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好的短篇文章范文

好的短篇文章精选(九篇)

好的短篇文章

第1篇:好的短篇文章范文

关键词: 短文式听力 信息预处理法 逻辑结构分析法 语篇结构分析法

目前,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短文听力部分让众多考生感到十分棘手。短文听力部分由三篇文章组成,每篇短文后面有三四道单项选择题,共计10个小题,其分值占到四、六级听力测试的近三分之一。该部分录音的语速约为每分钟130~150词,文章的长度为150~250词。因此,对于听力部分的短对话题型,很多考生问题不大,短时训练的提高效果很显著,但对于短文部分却感觉无从下手,经过大量训练也没有明显提高,甚至有时候感觉内容都听懂了,做题时却仍然无所适从。因此,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技巧成为广大师生所关注的话题。

一、提高大学英语短文听力的教学方法

1.信息预处理法

语言心理学家认为预测(Prediction)是一种普遍的语言心理。遵循相同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语言交流的基本规律,这便形成了人类语言交际的基础,因此在语言交际中可以对说话者即将叙述的内容做出预测。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民族、区域文化背景在平常的听力训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在进行听力训练前,教师对听力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适当介绍,以利于学生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短文听力问题的理解准确度;使学生提前了解听力材料的部分内容,对剩下的听力内容产生兴趣并进行预测,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提高他们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逻辑结构分析法

听力材料逻辑结构方面技巧的掌握与运用对提高短文听力效率有重大意义。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精读和作文写作教学活动与训练时,着重点往往落在文章逻辑结构的分析与讲解方面,由于听力短文选取的是完整的篇章,因此同样具有完整的逻辑结构,可见,在短文听力训练或考试中,学生若能抓住短文的篇章逻辑结构,就能较轻松地从总体上把握短文大意,并进一步抓住短文的细节。这样,对降低短期记忆的负担,并提高短文信息的推理能力和短文听力问题的推理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在平时的短文语篇听力训练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分析和列举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并汇总句子间及段落间的衔接用词,引导学生领悟短文篇章的逻辑结构特点,耐心地进行短文篇章逻辑结构的挖掘、比较与延伸,并与听力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关联和融合,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短文听力材料的逻辑结构,而不仅仅满足于听懂某些词汇和句子的片段,这样的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基本技能均有较大的帮助。教师在短文语篇听力训练中加强对逻辑结构的讲解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措施。

3.语篇结构分析法

针对短文听力教学与测试中的语音材料包含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特点,采用语篇分析手法对短文听力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这种有效性在于学生通过语篇分析能掌握听力材料的更多的细节信息。理论上语篇的连贯性是语篇的不同部分在所要表达的观点或阐述的内容方面的相互联系,因而语言学者认为语篇连贯是某种逻辑上的、深层次的隐性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的主要功能就在于能将语篇的不同部分融合成一个统一的、相互关联的语义整体。由此可见,语篇连贯性是语篇统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既表明了语篇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又体现了各部分与整体中心思想之间的关联。掌握了这种关联,就能由此及彼,顺利完成对短文信息的推理。

二、提高短文听力的训练方法与解题技巧

短文听力作为听力难度最大的部分有其自身特点,如信息量涵盖面广,干扰信息多,前后内容间隔时间长。基本上在听一遍的情况下,很多受试者只能抓住几个支离破碎的单词或短语,而对于短文所陈述的观点或中心大意等却把握不住,导致解题时无从下手;有些受试者在听的时候抓不住重点与细节,混淆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因而掌握不了短文的关键问题。例如,在文章中同时出现多个人物、事件、时间或地点的情况下,由于无效信息的干扰,必然导致一些受试者信息混淆。因此,在短文听力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改进短文听力的训练方法

不言而喻,解题的准确性与英语听力基础成正比,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是高效答题的保证。在平时学习训练中,要多注重吸收与教育、文化、科学等方面相关的知识,有意识地选取不同的阅读题材,多了解和积累不同社会时期、不同英语母语国家的用语方式、文化特点等内容。另外,在学习生活中,应尽可能地接触英语交流的环境,逐步形成英语思维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上两点是提高短文语篇听力效率的基本方法。

2.提高短文听力的解题技巧

(1)要力争主动,带着问题听。

由于短文听力信息量大,时间紧张,因此预测短文体裁和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有效信息的提取帮助很大。因此,考生要充分利用听前读考试说明的时间和题间间隔时间对试卷中的选择项进行预读,争取尽量把握住有用信息。在选择答题时,根据自己听到的有效信息,要尽快确定并标出答案,严格控制答题时间。假如遇到难以选择的题目,应先标记,尽量不要在此题上花过多的时间,而是抓紧时间浏览下一题的选择项。在听的过程中,通过再次浏览与回顾,考生基本上可以预测出所提问题的大致内容,从而在听力测试中处于主动地位。

(2)不要为了看题而耽误了听录音的内容。

在已经做完一题后,如果时间紧张不够预览下一题的选项时,受试者此时就应把注意力放在听的内容上,原因在于在听力测试中,听力内容的播放具有短时性,因此由于看题而耽误了听的内容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假如听得清关键内容并准确记忆,自然就能快递定位出正确答案。

(3)听音过程要求注意力绝对集中。

听懂短文大意是基本要求,而抓住短文关键信息就能对选项作出准确判断。因此,预读选项时把握隐藏信息、听音过程中抓住短文大意与中心思想,并利用速记法将关键信息如人物、地点、时间、数据等迅速记录下来,就能在做题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的应试状态,而稳定的心理状态对于听力理解至关重要。另外,一定要明白短文中除了关键句以外的大部分句子并不影响做题,听不懂的内容也许正是与答题选项无关的。

三、结语

基于短文式听力语篇的特点,信息预处理法、逻辑结构分析法和语篇结构分析法对大学英语短文式听力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信息预处理的方法可以使听者就短文的题材、内容和主题思想进行预测,为听的过程中不断地校正推理的信息打下基础,从而使被动的受听者变成为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者。让学生结合逻辑结构的分析技巧把握短文篇章整体大意,同时帮助学生抓住关键细节,可减轻学生短期记忆的负担,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推理效率。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思维模式能够推导听力短文中的逻辑关系,也能有效提高把握短文听力材料所传递的关键信息。因此,教师应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听力教学实践,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此外,受试者还需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解题技巧,才能达到对语篇的最佳理解状态,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付春霞.从大学英语短文听力看篇章逻辑结构的重要性[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5).

第2篇:好的短篇文章范文

关键词:短时记忆;意思组块;讲话人;讲话主题;认知知识;逻辑关系

认知心理学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交替传译中,瞬时记忆是口译的前提,长时记忆是基础,而短时记忆则是口译的关键。因为:1.瞬时记忆持续时间不超过两秒,很难作为交替传译中记忆机制的中心;2.长时记忆很难作为口译中的工作记忆。长时记忆需要激活后才能提取,口译的即时性不允许这样一段时间的延迟。短时记忆一般持续约一分钟,经过训练可持续几分钟,这符合交传中讲话人说完几分钟就让译员口译的情况,因此其对于交替传译起关键作用。释意理论作为口译研究的一个主流流派,从释意理论的角度研究交替传译中的短时记忆具有重要意义。

一、意思组块

释意理论认为翻译的对象是意思,而非承载意思的语言符号。释意理论中的意思主要是指非语言的意思(non-verbal sense),即通过语言符号所传达的信息和思想,而非语言符号本身的意义。

根据认知心理学,短时记忆容量一般为7+2个组块,如果我们以每个字词为一个组块,那么我们也只能记住7+2个字词。这显然不能有助于译员很好地完成口译任务。要使短时记忆每个组块容量最大化,我们应该抛开语言符号本身的束缚,而转向语言符号所传达的意思。因为一百个字词可能只表达一个意思。以意思为单位进行组块可以提高短时记忆的容量。

例1: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时期。我们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中国的重要产业,合理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努力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欢迎各国朋友到中国旅游观光;同时鼓励更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我们愿同各国广泛开展合作,推动世界旅游业的发展。

结合篇章积极的情感态度,以意思为单位组块,以上一段话可以分为以下组块:(1)头20年重要性;(2)中国旅游业目标;(3)中国欢迎各国游客;(4)合作。

二、讲话人和讲话主题对短时记忆的作用

释意理论认为,对讲话主题和讲话人立场了如指掌的听众完全不需要等到听完整个陈述后才完成理解;相反就有可能等到陈述结束才明白他讲的内容。(勒代雷,刘和平译,2001)实际交替传译中,讲话人可能讲十分钟左右才会停下,因此除了提高短时记忆的容量,延长其持续的时间外,借助讲话人的立场和讲话主题来加深对话语的理解和预测,有助于提高短时记忆效率,减轻短时记忆负担。

如上述例1是在世界旅游组织第15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大会讲话主题是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中国的代表,时任总理的发言肯定要谈及中国发展与中国旅游业发展,及其与世界旅游发展的关系。

同时,这样的预测和理解可以提高我们通过意思组块重现话语意思的速度,减轻短时记忆的负担。如当我们去重现例一话语意思的时候,结合大会主题和讲话人身份立场,“头20年重要性”即头20年对于中国及中国旅游业是重要发展时期;“中国旅游业目标”肯定是要推动中国旅游业发展,同时根据党的一贯政策,我们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保护坏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合作”即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共同合作,推动世界旅游业发展。

三、认知知识对于短时记忆的作用

释意理论认为,语言和话语只有同认知知识结合才能产生交际意义。认知知识就是英文中的encyclopaedic或world knowledge,百科知识或基础知识。它包括存储于每个人大脑中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随时应内部和外部需求重新启动(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孙慧双译,1992)。译员脑中存储的认知知识与讲话人发言的主题知识越接近,就越能更好地理解话语内容,提高短时记忆的效率并减轻其负担。

例2:As I prepared for my current State Visit to China,I reflected on my previous working visit to Beijing and Shanghai in 2010.That visit took place not long after the mesmerizing spectacle of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And it coincided with the 2010 Shanghai Expo,a compelling example of Chinas industrial,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ellence.

我们在记这段话的时候,只要记住一个意思组块“2010年中国之行”即可。因为我们都知道2010是北京奥运之后的两年,同年上海举行了世博会。借助这一认知知识,我们可以很快通过“2010年中国之行”这一组块还原原文意思。

例3:为促进可再生能源与电网协调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柔直流输电技术、风电场控制技术、调度运行技术、风光储等相关技术的应用、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这是升级输电网相关技术概述的一小段节选,如果我们对其相关技术不了解,我们可能很难去理解这段话,更别提去记忆这段话。因此,我们在每次口译前,都要做好相关的主题知识的准备,这也是译前准备的一个重要部分,以便我们在口译中可以很好地理解话语,提高短时记忆效率,减轻短时记忆负担。

四、短时记忆要记意思的逻辑关系

释意理论认为,翻译是篇章层次的翻译,而非逐字逐句的语言对译。因此,在交替传译中,我们的短时记忆也应是对篇章层次的记忆,而非是逐字逐句地记忆。那么除了意思,篇章还有哪些重要构成要素呢?正如Roderic Jones(2008)指出的那样,理解一个话语篇章的第一要义是理解语篇的主要意思;其次,便要分析这些意思之间的关系。一个话语篇章不是所有句子的简单堆砌。各个句子间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相互关联,正是这种关系决定了整个语篇的意思。因此,除了记忆篇章意思,在短时记忆中理解并记忆意思间的逻辑关系也十分重要。这有助于译员更好地对篇章进行短时记忆,减轻短时记忆的负担。

例4:1.Chinas development and success should be welcomed.2.Chinas trade boom supports economic growth around the world,reduces poverty in China,and ultimately helps foster a stronger peace.3.These outcom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4.But because the pace of integration is so rapid,and because China is so large,integration is a disruptive as well as a beneficial event.

从字面上看这4句话并无明显的逻辑关系,但抛开字词束缚,我们发现这4句话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句1:世界欢迎中国崛起;2:因为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好处;3:这也符合世界贸易发展原则;4:但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二三句是句一的原因,第四句是对前面三句的一个转折。在对这段话进行短时记忆时,其间的逻辑关系,如同一个个路标,让我们在记上句的同时提醒我们下一句的去向。同时,理解其间的逻辑关系也有助于我们抛开字词的束缚,进行篇章层次的翻译。

五、总结

交替传译中,短时记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短时记忆,口译笔记也只是一些零碎的只言片语和符号。但交替传译中的短时记忆不是对话语逐字逐句地记忆,而是抛开语言文字的束缚,对话语意思进行地记忆。同时,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译前准备,了解讲话人,会议主题,并积极学习相关的认知知识,以便能够很好理解和预测讲话内容,提高短时记忆的效率,减轻短时记忆的负担。(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Miller,G.1956.The Magical Number of Seven Plus or Minus Two: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2]Roderic Jones.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第3篇:好的短篇文章范文

言简意赅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án jiǎn yìgāi,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指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不要拖泥带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言简意赅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言简意赅成语解析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二、言简意赅成语近义词一针见血 [ yī zhēn jiàn xiě ]

比喻文章、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三言两语 [ sān yán liǎng yǔ ]

指很少的几句话: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说得清楚的。

长话短说 [ cháng huà duǎn shuō ]

把要用很多话才能说完的事用简短的话说完。

短小精悍 [ duǎn xiǎo jīng hàn ]

形容人身 材短小而精明强干。《史记 游侠列传》:“(郭)解为人短小精悍。” 也用来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 力。悍(hàn)。

删繁就简 [ shān fán jiù jiǎn ]

删去多余的文字或内容使简明扼要:教材要~。

三、言简意赅成语造句1、李老师写文章旁征博引,又言简意赅。

2、言之有物的近义词有持之有故、言之有理、言简意赅。

3、这篇文章言简意赅,微言大义。

4、有效的沟通并不只是说话就行的,应该是言简意赅,也就是用最少的话把意思表达清楚。

5、我们做报告时切勿长篇大论,应言简意赅。

6、这一结论虽然言简意赅,但是似乎判断失误。

7、我们写作文应该言简意赅,不能拖泥带水。

8、写文章要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长篇累牍。

9、这是一份写得非常好的言简意赅的文档,它通过例子讲解了该版本提供的所有特性。

10、写作不能拖泥带水,要言简意赅。

11、郑老师讲话总是言简意赅,从不东拉西扯。

12、乔布斯的回信言简意赅,“老弟,更改你那应用的名称,没什么大不了的。

13、波大精深,言简意赅的概括了作为一个优秀女人和一个优秀男人的必备要素!

14、这篇文章中心明确,言简意赅。

15、这篇文章字数不多,却言简意赅,把应该表达的内容都表达出来了。

16、你们老板也太罗嗦了,应该言简意赅一点。

17、沧海桑田也不过一梦与一梦之间,大可寥寥几笔言简意赅。

18、言简意赅的用不多的词的或有其特点的;

简洁或明了的。

19、本书采用问答体的形式,言简意赅,略带说教意味.

20、他言简意赅地对大家说被捆得太紧,连蹦跳也蹦跳不成那就毫无意思了。

21、所以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你必须仔细思考,懂得如何言简意赅。

22、博文要写短一点,段落分明言简意赅。

23、我想出了一种能言简意赅地表达自己意思的方法。

24、如果需要,最好保持静默或言简意赅。

25、这个短语言简意赅,意味着你忙到了极点。

26、这篇报道的导语写得言简意赅。

第4篇:好的短篇文章范文

命题特点

1. 文章短小,首句完整

完形填空的短文一般含220~280个词,设空20个,平均设空间距约为12个词。为给考生理解文章奠定基础,使考生更易于理解文章内容,命题者一般都会遵循“首句不设空”的基本原则。

2. 重视语境,注重能力

高考完形填空从语篇角度综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短语的掌握程度、对习惯用语的熟悉程度和对语法规则的灵活运用能力,所以有人称完形填空为“障碍性阅读理解”。其特点是:单看设空的句子,无论将对应的哪个选项填进去都能满足句子的语法要求,只有结合文章具体情境辨析各备选项才能确定最佳答案。

3. 题材多样,内涵丰富

近年来高考完形填空题表现出了以下特点:选材贴近生活实际、反映时代特点。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社会热点、科技前沿、政治经济、文史知识、人物故事等,融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可读性较强,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裁以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文章为主;故事情节完整,常有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篇章与语句的结构也更为丰富多彩;叙述角度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为主。

4. 实词为主,虚词为辅

完形填空选项设置一直以实词为主,虚词为辅,其中动词设空最多可达10个左右。201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的完形填空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规律,其中动词及短语设空10个,名词设空7个,形容词设空3个。考生在备考时应谨遵这一规律,重点掌握实词的应用。

解题技巧

1. 利用首句信息解题

完形填空的首句不设空,它提供的信息是考生把握全文主旨的关键,为考生理清作者的行文脉络指明方向。所以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认真读懂首句,以帮助解题。例如:

When people are really 40 , nothing will stop them from falling asleep―no matter where they are. (2011年全国卷II)

40. A. tired B. drunk

C. lonely D. lazy

【解析】根据首句“There are times when people are so tired that they fall asleep almost anywhere.”可知,当人们十分疲倦(tired)的时候,什么都没法阻止他们睡着――无论他们身处何处,故正确答案为A。

2. 利用上下文线索解题

对文章故事情节发展线索的逻辑考查一直是高考完形填空题的考点。考生做题时先不要急于选择,应通过上下文找出相关的线索。例如:

In a land far away,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great poverty (贫困), and only the rich could manage without great26. (2011年陕西卷)

26. A. loss B. expectations

C. success D. problems

【解析】从前文的“there was great poverty”可判断,第26题的四个选项只有problems (困难)能与之相对应,此处意为“只有富人能够维持生存而没有太大的困难”,故正确答案为D。

3. 利用词汇复现解题

完形填空题中,某一词常常以原词、同义词或近义词、概括词以及其他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中,因此考生做完形填空时应该瞻前顾后,根据原词复现、同义同现、修饰同现、结构同现等来确定正确答案。例如:

My37came one morning when I was in the community library....

...

My best opportunity came a few days later when I saw a man41 by himself waiting for the library to open, so I sat down next to him and began a 42. (2011年湖南卷)

37. A. trouble B. doubt

C. wish D. opportunity

【解析】根据下文“My best opportunity came a few days later ...”中的opportunity一词可知,第37题是“机会来了”,故正确答案为D。

4. 利用语篇标志语解题

语篇标志语指句群、段落、篇章等之间表明其内在联系的词语,可分为:

> 表示时间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first、second、then、finally、at last、immediately、suddenly、soon、before、so far、yet、meanwhile、later等;

> 表示空间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here、there、on one side ... on the other side、in front of、next to等;

> 表示并列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for one thing ... for another thing、on one hand ... on the other hand等;

> 表示转折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but、however等;

>表示因果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because (of)、since、as、thanks to、as a result (of)、due to、so等;

> 表示条件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as long as、so long as、on condition that、if、unless等;

> 表示让步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though、as、even if/though等;

> 表示递进关系的语篇标志语有:what's more、besides、to make the matter worse、what's worse等。

在做完形填空时,考生如果能充分利用语篇标志语,就可以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清上下文的关系。例如:

I spent several weeks going door-to-door for job, but found 40 response (回应). (2011年安徽卷)

40. A. any B. much

C. some D. little

【解析】题干中有很明显的表示转折的连词but,表明“我花费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挨家挨户地找工作”,但结果不太好。能表示这一含义的只有little,故正确答案为D。

5. 利用排除法解题

所谓排除法就是将干扰项逐项检查、验证,一一排除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直至选出正确选项。考生解答完形填空题时需要对四个选项仔细辨析,去伪存真,选出最佳答案。例如:

Two years ago, I decided that I would need to have some kind of extra work to25my disability pension (残疾抚恤金). (2011年浙江卷)

25. A. add up to B. make up for

C. get rid of D. take advantage of

【解析】首先分析四个选项,add up to表示“增添”,make up for表示“弥补”, get rid of表示“消除”,take advantage of表示“利用”。题干的意思是:“两年前我决定,我应该做点额外的工作来 我的残疾抚恤金。”很明显,通过额外的工作并不会“消除”或“利用”残疾抚恤金,因此先排除C和D。根据常识,残疾抚恤金一般都是有固定数额的,个人不能随意增减,因此,“我”做额外工作并不会add up to,只能是另一种方式的“弥补”,故排除A项,正确答案为B。

6. 利用惯用法和固定搭配解题

习惯用法和词语的固定搭配,特别是动词的搭配和习惯用法是完形填空考查的重点。动词可与名词、介词、副词等搭配,可考查的范围较广,大家平时应多读、多记、多积累。例如:

We can see there is a lot of sleeping on the bus or train on the21home from work in the evening. (2011年全国卷II)

21. A. way B. track

C. path D. road

【解析】分析四个选项,on the way home为固定搭配,表示“在回家的路上”,故正确答案为A。

7. 利用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识解题

完形填空语篇信息中经常渗透着与文化科学、历史地理、风俗民情等方面相关的知识。考生在做题时若能根据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识来判断推理,将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例如:

She even planned to become an athlete.36, in 1993, during the civil war in her home country, a bomb 37her left leg. (2011年湖北卷)

36. A. Undoubtedly B. Surprisingly

C. Strangely D. Unfortunately

37. A. took away B. took ever

C. cut down D. cut out

【解析】下文提到“Maja received her first artifical (人造的) leg”,根据常识判断,炮弹肯定是“夺走”了她的左腿,这说明她是不幸的,故第36题选D,第37选A。

运用这些技巧做完题后,一定要复查核定。复查可以采用两种方法:①不看已选的答案,再把所有的题目做一遍,然后看看两个答案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再仔细比较鉴别;②把答案代入短文细读一遍,看所选答案是否与短文整体相吻合,再把每个空白处与它相对应的四个选项一一对照。

第5篇:好的短篇文章范文

关键词:完型填空;解题思路;解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47-02

高考完形填空题是一种立意新、要求高的综合性语言测试题。它要求考生必须聚精会神地阅读全文,借助短文中剩余部分,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知识,尽可能地利用短文中的信息词、信息句去猜测、推断、理解意思,把握线索,弄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从而全面理解整篇文章。完形填空题体裁广泛,内容多样,包括科技小品、社会生活、人物传记等,涉及文化、教育、历史等各个领域。它不仅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考查对这些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对语篇能力的考查,在历届高考中它是得分率较低、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型。下面具体谈谈我引导学生们解答完形填空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一、了解命题形式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考生首先应明确该题型的考查目的——在语境中考查对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文章一般为约400个词的短文,有20个空,总分30分。所填单词多为连词、冠词、介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它更侧重于考查英语词汇在篇章中的交际功能。它既要求考生熟练运用所掌握的常见词汇及惯用知识,更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语篇处理能力,能根据上下文线索,并结合个人所具备的各方面常识(包括话题及功能等方面的背景知识)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等与语言运用相关的经验,做出最佳选择。

二、掌握基本的解题策略

(一)浏览全文,尤其重视首句

完形填空可以说是一种有障碍的阅读,而阅读就是要把握流动的信息。动手做题之前,应该先把整篇短文通读一遍,理解短文大意,判断文体,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和结构框架,找出文章的主题、大意、作者的观点、态度。浏览全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顺着文章承载的“信息流”,根据已读内容,主动预测下文的预知信息,同时对之前已获得的信息不断进行验证或修正的过程。我总是让学生在动手做题之前,先快速浏览全文,提醒他们重视文章中的连词、人名、时间之类的关键词,提取重要的信息点,不要在具体细节上花太多时间,必要时我会让学生多浏览几遍,增加对文章的熟悉程度。

浏览完全文后,我就提醒学生仔细看文章首句和每段的首句,因为文章的首句一般不设空,它是整篇文章的开端和起点,它决定了下文信息流动的方向和方式,能帮助我们预测文章的发展趋势和全文的大意和主旨。

(二)寻找重复信息,进行逻辑分析

通读全文以后,短文的意思基本清楚了,这时就可以做题了。在确定答案时,要注意利用空格前后及上下文之间的信息进行答题。其中一些空是根据语法知识、典型句式或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设的。要做好这类题,学生需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同时要学会分析句子类型,是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还是并列句。如果碰到个别难以敲定的选项,可以先跳过去,继续往后做,有的题目甚至要读完最后一句,答案才会豁然明了。

完形填空的考点分布,可以分为实词、虚词和重点短语。要确定一个实词考点的答案,就要看这个实词的词形在句子中的成分以及与哪些语言点发生联系。在一个句子中,各个语法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有远有近,比如主语和谓语,谓语和宾语,谓语和状语之间的关系就比较近。而谓语和定语之间的关系就比较远。解题时就可以利用语法成分之间密切的信息去寻找线索。比如,要处理一个副词的空格,就找与副词充当的状语成分密切联系的谓语。我除了引导学生利用词性和语法成分寻找重复信息外,还引导他们利用情景寻找。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特定人物的动作和言语都应该符合其身份特点以及当时的场景和心理状态。这样,已知信息便和未知信息通过情景密切联系起来了。

(三)瞻前顾后,前后参照,上下连贯,前后沟通

完形填空短文中前后句子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或因果,或并列,或转折,或让步,或条件等。一般说来,所选的答案只有和前后文在意义和结构上适合才是正确的。如果说瞻前顾后,前后参照是从微观角度选词填空,那么上下连贯,前后沟通则是针对那些难度较大,一时还难以确定的空格而言。它旨在通过联系上下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寻找答题线索。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填空的答案有明显的暗示,它们或是前后文中某些词的近义词或是反义词等,这时就可以利用文章的上下文和前后句,找到对选择有帮助的信息。有的时候会碰到特别难以理解和决定的题目,这时,我会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就是文章的作者,从写作的角度,考虑空格的选择。这样,换个角度去思考,往往会有新的发现。

(四)仔细斟酌,精选答案

通过对前两遍的快速阅读,同学们已对全文有了大致地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把文章细读一遍,对空格前后句作深入分析,吃透文意,确定空格在句中的意思。这时一要注意上下文的内在联系,二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三要研读细节,准确认定语境,四要发挥逻辑思维能力,挖掘文章的寓意、隐意,最后还要注意结合生活常识推断。

(五)复读全文,消除疏漏,理清逻辑,验证答案

完形填空题所选文章都堪称精品,其逻辑必是上下贯通,无懈可击的,其脉络必是自然有序,令人信服的。全部答案选定后,应再次对全文进行复读,检查上下文是否连贯,有无句子理解错误等问题。如果有游离于文章主旨之外或与整篇的逻辑相矛盾的答案,就需重新理解、修正。对平时易犯的错误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6篇:好的短篇文章范文

<一>,作家应是博学多识的文人

在<<知音>>篇中他明确指出博见。他在该篇中批评一些人说他们各抱一隅之解,欲凝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板不见西墙也。是说他们目 光短浅,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他在<<神思>>篇中说博而能一。这就不仅仅是知识掌 握多。还要成为一个知识体系。你的大脑不应该是一个材料箱。还要知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知音>>。这是一种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种思想已经在当时很先进了。

<二>,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慣

在<<神思>>篇中说视通万里。吟 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 之前卷疏风云之气。是说要多看要眼到口到心到。又说思理为妙,思与物游,神 居胸臆,而志气流其关键 。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是说应该追求磊千世界的客观真理。又在<<神思>>篇中说不必劳情也直接指出追求真理时要脱离情感。不能有情的参与又说贵在虚静这种静思的思想当是受了佛道的影响的结果。又说应有相如含笔而腐毫,杨雄缀翰而惊 梦,桓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绝于思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研都以一纪的思考精神。

<三>积极入仕

他在<<神思>>篇中说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在<<程器篇中说安有文士学文而不达于政事乎。可以看出他的入仕的积极了。这正是儒家学说而优则仕的明写照。在政事中应如日月之明,如星辰之行,要有太阳一样的光辉温暖,有月亮的光华,在极黑暗的社会中有群星灿烂的星星之光<<宗经>>。在<<奏启>>篇中说强志足以成务。鼓励应有坚定的信念。

但是如愿的事很少。在<<时序>>篇中说时运代变。对于多变的时运他在程器篇中说侍时而动发挥事业,要善于等待时机。要善于创造时机,还要善于把握时机。在熔裁篇中说刚柔以立本,变通以驱时。不是每一个文人都 能入仁,在<<程器>>篇中说穷则独善以垂文 , 达则奉时以骋绩。不能为官,就要在文学领域中有所作为。要作文使之传于后世。在<<时序>>篇中说君子处世建德树言,干一番事业。

二,<<文心雕龙>>对作品的要求。

1,刘勰对作品的思想作了整体的要求。

他认为作品思想必须是宗照古代贤人的思想的精华所在。在<<序志>>篇中评价当时的诗坛说去圣久远。是说现在的诗文的思想已经脱离古代圣人贤人的思想主旨很远了。他在<<宗经>>篇中引用舜的话说诗以言志,又说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就是说思想有心为志。在口为言,在手为文。认为在宗古的时候应知道变通。在<<封禅书>>中说使意古而不晦于深,文今而不隧于浅。就是说作文章宗古同时应懂得变通。以古为准绳,以今为变化。知道万变不离其宗。所以他在<<原道>>篇中说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2.他在<<宗经>>篇中对作品的具体要求。

A,对情感方面的要求。

情深而不诡。就是说文章的内在情感应真实深刻。

a.真情

他在<<情采>>篇中说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日形文,五色是也。二日声文五声是也。三日情文,五性是也。认为文章中的情是非常重要的。是立文的三要素之一。并说风雅之兴。志思蓄意,而吟咏情性是也。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在<<章表>>篇中说辞为心使.文章中的情应是最真实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是作者的第一直接的感触。

b.情趣

文章中应有情趣所在。他在<<情采>>篇中说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他用这种滑稽的事例来说明没有情趣,如同男子树兰一般。在<<物色>>篇中说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说出清风与明月就应同时出现,并在夜晚,这才是最美丽的景象。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的春天的树林才更显得富有生机。用最常见的事物告诉我们情趣就是情感的意趣所在。有情趣的文章才是能吸引人的作品。

情感也是变化的,他在<<物色>>篇中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迹摇焉。又说情哗哗而更新。点明情感也是变化的。没有一尘不变的情感。变化的根基是情随物迁。所以作文章在物色篇中说设情位体。

B,风清而不杂

在<<正纬>>篇中说丝麻不杂,布帛乃成他用织布来说明,作文章应有统一的岸风格。在<<风骨>>篇中说诗宗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也。又说风格峻整。作文章 应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不能在同一文章中即有这种风格,又有那种风格。又说风骨不飞,则振采失鲜。作家的风格就是个人风骨所在有了风格文章才显得有感染力。

C事信而不诞。

事信就是要立足于客观现实之中b

a现实的真实。

他在<<原道>>篇中说文章应察人文,文章取材应是现实中的可信的材料。不能荒诞不经。要使人人相信你说的就是真的,无可置疑的。这样文章才能被人们接受,表达的思想才能被人们了解。文章反映现实中的千真万确的重大事件。包括各种各样的人们的行为,思想等状况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文风。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也是自古以来的作文要求。

b,艺术的真实

他在<<夸饰>>篇中说夸饰恒存,就是说文章要有艺术表现手法。要饰而有节。作艺术加工应有适度的原则。人们常说的七分实,三分虚。这三分虚就是艺术表现了。他提出了有且要适度。这还是为了让人们相信你说的都是实情,使人们死心踏地的不怀疑你的内容。而使整个文章有文采。

D义直而不悔

在<<史传>>中篇中说良史贵在直笔。就是说文章的思想应明白正确,不能是歪理邪说。这与他所认为的文章的教化功能是相对应的。要让文章正直的做到使人民成化。那么你的文义就不能是错误的。要以正确的思想导入到人们的头脑中去。

E,体约而不芜

他在<<附会>>篇中说凡大体文章 ,类多枝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 ,群辞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这主要说明了作文章应有详略,轻重,主次之分。他用树来比喻作文说文章中的详与重与主如同树木向阳的枝叶一样茂盛。略与轻与次如同背阴的一面而被藏起来。文章的首,腹,尾的设定也应如此。首应开宗明义,点明主旨。要短小精悍。腹作为具体的内容应丰富多采,耐人寻味。尾应对文章作一定的升华。这是点睛之笔。当然也是短而精的。首腹尾同样重要,不能忽视。

第7篇:好的短篇文章范文

一、快速浏览,抓住短文主旨大意

阅读是短文改错的首要条件,拿到语篇快速浏览一遍,读懂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短文改错在高考中是语篇难度不大、语法结构和词汇都较浅的一种题型,故抓住短文的大意并不难。例如1999年高考短文改错:

the  problem  with  television

now  i  can't  watch  much  television  but  a  few  years  ago

86.____

i  used  to  watch  it  every  night.i  was  often

87.____

a  little  tired  after  a  day's  work  and  watch  tv

88.____

demands  very  little  effort.unfortunate,there  are   89.____

too  many  people  among  my  family.some  wanted

  90.____

to  see  the  programme  while  others  preferred

   91.____

another.i  am  happy  with  any  programme  but

  

92.____

the  others  spent  a  lot  time  arguing  and  there

   93.____

was  no  way  of  settling  the  matter  except  by

   94.____

selling  the  set.now  someone  at  home  reads  instead. 95.____

短文主旨一目了然,即"the  problem  with  television"。尽管过去经常看电视,可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彻底放弃电视,故第86题中much是多余的,去掉much才符合短文所表达的意思。第95题最后一行"someone"改成"everyone"或"everybody",解决"problem"的唯一途径是卖掉电视机,从而导致一家人的习惯改变,每个人茶余饭后都只能靠看书来打发时光。这样文章前后呼应,一气呵成,紧紧围绕文章中的"the  problem。"

像这种短文改错,只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能具备清晰地把握文字信息的能力,语篇改错得分随之提高。但平时的短文改错训练中,学生往往只拘泥于逐句逐词的语法、时态、意义改错。老师也往往侧重于细节错误的解释说明,忽略阅读在改错中的地位,大量的训练但“事倍功半”。所以平时要广泛涉猎形形色色的文章,实质性地提高判断、归纳、推理能力。那么,短文改错就能既快又准。

二、上下连接中掌握和理解语篇

阅读语篇中理清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尤其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词能有效地过渡句子、段落,使文章内容承前启后,上下转折,表达不同的语气、思想内容和逻辑关系。因此,短文改错中绝对不能忽视上下文中的过渡词。这类改错题在历年高考中屡见不鲜。例如2002年高考试题:

last  week  my  parents  and  i  took  a  twoday  trip  to  emei  mountainin  sichuan.as  everyone  knows,it's  famous  mountain  with

76.____

all 

 kinds  of  plants.  the  weather  was  fine.  it  was  about

77.____

noon  we  arrived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the  three  of  them

78.____

were  very  excited.  as  we  climbed  the  mountain,  we

  79.____

fed  monkeys,  visiting  temples  and  told  stories.  on  the  way

80.____

up  i  was  busy  taking  picture  since  the  scenery  was  so

81.____

beautiful.  the  time  passes  quickly.  evening  came

82.____

down.  we  spent  the  night  in  a  hotel  at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83.____

the  food  was  expensive  and  the  service  was  good.  i  was

84.____

so  tired  that  i  fell  asleep  at  the  momet  my  head  touched  the  pillow.

  85.____

78题一经阅读发觉该句中漏掉了过渡词"when","when"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第84题中谈到食物贵但服务棒,故"and"必须改为"but"。这种例子几乎在历年高考改错题中出现。语篇理解在改错中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全文有一个全面综合的了解,如果学生只拘泥于从局部考虑或着眼于语言知识,则很容易忽视问题、漏掉错误。大凡这种题,无论从语法上或词汇上都无懈可击,只有着眼于语篇,错误便浮出水面。

又如79题:…the  three  of  them  were  very  excited.as  we  climbed  the  mountain  we  fed  monkeys.…

该句子的错误只有从上下文联系中才能体会到。文章叙述我和我父母去四川峨嵋山游览的情景,第一人称叙述,故"us"替代"them"。假如只是局部看这一句子,句子正确无误,所以,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解题过程中,我们必须“又见树木,更见森林”。

三、逐词逐句,运用综合判断

高考改错题的设题,考查学生一系列的知识综合判断,如句子的主要时态,与之相适应的语态、动词的变化形式以及非谓语动词,名词在英语里的句法作用,名词的单复数变化形式,定语的用法,以及中英文差异方面的冠词、名词、句子结构,一致性原则,形容词,副词,介词的使用和搭配等。

副词修饰动词或整个句子,形容词作定语和表语,介词后一般接名词、代词宾格和动名词,固定短语以及句型的准确使用,这方面的考查知识都可以从课本中获得。而广泛的阅读,不仅能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能拓宽知识面,逐步积累更多的知识,加大词汇量,更多了解短语以及句型结构。

又如85题:…i  was  so  tired  that  i  fell  asleep  at  the  moment  my  head  touched  the  pillow.

学生如了解了从句前必须加连词以及"the &

nbsp;moment"在句中起着连词的作用这两方面的语言知识,那么,此题中的"at"必须去掉,"the  moment"从意义上等同于"as  soon  as",所以去掉介词"at"。2000年高考81题:suddenly,i  caught  a  sight  of  my  english  teacher  in…,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阅读这段短文,脑海中浮现出"catch  sight  of"(突然看到)这一动词短语,错误便一目了然。像这种短语结构错误,在高考题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四、通篇阅读,反复核实

面对已改好的短文,最后一步仍然是通篇阅读一遍,仔细推敲所用词语是否正确,判断是否合理,分析短文是否通顺,当然,这些检查必须依赖于短文整体理解,从上下文中揣摸核实,否则,有些答案会顾此失彼。

第8篇:好的短篇文章范文

关键词 语境 语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什么是语境理论?

语境(context)理论是外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理论。不同的学者,不同的学派,对语境理论的阐述各不相同。最早提出语境理论的是波兰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他认为:“话语和环境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必不可少的。”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胡壮麟(1994)则把语境归结为三类:①语言语境,即篇章内部的环境,或称为上下文(context);②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即篇章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③文化语境(cultural context), 即说话人所处的社会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等。

2 语境理论对语篇理解作用

“篇章的含义主要依赖于语境:语篇与语境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篇产生于语境,又是语境的组成部分”(黄国文,1988)。可见语境和语篇是紧密相连的,语境对于理解篇章有重要的作用。

2.1 语境可以减少歧义

歧义(ambiguity)指的是一个词语或者句子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的解释。歧义这种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存在,英语中尤为普遍。

例如:

a. I need a fan.

句中的“fan”最主要的含义是“电扇”和“粉丝”,如果没有上下文,我们很难判断“我”到底需要的是“电扇”还是“粉丝”。如果后面接“and I feel so hot”的话,可以断定“我”需要一个电扇;如果后面接“who knows me and supports me”,可以断定“我”是需要一个能够懂我并支持我的粉丝。

b. Jack hit the girl with a baseball bat.

这个句子也有歧义,我们不清楚它的意思是“杰克用棒球棒打了这个女孩”还是“杰克打了这个手拿棒球棒的女孩”。但如果结合特定的语境,如果前文是“What did Jack do with a baseball bat?”我们可以很容易的推断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杰克用棒球棒打了这个女孩”。

英语中有大量的一次多义的现象,如果脱离具体语境去理解词汇、句子、语篇,极有可能带来歧义,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学会结合语境分析单词,句子,语篇的意义,而不是孤立地去理解。

2.2 语境可以帮助确定所指对象

“英语篇章中可以通过内外两种照应(reference)来表示语义关系,而内照应就是上下文中各语言项目之间的相互照应,有着篇章衔接的功能,包括人称、指示和比较三个方面的照应”(龙慧等,2005)。人称照应的代表词汇有:he, she , it, we, his ,her ,their等等;指示照应的代表词汇有;that, this, these,here, there等等;比较照应的代表词汇有:better, worse, similar, same等等。如果单纯理解这些照应词,是很难知道其所指的对象,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所以只有通过“上下文”,通过语境,才能够确定其所指对象。

例如:Bill receives five bucks a day for pocket money. Jay gets a same amount.

通过照应词same,可知“same”指代的是上文的“five bucks”, 所以得知Jay的零花钱也是“five bucks”.

2.3 语境可以确定省略的成分

英语中为了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汉语一样,通常有大量的省略现象,只有通过上下文,通过语境才能够理解其省略的对象和成分。

例如:

—Have you ever listened to this song?

—No, I haven’t. Julia hasn’t either.

—But you should have.

这短短的几句对话,有大量的省略现象。根据语境可以得知完整的对话应该是:

—Have you ever listened to this song?

—No, I haven’t listened to this song. Julia hasn’t listened to this song either.

—But you should have listened to this song.

2.4 语境有助于理解语言的言外之意

英语中有很多时候不会直接表述想表述的意思,而是通过间接表述的方式,这时候需要结合语境进行推测,才能够理解语言的言外之意。

例如:

—Could you go water the flower, please?

—I’m taking a shower now.

—Fine.

如果孤立地看以上句子,是很难联想到对话中两人的社会关系以及其言外之意,所以需要结合上下文,结合语境进行推测。我们来分析几句话的意思,第一句话意思是“你可以去浇花吗?”第二句话意思是“我在洗澡了”,第三句话意思是“好的”。结合语境,对话发生的场景可能是在家中,因为提到了浇花和洗澡,所以可以推测双方可能是夫妻关系;此外第二句话提到了洗澡,所以言外之意就是对其提出浇花的要求给予了否定。

2.5 结合语境才能理解篇章的深层含义

不同的社会环境,其文化环境、宗教思想、思维方式、价值标准、社会习俗、行为规范等均会不同。所以只有结合特定的语境,才能够理解语篇,篇章的深层含义。如在中国,人们见面的时候,经常会说“Have you eaten yet?”意思是“你吃了吗?”但这更多的是一个打招呼的方式,人们不太在意你回答的结果:吃了或者没吃;如果在西方社会,比如在美国,如果说“Have you eaten yet?”就是一种一起吃饭的邀请,人们会很重视回答的结果。

3 语境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阅读是学生获取新鲜资讯的重要方式之一。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阅读不能只是逐字逐句地阅读,而应该基于语境,语篇和阅读的关系,充分利用语言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的知识,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方式、写作意图,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境的理解能力,树立学生的语境意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3.1 介绍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树立语境意识,做到有准备的阅读

对于一些主题相对生疏的文章,教师应该先提出少量与即将阅读语篇相关的问题,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全班思考,讨论,并尝试着回答。接下来,教师正式介绍下相关的背景和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让学生做好心理,语言和背景知识上的准备,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的深层含义和目的,与作者产生共鸣。

3.2 培养学生语篇整体分析的能力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快速浏览文章后,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2)对于较长的文章,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分成若干部分,让学生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3)对于学生可能不熟悉的单词或者短语,不要让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查字典,而应该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结合上下文尽可能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

3.3 阅读中的词汇教学应该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讲授

词汇是造成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意思往往有很大差别。比如rainbow在西方文化中代表的不仅仅是彩虹,还有同性恋的意思;而在汉语中,rainbow是美丽的象征,是彩虹的意思。所以对于阅读中的生词,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在具体语境下介绍和讲解词汇。

3.4 丰富学生语境知识

(1)在英语课堂上,抽一定时间介绍西方文化历史知识。如果条件允许,开设英语国家文化课程的讲座,介绍英语国家的国情、文化、历史、风俗等。(2)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途径地获取和积累人文、历史、科学、地理、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能更好地理解语篇的语境。

4 结束语

语境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其在语篇理解上的重要性。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共同影响着学生对语篇的理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语境反应能力以及解构和重构语境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去研究和探索语境和语篇的联系,让学生尽可能地更加全面地掌握语境相关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心感受和写作目的;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使阅读教学的效率有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第9篇:好的短篇文章范文

【关键词】 书面表达 方法

英语书面表达是控制性作文,不是随心所欲,它要求学生们根据具体材料、提纲和要求进行写作。它通常对学生有三个方面的限制:一是时间和字数的限制,要求在30分钟内写出120个单词左右的书面短文。二是情景内容的限制,常会给出所写短文的目的、对象、地点、情节等要求,这是书面表达的基本依据。三是文章所用的体裁和格式有所限制,这些年来,英语高考书面表达体裁和格式基本上限定在记叙文、应用文、和叙论文等方面。英语书面表达一般采用提纲、图表、图画、材料等方式提供题材。学生要写好英语书面达,必须要切实夯实英语语言的基础,掌握必须的连接词、过渡词、常用短语以及句子的五种基本结构和各种复合句式。除此之外,写作技巧和方法也十分重要。

1. 写好英语书面表达,要注意四个方面:

1.1要切中题意突重点

切题和表达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中审题是做到切题的关键,所谓的审题就是要看清题意,确定文章的主题思想,并围绕主题思想组织材料。

1.2语言无误要规范

所谓语言无误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用词准确,能充分表达愿意;二是语法规范,符合英语习惯。写出来的句子读起来语感正常,不生搬硬套,不牵强附会,整篇读起来有英语味道,语感强,不要出现让人耻笑的汉语式英语(Chinglish)。三是信息完整上下连贯。信息是英语书面表达所提供的内容要点,是短文的核心部分。书面表达一般根据信息点和语句两个方面来评分,于是既要做到不离主题,也要做到表达要点全面。学生最好把信息点逐个罗列出来,不至于漏掉它们。上下行文连贯也是考纲要求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恰当地运用一些关联词语,做到整篇文章逻辑性强,衔接自然,流畅。四是要书写美观工整,不涂抹,通篇布局合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阅卷人看着美观工整的英文字体,没有涂抹,清清楚楚,短文布局很合理,漂漂亮亮,会不由得喜上心头,觉得该生有学英语的素质和天赋,英语基础知识功底深厚,不给高分就难呀!

2. 写好英语书面表达,要注意四个步骤:

2.1确定题材内容要点,包括选材事例、主要人物、时间、地点、重要细节并合理适度发挥等。

2.2确定短文体裁框架,包括文中句子的时态、语态、格式、材料的展开方式、短文的开头、结尾等。第三步,正式开始写作,整理材料,捋顺思路,谋局成篇,上下行文连贯。第四步,要检查全文,主要检查语法、拼写以及粗心犯下的错误。

3. 写好英语书面表达,学生要注重以下几个方法

3.1主题句法

主题句应力求句子完整,语法正确,具有吸引力和可读性。

3.2短语优先法

如果我们能够灵活地使用单词的同义词组,就可以使平淡的文章增添亮色。如cause可以改用result in或者bring about。其二,为了完成书面表达规定的词数,最好应用短语替代单词,来表达要想表达的句意,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3.3多实少虚法

写文章还是应该写一些实际的东西,不要空话连篇,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多用形象生动的实词,少用那些比较大的笼统的空洞的虚词。比如,我们说诸如“很好”的时候,很多学生喜欢用一些常见词,也就是平时在生活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单词,如nice, very good 这样平淡的词,其实应该使用一些如genourous, humourous, interested, smart, gentle, warm-hearted之类的具体形象生动的词语,更能描写出人物好的特征。

3.4长短句法

长短句结合会使短文抑扬顿挫,无疑会增添短文的色彩。巧妙地运用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衔接自然,一气呵成,无疑是短文的亮点之一。

3.5多变句式法

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穿插,并列、转折、因果、排比等句式的运用,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互换,倒装句、强调句的点缀等都是句式多变的绝妙方法。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在书面表达中要根据实际需要交替使用,使短文抑扬顿挫,语感强烈,表意清楚。

3.6挑战极限法

设法有把握地灵活运用高级词汇,独立主格,非谓动词,三大从句,也是英语书面表达得高分的法宝之一。

3.7模仿范文

巧妙地借鉴别人的方法,再加自己的见解和智慧,定能写出好文章来。