“空间”。

第二,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来,葫芦岛市围绕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水平、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现代城市品位,着力实施了系列“民生工程”,收到了良好成效。比如,去年实施了龙湾大街北延路改造工程、五里河桥拓宽改造和景观塑造工程、五里河综合治理工程,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工程形象良好,得到了

社会广泛认可。

第三,加快住房保障和房地产业发展。房地产业对于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而且这个拉动“立竿见影”。近几年来,我市坚持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和公建地产“三箭齐发”,加大了政策和扶持力度,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全市房地产完成投资40.7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287.2万平方米、销售额79.5亿元;建筑业完成总产值80亿元。房地产业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幅和建筑业产值增幅均全省排名第一。住房保障工作卓有成效。2009年新增租赁补贴2497户,筹集实物配租房源3557户,两项指标增幅全省排名第二位;新建经济适用房2.7万平方米,增幅全省排名第一位。做了一个初步统计,2009年,全市房地产和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8.6%;城镇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9.2%;房地产和建筑业上缴税金9亿元,占全市地税收入比例28%,上缴财政收入7.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比例28.8,建设系统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近两年来,葫芦岛市政府每一季度都要召开一次房地产业发展的座谈会,对我市的房地产形势进行研判,综合来看,目前我市的房地产市场处于健康持续发展状态,商品房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葫芦岛市要继续推动房地产业发展,继续采取诸如“房交会”、“旅游大篷车”、“节假日看房团”等活动,组织开发商赴外省外市促销,搭建好交易平台,扩大外销份额,拉动房地产业发展。继续实施“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完成全市123.2万平方米城市零散棚户区和国有工矿区棚户区改造任务,消灭岔沟、郝屯、曹屯三个城中村。

第四,精细化管理城市。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二者相辅相承,互不可分,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城市管理重要性不可言喻。城市管理也是综合性的一门学课,涉及的部门很多,有公安、城建、交通、卫生、环保、工商等多个部门,体现的是协作性和综合性。

4 加快宜居葫芦岛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

4.1 管理体制问题。将规划部门的违法建筑管理权、城建执法权统一起来,形成城区城建执法一体化。这将有利于提高综合执法力度,明晰职责。

4.2 精细化管理问题。现行的管理模式我认为是粗放的管理,不是不想管好,而是无法管好。想要管好,就必须实行管理精细化。

什么叫精细化管理呢?精细化管理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细操作为特征,实现管理的全覆盖,提高管理效能的一种方式。精细化管理的操作特征可以用“精、准、细、严”来概括。精是做精、精益求精,把日常工作,管理与服务做精,追求最好、最佳、最优化;准是准确、准时,是对管理信息的准确无误;细就是注重细节,把工作、服务和管理做细;严就是严格执行标准,严格监管。

第9篇: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

论文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嘉峪关经验 社会治安

一、嘉峪关市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具体做法

近三年来,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齐头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城市发展理念,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施政方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在加快发展中同步强化社会建设,在惠民利民中努力创新社会管理,荣誉伴随着汗水而至:先后获得“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亚洲城市建设百强”等荣誉称号。

2010年10月,嘉峪关市作为甘肃省唯一入选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市情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健全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破解管理难题,积极构建网格化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信息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上升,创造了许多新经验和好做法。最具有代表性的亮点有以下四点:

(一)推进城乡一体的“户籍新政”,户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中提出的“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对全市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统称为“居民户口”,实现公民身份在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农业居民在继续享受农村惠农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在其他社会保障保险及政策上城乡并轨,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待遇均等。尤其是对流动暂住人口服务亲情化、待遇市民化,放宽落户条件,降低落户门槛,鼓励吸引人才定居,建设现代化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

(二)全面推行以“单位管理法”为核心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

嘉峪关市只有30万人口,流动人口就有5万多人,在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方面,充分发挥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职能作用,将“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单位管人”四者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推行“单位管理法”。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把全市所有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职责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和各企业,与单位职工同等管理,把19个系统的66项管理职责,列入年度工作进行考核;在各镇、街道、社区设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提出了房屋出租人应履行的6项要求和房屋承租人应履行的5项制度,使出租人和承租人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责任共同体,做到租赁房屋有备案、人员往来有登记、租住对象情况明。

在“单位管理法”中,机关、企事业单位招用、聘用或使用流动人口,单位或个人为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必须进行登记并建立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台账,签订治安责任书。流动人口使用单位报辖区派出所备案,同时申领《暂住证》和《房屋租赁证》,单位使用的流动人员发生各类案件或者在其单位或职工出租屋内发生各类案件的,一律纳入该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行考核,实行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

自推行“流动人口单位管理法”以来,2011年嘉峪关市登记流动人口58418人,登记出租房屋5251户,比上一年度分别增长21.6%和42.7%,在登记率上升的同时,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6%,“单位管理法”的成效和优势逐步显现。

(三)推行平安“细胞工程”,创新企业平安建设新思路

嘉峪关市是伴随着酒钢(集团)公司的建成发展而兴起的一座新型工业旅游城市。酒钢公司的职工和家属占全市人口的70%以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使酒钢的发展与全市人民群众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平安细胞工程”以平安作业区、平安班组、平安家庭为基本元素,以不断繁殖的“小细胞”带动整体“大细胞”的平安和谐。在所有基层单位建立了义务消防员队伍、义务巡逻护厂队伍、值班打更队伍和有吸毒史人员帮教队伍。同时,对进厂施工的民工队伍一律签订《治安承包责任书》,对所有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凭持身份证和暂住证办理智能卡,作为进出厂区的通行证,使厂区内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大幅提高,登记率达到了100%。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持证入厂制度、法制教育制度、治安检查制度和用工单位责任追究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前往相关建设工地、用工单位指导协调民工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2011年办理民工入厂证15492个。同时,劳务人员一旦有违法犯罪行为,追究其用工单位直接领导的责任,扣发当月奖金,取消评优资格。“平安细胞”工程开展以来,涌现出了33个平安单位、993个平安班组、33名平安个人。事实上,“平安细胞”工程,就是嘉峪关市积“小平安”为“大平安”的一个缩影,不断衍生的“平安细胞”,使冶金厂区重大交通事故为零,冶金厂区重大火灾事故为零,职工违法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酒钢公司就曾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四)为非公经济配备“工商秘书”,推动非公经济新发展

为推进非公党建“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市工商局建立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四级评价管理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积极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因地制宜实施层级动态管理,全局百余名工商干部由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队,组成21个走访小组,一名工商干部联系20户企业,对全市2300户企业结对帮扶,向市上确定的25个重点项目派驻14名“工商秘书”,为18个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专项服务,为非公经济组织融资5.07亿元,为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的8户企业奖励资金400万元,帮助企业解决了130个涉及生产经营、食品安全、融资贷款、商标广告、非公党建等方面的困难,找准工商业务与非公党建工作的结合点,细化量化各部门非公党建工作任务和要求,组织召开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总结会,形成了“一手抓工商业务,一手抓非公党建”的良好局面。同时,嘉峪关市委还从市属单位选派50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机关党员干部,到50家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充实党的力量,加强党建工作,推动企业发展。目前,全市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333个,党员1143人。新组建112个,组建率14.3%,组建非公企业团组织51个,有利推动了非公经济的和谐发展。

如今,无论是企业、社区还是乡镇农村,健全的治安网络体系,严密防范的治安举措,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坚强有力屏障。

二、对嘉峪关市社会管理方式创新的思考

自2010年10月被列为全国试点城市以来,在嘉峪关市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一致努力,真抓实干,取得了极大成绩,2012年2月,在全国工作座谈上,嘉峪关市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9个典型培育城市之一,作为广大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的“样板”。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从中应该能够总结出一些经验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来:

第一,准确把握、运用好政策,结合自身优势,勇于争先、创先。近年来,甘肃省的发展日益引起高层关注,西部大开发、国办47条的出台等,可以说,甘肃发展的最大优势目前应该是“政策叠加优势”。运用好各种政策,无疑就是抢占了有力的“天时”。

嘉峪关市可说正是如此,之所以能够被确定为试点城市、样板城市,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嘉峪关市敢于争先、创先。何谓“先”?具体的理解就是“试点”。嘉峪关前几年就是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正是在此基础上,其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才能够、才有条件提出“城乡一体”的户籍新政,试点的意义不言自明,能够享受到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优惠条件,反过来,试点的成果又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

嘉峪关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向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推进迈出了新步伐,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城市。

2011年,嘉峪关全面推行“一元化”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市人口全部登记为“居民户口”;以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果,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城乡并轨;城郊型农业取得新的发展,设施蔬菜、花卉、养殖业和都市休闲农业等发展迈出新步伐;实施讨赖河综合治理和嘉峪关关城世界文化遗产公园等项目建设,城市带动农村能力进一步增强;行政村通硬化路比例、农村人口安全饮水比例、村卫生室达标率、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率均达到100%,财政投入“三农”资金增长17.5%,城镇化率达到93.5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8.3%。

第二,在社会管理领域也可以采取经济领域的一些做法。这主要是指目前比较流行的“项目管理法”。中央综治委、中央政法委在开展试点创新工作之初,曾经下发过《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指南》,给出了43个项目以供选择。嘉峪关市可说是吃透了“发展抓项目”之精神,先后实施了“两所重建”(看守所、拘留所)、“三大中心”(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矛盾纠纷排解)、“扁平化”(撤街道设区)等重点项目,以项目发展来带动社会管理这个原本属于社会领域的创新发展。

第二,在社会管理领域还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做法。嘉峪关市众所周知是因企设市,几十年的发展,在嘉峪关市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传统;借鉴企业管理的一些先进经验。比如“精细管理”,在我国的运用范围主要是企业,“酒钢”的精细管理已经深入人心。在嘉峪关市的社会管理创新中,很多地方借鉴了“精细管理”的精髓。如在城市建设中,盲道、公交车站台高度的设置、居家养老工程的开展、城乡公共服务并轨等,无一不是“以人为本”,以精细化的管理来开展民生服务,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